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测绘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1 06:00:59

机械测绘实训报告

机械测绘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一.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所谓实践性教学,是指从改革教学内容着手,将精选的制图内容与CAD软件相结合,删减纯理论知识,凸显实践操作元素,并以“实验、实训、第二课堂和技能竞赛”四种方式落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条件

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应依托硬设施和软环境两个条件。硬设施主要有可供课程实验的教学场所,如制图教模库、零部件陈列室、专用测绘室、CAD/CAM专用机房等,这是开展实践性开放教学的物质条件。软环境充分体现在:

1.实践教学占总课时的40%以上;

2. 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如自制电子教案、电子挂图,开发CAI教学系统;

3. 课教师熟练掌握CAD技术,能胜任融合后的双学科教学。

三.实践性教学的实施

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即对“实验”、“实训”、“第二课堂”和“技能竞赛”四种教学形式进行落实与贯彻。四个实践环节,将实践教学有效地串接在一起。

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中最核心的是制图的基础实验。通过基础实验,学生加深对制图国标及课程中正投影原理、形体分析方法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设计能力。主要可表述为以下6个项目。

下面对认知实验实施,作相关的介绍。

(1)实验途径:通过现场参观实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体现“认体识图”开路教学的教学思路。

(2)实验目标:实践在先,理论在后,诱以直观,适时抽象。

(3)实验措施:

A、下车间参观生产现场,认识各种类型的被加工零件,装配部件和机床设备等。

B、展示典型零件体的工作图样,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

C、由CAD建模下的各种平面图样和实体和模型。

(4)实验评估: 实验后,要求每位学生撰写不少于1200字的实验报告,以反映学生在实验中的“思、学、得”,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

2、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在对零部件进行手工测绘时,还必须对测绘对象用CAD技术进行绘制;另外增设 “CAD专项实训”。这些实训项目的设置,既是强化制图基本技能的训练,更是将制图知识有效融入到计算机绘图中。下面即是模块化处理后实训项目,共计50学时。

(1)CAD绘图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和课时分配表

(2)零部件测绘实训项目

零、部件测绘实训,是在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践训练。实训的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师检查学生的测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测绘实训项目方案的设计如下:

A、实训名称:《机械制图和CAD》课程设计

B.实训方法:用手工绘图和CAD两种方法进行零、部件的测绘。

测绘在工程设计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是对现有零部件进行实物测量后,绘制出零件图、装配图的过程。这种实践训练,能从根本上把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及CAD绘图能力。

C、实训程序:

按照测绘要求和教学大纲,将实训细化为如下操作程序:

D、测绘任务

(1)每位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手工绘图和CAD技术,高质量地完成装配图一张(A0图纸,手工完成);零件图3~5张(A2、3图纸)(以CAD为主);

(2)用AutoCAD绘制并打印2~3件中等复杂零件的零件图。

(3)撰写实训报告,作为答辩必备材料。

3、第二课堂――制图、CAD兴趣小组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成绩大多比较低,理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但有喜好动手的共同特点。我们结合教学条件和学生特点,搭建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环境,有效补充课堂教学。

通常可设立手工绘图、零部件测绘和CAD三个兴趣小组。因为手工绘图能力、零件测绘能力和CAD绘图能力,对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是必备的专业技能。在“徒手目测比例绘图能力”和“CAD高速绘制能力”这个新课程要求日益加强时,制图、CAD兴趣小组的正常开展,对学时减少而难度加大的前提下,弥补了不足。

每个兴趣小组开设时,必须做到有目标计划、有专任教师、有固定场所、有终期考核。在兴趣小组活动中,我们更加重视培养尖子生,这些学生通过专门的训练,在技能竞赛中挖掘出更大的潜能。多年来,我校学生在苏州市职业院校学生制图、CAD竞赛中,获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这与我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是十分不开的。

4、技能竞赛和职业考证

我校以承办职业考证和进行技能竞赛为载体,作为《机械制图和CAD》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职业考证和技能竞赛,都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挖掘学生潜质为手段,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做法主要有:

(1)开展机械零部件测绘、计算机辅助二维、三维绘图训练,并定期举办“机械基础知识与技能大赛”、“CAD技能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开展了CAD测绘竞赛活动。竞赛由课程组策划并组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测绘零件实体并手工绘制草;二是要求学生利用三维绘图软件对测绘零件进行实体造型;三是在AutoCAD中生成零件的工程图样。

(3)教学考核与职业考证挂钩。我们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到教学的全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在学生学完本课程后,除进行卷面考核基础知识外,均需参加“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工程设计中心”的等级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这一模式既消除了传统考核方法存在的诸多不合理性,又缩短了学生与社会的差距,为学生就业上岗创造良好的条件。

机械测绘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图 学习工作站 建设

一、一体化课改的内涵

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即工学结合,这也是一体化课改的主要内涵。在工学结合的原则下,通过项目教学法,创设真实的工作情景,按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定、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这几个步骤来组织教学与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机械制图学习工作站建设的必要性

1.社会、企业对技工学校毕业生的要求

当前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看似经过了系统的培训,实际上毕业后到企业不能立即上岗,还要进行岗前培训,不能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这种现状不能满足企业用工的要求,制约了社会的发展。企业要求学生能看懂图样,能按图样要求加工工件。

2.行动导向教学的要求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往往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践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的人才已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在人社部推动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本课程已由传统的教学方法转变为行动导向教学,“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是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而传统的理论课教室不能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要求,因此依靠机械制图工作站才能解决此问题。

三、机械制图学习工作站布局、设备配置及可实现项目

1.机械制图工作站布局

制图工作站分为基本体、组合体区,典型零部件、标准件区,资料查阅区、企业图样区,学生作业展示区,教学、绘图区。每张制图实训桌有六个工位,每六个学生为一组,围坐在桌旁,以方便讨论、合作,如下图所示。

2.机械制图工作室可实现的项目

工作站配置有往届学生优秀设计、作业展示、企业真实图样、配套挂图、基本体模型、组合体模型、典型零部件、标准件以及典型机械装配体的真实零件、模型,还有计算机、网络、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工作站中可进行如下实训:制图基本原理及基本作图方法的学习、典型零部件的三视图绘制、零件的表达方式、标准件的绘制、机械装配体的拆装和绘制及拆装和测绘工具的使用。制图工作室作为机械制图课程的实训基地,制图课程的技能训练部分都要在此进行。首先学生可以进行基本体及组合体的绘制,然后再进行零部件的测绘,对零件进行分类,绘制三维图和平面图,并进行作业和训练;其次,教师还要配置一些装配体,让学生进行拆装和测绘。

