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范文

时间:2024-04-11 09:54:15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1

关键词:花生;高产;栽培种植

中图分类号:S56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01

1 选地与整地

花生对地块的选择尤为严苛,即应选择活土层深厚、耕作层疏松、土性中性偏酸、肥力特性及通透性好的沙壤土或红壤土。在整地方面,可通过深耕土壤来实现花生增产,因为适当深耕可减少花生病害及促进其健康生长,注意土壤的深耕程度应视土层厚度而定,其中针对厚度

2 施肥

花生施用的化肥尽量选用复合肥,以便按土壤的养分含量及作物的产量来配施,注意花生不仅需氮量少,且需氮时间早,因此稍有不慎便会造成氮肥浪费。因此,花生在施肥方面,应注意如下要点:花生具有需钾量多的特点,一般硫酸钾的施用量为100kg/hm2;花生具有需硼量多的特点,一般硼砂的施用量为7.5~10kg/hm2;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会对磷肥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最好按土壤的速效磷含量来确定磷肥的施用量,其中二铵的施用量为150kg/hm2。

3 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在花生种子的选择上,应重视考察种子对种植方式、土质及土壤肥力的要求。一般来讲,花生的用种量为20kg/667m2,注意在花生种子的处理中,应注意如下事项:花生的晒种时间为2~3d,且不得直接进行曝晒;尽量在花生播种前10d进行剥壳处理,注意这一剥壳时间应尽量接近播种期;选择粒大饱满且皮色鲜亮的花生种子,因为与粒重0.5~0.6g的种子相比,粒重>0.9g的种子可增产16.8%及粒重>0.8g的种植可增产11.6%;通过浸种催芽来争取全苗,具体应视天气而定,比如在持续低温的天气下,可先将花生种子浸在40℃的水中3~4h,再将其捞出置于筐中并覆上塑料薄膜,再在25~30℃的环境下催芽24h即可播种;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来减少花生病虫害,具体应根据种子重量和不同的药剂来按比例拌种。

4 种植与管理

一般来讲,花生应按当地当时的气候条件适时早播,以保证其侧枝多、根系发达、花芽分化期长、前期花芽多及延长其苗期,注意花生种子的覆土深度应控制在5cm为宜,但当地块为沙土地及其土质墒情较差时,覆土深度应≤7cm;当地块的土质粘且墒情较好时,覆土深度应≥3cm。另外,地块土壤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0%,以免造成花生烂种或烂苗。针对花生的种植密度,一般应视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块的土壤肥力及花生的品种与栽培要求而定。需要强调的是,为了实现花生抗旱播种及保证全苗,应在花生播种后进行覆土盖种镇压。针对花生整个生长周期的管理,一般应重点做好如下事项:在花生出苗后的3~5d开展查苗补苗工作;在花生齐苗后与第1次中耕同时开展清颗壮苗,即扒开花生幼苗周围的土,以使花生的第1对侧枝及2片子叶外露在土面,注意在这一过程不得碰掉或损伤子叶;积极开展病、虫、草害防治,其中草害的防治方法包括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而病虫害防治则可采用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具体实施过程应视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而定;合理追肥,具体应按花生的生长情况、基肥的施用量及地力等条件而定,且应坚持瘦地多施、肥地少施、弱苗重施、壮苗轻施的原则。

5 结语

花生高产栽培种植技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具体应从选地、整地、施肥、选种、种子处理、种植和管理等方面加以控制,注意在这一过程中,应在追求高产增收的同时,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考虑其中,以满足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吴庆,王国灿.对花生高产栽培种植技术模式的比较研究[J]. 福建农业,2015(4):69-70.

[2]王彦霞.花生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的应用[J].农村科学实验,

2016(5):63.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2

关键词:黄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6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03

引言

黄花菜色泽鲜艳、肉质脆嫩、风味独特、营养物质丰富,常用来清炒、炖汤等。黄花菜栽培管理过程中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黄花菜产量与品质,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

1 选择合适的栽培地

1.1 自然条件优越

自然条件直接制约农作物产量与质量,选择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栽培地是黄花菜高产的基础。黄花菜本身属于喜温作物,适宜雨量与良好灌溉条件有助于提高产量,如果花期水量不足,会出现大量落花情况,直接对产量产生影响。降水量、日照时间与积温属于主要影响产量的因素。黄花菜在微酸和微碱的土壤中都可种植,栽培在深厚土层、较强抗旱能力与良好排水能力的土壤上,可以显著提高产量。

1.2 无公害生产地段

栽培时应选择具有良好生态条件、空气质量良好、无污染且交通便利,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生产区域,给黄花菜生长提供必要的环境标准,打下生产绿色食品的坚实基础,提高黄花菜产品档次与品位,提高黄花菜的产量与质量。

