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0 06:04:38

庖丁解牛教案范文第1篇

1.教学内容:揣摩教材编写意图

一篇文章教什么?“教材即课程,语文教材文本资源无疑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既然用了一套教材,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时首先就要把握好教材编写意图,只有这样才不会停留在一般的阅读层面,才能深入到教材的教学层面。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文言编写的专题性与文学性是它最大的优点,它的编写既依据课程标准,又立足文本特点,所以揣摩教材编写意图就让我们站在一个审视教材的角度,从而使预设的教学内容成为有效的教学内容。

要想把握单篇的编写意图,必须将单篇课文放在单元乃至整本教材的框架中,做到整体把握,方能切中要害,选择出最有效的教学内容。教学《逍遥游》,就要考虑它所在的专题“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心灵,是本专题探究的内容,而它所在的板块又是“心连广宇”,因此,我们必须将专题名称、专题提示、板块名称、相关读物以及思考讨论练习与文本综合起来整体思考:专题名称和专题提示直接表明专题教学内容是“星空与思想”,专题提示则具体阐述了“灿烂星空”的内涵。如此解读,我们方能养成教学内容选择的自觉性,也才能确定《逍遥游》的教学内容。

2.文本细读:发现教材本身的教学价值

单篇课文教学内容的确定必须立足于局部细读(主要是文本细读),同时局部细读应该从中心教学内容这一大前提出发,实现抽丝剥茧。如果借鉴曹明海教授对教学内容层次的划分,我们可以认为局部细读一般应遵循“语义层――语象层――语体层”的逆推思路。因为中心教学内容很多处于“语义层”(即教材文本所负载的情感与理思、精神与思想、灵魂与生命),而“语象层”(即物象与事象、场景与画面、气象与意境等)借“语体层”的教学内容达成的目的也在于“语义层”教学内容的有效达成。

而这教学内容的达成既依赖于语象层教学内容(即理解人物形象、把握简约的叙事艺术)的达成,也依赖于语体层教学内容(即文言词语、句式等的理解以及文本的朗读)的达成。事实上,立足于局部的细读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必然高度重视文本的“文体特性”和“审美特性”,也就是说,必然符合教学内容的“文本特性”。

于是,对着《逍遥游》文本,又耐下心来,仔细再读课文,先后读了二十几遍,教学思路才算清晰。决定既不采用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的大搞翻译,又不是不管学生是否听得明白自顾自地满堂聒噪。而要从“逍遥”之意入手,质疑,解疑,最后再回到“逍遥”给予我们阅读者的启示上来。

3.筛选整合:从教学的角度重构创生

尽管语文教材编写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逐步多样化,但是,语文课程的研制仍然是相对落后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一出世,就受到多方面的赞誉,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哪些是定篇,教哪些知识,目前尚不明了,尚未形成共识,尚在‘重构’过程中”。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筛选整合。无论你使用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只要是教学同一篇文章,其核心的教学内容,都是应该没有差异的。但是,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又应该是有所差异的。尤其是面对不同的教材体系,不同的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加以筛选整合,从教学的角度,进行重构创生。

教学《逍遥游》,离不开对庄子思想的了解,苏教版的《逍遥游》处于必修五中,那么,教学的起始,就可以先回过头来,从必修三中学过的《秋水》朗读背诵开始,回顾其表达的主题“贻笑大方,永无止境”。同时,可以将苏教版没有选入,但一直是人教版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的《庖丁解牛》拿过来,让学生理解庖丁解牛所传达的“得其真道,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再由这两篇进入对“逍遥游”的学习。而教学完《逍遥游》后,为了加深对“心连广宇”的理解,充分领略庄子设喻的巧妙,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可以拓展阅读选修教材《古文读本》中的《庄子・秋水》三则,思考《庄子钓于濮水》《惠子相梁》《濠梁之上》三则故事分别表现了什么样的精神追求。还可以把庄子的一些小语段印发给学生,例如可以选择写孙叔敖的“三上三下”、写原宪的“贫不是病”、表现支离疏的“因祸得福”,点拨理解庄子的精神追求。

这样备课,才是教师对《逍遥游》文本的细读,对整个教材体系的把握,这样的文言教学才可算是教学的深入思考吧。

庖丁解牛教案范文第2篇

1980年9月15日,我受聘于吉林省永吉县第五中学(省级重点校)。那一年,我32岁,依旧是一名只读过两年高中的早产毕业生,连函授大学的门都还没摸到。那时,我教语文的基本理念和终极目的是:唯考是从,唯分是图,唯升学马首是瞻,唯题海战术是求―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应试教育的“急先锋”。

在这种“四唯”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异化为“考生”,教师异化为“考匠”,一名以蔽之:“考奴”。于是,原本绿生生、水灵灵的语文教学,便被榨干了人生的“诗意”,只剩下功利的“实益”,导致文学的“失忆”,造成幸福的“失意”。

然而,古今中外,所有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使人变成人。前一个人,是自然人;后一个人,是文明人。自然人不会自发地变成文明人,要想实现人格的升华,只有通过教育。然而,可悲而又可怕的是,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育人已被淡化,甚至被。

1993年,觉醒了的我,发自内心地觉得:再也不能那样活,从此就开始进行改革。1993―1996年,我成功实施了“扩展式语文教学”的改革实验,初步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但真正彻底终结灰色语文的,是1996―1999年实施的国家“九五”重点课题下的“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这是我的绿色语文的源头。

在这轮语文教改中,我担任两个文科实验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开创出四种语文课型。

一是古典诗文拓展课。高一年段,我把高考大纲规定必考的古典诗文全部学完。高二、高三年段,我看中哪篇古诗文,就拿到课堂上学习。这样,实验班的学子就比同龄人多学很多古典诗文。

二是现代文学自选课。现代文的教材,是由我的弟子们从当代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于是,余秋雨、余光中、王小波、周国平的作品立马走进我们的课堂。

三是“班会感悟”课。我把两周一次的班会变成作文课。不过,这种作文课不是从方法入手,而是从思想入手: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召开主题班会,或为解决理想问题,或为解决早恋问题,或为解决孝敬父母问题,或为解决自主学习问题……师生一起学习典型教材。谁真的受到感动,就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篇幅不限,只要求真情实感。从此,我们告别充斥着假话、大话、空话、套话的灰色作文,开创“我手写我心”的绿色作文。

四是“东方时空”课。除周一参加全校升旗活动外,周二到周五的早晨7点到8点,我的两个实验班的90名弟子,就在教室里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从“早间新闻”到“百姓故事”,从“东方之子”到“时空报道”,看完四个栏目后,8∶10分再开始按课表上其他课程。每周看四小时的《东方时空》,写一篇作文,按照绿色作文的标准:被哪个节目感动了,就写那个节目,体裁不限,篇幅不限,只要求真情实感。

总之,我把“有字书”与“无字书”沟通起来,把“教语文”与“教做人”结合起来,突破“题海战术”的重围,开创了与灰色语文针锋相对的绿色语文。

“绿色”,本是个环保概念,一是指纯天然的,二是指可持续发展的。作为绿色语文的“纯天然”,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本质;作为绿色语文的“可持续发展”,指不仅“为升学”学语文,更要“为人生”学语文。

一言以蔽之:教语文中教做人,学做人中学语文。

1997年1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报道了实验班的教学改革;1998年7月,吉林省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现场会在吉林毓文中学召开,9月,我因语文教改成绩突出被评为“全国第三届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

1999年7月,实验班高考大获全胜,89人升入大学,其中23人考进北京,2人考上北京大学,1人摘得吉林省文科英语考试状元,7人荣获吉林市市长奖励基金(共10人受奖)。但比这些成绩更重要的是,我培养了“东方之子”的追星族:

“东方之子:从前我羡慕你,如今我学习你,将来我成为你!”

