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09:19:52

生成教育论文

生成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文章从目前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入手, 在认真分析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主要根源的基础上, 硕士论文进而提出了如何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对策, 为今后提高成人教育本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论文质量

毕业论文是成人教育会计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是衡量其学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通过这一环节, 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独立完成某项较为完整的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实际能力。另外, 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准确的查阅、分析、整理资料, 形成科学思维方法、严谨工作作风、创新意识, 逐步实现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 真正提高毕业生综合能力,以适应自己所从事工作岗位的需要。为此, 研究如何提高成人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很有必要。

目前,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 在时间安排上占本科教育整体时间的 25%左右, 且各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具体的规定, 为确保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了保证。但是在实际执行中, 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学生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 导致论文质量不高。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现状

1.1 论文选题存在一定的缺憾

首先,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及要求基本是沿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的毕业论文进行的, 与成教会计学专业的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如: 成教论文选题多是由全日制本科论文题目筛选而来, 多侧重于科研领域的新观点、新问题; 少有体现会计实践中的新现象、新业务、新问题的选题。致使学生不知如何入手, 对今后的工作缺乏较直接的指导意义。

其次, 部分论文的选题本身前人已经作过不少的探讨, 而且在这些论文已有不少的成果, 但我们仍就没有跳不出已有的、旧有的模式,老是“ 旧瓶装新酒”。

1.2 论文创新意识有待加强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会计专业知识来撰写毕业论文。新的会计理论的产生, 都来自于会计工作实践, 但又不等同于会计实践, 它带有一定程度的科学创新, 论文中的某些观点必然反映会计学科的发展趋势。然而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是对书本知识或文献资料的简单堆砌, 很少提出自己对已有理论新的阐释或运用, 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1.3 论文撰写格式不规范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有的成教学生并没有围绕选题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 搜集资料, 阅读有关文献。而是只满足于图书资料、网上资料、专业教科书, 闭门造车、拼凑论文。结果是表现为撰写毕业论文技术不规范, 缺乏平易生动的文采和严谨缜密的逻辑性, 内容重复, 结构不合理, 格式不规范, 缺乏说服力, 更谈不上解决实际问题。

1.4 论文答辩有待夯实

论文答辩是考察成人学生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和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环节。按照正规的答辩程序, 答辩人首先简要介绍论文选题的原因、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观点及研究价值, 然后答辩委员会人员就论文中的相关问题向答辩人进行提问, 以考核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在答辩过程中, 由于前期工作欠扎实, 对论文中的问题浅入浅出, 与论文知识密切相关的深入问题很难回答出来, 答辩委员会人员只能根据答辩者的简要说明, 简单地提一、两个问题了事, 答辩有时只是流于形式。

2. 影响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

2.1 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

在成人教育的学生中, 有很大一部分是参加工作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再接受教育的, 其学习目的功利色彩较浓, 部分学生急功近利, 只求结果, 不重过程。至于毕业论文, 思想上只想交差了事,通过网上下载、购买等途径, 东拼西凑, 匆匆应付, 甚至抄袭别人的文章等。根本没有把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作为提高自身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好机会。

2.2 缺乏足够的专业训练

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不一定要求在观点等方面有全“ 新”的价值, 体现出什么“ 学术进步”, 但论文结构与内容展开要基于会计实践, 以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为手段, 经过缜密论证, 得出科学结论。然而现实是学生学术规范意识淡漠, 平时缺乏必要的训练, 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从摘要到前言, 从问题剖析到参考文献, 有的学生只是从期刊上或文献资料上摘录一些资料, 然后拼凑在一起就形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可以想象, 如此形成的毕业论文内容上很难有自己的新意, 形式上也是差强人意。

2.3 部分指导教师责任心和师德意识不强

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 客观上存在有的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 面对物质利益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在论文指导工作上敷衍了事, 缺乏与学生定期的交流和必要的指导, 中期检查公式化, 不能因病施治, 对症下药; 审阅毕业论文时, 对毕业论文的内容不求甚解, 重“ 面子”轻“ 里子”, 造成论文破绽百出, 经不住推敲。

3 提高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3.1 引导成教学生正确认识毕业论文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是成人本科教育最后一个正规的训练过程, 因此,应加强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诚信教育, 提高他们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召开由指导教师、学生参加的毕业论文动员会, 从管理部门及指导教师专业的角度, 详细说明论文的目的及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和激发他们设计的动机, 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引导学生在论文写作上加强自律, 以诚实的态度做论文。通过动员会, 建立起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联系, 将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另外, 学校还加强监督和检查, 以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确保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进一步强化成人教育毕业论文管理措施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强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和规范工作, 对成人教育毕业论文工作的指导思想、过程管理、格式要求、评分标准、组织管理等要做明确细化, 要统一设计封面格式、题目审批表、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评语表和答辩记录表等, 明确规定成人教育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指责和管理人员职责。

一是, 建立毕业论文导师组, 实行责任追究。规范指导教师的指导责任、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 并建立问责制。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中, 要定期通过

--> 电子邮件或 qq 视频和学生交流, 帮助学生解决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另外, 还要勤于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掌握好论文的写作进度, 确保证论文质量并如期完成。管理部门应对毕业论文的整个写作过程进行督促和检查, 建立和完善预答辩制度, 及时通报存在的问题。如有渎职, 追究部门和个人责任。

二是, 严格把好命题关, 努力做到论文选题结合会计学专业实际。学生选题时, 要根据本人的基础、岗位层面和兴趣选择恰当的题目, 确定论文选题要体现“ 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原则, 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 尽量结合科学研究、实际工作和现实问题, 要适合成人教育学生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题目确定后, 还要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 避免题目过大难以完成论文, 必要时可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论文题目。

三是, 做好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检查监督工作。可依据既定的见面时间表, 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教师的到岗情况; 检查学生论文进展情况、阶段性任务完成情况; 了解学生对教师指导工作的意见、要求; 听取师生对毕业论文工作组织、管理的意见, 以更好的完善本专业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

四是, 严格答辩程序和评分标准, 同时实施激励措施。毕业论文导师组要认真地选拔答辩委员会成员, 注重不同研究领域成员的配置, 在认真评阅学生论文的基础上, 按照既定的答辩程序, 公正合理地进行答辩, 做好答辩记录, 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的论文成绩。对于优秀论文和不及格的论文实行二次答辩和复议制度。同时建立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优优秀毕业论文奖励制度, 以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 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3 强化成人学生学术规范的训练

在制定成人教育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时, 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体现在教学中。比如, 开设学术规范的相关课程, 从选题、搜集资料、确定论点、结构语言到表述方式等毕业论文的各个写作环节, 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指导, 使他们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知识、写作规格、写作要求和写作方式, 从而为写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

总之, 要提高成人教育论文的质量, 还要从服务于学生入手,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要为学生提供很好的条件做保障。比如,从信息、图书资料、实验条件、实验场所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做论文的条件。另外, 可采取校企联合共同指导毕业论文。要结合成教生的特点, 可以将毕业论文的开题时间提前,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减少学生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冲突。要有适当的灵活性,可对毕业论文篇幅要求适当放宽, 加强质量要求, 避免凑字数而大段抄袭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1】袁小勇等.怎样撰写会计论文【m】.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3.