2 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2.1 处理种苗要点

黄花菜主要为无性繁殖。种苗宜选用生长旺盛、植株健壮且无病害的多年生植株。移栽植株时选择晴朗天气,将植株一侧30%宿根挖起,并将主根上的黑蒂切去,同时剪去肉质根上膨大的纺锤根,将其切割成单株后实施移栽,移栽过程中注意保证根部完整,避免根部损坏。

2.2 施基肥要点

黄花菜作为多年生作物,定植后通常可以连续采收15a左右,因此土地翻耕时要合理控制翻耕深度,一般在30cm以上。黄花菜作为喜肥多年生作物,定植前要施足基肥,适当增加肥料提高产量,依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合适施肥量,一般每667m2施有机农肥4~5t。

2.3 合理密植要点

黄花菜栽培分为2种:春季与秋季栽培。这里笔者主要介绍春季栽培,其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与4月下旬。采用宽行窄株种植方便后期采摘与管理。一般行距50~60cm、穴距30~35cm,每667m2栽植密度为0.36~0.40万丛,每丛2~4株。最后就是将栽植深度控制在3~4cm即可。栽植前要进行种苗消毒,一般选择药剂处理方式,采用1:1000的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同类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

2.4 中耕培土要点

黄花菜属于典型肉质根,在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中可以快速成长。中耕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透性等作用。一般在生育期间中耕2~3次即可,初次:幼苗出土期间,将冬季雍于顶部的客土疏开。再次:抽薹期,最后采收完毕冬季进行。当天气干燥时需要浇水,通常采用沟灌浸润的方式,快速完成灌溉即可,水分慢慢渗入田内,当畦中央土面微湿时将水排干;干旱田块则直接采用即灌即排方法增加土壤湿度。

3 黄花菜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3.1 整地要点

黄花菜栽培的主要环节就是整地理墒。黄花菜品质除了受到生态条件影响外,还直接受到栽培管理技术影响。黄花菜生产过程中的大田整地理墒主要包括:土地平整、耕地耙地及栽前理墒。整地就是在收获前茬作物后、黄花菜栽培前种植耕作土壤,通过土壤疏松提高土壤通气性与蓄水保墒能力,加快土壤熟化,提高土壤养分,保证其中微生物的活动,通过施肥、中耕等作业方式,给黄花菜根系生长发育创造优良的土壤环境,为大田管理奠定基础。

3.2 合理施肥

黄花菜合理施肥的基本要求包括定植肥、苗肥、薹肥及蕾肥。黄花菜栽植前开挖30cm深的定植沟施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粪粪肥1~1.5t、优质堆肥2~3t、钙镁磷肥0.05t,在定植沟内分层施入;每年2月中旬出苗后每667m2施人粪尿0.1~0.15t;3―4月施肥,其中包括12.5~15.0kg尿素、10~15kg^磷酸钙及10.0~12.5kg的硫酸钾或氯化钾;花蕾始采后10d左右,每667m2兑水尿素5~8kg,对根部进行淋浇,或者采用0.1%磷酸二氢钾+0.3%氯化钾+1%尿素混合液喷洒。

3.3 采摘时间

黄花菜产量与品质受到采摘时间的影响,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采摘时机。通常采摘时机选择花蕾发育至九成熟、顶部呈黄褐色、中部呈青褐色最佳。为保证采摘质量,一般选择早晨04:00―08:00或午16:00―19:00点气温不高时进行。如果采摘时间过早,黄花菜成熟度偏低影响风味与品质,如果采摘时间过晚的话,很容易发生开花散蕾。因此要重视采摘时间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保证黄花菜产量与品质。

4 结语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3

新形势下中国种业面临的危机及其肩负使命分析魏良民 (9)

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现状与展望董文召 汤丰收 陈钦勇 (12)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现状张明 (15)

周口小麦生产发展历程与展望李应权 于海飞 (17)

浅谈藏区青稞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夏晓梅 (19)

我国农产品主要质量认证体系比较石旺鹏 (21)

拓展农业综合开发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凌海市为例朱东海 刘海 于艳茹 (23)

“十一五”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以贵州9县/区为例李啸浪 梁颖 蔡承智 (25)

提升植保水平 服务设施农业孙春来 朱渼萍 (29)

新型农民培训助推农业主导产业增效案例分析邵洁 张健 (31)

古蔺县农村产业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讨张黎妮 郭晓军 (34)

水稻种子检疫证明编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徐善忠 钟珺 吴来泉 刘祖星 邓顺民 杨春明 (36)

湖北省2008年-2009年中稻区试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贺丽 田甫焕 尤莉 李绪清 张祖玉 (37)

啤酒麦芽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柳小宁 潘永东 张华瑜 徐银萍 包奇军 (41)

鲜食甘薯产量比较试验赵海红 王慧瑜 张晓申 李晓青 (44)

