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方案范文

时间:2024-04-11 15:48:24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方案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篇1

[关键词] 棉花高密度 栽培技术 参考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2-0173-01

一、前言

在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也加深了广大种植棉花的农户对于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信任与关注,随着其宣传与推广力度的不断深入,在棉花抗病、早熟、灌溉技术、综合植保以及促控防控等措施上需要不断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农产品季节性特点也是现今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所要关注的焦点性问题。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棉花产量所构成的三要素,铃数、铃重以及衣分等应当在棉花的高密度栽培技术上不断加以区分。针对新特的气候条件,其气候非常适合棉花的种植,但如何进一步实现棉花的高产,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现有的栽培技术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广与宣传。

二、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主要措施要点

1.早期播种与田间管理

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早期播种首要的前提就是要选用合适的种子,种子的发芽率应当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且要在播种前进行晒种两天至三天左右,并需要将药剂与种子进行搅拌。在早期播种时期的种子品种选择上,需要以抗虫棉和中棉系列为主,进一步明确种子质量,在播种过程中需要对深浅、覆土位置以及下孔对位等方面进行正确地判断。一般来说,以新疆地区的气候条件,每年的4月早期可以进行开播,持续约二十天左右。

棉花在进行早期播种后,还需要进行较为科学的田间管理,实行科学的田间管理的目的是要塑造良好的棉花幼苗株型,进一步促进壮苗的早发。在棉花栽培技术要点中,对田间管理曾经有一项较为精确地概括,就是田间管理的意义要做到:“早、全、齐、匀、壮”等,这五个字也基本囊括了田间管理的全过程。在具体栽培技术中,应当认真做到早中耕,早定苗以及早放苗,其中定苗的过程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后期棉花的生长是否可以达到较好的状态。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技术措施有要实施上密度降高度与早封土盖洞技术,这是田间管理步骤中的关键一项。

2.化学调控与花铃期管理

因为在使用化学药剂的间隔时间不能超过十五天,因此,如果在使用化学调控与肥水调控两项举措相结合的基础上,再通过土壤肥力与种子品种相互之间的协调灵活掌握,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植株的生长。在五次化学调控的过程中,第一次的化学调控应当在第一片真叶长出,第二次在初蕾期内,第三次可以在头一次灌水之前,第四次在第二次灌水之前,第五次需要在化学调控打顶之后,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加棉珠上部的成铃数目,从而进一步增加铃重,促进棉花的早熟。

在棉花的成长周期中,花铃期管理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性时期,这也是一个产量形成最大的时期,需要的水源与肥料也非常多,在这一时期,首先要密切关注的就是产量问题,其次要认真做好防虫、防害、防脱落以及防早衰等工作,特别是防止病虫害问题。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尤其需要谨慎小心,不能滥用杀虫剂。

3.合理灌溉与科学施肥

同样的,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需要的基础性关键因素就是要灌好第一次水,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掌握不旱不灌溉以及见花灌水这两项重要的原则。并且,在灌水周期上需要坚持两次灌水间隔需要在10-15天左右,一般从灌水到停水,以新疆地区的气候条件应当在8月20日左右。不过,如果棉花长势较弱,或者早衰的棉田可以相对而言推迟停水。

合理的施肥需要推广全层施肥法,特别重视基肥与花铃肥的功效,应当把磷肥与钾肥作为基肥,而尿素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也可以作为基肥。由于新疆地区隔壁地较多,因此,要把追肥方式与戈壁地加以区分。在第一次灌水之前需要施氮肥总量的20%,且对于肥力较高或者长势正常的棉田,需要第二次灌水施氮肥总量的40%,最后一次再用氮肥总量的20%,这样才能最终取得全层施肥的良好效果。

4.打顶步骤与后期管理

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的打顶原则一般要求是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要在每年的七月二十日之前要打顶结束,在结束之前要打去1片已经相对展开的大叶和顶尖,然后单株保持在8-9台果枝的标准。特别是在棉田比较早发的情况之下,要使得规定的果枝台数得到满足,就需要立刻进行打顶的工作。其密度越高,最后保留的总果枝台数就越多,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棉花产量。

在后期管理中,主要应当把握棉花栽培技术中防止旺长以及防止早衰这两项主题,防止旺长的要求是未来棉田可以较好地进行生长,在肥水方面、化控方面都需要进行控制与管理。防止早衰则是为了在灌水之前可以适当进行停水,以便有充足的时间补施尿素,这一过程一般不能晚于8月20日,同时喷施1-2次的叶面肥最为适宜。

三、浅析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总结

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的探究与分析,在实际运用中不断总结经验,科学创新,同时针对一系列管理步骤进行量化。针对新疆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进一步推广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有利于本地区棉户进一步实现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刘汉城.闵亚鹏.浅谈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J]. 新疆农业科技,2011,04:29.

[2]杨青如.彭壮瑜.印万利.刘洪林.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研究与实践[J]. 新疆农垦科技,2000,03:5-7.

[3]贾树均.棉花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J]. 北京农业,2013,09:15.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篇2

    KB02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HM”作母本和“5712”作父本配组育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1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鄂审棉2010001。该品种植株较高,呈塔形;主茎有茸毛,茸毛密度中等;叶片较大;铃尖突起程度中等;单铃重6 g以上;高抗棉铃虫、红铃虫,耐枯萎病、黄萎病。棉花高产一直是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追求的目标[1]。密度和肥料是众多影响棉花产量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2-5];缩节胺(DPC)化控是一种可以控制棉花株高,塑造理想株型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已成为我国棉花优质高产栽培体系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6,7]。为探索KB02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发挥其增产潜力,加快该品种的推广速度,选择种植密度、氮肥和缩节胺3个因子,采用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确定各因子对KB02产量影响大小,并筛选最优组合方案,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2年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地为水改旱棉田,地势平坦开阔,排渍方便,土壤类型为潮土,肥力中等;试验田无前茬。试验采用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x1(密度)、x2(N)、x3(缩节胺)3个因子,各因子5个水平,试验共20个处理,小区面积30 m2,4行区,行距0.95 m,株距按不同密度而定,小区间预留走道60 cm,试验区四周设2 m保护行。各因素的各水平及其出现频次见表1。试验组合方案按照表2执行。棉花移栽前深耕细耙,4月11日营养钵播种育苗,4月29日移栽。氮肥为尿素,有效成分按46%计算;氮肥分四期施用,分配比例为苗肥25%、蕾肥15%、花铃肥50%、补桃肥10%;施用时间按棉花生育进程进行,苗肥于3~5片真叶时施用,蕾肥于5个果枝左右施用,花铃肥于单株平均有1个大桃时施用,补桃肥于立秋前(8月7日)施用。钾肥为加拿大钾肥,用量为187.5 kg/hm2(K2O按60%计算);磷肥为过磷酸钙,折合P2O5用量为112.5 kg/hm2;磷钾肥各期分配比例均为基肥40%、蕾肥60%,基肥于移栽前10 d施用,蕾肥于棉花5个果枝左右同氮肥一并施用。缩节胺的施用原则是前轻后重,少量多次,各期分配比例为蕾期25%、花铃期35%、打顶前后40%。试验期间除草、打药、中耕等田间管理按高产管理技术要求进行。生长期间统一调查记载生育期;生育性状于7月15日、8月15日、9月15日用株式图每处理定点调查5~10株;分期分小区收花计产;于第二次、第四次收花前,每小区每次收取第1~2果节絮铃50~100个用于计算铃重、室内考种和纤维品质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艺性状分析

