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生成缘由?化生成为精彩

时间:2022-08-28 12:02:12

摘 要:课堂上生成复杂多样,许多教师不能正确处理,不知如何下手,因而消极对待生成,不利于学生发展。只要看透生成出现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预先制定解决思路,教师处理生成就会运筹帷幄,生成自然就可以化为精彩了。

关键词:生成;缘由;解决思路

生成是语文课堂的固有本性,是课堂上的必然。但是出现生成如何解决,却还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日常教学中,教师不断地遇到生成,由于在预设之外,感觉措手不及,不知如何解决,有时压制生成,不敢“节外生枝”;为此,笔者从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容易出现生成的几种缘由,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解决思路。

1.教材未描写到的空白处或略写之处,容易出现生成

教材作为字字珠玑的文字圣殿,不会把所要表述的内容都详尽地写出来,省略写的或是没有写的部分是经常存在的,这些就构成了教材的空白处。个别学生阅读教材时就会感觉到教材内容不完整、有空缺,这时他们就想知道空缺或是略写的部分具体是什么样子的,生成就出现了。例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负荆请罪》,课文是剧本,分为两幕,第一幕是蔺相如告诉韩勃避让廉颇的原因,第二幕是廉颇负荆请罪。我教学完第二幕内容时,几个学生发现了问题,这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省略了不少内容。我一听,是啊,之前没在意,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在时间上有间隔,这期间一定发生了不少事情。

解决思路: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为教材添彩。对于教材的空白处或略写处,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自己的想象力,让教材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针对上面出现的生成,我就让学生展开想象,这两幕之间发生了什么呢?学生展开了想象,从蔺相如与韩勃的对话结束,到廉颇来负荆请罪,学生的想象妙极了,蔺相如与韩勃的对话怎么传到廉颇那里的,廉颇是怎样想,怎样说的,学生把廉颇的表情描述得很详细,应学生的要求,最后我抽时间让学生表演了这部分内容,想到这是多幕剧,就适合用舞台形象表现人物的特征,可谓“一举多得”。

学生展开想象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想象要符合文本的价值理念和可能发生的情境。如果学生的想象与文本有驳,教师要及时引导纠正。

2.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造成认识的不同,产生碰撞,容易出现生成

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不可能一样,对教材中某些事物的认识不尽相同,产生分歧是常有的,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小草和大树》时要求学生表达对文章的感受,学生们评论起骚塞,有的学生说他是个丑恶的人,对夏洛蒂三姐妹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有的学生则不以为然,认为就是骚塞的信,才激发了她们三姐妹的力量,最终取得了成功。到底骚塞对三姐妹的影响是好还是坏?学生为此争论不休。

解决思路:避其锋芒,转换话题,加深对教材的感悟。面对因个性化理解造成的争论,是不适合评判谁对谁错的,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教师真的让学生讨论骚塞对三姐妹的影响是好是坏的话,结果是很危险的,更没有意义。最好避其锋芒,转换话题,让学生说说面对骚塞的讥讽和训诫,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做?这样,学生的思考就有意义了。更能从夏洛蒂三姐妹身上学到他们面对羞辱不丧气和直面挑战的勇气和胆识。后来学生的思考和表达都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收到很好的效果。

3.学生认知基础的薄弱和不深刻容易出现生成

有时课堂上学生的一句话打断了你的正常教学,教师就要判断,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有些情况是因为学生的认知基础薄弱造成的,例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学生在朗读肖邦弥留之际说的话(“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时,深深地被肖邦的爱国心所震撼。一位学生满含悲情而又充满疑惑地说:“如果按肖邦的话说,他姐姐要在他死后挖出他的心脏带到祖国安葬吗?”学生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但是他不明白当时的情况。

解决思路:解说清楚,不作文章。当出现学生因认知基础薄弱或对文本理解不深刻而出现意外时,教师最好的做法就是对学生解说清楚。如果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结果是白忙活一场,学生什么也讨论不成,陷入一篇混乱,说不定还会产生错误的结论。

因此上面例子中的问题,教师不妨这样做,先表扬这位学生非常同情肖邦,为他的死而难过,不忍心看他死后被破坏。并告诉他,当时波兰反动政府不允许肖邦的遗体被运回华沙,所以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因此,按照他的遗愿他的心脏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学生们听后,对肖邦矢志不移的爱国之情会更加敬重、惊叹。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又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正确感悟,更加强化了学生对肖邦的敬重之情。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赵墩镇闫家小学)

上一篇:教育应该是一项爱的事业 下一篇:浅谈利用社区开展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