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前台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6 19:39:23

培训学校前台工作计划

培训学校前台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行动导向; 教学模式; 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2-76-02

Application of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Hu Bibo1, Wang Sufang2

(1.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50, China;

2. College of electrical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dong baiyu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systematization of work procedure of technology course is developed by applying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order to find and optimiz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programming desig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which is suitable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psychology and easier for higher vocational young teachers to execute.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l; working process;

0 引言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全新互联网应用程序开发技术,是当今最主流的Web程序开发技术之一。目前无论是高职计算机专业还是IT培训学校都将作为教学内容之一,这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

由于现今高职院校入学门槛降低,生源多样化,既有来自文科专业的学生,又有来自理科专业的学生。一些学生基础较差,底子较薄,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很多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仍沿用传统的“老师台上讲、学生座下听”的呆板单一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法发挥,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兴趣。像这样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技术课程,学生学习兴趣不大,说明学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产生了不良影响。

近年来所倡导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之一,被认为是改变当前高职院校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而言,是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很多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明显,但实施的难度也不小。

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法创立于德国,它是一种以“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会学习为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不定型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和兴趣,使学生主动用脑、用心、用手进行学习[2]。这种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项目”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以下特点:

⑴ 教学内容与职业实践或日常生活有关,教学主题往往就是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实际的任务委托;

⑵ 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经验,强调合作和交流;

⑶ 学习者自行组织学习过程,多以小组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

⑷ 交替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常用的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等;

⑸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指导者。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中运用

Web网站开发是一项综合的工作,涉及HTML、CSS,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编程,布局和美化,数据库访问,网站安全等基本知识,头绪很多,课程重点是服务器端编程和数据库访问。

2.1 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培养的是学生在企业网站的分析设计、编码调试、部署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按照职业能力所包括的技术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理论、技术应用、工具使用)、方法能力(包括计划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创造能力)、社会能力(包括情感态度、交往能力、协作能力)来制订课程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

图1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

2.2 课程内容的构建

在课程培养目标定位的专业能力方面,实际已经体现了本课程涉及的技能模块,所以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如何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要求完成相应知识技能模块的学习和工作过程知识的建构,成为课程建设的关键。

对企业网站建设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其职业活动的行动领域,就是一个企业网站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作的完整的工作过程系统。网站开发技术流程如图2所示[3]。

[1. 资料搜集

学习分析][2. 网站规划

数据库设计][3. 公共单元设计

编码测试][4. 主页设计

编程测试][8. 、上传、测试][7. 整体

测试][6. 后台管理设计

编码测试][5. 前台各功能页面设计编程测试]

图2 网站开发技术流程

我们构建课程内容以一个企业电子商务书城网站项目为线索,根据项目需要逐步引入知识。一共安排了九个学习情境:网上书店管理系统需求及分析、使用控件设计服务器页面、使用状态管理实现购物车、使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后台管理、网站统一化管理及美化、用户账户管理、网上书店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施、网上书店管理系统的与部署、网站优化。课程知识内容跟踪了新发展,注意适应市场需求,涉及入门、C#语言编程、网页、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访问技术、常用技术等。及时引入新内容,如泛型、LINQ技术、成员资格管理等。选择Visual Studio 2010平台,引入.NET 4.0的有关内容,在设计方法上尽量与企业应用相符合。这样使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两层应用结构的设计方法,而且还可以深入学习三层应用结构的设计方法。

2.3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为了使课程教学准确反映学习领域的内容和排序,实现具体的教学情境,体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点,课堂教学方法应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最常使用的就是“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以学习情境:网站统一化管理及美化中案例之一书城网站的母版页设计为例。

第一阶段:资讯(引入课题)。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即教师先把课堂上最基本的教学媒体---工作过程设计好,并准备好工作用计算机、软件、参考资料、参考用的学习(工作)流程以及学习(工作)表单等;然后,向学生提出项目任务,如通过销售图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了解读者对图书的评价,购买图书原因,以及对售后服务的评价等,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图书反馈信息征集网页;最后是学生分组,小组成员的组成力求能力互补。

第二阶段:制定计划。先由学生讨论、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最后得到教师的认可。

第三阶段:决策(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学生根据课外相关的学习领域通过相关的媒体进行学习,从书本上、网络上查找有关信息,并整理、加工、筛选信息,并提出自己设想或探索的路径或方向。比如学生在设计网页时,对于提交信息后的显示处理方式各有创意,有的采取直接在网页显示信息的方式;有的则采用对话框形式;还有的另外设计一个半透明网页窗口。

第四阶段: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展工作。

第五阶段: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各自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在学生的各教学项目评价中,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形成性评价中,既有学生的自我表现性评价,也有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还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既有量化评价,又有质性评价。