    对20个处理的生育期和纤维品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都未达显着水平(表3)。说明棉花的生育特性和纤维品质主要受棉花品种遗传特性的影响,与栽培因素关系不大。

    2.2 产量分析

    2.2.2 数学模型的解析和寻优

    1)主效应分析。在回归模拟的计算过程中,各因素处理均经无量纲线性编码代换,偏回归系数已经标准化,其绝对值大小可直接反映各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编回归系数的正负表示因子效应作用的方向。从回归模型中的1次项偏回归系数b绝对值推断,155.28>146.95>68.17,即b1>b2>b3,因此,在-1.682≤x≤1.682范围内,3个因子对KB02子棉产量的影响为密度>氮肥>缩节胺,其中,密度和氮肥为正效应,缩节胺为负效应。

    4)最佳方案模拟寻优。由于试验因素不仅存在着单因素效应,而且还存在着各因素之间各种复杂的交互效应,很难从单因素和交互效应分析中找到最佳的优化组合,因此试验采用频率分析法寻找最优组合。对数据模型进行非线性求解最大值,得最高值因素水平组合x1=0,x2=1,x3=0,即密度30 000株/hm2,氮肥337.5 kg/hm2,缩节胺90.0 g/hm2,达到最高产量4 344.71 kg/hm2。用统计法对125个方案进行模拟选优,取产量3 988.73 kg/hm2作参照,高于此产量的方案共30个,占全部方案的24%(表4)。从表4可以看出,棉花品种KB02子棉产量高于3 988.73 kg/hm2的各因子大部分出现在0~1水平。根据统计的编码平均值,取95%的置信区间,求得相应的综合农艺措施[9],由表4算出子棉产量在3 988.73 kg/hm2以上的农艺措施为密度30 217.5~34 462.5株/hm2,氮肥259.5~336.0 kg/hm2,缩节胺70.5~97.5 g/hm2。

    3 结论

    1)以密度、氮肥和缩节胺3个栽培因子,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得到棉花新品种KB02子棉产量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对回归模型的分析可知,密度为影响KB02子棉高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氮肥用量,缩节胺的影响最小;此外,密度与氮肥、密度与缩节胺之间存在互作效应,三者合理搭配,才能增产增效。

    2)对栽培措施进行优化,得出棉花新品种KB02高产高效栽培农艺措施为密度30 217.5~34 462.5株/hm2,氮肥259.5~336.0 kg/hm2,缩节胺70.5~97.5 g/hm2。因不同生态区气候及土壤条件有差异,各地应结合具体情况,以试验建立的优化方案为参考,进行适当调整,实现KB02的高产节本增效。

    参考文献:

    [1] 车艳波,汤一卒,纪从亮.我国棉花育苗技术进展与展望[J].中国棉花,2002,29(12):2-4.

    [2] 马惠应,程国旺,吴晓亮,等.科杂2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28-9529,9541.

    [3] 汪瑞清,庞成庆,杨国正.氮、磷、钾肥和密度对抗虫棉DP99B产量的影响[J].中国棉花,2009,36(5):8-12.

    [4] 周汉章,刘 环,李吉朝

    ,等.抗虫棉万丰201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1-3,6.

    [5] 陈全求,詹先进,蓝家样,等.杂交棉EK288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449-4452.

    [6] 刘生荣,刘党培,李葆来,等.转基因抗虫棉DPC化控效应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1):14-18.

    [7] 鲍柏洋,赵战胜,骆介勇,等.缩节胺不同用量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1999(5):215-217.

    [8] 马育华.试验统计[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篇3

【关键词】:中小城市;园林植物;栽培技术

【导言】:

园林建设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这个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内涵。园林建设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也不可估量,尤其是园林建设中的植物栽培,不仅有美化环境的效果,也能愉悦人心,还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在中小城市的园林建设当中,园林的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是实现城市生态园林绿化的重点部分。一般来说,园林植物是有鲜明的观赏性,而要达到较好的观赏价值,则要保证园林植物栽培的有效性,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

1、园林苗木植物的管理和维护对策

园林苗木植物的综合管理工作,主要分为栽培前和栽培后。需要根据不同阶段苗木生长,选择合理的管理和维护对策,确保苗木能够正常生长。

1.1 栽培前考虑到植物的品种

栽培前,选择综合管理办法,充分考量对园林植物品种的选择,注重植物品种的抗病虫情况,防止植物品种过于单一,不利于园林景观整体美感。栽培前,要对苗木植物进行严格挑选,选择生长健康的苗种,提高苗木成活率。在注重植物品种选择的同时,还要注重植物多样性特点,不应简单栽培苗木植物,还应该选择更多其他的植物种类,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与此同时,植物种植前,要对植物集中管理,根据不同植物种类的生长情况分类存放,防止植物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出现损坏或大面积死亡,不利于植物的后续生长。

1.2 栽培后的植物养护

栽培后,对苗木植物的养护是必不可少的。诸如,对苗木植物的修剪、花卉培育及草坪养护等工作。对于苗木的修剪,要注重植物生长周期,一般情况下,修剪月份大概在每年的4~10月份,其他月份为苗木植物的休眠时间。修剪过程中,注意创口处的保护,防止创口处大量养分流失。对于草坪的养护,则是要求无破坏美感的杂草,四季常绿,尽可能降低草品退化时间。花卉的培育和管理,则是防止恶劣天气和病虫害产生的影响。

此外,园林植物栽种后,还要做好安全标识。诸如,将草坪围起来,防止人为踩踏。禁止乱折花卉,注重对园林植物定期浇水施肥,对出现死亡的植物,及时清理干净,防止影响园林整体景观效果。

1.3除草和防治病虫害

任何一类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都要进行除草和防病虫害的养护。园林植物也不例外。对园林植物进行除草,能够避免由于其周围杂草的生长而与植物争夺养分和水分,使得园林植物的生长环境变得恶劣。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除草,避免由于杂草除不尽而使其重新生长出来。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对园林植物尤其是树木的截口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养护。同时,需要在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进而做到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促进园林植物的有效生长。

