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的诗句范文

时间:2023-03-15 04:37:57

品茶的诗句

品茶的诗句范文第1篇

引言

中国茶艺的演变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变化的。茶艺馆的兴起推动了中国的茶文化的发展,而当代的茶文化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茶艺的演变,也代表着我国茶文化在不断进步,它的进步,使得人对茶文化的研究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对茶文化的缘起、茶文化的定型以及茶文化的转型都有了深入探讨。本文中,通过对茶文化的兴起、演变及发展等过程的研究,让更多国人了解中国茶艺。

一、茶艺馆的兴起

(一)台湾茶艺馆

台湾虽与大陆隔岸相对,但是茶叶的产地由于大量移民,从而把饮茶这一习惯带到了台湾。但是在70年代之前,台湾的饮茶不算盛行于世。台湾的茶室多出现在农村地区,城市中的茶室很少见,有的也只是一个以饮茶为由的风化业场所。70年代之后,台湾的经济飞速发展,台湾人民的生活也更加优越。传统文化在这时盛起,茶文化也在这时重新兴起。

茶文化的复兴需要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有所创新。茶文化的研究者,应当研究出能够适应台湾人生活的饮茶方式。满足现代人的社会需求,茶文化需要高雅的环境。茶艺的出现,很多关于茶文化的协会也相继成立,茶艺馆也就出现了。

茶艺馆的兴起,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茶艺馆就是一个能够表现茶文化的地方,它与之前的饮茶场所有所区别,它对环境的装饰要求体现出茶文化的要素,对于泡茶、饮茶的日常方式也要求形成茶文化的艺术特点。茶艺馆的发展,推动了台湾茶叶的销量,茶文化也成为了台湾文化的一种文化标志,把茶文化传播到更多国家、地区。

(二)大陆茶艺馆

茶文化的发展在中国文化中历史悠久,关于茶文化的著作也有很多,这些专著对于茶文化是一种宣传。茶文化的推广,也能够促进茶叶的销量,从而提升了经济发展。

对于中国的饮茶文化的发展,中国茶馆的兴起,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首先是由于大众传媒的介入。70年代前,茶叶的信息会出现在报刊上,但并没有对于茶文化的报道。198年中国的第一个茶文化团体出现,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茶文化的记载。

80年代,茶文化的报道出现在了电视节目中,茶叶的停滞销售成为一大问题,通过电视的传播,缓解了滞销问题。报刊、电视的传播,使茶文化得到社会更多关注。

其次,茶文化的影响与医学也有关联。人们对茶叶缺乏认知,通过医学的解释与传播,让人们更加了解茶叶与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这样也能够促进热门对茶叶的消费欲望。医学界对于茶叶的药用价值也有所开发,促进了经济发展。

茶文化的发展、媒体的传播、医学的见证,这些都是中国茶文化前进的条件。因此,曾经消失的传统茶艺馆,也得到恢复。茶艺馆主要宣传茶文化,其中,包含有大量关于茶文化的报刊杂志,通过公益活动弘扬茶文化,让更多大陆人民了解茶,了解茶艺。

中国的茶艺馆在国内是以两种形式存在的,一种是以宣传茶文化为主提出创新,一种是茶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弘扬中国文化。当时茶艺馆有新兴起的茶艺馆和传统的茶艺馆。

(三)两地区的茶文化交流

社会的变革,使人们的需求不断提升,对于茶文化也有了更多的需要。台湾与大陆分隔多年,茶文化的进入台湾后,为大陆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使得大陆茶馆逐渐兴起。

80年代,两岸的人民不能自由来往,茶文化在台湾盛行时,大陆人民只能通过报纸的介绍了解茶文化。

1988年台湾回归,两岸终于不用隔海相望。台湾的文化代表团进入大陆,针对茶文化有所交流,这也是大陆茶文化发展的新开端。在交流会上,呼吁茶文化的发展,对茶文化进行大肆宣传。茶艺的传入,使得两岸的文化关系更进一步,之后台湾与大陆便有了频繁的茶文化的交流。

之后,茶叶文化的专家与大陆的同行专家互相探讨,对于茶叶的生产、制作以及销售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台湾茶文化团体的频繁来往,复兴了大陆茶艺文化。后来也有了在同一个舞台讲述中国的茶艺。

