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6 09:48:15

评中级工程师论文

评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篇

1、助理工程师 (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 (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 (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 5 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 10 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 5 年以上。

工程师分类:园林建筑工程师、风景园林工程师、园艺工程师、园林工程师、园林绿化工程师、古建筑园林工程师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关于2011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

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市人考中心函[2010]13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级各委、办、局(公司)人事(职改)部门、有关驻地单位:

为做好西安市2011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及个人:

(一) 国家及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部级人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西安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和青年专家申报中级职称。

(二) 晋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在评审副高级职称时参加过国家职称外语A级考试成绩合格者。

(三) 年满50周岁并长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女专业技术人员满47周岁申报中级职称的。

(四) 在县属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在乡镇及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五) 在野外长期从事农业、林业、地质、采矿、勘探、水利水电、水文勘测、测绘、公路施工、铁路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以上专业工作满8年申报中级职称的。

(六) 具有国家认定的相应留学经历的。

(七) 取得博士学位的。

(八) 取得外语大专及以上学历,包括申报职称有第二外语要求的;通过全国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BFT)的;全国公共英语考试五级(PETS5)的。

(九) 参加国家外语六级以上水平考试成绩合格申报中级的。

(十) 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出版3万字以上的外文专著、译著的。

(十一) 获二项以上国家发明专利、并经推广、转化已经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业绩突出,获市政府二等奖以上奖励前五名的;厅局级一等奖前三名的;获市政府三等奖前5名申报中级的。

(十二) 申报各系列初级职称的。

从事传统中医药、民族医药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医古文考试;从事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图书资料、档案、文学创作、群众文化、表演艺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参加古汉语考试。

符合职称外语免试条件的人员在申报高级职称时,必须如实填写《陕西省职称外语考试免试申请表》,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后,逐级上报,由省职改部门审批;晋升中级职称的外语免试,经单位人事职改部门审核后,区、县及市级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免试条件,在评审表中填写免试意见。加盖公章,将有关获奖证书或其他免试证明材料随审批文件上报市职改办。

这是我国的特有职称评定方式,是从前苏联引进的,和国际通用的‘工程师’有区别;我国的是行业职称,国外是执业资格;我国正在施行的‘建造师’、‘建筑师’、‘造价师’等等,会慢慢取代现有的技术职称,都是向国际通用法转轨。但是,在我国,不论在国企还是民企,目前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正如2#楼版主所说【有用,公司升级、组建公司,都有很大的用处,注册证是你的上专业认证,工程师是你的通用技术水平认证】中级有用,考监理工程师就是要中级工作3年后才有资格考。现在公司升级还是需要的,有些要求技术负责人必须是中级或者高级职称的。单位和个人都需要,个人主要是涨工资了。

工程师 (Engineer)

望文生义,便是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治理,评价能力的人员。实在,工程师是职业水平评定(职称评定)的一种。其下,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职称;其上有高等工程师,专家等职称。该然,那也只是对于从事工程修设或管理人员技术程度的一种本定而已。

工程师的称呼通常只用于在工程学其中一个范围持有学术性学位或相等工作经验的人士。

在欧洲海洋一些国度,工程师称呼的使用被法律所限造,必需用于持有学位的人士,而其他出有学位人士使用,属于背法。在好邦大部份州及加拿大一些省份亦有相似法律具有,通常只要在专业工程测验与得合格才可被称为工程师,而法律的范畴普通只在蓄意欺诈的情形下才会施行。

技术专野(technologist)一词有时取工程师同义,当词是由技术(Techno-)和后缀(-ologist)组成,意义是研讨技术的己,彼实称普通正在欧洲海洋一些有规管农程师称号使用的国度中被使用,由于已蒙法律管造。在一些推丁邦野,technologist只是正在工程师取技术员之间的专业资历。

迷信野摸索世界以发明广泛规律,但工程师使用广泛规律以设计实践物品。

在好邦,Engineer一词也用于指操作机械引擎(Engine)的己,好比铁道 Engineer 是指火车司机,轮舟 Engineer 是指轮机员,流动引擎机械师通常是负责流动引擎。

因为工程项目有许多品种,那么,工程师也天然有良多类品种,例如:网络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出售工程师等等等等。

纲前,农程师认证方法有良多类,测验是最广泛的一类认订方法。

像针对于疑作工业的工程师方背认证考试便是又普及,露金质又高的-齐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程度)考试,俗称软考。

跟着国度科技开展天不时加快化,以及高新工业天没有续尺度化。工程师职员仍是缺心很大的,大批的岗位须要使得如今如斯剧烈的便业环境带来了春天的气味。尽力吧,看诸位梦念成实。

按职称(资格)高下,分为:学受级高档工程师(正高职),钻研员级高等工程师(正高职),高等工程师(副高职),工程师(中职),助理工程师(始职)

通常所道的工程师是指中级工程师,工程师职称是要上级主管部分评定,齐国通用。其中要考中级英语职称考和利用计算机考试。

中级工程师评订准绳

《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止条例》划定的任职基础前提:

担任工程师职务,当具有下列前提:

1、具有下列部分之一的前提

(1)出产、技术治理部分

①基础控制古代出产治理和技术治理的方式,有独立解决比拟庞杂的技术答题的才能。

②可以机动应用本专业的基本实际学问和专业技术学问,熟习原专业海内外隐状和开展趋向。

③有必定自事出产技术治理的理论经验,获得有适用价值的技术结果和经济效益。

④可以指点帮理工程师的工做和进修。

(2)研究、设计部门

①有独立承当较庞杂项目标研究、设计工作能力,能解决本专业范畴内比拟繁杂的技术答题。

②较系统天控制本专业的基本实际学问和专业技术知识,熟习本专业海内外隐状和开展趋向。

评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人才 发展 通道

中图分类号:C964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目前20-35岁的青年人占总人数的83%,而且大部分青年员工来自应届毕业生,他们的人生职业追求从这里开始起步,怎样为员工铺垫职业发展通道,充分发挥人才之所长,避其之所短,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要旨,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2国有大企业和国家有关人才培养及鉴定方面的政策和举措

2.1集团公司的职称评定和人才培养工作

(1)职称评定工作

寂咕在职称确认方面采取约档案中愿职称可以懈<档案中未聘者不聘的方式"了揉人员的评价体系4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管理人员评价体系`人员首先应参加挂职业技术等级考试和绩!得相应资格证书后I撒评吾分别就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业务能列答辩和评审@审合格者8任相应的技术等级与薪酬挂钩。

(2)搭建人才培养平台

①对技术工人的培养:推荐技术工人参加国家和行业组织的技术比武、技能大赛。

②为技术人员搭建平台:根据所创造的利润分别给予税后20万、15万、8万、5万元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③鼓励员工小改小革:每年开展“万人千元”活动,组织评估团对员工的小改小革进行评估(论文、图纸或已经实践检验),根据评估结果,给予适当的奖励或出国、出省旅游等。

(3)广开人才培养渠道和招募渠道:为培养高水平管理人员,送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优秀员工读交大管理学院MBA;

向清华、北京理工、交大等大学拔8000万“以公司名称命名的”奖学金,使这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主动选择企业;

面向世界招聘专家:如推行6S管理,聘用日本专家,每两个月来公司20天左右,推进6S管理(高薪聘请、买房子等)。

(4)建立内训师队伍:鼓励工人编书、上讲台;出国人员回来后汇报。

2.2公司目前人才队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个人的职业发展不清晰

(2)没有建立员工荣誉通道

(3)没有建立员工个人培训计划

2.3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2.3.1建立各类人才的评价体系及荣誉通道

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均采取两条腿走路方式,即国家评定后,公司聘任。

(1)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和荣誉通道:

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②公司内部评价体系

岗前培训取得岗位证书初级作业员中级作业员 高级作业员作业师高级作业师首席作业师

③各种培养方式和荣誉通道:推荐参加国家、行业技能竞赛;开展“千人万元”活动,鼓励小改小革;开展“公司技术能手”、“有突出贡献作业师”、“作业师带头人”评选活动,极大地调动广大技术工人刻苦钻研技术、创优争先的积极性;成立技术工种技能协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企校联合,合力打造高技能人才;鼓励技术工人参加技术交流会,撰写论文。

2.3.2技术人员评价体系及荣誉通道

(1)国家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体系

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高级工程师

(2)各种培养方式和荣誉通道:技术交流会;科技大赛;岗位测评后有针对性的培训;推荐在国家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献;开展“千人万元”活动,鼓励小改小革;推荐攻读工程硕士及博士;申报国家、省市级专家项目。

2.3.3管理人员评价体系及荣誉通道

(1)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国家采取以考代评。

(2)公司内部评价体系:以国家职称体系为基础,根据员工品德、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聘。

(3)各种培养方式和荣誉通道:技术交流会;管理创新大赛;岗位测评后有针对性的培训;推荐在国家重要刊物上发表文献;推荐攻读MBA;

2.4建立职业生涯发展的双重通道

(1)建立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双重路径的职业发展通道;

①基于员工能力和个性的客观差异,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职业定位和取向;

②基于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岗位工作特性的根本差异;

③基于公司的持续发展,需要保留并激励一大批的优秀员工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专家乃至科学家。

成功的企业必须确保让所有优秀的员工都得到充分的激励,并实现他们各自的归属感。

(2)传统的、单一的职业发展通道,只侧重于在管理类的单一发展轨道,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能力的工程师、销售、采购、人力资源管理及财务管理人员等的职业生涯,缺乏相应的发展路径,会导致公司面对两难的选择:如果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到管理岗位,公司将不仅失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还可能产生不称职的管理者。

(3)建立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双重路径的职业发展通道,需要建立起同等的地位重要性和劳动报酬待遇机制,需要在不同职业通道的同等层级之间,建立报酬、地位、称谓等方面的一定的对应关系,使每一类别的出色员工,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并实现自己的成就感。

评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双师

目前,随着艺术类考生的逐年增多,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特别是以电脑设计为主的艺术类专业(如电脑艺术设计、装潢装修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电脑广告等),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十分迅速,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20__年也开设了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随后的几年中又相继开设了电脑环境艺术设计、电脑动漫设计与制作等6个专业,学生人数也由刚开办的71人,猛增加到了700多人。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艺术设计教育的需要,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1.按照评估体系的标准,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20__年教育部决定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立了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并于当年完成了42所本科高校的教学水平评估和26所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试点工作。并于20__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极大的规范了高职高专院校各方面建设工作的开展。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在20__年独立成立艺术设计系后,认真学习有关评估体系,检查对照指标要求,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整改计划,把评估的优秀指标确定为艺术设计类师资队伍的建设总体目标。

2.加大引进力度,组织一支相对稳定、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

按照评估优秀指标,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构等级标准为优秀的必须达到:

学生:教师≤16:1

其中的教师包含专任教师、双肩挑教师和兼职教师。在引进教师时,既要考虑到老中青结合,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同时也要保证专兼结合以及合理的职称结构。对于新开办的与电脑相关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绝大部分是随着IT技术向设计行业的渗透而派生的,例如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电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都是培养以电脑作为主要设计工具的专门技术应用性人才。而目前社会上真正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主要仍是以年青人为主,这些年青人掌握了先进且实用的设计技术,是现代设计业的主力军。因此,在引进教师时主要考虑引进初、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担任专业教师,引进高级职称的教师担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师,以确保在保证教师数据的同时,保证师资队伍的结构。

在社会上有很多在行业或艺术上造诣很高并享有较高威望的艺术家、设计家,他们具有较广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充分利用他们,对于提高师资队伍的结构质量、联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从20__年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共引进了4位退休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担任专业带头人,从企业引进了2个具有中级职称的设计师担任中青年骨干教师,并从高校毕业生中挑选了6名优秀毕业生担任实践课程教师,从企业聘任了20多名设计总监、设计师担任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和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保证了评估体系中兼职教师的数量与结构符合优秀指标的要求。

正是由于引进和聘用的教师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提高学生的设计创作水平、制作能力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3.加大培养力度,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

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中,按照优秀的标准,要求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35。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是外进,即大幅度引进高学历的设计人员和应届毕业生;二是内培,即加强对在职青年教师学历的培养,出台相应措施,如对取得学历的,报销70学费,获得学位的报销100的学费等,极大地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

从20__年起,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分别选派出5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了在职研究生班的学习,并均已取得了相应的学历,2人获得了硕士学位,有利地改善了青年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同时也激发了青年教师自学、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4.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双师型和双能力型教师队伍

按照评估优秀指标的要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以上。组建一支双师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特色。在评估体系中对双师的定义是:

双师素质教师是具有讲师(或以下)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下)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术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果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对照双师的这种定义,为保证双师的指标和质量,我们在研究与实践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4.1安排从企业引进的中青年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并考取教师资格,申报讲师职称;

从企业引进的中青年教师,一般他们都具有中级以上的技术职称,如工艺美术师、工程师等,但由于职称系列的不同,达不到高校教师双师的要求,因此可通过参加培训并考取教师资格后方能转为教师系列的讲师职称。

4.2安排具有讲师资格的教师参加

劳动局中级工和高级工培训,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考评员资格;近年来,和市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加强联系,派出部分教师参加中高级技师的培训考试和考评员资格证书的培训,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双师比例,同时,也促>!

