实习评价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08 15:30:45

实习评价意见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第1篇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在大队事故科的实习工作,对来说既是一次自我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遇,所以他能牢牢把握这次机遇,按时上下班,认真学习,虚心求教。他坚持把学校学习的知识与本次实习工作相结合,努力求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把实际工作作为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认真记好了每天的实习日记,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培养自己的优良作风。

二、求真务实,努力创造工作佳绩

实习期间,他在尽快熟悉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摆正工作位置、端正工作态度、明确工作思路,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认真搞好实习工作,树立了在干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他在实习期间服从大队领导的安排,听从指挥、工作主动积极,工作绩效明显。

他和正式民警一样排班值夜班,怀着对交通管理工作的热情向往,始终以一名正式民警的标准要求自己,和正式民警一样值夜班,他和事故科民警搭档一班,从这位优秀的老事故处理员身上,他学到了不少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第一次整理案卷,第一次出现场,第一次值夜班,第一次做讯问笔录,第一次现场照相,第一次画现场图,这些成为了他每天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民警们的工作时间是每隔两天值一次24小时的班,如果轮到值班周六日就不能休息了,在实习中,每天都是按时上下班。

三、真实体验,感悟交通管理生活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所肩负的责任,同时也体会到了民警们工作的辛苦、幸福和挑战。

说辛苦,是因为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有时候要接待的人们在门口排了很长,工作的时候基本没有闲得时候,隔两天就值一天班的工作强度很强,而且无论是烈日暴晒,还是白天黑夜,哪怕是刮风下雨,一个现场电话就马上出动,很辛苦。

说幸福,是因为在这个战斗的集体里,他们都相互帮助,团结一心,大家互相关心,让人有一种家的感觉,很幸福。

说挑战,是因为每天的工作就是要处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事故和现场,每个事故都不一样,面对的每个人也都不一样,要想干好这个工作充满了挑战,正是这样的挑战,也给了他无穷的动力。

实习工作,使得从一个刚开始实习连什么是案卷都不明白的新人,成为基本学会事故处理的民警。他凭借着自己在公安专科学校养成优良的作风和习惯,优质的完成了实习工作,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能力,得到了大队民警们的一致好评和很高的评价。两个多月的生活,他已经成为我们中的一员,融入了这个大家庭。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第2篇

一、专业实习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真实性、全面性原则

实习教学评价体系要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实习教学环节的实际状态,涵盖实习教学的各环节和教与学的各方面,并通过对实习教学环节的评价,把实习教学环节中隐藏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等问题暴露出来,以不断提高实习质量。

2.目标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不是单纯评出优劣,而是引导所有的实习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

3.可实施性原则

在设定各项评价指标时,必须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实施性,指标定义要明确,评审标准应客观、全面,符合专业实习教学的总体目标。制订评价指标体系应简单易行,便于评价过程中操作实施。

二、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到位

(1)实习生对实习认识不够到位;(2)学生怕苦、眼高手低、不务实、不踏实;(3)学生主观上不重视实习,很多情况是学生“被实习”了。

2.实习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有误区

学生实习人数多并且实习场地大,学校不仅要对学生,也需对老师提出要求。防止老师的不作为和学生的散漫行为。现在许多职业学校的指导老师为外聘人员,使得本校老师成为“遥控指挥员”。

3.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脱钩,各教各的,使得事倍功半

4.考核内容的单一性

(1)考核对象单一、考核的对象往往是参与实践的学生,至于其他参与者比如指导教师、后勤教辅人员等的考核则很少;(2)考核形式单一。对学生的考核,多以一门实践最终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3)对于指导教师及后勤教辅人员的考核,往往是考核工作量而已。

三、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准备阶段的考核

1.根据教学大纲考核实习方案主要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各专业明确教学目的,了解各学期教学内容与安排;明确教实习指导的教师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明确教学内容、步骤和教学要求,且能对实习各环节均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2.考核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以下的知识:(1)有雄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包括建立在专业基础之上的分支学科的知识。(2)有本学科相邻或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及学科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成果。(3)有较为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对于这些知识,也可每几年分批次考核一次。另外,学校在教师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上,不是为了完成几个培训指标,而是要有规划、有计划、有资金保障、有制度保证、有时间有时限,保证教师学到一线的技术、甚至比较超前的技术。

3.实习指导书按大纲要求编写,密切联系实习基地的实际,内容充实、完善,并在能实习开始前发到学生手中。

(二)实施阶段的考核

1.考核实习期间教师和学生无擅自“离岗”行为。我们可以通过诸如实习文件及实习准备、实习指导、实习纪律、实结、实习效果等具体评价项目的积分获得量化数据。

2.学校要在每一个实习环节中进行跟踪,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发现有违计划的问题,应及时反馈并加以修整,这样的实习才能始终围绕着目标有效进行。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为了完善整个评价体系。

3.学校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时间,保证实习天数和每天实习时间不少于6小时。指导教师应做到教书育人,关心学生的思想、身体、生活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团结互助、热爱劳动、安全保密等教育。实习师生要严格遵守各项有关规章制度,遵守实习纪律。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指导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令其改正。对违纪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者,必须立即停止其实习。

(三)结束阶段的考核

1.实习报告与总结。实习报告要充实、规范,反映学生真实感受,无雷同现象。指导教师及时批改、批阅报告。对某些专业,全部按要求上交作品。实习登记表填报要完整、及时。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应认真批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交的资料成果并做好批改记录。

2.有总结才有提高。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写实习报告;然后,总结经验与教训,改进完善下一届的实习工作;最后写出书而总结,向领导汇报。这里需要注意,总结评析的过程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教师积累经验的过程和技能再提高的过程。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第3篇

一、IEPS征求意见稿的背景及内容

在督导者指导下的一段实务经历使实习生将正规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结合起来,有利于其更深地理解、掌握职业会计师应具备的才能和胜任能力。IAESB早已意识到实务经验的重要性:2003年10月颁布的《国际教育准则第5号――实务经验要求》(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andard 5―Pracatical Ex-pefience Requirements,以下简称“IES5”)中就规范了各会员团体对其会员在成为职业会计师之前要求具备的实务经验,而这份IEPS征求意见稿旨在为IFAC会员团体实施IES5《实务经验要求》提供指南,同时也涉及实施IES7《职业后续发展:终身学习和职业胜任能力后续发展计划》和IES8《审计专业人员胜任能力要求》的相关问题。

IEPS征求意见稿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就如何满足IES5中实务经历的要求提供操作指南。该部分阐述了会员团体如何使实习生在成为合格会计师时达到最低三年实务经验的要求,并推荐使用产出法(output-based approach)来评价实习生在该期间获取的胜任能力。第二部分为会员团体达到IES5有关实习期间监控实习生的要求提供帮助,具体包括督导者的角色、实务经验记录和评价以及与雇主一起有效地工作等内容。

二、IEPS征求意见稿的重要建议

IEPS的作用在于帮助IFAC会员团体在培养职业会计师过程中应用公认良好做法。这份IEPS征求意见稿主要:是为配合IES5而的,本文就其中比较重要的建议予以介绍。

