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评估范文

时间:2023-10-17 17:08:25

康复护理评估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1篇

由于各种意外事故导致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受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反射消失和括约肌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完全丧失临床上称完全性截瘫,部分丧失称不完全性截瘫。随着治疗的进展,病情稳定后需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护理,使患者最大限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现将截瘫患者家庭康复护理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30例截瘫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32~59岁,病程40~150天。完全性截瘫8例,不完全截瘫22例。

1.2 家庭康复护理内容及时间安排:对陪护人员进行医护知识培训,包括对患者的心理康复、功能训练、一般治疗和护理。康复护理时间为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在出院前1周由责任护士给予出院指导,留下联系电话,通过电话回访,解答及指导出院患者存在的问题,了解出院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遵医行为,有的放矢进行宣教。

2 家庭康复护理内容

2.1 心理康复:截瘫患者由于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表现为焦虑、抑郁、悲观消极的心理状态。针对这些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解除心中郁闷,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康复护理目标:(1)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2)功能锻炼改善残存肌力和关节活动度;(3)增强患者自信心,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C5损伤者可利用辅助工具进食;在他人帮助下完成从床到椅的转移,使用手控电动椅;对C7~T12损伤者能自行或在他人协助下完成从座位或轮椅上的减压,能做各种转移活动;能使用背阔肌训练器、人力训练器等;对T3~12损伤者,重点是借助支具站立和治疗性步行[1]。

2.3 康复护理措施:(1)意识训练:嘱患者在潜意识里做抬腿、抬脚、活动脚趾;抬臂、举手、抓东西每日3~5次,每次10分钟。(2)保持功能位:瘫痪肢体保持功能位,如踝关节保持90度中立位,避免足下垂,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髋关节伸直外展位,避免屈曲、外翻、外旋。垫高肩关节,适当外展位,腕关节避免屈曲下垂。采用沙袋、夹板、支具来维持所需的功能位,要早期进行关节被动活动,每日2次,每次30分钟,防止关节僵硬。(3)功能训练:高位截瘫患者要注意避免上肢发生固定畸形。如借用手支具和ADL箍套,在套中插入匙或叉的柄,利用肱二头肌屈肘力将食物送入口中;坐位或坐轮椅时,注意每30分钟左右用上肢撑起躯干使臀部离开椅面减压,避免坐骨结节形成压疮;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自行穿脱衣裤、鞋袜,刷牙、洗脸、进食、轮椅转移到厕所等。

2.4 康复训练的方法:训练时采取家属与患者“一对一”的形式,每次训练时间30~40分钟,每日 1次。

3 效果评估(见表1)

4 护理体会

家庭康复护理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截瘫患者经康复护理后改善残存肌力和关节活动度,恢复了肢体原有功能,因而提高了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康复护理后能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程度,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心理护理贯穿于护理的始终。总之,截瘫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康复是一项漫长又艰巨的工程,需要护理人员、家庭、社区、社会多方协作与支持,使患者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由替代护理逐渐过渡到自我护理,最大限度发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顾 沛. 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77.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护理模式; 康复护理; 脑卒中; 评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心脑血管病占据了首位[1]。脑卒中是血管源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急慢性临床综合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然可导致患者运动、感觉、认知、言语等功能不同程度的损害,致残率高达70%~80%[2]。使脑卒中患者得以最大程度的康复,无论对个人、社会及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脑卒中的康复训练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与康复治疗相辅相成的康复护理作用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来。康复护理是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康复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康复,提高生存质量,而且降低医疗成本,被认为是脑卒中治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3]。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探讨合理的科学的康复护理模式临床意义尤其重要,为此2010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应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发脑卒中患者;(2)均存在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功能障碍;(3)无明显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8分,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2~3 d后不再恶化;(4)排除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疾病。符合以上标准的共144例,男76例,女68例;年龄45~85岁;左侧偏瘫84例,右侧偏瘫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瘫痪侧别及病变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以下综合康复护理措施。

1.2.1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由于生理变化容易出现消极的心理状态,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患者自信的参与康复过程[5]。

1.2.2 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 良姿位对褥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预防的作用[6]。患者病情稳定后即进行功能训练,即应进行床上被动活动和主动活动。具体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鼓励、指导患者自己翻身、吃饭、梳头、入厕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开始护士可给予一定的帮助,然后逐步由其独立完成,3~4次/d,30 min/次,指导培训家属帮助患者训练,以便出院后继续协助患者训练,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提高患者各种自理能力。

1.2.3 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 指导患者进清淡、少渣软食;饮水呛咳时应尽量减少饮水,以汤汁代替,进食时抬高床头30°~40°;指导患者示齿、弹舌等动作;对完全性失语症患者的康复训练,首先学习单音发声,然后指导患者3个连发,可从数数开始,进而短词、短句,再进展到复杂的句子;不完全性失语的患者应鼓励多与他人交谈,刺激和促进说话能力。

1.2.4 认知的康复 包括失用的康复和视觉忽视的康复训练。首先让患者理解为什么不能完成有意识的动作,使用简单的语言指导患者完成动作,然后逐渐增加语言的复杂性和难度给予反复训练。耐心解释使患者明白为什么对某一侧物体视而不见,在忽视侧进行各种活动,可以加强患者的功能。

1.2.5 社区卫康复护理 社区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紧密衔接,患者出院后遂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干预计划。经培训并考核合格的社区医护人员,对干预组进行整体化、个性化和家庭化的干预,并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调整。干预频率:第1个月每周上门2次,第2个月每周上门1次,第3个月每2周上门1次,上门频率也可根据患者实际康复情况予以适当变动。

1.2.6 家庭康复 定期由医院及社区医护人员给予相关知识培训,使家属正确的协助患者肢体被动活动和穴位按摩,鼓励患者自我锻炼。定期电话或上门随访,了解患者的康复进程.制订新的训练计划等。

