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4-16 16:14:51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篇1

一、全球自由贸易区得到蓬勃发展

一般来讲,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在WTO最惠国待遇基础上,相互进一步开放市场,分阶段取消绝大部分货物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在服务业领域改善市场准入条件,开放投资,促进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实现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形成涵盖所有成员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

早在1950年代初,美国就提出可在自由贸易区发展以出口加工为目标的制造业。1960年代后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利用这一形式,从特殊的工业区逐步发展成为出口加工区。19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还积极向高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发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贸易区”。如今,全球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非常迅猛,范围遍及各大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1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425个,占35.4%;67个发展中国家共设立了775个,占65.6%。其中,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有典型意义,而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他的自由贸易区还有中欧自由贸易区、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等。

从总体上来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通过建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区来为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服务,而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和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原因和独特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可以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作为商品集散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扩大设置地区和国家的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进一步提高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和能级,并且进一步增加外汇收入;二是可以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作为国际投资中心的地位,利用区内税收、外汇使用等优惠政策,进一步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三是可以充分利用自由贸易区作为国际物流中心的地位,一般来讲,通过在港口、交通枢纽和边境地区设立自由贸易区,可起到繁荣港口、刺激所在地区和国家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的作用。

如今,全球各类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趋向综合,管理不断加强,而且立即免税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削减关税的过渡期逐步缩短,并且推进单边降低关税和促进多边谈判。在服务贸易和投资措施方面,主要是实行“负向清单方式”,并且推动资本的充分流动。从自由贸易区的类型来看,目前主要存在着三种形式:一是转口集散型。这类自由贸易区,主要是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从事货物转口及分拨、货物储存、商业性加工等。二是贸工结合、以贸易为主型。这类自由贸易区,主要以从事进出口贸易为主,同时还存在一些简单的加工和装配制造,这种类型在发展中国家最为普遍。三是出口加工型。这类自由贸易区,主要以从事产品加工为主,以转口贸易、国际贸易、仓储运输服务为辅。

二、上海改革开放发展获得重要机遇

对于上海来讲,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建设,必将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将成为撬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要支点。按照建设方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面积为28平方公里,即为原来上海综合保税区的范围,其中包括2005年建设的洋山保税港区、1990年全国第一个封关运作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以及2010年9月启动运营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目前,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片土地不仅正被寄予厚望,而且还需要获得成功和得到推广。为此,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围绕国家战略,先行先试。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新的国家战略,是在上海进行先行先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意义十分深远。此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同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还需要同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国家战略结合起来,同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和目标结合起来,在上海取得试验成功,在全国得到推广。

二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具有全球视野,国际标准。

说到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就是要把这个特殊区域建设成为同国际上全面接轨的先行先试区。同时,这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是以制度创新为着力点,重在提升经济发展软实力,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因此,各项改革开放工作的影响大、难度高。为此,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定需要具有全球视野,率先探索高标准的改革、开放和发展路径,既要充分体现出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又能够与国际上一系列的高标准制度进行规范接轨,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各项工作。

三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要抓住重点领域,积极推进。

可以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要求高,任务重,头绪多,但是,改革的重要方向是传统的审批制度,因此,可以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让开放来进一步倒逼改革。同时,在金融、贸易、航运等重点领域予以积极推进。在金融方面,可以包括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开展离岸金融,以及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等。在贸易方面,可以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这是与上海综合保税区相比的主要区别。在航运方面,可以达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内人与货物的高效快捷流动,并且加快形成国际航运中心的集散和中转功能。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篇2

关键词: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区;金融开放

一、 引言

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裹足不前的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明显加速,自由贸易区①建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之一。截至到2013年7月,向世贸组织通报并仍有效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安排有379个,其中90%是近十年出现的。主要大国高度重视自贸区建设,纷纷加大自贸区谈判力度。各国能从建立FTA中获得多种利益,包括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

我国在加入WTO后也积极推进自贸区发展战略。自2002年开始对外商谈自贸区,目前已签署自贸区协议12个,正在商谈协议6个。我国目前已经签署并实施的自贸协定,从经济角度来说,推动了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并有效的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竞争力。从政治角度来说,自贸区不仅增强了签署国之间的政治互信,而且大幅提升了我国国际影响力;不仅如此,自贸区战略还帮助扩大了我国与有关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规模,使我国与有关贸易伙伴的贸易商品结构得到优化,促进了涉外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利用协定优惠政策的比例持续上升,我国企业从中大量受益,相关产业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日益增强。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自贸(园)区的设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对中国进一步推行自贸区战略,进一步改革开放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具体的政策角度应该如何认识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的意义,各方均有不同的解读,本文从上海自贸园区的设立原因和意义出发,从金融角度就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上海自贸区应该在金融领域的开放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 设立上海自贸区的原因和先行意义

1. 中国自贸区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在积极推进自贸区政策,世界角度看,全球范围内的自贸区发展和布局正在对我国自贸区战略形成挤压效应和挑战效应。首先,美国通过加入TPP确立了重返亚洲的全球战略调整,加深了对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干涉。事实上美国主导的TPP和TIPP已经使美国的贸易战略重心从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向更自由的以区域贸易自由协定为核心的新型贸易自由体框架转移,这给中国未来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局面。其次,尽管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有选择地达成自贸区安排将对中国经济和贸易带来较大的利益,但在目前的国际政治格局下,我国在中短期很难启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自贸区建设,尤其是欧美。第三,东亚地区FTA的发展日趋复杂化。中韩启动自贸区谈判使之可能成为撬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杠杆;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受多重因素影响,很难如期顺利开展下去;中澳之间也存在较大困难;RCEP有辐条无轮,能够谈到何种程度不得而知,也对我国自贸区战略的推行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和挑战。最后,作为全球贸易大国和经济大国,我国与亚洲国家的自贸区经济利益的发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诸多障碍。