【2】杜善平、姜彤.浅谈如何保证成人学历教育毕业设计的质量【j】. 内蒙

生成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 指导思想:

以县教委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我校本学期工作目标为指导,以首都农村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建设为契机,认真贯彻《北京市德育整体工作纲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校园礼仪和和社会礼仪为重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把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有机结合,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设适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积极创建追求实效,育人为本的德育校。

二、工作目标

通过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认知美丑,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文明素养,确立自信心和奋斗目标。工作重点为养成教育和理想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知识、明礼仪的合格中学生。

三、工作思路:

真正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以育人为工作中心;以全体学生为活动主体;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校训、校歌、校徽等学校文化建设为重点,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以“奥运年”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情系奥运,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主题教育活动,从奥运礼仪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学生思想体验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体验,在参与中发展。

四、本学期常规工作

1.落实市县德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开展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以和谐班风促优良校风。

2.落实全员德育,开展学生成长导师制。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校实际,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为主题,面向全校教职工开展教育论文和成功教育案例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3.加强学校德育信息化建设,创设校园德育网页,发挥网络德育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构建师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平台。

4.加大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力度,加强问题研究,执行班级、年级、学校三级管理,落实帮教活动,开展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研究。

5.加强住宿生管理力度,使住宿生管理向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使住宿生管理水平稳步提高。

6 .加强对班干部、团干部培训,提高班、团干部的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向教育性、愉悦性方面发展。

8.加强常规管理,促进养成教育。

(1)继续加强班级量化管理,推行月红旗班、进步生、优秀生、及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评比活动。

(2)继续办好“知心信箱”和“面对面”的咨询工作,提高学生的咨询率、面询率,注重实效。

(3)坚持和完善家访制度,深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实现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4)严格升降旗制度,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5)办好广播、板报、橱窗,充分发挥宣传作用。

(6)规范班主任素质工作手册的使用。

五、本学期重点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及《密云且中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加强规范化管理。

(2)开展“学生最爱戴的教师”评选活动,促进形成全员德育工作氛围。

(3)以我县开展的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为契机,充分发挥县、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优秀班主任的作用,加经强验交流和表彰,以推进我校班级管理再上新台阶。

(4)进一步推进新型班集体文化建设,加强对班干部、团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班干部、团干部的作用,加强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使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1.以“3.5日学习雷锋”活动为为契机,组织全体中学生成立学雷锋小组,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公物、团结互助、文明礼仪等方面美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与班级文化建设为相结合,以“清明节、劳动节、科技节、青年节、母亲节”为契机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以“情系奥运,做有责任感的中国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心内容,抓实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1.拓展学生“十个文明习惯”的培育形式,帮助学生认知美、丑,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提高文明素养。

(四)加强法制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通过落实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每两周一次举案说法制度和组织学生观看法制教育光盘、录像等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法制教育、消防安全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活动。

2.加强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1)建立学校不良行为学生的总体档案和个体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进一步明确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职责,从思想、行为、学习、交友、家庭环境等各方面了解学生的状况,有针对性的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本学期进行成功案例征集与评比。

(3)贯彻县教委《关于加强严重不良行为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2005年11号文),认真落实六项制度,即:不良行为学生不到校追踪制度,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制度,学期转化情况上报制度,法制校长定期讲座制度,帮教人和政教处定期与不良行为学生谈话制度,定期案例评析制度。要严格学校、年级和班级三级管理,明确各自职责。在发挥导师帮教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同伴帮教的作用,对极个别严重不良行为学生还要确定民警帮教人,不断增强转化效果。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方面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作用,通过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做好学生个体、不良行为学生、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困惑。

面向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个案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征集、评选活动。

(六)做好县级三好学生推荐工作。

生成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历来重视德育教育,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德育教育实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原因固然是复杂的。在德育的内容和目标上,存在着“重大节,轻小德”倾向,缺乏层次性与可操作性。因此,新的德育工作,要更加重视德育教育,做到高要求,低起点,让德育教育真正具有实效性。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把人类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另一方面,必须引导人们自觉地加强德育养成。下面,本人谈一谈新时期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德育教育要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进入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的时代,当代大学生作为对社会反映最敏感的群体,他们的道德现状必然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在利益仍然保持着彻头彻尾的主观性和纯粹的利己性的时候,把利益提升为人类的纽带,就必然会造成普遍的分散状态,必然会使人们只管自己,彼此隔绝,使人类变成一堆互相排斥的原子”。受到社会这个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也难以抵御社会中的各种负面影响,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从而导致与社会主流道德的背离现象。如果我们的德育教育论文还是过去的老一套,那是适应不了时展的。

而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推进德育教学改革,丰富和完善德育教学方式。在讲授德育课时,要正面教学为主,同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问题,在学生中展开讨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技术等形式图文并茂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摄取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例如,高校一直在教育学生要做到“明礼诚信”,但触目所及的诚信缺失现象比比皆是:考试作弊,毕业后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人际关系虚假。

大学生诚信缺失不仅指其经济失信行为。还包括在生活、学习中违反道德或犯有严重过错的行为。利用课堂教学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经济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诚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就要求我们的年青一代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市场经济对人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诚信”,诚信也是民法当中的“帝王条款”。诚实信用原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商品经济阶段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人们在商品交易中的价值追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商业上的投机,欺诈所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教会学生讲“真诚”,讲“信用”,我们年青的一代做到了“诚信”,那么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可能健康地发展。我们的经济才能繁荣,一个讲“无商不奸”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繁荣的经济的。再如,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合作精神,需要良好的交往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研究,使我们的德育教育真正做到适合时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笔者认为,高校不光要在学校内开设德育教育必修课程,还要给大学生建立起个人档案,及时掌握学生在校的德育教育情况。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道德教育

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道德教育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但是,学校现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将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贯彻到学校全部课程的教学和各项工作中去,没有注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去,缺乏社会实践,致使埘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孤军奋战”,与其他学科的教育彼此独立,达不到预期的德育综合目的。“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应该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德育教育论文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文学类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通过各个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德育教育努力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学校与家庭、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步具有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根据家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道德品质。社会和家庭在学生公共道德培养和道德养成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品格和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在各系部建立一份学生家长联系档案,辅导员,班主任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抓共管,道德教育才会卓有成效。