这才是实验班的主旋律和座右铭。

从此,我悟得一条真理:考大学并非“华山自古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北京”。你用你的题海战术,赢得金榜题名;我用我的素质教育,夺取高考和育人的双赢。

是年教师节,我和课题实验的理论导师王鹏伟先生共同获得吉林省基础教育特等奖;同年,我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此,我由“应试教育的急先锋”,变成“语文教改的过河卒”。

2000年8月,52岁的我,破例调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走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之前,我已经绿化了诗歌教学、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唯独文言教学还是灰色的。来到这所学校之后,在海淀区教改实验的推动下,我的文言教学也最终得到绿化。

2008年7月,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退休之际,我的专著《赵谦翔与绿色语文》荣获海淀区教育创新一等奖及北京市基础教育专项奖,给我在职的绿色语文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退休之后,我便成了“绿色语文自由授课人”,讲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而我的绿色语文也受到一线师生的热烈欢迎。

本文仅以2015年在吉林大学附属中学讲授的《庖丁解牛》为例,做绿色文言教学的概说。

教学导入语,即朱熹读书法: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我又增补:微写,使吾笔畅写吾之见。

课堂教学流程:(1)正音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2)释义诵读:通读全文,整体感悟。(3)探究1:妙笔奇文绘解牛。全镜头:突出技巧;分镜头:说明诀窍;慢镜头:强调谨慎。(4)探究2:以事寓理悟养生。回避矛盾,虚静无为;不求知识,不争名利。(5)哲理拓展:庖丁解牛还能给人哪些哲理启示?微文要求:精诚,精练,精彩。

(6)点评微文后总结:勤学苦练,才能技艺高超;得道者圣,得技者匠;小心驶得万年船。

这节文言教学的课,没有花里胡哨,没有繁文缛节,贯穿课堂教学脉络:熟读,练语感;精思,悟文魂;微写,抒独见。

最后,全班学生当堂背诵292字的《庖丁解牛》。

这堂课在学生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仅选数例学生的评课实录以供窥豹:

教学有方,引经据典,花甲老人的授课令我们为之精神一振!思想升华,灵魂净化,颠覆了我们对语文课堂的认知。模式新颖,主题明确,思路清晰。

不仅幽默风趣,课堂每一处也都拿捏得极为精准,有大家之风范。声音如洪钟,全无六十有余之态,十分佩服。文言条理透彻清晰。结束之时,真正体会到课前所讲的您是“中国最爱教语文的老师”!

感谢老师用您博学的思想和精湛的讲评,使我们享受了一节“学生与老师”的课堂,不需要死记硬背,就在您的领导下大致背下了全篇。我们应该认同并继承“绿色语文”的思想。这一课很宝贵,很难忘。谢谢您的赠言―我的青春,我做主!

……

上罢如此激情燃烧的课,不禁诗兴大发,在回京途中赋诗抒怀:

窗外北风呼啸,窗内热血沸腾。

花甲先生授课,花季弟子倾听。

庖丁解牛悟理,霸王别姬品情。

伯牙子期幸遇,匠石郢人巧逢。

台上行云流水,台下舞凤游龙。

古文不再晦涩,背诵已然轻松。

兼授读书正道,熟读精思践行。

既得文言语感,又悟先贤魂灵。

学生考生迥异,自主何去何从。

四节语文连上,一百八十分钟。

教者淋漓酣畅,听者余味无穷。

四十五人点赞,精练精彩精诚。

夸我老骥伏枥,于我心有共鸣。

素爱千里宝马,尤慕百岁青松。

溢美大师至圣,令我心虚不宁。

我实笨鸟一羽,贵在勤奋有恒。

久在杏坛耕耘,惯做绿化老农。

热恋母语成癖,痴情教学变灵。

最喜弟子赞我,绿色语文顽童。

教学相长至理,师生互动方成。

衷心感激不尽,故乡父老弟兄。

贞姬确为伯乐,帮阁可畏后生。

更有同志多多,携手助我前行。

育得一流桃李,独冠长春名城。

潇洒绿化文苑,看我任性师生!

灰色文言教学,教师主讲:一言堂,说一不二;满堂灌,绝无启发。教师成教主,俨然真理化身;学子变书橱,唯有消极接受。绿色文言教学,学生自学:熟读篇章,练口之际语感自得;精思文意,砺心之时悟性自成。教师疑难处点拨,学子深思后顿悟,遂使灵性飞动,个性张扬。

灰色文言教学,死记硬背:背原文,背译文,背注释,背答案,不求甚解,不懂变通,索然无味,苦不堪言。绿色文言教学,熟读精思:每学一篇,必先习其句读,然后反复诵读,不厌其烦,朗朗上口,言若己出。嗣后始会其主旨,明其匠心,书其感悟。

灰色文言教学,应付考试:唯考是从,不知试题外尚有高天广地;唯分是图,不知名次外更多真才实学。学得只言片语,权作谋取升学的敲门砖。绿色文言教学,涵养人生:学文言,不只为应试,亦为学文化;学章法,不只为作文,亦为学做人。德才并进,文质兼修,实为完善人生的健身器。

总之,灰色文言教学,急功近利,舍本逐末,高分低能,车到山前必无路;绿色文言教学,长功远利,务本求源,品学兼优,沧海横流显风流。

践行绿色语文,务必坚守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要备课第一,不要方法第一。

有《网络双刃剑》歌诀为证:

网络真方便,点击百科现。何须去买书,不用记卡片。

下载即我有,复印成教案。省时又省力,快捷如闪电。

有利则有弊,实乃双刃剑。学舌代感悟,照搬替思辨。

备课少精思,授课无独见;学者变皮囊,教者唯硬灌。

电脑控人脑,灵性何展现?我辈劳心者,动脑最关键。

备课悟为贵,授课抄最贱。课堂雾里花,课后题海滥。

慎用双刃剑,扬利避其患。

教师如果有悟性,学生才会有个性,教学便会有灵性。反之,教师如果自己都弄不懂教材,那他就只能鹦鹉学舌,学生也只能死记硬背,师生就只能同归于尽―变为脑残。

第二,莫做墙头草,要做石上竹。

咬定词句不放松,立根原在文本中。

千推万敲练读写,任尔东西南北风。

牢牢抓住语言,牢牢抓住文本,牢牢抓住读写结合,才能教出真正的“语文味儿”。

第三,莫以自我标榜论成败,要以学生喜欢为准绳。

2008年退休时,学生对绿色语了如下终评:

师恩两载,蓦然回首,已是尽头。

昨日相逢,唯见满城杨柳;

今日离别,无缘再上层楼。

叹光阴如水匆匆流,只是“朱(猪)颜”瘦。

潇潇洒洒“猪军”首,激昂斗志何时休?