1.3 评价指标 (1)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评定患者肢体功能;(2)采用修订的Barthel指数法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3)记录并发症:主要为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康复评定均由专人在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进行评分。所有评定由统一培训的康复医师完成,评定者未被告知患者分组情况,实行盲法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 发放144份评分表,回收率为100%。两组干预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该病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7]。由于脑卒中导致患者脑实质神经细胞的永久性损伤,使患者在多个方面如运动、感觉、语言、认知及心理等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导致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及日常工作能力,需要依赖他人而生活,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促进脑卒中的康复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人的期盼。探索科学的、实用的康复护理模式及如何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8]。康复护理是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发展的新兴学科,是将现代康复理念及康复技术与早期临床护理相结合,目标是应用各种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使脑卒中患者残存功能得以最大程度发挥,提高生存质量[9]。康复护理不仅能使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而且能够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等[10]。康复专家普遍认为实施康复措施的时机为只要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 h后即可开展早期康复,国外常与药物同时进行[11]。超早期康复可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使病灶周围的组织或健侧脑组织重组和代偿,发挥脑的可塑性[12]。2010年5月-2013年5月笔者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取得一定的效果。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笔者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把康复早期、中期、后期的治疗连贯起来,把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家庭,使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健康评估等工作从医院到家庭不间断,集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于一体。笔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效果明显,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康复护理模式可使医务人员及家属及时有效的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及主动锻炼;指导利用健肢带动患肢进行伸、抬、举的活动;督促患者进行言语功能锻炼等。正是由于康复护理干预组医务人员及家属全程不间断参与康复治疗过程,加强了护患沟通,增强了患者自我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勇气,使医护人员更深入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及时收集患者的信息及家属的需求,及时修改康复计划,提供富有人性化、个性化的康复措施,使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显著增强,负性情绪明显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家庭康复环境改善,患者自理能力和家属照顾能力均有所提高。

总之医院-社区-家庭三站式全程康复护理模式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在最大程度上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郑舟君,戎燕,张丽华,等.路径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二级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47-49.

[2]黎茵,刘丽红.临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二级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3):26-27.

[3]刘亚芳,江华,王秋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14(2):449-450.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9.

[5]张春慧,陈静,张振香,等.家庭跟进式护理对社区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4(33):1636-1638.

[6]龚素芬,邢凤梅.脑卒中患者家属对康复知识的认知现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6(31):2072-2073.

[7]邓凤,陈锦秀,谭景予.双上肢训练方案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12):3169-3171.

[8]肖秀英,梁少杰,岳永辉.脑卒中社区康复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现代临床护理,2007,6(4):72-73.

[9]秦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426.

[10]范红艳.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9):3002-3004.

[11]吴秀英,孙瑞仗,李长贵.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4):371-374.

[12]周红艳,张少茹,卢丹丹,等.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7(18):1647-1675.

[13]邵爽,戴红,张芳,等.脑卒中社区康复简易技术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6):523-526.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慢性软组织; 疼痛评估; 康复护理; 体会

doi:10.14033/ki.cfmr.2017.7.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73-03

慢性组织损伤是临床多发病,常见部位有四肢、腰背部、颈部、肩部等,如网球肘、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变等[1]。由于该疾病属于慢性损伤,病程较长,恢复较慢,经济花费较大,因此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家庭等都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慢性软组织损伤进行合理疼痛评估及康复护理有助于病变的恢复[2]。为了进一步探究总结临床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评估与康复护理体会,本文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21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216例,其中男109例,女107例,年龄28~75岁,平均(46.85±11.56)岁,病程2个月~23年,平均(5.6±3.4)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发病原因、发病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的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诊断;(2)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史的患者;(2)排除具有重心、脑、肺、肝、肾等严重原发病的患者;(3)排除处于哺乳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疼痛评估与常规护理,及时观察病情,并予以针对性解决。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疼痛评估与康复护理,主要有以下方面:(1)心理护理。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主观感受,长时间不愈或反复发作,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烦躁、抑郁情绪,影响治疗的配合度和临床疗效[3]。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开始,就对患者详细讲解发病原因、治疗方案及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等,讲解好的心理状态及积极配合治疗的必要性,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2)疼痛护理。指导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疼痛,如看电视、读书、聊天、听音乐等,也可以通过调整自我状态,放松心情,调整呼吸等缓解疼痛。指导患者正确应用止痛药,按医嘱服用,不宜自行加减应用。(3)生活护理。指导患者正确的,适时更换,避免长时间对局部压迫,适当运动,对不同慢性软组织损伤给予不同的活动指导,增加功能的恢复,避免肌肉废而不用,出现萎缩,但运动量不易过大,避免造成新的损伤[4]。生活中戒烟酒、辛辣刺激的食物、保证个人卫生等,加快病情的恢复。(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疼痛程度、精神状态、病情变化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积极协助处理。(5)治疗后护理指导。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医护人员需向患者讲解清楚相关的生活、运动、工作的注意事项,并定时回访,了解病情变化,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康复指导。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疼痛评估:对所有的研究患者在护理前、护理后2、4、6、8周等时间点应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疼痛程度用数字0~10表示,每个数字都表示着不同的疼痛度,数值越高,表示疼痛的越厉害,0表示不痛,≤3表示轻度疼痛,4~7表示重度疼痛,数字10表示疼痛最剧烈[5]。疗效评估:患者在护理后疗效评价可分为无效、有效、显效三种情况,无效是指患者的疼痛缓解不明显,仍>7分;有效是指患者的疼痛有所缓解,但仍在4~7分;显效是指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3分[6]。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比较

护理前及护理后2、4周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6、8周,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疗效比较

在接受康复护理后8周,对患者康复护理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软组织损伤通常是由急性软组织损伤或慢性劳损迁延不愈发展而致,由于局部组织的渗出、充血、黏连、肥厚等,导致受损部位出现细胞变性、代谢障碍、挛缩、钙化等变化,临床表现为疼痛、功能障碍、局部肿胀,皮下常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物[7]。由于该疾病属于慢性损伤,病程较长,恢复较慢,经济花费较大,因此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家庭等都产生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工程的细致分化,流水线模式的应用,慢性软组织损伤与劳动强度高、重复、长期性的特点相关性较大,长期高强度的重复某一工作姿势,使某一部位负担较重,而导致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发生[8]。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常见部位有四肢、腰背部、颈部、肩部等,如网球肘、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变等。慢性软组织损伤是导致慢性疼痛的常见病因,对该疾病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完善的康复护理,对该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显示,在护理后6、8周,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康小可,李慧清.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评估与康复护理[J].新疆中医药,2015,33(2):39-40.