二、茶艺的演变

(一)唐展

唐代是中国茶艺的成熟时期。唐代期间,大量文人从事茶事,也写了大量的诗歌去赞颂茶艺,从而让茶的品味有所提升。唐代很多诗人都撰写了关于茶的诗句。著名的诗人有李白、白居易、杜牧等为代表。这些诗人对茶文化有独特的见解。他们品茶,不仅仅是为了解渴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对茶在各方面特点的心理感受,他们的诗句借助茶的特点,突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品茶也成为他们的生活情趣,借茶抒情,使得茶有了文化意蕴,有了艺术价值。

唐代陆羽有高超的煮茶技巧。简而言之就是9个步骤,对茶叶进行精心采造;鉴别茶叶的好与差;品茶的茶具也有讲究;煮茶时的火候要掌握恰当;添加适量的水;进行炙茶;对茶的碾末;进行煮茶以及饮茶。

由此看来,唐代不仅茶艺文化发展,茶艺的技巧也基本形成。

(二)宋代以后的发展

宋代人对茶的追求在于真味。宋代品茶在于茶的香味,因此宋代诗人描述茶的诗句大多称赞其美味。宋代茶的三大标准是色、香、味。

与唐代相同的是宋代的点茶,宋代所使用的茶叶仍然是唐代茶叶。宋代喜欢茶汤泡沫,蒸青容易使味道损失,于是在民间传播的直接烘焙的散茶受到很大欢迎。

明代的茶艺技巧有了新发展,出现了炒青。茶叶经过炒青,味道更佳,色泽也更青绿,茶的滋味也更使人陶醉,茶叶也开始使用直接用开水冲泡。于是宋元时期出现了散茶冲泡。

中国茶艺的演变历程,由混煮到煮茶再到点茶最后到泡茶。中国茶艺不断发展,而茶艺的方式也更加简约化,为茶艺增添了生活与艺术气息。

三、茶艺的发展

茶艺发展有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唐代、第二次是宋代、第三次是明代。中国的饮茶发展,从前主要用于药材的使用,到唐代便成为了饮茶。唐代饮茶的发展,关键人物便是陆羽,他对茶艺技巧的使用,使茶文化上升到更高一层。宋代的茶艺法是点茶,使茶文化真正成为艺术文化。明代,是泡茶的兴起开端,属于茶艺的转型。

茶艺是中国的一门艺术,从茶艺的学习中,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底蕴。品茶成为一种生活的享受,在茶中感受生活,平静内心。

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茶叶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对于茶叶的鉴别工作也需要谨慎对待,不能让劣质的茶叶影响我国茶文化的发展。

现如今,茶艺成为人们生活中休闲娱乐的项目之一,从事茶艺的工作也趋于专业化,很多高校还专门设立了茶艺这门课程,让学生多一门技术,茶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国外友人也开始身着汉服,手提茶壶,对品茶有了很高的兴趣。对茶文化的欣赏与发展,会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品茶的诗句范文第2篇

于是,在平淡的日子里,我也时刻渴望着能拥有一份茶的多情,以慰我心底珍藏已久的一份袅袅的向往。

选择一个恬淡的静夜,红尘入睡了,我却醒着,一杯清茶也醒着,婉转深情的音乐也醒着。我想像着古代的那些文人和才女坐在茶坊中品茶的风雅,仿佛走进了遥远古典的岁月中,置身在四周挂着竹帘的楼阁里, “山径摘花春酿酒,竹窗留月夜品茶”的诗情,是那样牵人情思,令人神往。我默默自问,品茶时的真情从何处而来?然后又悄悄自己作答,品茶时的真情当然从心间而来。茶有色,却无声,茶有情,却无言。于是,就需要有丝竹管弦的清音雅韵,来挥洒出茶中蕴含的殷殷之情。的确,那婉转深情的丝弦旋律,会让无声的清茶活生生地多情起来。

当夜色越来越浓的时候,我面前的那杯清茶的味道也渐渐浓酽了起来。这时,我打开造型古朴的唱机,放上一张老唱片。于是,一曲深情依依的《二泉映月》就在我的耳边轻轻荡漾开来,我浅浅地啜一口茶,在音乐的婉转低回中品味着一份人间的深情。那一刻,我的心灵和茶香和音乐水融,悄悄地摇曳着细致入微的感动。

其实,这人间的悲欢离合实在难以说尽,惆怅也罢,伤心也好,风流窈窕的女子,满怀才情的文人,千古绝唱的诗篇,惊天动地的传奇,在品茶的这一刻,一切都变得平静无波了,在用心感觉茶香的这一刻,不必深究是什么故事,也不必去询问字里行间和串串音符里的具体情节,重要的是这一缕缕袅袅不绝的深情倾诉,竟然让静夜中的清茶别样丰盈生动了起来。