数得清冬夏春秋,赢不尽生前身后。

纵然是秋霜落满头,您绿色不改常依旧。

您是个普天下教师领袖盖世界绿色班头。

有的是一颗将绿化进行到底特立独行的猪脑猪头;

有的是一身蒸不烂煮不熟吓不倒刺不破挑不透绿油油的猪胆猪肉;

有的是一腔老夫“偏”发少年狂鞠躬尽“翠”博古通今的猪血猪油。

伴的是碧水边碧丝绦拂碧水笑看

碧柳;

伴的是绿军帐绿将军率绿卒鏖战

绿畴。

漫天绿阵透清华,

满园尽带碧玉甲。

愿您的激情永远燃烧,

愿您的绿色语文发扬光大!

学生的由衷喜爱和真诚拥戴,给我以快乐,赐我以幸福,助我以源源不竭的动力,这才是我教育生涯中荣获的至高无上的金牌!

总结我的一生:20岁,“”遭劫未开花;30岁,科学春天才发芽;40岁,廿年积淀初长叶;50岁,老夫“偏”发少年狂,突破“题海战术”,终于长成一棵语文教育的“双赢”之树;60岁,成为“绿色语文自由授课人”,洗尽旧光环的铅华,自封“中国最爱教语文的老师”。

王国维云:“四时可爱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庖丁解牛教案范文第3篇

一、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教师轻于“下水”。

升学体制以“分率”论成败,迫使老师们在题海中疲于奔命,也由于作文教学难见成效和传统的作文评议中难显差距,致使在分数面前急功近利的老师们疏于作文教学,一个学期仅八篇作文的常规检查都难完成,经常出现写而不改、改而不评的现象。平时考试中有意放松标准,甚至以字数多寡决定分数高低。有时为了分数,竟用“不能以老师的水平衡量学生作文”作理据,跟批改老师争分数。似乎孔子的“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是一句戏言。事实上,有些老师长期靠“嘴上谈兵”,只要求学生写而自己不写,成了“语言上的伟人,行动上的矮子”。说起来条条是道,写起来步履维艰。考试前夕就叫学生背范文,严重地阻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经济地位的低下使老师懒于“下水”。

“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时代毕竟早已成了历史,崇高的职业和低微的收入形成反差,让老师们感觉不到“书”带给自己的乐趣。提高教师地位的口号喊得贼响,可是老师的收入据说在12行中仍排第9。新闻报刊常说:居民人均收入三年翻两番,而老师的工资却“涛声依旧”。农村教师更是除了几个工资表上叮当响的铜板外,其余的奖金、福利一概免谈。难怪有些老师耐不住贫穷“怒向广州觅金钱”,而且“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许多人为免呛水,就在课余搞第二职业。哪来时间“下水”?更何况这爬格子辛苦个通宵也难变成铅字,在学生头脑中它也就没有作文选上的有说服力。就是偶尔“下水”,也是一腔怒气满纸牢骚,对作文教学无什益处。

三、生活圈子的狭小使老师难于“下水”。

学生的生活三点一线,老师的生活也往往如此。自身的清贫与清高使他们不敢也不愿和外界交往。名目繁多的常规检查和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让他们的日常生活走不出校门。其教学常常脱离社会生活。有时一个作文题写了十几年,学生都腻了,又怎能写出新意?老师的长期不“下水”、少“下水”,自然衍生出作文教学的怪现象:首先是作文教学上的舍本逐末。不少教师只知道照本宣科大讲特讲写作知识,而忽视文字表达的基本功和思想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往往简单地变成了学生作文的练习课。公开教学从不涉及作文教学,备课中也找不到作文教案。其次是作文批改中乱画桃符。为了应付检查,有些老师改作文时无的放矢地画些自己也看不懂的圈圈杠杠,评语栏里永远是干巴巴公式化的“字迹工整”,“语句通顺”等。吕先生前不久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根本问题是语文教师的问题。从写作的角度说,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是集作者、讲师、教练于一身。

只有经常“下水”,作文教学才会如庖丁解牛,才能真正走出困惑。而要切实搞好农村教师“下水”活动,我们的社会就应该给他们拓宽“水域”,抓紧作文教学的检查评估;加强作文教学的教研活动;放宽农村教师作品变铅的政策。措施跟上来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下水”成果也就能一年上一个台阶。那么,农村作文教学也就能引进源头活水了。

庖丁解牛教案范文第4篇

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快乐因素

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善于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快乐因素,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前提。透彻理解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运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找到教材中“快乐教学”的突破口如同庖丁解牛一般,选准突破口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笔者曾设计过《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导入方案,如儿歌法、谈话法、谜语、挂图法等,但都不能完美体现教学内容,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之后觉得,“看手――画手――夸手”导入方案有“点火之效”。让学生伸出小手感知“胖乎乎”;画手时板书,加深对“胖乎乎”词义的理解;在夸手中实现对教学的拓展。这种贴近现实,层层推进,学生很快有滋有味进入“乐中学、乐中发展”的境界。

重视教材中“快乐教学”的语言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些最典型的语言材料,必须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才能获得。同时又必须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会收到良好效果。如《四季》一课,“尖尖、弯弯、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鲜明生动、极具个性的语言材料感悟与领会得当,有助于调动学生进行读、演、说、评,让学生在读中品味,在演中感悟,在说中理解,在评中升华。

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快乐教学”的切入点课堂的活力,在于创造。对于一些抽象、枯燥、易混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善于创造,同样能成为快乐的教学契机,成为点燃语文课堂活力的火花。如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学生很难有学习兴趣可言,教师可在充分利用教学插图的基础上,给学生增加实物学具。如采用两根普普通通的毛线,利用两根毛线设计造型变化,演示拼音魔术表演,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枯燥的教学内容霎时变得生动、有形、有趣了,学习当然也就积极主动、有滋有味了。

创新“快乐课堂”教学模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语文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营造一个良好、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小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提升学习兴趣。首先,营造“快乐教学”的教室环境:通过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摆设、黑板报的合理利用等,建立识字王国、动画城。其次,因材施教设计教具:如把《雨点儿》一课中的生字卡制成雨点状,《胖乎乎的小手》的生字卡制作成小手状,《自己去吧》一课可设计成小鸭、小鸭妈妈、小鹰、小鹰妈妈的头像。这样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兴趣,感受学习的乐趣。