(一)初始职业发展 这份征求意见稿首次引入了“初始职业发展”(initial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以下简称“IPD”)的概念。它主要指的是资格前的培训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实习生能够获取和展现成为职业会计师所需的胜任能力。在资格前阶段通过实务经历培养胜任能力即可视为“IPD”。这是一名会计师在职业生涯里持续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资格后阶段,就依靠“继续职业发展”(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以下简称“CPD”)保持和提高胜任能力。IPD和CPD有许多共同点,包括:两者都重视培养胜任能力以达到准则要求;有效评价以往表现在两者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都包含雇主为雇员建立胜任能力框架和贯穿于资格前、后两阶段的雇员发展制度;实习生和职业会计师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反省的良好习惯。因此,会员团体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综合的贯穿资格前、后两阶段的职业发展制度。

(二)满足IES5要求的综合法 IES5对一段实务经历的要求有以下两点:一是各种投入标准,其中包括成为职业会计师之前最低三年实务经验的要求;二是衡量产出的要求,如要求实习生展现获得的胜任能力。IEPS征求意见稿建议会员团体运用综合法满足IES5的要求――规定最低三年实务经验,同时使用产出法评价实习生在该期间发展的胜任能力。具体来说,会员团体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解读“三年实务经验”。例如:要求实习生在该期间获取一系列工作领域的经验;要求实习生在该期间获取与将来职业方向直接相关的工作经验;要求实习生在规定期间内完成一定小时数或天数的实习以达到最低三年实务经验的要求等。此外,会员团体还可考虑承认实习生在其他组织的项目中获取的实务经验,以及把兼职和志愿工作也视为实务经历的一部分。

所谓产出法,是指要求实习生通过成果来证实其在实习结束时已达到合适水平的胜任能力。使用产出法时,虽然提出、衡量以及确认胜任能力富有挑战性,但却允许实习生证实其专业知识、技能、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采用产出法的会员团体应要求实习生提供定期证据来证明相关胜任能力的保持和发展。这些证据应当已经由足够的原始资料客观证明,并将被会员团体使用有效的胜任能力评估方法进行评价。

(三)实务经验框架 会员团体按照IES5第17段所涉及的领域建立一个实务经验框架。良好做法表明会员团体应确保实习生获得充分的实务经验以培养和证实其在那些领域的胜任能力。IEPS征求意见稿提出一个实务经验的样本框架,主要包含六个方面,除专业技能外,其余划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如下:一是责任意识,是指以不断提高的责任水平来工作,包括汇集信息、分析与选择、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二是商业意识,是指了解相关组织,它怎样开展业务及其经营环境,包括了解相关组织,其所在行业和市场状况,与之相关的经营风险及经营环境;分析相关组织的环境、结构、经营目标以及经营环境;严格评价业绩表现,提出改进建议,并遵循有关报告要求。三是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是指识别问题,运用知识和经验评价背后的涵义并作出决定和建议,包括通过一些中肯的问题、有益的疑问,鉴别问题,培养探究性思维;识别关键问题并了解不同行动背后的涵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训练道德敏感性和判断能力,运用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四是技术知识,是指将会计工作与商业活动联系起来的能力,包括了解工作的技术基础和内容;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了解技术知识对工作的影响范围;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运用技术知识。五是信息技术,是指实习生要展现出一定的IT知识和IT控制水平,包括了解一般的与会计师工作相关的IT和IT控制问题,及其对组织和经营环境的影响;分析IT与IT控制的系统和流程,了解其变化对组织的影响;运用IT、IT控制、用户知识和技能,提出改进建议。六是专业技能。IES3《专业技能》将其分为五类:智力技能、技术和功能技能、个人技能、交际和交流技能、组织和商业管理技能。在实务经历期间,所有层次的实习生均需培养其专业技能达到适应工作的水平。

(四)督导者的职责和会员团体的督导程序 督导者的责任因实习生和其自身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各异。然而,良好做法表明所有的督导者都应做到:了解实习生的工作和需要;定期检查实习生的实务经历成果;为实习生创造获取不同经验的机会;定期与实习生进行有效地交流,适时与其经理进行交流;适当地监督、指导、劝告及评价实习生;依据实习生的实务经历提供反馈意见,并评价其胜任能力;及时向会员团体报告实习生在三个方面的评价(道德判断的运用情况、日常行为表现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IEPS征求意见稿还建议会员团体建立一个正式的督导程序,基本要素包括:(1)辨认潜在的督导者。IFAC会员团体应鼓励合适的会计师(包括退休人员)志愿成为督导者,鼓励雇主在其组织内寻找督导者。实习生可以自己联系组织内的可以成为督导者的人,管理机构也可直接指定督导者。(2)指定、批准和训练督导者。会员团体应建立标准使其能够选择、训练最合适的督导者。并征求意见稿中给出解说性的标准。(3)监控督导者。会员团体可以通过定期地训练和评估督导者、从实习生那里获取督导者表现的反馈信息等形式对督导者进行监控,以确保督导者能符合有关知识、技能和职业声誉的标准,持续地监督、指导、劝告、评价实习生。(4)替代性督导安排。IAESB承认在实习生的工作场所并不是常常有合格的督导者,特别是在中小规模的企业和公司部门。出现这种情况时,会员团体应考虑进行替代安排,包括指定符合标准的远程督导者,或者从那些为雇主提供专业服务的人中寻求支持,如会计师和商业顾问。

(五)“注册雇主”计划 IEPS征求意见稿建议会员团体制订一个“注册雇主”计划,参与该计划的雇主能为实习生提供获取实务经验的支持性环境。会员团体可鼓励雇主为实习生的IPD采用四项基本原则:与督导者、实习生一起确认实习生的发展需要;提供合适的实务经验满足实习生的发展需要,包括满足会员团体的实务经验要求;监控实务经历,通常由雇主、会员团体共同指定的督导者来承担这一任务;至少每年评价一次实习生及其发展需要。当然,会员团体应相应建立一个监控系统,确保雇主能为实习生提供一个持续的合适的环境。监控手段包括与雇主代表面谈、复核雇主的文件和培训纪录及从督导者和实习生那里获取相关信息。如果一位雇主不再能够提供相关的环境,或不能遵守该计划的原则和规则,就应取消其“注册雇主”的身份。

三、IEPS征求意见稿的借鉴作用

IFAC会员团体在制定其教育和发展计划时不仅应考虑国际教育准则,还应考虑实务公告中提及的建议。对照我国的现实,IEPS征求意见稿有许多可取之处。

(一)充分认识实务经验的重要性 IAESB主席Henry Sayville称:“一段时间的实务经验是职业会计师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有助于职业会计师锻炼和证明其所需要的技能。它不仅可以使学员证明他们不仅拥有充分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在其职业生涯的日常工作都运用这些知识”。会计师通过考试可以证明是否已获取执业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但并不能说明在实际工作中能熟练地将这些知识加以运用,更不能说明其已经具有完全的胜任能力。要求会计师获取实务经验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发展其专业胜任能力并达到一名合格职业会计师的水平。目前,美国、加拿大、法国以及我国香港等地都将实务经验作为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方面的要求实质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而我国规定非执业会员应在获取两年审计工作经验之后可转为执业会员。该规定未达到IES 5中最低三年实务经验的要求,而且没有涉及工作经验的广度和深度,实务经验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地认识。