4.3安排中青年教师利用阶段性时间参企业挂职锻炼;

一方面为企业进行设计开发,增加企业设计力量;另一方面,教师也通过实践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用的实训技能,使设计水平与市场同步,把设计理念应用于实际。

除此以外,还对尚未取得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着重进行双能力培养,主要采取了以下积极有效的措施。

4.4建立“2 1”的导师制度,即1名外聘专家指导2名青年教师。

近两年来,充分利用外聘的高职称教师、专家指导了14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艺术设计创作和撰写研究论文,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创作水平和研究水平。

4.5参加艺术创作活动

派出青年教师参加艺术创作活动或在大师的带领指导下的外出采风创作活动,在大师的指点下提高创作水平。

4.6成立

通过成立设计,对外承接设计任务,直接参与设计市场竞争,保持良好的设计状态,提高设计能力。

5.实践成果

目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按照“以评促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二十字方针,树立了“质量立系,人才强系,特色兴系”的指导思想,

在迎评工作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培,强化双师型和双能力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基本建立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任教师为辅,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和设计队伍,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开展。

据不完全统计,仅20__年,艺术设计系教师获区级作品比赛奖项12个,省级以上发表的论文11篇,校级5篇,共有10位青年教师到企业担任设计总监或设计师,为企业设计的包装设计、装潢装修设计、景观设计、广告等作品43项。同时部份课程还结合企业设计任务实行企业参与型教学,在教学中以企业设计任务为目标进行专题设计。例如20__年和20__年的包装设计课程和校外实训基地“立百达印刷包装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举行两届的立百达杯月饼、茶叶礼盒包装设计比赛,专任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师共同指导学生进行设计,由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评定成绩,最后选出作品供企业采用,企业支付一定的设计费用。在体现产学研合作教育成果的同时,也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从20__年开办以来,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目前已毕业了3届学生,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实际就业率均达到100,并且具有较高的就业质量,涌现出较多的优秀毕业生,毕业生整体素质较高,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6.两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一是艺术设计类新专业的高级职称问题。对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的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并拓展相应的新专业。但事实上,这些新专业,特别是与IT技术紧密结合的设计类专业在社会上的人才积累较少,因此在这些新开的专业中无论是在高级职称的数量还是高级职称的结构分布难以达到评估体系中提出的优秀标准。造成这一情况,既有专业发展较快本身所带来的问题,也有由于职称评定的机制问题,很多在行业中的行家里手,由于没有时间顾及职称外语考试等而没有参加职称的评定。更不用说参加教师系列的职称评定。因此往往这些新专业,真正的专业课教师中高级的数量偏少,而基础课高级教师偏多,难以做到结构合理。

二是高职高专双师问题。根据评估体系中对双师的定义,规定必须是具有讲师及以上资格。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很多从企业引进的中高级人才,他们具有工程师、工艺美术师或更高的职称,但由于刚从企业引进,要转入申报教师系列职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些还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双师应分两个层面:一个是个体的定义,即一个个体(自由人)既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同时又具有实训方面的某类中高级职称或相当于具有中高级职称的能力;另一个是整体的定义,即一个专业教师团队中既具有一批教师系列的中高级人才,又具有一批工艺系列或工程系列的中高级人才。由他们共同组成了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能满足于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南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人民邮电出版社,20__年6月

评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你们好!我叫王继忠,37岁,大专文化,工程师职称,现从事电网调度工作,是调度室副主任,主管电网调度自动化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工作,专业工作年限15年,今天来竞聘11岗级的生产技术部副主任职务。

我的简历是:1988年1月至1990年8月在二塘供电站工作,是一名电管员;1990年9月至1993年7月在武汉华中电业联合职工大学读大专;1993年8月至1998年11月在调度室工作,做一名电网调度员;1998年12月至2002年7月在调度室任调度副主任;2002年8月至2003年3月在输变电管理所工作,任主任;2003年4月至今在调度室工作,任调度副主任。

竞争上岗有何意义?我个人认为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国有企业三项制度的改革深化,必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应的劳动用人制度,那就是竞争上岗,竞争上岗是选拔人才、提拔人才的有效手段,因为有了竞争才避免了过去职工进入企业后,不管工作好坏,技术素质高低,都是终身吃皇粮,手捧铁饭碗,造成不怕丢饭碗的弊端。引入优胜劣汰的竞争上岗机制,能促使劳动者努力学习,勤钻业务,提高生产技能,从而促进职工素质的提高,增强其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知道就业靠竞争,上岗凭技能的道理!

自己为什么要参加竞聘?我今天参加竞聘,因为竞聘给我一个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才能的好机会,让我把从大学中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和15年来在平常工作中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在我所竞聘的岗位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今后的工作会做到尽善尽美。

我竞聘的个人优势在于:

⑴我曾在生产技术部所辖大部分部门工作过,并当过调度室副主任,输变电管理所主任职务,有较强工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⑵三年来的大学脱产学习,使自己学习掌握了一套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大学中,是一名优秀班干部,学习成绩总排在班上前五名,各科成绩总达80分以上,每个学期得到单位的奖学金,并多次获得湖北省教委和学校的奖励;⑶曾在基层供电站工作两年和农网改造资料组工作一年,对35kV、10kV线路设计、安装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掌握,学会了把科学管理方法运用到用电管理工作中;

⑷94年10月曾从事一项新的领域攻关线路损耗的理论计算,运用高、难的理论知识,完成了35kV、10kV线路损耗的理论计算,并撰写两本有关资料书籍,为单位降损节能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达到降损节能,提高了电网的效益;⑸96年底,自己作为教员曾先后培训了二期约100个工人考中级工,使他们的的专业业务素质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准;⑹2000年初,参与设计绘制本县电力系统2000年和2005年一次系统规划图,同时自己还参与了县电网调度自动化规划设计工作,并撰写一本《平乐县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的专业论文;⑺2000年11月县电网调度自动化工作启动,自己深入现场直接参与安装和调试,日后自己被领导委任成为单位唯一调度自动化管理者,担负着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维护管理工作。

可以这么说,现在调度自动化系统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一有故障,均由我一个人独立处理排出。⑻本人是单位唯一一个变电站继电保护整定值计算者,在近几年中,曾先后五次独自一个人担负沙子、张家、青龙、大发、平乐中心变5个35kV变电站断电保护整定值计算和微机整定工作,均取得了令人满意效果;⑼2002年8月在担当输变电主任期间,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有着质的飞跃,自己更进一步加深对变电站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全面了解和掌握,曾无数次担负变电站设备故障抢修工作,并先后安装二塘变110kV二塘至阳朔线间隔,110kV二塘至同乐线间隔,同乐变35kV大发线间隔的一次和二次设备安装和接线工作,使自己成为单位懂得二次接线安装为数不多的人,以致使自己在从2003年4月至今在35kV平乐中心变安装工作中得心应手,在整个变电站建设中起到关键人物作用。

假如我这次竞聘成功的话,我的工作设想是:

1、使设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设计线路要结合县电网一次系统远景规划图,要建立和健全生产技术档案资料。

2、在调度室要强化调度管理,充分发挥调度的作用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强化安全意识,并严格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调查处理事故,切切实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人身设备,电网的安全。有条件的话要组建运行方式班,继电保护班,通讯自动化班。

3、在变电站,要加强运行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提高对设备的异常运行、电网事故的分析判断能力,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岗位练兵,提高变电站的整体素质。

4、在输变电检修所,要培养些有文化的年青人对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安装和接线培训,如果有条件,可购买些仪表、仪器对变压器油样、设备耐压,以及继电保护进行测量和校验。

竞聘失败的感想:假如我这次竞聘不上我所竞聘的岗位,我决不灰心,不气馁,因为我最起码已让公司领导和各位考核人知道了我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我已展示了自己的优势,不是我不优秀,而是别人比我更优秀,今后我会在工作中不断努力,逐渐完善自己。

我对公司改革发展前景的希望和建议:

1、公司改革要朝良性方向发展,在竞争上岗中要多选拔人才,提拔人才,避免搞拉帮结派。

2、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监事会制度,充分发挥职工代表权力,杜绝****行为。

3、要开办职工食堂,今后接待就餐要在职工食堂完成,反对搞铺张浪费。

4、财务要实行上墙公开制度,让广大职工行使监督作用。

5、要大搞第三产业,增加职工收入。

6、制定职工业务培训制度,让公司职工定期接受业务培训,内容有岗位职责,工作规范,服务标准,职业技能。

以上是我这次竞聘上岗的述职,请大家相信我,给我机会,我会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谢谢大家!

工程师竞聘演讲稿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现职设计员。我竞聘的岗位是主任工程师。

我今天能站在这竞职演讲台上,心中百感交集,一是感谢公司搭建了这个展示自己的舞台,给我挑战自己、展示自我的大好时机;二是感谢各位领导多年来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与我同舟共济、朝夕相处的全体同志、朋友们对我的帮助和信任,也正是你们给予了我今天参与竞聘的勇气。

几天来,我一直在衡量自己,回顾自己的经历,审视自己的能力。大学本科文凭,给水排水专业,5年的工作经验,助理工程师职称。面对过去的老领导,老同事,我胆怯过,犹豫过,但公司领导和同志们对我工作的认可给了我极大的勇气,我认识到,这是一次内含契机的挑战。我也明白一个道理:挑战就是机遇。我想试试。

像每一位员工一样,我不断的经历并直面着许多的挑战,5年的设计工作和经常出差的工作经历,多年艰苦而又充实的设计工作,巩固了我的业务技能,我的工作得到领导与同志们的认可,给予我很多荣誉,我深怀感激。处理业主,监理,施工间问题发面具有一定的经验,从我个人的职业生涯考虑,我希望丰富自己的人生,锻炼自己的多方面的能力。我相信,通过竞聘,大家对我的认识会更加深入,我也相信,一定能够赢得大家的支持和信任,竞聘成功。我的理由是:我自信具备担任这一职位的基本素质。

1、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2、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我以认认真真履行职责,扎扎实实搞好工作为信条,干工作脚踏实地。

3、有较好的年龄优势。我正值而立之年,身体健康,精力旺盛,敬业精神强,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当中。

4、我也深知在知识飞速更新的年代更要不断的学习、装备自己,努力在各方面充实自己。

假如我成功竞聘该岗位后,我将以下几点做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如有不对或不足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评委批评指正。

一、做好领导与员工间的纽带。

众所周知,企业的效益来源于员工良好心态下的高效工作和适宜的制度建设。在小集体中应该以兄弟般的情谊加上制度化的管理来达成年度目标。我会努力为每一位员工服务,做好领导与员工间的纽带。

二、抓队伍,突出责任意识。

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形成合力,使每个人都能以设计工作为平台来认识自我、成就自我。

三、促沟通。

设计工作有其特殊性,设计人员相同专业的相对独立,和不同专业间的协同配合同时存在。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交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更加有利于设计人员的提高。

四、是抓学习,突出自身建设。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绝不是一种口号,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应该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实现自我发展和素质提升的一种没有捷径的选择。设计工作要求设计人员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国家建设法律法规规范。而只有坚持学习,才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要以建设法律法规规范和燃气工程业务知识为重点,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组织的学习,来提高设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规范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竞争出人才,竞争出效益!

