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9 12:23:17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认真抓好理论学习

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知识体系,又是价值体系,既是科学,同时很大一部分又是意识形态。正是由于这一特点,决定了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者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确保社会科学研究方向的正确性。今年以来,我们在政治理论学习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做为必修课,常抓不懈。年初专门制订了年度政治理论学习计划,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做主要学习内容,并对学习时间的安排做了硬性规定。为增强学习效果,我们要求全体机关干部学一篇写一篇心得体会,每月组织一次检查,每季度组织一次心得体会交流。二是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精神做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紧抓不放。1月中旬,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新年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有关工作。会上,黄洁明主席就新年度如何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作了部署,会后,办公室根据会议精神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方案》和计划。3月4日,全国“两会”召开后,我们要求机关全体人员每天收看新闻节目,及时了解掌握“两会”动态。“两会”闭幕后,在上级组织学习传达“两会”精神的基础上,又专门订购了“两会”文件辅导材料,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及进组织收看十七届三中全会相关电视新闻,并针对第四季度工作任务重、头绪多的实际,见缝插针组织学习。每次学习,在时间、内容、人员做到三落实,确保证参学率和学习效果。三是把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做为更新观念的一次契机,精心组织。4月底,专门组织了教育动员,明确了开展大讨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计划安排及有关要求。在思想发动的基础上,集中组织学习了梁书记在全市“解决思想、创业创新”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及市委下发的有关文件。为增强活动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组织开展“五个一”的基础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社科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积极创新活动形式,提高了大讨论活动的实际效果。

(二)积极开展课题研究

围绕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研究,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是社科界应尽职责。今年以来,我们坚持立足舟山实际,突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努力提高社科研究成果的质量。

1.做好市重点课题的申报、评定和立项工作。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安排,2月底,我们下发《关于申报2009年度舟山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的通知》,明确了申报条件和有关要求,所属社团和有关单位接到通知后都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力量做好申报工作,经统计,共有100多个个人和单位申报了重点课题。这批课题经专家学术小组评审,最终立项55个课题,比往年增加25个,扩大了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的范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突出对我市“四海”建设的深度研究,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

2.认真做好课题招标工作。为广泛调动全社会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和研究资源,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10月15日,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布招标课题信息,目前“海岛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课题,已被初步确定。这一课题将通过对我市保存较完整的古村落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及海洋文化特色,展示古村落的独特的人文魅力,加深社会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海岛古村落成为舟山市海洋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

3.组织社会各界向省社科联和省规化办申报省级课题。为展示我们舟山社科界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扩大舟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还积极组织市内相关院校、研究团体参加省重点规化课题的攻关工作,推荐优秀成果参与省重点课题的竞选。经过积极争取,今年我市共有14课题被省社科联和省社科规化办立项。

4.认真组织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有关工作。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每2年开展一次,今年是第11次。为确保评奖能够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对评奖范围、申报条件、申报方法以及奖励办法反复进行研究,在坚持原有评奖办法的基础上对个别条款进行修改,力求做到更加完善。5月份下发了《关于做好舟山市XX-XX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工作的通知》,并指定专人对申报的优秀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10下旬,成立以市社科联主席黄洁明为主任,社科联副主席王文涛、调研员田庆华为副主任,杜岩、曹孟陔、徐立奎、汪长江等四位社科界专家、学者为组员评审委员会,9月28日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讨论评审工作。评审组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审报的优秀成果进行了认真评审。期间,各评审小组多次召开碰头会,反复研究讨论。在各小组达成思想共识的基础上,10月31日评审委员会召开会议,认真听取各小组汇报,对个别有争议的文章进行集体会诊。为防止出现人情奖,我们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最终确定奖励等级。

5.做好成果转化工作。为了让优秀成果能够得到及时转化,我们借鉴了兄弟单位的做法,编印了《社科成果要报》,直接呈送市主要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参阅的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9月份港口协会课题组做的个课题《关于改善舟山岛际交通条件的思考》,我们感到针对性很强,就以〈社科成果要报〉的形式报送市领导及有关单位,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副市长王忠志专门作了批示,要求市交通委、港务局等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本文所涉及的问题和建议。以这样形式呈报领导,容易引起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了,课题研究者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产生良性循环。

(三)周密组织“科普周”活动

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联合下发开展“科普周”活动的通知后,市委宣传部和市社科联认真组织了学习,深刻领会本次科普周的重要意义,并进行了周密的筹划和部署。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建国同志担任主任,市社科联主席黄洁明为常务副主任的活动组委会。为确保本次科普的针对性,市社科联从8月份起便深入渔农社区召开座谈会了解基层群众对社科知识需求方向。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组委会先后2次召开会议研究科普周工作。之后,又专门召开由全市相关部门、各县(区)宣传部负责人、驻舟大专院校及市社联各学会秘书长参加的工作协调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制定了《舟山市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方案》,对科普周活动做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

为了让广大市民了解和知晓本次科普周活动,吸引群众来参与,我们在活动开展的前几日,就在媒体上刊登了科普周活动消息,预告了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为浓厚活动氛围,市社科联在定海人民广场和受服务社区,筑起了气拱门,悬挂了横幅,拉起了彩带。各参展单位也根据自身的特点,悬挂了横幅,支起宣传牌,热闹的场面象过节一样,吸引了过往群众纷至沓来。

科普周期间,共开展了四项活动。一是组织开展大型广场咨询、展览活动。二是与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一起,利用渔农党员远程教育网,开办远程教育课堂。三是组织了科普下乡活动。四是举办“人文大讲堂”活动。活动期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建国、市人大副主任冯淑仙、副市长李善忠、市政协副主席黄洁明等领导专程赶到定海人民广场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巡视,他们一行每到一处都向参展单位了解情况,并鼓励大家积极为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做出贡献,使广大社科工作者倍受鼓舞。

据统计,本届“科普周”活动先后100多家单位,1000余人参加了服务活动;实施各类服务项目93个,其中展出各类宣传画板500余张,发放各类图书、刊物及宣传资料3万余份,现场咨询指导5000余人次,制作灯谜、有奖问答1500余条,义珍及推拿900余人次(含血压测量),免费发放各类药具130份,义务修理家电85件,放映电影6场,文艺演出2场,举办报告会、知识讲座5场,受服务群众达3万余人次。

(四)努力办好《舟山社会科学》杂志

《舟山社会科学》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发表成果的园地,学术交流的平台,传播社科知识的主阵地,也是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社科咨询服务的重要形式。为了把杂志办好,加强了栏目的特色性和针对性,加强了重点栏目的建设,加强了约稿工作。为使《舟山社会科学》杂志办的更具特色,上半年,我们对杂志扩期改版工作进行了筹划,专程派人到宁波、杭州等地进行了考察、取经。今年的第四期杂志,我们正式进行了改版,将原来的封面重新进行了设计,使之即能反应自已的特色,又不失稳重,同时对个别栏目也做一些调整使之也更加灵活,通过努力改版后杂志的已于上月底和广大读者见面了,受到各方面好评。

(五)积极组织和参与纪念舟山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和市委《关于组织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精神,我们认真组织开展纪念舟山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一是在《舟山社会科学》杂志开辟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栏。通过这个平台,大力宣传我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人们深刻领会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决心。二是与市委宣传部、市党校、市发改委联合筹划召开《纪念舟山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认真总结我市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研究讨论新形势下如何以创业创新的精神,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三是积极参与《浙江省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丛书——舟山篇》编写的有关工作。这项工作是由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联合发文的,为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我们与市委宣传部一起征集素材,组织市专家学者将我市改革开放30周取得的辉煌成果编印成册,目前,这项工作基本完成。

(六)做好“文化研究工程”工作

文化大省建设是全省的大手笔,省市领导相当重视。9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以后,我们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学习了会议主题报告以及同时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了2009年至2011年的舟山市“社科工作建设项目任务书”,内容涉及“实施社科普及联动工程”、“实施重点社科研究项目”、“完善社科工作网络”、“推进社科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市情调研工程”等五大方面的内容。九、十月份,我们分阶段进入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及渔农村基层,就现阶段全市社科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主在关注及正在研究的课题、渔农村群众社科文化公益的落实情况、渔农村群众的社科知识需求方向等内容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黄洁明主席还带领大家着手进行关于“创新舟山公共社科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思考”的调研。

(七)切实加强社科队伍建设

舟山市社科联现有学会、协会、研究会49个,它们团结和联系着全市的2万多名社科工作者。为充分履行业务管理和服务职能,今年以来,紧紧把握社科联与学会一盘棋的工作理念,在抓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做到既严格按章管理,又积极热情服务,促进了全市社科类学会的发展,得到了广大社科工作者和有关方面以及社会的充分肯定。

一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社科联人员少,但工作联系面广、要求高。为此,我们首先从提高干部队伍思想素质入手,加强思想教育,努力提高敬业精神;其次,是广泛开展读书育人活动,严格落实每周的学习制度,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第三,注重搞好传、帮、带有效地预防了工作上青黄不接的问题。二是加强学会管理。为一进步摸清工作底数,3月底,结合市民政局的年检工作对所属社会团体进行了年初检工作,印发了《所属社团基本情况统计表》,对社团的基本情况进行重新统计、登记。为争取各方支持,日常管理上,我们加强了市民政部门的联系,3月下旬,专门把市民政局负责民间组织的郑处长请到社科联,就所属社团的管理问题进行了沟通和协调。为指导、督促所属社会团体加强自身建设,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年度安排先后到市职工民主管理研究会、法学会、审计学会、收藏家学会等12家学会,就学会的组织建设、学术研讨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并对换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三是认真搞好换届的有关工作。根据年度计划,12月上旬进行换届工作,这是社科联队伍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是提高社科队伍整体素质的一次契机,为确保换届工作成功举行,2月份专门召开了换届工作筹备会,研究制定了筹备工作方案,明确了分工和完成时限。目前,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

二、2009年工作思路

2009年,市社科联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发现新情况,探索新问题,走出新路子,开创新局面,进一步繁荣发展舟山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决策和“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我们的工作方针是:深化理论学习,强化学术活动,探索科研创新,加强学会管理,普及社科理论。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深化理论学习。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的社会结构形式和新的利益机制调整,促使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不断发现新情况,不断研究新问题,不断创造新成果,这就必须要求切实加强理论学习和思考。市社科联自身要加强学习,同时促进各学会加强学习,并探讨学习的新形式。要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努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实践经验充实头脑,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知识更新头脑。

2.抓好学术活动。学术活动是社科联的重要工作之一,强化学术活动也是社科联的生命力之所在。明年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首先抓好重点课题研究。主线是围绕市委、市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发动全市社科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努力进行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积极做好年度重点课题的申报工作,力求筛选的面再广一点,立项的课题质量再高一点,并做好重点课题评定工作。课题选题范围为舟山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及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其次是做好面向社会招标课题的工作。2009年我们将继续做好面向社会招标社会科学课题的工作。在这几年招标课题尝试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新的形式。随着舟山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有关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参与舟山重大问题研究和讨论热情的一种表现,如何把干部群众的视点引导到关心和参与舟山的发展问题上来,并为舟山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是我们社科联需要做好的工作,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我们将继续探索社科载体的有效形式。第三是提高科研的水平和质量。充分发挥我市社会各界研究力量的作用,做好高质量文章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积极参与省以及国家有关重点课题的研究,并争取我市有更多的文章和著作在省里能够立项,我们将更加细致地做好协调工作,以在省里展示舟山社科界的成果和社科研究的力量,为舟山新的精神文明的风貌作出一定的贡献。第四是做好“文化研究工程”工作。文化大省建设是全省的大手笔,省、市领导相当重视,在有关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充分整合舟山的资源,配合做好舟山六大工程,特别是“文化研究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促进文化的大发展,拿出能代表舟山学术水准的成果。第五是组织理论研讨会和座谈会,继续探讨理论活动的新形式。围绕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舟山的实际加强理论研究,是新的一年中的一项重大工作。对全社会如何建设和谐社会,要和舟山的实际联系起来,与全面打造海洋经济强市、海上花园城市、海洋文化名城相结合,根据市委提出的“争领先、打头阵、创特色、求实效”,实现舟山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以及市委最近提出的“两创一促”要求,加强对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特别是舟山现实问题的研究,并做好组织筹划工作。指导、检查、督促各有关学会、协会、研究会搞好各自的学术研讨活动,发挥各个学会在各自领域里的积极作用。

3.办好《舟山社会科学》杂志。《舟山社会科学》杂志是我市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刊物,是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也是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提供社科咨询服务的要形式。进一步发挥《舟山社会科学》在舟山各类杂志中社科研究主渠道的作用,紧密围绕社科工作的指导思想,办刊内容上继续体现四个强化: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和影响力。在强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尤其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和研究;强化舟山地方特色的调查研究;强化新情况新问题的科学总结和提炼;强化社科研究的综合性和代表性。加强文章稿源的管理。加强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重大问题的约稿工作;二是加强重点课题的选登工作;三是加强选登文章的编辑指导工作;四是加强杂志栏目的设计工作。使《舟山社会科学》结合时展的新要求,发挥自己的特色,办得更好。