四、注重在日常管理中渗透道德教育

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优美、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要重视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羲在“教养”,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奏效的,在这里如何把“外压”变为“内化”,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笔者认为注重“量化管理”才能使养成教育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的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外力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强化的措施。量化管理就是充分利用“外压”,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最终变“外压”为“内化”,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学的校规校纪是大学生应遵守的起码规范,它包含宏观和微观的德育内容。如: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就要通过点名、登记,按次数做出相应的处罚,又如:要学生养成不乱扔果皮纸屑的习惯。可以由学校组织检查每班的教室和寝室,根据情况进行打分,对班级及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促进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我们还可以通过班会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用竞赛、评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比如以“八荣八耻”主题,搜集材料,办板报。同时,学校应加强对精品社团的指导,倡导、繁荣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的文化味。

德育教育论文的确是一篇大文章,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研究。新时期的养成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既要教育学生做勤劳、孝顺、忍让等传统美德的人,又要让他们成为一个有效益与竞争、开放与创新、民主与法制等观念的现代人。要处理好这一关系,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接合实际,坚持以德治校,进行探索、改进、创新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逢贤。德育原理纲要[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生成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锻炼和培养学生道德生成的自觉性、习惯性,构建德育教育的有效环境,我校始终把“崇德尚学,有声人生”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墙壁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爱科学”的四有新人,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互助合作、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使学生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走廊文化设置《弟子规》《三字经》便于学生诵读;名人故事时刻感染和熏陶着幼小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先贤憧憬未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智慧设置文化园地、生活园地、图书角、展示台等活动板块。留给学生自由发展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中,汲取营养,自由飞翔、快乐成长。

二、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探讨

2010年开始,我校就开始探究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教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采取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为基本内容的探求方法。家庭生活作业不同于家庭作业,重在生活与实践。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具有导向性、针对性、教育性、长期性、实践性和可操控性。各年龄段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我们要求“家庭生活作业”一定要适合每个学龄段分层布置。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卡中内容体现在六个方面:1.生活作业的内容;2.完成时段;3.生活作业完成的过程;4.我的收获;5.家长评价;6.教师评价。一、二年级教师布置,学生完成,通过定期召开班级生活会,邀请家长参加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实践中收获的快乐。三至六年级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生活作业内容自己填写记录卡。另外,学校给教师配发《家庭生活作业记录本》,让教师记录填写每次布置作业的时间、内容、目标、学生完成的时限,教师检查跟踪记录,阶段性总结。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归档整理,载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再在总结反思过程撰写德育教育论文。学校对“家庭生活作业”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期中、期末进行总结,并对教师学生事迹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学生奖设金卡、银卡、铜卡三个奖项。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的学生收获了很多。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爸爸妈妈洗脚,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学生学会了感恩;通过洗手绢、叠被子、洗碗活动,学会了生活自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完成;通过捡纸屑、清理街头小广告活动,树立了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洗脸、刷牙,学生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唤起了人与人的友善;学种花、学种菜、饲养一种小动物活动,学生学到了种植和养殖的知识;通过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学生主动为灾区的小朋友捐出纸和笔,礼物虽小可彰显了学生的爱心;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给同学讲一个故事和童话,培养学生渴求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参观革命圣地、祭扫革命烈士陵墓,点燃了学生爱国的激情,诸多事例证明了我们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有效性。

三、结语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我们开展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探索,来唤起社会家庭、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责任,改变过去“育在家庭,教在学校”的观念。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探索适合儿童道德品质生成的方法,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勇于担当,不断探索。

生成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提高政治思想意识,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指导思想明确,安教乐教,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服从学校工作安排,对工作精益求精。遵纪守法,为人师表,乐于助人,团结协作,文明礼貌。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优秀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俗话说得好:要想学生拥有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为了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适应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在工作之余,本人十分注重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在教学工作中,以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活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努力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练习作业有层次有坡度,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所带班级赢得了社会家长学校的好评。

三、关爱每一位学生,狠抓班级管理,成绩显著。为了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我还充分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寓教于乐。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师生距离、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增强了大家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激发了他们热爱集体的意识。此外,在班级管理中,我还十分注重班干的队伍建设。让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让他们认真协助老师做好班级管理,以促使良好班风的形成,加快优良班集体的建设。要净化班风,对于抓好思想型的后进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同时十分注重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用“慈母心”、“朋友情”般的关心,热心帮助每一位后进生,通过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抓住反复点、促进飞跃点,使他们从自暴自弃中醒悟过来,变后进为先进。在生活中,我细心地关心着每一位学生。多年来,我所教过的班级,班风好,学生都对我建立很深的感情。

针对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表现,符合申报小学高级教师资格。因此,本人特述职申报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恳请各级评审小组和有关领导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加强学习,完善思想品德。

本人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平时能注重学习,经常读书读报,关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本人能团结同事,待人真诚,注重团队意识,和同事共同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

二、反思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教师,本人始终把教师育人摆在工作的第一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本人注重教学五认真工作,在备课上,我始终能把握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我关注学生生成、关爱每一位学生,灵活多样的采用教法,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课后,本人能偏爱后进生,尽心尽力为他们辅导。本人能不断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多次上公开课,作教学展示。本人先后在xx市、镇江市骨干教师培训班、活力课堂中上展示课,并广受好评。

在勤奋工作的同时,本人注重学习、反思。向周围的老教师学习、向专家骨干教师学习;向教育杂志学习,向专业理论书籍学习。在学习中,本人对数学教学的规律越来越有清晰的认识,也越来越了解儿童的本质和课堂的本质。在学习中,本人能深刻反思,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人所撰写的论文在《小学教学参考》《素质教育论坛》等省级刊物发表和获奖近十多篇。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科研的引领。本人踊跃参与课题的研究,主持了镇江市“十一五”课题“农村小学小班课堂中学生座位排放的教育功能的研究”的研究,本人积极带领一批骨干教师深入开展课堂的实践、理论的研究。

三、严于律己,恪守职业道德。

本人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始终恪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守则。本人始终以一名优秀的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努力、刻苦地工作。在工作中能做到敬业爱生,勤学乐教,廉洁奉献。本人严格遵守教育教学法规和市局各项规定,时刻提醒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教师身份。

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一直做到出满勤,使满劲,服从组织的安排,响应学校的决定。从未迟到早退,有事做到及时请假。担任完小校长一职以来,本人更是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早出晚归,不无故离校。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教主要学科,后在少先队、教导处、完小校长等岗位上工作,仍然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现任教四年级数学,每周8节课。

四、勤奋工作,争创教育教学工作业绩。

多年来,凭着自己对教育教学的一腔热情,取得的一些成绩。本人先后获得“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xx市继续教育先进个人、xx市级考核记三等功”等荣誉。在公开课方面:2009年获得市“活力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用字母表示数》《倍数和因数》等课堂教学在“xx市、镇江市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作公开课教学,本人还受邀至骨干教师培训班作《数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探究性学习指导》的专题讲座。在论文撰写方面:《例谈主题情境式题组设计》《适时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巧设情境拨“情”弦》《亲身经历,主动探究》等在《小学教学参考》《素质教育论坛》《学生之友》等省级刊物上,同时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有十多篇论文获奖。辅导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等级奖。

