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1 17:18:01

立功申报材料

立功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一、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成立了“流动立案庭”

针对我县地处山区的社情,为切实解决群众“打官司难”,该同志创建了龙门法院流动立案制度。根据全县地域情况,在法院立案庭及三个中心法庭设立四个流动立案庭。流动立案庭工作职责是接到预约,一个工作日内上门为地处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特别是为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的伤残人员等提供上门立案服务和司法救助,并同时在当事人所在村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使村民了解法律、法规。一年来,该同志带领法院流动立案庭上门服务,下乡巡回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10次,为15个案件的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3万多元,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36人次,现场解决纠纷6件,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法院“流动立案庭”上门服务的做法被拍成新闻,在龙门电视台、惠州电视台播出。

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蹲点人民法庭开展党员挂村法律服务活动

2005年3月,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该同志结合法院开展创“三新”活动的要求,在蹲点的××*人民法庭创造先进的特色工作方法,推出了法庭党员挂村法律服务活动。挂村党员每月要定期到挂钩村了解农村矛盾纠纷的动态;将诉讼程序、诉讼风险须知、举证指南等材料及党员挂村联系通讯号码编印成《保先服务手册》发送到村委会;开展法律咨询,重点帮助农业种养大户解决在生产、承包、经营中碰到的法律难题;现场办案,及时解决农村民事合同纠纷。该同志于2005年5月底到××*镇驻队一个星期,同法庭挂村党员深入到村委会、村民小组,走访村干部和群众,听取对法院、法庭审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宣传法律法规。开展先进活动以来,××*法庭为辖区农村提供法律服务,发送了《保先服务手册》200多份,走访了25个村委会、村小组,接受村民法律咨询105人次,现场解决纠纷8件,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村委会干部和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去年××*法庭先后被××*法院、××*市中级法院评为先进单位。

三、加强立案两个“文明窗口”建设,创建院长立案接访制度

立案是当事人进入诉讼程序的第一关,是人民法院落实司法为民措施关键环节,为解决好人民群众“告状难、申诉难”等“打官司难”的问题,减少群众诉累,让群众一次立案,避免多次往返。该同志增强政治敏感性,加大处理涉诉工作的力度,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于2005年3月创立了院长立案接访制度,每月不少于二次在立案庭接待立案、群众,审查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并当即为符合司法救助的当事人办理减、缓、免诉讼费审批手续;认真听取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做好记录;对来访群众提出的疑问,耐心细致进行解答;对上级或有关部门转来的群众来信,逐一审阅回复,做到件件有回音。自院长立案接访制度实施以来,在立案庭现场审查当事人材料73件,当即审批立案的有45件,为55宗案件的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15万多元,接待来访群众103人,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当事人的称赞。实行院长立案接访制度以来,解决了一些重复上访和上访老户的问题,使不少当事人息诉服判。一年来,没有发生群体性集体上访和矛盾激化事件,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开展调解竞赛活动,积极化解民事纠纷

为落实我院2005年开展的调解工作竞赛活动,促使调解工作跃上新台阶。该同志以××*法庭为试点,建立法庭审判人员与辖区村委会调解主任联络制度。由庭长负责联络××*镇各村委会,一名副庭长和一名书记员负责联络××*镇各村委会,一名审判员和一名书记员负责联络××*镇各村委会。法庭工作人员与村委会调解主任定期联络,了解和分析农村民事纠纷的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村委会调解主任将所在村诉讼当事人出现的思想动向及时向法庭反馈。发现一件,处理一件,避免发生矛盾激化案件。××*法庭行动迅速,措施有力,调解竞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每个审判员树立强烈的调解观念,创造了不少有特色的调解工作方法。该同志每月定期分别到主管业务部门、各人民法庭检查、指导开展调解竞赛活动,针对不同案件、不同当事人采取不同的调解方法,并亲自对个别疑难复杂案件进行调解。该同志认真抓好民事案件的调解工作,全院民事审判干部采取多种多样的调解方法,切实有效地化解了大量民事纠纷,2005年全院民事案件调解结案率达44.8%,比2004年上升了25.8个百分点,民事案件调解结案率创历史新高,名列全市法院第一。其中××*法庭全年调解结案率高达70.8%,取得调解竞赛活动第一名,并获得先进集体奖。

五、落实司法为民措施,送法下乡指导人民群众诉讼

由于山区群众法律知识的薄弱,我县没有设立中心法庭的××*街道办事处、××*镇、××*乡和××*林场,总人口有10多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一,群众的诉讼都是由法院立案庭受理。五年来,我院在以上乡镇场没有开展过法律宣传活动,大多数群众不了解法律、法规,也不了解法院的诉讼程序,以致发生有些案件当事人因诉讼不当而败诉,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为有效地指导人民群众正确诉讼,切实维护合法权益,该同志在2005年11月间,专门组织、部署立案庭在这些乡镇场开展送法上门指导诉讼活动,亲自编印包括《立案流程图》、《人民法院诉讼收费标准》、《当事人权利义务》、《诉讼风险须知》、《各类案件举证指南》等23项内容的龙门法院诉讼指引资料,连同立案庭办公电话、法院投诉电话的卡片一起装订成册,于11月下旬带领法院送法下乡小组与当地党委主管政法的领导一起,冒着严寒深入××*街道办事处××*村委会、××*镇××*村委会和××*村委会发送诉讼指引资料,与村委会干部进行座谈,倾听意见和建议,现场接受村民咨询。××*村委主任拿着诉讼指引资料当即表示,近期将组织村委干部和九个村民小组长一起学习,并向全体村民进行宣传,让村民了解法律规定和法院的诉讼程序,以保护合法权益。一些村民闻讯后赶来索取诉讼指引资料,当天共为3个村委会和50多个村民小组发送《诉讼指引资料》200多份,三天内便向这些乡镇场的司法所、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发送诉讼指引材料近千份。我院送法上门活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得到当地党委领导、村干部和村民的高度赞许。

立功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为认真贯彻区总工会《关于开展“献智创新、建功立业十二五”立功劳动竞赛活动的意见》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房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局工会将组织立功劳动竞赛活动。现提出意见如下:

一、工作目标

1、开展一场消防技能比赛;

2、开展一次各服务窗口百日服务无事故、无投诉活动;

3、开展一次岗位知识培训,提高岗位操作技能。

二、竞赛范围

全局各部门,各基层房管所。

三、工作步骤和要求

1、制定活动方案(4月)

以各业务系统和有关单位为主体,围绕“献智创新、建功立业十二五”的总要求,分别制定符合各业务特点和单位实际、操作性强、包括整体和单位层次的竞赛实施方案,确定立功竞赛活动内容、考核标准和奖励措施,并于4月底前报局工会备案。

2、组织宣传发动(4-5月)

各单位领导要认真重视,主动与局机关业务部门密切合作,积极争取所辖街道(乡镇)领导支持,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各所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广发发动、积极参与。5月底前把参赛人员名单报局办公室。

3、开展技能培训(6-7月)

局工会将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培训内容,重点加强技能再提升和学历再提升。各基层站所要根据培训内容,选拔人员参加,通过培训着力提高全局职工的整体素质。

4、实施劳动竞赛(8-10月)

局工会将在组织开展职工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开展全局性立功劳动竞赛、技术练兵和合理化建议活动,着力在技术攻关、技术创新、降本增效、节能减排等竞赛内容,分专题推进。竞赛中将评出一、二、三等奖,参赛人员要拿出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参与、赛出水平,为全局的房管事业做出贡献。

5、总结评比考核(12月)

组织进行总结评比考核,并将列入局年终考核项目。通过评比,对竞赛活动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及奖励,并上报区总工会,参与“十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十佳献智创新奖和十佳职工先进操作法”等评选活动。

四、工作要求

1、各单位、机关各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开展相关活动,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鼓励职工多提金点子,为本单位、本行业管理献计献策。

2、认真做好竞赛活动的组织准备工作和推荐评选工作,做到严密组织,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人员;评选表彰对象主要是一线职工和直接参与活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

3、在开展技能竞赛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杜绝弄虚作假,正确把握评选范围和条件。

4、申报区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献智创新(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法”须填写相应申报表(详见附件)一式二份。

立功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一、监所检察部门发现冤假错案的职能优势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高检办发(1992)19号《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工作规范(试行)》第14条的规定,“看守所发现在押犯中有错捕、错诉、错判、错放可能的,应在3日内初步查明情况,提出复查意见,报告监所检察部门”。由此可见,监所检察部门具有主动发现或者发掘冤案的职责。另外,从检察机关内部分工来看,监所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内部专门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实施法律监督的工作部门,是唯一以刑事诉讼监督为主要业务的工作部门,与其它办案部门相比具有天然的中立属性;同时对看守所、监狱等监管场所实行派驻检察,基于派驻检察的优势,与侦查监督、公诉、控告申诉部门相比,监所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能在第一时间接触到犯罪嫌疑人的部门,接触在押人员时间也是最多、范围也是最广泛,最能全方位的了解在押人员情况,客观上有利于发现冤假错案。