[2]谢贻丽,邹学敏,罗平,等.不同中药外敷方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痛证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6,30(23):2876-2878.

[3]徐城,刘丹彦.低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的疗效及远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2):1248-1252.

[4]徐城,刘丹彦.低强度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5,35(7):815-818.

[5] O'Hagan F T,Coutu M F,Baril R,et al.A case of mistaken identity?The role of injury representations in chronic musculoskeletal pain[J].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2013,35(18):1552-1563.

[6]侯m香,宋艳君.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疼痛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7):364-365.

[7] Pietil? H E,Fahlstr?m M,Nordstr?m A.The effects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m assessment and a rehabilitation program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ain[J].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3,92(1):77-83.

[8]徐城,杨晓秋,刘丹彦,等.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在临床疼痛评估中的作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3):210-212.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康复护理 阿尔茨海默病 预后 生活质量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247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1]。本文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及康复效果,对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法。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20例,排除有严重躯体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痴呆及精神病患者[2]。入选后根据总体衰退量表对患者痴呆程度进行划分,2~3级为轻度痴呆,4~5级为中度痴呆,6~7级为重度痴呆[3],根据患者痴呆程度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60例,年龄61~89岁,平均74.35±16.4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对照组利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包括分阶段评估、健康教育、认知培训及预见性护理等方面[4]。

持续康复护理6个月后,根据患者病情对其进行分数评价,评价工具采用生活活动量表(ADL)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康复护理前后进行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护理前后ADL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

两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康复护理前后MS、MMSE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

讨 论

康复护理模式融合了阿尔茨海默病专业护理的手段与知识[5],适用于不同阶段的痴呆型患者,康复护理强调护理评估[6],提倡有针对性的专业护理措施。预见性的专科护理是在专业护理评估及认知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有效护理的更高层次,能够有效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保证患者安全。认知功能训练是在分阶段评估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与分期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确定患者是否有抓、咬等异常行为,如有则采用其他康复方式。这种康复形式更容易使护理人员掌握到训练的方法和内容,目的性更强。

康复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在临床中有很好的疗效,上文通过对两组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对比分析,发现康复护理较常规护理差异有显著性,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并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小江,林志雄,徐蕊,等.心理和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肢体偏瘫康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6,27(5):723-724.

2 刘存志,于建春,韩景献,等.针灸疗法对血管性痴呆康复的价值及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03,7(22):3108-3109.

3 张月华,卢少萍,徐永能,等.老年性痴呆患者1年康复训练效果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859-6861.

4 张燕红.老年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165.

5 Gaines DI,Durkalski V,Patel A,et al.Dementia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earlier mortality after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J].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2009,33(1):62-66.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PDCA;脑卒中;失语;康复护理;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c)-0130-03

Application of PDCA program 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aphasia

HAN Li'na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South Building of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85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lan-do-check-action (PDCA) program fo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stroke patients with aphasia. Methods 76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aphasia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ized into research group (3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8 cases). Usual care was taken in control group,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ith PDCA program was taken in research group, and linguistic function, neurologic defect degree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ntrasted between two groups. Methods At 6 weeks aft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ade of aphasia degree was lower in research group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χ2 = 4.29, P = 0.012), score of acousticquotient (AQ), stoke quality of life (S-QOL) were higher, and neurologic impairment stroke scale (NHISS) were lower after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hich compared with befor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core of AQ was higher in reseach group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 = 8.46, P = 0.005), score of S-QOL was higher in reseach group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 = 6.57, P = 0.008), NHISS was lower in reseach group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 = 11.67, P = 0.002).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ith PDCA program could improve linguistic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aphasia and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PDCA; Stroke; Aphasia; Rehabilitation nursing; Linguistic function; Neurologic impairment; Quality of life

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失语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神经功能缺损类型之一,其发生与语言中枢的神经损伤有关,患者失语的临床表现具有多种类型,如构音障碍、理解障碍、命名障碍等,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患者康复期间的康复训练密切相关,在患者康复期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至关重要,管理循环护理程序(plan-do-check-action,PDCA)是近年来在国外应用的护理规范化程序,能够在护理过程中更系统地执行护理计划并进行系统的评价[1]。近年来我院在脑卒中失语患者的康复护理期间采用PDCA程序,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伴失语患者76例。其中,男51例,女25例;年龄69~84岁,平均(75.0±8.2)岁;其中,脑出血26例,脑梗死50例;病变部位大脑左半球61例,大脑右半球15例;按失语严重程度:轻度失语39例,中度失语32例,重度失语5例;按失语类型:运动性失语36例,感觉性失语29例,命名性失语17例。患者入选标准:脑卒中后3个月内,能够主动配合康复护理训练。患者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类疾病病史、智力障碍及原有语言功能障碍。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及研究组(3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入院后给予疾病教育、入院宣教及生活饮食照顾,运动障碍患者定时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发生,患者脑卒中急性期过后依据患者失语情况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初步的语言康复训练。

1.2.2 PDCA程序康复护理的实施

1.2.2.1 计划阶段(plan)对患者的失语类型及严重程度进行初步分析,制订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依据患者的失语类型、严重程度、家属陪护人员等进行康复护理的个体计划,如构音障运动性失语患者加强患者发音训练,感觉性失语患者加强理解能力训练,命名性失语患者加强情景强化训练等,并对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患者的心理维护等。