(二)修改当前注册会计师资格中实务经验的要求 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中对实务经验的要求比较简单。一方面,非执业会员在成为执业会员前应有不低于三年的相关实务经验。由于非执业会员学历、服务环境的差异,实践期间的长短可以不完全一致,但在该期间内应当使未来的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能够展示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另一方面,可参照征求意见稿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实务经验框架,明确在执业之前非执业会员应获取哪些领域的实务经验及达到何种层次的水平,并可选用投入法、产出法或者综合法对其水平进行评估。只有达到规定标准的人才可取得执业会计师资格,这样,公众的利益才能得到保护,职业的可信度才能得以提高。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质量;Delphi法;指标体系

近年来,随着本科护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育教学质量愈来愈受到重视和关注。临床实习阶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过程,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不同的学校及教学医院对护理本科生在此阶段的实习质量考核标准不同,导致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我校根据护理本科生的教育目标及临床培养要求,构建一种相对量化、客观可靠的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一个参考指标,为护生的临床实习提供一个工作标准。现报道如下。

1研究方法

1.1初步拟定护理

本科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及访谈相关专家,初步拟定了包括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23项、三级指标65项的指标体系草案。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一些指标的文字描述及措词,最后形成第一轮Delphi专家咨询表。

1.2确定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

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计量等级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将重要程度分为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很重要,分别计1~5分,分数越高表示指标越重要。入选专家根据其对指标的认知与理解,对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作出评分,专家的权威程度用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进行衡量。判断依据分为4类(实践经验、理论分析、参考国内外文献、直观感觉),将影响程度分为大、中、小并分别赋值;熟悉程度分为5级,由不熟悉到很熟悉分别赋值。

1.3遴选专家及专家咨询

根据专家入选标准,考虑可行性及可靠性因素,遴选本学院及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的管理学、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教学领域的专家22名,征得专家本人同意后于2013年1~12月,采用Delphi法进行2轮问卷调查,请专家对各级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

1.4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向专家提供第一轮咨询各指标数据统计处理情况,以供专家参考,并请专家再次评价整理后的指标。回收第二轮的专家咨询表,再次进行数据汇总、分析,专家意见趋于一致且较为可靠,从而制定出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等进行描述统计,专家积极系数用有效调查表的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程度根据专家自我评价对类别的判断依据(Ga)和熟悉程度(Cs),计算二者的算术均数得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标准差、满分比、变异系数表示;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Kendall协调系数(W)表示。

2结果

2.1专家的一般资料(表1)

2.2专家积极系数

本研究共进行两轮咨询,每轮发出22份问卷调查表,均有效回收22份,有效回收率即专家积极系数100%。

2.3专家权威程度

第一轮咨询判断系数为0.900,熟悉程度(s)为0.691,权威程度(r)为0.795;第二轮咨询判断系数为0.955,熟悉程度系数0.782,专家权威程度为0.868。

2.4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本研究分别计算两轮评价指标重要性的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见表2。

2.5两轮专家咨询结果

2.5.1第一轮咨询结果对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65个三级指标进行评判,计算出每个指标的算术均数、标准差、满分率及变异系数,用于评价各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将满分率≥50%或满分率虽<50%但重要性赋值4分以上选择率≥80%作为指标的筛选标准[1],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和建议并经过课题小组讨论,对评价指标作了如下修改:将一级指标中的“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删除,保留3个。二级指标有15个被选中,三级指标有41个被选中。2.5.2第二轮咨询结果采用与第一轮相似的筛选方法,即保留满分率≥50%或满分率虽<50%但重要性赋值4分以上选择率≥80%的指标。最终,本研究确立了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37个三级指标组成的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见表3。

3讨论

Delphi法又称为专家函询法,是专家会议法的一种发展,是系统分析方法在意见和价值判断领域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匿名方式进行几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研究小组对每一轮专家的意见进行分析整理,作为参考资料再寄发给每位专家,供专家判断并提出新的意见。如此反复多次,逐步取得较为一致的意见。它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社会学及心理学研究[2],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公认的指标筛选方法。

3.1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1.1专家的代表性专家的选择是Delphi法成败的关键。所选择的专家应具有代表性,其实践的领域要与研究密切相关,且一般应在该领域工作多年(10年以上)[3]。专家人数视研究项目的规模而定,可少至不足10人,多达100人左右[3]。本研究共有22位专家参与,专家人数达到了Delphi法的要求。本研究中的专家均在10年以上,具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者占59%,说明本研究所遴选的专家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专•6•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年第13卷第1期业水平和实践经验。3.1.2专家的积极性专家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表明专家对该研究的关心程度,通常用调查表的回收率和提出意见的专家比率来反映。本研究中两轮咨询表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两轮提出意见的专家比率分别是45.50%,13.60%。说明专家对本课题持有积极的态度,第二轮提出意见的专家比率减少表明专家的意见趋向一致。3.1.3专家的权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关系到研究的预测精度,用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数值范围波动于0~0.95,大于0.7可认为咨询结果可靠[3]。本研究两轮咨询中,专家的平均权威程度分别为0.795和0.868,表明咨询专家在此研究领域权威性较高,对研究的问题把握性较大,咨询结果可靠。此外,第二轮权威程度较第一轮增高,提示本研究的预测结果可靠,精度提高。3.1.4专家意见的一致性专家意见的一致性可用变异系数和协调系数来表示。变异系数反映的是专家对某个条目判断意见的一致性,或者是否存在分歧及分歧程度,而协调系数则反映的是所有专家对所有条目意见的一致性程度,协调系数的范围波动在0~1之间,越大表示分歧越少,一致性程度越高。本研究中,第二轮的协调系数明显高于第一轮,表明经过两轮咨询,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基本达成共识,研究结果可取。

3.2对评价体系中指标的讨论

本研究预期设定6个一级指标,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理论知识水平、临床实践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部分专家认为临床工作繁忙,带教老师自己做科研的时间都少,考核实习生临床科研能力的要求太高且可操作性差。有专家认为实习生主要是以学习为主,其所具备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是不能胜任临床教学和科研的。而且这两项能力的提法与护理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不相适宜[4]。有专家认为“组织管理能力”提法不恰当。专家建议将“思想品德素质”改为“职业素养”。也有专家建议在一级指标中增加“沟通协作能力”,该项目已在二级指标中体现,故不再单列为一级指标。综合考虑各专家的意见,最后确定3个一级指标:职业素养、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二级指标中,“外语能力”的满分比及重要性赋值均数均低,分别为9.10%和2.77%,可能与此指标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运用较少有关,予以删除。原本归于“组织管理能力”中的“沟通协作”“病房管理”及“落实工作计划”,专家建议将其纳入“临床实践能力”指标下属的二级指标中,已采纳。三级指标的修改:专业态度下属的三级指标“热爱护理专业,愿意从事护理专业”以及基础知识下属的三级指标“注重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专家认为这些指标难以明确界定,可操作性差,故予以删除。本指标体系中,操作技能下属的“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常用护理操作”重要性赋值均数和满分比最高。这是本科护生在实习阶段所需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专家对此意见高度一致。专业态度下属的“工作热情主动、责任心强”和“具有慎独精神”2项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和满分比均较高,分别为4.82%和86.40%,4.86%和86.40%,而“沟通协作能力”也被多名专家多次提出要纳入一级指标,这充分说明,学生的专业态度和沟通能力等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5]。“突发事件应对”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91,满分比为90.90%。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预见性差、处理难度大,直接影响社会和谐,而及时有效的应对则会事半功倍,能够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是一种相对量化的指标体系,能够客观评价本科护生临床实习质量。今后的方向是在实践应用中验证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地修订和更新该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林杭.急诊护士法律风险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14):38-40.