二、监所检察环节发现冤假错案线索的途径

(一)从在押人员异常的行为表现、申诉、翻供现象中去发现

身负冤假错案的在押人员,由于心理上不平衡,常常会有较大的抵触情绪,存在异常的行为表现,普遍有申诉或翻供现象。河南“奸杀案”的秦艳红在看守所里天天都在发愣,有时禁不住号啕大哭;[1]浙江“致死案”的张高平在服刑期间一直为自己的案子申诉,他的申诉书足足可以装满一麻袋;[2]吉林“杀妻案”的王海军,刚进监狱时,无心改造,经常向管教喊冤、写申诉信,也记不清写了多少封,泪水湿透了稿纸;[3]重庆“奸杀小保姆案”的童立民多次“承认杀人”又多次翻供,并一直喊冤;黑龙江“杀人案”的史延生,在案件的侦查、审理过程中曾多次翻供;云南“奸杀分尸案“的孙万刚不断申诉,其最早的申诉材料是咬破了自己的手指,用血写成。[4]幸运的是,张高平的异常行为引起石河子市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官的高度重视,并坚持帮助其申诉,后浙江“致死案”得以翻案。

监所检察官应重视在押嫌疑人异常的行为表现,尤其是要重视对原判刑罚不服甚至诉说有冤情罪犯的申诉,深入细致地了解原因,必要时调取有关案卷材料进行审查,从中发现刑事冤假错案。

(二)从审查狱侦耳目是否被滥用、立功情况是否真实中去发现

办案单位为了侦破案件的需要,会在看守所内安排狱侦耳目贴靠审讯对象,这是国内刑事侦查中公开的秘密。我国《刑法》第68条规定:“犯罪分子有……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为了立功,有些狱侦耳目会不择手段在监管场所内采用殴打虐待、威逼利诱等方式迫使同监室在押人员作出虚假的有罪供述,从而酿成冤假错案。吉林“杀妻错案”的王海军,就是在看守所“狱侦耳目”反复劝其招供,不从便拳打脚踢的“帮助教育”下承认了杀妻;[5]因贩秽出版物而获刑的袁连芳,在入狱后成为了警方的线人,被指两次参与伪造证据,袁因此“立功”减刑,却致无辜者入狱,[6]引发两起刑事冤假错案。

监所检察官可以通过严格审查狱侦耳目是否被滥用、立功申报材料是否真实可靠,从中发现刑事冤假错案。

(三)从死刑犯执行前的言语表现、教育感召谈话中去发现

一方面,对确实存在冤假错案的死刑犯来说,其不想死的不明不白,会在执行前提出无辜、冤枉等类似言语表现。湖南“杀人碎尸案”的滕兴善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临刑前,执行人员问他还有什么遗言,滕兴善大声说:“我没有杀人!我是冤枉的!”[7]监所部门受理此类申诉案件或遇到死刑执行现场喊冤中止执行的罪犯,要认真进行复查,从中发现冤假错案。

另一方面,对于犯下重罪的死刑犯,在执行前会把一些尚不为人知的杀人命案等犯罪事实主动交代出来,以救赎自身的罪恶;或在希望死刑改判的求生心理支配下立功、检举、揭发重大犯罪案件;真凶的出现会使一些冤假错案的冤情得以昭雪。2004年一名抢劫杀人犯在被执行死刑前供认“7・12入室杀人案”为自己所为,使河北“故意杀人案”真相大白,李久明被无罪释放。[8]2001年,三亚监狱监狱里一个名叫胡亚弟的死缓犯检举与他一起作案的是黄昌强、黄开政,而不是黄亚全、黄圣育,从而使“黄圣育、黄亚全故意杀人“错案浮出水面。[9]监所检察官可以充分运用死刑犯心理,进行教育、感召谈话,从中发现冤假错案。

(四)从办案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的刑事侦查行为中去发现

犯罪嫌疑人归案后,侦查机关一般都会先在自己的办公场所内对其进行讯问,在获取有罪供述之后再将其送看守所羁押,由于这段时间的审讯活动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容易滋生刑讯逼供、诱供、指供等违法违规侦查行为。《刑事诉讼法》第83条第2款规定:“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二十四小时内被打致伤,在入所时一般都会很明显。“佘祥林进来时双腿都被打坏了,全是青紫的伤痕。从佘祥林提供给媒体的申诉材料看,……,佘祥林肯定被实施了刑讯和指供、诱供。”[10]《刑事诉讼法》第116条第2款规定:“犯罪嫌疑人被送交看守所羁押以后,侦查人员对其进行讯问,应当在看守所内进行。”但从办案人员对在押人员外提行为的法律监督实例来看,常出现的是“以辨认现场为名,所外提讯问为实”。所外提讯使讯问活动逃离了驻所检察与看守所的监控,容易导致刑讯逼供或变相逼供等违法行为,催生刑事冤假错案。

监所检察官一方面可以从入所健康检查电脑记录中、在押人员入所健康检查记录表中查找是否有外伤人员。另一方面在巡视监室时,可对新入所人员、被外提讯问人员直接观察外伤情况。通过核实致伤原因,确认办案人员存在违法、违规的刑事侦查行为,从中去发现发现刑事冤假错案。

(五)从存在超期羁押、久押不决的案件中去发现

超期羁押、久押不决与冤假错案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超期羁押、久押不决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因定罪证据之间矛盾很多、疑点重重,导致诉讼程序反复、交替变化。二是“司法机关发现应当撤销案件、不、无罪释放的,没有按照无罪推定的要求及时作出处理决定,主要是害怕承担责任,……,而是将矛盾上交,造成了办案周期过长、案件迟迟没有处理决定的情况。”[11]任一种原因,都能从侧面凸现了该案存在的问题,是造成冤假错案的前兆。

河北“奸杀案”的徐东辰,被羁押8年,4次被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含2次死缓);黑龙江“抢劫杀人案”的史延生一家7口被羁押5101天后被宣判无罪;江西“爆炸案”的叶烈炎被羁押941天后被无罪释放;甘肃“诈骗案”的李天荣被被羁押757天后获释;福建“故意杀人案”的叶求生被羁押9年4个月零10天后被宣判无罪;河北“杀人纵火案”的“二刘”在看守所羁押了15年。[12]以上冤假错案无一不是超期羁押、久押不决案件。

监所检察官应重视在押嫌疑人羁押期限的监督,多渠道深究超期羁押、久押不决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中发现刑事冤假错案。

(六)从律师会见困难、作用明显被虚化案件中去发现

从诉讼立场上来讲,在整个刑事诉讼活动中只有律师是唯一的、专门的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的,其中就包括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只要律师提交了法律规定的手续,就应该安排会见。但是,却存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拒绝律师合法会见请求权或者故意刁难的情形。回顾冤假错案,秦艳红案、杨文礼、张文静案、佘祥林案、杜培武案、赵作海案、浙江张氏叔侄案、孙邵华案、于英生案等,辩护律师均提出有力的无罪辩护意见,但没有一个法院采纳律师的无罪辩护意见,法院都认为犯罪嫌疑人有罪,但最终又以无罪释放,律师的作用明显被虚化。律师会见难、辩护作用被虚化的现象,为造成冤假错案的埋下了隐患。

监所检察官应重视无正当理由拒绝律师合法会见请求权或者故意刁难、律师作用明显虚化的案件,通过深入与律师、涉案在押人员交谈,从中发现冤假错案。

三、监所检察环节防范冤假错案的对策

(一)强化在押人员的维权工作机制,维护在押人员的合法权益

首先,监所检察部门要做好与侦查机关、本院公诉、法院的工作衔接,及时掌握相关信息,牢牢把好死刑案件的最后一道关,杜绝出现错杀情形。遇到死刑执行现场喊冤中止执行的罪犯,要认真进行复查,对确有冤情的罪犯,经省院同意后,层报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其次,派驻看守所检察室要通过信息联网共享对在押人员的羁押和办案期限实行动态监督管理,督促各办案单位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确保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办结。同时,结合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的开展,加强与侦监、公诉部门配合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最后,定期开启信箱查收在押人员投递的信件,畅通被监管人进行控告、申诉、举报的途径;坚持检察官约谈制度,收到被监管人需要约谈检察官的诉求后,要及时派员与其会面了解情况;随机开展对看守所在押人员的问卷调查,由在押人员当场填写后收回。

(二)建立律师会见权的救济机制,保障辩护律师依法行使会见权

首先,驻所检察室应当将驻所检察工作职责、驻所检察人员情况等监所检察信息公布在看守所会见大厅内,便于辩护律师及时向监所检察部门行使申诉控告权利或者反映相关问题。其次,驻所检察人员主动与辩护律师接触交流,全方位了解在押人员信息和办案单位执法办案情况,增加发现违法侦查取证行为的渠道,提高纠防冤假错案的能力。最后,对看守所违法剥夺或者限制辩护律师行使会见权的行为,应当及时提出检察意见予以纠正,切实保保障辩护律师依法行使会见权。

