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学范文

时间:2023-03-01 22:20:06

康复学

康复学范文第1篇

《康复学报》(CN:35-1329/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康复学报》主要报道康复医学领域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临床经验、科研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以及与康复医学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等。

康复学范文第2篇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CN:31-1927/R)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季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主要刊登与神经病学有关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如神经内、外、小儿科临床病例分析、中西医结合研究、康复医学、影像学、电生理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学、生物化学、病理、动物实验等方面的论著和研究,并设有众多专栏,如综述、讲座、临床病理讨论、药物、器械、国内外进展等,栏目众多,反映当前动态。

康复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医康复;优势;特点

【中图分类号】R2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111-01

中医是我国的医学国粹,其中中医康复医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代医学家的努力下,中医康复医疗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正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医康复学。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人口老龄化进展变快,中医康复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优势也日渐明显,它必然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 中医康复学的概述和特点

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用医学手段达到预防、恢复或代偿患者的功能障碍伪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在医学手段中,以应用物理因子为主。康复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各种疾病引发的功能障碍,应用评估和康复等手段,达到使病人回归社会的目的。

1.1 康复医学的对象:康复医学的治疗对象主要是急性伤病后及手术后的患者,各类残疾者,各种慢性病患者,有老年病的人群。中医学中没有独立的康复医学学科,但有中医的康复疗法的理论和丰富实践。“康复”一词,据《尔雅释诂》解:“康,安也”《尔雅释言》解:“复,反也。”是指恢复平安、健康,是疾病的治愈和恢复,非指现代的康复医学。中医康复,是指采用精神调节、合理饮食、功法训练、针灸推拿、服用药物以及沐浴、娱 乐等各种措施,对先天或后天各种因素造成的机体功能衰退或障碍进行修复,达到提高或改善病残者生命质量的目的。属于第四医学(康复医学)。

1.2 中医康复的基本观点:中医康复有一个显著的基本观点——整体康复观。强调“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即充分利用自然环境,适应和改造社会环境,形神兼顾,全面康复的观点。第二个基本观点是功能康复观,强调加强或恢复脏腑组织功能,加强或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功能补偿的观点。第三,康复预防观,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强调未病养生,防病于先;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1.3 中医康复疗法的组成:传统康复疗法有两大部分组成,内治法,即内服药物;外治法,包括药物外治法、器械外治法,手法功法外治法。

1.4 中医康复疗法特点:中医对于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立体的,将健康与疾病看做一个整体,对于人体的认识着重于功能,因此康复的重点也在于功能的康复。中医治病主张综合治疗,内外兼顾。中医重视外治法,针法,手法,功法等,特色鲜明。

2 中医康复学的优势

中医康复学有其特点也有其特有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它强调整体康复与辩证康复相结合。一般疾病引发的或者事故引发的身体障碍多是局部障碍,中医康复疗法将局部的功能障碍从整体出发,采取全面康复措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其次,在采取措施的过程中不急功近利,从顺其自然、适应社会中求得个体的康复。强调循序渐进的功能恢复。最后,康复学继承中医的重要的辨证思想,辨证是康复的前提和依据。采用因人而异、因证而异的个体化辨证康复。中医康复学第二个重要的优势是形体康复于情志康复相结合,这是相比于西医较显著的特点。西医通常会根据功能体质也进行修复或者训练,但常常忽略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中医康复强调“形神合一“,功能康复即是训练”神“对”形“的支配作用,用病患者的强大意志力来支配身体的行动;强调”形神兼养“,是既有一套形体康复的手段,又有一套情志康复的手段。注重病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共同康复。最后一个优势在于自然康复和药物康复相结合。中医的治疗手法多样化是其特点之一,在中医康复上,内服药物和外治手法相结合使得病患者的康复更加容易。内服药物以外还注重饮食疗法,外治手法上包括针灸、推拿、功法训练等多种措施。