2、中小城市园林植物栽培需注意的事项

2.1因地制宜与合理搭配

在进行园林植物栽培的过程中,设计和栽培人员需注意依据当地城市的地理位置,工、农业发展状况,选择符合当地城市地理环境的植物。简而言之,中小城市园林植物栽培要做到因地制宜。此外,园林植物栽培也需要科学合理搭配,不能只片面地追求四季常绿而忽视植物的多样性,或者片面地追求园林植物的经济价值,认为栽培贵的园林植物能够更加体现园林建设的水准。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在生态学的观点上充分发挥各种植物的生态特征,科学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坪等,从而实现具有审美感受的园林植物栽培,体现园林建设的特色并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性。

2.2注重园林植物栽培后期的养护工作

当做好园林植物的栽培工作后,设计和管理人员应当注意园林植物的后期养护工作,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从而长期达到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延长园林植物的寿命,实现城市生态绿化的效果。园林植物的养护主要涉及到植物的修剪、浇水、植物病害的处理等等,做好园林植物的养护工作,实际上是提高园林植物栽培的有效性,也能够美化城市环境。

3、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

3.1栽种花坛植物

3.1.1起苗栽种

花坛中栽N植物,是园林植物栽培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栽培方法主要是按照相应的绿化要求,将耐移植的花卉植物栽种到花坛中。在起苗的过程中,植物的根要带着土,这样有助于植物的存活,将植物起苗之后,要选在阴天进行栽种,这样能够有效的缩短植物的缓苗期,并提高植物的存活率。选择在傍晚播种,能够让植物的苗栽种后,经过一夜的吸水,进而使其吸水能力有效的恢复,这样就能够防治植物枯萎。

3.1.2脱盆栽植

一些园林植物的栽培,需要先在花盆中进行栽植,然后再将植物从花盆中移除,并将其栽种到花坛中。在这个过程中,要适当的进行栽植,高植株需要在花坛内中的高地段进行种植,并将植物深栽,避免栽种不深,对植物的成活率造成严重的影响。反之,在栽种矮植物时,要选择低地段,并进行浅栽。

3.1.3模纹花坛栽种

在花坛植物栽种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栽种方式就是模纹花坛栽种方法。这种栽种方式需要在花坛图案的边缘进行栽植,之后在图案内部进行栽种,以便栽种植物能够适应栽种的密度,也能够使得园林栽种达到最好的栽种效果。

3.2栽种树木

树木在栽种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位置进行栽种。树木栽种是有一定的规格要求的。树木种植穴的选择,需要根据植物的根系和土球进行。栽种土球的直径大约在60cm左右,栽种深度大约在25cm左右。将栽种坑挖好后,对称30cm左右的土堆,并将挖出的多余的土拉走。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城市的园林植物栽培与该城市的地理环境有着紧密联系,做好中小城市的园林植物栽培需要因地制宜与科学合理搭配,从而实现城市环境的美化,并且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本文主要阐述了其园林植物栽培的相关类型与技术,内容还有许多不全面之处,但还是希望能够为中小城市园林植物栽培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奂.刍议城市园林植物保护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32+39.

[2]周文.市政园林绿化施工中的反季节种植技术探讨[J].现代园艺,2016,(21):60-61.

[3]何桂柱.园林绿化中植物的栽培与养护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7):98-99.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篇4

在今年,我很荣幸被选为科技特派员,在县科技局的关心与帮助下,围绕“实体创业,服务农民”的原则,在山青水秀、省内兰花名贵品种主产地的晓天镇开展科技创业,并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现将2009年个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申报市级科技专家大院

兰花在晓天已成特色产业,2003年成立了兰花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近300人,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就有40户之多,据估计兰花协会成立年总收入在3000万元。为把兰花产业做大做强,我建议通过科技部门,以协会的名义,申报市科技专家大院,此举得到了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此,成立了以我为负责人,副会长***等为成员的工作机构,共同负责大院建设工作中的具体事宜如动员、协调以及所需资金的筹措和相关档案的建立等等。结合行业实际,拟定了大院的运行机制,以及执行的会计制度,我们还聘请了安农大教授该学科领头人,兰花协常务理事,合肥肥市兰协副会长付玉兰为首席专家,针对产业和市场需求,制订研发项目和项目的技术方案,同时确定本会顾问朱学存为技术方案实施督查员,以确保首席专家制订的技术方案真正有效的落到实处。建立兰花专用栽培室、配置了电脑等设施,专家大院内有制度外有标识。目前,兰蕙专家大院已申报成功。

二、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大院需求技术依托

在县科技局的主持与协调下,大院与首席专家签订了权、责、利明晰的产学研结合技术合作协议,约定安农大林学与园林学院为大院发展兰花产业研发项目作技术依托单位,为大院兰花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首席专家根据院方实际需要,负责引进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研发手段,实施相关的科技服务,帮助制订研发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经常来院检查指导,编写有关技术资料,定期不定期培训兰农,大院方负责免费安排首席专家在院工作期间的食宿和交通,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费,共同申报技术成果,实现利益共享等。

三、确定研发项目,打造兰花产业基地。

经过认真梳理后,拟通过为期三年时间,将大院初步建设成为皖西一流的下山铭品新花品种园,打造成兰友交流与协作的阵地,连接市场的桥梁,兰农活动的中心。具体项目内容有六个,一是开展名贵品种对比试验。对以选育的大别山兰花十三个名贵优株(其中春兰11个如:大龙胭脂、童话、皖军梅、向天歌、晶亮天堂、褚字、中华荷蝶、新方字、皖西青龙、富贵荷蝶、晶梅;蕙兰2个即:晓天麒麟、晓天牡丹并分别对“色、香、型;叶色,花色、抗性等进行观察记载,以及收集整理会员历年数据、资料,申报省级兰花良种签订和品种登录;二是建立50m2兰花组培室和100m2标准化示范室;三是建0.3亩规模的铭品园;四是建立下山新花种质资源圃0.7亩;五是建立2亩成品、半成品兰花示范基地;六是实施商品兰花会员示范培育和推广。并与专家共议,制订了项目实施方案和阶段目标任务,以真正将兰花列作地方性区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推进我地兰花持续发展科学发展。

四、完成了年度阶段性目标。

1、开展五次科技培训和市场与营销分析培训。本人根据大院发展规化和当前市场营销实际,从浙江请来宁波兰花大王()和省兰花协会副秘书长分别作《当前兰花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和《当前市场经济下,兰花营销的策略》报告会,请本院首席专家三次深入调研指导兰农的兰室设计与栽培管理,并作专题科技报告,参训人员达450人次。

2、收集了184个下山新花(其中精品128个,极品56个),作为种资源储备,登记、标识分别栽于会员手中。

3、备齐了品种对比试验十三个名贵优株,配备了统一质材的栽培植料。

4、将大院建设内容编报省科技厅申报《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

五、提高了兰花进入市场的集约化程度。

通过专家大院建设,本人将一些高中档兰花从不具规模的花友手中收集到专家大院中来,无论是对兰花的栽培管理,还是以后进入市场经济效益的发挥,都是起着肯定性的作用,也是保护种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和花友们的拥护。通过大院一年的建设,兰友们信心更足,想的更远,并达成共识申报成立了“晓天兰花专业合作社”。