具体来说,我国在一些敏感产业领域仍存在开放度不足、贸易摩擦严重等问题,同时部分产业面临来自相关国家要求开放的国际压力;一些重点产业开放程度的提升也对国内企业形成明显压力;特别是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业的相对封闭状态将这些不利因素放大。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开放和汇率、利率的自由化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国必须在系统研究论证基础上,基于目前全球、亚太和东亚FTA的发展态势,寻求自身FTA战略的顺利实施,并应对TPP扩张带来的潜在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自身FTA战略做出合理调整,特别是对金融的发展战略根据FTA的发展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开放,实现国家经济实力和金融话语权在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2. 设立上海自贸区的积极意义。作为这种改革路径的先行先试,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洋山保税港区、外高桥保税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原有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进行金融领域开放的试点建设。这就突破了以往传统类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同时强调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的建设,共同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试验和支撑。

必须指出的是,上海自贸(园)区的设立,有很多具体的方案需要完善。但金融改革和财税改革作为最重要的手段,其目的就是积极的参与并实践中国的经济试验区的理念和思想,在自贸(园)区内全面推行符合国际潮流的金融和贸易制度,为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边贸易谈判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中国实践来说,充分利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平台,发挥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摸索的试验区政策,将能够为我国积极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积累宝贵的经验。历史上,无论是中国的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及保税区等等都为中国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及随后即将展开的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值得指出的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不同于以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保税区等的概念,后者主要目的是为国内各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资金引入和产业发展服务,而自由贸易试验区则应当侧重在试验性质,为中国了解适应新的国际贸易规则,从而积极应对国际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协定的新趋势。

三、 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的金融开放

在试验区总体方案之下,中国各相关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并研究具体的政策细则。政策将涉及财政部、税务总局、一行三会、发改委、海关总署等多部门的协调。在各类政策中,为了未来我国加入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金融领域改革力度最大,这些金融改革也应该是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其他经济区的最重要的区分。

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作为对外开放的两个重要方面,相互作用,对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金融开放可以支持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而贸易开放也会反过来增强对金融产业开放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金融开放包括本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业务和国内金融市场向外资金融机构放开两个方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开放在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极大促进了资本和资源的国际流动。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开放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外资银行准入的门槛逐渐遵循世界贸易组织原则,监管接受了巴塞尔协议。外资机构在国内的资本市场投资业务也在不断拓展。其他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融资租赁等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在逐渐走出国门,促进了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同时目前中国通过与多个国家的互换协议大力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具体来说,在外资进入中国的准入方面,中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不断开放金融市场,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也逐步降低。截至到2006年底,银行业市场已经完全放开,外资在中国设立的银行在中国经营没有地域、业务和客户的限制。外资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准入也逐渐规范。同时在金融产品的角度来看,创新也已经全方位地展开,包括银行理财、集合信托、固定收益证券、私募等各领域的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的大幅应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步伐已经领先于绝大部分发达国家,特别是进入2014年以来,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有效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和健康发展。此外,央行的货币政策、利率等金融调控手段也在不断地丰富,监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但是尽管如此,随着中国在国际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中国金融缺乏相对话语权,金融产业效率低下,资本市场不够成熟规范。而且随着贸易余额和人民币国际化,也亟需探讨离岸中心建设、资本市场开放,金融市场自由化等一系列金融政策的确立和调整,这都对中国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推行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可以对资本市场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进行检验,而且可以为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放开进行有益的尝试,因此自由贸易区下的货币金融改革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根据IMF的资本项目交易分类标准(七大类40项)以及2011年《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目前我国不可兑换项目有4项,包括非居民参与国内货币市场、基金信托市场以及买卖金融衍生产品。部分可兑换项目有22项,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和个人资本交易等。而基本可兑换项目仅有14项。虽然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加快,但距离全面开放资本与金融项目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对资本流出和短期资本流动监管仍然较为严格。在新一轮贸易自由化兴起,TISA、TPP、TTIP以及我国正在与美国进行的BIT2012等谈判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提出更高要求的背景下,逐步实现资本与金融账户的开放已是必然,这就有必要对金融开放对经济的促进以及对相应的开放风险进行研究,以便对此次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实行金融开放试点的效果、影响、能否在更大范围内尝试以及在更大范围尝试后的影响作出预测,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全面地融入世界经济当中,也有利于在未来应对诸如TPP等更加严苛的自由贸易谈判条件中赢得主动。

四、 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政策的全国拓展

1. 不平衡增长与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根据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经济发展过程本身应该是非均衡的。资本作为稀缺资源的一种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约束作用,因此必须通过最有效率的方式来实现配置。而这将必然是不平衡的配置方式。从人类现代经济历史上来看,不平衡增长战略的应用非常广泛,对大多数经济增长成功的国家(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美国的纽约和日本的东京,在各自国家的发展中都大幅领先于其本国的其他城市或者地区。大量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集中动员优势资源,通过部分地区的先行发展和溢出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达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特殊经济区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体现了不平衡增长理论的精髓。