超级杂交稻Y两优3218“3414”肥效试验初报张圣喜 陶光球 张昌文 张军 (46)

优质杂交水稻宜香3728氮肥利用率试验研究刘定友 彭涛 王志 杨伟 项祖芬 赵兴龙 (48)

马铃薯稻草覆盖施肥栽培技术比较研究初报颜小文 乐美旺 饶月亮 肖运萍 周红英 颜廷献 (50)

氮素后移技术对春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试验研究任丽杰 吴刚 郭彦泰 宋伟 王婧 (54)

白菜型冬油菜在北京地区适宜播期研究初报周吉红 刘建玲 刘国明 冯万红 张歧明 (56)

春玉米抗耐粗缩病品种的筛选陈康 姜常松 王婧 于国进 (59)

抗盐碱制剂处理食用向日葵种子提高幼苗期抗盐能力研究魏良民 刘文杰 张小勇 莫海涛 (62)

向日葵白锈病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廖国江 陈卫民 杨莉 王华 马德成 管辉 (66)

南方大豆新品种丰产试验研究黄灵全 毛巴向 卢荣显 韦目阔 (69)玉米擢升为中国“谷物之王”佟屏亚 (5)

十年玉米育种实践与展墼 张淑琴 李光发 李福林 张建 曲刚 邬生辉 徐宝峰 (7)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武术兰 李林 (11)

引进优良新品种 改变致富老观念是促进农民创收的关键——赴东北、华北的考察报告刘锦旗 郝哲 高亚琴 黄绥平 王建国 高杰 (13)

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如何服务“三农”张少泽 甄志高 (16)

浅谈夏玉米高产示范田创建的体会胡占菊 (18)

河南省花卉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马玉周 王艳红 (20)

甘肃省甜糯玉米产业化开发前景探讨张立荣 郝凯 周积兵 (22)

关于推进“黄三角”莱州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思考王海英 邹明江 (24)

呆山市透心绿蚕豆产业生产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议杨和团 (26)

黔西北特色蔬菜发展实践及前景展望唐映军 赵维 马杰 (28)

浅谈汉中市一村一品发展成效及经验 王涛 李小玉 任汉文 屈斌 赵新荣 回阿霞 程涛 (31)

浅谈岐山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文萍 张同兴 祝军岐 潘雯 (32)

尹犁河谷粮食增产潜力分析与对策艾山江.阿布都拉 阿依努尔.阿德力汗 艾力买买提 (35)

河西地区制种玉米值得重视的弯孢霉叶斑病检测技术研究周积兵 (37)

高海拔山区玉米品种栽培技术优化研究张志国 梅艳 先新 (41)

小麦新品种华建60—1丰产稳产性综合评价及推广前景分析周晓东 (44)

天祝县金强河高寒地带马铃薯覆膜试种研究徐长林 (49)

国颁二级优米新组合宜香3728的产量特性及示范效果项祖芬 侍守佩 刘定友 王志 赵兴龙 (52)

合成锌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常芳 曹建涛 王宝玲 (54)

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包奇军 潘永东 张华瑜 柳晓宁 徐银萍 胡生海 (57)

玉米新品种抗旱对比试验研究罗起善 覃利仙 牙昌东 陆东 韦目阔 (60)

高产玉米新品种浚单28丰产稳产性分析 鹿红卫 徐国举 张素娟 卢瑞乾 张晓春 张素芬 李宝峰 (62)

西瓜穴盘育苗基质筛选试验许逢美 陶先东 (64)

播期对夏玉米间作的芸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赵媛媛 张静 赵立宏 (65)

绿先机活性水稻专用肥在单季晚程生产上的示范试验倪中应 石一珺 黎青 汪亚萍 华富林 (67)

DTOPSIS法综合评价芝麻新品种(系)的初步研究阚跃峰 段莹 崔向华 石明权 (69)

抗病虫高品质杂交棉主要性状研究施尚泽 (72)

芝麻品种驻芝15号打顶试验研究孙联合 许卫平 夏洪滨 崔向华 (74)

不同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比较试验林华 (76)

耐Pb、Cd真菌对污染土壤中Pb、Cd形态的影响王春雷 (79)

杜邦普尊TM50SC防治十字花科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赵胜荣 彭震 俞雪关 高宇 (83)

龙飞大三元有机无机生物肥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易卿 赵跃进 赵跃民 赵跃文 刘晓东 (85)

苦荞麦的营养与开发应用前景万丽英 (90)

新疆新源县向日葵黑茎病暴发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马福杰 陈卫民 蔡吉伦 马德成 管辉 (92)

有效利用生态与生物调控技术科学防治花生地下害虫刘卫国 (95)

滨海苔草的草坪地被应用价值张旭乐 黄建 钱仁卷 杨燕萍 刘洪见 周庄 (97)