3 中医康复学的现状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有着学术观点(全面康复的整体观念)相同的共同点,治疗理念也较接近(被动和主动),也有着相似的运动疗法。但中医康复指导思想源于中医治疗理念,特色鲜明。中医康复主要适应病证的病机主要是不外虚实两端,虚在脏腑气血津液不足,实在痰饮淤血停滞。这些病证的主要病理是由气血衰少,津液亏虚,脾肾不足,血瘀痰阻导致的。使用中医康复学治疗需要有确定的康复指证,例如疾病或意外损伤后,留有残疾或脏腑组织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慢性病证或疾病缓解期;病人体弱,活动受限,生活自理困难者;临床治疗的后期或疾病愈后,仍有不适症状者,或理化检查仍不稳定者;手术后或放疗、化疗后有并发症或其他不适者。康复应用动静结合、药食结合、内治于外治结合、调神与养形结合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有:调摄情志法、娱乐法、传统体育法、自然沐浴法、针灸推拿法、饮食法、药物法等,其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技术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可由病人自身或者其家属或基层医务人员来完成,适合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中医康复学也得到了发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医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方面,全国各地中医药类院校都开设了针灸、推拿、营养学等专业课程,培养中医康复学人才充实各地中医康复医疗机构。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中医康复学,其学科的学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科带头人通过开展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来提高中医康复学人才的理论和临床水平。有关专著杂志也相继出版,如《中医康复学》等。

但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要了解中医康复学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例如,中风病人中医康复理论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早期康复意识仍需要加强,多数中风病人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只重视了生命体征的抢救,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给后期肢体功能的回复造成极大困难。现在关于中医康复学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还有待加强,需要增强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和可信度。另外,要注重对疗效评定标准的统一,国际上公认的疗效评估方法还没有得到普遍的应用。这些问题都要在学科实践中得到解决。

4 中医康复学的进展

随着中医康复学的成熟,康复医疗的对象明显增多,其构成情况也不断发生变化,中医康复学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既要继承中医的传统,又要在应用中求创新,努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中医康复学的特色。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学也是中国康复学的发展方向,在结合的过程中发扬中医康复疗法,主要有运动疗法结合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等古老的运动方式;物理疗法与针灸和推拿外治法相结合等;作业疗法配合书法、国画和民乐等;心理疗法和气功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康复学范文第4篇

1建立人才技术队伍培养机制

要形成院校教育与岗位培养相结合的教育培训体系,要遵循有的放矢、量体裁衣、循环不断的原则,根据疗养院建设人才需求确立招生数量。①本科教育。目前只有第四军医大学开设了疗养康复学专业,培养学生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且毕业生分配不到疗养院,所以当前疗养院技术人员缺乏问题十分突出。应在3所军医大学中均设立疗养康复学专业,每年在地方招收本科学员。②强化骨干培训。在大学培养专科毕业生的基础上,总部应组织疗养康复培训班,轮训中青年技术骨干,每期以3个月为宜,连续办3~5年,培养300~500名技术骨干,充实技术干部队伍,解决燃眉之急。根据需要总部组织若干40岁左右青年技术骨干到中国康复中心进修。③拔尖人才。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军队疗养院系统人才队伍建设有长足进步。学科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有了专业人才,学科才能立足,才能不断发展。

2建立特色技术机制

形成特色机制要搞好3个结合。即疗养康复与生态环境结合、与传统中医养生结合、与现代健康管理结合。①充分发挥疗养院自然环境优势,利用自然疗养因子良好条件,如海洋、森林、温泉等,要认真研究海洋气候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森林、日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指导疗养员多呼吸海洋空气、多晒太阳,利用紫外线,深入研究开发温泉对人体的作用,如温泉治疗等。②多与传统中医养生相结合。我国传统中医养生经多年积累沉淀,形成了多种保健方法,如中医按摩、针灸等,特别是对一些慢性病有着良好的治疗、康复作用。③与现代健康管理相结合。现代健康管理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有效保健形式,多数为会员制,加之异地旅游现状,还能提高疗养院品质和社会与经济效益。现代健康管理主要是以体检为中心,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会员度假,休闲放松,完成体检加之娱乐休闲,改善人们健康状况。在军队或地方可建立专科专病疗养联盟,在专家指导下从事各项健康活动。疗养手段要采用5种疗法:健康教育法、心理咨询法、景观治疗法、物理作用法、体育运动法。

2.1健康教育法目前疗养院都采用此法,健康教育是疗养护理的重要手段。要加大疗养健康教育力度,使疗养员入疗养院相当于进健康知识普及班、上教育课,通过疗养期间的生活使疗养员增强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2.2心理咨询法目前疗养院也在开展心理方面工作,但力度还不够,只局限在心理测评、简单咨询方面。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大,家庭矛盾多,心理问题比比皆是,不认真解决这些问题,就不能提高疗养质量。应该把心理测试与心理卫生指导落实到每个疗养员,使其心理得到康复。