创设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案以学生为主体是经营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事实调整教学内容。教师心中装的不仅仅是教案,更应是学生。因此,首先要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提问,才能帮助学生感受“跳起来摘桃子”的快乐。其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易疲劳、精力分散开小差,教师不应大声训斥,而应因势利导,把不利的教学因素化解为有效的学习动力。

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快乐

朗读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引导学生读出情感,才能真正享受朗读的乐趣,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独特体验。

抓关键词句,指导学生读出味道《静夜思》这首诗如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观念,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即使读上千遍,也难以入情。但在教学中,可抓住关键词“明月”“思故乡”等,讲述李白思乡的故事,可收到较好的朗读效果,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再如《雨点儿》的第一句“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在教学时可抓住“飘落”二字,引导学生反复品味“飘落”的意境,读起来才具韵味。

品人物语言,引导学生体验角色如《自己去吧》中,小鸭妈妈和小鸭、小鹰妈妈和小鹰的对话,《胖乎乎的小手》中爸爸、妈妈、姥姥和兰兰的对话等,都是极好的语言训练材料。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兴趣浓、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在教学时,让学生分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角色表演等,引导学生体验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化平淡为神奇,带领学生连读带演课文《菜园里》生字多、线索杂、内容平,是篇难度较大的识字课文,但该文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时,教师拿出小竹板,边读边引导学生演。学生争相来表演,有的当堂能背诵。

总之,挖掘语文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定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庖丁解牛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研究;教案;第一堂课

作者简介:汤赐(1978-),男,湖南湘潭人,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11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42-03

电力电子技术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一般工业、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信网络、计算机、新能源发电等。“电力电子技术”已成为本科教学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1]地位十分重要。然而由于课程难,内容多,课时少,所以上好“电力电子技术”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教案的制作和使用有助于应对这一挑战。

很多非师范院校出身的大学教师都没有写过教案,只写过讲稿,笔者也一样。直到拜读北京理工大学龚绍文教授所著《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入门:大学施教学初步》,[2]才正式接触大学讲课的教案。读完深受启发,对自己所授课程也尝试着写教案,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对如何做好“电力电子技术”教案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电力电子技术”教案制作和使用的目的及其结构

“电力电子技术”教案是教师为某次课的宏观指导思想和具体课堂进程而设计的教学方案,用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一般来说,一次“电力电子技术”课的教案由两大部分组成:概述和教学进程。概述主要用于阐释教师对本次课的基本认识和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涉及授课对象及其特点(重点是学生的专业特色、就业去向、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题目或主题、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讲授方法和教学手段等。[3]教学进程则负责具体组织教学步骤,用以落实概述中的基本分析和指导思想,通常按授课时序写明每个教学段落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表达方式和时间分配等细节。

二、“电力电子技术”教案优劣的评判标准

由于“电力电子技术”教案制作和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案的基本结构及其具体内容能否真正实现该目的才是评判优劣的标准。一份较好的“电力电子技术”教案应该具备六个特征。

1.教学目的明确

不论是向学生传播电力电子技术知识,还是培养他们的思想品质,都是孕育在具体教学内容的传授之中,因而在制作教案时,要把每次课的教学目的具体化、明确化,并通过教学内容这一载体反映出来。

2.教学内容充实

首先,要保证包含了“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最基本、最重要和最核心的教学内容;其次,应适当介绍与上述教学内容有关的最新进展,拓宽学生知识面;最后,可尝试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讲出对上述教学内容实际运用的切身体会。

3.教学重点突出

依据“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确定每次课拟向学生介绍的重要知识点或需要培养的重要能力。值得指出的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会发生变化的,因而不应把课程的重点看成是固定不变,年年如此的。[4]例如,西安交通大学王兆安教授和黄俊教授主编的《电力电子技术》(第4版)[1]实现了以基于晶闸管的电路为主体内容,向以采用全控型器件的电路为主体内容的转移,充分反映了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新进展,因此,在教学时,要重点介绍基于全控型器件的电路以及控制这些电路的PWM技术。

4.教学方法得当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教学法、准直观法、边讲边练法、单元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程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2]上述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因此,不应盲目肯定或否定一种方法,而应结合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加以综合使用。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而言,笔者非常信赖案例教学法——通过演示MATLAB/Simulink模型搭建与仿真分析来传授学生点石成金的“金手指”。

5.教学手段多样

语言表达(包括肢体语言)和黑板板书、多媒体屏幕显示、实验演示等是帮助教师阐述教学内容和讲解思路的两类重要教学手段。前者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后者则作用于学生的视觉,二者形成合力,共同保证课程的教学效果。

6.教学进程合理

根据“电力电子技术”学科的发展、自己的理解和听课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消化、整理和布局,反映在教案上,就是如何给每次课的讲授内容分段并确定它们的讲授顺序。

三、“电力电子技术”教案制作的准备工作

为了制作一份能够体现出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充实、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多样和教学进程合理等诸多特征的教案,需要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要做好整体性备课工作。整体性备课是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全面准备,是教师能否讲好这门课程的最关键的一步。只有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有了整体上的把握,对教学内容已经做到了融会贯通,才能在具体讲授每次课时有一个全局的高度、有一种俯视的自信,才能清晰流畅、举重若轻讲授课程,犹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其次是要做好每次课的备课工作。整体性备课是非常重要的,但课还得一次课一次课的讲。事实上,只有每一次课都讲好了,整体性的把握才能落到实处,因此,在每一次讲课之前也要备好课,具体来说:要根据教学安排表明确本次课所讲授内容的大题目,确立教学目的,选择具体内容及讲授重点;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确定教学模式,例如,课堂讲授、实验或讨论等;要把教学内容组织成一次讲授式或议论式或谈话式的文稿,应服从并服务于主题,把各部分内容按起始段、中间段到结尾段的顺序安排组织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写出一份教案来,准备在课堂中使用。

最后是要多向有丰富授课经验的老师请教,尤其是要多听他们的授课,并及时写下自己听课后的体会,融入到自己的授课中去。多听(听人授课)、多讲(自己授课);再带着问题去听,带着体会去讲……完成几个循环往复的提高过程。

四、“电力电子技术”教案示例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笔者上述认识和体会,本节给出了“电力电子技术”绪论课的教案实例以供参考。

1.概述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

本课内容:绪论

授课单位: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授课对象:D电气工程06-4,5,6

授课时间:90分钟

(1)教学目的。通过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它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目前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等问题的初步说明,使学生们对电力电子技术有一个宏观意义上的了解。

(2)教学意义。“电力电子技术”作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理论性较强,比较难学。考虑到本科生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加之内容多、学时少,这就不可能讲授过细。“绪论”可以为学生们从课程整体内容上把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质问题提供帮助。

(3)教学重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地位与作用;电力电子技术与电子学、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三者的关系;电力电子技术目前主要应用的领域(结合授课对象所学专业的特点及需要)。

(4)教学难点。无。

(5)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给出主要内容。

(6)教学安排。先简单进行自我介绍,再引出本次课的主要内容:

回顾学生已学课程,提出问题:各门课程如何衔接并构成整体?“自动控制原理”中的理论如何运用,并实现对交流电动机的控制?