(三)完善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机制,避免刑讯逼供或者变相刑讯逼供的行为发生

首先,对于办案人员违反《刑事诉讼法》第121规定的录音或者录像行为要及时纠正,同时通报给办案机关、侦查监督和公诉部门。其次,从事前审批、事中通报、事后检察等多个环节来全面加强对公安机关临时外提行为的监督。再次,加强对侦查机关使用狱侦耳目的检察监督,规范狱内侦查活动,严格审查狱侦耳目的立功申报材料。最后,发现侦查活动有刑迅逼供行为,监所部门应及时对刑迅逼供情形制作笔录,由监所部门直接将材料移送渎职侵权检察部门,由其依职权对是否存在刑讯逼供事件展开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由办案部门决定其证据是否予以采用。

(四)创新防范冤假错案工作机制,有效助推监所检察部门发挥职能优势

首先,犯罪嫌疑人被收押后要及时进行入所谈话,从谈话中梳理出重点在押人员,并加强监控,防止那些可能在所外被体罚过,但还未突破口供的犯罪嫌疑人在看守所继续被刑讯逼供,给造成冤假错案埋下伏笔。其次,监所检察部门与本院侦查监督、公诉、渎职侵权检察等部门通过建立在押人员重要信息通报制度和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实行与内部分工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纠防冤假错案的合力。最后,考评办可以考虑将监所检察部门纠防冤假错案工作与省、市、县、各级院绩效考核工作挂钩,设置纠防冤假错案考核权重的考核分,运用业务考核的激励机制,引导全国各级院监所检察部门进一步加大在纠防冤假错案方面的工作力度。

注释:

[1]参见《河南秦艳红因“奸杀”被羁押4年后被无罪释放》,http:///ShowArticle.shtml?ID=201012820371228532,访问日期:2014-02-21。

[2]朱文强:《十年冤狱叔侄二人无罪释放》,载《京华时报》,2013-03-27。

[3]参见《被诬杀妻男子蒙冤19载》,载《现代快报》,2005-07-26。

[4]参见《被控奸杀女友 大学生孙万刚8年洗冤路》,载《新民周刊》,2004-03-27。

[5]同注[3]。

[6]参见《服刑线人被指2次参与伪造证据致无辜者入狱》,载《南方周末》,2011-12-09。

[7]参见《滕兴善 一个比佘祥林更加悲惨的人》,载《沈阳晚报》,2006-02-14。

[8]参见《国内部分冤案赔偿情况一览:获赔最低者4.8万》,载《新闻晚报》,2013-05-21。

[9]参见《检察官察微析疑 两名死缓犯十年冤屈终获昭雪》,载《检察日报》,2013-10-20。

[10]参见《湖北京山杀妻错案当事人服刑11年后无罪释放》,载《北京青年报》,2005-04-02。

[11]参见《佘祥林冤案检讨:刑讯逼供与指供、诱供的危害》,载《南方周末》,2005-04-14。

立功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一、责任区域及人员划分

将全区监管区域划分为四个片区,相应成立四个分队,领导班子分别进行挂靠督查。

二、监管内容

各分队采取打包式责任管理,分别对辖区内的药品、医疗器械、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进行全面监管。具体负责: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的督导工作及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工作;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的跟踪检查及文明规范药店创建活动;督促本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到期换证以及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和GSP认证证书到期后重新认证的企业申报材料的初审、指导和认证工作;督促和现场检查本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确认工作(年10月份前全部完成);负责对本辖区内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上报工作;负责本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负责监督检查本辖区药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查体工作;负责本辖区内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和药品及医疗器械案件的投诉举报核查和上级交办、转办案件的查处工作;药品的快鉴和抽检工作;负责将日常监督检查记录的相关内容录入食品药品安全数字化监管平台。(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的具体监管内容待职能划转后再进行分解落实)

三、责任划分及工作衔接

稽查队负责药品及医疗器械案件线索的受理、案件信息的汇总上报、重大案件的调度协调、稽查动向的分析研究等综合性工作。对于举报线索及转办案件,经初步分析后,属于哪个区域,交由相应分队处理。各分队要迅速处理移交案件,及时报告案件信息,确保稽查队能够按时汇总上报。

食品科负责餐饮服务案件线索的受理、案件信息的汇总上报、重大案件的调度协调、稽查动向的分析研究等综合性工作。对于举报线索及转办案件,经初步分析后,属于哪个区域,交由相应分队处理。各分队要迅速处理移交案件,及时报告案件信息,确保食品科能够按时汇总上报。

业务科负责药品零售企业的开办督导、换证申请、GSP认证申请和医疗机构药品使用标准化确认工作申请及文明规范药店确认工作的受理。属于哪个区域,交由相应分队处理。各分队要迅速完成,交由业务科汇总上报;负责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药品从业人员健康查体,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汇总上报,各分队及时将检查情况、信息报业务科,确保业务科能及时汇总上报;负责医疗机构制剂室监督管理和特殊药品监督管理,各分队协助;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交所在分队立案查处。

政策法规科负责食品药品及保健食品、化妆品稽查案件的审核,各分队办理案件要严格按程序交政策法规科进行审核和指导,确保案件质量;各稽查分队及时总结工作亮点、稽查经验撰写新闻信息上报,以便于媒体及时。

办公室负责各稽查分队车辆的调度安排,后勤保障;做好督查工作,各分队及时上报每周监督检查情况,交回廉政监督卡,确保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及时,对未及时按照规定报送检查情况的,除进行通报批评外,纳入年终考核,并与奖惩挂钩。

四、任务目标及工作要求

(一)任务目标

通过实行网格化监管,扎实推进全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实现全区食品药品安全。(本年度目标责任自本办法实行至年10月底)

(二)工作要求

1、职责要求

各稽查分队依据职责划分,根据各自网格内行政相对人的数量,制定合理的日常监督方案或计划,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以上集中监督检查,并认真完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安排的专项检查,管理覆盖面达到100%。每次检查必须要有纸质或电子版现场监督检查记录,建立并存入各业务科室行政相对人档案,录入食品药品安全数字化监管平台。各业务科室在年底以前必须完成各自对应所有行政相对人的风险因素等级评定、信用等级评定等基础性工作,并将行政相对人的评定信息进行分类,分别汇总后上报市局各业务科室。

2、责任追究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局长是全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负领导责任;分管领导对分管的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稽查分队队长为本监管辖区的直接责任人;各分队队员为本监管辖区的具体责任人,对监管区域内的药品、医疗器械、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分别负责。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不良影响的,分别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3、奖惩办法

对年终完成任务较好的分队,在评先创优、立功受奖等方面优先考虑;年终未完成任务的分队,给予相应的通报。

4、车辆安排

立功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一、创建目标

以第一批创成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积极开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强化政府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在2015年基本建立功能明确、网络健全、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努力做到便利化服务、制度化安排、长效化推进,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二、组织机构

县政府成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政府办副主任、文体广新局局长为副组长,县编办、统计局、工商局、人社局、民政局、卫生局、房管局、住建局、财政局、教育局、残联、广电总台、新闻信息中心分管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体广新局,文体广新局分管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分工

(一)县级示范区创建工作由县文体广新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创建指标共有60条,其中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根据我县实际,现就各部门、单位整理、提供材料工作分工如下:

县政府办:县示范区建设工作机构成立的文件;政府出台的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文件。

县编办:体育系统行政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人数统计和证明材料。

县统计局:全县2014年常住人口数;县行政村(社区)总数和最新名录;县乡镇总数和最新名录;2014年全县体育产业增加值数据;2014年全县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在体育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2014年全县体育产业营业收入统计数据;2014年全县体育产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数据。

县工商局:全县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企业数量及证明材料。

县人社局:全县参与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事业单位数量和证明材料。

县民政局:全县参与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体育社会组织的数量和证明材料;全县2A级及以上体育社团数量、名录及证明文件;全县体育社团总数、名录及证明文件。

县卫生局:全县登记注册的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的运动康复机构数量及名录;2014年接受医院运动治疗的就诊人次统计数据。

县规划局、县房管局、县住建局:新建小区健身场地面积建设标准与办法等文件;健身步道资料:提供大道、北河公园、运河路运河绿化带、画川路河边绿化带、花庄小区健身主题公园的设计方案、公里数证明材料。

县财政局:县2014年财政总预算额和证明材料。

县教育局:全县学校总数和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学校数,及相关证明资料;2014年度全县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及以上标准的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比例。

县残联:2014年度开展县级及以上特殊人群体育活动的通知、秩序册;全县登记注册的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的运动康复机构数量及名录;2014年全县接受运动疗法的特殊人群人次统计数据。