各位领导、评委同志们,我如果竞选成功,将以此为起点,再鼓干劲,认真履行职责,不辜负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支持。如果参选不成功,我将认真分析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加以克服,并且愉快地接受组织分工,以加倍的努力,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优秀的工程设计工作者。

评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法;雨课堂;信息化教学;子程序;CAXA数字工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1-0062-04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大量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库拓展了传统学校和学习的空间、时间之间的界限,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式教学)的概念应运而生。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两种以上教学方式或媒介的结合,现在一般定义为在线学习或远程学习与传统面对面学习的混合,这种教学方式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将教师的教学行为由课内扩展到课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授课,学生在课后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资源和网络交互工具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科学研究表明,带有主动意识的探求性学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提升获取知识的效果。网络环境(尤其是网络教学平台和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混合式教与学提供了有效的支持,它让学生的学了课堂外,在图书馆、寝室等能上网的地方也能发生。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及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库开展混合式教与学,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使用的e-Learning技术差别也很大,所以其教学成效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利用混合式学习设计的相关理论,通过将“雨课堂”网络教学工具融入到传统教学中,提供一个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交互工具的混合式教学课程设计模式。

“雨课堂”网络教学工具的优势

“雨课堂”是MOOC平台“学堂在线”推出的混合式教学工具,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并且支持多屏互动、答疑弹幕、大数据分析等功能,而这一切的实现,只基于教师们和学生们最熟悉的PowerPoint和微信。目前,它在学堂在线网站或雨课堂网站都有下载,且免费使用。

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电路原理课程主讲教师于歆杰作为“雨课堂”的首批使用者,对雨课堂推崇有加。于歆杰介绍道:“对学生而言,课内限时习题的存在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不懂’按键、弹幕、课前预习等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而课前、课后推送的PPT等资料可以让学生随时学习;对教师而言,学生所有的学习行为数据均被自动完整采集,这有助于量化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把握学生的学习轨迹。”

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王帅国老师认为雨课堂有四个基本特点,具体如下:①定制,“雨课堂”能使教学更具个性化;②便捷,教师可以最快部署智慧教室;③立w,教师可以做全周期的数据分析;④易用,教师学生都无需多学,直接上手。他提到,“雨课堂”是应用于PowerPoint中的一个插件,使用者利用它可以便捷地制作PPT和插入视频。另外,使用“雨课堂”也无需先做慕课,只要有意愿做混合式教学就可以,即使在传统课堂中加入这一要素也可以。

以“雨课堂”为支撑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数控专业的机械加工内容的教学一般都是和冰冷的金属和机床“打交道”,虽然对于现代装备制造业来说,数控机床加工能起到基础支撑的作用,可它却越来越难以吸引优秀的学生。如何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专业文化,值得专业教师们共同探索。

该课的授课对象为中职数控技术应用铣床加工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乐于动手探究,渴望成功,能熟练使用网络、智能终端。由于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编程指令、刀具半径补偿、二维内轮廓的编程与加工等,考虑到其今后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加工更为复杂的零件,笔者结合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对中级工的要求,确定把子程序的应用作为训练手工编程加工综合训练的切入点。

根据学生特点,笔者结合CAXA数字化工厂操作环境,采用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依托课程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库及微课等媒体资源,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拓展三个阶段。课前准备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探究新知;课后拓展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其中,课堂教学又分为任务变身、混合学习、职场体验、加工实训和三方评价五个环节。

1.课前准备

针对问题:学生自学能力普遍较弱,兴趣较低,但熟悉网络终端,使用电脑、手机时间较长。

突破方法: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

要上好一堂课,提前的预习思考必不可少,但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普遍较弱,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因此,不仅教师要有教案,而且学生也要有学案。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电脑登录数控铣削技术教学平台,在教学资源库中下载、观看该课题的导学案,了解该课题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并进行准备,也可以用手机在微信平台中关注课程软件,参考加工指令的格式、含义以及模拟加工动画。这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自学效果,从而引导其自主探究,避免盲目被动式的学习。

2.课堂教学

(1)任务变身

针对问题:工艺分析抽象,文字解说枯燥。

突破方法:学习任务“会熟练应用子程序及相关指令完成零件的加工”变成客户订单“百花糕模具的加工”,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角色扮演体验工厂岗位,完成零件的加工。

(2)混合学习

针对问题:“互联网+”时代的教育。

突破方法:微信“雨课堂”。

教师在教学讨论区播放子程序的学习课件,同时在微信上推送子程序的课程,并发出课程邀请码。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看子程序的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学习相关知识。具体要求有:在开放式教学讨论区,已经预习并掌握知识的学生上台讲子程序格式、编程方法;回顾微课中的学习内容,随后在线测试子程序的掌握情况。

(3)职场体验

针对问题:学生习惯自动编程,懒于动手编程。

突破方法:①CAXA数字工厂PLM体验中心支持在线协作。②角色扮演,即设置手工和自动两名编程员,以便比较程序优劣。

根据子程序的掌握情况,教师指定综合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让其担任调度员,组织小组讨论。组长根据职能分工将小组成员分为编程员(自动编程)、编程员(手工编程)和工艺员,明确各自的主要任务(如图1)。

登录CAXA数字工厂教学平台,工艺员利用工艺软件完成工序卡片的填写,自动编程员利用制造工程师软件对百花糕造型编程仿真,手工编程员利用子程序进行百花糕一模多图样编写,调度员在线监测工作进程,仿真加工验证,组长汇总任务单,上传至CAXA教学平台进行展示。各组在CAXA教学讨论区及时调整自己的程序,做好修正(如图2)。

学生在快乐的角色扮演中,利用教学平台比较子程序编程和自动编程的优劣,初步达成能力目标,激发了学习兴趣。

(4)加工实训

针对问题:长期仿真学习编程,加工操作不规范。

突破方法:①CAXA数字化工厂可监控设备、程序联网互传。②选用食品安全及尼龙加工,满足实操、安全、真实任务多种需求。

经过比较,技术领先的小组开始上传程序加工,其他同学在教室里观看加工监控的视频,从而突破加工操作熟练度的难点。

学生在编程仿真通过后模拟企业岗位,4人1台机床,分工合作。技术员负责整个加工流程,编程员负责输入校验程序等任务,操作员负责机床操作等任务,质检员负责全程监督检测零件任务,实施“7S”管理。

教师巡回观察、记录并确保现场安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保证生产安全,让学生体验企业真实的加工过程,从而解决教学难点,达成能力目标。

(5)任务评价

针对问题:评价方式单一,纸质表不利于保存与管理。

突破方法:平台三方评价系y。

教师综合点评并总结,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循序渐进,逐步达成教学目标。具体要求有:①课后,学生结合自己对本项目的掌握情况,在教学平台上及时进行自我评价。以组为单位上传百花糕模加工的技术文件。②订单客户对百花糕模具的实用性进行综合点评和评分(如图3)。③行业专家对各组上传的百花糕模技术资料进行工艺型评价,接轨企业标准,提升知识技能(如图4)。

通过客户评分晒出的百花糕,虽然没有工件精度的严格要求,却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满足,再次激发了他们对编程加工的学习兴趣,情感目标达成。

3.课后拓展

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综合素养,笔者安排了课后拓展阶段,布置思考题,拓展学习,提示子程序在去除余量方面的使用,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具体内容有:①学生登录课程教学平台,观看并学习教师上传的典型视频;②学生做检测题,以固化知识、开拓思维;③查看多元评价成绩,交流学习心得;④链接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库,扩大学习范围;⑤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效果

1.亮点之处

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空间;教学微课、雨课堂的使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CAXA数字工厂的使用,让学习任务变身为职场体验,轻松有效地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注重过程管理的多元评价,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及时掌握教与学的情况。

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学习方式,推动形成了“不分场所、时间都可以学习”的混合式信息化教学新常态,值得推广。

2.不足之处

自动编程软件让学生编程轮廓变得容易,却忽略了手工编程;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教学的帮助很大,但对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改进措施

在提高媒体质量的同时,要注重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融合;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以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积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勇于冲破传统思想,大胆想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评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关键特征;体系构建

我国的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有两种取向,一种是“学科知识型”标准取向,体现为对专业科学知识体系的高度认同;另一种是“双师型”标准取向,“双师型”教师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和操作能力,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与规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相应专业的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1]这两种质量标准均起重要作用,但是,总体上一直处于模糊状态,促使职教教师教育质量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力度不够。在新职教教师教育发展形势下,其质量标准要进一步改进,具有更好的可理解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指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关键特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指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构建完好。

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关键特征

(一)学术性

学术性要求职教教师教育培养、培训出来的人才应该具有系统、广博、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利用学科知识展开理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创新知识点和技能点,发现新规律和发明新技术。

学术性特征源自于教师教育现实发展,我国的教师教育正在进行升级换代,最终要实现本科及其以上的教师教育体系,确保未来教师具有复合性、创造性。教育部遴选出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中,除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术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大学。在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一直有独立设置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通过综合化来加强培养师范生的学术性。但综合化的形式不一,有的通过合并,有的通过融入其他高校,有的通过发展学科领域。

(二)技术性

技术性要求职教教师教育培养出高级技术应用型师资人才,此类人才能熟练操作并任意转换各种存在形态的技术。技术的存在形态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人化”形态,或“人格化技术,它以活动主体本身为载体,集中体现为活动主体的技能、技巧、经验和诀窍等。第二种是物化形态,它以实物为载体,集中体现为工具、机器、仪器、设备等,第三种是信息形态,它以语言、文字或图形、符号等表达技术,一般体现为工艺、流程、程序、规则等技术资料或专利文献。[2]同时,此类人才能精确解释技术原理、使用说明,有效帮助他人及时纠偏改错技术。质量标准的技术性特征是职教教师教育区别于普通教师教育的根本,目前从教育行政部门到职教教师教育办学单位均在倡导并践行的“双师型”标准取向便具有明显的技术性,

(三)师范性

师范性要求职教教师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掌握系统的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获得主导职业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真实经验、体验,能够基本控制和改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形成有时代特色的职业教育理念,熟练基本教学技能,具有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

质量标准的师范性特征与教师专业中的教育专业紧密关联。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教师专业是双专业,即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职教教师教育学科专业主要紧密关联学术性特征和技术性特征,职教教师教育专业主要紧密关联师范性,教育专业传统上一般通过总体贯穿职业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学科教学法和职业教育实习等课程与教学形式来实现。目前教师教育改革与研究中出现的“4+X”(或“3+X”)教师教育模式里的X就是教育专业教育,是新的师范性体现形式。

职教教师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构建

(一)职教教师教育生源质量标准构建

从生涯发展来看,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范围,更容易获得最佳发展。从人才培养来看,学校获得符合条件的优秀生源,可以轻松、有效地提高办学效益。生源质量标准将被用于帮助学生确定是否适合于接受职教教师教育,帮助学校获得优秀生源,开展优质高效的职教教师教育。我国职教教师教育现实生源质量标准缺少具体的要求,限于高考志愿选择,甚至为高考志愿调剂,较难体现出以学生为关注焦点,很难服务于学校教育。

职教教师教育生源质量标准服务于学生就应允许学生选择是否接受职教教师教育。“科教兴国”国策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前进,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日渐提高,教师职业挑战性增强,职业教育目前已经开始回暧等利好形势均为职教教师教育接受学生选择提供了客观保证;同时,“4+X”(或“3+X”)教师培养模式强调低年级定基础、重学术,高年级定方向、重师范,为学生选择是否接受职教教师教育提供现实路径。

职教教师教育生源质量标准服务于学校应允许学校对志愿接受职教教师教育的学生进行筛选和淘汰,世界上有不同的筛选和淘汰方法,如德国进行全程、系统的筛选和淘汰。[3]因此,构建生源质量标准要在尊重学生选择的基础上,允许学校以科学方式筛选出适合于接受职教教师教育的学生,同时,以合理方式淘汰已经接受职教教师教育,但不能达到教育教学质量标准要求的学生。

(二)职教教师教育教学全面质量标准构建

职教教师教育教学全面质量标准在关注教学结果的同时,还应关注教学过程,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职教教师教育教学结果质量标准沿用传统教学质量观,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优劣程度”,是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4]教学结果质量标准得到现实操作主要是学生按学期或学年参加所修各门课程的考查或考试获得相应成绩。职教教师教育教学过程质量标准更主要地使用适宜性教学质量观,教学质量是教学所能提供的服务满足受教育者个人需要的程度,以及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需要的程度。[5]教学过程质量标准的现实操作主要是学生在平时学习的后半学期,依据学校制定的评教标准,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打分。

职教教师教育教学全面质量标准的构建,将改变目前教学过程质量标准与教学结果质量标准之间的分离对立过于显著的局面,实现二者既相融合一又分离对立。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进一步落实学分制,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考试考查获得必修课学分,而且可以通过师生合作,参加部级、省部级、市厅局级等各种专业大赛取得名次、师生合作发表专业科研论文、师生合作发明新技术、师生合作找到技术应用学习的新方式、师生合作完成学校立项的各级任务获得相应选修课的学分,或作为获得相应必修课学分的优先条件。学生不仅每学期为教学管理部门评价一次教师教学,而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教师本人多次评价教师教学,使教师不断调节改善教学,提高服务质量,使学生本人在评价教师时,通过反思自己言行获得教育专业发展。这样的操作更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2000版的理论依据要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6]

(三)职教教师教育升学就业质量标准构建

职教教师教育升学就业质量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体现为毕业生的升学就业率,它以结果形式集中反映着职教教师教育的社会效益,但不能从全程角度展现职教教师教育的升学就业工作质量,限制办学主体持续、有效地改进升学就业工作,所以升学就业质量标准还应在就业率基础上,继续得到构建,即构建升学就业指导质量标准、计划质量标准、信息质量标准等过程性质量标准。

升学就业指导指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分析职业、认识自我、反复感悟等选择和走好适合自己的生涯发展道路,职教教师教育学生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学术方向要求学生接受本科教育后,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发展成为高学历职教师资;技术方向要求学生不仅形成中级工、高级工水平的技能,而且要参与、组织工程,成长为有工程师资格的实习指导教师;师范方向要求学生切实学好职业教育专业知识,熟练职业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成长为“双师型”专业教师。升学就业指导质量标准要用于评定一年级学生是否清楚自己未来的三个发展方向,二年级学生是否选定发展方向,三年级学生能否顺利发展,四年级学生需要的特殊条件是否得到满足。

升学就业计划是学校每年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地区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学生实习单位用人信息,在调查了解自己学生专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毕业生升学就业做出目标设计和活动安排。升学就业计划质量标准用于检查学校能否与对口单位建立实质性联系。

升学就业信息反映用人单位用人的市场动态,学校在做出升学就业计划的基础上,向学生提供升学就业信息,有利于学生把握时机选择深造学校及其相关专业和计划外的企事业单位,从而使全体毕业生在自己的方向上找到出路。师范方向的毕业生按计划直接进入对口的职业学校;学术方向的毕业生通过研究生考试进入硕士教育阶段;技术方向的毕业生进入与所学专业对应的企事业单位岗位,进一步锤炼自己的专业技术,几年后可以回到职业学校做专职实习指导教师,也可以留在企事业单位做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升学就业信息质量标准用于评定学校能否保持升学就业信息渠道畅通,为学生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具体表现为学校校园网范围及维护情况怎样,学校与职业介绍机构联系紧密程度如何,学校是否与周边企事业单位保持伙伴关系等。

参考文献:

[1]达海.基地四年:变革中的职教教师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3,(30).