1.2.2.2 实施阶段(do)按照计划阶段的康复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如命名性失语患者进行发音及语言功能训练,通过指导患者口型训练以及舌部功能训练;如通过伸舌、按要求转动舌尖,舔口唇等提高舌的灵活性及与口唇的协调性,指导患者进行发音训练,从单音节过渡到双音节,再过渡词句等;同时加强患者与家属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患者语言功能锻炼的机会和频率。感觉性失语患者以理解能力受损为主,给予患者强化情景与语言的刺激,通过音频资料、阅读资料以及书写训练等增强患者的理解能力,同时让患者进行相互交流,进行趣味游戏或者下棋、唱歌等娱乐活动,增加患者的思维及理解能力。命名性失语患者可通过环境事物对患者进行强化刺激,通过提示等手段让患者命名,同时通过图形、卡片等对患者进行命名能力训练。

1.2.2.3 检查阶段(check)患者康复护理期间每2周对患者康复护理结果进行检查,评估康复护理效果及患者康复需求,依据评估结果进行患者康复护理方案调整。

1.2.2.4 评价阶段(action)在护理前及护理6周后评估两组患者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整体评价。

1.3 评估指标及方法

患者失语严重程度评估采用BDAE量表,该量表依据患者对语言的运用及理解能力分为0~5级,按评估结果0~1级为重度失语,2~3级为中度失语,4~5级为重度失语[2]。患者失语状态评估采用失语商量表(AQ)评估[3],生活质量评估采用S-QOL生活质量量表评估[4],共分为78个条目,评估患者体能、家庭角色、语言、活动能力、心情、个性、自理、社会角色、思想、上肢功能、视力和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功能角色状态,依据各条目评估后累加得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评分量表[5],包括11个条目,分别反映患者感觉、运动等方面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结束后累加得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失语严重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失语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失语均不同程度缓解,研究组较对照组缓解更为明显(P < 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失语商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AQ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研究组提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S-QOL、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研究组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失语在脑卒中患者中非常常见,在伴有语言中枢受损的患者,在康复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功能缺失,甚至引起语言功能的永久缺失,对患者的心理及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对于伴有失语的脑卒中患者,积极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对于提高患者的胜过质量具有明显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失语脑卒中患者早期的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对于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至关重要[6],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康复护理是患者脑卒中后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护理人员同患者的接触、沟通交流较多,因此在日常护理中对患者进行语言功能的康复护理往往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PDCA护理程序又称为戴明环循环程序,是近年来在临床护理中应用的规范化程序[5],PDCA护理程序包括计划(P),执行(D)、检查(C)及评估(A)四个阶段,在四个阶段中分别能够通过对患者的初步评估,制订个体化的语言康复护理计划[7],如依据患者失语的类型制订不同的语言康复训练方法,并依据制订的方法进行康复护理,在护理的不同阶段,通过检查初步判断语言康复的进展情况、患者的护理需求等,并按实际情况更改护理计划,在下阶段的护理中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8-9]。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采用PDCA护理程序进行康复护理后,患者的失语评级较对照组降低,患者的语言商AQ评分提高,说明采用PDCA护理程对失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盖上患者的语言功能,进一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发现,在采用PDCA护理程序进行康复护理的患者,其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PDCA康复护理程序不仅有利于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也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何玉珍.PDCA循环实施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成效[J].护士进修杂志,2003,6(18):511-512.

[2]姚菊峰,薛原,李锋,等.集体语言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失语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3):482-484.

[3]孙会芳,乔松,肖娜,等.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言语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1):1043-1046.

[4 ]Post WH,Boosman H,Vanzund Voort MM,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hort version of the 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 [J]. J nerrol Meurosurg Psychiatry,2011,82(3):283-286.

[5]常思远,许予明. NIHSS的再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6(4):305-308.

[6]姜鸿,赵海霞.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4):25-26.

[7]刘淑霞,赵翠枝,刘方,等.PDCA循环管理在内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6):6-8.

[8]孙丽萍,黄俊荣.PDCA循环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81.

[9]马红梅,马洪荣.两种不同居家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1-3.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6篇

关键词:辅助器具;养老机构;康复护理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快速发展期,江西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610.9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3.45%。有数据显示,该省自2005年开始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主要表现为高龄人口呈持续增长态势、失能老年人日益增加及慢性疾病老年患者不断增加,这些都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现阶段,高龄老年人的康复护理成为社会、医院及政府关注的重点及难点,越来越多人认识到辅助工具在老年人功能康复中的重要性,这也使更多人看到了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应用的广阔前景和应用价值[1]。本文主要探讨江西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情况。

1 老年康复护理的概述

"十二五"开展以来,江西省不断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江西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截止2014年底,全省各类养老机构达到1730余家,床位超过17.4万张,其中有550家养老机构和各类医疗机构建立医疗服务合作。通常所说的养老机构主要有:敬老院、荣军疗养院、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护理院等。

1.1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 目前,老年人的功能障碍大多数是因老年各类疾病所导致的,还有一些则是因老化过程,即衰老所造成的。老年人的功能障碍主要有这些:感觉和运动障碍、机体脏器功能、骨关节和肌肉功能障碍、语言沟通和交流障碍、精神、心理、活动能力障碍与社交能力局限等。现阶段的养老机构中,高龄老人比例相对较大,大多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功能,特别是运动功能障碍、视听障碍,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不强[2]。

1.2康复护理概念 当前,康复护理已成为功能障碍老年人康复治疗中重要组内容,在养老机构各种服务中,康复护理已被纳入新时期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3]。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标准中已明确康复护理的具体内容,主要有肢体康复、日常活动、康复效果评估、群体康复方案和个体康复方案制定等。在辅助器具的应用上,主要是指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在最新出台的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标准中,除训练类和康复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外,还新增了个人移动类、防护类辅助器具的应用及相应护理服务。先进的辅助技术和适用的辅助器具可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优质化服务,也使得老年康复护理更为人性化、个性化,在养老机构的康复护理中应加大投入,提高应用效率。