中国的经济特区的政策和经济特区的发展正是这种不平衡发展模式的杰出应用。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各类经济区包括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开放区和保税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都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就业、出口、吸引外资、高新技术以及现代管理体系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截至到2012年,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GDP总量占到全国GDP的12.8%,而5个经济特区和上海天津两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济总量则占到全国的7%。这几类经济特区GDP总计已接近20%,如果加上保税区等的经济总量,这个数字将接近24%。除了部级特区,中国还有大量的省级及以下的各类特殊经济区,这些经济区如果全都包含在内,其占国家经济总量的比例将大幅提高。经济特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逐渐扩展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辽中南等沿海经济重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沿海经济带继续向西部进行经济扩张与开发,成为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 自贸区金融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适用建议。按照这种不平衡增长理论,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发展,广东南沙、前海和横琴、天津、重庆、厦门、青岛等地都纷纷提出建设类似上海的自贸区的方案与构想。但是,随着上海自贸区政策的落地,特别是央行自贸区金融30条的内容上来看,即使类似的自贸区在其他城市获批,其在金融领域的政策推广仍然需要格外小心。

(1)与以往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域不同,上海自贸区的目前所享受的部分政策具有明显的试验性质,其最终的目标是要将这些政策推广到全国。更进一步的说,不仅是政策,自贸区的范围也必然在试验区的基础上将逐步分批向上海、长三角和中国其他各省第次推广。从金融行业的特点看,更是如此,目前在上海设立的很多金融政策都存在着全国范围内的适用性。例如利率市场化政策在各地的推进有助于使利率更加接近其真实市场价值,对各地金融机构运行绩效提高和金融产品创新都有积极效果;各地资本市场管制的放松则有利于国际资本向全国范围内流动,从而优化资本市场竞争机制,并带动国内资本市场运作水平的提高。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探索为各项金融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过积累了经验,因此除离岸业务以外,其他关于金融开放的改革措施如放松资本市场管制、利率市场化等也应在适当时机均将向整个大陆地区全境推行。

(2)尽管金融开放式总体的格局已经明确,但是鉴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各自贸区的金融政策要逐步推行。金融产业的发展有其自身规律,离岸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在对外部国际市场的了解仍处于不充分阶段,人才储备和风险及监管经验都有所欠缺,不成熟的自贸区建设构想或同质化的自贸区规划方案只能阻碍自贸区的发展进程,甚至对国内金融局部环境的正常运行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自贸区在向全国范围的推广过程中需要从上海自贸区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并结合当地经济条件与优势确定阶段性目标,使金融政策在未来其他自贸区的申报批准中审慎进行,自贸区金融环境可以在良好的基础上得以构架。

(3)上海自贸区建立的特色之处,也是其他地方政府目前需要更进一步深入认识的一点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其中负面清单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创新性举措。负面清单管理的模式促进了上海自贸区管理职能的转变,宽进严管的管理模式则弱化了政府事前审批的权力,并强化了在宏观层面上的风险管控,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加大了市场调度资源配置的灵活性,更使自贸区的金融审慎监管空间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他各地方政府在申报和执行自贸区政策的同时,必须升级政府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努力推动管制型政府向高效廉洁、结构优化、服务公众的服务性政府转变。在完善风险监管和经济调控的同时,还应创新管理方式,注重优化市场机制与法制环境,发挥市场在调节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样才能保证我国自贸区的战略能够顺利实施。

(4)尽管各地申报自己的自贸区规划存在着合理动机,但是必须指出的是,简单重复上海自贸区的政策显然会背离设立自贸试验区的初衷。以金融改革开放和贸易改革开放为宗旨,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建立不同功能的自贸区则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在金融领域,各地自贸区要充分体现各自的优势,从不同角度将以人民币业务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服务列为重中之重,成为区域内新的经济增长点。当然,金融业务的发展要更加注意风险控制和产品创新,在统筹区域资源的基础上,落实“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随着金融监管与各项政策的成熟,自贸区将通过窗口效应产生极大的改革动力,并在长期过程中推动全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

注释:

①这个自由贸易区特指基于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安排,不同于一个国家内部的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Zone),本文对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后者用自由贸易试验区,以示区分。

参考文献:

1. 李锐,张秀娥,孙明远.自由贸易区理论与共同市场理论.国际商报,2010,(4).

2. 赵缜言.上海自贸区将以产品带动资本项目开.证券时报,2013,(9):A01.

3. 黄志勇.我国保税港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2,(4):65-68.

4. 丁焕峰.珠三角城市制造业聚集与分工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10,(8):45-51.

5. 盛皇,尤安山.CEPA与ECFA的比较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11,(10):80-87.

重点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创建东北亚合作与开发银行,促进天津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战略”(项目号:10ZLZLZF00200)。

作者简介:马君潞,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学新,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经济学博士生。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篇3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 经济改革与发展 金融国际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中国不仅仅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更深刻意识到:要想求得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要融入全球开放这个大趋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9月29日在上海浦东外高桥挂牌成立,其范围包括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形成了“四区三港”的自贸区格局。

本文基于上海自贸区成立的国际与国内背景,分析了上海自贸区为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并指出自贸区真正的意义在于金融的国际化,其最终目标就是为了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最后,文本还提出了对于自贸区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与期待。

二、上海自贸区成立背景

1.国际背景

自贸区建立的国际背景包括两大方面:日益激烈的全球化贸易格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目前,全球化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美欧日三大经济体通过排除中国和金砖五国,建立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和多边服务业协议(PSA),形成几乎覆盖全部服务业领域的新一代全球贸易和服务业规则,WTO的国际影响力正逐步弱化。以美国为首的这三大协议一旦成形,可能成为重新构建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的新载体,甚至以此制定不利于中国的世界贸易规则,中国将面临严峻的“二次入世”危险。从中国2013年上半年经济指标来看,贸易对GDP的贡献度只有9%,在20多年的改革当中,这项数据的弱化非常明显。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缓解可能出现的危机,实现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有必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自由贸易区域。