[2]叶碧容,姜小鹰.运用Delphi法构建护理本科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2):51-54.

[3]寿涓,祝墡珠,张向杰,等.全科住院医师临床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25-29.

[4]罗艺,朱国军,王建平,等.中国本科护理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2,29(2):92-94.

[5]陈焕芬,尚少梅.护理专业本科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1):516-518.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第5篇

在督导者指导下的一段实务经历将能使实习生把正规教育中学到的知识和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经验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其更深地理解、掌握一名职业会计师应具备的才能和胜任能力。IAESB显然早已意识到实务经验的重要性:2003年10月颁布的《国际教育准则第5号———实务经验要求》(InternationalEdu-cationStandard5———PracaticalExperienceRequirements,以下简称“IES5”)中就规范了各会员团体对其会员在成为职业会计师之前要求具备的实务经验,而这份IEPS征求意见稿旨在为IFAC会员团体实施IES5《实务经验要求》提供指南,同时也涉及实施IES7《职业后续发展:终身学习和职业胜任能力后续发展计划》和IES8《审计专业人员胜任能力要求》的相关问题。IEPS征求意见稿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就如何满足IES5中一段实务经历的要求提供操作指南。该部分阐述了会员团体怎样可以使实习生在成为合格会计师时达到最低三年实务经验的要求,并推荐使用产出法(output-basedapproach)来评价实习生在该期间获取的胜任能力。第二部分为会员团体达到IES5有关实习期间监控实习生的要求提供帮助,具体包括督导者的角色、实务经验记录和评价以及与雇主一起有效地工作等内容。

二、IEPS征求意见稿的重要建议

IEPS的作用在于帮助IFAC会员团体在培养职业会计师过程中应用公认良好做法(generallyacceptedgoodpractice)。这份IEPS征求意见稿主要是为配合IES5而的,限于篇幅,这里主要介绍它提出的比较重要的建议。

(一)初始职业发展

这份征求意见稿首次引入了“初始职业发展”(initialprofessionaldevelopment,以下简称“IPD”)的概念。它主要指的是资格前的培训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实习生能够获取和展现成为职业会计师所需的胜任能力。在资格前阶段通过实务经历培养胜任能力即可视为“IPD”。这是一名会计师在职业生涯里持续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资格后阶段,就依靠“继续职业发展”(continuingprofessionaldevelopment,以下简称“CPD”)保持和提高胜任能力。IPD和CPD有许多共同点,包括:(1)它们都重视培养胜任能力以达到准则要求;(2)有效评价过往表现在两者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3)它们都包含雇主为雇员建立胜任能力框架和贯穿于资格前、后两阶段的雇员发展制度;(4)实习生和职业会计师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反省的良好习惯。因此,会员团体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综合的贯穿资格前、后两阶段的职业发展制度。

(二)满足IES5要求的综合法

IES5对一段实务经历的要求有以下两点:(1)各种投入标准,其中包括成为职业会计师之前最低三年实务经验的要求;(2)衡量产出的要求,如要求实习生展现获得的胜任能力。IEPS征求意见稿建议会员团体运用综合法满足IES5的要求———规定最低三年实务经验,同时使用产出法评价实习生在该期间发展的胜任能力。具体来说,会员团体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解读“三年实务经验”,比如:(1)要求实习生在该期间获取一系列工作领域的经验;(2)要求实习生在该期间获取与其将来职业方向直接相关的工作经验;(3)要求实习生在规定期间内完成一定小时数或者天数的实习以达到最低三年实务经验的要求;(4)按照实习生的背景和职业规划设定三年或更长时间里不同的要求。此外,会员团体还可考虑承认实习生在其他组织的项目中获取的实务经验,以及把兼职和志愿工作也视为实务经历的一部分。而所谓产出法,是指要求实习生通过成果来证实其在实习结束时已达到合适水平的胜任能力。使用产出法时,虽然提出、衡量以及确认胜任能力富有挑战性,但是却可以允许实习生证实其专业知识、技能,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采用产出法的会员团体应要求实习生提供定期证据来证明相关胜任能力的保持和发展。这些证据应当已经由足够的原始资料客观证明,并将被会员团体使用有效的胜任能力评估方法进行评价。

(三)实务经验框架

会员团体可按照IES5第17段所涉及的领域建立一个实务经验框架。良好做法表明会员团体应确保实习生获得充分的实务经验以培养和证实其在那些领域的胜任能力。这份IEPS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一个实务经验的样本框架,主要包含六个方面,除专业技能外,其余均被划分为三个层次,具体如下:1.责任意识,是指以不断提高的责任水平来工作,分为:(1)汇集信息;(2)分析与选择;(3)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运用知识和技能。2.商业意识,是指了解相关组织,它怎样开展业务及其经营环境,分为:(1)了解相关组织,其所在行业和市场状况,与之相关的经营风险及经营环境;(2)分析相关组织的环境、结构、经营目标以及经营环境;(3)严格评价业绩表现,提出改进建议,并遵循有关报告要求。3.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是指识别问题,运用知识和经验评价背后的涵义并作出决定和建议,分为:(1)通过一些中肯的问题、有益的疑问,鉴别问题,培养探究性思维;(2)识别关键问题并了解不同行动背后的涵义;(3)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训练道德敏感性和判断能力,运用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4.技术知识,是指将会计工作与商业活动联系起来的能力,分为:(1)了解工作的技术基础和内容;(2)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了解技术知识对工作的影响范围;(3)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运用技术知识。5.信息技术,是指实习生要展现出一定的IT知识和IT控制水平,分为:(1)了解一般的与会计师工作相关的IT和IT控制问题,及其对组织和经营环境的影响;(2)分析IT与IT控制的系统和流程,了解其变化对组织的影响;(3)运用IT、IT控制、用户知识和技能,提出改进建议。6.专业技能。IES3《专业技能》将其分为五类:(1)智力技能;(2)技术和功能技能;(3)个人技能;(4)交际和交流技能;(5)组织和商业管理技能。在实务经历期间,所有层次的实习生均需培养其专业技能达到适应工作的水平。

(四)督导者的职责和会员团体的督导程序

督导者的责任可能因实习生和其自身所处环境的不同而不同。然而,良好做法表明所有的督导者都应:(1)了解实习生的工作和需要;(2)定期检查实习生的实务经历;(3)为实习生创造获取不同经验的机会;(4)定期与实习生进行有效地交流,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与其经理进行交流;(5)适当地监督、指导、劝告及评价实习生;(6)就实习生的实务经历提供反馈意见,并评价其胜任能力;(7)向会员团体报告他们对实习生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评价:道德判断的运用情况、日常行为表现以及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IEPS征求意见稿还建议会员团体建立一个正式的督导程序,其基本要素包括:1.辨认潜在的督导者。IFAC会员团体应鼓励合适的会计师(包括退休人员)志愿成为督导者,鼓励雇主在其组织内寻找督导者。此外,实习生可以自己联系组织内的可以成为督导者的人,管理机构也可以直接指定督导者。2.指定、批准和训练督导者。会员团体应建立标准使其能够选择、训练最合适的督导者。征求意见稿中给出了一些解说性的标准,如督导者应了解会员团体最新的招收政策、道德守则,该职业面临的问题,实习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督导者相关的期望,与实务经历相关的专业和技术问题;督导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声誉,有兴趣训练该行业未来的成员,能够建议、劝告、评价、激励实习生并为其指引方向,能与实习生定期商讨,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实习生承接的工作任务,愿意而且能够参加督导者训练项目。3.监控督导者。会员团体可以通过定期地训练和评估督导者、从实习生那里获取督导者表现的反馈信息等形式对督导者进行监控,以确保督导者能符合有关知识、技能和职业声誉的标准,能持续地监督、指导、劝告、评价实习生。4.替代性督导安排。IAESB承认在实习生的工作场所并不是常常有合格的督导者,特别是在中小规模的企业和公司部门。出现这种情况时,会员团体应考虑进行替代安排,包括指定符合标准的远程督导者,或者从那些为雇主提供专业服务的人中寻求支持,比如会计师和商业顾问。