县广电总台、新闻信息中心:刊播本县公共体育服务宣传专栏资料证明,与体育部门的合作协议。

县文体广新局:健身步道图片;“新四个一工程”设计方案、竣工验收证明材料;具有“三室一场一路径”体育中心的乡镇名录和总数。名录中标明拥有场地类型;具有“两室一场一路径”的行政村(社区)名录和总数。名录中标明拥有场地类型;2014年承办省级及以上竞技体育赛事的秩序册;2014年承办省级及以上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通知、秩序册;2014年开展的500人以上规模群众性体育活动的通知、秩序册;2014年度开展市级及以上特殊人群体育活动的通知、秩序册;晨晚练健身站点数量及名录。名录包括站点名称、活动地点、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站点人数;2014年接受体质测定并上传体质测试数据的人数。(体质测试数据管理网站数据上传截图);当地公共体育服务网站域名统计表、网站维护经费下拨凭据和网站管理人员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证明;开发的公共体育信息服务应用软件证明材料;2014年规模超百人的健身讲座和培训的通知、方案和参加人员名单;2014年、2015年用于公共体育服务的财政资金预算文件和2014年公共体育服务经费决算数据;2014年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入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总量和证明材料;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企业单位数量及证明材料;负责县级体育类指标值的测算、数据整理和所有指标申报材料的汇总。

四、时间安排

1月10日-1月31日,相关部门按照创建任务分工,收集、提供相关证明材料,1月31日前报县文体广新局群体科。

1月24日,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

2月3日,将县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材料报市体育局,市体育局进行审核。

2月10日,市体育局向省体育局申报创建市级和县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并报送相关材料。

3月,省命名第一批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4月,参加市总结第一批创建成功县(市、区)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总结表彰工作。按照市体育局创建要求和步骤未创建成功的县(市、区)进行拾遗补缺,准备开展第二次创建工作。

五、其他事项

立功申报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税收理论纳税评估

一、纳税评估工作的理论基础为税收不遵从理论

从国外研究现状来看,国外纳税评估理论的基础源于对纳税不遵从行为的评判、测量。税收遵从(tax compliance)是税务管理部门对纳税人依法照章纳税状况的评估和描叙,税收遵从的理想状态是:按要求进行税务登记;及时进行纳税申报并按要求报告相关涉税信息,及时足额缴纳或代扣代缴税款。对这种理想状态的偏离称为纳税不遵从(Tax Noncompliance)。国外纳税评估正是基于此产生,并且迅速发展,成为一种通行的税收管理制度。

根据纳税人的主观因素可将税收不遵从分为无知性不遵从、情感性不遵从和自私性不遵从。无知性不遵从主要指纳税人对税法、政策、纳税义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在纳税事宜上无所适从。情感性不遵从指纳税人认为税负不公、税务机关服务态度不好而对纳税有抵触情绪,主动申报纳税的积极性不高。自私性不遵从则是纳税人对税法有一定的了解,但主观上存在减轻自身税负动机,认为纳税是对自身利益的损失,所以会利用税制或征管中存在的漏洞,有意偷逃税款。国外税收研究表明,纳税人遵从受利益刺激的影响,不遵从行为及时被发现的可能性和对不遵从者的严格处罚都能有效降低不遵从纳税人的比例。若不遵从被发现的可能性较少,则会刺激纳税人不遵从。纳税人遵从实际上就是纳税意识问题。纳税意识并不因法律上明确了纳税人是纳税主体、自行申报是纳税人的职责而提高。纳税意识的提高是建立在对纳税人严密监控和严格处罚基础上的,这就需要对纳税人进行有效地税收管理。

纳税评估从理论上讲是对纳税不遵从行为的评判、测量,是对征管工作的总结,也是涉税信息的深度处理,为进一步的税务稽查和对纳税人辅导提供科学的途径。纳税评估一方面可以针对纳税人自私性不遵从进行评判、测算,并采取各种惩戒方式,最终达到良好的税收遵从状况,另一方面也给了无知性不遵从和情感性不遵从纳税人以善意提醒、纠正错误、学习提高的机会,同时还使纳税人避免承担相当多的成本,如搜集、保存必要资料和收据的精力及时间,约见税务顾问的费用和咨询税务机关的交通费用,因不理解纳税规定而产生的焦虑等等。纳税评估制度设计的目的就是对税收流失进行控制,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通过对涉税信息的深度加工、处理,来对纳税不遵从行为进行评判、测量,实现潜在税收与实际税收之间差距的最小化。

二、建立在税收不遵从理论基础上的国外纳税评估工作借鉴

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人”性质,纳税人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减少税负的行为,造成税收遵从度水平偏低,税款流失严重。纳税不遵从是带有全球性的问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税收(不)遵从理论,引发了这些国家从税收制度、服务理念和管理模式方面进行重大税务改革,其中,各国开展的纳税评估(也有国家称之为税务审计)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管理措施之一。

(一)纳税评估工作具有收集整理信息的功能

纳税评估的目的就是评估纳税人纳税的自觉性、纳税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是否存在偷漏税及其它违规违法行为。如何才能对纳税人申报的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考察,必须依托强大的信息资源。国外非常重视涉税各方面信息的搜集、整理工作,依托各方面力量建立了全国联网、和各部门对接的数据库。如新加坡税务机关通过电子信息系统,调取社会各界纳税人的相关资料,构成评税信息库。包括向银行调取纳税人存款和基础资料,向证券公司调取纳税人股票及股息资料,向房屋土地局调取纳税人购买房产的资料,向车辆管理局调取纳税人购买车辆的资料,向内政部调取纳税人亲属关系的资料,向注册局调取关联公司的资料等。这些情报、信息作为被采集的重要数据,进入税务机关计算机系统构成评税情报库。同时,内部数据库也相当完善,如澳大利亚,内部数据主要包括纳税人的纳税申报、以前年度的风险评估资料、以前年度对纳税人的审计资料等纳税人情况。所有的内外部信息全部录入税务机关计算机网络,以供评估人员调用。

(二)纳税评估工作具有对申报数据进行评判、分析,发现问题的功能

纳税人在进行纳税申报时,他准确知道自己的收入、成本费用,他知道自己的纳税申报是否准确。在与税务机关的博弈中,每个纳税人都会宣称自己是诚实的纳税人。以往税务机关并不能准确地判断纳税人的类型,而通过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分析系统,就可以对纳税人的纳税申报资料进行分析,从中查找出问题。如美国是由西弗吉尼亚州的全国计算中心对申报资料分类,然后通过筛选系统(主要包括判别函数系统、纳税人遵从测试程序、资料完善程序、信息匹配程序、特殊审计程序)去核实纳税人是否正确计算其税款。系统可以根据标准给纳税人打分,分数越高,案件越复杂、收入越高、减项越大、错误越多,被选出来审计的机会也就越大。而澳大利亚等国家实行的是人机结合的评估分析。纳税评估首先将纳税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并输入由专家设定的标准模型中进行分析,主要有财务分析、欠税情况分析、征纳情况分析、营业行为分析等,并自动生成评估报告,然后评估人员根据个人分析和经验修正,得出公平、合理、权威的结论。新加坡的评税方法主要采用核对法和财务分析法。核对法是指评税师将每年申报期收集到的纳税人相关资料与纳税申报表中的信息进行核对,来判定纳税人是否存在涉税问题。财务分析法是指评税师根据各行业财务指标的标准值,利用计算机系统找出偏离标准值的纳税人,经评税分析后,通过函调和面谈的方式来核定其应纳税额。

(三)纳税评估工作具有服务的功能

国外纳税评估奉行的是重过程服务、轻结果处罚的管理理念。通过纳税评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或辅导纳税人纠错,如纳税人仍置若罔闻,那么这种不遵从行为也就由无知性不遵从定性为自私性不遵从,处理方法也由纳税评估转为税务稽查。如澳大利亚国税局在评估结果确定后会以面谈、电话或信函方式给纳税人解释申辩的机会,以达到节约征管时间、增加税务执法透明度、改善征纳关系的目的。如果纳税人解释不清或解释不能让评估人员满意,则进入实地审计程序,并将纳税评估结果作为今后税务处理的依据。

三、对纳税评估工作定位的具体建议

(一)不断确立纳税评估工作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地位

纳税评估工作通过定期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审核和分析,及时发现纳税人少报、瞒报和不报的现象,核实税源基础,进而对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程度和信誉等级做出综合性评价,它是对纳税人相对全面的各项信息进行提炼、加工、整理和分析,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纳税评估既是对纳税人纳税情况的整体评价,又是对税收征管质量的总体评价。它既有管理职能,又有监控职能。在实践中确立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地位的重要意义在于使相互脱离的税收征管资料与税款征收紧密地联系起来,并贯穿税收征管的始终、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从而使整个税收征管工作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和牢固的链条。同时,可以使征管体系更加严谨,征管工作更具活力,精细化程度更高,税收的管理与服务功能更加凸显。

(二)注重收集各类信息,逐步建立功能完备的税收信息数据库

信息采集是纳税评估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主要为计算评估指标和评估分析提供足够的基础数据支撑。国外的评估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都归功于税务部门收集、传送、分析、处理大量的信息。而我们不仅可供采集的外部资源非常少,而且在征管大系统中几乎也没有采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栏中的相关指标等企业财务信息,所以很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评估工作。实际上,评估工作可以以获取资料为目的,逐步建立各类数据库。

1.要及时保存、整理评估过程中的各类数据

目前评估工作的实际情况是,好不容易获得的一些数据只在某次评估中用一次,就丢弃了。既不进行数据保存,也不进行数据交流。如开展房地产评估中获得的建委提供的数据、在非学历教育评估中获得的教委提供的数据,我们都未进行数据保存和整理。所以建议今后获得的无论是从相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还是从纳税人处收集的资料,都应该进行整理、分析、录入,以备以后随时调取、查阅。