五、履行完小校长工作情况。

生成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一、发挥网络优势,促成长

1.网络教研促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

首先,在网络资源的收集和获取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针对职初教师。对于职初教师来说,利用网络大量地收集试题、教案、拓展的知识以及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是他们站稳讲台、安身立命的基础。相比传统的应用资料卡片、剪报等积累知识的途径而言,显然利用网络搜索资源及时、快捷、时效性强,同时便于对知识进行分类保存和管理。传统的教研模式下,会抄的教师成长快;而网络时代,会运用网络的教师成长快。这个阶段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和必趟之河。

其次,在专业知识整合提升阶段。职初教师在广泛、大量搜集网络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模仿、筛选、比较、整合信息,逐渐开始内化知识,这个阶段是个漫长的过程,运用网络,可以缩短这个时间。这个阶段主要针对胜任教师。

最后,在专业知识的生成和超越阶段。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之后,胜任教师已经把网络资源内化为个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这个阶段,教师个人开始在网络上频频信息,这些的信息就成为新的信息资源,能够为后续的教师提供参考的价值。这个阶段是教师专业知识积累的高级阶段。

2.网络教研促教学艺术的进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艺术,理应值得我们教师终身追求。如何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我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何明确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研模式下,在老教材信息资源充裕的情况下,教师们依据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和教辅资料,相对准确的确定教学目标是不困难的。而新课程,教师们手中只有教材,连教学参考用书和参考教案都缺乏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条文式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并非易事。在这种实际背景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量搜集各版本教材、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意义不言自明。

第二个问题: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前提,而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关键。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我们既要继承传统的教学手段又要借助网络平台开展手段和形式多样的教学。传统的一支笔和一本书的教学手段,并未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退出讲坛,但是网络平台一定能够为达成教学目标增光添彩。

3.网络教研促教育教学思想的提炼和成熟

教学是为教育服务的,而教育归根结底就是人学,培养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和现代素养的的公民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两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知识是最基础的和最重要的?学生必备的三类知识,第一类常识性知识,第二类程序性知识,第三类能够生发出新知识的知识。在不同的参照系下,换句话说,不同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之下,这些知识涵盖的内容、范围、领域是不同的。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把握、确定这三类知识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把准时展脉搏。

第二个问题:如何确定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类,其终极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地理学科不同模块、不同年级的教材如何体现这个价值的,教师们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的方法吃透、咬准终极目标。教师们最终应该站在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搞好教学。紧紧把握这个“教育的本质是人学”观点,就很容易想通现在教材的知识体系问题、内容变动问题、不同版本教材问题等困惑。

二、丰实博客内涵,促积淀

1.教师专业成长的“档案袋”

教研博客,可以方便地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所思、所悟、所感,记录教师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成为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档案袋”。

2.教师教学反思记录本

网上教研平台就是教师记录教学反思的电子记录本。教师可以随时记载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精彩细节、失败环节以及对课堂的思考和改进意见,并且可以进行随时的修改。教师在上完课以后,立即把本课的教学反思写在了自己的教研博客中,让更多的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反思情况,以便借鉴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3.记录教师行动研究成果

教师经常要参加一些小课题研究,可以方便地利用博客日志功能,把自己在小课题研究活动中的数据记录下来,以便更好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4.教师的资源U盘

教师可以利用教研博客的自定专题功能,分门别类地积累丰富自己教学资料,如课件、试题、教案、论文、课题研究成果、教学反思等,这些纯数字化的资料分门别类的存放道自己的博客上,使其真正成为教师的数字仓库,随身携带的资源U盘。

5.教师思想火花的碰撞地

教师在写教研博客的同时,可以浏览别人的博客,在引起共鸣的文章下面发表自己的评论,从别人给自己的评论中汲取知识,在一次次学习中,不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激发自己的教学智慧。

6.教师和谐发展的情感地

教师可以利用博客的留言、添加好友、添加友情链接等方式,网络一些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教师朋友,这些朋友不仅可以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帮助,也可以感情上、生活上相互鼓励,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和谐,从而使教育发展更加和谐。

三、立足教育论坛,促提高

教育论坛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一个贴近一线、贴近课堂、贴近教师、贴近学生的学术研讨平台。在论坛上,教师可以阅读版主、网友的文章,汲取他人的思想精髓,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可以提出问题寻求帮助,实现同伴互助;还可以参与各项教研活动及学术讨论,获取专家的引领。论坛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创造了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成为越来越多教师耕耘的花园、精神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1.教育论坛有助于实现教师的自我反思和改进

论坛使教师有了自由发表心声的地方,当教师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发帖到论坛时,阅读者要细心地读帖,对帖子所介绍的问题、现象或进行询问答复,或表明观点,这些都促进了教师进一步反思,实现了从现象观察到问题研究的“跃进”。网上的人不留情面,他们对任何帖子都可能提出自己的质疑、批评。在反复问难中,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教育论坛有助于实现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

论坛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互动的网络教研论坛资源已经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网络教研因为其共享性使得人人参与、人人发表意见成为可能。教师们通过阅读论坛上的帖子,了解各家观点,参与研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之间的互动、互助。一线教师之间广泛互助传授经验,论坛给了他们一个非常有效的平台。

3.网络教研有助于教师进行异步交流、共享集体的智慧与资源

网络教研促使教研手段、教研过程、教研形式等教研行为、教研思维的广泛化,形成了一张教研网,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同时也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工作状态,引领教研的深入。

生成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育理念;进化教育论;民办高校;人文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教育要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就需要对教育和教育理念进行调整与反思。进化教育论正是在我国教育大改革大发展大创新的环境下破茧而出、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民办高校被看作普通高等教育的有益补充,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教育环境的复杂多变,民办高校既承担教育创新的重任,又作为提供教育资源与实施教育活动的教育系统,迫切需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进化教育论,来改变人们对当前教育作用的看法,以利于培养适应当代科技与经济发展趋势要求的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当然,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更要注重自身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的建设和优化,以实现教育与教化的功能,促进学校健康成长和科学发展。否则,民办高校就会缺乏生机,丧失活力,不仅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将失去教育资格,丧失生存的基础和空间。

一、进化教育论杂交优势原则简述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的创办者涂宏斌教授在近30年从事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进化教育论”的教育新思想。进化教育论突破传统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从自然科学的视角,引进系统论、广义进化论和杂交优势论,构成一个崭新的教育学理论。进化教育论扎根于自组织系统的进化规律,通过建立进化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形象反映系统进化的本质规律,为我们研究各种系统的进化规律提供了有效方法。进化教育论的理论体系由两大原理和一个基本方法论组成,即自主成长假说、环境育人原理及杂交优势原则。系统单体和系统以外的大系统,分别叫系统和环境。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遗传和变异两大特性,而环境在对系统的作用中具有选择性和包容性两大特征。杂交优势原则是运用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使两个不同性状的同一层次的系统组合。组合的结果是:1、扩大的变异谱,增加了环境的适应能力。2、使系统更加开放,即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另一个开放的系统组合成为更加开放的系统,实现人们常说(1+1 >2),也就是建立了一个更加“耗散”的自组织系统,增强了生命力和进化力的潜力。这就是杂交优势原则。