(五)“注册雇主”计划

这份IEPS征求意见稿建议会员团体制订一个“注册雇主”(registeredemployer)计划,参与该计划的雇主能为实习生提供获取实务经验的支持性环境。会员团体可鼓励雇主为实习生的IPD采用四项基本原则:(1)与督导者、实习生一起确认实习生的发展需要;(2)提供合适的实务经验满足实习生的发展需要,包括满足会员团体的实务经验要求;(3)监控实务经历,通常由雇主、会员团体共同指定的督导者来承担这一任务;(4)至少每年评价一次实习生及其发展需要。当然,会员团体应相应建立一个监控系统,确保雇主能为实习生提供一个持续的合适的环境。监控手段包括与雇主代表面谈、复核雇主的文件和培训纪录及从督导者和实习生那里获取相关信息。如果一位雇主不再能够提供相关的环境,或者不能遵守该计划的原则和规则,就应取消其“注册雇主”的身份。

三、IEPS征求意见稿的借鉴作用

IFAC会员团体在制定其教育和发展计划时不仅应考虑国际教育准则,也应当考虑到实务公告中提到的建议做法。[1]通过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对照我国的现实,这份IEPS征求意见稿实际上有不少可取之处。

(一)应充分认识实务经验的重要性

IAESB主席HenrySayville称:“一段时间的实务经验是职业会计师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有助于职业会计师锻练和证明其所需要的技能。它不仅可以使学员证明他们不仅拥有必要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在其职业生涯的日常工作都运用这些知识。”[2]会计师通过考试可以证明已获取执业时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但是拥有了这些知识并不能说明在实际工作中能熟练地加以运用,更不能说明已经具有完全的胜任能力。也就是说,要求会计师获取实务经验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发展其专业胜任能力并达到一名合格职业会计师的水平。目前,美国、加拿大、法国以及我国香港等地都将实务经验作为注册会计师资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这方面的要求实质上已经达到了国际标准。而我国规定非执业会员应在获取两年审计工作经验之后方可转为执业会员。显然,该规定未达到IES5中最低三年实务经验的要求,而且没有涉及工作经验的广度和深度,实务经验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充分地认识。

(二)应修改当前注册会计师资格中实务经验的要求

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中对实务经验的要求比较简单,从培养胜任能力、提高执业质量的角度看存在修改的必要。一方面,非执业会员在成为执业会员前应该有不低于三年的相关实务经验。由于非执业会员学历、服务环境的差异,实践期间的长短可以不完全一致,但是在该期间内应当使未来的注册会计师执业会员能够展示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职业价值、道德和态度;另一方面可以参照征求意见稿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实务经验框架,明确在执业之前非执业会员应该获取哪些领域的实务经验并达到哪种层次的水平。在评估这种水平时可以选用投入法、产出法或者综合法③。只有那些达到规定标准的人才可取得执业会计师资格,只有这样公众的利益才能够得到保护,职业的可信度才能得到提高。

(三)可以调动雇主和督导者来培养非执业会员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第6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 评价体系 量化指标

1 研究依据及必要性

1.1研究依据

教育部在2012年11月出台了“《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对中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安全管理、技能要求、以及企业的责任等做出了具体的要求。

但是顶岗实习从整个管理上都存在着众多的不足,特别是在学生成绩效果考核上可以说处于严重的混沌状态,没有细致的、科学的、体现能力本位的考核体系。只注重结果考核而忽视过程考核,只是校内教师的片面考核而不是企业人员的全员参与,考核形式的单一、指标的不健全等等因素导致了顶岗实习的考核不能满足要求,而使得顶岗实习不能达到教学的需要,所以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科学的、体现能力本位的考评体系,以推动中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1]。

1.2研究意义

结合我校及同类学校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参照上海通用汽车对中、高职ASEP项目企业实习的管理评价机制,总结现行的顶岗实习考核方式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2]:

(1)目前的评价办法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性(2)现行的办法没有纳入技能考核内容(3)企业参与顶岗实习考评的积极性不高(4)顶岗实习教学反馈系统不健全(5)对评价系统研究不够深入(6)企业性质与层次、条件的差距导致评价的难以平衡

综上所述,建立一套科学的、公正的、系统的、体现能力培养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和办法势在必行。

2 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广泛研讨,确定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程序和评价办法;确定评价的量化指标以及考评内容。

分阶段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考核,顶岗实习过程时间长, 管理难度大, 评价结果应充分结合过程考核, 将过程考核与过程管理紧密结合。我们将顶岗实习过程分解成三个阶段, 即初期阶段(顶岗实习任务下达)、中期阶段(过程控制)、末期阶段(顶岗实习成果总),总体上由教学计划开始运行,到过程控制,最后反馈到教学计划的修订的一个闭环控制。初期阶段包括制定顶岗实习相关管理制度、顶岗实习实施计划、顶岗实习动员和岗位选择等几个方面。中期阶段主要是实习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三个方面进行跟踪指导;末期阶段包括实习手册批阅、实习答辩、成果鉴定等。过程管理依据制定的指标体系中各个二级考核内容, 对顶岗实习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 确认学生在各阶段的参与情况, 做到记录齐全, 确保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3 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3.1研究基本思路

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结合上海通用汽车ASEP项目对中高职学生实习考核办法,从教学培养目标出发,以确定科学化、合理化的评价体系为目标,确定研究思路如下。

1)广泛调研,征求企业以及毕业学生的意见,初步确定顶岗实习考核程序和办法;

2)量化一级考核指标,并征求企业以及毕业生代表的意见;

3)量化二级考核指标以及权重,并征求企业以及毕业生代表的意见;

4)在教学中进行实践验证,并总结经验。

3.2研究方法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其中包括调查研究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文献法等多种方法,注重宏观把握与微观分析的有机结合[3]。

4 结论

4.1在实践中进行指标体系的运用

校企共同合作参与考核评价对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采用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针对各考核内容和主要观测点, 明确学校和企业的职责和评价比例。企业将顶岗实习的学生视为正式员工, 采用同一标准, 严格管理, 统一考核。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企业与学校的区别, 才能加快向社会人的转变。企业按员工的考核方式如产品合格率、产量、出勤率、工作态度、合作态度、遵守企业管理制度、现场考核等内容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考核, 学校则根据学生的实习手册、总结、获得的技能等级、遵守学校的管理制度情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4.2成果鉴定

顶岗实习以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为最终目的, 学生在阶段性的顶岗实习后应有具体的成果体现, 如国家或行业职业资格考证、作品( 产品) 设计或制作、方案策划、竞赛或评比中获得的荣誉等。学校在评价阶段对各类成果进行鉴定, 鉴定结果记入成绩。

4.3实施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并完善顶岗实习评价工作, 在实践中除了把评价结果记入学生学业成绩外, 还实施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颁发制度。由校企双方共同对符合条件的学生颁发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作经历证书, 以此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 增强评价过程的严肃性和评价结果的权威性。

建立了更加合理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励在校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和要求,促进他们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提高.另外,教师通过指导实习和巡查,了解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动态和行业发展,对制定教学计划、组合教学内容等专业建设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4.4制定建立科学合理、标准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顶岗实习在计划阶段就应制订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依据岗位性质确定评价指标, 并进行量化, 统一标准, 以求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顶岗实习评价细则

另外,根据中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建立并逐步完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明确评价内容, 二级指标作为具体考核内容, 三级指标为主要观测点, 并规定各观测点的权重和等级标准。

参考文献

[1]洪学娣,陈海霞.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实施性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4,12(1):29-31.