2 辅助器具在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1辅助技术的概念 辅助器具是现代辅助技术中一个重要组成,广义层面的辅助技术主要指辅助器具的研发与服务两个方面[4]。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辅助技术的认识日益提高,其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现阶段普遍观点是,辅助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硬件和软件方面,即器具和应用方法;②服务方面,适配与供应服务;③系统方面,主要指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及管理。辅助器具是辅助技术实际应用的一个载体,依据相关标准,辅助器具根据其实际功能分成12个大类、93个次类。通常而言,凡可有效解决或克服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改善和提升残障人群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的器具均属于辅助器具,比如:电子耳蜗、拐杖等。辅助器具的使用对象不仅单一指残疾人,而高龄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也是重要的适用对象。

2.2关于老年人辅助器具 大多数辅助器具可适用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主要包括这几类:移动类、视听类、防护类及生活类等辅助器具。根据南昌市2013年3月~2014年3月对924名残疾人开展残疾等级的鉴定和康复需求的评估,通过集中和社区个别评估法,获得的康复需求评估结果表明,级别和类型差异的残疾人士对辅助器具的需求情况分别为:视力方面77.4%、听力方面75.6%、肢体方面74.3%,尤以语言、智力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最少。从该市残疾人的辅助器具需求情况看,视听功能障碍者对辅助器具需求最高。

3 强化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原则和对策

3.1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为提高养老机构康复护理的水平,及提升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应确保各类辅助器具能遵循人体活动规律,满足人的生理功能[6]。具体而言,需要遵循这几个原则:①遵循老年人功能障碍情况选用辅助器具,养老机构应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危险,经专业评估后选用合理的辅助器具进行康复护理。比如:设计具有在紧急状态下预警及求救的辅助器具,在老年人跌倒、心脏病突发等情况下可迅速和医疗中心联系;再如设计适合视力障碍老年人的语音测温计、语音血压计等;②严格遵循必要即最简原则,也就是尽量选用简单,适合老年人力量大小的辅助器具,且以临时应用为主,通过临时性的康复护理措施最大限度解决存在的问题;③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应用教育,在实际应用中,如果老年人没有掌握辅助器具的正确应用方法或使用不当,即便极为适配老年人的实际情况,也会造成无法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同时也会导致辅助器材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而,需要告诉老年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日常维修方法。

3.2强化辅助器具在康复护理中应用对策 根据当前江西各类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辅助器具的应用效率和整体服务水平较低,以及配置率不高的情况,可从确立养老护理人员新标准、强化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老年辅助护理课程的改革、专业人员进驻及政府政策支持等方面来有有效解决。

3.3积极引进辅助技术人员入驻养老机构 辅助器具的康复护理服务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工程,养老护理人员的职责是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而仅仅依靠培训来获得辅助器具相关知识是很难为老年人提供系统性康复护理服务的。一些辅助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也有些并非随买随用的产品,而应要根据老年人的功能障碍情况,开展需求调查、适配评估、量身定制及跟踪随访等工作。所以,科学合理地选用辅助器具还应有专业人员入驻养老机构以提供全面的服务。

4 结语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要求社会、国家及家庭充分重视老年人的权益,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实际需要,积极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新时期,为促进养老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应充分重视辅助器具的科学合理应用,加大投入,培养护理人才,提高辅助器具的适配率,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化康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敏.基于需求与供给视角的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山东大学,2011,(05):32-35.

[2]屠其雷.辅助器具在养老机构康复护理中的探索与实践[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4,(10):134-135.

[3]刘文红,郭红艳,彭嘉琳,等.北京市养老机构辅助器具配备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05):146-148.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新医改; 老年康复;评估体系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8.102

新医改意见出台后,中国逐步向城乡民众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05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4 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根据联合国公布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每100个劳动适龄人口要负担约30个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1]。面对人口老龄化给卫生体系带来的沉重压力,我国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前行,成为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紧迫课题。

1制约当前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前行的的障碍分析

1.1新医改背景下老年康复护理事业面临新挑战本次新医改方案最大亮点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就意味着护理的发展从医院走向社区和家庭,服务范围不断扩大。医院护理服务必须和社区卫生服务及家庭护理相互融合、相互补充,走医院、社区、家庭融合之路,时代呼唤一支优秀的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人才队伍。然而,仔细分析新医改政策不难发现,对于老年康复护理的改革内容较少,这就使得老年康复护理发展进程之路面临诸多不可定因素。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探索并改进老年康复护理工作方式和体制制度,建立新的老年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已时不我待。

1.2本院老年康复护理事业发展前进中尚存瓶颈医院所在城区人口比例大,老年人口数量多,区内现有养老机构和设施床位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需要,老年康复医疗事业的整体水平也不高。医院设有4个老年康复病房,核定病床200张,实际开放床位达到400余张,主要以高龄老人及久病不愈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为主要收住对象,大多数患者以养老为主;主要针对老年内科病的治疗,康复理疗科主要以仪器理疗为主。笔者所在院依托市一集团先进技术资源及设备优势,真诚为每一位康复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2010年共有200余人次的患者参加康复治疗,其中75%的患者症状恢复到改善,50%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前行之路并非平坦,目前尚存以下瓶颈。

1.2.1康复专业人才的匮乏据了解,我国各类康复技术人员数量少,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太低。由于目前康复医学在临床中并未被大众所重视,笔者所在院缺乏康复专业人才,如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理师等,致使临床治疗与早期康复训练脱节。目前笔者所在院有康复治疗师6名,其中主治医师1名,要为全院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实在力不从心。且康复人才队伍主要来源于对原来的理疗和临床医师进行培训,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为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康复效果也难如人意。