另一方面,尽管中国现在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国、第二大的资源消费国和未来的最大消费国,但中国在目前全球货币竞争格局中仍然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虽然从2009年起步的人民币跨境使用,正是突围之举,但这些因为贸易需求释放的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总量中比例依然很小。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人民币的日交易量已经达到1200亿美元,远远高于三年前的340亿美元,这使人民币成为全球外汇市场中第九大活跃的交易币种。如果不满足这些资本的回流获利的动机,人民币的海外总量还是无法做大,而为了构建人民币的全球贸易循环路径,就需要巨大的、有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来容纳和吞吐。目前上海,这个有着全国最全的各种各样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人民币回流目的地和集散地,无疑是中国最佳的选择。

2.国内背景

自贸区建立的国内背景是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在国际需求疲软以及劳动力成本升高的情形下,严重依赖出口已明显动力不足。此外,国内市场经济效率仍较为低下,亟需经改革来谋出路。自贸区的设立,可以重振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带动产业、产值快速提升,有效拉动内需和地区经济的繁荣。

三、上海自贸区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影响与意义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从国务院批复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后简称《方案》)中可以看出,上海自贸区的总体方案规定了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其中,最为首要的是上海自贸区重新定义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它强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并赋予外商更大的投资空间和自由贸易空间。这就要求政府进一步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符合国际规则的信息公开机制,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作为内地首个自由贸易区,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简政放权下,上海自贸区承载了“中国梦”的新起点。

2.引导市场化改革――贸易、投资的自由化

在《方案》中“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与“扩大投资领域的开放”这两条规划下,可以进一步看出上海自贸区将为中国带来的进一步贸易、投资的自由化。

在贸易自由化方面,上海自贸区的目的不是做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在这里,有两个最核的心要素:一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另一个就是构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在自贸区内,政府将推进与自由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配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如果进而成立境外期货交易或设立商品期货的交割仓库,上海将很有可能替代韩国釜山和新加坡LME仓库的部分作用。

在自由投资方面,自贸区将鼓励成立对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探索发展并购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品创新,逐步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并提供相应的中介服务,让自贸区同时成为中国资本走向世界的平台。

3.深化金融改革与创新――试行利率市场化、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本文认为《方案》中规划的“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将触及自贸区设立的最终目的――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

从金融“国十条”出台、取消贷款利率下限到自贸区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项目为首的一系列金融开放政策,自贸区带来的将会是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跨境融资自由化。这一切无疑是在为逐步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做好准备,进而推进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并最终在风险可控和效率提升的前提下,全面放开资本账户管制,最终形成类似伦敦的,全面渗透型和内外一体化的真正的全球金融中心。

四、结语――上海自贸区机遇与挑战并存

上海自贸区肩负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经济战略调整的重要一下。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自贸区的未来发展也面领着很多挑战。吴明华表示,“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资本的管控,因为贸易市场常常被用来进行近岸和离岸的套利活动,而国际套利很容易导致资本管制的失效,(因此)要能够识别这些套利基金会对整个经济体造成威胁。”

尽管上海自贸区必然会面临许多挑战,但正如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参加自贸区挂牌仪式时所表示的,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必将影响中国对外开放格局,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让中国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化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 2013.09.18.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篇4

4月20日,国务院批准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方案》,表明中国自贸区进入“2.0时代”。上海自贸区扩区后,包括陆家嘴金融区、金桥开发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面积120.72平方公里,是原有的4倍。扩区后的上海自贸区将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科创中心并举,成为保持上海先发优势,推进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新动力。

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战略布局看,上海自贸区的扩区内涵非常丰富,其示范效应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从物理扩区到功能扩区。自贸区成立后一年新增企业1.26万家,新增外资企业1784家,超过以往20年的总和,对外投资总额达23亿美元。但上海自贸区原有功能相对单一,主要业态是贸易和物流。此次扩区不仅是物理的,更是功能上的拓展。扩区后金融要素最集中的陆家嘴地区将试验服务业的拓展开放,建设服务业引资高地;金桥开发区将进一步发展生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张江高科技园区则以推进金融创新、集聚更多高层次人才,为科创中心提供支撑为目标。这将大大强化自贸区的试验功能和“压力测试”,在更广阔范围内检验各种创新,以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其次是从地域扩区到模式扩区。在货物贸易为全球贸易主流的时代,世界各国为促进贸易便利化,大多对自贸区实施特殊监管,上海自贸区亦如此。新设立的粤津闽三地自贸区也都实行海关特殊监管加非海关特殊区模式,显示了深化改革的决心。更重要的是,自贸区扩区是包括自由贸易、金融开放、政府职能转变等在内的综合改革模式的创新,扩区从根本上打破了自贸区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才能运行的传统模式。

国务院批准的新的25项改革措施,使自贸区模式超越现有物理空间,辐射到浦东乃至全上海、长三角和全国。随着未来我国自贸区的多点设置,服务贸易将迅猛拓展。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更具有不受物理区域限制的特点。由此自贸区扩区更是世界通行经贸模式和政府体制创新模式的推广,而创新模式的“外溢”,更具有实质意义。

第三是从管理扩区到理念扩区。根据国家总体部署,上海自贸区扩区后将按照“开放程度最高的自贸试验区”这一目标“对表”国际通行贸易规则。在已有基础上,上海自贸区将拓展产业预警、权益保护、信息公开、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体系等新内容,探索在整个行政区以开放促改革的体制机制,以新理念、新思维来推动政府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准入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投资管理模式、贸易便利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等金融制度创新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将作更多的深度探索。同时,诊断中国和其他经济大国在经济发展、贸易往来的未来大趋势。这一切,观念和思维的深刻变革才是实现管理创新乃至整个社会相应变革的核心。因此,扩区不仅是管理上的,其核心是观念和思维的革故鼎新,将现代经贸理念和思维推广到各个经济领域。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篇5