四、机械制图工作室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与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刚进校时,全无工程概念。在制图工作站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企业实际生产图样、亲自动手拆装典型零部件、亲自设计加工零件以建立工程概念。教师充分利用模型、实物、视频,通过分析、拆装形体以增进学生的直观感,同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拆装、测绘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制图工作室,学生可以分组自己动手操作、绘制图形,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提高对课程内容的实践应用。

2.善用制图软件,培养学生CAD电脑绘图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在制图工作室中配备先进的多媒体网络设备,并有多种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零件图的教学在没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手段之前,以往一直是教学重点、难点。现在,教师可以通过三维建模、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零件的结构、装配关系、技术要求,使抽象变具体、模糊变清晰,易学易懂。

3.培养学生实训操作技能

制图工作室可以安排零件测绘实训。通过测绘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公差知识,掌握不同零件的测绘及掌握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开设理实一体化课程,有效地加强实训环节,使学生在校即能学到工作所需的知识,实现“工学结合”。

五、机械制图工作室实训课程建设

原有的理论课教材并不适用于制图工作室教学,需根据实训教学要求,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新教材――工作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练一体化。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部分:一是基础实训教学,即基本体与组合体的三视图绘制,将投影原理与平面绘制图形实训相结合,在实践中掌握绘图的国标要求、绘制技巧和制图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二是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综合实训教学,要求学生在零部件展示区选择不同的零件完成其测绘任务。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测量知识、绘图知识等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按照实训指导书自行完成收集实训相关知识资料、拟定实训方案步骤、测量零件数据、绘制零件投影图形、撰写实训报告等工作。教师的角色则由主导变为指导和从旁协助,按完成时间或设计环节进行设置,检查节点,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六、机械制图工作站师资配置

“双师型”教师是制图工作室成功运作的关键所在。制图工作室从硬件上保证了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要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就一定要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与以往传统的教学相比,制图工作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理论知识与实训一体化教学,要求一个教师同时承担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好的指导能力、熟练的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习操作技能。为提升教师的“双师”水平,教师应每年到企业实践,学习设备操作、工艺设计、零件加工、产品设计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满足教学需要。

总之,机械制图工作室作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载体,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机械测绘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训;拆装;回路;测绘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213-02

一、围绕办学目的组织实训教学

我院坚持“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把“办好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作为办学宗旨,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院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努力探索工学结合和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液压与气动技术》是工程机械类专业十分重要的课,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针对我校教学环境和实验室硬件条件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围绕办学目深入探讨如何在《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中尝试各种教学方法,达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课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液压与气动技术》是我院机械制造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与机械制造技术、装备设计等主要专业课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中较难理解和掌握的一门课。根据培养目标,岗位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分析、设计简单的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及故障诊断和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故障三项能力。通过实践和实训教学强化理论教学,突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三、实训教学条件及过程

1.实验室实训条件。我校液压与气动实验室有6台CQJDY-A2模块化机电液气综合实验台,并配有透明的液压元件及实物液压元件,这种试验台是专门为学校配备的教学性质实验台,实验台的各个元件的功能和实际生产用的元件有区别,容易出现故障,质量和性能很难达到理论要求,只能完成基本动作和各种基本回路运动。基于上述条件,我们开设的实训是:(1)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实训;(2)元件的拆装实训。结合开设的实训编写相应的实训报告手册。

2.降低成本,挖掘潜力扩大实训功能。购买企业报废的液压与气动元件用于实训拆装教学。拆装的目的是掌握结构和原理,无论新元件还是报废元件结构都是一样的,再者液压与气动元件种类多成本高。以低成本的价格购买,变废为宝服务教学。由于经常购买企业报废元件,元件的种类对每届学生实训都不同,在每次实训前要重新编写实训报告。如:根据新增加的元件改写拆装件的报告内容,根据需要增加元件的测绘功能,根据上一届的学生情况总结出经常出现的问题在报告中强调等。

3.实训过程和内容。学生分组:3~5名学生一组,学习委员根据每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均衡分配,每组选个组长,组长的选择可以同学推荐也可以自荐,组长要求动手能力强善于思考并且具有组织管理的能力,或者想锻炼这方面的能力的学生。教师根据实训情况对学生提出实训要求,同时强调一定要在实训过程中把理论课教材用于实训参考。

4.带着问题拆装实训。每组分到的元件不同,在拆装前根据分到的元件复习教材中相关的理论,每组理论搞清楚后结合实训报告册的内容进行拆解,拆下的元件放到干净整洁的台面上,全部拆解后,小组成员一起讨论每个零件在元件中的作用及结构,分析特点,并延伸到零件结构特点在相关其他机构中的应用情况。比如说齿轮泵中弹簧卡圈,不注意会忽略这个小件,学生找到这个件并要求说出这个元件的作用时,好多学生不太清楚,了解了这个零件是限制齿轮轴向位置作用后,学生的兴趣非常高,没想到这么小零件会如此大的作用,同时让学生回顾在其他机械结构中如在减速机中的应用等,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介绍这个元件是标准件,增加对标准件的认识。

5.基本回路连接可以锻炼学生基本回路设计和初步诊断故障的能力。学生做这个实训前,教师在一台实验台上连接透明基本回路,为学生介绍实验台各个按钮及相应各个元件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设计液压和气动基本回路,自己连接,教师和学生一起检查回路,发现问题一起考虑解决的办法,在回路运动中,根据报告填写不同压力点的压力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不同的原因,复习有哪些对压力损失有影响。

在基本回路完成的同时,推广到典型回路的应用,根据实验室的条件和学生对电器原理的理论知识设计简单的公交才车门和翻斗车及挖掘机的液压系统。实现机电液气综合实验台的综合性能。在整个过程中,首先肯定学生的方法及特点,然后总结出正确的方法和思路,强调在设计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对学生做个正确的评价。