1.2.2康复护理人员的缺失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的数量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要求,各医疗机构病房床位与护士的比例应达到1∶0.4,但笔者所在院目前病房床位与护士比例只达到1∶0.12,存在严重不足。即使按老年人口与护理人员配备比例3∶1测算,也存在较大缺口,康复护理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2.3康复护理知识的薄弱培训滞后是康复人才队伍扩展的重大瓶颈。在北欧从事老年护理专业的工作者均需接受护理专业或社会工作专业的正规教育,一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此外,护理专业毕业后还需接受一年以上的老年护理专科训练。老年护理专业工作者除负责常规的护理工作外,还必须掌握各种功能训练的技术,配合康复专业治疗师对患者进行有关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和功能评价等。但目前国内护理教学在康复知识领域缺乏相应的教学课程,虽然医院医生、护士拥有医学知识,但没有接受过康复系列专业的正式教育。因此,笔者所在院大多数医务人员都缺乏现代康复知识和康复技能。如果患者因早期康复训练不能有效介入,患者就会失去最佳康复时机。

1.2.4康复治疗设备不全在许多发达国家,老人护理院和老人公寓从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出发,将居住环境布置得整洁、典雅、趋于家庭化,各项设施均以老人的舒适、安全服务为目标。在老人经常出入的场所都安装有扶手,配置各种助行器,设置无障碍通道。住所里设有只要能触摸键钮即可帮助开关电视机、门、电灯的遥控器,浴室铺有防滑胶垫,还有可用于调节升降高度的洗脸盆和扶手坐位便器。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可推、坐、注射器、排便的多功能轮椅。目前笔者所在院的康复理疗设备还比较有限,拥有生物反馈仪、脑循环治疗仪、低周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等仪器,而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骨关节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后遗症的系统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的设施尚不完善或基本没有[2]。

2国外老年康复护理发展的启示

2.1对“老年人健康”理念的重塑老年人的健康包含身体、心理、社会、精神和文化等多个层面,因此,老年康复护理的服务内容也是多层面的。各国老年康复护理内容对老年人健康理念的渗透表现在以下方面:重视疾病治疗同时,还重视疾病的预防、功能的康复和健康促进;重视身体健康,还重视心理卫生、精神健康、社会适应和生活质量。具言之,各国老年康复护理包括以下几类内容:如何发现、去除可能危害老人的隐患,如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用药不当等;促进老年人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技巧;多种慢性病并存的处置;鼓励和增强老人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维持、增进身心健康;协助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减轻痛苦;促进康复,减少功能丧失,补偿功能的损害和缺陷;帮助老人在患病和功能缺失状态下适应生活,提高ADL自理能力;关心老人心理健康,在老化引起的不幸事件和衰退过程中给予安慰和支持[3]。

2.2老年康复护理内容及形式因国情不同应有差异国外老年康复护理内容总体上来说可以划分为精神护理、疾病护理和生活护理三个部分。精神护理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等内容。疾病护理主要包括一般疾病护理、慢病护理、手术伤口护理、康复护理等。此外,日常生活护理在各国老年社区护理服务中占有很大比重,如喂食、洗涤、淋浴、口腔卫生、头发洗理、大小便、助行、供暖等老年人日常生活帮助服务;不少国家还将住宅改造(门口、浴室、厕所、厨房)和提供护理器具,作为改进生活护理服务的措施。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其老年康复护理的发展难免受到明显的地域政策和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影响,加上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提供机构等现实条件的不同,使得各国老年康复护理服务内容及其组织形式略有差异,但单独来看,每一个国家均对其老年康复护理的服务内容有较明确的界定,服务的开展有较明晰的流程。

2.3根据评价需求建立老年康复护理评估体系在丹麦,是否需要接受老年康复护理服务以及接受怎样的服务,由专门的判定组织,而访问护士的作用则贯穿于始终。在做出判断之前,访问护士一般都要与利用者及其家属直接交谈,并在考察了利用者的身体、精神、自理能力和环境等因素后作出初步判断,然后向判定组织提出报告,最后才由运营主体的主管部门审定批准。在澳大利亚,老年康复护理需求评估工作由专门的老年护理评估小组组织实施,最常用的需填写老年护理服务申请与审批表,该表分五个部分:第1部分是申请者的情况,由申请人或其人填写;第2部分是批准的护理形式,由老年护理评估小组的代表填写;第3部分是申请者的状况,由评估小组中健康和老年保健部授权代表填写;第4部分是资料总结,由评估小组填写;第5部分是联邦政府卫生和家庭服务部门的有关官员签字、签发日期。评估小组评估后,根据不同的健康功能水平和资源可得性状况,老年人可获得不同等级的护理服务。在德国,老年护理有不同的等级标准,不同护理等级服务内容或服务时间等存在差别。需要护理的时间被划分为不同等级标准,这种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精神等状况所做出的护理判断。

3发展老年康复护理事业的设想和建议

3.1积极探索老年康复护理发展新模式根据笔者所在市所在地区“十二五”规划,笔者所在院即将转型为康复专科医院,成为所在地区康复医学中心。因此,积极探索老年康复护理新模式,形成提供老年人预防、保健、护理、理疗、康复训练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性综合性的服务,是实现家庭温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结合笔者所在区卫生惠民工程,建立区级老年康复护理中心,应注重加强对所在地区老龄化社会面对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医疗服务的新需求等方面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充分发挥医院康复护理主体职能,充分发挥医疗救护体系作用,完善老人治病、医疗、康复、护理新模式。

3.2努力完善老年康复护理体系的建设笔者所在院依托市一集团,成为三级康复医学网络中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环节。即急性期患者经三级医院救治后,转介笔者所在院为其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环节,完成了康复从三级医院到区级医院到社区康复中心的过渡,为患者提供连续、强有力的康复护理服务。今后将进一步充分利用市一集团的医疗资源共享优势,逐步完善以市一医院康复中心为龙头,笔者所在院康复指导为主体,社区康复为基础的三级康复网络,初步构成满足辖区内多层次需要的康复训练格局[4]。与此同时,还将为社区康复专科医师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以期将来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3.3不断拓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新领域目前笔者所在院老年康复护理主要工作包括医疗护理、生活护理等。今后应不断拓展新领域:积极开展综合性的老年康复护理,为生活半自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康复同时,还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终末期护理等;为老人提供系统而适宜的作业疗法训练等康复服务,采取对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的训练,为其重返社会和家庭做一些准备性的作业指导。如织毛衣、做手工艺品、辨认人物像片、更衣、唱歌、听故事、行走等ADL训练,或在模拟的家庭中进行生活训练,恢复老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增强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使之能尽快适应生活的实际环境,为重返社会和家庭增加信心和可能,使患者达到治疗、护理、康复全程服务。