2009年度,大院总投资总额30万元,主要是用于购置名贵品种优株,尚虽无经济效益,但势头尚好、会员满意。缘于刚起步,摸索中前进,不妥的地方,请上级指出,利于下年改进。

六、2010年工作打算。

1、入春后,及时将十三个名贵优株统一标准定盆,统一环境对比试验,记录叶芽始出,叶色、叶型、株高、花芽始出、生长、花色、花香、花型、花品、花守等。

2、指导会员对184个品种资源新花的栽培管理观察记录各生育期的形态特征,收集整理归档。

3、建立品种园。

4、建100m2标准兰室,开展温室养兰。

5、组建组培室、开展组培育苗。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篇5

关键词: 无土栽培技术 方案研究 技术原理

1.引言

我国无土栽培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进步很快。尤其是近二十几年,全国许多研究机构、大中专院校和部分生产单位都在积极从事试验研究,有一些研究成果已经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在农业作物栽培中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和方法

无土栽培技术方法主要有基质钵栽法、基质槽栽法、袋培法、岩绵培等。

(1)基质钵栽培法

用釉瓷钵、塑料钵、普通瓦盆等做容器,填入基质,浇灌营养液进行蔬菜、花卉等作物栽培,称为基质钵栽培法。

栽培时,一般底部填放卵石,厚度视钵的大小而定。例如,钵高40厘米,底部可填卵石8到10厘米。钵体下部需设有排水口和排气孔。卵石上再放一层大约5厘米厚的小砾石,小砾石上再放约25厘米厚的蛭石或细砂等。砾石和卵石有利于排水和通气,蛭石、细砂用于固定作物,保持水分和养分。在钵上部安装供液管以便供液,供液时,要使钵体供液均匀。在钵的下部安装排液管,回收营养液以备再用。

栽培过程中,每天要及时供应营养液2到3次,用砾石代替河砂,由于砾石颗粒大,疏松透气性和持水能力强,用于盆栽作物效果更好。

(2)基质槽栽法

槽栽法和钵栽法原理基本相同,装置一般由栽培床、贮液池、电泵和管道等几部分组成。栽培槽的设置方式是用砖或水泥在地面上砌成永久性栽培槽,也可用木板做成半永久性的槽。槽长一般为5米,宽1.2米,高30厘米,槽的尺寸可根据作物种类和温室形状而定。槽的长度受营养液滴灌系统的限制,以营养液能使槽的前端和末端滴灌量均匀一致为原则。在槽的长度方向应该有一定坡降,以利排水,坡降比例为0.5∶100(即每米下降0.5厘米)。槽的内侧涂沥青层,在槽的下面铺一层卵石,以利排水。在栽培槽的上端设置一贮液池,用管子引出,伸入槽内,安上阀门以便控制供液,栽培槽的另一端设置回液池,由排水管引出回收的营养液。

槽栽法常用的基质有砂、蛭石、锯末、珍珠岩、草灰等,或使用上述基质混合成的复合基质,其中草灰和蛭石混合基质的应用效果最好。

(3)袋培法

用尼龙袋或塑料袋装入基质,按一定距离在袋上打孔,作物栽在孔内,通过管道,以滴灌形式向作物供应营养液,称为袋培法。这一栽培方法在美洲和西欧各国已经普遍采用,由于此方法投资少,使用方便,因此发展迅速,已成为无土栽培的主要方法之一。

袋内填充的基质可以就地取材,可选用蛭石、珍珠岩、锯末、树皮、聚丙烯泡沫塑料及泥炭等混合物,混合物一般为泥炭约占40%,蛭石占30%,珍珠岩或聚丙烯泡沫占30%,事先调节PH值。

袋培所用的塑料薄膜一般多为厚度为0.07到0.08mm的乳白色或黑白双色聚乙烯塑料薄膜。用乳白色或白色做袋面的,可以反射一部分光,有增加作物光照强度的作用;而黑色做袋里可避免透过薄膜影响根系生长,黑色膜能吸收一定热量,对保持袋中基质温度有一定作用。为了延长使用寿命,要求塑料薄膜具有抗紫外线功能,因而一般至少可用两年。

(4)岩绵培

岩绵系60%辉绿岩或玄武岩,20%石灰石或白云石和20%的焦炭混合后,在1600摄氏度高温熔融,并经四辊离心机加工而成的一种纤维,然后经沉降室制毡,添加酚醛树脂黏合固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矿绵板。用于无土栽培的岩绵,在制作工艺中还需加亲水剂以增强亲水性。

用岩绵作为基质进行无土栽培的称为岩绵培。各国岩绵培方式很多,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营养液循环供液栽培法,另一种是滴灌供液栽培法。

3.结语

文章探讨了基质钵栽培法、基质槽栽法、袋培法和岩绵培法等无土栽培技术原理和方法,这些方法对实践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婧,张仕先.无土栽培技术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13,21:21.

[2]关绍华,熊翠华,何迅,杨文兵,郭凯,邹家龙.无土栽培技术现状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23:133-135.

[3]张燕,王志勇,梁本国.对提高“无土栽培技术”课程教学效果途径的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5:79-80+103.

[4]郭喜铭.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发展概况及展望[J].现代农业,2014,10:34-35.

[5]汪晓云.新型无土栽培模式系列谈(一)无土栽培技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13,01:50+52+54.

[6]李占红,王西波.园林中无土栽培花卉的培育方法和管理技术[J].现代园艺,2013,04:34.

[7]周舒俐.设施蔬菜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06:78-79.

[8]张黎黎.无土栽培技术初探[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05:5-6.

[9]郭丹.无土栽培技术在花卉种植上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17:156.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篇6

论文摘要:本文刹析学案导学的内涵,结合黄瓜栽培教学案例,从学案设计、实施、反思等方面探讨了“学案导学”教学法在提高中职课堂教学效率中的应用。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生源质量呈现下降趋势。表现在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中职学校课堂的实效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提高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1、“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内涵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使用,课后复习用的书面的学习方案。“学案导学”实质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的、种教学模式。教师根据上课的实际安排分课时编写学案,就是一节课一个学案。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做学生的组织者、支持者、评价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wwW.lw881.com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不好,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差,采用传统的教学教育模式显然已经很不适应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中职课堂中使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2、黄瓜栽培学案的设计

学案设计,要求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做出正确判断,在处理教材时,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学习内容适中,导学方法得当,达标习题全面等等。根据以上要求在设计黄瓜栽培学案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明确制定黄瓜栽培学习的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攻方向。本节课目标就是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的多种栽培方式;黄瓜的生长发育;黄瓜的栽培技术。黄瓜的栽培技术是重点,在栽培中肥水的管理技术是难点。