[2]陈士俊等.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纲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4:130-132

[3]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9,120,121

[4]刘茗.当代教学管理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362,363.

[5]黄秋明,等.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1)

[6]林慧.ISO9000体系在高职教育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16).

作者简介:

评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7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南,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市实施职教倍增计划的大好机遇,采取切合我校实际的发展战略,坚持以基地建设求高、以集团扩展求大、以师资培养求强、以规范管理求优、以课程改革求新、以国际合作求特、以机制创新求活、以就业导向求实、以产业开发求富,确保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开好局、起好步。

二、重点目标

1、5月底之前完成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完善、论证工作。

2、招收各类新生1800人,其中南北合作招生500人左右。

3、至少有一个专业通过省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或江苏联合职技院重点专业评估验收。

4、完成实验实训基地的布局调整,建成高档次的机电技术中心、电子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和动漫实训基地。

5、完成图书馆景观工程、食堂扩建工程、田径场改造工程、篮球场新建工程和变电所扩容工程等基建项目。

6、新增副教授10人以上、讲师20人以上,争取1-2名骨干教师进入江苏联合职技院专业带头人行列。

7、完成1项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项校级以上课题。

8、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签约率达90%。

9、对口单招专科上线率达95%以上,本科上线人数达60人以上。

10、顺利实施与印度NIIT合作的双语软件培训项目,教学质量居全省前列。

11、启动毕业生赴日留学项目。

12、扩大对外培训规模,现代技术培训中心年创利150万元以上。

13、上半年建立无锡机电高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并正式运作。

14、下半年成立自动控制系。

15、创刊《无锡机电高职学报》。

16、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确保在校生犯罪率为零。

三、主要任务

(一)教学工作

1、认真做好招生工作,合理安排外市招生计划,加大在苏北地区的招生宣传,保质保量地完成1800名新生(含南北合作招生500人),特别是五年制高职的招生任务。

2、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扣本地产业布局和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办学实际,按照“示范专业打造精品,重点专业争创品牌,一般专业保证质量”的思路,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努力提升专业现代化水平。各系都要瞄准省五年制示范专业或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的目标,办好自己的特色专业。上半年要集中力量做好申报示范专业的材料准备工作,确保全校1-2个专业顺利通过。同时,要积极开发新兴专业,增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加强教学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借鉴ISO9000的管理思想,进一步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反应灵敏、简明高效的教学工作管理网络。教务处要对教学管理规范进行责任分解,做到事事有据、人人有责。

(2)进一步加强基层教研组建设,学科组更名为教研组。要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合理调整教研组配置,修订完善优秀教研组长评比办法,暑假前完成新一轮教研组长的选聘工作。

(3)规范单元测验的管理。各教研组要统一每门课程的单元划分,并组织骨干教师编制单元测验的试卷,试题以课本内容为主,测验时间为45分钟。教务处要建立单元测验分析和反馈制度,并逐步建成单元测验的试卷库,进一步提高过程控制质量。

(4)改革教学质量奖评比办法。今年拟将教学质量奖与师德规范奖合并,整合为教育教学综合质量奖。综合质量奖要综合考虑教学规范、师德规范执行情况、期末考试(技能鉴定)和抽考质量、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等,力求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可操作性强。

(5)基础部要加强对口单招升学教学的研究与交流,狠抓常规管理,加强提优补差,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保持升学率在95%以上,本科达线人数超过60人。

4、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1)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强化课改意识,建立职业教育课程不断创新的有效机制,探索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2)修订完善《校级优秀课程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表彰和奖励首批校级优秀课程,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各专业的课程改革。今年争取有10门课程通过专家组验收,进入校级优秀课程行列;有一门文化基础课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采用,有两门“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被学院树为典范。

(3)建立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制度。各五年制专业都要确定一名专业负责人,牵头进行专业建设的统筹规划和课程改革。每个专业按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实训课、语文课、数学课、外语课分类,确定若干课程负责人(其中专业课程直接由专业负责人负责),逐步形成以专业负责人为龙头、课程负责人为骨干的核心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4)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修订完善订单培养计划,努力提高订单培养质量,使企业冠名班真正体现订单培养的特色,从而增强订单培养的吸引力,推动订单培养不断扩大规模。

5、进一步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二月份学校出台学分制实施细则,教务处要组织各教研组认真学习实施细则的各项规定并研究如何贯彻落实,使全体教师真正树立起“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各班级要由班主任结合专业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宣讲和答疑,促进学生自我规划、认真学习、合理选课、培养特长。

6、扎实抓好技能训练工作。

(1)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在实训场所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营造生产一线仿真环境,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在实施职业资格鉴定“直通车”项目过程中,严格执行技能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好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并全面开展高级工培训和考核,确保中级工合格率达95%以上,高级工合格率达85%以上。

(3)抓好学生技能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努力营造学技术、练技能的浓厚氛围,重点培养一批技能型拔尖人才,争取在全国或全省各项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7、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籍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学生基本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争取高质量通过学院的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视导。

8、加强中外合作与交流,认真组织实施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的合作项目,启动软件技术专业的“双语教学”,确保“双语班”的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

9、进一步发展无锡机电高职集团。

(1)加强无锡机电高职集团各联办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上半年组团赴苏北学校了解教学情况并商谈招生计划。下半年苏北和延安的联办学校都将有一批学生来校本部就读,各部门要提前作好准备,保证在教学、培训、生活等各方面顺利衔接。

(2)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无锡机电高职集团在苏北地区的影响,进一步提升联办学校的数量和质量。

(3)借助各联办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做好五年制高职在苏北的招生工作。

10、继续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体育课教学要进一步讲求规范、确保安全,并要努力创新教学形式,提高各项体育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率。体育组要加强运动队的常规训练与管理,争取在各级体育竞赛中再创辉煌。

11、切实加强图书馆管理。为了使新图书馆在各方面展示新的面貌,要建立健全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年内添购5000册各类图书,并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更新图书管理系统。

12、更新完善多媒体教室的设备,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完善实验实训室规章制度,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德育工作

1、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江苏省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范》,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职业素质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德育工作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营造关心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2、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精心策划和组织富有时代特色、寓教于乐的大型校园文化活动,积极营造学院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品味,并以积极的姿态迎接联合职技院的学生文艺会演,争取优异成绩。年内开展冠名班创意文化活动,以密切与企业的联系。

3、继续大力宣传邓建军、李斌等知识型、专家型技术工人的优秀事迹,积极开展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的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刻苦训练,立志成为社会紧缺的高技能人才。

4、切实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工作。上半年出台系列化的就业指导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就业指导分阶段的教育目标和行动计划。正式编印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帮助毕业生全面了解就业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明了就业推荐的要求和程序。招生就业办要会同各系部加强对毕业班班主任的指导,切实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签约率达90%。继续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3月份举办职业生涯设计汇编稿的展示,促进各班级相互学习和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提供的菜单式培训,拓展就业的能力和本领,提高就业质量。

5、狠抓班级常规管理。学工处要认真总结开展星级班级评定的经验,通过举办创十星级班级的表彰大会,进一步推广班级管理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同时要以班集体建设为抓手,推进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自觉性。

6、进一步做好住宿生的管理工作。有住宿生的班主任要经常下宿舍了解住宿生的情况,关心住宿生的生活,掌握住宿生的动态。学工处在抓好住宿生的规范管理、文化建设和宿管会自主管理的同时,要继续抓好住宿生的自治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学校住宿生安全管理的队伍之一。上半年还要编印住宿生指导手册,做到住宿生人手一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生活指导和信息服务。

7、进一步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年内分期分批开展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和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培训,加强社团的规范管理,使学生社团真正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集思想教育、文艺欣赏、素质拓展于一体的业余学习型组织。上半年召开优秀社团表彰大会,对优秀学生社团予以奖励,下半年举办全校社团成果展示。

8、切实加强学生党团建设,积极做好推优入团、推优入党工作,努力形成以学生党员为龙头、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的学生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核心、凝聚作用和学生干部的榜样引领作用,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9、继续推进导师制试点工作。导师制试行以来,在加强班级管理、倡导师生共同成长、融洽师生关系、关爱学生成长、提高德育队伍水平等方面确实有一定的成效,学工处要会同各系部总结试行导师制的经验,不断完善导师制实施方案,使之真正成为落实全员德育的有力举措之一。年内开设导师论坛。

10、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作用,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继续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准。

11、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要重视班主任的实务培训,特别要关注青年班主任的培训和培养,使他们迅速成长为合格的、优秀的班主任。暑假前完成对班主任工作标兵和市优秀班主任的学年度考核工作,考核合格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充分发挥年级组长的管理和指导作用。学工处要会同系部举办好年级组长的培训班,暑假前完成新一轮优秀年级组长的评选工作。为了鼓励优秀班主任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下半年起拟实行星级班主任制。学工处要在对班主任队伍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拟订星级班主任评定方案和星级班主任津贴考核发放办法。

12、积极开展德育科研,鼓励班主任结合班级工作开展校级德育课题的研究。学工处要抓紧做好《高职校分层次德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启动课题研究。

(三)科研产业与校企合作

1、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确定一批校级招标课题和科研项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确实需要脱产进行的科研项目,可以安排专门时间并下达科研工作量。年内完成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立项课题《职业学校学分制改革与实践研究》的结题工作,并积极申报新的省级以上课题。

2、积极引进产教结合项目,使之成为学生实训的重要依托。机电系重点抓好数控加工和模具制造的生产项目,电子系重点抓好电子安装、调试、维修的生产项目,信息系重点抓好软件研发和动漫制作的生产项目。产教结合项目可以采取与企业合作经营的方式,也可以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3、进一步扩大现代技术培训中心的培训规模,上半年拟与德国咨询公司合作开展对新区外资企业员工的培训,把德国的培训项目引入我市。为适应学分制的实施,上半年校内“培训超市”正式运行。暑假中继续做好全国、全省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培训项目要逐步推陈出新。城中培训部要进一步开拓市场,开展电工、数控等方面的等级工培训和考核,并积极采用电化教育、案例教育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改善培训的效果。

4、积极做好报名赴日留学学生分层次的日语培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争取今年有一批学生通过日语二级考试或日本大学的日语入学考试。

5、四月底召开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要精心组织参观现场,展示学生的高新技能和良好素质,吸引企业“现场采购”或“看样订货”。

6、抓紧申办“无锡机电高职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利用我校的优势,为苏北职业学校毕业生来锡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中介服务,并逐步形成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务派遣一条龙服务的格局。

7、做好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数控专业研究分会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协作委员会的牵头工作,五月份分别召开这两个校际专业研究组织的年会。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中青年教师素质发展年度考核制度。45周岁以下的教师每人每年须自报1-2项素质提高项目,内容包括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培训、学历进修、教育科研、论文撰写、企业锻炼、科技开发等,年底学校组织专项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挂钩。

2、加快吸引优秀人才和紧缺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今后学校引进教师,专业理论教师以硕士研究生和工程师为主,实验实训教师以高级技师和技师为主。上半年除招收部分应届毕业的新教师外,还要面向社会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副教授、工程师和技师。

3、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加大对学科带头人、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选送优秀教师参加出国培训和各类在职培训。对骨干教师,既要重视评比竞赛的结果,更要重视平时示范带头作用的发挥。年内进行第四届校教学能手和第三届校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

4、继续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专业教师参加高级工以上培训,鼓励实习指导教师参加技师以上培训。对获得“无锡市技术能手”称号的教师,每月发放100元岗位津贴,对获得技师资格的专业教师和获得高级技师资格的实训教师,每月发放50元岗位津贴。为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素质,除暑假中继续组织教师下厂实践外,下半年拟安排几名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5、继续做好教师职称的评审申报工作,争取有10名以上教师转评或评审为副教授,20名以上教师转评或评审为讲师。

6、暑假前进行首次聘用教师的聘期履职考核,在考核中,把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业绩作为考核的重点。一年一聘的教师经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聘用。

(五)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

1、适应学校升格后规模扩大的客观实际,进一步加快改善办学条件的步伐。

(1)新建学生活动中心(学生餐厅)3000平方米,力争秋季开学投入使用。

(2)完成新建图书楼的扫尾工作,建好图书楼周边的景观工程。

(3)加大体育用房和场地建设,除完成活动中心的建设外,新建篮球场3片,5月完成;启动田径场改造项目,暑假期间完成塑胶跑道的铺设工程。

(4)上半年完成图书馆搬迁工作,原图书馆改造为信息技术中心,集中安排计算机教育用房,确保秋季开学投入使用。

(5)认真做好实训中心的布局调整计划并组织实施,3月份基本完成机电技术中心的布局调整,7月份完成电子技术中心的布局调整,8月份完成信息术中心的布局调整。抓紧完成动漫实训基地的改建工程,上半年投入运转。