2.要建立内部信息收集机制

完善信息纵向联系,在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以及内部的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之间加强配合,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公开,建立内部信息共享的“税务数据库”。在现有的征管、申报资料的基础上,要重视企业的会计资料信息的采集。

3.要加强外部信息采集,建立数据交换和互连互通机制

纳税评估中仅靠税务机关所掌握的信息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国外信息数据来源渠道广泛,而且信息的获取有法律保障。虽然我国《税收征管法》第五条规定: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但这个原则性的规定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获取银行、法院和其他国家机关的相关信息。但我们也不能长期处于“等制度、等规定”的被动状态,应主动联系工商、公安、建委等部门,通过科技手段,与这些国家机关建立数据交换和互通互联机制,广泛的采集各方面信息。

(三)结合实际设定行业指标,建立行业模型

在我们目前开展的评估中,没有注重分析同行业与不同行业之间的销售、成本、利润等相互关系,没有考察企业的实际税负,建立的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还不完善,导致纳税评估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逐步完善纳税评估分析指标体系,由专职评估人员,对不同行业及不同规模以及不同的营运方式分门别类地进行调查,区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生产能力、不同经营方式、不同登记注册类型,逐步丰富完善科学的指标分析体系,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税收征管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进行更新完善。对已稽查较彻底、已评估较深入的实例进行一些解剖麻雀式的分析测算,将这些真实的指标录入评估系统,建立模型,并应用到其他同类企业评估。

(四)进一步提供有针对性的纳税服务,加大税法宣传力度

纳税评估的目标定位决定其具有服务的功能。纳税评估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宣传贯彻税收政策的过程,是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手段。首先,通过纳税评估,使企业由于过失或政策理解不深等原因造成的大量的一般性违章行为,能够在评估环节得以妥善处理,不至于进入稽查环节加以处罚,这事实上是对广大纳税人合法利益的最大保护,也是税务机关提供的最优质的服务。其次,在纳税评估过程中,通过约谈,税务机关还可以为纳税人提供贴近式的服务。税企双方通过平等地交流,纳税人可以陈述其对有关规定的掌握和理解,税务机关可以对其更好地宣传和解释,纠正纳税人政策理解上的一些偏差,从而进一步密切征纳双方的关系。第三,在纳税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一般不像税务稽查那样强调处罚,而是更加注重帮助纳税人识错、纠错,提高其正确纳税的能力。虽然纳税评估中发现的涉税问题不能完全免责,但相对于税务稽查而言,其免责范围相对较广,处罚力度也相对较小。这种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深受纳税人的欢迎,尤其是因税收无知而造成申报错误的纳税人,往往能从中获得不少的纳税帮助,这对于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积极为稽查部门提供案源

纳税评估可为税务稽查提供可靠案源。通过对纳税人海量的、全部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审核并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从而筛选出存有疑点的纳税人。有利于稽查资源的有效运用。但是,“未经评估不得稽查”的做法值得商榷。所谓“未经评估不得稽查”是指“税务检查前,原则上应进行纳税评估,制作《纳税评估意见书》,作为税务检查约谈和税务检查的依据。”由于纳税评估工作本身的局限性,不可能发现所有的涉税问题,即使是通过纳税评估的纳税户也不一定就没有问题。因而规定这样的程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税务稽查的选案权,并打乱了税务稽查的具体计划。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稽查与评估关系的倒置,即由稽查提供案源(稽查名单),评估人员再据此实施评估。由于是被动开展评估,资料数据仅仅是税务系统内部数据,因此评估部门所提供的评估报告质量不高,对稽查工作的贡献率极低。建议一方面通过纳税评估,将发现的有重点问题的纳税户提交给稽查部门;另一方面,不限制稽查部门选案权,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自行选案,开展稽查。

参考文献:

[1]周伍阳,杨招军.纳税评估理论溯源及其现状分析.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2]苏强.纳税评估制度国际比较与借鉴.财会月刊(理论).2007.2.

[3]石定宏.典型国家纳税评估的开展及经验借鉴.评估视野.2007.2.

立功申报材料范文第7篇

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困难群众构筑一道扎实的"兜底"生活保障线,是履行民政职责、为民解困最直接的体现。

1.提标扩面,救助保障及时到位

一是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再次提标扩面。目前我区城镇、农村低保分别比年初提高12.50%和17.86%;五保供养标准比年初提高25%。二是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今年累计向低保、五保、无固定收入重残对象发放资金超过1.11亿元,向各类对象发放物价补贴517.5万元,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三是实施阳光操作、动态管理。通过"行风热线"、政务公开等形式,主动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和监督;充分发挥低收入认定中心把关作用,避免"人情保"、"关系保"现象的发生;加大年审复核力度,做到保障对象有进有出、保障金额有升有降,真正实行动态管理。四是组织实施七大慈善救助项目。慈善助医、助孤、助老、助残、助学、扶贫、节日慰问等共发放救助金515.65万元。五是服务三峡移民。制定并实施了我区三峡移民新增土地补偿资金使用方案,共实施51个扶持项目,发放补助资金近240万元。

2.关口前移,着力做好防灾减灾

一是注重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培训。积极开展全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组织参加市民政局组织的防灾减灾技能比赛并荣获二等奖。二是开展创建减灾示范社区活动。修订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购置防灾设备,规划避难场所,组建志愿队伍,完善救助体系。三是及时查灾报灾,做好灾民救助工作。今年我区因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981万元,为保障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稳定,累计发放各类救灾款256万元(其中冬令、春荒款122万元)。四是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配合区住建局帮助1000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户新建了住房,各级财政补助近1000万元;同时对41户城区城镇低收入户进行了实物配租。

3.健全机制,医疗救助作用明显

一是上调保障对象医疗救助标准。从7月1日起,农村五保、城乡低保对象每年医疗救助最高限额由原来的1万元调整为2.5万元,城乡低保对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由原来的分段计算统一调整为按55%的比例救助。二是继续实施即时结报。今年以来共有4281名困难群众享受了医疗救助即时结报,各相关定点医院垫付了医疗救助金505.4万元。三是实施精神病救助。为391名困难家庭精神疾病患者办理免费住院;对近千名重症精神病人建立家庭病床定期定量送药上门,并组织医生定期走访巡诊。

二、以提升双拥创建成果为目标,统筹协调,深化军民鱼水情谊

2013年,我局通过种种举措不断丰富双拥工作内涵,加大优抚力度,落实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精神,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1.不断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一是双拥创建成绩突出。在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活动中,我局被评为双拥先进单位,4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二是双拥活动有声有色。先后走访慰问了9家驻区部队,赠送慰问金及物资达137万元;为立功官兵发放奖励金近8万元。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了学习孙浩烈士英勇事迹活动,大力弘扬"好人"精神;投入37.5万元高标准完成了中共江北特委纪念碑重建工作;平东镇金燕当选为市首届"十佳好军嫂"。另外,发挥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着力做好烈士褒扬工作;军休所以支部建设为抓手,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连续推出优抚工作新举措

一是深入开展关爱活动。投入21万余元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康复器具;投入4.6万元为精神类残疾军人、抗日战争时期老复员军人、烈士遗属等对象发放慰问品;组织抗战时期老复员军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发放慰问金3.24万元;组织部分残疾军人进行短期康复疗养。二是及时发放补助救济。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逾138万元、门诊补助费40余万元;发放大病救助3.68万元;慰问重点优抚对象62人次,发放慰问金3.55万元;发放农村籍退役士兵老年生活补助金逾288万元;发放企业下岗特困志愿兵慰问金2.45万元;为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发放临时救助金14.18万元;累计发放各类补助约500万元。三是提供贴心服务。为残疾军人进行残情鉴定;为重点优抚对象发放医疗就诊卡,实行医疗"一站式"即时结报;把符合条件的优抚对象,优先纳入社会保障救助体系。

3.贯彻落实退役安置新政策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草拟了《区2011年冬季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士兵退役安置工作。一是接收退役士兵580名、转业士官26名,为304名城镇义务兵发放优待金近270万元;二是建立退役士兵信息数据库,方便查阅档案、出具军龄证明。三是免费为退役士兵举办职业技能培训,342人参加了工程造价、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与维修等8个专业的培训;四是做好自主就业补助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学历奖励金、立功奖励金、参训退役士兵生活补助金等经费的测算、申请、拨付、发放工作。五是做好涉军群体维稳工作,全年及时回复件28件,12345政府热线11件。

三、以发展老龄事业为抓手,加大投入,不断推进社会福利均等化

今年以来,我局积极探索,加大投入,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1.积极构建多元化养老格局

一是做好规划调研。起草《区养老服务机构现代化建设指标的调研报告》,为构建我区建立多元养老格局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二是激励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出台了《关于规范和促进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暂行办法》,明确扶持措施,强化内部管理,推动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三是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以创建、申报"2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和"老年人关爱之家"为契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正规化建设。四是着重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实施"关爱工程",总投入近2000万元,新建床位600张;五接、骑岸、刘桥、平潮、石港、二甲6个镇完成了高标准农村敬老院建设;积极推动敬老院事业单位法人登记。