二、杂交优势进化思想在教育系统的实现基础

进化教育论认为,杂交优势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开放耗散的良性系统。耗散结构是开发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出现的一种新的、有序的、内部充满活力的自组织结构。它是比利时著名科学家普利高津通过对非平衡系统的长期研究于1969年创立的一种自组织理论。如果一个系统处于开放状态,在从平衡态到衡态,再到远离平衡态的演化过程中,当达到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时,一旦系统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通过涨落,该组织就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无序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才能维持并保持一定稳定性,且不因外界微小扰动而消失,此即为耗散结构。进化教育论者认为,教育不是一个封闭的天然系统,它不像机械装置那样严格按照一定的运行法则进行活动,与社会系统一样,教育也是不断进化发展的系统,不存在任何预成教育的终极原因和最终结果。一方面,教育是人类行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它又是具有一定目的性和指向性的活动。教育活动是一个由人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构成元素有:学习主体(学生个体)---子系统,教育环境---大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作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的教育的组织机构,是一个由人、财、物、信息等要素在一定目标下组成的一体化系统,其基本特征与耗散结构高度契合。

1.学校是开放系统。从耗散结构知道,一个孤立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它的熵达到最大时会导致系统形成最无序的平衡态,呈现一片死的现象。只有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才能使系统进入相对有序的状态。所以对于开放系统来说,系统可以通过自发的对称破缺从无序进入有序的耗散结构状态。我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学校系统的发展,不仅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更需要从外部环境获得资源。首先是教育环境的开放性,学校需要从外部输送教学设备、教学仪器和师资、生源等,并与市场(社会)之间实现物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之间的交流。其次是教学环境的开放性,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空等都具有开放性。

2.学校是远离平衡态的系统。平衡态是指构成系统的部分、要素在物质、能量或信息分布上的均匀、无差异状态,这种状态在结构上是最无序的,也是无活力的 。非平衡态则是有差异、分布不均匀的。“在所有层次上……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在学校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远离平衡态,如学校中存在着权力与政治矛盾,学校组织文化与氛围在学校变革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的学校决策模式的作用、价值与适应范围不同;沟通是一个交互过程,遍及学校生活的各个角落,促进学校的个体沟通与组织沟通是学校变革的任务之一。学校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也存在远离平衡态,如过分强调培养目标的统一性,忽视因材施教,导致人才培养缺少个性和特色;过分强调教学结构的完整性,以结构是否完整作为考核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过于注重知识记忆和考试的甄别、筛选功能,忽略了学生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平衡态制约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延缓了教育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进程。因此,学校突显活力的关键在于打破传统、远离平衡、改革创新。

3.学校系统具有非线性特性。学校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个人之间,以及管理者管理能力、学生知识能力、教师教学水平之间等,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这些相互作用和反馈通常是非线性的,即不是简单的叠加。各个要素之间若能合理布局,优化组合,优势互补,可以使其具有原来各单个要素所不具有的新功能,进而高度融合、耦合,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大大促进教育教学效果。反之,若各要素之间布局不合理或互相间不协调,就会抵消整体效果甚至产生负面效应,各要素之间互相牵制,会出现负反馈,使学校整体环境适应能力大为减弱。

三、民办高校人文环境优化研究

(一)人文环境的组成及影响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外界及内部各种因素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受到它们的影响。学校内部各种人的元素、物的元素共同构成一个自组织系统,而由人的文化变量包括共同的理想、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行为元素等构成的人文环境又是该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也可称为学校教育的“内环境”或“软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受什么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转变。这种微环境往往会发生链式反映,产生“蝴蝶效应”,从而对学校教育系统带来严重影响。马克思说过:环境是人改变的,但环境也能改变人。因为人的意识是可以改变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文环境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内源性、诱导性、可变性,所以必须重视人文环境建设与优化,使其向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方向变化并优化传递优良性状。根据进化论的观点,世界是系统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也都是系统的,而系统又是进化的,是按照进化规律演变的。我们要按照并运用进化教育论关于杂交优势原则理论,使得系统的“性状谱”(变异谱)发生变化,系统原有优势特性被弱化,弱势特性被拉升,换句话说就是优良的基因达到遗传和发扬,不良的基因到得变异和弱化,从而使得系统适应环境能力提升。也就说,学校教育自组织要通过自身免疫形成负熵流,或外力突变引入负熵流来抵消正熵带来的不稳定性,从而维持学校的存在与发展。

(二)民办高校人文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催生成长起来,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就是明证。由于我国的民办高校大都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发展不足,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在学校组织内部人文环境方面。主要表现在:管理较松弛,学校处于无管理或半管理状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存在鸿沟,部门之间协作精神不强;员工缺乏归属感、安全感、责任感,雇佣意识较浓,对学校的关注度、美誉度、忠诚度不高,并且员工之间缺乏信任,缺乏沟通,缺乏主人翁精神;教学管理创新不足,教师科研自主性不强,教学方式单一,理论脱离现实,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学生学习氛围薄弱,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方式简单枯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作用不明显。

(三)民办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与优化

1. 凝聚思想人文

民办高校的创建者大都是热心社会公益、热爱教育事业的有识之士。他们一方面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一方面肩负学校发展与建设的责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与指南,是激励师生开拓创新的精神旗帜,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回答办学举什么旗、培养什么人等方向性问题,而且回答了如何培养人、怎样办好学等重大实践性问题。因此在探索民办高校发展特色的进程中,凝聚思想人文成为民办高校存在的基石。也就是要形成和彰显民办高校自身特质的大学精神,激发师生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做到外展形象、内聚人心、传承文明。首先要昂扬公益性办学原则,坚持依法办学和诚信办学,破除当前社会上对民办学校存在的种种偏见与错误认识,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这是民办高校践行社会责任的强大信念。其次要弘扬创始人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如艰苦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求真务实精神。这些精神是学校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和宝贵财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价值观的传递、文脉的流淌。同时,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费用来源于学费收入,自负盈亏,因此必须树立企业家精神,像优秀企业家那样经营好、发展好学校,在突出公益性基础上维护办学效益,重视投入与产出的相生关系。要明确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提升与发挥也是生产力。第三要确立校魂文化,包括办学思想及校训、校歌、校徽等具有校本特色的形象标识体系。总之,思想人文是大学精神的实质内涵,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对学校所倡导的优良校风、学风、教风可以起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2. 建设管理人文