在介绍“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时,要重点介绍它与电子学、电气工程、控制理论三者的关系。

在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时,要扣住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史这条主线。

在介绍“电力电子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时,要针对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与需要,重点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在交直流电机调速、交直流电力机车、电力系统FACTS和HVDC、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电动汽车、超导储能、不间断电源、开关电源中的应用,并注意衔接好电气工程与电子学、控制理论之间的关系。

(7)教学手段。以口授为主,一定量板书。

2.教学进程(见表1)

五、结束语

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收获是教学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课程难,内容多,课时少,所以笔者对如何制作并使用教案来上好“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谈了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涉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案制作和使用的目的及其结构,优劣评判标准,以及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等方面,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教案示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M].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龚绍文.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入门——大学施教学初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周晓华,王应吉.“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案设计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4):73-75.

庖丁解牛教案范文第6篇

一、设计体现“快乐”的教学内容

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善于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快乐因素,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前提。同时,对于教学内容的透彻把握,有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运用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1. 挖掘教材中“快乐教学”的突破口

上好一堂课,选准突破口是关键。如同庖丁解牛一样,切入点选得准确且恰到好处,那么所有问题便能迎刃而解。如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我们曾设计过多种教学导入方案,一是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导入;二是谈话法导入;三是谜语与挂图导入等,但总觉得都不能完美体现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之后,我们选择“看手一画手一夸手”的导入方案,让学生伸出小手感知“胖乎乎”,在画手中板书“胖乎乎”,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在夸手中实现对教学的拓展。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层层推进,学生感到有滋有味,很快进入“乐中学、乐中求发展”的境界。再如《自己去吧》一课,其切入点在课题。教学时,我们抓住这个突破口,引导学生读题思题,激发学生质疑,“自己去做什么?为什么要自己去?”一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2. 重视教材中“快乐教学”的语言材料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那些最典型的语言材料,必须在对教材的深入钻研中才能获得,同时又必须将其巧妙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才会收到良好效果。如《四季》一课,运用了鲜明生动且极具个性的语言,“尖尖、弯弯、鞠着躬、大肚子一挺”等,对这些材料的感悟与领会,有助于学生对四季特征的理解,而要获得良好的理解与感悟,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进行读、演、说、评,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在演中感悟,在说中理解,在评中升华。

3. 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快乐教学”的切入点

语文课堂的活力,在于创造。特别是对于那些抽象且枯糙易混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善于创造,它同样能成为快乐的教学契机,成为开发语文课堂活力的火花。比如小学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很难有学习兴趣。我们在充分利用教学插图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增加了实物学具(如两根毛线),教师充分利用两根毛线进行造型变化,引导学生进行拼音魔术表演,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枯糙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形、有趣了,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二、建构体现“快乐”的教学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语文课堂。经营的主导者是教师,理念是学习方式的转变,途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途径在于教会学生读书,落脚点则是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1.创设快乐的学习条件

对于小学生来说,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提升学习兴趣。一是营造“快乐教学”的教室环境,可以通过教室的布置整理、座位的摆设,建立识字王国、动画城,合理利用黑板报等;二是精心设计各种教具。如《雨点儿》一课中的生字卡制作成雨点的形状,《胖乎乎的小手》的生字卡制作成小手的形状,《自己去吧》一课可设计小鸭、小鹰及小鸭妈妈和小鹰妈妈的头饰,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

2.创设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案

经营课堂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不可牵学生跟着教案走,而应当是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调整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心中装的不是教案,而应该是学生。因此,首先要选择贴近学生的教学提问。门槛过高的教学提问会构成学生思维的障碍,适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提问则能帮助学生进入“跳起来摘桃子”的快乐境界。其次是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疲劳、精力分散开小差时,我们不应大声训斥,而应因势利导,将不利的教学因素化解为有效的教学动力。如,一节公开课上,课堂被外面低空飞行的飞机轰隆声扰乱,有的同学低声议论,有的扒窗而望……性急的老师大声呵斥学生,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而不和谐。相机设计教学活动来化解教学危机,岂不更好?

三、让学生体验“读”的快乐

朗读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引导学生读出情感变化,才能享受朗读的乐趣,受到情感的熏陶,产生独特体验。

1. 抓住关键词句,指导学生读出味道

如《静夜思》这首诗,如果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传统观念,即使读上千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也难以入情。在教学中,我们抓住关键词“明月”“思故乡”等,讲述李白思乡的故事,收到了较好的朗读效果,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再如《雨点儿》的第一句“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在教学时,我们抓住“飘落”二字,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读书,让学生体会到“飘落”的意境,读起来也颇具韵味。

2. 抓住人物语言,指导学生体验角色

如《自己去吧》中,小鸭妈妈和小鸭、小鹰妈妈和小鹰的对话,《胖乎乎的小手》中爸爸、妈妈、姥姥和兰兰的对话等,都是极好的语言训练材料。学生对分角色朗读兴趣浓、热情高、参与意识强,在教学时,老师可利用学生分小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角色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增强语文课堂的活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抓住看似平淡的文字,指导学生读演结合

《菜园里》这篇课文,生字多、线索杂、内容平淡,是一篇难度较大的识字课文。但该文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时,老师拿出小竹板,引导学生边演边读。这样一来,竹板一打,课堂随之活跃,学生争相表演,有的还能背诵。

庖丁解牛教案范文第7篇

然而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现今的语文课堂,就会发现很多教师依然在上演“教案剧”,根据教案零零碎碎地问,学生简简单单地答。语文课成了问题的串联课,一问一答把课文这个“信息与美”的综合体肢解得支离破碎。语文课堂上大量宝贵的时间,耗费在如庖丁解牛般的讲解上,有些学生只需读一读,品味一下就能理解的文字,被教师翻来覆去地讲解。在这样的讲解下语言已丧失了原有的美感,学生也失去了往下读的兴趣,苦不堪言。

语文课堂宝贵的时间与其这样白白耗费,不如交给学生畅快地阅读。小学阶段,课内阅读的文章,三百篇左右,只有三四十万字,是无法独立形成阅读能力的。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本内有限的阅读内容,学生的阅读范围必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学生的阅读是需要指引的,阅读指导不仅是在课外,更有效率的应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的指导,创设阅读的氛围,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课上读出浓浓的文学味儿,给学生一个充满情趣、充满效率的阅读课堂,从而使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他们一种新的自觉的学习方式。