2.2有层次、有梯度地设计黄瓜栽培的学案内容

学案内容是学案的核心。学案内容的设计,就是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删减、合并、重组,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并能联系生产实践。在设计层次性、梯度性上的要求是: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进而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

在黄瓜栽培学案中首先设计了以下基础性问题供全体学生预习时思考:①黄瓜对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营养)有何要求?②黄瓜培育壮苗要抓好哪几个环节?③露地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④黄瓜喜湿喜肥,但吸收水、肥能力弱,应怎样对黄瓜进行水、肥管理?⑤怎样对黄瓜进行搭架整枝?⑥黄瓜的主要病虫害有哪些?怎样防治?这样,学生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预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大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上能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层次性设计,能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体验探究过程,感受成功喜悦。

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要,使学优生从学案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一也能从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让不同水平学生都参与并学有所得,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拓展学生思维的探究性问题:①为什么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丰收?②如何使黄瓜的雌花形成得早而多?③黄瓜有时会出现畸形瓜,如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等,有时会出现苦味瓜,这些会使黄瓜的品质大大降低,探究畸形瓜、苦味瓜的产生的原因及防止?④黄瓜能嫁接吗?嫁接苗用于什么栽培方式上?有哪些嫁接技术,具体怎样操作?对于上述探究性问题,学生必须查阅相关资料才能获取答案,适合于中等以上学生去探究思考,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创新的习惯。

2.3达标训练

达标训练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题目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题目在课堂上完成:①为防止黄瓜种子“带帽出土”,播种时种子必须放。②黄瓜应采取的追肥原则。③黄瓜嫁接的砧木主要是_,嫁接的方法主要有和。④黄瓜花芽分化期间,以下哪些条件有利于形成雌花:a短日照、低夜温;b长日照、夜温偏高;c氮磷营养供应较大;d较高的coz浓度;;e外源激素乙烯利。⑤为什么说黄瓜早产高产但难以稳产?

另外还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如黄瓜栽培管理,在课堂上难以完成,可以放在课外让学生完成,如组织学生在校外蔬菜基地参与黄瓜栽培管理,从播种育苗一直到采收,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教师根据学生实践动手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了解学生技能达标的情况。

3、黄瓜栽培“学案导学”的组织实施

“学案导学”的实施,有以下几个环节:依案自学一课堂讨论。点拔精讲、练习检测、课后巩固。

3.1依案自学

依案自学是“学案导学”教学法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在课前把精心编好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学案问题的指导下对课堂内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材及查阅一些参考资料,掌握黄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瓜培育壮苗的环节及高产黄瓜栽培主要技术措施。通过自学,学困生可以找出书中重点、难点;中等生能标出自己的疑问,带问题进课堂;学优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3.2课堂讨论

课堂伊始,教师要先进行导课,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往往也是学生的疑难问题,提出后采用分组讨论,每5-6人一组,阅读教材,讨论疑难。讨论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把握课堂讨论节奏时机,讲究艺术,注重灵活性。如何使黄瓜雌花形成得早而多?指导学生从黄瓜花芽分化对环境的要求及受外源激素两方面来归纳问题。第三,导学应灵活多样,并根据教学不同情形,灵活调整学案,及时完善课堂教学,不受既定学案束缚。第四,做好小结,将讨论结果和疑难问题列出提纲,由代表向全班陈述。

3.3点拨精讲

经过小组讨论,集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各组容易出错的问题,由教师精讲。教师的精讲要有针对性,抓住要害,切忌面面俱到;要有启发性,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结合教学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这节课的难点是黄瓜的水肥管理,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点明黄瓜水的管理一般遵循薄水勤浇的原则。苗期保持湿润,当根瓜坐住时开始浇水,盛瓜期是黄瓜一生中需水最多时期,应增加浇水次数,每隔1一2天浇一次水。肥的管理,根据黄瓜长相和生育期长短,进行平衡施肥,适时追施氮肥和钾肥。一般掌握第1次摘收黄瓜前不施肥,第1次摘瓜后随水追肥,结瓜初期结合浇水隔两次水追一次肥,结瓜盛期可隔一次水追一次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kg,开沟追施或穴施,生长中期追施硫酸钾8kg。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喷施微量元素肥料。比如喷施叶面肥防早衰。

3.4练习检测

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以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要限时完成课内达标训练题,此间教师巡视,做好个别辅导工作。这样既能使学生当堂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

3.5课后巩固

课后教师要根据课堂讨论及课堂评价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适时将学案收回,仔细审阅,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来巩固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无疑一有疑一无疑”的过程中,由未知到有知、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

4、对黄瓜栽培“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几个关键环节的思考

4.1“学案导学”要注重“学”

在设计学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摸清学生的认知情况、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来编制体现学生需求的学案。此外,学生们之间的互学互研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4.2“学案导学”要讲究“导”

教师适当的引导能够维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还能缩短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导”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驾驶能力,要善于处理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做到活而不乱,又要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3“学案导学”教学实践中要尽量关注学困生

一部分学生若不能认真完成学案中基础知识的自学要求,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处于被动地位,更不用说课堂知识的延展和研究性学生。教学实践中要促使这部分学生愿意学习,做到既发展了学优生,又使学困生有所进步。

4.4学案的编写要集思广益,避免闭门造车

我校农学专业一学期只有一个班级开课,编写学案的时间及资料有限,造成学案一定的局限性。学案应是全组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应经集体讨论、研究,编写出较高水平的导学方案,所以应组织集体备课。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篇7

现在,对国内外关于盆景起源的主要学说罗列如下,并对其讲行重新研究与考证,以检验各个学说的正确与否。

(1)清初刘銮学说

清代初期刘銮著《五石瓠》记载:“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长者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结实,或咫尺蓄虫鱼,概称盆景。想亦始自平泉艮岳矣。”平泉为唐代宰相李德裕(787~849)在洛阳城南建造的大花园;艮岳为北宋皇帝宋徽宗(1082~1135)在开封建造的御花园。刘銮认为,盆景出现于平泉与艮岳的同时代,即唐宋两代。但在唐宋两代之前,我国的盆景已经出现。

(2)民国夏诒彬学说

夏冶彬于1931年编辑出版了《花卉盆栽法》。该书的第一章《总论》中的第二节《盆栽之沿革》中记载:“盆栽往往以石配景,奇岩怪石之爱玩,始于宋时。”毫无疑问,宋代之前我国盆景已经出现。

(3)崔友文学说

崔友文于1961年在香港出版了《中国盆景及其栽培》一书。其中的《中国盆景发展略史》中记载道:“中国盆栽,据文字记载,晋朝(陶渊明)栽培、芍药已盛,盆栽的开始或即起于此时。”文中大意为:高土陶渊明辞官隐居,栽培、芍药,开始培育盆栽。