(6)新图书馆竣工后,继续做好楼内行政用房、校史陈列室、教师活动室的装饰装修工作,下半年投入使用。

(7)上半年完成变电所扩容工程,彻底改变学校用电紧张的现状。

2、精心绿化、美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1)继续做好学生宿舍区的绿化工作,创造温馨的生活环境。

(2)图书楼建成以后,抓紧完成大楼周边的绿化美化工程,使之成为学校的亮点。

(3)在机电、电子、信息三个技术中心和基础部周边建设宣传栏,宣传专业建设的成绩和优秀师生的事迹,介绍合作企业的特色和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

3、加强校园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1)开学后引进专职保安队伍,强化安全保卫的人防措施。

(2)建立校园安全监控系统,强化安全保卫的技防措施。

(3)加强与派出所的联系,建立校内治安值班室。

(4)建立一支由领导、教职工、专职保安人员、学生组成的校园值班巡逻队伍,健全有效的值班巡逻制度,及时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5)加强食品卫生工作,开展对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

(6)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4、切实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统筹兼顾、勤俭节约”的原则,做好经费预算和财务分析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学校运行中的积极作用。严格执行各项收费标准,规范收费行为,坚决制止乱收费。

5、进一步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主办和承办的三个网站要定期更新内容,开通视听在线频道,及时反映学校动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要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今后学校的重大事项、规章制度、有关文件以及各部门的重要信息以网上公布为主。

6、制定落实各项措施,努力创建节约型学校。

(1)要制定实训材料合理消耗定额。

(2)要设立用电用水专(兼)职管理员、督察员。

(3)进一步完善公物保管制度。

(六)党建和教工思想政治工作

20*年学校党建工作要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科学治教、民主治教、依法治教的要求,以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构建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为主题,努力建设好具有凝聚力的基层党组织,具有创造力的领导班子,具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为实现学校“十一五”发展目标开好局,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1、以提高执政能力为核心,继续开展争创“好班子”活动。

(1)认真抓好理论武装工作,落实中心组学习制度,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划好、实施好学校新一轮发展目标。

(2)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创新领导机制,坚持科学管理、民主决策、依法治校,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完善并落实好“五项制度”,即领导班子分工责任制,组织领导中的民主集中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教代会民主管理制度,校务公开程序规范的民主监督制度。

(3)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暑假期间做好部分中层职位的“公推竞岗”工作。

2、以构建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为主题,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1)继续抓好每月的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定期研究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及时交流支部工作的新情况、新经验,着重探讨构建完善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在学习机制、民主机制、联系群众机制、民主监督机制上形成适合校情的行之有效的制度。

(2)在党员中开展“一查二看”活动,即查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看党员先进性的体现,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为了展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效,在校园网上开辟“十一五,我为党旗添光彩”专栏,集中反映党员在关心集体、爱护学生、服务社会、为校争光等方面的优秀事迹。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和提高“专题党日活动”、“党员责任区活动”、“党员志愿者活动”等组织生活的内容和质量。

(3)“七一”前夕,做好评选和表彰学校优秀党员和先进党支部工作。

(4)认真办好春、秋季两级业余党校(春季党委办,秋季党支部办),建立起各系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积极而慎重地做好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争年内各系都有学生发展为预备党员。

3、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精心组织好教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

(1)加强以“爱生敬业”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和以依法执教,做守法公民为主要内容的普法教育。开设教育教学工作创新创优论坛,及时交流推广教师在优秀课程建设、星级班集体建设、学习型班组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2)大力宣传师生中的“四创”事迹(创业、创新、创优、创造),围绕“学习丁晓斌,立足岗位自强不息、奋力争先”这一主题,继续开展优良师风群体创建活动,教师节时评选表彰学校第三批优良师风群体示范点。

(3)教工团总支要以“三立”工程为抓手,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技能练兵活动、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和学习陶行知,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的学陶师陶活动。

4、以创建和谐校园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1)发挥学校教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小组在分析研讨教职工的思想状况,研究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积极作用;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沟通情感、交流心声、化解矛盾、释放过重压力,营造团结协作、和谐奋进的校园氛围上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在教职工中定期开展各类有组织的专题性“沙龙活动”,例如“读书会”、“教师素质发展漫谈会”、“健康与工作”等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活动,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延。

5、指导工会、共青团、各派加强自身建设,开展富有各自特色的活动,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好桥梁和合力作用。校工会要努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开展好送温暖、做实事活动,组织好各类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参观学习活动。

评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8篇

根据集团公司党委研究的意见,我就党务工作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上半年党务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级党组织围绕年初确定的企业整体目标和“五项建设”任务,认真贯彻落实“”某某专项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总体上进展良好。

创业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按照内稳外扩、建设基地、加快异地资源开发,以及劳务技术输出要“以整体大包为主,以长线为主,以龙头企业为主”的方向,推动创业发展上层次。各单位把着眼点放在战略性的长线项目和关键项目上,并开始对一些效益差、安全没有保障的散、小、差项目进行收缩。通过连续的创业发展主题教育,特别是组织开展非煤企业经济规模登台阶上梯次和单项创业工作最优单位劳动竞赛,激发了各单位进位争先的积极性。旗山矿在圈占资源,张双楼矿在创业发展效益,权台矿、三河尖矿在安全工作效果等方面表现突出,暂时处于领先地位。机械厂、权宇公司、广龙公司、某某多经公司、某某矿多经公司等部分非煤产业有望在经济规模上登台阶上梯次。某某矿平朔项目试生产以来日产达到万吨以上,原创:标志着我们的综采队伍初步掌握了使用重型设备、开采极厚煤层的关键技术,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正式承包了孟加拉巴拉普库利亚煤矿的生产管理,创业发展跨出了国门。走出去创业在空间上的拓展和合作层次上的提高,为今后的创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导向作用。

本质型安全教育深入扎实、富有成效。以治理瓦斯、“三违”和规范职工操作行为为重点,强化安全宣传与培训。按照“触动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的要求,创新安全教育形式,精心编制了自救器使用演示、井下行走规范、岗位操作指南、“三违”现象点评、伤亡职工家庭的现场采访、“三违”职工的真诚反思、系统追问方法演示及班前十分钟的规范流程等期多分钟的安全教育多媒体活页教材,同步在全集团区队安全活动日播放,同时制作职工一看就懂的“三违”界定漫画和“我的安全警语”,这种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极富感染力的声像和漫画教育形式,对职工思想产生了震撼性影响,取得了较好的安全教育效果。注重对职工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对“十有”标准进行了细化,使着装、戴帽、配带、与会、行走、候车、乘车、交接班等都有了明确的规范,各单位也相继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以培育职工规则和执行意识为目的,广泛开展安全品行习练活动,共有万多名职工参加了安全品行习练和军训,职工操作行为有了较大变化。在抓好日常安全教育的同时,不断掀起阶段性安全教育热潮,组织开展了“三月通防安全教育月”和“六月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视频会议系统举办了通防知识、深部开采关键技术及其灾害控制对策等专题讲座,编发事故案例,开展抽查测试,普及安全知识。开展大规模的职工安全技能普训和“三违”人员特训,培训工人人次,其中培训“三违”人员多人次。组织个工种的人参加《煤矿安全规程》必知必会知识统考,及格率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工的技能水平和保安能力。

实施“强基工程”取得了新的进展。对全集团名副总以上领导人员、名支部书记进行了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轮训。组织多名领导人员参加与北大联办的高级经理人研修班,多人次听取专家教授进行的安全技术、煤化工知识、新领导力等专题讲座,提高了中心组和领导干部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原创:向工作学习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按照党委工作会议要求,对个基层领导班子进行了考察,考察干部人,并根据考察情况对部分干部作了调整。扩大末位淘汰比例,分线确定了名矿处级、名机关部室科级末位人员。组织名矿处级后备干部进行综合素质测试。选派名机关干部到异地创业单位挂职进行调查研究、业务指导。通过组织开展支部达标和“创先争优”活动,强化对外出创业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促进了党组织的基础工作。全面推行首席技术职务制度,评聘首席和助理工程师名,部分单位还试评首席职工,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工人的待遇,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基本遏制了人才流失势头,并出现人才回流现象。到全国多所高校招聘人才,已引进高校毕业生人。制定出台了《技能振兴计划》,上半年培训职工人次,培训量之多是历史上少有的。推行职称申报工作的公开、公示制度,推广权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经验,职称评聘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强化节日期间的党风廉政建设,组织节日督查小分队到基层检查“廉节”工作,查处收受礼金、有价证券的案件,同时发出手机警示短信多条,向干部配偶发送封过节嘱廉信,向领导人员赠送《廉洁从业手册》余册,仅春节期间就有名副处级以上干部上交礼品礼金、有价证券价值元。对基层单位外出创业情况进行效能监察,查找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认真构建、宣传和推广廉洁文化,制定出台了《徐矿集团廉洁文化建设纲要》,选择个单位进行创建试点,征集廉洁文化论文余篇,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廉洁文化《纲要》和廉洁从业理念,形成了创建本质廉洁型组织的浓厚氛围。

构建和谐矿区工作有了新的进步。利用政工网络信息系统,收集职工反映多条,编发了期职工思想信息电子版,增强了思想工作的针对性。认真做好工作,共接待来访批人次,其中集访批人次。对上访老户启动听证程序。加强对重点人员政治敏感期的动态稳控,实现了“两会”期间进京赴宁的零登记目标。在开展的民主接待日活动中,接待群众人次,职工反映的个问题已基本解决。妥善处理了要求提高离退休教师待遇、发放房补、土塌赔偿等规模与影响较大的案件和一些尖锐复杂的矿乡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受理治安案件起,查处起,拘留人;刑事案件立案起,查处起,抓获犯罪嫌疑人人,有力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按照《企务公开管理手册》的要求,全面推动企务公开。进一步健全了组织体系,落实了管理职责,建立了例会、反馈、纠偏、考核、督办制度,确定了今年企务公开的个重点项目。组织党代表和职工代表进行了企务公开调研,人参加了企务公开论坛,月份的企务公开推进月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后进单位工作的全面改进。

在检视工作进展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干部职工对一些重大改革改制的思想还没有统一起来;推动创业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气氛有所淡化;留人用人的措施有应急现象,企业现有人才存量与创业发展的需求有较大差距,执行技能振兴计划任务艰巨;部分单位创建学习型企业进展不大,还停留在学习培训的层面;集访批次、人数都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上升,维护稳定的压力较大;铺张浪费之风有所抬头,干部作风有待改进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下半年下决心去解决。

二、下半年需要重点推动的几项工作

今年下半年,要按照党委工作会和党委专项工作推进现场会的要求,扎实做好各项党务工作。

第一,要扎实组织开展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省、市委部署,集团公司作为第二批单位,从月份开始,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教育活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两为、三提高”,即“为发展立功,为群众服务;提高党性修养,提高凝聚能力,提高三创本领”。要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创业创新创优工作取得明显进展的目的。具体工作还将专门召开大会进行动员部署。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党关注,广大职工群众寄予厚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级党组织要本着对党对企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实效,实现“两不误、两促进、三满意”,使集团公司成为全省先进性教育活动示范单位。

第二,要更好地推进安全教育实践工作。生命安全是职工的最大利益,安全工作做不好,什么先进性也谈不上。贯彻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就必须把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前提,保持稳定的安全生产局面。要按照人的本质安全要求,以安全文化建设为纲,提高安全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下半年要将“本质安全、珍爱生命”的理念进行深化、细化,使之体现在采掘活动的各个方面,突出解决“什么才是真正的爱”的问题。继续组织力量制作高质量的安全教育多媒体活页教材,下半年再争取制作期,使安全教育更加形象化、规范化。要强化“三支队伍”建设,主要抓领导干部作风转变、督导安全履职;技术人员改进管理技术,加强技术管理,实现业务保安;工人掌握安全知识,规范操作行为。加快制定全集团多个工种岗位的操作规范,年底要完成要害和关键岗位操作规范的制定。要继续强化必知必会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继续深入推动学习贯彻《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煤矿工人安全知识五十条》、《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等工作。加强对职工的岗位培训,确保每一名下井工人掌握必知必会知识,岗位操作熟练,具备上岗资格。要严格教考分离,坚决杜绝教考中的虚假现象。要从细节入手,严格进行安全品行习练,有关部门要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进行督导、检查,作为考核班子和干部业绩、文明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