实验台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些故障,如对漏油处采取更换密封件,换向阀无法实现换向时是因为阀芯卡住;行程开关不灵学生自己动手组装行程开关等。扩展到液压系统故障的隐蔽性的特点,液压系统发生故障以后,应该有选择,有侧重,有次序地检查液压装置的内部状况,根据有关的判据,推断出各故障原因可能性的大小,然后再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液压装置作更深入细致的分析与评判。通过对系统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得出更加具体的结论。

6.测绘液压元件服务主干专业课的项目教学。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采用项目教学方式授课,以项目形式在实习厂授课,授课结束学生即能加工出相应的产品。液压元件如各种压力阀、流量阀、换向阀、各种泵等,作为机械制造技术的小项目,项目前期的图纸绘制在液压实训中完成。实训按小组分配各个元件,拆开后测绘出零件的尺寸,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草图,老师检查合格后统一在电脑上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通过测绘培养了学生的工程意识、贯彻、执行国家标准的意识,锻炼学生生产实践的测绘能力和绘图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时间观念,树立国家标准意识,养成良好的绘图习惯和工作作风。为后续的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有实践生产项目概念。通过电脑绘图熟悉软件的应用。

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项目中,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动手加工和装配。生产的产品让学生有劳动快乐和成就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做出的产品可以用于下届学生实验室实训拆装元件用,为学校节约了购置元件的成本。这种方式与企业的产品生产方式类似。同时,这也为学生参加就业适应企业的生产方式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论

这种方式的实训共做了两届,学生兴趣高,学习态度端正,调动了多种感官,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加深了对液压元件的结构和原理的理解,初步具有分析、设计液压与气动基本回路能力,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能力提高了,能够进行简单故障诊断和排除,为学习其他专业课和工作打下牢固基础。小组成员的密切合作,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学生取长补短,增强创新意识,理论和实践能力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薛梅.《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学设计与研究[J].教育科学,2008,(09).

[2]张豪.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机电专业《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教学[J].考试周刊,2011,(79).

机械测绘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训 机电类产品拆装 工程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65-01

《机电类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是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综合实践课程,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末,40学时。依据区域发展人才需求,我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学生需要获取维修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本门课程是维修钳工(高级)人才培养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工程思维的核心是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践问题,是在工程设计、研究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筹划性的思维[1],其基本特征包括现实性、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充分考虑绩效因素[2],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是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及教学方案实施两方面阐述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内容设计

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围绕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因此围绕维修钳工的培养目标,本课程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机械装配技术、零件测绘技术、机械修理技术,并将人文素质培养融入教学内容中。考虑工程思维的培养多以项目为载体,非知识传授型。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将需要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以普通机床拆装为载体的项目中,按着普通车床机械结构及能量传递路线将项目分为: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2:挂轮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3:溜板箱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4:尾架及导轨拆卸、测绘与维修;子项目5:整机装配、调试。根据确定的教学项目,教学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兴趣导入―布置任务―分组实施―小组互评―收获总结―撰写报告六步。

二、教学方案实施

教学内容设计完成后,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在教学实施中实现。本文以子项目1:主轴箱拆卸、测绘与维修为例,按着教学模式确定的六步法说明具体教学实施中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

(一)兴趣导入

以先修课程《普通机床零件加工》为基础,用两张学生实际机床操作照片导入教学,引导学生采用“找茬”的方式找出两张照片中的不同,并将不同分为操作违规和技术、技能不合理两方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布置任务

以先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为基础,课程分为五个子项目,并引出第一个子项目。

(三)分组实施

结合学生特点及实际实训条件进行分组教学,分组后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分为“拆”“画”“修”“装”四步。即首先指导学生依据拆装工艺正确的拆卸主轴箱,接下来由组长按着学生实际能力分配具体零件测绘任务,然后由小组共同完成教师指定的典型零部件的维修工艺,最后按装配工艺完成主轴箱安装调试。将工程思维方式融入到教学实施中,以主轴箱中某一齿轮“画”的教学为例说明具体教学过程,教学中将“画”分为草绘、三维建模、出工程图三个步骤,教学实施过程中草绘由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的草图存在不同错误及不规范的问题,但不影响第二步因此暂不纠正。接下来由学生完成三维建模,学生完成建模后要求学生对调草图,发现学生拿别人的草图,大多数不能完成三维建模,这时候学生会明白制图是工程语言,是用来工程交流用,绘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这时教师帮助学生依据齿轮的制造过程重新完成三维建模。最后,利用三维软件出标准工程图,这个过程需要为学生提供相关国家标准,例如齿轮制图国标GB/T 4459.2-2003、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B/T 1800.1-2009等,让学生明白齿轮表达、几何公差等的真正含义。

(四)小组互评

具体实施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诚信、合作和职业素养,将互评分为组内互评和小组间互评两部分。

(五)收获总结

本部分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用工程术语总结通过本项目学习的主要内容。

(六)撰写报告

撰写实训报告,实现巩固提高。

三、结论

工程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实现,本文从教学内容设计及具体教学方案实施两方面阐述了《机电类产品拆装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工程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英杰,邱俊,金星.基于现代工程师的科学思维与工程思维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10(2):149-151.

机械测绘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械拆装与测绘;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机械拆装与测绘》课程的前身是《金属切削机床》的实验部分,该部分为10学时,实验的内容主要是为学生讲解机床的结构,实验形式主要是以学生参观为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和机床均被湮没在学生堆中,一些学生在看,另一些学生在后面打闹。在这种老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几乎为零,教学效果也因此变得非常之差。基于此,我们开发了《机械拆装与测绘》这门课程作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突破点之一,从“教、学、做”一体化出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经过一年多艰苦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本门课程的特色实践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机械拆装与测绘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再次指出“高职教育应紧贴岗位实际生产过程,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如何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是高职课程改革的关键,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又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对企业调研知道,多数企业对机械制造类专业高职院校刚毕业的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是学生需具备基本的读图、识图及制图的能力、基本机械装配能力和基本工艺问题处理能力,而学生对这类知识的掌握基本处于零散状态,除了知识不能综合运用以外,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差强人意。为了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必须大幅度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和现场动手能力的训练。为此,探索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刻不容缓。

(二)原有实践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以往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软硬件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理论、实习课分开由老师授课,分时段听课的教学安排不仅让授课老师感到讲课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更是让从未接触过机械类设备的学生无所适从,本应生动活泼的课堂变成了炼狱般的煎熬:学生听不懂,没兴趣,教师授课难,没激情,听的和讲的不能互动沟通,使教学陷入困境。