2.3景观治疗法这是疗养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活动,实际上是把生态、人文、历史、文化综合起来,是一种地域文化,是治疗也是历史文化熏陶,既可放松身心,又可学习知识,是疗养康复学科的一个特色。

2.4物理作用法是人工利用仪器设备作用人体,改善机体环境,利于机体康复的方法,如理疗、日光等。

2.5体育运动法采用体育疗法,如降压操、眼保健操、体操、球类、游泳等,针对某些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是一种不用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

3建立疗养资源利用机制

目前军队疗养院资源利用矛盾突出,南方疗养院四季都有任务,压力大,任务重,而北方疗养院由于季节、气候原因,夏忙、冬闲,淡旺季极不均衡,造成资源浪费。①在宏观把握上应冬南夏北,制定疗养计划。②在微观上要创造条件,多建疗养设施,解决资源不足问题,在资源充足的条件下,用足用好资源。③推行双向转诊,解决疗养资源紧缺矛盾。一是充分利用床位优势,整合闲置资源。利用疗养院剩余床位资源与同地军队医院走双向转诊路子。在北方淡季将医院的军队病人治疗稳定后转疗养院,使北方疗养院床位淡季不淡。二是充分利用设备资源,专管共用,提高大型设备使用率,同时提高疗养院诊疗质量。三是充分利用技术资源开展技术合作,发挥医院技术骨干作用,依靠专家双方开展会诊、查房、帮带活动,提高疗养院技术水平。四是充分利用远程会诊设备,集全国知名专家定期组织会诊、讲座,提高技术水平。

康复学范文第5篇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强调让学生亲历探索和研究的全过程,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在临床康复学教学的四个阶段中,PBL均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第一阶段中,学生可通过预习发现问题,并积极地在自主临床见习中寻找答案,有所收获,并在后面几个阶段中带着问题与老师及小组成员互动,进一步得到问题的答案。在前一周理论课末,教师即可布置下次课时内容,针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准备几个与课程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主动预习,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到临近医院康复科见习,增加感性认识,并记录自身无法理解的问题。如在“脑卒中”教学中,可以预留此类问题:a脑卒中的主要临床表现;b脑卒中主要的康复治疗方法;c运动疗法的种类;d脑卒中的主要后遗症有哪些?预防方法有哪些?这些问题均是“脑卒中”教学的重难点,虽然有部分内容在《神经病学》也学过,但基于学生理论知识遗忘现象较为普遍,提前预习、见习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临床特征和运动疗法这些临床实践性较强的部分,自主见习能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从而帮助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从中发现大量有价值的细节问题,因此以问题为基础的课前预习、见习能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意识。总之,通过PBL教学,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临床思维方法[4]。当然,为确保理论课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对学生预习见习的成果适当地进行检查。例如在上课前10min,教师随机选几名同学回答预留问题或分享见习体会,当然学生也可以提出新问题,使教师在传统讲授中有所侧重,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浪费过多时间[5],使得理论课授课过于压缩,打破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对过难问题可在之后阶段解答。

2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学中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6],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这样的教学还能促进交流,将快乐蕴藏在学习中,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更能产生知识的火花。而老师在整个过程应起到导航的作用,使交流向更深、更广发展,并在适当的时候解答学生的疑惑,避免教学时间的浪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交互式教学应该是贯穿始终的。在第一和第三阶段,主要是学生之间的交流。比如在见习时学生之间相互解答问题,并共同发现问题,能提高学习效率。而第三阶段是小组讨论阶段,因为有第一、二阶段的学习,学生之间的交流会更加深刻,同时起到巩固基础知识学习的作用[7]。在第二和第四阶段,主要是师生之间的交流。在第二阶段,教师以传统讲授为主,利于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理论知识。但是,传统教学也不能单独依靠教师个人的教授,应该将学生的问题、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蕴含在其中。比如,在脑瘫的运动治疗课程中,老师教授Bobath技术时,随机请一名学生当病人,另一名学生当医生做操作,完成后老师再指正错误、讲授要点及示范正确操作,使学生真正理解该技术的“what?how?why?”而在第四阶段,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的同时解答同学遗留的问题,突出此次学习的重点。这是整个教学阶段的关键,可由此估计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掌握程度。在此阶段,教师还应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表扬优点,指正缺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8],并理清思路。