4.做好社科普及工作。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是目前新形势下联系群众的一个好的形式,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我们将在前几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2009年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制定详密的工作计划,加强同各社会团体的沟通,在组织好“社科普及周”的基础上,筹建社科普及基地,积极探索社科普及的长效机制。

5.加强学会管理。继续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学会管理的新方法和新途径。进一步加强学会的管理和协调工作,推广先进学会的先进经验,督促学会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与指导学会的业务工作。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更好地促进社会科学工作的开展。

6.探索社科工作外部环境的建设。社会科学工作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各个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并创造一些社科研究的良好的外部条件。积极探索社科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新形式新渠道。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博物馆 国土资源 科普基地 建设

中图分类号:G26 文献标识码:A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博物馆,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办馆历史,前身为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1930年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1943年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以来,结合自身身特点以及公众和社会需求,严格按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命名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编制实施科普工作规划计划,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持续有效的科普活动,传播国土资源知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在国土资源领域科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被国土资源部评选为全国首批优秀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1 场馆建设成果

1.1 健全完善老馆公共基础设施,场馆环境明显改善

(1)对文物及老旧建筑进行了维修、改造。在上级有力支持下,我馆斥资180余万元对惠宇楼、卢作孚旧居、生教楼以及沿街围墙、门房、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投入100万元实施并完成了地质楼抢险加固修复工程;委托编制完成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启动了旧址基础设施建设。

(2)展陈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改造并利用原脊椎动物陈列大楼部分场地,开设地矿标本临时展示区,并增设了大型地矿标本室外展示区1处,共展出地矿标本395件(套)。同时,进一步完善引导说明系统,对园区内陈列的大型地学标本,如巨型木化石、岫玉、彩玉等设置中、英文解说文字,共新增科普及导览标识120件。

(3)消防安全系统进一步完善。更换了部分电路,实施了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建成视频监控镜头52个,红外对射38对(5个周界),红外双鉴65个,玻璃破碎42个,防抢按钮24个,广播11个,拾音器30个,门磁开关32个,巡逻系统20个点,并设立了报警监控室、中心控制室,增添了自卫器具、通讯工具,使展厅、库房及文物建筑等安全防范能力有较大提高。

(4)配套服务设施设备进一步健全。我馆加大了对馆区讲解服务、绿化环境、卫生保洁等设施设备的投入。添置自助语音导览器50套、行李包寄存柜2套、环卫设施20套、观众休息座椅40张、空调21台、除湿机10台,并新增饮水机、轮椅、婴儿车等配套设备,进一步完善配套,提升服务。

1.2 围绕新馆建设为中心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科普基础设施按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要求以及4A级景区标准建设。

(1)科普场馆规模进一步扩大。新馆土建施工单位于2009年底进场。通过不懈努力,目前土建工程接近尾声,进入设备安装和室内外装修阶段。新馆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经过多次进行展区设计、功能分区调整等工作,使展厅面积增至16,252平方米,展陈规模达到全国一流标准。

(2)陈列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完善。经反复修改、完善陈列大纲,研讨、深化展教理念及展陈设计,并通过分段式招标征集展陈方案,目前已初步确立了新馆《地球奥秘》、《生命激流》、《恐龙世界》、《生物万象》、《生态家园》、《山水都市》6大板块组成的基本陈列,使展陈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完善。

(3)展教空间、手段更加多样化。一是配合建设期业主建好临时展厅、报告厅、影像厅、科普活动室等展览教育场所,加强多媒体及互动展项的研发,实现展陈方式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二是配合编制完成了前广场绿化方案,启动了广场建设,全力打造“馆园合一,融入自然”项目特色,使科普空间将从室内延伸到室外。

2 人员队伍建设

2.1 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力度,队伍综合素质有效提升

(1)引进人才。自命名以来,我馆根据建设需求先后引进博士3名,硕士6名,学士12名,使专业科普人员数量达到49人,占全部在职职工人数的74%(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以上的45人,占全部在职职工人数的68%),进一步加强本馆科普、公众教育力量。

(2)拓展志愿者科普队伍。一是结合我馆科普活动的开展,在高校及社会中吸纳高素质的义务讲解员、科普志愿者,保持了大学生志愿者年均60人以上。二是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并充分发挥“重庆自然博物馆之友”的组织力量,举办讲解大赛、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志愿者队伍科普水平。三是积极与中小学校共建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后备科普力量。

(3)加强员工培训。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员工科普能力培训。先后选派出2人出国考察培训,7人进行专业培训及交流学习,26人次参加科普理论研讨会及全国性学术会、学会理事等重要学术交流活动;送出6人挂职锻炼、1人支教;委培研究生1名;5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馆内授课并指导工作,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

2.2 扩充科普协作单位,有效促进专业交流和学习

(1)加强馆校合作。我馆充分各大、中、小院校资源,扩大义务讲解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并将学生志愿讲解、志愿服务活动纳入社会实践、专业学习的范畴,使学生成为普及国土资源知识、宣传国土资源国情的有生力量。目前我馆已与朝阳小学、西师附中、西南大学、涪陵师范学校、内江师范学院等20余所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建立长期的“馆校合作”关系。

(2)与同行业博物馆其他科普单位建立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已先后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地质博物馆、Nova Scotia自然爱好者联盟、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建立馆际友好合作关系,在人员培训、信息交换、专家指导、展品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为促进馆际交流合作,提升我馆科普人员的专业水准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3 科普工作及成果

3.1 开展重大科普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1)“世界地球日”活动多措并举,反响良好。一是策划并实施了“地层百页书――恐龙及古生物化石展”,进行骨架模型展示及恐龙装架、制作等科普知识咨询。二是按照国土资源办公室要求,策划了《走进科学殿堂,保障科学发展专题展览》地球日专题展板。三是在人流密集的商场或广场设立联合宣传点,开展“恐龙模型DIY制作”互动项目。四是与《重庆时报》联手开展“全市小学生兴趣班走进科技场馆”活动,并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活动的前期宣传、后期专题报道及在论坛发贴。活动期间制作展板21块,悬挂横幅3条,发放宣传单150份,发放宣传礼品1300份,接受咨询群众5000余人,全部受众约4万人。有效宣传地学知识,普及地球保护观念,引导公众支持和参与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科技活动周”多方合作,成绩显著。一是开展了“龙腾渝州”――重庆自然博物馆龙年恐龙科普活动。二是在朝阳中学、珊瑚中学举办了“走进民众、科普惠民”科普系列讲座。三是联合西南大学“作孚学社”开展了“文化北碚,灵韵山水”讲解大赛。四是与重庆一中合作建立校外科技辅导团,带领学生参加27届全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我馆专业人员指导高中组学生撰写的4篇课题论文均获大赛一等奖,并获得“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资格,其中两篇论文还取得了参加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的申报资格。

(3)“国际博物馆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一是在人民广场举办《建设市民喜爱的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型图片展,并开展调查问卷活动。二是举办“与专家同行,与远古生物对话”专题讲座活动。三是配合“重庆文化遗产月”在巴国城开展“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 。四是开展“古生物化石进校园,伸出双手献爱心”科普活动,为北碚区特殊学校捐建“自然科普园”1个,捐出古生物化石模型及动物标本57件。全部活动受众约3万人,有效促进了公众对科普教育事业的参与、了解,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和热爱。

3.2 开展日常科普活动,打造科普精品

(1)进一步加强免费开放。为充分发挥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职能,我馆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升服务等手段,扩大免费开放。先后招聘讲解员9人,培养义务讲解员200余名,累计讲解1500场以上,保证年均免费开放300天以上,馆区接待观众12万人以上(其中,2009年120,124人,2010年128,653人,2011年190,016人),年均接待人数较命名前一年增长了46.2%。

(2)开展社会化国土资源科普活动。一是联合社区实施了“社区科普惠民”计划,以科普长廊、科技巡讲、科普展板等形式普及矿产资源、土地保护、节能减排、防震减灾等科学知识。二是配合“科普下乡”活动,送展览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到基层等。策划推出了《低碳家庭》、《泥石流灾害防治》《恐龙的身世》《奇异的石头》等以地球科学为主题的小型展览,并采用直接送展和向各区县配发展览光盘的方式联合送展。仅2010年一年就高质量完成152场送展下乡任务,接待观众123,420人。

(3)开展国土资源青少年教育及实践活动。一是与各大、中、小院校建立联合机制,举办国土资源知识竞赛、资源环境保护征文比赛、讲解大赛等活动共8次,并设立奖项,激发学生对国土资源知识学习的兴趣。二是针对青少年创建了“惠宇大讲堂”,年均举办低碳环保、宝玉石鉴定等相关科普知识专题讲座 5次以上,有效促进学生对国土资源科普知识的探索、学习。三是配合学校开展校外教育工作,通过搭建自然课堂,开展学生科研课题辅导、户外观察与实践等活动,使博物馆成为其固定的科普实践基地,并把地学科普知识纳入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4)利用馆藏古生物化石优势,打造科普展览精品。我馆以高质量的科普展览为核心,实施“走出去”战略,送展览出馆门、市外、境外,拓展科普展览渠道。命名以来,共举办各类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古生物化石及地矿标本展览28次,接待观众约500万人次。其中,2009年举办的《地球王者――中国侏罗纪恐龙化石展》集中、完整地展示了侏罗纪时代恐龙群体的生物特征、价值、面貌,内涵丰富、颇受好评,并在“2008-2009年度重庆市博物馆优秀展览项目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奖;2010年与重庆科技馆联合打造的《聆听恐龙的呼唤――大型恐龙化石展》,集中展示各类古生物化石精品125件,其中完整的恐龙骨架28具,展示面积达5000平方米(室内3200平方米,室外1800平方米),将我国恐龙展览的规模和档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0年在杭州西溪湿地举办的《自然结晶 湿地精华――地矿标本展》再次丰富了科普展览内容,掀开了国内矿物晶体流动展览新的一页。

(5)建立合作机制,开发科普互动项目。一是加强馆校合作,以校园科普展览、讲座、竞赛为载体,推进科普工作。二是积极争取市局与市委宣传部、市科委、市教委、市科协、市社科联等单位的联合,争取专项经费,开发、推广并实施科普项目。目前,我馆联合区地震局申请共建的“国家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已获批前期启动经费。三是与北碚区旅游局、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联合联手打造了“北碚文化之旅”、“北碚抗战文化旅游”等旅游线路,进一步实现了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3.3 加强科普研究及科普作品创作,丰富科普成果

(1)科普研究成果显著。一是完成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庆綦江侏罗纪木化石群及其埋藏环境研究》项目。二是成功申报了财政部专项《国土资源知识公众化传播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土壤类展教系统研制与展教系统试点建设》及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的项目《多变量统计学方法在珊瑚识别中的应用》2项重大科研项目。三是主持或参与各类调查、研究项目共计24项,编制研究方案2个。四是发表研究论文83篇(核心期刊20篇,国外期刊11篇)。

(2)加强科普作品创作。一是为纪念建馆八十周年并配合《地球王者――侏罗纪恐龙化石大展》的举办,编创了《地球王者》科普图册,充分展示我馆收藏的古生物化石精品,并推介、普及科研成果及科普知识。二是筹备出版《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矿标本精品图册》和《重庆自然博物馆古生物标本精品图册》,目前已完成2350件古生物化石标本的拍照、图片加工及信息完善。三是积极筹备《恐龙化石背后的故事》为主题影视作品,宣传普及地学及国土资源科普知识。四是开发了恐龙蛋及恐龙头骨模型等纪念品,并深受大众喜爱。

4 近期发展规划

坚持以《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工作计划2009-2010年》、《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十二五”科普工作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加强基础设施、队伍建设、学术研究等工作,有效提升科普能力、研发能力,实现对老馆环境及配套设施的改造升级,并围绕新馆建设,丰富了展陈设备及形式,提高人才总量、整体素质,丰富科普活动,提升科普创作能力,较好的实现了科研项目的转化,努力使硬件、软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1)推进新馆建设,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一是推进主馆建设,早日开馆,实现场馆规模进入全国前列。二是围绕科普基地建设要求,充实新馆国土资源科普知识的展示内容,并认真实施布展工程,推出高质量的科普陈列。三是加强信息化、自动化建设,全面提档升级收藏、展示、科研、安防技术装备,达到现代化标准。四是加强新馆园区建设,完善展示体验项目、配套服务项目,实现展区空间的进一步延伸。

(2)实施“人才强馆”战略,建设创新型科普基地。通过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招聘充实技术能手,优化完善科普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建立一支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国土资源科普队伍。确保岗位培训合格率达到100%,注册志愿者达志愿者总数的50%,在职职工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85%以上。