上海自贸区落地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终于揭开面纱,通往外高桥沿线干道的“外高桥保税区”的指路牌也已“变脸”成“自贸试验区”的牌子。试验区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自贸区的设立,被称之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开放六领域,促进服务贸易

1980年“深圳特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而今30年已过,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与攻坚期,承载着众多责任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近日被批准成立。7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深化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

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根据方案,上海自贸区将扩大服务业开放。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六大领域扩大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方案》明确了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措施。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二是扩大投资领域开放。选择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方式,支持试验区内各类投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境外投资。三是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鼓励企业统筹开展国际国内贸易,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级。四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五是完善法制保障。各部门要支持试验区深化改革试点,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

与WTO主要着眼于货物贸易不同,“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服务贸易”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方案明确提出,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暂停或取消投资者资质要求、股比限制、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限制措施(银行业机构、信息通信服务除外),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

三大时代背景

“选择上海试点是考虑到开放基础、区位优势等原因,”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参加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仪式期间表示。同时,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有着以下三大时代背景:第一个背景是全球贸易竞争。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和PSA(诸(多)边服务业协议)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来取代WTO。第二个背景是中国自身的改革需求。第三个背景是人民币国际化。从2009年起步的人民币跨境使用,似乎规模已经不小,但多数都是因为贸易需求释放的人民币,在全球货币总量中比例依然很小。

在谈及上海自贸试验区同国内其他各类保税区的差异时,海通证券研究员涂力磊认为主要归结为三点:一是监管理念,从货物管理转变为企业管理;二是贸易的开放度,实行与国际接轨的多元贸易模式;三是政策的开放度,主要体现在投资管理和外汇政策。其中,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最大特色是“境内关外”的特殊监管制度,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一线是指境外和区内之间的关系,货物在区内可自由出入境;二线指的是区内和境内之间的关系,货物从自由贸易区出入境内非自由贸易区要征收相应的税收。

其次,上海自贸区将突破现有的条框,更强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举例而言,尽管此前的外高桥保税区具备了国际上自由贸易园区的部分功能,但面对企业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上海自贸区在相关制度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则有利于跨国公司内部的全球调拨,同时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在区内注册开业。具体措施包括,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融资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以及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等。

上海自贸区肩负四项重大使命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已被理论界普遍认可。面积达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更是后WTO时代应对美国主导下的全球自由贸易新格局的重大举措,也是调整国内经济贸易结构、促进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先行试验区。专家也将其视为与1979年建立深圳特区、2001年加入WTO同等级别的重大改革举措。因此,上海自贸区的成立肩负了重大使命。

一是贸易自由化:即没有海关监管、查禁、关税干预下的货物自由进口、制造和再出口。上海要做贸易中心,尽管有航运的优势,但是比不过舟山和宁波,所以上海的目的不是做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伦敦不过就是几百万标箱)。这里面最核心部件有两个,一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包括资金、运营和营销),另一个就是构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二是投资的自由化: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非禁即入,除了负面清单规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这特别针对的是服务业——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社会服务、文化服务,六大领域全部开放。实践证明,不管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凡是对外开放比较彻底、积极参与全球资源竞合的领域,都会发展较好、竞争力变强。因此自贸区内投资大部分会实行备案制,取消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等诸多限制。

三是金融的国际化:这才是自贸区的真正内涵,其终极目的就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必须要过的一关是放开资本项目管制。预期在自贸区内,投资和贸易相关的资金可以自由兑换,利率、汇率都是市场决定的,会积极探索面向国际的外汇管理改革试点,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的使用。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篇6

9月29日上午10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仪式如期举行,至此,上海自贸区的故事正式开讲。

它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它的设立对于中国、对于上海有着什么重大意义?自贸区内具体的特殊政策有哪些?具体如何运作……自今年7月中央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以来,人们便对它展开了无限的猜想。如今,伴随着自贸区总体方案的公布和自贸区的挂牌,这一系列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

为什么是上海

自贸区是个“国字头”发展战略,竞争者众多,最终花落上海,用总理的话说就是,“中国走到了这一步,就该选择一个新的开放试点。上海完全有条件、有基础实验这件事,要用开放促进改革。”更直白一点的理解就是,时势造英雄。

上海设立自贸区的雏形是2009年中国生产力学会起草的一份名为《关于中国在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报告。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亚太港口城市经贸竞争日趋白热化,经济自由措施频出,面对挑战,如何在新一轮开发开放中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取得更大成就,并带动整个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发展,成为浦东新区乃至整个上海市未来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前沿课题。为破解这一课题,浦东新区政府委托中国生产力学会组织专门课题组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的最终结论就是这份报告。

上海市委市政府非常认同和支持这一认识,并为之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自贸区的落实。不过,三年时间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自贸区试点进展一直比较缓慢。

直到今年3月份,事情有了转机。3月,国务院总理前往上海考察,为上海自贸区开宗明义,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总体方案。9月自贸区正式挂牌。在中央的支持下,上海自贸区全面提速。其背后有着深远的政策背景。

建立自贸区的紧迫性在“内忧外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内部经济结构急需调整,外部贸易环境发生巨变,美国欲借助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跨大西洋贸易投资伙伴协定,重建全球治理格局。留给中国思考的时间并不多,自贸区试点先行先试迫在眉睫。