2.持续提升老年优待服务水平

一是联系区公交公司协调65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实现与市区接轨。二是联系区财政局协调80周岁以上老年人尊老金提标事项,提高老龄优待水平。三是落实《关于加强社区老年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协调区老年协会召开一届二次理事会。编纂《市区老龄志》,反应各个时期我区老龄工作状况,更好服务决策,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3.不断加强福利企业监督管理

在多家福利企业申请停办、广大残疾职工面临下岗的背景下,我们从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注重在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效能上下功夫,全年为福利企业办理了100余件次的人员变更审批手续、5件次的名称变更审批手续。在做好服务的同时,我们将福利企业的年审作为监管工作的重要契机,进一步规范年审工作,邀请区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对福利企业进行现场辅导,开展警示教育;联合国税、地税对福利企业上门联合审查,审查率达100%。

4.其他福利工作发展有序

一是加强我区孤残儿童保障工作。成立了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升了11.67%,集中供养孤儿提升了12%;规范弃婴收养程序,全年办理义务助养30多对。二是提升区社会福利院服务质量。积极打造"百善孝为先、服务人为本"的服务品牌,服务满意率达98%。三是加大流浪救助力度。救助流浪乞讨和临时困难人员130人次,护送返乡70人。四是做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工作。截至12月,全区销售合计1.15亿万,比去年增长9.52%;提取福彩公益金近1000万元用于社会福利事业。

四、以服务民生为根本目的,规范管理,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

2013年,我局以"三集中、三到位"为契机,清理事项,归并职能,不断推进便民服务。

1.做好社会组织管理工作

截至目前,全区共有民间组织330家,其中社会团体16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68家,登记合格率100%。一是出台了《区加快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指导意见》,申请100万元用于引导社会组织发展。二是加强年检,年检率达到90.5%;全年注销社会组织117家,撤销25家。三是注重评估,目前已有4家通过4A级等级评估,7家获3A等级。四是重视党建。实行党建工作"双报双推"制度,已在社会组织中建立23个党组织和6个党建工作站;组织并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奉献爱心、回报社会"主题公益性活动;局机关被省民政厅推介为"全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优秀指导单位"。

2.开展婚姻登记服务工作

1-12月共办理结婚登记1万余对,离婚登记1100余对,登记合格率达100%。"三大中心"作用发挥明显,实现信息共享。共调解纠纷93对,其中19对当事人放弃离婚念头;民政法院司法确认中心为68对当事人现场出具了司法确认决定文书。

3.稳步推进惠民殡葬

扎实开展服务行业民主评议,启动殡仪馆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年、殡葬服务单位监管工作自查自纠活动。实地调研19个镇镇级公益性骨灰堂建设,起草关于在全区全面推进公益性骨灰堂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清明祭扫和殡葬优质服务月活动,添置方便丧属群众的设施和器具。认真做好辖区内遗体运输管理和火化工作,宣传惠民殡葬政策,落实惠民殡葬措施。稳步推进开展金沙殡仪馆火化炉升级改造工程。

4.规范收养登记档案管理

按照民政部颁收养登记工作规范要求,认真做好收养登记工作。根据收养登记对象不同,提供格式化样本材料,方便当事人提交申报材料。严格按照《全国收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登录相关信息。按照收养登记档案规范化要求及时整理台帐,规集档案。全年办理收养登记65例,合格率达100%。

五、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契机,服务大局,稳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以"三社联动"为抓手,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调、居民参与、社会互动"的社区建设工作体系。

1.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城乡社区建设的意见》,按照"精街道(乡镇)、强社区"的要求,在城乡社区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全区基本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村(居)委会为基础、社区管理服务站(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社区单位和组织协同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服务管理体系。二是在金沙、平东、先锋、十总四镇推进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目前全区50%的社区建立了集民政保障、人口计生、广电服务、综合治理等便民事项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大厅"。三是在全区全面推行扁平化管理网格化服务,网格划分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管理实行"兼管多格、专管一格";同时制定方案,落实村居干部、村民小组长报酬方案,为扁平化管理网格化服务打好基础。

2.推进和谐社区创建达标

一是起草、出台了《关于在全区城乡社区推进"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方案、明确任务、落实指标、强化督查、及时整改,确保今年70%的城市社区和65%的农村社区达到省和谐社区建设标准。二是把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区财政共投入1200万元对全区未达400平方米标准的公共服务中心(共114家)进行分类"以奖代补",目前已竣工45家、在建9家,待建的60家正在运作过程中。三是以健全和完善农村各项制度为重点,以村务财务公开为抓手,以"五项规范"建设为重点,在制度建设上做到"五有十全",确保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四是加强社区队伍建设,注重人才招聘与培训并举,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五是深入开展社区"道德讲堂"等活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3.推进区划地名工作发展

一是完成了《政区大典》编纂工作。二是通过了市组织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验收,即将接受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的检查验收。三是与苏州张家港市和周边县市区签订了平安边界创建协议书,与界桩保管员鉴定协议,完成了平安边界创建和第二轮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四是完成了高新区27条道路和22个小区的命名工作和区域内地名清理工作。

六、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提升能力,不断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

立功申报材料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电工工艺实训 精品课程 工学结合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Technology Training Course|》, and describes the idea of curriculum reform by fostering skills cultivation; Implement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work-study program based on professional superiority; The combination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skill appraisal, through the hierarchy and modularization teaching; Using products manufacturing as media based on work processes, and keeping paces of contents of the practical training with job positions.

[Key Words] Electrical Technology Training Excellent Course Training Mode of Work-Study program

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岗位(群)对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教育部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核心之一。精品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精品课程建设在各高职院校受到普遍的重视。本文针对我校的办学特色与教学实际,对《电工工艺实训》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及内容进行阐述。

一、课程建设目标与定位

《电工工艺实训》是我院电力技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实践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电工工艺实训》课程组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研究、改革与实践,根据专业要求,我们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突出高职技能培养为核心,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工学结合,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学生综合技能训练的场所,培养学生踏实的工作作风、独立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立了以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为主线的改革思路,整合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循序渐进、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形式,将实训与职业技能取证结合,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不仅使课程教学模式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参考,该课程在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特色与创新

1、循序渐进,合理构造实训内容 。按照职业成长规律组织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组成员深入企业调研,依据电力技术类专业在电力企业典型就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电工工艺技能要求组织该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内容构造,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思路,从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入手,实训内容分为电工工艺基础知识、电工基础性技能训练、应用性技能训练及综合性技能训练等四个层次,逐级递进,课程内容如表1所示。实训过程层次清晰,注重学生电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学生职业技能能力的发展规律,教学效果显著。

2、依托电力行业优势,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要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就要为工学结合创造条件,广泛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参与,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训环境和充足的生产实践岗位。近年来,学院依托电力行业办学优势,与泉州亿力电气公司、泉州七星电气公司、泉州亿兴电力公司及福建省电力公司下属地方电业局等单位合作实施了工学结合教学新模式,并借此与地方电力公司及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密切合作关系,其中的大部分电力企业成为了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它们既是学校的实训场所,又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也是学校的技术服务对象。根据这些企业的生产安排及时修订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电气设备厂、变电站等校外实习单位实习,将实训教学搬到企业现场,指导教师结合现场进行教学,实训内容紧贴工作岗位,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配合,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上,充分利用电力行业与学校的资源,以真实的项目任务为支撑,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基于工作过程,以产品制作为载体,实训项目设计科学合理。实践类课程的突出特征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分析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即分析完成一项工作的完整工作流程;确定职业行动领域,即确定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和相应的技能要求;转换配置学习领域和设计学习情境。在《电工工艺实训》课程教学中,以电力行业生产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注重职业道德和服务生产一线的思想定位,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实训内容紧贴工作岗位。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营造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采用以任务为驱动、按项目为导向,以产品制作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促进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训与职业技能取证结合。电工工艺实训课程教学为进一步贴近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缩短差距,将进网电工鉴定内容引入电工工艺实训课程体系中,这样实训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训考核标准参照鉴定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其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必须突出职业资格标准的导向作用,体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紧密融合,重视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学生取证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受到企业及学生的好评。

5、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推行 “双元教师”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鼓励教师“走出去”,企业工程专业人员“请进来”。每年暑假安排教师到企业调研学习,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促进课程教学改革贴近生产企业,同时学院聘请了泉州电业局、永安发电厂、泉州亿力电气公司等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校内任实践课程指导教师,企业的专家与学院的教师共同研究,并按企业的岗位群能力的要求制定教学和实训计划;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之路。

三、结束语

总之,《电工工艺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的需要,通过采用基于工作过程、行动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实施工学交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目前,该课程组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星钊.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4):154-157.

[2] 孙立功. 电工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22):49-50.

[3]杨凤林.深化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2):15―16.