(3)创新科普活动内容及形式,增强传播及公众服务能力。一是以“全国土地日”、“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社会活动为基础,举办科普图片展、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科普征文、摄影、绘画等活动,丰富国土资源科普内容。二是充分利用“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优势,与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建立联合机制,共享科普资源,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报道宣传,扩大影响。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宣传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驻鄂部队、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的规定开展科普工作。

科普事业是公益事业,提高公众科学技术素养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社会各界都应当积极支持、广泛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第三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原则,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对象的接受能力和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

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求实的精神,反对迷信和伪科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行为方式和从事其他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开展科普活动应当保守国家秘密,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将科普事业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科普事业发展。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的科普工作,解决科普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事业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情况和实际需要逐步提高对科普事业的投入水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科普工作。科普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克扣、截留、挪用。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科普工作规划,部署科普工作,并开展督促检查,实行政策引导,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科普工作。

第六条各级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协助制定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各级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业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

工会、共青团、妇联、社科联等社会团体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和所联系群体的实际,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第七条国家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现代科技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学习,增强科技意识,提高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能力。

第八条科普工作应当将提高青少年科学技术素养作为重点,在青少年中倡导科学精神,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增强科学实践能力。

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应当结合教学活动和学生特点,加强对学生的科普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发明、科技制作、科技考察和科技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校内外科普活动。

第九条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应当把科普工作纳入其工作计划,组织和支持科技人员、教师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其结合本职工作进行科普宣传;有条件的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应当向社会开放。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到科研基地和实验室参观,有关单位应当提供方便。

第十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鼓励职工学习生产技术和岗位技能,在职工中开展科技培训、技术竞赛和技术革新等活动,推动本单位的技术创新。

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制作公益性科普广告。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村科普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支持科普队伍建设,健全科普工作网络。省人民政府应当对民族自治地方和贫困地方的科普工作予以扶持。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农业、科技、教育行政等部门及科学技术协会应当组织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及其他涉农单位,开展面向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并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适时开展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定期组织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扶持并发挥重点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大户等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技、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下乡服务,开展科普活动。

第十四条农村基层组织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科普活动,向农民宣传科学、文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应当结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向农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

社会各界应当支持并参与农村科普工作,鼓励以捐建科普图书室、捐赠科普图书和科普器材等多种形式,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第十五条城市居民委员会、社区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应当结合实际,开展以贴近居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活动。

第十六条市、州人民政府和有条件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应当建立科普场馆;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科普宣传橱窗或者科普活动室等设施。

以政府投资为主建设的科普场馆和设施应当常年对公众开放,对青少年予以优惠和定期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不得改变其用途;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经费有困难的,同级财政应当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保证其正常运转。

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青少年宫和其他科普基地,应当充分发挥科普教育功能,积极开展科普活动。

第十七条鼓励科普创作和科普研究工作,培养科普创作人才。

新闻出版部门应当加强科普作品的出版工作,影视单位应当加强科普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放映。出版、发行机构应当对科普作品的出版发行予以扶持和优惠。

第十八条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应当开设科普宣传专版、专栏和专题节目。

鼓励单位和个人利用互联网站等现代传播媒体开展科普活动。鼓励各类媒体免费公益性科普广告。

第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和旅游景点、公园、商场、机场、车站、码头、影剧院、体育场馆等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的特点,利用相应的场所,面向社会开展科普宣传活动。

第二十条省人民政府设立科普奖励项目,并将其纳入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范围,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一条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建立科普活动场所,兴办科普事业。鼓励省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本省设立科普基金或者捐赠财物,资助本省科普事业。对捐赠财物用于科普事业或者投资兴建科普场馆设施的,依照国家规定予以优惠。

第二十二条依法保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依法兴办科普事业的,有关行政机关应当予以支持,提供方便,并依据国家规定给予优惠。

第二十三条扰乱科普活动或者科普场馆秩序,损坏用于科普活动的设备、设施,或者以科普为名进行有损社会公共利益活动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依法责令其恢复原状或者赔偿损失;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将政府投资为主建设的科普场馆和设施改变用途或者克扣、截留、挪用科普经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和归还;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在科普工作中应当履行的职责,或者、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江苏模式”

2014年推出的《江苏省省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明确:省文明办为全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总体牵头单位,负责全省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政策制定以及省级基地的申报、审批、资助工作。江苏省教育厅为归口管理单位,负责对基地建设和管理的组织领导与业务指导。《管理办法》对基地的设立与规划设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基地师资建设,基地的申报、考核与资助等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和细则,并确定了《江苏省省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测评标准(试行)》。近年来,江苏省加大了投入力度,仅2013~2014年度就投入6.7亿元,另有地方配套数亿元。其中较早建成的,有南京、苏州、无锡、南通、宿迁、盐城、连云港等7个省辖市扶持建设的9个省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扬州、淮安、泰州、镇江、常州、徐州等地将基地建设纳入本市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纳入了财政预算和工作考核。江苏已在全国率先建成覆盖全省的基地网络。目前省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协作会成员已有56家,其中较早建成并经省文明办认定的省级基地有:南京行知基地、无锡基地(宜兴)、苏州张家港基地、苏州蒋巷基地、南通基地(如东)、扬州基地(宝应)、镇江基地(丹阳)、淮安基地(盱眙)、盐城基地、宿迁基地、连云港基地。江苏的省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规模较大、功能完善、特色鲜明、运转有序,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中小学校和师生的热烈欢迎,逐渐形成了社会实践基地“江苏模式”。中央文明办和教育部领导多次深入南京、无锡、南通等地的省级基地调研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力举措,必将对培养和造就富有理想、品德高尚、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一代江苏人产生积极影响。

二、社会实践基地工作的“江苏思路”

1.坚持公益、服务学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社会实践基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组织中小学生学习社会、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是促进书本与实践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的活动基地;是组织并引导中小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活跃身心,健康成长的生活乐园。江苏社会实践基地工作的开展注重根据广大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身体特点和新课改的内容,以及思想道德教育、国防军训、安全防护、灾害自救等专题教育的要求,结合地方特色设计实践活动的项目和内容,体现基地的综合服务功能,为本地区中小学提供富有特色的高效服务。在基地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突出育人功能,坚持公益性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自始至终贯穿“教育性”、突出“实践性”、渗透“趣味性”、体现“服务性”、确保“安全性”。2.挖掘特色、深化内涵江苏社会实践基地充分利用当地人文、历史、自然、环境等各方面资源,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课程,深化基地活动的文化与教育内涵。如:无锡基地,集洞、竹、茶、陶、农文化与国防、法制、廉政、消防、民防教育于一体,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体验生活,感悟天、地、人和谐之美;南通基地,则以“海文化”为特色,开设了“思想道德、科普劳技、阳光体育、劳动实践”四大课程120多个项目;张家港基地的防震减灾、消防教育、模拟法庭等12个主题教育场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整合了各部门资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南京行知基地,利用周边果园、茶场、艺莲苑等资源,充分发挥学农特色,成为学生走进农村、亲近自然和体验社会的重要实践平台,不仅接待了本地学生十多万人,还接纳了数千名外国学生来基地实践。3.扩大覆盖、打造品牌江苏社会实践基地以服务本地中小学生为主,随着基地规模的扩大与功能的完善,很多基地着力扩大覆盖、打造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基地的服务与影响力。张家港基地先后获得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消防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协“科技馆活动进校园”试点单位、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等20多项荣誉称号。2009年11月,全国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现场会在张家港召开,张家港基地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一流的环境设施、丰富的课程展示、精美的宣传制作赢得了教育部领导和全国各地专家的高度评价。2011年8月,“中华诵•2011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在张家港基地举行,此次活动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联合主办,中共张家港市委、市政府承办,丰富多彩且个性鲜明的活动内容获得了来自大陆32个省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学生代表、领队老师以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行知基地已成为国家汉办的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接待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学生的中华文化浸濡基地。2011年暑假就接待了北京学生素质拓展夏令营、欧美华侨学生夏令营、北京逸之风、江苏省汉语轨迹推广储备教师培训班活动、第二届未来科学家夏令营、第六届七彩语文夏令营,莫愁杂志社夏令营等来自省内外的学生13批3000多人。2011年10月28日扩建后新基地全面启用。在无锡基地举行的全国少年儿童“童心向党”歌咏比赛活动,抓住建党90周年这一热点,主题鲜明,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省文明办在全省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推出的“七彩的夏日”———百宫千场公益夏令营及培训活动中,各基地结合自身实际,精心设计各类主题教育、国防军事、科技创新、文体艺术、关爱帮扶及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赞誉。江苏基地在“乡村少年宫”建设方面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江苏省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协作会

成立的背景:基地的硬件建设可以统一规划,但硬件建设完成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所遇到的困惑,以及不同管理体系下遇到的共性问题等等,都迫切需要来自行业内的探索与指导。同样作为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基地的功能又与少年宫或青少年活动中心有着较大的区别,需要在校外大的环境下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来共同探索、研究行业的规律与特点,这就是基地协作会的由来。经过近一年的研讨与筹备,在南京行知基地、苏州张家港基地、无锡基地(宜兴)、南通基地(如东)的发起与努力下,江苏省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协作会于2011年3月底成立,隶属于江苏省校外教育专业委员会,由省校外专委会和省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中心共同指导,秘书处设在苏州张家港基地,除了上面提到的四家副会长单位以外,理事单位还有扬州邗江基地、扬州宝应基地、盐城基地、连云港基地、宿迁基地、镇江基地(丹阳)、淮安基地(盱眙)、苏州昆山基地等8家,以省级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为主,建设规模和发展水平在省内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基地协作会作为群众性教育学术团体,由江苏省各市(区、县)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素质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等)为成员单位组合而成。协作会成立的宗旨是:严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团结和组织全省各地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发挥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基地协作会的职能可以用四个关键词“交流、研讨、合作、服务”来概括,主要任务包括:定期组织举办工作年会和专题研讨会,分享各地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文化内涵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做法,组织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及竞赛比武活动,为切实提高师能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研究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新思路,探索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新规律,开辟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新方式;搭建会员联络平台,加强友好往来,拓展内外联系、互相学习、借鉴经验;传递国内外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先进经验,定期省内各基地及国内外综合实践的相关信息;联络有关专家开展教科研指导、业务培训咨询、信息服务等服务,编辑出版有关资料,并向相关学术和科研部门推荐科研成果。目前已列入下一步工作计划的包括全省基地信息的统计完善、工作简报出版、教师技能比赛、优秀成果展评、专题研讨等项目。江苏省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协作会的工作刚刚起步,以期协作会的成立和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在会员单位之间,更能与华东乃至全国各地的同行,不断探索交流新模式,构建合作新平台,以达到共同提升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和发展水平。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2、外来妇女工作。推荐鄞州区洞桥镇张家垫流动人口妇女组织负责人、市级三八红旗手江西人汪忠凤为优秀外来人员候选人;对《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治安管理与服务维权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修改意见;参加全市加强和改进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会议。

3、宁波市妇女活动中心。参与市发改委牵头组织的东部新城文化广场项目考察;参加文化广场项目的协调会;提出市妇女活动中心的个性化方案。

4、妇女维权。制作市妇女法律援助站情况简介,由市法律援助刊物专题刊登;开展招募第二轮市妇联妇女维权志愿者工作;深入企业进行普法宣传;修改并形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第五稿、制作立法依据和相关说明;就反家暴工作接受《宁波日报》采访,并专版刊登。

5、制订出台宁波市妇联系统*年宁波市“平安家庭”考核细则。

6、在基层妇女工作者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及对艾滋病所持态度调查。

7、组织推荐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个人。

8、8月13日,召开市妇女研究会三届三次理事会议。

9、文明家庭工作。上报3户第六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开展全国道德模范推荐工作,上报“敬业奉献”模范徐亚芬,“孝老爱亲”模范余丽清;开展浙江省“不知杯”新好媳妇评选活动。

10、自7月28日—8月12日,在我市6个社区开展的“蒙牛《城市之间》全国100城市全民健身展示活动”12场比赛圆满结束,共有千余人次参加。

11、双学双比工作。8月29—30日赴余姚举办以养兔女能手为主要对象的“巾帼致富科技下乡行动”;做好全国妇联9月份将在我省义乌召开的“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交流会暨“市场带千村”项目推进会的有关工作;推荐2名来料加工女经纪人参加由全国妇联与供销总社联合举办的创业研修班;我市13个村被认定为省级“巾帼示范村”暨省农村妇代会创优示范村;完成第一期《宁波市女能手信息之窗》的编印;为“双学双比”女能手协会聘请常年法律顾问1名。

12、巾帼建功。8月11日—14日,组织我市5位巾帼文明岗负责人参加省妇联举办的省级以上“巾帼文明岗”负责人培训班,我市在培训班上作了创建经验介绍;发文调整市级“巾帼文明岗”义务监督员队伍,共聘请监督员27名,由机关各口和各县(市)区推荐产生,聘期2年;为宁海、象山妇联举办的“巾帼文明岗”负责人培训班讲课。