木槿及其园林应用价值分析刘波 (99)

社旗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技术对策程相如 魏德永 张性庚 (101)

杂交谷子引进示范效果及增产因素分析张杰 刘博 张功友 张伟 李平 赵继艳 李玲 (102)

应用平衡施肥技术 保护基本农田质量徐瑞英 江田田 (104)

控制化学氮肥污染,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张海芝 (106)

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郭希敏 (108)

高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973的选育常云龙 宋秀珍 连培红 刘彤 王金花 王国庆 (110)

玉米杂交种良玉318的选育与应用宋雷 宋雨 缪玲敏 宋协良 郎梅 唐磊 李楠 (112)

从小麦区试数据看南阳小麦品种利用趋势张明辉 马琳静 (114)

中熟杂交中稻新组合645优238高产栽培技术胡龙湘 肖建平 全庆丰 (116)

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08袁卫球 扶利民 贺升华 任新华 罗亮 王新民 (118)

辐香优98在广西桂中北稻作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向花香 刘海秀 覃瑞德 莫武平 唐莉越 沈峰杰 (120)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综合防治刘存亮 (122)

浅谈玉米单粒精播的技术陈国立 贺飞 秦小龙 (123)

夏玉米粒期倒伏对千粒重及产量影响与补救措施张风影 樊书允 张琴 (125)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宜香10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童孝年 李洪胜 张强 袁明山 李继辉 (126)

高山玉米两膜两段高产栽培技术张世洪 程定军 郭晓红 蓝玉梅 肖飞 (128)

糯玉米新品种西星黑糯2号的选育和应用贾春兰 刘少坤 徐书兴 张学信 王均邦 于淼 (129)

高抗条纹叶枯病粳糯稻品种津糯2号选育与栽培技术陈洪金 王福霞 姜志永 赵学东 (131)

尤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程星 秦海英 亓晓光 张国发 (132)

如何解决杂交玉米制种质量问题李向前 (134)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许科一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赵土岗 朱秀华 郭志竣 田源 姜灿伟 (135)

玉米新品种三北2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吴金平 吕晓丽 范会民 白宏伟 孟昭伟 (137)

玉米空秆秃顶和缺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齐思泉 (138)

夏玉米登海9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辛靖宇 韦洪银 王涛 (140)

轲仁地区超级稻高产示范栽培技术谢小燕 (141)

玉米新品种郑单528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王世刚 (143)

平鲁区莜麦高产栽培技术孙炬仁 杨翠花 (144)

玉米紫红苗现象分析和解决方法初探王飞雪 刘焱 谢富欣 (147)

望奎县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黄丽芳 (148)

稻田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技术改进与应用效果黄洪明 吴美娟 (150)

北方寒地水稻壮苗培育技术孙秀杰 (153)

超级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李梅 (154)

永春县甘薯小象虫发生成因与综合防治技术探讨刘振东 (156)

玉米杂交种——伊单1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艾拉努尔 刘强 (158)

湿热地区秋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高产栽培技术康艳琼 (159)

水稻恶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龚志宏 覃瑞德 (162)

杂交水稻新品种金稻2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肖红旭 陈亮 王小红 (163)

大豆新品种濮豆20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王晓莲 王文娟 杨彩云 范彦英 于兆成 (166)

棉花高密度高标准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阿布力孜 尼亚孜别克 (167)

花生新品种商研9658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吴继华 李可 苏锐锋 (169)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马力 陈永忠 彭邵锋 (171)

寒地大豆45cm双条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姜洪彬 (173)

庆安县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李奇伟 (174)

大豆新品种长农2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 徐晓艺 程延喜 张伟 王伟 高悦华 齐秀云 刘敏 (176)

湘杂棉17号高产栽培技术刘茂秋 张雪林 王秋枫 王占伟 (177)

黄瓜、丝瓜不同规格穴盘基质育苗及栽培试验梁朝晖 陈慧 谢燕青 王毓 粟少林 冯继开 (180)

高寒地区无公害西兰花标准化栽培技术边永芳 (181)

绿色甜菊蔬菜农产品生产技术文连臣 李瑞锋 张秀莲 (183)

枣庄“白花早”豇豆大棚早春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孙晓飞 王洛彩 (185)

辣椒品种二金条的栽培技术王明霞 雍洪俊 李峰元 王芳 (187)

黔西北山区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吕丽丹 范厚明 (189)

黄皮洋葱连葱7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陈振泰 王建荣 缪关华 薛萍 杨海峰 (190)

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王旭 闫丽娜 齐力 杨丹 (192)

北方茄子黄萎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潘淑霞 (193)

六盘水市秋番茄栽培技术杨淑华 路西竹 陈霖 (194)

冬春茬辣椒覆膜无公害栽培技术冯丽芳 (195)