第三,要按照《某某集团廉洁文化建设纲要》的要求,加快构建徐矿特色的廉洁文化。加强对个试点单位的分类指导,推动示范点建设,力争近期成型一批多功能廉洁文化室、廉洁文化园角。建立廉洁文化网,开发廉洁文化产品,力争在建立廉洁文化阵地、制播廉洁公益广告、创作廉洁文学作品、制作教育光盘等方面出一批成果。要重点加强“自律是宝、他律是爱、律他是责”、“严明纪律、刚性约束”等廉洁文化理念的宣传,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和他律意识。要将廉洁理念的宣传与贯彻上级廉洁要求、解决当前少数干部不良倾向紧密结合起来,突出解决好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严禁领导干部参股小煤窑。中纪发号文和国家安委会号文明文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严禁私自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或者在本企业的同类经营企业、关联企业和与本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从事证券投资以外的投资入股”、“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不准以个人承包、转包或入股等形式参与小煤矿生产经营”。作为煤炭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投资入股小煤窑,就是违纪,要严肃查处。二是要严禁领导干部私驾公车。领导干部不仅不能用公款和单位车辆学习驾驶技术,也不得私自驾驶公车。私自驾驶公车,不仅占用了公车资源,造成公车私用事实,在干部群众中产生负面影响,也容易使干部失去监督。四是严禁未经批准,私自利用公款参加学历与非学历培训班。今后凡未经批准的,一切费用由自己承担,公款报销就是违纪。五是外出要注意节俭,不得借故贪图享受,挥霍浪费企业资源。六是严禁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借机敛财。下半年要在这几个方面加大查处力度,抓出几个典型,进行严肃处理,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企业廉洁文化的建设。

第四,要推进企务公开上新台阶。企务公开既能促进企业科学管理,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又能化解职工疑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国有企业直接强调、安排的几项重点工作之一。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集团公司企务公开管理手册》和《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企务公开管理手册的意见》,健全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职责,完善有关制度,明确公开内容,扎实推进企务、部务公开。凡是能够公开的都要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经得起各方面的评议,原创:促进企业管理的规范和透明。凡是不愿、不想公开的,就有“暗箱操作”、的嫌疑。工会、纪检和组织部门要对各单位企务公开情况进行日常性的督查考核,对于企务公开推动不力或不愿公开、阻挠公开的负责人,要进行诫勉谈话,并进入廉政档案,严重的要给予组织处理。要按照全省示范单位的标准要求,加强公开阵地、途径、制度等基础性建设,提高企务公开工作的水平。

第五,要关心职工生活,多为职工办实事。要把服务职工群众作为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办一批群众欢迎的实事、好事。各单位要集中力量,在年底前解决一批群众反映较大的水、电、管、线、路、房等问题,使职工的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要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今年特困职工脱贫率要达到以上。尽力做好低保职工进社会工作,对暂时未纳入低保的特困职工,各单位也要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对今年困难家庭子女考上大学的要给予特殊援助。要发动党员、干部和职工奉献爱心,结对帮扶,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致富。

评中级工程师论文范文第9篇

匡家庆 在201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颁奖仪式上,时任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将中职教育、高职教育和终身教育有效衔接起来,促进人才的培养。这正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D2020年)》中所明确提出的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的教育要彰显终身教育理念,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不仅能够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满足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能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满足学生对再深造的需求。

中高职专业衔接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以专业衔接为基轴,既要明确中高职专业的层次规格,又要在各自定位上办出特色;既要整合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又要在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师资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和专业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到有机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江苏比较典型的中高职衔接机制主要包括三种类型: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制度、“五年一贯制”模式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即中高职的联合招生、分段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主要针对最后一个类型。

刘文君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在2012年成立课题组和项目实施小组,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为研究内容,以“现代班组长型”特色人才培养目标为引领,以课程衔接为核心,积极构建中高职有机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通过项目成果的示范辐射,整个江阴地区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对区域内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结合课题研究,笔者认为做好试点有如下几个必备要素:

一、政策保障是前提

2011年,教育部推出了“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相关政策,在随后的几年里,江苏省、无锡市也先后围绕教育部文件的相关精神推出了“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等相关文件,连续高密度的系列政策推出,加快了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步伐。

由于项目具体实施过程还涉及地方政府、合作学校、行业企业等各个主体,没有完善的机制做保障,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是无法正常实施的。为此,地方政府出台了招生入学机制、转段升学机制,行业企业与学校出台了工学交替机制、顶岗实习机制、课程开发机制,学校出台了质量评价机制、教科研互动机制、师生文化交流机制,政府企业与学校出台了师资提升培养机制、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机制等。

二、理论研究是先导

课题组首先从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特点和两者相处的层次中,努力寻求“互相衔接”或“贯通培养”的理论依据。同时,组织学习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的衔接模式,并对国内现有的一体化结构模式、独立性结构模式、考试衔接法、非考试衔接法等各种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比对和科学的分析,最后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是突破口,培养目标的衔接是前提,专业建设的衔接是基础,课程体系的衔接是核心和关键点。

三、市场需求是动因

市场的需求才是改革的根本动力和源泉。课题组按普适性产业、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将企业有效分类,合理设计调查量表,对区域内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相应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层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身心健康、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要求进行了广泛和有代表性的调研工作。对人才培养数量、层次、质量与行业企业要求的吻合程度进行科学分析,发现企业在转型发展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莫过于拥有一大批既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又富有责任感和开拓能力的班组管理人才,职业教育系统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及技术管理型人才的任务显得较为迫切。同时,由于合作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学生和家长对接受高一级教育的需求也比较迫切,市场的积极需求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广泛认同。

四、课程衔接是核心

只有建立课程衔接体系才可能在教育体系层面实现中高职的衔接,这也是本课题着力要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此,课题组围绕课程构成的众多要素,创建了适合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统一了教材版本和内容,丰富了课程资源,完善了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了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为中高职培养目标的教学连续性以及一体化衔接课程的设计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案例。

五、一体培养是关键

课题组依据企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以“一体两翼、三维互动”的人才培养路径,进一步明确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构建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构建了融就业竞争和岗位职业能力于一体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中突出中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能力课程模块、职业核心能力与综合创新能力课程模块、职业资格证书与技能鉴定等的有机衔接,进而使人才培养呈现出递进式衔接的特点。按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将现代班组长所需要的职业道德与核心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全过程,完成了一体设计、分段培养的目标。

六、教学改革是推动

要完成现代班组长及以上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其核心能力的提升,避免资源和智力的重复及浪费,只能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标准体系,丰富教学资源。在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项目组以工作导向创新实践为抓手,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建立了基于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编制中职主干课程标准7个,高职主干课程标准7个;出版中高职衔接教材4本,校精品教材5本;建设精品课程Y源4个,发表了主要研究论文38篇,研究相关课题16个。这不仅丰富了资源,提升了质量,也为中高职衔接项目顺利实施和有效辐射提供了有力支撑。

七、产教融合是特色

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课题组紧紧抓住校企深度融合这个牛鼻子,与合作学校、行业龙头长电科技三方积极探索了以“双证融通”为主线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通用工种、企业专门工种培养从中级工延伸至高级工,提升了从学校考核到校企联合鉴定的内涵评价质量,江阴学院、长电科技校企联合建设准“教学工厂”,校企共育、产教融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并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

八、协调发展是目标

在项目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学校和企业积极互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统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师资、实验实训设备、实习基地、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实行共建共享。合作学校出现了专业建设共进、教学改革互动、教学活动互融、教学资源共享、双方优势互补、教学质量提升、生评价满意、校企合作共赢的良好效果,形成了中高职有机协调发展的局面。

综观整个课题研究过程,首先,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定位的准确性和创新性。通过中高职衔接项目实施,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的具有“现代班组长潜质”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的职业生涯将从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工人向“值班长”“带班长”提升,最后逐步走向“车间主任”“厂长”和“总经理”的岗位,形成人才培养特色。其次,实质性的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有其规律可循。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是突破口,培养目标的衔接是前提,专业建设的衔接是基础,课程体系的衔接是核心和关键点。在实施过程中应始终强调以工作岗位职业能力为中心,最终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课程建设中去,使得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内容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课程建设展开。再次,课题研究创新实践了“一体两翼、三维互动”的人才培养路径。“一体”即“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目标定位,“两翼”是指“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的培养规格为过硬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良好的人品道德和班组管理能力,“三维”是指“积极德育、积极教学、积极实践”的积极教育策略。

李瑞丽 我所在的衔接试点项目课题组的研究经验是:

一、充分调研行业需求:定位基于区域产业人才需求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核心是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构建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1月苏州列入新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名单,2月成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苏州充分依托开放型经济优势,完善保税物流政策功能,搭建物流服务、商贸服务和信息化平台,发展壮大海关特殊监管区业务规模,保税物流发展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苏州农业、制造业、商业集聚明显,常熟的服装生产制造销售业、吴江的纺织品制造业以及各类特色优质农产品众多,对物流业的需求明显;苏州近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网络购物年消费额为江苏第一,决定了商贸物流、农业物流及与个人消费相关的民生物流等都是苏州物流的增长点,且跨境电商物流发展潜力巨大。很明显,目前采购与供应企业(含物流企业)人员需求的缺口很大,具备知识、技能、综合素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尤为紧缺。本项目中高职衔接两所学校的专业都主要服务于苏州工业园区及苏州大市的供应链与物流产业,有共同服务的产业背景和合作企业。苏州工业园区由于产业转型升级、现代物流技术与运营模式不断发展,将为区域内的中职、高职、行业企业的特色资源整合提供最佳的发展支持,也使得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对区域特色资源整合方面具有借鉴性。

二、认真分析岗位要求:明确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本地与供应链物流相关的人才市场与企业调研发现,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正在从单一技能型向技术技能型、高素质复合型转变;企业希望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多理论知识扎实、综合素养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所以,项目组通过在全球供应链管理层次保持专业课程体系的协调与关联,通过递接性的职业标准研究企业岗位升格、技能递进,开发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有机推进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采购与供应管理(3+3)一贯式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并在未来研究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应用研究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匹配人才培养的能力与素养

本课题提出了“标准对接、能力开发、产教融合”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标准对接:梳理专业职业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规划专业人才职业层次,设计学分互认的中高职衔接课程,培养职业型技术人才。能力开发:对接职业标准,按照职业工作岗位要求,以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开发学习领域课程,序列化设计学生能力提升体系。产教融合:根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基于创新创业实践情境,整体设计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院师资与企业专家对接、职业资格与国际认证对接、思想品德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对接,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标准对接―能力开发―产教融合具有一定的教育哲学意义。标准对接体现出满足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从采购与供应管理(含物流)职业标准出发,研究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要求,通过课程体系进行能力开发,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项目组在调研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发现企业把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放在了第一位,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与交往能力、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全球供应链企业则强调学生的外语能力与计算机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敬业爱岗、勇于奉献的工作热情,能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规范。所以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中增加了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课程,增加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项目组提出了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素质、能力及知识结构的要求,并对职业岗位定位及岗位素质/技能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包括公共素质课程、公共技能课程、职业知识课程、职业能力课程与职业拓展课程五个模块的课程体系。中职阶段课程以基础理论为主,学生能够掌握物流业务的一般运作流程。高职阶段课程则突出该行业的整体性,以供应链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按照“职业标准―专业能力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课程评价”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技术路线对学生所应掌握的职业能力特别是关键能力(如中高职学生的迁移能力等)进行解析、重构,形成对应的课程,统一制定课程标准、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针对高中和中职两种不同的生源,通过加强选修课模块,实现学分互认、课证融通;加强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实习实训课程建设,共享教学资源。

四、切实运行保障机制:建立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训与教学体系机制

围绕“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主体”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构建“政校行企共建、协同育人共赢”的多元合作长效机制,四方协同,合力推进人才培养,组建中高职衔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根据中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的专业发展特点,按照“共建共赢,互惠互利”的指导思想,创建与完善涵盖学校与合作企业的相关机制:中高职产教融合平台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系统创新机制、产教融合实训设备持续更新机制、产教融合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机制与产教融合扶持创新创业发展机制等,进一步保障了校企产教深度融合。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内容比较多,中高职衔接应围绕师资队伍建O、教学模式开发、实践教学研究、教学评价模式研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中高职衔接资格认证与转段等方面进行机制建设,切实做好相关保障。

五、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开发翻转课堂与终身学习的教学资源

随着教学信息化手段的更新,慕课、微课等翻转课堂已经并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与智能终端已经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教学不再是传统课堂的讲授与学习,而是要把在校学习、在岗学习、在线学习等终身学习理念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中。所以,在未来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根据岗位需求,及时有效开发教学资源,针对中高职衔接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颗粒化分解知识点与技能点,运用在线录制讲解视频、在线试题库测试、在线答疑解惑等方式进行教学实施。围绕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与技能目标,把企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学习的内容结合,便于学生掌握各项知识要点与技能要点,从岗位标准出发,分析项目的可操作性与可模仿性,开发出适用于学习操作的真实项目或虚拟项目,并开发配套的教材、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沈苏林 我校充分认识到参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的重要性,这不仅是积极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新方针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新一轮发展的需求。无锡是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国家试点区,早在2003年12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就在江苏率先成立了由政府、院校和企业三类成员组成的省级职业教育集团――江苏商贸职教集团,搭建了政行企校合作的新型平台。集团从创始时23家成员单位发展到现在已有219家单位,其中中职学校有23所。自2007年始,学院依托集团实施“双高双推”工程,即与集团内13所中高职院校签订专业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共同制订10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主干课程标准及主要技能标准,职教集团内中高职院校合作培养“双高”(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对中职毕业生实施“双推”工程(对有就业意愿的学生推荐就业、对有升学意愿的学生推荐升学),还持续多年利用召开集团理事会年会之机,组织中职学生来我校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学校作为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联合考试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领衔制定了市场营销专业技能考试标准,自2008年起一直负责着全省对口单独招生市场营销类专业技能考试的组织工作。成功举办多年的对口单招考试,不仅让我们对中职学校的教学状况、生源质量较为了解,也为我们探索新一轮的中高职衔接培养,尤其是转段升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具体开展“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工作方面,我校有如下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建立“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工作的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我校和合作的中职学校建立了由学校分管领导、教务处负责人组成的“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工作领导组,发挥统筹协调功能,着力解决衔接培养中遇到的难题;对口院系建立了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组,具体负责试点项目的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实施与监控、课程标准研制、转段升学考核与报名等工作。学校还为衔接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