13、继续开展“巾帼示范村”和“巾帼示范社区”创建情况调研工作,赴镇海区进行了调研指导。

14、文字材料。近二年来我市“双学双比”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奉化滕头村全国“巾帼示范村”试点工作的评估材料;*度宁波市发展研究重点课题《构建和谐社会与两性平等和谐发展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事工作落实情况汇报材料。

15、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召开由妇联、卫生、计生、工会、劳动、民政、财政等部门参加的加强我市妇科疾病检查工作的协调会议;就组织实施“省妇女健康促进工程”项目有关情况向市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制订加强我市妇科疾病检查工作的详细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全面落实每2年一次的妇女病普查工作。

16、妇女儿童工作督查。8月13日-17日,市政府妇儿工委从31家成员单位抽调专人组成3个督查组,对各县(市)区实施两个规划情况进行了一次督导检查。

17、8月27—28日,接待台州市妇联一行来我市考察学习“巾帼文明岗”创建情况。

18、8月8日至15日,参加由省妇联儿童部组织的家庭教育工作考察。

19、8月18日,参加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扶贫办、市教育局、市妇联、团市委等1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天一广场举行的“和谐宁波·万人助学”活动。

20、参与“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市妇联、市教育局、团市委等13家单位联合转发全国妇联等部门下发的通知。

21、参加市社科联学会片组会议,市妇女研究会、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将配合*年“社科普及月”活动进行相关的活动部署。

22、组织人事工作。配合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做好市妇联提拔干部的考察工作,并上报相关的材料;进行工资预套改。

23、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指导慈溪市出口加工区建立妇女工作委员会;对各县(市)区乡镇妇联主席的配备情况进行了解。

24、筹备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筹备全市“母亲素养工程”现场推进会。

25、在机关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共捐款5096元。

26、开展全市妇联系统工作情况调查,并上报情况调查材料;本月共38件。

27、网站建设。改版宁波妇联网,新增“母亲素养工程”、“时代女性”、“基层妇女工作实例”、“在线调查”等栏目,调整充实“网上课堂”、“妇女维权”等栏目;做好宁波市妇联系统三大网站的信息编辑、更新工作。

28、信息工作。参加全省办公室主任工作会议;省妇联网站实行信息直报后,对11个县(市)区妇联的信息上报业务进行指导;超额完成市委对市妇联全年的信息考核任务。

29、做好市妇联OA网维护、档案管理、组织人事、财务、车辆、文印室管理等日常工作。

九月工作计划

1、召开全市妇联系统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现场会。

2、召开全市“母亲素养工程”现场推进会。

3、9月20—21日,参加全国“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交流会暨“市场带千村”项目推进会。

4、参加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规划总结表彰会议及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5、组织市“双学双比”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考察部分“妇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和“双学双比”示范基地。

6、开展*年度妇女报刊征订工作。

7、确定市第二届“十佳创业女性”候选人,并进行登报评选。

8、完成《巾帼文明岗创建指导》第二辑的初稿编辑。

9、召开市女企业家协会理事会,并赴象山组织一次活动。

10、省“巾帼建功”协调小组将对我市省级以上“巾帼文明岗”进行检查指导,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11、开展妇联系统陪审员情况调查。

12、完成《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条例》定稿、起草说明和立法依据,组织召开相关座谈会。

13、调整充实市妇女维权志愿者队伍。

14、继续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

15、组织女干部健身队集训。

16、组织相关部门就女性进村“两委会”工作到外地学习取经。

17、下发宁波市妇女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督促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当地加强妇科疾病检查工作的详细办法,全面落实每2年一次的妇女病普查工作。

18、开展家庭教育宣传月活动。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上半年,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科技厅的精心指导下,围绕全市“强工兴城”、推进沿江开放开发,进一步加强综合计划管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致力做好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上半年,共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51项,其中:申报部级科技项目30项,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公示4家,获得批准认定省科技创新型企业5家,2项科技成果获得省政府奖励,其中: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1项。1-5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

一、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申报科技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综合计划工作

一是牵头组织申报省、部各类科技计划。围绕省部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组织申报省、部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51项,其中:国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基金项目29项;省级工业科技支撑计划10项、农业科技支撑计划9项、社会发展科技支撑计划18项;省级星火计划19项、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计划3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计划2项、优势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1项、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2项;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计划20项、青年科学基金计划16项、软科学计划3项;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19项。同时,编制了九江科技支撑计划(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申报书、星火计划申报书、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申报书以及科技计划任务(合同书)等,并上传九江科技信息网,为项目申报单位提供快捷服务。

二是培育创新型企业工作取得进展。“*雷迪”、“巨石公司”、“同方电子”、“朝阳机械”、“山水光电”等5家科技型企业经过市科技局的积极培育,已通过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四家认定的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使我市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12家。

三是服务领导工作调研。积极做好省科技厅副巡视员黄烈之一行来浔调研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服务工作,认真编印“市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工作简报2期,及时报道九江市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工作动态。

四是积极进行部级项目实施监理。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印发“关于印发《·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方案》的通知”;完成山水光电、奥盛、绿野食品等三家企业分别承担的“多业务接入平台MSAP”、“高性能预应力镀锌钢丝的研发”以及“野生坚果剥壳机的研制与产业化”三个部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计划的验收工作;完成山水光电、仙客来、泛美亚、富通化工4家企业承担的的20__年度部级创新基金项目监理验收工作。

五是积极参与“双百双千”人才评选工作。根据市委办公厅印发的《市“双百双千”人才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会同市人保局草拟“九江市‘双百双千’人才工程”第一批人选创新组评审工作方案,制定出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领军人才培育计划、人文社科人才计划、高端人才聚集计划、高端柔性特聘人才计划以及实用人才发展计划中的技能人才评审标准,并对上述6类参评人才进行了初审。

六是认真完成有关科技统计年报。根据科技部·年的科技统计工作部署,对我市·年度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等进行了年度统计,上报了年度科技统计报表。根据·军分区国动委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了我市·个县的科技资源潜力调查统计工作。

(二)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与产业基地为重点,深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对外科技交流合作

推荐江西制氧机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申报省·年度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制氧机有限公司、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恒通自动控制器有限公司、白莲钢质制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通过了公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取得进展。

抓好“国家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会同庐山区玻纤基地参加科技部对基地建设整改工作答辩,与庐山区有关部门商榷拟在庐山生态工业园挂牌“__国家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修改完善恒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科技孵化器材料,并与省科技厅、科技部进行工作沟通汇报。向省、市人民政府申请共青城市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为园区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指导共青城市园区4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推荐“金淞电器”公司申报了省工业支撑科技计划项目。筹划向省科技厅申报“武宁节能灯产业基地”,对武宁节能灯产业基地进行了调研。

深入推进科技交流与合作。上半年,共征集旭阳雷迪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707研究所*分部、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研究所、中船长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共计17项技术需求项目信息,同时争取到20名清华 大学博士研究生来浔开展·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拟定了组织召开“新能源产业对接会”,举办“能源产业论壇”的初步工作方案。

(四)以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与农村星火科技培训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

上半年,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实施意见》和省科技厅《关于深入贯彻1号文件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十大工程”的实施意见》,抓好农村科技示范和农村科技服务,积极申报农业科技计划项目,有效推动农村科技进步与创新。一是抓农村科技示范,推动农村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订并印发《关于申报九江市科技示范乡、科技示范户的通知》,根据文件授理一批科技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户认定材料。制订并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农村科技示范工作的通知》,提出申报认定市级农业科技园、农村星火科技产业示范基地等政策办法。二是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深入推进农村科技服务,上半年就农村科技培训,专门下发《关于上报·年星火科技培训计划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星火科技培训的通知》进行具体部署。具体下达了全市培训内容47个方面,培训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工作目标。三是认真做好各类科技计划的申报,上半年根据省部安排,先后向省部申报了六批不同类别的科技计划项目,共计52项。推荐·县人民政府的“有机胖姜基地建设及产业化开发”项目和湖口县人民政府的“__湖大闸蟹苗种培育及生态高效标准化养殖”项目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推荐修水县晨光果菜经营有限公司的“野生山蕗菜的种茎繁育及丰产栽培中试与示范”等7个项目申报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推荐武宁县工业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申报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荐武宁县新光农业科技园、都昌县矶山湖水产科技园申报省级农业科技园和鄱阳湖生态经济示范基地,同时申报省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9项,星火计划项目19项,社会发展各类计划项目18项,软科学研究所计划项目3项。

(五)以科技奖励、民营科技及科技活动周为重点,深入开展成果市场管理

1、抓好科技成果与科技进步奖的管理。上半年组织鉴定科技成果16项,在全市众多科技成果中,推荐8项技术含量较高、显示度较大的科技成果项目申报·年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同时,认真完成了__年的省市科技进步奖统计整理工作。在6月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专利)奖励大会上,2项科技项目获得省政府科技奖励,即:奥盛钢线钢缆有限公司的“一种刻痕钢丝稳定化处理工艺”项目获得__年度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三等奖;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七研究所·分部的“HLD-AP1000型系列自动操舵仪”项目获得20__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深入开展民营科技工作。向省科技厅申报修水县、经济技术开发区2家民营科技园为省级民营科技园、申报1项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县(市、区)、申报1项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按时保质完成了__年度全市117家民营科技企业的统计报表任务及·年度全市210家科普工作的统计工作。

3、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根据国务院及全省统一布署, 5月在全市范围内认真组织开展了以“携手建设创新型九江”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5月,__区在信华城市文化广场隆重举办·年全区科技活动周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周开幕式,区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及区直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各街道分管科技、地震工作的领导及社区群众共800多人参加开幕式活动,区科技、卫生、计生、农水局等部门现场向广大干部群众赠送地震、抗洪等方面科普知识读本800多本,发放科普宣传资料5000多份。活动周期间,永修县科技局、县科协联合县政协经科委、县林业局、县妇幼保健所和众心药业公司等多家单位在江上乡南坑村开展送科技、医疗、法律“三下乡”活动,众心药业公司技术人员在活动中为村民们无偿赠送价值5000元的药品,有关专家为当地村民发放各类科普书籍500多册。星子县科技局、县科协联合星子县白鹿镇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举办庐山云雾茶技术培训,80多户茶叶农户参加了技术培训,现场发放技术手册100册。据统计,本届科技活动周期间,全市共开展了20多项群众性科普活动,有100多个单位参加,发放各类科普资料近5万份,解答群众咨询20__多人次、培训人员1000多名,制作科技宣传展板60块、横幅20条。

(六)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积极服务科技管理

上半年,坚持“服务科技、服务基层、服务企业”,进一步加强科技情报信息工作,情报信息为推动全市科技进步与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积极实施省、市两级“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科技资源共享网络平台建设”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截止目前,项目实施共各类科技信息上百条,收录省、市专家近百名,科技成果数据库实现了网上定时更新。

二是积极开展科技查新与检索服务。对工业企业、医疗事业及科研单位等不同行业的科研计划申报立项、科技鉴定、成果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等进行了科技查新与检索服务。通过科技查新与检索服务工作,提高了项目水平与科技含量,避免了项目重复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据统计,上半年已完成市级科技查新100项、代办省级科技查新38项,为中小企业免费咨询查新近50项次。

三是办好《__科技》期刊与《__科技网》。上半年,围绕“科技创新‘六个 一’工程”、“科技活动周”等内容出版《__科技》期刊6期。《__科技网》在版面更新的基础上,对实效性较强的新闻类栏目做到及时更新,提高网站内容的可阅读性。

四是积极跟踪企业项目开展技术服务。加强创新基金服务中介机构建设,已完成“企业+专家+管理”服务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的运作模式。上半年,已为5家企业进行材料外包并申报20__年度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同时着手准备外包8家企业申报·年度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材料。指导企业开展高企认定工作,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已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诺贝尔陶瓷、杭氧集团江氧等公司也已通过五月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五是扎实推进“科技入园”行动。上半年,共接受咨询服务370人次,跟踪服务企业12家。协助开发区科技工业园管理部门制定入园企业与项目标准,多次与相关单位商讨恒盛孵化器的发展规划,联合·恒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申报《*孵化企业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已通过省科技厅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组织的专家评审,正在争取科技部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的列项支持。

(七)加强知识产权机构建设,积极服务知识产权与企业专利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服务,提升九江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水平。已顺利完成市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升格,市知识产权局批准升格为副处级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

二是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执法宣传活动。4月22日,市知识产权局联合湖口县科技局、湖口县工商局、县文化局在鄱阳湖大市场举办一场市知识产权执法维权“护航”专项行动宣传活动。并对*县城一些大型超市、商场进行商品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小家电、日用品、药品、音像制品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此次活动,发放宣传品5000件,制作宣传板块8块,检查专利商品1000多件,此次检查未发现有假冒专利和侵犯知识产权现象。4月,市知识产权局与市发明学会在九江恒盛科技园联合举办“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专题座谈会,通过召开座谈会,对推动知识产权进园区工作,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深入企业指导专利工作。上半年,深入巨石玻纤公司、长江化工厂等企业开展专利知识咨询培训,为科技人员普及了专利知识,增强了企业专利保护意识。