3.4积极引进和培训康复医疗技术人员加强医务人员康复知识的培训,重视培训一批临床康复专业治疗师、康复护理师、康复工程师、作业师、物理治疗等队伍,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康复护理技术水平、良好职业道德和高效管理的团队。坚持医、护、养三位一体,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分别施与不同的、特色的治疗救治、医疗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全方位爱心服务。建立起康复治疗网络以适应当代疾病谱变化所带来的医疗康复需求,努力提升医院康复水平,聘请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专家教授为笔者所在院客座教授,并与市一康复科协作进行双向转诊,定期查房,联合管理,优势互补,为病员提供从临床到康复的全面医疗。通过招聘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举办各层次的康复医疗和护理培训,有计划地培养一批老年专科护理工作者,鼓励从事康复专业的医务人员参加康复治疗师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来提高康复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彭兰地.发达国家老年护理经验及对我国老年护理的展望[J].护理研究,2011,25(13) :16-17.

[2] 孙秀.浅析社区老年护理健康教育需求[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0(6):32-33.

[3] 闫芳,马春梅.新医改形势下老年护理的发展与管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12(5):21-23.

[4] 修金来.中国医改方向基本确立医院面临多重挑战[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 2008,12(3): 19-21.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护理; 神经内科

doi:10.14033/ki.cfmr.2017.7.0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7-0080-02

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脑血管病变,病情发展快速,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等风险,在治疗后患者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后遗症,对患者的预后较为不利,故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1]。临床有报道指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实施时机对康复效果具有重大的影响[2],本次研究通过对2015年1月-2016年

8月共8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并对其康复护理效果进行比较,以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5年1月-2016年8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头颅CT或MRI检查被证实为脑卒中,经治疗后病情均得到控制,但在恢复期遗留有一定程度的语言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并排除意识障碍、精神障碍等患者。此次研究在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状态下取得其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0~85岁,平均(68.04±12.51)岁;包括脑梗死28例,脑出血12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1~86岁,平均(68.96±13.42)岁;包括脑梗死26例,脑出血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开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从患者病情进入恢复期后开始实施护理干预,告知患者脑卒中恢复期的康复知识,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并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指А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即开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热情接待患者,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办理住院手续,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详细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并嘱咐患者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感,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2)功能锻炼。自患者入院后第3天开始,先指导患者摆放正确的,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锻炼,以关节被动活动为主,运动量以患者耐受为宜;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鼓励患者多活动患肢;2周后,可指导患者进行行走练习,从下床直立、单腿扶拐行走到独立行走,再进行上下楼练习,循序渐进。(3)语言训练。语言训练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律,自患者入院后即可开始进行,先指导患者进行嘴唇开合和伸缩、舌伸缩和上举训练,可对镜练习;引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先元音,再辅音,最后辅音、元音结合,反复练习;指导患者进行吹纸、吹乒乓球、吹蜡烛练习,以提高患者对气流的引导能力和对气息的控制能力;在房间内张贴语言训练卡片,嘱咐患者家属耐心与患者进行交流练习,并对患者出现偏差的发音进行矫正。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护理措施实施第1天)、干预后(出院前

1 d),对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其中,语言功能评估工具为汉语失语检查量表,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语言功能越良好[3];肢体功能评估工具为FMA肢体功能量表,主要是对上肢活动功能、下肢活动功能进行测评,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肢体功能越好[4];Barthel指数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的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5];护理满意度采用护理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总分为0~100分,得分达到60分表示满意,60~79分表示一般满意,80~100分表示十分满意,不足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语言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评分、肢体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明显增高,且与干预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患者脑血管阻塞或脑血管破裂出血而导致脑组织血流灌注出现障碍,进而导致脑组织受损,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约占脑卒中的70%,而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相对较高[6]。脑卒中属于急性脑血管病变,具有突发性,发病后患者的病情发展迅速,致残风险、致死风险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日常生活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是决定脑卒中预后的关键,当前,临床上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模式尚未形成统一化的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在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进行的护理措施,该护理模式中的护理措施实施时间较晚,不利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肢体、语言能力的康复,且护理措施不够全面,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肢体康复训练指导,以期望能够达到改善语言、肢体等功能的目的,康复效果并不确切,无法达到理想的康复效果[7]。

有临床研究报道指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关键在于把握康复护理干预实施的正确时机,越早越好[8]。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是指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即开始进行的康复护理干预,其干预时间相对较早,可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进行及早的干预,尽早规避影响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从而切实提高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主要是从患者入院后在健康教育、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三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干预措施循序渐进,且贯彻患者的整个住院治疗阶段,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对影响患者康复效果的因素进行规避,使患者尽早接受康复护理,早日康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评分提高幅度均更加显著,充分说明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康托Ч。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说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施还可加强护患交流互动,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肢体功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何东松.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4-85.

[2]邓颖.超早期康复护理对68例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8):88-90.

[3]李建芳,吴生蕊,郑建清,等.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98-100.

[4]王蕊,苗春艳.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7):131-132.

[5]王之庆,王荣.脑卒中恢复期躯体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与护理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1):79-80.

[6]周杰,王秀峰.58例脑卒中患者偏瘫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1):96-97.

[7]李红霞.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知识需求调查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2):108-110.