在没有开发《机械拆装与测绘》课程以前,学生所能获得的此类知识的途径仅是通过穿插在《金属切削机床》的教学过程中的实验,实践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演示法为主,实验课时较少,大多数学生在做实验时只能袖手旁观,此种教学方法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1、以实验课形式的教学方法陈旧。由于受实验资源的限制,学生实验也是大班形式授课,上实验课时,学生先坐在实验室听老师讲解演示各种零部件的结构,然后学生参观,实践教师在讲解拆装过程时很多学生看不见,仅有很少数的学生能有动手机会,有机会动手的学生也是在老师的手把手的教法下完成拆装任务,过后还是有很多知识不明白。

2、教学用资源的缺乏是制约该实践课程发展的瓶颈,以往能供学生做机械零部件的拆装拆装实验实训的减速器仅有1-2台。

3、实践教师理论水平较低,对特色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把握不准,干脆就用老一套的方法。

4、训练方法不当,课题训练安排不够合理,欠缺科学性,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有的学生尽管技能实习态度端正,训练也很刻苦,但是由于悟性不足,指导不到位等原因,影响了技能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课程实践教学质量

合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围绕“基础”,讲清课程性质;围绕“产品过程”,安排实训内容;围绕“技能”,“听、看、做、记、想”结合;围绕“熟练”,反复训练。针对此,我们在机械拆装与测绘实践教学中采用了项目化教学为主,以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等为辅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具有本课程独有的特色。下面主要阐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学习组织形式为小组学习,每组人员确定5人左右,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每一个任务。教学过程中,在每个任务教学前,教师将任务书交给学生,并提出任务目标,学生通过讨论、收集资料然后制定工作方案,确定工作步骤并实施,碰到问题随时与教师协商,教师一般对单个问题进行单独解答,问题较为集中时,教师可随时集合学生讲解。每个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对其进行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融教学做为一体。这种以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完全模拟工作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实践与理论有机融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职业能力。

我们所采用的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的。

三、调整技能实训环节的内容,突出工学结合的特点

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实训内容的调整是另一个重要的特点。以往只是做做实验,然后学生课后写写实验报告。但这次除了学生要动手完成减速器和机床的拆装外,还要对每个零件进行测量,绘制零件工作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配图。下面以减速器拆装与测绘为例来说明(见表1)。

实训指导书的编写突出了模拟工作现场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很好的结合,既讲到了整个课程实训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又强调了学生所必须动手完成的内容。体现“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思想,加强了高职学生动手能力与职业基本素质的前提。本书编写的基本思想:(一)强调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进行实训训练,将有关工厂的实际生产项目放到实训室,让学生来操作。尽量接近工厂的原汁原味,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与就业素质;(二)打破学科体系,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公差与配合等有关学科综合在一起,强调学生的综合知识与综合技能训练;(三)重点强调可操作性,在选择实训项目时,考虑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水平,做到学生能独立操作;(四)在设计实训时,突出了流程的概念。实训过程尽量从拆、测、绘、装等过程出发,体现了工艺流程的概念。

表1 工作任务及学习目标

四、结束语

《机械拆装与测绘》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实训课,对本门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项目化教学应用到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力求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三周的实践的教学时间中得到大幅提高。但项目式教学中对项目的选择和把握具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凌华.基于任务导向的《机械拆装与测绘》课程开发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1,(4).

[2]何成义.基础工程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4).

机械测绘实训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测绘实习课;中职院校

机械零部件测绘技术是一项集机械制图、测量技术、公差、材料学、机制工艺、铸造工艺于一体的综合实用技能[1]。测绘实习以扎实的机械制图知识为基础,对已学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综合运用,对培养学生绘图和读图能力、建立工程意识、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1 机械零部件测绘课程现状

近年来,有些中职学校把实习重点放在车工、数控等方面,对测绘并不重视,认为学生只要会看图纸就行了,而且可以用CAD代替手工绘图,没必要再开设测绘实习。但是,也有不少学校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和理实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将计算机绘图与零部件测绘教学进行了融合研究,对借助三维造型软件进行测绘课程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2]。

多数教师仍作为主导者,有悖于“寓教于练”的实践课授课内涵。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抄袭现象较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测绘成绩评定方法不完善,往往只对学生所交的图纸打分,让抄袭者钻了空子,反馈不出测绘的效果。

2 传统测绘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1 拆装、测绘工具量具应用不当

对于不好拆装的装配体,有些学生就使用工具使劲砸零件,导致零件损坏。零件测量时,一把游标卡尺测绘所有的零件,常见的工具和量具不认识或不会使用。

2.2 测绘过程简化,徒手绘图能力得不到锻炼

测绘实习中,要求徒手绘制零件草图,但有些学生坚持使用尺规绘制,最终草图不草。更重要的是没有达到练习徒手绘图的目的,因为徒手绘图能力在对设备改造、仿制、方案设计、现场设计加工及参观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测绘部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

装配体配备数量远小于学生人数,学生不能精确了解零件、熟练掌握相关测绘技术以及确定公差、表面粗糙度方法。装配体因反复拆装,很多零件已经破损,如常见的工艺结构凸台、凹坑磨平,倒角、圆角磨损,细小的标准件螺钉、螺栓、键缺失,严重影响学生对机械工艺、铸造装配的理解,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没有相应的工具书

无论是确定零件的标准结构,还是制定相关的技术要求,都需要学生查阅机械设计手册。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工具书,只能要求学生查阅所学过的各种专业教材。但是多数学生已将以前的教材丢失,使得锻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确定零件技术要求这项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无法实现,最终这部分学习只有极少数同学参与,多数人通过抄袭完成。

3 教学设计

对教学过程进行重新设计,除了考查学生个人制图方面知识掌握程度及培养动手能力,还要考虑团队合作情况,这样督促小组形成一个真正的团体,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目的[3]。

3.1 精心策划实训方案

实训过程的安排要合理有序,让学生清楚应准备哪些方面参考资料和测绘工具,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上交什么,达到什么目的,这样才能使实训有条不紊的顺利完成。最后,对学生的考核要灵活、全面、全程地进行,从而客观评价学生,随时督促学生。以测绘齿轮油泵为例,具体任务安排如下表所示:

3.2 合理分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注意小组成员的搭配,根据制图成绩、动手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将学生分成3~5组。每个学生都可以在组中发挥自己的长处,体现团队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测绘任务。其中一人任组长,负责具体任务分配、团队成员之间的协调、工具保管等工作。同时,利用展板进行展示比较,在组与组之间开展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进行测绘过程中,团队成员既相互独立,又要相互帮助和协调,如零件图的表达方案、测量方法、尺寸标注、特别是零件与零件之间相互配合的地方,都需要经过相互讨论最后确定。

3.3 注重实习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分组和任务下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具体任务分配、如何分工与协作、如何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矛盾等。要求学生不仅要完成自己的任务,还要注意和团队其他人员的相互协调,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及团队荣誉感。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及时纠正测绘过程发生的问题,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掌握测绘过程、正确的零件拆装方法、典型零件的测量及绘制、徒手绘图能力,监督指导学生按照要求去测绘部件,培养良好的测绘习惯。对于学生容易忽略的问题,教师就要及时的指出,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制图的严谨性,从而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4 改革考核方式,注重测绘方法和动手能力的考核

以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为了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考核细分(以齿轮油泵为例):笔记10分,拆装齿轮油泵6分,零件草图10分,装配草图10分,主动齿轮轴零件图3分,从动齿轮轴零件图3分,滑动轴承零件图3分,侧板零件图3分,左端盖零件图5分,右端盖零件图5分,齿轮油泵装配图15分,报告书7分,答辩10分,出勤情况10分。答辩是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图纸进行评阅及提问,包括零件表达方案的选择、测量方法及尺寸的标注、技术要求的拟定、绘图的规范性等问题。

总之,我们要根据教育对象及教学实际,因材施教,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生产实践意识,锻炼学生善于分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富国亮, 王玉, 高贵仙等. 机械零部件测绘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现代企业教育, 2011, 05(下): 188-189

[2] 曲艳峰. 关于机械制图测绘实习课程的探讨.科技信息, 2011, 23: 167

机械测绘实训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综合实训;动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TH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汽车机械制图》课程是职业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是学生学习机械基础、机械制造等课程的基础,如果没有图样的指导,学生将无法分析和选择加工汽车零部件方法、从而无法制造出合格的汽车零部件,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者眼高手低,一接触实习车间的实践机加工就发懵的问题,如何能打破这一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成为当前教学非常棘手的问题,打破常规教学,让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与实习车间无缝对接让呆板的课堂讲解转变为学生动手与动脑能力的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用较短的时间掌握相关操作技能的要点,反过来又可以通过实践促进绘图理论的理解。结合自己对理实一体化的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模块式教学,实施理论指导实践

《汽车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点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点线面模块、组合体模块、零件图模块、装配图模块,各模块之间层层递进联系密切,我认为在基础模块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目标与自学指导,让学生自学初步认识绘图工具与使用方法,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工具的使用要点,展开互动式讨论纠正学生绘图中使用错误,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即高效又正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纠错中形成正确的知识。

点线面模块采用"实践带动理论"教学策略让学生参观实习车间找出四种典型零件,分析其形状找出共性问题并结合"口诀"教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分清各种点线面的位置及特点为下一步的组合体教学打下基础。例如点的投影可以用机床顶尖为实例以点的"投影永远是点,点的位置是三坐标决定"的口诀加深点的理解。

组合体模块为形体过渡到零件的一个关键环节应采用"理论强化实践"的策略,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各种零件的组合类型及组合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零件的千变万化和基本体的形态,紧紧抓住"读"和"画"两大环节,然后在加以典型组合体练习,采用"头脑风暴"老师不直接说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完善形体分析能力,并写出实习日记,让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以巩固和提高。例如组合体中综合类较多可举支架类模型讲解组合特点和形体分析方法,辅助采用动画立体模型展示准确分析变化形式,集思广义通过不同的思路构建形体空间想象能力,并准确补画视图的图形与漏线。

零件模块采用"参观和测绘"相结合的策略,第一步让学生参观车间内的机械加工顺序,并加以记录,回到教室再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与记录对比总结出典型零件的几个相关要素;图形、尺寸、技术要求等并最终找出零件的一些共性特点,为下一步同学们学习装配图打好基础,特别注意和已学过的机械类专业课结合让理论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适应实习生产强化学生对图纸的理解。例如参观直轴的加工方法注意分析每道工艺的流程卡片及图形中的尺寸,回到教室后观看直轴视频分析直轴的图形、尺寸、技术要求加以提炼简化更容易区别其它类型零件第二步测绘零件通过测量零件的尺寸绘出草图并画出标准图纸体会零件四要素的重要性让理论在测绘过程中转变为实践经验。例如在课堂中分组让同学们测量轴类、支架类、箱体类等几类零件既可以用到绘图知识又可以用到测量技能,通过同学们的协同合作提高工作相率的同时还提高学生的机加工工艺分析能力。

二、合理控制理论与实习时间,让学生逐步适应生产环境

由于前面的模块知识需要一定时间的生产实习才能有效的转变成技能,结合前面的五个模块制定实习计划,基本比例为1:3即理论为1实践为3,例如在零件图教学过程中理论讲解各零件的特点为10课时实践测绘与标准绘图应为20-30课时,通过学生的逐渐认知、了解、掌握等4个层次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为今后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采用综合实训的方法,让同学们撰写实训报告

第一步经过车工与数控实训,同学们从图纸分析到零件加工顺序分析到零件机加工步骤,让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攻破了动手能力差的难题。

第二步撰写实训报告,指导学生完成从画图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修正,扎实走好每一步。

四、合理选用实习环境,根据理论课的要求布置

根据模块的不同选择实习环境,例如在讲点线面的时候以钳工实训车间的工件为目标,便于学生观察零件图可采用机加工车间或仿真模拟实验室为目标,需要时可在专门的绘图室进行练习,在不同的尝试中来体验成功的乐趣。

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提出相应建议

指导学生实习操作应讲清操作规程安全文明生产及要点,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培养自信心,并加以肯定,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学生讨论使学生健康成长

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机械工艺知识的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学会读图与绘图理论知识转变为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蔡俊霞.汽车机械制图(上、下).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机械测绘实训报告范文第8篇