坐在静夜里倾听着这样情愫摇曳的二胡曲品茶,无端就会让人柔肠百转,情思飘荡,也真切体会到了品茶原来可以如此有声有色,真切感觉到了一杯清茶也可以如此多情。

记得有一位古代诗人曾经说过:“弹琴阅古画,煮茗仍有期。”说的是茶和画融为一体,这茶就品得画意浓香了。宋朝的一位大诗人曾写道:“堂空响棋子,盏小聚茶香。”说的是品茶和下棋其味相通,这茶品得怡然舒畅,品得心意悠悠,无比愉悦。北宋大文豪坡品茶品得更为绝妙,他说:“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坡把品茶和石、水、江、月等活灵灵的事物融合在了一起,他亲自登临钓石而取活水,并且观赏江月而煮春茶,把盏相邀,潇洒出尘,这茶品得是那样超凡脱俗,是那样豪气冲天,真好!

品茶的诗句范文第3篇

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茶与诗有着天然的联系。古往今来许多名人由品茗留下的精美作品,为我国文学遗产增添了光彩。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香炉峰结草壶居住时,亲自种茶,自品香茗,写下了“长松树下小溪头,斑鹿胎中白布裘。药圃茶园为茶业,野麋林鹤是交游。”宋代大诗人陆游爱茶成癖,他的《剑南诗稿》中咏茶的诗词就有200多首。他在83岁时乐观地表示:“桑苎家风君勿笑,他年犹得作茶种。”文人墨客容易伤春怀旧,陆游却风趣地写道:“听琴煮茗送残春”。北宋诗人坡在杭州做官时,以品尝龙井茶为乐事。他曾以茶作引,赞誉龙井茶是“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宋代另一位诗人王禹却对云南的普洱茶情有独钟,曾写下“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三秋皓月轮。爱惜不赏难恐尽,除将供养白头亲”这样动人的诗句。

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清代书画家、诗人郑板桥也酷爱品茶。他曾以茶作诗道:“溢江江口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株紫荆花。”茶在诗人笔下又成了爱情之桥。“山精石液品超群,一种馨香满面熏。不但清心明目好,参禅能伏睡魔军。”这是清代高僧金田在远安县品茶时写下的诗句,刻在远安鹿苑寺的石碑上,直到现在们还能看到它。

现代名人的品茗诗更是丰富多采。1959年,同志在庐山品尝云雾茶时即兴赋诗:“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年饮,延年益寿法。”同志陪同国际友人在杭州梅家坞品茗时也曾挥毫题诗:“会谈及公社,相约话梅家。青山四面合,绿树几坡斜。溪水鸣琴瑟,人民乐岁华。嘉宾甚喜悦,细看摘新茶。”他还在另一首赞赏茶中珍品君山银针茶的诗中写道:“洞庭湖中水,君山岛上茶。银针今胜昔,品质誉中华。”诗中以地名茶、以茶名诗,别有一番情趣。郭沫若同志1962年访问湖南时,也曾写过一首称赞高桥银峰茶的诗:“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敢同双井斗红纱。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短丁眼不花。协力免叫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诗意含蓄深沉,堪称茶诗精品。

品茶的诗句范文第4篇

1.茶文化提高人的生活品味,丰富文化生活。真正地领略过茶道的人一定都清楚茶艺的精髓和茶具的精致,其实品茶不单单是喝茶那么简单,往往通过品茶我们能够了解名茶、茶具、茶点、茶俗、茶艺等相关的知识,那些复杂的品茶步骤和制茶工艺总是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那些名茶的背景和茶具的介绍让喝茶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2.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茶文化不仅仅在中国盛行,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很流行,日本和韩国的茶道艺术也在世界上颇负盛名。对于现代社会双边合作密切的今天,推广茶文化,对于促进中国与外国友人的合作与交流时尤为重要,将我国的茶文化与茶道艺术推广在国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茶道及其文化价值,对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接轨具有深远的意义。

3.茶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鉴于之前对茶文化的介绍及品茶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的积极意义,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人品茶的推广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那么如何设计与茶相关的产品包装才能更深入人心,使得产品更加畅销呢?那就是在包装中充分运用茶文化元素,强化设计的原创,彰显民族性特征,借助茶文化的力量来进行与茶相关的包装设计。