学生阅读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该如何进行,课本外的阅读材料该如何选择?笔者在教学时尝试采用了“1+N”的语文教学方式:课内精品阅读+课外推荐阅读,教学时间分配是各大约20分钟。以一篇教材内的文章为主体,拓展阅读数篇课外作品,“1”就是课文,“N”是推荐阅读的课外美文,两篇、三篇,乃至四篇,阅读篇数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制定。这种学习方式以精讲品读为主旨,重于方法牵引、感知理解、强化积累。

首先谈谈“1”即教材内课文的教学方式。在“1+N”阅读的语文课堂上,“1”,教材内的课文,是课堂教学之根本。语文课本中所选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并根据小学生的接受水平精心编辑,都是经过锤炼的美文,遣词用句都堪称范本,因此教材中的课文值得好好品味。在教学课内精品时拒绝繁琐讲解,尽量做到精讲多读,教学流程如下:

1.览读课文,整体感知:感知课文的类型,抓住一条主线。

2.品读课文,深入感悟:挖掘课文内容,捕捉值得关注的点。

3.研读课文,深层体味:回味课文内容,融入自己的感受。

再谈谈“N”即推荐阅读材料的教学方式。在推荐阅读教学部分,最重要的是阅读材料的选择。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以课文内容为原点,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阅读材料

从课文推荐名著阅读。教材中有些课文是从原著中节选改写而成,有些课文是介绍名著,那么推荐阅读的内容首选该名著。如读完《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师可推荐阅读《水浒传》,由《小草和大树》推荐阅读勃朗特三姐妹的《简・爱》《呼啸山庄》等。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先介绍整部作品的背景、大致内容,再撷选其中的一两个精彩片段拓展阅读。

从课文内容进行补充阅读。如《欢乐的泼水节》,学生读完课文,了解了很多傣家风情,仿佛和傣家人一起度过了欢乐的泼水节。我们祖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节日,还有什么少数民族有什么的节日?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问题。针对孩子的好奇与兴趣点,教师可推荐阅读有关介绍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节日的文章,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读得兴致盎然。

2.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生的阅读场

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尊重学生在选择阅读过程中的自主体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同样,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无时不在地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班级形成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氛围,构建积极的语文课外阅读场,对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其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积极的语文阅读场,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机会。可通过同桌合作、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积累,通过上网、到图书室查阅等方式去选择与课文相关的、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获得新的信息,充实自己的积累。在课堂上与大家共读时产生阅读共鸣,感受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成就与快乐,从而形成和谐、合作的课堂阅读氛围。

在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1)要让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这里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现在各种小学生读物琳琅满目,但不是都适合小学生去阅读,教师需要指导孩子去选择那些积极的、思想健康的读物来阅读。另一方面,还要教学生在有益的读物中学会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尽管是一部好作品,但其中的内容、观点未必都适合自己,因此,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有益于自己的信息,以促进自己健康地发展。(2)给学生以适当的阅读强制。叶圣陶先生曾说:“养成良好习惯必须实践。换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就养成好习惯,必须怎样怎样去做,才可以养成好习惯。”由此可见,尽管学生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具备了一定的鉴别和选择能力,但未必就形成了良好的习惯,还有必要在学生的阅读指导中,通过一定的“强制”,使学生达到“知行合一”。所谓“强制”,在这里是指通过一些必要的手段,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这种“强制”,对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十分有用的。(3)教育学生要持之以恒。教师要教育学生坚持做到教师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明白“1+N”的语文阅读课堂,是我们班级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方向。要以正面引导为主,特别留心去发现学生中由于好的课外阅读行为而取得好的效果的典型,给予积极的评价,让个别学生的成功成为良性的刺激,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良好语文阅读习惯的形成。

对“1+N”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有一定的效果检测,以便及时地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调整。检测手段要多样,并着重体现趣味性,要以调动学生阅读兴趣为主旨,千万不能以死板的检测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师可用写读书心得、故事演讲、读书沙龙、知识竞赛等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去进行课外阅读。

“1+N”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对教师而言是全新的挑战。首先,教师自身必须喜爱阅读、坚持阅读,有良好的语文功底,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阅读。推荐阅读的材料,可为学生提供纸质阅读材料,也可以通过教学视频展台展示电子阅读文本、视频阅读资料。同时,建立班级图书架,为学生添置合适的书籍,同时让家长提高认识,为学生购买相关的课外阅读资料,并在家中形成相应的学习氛围,这样家校合力,更坚实地培养好学生的阅读习惯。

庖丁解牛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一、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是技工学校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阅读广泛,阅读能力强的人,他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必定不差,他的谈吐必定异于一般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学生,不论是撰写求职信、面试交谈,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占有优势。企业单位也会更青睐这种具有人文素养的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得学生即使步出校园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应用能力,这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应该如何有效地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本人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二、技校学生阅读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学生基础差,阅读能力低下

学生的不爱阅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阅读缺乏内在的需求,对阅读提不起任何兴趣,对阅读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文字就是一堆枯燥无味的东西,体会不到语言文字的魅力。2、学生缺乏对文学作品的了解和认识,平时也会看书,但看的书不外乎是言情小说、惊悚小说、漫画、时尚杂志等,阅读只为追求消遣和娱乐,缺乏目标性。3、出生于90年代的新生代已经习惯接受来自电脑、手机等电子渠道的图像信息,对来自书籍、纸张的文字资料没法接受,文字思维能力弱。个别学生希望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却不得不在文字理解上败下阵来,导致最后一见到文字就避之唯恐不及。

(二)语文成“鸡肋”,学校缺乏文化氛围

语文,作为技工院校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技工学校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语文及其他文化课的课程安排时间常被挤占,某些学校甚至认为工科类班级根本不需要学习语文,随意删减该科目。语文课沦置于可有可无的“鸡肋”地位,语文教师也产生“边缘人”的感觉。另一方面,技工学校不重视语文教师队伍的发展,语文教师数量少,甚至由其他专业的闲置教师充当语文教师,学校鲜组织语文学科的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对技工语文教学的动态缺乏必要的了解,学校缺乏语文教研教改的氛围。再者,学校认为“学生学好技术就行了”,不重视文化氛围的营造。学校图书馆形同虚设,书籍数量极少,管理员不专业;学校鲜于举办读书节、文化节等课外文化活动。在这一思想指导之下,自然无法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