3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

临床康复学不是医生一个人给病人治病,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尤其在临床康复治疗中,需要运动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各方协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加强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小组合作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充分融入学习环境[9],还能节约更多的资源和时间,使教学过程更顺利地进行。在教学的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更适合小组合作教学的开展。如在联系自主见习地点时,大家可以分工合作,与不同的医生交流,与不同的治疗室协调,再相互交流,得到更多的收获。而在第三阶段,则是小组学习的验收期,学生之间可以适当开展运动疗法手法的练习,增强对治疗手法的理解。如在颈椎病康复治疗的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积极开展推拿治疗,互当病人,互为医生,练习按、摩、推、弹拨、牵拉、点穴、震颤等手法,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手法水平,还能帮助同伴改善颈肩症状,一举两得。总而言之,学生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和学习,得出结论,学习能力可得到进一步提高[10]。同时学生与教师共同在课堂上创设一个互教互学的环境,使教学达到在认知、情感和技能等目标上的均衡,使教师的教学真正渗透在学生的心中。

4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临床康复学的自身特点,教师可以将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理论教学的各个阶段。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能使学生通过传统教学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又吸取了PBL教学方法及交互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优点[11],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增加学生的收获和体验,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转变,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用知识来改变思维和行为的转变。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教学使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逐渐增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12]。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多种教学方式优势互补,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适合于临床康复学的独特模式,有助于提高临床康复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全面发展。

康复学范文第6篇

摘要: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特点,在传统康复医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综合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辅助课程教学,提高疾病康复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康复;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需要相当数量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员,因此,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需求量较大,近几年,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生源不断扩大,教师授课负担越来越沉重。并且,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有“一专多能”的康复治疗师,比较强调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1]。而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己不能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近几年来,我们针对三年制高职高专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将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适当整合到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学效果较好。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我们的授课对象是已进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学习的第三学期的学生,他们已初步具备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知识,对康复科常见病,多发病已有初步地了解,而且能初步地进行评定,所以我们尝试在疾病康复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法,具体用于课程导入、临床实例、理论教学和康复治疗方案讲解等环节。

(一)多媒体病例录像导入

在课堂教学时,一个好的导入,具有吸引注意力、唤起求知欲、启发思考的作用[2]。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理论与临床康复专业技能结合得很紧密,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又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课本知识,所以,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们的做法是授课前针对所讲内容,先利用多媒体,介绍l-2个相关临床病例的录像,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相关问题,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发挥学生们主观能动性;在提供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导入新课,能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放映录像的导人法,可以立即吸引学生眼球,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视听印象。

(二)多媒体实例讲解

教师教学过程中,将仅通过文字描述难以理解的康复治疗技术内容,配以图、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不失时机地放映,直接认识疾病。这些感性认识过程能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及记忆,使理论得到消化和掌握[3]。例如在讲授烧伤的康复时,我们首先得评定烧伤的面积和程度,这时候我们结合多媒体放映临床的烧伤病人的实例,让同学们直观的看到什么样的临床表现才是三度烧伤,对应着图片中的创面焦黑、炭化,树枝状栓塞血管;告诉同学们这些分度的关键要素是哪些,学生被这种视觉冲击刺激后,课程知识的记忆就会更加的深刻。再则烧伤早期康复的摆放是非常关键的,但是针对身体各个不同部位烧伤,肢体摆放的方法又各不相同,这时候我们采用动画鲜活地显示,同学们就能牢牢记住。