而为什么是上海?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自贸区挂牌仪式上直言,主要考虑三方面:一,上海有较好的基础。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由现有的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组成的,具有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这片区域已吸收各类投资企业120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230个项目,2012年进出口贸易额为1130亿美元。二,上海有较为成熟的监管制度和管理经验,2009年,上海市设立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管理规范高效,有较多管理较高程度开放区域的经验,有助于下一步创新监管服务模式,促进各类要素的自由流动。三,上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地处长三角,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通过发挥辐射效应,可以带动更大范围、更广区域的开放开发。

其实,之所以选择上海,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3月份总理上海调研时,上海市长杨雄“没要政策要改革”的坚定态度。这与中央政府以开放促改革的思路不谋而合。

近几年,上海经济增速明显放缓,GDP增速排名更是在全国垫底,这种尴尬让上海政府承受了不少压力,建立自贸区正是上海寻求突围的一个重要抓手。拒绝政策,直面改革,上海的气概和勇气令人拍手称快。

不得不说的故事:金改

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无疑令上海自贸区建设备受瞩目。在长达两个小时的情况说明会,围绕金融改革和创新的提问占到了80%以上。

上海自贸区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金融改革,特别是试点金融自由化。总体方案明确,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先行先试。这意味着,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都将有大幅提升。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个老话题,每年官方主办的陆家嘴论坛,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全球金融治理等金融问题都是必谈话题。

作为新兴市场金融中心建设的引领者,近年来,上海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股票交易额位居全球第四,股票的市值位居全球第七,黄金的现货交易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不过,与纽约、伦敦等老牌金融中心相比,上海还是个追赶者,也存在着诸多的短板和不足。例如,总部经济一直是上海力争的一块蛋糕,但上海市领导曾表示,在上海建设“四个中心”过程中一直有个困惑,在上海的跨国公司已有400多个,但绝大多数是行政性质的,最具价值的资金运作并不在上海。

其实,不少跨国公司也非常希望将目前设立在上海的总部升级为亚太区域总部,但由于外汇管制、专业金融服务等问题所限,管理层预计升级后无法良好发挥其资金管理职能,所以只能在新加坡另设一个总部实现资金管理职能。

深化金融改革是上海自贸区的一大使命,将在很多方面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不过,金融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虽然市场普遍对自贸区金融领域的开放改革寄予厚望,但从目前官方披露的情况来看,金融改革的空间很大,难度也很大。

据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局长张新透露,国务院批复的方案里涉及到金融改革创新主要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及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四个方面,目前这四方面的政策都在制定中,至于将来具体哪一个条款怎么样推动,则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照成熟一项推动一项的方式来予以推进。

自贸区金融改革步履艰难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没有共识,二是没有先例。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在9月27日参加2013中国金融创新论坛时明确表示,她并不赞同在自贸区内把利率完全放开,外界不应对自贸区的金融领域寄予过多期待。

重头戏:削藩

自贸区不仅是对外开放经济的试验区,更是政府职能转型的试验区。上海自贸区肩负五大使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排在首位。

据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司长尹宗华介绍,在自贸区内,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上海自贸区最大的看点便是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之前,作为全球最大的外资吸收国,中国一直采取的是“正面清单”管理模式,即外资进入中国进行投资,具体能干什么要由政府说了算。并且正式投资前,还要走一系列审批核准流程,不仅费时费力,还给权力寻租提供了空间。而如今,自贸区正在探索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则意味着政府职能的180°大转变。负面清单,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清单里的不能干,清单外的“任我行”。

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介绍,此次负面清单是由上海市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行制定的,“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共是20类……实际上一共是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具体的管理措施是写到小类。一共是190条管理措施。所以相对于产业小类1069类来讲,大概有17.8%的小类,有特别的管理措施。”

这意味,伴随着这份清单的公布,超过80%的外商投资项目将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这对政府事中、事后监管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对此,戴海波表示,“对于我们来讲还处于学习阶段,我们要学习国际上相对比较成熟的地区,对事中事后监管,借鉴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但是我们现在刚起步。”

其实就是一块试验田

建立自贸区,上海捷足先登,很多省市对此颇为羡慕。但其实,大家心里都很明白,自贸区是块甜点心,但更是块硬骨头。

中央提出“以开放促改革”的理念,将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与中国整个全球战略和外交战略联系在了一起,上海自贸区任重道远。

创造财富效应易,创造改革效应难。从中央到上海,自始都在强调一点,上海自贸区是一项制度改革,而非优惠政策。改革效应恰恰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真正意义上的“制度改革”,对于习惯了以政策优惠刺激经济发展的地方政府而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年,深圳建设经济特区的时候,邓小平像下达作战命令一样指示:“杀出一条血路”。如今,上海自贸区,这个“特区中的特区”要想取得成功同样需要杀出一条血路。

其实,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自贸区的建设必然会遭遇到种种艰难险阻,能否突破重围,既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和勇气,也同样取决于各方力量的支持与宽容。

上海自贸区就是个肩负着进一步扩展市场自由边界使命的改革试验田,既然是试验,那必然也内含着允许大胆创新、大胆试错的本意。就像戴海波所说,上海自贸区还只是个小学生,还只是刚刚开始。

祝福上海,祝福中国!

上海自贸区情况说明会要点回顾:

自贸试验区对热钱监管方面,今后会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思路?

核心就是要防止短期资金、短期资本的大进大出,维护宏观金融稳定。但同时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正常的资金流动,尤其是中长期资本合理的流动,应该给予便利。

怎么防范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金融风险?

目前,自贸试验区内一共有13家商业银行、20家支行,区内本外币存款的余额1090亿元,贷款余额823亿元。所以我们要改革的内容和对象还是有一个具体的空间,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宽泛。

之前热议的在园区内可以享受15%的税率优惠,这条为什么没有出现?

企业所得税按照15%征收,不符合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原则。

对比成熟的东京、香港、新加坡而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吸引总部经济的优势是什么?