学校组织系统的人文特性决定了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突出师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师生,满足师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极力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管理行为文化,尤其是民办高校更显急迫。一是要强化内部管理,实行全员负责制与岗位责任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权限,明确员工的责任与义务,做到凡事有规则、有负责、有程序、有监控,防止越权与争权,防止渎职和腐败。同时,运用杂交优势原理,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防止产生“山寨”组织。二是制定规章制度时,要注意科学性、实效性,又要注意人文性、公平性,使制度既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又具有号召性和感召力。三是引导师生形成与学校整体利益要求一致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注意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共青团的接班人和后备军作用,形成多方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促进事关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思政教育和安全稳定等方面工作的进步。四是认识沟通的重要性,切实建立沟通的机制,搭建沟通的平台。不仅各部门之间、师生员工之间要重视加强沟通,而且各层次的管理者也要采用适当的沟通方法、合适的沟通渠道与师生员工进行情感沟通、政策沟通、目标与计划沟通等,使师生员工了解与他们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学校信息,提高师生对学校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从而创造和谐的人文氛围。

3. 优化教学人文

一所优秀大学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国际化。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教师、管理者聚集在同一个校园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并产生火花,达到融合。这种教育思想的国际化正是进化教育论所倡导的杂交优势原则在教育系统中的运用。因此必须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人文环境。第一,创新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管理体制,构建适应现代教学需要、教管学立体联动的新型管理体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生产线”建立现代教学管理制度,重视学生的学习自;积极推行导师制,建立与班主任、辅导员相结合的导师队伍,加强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引导和指导。第二,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即从以教师“教”为本位向以学生“学”为本位转变;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向学生学习的“设计师、引路人、推进者”转变;学生的角色 则必须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从“消极学习”向“积极学习”转变,从“他律服从”向“自律能动”转变,从而构建新型教学关系。第三,建立协作学习机制。传统的教学相互作用理论,只限于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彼此作用,忽视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构建协作学习机制(包括网络学习、博客交流、小组学习、 质疑争辩、讨论探究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实现多向交流。第四,崇尚学术科研。教学和科研密不可分,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学术研究是大学的崇高使命。而民办高校在这方面普遍存在天然“短板”,因此民办高校要真正成为大学,就必须加强学术科研,重视营造学术氛围,培养科研因子。同时,要遵循学术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学术科研评价活动的方法、标准和机制,而不能单纯地看科研项目申请数量和论文产出的数量,防止“唯数量论”,应注重科研工作在指导实践工作中的运用,以推动和促进学校在教育、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成长进步。

4. 培养教育人文

进化教育论者认为:环境优化是达尔文的环境决定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育人环境乃受教育者得以进化的决定因素。按照进化规律,学习主体的自主成长的原动力只有在外在环境的选择下,才能得以实现,即教育环境或育人环境“选择”了人的成长方向。如同自然环境对生物基因的“选择”一样。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存在明显先天不足,因而要更加重视学校育人环境的建设,扫除各种精神“污染源”,优化学习主体成长环境,培养良好的教育人文。首先,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要注重教师整体素质和育人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学习培训和岗位练兵,使教师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及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其次,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上,要真正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为学生终身教育和前途着想,摒弃传统的“产品型”人才培养模式,确立“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第三,在校园环境建设上,要树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学校这个教育系统中,施教者(教职员工)与受教者(学生)共同构成鲜活的人文系统,施教者在教学、管理、服务等方方面面构成的微教育环境,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教者,因此每个教职员工必须明确其一言一行代表师者形象、学校形象。第四,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充分活跃学生社团活动,发挥第二课堂隐形教育的作用,与课堂教学的显性教育一起构筑一个全面、综合的大学教育体系。第五,在学生管理上,应重视榜样力量的引导和春风化雨的影响,实行素质教育,加强基础训练和能力锻炼,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优势,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涂宏斌.进化教育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 黄润生.混沌及其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生成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总理在2009年9月4日发表讲话《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指出:“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1]这段话指出我们目前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信息化,越来越需要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我们再“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眼光看,教育影响政治,只有教育才能使思想变化,主持教育的人,自己若不先思想变化,只是敷衍守成,盘踞下去,摆不出新气象,国家如何能有希望?”(李敖)[2]为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教育者应提高自身素养,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

因此,社会呼唤出现更多的思想睿智、勇于创造、精益求精的教育名师。关于何为名师?有的学者认为,名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素质:“1. 热爱教育事业,投身进步的教育事业。2. 艰苦奋斗,创造丰硕的教育成果。3. 生前身后形成广泛的教育影响。”[3]也有的学者提出“名师应该有以下5种素质:1. 真诚无私的教育爱。2. 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及其显著的工作实绩。3. 独特的教育经验和思想。4. 为人师表,成为教育目标的化身。5. 一定的社会影响与声望。”[4]由此可见名师都具有“独特性”“创造性”的特点。新时代教育者要成长为名师就应首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

一、做研究学生的思想者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教师的思考力已经羸弱得以至萎缩,我们就不能指望他的学生却拥有强大的思考能力。

今天的时代我们的学生面对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世界,他们的思想也丰富多变,更加“个性化”,要求教育者要善于研究学生。学生关心的话题,他们的好恶习惯,交友圈子,流行语言和行为等都是教师研究的对象。于漪曾说:“学生的现状是教学的出发点,对他们的思想性格,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语文基础、语文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了解研究,摸准他们的实际,知之准、识之深、蓝图的绘制才有依据,教学才会避免盲目性,加强针对性。”(《于漪语文教育论集》)

魏书生就是这样从研究学生,抓住教育契机,成长为名师的。他刚开始执教的盘山县三中是一所普通的城郊中学,教学设施简陋,学生是重点中学按4∶1选拔后的淘汰生。但正是这样的环境给予了魏书生教改的天地。魏书生当一个班的班主任,代两个班的语文课。一个是普通班,一个是特差班。第一节上课之前,他已经熟悉了教材,设计了教案,观摩了其他老师上课,掌握了约定俗成的教学环节,但面对课堂上混乱的秩序,学生麻木的表情,他意识到了语文教学必须要改革,他的教改是从改变后进生开始的。在实践中,面对学生成绩较差、纪律也不好的实际情况,他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教改实验。可以说一开始就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掌握了正确的方向。“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矣。”[5]这是他的高明之处。而自学能力的首要问题是学什么,他和学生商讨后画出了知识树,树上有10个分支:拼音、生字、词汇、语法、修辞、标点、文学常识、文言文、阅读和写作。

二、做超越自我的思想者

名师与普通教师的不同就在于他们不满足现状,善于超越自我。教师在从事教学10年左右的时间时,教学已经轻车熟路,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这一时期其实正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关键时期。善于学习,勇于进取的教师,会在此时将教育教学成果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而安于现状的教师,只能永远做一个教书匠。