(八)加强科技管理环境建设,积极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

1、积极服务强工兴城、沿江开放开发等中心工作

一是围绕强工兴城,积极服务重大项目建设。截止6月20日,已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51项,其中:国家项目30项,省科技项目121项。围绕服务强项工兴城与新型战略性产业发展,推荐省工业支撑计划项目15项,对外科技合作项目4项,其中:推荐巨石集团九江有限公司“特高压复合绝缘子制造用高强度模量玻璃的研究与池窑化生产项目”申报国家工业支撑计划,推荐精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长寿命、高可靠性摩擦副材料技术引进项目”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二是积极服务沿江开放开发。认真向市政府进行了贯彻实施沿江开放开发工作情况汇报,草拟制订了《__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的若干意见》,正在征求意见待发文中。

三是紧抓招商引资工作不放松。把招商引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在抓职能工作时,围绕招商引资考虑工作思路。认真起草并出台市科技局招商引资工作意见,商榷与都昌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市等地开展新能源产业对接座谈,良好地启动了今年科技产业招商工作。

四是认真完成市志—科技志的组稿编撰工作,在局主要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完成了约十万字的科技志稿,同时完成了省科技志有关章节的编写任务。

五是全面搞好各项服务。以《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细则》为依据,积极稳妥地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一步深化情报所人事制度改革。结合港口镇丁家山村的实际情况,工作队的同志会同村委会制定了包村帮扶三年规划及·年工作计划。

2、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推进机关作风迈上新台阶

积极开展市科技局整治干部工作作风活动。召开了“活动”动员大会、转段动员大会,学习领会了文件精神,制作了学习宣传专栏。全局干部职工根据局党组安排,从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进行了个人问题查摆分析。根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建立整改台帐,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

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建设学习型机关。认真完成上年度党费核算,按程序发展新党员1人,改选机关退休干部支部,制订《__市科技局系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群众评议的实施方案》,选派2名副科级干部参加市委党校知识培训学习。同时不定期向局机关干部发放理论学习书本,全局上下逐步养成善于学习、勤思考、务实效、求创新的良好风尚。

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本着打造一支公正廉洁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机关服务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公务接待管理制度、公文文件管理制度等。通过强化学习、健全完善制度,积极开展党务政务公开、廉政文化建设、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等活动,市科技局的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提高的势头看好。

高标准办文办会,上半年共办理收文321件,其中:省以上党委政府部门38件,市委市政府文件234件,市直及县(市区)工作信息49份,共办理机关干部作风整顿动员会、 综治宣传月动员会、“六个一”创新工作调研会等会议23次。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到目前为止,上报江西科技并被采用科技宣传稿件12篇,上报科技政务信息11条。

当前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不够扎实、创新能力仍然偏低。主要原因:一方面部级、省级的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比较少,另一方面高层次复合型创新人才缺乏,有些产业领域尚无科技创新团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2、新兴产业的配套体系还不完善、技术层次仍然偏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关的产业配套还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扶持。而且新兴产业的技术层次偏低问题仍然突出,大多数企业技术层次都属于引进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我开发能力的企业还不多。

3、省以上科技项目鉴定不多,导致省以上科技成果少,参评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偏少,获奖级别偏低。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突出解决制约我市“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难题,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我市强工兴城、推进沿江开放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具体目标任务:

1、抓好下半年有关计划项目申报工作,重点抓好申报国家与省科技项目的摸底、包装等工作。争取列入国家、省科技项目数与资金数较上年增长10%。力争列入省级新产品项目达到25个,列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数、资金数以及在全省排位前移。

2、抓好市本级科技计划安排,突出科技服务强工兴城、推进沿江开放开发,做好市本级科技经费等科技资源安排。

3、加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建设好企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确保我市20__年度至少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

4、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争取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上新台阶。积极做好省、市对部级、省级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及其经费管理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

5、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力争招商引资的签约项目到位资金过亿。

6、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升级。新认定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与省民营科技型企业,积极作好技术贸易合同认定,完成省科技厅下达的年度技术贸易成交额任务指标。

7、深入各县(市、区)对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科技厅1号文件的情况进行工作调研。落实农村星火科技培训工作任务。对各县(市、区)申报的市级科技示范乡(镇)、示范村 示范户,农业科技园,农村星火科技示范基地进行考查、评审和认定。

8、抓好产业战略联盟和科技创新联盟组建,进一步推动科技产业链的延伸和发展。

9、着力做好“高交会”工作,做好省科技厅安排的科技对接工作。

10、积极做好*年度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的前期工作,针对报奖项目少、水平偏低的问题重点对全市有关单位、企业进行调研和宣传,对具有获奖潜力的项目鼓励其做计划内或计划外成果鉴定,且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同时为·年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推荐申报打下基础。

11、抓好专利申请,全面落实专利奖励政策,力争完成全年专利申请总量目标。

12、着手准备《__科技情报》的编发工作。建立九江知网电子图书馆,强化服务功能。充实人才专家库,向驻市高校、科研单位征集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熟悉科技政策的学者、教授作为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外聘专家。积极完成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部、市扶贫办三点合一的新农村建设包村帮扶各项任务。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继续推动与济南高新区的全面合作

围绕着济南市IT业人才培养培训的需求,继续加强与济南市高新区合作共建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完善学院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以“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工程化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创造条件,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使之成为山东乃至华东地区IT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打造一流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品牌。

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方针,加快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要加强学校与济南高新区的协调与沟通,巩固现有合作成果,继续从政策环境、发展模式、支持措施、配套服务等方面,搭建大学科技园发展平台。

积极推进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为全市电子信息行业、气象服务部门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一流的高性能计算数据处理服务。

积极落实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区签署的“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开发使用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领域,发挥大学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的资源优势,协助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孵化服务内容,以提高科技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促进开发区科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推动校企合作

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四大高新技术为重点,发挥山东大学科技人才优势,重点加强与重汽、济钢、机床二厂、裕兴化工、齐鲁制药、力诺集团、山水集团等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加快产学研进程。

适应济南市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依托山东大学软件工程、模具工程、机械加工、控制工程、热能工程、物流技术等省级工程技术平台,以现有的面向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的快速设计与快速制造技术、开放式软件数控系统平台及其应用、安全可靠供电技术、基于ASP的网络化制造服务平台技术等为重点,推动济南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凝炼一批对济南市制造业强市建设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关键项目。同时以研究开发、工程支持、技术转移、接受委托科技服务、转让技术成果和出让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的技术公司等为主要形式,开展产学研联合。

积极推动新材料及其加工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重点推进“有机显示与白光照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现代药物制剂及医用生物材料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以济南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态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的推广实施为重点,积极承担市区县环保、生态市、县建设规划等项目,重点加强“煤洁净燃烧与烟气净化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关键技术项目的推广,为济南生态市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整合和发挥学校多学科、人才优势,以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研发”和“现代物流技术研究与推广”等重大项目为重点,为济南市尽快实现城市现代化管理和建设全省的交通物流中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高层次教育服务,提高人才素质

按照济南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每年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面向济南市区各企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法学、管理、计算机、电子信息、机械、自动化、电气工程、制药工程、护理等专业的本、专科成人教育和高职教育。

利用学校现有的MBA、MPA、工程硕士、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教育平台,积极为济南市企事业管理与技术人才、公务员培养与培训开展高层次研究生学历教育。

积极为济南市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教育。

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开展以外语、计算机、法律、管理等为特色的专业证书、资格认证等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

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方面。构建社区公共卫生体系,也是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课题。要发挥山东大学多学科的人才优势,组建若干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专家组,深入济南市各社区,进行社会诊断,提出社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山东大学与济南市有关部门定期进行交流和学习,为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公共卫生等学科研究创造便利条件。

加强大学生社区服务。根据山东大学各校区在济南市区分布广泛、学生人数众多、整体素质较高的特点,利用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完整的组织系统,整合各基层团组织在长年的学生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中拥有的资源,与共青团济南市委联合启动“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计划”,通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从事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结队帮扶弱势群体、配合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活动方式,提升济南市各街道社区的文化生活品位,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日常化、规范化、长期化建设,构建山大学生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形成山东大学学生与济南社区居民的互帮互助、良性互动,通过实实在在的社区服务行动,切实提高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真正担负起大学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责任。

五、努力为济南改革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学校与济南市各部门建立定期会晤制度,面向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双方组建若干个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课题组,做出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提供高质量、高层次决策咨询服务。

以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和信息工程学科为基础,集合优势资源,加强济南市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研究。重点开展行政许可、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党的执政能力与政党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调适、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城市社区发展与制度创新、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社会动荡的预警系统等研究。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整合历史、哲学、社会学、文学、民俗、宗教学、旅游管理、考古等学科的研究力量,推进济南市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为济南市整理与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作好规划与咨询服务,以推动全市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依托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优势,整合人才资源,积极开展农村问题研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管理或技术层面的决策咨询方案。

组织生态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城市建设等领域专家,积极参与济南市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的决策与规划。

六、积极服务于泉城济南的文化强市建设

重点加强研究济南的文化资源、特征、历史与现状,比较研究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和经验,为济南市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咨询服务。

依托山东大学考古研究中心的优势,加强与济南市文化局等单位的密切合作,推动济南市出土文物以及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做好文物的保护与开发。

依托学校的教育优势,加强文化产业研究和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优秀创作、生产和文化经营人才。

以山大知名学者为主,利用大众传媒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针对济南市民定期举办系列文化讲坛、社科普及活动,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

根据济南市城市文化特色,积极与济南市有关部门合作,筹划举办高品位的国际、国内文化论坛,形成有泉城特色的文化品牌,造就有特色的文化环境、举办有影响的文化会展,推出有感召力的文化名人等,借此构造具有泉城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创造优秀的文化品牌。

七、建立高效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计划落实

学校成立以展涛校长为组长,王琪珑副校长、娄红祥校长助理为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山东大学服务济南工作计划协调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服务地方工作办公室。

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学校与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地、各大企业,学校与各学院、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全面落实各项目的启动、中期检查与评估,搞好该方案的组织与实施。

调整和完善内部分配政策,在职称评聘和业绩考核中,对那些在为地方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特别奖励。 附件:山东大学服务省会济南首批重点项目、领域目录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1、7月2日,宝韵音乐幼儿园成立十五周年庆典活动在邵逸夫艺术剧院举行。活动由市妇联副主席杨建军主持,副主席张慧珍致开幕词;市委副书记郁义康、政协副主席李秀琍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名领导出席了活动;捐资发起建造幼儿园的港胞孔爱菊女士的女儿也参加了活动。

2、7月10日下午,召开知音心理咨询热线咨询师会议。

3、7月15日—17日,副主席杨小朵等同志参加省“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

4、7月16日,赴象山举办“海港之夜”军民联谊会。

5、7月19日,与市文明办和生态办联合,在慈溪市召开文明家庭创建暨妇女参与生态市建设工作现场会。会议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卓祥騋主持,市妇联副主席张慧珍作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协调小组组长郁义康作重要讲话。会议总结回顾了2002年以来的工作情况,部署了下一阶段文明家庭创建和妇女参与生态市建设工作;表彰了800户市级文明家庭,3个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协调组织和50户绿色家庭,认定了30个市级绿色家庭创建活动示范点。

6、7月20日,副主席张慧珍参加省妇联常委(扩大)会议。

7、7月22日,接待台湾真善美联谊会妇女团一行26人来访。

8、7月22日—24日,副主席杨小朵参加长三角十六城市家庭教育指导论坛。

9、7月25日,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参加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10、完成文字材料:上报全国妇联的关于非正规就业的两篇经验材料(江东区妇联组织妇女实现非正规就业的经验和江北区妇联成立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女经纪人联谊会的经验);上报市委的全国省(区)市妇联主席工作会议主要精神总结;上报市委的市妇联上半年工作大事记;市妇联半年度工作总结和报表;市妇联机关工会半年工作总结;2002年以来的市妇联双拥工作总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材料。

11、加强对县(市)区特色工作的指导:指导慈溪市“巾帼百花园”成功申报为全国级示范基地;指导余姚市成立省内首家经工商注册的以女性为主题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科勤兔业专业合作社;指导江东区妇联在非正规就业领域建设妇女组织。

12、完成与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相关的制度印发工作:印制3000本《宁波市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工作手册》,印发《市妇联关于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实施方案》和《宁波市文明家庭创评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13、启动宁波市首届“十佳创业女性”评选工作。