对于该文献有两点值得怀疑:①上文中的“据文字记载”处并没有注明参考文献的出处,无法进行再次考证:②笔者曾查阅了晋代陶渊明的所有诗、文,未能发现“盆栽”一词以及培育盆栽的记述。此外,日本的盆景史研究者丸岛秀夫博士也进行了与笔者同样的工作,结果也与笔者一样。因此,可以断定,崔友文的观点难以成立。

(4)(日)岩佐亮二学说

隋炀帝杨广(580~618)继位后,在穷奢极侈地营建宫苑的同时,还十分爱好佳木芳草。在其《宴东堂诗》中有“海榴舒欲尽,山樱开未飞,……风花意无极,芳树晓禽归”之句。据日本园艺吏研究者岩佐亮二博十考证,诗中的“海榴”又作“海石榴”,是指经海上(日本或朝鲜半岛)传来的山茶花(Camellia sp.);山茶花属亚热带常绿花木,不甚耐寒,诗中的山茶花能于早春在长安(今西安市)正常开花,由此可以断定此山茶花为室内盆栽。

“海榴”确实为山茶花,这在后世的文献中也得到了证明。《本草纲目・山茶》记载:“时珍曰:海榴茶花,蒂青。”同时,自汉代始,我国开始研究花木的室内栽培和温室栽培,至隋代时进一步发展。所以,岩佐亮二的推断可以说是正确的。但此盆耕“海榴”,不能作为盆景起源的根据,因为在此之前,我国盆景业已出现。

(5)徐晓白学说

徐晓白根据汉代的十二峰砚山、河北望都东汉墓壁画的盆栽植物模样以及晋代的假山,提出了以下的观点:①汉、晋时代已经为盆景的形成和起源奠定了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②汉、晋时代的绘画和文献资料,还有出土文物为该学说提供了可靠的根据。笔者的观点与上述观点基本一致。

(6)贾祥云等学说

1986年4月,在山东省临朐海浮山前山坳发现北齐古墓,墓四壁有彩色壁画。其中一壁画内有描绘主人欣赏盆景的场面。在一浅盆内,摆放着玲珑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欣赏山石,神态如痴如醉,栩栩如生。此外,山东青州发掘了一座北齐武平四年(573)的画像石刻墓,出土了九方画像石刻,其中的一方为“贸易商谈图”(图1),描绘了主人与罗马商人进行贸易商谈时互赠礼品的场面。在罗马商人的身旁,站着的随从双手托一浅盆,盆中放置一块高19厘米,下宽16厘米的青州怪石。该怪石山峰兀起,重峦叠峰,玲珑奇秀。

贾祥云等仅根据以上两座古墓的彩色壁画与画像石刻中描绘的盆山便得出:我国盆景早在北齐时代已经形成的结论。上记两资料是研究我国早期瓮景发展概况的珍贵资料,但并不是盆景最初起源的证据。

(7)彭春生等学说

彭春生等认为:“盆景起始于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物证是浙江余姚河姆渡考古,陶片绘有盆栽万年青图案。”

该学说的成立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盆景起源年代,也是世界盆景起源年代是否应向前追溯近5000年的问题,同时,还涉及到我国盆景学术领域研究水平的问题,应当谨慎推论。

笔者对该学说存有三点质疑:①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时期(约6360~5360年前),正处于先民对植物的原始崇拜和对食用植物的初期欣赏时期,尚不存在产生和欣赏盆栽的文化基础和技术基础,即不存在产生盆栽的“土壤”。②如果盆栽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时期业已存在,此时期起到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为止的四五千年间的考古成果中,肯定会有与盆景有关的文物或者绘画资料出十,但结果相反,在此期间众多的考古成果中,与盆景有关的文物和绘画资料毫无发现。⑧最关键的是该陶片上刻画的图案是否为盆栽万年青(图2)。

在石器时代,先民们对食用植物最初爱好的表现是把可食用植物的茎、叶、果实部分或者全株之纹样刻画于陶器上,作为原始崇拜的对象。据考古工作者考证,该陶片是“在一方形框上,阴刻似五叶组成的栽培植物,五叶中一叶居中直立向上,另外四叶分于两侧互相对称。五片叶子粗壮有力,生意盎然。残高18厘米、宽19.5厘米、厚5.7厘米。”“五叶纹,在长框中画上五叶,居中一叶挺立向上,两侧四叶双双相对,画面粗犷奔放,展现出有郁郁葱葱的艺术意境”。因此,从考古工作者的原始记载中难以得出该陶片上刻画的图案是盆栽万年青的结论。

考古发捆证明,新石器时代很多地区生产以农业为主。新石器时代各时期陶器图案可以归纳为几何形、植物、动物和人物纹样四类。其中以几何纹样最为普遍,植物、动物纹样次之,人物纹样最少。当时的陶工喜欢将各种植物形象描绘到陶器上作为装饰。在彩陶上画的植物图案有夸张的表现,这些植物的形象,有些像稻麦粒,有些像叶子,也有些像花瓣。

笔者认为,该陶片上所刻画的图案不是盆栽万年青,而是一种作为原始崇拜物的在长方形框上阴刻植物的五叶纹,长方形框相当于圣坛,五叶纹为崇拜的对象。

汉代以前(~220),由于人们的认识能力水平不高,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被神格化而受崇拜;同时,人们把思想、感情、意志寄托于林木。另外,先民们在崇拜神树类时一般把神树固定或者栽植于用土、石等建成的圣坛之上。上述陶片上刻画的图案有可能是早期圣坛上摆饰的被神格化的植物形象。

我国出土的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尊外表刻有树木纹样,下部不是盆钵而是圣坛(图3)。外国的情况也与我国相似。例如,Sanchi是印度保留至今的2000年之前的最古的佛塔,塔内有多幅酷似盆栽树木模样的浮雕,但这些并非树木盆景,其上部为圣树,下部为宝座。日本也有类似圣树的神篱。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方案篇8

为继承和弘扬中国菊文化、提高栽培技艺、推动中国事业的发展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1981年12月4日在北京香山成立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后更名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花卉盆景赏石分会,下文简称分会)后,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理事长汪菊渊先生倡导下,翌年的11月1日-24日协会与上海市园林管理局联合在上海人民公园举办首届中国品种展览,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界的首次盛会。其后,分会又分别于1985年11月1日~25目、1989年11月1日-30日、1992年10月30日~11月29日、1995年10月27日~11月27日、1998年10月28日~11月28日、2001年10月26日~11月25日、2001年11月20日~12月9日、2004年10月23日~11月21日、2007年10月15日~11月15日、2007年11月23日~12月13日、2010年10月18日~11月18日在上海中山公园、杭州柳浪闻莺公园、无锡锡惠公园、成都人民公园、合肥逍遥津公园、南京玄武湖公园和中山孙文公园、上海世纪公园、无锡锡惠公园和中山小榄镇、开封龙亭湖风景区等地举办第二届至第七届中国品种展览和升级易名后的第八届至第十届中国展览会。特别是第七届中国品种展览分别在南京、中山两市举办,第九届中国展览会又在无锡、中山小榄两地举办,成为中国界的佳话。在协会(分会)和主办城市、参展城市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举办中国(品种)展览会,以品种为切入口,全面提升栽培技艺:以展览为平台,合力弘扬中国菊文化:以评比为抓手,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使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今,中国(品种)展览会成为我国最受欢迎的专类花卉展览。