(三)多媒体康复理论教学

授课教师在课前详细准备教案,做到重点突出,精简扼要,层次分明。老师备课,不仅要熟知教材,还要备出自己对教材独到的见解、紧密结合临床实践,而不是照本宣科,充当教材的“传声筒”。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多媒体查找临床热点资料,吸收医疗实践中的鲜活素材,资料可以是图片、电视录像、动画文件、视频文件、声音文件等等,并把它们巧妙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然后将教案内容输入计算机,编制成电子幻灯[4]。授课时,除主要采用电子幻灯外,还利用录像、投影,配合适当板书等手段进行传授。如讨论冠心病的康复时,可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提出问题,找出规律;这既可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克服长时间观看屏幕造成的疲劳。然后再通过三维动画计算机模拟,结合投影,直接告诉答案,从而加深对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和康复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另外,使用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5]。如通过动画演示冠心病发病中最关键的因素-粥样斑块的形成,了解冠心病的发病机制,进一步我们就会联想到有什么原因可以导致斑块的形成,诱导性提问,接着我们就会问,有哪些办法可以防止斑块的形成,同学们这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大家讨论之后与教材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方法一一对照,理论知识很好的得到诠释,讲解康复治疗方案时,就顺理成章了。并且,在突破重、难点时,教师要熟悉画面、录象、投影等媒体的适时变换、切入、特写、定格、递次显示等技术,调节授课时的教学进度,需强化的强化,需淡化的及时淡化,能够有效地调控了教学进程。

(四)疾病康复学课程的多媒体摹拟教学

由于康复医学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症状和操作技术,若单纯理论讲解,比较枯燥抽象,学生由于无感性认识,掌握的效果不佳;我们利用电子幻灯可以将有关操作画面用图片形式展示给学生,如介绍偏瘫后病人关节活动受限时,开始前先让学生观看教学录像,让学生对关节活动受限有一种感性认知,然后再具体进行关节活动范围的评定的实践和如何增强关节活动范围的实践,实践后再一次观看教学录像,观看时教师加以适当的讲解、提问。这种直观地图像、图片演示和教师的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形象逼真,贴近临床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6]。

另外,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教学使用的电子幻灯教材保留在多媒体教室的电脑或者学生拷贝到自己的电脑里,课后,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必趣或者是自己认为需要强化的课程,按照示范练习,自己把动作做出来,启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这也是个性教育的一种方法,使学生有更大的选择余地,为个性化和谐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此外,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检验、交流, 渐渐地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这种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与现代医学教育的要求相一致。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在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是最具亲和力、最灵活的交流工具,师生之间课堂上互动性的交流才是最有效的教学途径。虽然计算机多媒体以其灵活、生动、形象、鲜明的文字、声音、图形和动画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7]。但是,现代教学媒体不能过多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更不能完全代替。与其他教学手段一样,多媒体教学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应用恰当,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应用不合适,非但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搅乱了正常的课程教学秩序。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依然是遵从医学教育的规律,同时还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既要充分利用传统教学独有的优势,如教师多年的教学和临床经验,使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运用面部表情、抑扬顿挫的声调、手势动作、身体语言及情感感染学生,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医学教育的辅助手段。运用时,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选用多媒体,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从两者优化组合中求得最佳教学效果[8]。

通过近几年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多媒体课程教学,总结以下几点经验:1、运用多媒体辅助课程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就是借助其形象性、直观性,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学内容,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方式可以多样,如一小段录像、动画、一个简单的病例资料,只要能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就可以了。2、补充的课件要服务于教学目标。在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的教学资料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相统一,针对不同媒体的特点和功能进行合理选择,尽量采用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抽象化为具体的媒体材料,不能过多链接教学资料,避免学生“看热闹”和产生视觉疲劳[9]。3、把握时机 如讲解之前的启发诱导,突破重点、难点时的形象讲解;4加强互动,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人机互动,教学者能灵活运用声、像、图文并茂的信息,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忽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临床技能教学特点,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辅助”的本意。

总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所教授学科的特点。医学多媒体教学是先进的教学手段,要想更好地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要从课程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培养要求和临床特点,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澎,励建安,孟殿怀,等.康复治疗学本科教学改革方案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0):912-913

[2]陆敏,黄晓琳.医学生康复医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3):215

[3]刘铮然,崔成立,杨玉梅.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93-94

[4]苏邵军,李凤兰,蒋锡沂.电子教案在医学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988-89

[5]唐静.扬长避短努力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成效[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16(1):45-47

[6]刘立东,刘开明.医学多媒体教学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3:77-79

[7]张琼,王静.医学院校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2):1140-1159

[8]贾华生.关于多媒体教学中的几个关系的思考[J].发展,2006,11:114-115

[9]刘红.浅论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7,11:65

[作者简介]蒙兰青,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广西百色市城乡路98号神经病学教研室。刘华,(1978-)女,讲师,200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学位,从事康复医学教学和临床研究。目前正负责研究一项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课题。

基金项目: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课题(项目编号Szwzy200705)