“荣木”液体有机肥料在西红柿上应用试验初报刘鹏云 (198)

冀西北越夏番茄的栽培技术栗建叶 (199)

高产生姜播前土肥管理及播种技术龚梅 董克锋 许关荣 张锡玉 (201)

加工番茄果实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王佳武 韩海 李艳萍 (202)

保健蔬菜枸杞的开发利用杨巧英 贾东坡 (203)

美国西芹引种试验研究刘岩 李慧杰 姜惠丽 陈重义 张素侠 王志彪 张季华 (206)

高海拔地区豌豆新品种草原22号高产栽培技术何胜君 (207)

马光温室冬春季长豆角栽培技术徐希玉 (209)

南方地区生菜无土栽培管理技术任淑梅 谢河山 林沛林 李一平 (211)

地膜菜豆问作魔芋种芋的高效栽培技术杨辽生 (212)

柑橘小食蝇在郑州地区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段罗顺 汪卿 (215)

草莓地膜覆盖标准化栽培技术杨贝贝 李淑萍 杨敬先 于莹光 孙桂玲 (216)

有机桃标准化生产技术张娟娟 (218)

雪莲果有机标准化栽培技术王仁华 陈钦宏 俞爱英 吴增琪 周泽华 陈冬莲 (219)

葫芦岛市果树冻害调查分析与对策李红心 赵旭伟 李子辉 董飞 (222)

大棚樱桃高产栽培技术胡剑训 涂震环 (224)

猕猴桃育苗嫁接技术刘建明 梅文汉 (226)

西瓜田多熟高效种植模式与配套技术张俊 黄春燕 陈中庆 (227)

西瓜萎蔫病的病原与防治林燚 杨喻斌 王驰 朱伟君 柯夏生 (229)

洛阳红牡丹催花栽培技术焦乐勤 (231)

油菜新品种——南农油1号管荣展. 盖钧镒 张红生 (233)

玉米新品种——浚研158刘光华 王建民 秦艳琴 刘春堂 刘天柱 (233)

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种子产业化浅析贾刚民 王保勤 (5)

农业科技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高新楼 (9)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演变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杨青林 盖颜欣 季志强 袁文利 赵其鹏 (12)

河南省辣椒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赵香梅 申爱民 (15)

认证——种子质量管理的一次飞跃程秀楠 刘艳红 (17)

高度重视花生产业发展 加速辽西北花生产业化进程李茉莉 崔天鸣 吴国民 杨镇 (19)

运用科学发展观收集情报资料 促进芦笋雄性两性株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张元国 柴树桔 张东起 刘英 (23)

浅谈红河州农科所玉米科研育种现状与展望陈秋良 严文伟 乐自祥 李海谦 吴学有 (24)

攸县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刘亦亮 周跃恒 刘志辉 (26)

伊犁河谷小麦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艾山江·阿 沙吉旦·玉 艾力买买提 刘强 (29)

海安县设施种植业生产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于宝富 (31)

发展循环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庞建新 (34)

加强蔬菜种子管理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张其升 (36)

引起种子质量纠纷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江振武 (38)

土壤—水稻体系总锰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研究高岐 窦宪民 (41)

变量施肥对改善玉米土壤养分差异性的评价分析唐岭峰 (43)

木霉菌T-115D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拮抗作用高丽辉 左豫虎 台莲梅 刘淑霞 (45)

国审小麦品种濮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高洪泽 (48)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硫元素复合肥——硫酸钾镁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及评价侯志恒 (51)

国内玉米骨干系回交选育后茎腐病抗病性鉴定分析陈晓旭 王作英 岳辉 (53)

施用不同粪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张永峰 祝延立 那伟 (55)

药剂防治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秦海英 程献云 谢文芳 姚利娟 (58)

2009年湖南省中稻高产组区试邵阳点试验初报贺淼尧 刘光华 (60)

玉米新品种新单29及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唐振海 洪德峰 张学舜 彭东 刘俊恒 马毅 魏锋 (63)

合成硼肥在玉米种植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曹建涛 王宝玲 (65)

玉美头168优化制种栽培技术探讨谭华 郑德波 黄爱花 韦新兴 陈国品 吴永升 黄开健 (67)

铁皮石斛穴盘育苗基质的优化筛选孔德栋 黄冲平 周建华 沈伟桥 (70)

泛棉杂8号简化栽培密度试验姜金 姬跃辉 (72)

高水肥条件下对窄行密植大豆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影响宋英博 (74)

不同播期对郑杂棉2号的生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刘书梅 贾新合 李宾 李平 (76)

苯噻酰草胺与苄嘧磺隆可湿性粉混用对水稗草防除效果试验孙国庆 张冬丽 李开俊 张春阳 (78)

当归开花授粉特性和繁育系统的研究梁守翠 漆燕玲 李玉萍 王宏霞 (80)