通过例如探索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这类制度创新、释放制度红利,扩大开放领域,激活市场活力,让更多的跨国公司更有信心到中国,到自贸区来投资办企业,开展经营活动。这可能是这次改革创新试验的一个最大优势。

三年后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会往哪个方向调整?

自贸试验区有一个不断循序渐进、不断扩大开放、推进改革的进程,三年以后,我们会有新的更进一步改革目标和任务,所以它不是只搞三年,而是不断深化、提高的过程。

自贸试验区构想宏大,但面积很小,怎么看待这个具体问题,最后是不是需要建立很多新的楼盘,或者说要不要把这个小区大幅度地扩大?

28.7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自贸试验区,我们可能在原有的产业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根据新的要求,进行新的产业规划。总的思路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同时为原有的仓储物流业的发展也留有广阔的空间。下一步,《总体方案》也提出,根据试验的情况和需要,按一定的程序提出扩大试验的空间,逐步拓展实施范围。

负面清单是固定的还是动态的,会不断地做出一些调整吗?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篇7

【关键词】上海自由贸易区;自由规则;中国市场化改革;全球化

一、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的时代背景

(一)全球贸易竞争愈演愈烈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过程中,世界各国为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短期和长期利益,相继开展和强化区域贸易和多边贸易。目前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力图通过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协议)和PSA(诸(多)边服务业协议)形成新一代高规格的全球贸易和服务规则,试图取代WTO。对于新一轮的游戏规则,我国不能等闲视之,要采取相应对策与之抗衡。

(二)中国市场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改革开放到今天,尽管可以说我国已经建立了现代市场经济的框架,但社会经济发展也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和瓶颈:经济发展方式急需改变,收入分配制度要求改革,陈旧落后的管理体制需要改变,固话的不合理的既得利益和利益集团需要打破,等等。以上任务的实现,除需要我们继续深化改革,从改革中要红利外,还需要引进积极的国际因素,采取现代市场经济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用开放“倒逼”改革。因此,设立上海自贸区是本届政府力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是完成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十七大”以及“十”提出的一系列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

(三)人民币国际化已提到议事日程

要想使人民币的海外总量增大,就必须满足与之相适应的资本的回流获利动机,构建巨大的资金回流闭环,而这又需要有巨大的、有深度和广度的金融市场(基础和衍生)来容纳和吞吐这些资金。

目前能够满足以上金融服务要求,提供人民币回流最大的目的地和集散地,只有上海这个局部地域,因为上海有全国最全的交易所、银行间市场和要素市场。“过去我国内地没有自贸区,资金进来的龙头要直接接到内地的资产市场,需要通过QFII管道或者借道贸易途径才能获取人民币资产。有了自贸区之后,就可以先建立一个庞大的金融资产缓冲区和蓄水池,完善人民币的全球循环路径,并且最终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打通资本账户,进行双向投资、相互渗透,实现金融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自由规则”

在金融服务领域,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等。在航运服务领域,放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国际船舶运输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允许中资公司拥有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船,先行先试外贸进出口集装箱在国内沿海港口和上海港之间的沿海捎带业务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国际船舶管理企业等。在商贸服务领域,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业务;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在专业服务领域,探索密切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外国(港澳台地区)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的方式和机制;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允许设立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外方合资者可以拥有不超过70%的股权;允许港澳服务提供者设立独资人才中介机构等。在文化服务领域,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试验区内提供服务。在社会服务领域,允许举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

三、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对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影响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使其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框架得到建立和发展,市场化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这次国务院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意见,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一口受理、综合审批和高效运作的服务模式,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不同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

(二)探索管理模式创新

方案中提出的探索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国际上通行的政府管理模式,这对我国来说是一种管理模式上的创新。我国奉行了数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直到今天政府仍占有大量一流的资源,拥有大量不对称的信息,支配着全社会的财富,而面对这样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目前的政府管理方式已经无法与相适应,特别是在各种各样的项目审批过程中,程序违规甚至违法,监管的 “越位”、“缺位”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

(三)全面提高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国际竞争能力

这次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在涉及更大范围的生产贸易自由化方面,采取先行先试的政策,给予更大的自。例如在投资服务方面,对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实行以备案制为主的管理方式,对境外投资一般项目实行备案制,提高境外投资便利化程度;在金融服务方面,提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在试验区内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创造条件进行先行先试。另外,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支持在试验区内设立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允许金融市场在试验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等。如果以上政策措施运行得当,将使扩大自由贸易、放松外资进入管制、利率汇率全面市场化等扩展到全国范围,必将推动中国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的改革开放,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使中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国家,最终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实力。

(四)全面推进法制化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律保护私人财产,保护公平交易,鼓励和保护创新。法律保护自由,有法律保护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行了,然而,内地关于自贸区的法律法规尚不成熟,甚至目前与自贸区开放措施多有互相矛盾之处。为解决与自贸区相关法律的调整问题,寻求自贸区内部分法律豁免,早在自贸区成立前,国务院就讨论通过并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域内暂停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

根据草案,在试验区内,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暂时停止实施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3部法律的有关规定,暂时停止实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为与国家对接,上海市对有关地方性法规的规定予以调整,并且根据自贸区总方案的要求,制定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管理办法》。除暂停三资法外,国家所有涉及银行类的法律法规都要调整,例如商业银行法,相关新政规章以及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颁布的各项规定、政策。因为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允许外资银行可独立设立分支机构。这意味着外资银行的业务可多领域的进入自由贸易实验区,不像此前只能在中国大陆进行人民币存款业务,其他业务都是禁止的。另外,国家鼓励中外资银行合资合作,也是鼓励国内商业银行走向境外,配合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这势必需要调整相关法律。这说明,自贸区的设立运行是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伴而行的,这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法律精神。目前,上海自贸区还处在改革阶段,需要通过市场化的自由贸易,形成一定的市场规范,这种市场规范具有示范性,将使中国市场化过程中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提供经验。进一步而言,国家通过在小型的试验区内,形成一个有效的立法制度与规范,并且能够调整更多对象时,自由贸易区也就变得更加开放了。上海自贸区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仅仅限于这28.78平方公里,而是代表了更能与国家接轨的贸易规范与监督体系,体现了中国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邵宇.贸区对中国意味着什么[EB/OL]. http:///gb/20130906/SHY071801.asp?source=NewSearch.