课程的评价还应与学生技能证书考评相结合,如果学生通过Dreamweaver软件完成了网页设计的工作任务,且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可参加网页设计中级工的考证工作,这样就可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第六阶段:评估应用。作为项目的教学(实践)成果(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项目工作的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学习或教学(生产)实践中。例如,为了更准确、更方便评价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中的工作结果,我们不仅为课程设计了相关网站,还引导学生利用技术设计开发专门针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生作品评价调查系统,深受师生欢迎与好评。

教师对整个学习或工作的过程进行发动、监督、帮助、控制和评估。包括:把学生引导到教学过程中去;帮助组建学习小组;在制定计划和做出决定的阶段中为学生提供帮助,特别要注意学生对引导问题的处理;监督学生的实际工作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不能继续下去或犯有较大错误时进行干预;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估并反馈给学生。

2.4 课程教学效果

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自改变教学方式以来,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课堂和实验室教学过程中都表现很活跃,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高,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很高。我们将该课程原来的72学时扩充到108学时,项目内容覆盖到C#语言编程,时间跨度设置为3个学期,使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后,能够设计一些小型动态交互网站,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特别对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青少年其效果更为明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如一些概念性学习又没办法进行探究的课程学习,这类课程更适合使用讲授法、演示法[4]。有一些课程虽然内容上适合采用这些方法,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达不到,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一定的改良,比如这类教学方法要求给出大量的学习资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具有合作学习的特点,但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阅读能力不强、没有沟通技巧等问题。因此在教学流程的安排中,应该加入这类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的调整教学流程,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不追求一步到位地达到“标准”流程。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细致的观察者、引导者[5],这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大部分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放羊”的现象,他们可能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观察不到,指导不力,造成最后的教学效果较差,虽然表面看起来教学流程符合“标准”流程,实际上教学却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因此,对于既符合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又易于高职青年教师执行的行动导向模式的各种教学法,还需要我们去做更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杨树林,胡洁萍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 唐智英,王祖凤,吴光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图形图像处理》课程中

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3.17.

[3] 李正吉网站开发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4] 王志宏.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

2011.27.

[5] 国英梅.基于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

培训学校前台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6-0070-05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面临着种种困境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在这种背景下,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入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语文教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带来了新的气息。目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在不少职业学校开展,在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层面取得不少可贵经验,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语文性质的缺位,活动目标的模糊,教学呈现出随意性和无序性等等。基于此,本研究将从无锡市职业学校现状调查出发,为解决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操作难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思路。

二、核心概念界定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以课程目标为核心,以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主动学习、直接体验、综合应用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宗旨的语文情境活动。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目标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是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一个独立的课程形态,其活动过程体现出明显的探究性,以主题或专题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而活动主题或专题往往是横跨几个学科领域知识高度综合的内容)有质的差别,其根本目标在于实践语文知识、语文方法与人文素养培养,使之转化为能力和精神力量并达到自动化运用水平。

实践性。当学生在特定教学策略的驱动下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性活动时,教师的作用就从讲授知识转向提供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习动机、给予学习反馈、个别辅导等方面。

综合性。表现为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彼此关联、语言与思维训练的同步开展、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

情境性。即学生在活动中被设置为某种角色,在富有真实生活特点的场景中去尝试解决不同角色所面对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职业教育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有效案例。

(二)研究内容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目标定位研究。研究基于工作、社会交往、日常生活必需的言语交际任务,通过教学分析(从终点任务分析出子任务,从子任务中分析出语文能力),梳理出必备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按照听说读写四个纬度排列,构建能力框架,并有机分配到各活动中。

2.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环节展开研究。研究完成终点任务过程中学生所必须经历的心理和动作步骤,每一步骤的教学需要呈现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原理、操作策略、示范、练习与反馈,每一步骤信息容量的长度和操作的可行性,目的是使整个活动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情景化研究。研究整个专题活动的情景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度,研究向学生提供的语言材料是否具有真实生活特征及生活实用目的,与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和学习兴趣的相关度,以达到为了生活而进行语文实践的目的。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效果可测性研究。研究为完成终点任务而进行的每个子任务开发评估工具,包括标准参照测试和表现性评价。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侧重于行动研究,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选题论证,资料收集

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做好课题文献研究综述,组建研究团队,组织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方案辅导,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及研究规范,完成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二)调研调查,现状分析

开展职校毕业生岗位语文能力调研,职场绩效中语文能力调研,中职学生学习方式偏好调研,中职学生语文生活兴趣态度调研。通过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搜集并整理职业生活中的重要言语交际任务及中职学生语文能力提升需求,分析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状,把握学生学习动机和对语文活动的建议。