[2]王殿安. 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问题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2,(2):58-61.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育实习平台;质量监控;跟踪;评价

教育实习作为师范教育有机组成部分,是理论运用于实践,实践增强理论理解的重要环节。国内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构建教育实习平台做了有益的尝试。目前的教育实习平台主要分两类:一类利用网络社交工具(bbs,blogqq群等)[1]构建教育实习交流平台;二是利用blackboard,moodle,sakai[2]等技术建设的教育实习网络网站。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技术,搭配sqlserver,设计开发基于Web的教育实习平台成为可能。该平台应具有丰富的实习资源,能够实现教育实习管理人员,实习教师,学生三方的互动,动态化的跟踪与评价,并允许实习成果可储存,可统计。建设中的实习平台应具有以下特征。

1网络平台首页框架

实习资源频道包括:优秀教案(doc,ppt,swf格式文件),授课视频(在线观看,可以采用链接土豆网等视频网站的方式);平台概况通过单页呈现介绍平台的作用意义等;实习文件可进行点击下载,可搜索查询;实习风采作为成果展示部分,包括学生实习心得和优秀实习生展示;网上课堂包括《英语教学法》课程、在线测试、网络答疑;校际动态频道展示实习基地动态和高校联盟动态;实习监控平台频道包括实习生跟踪管理的固定流程和统计功能。

2主要系统模块

教育实习网络平台不仅仅是资源与信息平台,更是实现实习生全程跟踪、评价的平台。主要通过以下两个子系统实现:

2.1在线考试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是基于《教学法》课程,设计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问答题。由高校指导教师出题,学生按照考试流程做题提交试卷,查看成绩等。

2.2实习监控平台

实习监控平台作为二级子系统,是整个教育实习网络平台的核心及特色。其涵盖实习的全过程,把教育实习的环节和监控点纳入其中,采取扁平化的监控模式,把实习的各个阶段流程化的呈现出来,每个阶段都包含了组织机构的参与与监控,能够很好地做到师生互动,动态化的跟踪与评价。依照双方指导教师参与与否以及教育实习前、中、后三个自然阶段为标准,我们把教育实习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步撰写教案);第二阶段(试讲);第三阶段(基地授课);第四阶段(班主任工作与第二课堂);第五阶段(总结与评价)。双方教师,实习生在实习的五个阶段中互动如下:(1)学生用户组该学生登录后,只有指派了基地指导老师才能开始实习监控。第一阶段:仅大学指导老师参与。学生提交教案(word文档或ppt)后,由大学指导老师进行审核(每个阶段,学生等待审核过程中若三天内没得到老师反馈,则可点击“求助”按钮,向管理员进行求助,管理员通知老师来对该阶段进行及时审核),若通过则进入下一阶段,若审核不通过,提出审核意见。第二阶段:仅大学指导老师参与。学生上传土豆视频链接,由大学指导老师进行审核,通过则进入下一阶段,若审核不通过,提出审核意见。第三阶段:由大学指导老师与基地指导老师同时参与。学生提交教案后,由大学指导老师与基地指导老师同时进行审核,二位老师都通过审核后,由基地实习老师指派是否进入第四阶段(班主任工作与第二课堂),若不进入第四阶段,则该学生直接进入第五阶段(总结与评价)。第四阶段:仅基地指导老师参与。学生上传资料后,由基地指导老师进行审核,通过后进入第五阶段。第五阶段:学生提交本实习的心得体会,双方教师给出评价。(2)教师用户组a.大学指导老师:显示所有阶段(第四阶段除外)需要审核的学生列表,选中一名学生后,根据该学生处于的阶段加载不同页面。b.基地实习老师:仅显示第三阶段开始需要审核的学生列表,选中一名学生后,根据该学生处于的阶段加载不同页面。第一阶段:显示该学生上传过的文档列表,下载进行审核,若通过审核,则该学生进入第二阶段,若不通过,提交意见。第二阶段:显示该学生上传过的试讲视频,页面播放最后一次上传的土豆视频链接,其他视频通过点击链接进入土豆观看。观看后进行审核,若通过,进入第三阶段,不通过,学生需继续上传下一次试讲视频。第三阶段:大学指导老师对学生上传的教案进行审核,若通过,且基地指导老师也通过,则进入下一阶段,若基地指导老师未通过审核或未开始该次审核,则需等待基地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结束。基地指导老师:对学生上传的教案进行审核,若通过,且大学指导老师也通过,则可进入下一阶段,若该学生有班主任工作,则进入第四阶段,否则进入第五阶段。该阶段需2位老师都通过审核才能进入下阶段,若其中一位没通过,该阶段则进入等待大学/基地老师审核阶段。第四阶段:该阶段仅基地指导老师参与。学生上传资料后,由基地指导老师进行审核,若通过,则进入第五阶段。第五阶段:大学指导老师对该学生此次实习进行评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基地指导老师提交对该学生此次实习的意见、建议或感想。此阶段为最终流程,进入此阶段即代表实习监控流程结束。当大学指导老师评分后,将不得再进行修改,基地指导老师提交意见后,也不得修改,流程到此终结。除了定性的评价外,该平台提供学生教学能力分解表(八个指标,每个指标又分为强,较强,一般,差四个等级),要求实习基地教师在线打分。这种打分一方面保证了打分的公平公正,避免人情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指标分别赋予不同的数值,为以后定量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2.3管理员用户组

管理员按照不同权限可以分为总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大学管理员(主要是高校教务部门或各院系实习负责任,可创建多人),实习基地管理员(主要是实习基地教务部门或各年级组,学科组负责人,可创建多人)。登陆后台在统计页面可以显示权限下的所有参与实习监控学生的列表,可以查看任意学生任意阶段的完成情况及老师点评,并提供不同条件查询。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教育实习的质量监控问题,设计开发基于网络的教育实习平台能够对实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分析评价和及时反馈,为实习中出现的监控不足提供了较为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李刚.基于Sakai的教育实习网络支持平台构建[J].软件导刊,2010(4):48-50.