基金项目:自治区神经病学精品课程资助项目。

康复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康复医学 中医 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029-01

1 现代康复医学概念及特点

1.1 康复医学的内涵。康复医学是继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之后的第三医学,是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出现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由理疗学和物理医学发展形成的一门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目的是促进残疾者功能和能力的恢复,促成残疾者重新回到社会并成为社会中自力更生的一位成员。总的说来,康复医学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发展是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同时也人类医学事业进步的重要趋势。

1.2 康复医学的手段及方法。现代康复医学主要涉及到利用物理因子方法诊断、治疗和预防残疾和疾病,帮助伤残者在体格上、精神上得到康复,帮助他们发挥残留功能。物理因子及物理疗法一直是现代康复医学的主要医学手段。治疗方法主要是各种有效的功能训练,辅以药物、手术、饮食疗法。康复医学的着眼点在于不仅要保存伤残者的生命,还要恢复其功能,让其从并且过有实际意义的新生活。

1.3 康复医学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理解康复医学,笔者对康复医学的特点进行了总结:①服务对象主要是伴有功能障碍的慢性病人及老年病人或是躯体残疾者;②康复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③最终目的是通过康复治疗帮助患者重返社会;④重视康复治疗与康复工程相结合;⑤以工程技术辅助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

2 中医康复医学的特色和优势

2.1 中医康复学基本内涵。中医康复学是运用针灸推拿、药物食疗、导引吐纳、药浴熏蒸、自然疗养康复法,对病残、老年病证、伤残诸证等疾病进行辨证康复的中医应用学科。其主张辨证康复,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创造出中药、按摩、针灸、食疗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医传统方法。中医康复医学的指导理论是中医理论。中医康复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古代很多中医文献中都存在关于康复医学思想的记载,这些文献包括《十问》、《黄帝内经》、《五脏所宜食法》、《外台秘要》、《寿亲养老书》、《寿世保元》、《随息居饮食谱》、《老老恒言》、《庄子?刻意篇》、《吕氏春秋》、《管子?入国》、《本草纲目》等等。自然疗养康复法是中医康复学的常用的一种特殊方法,是指利用自然环境的天然因素促进神形兼养,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目的。

2.2 中医康复医学的优势。中医中药本身的优势以及中国社会的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医康复学的许多优势,概括起来主要是下面六个结合:首先是中医康复学强辨证康复和调整体康复相结合;第二是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相结合;第三是临床康复与预防康复相结合;第四是内治康复与外治康复相结合;第五是药物康复和自然康复相结合;最后是食疗康复与药疗康复相结合。总的来说,中医康复学不仅重视整体上的协调,还不疏忽个体上的纠偏,这个特点极其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持续发展。

2.3 中医康复医学的特点。中医康复学的特点主要是“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整体康复观”是人体康复不仅仅是人体本身的康复,而是指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必须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必须相统一,形体康复与精神康复也必须统一。“辨证康复观”则主要是指相同的病但是不同的症状必须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法,不同的疾病但是有相同的症状就应该采取相同的康复方法。

3 中国特色的康复之路——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

3.1 康复是中医学的传统优势。中医的传统优势之一便是养生与康复,然而这也逐渐发展成为了当代医学界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医学,还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了现代西医学。所以中西医康复医学创造性的结合中医的传统优势和西医的现代科学手段,能够充分发挥出康复医学应有的作用和优势。

中西医康复医学在中西医结合基础上,研究和借鉴现代康复医学和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和规律,对中医和西医的知识、技术、方法进行科学的整合,从而促进中医养生学和现代康复医学很好地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涉及的主要领域是养生,全方位地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其核心是“康复”。

3.2 中西医康复学取长补短。中医康复学和现代康复学要取长补短。中医康复学应规范诊断,量化疗效评估。中医评价必须在诊断领域内进行,但是通过中医诊断很难反映患者的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所以康复医学的评价过程是量化外在形体及行为等功能障碍过程。对于中风偏瘫的病例,中医能够诊断出气虚血瘀,但是很难反映偏瘫的程度。所以,现代康复医学的评价方法能够弥补中医在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建立中医康复学障碍评定对中医康复学和中医学的发展都很重要。