14、在“巾帼科技致富网”上开设“巾帼文明示范岗”网页制作大赛参赛作品评选专栏。

15、对*年上半年申报成功的79个宁波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进行发文认定。

16、走访各派妇委会和基层妇女组织。

17、完成贫困妇女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家庭教育研究会图版设计工作。

18、完成全市女性吸毒人员调查并将有关情况报市禁毒办。

19、分别接待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领导、天津市妇联和青岛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

20、继续做好筹建儿童乐园海洋世界项目的相关工作。

21、分别开展《女性创业现状及对策》和《社区妇女工作现状》调研,继续对“女性为主体的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状况和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进行调研。

22、继续做好出国组团相关工作。

23、继续做好征集《基层妇女工作优秀实例》工作。

24、按照宁波市创建文明城市目标考核要求,完成自查工作和上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关材料,并做好反家暴台帐整理工作。

25、组织市妇联机关干部学习《条例》及全国妇联制发的《妇女联合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7个条例、规定(试行)。

26、印发反家庭暴力救助协作例会会议纪要、《妇儿工委简报》第7期和《妇工信息》第11、12期。

27、做好女子学院的宣传推介和培训策划工作。

28、配合市委宣传部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十件新闻评选活动。

29、完成机关干部个人半年工作实绩考评。

30、做好女企业家协会的相关工作——筹备举办长三角地区女企业家、女能手产品展示展销会。

31、参与市人大组织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征求意见

32、筹备召开全市妇联系统工作会议。

33、筹备举办“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和“十五”家庭教育计划终期监测评估工作培训班。

34、配合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对有关单位进行督导。

35、本月来访37件(次)。

八月

1、8月4日,与统计局共同在联谊宾馆举办宁波市“十五”妇女儿童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市妇联和统计局的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31家成员单位的联络员、统计员及各县(市)区负责妇儿工委工作的同志近50人参加会议并进行业务培训。

2、8月5日,与市公安局一起在余姚部署反家庭暴力试点工作,并就《宁波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试点工作指导性方案》展开讨论。

3、8月10日,在北仑召开全市妇联系统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2003年以来我市妇联工作的主要情况,部署了下一步妇联工作的主要任务,对《宁波市妇联系统工作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并对妇联系统软件操作进行了培训。

4、8月17日上午,组织召开宁波市妇联十二届三次常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市妇联、副主席任免事项。

5、8月30日,举办市妇联团体会员负责人座谈会,8家团体会员负责人都参加了活动。

6、启动宁波市“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工作和“十一五”新规划编制工作。与统计局联合下发有关通知;编制全国、省、市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对照表;调整市妇儿工委联络员和统计员;起草完成宁波市“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初稿;下发编制新规的提纲和说明。

7、完成“巾帼文明示范岗”网页制作大赛评选工作,在参加评选的109个作品中评出一、二、三等奖12个,慈溪市获得组织奖。

8、以宁波大学女子学院为依托,举办第一期宁波市“巾帼文明示范岗”负责人培训班,有47个示范岗负责人参加培训;举办余姚市女干部培训班。

9、继续开展巾帼致富科技下乡活动,在鄞州为70多名妇女举办畜牧培训班。

10、开展全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文明家庭、省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学习型家庭评选活动。

11、启动宁波大学女子学院成教高等学历教育的两个专业的招生工作。

12、配合市委宣传部开展公民道德十件新事评选活动。

13、做好十佳创业女性的材料上报和初审工作。

14、组织县(市)区妇联维权干部参加全省维权工作暨艾滋病防治工作培训班,选送作品参加省禁毒漫画比赛。

15、对北仑、象山、宁海等地受麦莎台风影响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做好上门慰问工作。

16、制作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宣传窗50个。

17、走访各派和工商联妇委会;走访团体会员负责人,吸纳女摄影家协会为团体会员;加强了与机关妇委会的联系,向财税局提出要求核拨机关妇女工作经费的请示。

18、推动基层女性参政议政工作,并进行换届中女性进村两委班子情况汇总。

19、掌握了解全市机关(公务员)女干部和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女性情况。

20、基层妇女工作优秀实例征集工作结束,共征集115个典型。

21、杨小朵副主席出访南美洲,徐燕萍部长出访日本。

22、分别接待了台湾真善美联谊会一行和省妇联主席厉月姿一行。

23、做好干部录用相关工作。

24、对全会党员进行信息管理,组织全体干部参加党风廉政建设实施纲要和学习纲要知识竞赛。

25、参加宁波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会。

26、继续做好妇联系统三大网站的日常更新工作。

27、与科协联合开展“科学发展观——资源节约与可持续利用”知识大赛活动。

28、启动妇女报刊发行的有关工作。

29、各部门继续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工作。

30、对海洋世界项目投资人员情况进行考察。

31、筹备妇女问题理论研究会换届暨“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性别和谐发展”研讨会,筹备女性创业就业工作会议。

32、本月完成的文字材料有:上报省妇儿工委办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妇女儿童发展》论文;上报的省妇联有关团体会员、基层组织建设的统计报表;“关爱贫困妇女健康”行动总结;家庭教育工作汇报材料;上半年宁波市妇女参与生态市建设工作小结;报社科联的市妇联关于社科普及月活动方案;报市委督查室的宁波市妇联关于市委督查工作的意见建议;宁波市社区妇女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为《生态宁波》一书组织撰写“女性·家庭·生态”篇;省维权工作暨艾滋病防止经验交流会议材料。

33、做好日常工作,本月来访共36件(人)次。

九月

1、9月14日,与市委统战部联合,在鄞州区洞桥镇百梁桥村举办女干部中秋联谊活动,参加对象有市各派的女主委、副主委,各派、工商联的妇委会负责人、妇女工作联络员和鄞州区部分政协女委员、女干部,市政协副主席傅丹到会并作讲话。

2、9月16日,在宝韵音乐幼儿园举办市妇联机关及下属单位党务知识培训班。

3、9月17日,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洪天慧率团来甬调研,听取了市妇联、市纪委关于开展家庭助廉和学习型家庭创建工作汇报,以及慈溪、奉化、江东三地妇联和江北区纪委的相关情况汇报,现场考察了鄞州区剑桥社区。市委副书记郁义康看望了全国妇联调研组一行。

4、9月22日,成岳冲副市长、伊敏芳主席参加省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

5、9月22日,方燕副主席去美国考察。

6、9月27日,组织妇女维权志愿者和家庭教育专家在慈溪新浦镇开展“服务在基层、和谐在基层”广场咨询宣传活动。

7、9月29日,在中山饭店举办宁波市社区妇联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各县(市)区妇联分管主席、园区妇工委主任、各街道妇联主席,海曙、江东、江北三区社区妇联主席,以及其他县(市)区部分社区主席参加会议,各地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8、筹备宁波市女性创业就业工作会议、市妇女问题理论研究会换届大会、妇联系统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干部培训班、第二期“巾帼文明示范岗”负责人培训班。

9、完成省文明家庭、绿色家庭、学习型家庭的推荐,做好省第二届十大杰出女性候选人推荐工作,开展*-2006年度宁波市“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10、继续做好调研工作,完成宁波市妇女心理问题探析调研报告和宁波市贫困妇女生存状况调查报告;完成宁波市农村老年妇女生活状况情况调查的调研提纲和调查问卷。

11、继续与市公安局联合抓好反家暴试点工作,多次赴试点单位现场指导,并带领试点单位前往上海进行了反家暴工作专题考察。

12、做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正案的相关工作:开展书籍征订工作,面向基层妇女干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筹备宣传活动。

13、做好家庭教育相关工作:组建宁波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宁波市“十五”家庭教育评估和家庭教育论文评审工作,加强对基层家教工作示范点的扶持和指导。

14、实地考察扶贫结对村——奉化大堰镇下旺村,并制订完成扶贫工作三年规划。

15、赴北京参加全国妇女工作十年成果展,并带领江东“爱心编织站”参加中国妇女喜爱品牌展示展销活动。

16、启动宁波市农村女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制订方案。

17、本月完成的文字材料和报表:宁波市“十五”妇女发展规划期末自查报告和宁波市“十五”儿童发展规划期末自查报告,成岳冲副市长在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宁波市妇联*-*年文明机关创建工作总结,《*年生态省建设目标责任考核评分标准》妇联系统对照检查总结,上报省妇联的宁波市农村妇代会组织建设情况总结、落实工青妇会议精神开展特色工作情况总结和关于“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两项主体活动的数据统计及情况总结。

18、策划知音心理咨询热线设立一周年宣传报道工作,在宁波日报理论版开展“家庭与廉政”征文活动。

19、做好“宁波市公民道德十件新事揭晓暨漫画展开幕式”妇女届代表的组织工作。

20、启动市级文明机关复评迎检工作。

21、举办“巾帼文明示范岗”负责人培训班(象山班)。

22、组织宁波市女干部健身队开始集训,准备参加全省处级以上女干部健身大赛。

23、做好防台值班和交通文明岗值勤工作,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

24、选送节目参加省家庭文化艺术节。

25、继续在市三区开展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宣传窗建制工作。

26、考察宁波市女性创业基地。

27、做好下属单位的指导工作:儿童乐园筹建海洋世界;宝韵幼儿园筹建盛世华城幼儿园;9月11日,巾帼交友俱乐部在东钱湖举办了一场交友活动。

28、做好日常工作,本月来访共42件(人)次。

十月

1、10月8日—13日,举办第二期宁波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负责人培训班,有225名示范岗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和交流活动,并带113名负责人赴厦门考察。

2、10月10日—12日,接待省妇联离退休干部来甬考察。

3、10月18日,召开宁波市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市妇联主席、妇儿工委副主任伊敏芳传达全国、省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和北京纪念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十周年会议精神。常务副市长、妇儿工委主任邵占维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县(市)区妇儿工委主任、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领导60余人参加会议。

4、10月19日,在宁海召开市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研讨会。

5、10月23日,选送2个节目参加省第二届家庭文化艺术节闭幕晚会,市妇联获组织奖。

6、10月24-26日,举办市妇联干部暨劳动法律保障监督员培训班。

7、10月25日—30日,组织妇儿工委成员单位联络员、监测评估统计员进行业务培训,并赴山西太原考察妇女儿童工作。

8、10月28日—30日,组织市级机关女干部健身队赴湖州参加省处级以上女干部健身大赛,获得舒身操一等奖和公务员操二等奖。

9、10月30—11月4日,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局级女干部培训班,组织43位女干部赴复旦大学进行培训。

10、完成文字材料:上报全国妇联宣传部的《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在宁波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作用》研究文章,上报省妇联的市妇联“双五能力建设”汇报材料和家教宣传月活动总结,报市委办公厅的市妇联贯彻落实工青妇会议精神自查报告和市委调研点申报材料,市“十五”家庭教育计划实施情况自查报告,报市普法办的普法征文。

11、分别调整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市“双学双比”活动协调小组成员。

12、筹备即将在甬召开的全国妇联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筹备召开宁波市农村女性就业创业工作会议。

13、完成几项评比工作:省“十大杰出女性”,“双学双比”和“巾帼建功”活动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十佳”创业女性。

14、分别在慈溪和中山广场开展两场家教、法律知识咨询活动,并参与市局、市社科联等单位举办的广场咨询活动。

15、分别参加全省宣传工作座谈会、省家庭教育工作会议、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宁波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暂行办法》修改会议。

16、编报2006年度市妇联财务预算,上报市“十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投资项目。

17、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发动机关干部开展捐衣捐款扶贫工作,组织市妇联机关党员对余姚大岚镇结对户进行慰问,就“妇女健康工程”的深入实施到有关单位争取扶贫资金。

18、组织县(市)区妇联做好修改后《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前的宣传发动工作。

19、评选优秀家庭教育论文。

20、与人大沟通明年立法建议及执法检查工作事宜。

21、做好老干部工作:向市妇联副局级以上离退休干部通报妇联工作和计划,并征求意见。

22、继续做好几项工作:农村女党员远程教育工作、反家暴试点、宁波妇联网站改版、妇女报刊发行、文明机关复评迎检、在市三区安装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宣传窗。

23、做好日常工作,本月来访共60件(人)次。

十一月

1、11月12日—16日,全国妇联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宁波召开,来自全国妇联和各省(区)市妇联的宣传思想工作分管主席和部长共约80人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作了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乔传秀致辞,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洪天慧作总结报告,浙江省、宁波市等7个省区(市)进行了典型发言。与会代表考察了宁波市文明城市创建情况、鄞州区的廉政治文化进家庭工作和奉化市的“美德在农家”示范点。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副书记郁义康拜会了黄晴宜一行;郁义康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陪同黄晴宜考察宁波文明城市建设情况。中央电视台等13家新闻媒体对大会进行了报道。会后,市妇联编制了电视资料片上报省纪委。