二、以茶色为包装主体色系进行设计

1.现代包装的颜色在设计中占有重要作用,如果以茶色来作为整体的色系的话,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态平和的感受,这样的产品包装往往第一时间触动消费者心灵深处的茶文化情结,使得产品深入人心。采用茶色同时结合中国古典艺术的纹饰元素,在整体视觉与色彩上与古典相谐调能具有特殊的韵味。

2.以与茶相关的诗句为设计标题。如果在包装中出现饮茶相关的词句,尤其是产品的LOGO与茶文化相结合,能够给人以古今合一的感受,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产品的包装更加新颖而独特。比如在茶包装中把“茶”字刻意做成古体字,或者把“茶”字造型仿效成茶杯造型,针对包装外主体文字中采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如白居易诗句“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等茶诗,仿佛让顾客在购买茶饮的同时在品尝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3.以古人饮茶的图画为设计背景。产品包装尽量要贴合产品的特性,如果产品刚好是茶叶、茶饮料、茶具等茶文化相关联的物品,那么产品包装一定要以饮茶文化的图画作为背景,从茶文、茶道、茶艺的画面风格中去寻求突破。

4.以茶文化为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产品包装总体的设计理念以茶文化为主,同时具有多层次的产品设计模式,可以分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产品包装,也可以将茶的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设计构思成不同系列的产品包装。这样既凸显了包装的主题,也将产品层次进行了细致划分,对于商家而言提高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卖点,也丰富了产品的生产线。

三、结语

中国的茶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中独特的文化模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与价值取向,是始于过去且直达未来的一种实质存在。作为当代人,我们为我国的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自豪,也要为弘扬和传承茶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加入茶文化艺术,将茶文化漫长的历史沉淀推陈出新,传递品茶艺术的文化价值,增强人们对茶文化的重视,把茶文化与产品包装结合并传达出不同凡响的包装设计理念,这是现代的茶叶包装新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茶叶包装设计走向新的辉煌的必由之路。

品茶的诗句范文第5篇

真正地领略过茶道的人一定都清楚茶艺的精髓和茶具的精致,其实品茶不单单是喝茶那么简单,往往通过品茶我们能够了解名茶、茶具、茶点、茶俗、茶艺等相关的知识,那些复杂的品茶步骤和制茶工艺总是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那些名茶的背景和茶具的介绍让喝茶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茶文化不仅仅在中国盛行,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很流行,日本和韩国的茶道艺术也在世界上颇负盛名。对于现代社会双边合作密切的今天,推广茶文化,对于促进中国与外国友人的合作与交流时尤为重要,将我国的茶文化与茶道艺术推广在国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茶道及其文化价值,对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接轨具有深远的意义。

2茶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

鉴于之前对茶文化的介绍及品茶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的积极意义,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人品茶的推广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那么如何设计与茶相关的产品包装才能更深入人心,使得产品更加畅销呢?那就是在包装中充分运用茶文化元素,强化设计的原创,彰显民族性特征,借助茶文化的力量来进行与茶相关的包装设计。

2.1以茶色为包装主体色系进行设计。现代包装的颜色在设计中占有重要作用,如果以茶色来作为整体的色系的话,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态平和的感受,这样的产品包装往往第一时间触动消费者心灵深处的茶文化情结,使得产品深入人心。采用茶色同时结合中国古典艺术的纹饰元素,在整体视觉与色彩上与古典相谐调能具有特殊的韵味。

2.2以与茶相关的诗句为设计标题。如果在包装中出现饮茶相关的词句,尤其是产品的LOGO与茶文化相结合,能够给人以古今合一的感受,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产品的包装更加新颖而独特。比如在茶包装中把“茶”字刻意做成古体字,或者把“茶”字造型仿效成茶杯造型,针对包装外主体文字中采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如白居易诗句“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等茶诗,仿佛让顾客在购买茶饮的同时在品尝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2.3以古人饮茶的图画为设计背景。产品包装尽量要贴合产品的特性,如果产品刚好是茶叶、茶饮料、茶具等茶文化相关联的物品,那么产品包装一定要以饮茶文化的图画作为背景,从茶文、茶道、茶艺的画面风格中去寻求突破。