以品种为切入口全面提升栽培技艺

菊分为5个瓣类、30个花型和13个亚型,有上千个品种。新中国成立前后,品种大量失散,品种管理混乱,同名异物、同物异名情况严重,给品种搜集和交流造成很大困难。20世纪50年代后,得到中央及各地方领导的重视和关怀,大、中城市纷纷举办展览,菊展成为各地秋季风景园林及精神文明生活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后,事业进入低谷,爱菊之人将从公开培育转为秘密呵护,由集中培养改为分散保存,才使一些优良品种免于遭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犹如明珠出土,闪耀着更加灿烂的光辉。1981年12月4日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成立,1982年11月1日-24日协会即与上海市园林管理局联合举办首届中国品种展览,旨在突出品种,全面提升栽培技艺。首届中国品种展览设专项品种、盆栽菊(独本菊、多本菊、案头菊)、新品种、优秀切花菊等参展(评比)奖项。第二届在前届基础上又增设盆景菊、大立菊、塔菊、悬崖菊、微型盆景菊、造型菊以及布置艺术等参展(评比)奖项:第三届增设栽培新技术、盆景艺术、插花艺术参展(评比)奖项;第四届又增设百菊赛参展(评比)奖项。通过上述参展(评比)奖项,特别是通过专项品种奖(每届各选10个优秀品种)、新品种奖、优秀切花品种奖以及百菊赛奖,搜集、交流传统品种,培育、审定新品种,推广优秀切花品种,尤其是通过百菊赛等形式,广泛挖掘失散各地的品种。通过展览海纳百川,各取所长,以充分表现品种特征为共识,规范了品种名称,经过30年间十届菊展的努力,已统一定名500个品种,为编制《中国品种图谱》奠定了基础。在盆栽菊奖(独本菊、多本菊、案头菊)评比的推动下,南方钟爱干细花秀多本菊的病态美也转变为干壮花秀的健壮美。案头菊方面也在优选品种上做足了文章,特别是第二届增设大立菊、塔菊、悬崖菊、造型菊参展(评比)奖项,使原属各地园林部门师傅的“绝活”得到发扬光大的机会,成为展览的亮点和游客的最爱。大立菊的栽培、剪扎技艺有南(广东)北(沪、江、浙、皖)之别,通过展览进行广泛交流,广东的大立菊栽培、剪扎技艺通过展览大放异彩,令北方工作者大开眼界。在第七届中国(中山)品种展览上,中山市参展的《多彩双层大立菊》创造了63圈12907朵的历届之最:又如造型菊原也属师傅空闲之余剪扎成菊龙、菊狮、菊牛、菊孔雀等造型的业余爱好,但通过展览评比,技艺更加精湛,造型更为神似,成为百姓的最爱。

属多年生宿根亚灌木(菊属之拉丁名Den-dranfnema即木本植物之意),由于历代栽培习俗,误认为多年生宿根花卉。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先生的研究成果才使这个问题“正本清源”。中国盆景艺术大师于锡昭(北京)在陈俊愉教授指导下,首创原本桩型盆景,后开封师傅又开创附生桩型盆景。为因势利导,第三届增设盆景参展(评比)奖项,至第十届的盆景奖,桩型菊已分生成原本、嫁接、附生,景型菊分为丛林式、菊石、水旱式等小项的评比奖项,派生出栽培与盆景艺术相结合的盆景。

第三届菊展还因势利导,增设插花艺术参展(评比)奖项,除指定东方式瓶插、自由式插花以及命题、自由命题4项评比奖项外,还明确所用插花用材中材料不少于60%,充分体现了以为特色的插花艺术。

以展览为平台合力弘扬中国菊文化

中国花卉盆景协会举办首届中国品种展览的初衷是抢救品种,提升栽培技艺,故首届仅设立专项品种、盆栽菊(独本菊、多本菊、案头菊)、新品种、切花菊参展(评比)奖项。在与上海市公园管理处商讨筹备方案时,因展览地为上海市中心的上海人民公园,为吸引广大市民参观,布展了《争分夺秒》、《万象更新》、《飞虹彩廊》、《节日礼花》、《宝岛塔影》、《胜似春花》、《绿化祖国》、《三毛新事》、《双龙戏球》等室外景点,同时展出大立菊、悬崖菊、盆景以及插花作品,还举办“花海音乐会”、“游园赏菊晚会”等相关活动,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和安徽电视台还联合录制了电视艺术片《秋菊有佳色》,展览中栽培技艺与菊文化内涵互相映衬,花海人潮轰动上海城。第二届因仍在上海(中山公园)展览,为弘扬上届菊文化内涵的轰动效应,除上届参展(评比)奖项,增设大立菊、塔菊、悬崖菊、造型菊、盆景菊、最佳布置艺术、优秀布置艺术等参展(评比)奖项,同时还邀请有生产能力的上海市部分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参加展出,并特别增设最佳(优秀)布置艺术奖项。除上海布置景点、展台外,全国各参展城市也纷纷响应组委会号召,南昌、苏州、南通、武汉、天津荣获最佳布置艺术奖:上海、天水、开封、太原、无锡、北京、长沙、常州和德州等城市荣获优秀布置艺术奖。精彩展览再次震撼了上海 市民,时任上海市市长的也参观了展览。