(三)教学设计与实践,行动研究

搜集国内外母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各案例在实践层面的经验和问题;搜集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典型言语交际任务;查阅苏南地区《语文中考复习指南》,梳理初中语文知识点能力点,了解学生已有语文知识和能力结构。对职场、校园、社会言语交际任务进行教学分析,结合学生已有语文知识和能力结构,构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训练框架。确定编写体例,各成员开发活动方案,制作教学材料,包括设计对话脚本,制作音频视频材料;编选阅读材料;开发活动任务和评估工具(标准性答案和表现性评价表)。选择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无锡高等师范学校4个系7个班级作为实验班,课题组成员与实验班学生讨论校本教材,了解信息传输的清晰度。课题组成员收集讨论意见,修改教学设计。对实验班进行教学实验,通过公开课观摩与研讨、课堂实践反思、学生活动效果分析等形式总结教学实施模式,完善教学设计与实践操作方法。

(四)成果梳理,总结提炼

汇总各项研究成果,完成研究报告,召开结题鉴定会,进行成果推广实践。

五、研究结论

(一)从学习需求出发,构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根据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教学目标来源于需求,即学习者在语文综合能力应用水平确实需要提高的前提下,才有产生学习行为的动力;否则,一切学习活动都因缺乏意义而难以产生。

对职场的语文能力需求调查表明,职场言语交际任务主要有前台接待员、出纳兼行政、导游、质检员、销售主管等18个岗位的工作场景和主要言语交际任务,其中典型言语交际任务有来客接待、报告、洽谈、工作日志、制作日程表、制定计划、会议记录等言语交际任务。经搜集梳理,社会生活中人们所面对的言语交际任务,主要有购物与投诉、就医与预约就诊、自助游方案设计、贷款申请书、给专刊投稿、给政府提意见、写提案等等;校园生活中的主要言语交际任务有演讲、讨论、报告、方案计划、总结等等。职场、社会、校园生活的言语交际能力要求表现为一种语文能力的理想状态。

对影响职场绩效的语文水平的调查表明,在职人员对提高语文能力的需求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聆听、阅读、说话、写作,与学校教育所认为的阅读第一的观念相左,聆听的需求最高,写作需求最小。在四项能力中,雇主和雇员都提出了亟待改善的现状,他们的希望都表明了一个组织中员工言语交际能力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是影响工作效率和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现有状态。

对语文能力应然状态(职场、社会、校园生活的言语交际能力要求)和实然状态(语文能力的现实水平)的调查,显示了两者间的距离,反映了学习者需求。从需求出发,进行教学分析,包括言语交际任务分析和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分析。

对学生知识基础的分析,意在描绘学生已有语文知识储备的地图,通过初中学段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梳理,构建字词句篇章和文体、修辞等方面全面构架知识总框架,提示教学者哪些能力可以提取为活动目标。应该强调的是,实践的目的是转化知识为能力,而非大量增添新的语文知识。

在以上工作全面完成的基础上,课题组构架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训练框架,并以此作为活动目标。详见表1。

(二)因循语言表达的内在心理步骤,细分活动环节,提供学习材料和评价

在探索教学环节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问题上,课题组重点研究了达成终点目标过程中学生所必须经历的心理和动作步骤。与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不同,以写作为例,课题组不再基于一个写作目标的完成而采取“布置写作任务—教授写作知识—学生完成写作—评价作文”的教学结构,而依据学生必将经历“审题、收集和筛选材料、编制提纲、组织材料写作、任务评价”的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整体上设计三大环节:“任务描述”——“任务展开与进行”——“活动评价与反馈”。每个活动安排3~4课时,学生活动为主,教师组织并担当活动策略指导和动机激发角色,活动结束后给予学生成就反馈和评价。如图1所示。

“任务描述”阶段,教师向学生描述本次活动任务和任务驱动下听说读写活动的单项目标。如“召开一次关于购房决定的家庭会议,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并陈述理由”是活动任务,为了完成该任务,学生必须经历“聆听”“阅读”“收集和筛选信息”“构思”“写作”“说话”等活动环节来组织材料陈述观点。

“任务展开与进行”阶段,由5~6个环节构成:“审题”环节,学生读题,圈出关键词,并对写作文体、写作身份和写作内容进行判断;“聆听”环节,教师播放视听材料,学生运用聆听技巧接收、判断并确定相关信息是完成活动任务的有机材料;“阅读”环节,教师呈现阅读资料,学生通过阅读策略,理解并确定相关信息是完成活动任务的必须材料;“筛选”环节,学生根据审题环节确定的文体、写作人身份和写作内容,对“聆听”和“阅读”环节得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如果是完成带有观点倾向的写作或发言,还要把赞同的观点材料与反对的观点材料分列,并按照材料性质由主到次排列。“写作”或“说话”环节,学生先列出提纲,再组织材料自由写作或说话。