1企业实际项目校内实训课程目标、方案

企业项目校内实训课程模式是指: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作为学生校内实训的课题,并将这些课题让学生按照企业实际运行的方式予以完成。通过实训课程对学生大学期间专业知识体系进行梳理,通过实际生产的实训方式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强化,通过实训考核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锻炼。该课程安排第六学期,是学生实习与就业前的重要环节。由于以往的课程实训一般只针对少量特定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训练不够全面,所以企业实际项目校内实训应该包含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同时强化实际操作技能,最后把企业实际应用新技术等内容纳入到课程中。企业实际项目校内实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想是:以企业实际项目为基本课题,采用企业实际生产与管理的方式,进行包括机械零部件测绘、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工艺设计、夹具与模具设计、产品质量检测等实际生产中需要涉及的内容。学生在完成这些课题的同时,深化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实际操作技能,提升专业综合素养。

2企业实际项目校内实训课程改革实施计划

企业实际项目校内实训课程改革的总体实施计划是:学校引入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同时按照企业技术部门的技术分配模式对工作进行分解。分别按照相应部门的设计生产工作,相应地对学生分组。以完成不同的零件进行设计,生产和制造。教师依据企业实际工作模式,制定工作规划,让学生明确自身实训工作环节中的各项工作细节,同时在这些环节中予以指导,具体内容包括5个方面:2.1零件基本分析与设计。主要是对拿到的企业实际项目中的产品进行零件结构的分析,其中包括:图形测量、图形绘制,标注尺寸及公差标准。通过基本的测绘工作完成零件的基本内容,在此过程中着重强化学生的实际测绘工具的使用与测绘方案的选择。通过图形绘制,让学生熟练掌握绘图基本技能与绘图过程中的基本规范,同时在图形绘制过程中强化计算机绘图软件的应用,主要包含二维和三维建模软件和分析软件。通过实际测绘工作完成零件的基本内容,着重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基础能力。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计算机绘图》等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能力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工程师的岗位能力2.2零件材料与工艺选择根据零件的性能指标要求,让学生通过查阅手册,资料等设计资料。进行材料的选择与确定。随后进行零件的制造方法选择,根据零件的基本特性,让学生分析选择具体的加工方法。比如选择切削加工,冲压加工,或者焊接加工等具体加工方法。最后学生根据选择的加工方法与零件确定的材料进行具体加工工艺过程的设计。在切削成型的加工工艺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设备的选择,夹具的设计,加工具体工艺路线设计,热处理的方法,检验的方法。在冲压加工工艺的设计过程中,主要是进行模具的设计。通过此过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整个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问题。2.3夹具与模具设计。学生从本文2.2所述零件。材料与工艺选择中确定的加工方案,进行模具或者夹具的设计。在选择冲压加工方法时主要进行模具设计。具体设计包括:型腔和型芯的设计;型腔壁的工作载荷及各模板尺寸的设计;各种标准件的规格与安装尺寸设计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在切削加工中主要进行夹具的设计:定位方法的选择,夹紧方案的制定,定位元件的选择,夹紧元件的选择等方面的制定。最终制造出模具或者夹具,为进一步的零件制造提供基本的设备。在模具与夹具的设计过程中,让生深刻理解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软件完成。主要包括:三维图形的建模,完成三维建模后,对装配后的产品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产品设计的合理性,最后导出实际加工需求的二维工程图纸。2.4实际生产与加工。学生根据零件工艺的选择及夹具和模具的设计,开始进行具体零部件件的制造。这个过程中主要让学生掌握加工过程中的具体操作。通过普车与铣床的具体操作,使学生掌握普通车床的操作技巧。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工艺基础知识,充分了解工艺过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通过钳工的操作,使学生掌握钳工的工作技能。同时在钳工训练时着重强化学生耐心细致,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学生根据确定的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编写数控加工程序。由于数控加工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突出实践能力。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课堂教学单调,课本知识乏味,学生普遍被动式接受灌输内容,教学效果不理想;(2)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较少,且实践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实际工程能力训练不足。因此,原有的教学模式、实践内容及考核方式已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且不能满足企业对学生实习就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学生通过数控加工校内实训操作,完成各项数控机床具体操作,同时解决实际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实际加工生产,学生不仅学会常规加工设备的应用,同时掌握数控加工能力。最为主要的是;结合具体实际企业项目,学生掌握解决实际生产加工能力,同时对这个过程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全面提高工程实践能力。2.5质量检验。当零件加工完成后,对所制造的零件进行质量的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检测方法。同时也通过检测,确定学生做加工的零件是否符合要求。当检测完成后,零件各项指标满足条件后,形成最终的设计加工产品。通过检测,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几何量测量的多种常用的测量手段及误差处理方法,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获得机械零件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检测过程中,掌握检测原理、操作检测仪器、观察和解释现象、记录和处理检测数据、分析检测结果、书写检测报告等工作,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都有重大意义[7-8]。

3企业实际项目校内实训课程改革的实效

实践表明,通过整个实训过程,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中的基本技巧。全面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引入,在教学环节形成整套的设计、生产体系。可以此为基础,进行学生实训产品设计,最终形成符合自身优势的品牌特色。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3.1引入企业实际课题,教学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引入企业课程到实训课堂,由企业工程师或技术团队来校和本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采用灵活的方法进行理论或时间方面的介绍。把最先进的理论,技术,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紧跟技术的发展而学习。现已开设引进企业课程《CAE技术分析》,《尺寸工程》等课程融入到实训课程体系中。瞄准前沿科技,紧跟先进制造的时代脉搏。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需求。3.2注重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入企业实际项目课题,学校与企业保持多方位、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及时掌握市场对人才需求,据此适时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以实际项目为纽带,一方面培养企业所需人才,压缩企业人才需求成本与周期;另一方面拓宽学生就业渠道。3.3多元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针对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创立企业实际项目实训课程体系,一方面,理论联系实使学生加深对理论基础只是理解,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提升明显。相较于传统的校内实训课程,企业实际项目实训课程将生产实际与理论相结合,让学生深刻领悟到机械产品设计与生产中每个环节的作用与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实际项目运作,将大学期间各专业课程有机联系起来,做到既有单项训练又有综合练习,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4结论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坚持以培养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为学生提供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训练平台,从企业引进各类项目,按工程实际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引入企业实际课题进行校内实训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实践表明,学生校内实训的锻炼后,其专业基础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明显,毕业生质量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作者:于鹏 柴阜桐 张振东 单位: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晓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研究[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6(2):55-57.