我校还和合作中职学校共同制定了衔接项目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展衔接贯通的专业教育、认知实习;中职学校聘请高职专业教师作为试点项目的班主任,实行双班主任管理;高职院校后续专业所在院系定期召集有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参加的联合教研会议,对高职前置课程的课程标准进行研讨、修订,确定每学期统考课程;中高职统筹安排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共享实训教学资源;高职院校还对中职院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制定了科学的学生转段升学考核方式和内容等。

二、开发中高职衔接培养课程体系

开发衔接课程体系是解决传统分段培养体制专业培养目标不明、课程出现断层或重叠现象的根本措施。传统分段培养体制下,部分中职学校存在“重技能轻文化、重操作轻理论”倾向,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重视不够,致使中职学生继续升学后对英语、计算机及人文素质课程的学习感到吃力。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都开设有“旅游心理学”“导游基础知识”“旅游礼仪”“旅游营销”等专业课程,一方面重叠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也存在岗位素能不匹配、有断层等问题。为此,课题组进行了职业能力分析,重点加强前段教育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增强后续教育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能力培养有机衔接。

三、开发衔接课程体系下的课程标准和课程资源

建立以骨干教师、企业业务骨干或技术能手、课程专家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以项目课程理论为指导,以任务为导向开发课程教学标准,以区域典型旅游产品、服务项目或旅游活动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采用表现性课程目标表达方法,用学生在相关课程内容掌握中所能表现出的实际行为来表述课程目标;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过程考核方式,从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同时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要求,围绕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细化课程内容,针对特定技能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设置的课程既能支撑专业教学,又能支撑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将学历教育与培训考证紧密结合。在课程开发及教学改革总结的基础上,中高职院校及企业三方有序开发了校本教材、特色教材。

对于“中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取得了“优秀”的评审结果,我的感受是:首先,要组建高水平的课题研究队伍。作为课题牵头高职学校,我院组织了较强的教学与科研团队,与作为牵头中职学校的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和其他9所学校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其次,精心规划并全力推动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多次召开会议,研讨课题研究成果的内涵及指标体系,确定任务分工及完成研究任务的时间节点,在研讨过程中发现问题。再次,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本课题研究思路是:以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群职业能力分析作为中高等旅游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起点,以素能并重、德技双馨为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中高职衔接贯通的课程体系;继而开展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发,包括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教学内容、项目教材的开发。牵头院校、联合申报学校、合作企业三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推广衔接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展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与传统分段人才培养方案的异同优劣对比研究。本课题采用了现场调研和文献调研法、德尔菲法、个案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李志刚、韩学芹 做好中高职衔接改革试点工作建议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牵头院校重视试点项目推进与改革

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牵涉高职、中职、企业等多方办学主体,同一试点专业还涉及多个合作中职校,要确保试点的运行与改革效果,就需要所有相关办学主体的高度重视,特别是作为牵头单位的高职校,它是试点项目的改革方案制订者、方向引导者、过程监控者,更是质量把关者,它的高度重视与协调统筹是有效调动试点改革多方参与主体积极性的关键。

二、试点改革目标明确、任务分解、责任到人

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改革是一个精细的系统工程,总体目标是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又可细分为专业调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实训资源建设、教材建设、质量监控等。牵头高职校要在明确改革方向、总体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建设目标分解,形成清晰的子任务建设内容、完成标准、时间节点等,并根据各相关办学主体的特点与优势,将任务责任到人。

三、经费保障,专款专用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到兄弟院校调研、开展市场人才需求分析、教学资源建设、硬件设施完善,还是定期召开试点项目相关办学主体研讨会、试点项目经验交流会、专家论证会等,都需要足够的资金作为保障。健雄学院制定了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专款专用,保障试点项目改革有足额的经费。

回顾试点项目改革的历程,能够取得“优秀”的结果,源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项目组高度重视,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在2014年课题立项后,我校高度重视,成立了由院长牵头的课题建设小组,制定课题推进制度与奖惩措施,保障课题任务的圆满完成。二、奠定厚实的研究基础,进行丰富的实践积累。一方面,试点项目组用了大量的时间到省内外兄弟院校实地考察学习、参加以中高职衔接为主题的研讨会,为课题的申报与规划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试点项目组与合作中职校积极探索与实践,从做中学,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项目组还积极学习、研究国外关于中高职有效衔接的成功经验与方法,为课题研究找准方向。三、广泛开展教学资源建设并应用于实践。项目组严格按照课题规划与实施方案推进研究与建设工作,积极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调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业主干课程标准制定、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并建设了集成开放、合作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同时在实践中应用课题成果。研究成果不仅内容远远超出了立项要求,还取得了实践效果,得到合作单位、教师、学生等的充分肯定。

白凤娥 2013年,作为牵头本科院校,江苏理工学院联合宜兴中等专业学校和武进中等专业学校共同申报并获批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截至2016年,该项目已连续招生4个年级;2016年9月,首届85名学生通过严格转段考核,顺利进入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习,发展状态良好。根据该项目实践开展的研究课题中期验收和结题鉴定结论均为“3+4”首批课题唯一“优秀”。在此基础上,“现代职教体系中高等教育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获得2016年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一、做好试点项目建设工作要有基础保障

试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以及对口学校之间的有机衔接,是保证“3+4”试点项目的研究和践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一)“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三年进行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基本素质培养,后一年完成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企业项目实战、职业素质培养)和校企合作课程嵌入的专业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有效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在此基础上,试点项目形成了“3+3+1”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二)对口单招学生的人才培养实践

江苏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直参与对口单招学生培养工作,为制订试点项目中职到本科7年IT高技能本科应用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丰富的可直接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做好试点项目建设工作要有队伍保障

试点项目的建设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取得实际成效,取决于“3+4”对口学校3个方面的有机衔接:

(一)中职和本科段课程体系的有机衔接

既要保证中职段和本科段各自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还要保证7年14个学期教育的一贯性,涉及相关课程及其内容、学时和开课学期等方面的设置与优化问题,同时还要兼顾双方学校各自的办学特色。

(二)教学和研究团队的有机衔接

要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衔接课程体系,保证试点项目顺利实施,必须要有一支由衔接双方共同组成且由本科段主导的研究与教学团队,由本科院校团队负责组织制订教学计划、形成主干课程标准、落实教学内容、明确转段考核方式。并实行转段考核教考分离考试制度,即中职段主干课程由中职学校教师按照预定的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考核命题、监考、阅卷、成绩公布等由本科院校负责。

(三)管理团队的有机衔接

由于试点项目学生7年的学习过程在两个完全独立的学校完成,为了保证试点项目建设研究和教学的顺利进行,须由衔接学校双方协商确定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以保证“3+4”试点项目的整个运行过程管理规范,实现学校层面的管理衔接。同时,还要形成本科专业建设基层单位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基层单位在管理上的衔接,保证试点项目建设和研究的顺利进行。另外学生管理的衔接也非常重要,本科段班主任要求熟悉“3+4”项目,了解试点项目的学生特点。

三、做好试点项目建设工作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标准是试点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本次衔接课程体系的研究与试点项目的实践所形成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一套系统、完整、可行,且反映对口双方学校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主干课程标准。这套方案和标准制订的依据是对口学校各自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的前三年和非“3+4”中职培养目标有了很大区别,即由以就业为目标变为以转段升学为目标,但也兼顾了个别学生在中职段就业的需求。

方案加大了中职段公共基础课程的比重,以便为后续本科段的学习奠定较扎实的文化基础;同时突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也兼顾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需求;方案中本科段的通识课程和中职段的公共基础课程相衔接,学科专业课程和中职段的专业技能课程相衔接,两段的集中实践环节和技能证书相衔接。两段课程体系在内容和时间上不脱节,控制适当的交叉度。该方案和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深受中职和本科学校领导、教师的认同,实施效果显著。

试点项目的成功还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和坚持:

1.试点项目衔接学校同心同德,把中高等教育衔接改革作为共同追求的事业,其中本科院校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2.学校领导和教务部门的指导、支持、帮助和规范性管理非常重要,项目组在学校合作的大框架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试c项目专业建设越走越好。

3.项目研究有稳定的队伍,研究过程坚持集思广益、团队合作,具体工作责任到人。

4.项目组不断学习、认真研究、深刻领会国家和江苏省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大政方针政策,使项目研究始终保持前沿状态,有先进的理念,有好的政策引领,将改革方案及时落实到位,并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取得进步。

5.主持和参与试点项目的全体人员愿意做事,而且有努力做成事的激情和动力。

6.项目的研究与目标一定要针对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其研究成果理念先进、方案可行。这样的成果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7.“3+4”人才培养过程7年周期较长,中职段的培养质量要由政府、学校自身和对口高校转段考核把关和评价,本科段培养质量则要由政府、高校自身、评估机构(最好是第三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严格把关和评价。

匡家庆 至2016年,我省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项目已达390项。从目前的运转情况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目前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竞争激烈,很多中职院校在招生时都会以“3+4”“3+2+2”等中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项目作为宣传重点。在“唯学历”的社会认知背景下,家长会优先考虑直升本科项目,对中高职衔接培养的优势缺乏了解。因此,近年来很多专业的中高职衔接项目录取分数线都不高,甚至达不到省教育厅要求的当地三星级或四星级普通高中的录取分数线。生源质量不佳导致项目牵头高职院校更倾向于招收普通高考生,使得中高职衔接项目难以为继。

二、衔接管理体制不畅:中职与高职各自为政

由于高职和中职院校分属不同的管理体系,目前还没有机构能够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专业教学标准提供较为成熟、权威的引领。高职和中职学校平时往来较少,缺少教学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更谈不上协作和交流。中职学校的教学安排需要受所在地市教育局的管制,且不同地区中职学校的差异也很大,其教学过程并不能完全符合高职院校的要求,牵头高职校每每产生“龙头带不动龙身”的困惑。

三、衔接目标不统一:培养方案的脱节

在现在的中高职衔接项目中,很多专业不能很好地梳理中职和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中职学校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如为了应对第五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人为调整教学计划,将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的学科集中在这个学期授课,完全不能体现中高职衔接的教学要求。很多中职校会将升入高职和本科院校继续学习的学生人数或比例作为教师的重要考核指标,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大多数的教育精力和优秀师资都放在了“单招班”。中高职衔接项目由于其转段考核要求不高,不受学校重视。

四、衔接课程不能体现一体化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工作的核心内涵。但在很多试点项目中,中职、高职都是基于各自已有的课程标准进行衔接,课程体系的设计理念仍然是“中职课程体系+高职课程体系”,缺乏“一体化”设计教学标准的考虑。同时,鲜有专业课程能够做到中高职的内容设计体现职业能力的递进,很多中职院校的课程内容设计过分追求“高大上”,使得其教学目标不能与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如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客房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在中、高职阶段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甚至连使用的专业教材都是一样的。

五、衔接院校的师资不能体现资源互补

职业院校普遍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实施中高职衔接的本意是希望由专业实力较强的高职院校带动中职院校一起发展,师资互通有无,实现共赢。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高职与中职在师资方面的交流活动较少,对相互的教育情况了解不多,衔接力度不大,未能实现中高职院校优质资源的互补。

刘文君 由于试点无成熟的范例可供借鉴,加上项目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笔者结合自己课题实施和参加相关视导的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试点项目的认识还须进一步提升

许多学校参与试点的首要动因集中在解决生源困难、拉动学校招生、扩大学校影响、获取优惠政策这一层面上。因而,试点的中职校积极、招生困难的高职校积极,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平衡性表现比较明显。部分高职院校站在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和完整课程体系的定位上,站在高职校是比中职校人才培养高一级的思想认识上来实施项目,中职校在合作过程中处于弱势。而只有在合作双方充分认识试点项目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积极意义基础上,并且在一定政策的要求和鼓励下积极投身于试点工作,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通过项目的实施来整体提高合作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师资提升、管理规范、特色建设、人才质量。

二、项目实施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试点学校对跨区域办学实体合作问题,人才需求调研区域选择和就业面向问题,相同专业还是相近专业对接问题,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课程资源、课程评价、技能要求、职业素养能否有机衔接问题,人才培养逐层推进技术路径问题等,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表述,也就很难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特别是项目实施过程中转段标准的科学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没有统一组织的转段考试,学校在制订转段细则时标准不一,大部分学校采用了综合评价(品德+知识+技能)达标再注册入学的机制,也有部分地区组织了统一选拔考试,还有高校采用综合评价后末位淘汰的选拔性录取方式进行转段升学,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产生了某些质疑。