冀西北食用向日葵不同栽培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杨素梅 杨德智 白苇 霍阿红 付永斌 张宝英 (85)

新宾县大豆“3414”肥料效应试验初报张成华 李精华 徐霆 吴跃祖 (90)

马铃薯稻草覆盖覆土栽培技术试验蒙懿 卢扬 刘伦 (93)

陇西县玉米地膜覆盖优化模式试验研究毛正云 (95)

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张忠敏 王春 刘金梅 (98)

水稻基肥不同肥料品种施用方式试验研究吴弦业 王英日 (100)

复合防腐—抑芽剂对净装马铃薯保鲜效果的研究李梅 李守强 颉敏华 田世龙 刘刚 李继明 (103)

腐殖酸水溶肥在辣椒田上的肥效研究李效民 杜磊 卞公明 付志伟 (105)

黄瓜幼苗耐热鉴定指标筛选李红斌 王世恒 方百富 (107)

黄瓜弱光耐受性鉴定方法初探李愚鹤 李加旺 张文珠 (110)

2009年橡胶树白粉病流行特点及防治郭芳祥 刘公民 丁传 (113)

磷钼混合肥在大豆作物上的应用吴军 (115)

植物激活蛋白在作物中的应用吴丽丽 (116)

宁夏中部干旱带设施产业发展初报秦小军 (118)

海城市农业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刘海玉 (120)

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淑辉 (122)

作物抗旱机制和农业抗旱对策分析李正祥 (123)

绥化地区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薛英会 (126)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绵麦1403和绵麦185的选育李生荣 杜小英 李太军 任勇 李茂有 (127)

水分胁迫对玉米主要生理指标及遗传方面影响樊伟民 (129)

马铃薯脱毒原种一年制供种快速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戴清堂 黄大恩 沈艳芬 田祚茂 陈家集 李卫东 (133)

杂交水稻Ⅱ优598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李春寿 黄福灯 向永新 董莉清 (135)

黑糯玉米新品种濉黑糯3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周素英 (137)

水稻新品种通粳889的选育赵世龙 黄文 杨银阁 曲海霞 (138)

玉米新品种郑单52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凡军洲 (140)

桂中北稻作区稻瘟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向花香 覃瑞德 莫武平 杨慈 韦忠训 (141)

甘薯新品种恩薯四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徐怡 戴清堂 颜学明 (143)

贵州高海拔山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厚明 (144)

优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泉薯84产量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苏保 (148)

国审玉米品种濮单3号夏播栽培技术规程胡占菊 李文竹 (150)

水稻节水精量高产栽培技术罗正东 张兆麟 (152)

杂交水稻甬优9号在邵武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温玉珍 (153)

高产优质多抗夏播高粱新杂交种商粱六号的选育孟 张福娟 侯雪梅 陈敏菊 (155)

Ⅱ优航1号在闽西南作早稻栽培高产技术罗胜奎 (157)

玉米杂交种明玉3号制种技术陈明 (158)

小麦新品种邓麦99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李晓丽 赵霞 李阳飞 (160)

糯玉米新品种彩香糯8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武金燚 陈莉 杨英茹 (161)

小麦冻害类型与发生原因及其预防补救调控关键技术张平 (162)

辽西地区蛴螬的发生与防治詹海燕 于艳茹 (164)

冀北山区大豆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季志强 盖颜欣 杨青林 王奇 梁秋华 丁贵江 王艳芝 (165)

食用吊瓜嫁接栽培管理技术许立新 陈华夫 郦平 童培银 傅金松 (167)

冷凉地区烤烟地小春优质小杂粮多样性种植技术及应用效果分析子炳烈 (168)

麦套夏花生发展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郭慧 靳艳革 (170)

大豆单产提高的限制因素及高产高效途径张光远 (171)

花生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茹德平 (173)

高蛋白高脂肪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于会勇 刘素霞 于兆成 (174)

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赖立彩 董夫凑 (176)

稻田移栽油菜免耕覆草高产栽培技术杜旭光 蒙天竣 (177)

花育25号在丘陵旱作区的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王玉红 (179)

甘蔗木薯间套种植矮秆早熟作物的栽培技术叶陧 王善华 (181)

改良花生品种海花1号高产栽培技术薛彦霞 (183)

大豆新品种商豆6号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谢幸华 (184)

无公害桑园科学施肥技术苏少华 (186)

花生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赵祉强 何群 赵淑玲 (187)

鲁西南林菇间作高效栽培技术探讨周东升 侯恒军 薛美丽 李广贤 (189)

莴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于绍山 (190)

秋季西葫芦优良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刘艳红 李炳华 陈军 卢振宇 刘超 王敬民 李敬华 (192)

特早熟印度南瓜良种——铜笋瓜1号的栽培技术杨辽生 (193)