[8]李娜,王莹,徐晓红,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转归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3):118-119.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9篇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

目前,降低脑卒中患者发生残疾和死亡的关键是尽早进行干预[1]。本次研究特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别对患者施行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以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施行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4年1月1日~2015年6月30日。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脑卒中,意识处于清醒状态。经患者同意,将患者纳入研究病例中。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2~81岁,平均(69.37±5.94)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3~82岁,平均(69.49±6.02)岁。两组就临床资料进行对比,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观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施行康复护理,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

1.3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并使用脑卒中影响量表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评估。

康复效果评价[2]: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91%~100%;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46%~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为18%~45%;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幅度低于18%;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高幅度超过18%。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脑卒中影响量表(SIS)[3]主要包括肌力、手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移动能力、沟通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情绪状态等8个方面,每个方面分值为0~100分,总分为800分。分值越高,说明康复效果越佳。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17.0软件中录入数据,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行t检验。以P

2结果

2.1康复效果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注:与对照组相比,*P

2.2脑卒中功能评分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脑卒中影响量表总分为(486.56±93.58)分,观察组患者的总分为(597.82±92.34)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脑卒中功能评分明显更高(P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很高,就算患者有幸存活下来,也有较大的概率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功能障碍[4]。因此,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必要性。

本次研究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施行康复护理,采取5E康复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5]:①教育: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文化水平、职业、病情、以及健康需求等)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为患者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脑卒中的发生原因、用药方法、注意事项、饮食控制要点、康复训练方法以及自我护理方法等。在讲解的同时,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发放健康宣教的手册,并为患者进行操作示范。在日常工作环节中,评估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掌握程度低的患者进行再教育,直至患者熟练掌握为止。②鼓励: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动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患者内心的需求,聆听患者的倾诉,引用一些治疗成功的病例,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正面鼓励,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③工作:患者可尝试自己完成一些基本动作,如洗手、洗脸、刷牙、摇动轮椅等,家属应积极鼓励患者参与日常生活工作,使患者对自身价值进行肯定,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④运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方案,主要包括正确姿势和的摆放、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平衡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等。⑤评估:定期对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估,如患者康复效果不佳,应对康复方案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综上所述,在神经内科的临床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施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慧,姜亚芳.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87-189.

[2]张英艳.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11-12.

[3]王兰英,满都拉.床边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5):4316-4317.

[4]杨志宏,王彦丽,刘海萍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1,33(10):1594-1595.

[5]曹靖惠,于静.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5):2203-2204.

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Orem护理模式;常规康复护理 通讯作者:冯乃清 Email:dqyhlb@163com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surgery, THA)是治疗髋关节疾患,恢复髋关节功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越来越多,随着手术技能的提高,术后康复护理日益显得重要。THA 成功与否,离不开系统的康复护理,耐心的康复训练指导[2,3]。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将改良Orem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THA中,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强了病患的自理能力,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体现了THA的治疗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行THA 患者46例46髋,其中,23例23髋THA患者接受改良Orem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男15例,女8例;年龄56~74岁,平均(675±72)岁;体重指数(BMI)179~312,平均(238±43)。其中新鲜和陈旧股骨颈骨折14例14髋,股骨头Ⅲ或Ⅳ期坏死9例9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49±76。同期23例23髋THA患者接受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54~77岁,平均(665±89)岁;BMI为186~329,平均(254±51)。其中新鲜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6例16髋,股骨头Ⅲ或Ⅳ期坏死7例7髋。术前髋关节Harris 评分(418±85)。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2 改良Orem的康复护理模式方法

121 术前护理评估 由责任护士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肥胖程度等全身情况,既往病史,用药史,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全身或局部感染灶等合并症、是否卧床及褥疮等并发症、有无栓塞史、是否吸烟及饮酒等方面。根据上述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围手术期治疗及有效干预[4]。

122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及康复教育 患者入院后介绍病房环境、制度、责任医师及护士,让患者熟悉环境,短期内取得患者信赖, 以幻灯、录像、文字说明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讲解手术前后需要配合的事项并进行康复教育,使患者对疾病和治疗有初步的认识,使其得到康复的希望,树立起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除患者外还必须有家属或主要照顾者参与,以保证康复护理计划的全面实施。

123 补偿护理 依据不同病患的不同病情或同一病患疾病的不同时期给予完全补偿护理、部分补偿护理和教育支持护理,方法如下:①完全补偿护理。对高龄、全麻术后未醒者、手术后6 h内等病患,护士给予完全性补偿护理。具体为术后输液、输血并注意控制输液量及速度,严格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心电监护、吸氧,肢体抬高,保持患肢外展30°足中立位,保持导尿管、引流管通畅,记录每小时尿量、引流量,采取止痛、保暖等措施。教患者做扩胸运动及深呼吸,鼓励患者将痰咳出,保持会清洁,应用下肢足底静脉泵,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肺、泌尿系统等并发症。按摩骨突处皮肤,预防压疮发生,必要时换用气垫床。使患者平稳度过术后早期。②部分补偿性护理。依据每个病患不同的自理能力,由护士和主要照顾者给予病患适当帮助,协助病患完成术后康复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其中,最主要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护士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及时、有效的康复功能锻炼。在康复护理中,患者常因伤口疼痛而不愿主动合作,护理人员应给予关心和鼓励,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都要加以肯定,以增强其康复的信心,使其明白康复期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③教育支持。在THA的任何时期,护士都必须及时向病患及主要照顾者提供功能康复护理的相关信息,使病患达到最佳术后康复锻炼状态。

124 出院指导 手术2~3周后出院,向患者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及功能康复训练宣教,向患者发放医患联系卡,告知复查时间,及时予以指导并督促患者进一步康复锻炼。

13 评估标准 评定围手术期病患及主要照顾者掌握THA相关知识和康复护理方法的知晓率,对康复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以及对两组病例术后早期随访的住院时间、使用助步器的时间、术后Harris 髋评分结果进行分析。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15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资料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上一篇:音乐专业培训范文 下一篇:人才资源培训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