2.4以茶文化为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产品包装总体的设计理念以茶文化为主,同时具有多层次的产品设计模式,可以分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茶文化产品包装,也可以将茶的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设计构思成不同系列的产品包装。这样既凸显了包装的主题,也将产品层次进行了细致划分,对于商家而言提高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卖点,也丰富了产品的生产线。

3.结语

中国的茶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中独特的文化模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与价值取向,是始于过去且直达未来的一种实质存在。作为当代人,我们为我国的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自豪,也要为弘扬和传承茶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加入茶文化艺术,将茶文化漫长的历史沉淀推陈出新,传递品茶艺术的文化价值,增强人们对茶文化的重视,把茶文化与产品包装结合并传达出不同凡响的包装设计理念,这是现代的茶叶包装新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茶叶包装设计走向新的辉煌的必由之路。

品茶的诗句范文第6篇

人闲不扫室,客到始梳头。

且为烹茶坐,还因看竹留,

登临如有兴,更上水边楼。

――明・何景明

午后慵懒的阳光,闲卧小憩,随手翻一本何景明的诗选,读到这首《客至》,瞬间感觉一切都温柔起来,似时光沏的一杯茶,醉了光阴,却醒了看客。

何景明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官至四品,后来因社会动荡而归隐。这首诗应该写在他归隐的那几年,不然,寻常人怎有这样的雅致?结庐在无车马喧嚣的郊外,恐怕只有莫逆之交才会不辞辛苦跑去探望吧。睡到自然醒,毫无章法地过日子,如果井然有序,也未免太伤神。朋友来了便喝茶赏竹,临水登楼,怡然自得。

或许是因为生在茶乡的原因,我一直很羡慕这种生活,感觉在一杯茶中可以缱绻了时光,温柔了岁月。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能将一杯茶喝到无味,将一处风景看到极致。

我想何老大概在鸡公山上种着茶树,累了便写诗会友,偶尔也下山,游玩于信阳的山水之间。不知道如今的毛尖里是否还藏有当年那些诗词的韵脚?不知道“唐宋遗株”那里还藏匿了多少有关他的故事?他临的是不是我眼前的河?而他登的又是信阳的哪一处楼?

陆羽在《茶经》中说,懂茶之人定是精行俭德之人。其实爱茶之人便是懂茶之人,一杯茶在手,无论面对何种景致,都能心生欢喜。好茶不在于茶,而在于品茶的人和心境,心如水一般清透,便能把自己的那些温柔顺着茶壶一并冲泡下去。和好友饮茶赏景,即使那茶淡如水,也是能品出味道的。

我羡慕何老这般把日子过成诗的人,种茶赏竹,烹煮自己的岁月。他又何曾想过,在这样的午后,我一不小心就触到了他的韵脚,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想尝遍信阳所有的茶,来寻找他留在茶水之中的诗句。不,那是一种“半壁廊檐待明月,一盏香茗酬知音”的心境,在水与茶交融的瞬间,灵魂也在时光中舒展开来。

捧一杯好茶,如一场雨逢到一场落花,无论是一个人看,还是一群人看,都会惊艳时光。

茶可独饮,寻一个落花的窗前,品一杯茶,等落雨为我说书。可以天马行空,胡思乱想,生命也只有这个时候,可以好好做一场白日梦了。此刻车水马龙,凡事纷扰都被关在了门外,满眼都是柔情,甚至看万家灯火,都能想象成渔火点点,而满地月光犹如波光粼粼的湖面,情深,万象皆深了。如此安宁,哪怕过到无人问津的地步,亦不觉得孤独。

若有三五友人,赏竹露松风蕉雨,品茶烟琴韵书声,那也是再好不过的。倒也无须太多言语,主客默坐,在一杯茶的袅袅余香中,倾听茶水的诉说。偶尔说说市井之间的小事,也觉得回味无穷。让茶香洗涤疲惫的心灵,生命,在这样的美好里觉醒,继而因觉醒而生欢。

品茶看心境,也看天气,而恰好你来,恰好我在,便是春和景明。甚至那一杯茶,不为风雅,只为清你心,倾我情。

品茶的诗句范文第7篇

1.1茶文化讲究心气平和。

古时候,喝茶品茶者多是一些文人雅士以及官宦子弟,他们往往注重自身的修养,在品茶的过程中品情、品理、品德、品人生,享受修身养性,清静心灵的妙处,“志绝尘境,栖神物外”。对于现代人来说,品茶能缓解人们的烦躁与心里的疲惫,让人心态平和。当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把品茶作为一种生活乐趣,往往能减轻压力,重新找到工作的热情。