(三)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目前我校所使用的教材为全省技工学校通用教材,本教材为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写,按主题分为几大单元:锻造人格、历练人生、感受亲情、走进职场、拥抱自然等。教材编写者大多为奋战于技工教学一线、有多年语文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增强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为宗旨,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选文注重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但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1、文言文单元的编排,有失妥当。学生基础差,文言文艰涩难懂,如《鸿门宴》、《庖丁解牛》等,在学生眼里犹如天书,学生望而生畏,阅读成了泡影。2、部分文章思想内容比较晦涩高深,以学生目前的人生阅历、知识基础难以读懂,自然难以激发阅读兴趣。如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鲁迅的《呐喊》自序、庄子的《庖丁解牛》等。3、课后习题的设计不合理。习题的设计缺乏循序渐进性,个别习题的难度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教学思想懈怠,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没有省市文化科目统考,语文教师因此削弱了对自己的要求。比如,备课不认真,一份教案反复多年使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的形式,继续传统语文教学“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分段―概括中心思想”的思路,一节课下来,语文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连课文讲什么都没搞清楚,更别说如何去提高阅读能力了。教师往往重视优等生,轻视差等生,课堂上的交流多与优秀学生进行,优秀生得到的发言机会与受表扬机会大大多于差等生。这样使得原本不爱学习且心里自卑的学生更是对语文学习望而生畏。对这些不爱学习、不爱阅读的学生来说,仅有的可引领他们品味语言文字奥妙的机会也被掐灭了。

基于以上种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技工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方法与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文化氛围

技工学校应该切实摆正思想观念,重视语文在技工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认识到“人文素养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落实到实际中,一方面,就是要按照教学大纲合理安排语文教学课时,不随意挤占语文课时,切实做到给语文教学留下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重视教师培养,促进语文教师之间的学科交流,多举办语文教学研讨活动。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多措并举,从多方面营造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借助技能文化节活动,举行朗诵比赛、写作比赛,因为朗诵与写作需建立于广泛阅读的基础之上,必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学生阅读的兴趣;丰富图书馆、阅览室的藏书数量,为学生提高优质的精神食粮;举办每周读书之星的活动,由班级推荐本周自觉阅读、并能向广大同学推荐好书的学生,学校再进行筛选,当选学生在大会通报表扬,并向全校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和推荐好书。总之,只有学校建立校园文化长效机制,才能营造出书香校园。

(二)改革教材,与时俱进

为适应中技生的知识基础、技工学校的办学实际、学生的就业方向,语文教材应该进行改编,编写一套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教材。如,1、编写机械汽修类、财商经贸类两类不同的语文教材,适应文科与工科的不同专业特点。2、考虑技工学校课程多、实操时段长的特点,应该精简教材,合理安排课文篇目。晦涩艰深的文言文以及思想高深的文章可适当删减;在题材的选择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并尽量贴近时代和生活。3、合理设计课后习题。习题的设计应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为前提,所提问题做到循序渐进。

(三)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技工学校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责任,语文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在教学中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1、在教学过程中,从语文实用性出发,围绕技校学生职业特点和专业方向,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为导向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2、语文教师应适应技校学生特点改变教学方法。如,摒弃“划分段落,概括中心思想”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采取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建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尤其对差生更应对一份理解、关注和鼓励,多给差生发言机会。

4、在班级上开辟一个读书吧,鼓励学生自带课外读物或班会费购买课外读物,每周举行读书交流会,营造班级阅读氛围。5、语文教师充分利用时间向学生介绍优秀课外读物,如世界名著,开阔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领略文学之美,并向学生传授阅读的方法。

四、小结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非一蹴而就。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才能真正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2

[2]肖川,教育的智慧与真情[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2005

庖丁解牛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文言文 文体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文言文阅读上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同时又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这两项要求正体现了文言文教学应该既要注重字词的理解又要注重文言文“文”的特色。然而,从文言文教学现状来看,更多体现的是“文”“言”之争也即重“言”轻“文”的偏向,在教材处理上是如此,在高考文言文复习上更是如此。正如有论者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些老师在讲解过程中,过多过细地给学生讲授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把一些声情并茂的名篇美文肢解得破碎不堪,枯燥乏味,学生自然也就对这样的学习‘反胃’。另外也有的老师在讲解时过于偏重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把一篇很有生气、意味的课文活生生地来了一次‘庖丁解牛’,分解成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重点句子翻译等方方块块,割裂了文章血肉上的联系,这样学生学完这篇课文之后,就会只见到一块块的牛肉,而‘目无全牛’了”。

就语文课程标准来看,学习文言知识是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之一,但并不是全部,而将文言文肢解成知识点的倚重乃至成为教学的全部,也说明我们文言文教学内容的缺失。文言文教学该教什么?这应该是当下应该解决的重心。基于《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的理念和精神,笔者以为,应该改变文言文教学重“言”轻“文”的偏向,在重视字词的同时感受文言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出文章特色,教出文章魅力,其实是一种文体教学。“每一种文体都有着自己内在的特性和规律。因此,面对不同文体的文本,我们除了关注那些共性的阅读规律之外,理所当然地应该将视点集中在文体本身的突出特点上,比如,诗歌教学我们首先应该关注‘意象’、小说教学我们首先应该关注‘人物形象’等等。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分辨清楚特定文本的文体,其主要目的在于以‘文体’为着眼点更好地确定该文本的教学内容。”就文言文教学而言,合宜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文体的突出特点挖掘,就是学习文言“文“的独特魅力。

文言文体丰富,远比我们现代文体多样,如论、序、记、令、传、引、书、铭等。刘勰的《文心雕龙》里梳理了近20种体式,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逐一进行研究和评价。本文也对其有所吸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文言体式,体悟作品内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个美的引领。笔者在这方面也作了相关的尝试。

先依照文体精心选择相应的学习材料,然后依据文章体式和作品特色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朗读法、点拨法等。文体和学习材料如下表:

鉴于古代文体的多样性,本人删繁就简,选取了几个比较有特色的文体进行教学。六种文体六篇文章,每篇文章一课时完成落实。在教授过程中,自己写反思,或者请同组教师随堂听课,通过课堂观察教学效果。整个系列操作如下表:

从以上教学过程来看,笔者的文言文教学有以下收获:

一、对文体有充分的认识。学生初步感知古代文体的魅力,令之篇幅较短,语言凝练、准确、坚定,铭之风韵悠远,游记之抒发性灵,大大拓宽了学生视界。教师也能以此为抓手,作富有特色的教学设计。如教学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教师有了对墓志铭“概括性”、“独创性”两大特点有充分认识之后,思考本文的概括性体现在哪里?独创性体现在哪里?以此为突破,教学将变得游刃有余。指导学生学习材料,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对文本有独到的理解。一篇课文的特色是什么?学生领会不到的滋味是什么?需要涵泳的地方是哪里?这都需要教师充分把握。文言之美在于其语言的锤炼,还在于构思立意的高远和奇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尤其引领学生进入到这样的文言美的世界。比如在教授钟惺的《浣花溪记》的时候,笔者抓住钟惺作为竟陵派代表诗文主张反拟古,主性灵,求新求奇文风的,极力追求孤僻情怀“别趣理奇”即所谓孤怀、孤诣的艺术特色,设计了以“水”为线索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文中的“水”涵泳,从而感受他“我辈文字到极无烟火处”的文字特色及其情趣追求。再如《〈青霞先生文集〉序》一文,本文抓住人物性格和文风来写,讴歌人物和文集价值。指出青霞先生之为人和为文的关系,为人敢于直谏,为文多讥时事,文如其人。