“活动评价与反馈”阶段,教师结合学生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出示答案,并指出学生活动策略、方法和语文知识上的不足。在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知识缺口和能力空白;同时回放视听材料,对于筛选信息过程中由于语文知识欠缺或语言收集能力上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阅读环节也同样操作。由于本活动设计过程中,也设计了工作页,从审题环节开始,到整个任务结束,每一个环节,学生都要在工作页上完成阶段性任务,因此教师评价与反馈是过程和结果相结合,步步有抓手,层层有落实。

(三)展现真实而富有价值的生活场景,激活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吸引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情景化有两个内涵,一是教学内容的情景化,即活动具有真实的生活场景和言语交际任务;二是教学材料的情景化,即以文本、图片、多媒体课件形式出现的教学材料具有真实的生活气息,如网络论坛的界面、以手写体出示的学生日记等,录音中的人物对话,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使用口语,强调身份地位差异。

教学内容的情景化有两个原则,一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二是学生感到有兴趣或有价值的生活场景。这两条原则保证学生与活动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渠道,即学生不感觉到自己被“说教”,像盐溶入水中一样自然。

寻找真实的语言交际生活场景,按照一条思路开展,即分析一个普通公民的社会生活,其生活的外延覆盖的场所。课题组从医院、银行、车站、商场、培训学校、酒店、游乐园、派出所等场合入手,从公民角度分析出言语交际任务和交际场景,并以此为生发点,引入富有生活气息的适合学生阅读和聆听的材料,供学生提取信息完成交际任务。

观察和积累是研究教学内容情景化的重要方法,对校园、家庭、社会深入观察,通过浏览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校园网站了解学生课余生活,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特别是学生自治性管理活动,列出“社团活动”“用餐意见”“学生会干部竞选”“义卖活动”“郊游远足”等;通过对教师办公室聊天和学生的课间闲谈的观察,了解家庭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如家庭出游、购房等活动;通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节目、网络新闻浏览,了解公民社会生活中基于解决问题而产生的言语交际活动,如消费和就医过程中的纠纷、民俗和节日庆典活动、大众健康安全问题、邦交问题等等,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职场言语交际活动被归入社会生活。

情景化的探索,还体现在教学材料的呈现上。在“学生食品安全建议书”中,阅读材料《关于珍珠奶茶成分的调研报告》《节前购买食品要“八看八注意”》《津津豆腐干包装盒》都散发浓郁的生活气息:内容上,珍珠奶茶是学生休闲食品中的最爱,节前购买食品的话题耳熟能详;形式上,津津豆腐干包装盒上的信息不以文字而以照片形式呈现,真实可感。在“环保倡仪书”中,设计的三人对话的聆听资料,口语特征鲜明,人际交往方式(网络公告栏)富有现代气息。

(四)基于学习任务性质,实施客观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评估,实质是评估听说读写思五个能力指标的达标质量。在课题组设计的活动中,表达性任务(说话与写作)常常作为终点任务,而审题、聆听、阅读、筛选材料、构思提纲等是子任务,其中审题、筛选材料、构思提纲等任务训练的是思维能力。终点任务的评价反馈五大能力的综合水平,虽然看起来是对写作或说话单项目质量的评价,但前期的审题、阅读和聆听中搜集材料、组织材料环节的能力水平极大影响终点任务的完成效果,所以实际上仍然是综合能力的测量和评估。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可测性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指所有任务(包括终点任务和子任务),都可得到明确的评估;其二指每一位学生的活动都能得到独立的评估,这意味着团队合作缺席的前提下,学习者得独立完成任务并接受评估。

为完成终点目标而进行的每个子任务和终点任务开发评估工具,即标准参照测试。标准参照测验的结果,明确地向教学者展示出学习者完成每个教学目标的程度如何。标准参照测验分两种形式,一是客观测试形式,即有标准性答案的测试。如学生通过聆听、阅读,确定了哪些信息是完成终点任务必须搜集的材料(课题组开发的所有聆听阅读材料中都混合“泥沙”)。如果必须搜集6个材料,而学生仅搜集到3个,漏掉3个;或者尽管搜集了6个,却有3个与主题不符,则可视为50%达标度;审题过程中表现出的概括、理解和确定文体的能力,材料的组织即包含主次轻重关系的逻辑思维的运用,也通过标准答案的方式评估。二是表现性评价。在本活动中指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创作的评价,运用等级量表对学生的“创作”的能力进行评价。

客观性测试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使语文综合实际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得到准确的评价,为学生任务的完成提供及时反馈,保障终点任务的高效完成和听说读写思五大目标的达成。

(五)聚焦课堂教学效果,构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上一篇:公司前台文员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汽车前台接待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