1.2茶文化提高人的生活品味,丰富文化生活。

真正地领略过茶道的人一定都清楚茶艺的精髓和茶具的精致,其实品茶不单单是喝茶那么简单,往往通过品茶我们能够了解名茶、茶具、茶点、茶俗、茶艺等相关的知识,那些复杂的品茶步骤和制茶工艺总是让人惊叹古人的智慧;那些名茶的背景和茶具的介绍让喝茶具有了一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1.3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

茶文化不仅仅在中国盛行,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很流行,日本和韩国的茶道艺术也在世界上颇负盛名。对于现代社会双边合作密切的今天,推广茶文化,对于促进中国与外国友人的合作与交流时尤为重要,将我国的茶文化与茶道艺术推广在国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茶道及其文化价值,对于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接轨具有深远的意义。

2茶文化与现代包装设计

鉴于之前对茶文化的介绍及品茶文化对于当下社会的积极意义,我们不难发现,现代人品茶的推广具有非常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渊源,那么如何设计与茶相关的产品包装才能更深入人心,使得产品更加畅销呢?那就是在包装中充分运用茶文化元素,强化设计的原创,彰显民族性特征,借助茶文化的力量来进行与茶相关的包装设计。

2.1以茶色为包装主体色系进行设计。

现代包装的颜色在设计中占有重要作用,如果以茶色来作为整体的色系的话,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态平和的感受,这样的产品包装往往第一时间触动消费者心灵深处的茶文化情结,使得产品深入人心。采用茶色同时结合中国古典艺术的纹饰元素,在整体视觉与色彩上与古典相谐调能具有特殊的韵味。

2.2以与茶相关的诗句为设计标题。

如果在包装中出现饮茶相关的词句,尤其是产品的LOGO与茶文化相结合,能够给人以古今合一的感受,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产品的包装更加新颖而独特。比如在茶包装中把“茶”字刻意做成古体字,或者把“茶”字造型仿效成茶杯造型,针对包装外主体文字中采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如白居易诗句“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等茶诗,仿佛让顾客在购买茶饮的同时在品尝一杯芬芳甘味的名茶,使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2.3以古人饮茶的图画为设计背景。

产品包装尽量要贴合产品的特性,如果产品刚好是茶叶、茶饮料、茶具等茶文化相关联的物品,那么产品包装一定要以饮茶文化的图画作为背景,从茶文、茶道、茶艺的画面风格中去寻求突破。

2.4以茶文化为设计理念进行设计。

产品包装总体的设计理念以茶文化为主,也将产品层次进行了细致划分,对于商家而言提高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卖点,也丰富了产品的生产线。

3结语

中国的茶文化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中独特的文化模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与价值取向,是始于过去且直达未来的一种实质存在。作为当代人,我们为我国的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自豪,也要为弘扬和传承茶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在产品包装设计中加入茶文化艺术,将茶文化漫长的历史沉淀推陈出新,传递品茶艺术的文化价值,增强人们对茶文化的重视,把茶文化与产品包装结合并传达出不同凡响的包装设计理念,这是现代的茶叶包装新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茶叶包装设计走向新的辉煌的必由之路。

品茶的诗句范文第8篇

使我徘徊在享受中

远离红尘的庸俗

即使是苦涩的茶

也是香醇的

不用去理会情为何物

只在乎那优美的诗句

聆听精灵的美妙歌声

呼吸自然的气息

与精灵嬉戏与阳光下

每天迎接我的是阳光浴

品茶于山中小亭

夜晚满天的繁星

引我不禁感慨

一切是多么善美

品茶的诗句范文第9篇

我与林女士素昧平生,只是从文友王勇强先生处得知她是一位儒商,琴棋书画皆有所好,诗也写得不错,我也只能从她的诗中来感知她的诗意人生。

顺页拜读,掩卷方知,本书近五分之四的内容,皆为茶诗。不禁想问,作者为何不将诗集命名为《茶诗》抑或《茶颂》呢,为何偏偏要定为《前世的约定》?细一想,作者对茶之爱,对茶之情,绝非我辈平时一啜一饮可以相比的。茶,已被作者当作情人,一切之爱,一切之情,都认为是前世的约定。