立功申报材料范文第9篇

第一条为加强区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区政务中心)的管理,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政务中心是为企业和公众集中提供政务服务、投资服务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场所。

第三条区政务中心的运行遵循依法行政、统一管理、集中办理、公开透明、信息共享、便民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经市区人民政府决定进驻区政务中心受理事项、提供政务服务、投资服务及相关配套服务的部门、机构,应在区政务中心设置办事窗口(以下简称窗口)、派驻工作人员。

第五条进驻区政务中心各部门、机构的法定行政许可(审批)职能、权限不变,法定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施主体地位和职责不变,派驻人员的人事关系不变。

第二章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市区人民政府设立市区人民政府政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区政务办”),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负责对区政务中心集中办理的政务服务、投资服务及相关配套服务事项进行统一管理、协调、服务和监督。

第七条区政务办的主要职责:

(一)指导、协调各部门和各窗口行政许可(审批)和相关配套服务工作。

(二)制定区政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监督检查窗口和工作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分析研究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四)协调联合审批中的重大事项,跟踪重点审批事项的运行情况。

(五)组织会审会,协调审批事项、监督审批事项的完成。

(六)组织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七)负责窗口首席代表的管理、工作人员的考勤与考评、检查工作纪律、安全保卫等。

(八)对部门服务大厅(或办事中心)的集中政务服务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检查。

(九)承办本级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政务服务

第八条凡属于区级审批管理权限、涉及投资经营类的行政许可和相关配套服务事项,原则上全部进入区政务中心集中受理。

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且涉及多个部门、相互紧密关联、互为前置条件的行政许可和相关配套服务事项,应进入区政务中心集中受理。

面向企事业和社团单位的非投资经营类行政许可和相关配套服务事项,根据条件和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进入区政务中心受理。

省或市驻区直属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与我区相关的行政许可和配套服务(非现场审验)事项进驻区政务中心受理或在区政务中心设立办事点。

第九条凡纳入区政务中心集中受理的行政许可和相关配套服务事项应遵循一门受理原则,相关部门和机构不得在本部门或机构服务大厅(或办事中心)及其他场所受理。

暂不具备进入区政务中心集中受理条件的行政许可事项,待条件具备时,由区政务办报区政府批准后进入。

区政务中心与经允许保留的部门或机构服务大厅(或办事中心),构成统一的政府集中受理行政许可事项的政务服务系统。

第十条进驻部门应将本部门的行政许可业务进行有机整合,将行政许可权限相对集中后进驻区政务中心统一对外提供服务,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

行政许可申报事项数量少的部门,其行政许可事项可委托其他行政部门在区政务中心的窗口代为受理,或提供预约办理服务。

第十一条进驻部门应当以书面形式明确窗口办理行政许可的事项、权限,报政务办备案;进入区政务中心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未经区政务办同意,不得随意调整。

第十二条同一个行政许可事项涉及两个以上进驻部门的实行联合审批办理,确定其中一个部门窗口为主办窗口,其他相关部门窗口为协办窗口。

主办窗口负责受理行政许可事项,并转告各协办窗口;协办窗口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审核意见;主办窗口汇总各协办窗口审批意见后,在规定期限内做出行政许可决定。

上述审批事项可由区政务办召集各相关进驻部门通过集中审核会议,同步提出处理意见,进行集中办理。

第十三条对于关系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实行绿色通道制,区政务办及时知会窗口主管部门,加强协调和督办,启动特事特办机制,加快审批进程,实现快捷高效办理。

第十四条各部门要对外公布行政许可项目的承诺办结时限。依法应当场办理的行政许可和相关配套服务事项应当场办结,依法应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审核的,应在承诺期限内完成审核。如确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办结的,应依法报批延期,将延期的理由报区政务办备案并告知申请人。

第十五条区政务办及有关部门对进入区政务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及办事指南进行审核时,应当审查其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联系方式等,并予以公开。

第十六条区政务中心各窗口实行首问责任制,申请人来电或来访咨询、申办、投诉等有关事项时,首个接待的工作人员或窗口应承担解答、办理、转交或引导等责任。

第十七条进驻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来电、来函和网上业务的咨询服务,涉及咨询本部门业务的来电应予明确解答,不得推诿、拖延。

第十八条窗口工作人员必须向服务对象一次性告知本事项办理所需要的法定必备材料、法定程序以及办理时限。当服务对象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时,窗口工作人员应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要补齐的全部材料。确实不能当场告知的,应在规定时间内予以告知。

第十九条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外,各部门实施行政许可事项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使用财政票据,通过银行设在区政务中心的窗口或POS机统一代收,收入上缴财政专户各单位分户。

第二十条区政务中心信息系统应逐步实现与各部门、部门服务大厅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实现行政许可业务和相关配套服务的无缝衔接和协同运作。

第四章投资服务

第二十一条依托集中政务平台,整合和优化政府各部门资源,建设功能先进的投资服务系统,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以咨询指引、资讯查询、投资推介、中介为核心的“一条龙”投资服务,重点帮助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推进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环境友好型项目发展,构建全区统一的投资服务平台。

第二十二条建立办事大厅指引、网上指引及专家服务等多层次的咨询指引服务,组织进驻部门窗口举办专题政策介绍会和咨询会等多形式宣传推介会,向境内外投资者推介区优良的政务环境和投资环境。

第二十三条集中各部门资源和资讯,建立功能完善、资讯全面的政务资讯厅,展现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发展新形象;建立投资资源数据库,完善互动式投资资讯平台,为海内外企业和市民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资讯服务,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以及国内外机构进行行业交流和资讯交流。

第二十四条积极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引进投资促进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提供投资项目专业服务、专业快递、全程代办和商务配套服务。

第五章首席代表

第二十五条在区政务中心设立政务服务窗口的各部门,应向窗口派遣代表本部门负责行政审批事务的首席代表;首席代表在窗口的工作时间应不少于连续一年。因特殊情况需暂时离岗,应指定临时代表替岗。

第二十六条首席代表应具备国家公务员或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身份,熟悉本部门行政审批业务,并由本部门正式派遣和授权。

首席代表在窗口工作期间接受本部门和政务办的双重领导,其在区政务中心的工作时间应达到50%以上,否则部门应另行委派。

第二十七条首席代表的职责:

(一)代表本部门在区政务中心窗口行使授权范围内的行政审批职权,并对本部门负责;

(二)代表本部门在区政务中心窗口负责即办件的审批,负责承诺件和上报件的协调、督促,代表本部门参与联办件的协调和办理;

(三)负责本部门与区政务办的联络协调工作,做好本部门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

(四)负责本部门在区政务中心窗口审批专用章的使用和管理。

第六章窗口工作人员

第二十八条各进驻部门应当选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突出的机关工作人员到区政务中心窗口工作,选派的窗口工作人员应保持稳定,原则上服务期限不少于连续一年。如需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调整的,应填写《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单位人员变动备案表,并附窗口工作人员基本资料及小一寸红底照片报区政务办备案。

第二十九条窗口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区政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按章办事。

第三十条窗口工作人员在窗口工作期间的考评,由区政务办负责,其中年度考评意见应作为派出部门确定窗口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结果的主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评,应全面考评窗口工作人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评工作实绩。

第三十二条因窗口工作人员不能胜任工作或其有违法违纪行为,区政务办提出处理意见或换人要求时,进驻部门应密切配合,及时更换;

进驻部门提出调换工作人员或临时替岗换人时,应提前报政务办备案。

第七章行政受理专用章

第三十三条进驻区政务中心的审批职能部门统一使用行政受理专用章(省、市属机构有专门规定的从其规定),该印章是该部门受理行政许可事务的唯一专用章。

第三十四条行政受理专用章的启用、变更和废止由各部门决定,并报区政务办备案。

第三十五条除另有规定的以外,行政受理专用章的统一规格为5cm×3cm方型印章,字样为:“市区×××局(委、办)行政受理专用章”,字体为宋体,字号大小为7.5mm×6mm。

第八章政务信息系统

第三十六条依托我区统一的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通过区政务中心信息系统,推行电子政务;各行政部门须密切配合,加快政府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第三十七条逐步建立与各行政管理部门政务服务中心之间的网络互联互通,实现行政审批业务和相关配套服务的无缝衔接,各进驻部门须充分利用政务信息系统,协同运作,提高审批效率。

第三十八条建立行政审批信息资源交换标准和规范,作为支撑区政务中心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要手段,行政服务数据中心及信息化系统数据库的建设必须依据数据标准进行建设,各行政审批机关必须按照数据标准提供行政审批所需数据。

第三十九条建立健全区政务中心网络及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各进驻部门要严格按照信息管理规定运作,确保政府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九章效能监督

第四十条区政务中心效能监察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与依法行政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管理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奖励惩处相结合的原则,实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第四十一条区政务中心的效能监察工作按照行政监察与组织管理相联系的工作机制,由区监察局和区政务办共同组织实施。区监察局负责效能监察工作的部署、管理和监督,对重大违规违纪事件进行查处。区政务办负责进驻窗口及其工作人员日常情况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作为对部门窗口及其工作人员监督、考核的依据之一。