3.3 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康复保健事业亟待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健康和疾病之间还存在“亚健康”状态。从今天的学科领域来讲,对于亚健康的防治就成了养生学的热点。所以,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必然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外康复医学已经形成了非常规范的诊疗制度。全世界残疾人能够得到康复治疗的仅为五分之一左右,80%左右的残疾人是很难得到较好的康复服务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愿意进行保健消费的人群数量和比例正在激增。

参考文献

[1] 丁辉.运动康复学科在康复医疗机构的生存状况及存在问题调查[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第21期

[2] 张慧敏,唐强.针刺加康复防治脑卒中异常运动模式的康复学评定[J].中国针灸,2011年第6期

[3] 徐琳峰,石君杰,沈晴,王然.浅谈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神经康复学的课程建设和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8期

康复学范文第8篇

解除残疾人的痛苦主要涉及到康复医学,它曾经被称为第三医学。全面的现代医学可分为三部分:预防为第一医学,医疗为第二医学,康复为第三医学。三者鼎足而立,缺一不可。康复医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起来的。当时,全世界有数千万战伤伤员,虽然在残酷和惨烈的战争中保住了生命,但身体受到严重损害,大部分人遗有肢体活动障碍,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有的甚至不能自己吃饭穿衣。这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最大程度地获得新的工作和生活能力,消除或减少身心痛苦,同时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由此形成了早期的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包括康复功能测定和评价、康复治疗、语言矫治、心理治疗、假肢和矫形器具等。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尽可能地消除或改善因各种疾病、损伤造成的功能障碍,解除残疾人的身心痛苦。它是治疗医学的延伸和完善,又与它不尽相同。如一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较重,卧床不起,甚至翻身也困难。经过手术治疗,切除了突出的腰椎间盘,腰腿疼痛症状消失,伤口愈合拆线。这时,可以说治疗过程已经结束,但仍然存在腰椎不稳定、腰背肌肉无力,并不可能立即重返工作岗位。这就需要一个康复过程,通过理疗、腰背肌功能锻炼等,帮助其恢复功能。

康复医学与教育学、心理学、工程技术科学密切联系,互相渗透,形成新的边缘学科,可进一步分为骨科康复学、老年病康复学、儿科康复学、神经科康复学、精神科康复学、肿瘤康复学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的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府、社会和家庭更加关注残疾人。有力量和技术帮助残疾人康复,这就大大促进了康复医学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人们收入提高,饮食结构变化,体力活动减少,热量过剩:劳动、工作体力减轻,但、姿势不舒适或需要长时间固定,诱发许多现代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痛风性关节炎、糖尿病足、高血压中风等发生率升高。此外,生产发展了,交通事故、电脑病、化学物质损害、职业病也不可避免地增多了,给治疗和康复医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康复的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人工关节置换、肢体平衡术、高科技材料和技术应用于假肢,以及各种功能锻炼器械,引领康复医学不断发展。

康复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风偏瘫 中医康复

中图分类号:R24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421-02

中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在临床上,一般将由于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流循环障碍性疾病,统称为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中风。我国每年新发中风约200万人,每年死于中风约150万人[1]。中风致残率高达80%左右[2]。在中风所导致的多种功能障碍中,偏瘫发生率最高。而偏瘫是直接关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核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其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中医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方面见解独到,行之有效,兹就其理念,原则,方法做一初步探讨。

1 天人相应的整体康复观

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对临床康复对象的选择、康复适应症的辨证、康复医疗原则的确定以及康复方法的运用均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从而决定了中医康复学的目标必须使患者在形体、精神、职业等方面实现全面康复[3]。

1.1 因时治宜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强调,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顺应自然环境变化开展康复治疗是促进疾病康复的重要条件之一。与气候变化相适应,随四时阴阳之气的升降,寒热温凉的变化,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精神活动等都随之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气血的运行也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有异,天气温热则气血则易于畅通运行,天气寒冷则气血易于凝涩。人体的康复也与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密切相关。顺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来调理脏腑,调畅气机,调摄精神,保持人体内外阴阳的相关平衡,从而达到康复的目的。

1.2 因地治宜

地理条件的差异,既可影响疾病的发生,又能影响疾病的康复治疗。地势对疾病和治疗方法均有较大的影响。在治疗上应首先把握患者所居住的方域,天时,地理等生活情况,然后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方法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2 形神合一的康复理念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组织器官形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形体是形神合一的统一体,各种组织器官构成的形体,是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而形成的来源由精神所化生。精神是形体的产物,是依附于形体而存在的。形体与神气的统一是生命活动正常的体现,形体与神气的平衡关系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特别是神败不复,是病后难以康复的重要原因。众多的康复医疗措施,不外乎调整形体与精神之间的关系,使形体健壮以促进精神康复,精神健旺以有利于形体康复。