部分合作高校特别强调中职阶段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要求,使中职校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文化课教学上,以满足学生后续学习的需要。在学制和课时一定的情况下,这样做只能弱化专业课的教学和技能实践的要求,长期下去不利于中职校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技能实践,势必影响中职校的职教特征和项目的长效发展,并挫伤学校的积极性。

三、课程一体化设计和建设有待向纵深发展

共同开发、一体化设计、分段培养,有效整合中和高职各自独立的课程体系,构建对接现代产业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提高办学效率和人才质量,这是衔接试点项目区别于对口单招、五年制大专的优势。但一方面缺乏理论层面的支撑,另一方面各校在中职人才培养须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思路指导下,又被中职阶段教学计划上报审核、学业水平测试等规定动作捆住手脚,不敢大胆突破,在究竟采用“3+3”还是“2.5+0.5+2.5+0.5”还是“3+2.5+0.5”等学制问题上显得彷徨。同时,在课改教改大胆尝试、教材选用开发、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标准开发、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上仍有待向纵深推进、向内涵发展。

李瑞丽 我们的思考是:

一、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积极性

行业企业基于逐利的目标,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足、主动性不足、投入不足。其实,能够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也一定能从中受益,能优先得到本企业适用人才,能提早把企业文化、企业技能、企业标准嵌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所以政府与行业应发挥自己的职能,鼓励企业多参与职业教育,其绩效应成为评价企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指标,并在相关优惠政策方面给予导向支持与激励。

二、加强中高职衔接教学方法科学性的研究与教师队伍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当首先分析教学对象特征与教学目标,而不是沿循通堂讲授的传统方式,还可以利用相应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目前突出的问题是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待提升,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机制与措施,采用进修、观摩学习、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的选拔与培养,重点加强教学方法的培训。

师资是人才培养实施的关键性因素。中高职衔接除了课程的衔接之外,师资的衔接是关键的保障性因素。可建立中高职师资定期交流平台,增加交流,促进了解。一是开展定期教研活动,在听课、评课的基础上,加强沟通,求同存异,形成人才培养共识;二是采取相互兼课制度,中职教师到高职兼课,高职教师到中职兼课,相互了解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等;三是共同对接企业,中高职教师共同走进企业,了解人才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三、推进面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训基地与技能大赛的规范化建设

目前中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类型。校内实训基地用于课程学习与学期项目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用于项目训练与顶岗实习。在中高职衔接建设过程中,重复建设比较明显,同一专业几乎所有院校都有相同的实训设施设备,缺乏与学校特色相匹配的针对性强的实训基地建设。同时,很多院校都花费大量费用采购技能大赛设备。希望能从政府层面统一安排技能大赛的实训平台,职业院校不必进行重复投资,也能避免技能大赛的商业行为。

沈苏林 我两次参加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视导工作,发现虽然试点中高职学校都能认识到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性,或多或少地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改革,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普遍性问题:

一是牵头高职院校对“3+3”项目较为热衷,多数出于为自身储备生源的考虑,对中职学校参与试点的专业建设、生源质量、师资水平、教学现状等情况了解不够深入。他们对中职学校开展试点项目关心不够,投入的精力也不大;对承担试点专业教学的教师培训不多,直接面对试点专业的学生进行指导更少。有的牵头高职学校对试点专业的选择不够严谨;有的出台转段升学规定较为滞后且标准不一。转段要求过高牵扯了中职学校的部分办学精力,而有的则对转段升学几乎没有要求。

二是江苏省中职学校的办学类型多种多样。由于宣传力度不够,“3+3”项目虽然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但招生情况仍不如五年制高职。与本科学校衔接的“3+4”项目更加受到中职学校和家长的欢迎。但要注意这些学生进入普通本科高校学习后的因材施教,因为他们的学习习惯、专业基础以及英语、计算机水平等与参加普通高考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有较大的差距。

三是试点中、高职是分段教学的,有些缺少必要的衔接沟通,存在两张皮现象,实质性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并未构成。如果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质和量达不到教学要求,实训教学条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衔接试点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得不到保障,就会导致中高职衔接项目与预期目标差距较大。

四是中高职衔接培养试点项目的实施与现有中职学校专业教学管理存在断层。由于中职段仍需按常规要求进行教学管理和考核(如进行学业水平测试、安排中职段的全部基础课程等),增加了学生的课时负担,与试点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安排、转段升学考核产生冲突。部分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未能很好地发挥对试点的管理功能,没能帮助协调解决存在的共性问题。

李志刚、韩学芹 问题主要有:

一、合作方重视程度不够,政府应加强指导与督察

在项目合作过程中,会出现牵头高职院校比较积极而中职校、合作企业被动同意或参与的情况,甚至还有因为怕麻烦而不愿意合作的状况。这一方面需要政府引导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全社会共同助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出台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各方的相应责任与义务;同时,还需要政府加强对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的过程监管与督导,指导项目的开展。健雄学院为解决这一问题,成立了校际联盟,成员包括合作高职、中职、企业等多方主体,定期活动,统一认识,调动了各方合作的积极主动性。

二、生源质量下降,需统一转段考核与录取要求

在转段考核录取环节,高职院校为了应对招生困难的压力,一再降低录取分数要求。这无疑会影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降低试点项目的社会认可度。建议政府部门出台改革方案,统一考试与录取要求,可借鉴普通高考中艺术类专业考试与录取的方法,既有统一的基础课程测试,又有各个院校结合自身专业要求的专业课程测试,做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或者同一试点专业在省内做到统一考核要求与录取要求。健雄学院该项目的核心课程考核由参与试点的所有院校组织教师共同制订考核方案与标准,联合考试,统一评阅。

三、资源共享存在壁垒,可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解决

由于利益诉求不同,在资源共享这一问题上,项目参与各方不仅存在空间距离障碍,还有人为保护与知识产权的限制,导致同一试点专业也很难做到管理信息、教学资源、实训资源、课程资源等的共建与共享。这不仅导致信息的不对称,还造成了来自不同学校同一专业的中职毕业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不一,也进一步影响了试点项目高职阶段的课程教学安排与实施。针对这一问题,健雄学院试点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开发了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共建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专业课程按照教学规范建立完整的电子教学资源库,包含电子课件、习题、实训项目、模拟试卷、微课资源等。

匡家庆 我觉得要进一步推进中高职衔接,需要:

一、完善中高职衔接机制,发挥政府的监督与协调作用

由于中职和高职院校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和教育序列,教学信息沟通不及时,彼此之间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且不同分管部门对于项目的管理力度也不一样,因此,省教育厅或教科院应成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O指导委员会,统一协调中职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科学规划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建设目标,在教学考核机制、学籍管理和质量评价等方面能确保中高职的一贯性。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职业能力梯度提升

在进行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时,应充分考虑行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情特征,合理确定中职和高职阶段的不同培养目标,实现学生职业能力递进式的提升,达到“1+1>2”。在实训教育环节,更要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实训目标,如酒店管理专业可以构建能力要求递进的实训体系,确保学生在经过6年的培养后,既具备丰富的基层岗位实践经验,又经历理论知识的训练和培养,可以胜任酒店基层督导岗位,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三、优化衔接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一体化

课程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纽带。中高职衔接办学应以地区产业岗位为支撑,以中职为基础、高职为目标进行课程建设。实施过程应在集中统筹下,全程相互参与对方的课程建设,构建起符合产业岗位、岗位群要求和中高职衔接要求的课程体系。在中高职衔接课程标准的设定以及在教材的选定上,首先要注意难度方面的层层推进;其次要突出课程建设上的“两新”,即要紧跟当前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有利于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实施上,中高职院校需要在一体化框架内有效利用优质的课程资源。在课程评价方面,要增加中、高职互相参与评价的权重,通过评价引导中高职衔接在内容和方向上的契合度,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

四、加强师资交流,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目前中职教师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解决行业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的情况,而高职教师大多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缺乏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中、高职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应建立灵活的校际教师互聘机制,根据课程或项目建设需要,实现教师在高职与中职院校之间的流动;另一方面可以依托行业为中高职师资衔接互动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参与行业技术指导或培训,促进中高职教师的共同成长。

刘文君 具有可行性的措施是:

一、统一学习交流,提高理论认识

教育主管部门应在适当的时候,以多种灵活的方式,如专家讲座、论坛、培训学习、参观交流、经验介绍等,丰富试点项目中校领导和教师的理论水平,使他们能够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从具体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实现对中高职课程的明确定位及衔接,理清在中高职课程衔接机制保障、技术路径、实践策略上的思路,减少工作的冲动和盲目,进一步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

二、关键环节统一政策标准

教育主管部门应在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如招生、合作开发课程机制的建设、学制模式、转段标准、人才评价等方面出台相应的更为细化的政策标准,以使各校在项目实施时有一定的政策依据。特别在转段入学的标准上,由于没有统一的选拔性机制,各校执行标准不一,在公平性操作上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社会问题。

三、全面放开“3+3”项目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专业涵盖面广才能发挥出体系的规模效应。一方面,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目标更容易达成,基层也有强烈的愿望;另一方面,江苏已全面放开高职面向中职的注册制招生,而该项目并未经过一体化的课程设计,其人才培养质量是无法与“3+3”中高职衔接项目比拟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对中高职衔接项目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与其保守开放中高职衔接试点还不如规范要求后全面放开,特别是对评估结果为“优秀”或“合格”的学校可给予更优惠的政策,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李瑞丽 我建议:

一、构建政校行企共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政策与机制

目前中高职衔接还没有很好地在衔接院校特色资源互补方面进行开发,还存在建设期各自为政的局面。真正的中高职衔接应当做到师资力量互补、企业资源互补、实训平台互补,做到知识与技能衔接、企业岗位工作内容衔接、能力提升衔接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定是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体系,需要各方面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职能,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机制,为行业企业培养适用人才。

二、加强改革与宣传,提升全社会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认知

目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还难以让社会大众普遍认识与接受,所以还需从企业用人层面、高考入学层面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层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宣传,让全社会都能认识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及绿色发展

当下经济、技术、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转型对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期望。职业教育要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教育宗旨,在“中国制造2025”“五大发展理念”“绿色经济”等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尽快追赶国际职业教育领域开发绿色技能的先进实践,培养学习者适应绿色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使他们有能力适应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转型和技术创新。

沈苏林 我觉得:一是省教育厅要加强对中高职衔接改革项目的指导与支持,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就试点项目加强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衔接培养试点政策。鼓励试点项目所在的中高职院校突破现有教学管理体制和模式,协调好课程学习、转段升学与学业水平测试的关系,促进试点项目在探索衔接培养模式方面有更大的改革力度。各地教育考试院要帮助参与试点项目的中职学校加强招生宣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召开辖区内项目牵头院校与中职校的协调会,交流经验,协调解决共性问题,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高职衔接项目。

二是参与试点项目的中、高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改革项目重要性的认识。在设置衔接专业时,要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紧贴产业转型升级趋势确定中高职衔接专业,以保证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加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联合成立的项目管理机构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沟通与协调,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对实施方案执行情况的检查,确保衔接培养项目运行与管理的有效对接。

三是中高职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各自的人才培养定位,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衔接课程体系。要深入研究衔接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衔接教材的开发,通^研究来促进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探索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衔接,高职院校要在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发挥牵头作用,要经常性开展合作院校之间的教研活动,加强对中职学校师资的培训。

四是要加强对参加中高职衔接改革项目学生的专业教育。中高职共同开展入学教育,通过介绍专业特色、培养过程、就业前景,激发新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对项目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起职业规划意识。要让中职学生到高职院校参加开学典礼,参观教学、实训环境,听专业知识讲座,感受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氛围。高职学校还要提前介入中职学生的实习管理,让他们在自己的实习基地内实习。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与项目的意识,防止学生的流失,也能保证学生的顺利转段。

五是中高职双方要联合建立质量保障领导组和工作组,构建衔接课程体系下教学质量的全程控制机制,提高衔接项目的教学质量。高职应提前介入中职教育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随机听课、召开师生座谈会、教学检查、组织评教评学、教考分离等途径建立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网络。建立合理有效、分期实施的转段升学考核机制,能够反映学生中职阶段的学习效果。注重过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并重的方式,建立信息的采集、分析、反馈机制,把学生职业道德、技能大赛成绩等都作为评价指标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李志刚、韩学芹

一、建立中高职对接的专业目录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仍是两套系统,专业名称与代码各有不同,中高职衔接更多的是两个相近专业的对接,各自的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职业资格证书等都有不对接的情况。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国家调整专业目录设置,公布一体化的专业目录,体现中高等职业教育是层次不同的同一类型教育,能够纵向贯通、上下衔接。

二、颁布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

中高职衔接专业数量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院校之间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等却是各不相同。2014年起省教育厅启动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工作,旨在开发一体化的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资源等。在课题研究告一段落之后,可尽快整合相关研究成果,统一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的专业教学标准。

三、加强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的教学督导

上一篇:建筑模板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建筑环境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