第四十二条区政务办协同区监察局通过电子监察系统对进驻部门及窗口的行政许可事项及相关服务事项的受理、审查和办理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区政务办设立投诉受理部门,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情况及相关服务事项的投诉举报,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四条区政务办可聘请具有一定政治素质、法律知识、作风正派的人员作为政务服务行风监督员,向区政务办反映政务服务中的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第四十五条进驻部门、机构应建立人员管理、业务办理、档案管理、安全管理、工作纪律、设备管理等制度,并报区政务办备案。

立功申报材料范文第10篇

“两管理、两综合”作为人民银行的创新工作,自2010年开始,在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尝试性开展,并呈现出逐步规范、深化发展的趋势。

(一)总体概述

所谓两管理是指开业管理和营业管理。开业管理要求新设立的金融机构必须到人民银行申请加入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营业管理是以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为依托,对金融机构应报重大事项的时间、内容作出具体规定,以便于审查分析。所谓两综合是指综合执法检查与综合评价,综合执法检查是通过整合监管力量、统一综合执法检查,督促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综合评价是依法对金融机构执行金融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管理规定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促进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

对于“两管理、两综合”管理体系,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建立有关指引性文件,出台各项工作的实施细则,对开业管理等工作做出详细、明确且具有地方特点的规范性要求。开业管理与综合执法作为“两管理、两综合”实施比较早的两项工作,现阶段开展较为成熟,推进较为顺利。而营业管理工作,目前部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只对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进行部署,具体由金融稳定部门负责,没有就其他内容进行拓展。综合评价作为“两管理、两综合”中的创新工作,尚处在研究和摸索阶段,很多地方有待改善。

(二)开业管理方面

开业管理的办理过程可以分为受理、办理、核验和反馈四个阶段,各地均采取“集中受理、分项办理”的方式,而核验和反馈阶段,有的行由业务部门各自分别进行,有的行采取统一核验与反馈,其中采取统一形式的占多数。目前各地开业管理的主要差异在于对金融机构提出开业申请的“时间点”界定方面。金融机构的新设分为筹建和开办两个阶段,主要根据银监会对其作出同意筹建和同意开业批复作为划分依据。而各分支机构在开业管理中对于受理金融机构开业申请的“时间点”界定各有不同,有的要求金融机构在筹建阶段就向当地人民银行提出开业申请,有的则要求在取得《金融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即进入开办阶段再提出开业申请,还有的要求在筹建阶段即与人民银行接触,提出初审申请,在开办阶段正式提交开业申请。

(三)营业管理方面

绝大部分分支机构目前重点开展了重大事项报告工作,由金融稳定部门承办。部分分支机构将重大事项报告的对象范围拓展到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对营业管理中的日常管理和非现场监督工作,各地的整合程度不高,少部分有涉及,但基本停留在制度和内容的梳理层面。

(四)综合评价方面

此项工作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从评价对象、评价程序以及评价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分支机构采取的做法较为相似,评价对象目前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A、B、C、D四类对金融机构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有的采取全部通报的方式,有的采取分别通知的方式,有的还将评价结果抄报给被评价对象的上级单位。评价的内容主要由各业务部门结合其管理的内容、权限以及相关工作要求来决定。评价工作主要在沟通协调机制、评价体系建立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五)综合执法方面

综合执法工作实质是对检查资源的整合,以形式创新为主,各地开展此项工作共性较多,如检查与处罚的程序等。从审计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差异有以下几点:一是检查的规模与频率。有的分支机构每年选取1到2家金融机构开展综合执法检查,执法检查队伍平均在10至15人之间;有的每年选取3家以上金融机构开展综合执法检查,执法检查队伍由30—40人组成。二是检查对象的范围。目前绝大部分分支机构开展综合执法的检查对象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个别行延伸到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三是检查对象的选取。部分分支机构在选取检查对象时,依据综合评价的结果,对评价排名靠后的金融机构开展综合执法;部分采取轮流方式,每家金融机构在同一轮次中只被检查一次。

二、“两管理、两综合”工作存在的障碍

(一)“两管理、两综合”体系尚不够完整和协调

目前部分人民银行开展的“两管理、两综合”工作存在工作衔接不到位、程序脱节和体系性不强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体系设计上偏重各项工作的独立功能设置,但是体系构建整体性不强,各业务之间通路闭塞,无法形成综合管理的统筹效应。二是各环节工作开展不同步,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部署,比如开业管理和综合执法往往开展的比较早,而且这两项工作由于在“两管理、两综合”管理体系中管理距离较远,联系不多,往往自成体系,然而营业管理和综合评价工作逐步启动以后,各个内设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不清以及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逐步暴露,导致整个体系运转不灵。

(二)个别管理环节的法律属性存在争议

部分监管部门或金融机构对人民银行开展新设金融机构开业管理工作的法律属性存在不同看法,认为此项工作属于增设行政许可。实际上,目前绝大部分分支机构能够认识到开业管理和行政许可之间的区别。比如在受理金融机构开业申请时向其出具《申报材料审核告知书》,有区别于行政许可的受理通知书,以函告的形式通知金融机构其加入金融管理与服务体系的结果,不体现为决定书。目前这些做法属于各分支机构的自行设计。

(三)业务流程构建不尽科学

比如开业管理,目前绝大部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对新设金融机构向当地人民银行提交开业申报文件的时间期限没有做出较为明确的要求。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金融机构在临近开业前提交开业申请,短时间内为其办理各项业务,往往影响办理质量。再比如,有些单位在综合执法检查和综合评价之间的衔接方面不够合理。一是某些分支机构将综合执法结果作为当年综合评价指标考核因素,容易造成部分金融机构因综合执法检查被扣分,而其他金融机构因未接受综合执法检查而无扣分的矛盾,评价结果的公允性受到质疑。二是将综合执法检查结果直接纳入综合评价,在检查对象的选取方面存在漏洞。部分地区选择综合执法对象时,以上一年度综合评价的结果作为主要依据,若某家金融机构上一年度接受过综合执法检查,综合评价总分会受影响,可能再一次被列入综合执法检查对象。

(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无法体现监管要求

从综合评价的内容看,绝大部分单位开展的综合评价工作,能够基本涵盖金融机构贯彻执行人民银行有关法规政策和管理规定的主要内容,初步构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但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综合评价的结果客观、全面地反映金融机构贯彻落实人民银行金融法规政策,还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的评价指标主要关注日常操作性、事务性方面的情况,如何从宏观层面对金融机构执行货币信贷政策、日常管理、风险控制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促进人民银行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提高履职效力,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五)对于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开展综合执法检查有一定难度

首先,人民银行仅在反洗钱和外汇管理方面可对证券、保险类机构开展执法检查。在实施过程中,由反洗钱部门拟定为检查对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却无外汇业务或业务量很少;而外管部门拟定为检查对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反洗钱监测工作中却未发现问题,因此两者往往难以匹配。其次,《人民银行法》对证券、保险类金融机构的管理权限还不够明确。应结合实际情况,酌情考虑是否将证券、保险类机构纳入综合执法检查范围。

三、完善“两管理、两综合”体系的思考

(一)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框架

两管理、两综合是一项整体工作,四项业务相对独立却又彼此联系。开业管理作为“两综合、两管理”的前置业务,主要对金融机构进入人民银行金融服务体系进行管理,新设机构进入该体系后,应纳入营业管理的管理范围,在营业过程中接受人民银行的指导与管理。人民银行营业管理应包括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日常管理及非现场监督,营业管理的内容与结果应作为综合评价工作的主要依据,并据此对纳入金融服务体系的金融机构进行评价。根据综合评价的不同结果,应考虑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反馈到开业管理和营业管理中。综合执法主要根据综合评价的结果,综合考虑相关因素,选定执法对象以及确定检查内容、期限等。对上一年度综合执法检查整改情况的后续评估应反馈至对该金融机构本年度的评价中。

(二)完善“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的具体建议

一是加快制度顶层设计的步伐,完善基层行工作制度。应尽早出台“两管理、两综合”有关工作指引,统一规范此项工作,避免出现各地做法不一,风险不可控的现象。建议综合考虑基层行与上级行的业务衔接、属地管理等因素,统一出台相关制度和操作规范,推动央行金融管理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应在现有制度框架体系下,充分考虑并深入研究目前面临的困难以及相关单位和金融机构的意见,在现有政策条件下,通过不断修订工作制度,使该项工作更加趋于科学、合理、公平、公正。

二是强化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两管理、两综合”工作涉及多个人民银行职能处室,每项工作都需要牵头部门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来完成。应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统一思想、明确流程、落实责任,提高各部门的配合程度。

三是加强对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总行层面应适时出台相关细则,明确综合评价的基本内容、操作程序和评价框架,在考虑人民银行各业务部门日常性管理要求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宏观审慎监管手段的贯彻以及金融机构自身风险控制等因素。评价体系框架的搭建还应给予基层行适度扩展和自由掌握的空间。基层行应不断完善,保证评价体系的严肃性,控制潜在风险。

四是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机制。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两管理、两综合”工作的重要支撑。应当加强对“两管理、两综合”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各实施单位应建立执法人员库,加强执法人才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上一篇:好助手申报材料范文 下一篇:名师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