[2]杨小锋.基于Web2.0的教育实习交流综合平台构建研究-以商洛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0(4):65-67.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第8篇

为此, 本科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 我科实行了急诊科实习生与带教教师双向评价表, 并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 实施以来信息反馈及时, 管理控制有力, 教与学质量逐年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为2012.1~2013.1到急诊科的护理实习生共58人, 其中中专学历39人, 大专学历15人, 本科4人, 年龄18~24岁, 均为女性, 来自省内大中专院校。

1. 2 带教教师:为本科学历, 在急诊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 急诊科具有带教资格的教师8人, 其中护师2人, 主管护师5人, 副主任护师1人, 带教教师实行季度考核动态管理的选拔模式。

1. 3 实习生到科由教学护士向学生介绍急诊科的规章制度、人员及环境, 规范言行举止。同时发放护理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评价表以及带教教师对实习生评价表, 使实习生了解评价表中对实习生的要求, 以及在实习中对带教教师从那些方面进行评价。在本科室实习结束时, 双方填写评价表, 其中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评价表实行匿名制, 直接反馈护士长。

1. 4 带教教师对实习生评价表设计

该表包括6个方面, 24个项目。劳动纪律(10分)、仪容仪表(10分)、学习及工作态度(20分)、动手能力(20分)、沟通能力(20分)、服务态度(20分), 其中每个项目分为四个等级4分:好、3分:较好、2分:一般、1分:差。

1. 5 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评价表设计

该表包括5个方面, 24个项目。教学态度(20分)、业务水平(20分)、操作规范(20分)、沟通能力(20分)、方法(20分), 其中每个项目分为四个等级4分:好、3分:较好、2分:一般、1分:差。

其中, 实习生对带教教师评价表, 设置了开放式的调查问卷部分:①每位实习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 必须填写出两项在实习过程中不满意的方面。内容包括:实习课程的设置、带教教师的技术水平、教师的业务水平、带教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以及科室对带教工作的重视程度等方面。②实习生填写出在急诊科实习期间最想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以及最难的知识及技能。

2 效果与评价

2. 1 为职能部门及时反馈真实的带教情况:实习生出科时将双向评价表交由护理部或科教科, 为职能部门真实、直接、细致的了解实习生的学习情况及临床护士的带教情况提供依据。有力的保障了本院实习生带教工作的教学质量。

2. 2 提升了临床护士教学及业务水平:双向考核对教与学是一种制约, 更是一种激励, 通过对教师的无记名的反馈可以更真实的反应带教教师的水平及真实的带教情况, 从而激励带教教师有意识的专研专科理论及技能, 在带教的同时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 达到了教与学的共赢。

2. 3 增强了带教教师对教师工作的热情及责任心:在双向评价表的制约下, 带教教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能够主动的、热情的关心学生, 融洽了师生关系, 营造了教与学的良好的氛围。

2. 4 管理控制有力:可以通过双向评价的反馈信息, 做为年底评选优秀的带教教师及优秀实习生的依据, 并做为下一年度遴选带教资格的依据, 对被评为差的带教老师实行淘汰制, 保持高质量的带教水平。同时, 每个反馈单都有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对我们提出的宝贵意见, 通过反馈信息明确了改进的方向, 不断的提高带教工作的质量。

3 讨论

3. 1 带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表内容包括:劳动纪律、学习的态度、技能掌握、理论知识、对患者的服务态度以及对本科室提出的意见及建议等几方面。

3. 2 学生对带教教师的评价表内容包括:教师的仪表、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态度、对患者服务态度等几方面。

3. 3 通过双向评价在科室临床带教工作中的运行及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能更真实的反应临床带教的教与学的情况, 为管理者提供更真实的反馈信息。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第9篇

关键词: 职业院校 顶岗实习 过程监控 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教学在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学生业务素质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加强顶岗实习教学,努力提高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的地位,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1.顶岗实习的意义与政策依据

1.1顶岗实习的意义。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完成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及校内专业实践课以后到专业对口的单位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实习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发挥很大的作用。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技术设备及经营环境等资源,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下培养自己的岗位专业技能、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全面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顶岗实习既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即4.5+0.5或2.5+0.5教学模式,又有利于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使职业院校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养,是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

1.2顶岗实习的政策依据。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

教高[2006]16号文件要求:“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要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要切实规范并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这一系列政策文件都要求职业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与评价工作,文件的出台也为我们职业院校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政策理论依据。

2.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现状分析

目前顶岗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实习认知不充分、学校实习管理不到位、企业接纳实习学生不积极及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几个方面。

2.1部分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充分,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

学校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前,一般都会进行实习动员,有时也会邀请一些实习企业开设讲座,主要介绍实习的目的与意义、岗位安排、注意事项和学校与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等,让学生对整个顶岗实习有一定的了解,在思想上做好准备。因此,绝大部分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顶岗实习,思想上也比较重视,服从企业的实习岗位安排,认真进行实习。但是也有部分学生思想认识模糊,对顶岗实习的目的认识不清,在思想上有片面追求实习报酬的倾向,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不能很好地自我定位。随着实习的展开,枯燥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严格的企业规章制度,使得很多学生心理出现了动摇,加之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无法适应岗位,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责任心和上进心,而当现实与其要求有差距时,则会闹情绪,频繁更换实习单位,有时会出现放弃实习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计划的完成,也影响了实习的实效,而且增加了企业接收实习生的成本,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正常进行,导致实习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2学校缺乏有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对实习的管理不到位。

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的获得、相关技术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师傅耐心有效的指导。目前不少职业院校安排在最后学期的毕业实习,名义上也要求“顶岗”,实际上大多因缺少监控而流于形式,仅仅是毕业生的“待就业学期”而已。据有关调查显示,不少职业院校将学生安排到企业顶岗实习后,主要依赖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来管理与指导,学校实习指导老师临场指导不多,这样造成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缺失,势必导致学校实习管理责任的不到位,也影响了校企双方的有效沟通和实践教学的质量。另外,由于一般的企业无法提供太多的岗位,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都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的隐患,加大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顶岗实习的学生往往分散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在长达半年的实习时间里,学校如果没有与之相当的体制与机制保障,顶岗实习很易失去有效的控制,形成“放羊”现象,无法切实保证顶岗实习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3部分企业对顶岗实习缺乏认同感,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目前国家还缺少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学生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政策及法规,政府有关部门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导致部分企业对顶岗实习缺乏认同感,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另外,学生实习岗位不对口,个别学生联系的实习岗位与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发挥不了顶岗实习的作用。“工学结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因此要求与所学专业有联系。但是许多专业无法找到与其对口的实习岗位,顶岗实习内容与岗位所学专业不相关或不对口,甚至直接是“打工”性质,这样的实习将直接影响学生岗位操作技能的获得和零距离上岗,也将影响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对学生顶岗实习实际意义的质疑。因此,“实习性质”和“专业对口情况”关系到顶岗实习教学的成败和实效。

2.4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不力,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考核评价是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顶岗实习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力度不够、顶岗实习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考核形式单一;缺少企业指导教师的有效参与;监控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大多数职业院校是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性评价,对顶岗实习过程监控不力,造成对学生考核滞后,从而无法形成实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不能起到及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在顶岗实习教学及其各环节上缺乏规范化、科学可行、有自身特色的顶岗实习教学监控制度和保障体系,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的评价组织,以及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信息的手段,难以形成制度化、经常化的评价体系。

3.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基本原则

构建科学完善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确保顶岗实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科学完善的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3.1目标性原则。