我乃凡夫俗子,不懂茶艺,也不谙茶道,对有关烹茶、饮茶以及用茶款待人的艺术知之甚少,却从林女士的诗中多少领略了一点皮毛。

在《茉莉花茶》中,林女士这般写道:“啜一口/活色生香/闭上眼睛是纯洁的梦/睁开眼睛柔柔觥觥/喉韵里你风情万种。” 作者以口入茶,以茶入神,以神入诗,神韵相契,柔美轻盈,确为道尽茉莉花茶之神韵。她在《茶》中说:“生活从你开始/又从你终结。”可见,作者爱茶,于生活中,时时处处,形影不离。茶于作者,如遇知音。在《西湖龙井》中,她深情地写道:“你的眼睛湿润了/到现在你还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这是今生的情缘/亦是前世的约定/岸边柳树为媒/龙井两杯/成就绝世绝配。”这是多么纯洁的初衷,作者对茶爱而慕,慕而敬之情,让我们感动。诗句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之动静咸宜之美。她在《苦丁茶》中吟哦道:“苦丁茶啊/苦丁茶/我细细品味/慢慢思哉/终于明白了/人生如茶/要沉得住气/自然是苦尽甘来。”显然,她是从品茶中,品出了生活的真谛,品出了人生的哲理,从而升华了作者诗的灵魂――苦尽甘来。这些活色生香的诗句,这些浸透人生哲理的诗句,这些闪着灵动之光的诗句,在诗集里,如数家珍。

在我国,茶的历史已融入文化史,唐代文人陆羽所著的《茶经》,将茶提到了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的层面,诗人们对茶更是情有独钟,《全唐诗》中写茶的诗就有400多首。今天,有关茶文化的活动无处不在。林女士写茶文化活动的诗也别有韵致。且看她的《约会盖碗茶》:“茶船里/托付着国人的魂灵/不偏不倚/茶碗上/荡漾着生活本味/甘苦相济/茶盖/如春天之门扉/打开后温润芬飞。”作者与茶,相融相生,“茶船”、“茶碗”、“茶盖”,都渗透了作者即茶即爱的思想。喝茶,读茶,思茶,写茶,到如此程度,可见作者喝的,写的,哪里是茶,分明是对国之爱,对民之敬,对世之真,对春之寻。分明是一个真情实感的性情中人,把自己的真心呈现出来的上品好茶。可谓大美哉!

《太平猴魁》诗曰:“不了解你的/说你水至清则无鱼/了解你的/说你只往直中取/孰不知/猴魁一饮/天下太平。”作者不但知茶性,最可贵的是,作者还悉知人性。喝茶,不但喝出情趣,喝出滋味,更喝出了胸怀。“猴魁一饮,天下太平”,与其说喝太平猴魁茶使人平静安宁,倒不如说,我们应该学习太平猴魁茶的精神,胸怀天下,太平天下。

《神奇的沱茶》第一节,明亮而古老的诗句,真是诗集的一大亮点,每读一次,都觉得别有滋味,现列如下:

透明的洱海

荡漾着风花雪月

烂漫的风花雪月中

有个故事

在童叟之间流传

沧桑的茶马古道

音尘未了

马铃声声

敲响你的名字

响彻整个喜马拉雅山

你的身躯用芳茗凝聚

坚强无比

雪域高原的藏民

用你来熬煮艰难的岁月

打发闲散的日子

生活实在太苦了

就在你身上加点冰糖

虔诚的祈祷

幸福安康

你练就坚硬的身躯

容不得半点冒犯

十指如钳

未能撼动你分毫

拳头铆足劲的捶打

也无损你一丝发肤

一个秤砣砸在你身上

才有一点点伤迹

如获至宝的藏民

把你泡在陶罐里

面不改色

把熊熊的烈火踩在脚下

升腾出一潭圣洁的瑶水

你让困苦的藏民

赴了蟠桃宴

参见了西王母娘娘

从此不再艰辛

没有病痛远离灾难

藏民沧桑的脸

开满喜悦的花瓣

这些诗句犹如青藏高原上辽阔深远的天籁之音,响彻天际,不绝于耳。

品茶的诗句范文第10篇

使我徘徊在享受中

远离红尘的庸俗

即使是苦涩的茶

也是香醇的

不用去理会情为何物

只在乎那优美的诗句

聆听精灵的美妙歌声

呼吸自然的气息

与精灵嬉戏与阳光下

每天迎接我的是阳光浴

品茶于山中小亭

夜晚满天的繁星

引我不禁感慨

一切是多么善美

上一篇:说木叶教案范文 下一篇:一如既往造句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