[2]徐永辉.当前我国高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热点探[J].教育探索,2009,222(12):18-19

[3]赖家胜.现代教育技术对高校机电类课程教学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10,642(2):182-18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徐娅萍,王润孝.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卖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4):78—80.

[6]张亚新.机制专科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及对策——以赤峰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2012(21).

[7]常永勤,郑裕东,龙毅.浅谈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5(8):123-124.

机械测绘实训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机械设备修理工艺;教学模式;教学计划;“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30-02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研究”。“加强教材建设,以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为主要抓手,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室环境创新、教材应用创新、教学过程创新、教师队伍创新、学校管理创新,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增强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的真实性和参与性”。按着这个讲话精神,技工学校机电一体专业的《机械设备修理工艺》课的教学模式急需改进。

《机械设备修理工艺》是机电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课。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设备正向复杂、自控、成套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让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掌握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单靠目前以理论授课为主、实习操作为辅的授课模式很难实现,原因之一,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设备及零部件的拆卸、清洗、测绘、故障分析、零部件的维修方法及装配。不难看出该门课程重点主要在技能的掌握,因此从理论与实践课时分配上看就很不合理。其二,从教材看,目前没有一本特别适合技工学校的教材,好多学校都在沿用过去的中专教材,这些教材的普遍特点是突出理论教学,注重方法讲授,忽略了维修各环节工艺技能的训练。其三,教学环境、教学过程缺少真实性和参与性。比如设备的拆卸与清洗,就应该通过某一部件的拆卸与清洗的实际操作过程来讲解,并让学生及时训练。在普通教室里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样的真实性和参与性的。根据以上原因,要改变《机械设备修理工艺》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必须从总体教学模式上改变。

一、教学计划的完善

目前计划的制定基本上是按教材章节内容分配课时,这样做固然与教材关系密切,而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依据的办学原则会有一些冲突。比如机电专业特别是维修专业的职业岗位的要求是具备设备安装、维修与调试的技能,而技能是练就的。因此制定教学计划应以设备维修工艺为主线,按模块设置内容。比如典型设备的维修工艺是:

按着这个程序我们将课程分为几个课题模块,每个课题模块下再细分子课题,比如部件解体检查这一模块可以下分:子课题一,典型零件拆卸方法;子课题二,零件测绘;子课题三,零件精度检验及故障分析。每一子课题中设计好学生实训的内容。这样一门课讲完学生基本上能按岗位要求掌握机修工的基本技能。

二、专业化教室授课

按照上面所做的教学计划在普通教室里是无法实现教学目的的,必须建一个具有“真实性和参与性”的教室。所谓真实性,就是教师所讲内容中涉及到的实物必须具备,实在不方便也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的仿真演示,避免“黑板上开车床”、“书本上搞精度检验”;而参与性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从检查、拆卸、修理、装配等各工艺环节上多次训练达到掌握技能的教学目标。满足这两点要求的教室首先应具备多媒体投影、播放仪器。教师可以将操作要领在大屏幕上演示,还可以利用视频资料供学生观看,也可以通过课件动画辅助教学,比如设备拆卸、安装,即便是现场教学也会受场地限制影响效果,如果通过大屏幕演示则一目了然。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将自己实训视频在大屏幕上播放,老师与学生共同点评。其次,教室应具备一定数量的实训台供学生分组训练。一种技能的掌握,一定是练出来的,所谓“铁杵磨针”。实训台根据课题训练内容配备实物。以机床导轨修理为例,导轨的修复方法一般有手工刮研和机械加工。手工刮研前要实测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做误差曲线以确定导轨磨损的最低点,并作为刮研的起点。这一过程如果先通过观看屏幕播放再实际演练效果会非常好。而机械加工修复导轨主要是精刨和磨削,在不具备这些机床的条件下通过视频课件就可以做到。

三、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上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上世纪90年代后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用于职业教育,特别是本课程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设备修理案例来教学。以某卧式车床变速箱Ⅰ轴的测绘为例。如图所示:

该轴上左端通过两个半圆键装有一个皮带轮,其作用是将电机的动力和运动传到该轴,再由该轴将运动及动力通过花键连接三联滑移齿轮将运动和动力传递到Ⅱ轴。此外,轴上两端还各安装了一个P0级深沟球轴承起支撑该轴的作用。要求学生:(1)通过测量绘制出Ⅰ轴的外形轮廓草图。(2)标注尺寸。(3)注明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热处理、材料及表面粗糙度要求。(4)通过测绘分析该轴的磨损原因,并能提出改进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1.学生准备阶段。先将变速器展开图及要做的任务内容等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读图和看资料了解将要测绘的轴在变速器中的位置、作用及结构,从而去准备必要的工具、量具及资料手册。

2.小组讨论阶段。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几个小组,这样他们可以经过讨论,综合不同意见,加深对案例的理解。通过对图样的分析,查表确定轴各部位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及热处理方法。

3.案例实施。根据以上分析、准备的结果,对Ⅰ轴各部分尺寸进行测量,并绘出Ⅰ轴草图一张。

4.点评。教师应从测量方法、工具量具能否正确使用,视图表达是否清楚、尺寸标注、公差选择是否合理等几方面给予点评。

四、考核方式

机械测绘实训报告范文第10篇

1.1教学方法传统单一

传统教学是先由教师把非常系统的知识讲完,让学生进行知识储备,然后再应用某些知识点进行练习训练。“计算机工程制图”授课一般是先课堂授课,黑板板书加上一些PPT课件和教学模型展示,布置作业,而后是AutoCAD授课与上机练习,最后是零部件测绘实训。并且未能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这样教学的弊端是学生在毫无目的地被动接收,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1.2课程实践性不够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复合人才。但当前多数学校制图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而且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能有效结合,使在校学习的内容与生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脱轨严重,没有很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因此很难培养出学生真正的职业技能。

2.课程建设思路

通过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企业实际生产调研,结合部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课题组明确了建设《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的思路。按照“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组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适合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根据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强化教师培训与再教育,建设一支教学观念新、教学水平高、教学手段先进、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坚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开展校企交流与合作,建设一流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而完善教学设施;完善学生专业基本技能、职业综合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要。