2、11月13—15日,组织11个省级以上“巾帼文明示范岗”参加省妇联组织的培训班,宁波市妇联和慈溪的一个示范岗在培训班上进行了典型发言。

3、11月16日—18日,省“十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监测评估检查组来甬检查,市妇儿工委主任、副市长成岳冲汇报了我市实施规划情况以及工作思路;检查组重点赴鄞州、宁海两地进行了检查,实地考察了宁海青少年宫、妇保院、福利院、鄞州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及市儿童公园。

4、11月23—25日,以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郭莉为团长的全国妇联系统港澳特邀代表、执委考察团一行30余人来甬考察,市委书记巴音朝鲁、副书记郭正伟拜会考察团成员,进行宴请,市妇联领导陪同考察奉化等地的新农村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5、11月24日,参加中国宁波网和东南商报联合举办的“关爱外来务工者行动”网上对话活动。

6、11月26日,与江北区妇联联合在槐树公园开展“维护妇女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大型广场宣传活动。

7、11月28日,宁波妇联网完成改版并进行试运行。

8、11月29日,市政府副秘书长柴利能和市妇联副主席杨建军等参加省城乡妇女培训教育与创业工作会议,柴利能副秘书长代表宁波市“双学双比”活动协调小组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9、参加市委督查室组织的各地贯彻落实市委工青妇会议精神情况的督查工作。

10、筹备几个会议:市创建平安家庭工作会议暨反对家庭暴力现场会、市农村女性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市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市妇女问题理论研究会换届暨“构建和谐社会与妇女发展”研讨会、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年会、市女企业家协会年会。

11、完成几项先进的推荐申报工作:全国“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省“十大杰出女性”、*年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中国妇女报的全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新闻人物。

12、完成材料和报表:报市委市政府的宁波市妇联*年工作总结和2006年工作计划;参加省城乡妇女培训教育与创业就业工作会议的经验交流材料;《宁波市女性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调查报告;报市综治办的今后五年“平安家庭”创建调研报告;报省妇联的我市关于“十五”家庭教育计划统计;报市生态办的2006年妇联参与生态市建设工作思路;我市禁毒工作情况及爱滋病防治工作调查报告,市妇联老龄工作总结;非党干部统计、党风廉政工作总结、工会换届报告和先进性教育有关材料。

13、加强妇女组织建设:指导江东东柳街道成立我市第一家女性非正规就业组织,指导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立女大学生俱乐部。

14、编印优秀家庭教育论文集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文章集。

做好《基层妇女工作实例》一书的编印工作。

15、迎接市级文明机关复评检查工作。

16、启动2003-*年宁波市女性就业创业“12345”工作计划实施情况终期评估工作。

17、启动*年度妇女工作创新奖项目申报工作。

18、开展*-*年度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评选活动。

19、做好几项宣传工作:在东南商报策划宣传专栏,在宁波电台策划开办“女性天地”专栏,在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媒体上对妇女维权工作和反家暴工作进行宣传。

20、与市人大沟通,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列入2006年人大立法调研和执法检查工作。

21、做好中国旅游洽谈会的对口接待工作。

22、对两起家庭暴力案件和一起土地权益案件进行执法监督。

23、11月5日-15日,副主席杨建军等人到法国、荷兰等地考察,11月22日—12月10日,市妇儿工委办副主任董惠燕与余姚、北仑、海曙等地5名妇联干部赴澳大利亚培训。

24、做好全国妇联在甬执委替补人员的有关工作。

25、配合市纪委做好廉政文化建设展览等工作

26、继续做好几项工作:在市三区建设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宣传窗,发行妇女报刊,帮扶挂钩结对贫困村,管理知音心理咨询热线。

27、参加第二批先进性教育巡回检查督导工作。

28、本月接待96件。

十二月

1、12月1日,市妇联、市公安局联合在余姚召开创建“平安家庭”工作会议暨反对家庭暴力现场会。各县(市)区公安局和妇联的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市妇联主席伊敏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卢进新、市公安局副局长李谦、余姚市委副书记孙钜昌,市妇联副主席方燕主持了会议。会议对我市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出台了《在全市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意见》,向全市家庭发出了《创建“平安家庭”倡议书》,与会同志听取了试点单位余姚市妇联、余姚市公安局、西南街道的经验介绍,实地参观考察了试点单位。《宁波日报》城市周刊对平安家庭创建活动进行了整版报道。

2、12月2日,召开市妇女问题理论研究会换届暨“构建和谐社会与妇女发展”研讨会,会议总结了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工作,研究了下一步工作计划;根据章程规定进行了换届,选举产生了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学会名称变更为妇女研究会;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与妇女发展”进行了研讨与交流,表彰了优秀论文。近80人参加了会议。市社科联副主席、市社科院副院长许勤彪、市民政局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陈志卫到会祝贺并讲话。会后,完成妇女研究会法人代表等变更手续。

3、12月4日,组织开展第五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为市民群众提供义务法律咨询。

4、12月7日,召开了女企业家协会会长会议;12月27日,召开女企业家协会*年会。

5、12月13日,伊敏芳主席赴北京参加全国妇联九届三次执委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分别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作了题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实现“十一五”规划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伊主席替补为全国妇联执委。会后,伊主席向市妇联机关干部传达了全国妇联会议精神。

6、12月22日,召开宁波市农村女性创业就业工作会议。

7、12月24日,在《宁波日报》上登报评选宁波市首届“十佳创业女性”。

8、12月29日,召开宁波市家庭教育会议暨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议总结宁波市家庭教育工作,研究下步工作计划,选举产生新会长,市领导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研讨和交流,表彰了获奖论文。

9、对我市妇联系统《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报全国、省妇联。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分析制、信息通报制、大案要案回访制等各项工作制度。

10、完成几项先进的评比推荐工作:全国三八红旗手、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中国“十大经济女性”年度新闻人物。

11、组织开展*年度宁波妇联系统创新奖评选工作,并推荐两个项目申报省妇联组织的创新奖。

12、发文认定*年下半年宁波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

13、与媒体协商,在2006年开设妇联工作宣传专栏:在《宁波日报》城市周刊开设“接待室的故事”、“家庭风景线”两个专栏;在《宁波晚报》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在宁波电视台《百姓》栏目宣传宁波女性系列故事。

14、完成文字材料:市“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宁波市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规划(2006—2010年)》(征求意见稿),宁波市妇联综治、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年度总结及2006年计划,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市人大、政协提案议案答复的自查反馈总结,《女子学院的现状及下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报告,妇联参与生态市建设工作考核及台帐整理,2006年市妇联在市委党校的主体班次培训计划。

15、做好市妇联机关干部和下属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工作。指导儿童乐园完成中层干部竞聘工作。

16、制订元旦春节期间的访贫问苦工作计划,并做好助学结对工作。配合扶贫办了解我市贫困家庭情况。

17、印制《基层妇女工作优秀实例》并下发到基层。

18、完成省、市妇联执委替补和增补工作,完成相关的报告。

19、配合市发改委完成“十五”、“十一五”规划展览资料征集工作。

20、做好改版后的宁波妇联网的每日信息更新工作,完成妇联党总支部党员信息库更新。

21、完成市妇联调研室成员调整工作。

22、12月14日,召开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筹备会议。

23、完成2006年度妇女报刊宣传推广工作。

24、完成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宣传窗建制工作。

25、做好元旦期间值班、安全检查工作。

26、分别筹备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和市妇联机关工会换届会议。

27、与宁波晚报联合送200份宁波晚报给单亲贫困家庭,开展向贵州捐衣捐被活动。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科教支撑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粮食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但必须看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等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依然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又及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导思想,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种手段,又是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而“三农”问题的解决关键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民增收必须依靠发展生产力,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因此,新农村建设需要科技作支撑,只有通过现代科技在农业中广泛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才能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善。

高校在新农村建设中具备科教优势

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的重要源头,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农业院校一直在科教兴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农林院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优势突出,科技成果丰富,是推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提高广大农村工作者素质的重要力量。

高校具有科技优势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在面临着严峻挑战的同时又拥有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也是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为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高校作为进行科研的重要单位,拥有实力雄厚的科研实力,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开发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专业优势和综合优势。只有充分运用多个相关领域的高端科技来为农业服务,才能走出一条新农业发展的道路来。

科技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需要一个好的环境。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优越的软硬件条件,其自身就是高新农业技术成果研发的强劲源头,其学科门类繁多,专业设置合理,仪器和实验设备齐全,部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学科点、博士后流动站等研究开发基地,具有多种技术研发和检测平台,成为强劲的高新农业技术成果发源地。高等院校还承担了大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极大地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近些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特别是农业高校不断加大与涉农企业的合作,加快了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乡村和农业企业的技术进步,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校具有人才和教育优势

高等院校人才济济,不仅有大批自然科学人才,还有大批人文社科人才,集中了全国大批高水平专家教授、科研人员等,人才构成完备、结构合理,这是高校所具有的天然优势。目前,全国高校理工农医学科领域共有科技人员60万人,其中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人员有24.1万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占全国近2/3,国家“863”计划占1/3以及大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其次,高等院校有着其他科研机构无法比拟的教育培训优势,教育资源丰富,各种教学手段齐全,可以为社会培养大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不同类型的多层次专业人才。在进行农技推广的时候,还可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

高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农业正面临着经济转轨、国际化、农业科技迅猛发展等一系列新形势下的新型挑战。高校的三大功能之一服务社会日益受到重视。然而面对高新技术、新品种无法推广或多种磨损,成果转化率低,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遇到不同程度困扰,“三农”问题不断增多的现状,多年来国内农业院校根据多年服务社会的经验,探索出许多很有成效的模式,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南京农业大学的科技大篷车模式

南京农业大学开出“科技大篷车”,实施“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创办科教兴农网站、电话咨询、协办报刊、制作光盘、出版科普书籍、远程教育等形式,为各类农业园区和企业、农民服务。

经过长期坚持实施多种多样形式送科技下乡,南京农大逐渐形成了适合不同地方科教兴农的模式,如坚持十多年的“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大篷车”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普形式,“大篷车”行程几十万公里,辙迹遍及江苏、江西、安徽、湖北等地的60多个县(市)、1000多个乡村,每年有近3000人次的师生在乡村蹲点和巡回指导,直接为百万农民服务。据初步统计,南京农业大学通过各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已经累计为社会创造了3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

河北农大的“太行山道路”模式

良种产业化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关键,是实现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作为以农业科技应用开发为主的高等院校,河北农业大学一直注重支持农业的发展。河北农大将推进良种产业化摆在校办产业的突出位置,以项目为载体,利用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通过倡导成立农民技术协会、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创立农业教育系统科教兴农协作中心等方式,推进农科教结合,加速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传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1997年,河北农大就开始尝试以单项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帮助山区农民摆脱贫困,送科技进山,使山区扶贫由输血型转变为造血型,创立了先导型样板,被誉为“太行山道路”,至今已创造了100多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2000年,河北农业大学又提出并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几年来共为河北省培养数千名农村急需实用型人才,为科教兴冀、科教兴农做出了突出贡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农业专家大院”模式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技服务体系,形成富有活力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政策环境。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总结多年科技推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构想,并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探索,创建了农业科技推广新形式――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学校与宝鸡市政府共同在宝鸡市12个县区建立了32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并相继在咸阳、铜川、延安等市县建立了苹果、杂交小麦、蔬菜等各具特色产业的科技专家大院,使科技专家大院模式逐步在陕西示范、推广,为陕西省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此外,扬州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分别在所在地区进行各种科教兴农活动,均取得良好效果。

当前高校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部分高校在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就全国高校整体情况看,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对服务“三农”认识不到位

由于我国尚未有对高校服务社会的考核指标,加之长期的惯性认识,高校只注重教学与科学研究,而不重视“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忽视科技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同时因历史原因,在社会上存在“轻农”现象,对发展农业科技及服务“三农”不重视,甚至许多农业高校的学生,也认为从事农业没出路,没前途,出现大量学农不为农的现象,浪费了许多农业科技人才。

投入严重不足

高校服务“三农”,参与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由于认识不到位和没有相关激励措施,不仅国家对“送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没有投入,就是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送科技下乡”等支农活动也仅仅是流于形式或喊喊口号而已,没有真正行动起来,给予必要的投入。

高校服务“三农”科技体系不健全

从理论上讲,都知道服务社会或科技推广是高校三大功能之一,但由于认识和投入不到位等原因,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服务社会机构不健全、缺编缺人缺钱、制度不完善等多种情况。这必然导致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先进适用技术难以很快应用于农业,加之目前我国农村整个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存在机构不健全、水平不高、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使得我国农业科技普及和科技推广的能力非常有限,这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最终必然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对高校构建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

“科教兴农”是实现农业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邓小平同志很早就强调,中国发展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人才培养、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并通过发展教育培养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为“三农”服务。这就决定了高校在科教兴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高校特别是农业高校其知识与技术创新优势、人才培养优势、学科优势、信息整合与传播优势在科技推广中能发挥十分巨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构建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以便更好地服务“三农”。