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紧紧围绕教学质量控制进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实施管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合理选择在顶岗实习教学活动中需要监控、考查和评价的关键要素,科学构建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3.2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效能的保证。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分析,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人――人――人的系统,管理主体、客体和目的都是人。它通过管理主体的人,对作为既是管理客体、也是管理主体的人的管理,最后达到培养人、发展人的目的。

3.3多元化原则。

多元化指的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包含多元的评价目标、多元的评价主体、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及评价结果的多渠道反馈。

3.4反馈性原则。

在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必须注意对存在问题的跟踪验证,特别是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馈意见的跟踪验证,通过有效渠道进行沟通反馈,包括向学校决策部门和领导反馈,向教师、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和学生等被监控对象反馈,及时反映情况和交换意见,对在顶岗实习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改进和加强的建议和意见。

4.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保证顶岗实习有序、有效施行,就必须建立完善的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使学生顶岗实习的成果得以真实全面的体现。

4.1树立明确的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目标体系。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因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证职业教育满足国家各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增强学校自身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促进学校合理利用内外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不断改进和强化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效果。这是教学质量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其他层次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基础。

4.2建立“政府一主导、校企两主体”的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4.2.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这一提法不仅为我国构建新的现代职业教育办学体系明确了基本方向,而且从宏观层面将职业教育发展中政府、行业与企业各自应承担的义务与角色进行了清晰的分工。政府主导职业教育发展不是政府过度干预或介入职业教育办学活动。政府发挥合理的主导作用应该是,综合利用法律、政策、经济、管理等手段,引导并确保职业教育各相关要素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处于发展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政府应在现有法律基础上进一步立法、完善实施细则来保证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完善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制和机制、实习标准和内容、实习结果评价、实习过程监控,弥补实习责任主体与问责等方面的制度空白。此外,政府还应出面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应当在顶岗实习中起主导作用,构筑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实现校企合作双赢。政府首先应保证顶岗实习专项经费,并加以落实;树立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是社会责任和义务观念;同时通过税收的减免、经费的资助等手段,对积极参与支持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企I进行表彰和奖励。

4.2.2组建校企双主体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实施“全程监控”。

职业教育的办学类型和性质决定了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包括院校内部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质量监督评价体系。院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院校通过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质量管理程序、规章制度,运用测量和评价等手段,整合内部各种教学资源,从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社会、学生个体、学校的需要,同时形成一个在质量上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改进、自我发展的有效运行机制。外部质量监督评价体系主要指政府、社会(包括企业、媒体、学生家长等)通过对职业院校认证、评价等措施而建立的全方位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监控机制。

顶岗实习是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富有成效,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必须构筑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制定及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断改进顶岗实习管理方法。只有从顶岗实习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有序、有效地完成。

科学设计顶岗实习作业流程,建立顶岗实习运作体系,实施“全程监控”。如何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是抓好顶岗实习的关键,顶岗实习过程主要包括计划、组织与动员、实施、考核、总结与表彰五个阶段。学校要对顶岗实习过程各个环节制定可操作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并实行科学管理,同时应采取多种方式实施顶岗实习过程监控,包括定期巡回检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抽查、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管理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指导等。

4.3构建“三级协同、四方参与”的多元考核评价方法体系。

“三级协同”即院校教学质量管理处、教务处(实训处)、系(部)教学三个层级协同动作,组成由他们构成的三级监控体系,对顶岗实习教学基地、顶岗实习教学条件、顶岗实习教学实施过程、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等进行监控、评价和意见反馈。

“四方参与”是指行业协会、企业、院校、学生四方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职业院校必须要吸收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与学生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有接受教育的知情权,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了解人才培养过程,密切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与教育教学的联系。行业协会在顶岗实习教学考核评价中起宏观调控作用,具体要建立企业、学院、学生三方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企业要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实习纪律、岗位技能、团队与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考核;学校指导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记录情况、中期巡查与指导情况、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职业能力的形成情况进行考核;学生根据顶岗实习职位、岗位能力要求目标、工作流程熟悉程度、岗位工作业绩或成果进行自评。顶岗实习成绩结合三方评价进行总评,通过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助于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形成,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过程管理,进行多时段考核评价。加强过程考核,要求企业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纪律、实习态度、实习效果等如实作记录,并进行量化考核。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严把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监管,客观进行顶岗实习鉴定。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顶岗实习平时考评记录,充分听取企业的评价意见,吸纳学生自我评价的合理成分,抓住学生个性特点,作出综合性实习鉴定报告,评出相关成绩等第。

4.4建立运作有效的信息处理和反馈体系。

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是质量管理的前提,通过这些信息及时修正我们人才培养工作的偏差,促进质量的不断提高。其中,应特别关注服务对象――学生的体会和评价,他们的评教评学能及时迅速反映出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形成闭环的重要保证,信息的采集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信息反馈系统同样应该保障校内、校外两个系统。信息反馈必须沿着质量监控体系的环节、程序反向传递质量信息,形成闭环。同时应有专人对反馈的结果进行跟踪,保证问题的解决和落实。

5.结语

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提高顶岗实习质量是职业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有效解决实习中“专业不对口”、“打工”性质实习、实习难、实习权益保障难等问题是当务之急。针对实习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关键点,通过顶岗实习探索与总结建立一套由学校、企业、学生共同配合,涉及实习前、中、后全过程的全方位、立体式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文,2005-10-28.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文,2006-11-16.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4]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文,2014-5-2.

[5]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成[2015]6号,2015-7-27.

[6]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7]徐新玉.论高职特色教育质量保障与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J].文教资料,2012(15).

[8]邓东京,易素红,欧阳河,邓少鸿.顶岗实习,怎一个难字了得――18个省顶岗实习学生调查报告[N].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2015-01-19(06).

实习评价意见范文第10篇

改革六方面的内容

一是将教育实践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在师范生培养方案中设置足量的教育实践课程,以教育见习、实习、研习为主要模块,构建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切实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累计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

二是组织开展规范化的教育实习。要求教师教育院校制订教育实习课程标准、实施计划、实习手册、评价标准等工作规范,做到实习前有明确要求、实习中有严格监督、实习后有考核评价。建立师范生实习资格考核制度和实习档案制度。

三是全面推行教育实践“双导师制”。由教师教育院校教师和中小学优秀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充分发挥高校指导教师的理论与研究优势和中小学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优势。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院校还应联合行业企业,遴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指导教师。

四是建立健全指导教师激励机制。教师教育院校对教师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要在折算工作量、职称晋升、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要将中小学教师指导师范生教育实践的业绩,作为评奖评优、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作为评选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重要条件。

五是协同建设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地区师范生规模结构和服务方向,与教师教育院校共同遴选建设长期稳定、多样化的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各省(区、市)遴选建设一批示范性教育实践基地。

六是切实保障教育实践经费投入。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建立师范生教育实习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完成师范生教育实践任务的需要。

什么是“双导师制”

根据《意见》,“双导师制”即师范生教育实践由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

那么,师范生的导师如何遴选和配备呢?

对于师范院校中的导师,《意见》要求,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安排数量足够的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教师担任师范生的导师。

对于教学一线的导师,《意见》提出,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要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协同遴选优秀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此外,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院校还应联合行业企业,遴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指导教师。

在指导方式方面,《意见》要求,导师要采取驻校指导、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指导。并且,举办教师教育的院校要与中小学、教研机构通过专题研究、协同教研、定期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上一篇:毕业实习意见范文 下一篇:学生实习意见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