教师要超越自我,首先应多读书,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修养。名师都具有广博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我们在分享他人思想成就的基础上,经由观察、体验、感悟而创生思想。思想使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一种自觉的追求,使生命昂首挺立。

人们常常把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称为教育的“百科全书”,而苏霍姆林斯基本人就是一本“百科全书”,他几乎能够担任中学所有课程的教学,还特别擅长写作,他生前不但写了大量的教育理论著作,而且还为他的学生写了一千篇小说、童话和故事。相比之下,目前有部分中青年教师,普遍存在着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先天不足的弱点,无论是对传统的国学精华还是对当代的世界文化,都缺乏深厚的功底。就素养而言,我们现在很难找到一位蔡元培式的校长、朱自清式的中学教师或叶圣陶式的小学教师了。

科技创新、知识更迭、信息爆炸的时代,真可谓“一天不学问题多,两天不学走下坡”。大环境在变,教材在变,语文教师丰厚的积累便成了指导学生学好语文的前提。所以,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势下,无论多高明的语文教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都是行不通的。

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出色的专业特长,才能居高临下、深入浅出。“精深”也是成为名师的必须,因为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浮光掠影的专业知识是无法满足教学需要与教育发展需要的。而专业特长则指语文教师在能力方面所呈现的比较突出的语文才能,如出色的朗读水平、书法技艺、写作才能、口头表达等,这些对语文教师的成名无疑是如虎添翼。如果说“精深的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成名的“助跑器”,那么,“出色的专业特长”则可喻为语文教师成名的“冲刺力”。

其次,与时俱进、优化知识结构是教师超越自我,成长为名师的又一关键因素。新形势下的名师,大都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能及时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名师知识结构的改变,可以这样概括:一是从单一型结构向复合型结构转化。当今知识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知识一体化,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又走向高度统一。二是从封闭型结构向开放型结构转化。所谓封闭型结构,即是知识内容不变或基本不变的结构。开放性结构是指能够接纳一切有用的知识,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接纳和吸收,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得到改造和更新。三是从被动型结构向创造型结构转化。被动型知识结构,是指知识与能力的分离,而在创造型结构中,知识和能力是统一的。名师都是在知识结构的更新中,逐渐创造了自己的教育风格,实现自我超越。

三、做勇于创造的思想者

教师如果只做教学参考传声筒,因袭前人的教学成果,不思创新,这样的教育者,虽然是站在讲台上,但在思想和精神上却是跪着的。失去自我,泯灭个性只能导致教学生命的死亡。正如《不跪着教书》一书的作者吴非所说:“教师如果没有思想,那么,学校便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因此,名师应该是一个勇于创造的思想者。

“敢探明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的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6]陶行知在这里强调的重创造即“探明新理”,在理论与实践上有所贡献;重开辟,即拓展教育领域,他把教育办到民间。古今中外教育家无不如此。蔡元培改造北京大学,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育人观,叶圣陶继承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又在语文教育领域加以发展,就“语文”定名、定性及教材建设等做出了突出贡献。

世界充满了创造力,无论在什么领域,凡是出类拔萃的人物,都是创造能量充沛,创造精神活跃的人物。考察于漪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源于她蓬勃的创造力,创造的激情和才华构成她事业和生命的内核。她在自己的第一本专著《语文教苑耕耘录》的扉页上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话:“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7]因此,她在语文教学中,以自己敏锐的思考提出了富有创建性的观点,并不断实践,开创了自己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潜能,凡是能成长为名师的教育者,都在教学第一线,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坚持教学教改实践,取得辉煌的成就。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钱梦龙的三主四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李镇西的生活化语文观等教学思想与实践,都是他们勤于创新探索,并坚持不懈地进行教育实践的结晶。

善于反思,是创新型名师的共同特点。于漪曾说:“我之所以能在教学上做出一点成绩,因为我始终使自己的教学处于自以为非的状态。人只有在否定之否定中才能逐渐成熟起来。”[8]教育者要从来不轻易打发教育中发生的问题,常常“三省吾身”认真解剖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是否由于自己采取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自己的课上得不好;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是否由于上课没听懂。

教育者在大胆创新实践的过程中,要勤于反思,并总结成教育论文。李镇西就是这样一位辛勤的耕耘者,他写了大量的教育随笔和教育反思文集:《爱心与教育一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青春期悄悄话――致中学生100封信》《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花开的声音――我班的故事》《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散文随笔选》等。魏书生把自己的经验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陆续写成了《语文教学探索》(1990年)《班主任工作漫谈》(1993年)《魏书生文选》(1995)《家教漫谈》等书。

新课改背景下,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地要求:“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愿我们有更多的语文教师通过自己孜孜求索成长为见解深刻、独具慧眼、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充满智慧、精益求精的教育名师。

【参考文献】

[1] .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J]. 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2] 李敖. 高等教育的一面怪现状,李敖大全集2・历史与人像[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1:225.

[3] 程大琥. 试论名师的基本特征[J]. 中国教育学刊,2000(3).

[4] 周川. 试论教育家的角色特征与成长因素[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3).

[5] 《辽宁教育》编辑部. 年轻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M]. 沈阳:辽宁出版社,1984.

[6] 陶行知,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室. 陶行知全集[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7] 陈小英. 试论于漪的创造品格《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34.

生成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一、实验课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以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把调查、学习、研究、实践、总结等有机结合,保证了整个研究的计划性、整体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强调课题研究的核心突破,注重成果教学整合的实用性。

二、实验课题的目标

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念,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获取、筛选、应用的能力,已显得更为重要,为此,我们要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地理知识服务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地理事物和图像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动力,还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预示结果,引导教育遵循着科学的轨道前进。教育技术的提高,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质量。因此,课科组成员结合我校教学的特点,经过反复研究,课题将达到几方面成效:

第一、鼓励青年教师,加强多种可视化软件的学习,比如Flash、PhotoshopCS2、3DSMAX力求以现行中学地理知识为背景,创设出静态、动态的各种地理情景,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各种地理情景的创设立求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与传统教学相结合,贯彻和体现地理课堂教学原则。

第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第五、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

第六、运用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验过程

(一)、构建体系、实施方案、随时调控

1、宣传发动所有地理教师都参与课题组,并积极与电教中心相互协作配合。

2、制定严格的课题管理与研究制度。为调动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将课题研究纳入教师的考核中。

3、我校的硬件设施经过多年的累积发展,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优势。每个教室都配备多媒体。为每个办公室配备了电脑,建设了校园网络中心。本课题组可以随时优先使用以上各种资源。

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5、运用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建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我们组织全体地理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挖掘教学潜力,要求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设计出基于信息技术、适合学生的新课型。经过学习、讨论、观摩等,我们在课上创设情境、提供资源,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反馈信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6、课题组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注意日常研究中的记录、收集和材料整理,撰写论文。同时,走出去请进来,去兄弟学校学习取经;购买了一些先进学校的课堂教学实录VCD和课改资料,组织学习,启发思维,激发灵感。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对课题组成员较好地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实验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与“实践研究法”相结合。