在现行高校评估体系中增加“科教兴农”指标

国家有关政策导向对科教兴农工作的开展有重要影响。现行国家管理部门对各类院校的评比和校领导工作评价中,注重的往往是科研成果及论文数量、招生规模、学校条件建设、经费的投入、教师学历和职称等,而“科教兴农”或“科技下乡”一项,却被极大地忽视,影响了高校从事科教兴农工作的积极性。这种政策导向应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科教兴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单位、各部门配合,共同关心并参与到其中来。高校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在现阶段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理应奉献自己的力量。在高校评估(尤其是农业院校)及校领导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中增加“科教兴农”或“科技推广”考核指标,可激励高校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科教兴农”工作中来。

高校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职务晋升、绩效考核及报酬制度

在高校的现行体制下,从事科教兴农工作的人员待遇得不到保障,职称、职务难晋升,其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相比被大打折扣,科研“后补助”更无从谈起。各高校,尤其是农业高校应该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把科教兴农、科技下乡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而不是可有可无。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增强教师以科技服务“三农”的责任感。设置农业推广教授岗位,适量减轻推广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工作量,使其有精力来从事农业推广工作。设立专职推广教授岗位,凡从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三农”的工作量在各种考核中应等同教师日常教学、科研工作量,使广大教师能专心从事农业推广工作。同时建议建立正确的绩效评估和科学的报酬体系,在教师考核指标中增加科教兴农(科技下乡)一项,加大经费(特别是直接用于农技推广的经费)的投入力度,并建立农业推广补贴、津贴制度,从岗位保障和薪酬激励上提高高校教师服务“三农”工作的积极性。

设立送科技下乡促农民增收专项经费

实践证明,在送科技下乡活动中,专家教授的技术、知识、经验、信息、理念等对促进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当前农村社会的发展已经由科技经济时代逐渐向知识经济时展,科技下乡是从实验室走向农村,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形式,然而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种类中没有送科技下乡专项,因此有必要加强和建立科技下乡或科技服务“三农”专项基金,用于保证专家下乡活动经费。

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不仅意义重大,而且是摆在目前新农村建设非常紧迫的任务。

按照现行科学理论,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而生产要素不仅包括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技术要素等传统要素,还包括管理和制度要素等。农业创新体系的建立必须紧紧围绕市场这个中心,合理配置其他要素,做到有的放矢。高校要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市场机制在农业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农业创新体系的建立要坚持系统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开发、应用、推广等每一个领域的创新,还要高度重视组织、机制、体制等每一个环节的创新。我们认为,在目前形势下,综合过去各高校特别是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高校服务社会的经验,由各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创建专门服务“三农”的“专家工作站”是一条好的途径,是对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一种大胆创新。

我们提出的“专家工作站”是以高校专家教授为主角,以农民群众为主体,以农民增收为落脚点,以科技教育为支撑,集校、地、村、户为一体的系统化工程。打破传统科技下乡的短期性、单调性、封闭性等缺陷,真正做到科技下乡长期化、多样化、开放化。

各高校在各地建立“专家工作站”,首先必须加强校地双方各级领导对工作站的重视程度,为工作站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特别要加强县、乡两级对试点单位的领导和支持,充分发挥各个管理部门在工作站实施中的作用,发挥整体功效。学校可以与省、市组织部门联系,从学校选派科技副市长、副县长、副乡(镇)长,直接参与领导当地工作站的建设,使该工作站成为当地政府的日常工作议程。其次应组建校级专门机构,全面组织、协调工作站的工作。如对工作站各阶段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做出决策,进行检查、督促、筛选、调整工作计划,并进行分类指导。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各专业之间的联系,整合各专业、各学科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人才优势。专家工作站可以与县乡龙头企业、乡镇农推中心、乡镇服务公司、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等达成紧密合作关系,在示范园区、产业基地为各种农业专门人才作示范、讲座和培训,现场指导,引导农民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

社科普及基地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建立完善分层分众的理论宣传体系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宣传思想工作首要的政治任务。当前,北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趋明显,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要不断巩固和发展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建立完善分层分众的理论宣传体系,认真分析不同层面、不同群体的岗位要求、思想状况和接受能力,紧扣干部群众的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最大限度地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

一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大力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要坚持以处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建立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集中学习培训制度、学习考核制度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紧密结合自身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坚持把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特别是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市委九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驾驭工作的能力与水平。

二是夯实基础、健全机制,不断坚定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靠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要不断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提高广大党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地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上来,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上来,强化党员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领导干部讲党课、理论学习报告会、集中学习培训和党日学习等制度,不断增强党员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要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党员学习的长效机制。

三是面向基层、凝聚群众,组织开展普及化、通俗化的理论宣传。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人民的思想,以“十一五”规划目标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市属媒体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一批理论文章,制作播出一批理论文献片,全面准确系统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充分发挥市委讲师团、基层党校、市民学校、农民学校的作用,深入基层宣讲,解答不同群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家编写通俗理论读物,拍摄系列专题宣传片;开展好社科普及活动。

二、建立完善内外联动的新闻宣传体系

当今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随着各种传媒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与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干部群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思想更加活跃;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舆论在我国和北京发展中的重要影响日益凸显。必须坚持面向境内境外两大受众人群,利用境内境外两种媒体资源,统筹对内新闻宣传和对外新闻宣传,建立完善内外联动的新闻宣传体系,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和国际舆论环境。

一是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在思想上体现联动。要牢固树立内宣与外宣一体化思想,对内宣传报道要充分考虑对外舆论效果,对外宣传报道也要充分考虑对内舆论影响,为形成内宣与外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相互呼应、运转协调的新闻宣传工作格局,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落实制度、严格把关,在管理中加强联动。要建立健全内宣和外宣统筹的新闻制 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新闻制度的规定》,全市73名区县局级新闻发言人,要定期召开新闻会、情况说明会等,积极引导境内外媒体,加强对我国和北京的正面报道;坚持敏感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制度,及时准确地调控社会舆论和国际舆论;建立完善新闻阅评制度、新闻通气会制度、每月舆情分析制度、互联网站吹风通气会制度、网络舆情监看制度等,加强对内宣和外宣工作的全程把关。

三是统筹协调、共享资源,在整合中实现联动。要加强对新闻宣传的协调指导,同一重大主题报道,要统一策划选题,统一宣传口径,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形成舆论强势。要积极整合各种媒体资源,在巩固传统媒体等舆论阵地的同时,充分发挥好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作用,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宣传的主动权;在重大事件和敏感热点问题的宣传报道中,着力加强市属媒体与中央及兄弟省市媒体的沟通协调;加快市属媒体境外落地步伐,实现境内宣传与境外宣传联动;积极引导境外驻京机构和媒体记者客观宣传中国、报道北京。

三、建立完善按需配送的社会宣传体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宏伟目标,需要宣传思想战线积极营造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良好氛围。必须从人民群众的需求入手,建立完善按需配送的社会宣传体系,切实做好各项社会宣传工作,动员和凝聚全市人民参与到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伟大实践中来。

一是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在形势政策宣传中实现群众需求与上级要求对接。中央和市委的重大决策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让人民群众了解重大决策的内容,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重大决策上来,是中央和市委的要求;人民群众作为首都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也有深入了解形势政策的迫切愿望。这就要求形势政策宣传必须把群众需求和上级要求对接起来,既要把上级要求落实好,又要把群众愿望实现好。要认真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形势报告会制度,定期编发宣传提纲,认真组织开展“回顾‘十五’辉煌成就,展望‘十一五’美好前景”主题教育活动。既要充分运用征文、讲座、展览、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又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作用,不断扩大形势政策教育的覆盖面。

二是精心策划、挖掘内涵,在典型宣传中实现群众需求与时代精神共鸣。先进典型是体现时代精神的楷模,社会的发展呼唤先进典型的涌现,人们的成长进步需要先进典型的示范。在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伟大进程中,典型宣传要紧扣时代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反映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要善于从先进典型的事迹中发掘新的精神因子、提炼新的思想元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的榜样作用。要着力宣传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典型,着力宣传和谐社会建设的典型,着力宣传改革创新的典型,着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在满足人民群众的学习需求中弘扬伟大的时代精神。

三是把握规律、扩大覆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群众需求与促进和谐的统一。思想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社会和谐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理顺群众情绪、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要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工作重点,善于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和激励人民群众共同前进。要针对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体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做好解疑释惑、平衡心理的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为群众多办实事好事,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切实关心的利益问题,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要充分依托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等,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新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群体中去,努力扩大思想政治工作覆盖面,着力消除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

四、建立完善覆盖广泛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必然要求,也是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任务。精神文明建设涉及社会各领域、各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必须建立完善覆盖广泛的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动员人们自觉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一是注重教育、常抓不懈,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中,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着重增强全体人民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要深入开展建党85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使人们从中汲取力量,陶冶情操;深入开展国情市情、时事政策、建设成就的宣传教育,使人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增强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而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是突出重点、注重内涵,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适应新的形势,积极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凝聚人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五周年、《首都市民文明公约》颁布十周年和第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为契机,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三是注重实效、解决问题,扎实推进人文奥运素质工程。推进人文奥运素质工程,是建设新北京、实现新奥运的现实需要,是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强调的一项重要任务。近期,中央文明委、北京奥组委将向全国印发《关于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通知》,决定从20__年到20__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以积极培育文明社会风尚、切实加强社会公共秩序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努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为重点,动员各地各有关部门,综合运用大众传媒、文化载体、道德实践、社会管理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有组织、分阶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营造良好环境,创造良好条件。北京作为20__年奥运会举办城市,必须在这项工作中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市正在研究制定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委、北京奥组委通知精神的具体实施意见,明确各地区、各部门和群团组织的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全市宣传文化战线在其中肩负着重要职责,一定要认真履行好自身职责,扎实做好有关工作。首都文明办要切实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制 定详细工作计划,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是依靠群众、深化拓展,不断完善全民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格局。精神文明建设是群众的事业,推进首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切实依靠群众。要继续深化“三大创建”活动,推进文明区县、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示范大街、文明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要拓展领域,把精神文明建设延伸覆盖到新的经济组织和新阶层、新群体中去。要以表彰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为新起点,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突出抓好文明村镇建设;积极推动新经济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切实关心关注来京建设者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好“来京建设者与首都文明同行”教育活动。

五、建立完善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人为本是党的宗旨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十次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宣传文化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坚持面向基层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完善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让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共享先进文化发展成果。

一是政府主导、完善政策,为人民群众平等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提供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指的是动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活动过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通过制定公共文化政策,使不同社会群体平等参与文化创造、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对包括边远山区农民、来京务工人员、低保家庭等社会群体,实施文化福利政策,由政府提供无偿的文化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文化需求;对低收入群体实行政府给予部分补贴的文化消费政策,为他们参与文化消费创造条件;对中高收入群体实行市场消费的文化政策,为他们参与文化消费提供便利。

二是重心下移、加大投入,为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资金保障。完善落实关于深入基层进行公益性演出、露天演出场所建设、城市社区和农村数字电影院(厅)建设等资金补助办法,保证市区两级财政对文化事业建设投入逐年增长,为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落实北京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住宅小区文化配套设施建设管理办法等,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覆盖广泛、功能完善、方便实用。要坚持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按照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推进农村户外固定演出场所和电影放映点建设,推进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大院和图书室建设。此外,还要加快推进建筑工地图书室建设。

四是推动生产、增加供给,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内容支撑。充分发挥创作生产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积极性,鼓励各类文化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更多的优秀作品。要加大对青少年和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力度,重点开展青少年读物、文艺作品、影视剧本的征集活动,集中推出一批青少年题材优秀作品。

五是创新载体、推出举措,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搭建平台。实现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必须不断创新形式、创新载体,不断推出切实可行的服务举措。要加快推进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和数字化工作,积极开展“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公益性专场文艺演出;加快实施面向农民、来京务工人员和青少年学生的“读书益民”工程。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努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六是建立机制、科学评价,为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依据。公共文化服务涉及千家万户,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要抓紧建立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坚持把群众评价作为重要依据,科学评估公共文化服务绩效,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建立完善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首都城市功能特点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建立完善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一是深化改革、增强活力,着力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繁荣文化市场,壮大产业实力,必须培育一批体制新、机制活、实力强的文化市场主体。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稳妥地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向面上推开。要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培育合格市场主体。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强文化事业单位的活力。深化文化企业改革,增强文化企业的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加强对文化事业单位剥离企业的监管;以资本为纽带,推动文化企业兼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形成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

二是完善政策、落实规划,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健全文化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市属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工作,积极构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紧密结合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研究相关配套政策,推进改革进程。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推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认真落实已出台的一系列法规和政策,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好《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和《北京市文化产业投资政策指南》的作用 ,推动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规范外资引进和文化产品进口。要按照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要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制定发展规划,积极抓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北京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__年—20__年)》提出的目标任务,抓好折子工程和“六个中心”建设方案的实施。

上一篇:村级科普宣传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街道全年科普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