青海高原日光温室秋冬茬西芹种植技术喇成寿 (194)

彩色蔬菜品种及其特性赵建社 张兰英 李敏霞 魏祯 (195)

大棚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初探王蓓 (199)

台湾番石榴品种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王振辉 吴翠荣 (201)

成龄巨峰葡萄园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欧伟 杨秀勇 王明霞 (202)

砂梨病虫害安全防控策略刘先琴 李先明 涂俊凡 杨夫臣 朱红艳 秦仲麒 (204)

枇杷高位嫁接换种配套栽培技术范映珍 丘志海 李汉清 (208)

温室桃丰产优质的花果管理技术冯孝严 里程辉 孙乃波 (210)

“龙油一号”油桃在拉萨日光温室的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张华国 (212)

维多利亚葡萄在金衢盆地的优化栽培技术钱东南 钭凌娟 (213)

沙田柚无病毒苗的栽培试验小结杜小珍 谢岳昌 黄海英 钟进良 张雄基 饶小珍 (215)

瓜类砧木嫁接技术要点卢振宇 陈军 李敬华 刘艳红 刘超 王敬民 (217)

浅谈寒地西甜瓜病害防治技术王丽波 (218)

高产型哈密瓜新品种金蜜十号的选育袁士臣 刘兹萍 岳一兵 田向东 (220)

厚皮甜瓜穴盘育苗技术梁建娜 (222)

夏芝麻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研究初报刘焱 谢富欣 王飞雪 张文菁 (71)

葡萄加肥灌溉对肥水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初探荆淑香 刘尚雷 于文涛 彭钦德 王志葵 (73)

西兰花对氮磷钾的需求特性及施肥效益分析飞兴文 张翠萍 王树明 王文智 陈桂芬 龚跃华 (75)

可溶性硅源制剂对葡萄霜霉病的抑菌防病效果研究高臣 刘俊渤 徐宏书 (77)

水稻苗期防虫网覆盖控制条纹叶枯病研究赵德华 王孝兵 沈宝祥 许海霞 周小丽 储海平 (81)

黄瓜冲施腐殖酸水溶肥的试验研究覃慧玲 (83)

潮土区夏玉米增施沼肥增产效果研究王美娟 (84)

高粱高产品种形态特征的探讨孙英 (86)

醋糟栽培白灵菇的研究侯东辉 赵守贤 侯国亮 程灵芝 (89)

喷施不同叶面肥提高扁桃产量质量试验研究张志恩 李帼英 (91)

青海互助县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分析许正辉 李世兰 阎彦梅 (93)

广西水果套袋技术提高果实外观和品质研究分析李仕强 黎明盛 (95)

从丘岗区鄂杂棉28果枝的产量与品质分布探索其合理栽培技术贾琳 陈金湘 王建龙 贾先勇 (100)

花生坏种原因及对策和生产建议张季华 刘岩 姬广伟 王志彪 姜惠丽 张淑侠 (105)

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对策冯建文 (107)

豫中南部芝麻草害调查吴鹤敏 张仙美 郑磊 刘立峰 (109)

浅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施肥问题张舒琪 (111)

影响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措施项忠兰 傅金平 袁祥 张荣荣 (112)

红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解析与对策探讨付业春 唐映军 高启杰 董程明 赵彬 (114)

枣庄二季作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杨玉田 (117)

淄博市夏玉米备耕、生产问题及对策 卢振宇 刘超 刘艳红 陈军 李敬华 王敬民 成英姿 (120)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金凯3号选育及创新思考张立荣 郝铠 黄有成 周积兵 吴国菁 饶赛华 (122)

高产优质广适粳稻新品种新农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崔建民 李彦学 (125)

高产多抗玉米新杂交种陇单6号选育寇思荣 何海军 周玉乾 刘忠祥 杨彦忠 李志明 王晓娟 (127)

甜糯玉米新品种浙糯玉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郭国锦 卢华兵 吕桂华 徐秀红 陈合云 杜龙岗 (128)

杂交玉米新品种一丰113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唐海涛 张彪 谭君 陈洁 曾龙全 何文铸 康继伟 (130)

玉米新品种农乐16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王伟莉 袁全意 李宏壮 刘冬云 程学元 (133)

玉米新品种洛单66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李建刚 韩卫红 马翔龙 周新 李小东 郭党 林静 (134)

糯玉米新品种燕金香糯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袁瑞江 (136)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瑞登糯208选育及栽培技术刘碧源 廖红艳 (137)

两系早籼型水稻新品种陵两优942的选育与应用贺德高 龙天健 杨远柱 向太友 舒铁生 (139)

关于高温干旱地区玉米自交系人工授粉技术的探讨汪来田 杨国华 陈苍 杨文霞 连小荣 郭瑞红 (141)