像曹操的《让县自明本指令》,此文是曹操推让朝廷封给他三个县的俸禄而借此表明心志。本文很有自传的味道,重点写自己为一郡守、隐居自藏、建功立业、读史观文的人生经历,写得坦诚直率,气势磅礴,充满豪气,简约严明,清俊通脱的风格。这既是令这个文体本身的魅力,也富有曹操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两者蕴藉其中的美进行涵泳,学生才算是真正进入文言艺术的世界。

由于把握住了文体特征和文本的特色,学生不仅学习了文言之“言”,更深入体味文言之“文”,是一场享受文言之美的历程。文言文教学要深得其味,不能只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还要从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也即文言文的教学内容的确定。王荣生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中认为:“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体现先进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被大力张扬。然而教学方法的努力,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教学内容,先进的理念首先关乎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到‘教什么’上。”“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我们以为教学内容更为重要、更为关键。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开发什么样的和如何开发语文的教学内容是当下课程研究的重心之一。就文言文教学来看,一则要有内容来教,也就是文言文文体上的教学内容的材料编排;二则依文体来处理文章。从文体角度学习文言文,把握不同文本特色,把握同一文体不同的精髓,形成富有特色的解读。这样的系列实践,对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开发建设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庖丁解牛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机械制图》 教育体会

当常熟职教中心的校旗在人杰地灵的虞山的东南开发区升起时,我们迎来了祖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他们带着梦想、求知、渴望而来。作为教师,我们为他们的选择感到庆幸和自豪,更感觉职业教育的希望和自身肩负的重担。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和学校之间的激烈竟争,需要教师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丰富的人生和渊博的专业知识,百舸争流、鹰击长空的胆识和勇气。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夺得我们常熟职教的一席之地,职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成了我们职教中心的立校之本。

一、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采用善喻善问的手法诠释课程内容。

所谓善喻,即“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就是说教师在讲授时,必须做到语言简练,而析理透彻,道理深奥却不晦涩,比喻不多却恰到好处,这样才能使学生跟上自己的思路。因此,在准备教案时,教师应精心策划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使学生理解课本内容,采用善喻善问的方法引入新的知识点。

例如,在三视图章节中,对于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很多学生不理解。我让同学们把零件的三视图理解为一个人站在一个地方,同时从正面、左侧面、俯视照三张相,按三视图配置在一起,然后提问:“一个人同时照三张相,他本人的真实肩宽、身高、胖瘦会因为三张照片的角度而改变吗?”“不会。”学生肯定地回答后,随之理解,三视图即为一个物体往正面、侧面、水平面三个方向的投影而成的视图,是同一个物件的三个方向的投影反映,所以遵循三视图的“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规律。现在同学们已经能很好地运用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来读图和绘图。

在学习组合体章节时,同学们对“形体分析法”难以理解。书上表示为“按照组合体的结构特点和各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把它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几何体,并分析各基本几何体之间的分界线的特点和画法,然后组合起来画出视图或想象出视图”。这种分析组合体的方法叫形体分析法。同学们对这种方法很难理解。怎样让同学们理解“形体分析法”呢?我给同学们打了一个比方:假如同学们都是学美术的,有人要求画一张肖像,同学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张脸(即一个组合体),然后分析这个人的脸由眼睛、鼻子、嘴、耳朵等部位(即几个基本几何体)构成,逐步分析各部位的结构特征及相互位置关系,熟悉五官后,画这个人的肖像就轻车熟路了。回到我们的组合体视图,利用形体分析法,把组合体分成几个基本几何体,逐个分析,画出视图。在同学们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我给他们讲了“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的典故来加深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多次提到形体分析法,反复刺激,学生因此形成概念。

又比如讲剖视图时,从剖开西瓜来知道西瓜有红、黄、白三色,分有籽或无籽,等等,引出剖视图的目的是为清楚地表达零件的内部形状、结构等。

二、采用口诀教学,寓教于乐,使学生乐于接受。

在很多知识的理论教学中,对于书本上的定义和概念有的同学很难接受,所以我采用一些口诀的手段使他们乐于接受。比如,讲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的时候,我将它归纳为:“物体左右主俯见,物体上下主左见,俯视左视显示前后,远离主视是前面。”对于直线的投影特性,我将它归纳为:“倾斜变短线,平行实长现,垂直聚一点。”再如,对于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用“一斜二垂平行线”七个字来归纳,它的含义是:“一斜”就是指“在所平行的投影面上的投影为一段反映实长的斜线”;“二垂”是指“在其他两个投影面上的投影分别垂直相应的投影轴,长度缩短”。同样,我把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用“一点二平垂直线”来归纳,这样使学生容易记忆并乐于接受。

三、加强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用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抽象的投影关系为直观的视觉印象,降低问题的难度。此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实训车间参观,使学生有机会了解机械生产的各个环节,达到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课堂知识理解的目的。讲课时要注意让学生将感知与理解相结合,运用直观模型及实物,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理论的问题感性化,有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如在讲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时,用所在教室为大教具,用黑板、地面、墙壁作为三个基本投影面,将任一物体向这三个投影面上投影画出图形,展开成三视图。再结合课件演示给学生看,尤其是三个投影面的展开过程:保持V面不动,H面向下翻转90°,W面向右翻转90°。通过讲解与演示,学生明确了平面――空间的变化,再讲投影规律及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关系就比较容易了。我把多媒体引入《机械制图》的教学,通过投影变化、组合体、相贯线、截交线等投影问题,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到所求问题的投影变化,降低了相应知识点的学习难度,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物到图、由图到物地反复训练,提高了空间想象能力。

四、合理调节教学中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做到讲课重点突出,基础兼顾。

目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普通初中毕业,仅有些许几何学知识,且大部分基础知识不很扎实;没有学过立体几何,空间立体概念不强;多数同学来自农村,无机械制图的认识和概念(仅少数同学由于父母、亲戚为工厂人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对重点章节应讲慢、讲懂,让大多数同学能懂,少数同学通过课后询问老师或同学后,也能基本掌握。同时我在布置一些有相当难度的习题时,让全班同学先自己做,然后在班中发掘做得好的同学,让他上黑板板书,一来可以展示他的能力,二来让一些不会做的同学学有榜样,看到差距并且迎头赶上,这样来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这些同学在《机械制图》期中考试中脱颖而出,同时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在班上形成一股良好的学习风气,也能增加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例如像07高技数控(1)班的周晓雷、顾雷、蒋超同学,07高技数控(2)班的徐家乐同学,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以说成为了班中学习《机械制图》课的好榜样。

“学有规律,教无定法”。上述只是我的教学体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不断创新,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上一篇:勾股定理教案范文 下一篇:物质的量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