协会(分会)、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在筹备第三届菊展时,在总结上两届经验教训基础上,为了更突出菊文化内涵,使栽培技艺与菊文化相结合,因势利导地冲破民间单一赏玩“盆菊”的传统,发扬光大园林系统的“艺菊”技艺,邀请各参展城市布展造型菊、室外景点,开创“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雅俗共赏的办展模式,极大积聚了人气。杭州市率先布展《对弈》、《骏马图》、《花环》、《吼象》、《登高望远》、《孔雀开屏》等室外景点,各参展城市也纷纷要求参展室外景点,其中上海市嘉定区布展景点全长21米、高4米,壁上九条巨龙和宝珠并分别采用黄、红、雪青、白四色小菊扎成,四周镶以69条小龙,构建出一幅龙驾祥云的《九龙壁》室外景点。各参展城市在布置各自展台时,除结合城市地域个性,更注重注入菊文化内涵,如成都市展台以四川九寨沟风光为背景,使菊与画融为一体,表现了“霜枫溪水映秋光,黄花尽染蜀中山”那种自然、古朴、深远的蜀西秋色意境。由于花好,再加上天时地利人和,此届展览游客高达100万人次,盛况空前,《钱江晚报》曾以“菊展倾杭城”来评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三丰收。中国品种展览所取得的多重效益得到充分肯定后,各个城市纷纷争办中国品种展览。在争办2001年第七届中国品种展览时,尤以南京、中山两市相持不下。南京方面认为,1947年南京曾在玄武湖公园举办“全国展览”,时隔54年后再度举办中国品种展览,可展示今昔对比;中山市则提出,中山市市花是,又是“中国之乡”,中山小榄年年举办菊展,六十年办一届大展,成为中山籍港、澳、台和海外华侨的一大盛会。对两市争办的热情,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经商议后,决定破例在南京、中山两市按花期先后分别举办第七届中国(南京)、(中山)品种展览。首次在南方的广东中山市举办中国品种展览,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在百忙中亲临会展现场检查指导布展工作,分管副市长更是四次主持市长办公会议,严密部署,细致策划会展工作。展览上,中山市旅游局用2万盆小桃红装饰跨度41米、高13米、总长48米的《万菊牌楼》,中山市东区人民政府用1.5万盆黄装饰,整体长达百米、龙身直径达1.8米、龙头高13米的室外景点《世纪金龙》,中山市国土资源局、中山房地产管理局以直径7.5米、用63圈12097朵的拼盆《多彩双层大立菊》组成展会的三大室外景点,成为历届中国品种展览之最,其中《世纪金龙》还荣获吉尼斯世界之最的称号。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参展的《旭日东升》、悟州市园林局参展的《家园》、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参展的《绿野趣源》、澳门第一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参展的《菊乡别墅》等荣获室外景点一等奖。北京市园林局参展的《新北京新奥运》、南京玄武湖公园参展的《石头记》、开封市园林处参展的《开封》、合肥市园林旅游管理局参展的《徽韵》、澳门临时海岛市政局参展的《活力都市》等荣获展台布置一等奖。展览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的朱F基在广东省省委书记李长春陪同下参观了第七居中国(中山)品种展览。

上海继1982年、1985年举办第一、第二届中国品种展览后,时隔22年再度举办首次升级易名后的第八届中国展览会,受到上海市和各参展城市的高度关注,共有国内19省(市、区)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42个城市、3个单位以及上海市的19个区、17家单位参展,同时还邀请了日本参展。展览以“金秋菊韵,都市生活”为主题,在9万平方米布展面积内共展出37个室外景点,126个展台、整个园区采用“二环三线七区”布置方式进行布局,环境布置用菊300万盆(株),同时还有100多个欧美品种首次参展。在参评的13个奖项中,最受注目的当推栽培技艺与菊文化内涵相结合的室外景点布置艺术奖。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参展的室外景点《花船・鲤鱼跃龙门》,利用镜天湖水面布置3条花船和超大型“鲤鱼跃龙门”花景,寓意上海鲤鱼跃龙门的磅礴气势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无锡市园林局参展的《金色江南・阿福故里》则巧妙地利用镜天湖边地形,用色块衬托江南茅屋水车和阿福泥塑叠柱,体现了无锡水乡和无锡泥塑的特有元素;合肥市园林局参展的《牛郎织女・鹊桥会》应用铺地镶嵌鹊桥,并播放安徽黄梅戏曲调,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寓意中国情人节:香港特别行政区首次应邀参展,以庭院形式栽植各种金秋开花的菊属植物,并置牌标明名称,进行科普教育。

第九届再度在无锡、中山小榄两地举办,中山市小榄镇索有“菊城”美誉,中国展览会首次在镇级行政区举办,展览吸引众多国内省(市、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前来布展,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友好国家也带来精品参展。中山小榄参展的高达24.4米艺术造型景观《滕王阁》、嫁接了513个品种的嫁接菊分别收获了世界最高花卉楼和嫁接品种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湘潭市参展的《潭州韵菊》,用4万多盆各色组成庭院,通过《韶山红目》、《主席光辉一生》、《诗词手迹》等小景点,充分了展示湘潭特色。此外,菊展开幕酒会上还举办宴(含酒),组委会还邀请“中国诗歌万里行”的诗人走进菊城,与市民一起赏菊咏菊画菊,续写了中华浓厚的菊文化。

以评比为抓手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举办两届中国品种展览后,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理事长汪菊渊先生,因势利导,为深入研究和弘扬这一传统名花,于1990年成立中国研究会,并亲任理事长。自成立之年起,每年召开一次年会,讨论我国及世界发展趋势,引导研究发展方向,改进栽培技艺,讨论商品化生产,并编辑起源与发展史研究、分类方案、新品种培育、栽培新技术等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集,同时还在南通、成都和天津建立三个品种基地。协会(分会)、展览组委会高度重视中国研究会的科研优势,全权委托研究会以评比为抓手,深入开展科学研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园林局副局长张树林继任中国研究会理事长后,更是在每届展览期间举办年会,结合展览评比奖项,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协会(分会)通过专项品种(每届各选10个优良品种)、新品种、优秀切花品种以及百菊赛奖项,尤其是通过年会推荐下届专项品种奖参评10个优良品种以及制定新品种、优秀切花品种、百菊赛评选条件和评分标准等形式,有计划地搜集、整理传统品种,促进培育新品种,统一品种名称和编制《中国品种图谱》,组织开展早小菊品系研究和推广,为造型菊、室外景点布置、展场环境布展等提供优秀用材,总结、推广优秀切花菊品种和栽培新技术,为推动提升中国栽培技艺以及商品化生产发挥积极的作用。

10届菊展,30年的辉煌历程。在协会(分会)、研究会和主办城市以及承办菊展的上海市园林管理局(后改为上海市绿化管理局)、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无锡市园林管理局、成都市园林管理局、合肥市园林管理局、南京市园林管理局、中山市园林管理处、中山市小榄镇人民政府、开封市人民政府等对中国菊文化的合力弘扬下,在推动中国事业发展的领头人汪菊渊、陈俊愉、李鸿渐、傅珊仪、孙自然、张树林、虞佩珍、韦金笙等带领下,通过十届中国(品种)展览会和中国研究会深入开展科学研究,造就了薛守纪(北京)、叶家良(天津)、张秀山(北京)、陆建山(南通)、王德键(唐山)、陆解龙(上海)、郑波(开封)、李建祥(武汉)、凌良梅(南通)、陆妹英(上海)、王然(开封)、李禄弟(上海)、刘宇(唐山)、刘武(成都)、李瑞甫(北京)等现代中国精英,并通过传帮带等方式,使中国事业后继有人,让我国传统的名花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使合力弘扬的栽培技艺与中国菊文化相结合后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展览会成为我国最受欢迎大型专类花卉展览。

上一篇:景区景点旅游市场分析范文 下一篇:女性旅游市场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