[2] 国务院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EB/OL].中国政府网,2013年09月27日.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意义篇8

商务部最新公布的这26项支持四大自贸区创新发展的措施意见,涵盖统筹协调方案实施、促进外贸转型升级、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完善市场竞争环境和试点总结评估等五个方面内容。包括杭州跨境电商政策优先向自贸区复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扩大至自贸区、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典当行和加油站等内容,均属首次提出。

打破跨境电商进口制肘

目前,上海和广东自贸区都在推进跨境电商,但受制于相关政策,规模化发展跨境电商尤其是进口业务,仍面临诸多制肘。

2014年到2015年,政策层面一直在向跨境贸易释放利好。2014年7月,海关总署的《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和《关于增列海关监管方式代码的公告》接连出台,从政策层面承认了跨境电子商务,也同时认可了业内通行的保税模式,此举被认为是明确了对跨境电商的监管框架。“6+1”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开放给予了跨境电商税收上的优惠政策,即通过跨境电商渠道购买的海外商品只需要缴纳行邮税,免去了一般进口贸易的“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在2015年4月28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关于降低进口产品关税试点、税制改革和恢复增设口岸免税店的相关政策,表明了政府促进消费回流国内的决心。

此次,商务部提出,支持自贸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总结评估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情况的基础上,将海关监管、检验检疫、进出口税收和结售汇等方面的政策,优先向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

这些都是明显的政策红利信号。即便跨境电商的税收红利窗口在未来会逐渐关闭、一般贸易税率可能平缓走低,但目前来看,分析师们也认为是大势向好,不可抵挡。

私募债受限 典当行获准

香港万得通讯社报道,新版私募债的监管边界正在明晰。4月23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下发《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项目承接负面清单指引》,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对新版非公开发行债券(私募债)项目的发行人范围作出限制。根据规定,一年内存在虚假记载、遭遇监管处罚、损害公众利益、融资平台等11类主体将被限制私募债发行。其中,地方融资平台被彻底列入私募清单,而指引对融资平台的定义是:指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规定,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通过财政拨款或注入土地、股权等资产设立,承担政府投资项目融资功能,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典当行、非证券业协会会员的担保公司以及不符合要求的小贷公司,将被列入私募债发行人负面清单。

此次26项措施中,对于此前在负面清单中删除的相关行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允许外商独资设立典当企业和加油站,取消了外商申请直销经营许可资质的年限要求。

2015版负面清单中,就删除了“限制投资加油站(同一外国投资者设立超过30家分店、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不同种类和品牌成品油的连锁加油站,由中方控股)建设、经营”的表述。当时,就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未来可能会在自贸区内先行放开,不过,对于外资加油站带来的经济效益仍有待观察。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上海自贸区的深改方案中,就提到了要“稳妥推进外商投资典当行试点”。去年4月,上海自贸区内首家内资典当行获批成立时,典当行业人士就认为,外资典当行进入自贸区只是时间问题,且在自贸区内开典当行,业务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区内未报关的大宗商品等,都可以作为典当物。

启动平行进口汽车试点

在完善市场竞争环境方面,商务部支持自贸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建立多渠道、多元化汽车流通模式。试点企业可以向商务部申领汽车产品自动进口许可证。

简单理解,平行进口汽车就是“水货车”。一台路虎揽胜加长版5.0总价超过200万元,比国内4S店便宜的幅度超过20%。总之,平行进口汽车中,越是贵的车,便宜幅度越高。当然,平行进口汽车不会覆盖所有品牌、型号,主打的还是中高端车,特点就是价格高、品牌好、排量大。

业内人士强调,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目前在四大自贸区都已启动,关键是配套的监管政策要落地,否则这些试点也很难规模化铺开。

据上海市商委副主任申卫华称,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的“试点通知”在责任主体、进口汽车产品质量安全、售后服务等环节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批17家试点企业都需要依法履行产品召回、质量保障、售后服务、汽车三包等义务。另据上海外高桥汽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内部人士称,凡是在市场售卖的进口汽车,都经过了所需的手续,包括排放测试、灯的改装等,是符合中国各种规定的。

目前,由于存在《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加之知识产权等方式的限制,品牌整车商对原装汽车零配件的生产、流通等有严格控制。同时,出于目前非原装配件供应商在经营规模、自主技术方面的局限,品牌整车商在售后配件供应市场上很可能处于支配地位。

《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通知》和《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实施方案》,均要求试点企业及其在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汽车经销商是平行进口汽车产品质量追溯的责任主体,应当依法履行产品召回、质量保障、售后服务、汽车“三包”、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等义务,不允许进口旧车和非法改装车,并负责采用原制造商许可的方案消除质量缺陷。

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商务部提出,指导自贸试验区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投诉受理机构,创新涉及政府行为的投资纠纷解决机制,不断提高外国投资者在华投资保护水平。

上一篇:特色的校本课程范文 下一篇:超市智能化解决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