“实验研究法”: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随机抽样办法,提取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重点实验对象。进行重点实验时,对共变量实行有效控制,实验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践研究法”:在自然状态下,围绕实验目标组织教学过程,通过观察、调查、测试等方法积累相关资料,作为实验结果分析的辅助材料,以提高实验效率。

2、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确定

(1)自变量:

科学合理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优化学习方式。

(2)因变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的读图能力。

(3)干扰变量的控制:

a、实验对象的选取:采用按学生成绩分层取样的方法在高一年级选取学生成绩相同,其他客观条件也相同的班级分别作实验班和对照班。

b、保证授课时数相同,不得随意增加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辅导时间,避免实验结果失真。

c、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师教学水平相当,实验方案一经设定,实验过程中必须坚持实验班按实验方案教学,对照班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

三、研究的初步成果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在该课题的研究上迈出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预期的成果。

(一)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学习模式

1、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较高业务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学科教师队伍。

2、学生信息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开发、建设了地理教学资源库。

(三)实验效果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实验结果证明,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功能去认识、识记、理解;可以促进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究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提高学习生活质量。

年级调查人数感兴趣不感兴趣无所谓

20**级高一25178.49%13.15%8.37%

20**级高一25474.41%15.75%9.84%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教学情境,优化了教学结构,学生动手操作,勤于实践,自主、创新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施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引起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认知策略和思维过程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成功的可能性,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方法(表2)。(表中四个班是高一年级进行分组实验。对比班在传统教室上课,实验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它课堂效果检测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表2:地理《洋流的分布规律》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课堂效果检测比较

班级均分标准差r值显著性水平

高一(4)(5)对比班81.7011.602.370p<0.01

高一(6)(7)实验班89.108.58

(四)理论认识

1、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为提升教学活动的创新品质创造了条件。

(1)现代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教与学的新平台。

(2)现代信息技术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

(3)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可能。

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创造了情境化学习环境。

(2)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绪。

(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培养了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学习能力。

(4)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的存在方式和具体形态。

(五)教师成果

在实验过程中,学校教师们均能随时将实验体会、感想和收获,撰写成教育论文,在课题实验进行期间,课题组教师撰写的论文参加了校、区、市现代信息技术论文征集,且多次担任校、区及全市公开教学观摩课任务。

四、课题成效

1、形成一批研究的物化成果。(1)内容较丰富的电子教学资源库(2)多媒体课件、素材(3)教师论文(4)典型教学设计案例

2、汇总实验材料,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完成实验报告、论文、成果资料;

3、课题组结题报告、验收;资料归档、成果申报。

4、本课题的成果形式主要是课题论文、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及其可操作程序、软硬件资源、文本及音视资料。

五、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主导地位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教师如何能成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指导者,学习工具运用的帮助者,协作学习的组织者。

2、课题实验逐步带来的教师负担渐重(如:大量的课前准备,写教案、写脚本、做课件)且考试评价体系没变所产生的矛盾(考试重分数,社会重升学,家长反对搞实验)。

3、课题的研究还缺乏理论的有力支撑,同时评价机制的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开展。

生成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价值观 思想道德 渗透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既要明确施教的对象又要理清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充满幻想的学生,他们对社会,对生活充满了极大的好奇,他们的头脑又像一张洁白的画纸,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习惯和培养正确观念的关键时期,只有了解和把握这一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施教。小学生不同于大学生,高深的道理和说教对他们讲是无效的。我们只有探讨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才能把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心灵,走进他们的生活,使他们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他们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党的十报告首次以几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社会价值共识做出的重要论断,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要从自身做起,“爱岗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是对我们每个人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严格要求自己,品行端正,为人师表,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二、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创设德育教育氛围

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锻炼和培养学生道德生成的自觉性、习惯性,构建德育教育的有效环境,我校始终把“崇德尚学,有声人生”作为自己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墙壁文化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爱科学”的四有新人,引导学生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互助合作、尊老爱幼、团结友善,热爱劳动、热爱生活,使学生在欣赏图画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挖掘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走廊文化设置《弟子规》《三字经》便于学生诵读;名人故事时刻感染和熏陶着幼小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先贤憧憬未来;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班主任教师的智慧设置文化园地、生活园地、图书角、展示台等活动板块。留给学生自由发展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像小鸟一样在环境优美、温馨和谐的校园生活中,汲取营养,自由飞翔、快乐成长。

三、小学德育教育方法的探讨

2010年开始,我校就开始探究小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德育教育优先,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采取布置“家庭生活作业”为基本内容的探求方法。家庭生活作业不同于家庭作业,重在生活与实践。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教育。它的基本特征具有导向性、针对性、教育性、长期性、实践性和可操控性。各年龄段身体发展、心理发展、认知水平不同,所以我们要求“家庭生活作业”一定要适合每个学龄段分层布置。

我们为学生设置了《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卡中内容体现在六个方面:1.生活作业的内容;2.完成时段;3.生活作业完成的过程;4.我的收获;5.家长评价;6.教师评价。

一、二年级教师布置,学生完成,通过定期召开班级生活会,邀请家长参加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自己在实践中收获的快乐。三至六年级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生活作业内容自己填写记录卡。另外,学校给教师配发《家庭生活作业记录本》,让教师记录填写每次布置作业的时间、内容、目标、学生完成的时限,教师检查跟踪记录,阶段性总结。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课外生活作业记录卡》,归档整理,载入学生成长记录袋,再在总结反思过程撰写德育教育论文。

学校对“家庭生活作业”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期中、期末进行总结,并对教师学生事迹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学生奖设金卡、银卡、铜卡三个奖项。

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的学生收获了很多。在完成“家庭生活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给爸爸妈妈洗脚,给爷爷奶奶端饭、倒水,学生学会了感恩;通过洗手绢、叠被子、洗碗活动,学会了生活自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完成;通过捡纸屑、清理街头小广告活动,树立了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洗脸、刷牙,学生知道了讲究卫生的重要性;公交车上主动给老、幼、病、残、孕乘客让座,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德,唤起了人与人的友善;学种花、学种菜、饲养一种小动物活动,学生学到了种植和养殖的知识;通过开展公益实践活动,学生主动为灾区的小朋友捐出纸和笔,礼物虽小可彰显了学生的爱心;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电影,给同学讲一个故事和童话,培养学生渴求知识,明辨是非的能力;参观革命圣地、祭扫革命烈士陵墓,点燃了学生爱国的激情,诸多事例证明了我们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有效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我们开展布置“家庭生活作业”的探索,来唤起社会家庭、家庭对儿童养成教育的责任,改变过去“育在家庭,教在学校”的观念。学校教育作为培养人的主阵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探索适合儿童道德品质生成的方法,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勇于担当,不断探索。

上一篇:生态修复范文 下一篇:审查制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