3.课程建设内容与成果

3.1教学内容

课题组认真研究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国家制图员职业资格考试的标准要求,进行了岗位需求调查,并且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发现机械设计与制造、化工等工科类专业学生就业主要从事制图、产品检验与研发、机床操作、技术改造、设备管理与维修等职业岗位。2000年以前,我校的《机械制图》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软件》课程分别单独设置,计算机绘图课程安排在学习完工程制图课后开设,总学时144学时,其中实践学时16学时,占总学时11%,课程内容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与严谨性。2000年后合并为《机械制图及AutoCAD》,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更改,适当降低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部分内容的难度要求,开始注重生产实际需求,高度重视读、画工程图样能力的培养,总学时调整为124个学时,实践学时24,占总学时19%。2003年,我们将“机械制图”和AutoCAD软件课程整合,编写完成了面向21世纪规划教材《计算机工程制图》、《计算机工程制图实训教程》,获我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6年我们以我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为契机,对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将《机械制图》、《计算机绘图》、《零部件测绘》有机整合,并注重“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教学内容强化了实践教学,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总学时变为128学时,实践学时62,占总学时49%。2009年,我们编写出版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和《计算机工程制图与测绘实训教程》,内容选取力求与工作岗位的需求紧密相连,比如实训项目———减速器全套图纸测绘的主要学习任务就包括螺纹画法、轴类零件画法、箱体类零件画法、装配图画法、计算机绘图、公差知识及测绘方面知识的使用等,该教学内容的工作对象包括机械零部件、设计方案、要绘制的工程图样和三维造型等,运用CAD/CAM软件、绘图工具及仪器、测绘用工量具等各类工具。教材的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2教学方法和手段

3.2.1教学模式设计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企业生产实际,提出各种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比如利用常用的减速器模型,提出减速器的某个零件属于哪一类零件,如何表达绘制该类零件图,零件图上哪些尺寸是重要尺寸,哪些表面有表面粗糙度的要求,零件图有何用处等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了课程质量和效率。课程实践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邀请工厂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由企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安排与课程相关的任务并指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在生产实境中体验图纸表达的内容,深切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读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工学结合应该是课内结合与顶岗实习等相结合,课内结合应为最终的顶岗实习做好准备。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在企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工作环境下的测绘、计算机绘图及其它任务,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进程,开展了创新设计大赛、计算机绘图竞赛,参加《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网站开发的建设等实践性环节,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3.2.2根据不同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讲授制图基本知识部分(体上的点线面、基本体与组合体),大量运用模型演示与动画模拟,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思维训练。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基本操作和绘图命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容易理解。(2)按工作过程导向讲授机件表达、零件图和装配图,对学生进行机械制图基础训练。打破章节界限,采用幻灯片、模型、零部件实物展示台和台虎钳等真实零部件进行教学,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加以操作演示,同时讲解计算机绘图(CAD)的零件图、装配图、标注等内容。模拟了生产工作过程,也提高了直观性与趣味性。(3)测绘实训教学。针对具有工程意义的减速器、台虎钳、齿轮泵等做零部件测绘、手工绘制草图能力训练,再利用计算机软件把全套工程图样绘制出来,而后总结撰写测绘实训报告。这样提高了学生动手和构图的能力,同时也强化了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3.2.3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可增加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量。在理论和实训教学中,课程组教师制作了集图片、动画、flash和声音为一体的《计算机工程制图》教学课件,建立三维模型、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全部教学过程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并结合其它方式。多样的信息承载形式,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了教学效果。依托校园网,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将《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课程教学视频、三维模型、实训项目、练习题库等相关资料全部上网,实现开放式教学。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满足本课程学生自主学习和上网学习的需要。

3.3教师队伍

我校极为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大大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制订师资培养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理论进修和企业顶岗学习,每年完成不少于一个月到企业单位顶岗,以提高生产实践经验,增强职业能力。同时对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师德培训,支持其参加高等教育学和高等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学习,以增强其执教能力。经过几年的培养,教师队伍中全部具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专任教师全部是“双师型”教师,在企业中担任技术服务。部分教师为河南省成人制图学会成员,教师教学理论及实践水平大幅提高,教学观念新颖、教学水平较高、教学手段先进。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较为理想的教学队伍,且各自所学专业形成交叉,知识结构很合理。组成了不同知识层次和年龄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6人(其中3人兼带实验),专职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4人;校外兼职教师4名,均系工学结合单位的生产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参与了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制定,负责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3.4教学条件

《计算机工程制图》是我校机电、化工、建筑等工科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学校对该门课程的建设、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保证该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已建设了良好的校内教学与实践环境。为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强化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加强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河南中轴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焦作三岛输送机械有限公司、厦工机械(焦作)有限公司、焦作科瑞森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焦作市迈克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可以满足学生企业认知实训、课程实训和生产性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

4.课程建设成效

《计算机工程制图》精品课程建设符合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很好地实现了工学结合与一体化教学。课程组全体教师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清华大学著名教授王先逵在听取了《计算机工程制图》的教学汇报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门课程的改革力度较大,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走在了工程制图课程改革的前列,是一项有积极意义的尝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程的教学质量。近5年,在《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每学期期中教学检查中,学生的评价结果均为优秀、良好水平,平均得分97.75分,并多人次获得“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均评为优秀,同行专家及我校督导组听课评价较高。根据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近5届毕业生回访调查,毕业生认为《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对自己的读画工程图、计算机绘图、协作能力等多项能力帮助很大,课程教学体系使自己学习了生产技能、团队意识,为尽快适应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5年,通过对近20余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制图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毕业生的制图功底较为扎实,识图能力很强,进入角色较快,适应能力强,基本达到了毕业能直接上岗的要求。目前有约60%的毕业生从事与设计、维修和测绘等相关工作,满意率达到95%以上。

5.课程建设完善思路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为使该课程达到高等学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要求,以下4个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①实现课程与后续课程如模具设计基础、PRO/E、数控加工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测、绘及制图软件使用的职业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意识。②进一步加强电子课件建设,并将教学视频全部上网,完善试题库建设,丰富课程资源,加强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兼备,互动交流。③根据企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探索更加适应的教学内容与载体,进一步开发学习情景和项目,并实施完善。④结合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建设项目、河南省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的深度开发,进一步完善具有鲜明工学特色并有较强示范性的充分开放共享课程。

上一篇:机械基础实训报告总结范文 下一篇:幼师手工实训报告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