3 辨证论治的康复原则

对中医偏瘫而言,中风是疾病,偏瘫是症状。中风造成偏瘫,偏瘫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及其他能力的障碍,两者有因果关系。中医治疗学认识的范围是病、证、症;因偏瘫症状造成的功能障碍则是中医康复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辩证论治的原则来指导;当这些方法在中医康复过程中用来改善功能障碍时,同样需要辩证论治的原则来指导。因此,在中医康复方案中,辩证论治是基本的原则。

4 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康复方法

中医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这些方法体现了中医数千年有关疾病、养生及康复的发展水平,在临床行之有效。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中药、针灸、按摩、熏洗等,对偏瘫的弛缓和痉挛两种状态具有明显的效果。由于中风偏瘫是中枢性瘫痪,其功能恢复不是单纯肌力的恢复,而是运动模式的恢复。现代康复学中对偏瘫的康复治疗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主张以康复训练的方法重建运动功能。由于中枢性瘫痪的特异性是运动模式的改变。决定了其训练方法应以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恢复,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为原则。将现代康复学中有关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与中医传统康复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是建立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吸收中医临床学、中医养生学的部分知识,吸收现代康复学的某些思想[4],遵循现代偏瘫康复治疗过程中广泛使用的康复程序,与中医对中风偏瘫的认识及康复治疗手段相结合,以达到中西康复的汇通,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马长生.脑卒中是一种可以高度预防的疾病.药物与人,2008(1):5-7.

[2]李振卿,杨云芳.浅论偏瘫的康复治疗.四川中医,2008,26(8):26-27.

[3]宋志平,师建梅.论中医康复学的基本观点.中医杂志,2007,48(7):581-582.

康复学范文第10篇

康复医学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很多康复设备、操作技能及治疗手法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很难使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这样会使理论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进入科室临床实习的时候就要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情况,进行必要的进科前培训,可以在进入J临床的前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临床康复治疗录像并与理论结合讲解,使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器械等有个直观全面的了解。康复治疗技术实践性非常强,临床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带教的康复医生和治疗师从康复评定到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康复治疗的具体实施都要带着学生参与,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完成部分内容,要求我们的康复治疗师及康复医生在教学中手把手的教会学生康复治疗技术,将康复理论知识与现在临床结合起来,而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更为合适。经常性的开展小讲课,每周一次,以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共同主讲为主,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以实践知识为焦点,采用问题情境与病案讨论相结合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中这种将问题情境教学与病案讨论穿插于教学之中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认识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愿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室的病例讨论,提前告知讨论的病人病情,让他们积极的准备,会上认真听取老师同学的观点论点,积极发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的思维资源,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教学内容要具全面性和前沿性

目前国内很多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或是从针灸推拿科、中医综合科室、理疗科演变或神经内科分科而成,科室内各作单元细分不明显,有的甚至没有细分治疗部门,导致了临床教学中知识面不够全面,没有真正的完成康复医学的教学。经过近3O年的发展,康复医学已经形成了骨科康复学、神经康复学、心脏病康复学、儿童脑瘫康复学、老年病康复学等,而我们大部分临床带教主要是集中在神经康复或儿童脑瘫康复,而在神经康复中又侧重于物理疗法(Prr)中的运动疗法,而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文体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及中国传统治疗和社会服务常被忽略,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面不够全面而影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由于高职生仅有短短的两年时间学习医学理论知识,会造成知识面比较窄,医学基础知识较差,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知识的不足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常规的带教神经康复治疗学外,还需要在骨关节疾病、疼痛康复以及传统的中医康复等方面下功夫,细化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内容要尽可能的涉及到临床能够所见问题,如感觉障碍、前庭障碍、言语障碍、认知情感障碍、心理障碍及如何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使其尽早的回归社会等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不但要有全面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前沿性,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目前国内外比较先进的康复治疗技术,了解康复康复医学发展的动态,这样才能培养出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能力好的学生。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脑卒中康复范文 下一篇:康复器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