驻大麦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郜战宁 王树杰 赵金枝 冯辉 (143)

浙江鲜食甜玉米引种及栽培技术楼肖成 赵福成 王桂跃 (144)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许培 (146)

高产晚稻早熟新组合中21优691的选育及应用黄小林 黄桂珍 鄢祖林 (148)

丹东地区玉米空秆原因及防止措施廉洪喜 李洋 (150)

2010哈尔滨种业博览会——与种业同行,展行业风采 (152)

南方马铃薯夏繁技术研究与可行性浅析郭昌永 韦祥新 韦宇宏 韦目阔 (153)

玉米品种平全13的改良研究张淑琴 李光发 李福林 曲刚 邬生辉 徐宝峰 许正学 (156)

无公害高产高效谷子栽培技术李君霞 (158)

地膜马铃薯玉米蔬菜高产高效间套栽培技术王向东 杨瑛 李拴曹 杨雪竹 林金财 (160)

淮北地区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和演变及综合防治对策张伟 李卫兵 李光森 王锡红 刘彦东 (162)

伊犁河谷玉米秃尖缺粒的发生及防治刘强 艾合买提江 (164)

夏玉米高产栽培中播种和肥水管理技术孔素娟 (166)

玉米新品种三北21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范会民 吴金平 左春光 闫志武 (168)

山区谷子生产超千斤高产栽培模式仝文凯 (169)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及用途徐晓艺 刘敏 郝明远 齐秀云 高尧 高杰 (171)

武陵粳1号生育特性及其优质稳产栽培技术徐平 殷琴 朱晓燕 (173)

无公害冬小麦生产关键技术陈效庚 (175)

高β-葡聚糖昆仑13号青稞新品种栽培技术任又成 王显萍 吴昆仑 段瑞君 (177)

冬小麦全程控旺防冻优化栽培技术薛秀玲 李瑞锋 (178)

影响夏直播玉米一播全苗的原因与对策张宗祥 孙明英 吕富华 张秀云 李启明 丁丽梅 (180)

南疆棉花出苗率的影响因素和一播全苗关键措施蔡素珍 (181)

春油菜高油9号及丰产栽培技术梁秀芝 刘根科 冯学金 (183)

豫东棉田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苗友顺 张枫叶 刘卫星 石秀云 刘水仙 (184)

优质专用花生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王溯 刘岩一 朱彤丹 (186)

花生新品种锦花10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于艳茹 詹海燕 康树立 (189)

新疆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操作细节曹阳 严玉萍 冯振秀 张燕 朱波 郭海玲 方瑞 (190)

棉花优质抗虫丰产杂交组合SG231的选育施尚泽 (193)

超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黑河44号张立军 (194)

金银花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郑娟 徐新生 王光明 (195)

茄子新品种淄茄一号越夏高产栽培技术程栋 陈军 李炳华 刘艳红 李敬华 王敬民 刘超 (197)

旱坡地线辣椒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阎玉让 杨叶 杨彩霞 王红莉 张娟丽 徐乃林 (198)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症状识别与监测方法江冬 (200)

茼蒿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赵元森 (202)

甘蓝新品种瑞甘48早春小拱棚栽培技术王建华 毛忠良 戴忠良 (203)

有机肥料在大棚蔬菜高产中的科学施用许美荣 董克锋 (204)

地黄瓜与波斯菊高效轮作繁种模式及栽培技术姚悦梅 潘跃平 戴忠良 毛忠良 王建华 (207)

大棚早春茬青椒——秋延后黄瓜高效栽培模式杨平 孙梦红 李玖 王美娟 郭向敏 (208)

番茄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技术要点栗淑芳 张雅莉 (210)

无公害草莓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武术兰 李林 王术平 孙玉凤 (212)

人参果脱毒苗育繁技术吕生全 袁保文 李有财 王志泰 赵明 (213)

苹果疏花疏果技术要点任宏伟 王丽辉 高剑利 耿金川 陈兰贵 于蕾 张春博 (216)

早熟西瓜——棉花套作双优双高栽培技术刘卫星 孙剑 李艳萍 (218)

三峡库区沿江河谷带麻竹栽培技术冉崇富 周伟 王树国 (219)

红叶石楠大棚容器育苗技术冯占丽 (222)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4

关键词 蔬菜;双茬栽培模式;效益;河北围场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091-01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内蒙古高原和燕山余脉交汇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750~2 067 m,无霜期80~130 d,年平均降水量500 mm左右。近几年围场蔬菜产业发展迅速,成为“河北蔬菜之乡”、全国580个蔬菜重点县之一、河北省57个全国蔬菜重点县之一,2008年12月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11年“围场胡萝卜”农业部批复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2012年蔬菜占地面积1.59万hm2,播种面积1.83万hm2(其中,含0.23万hm2复种面积),总产量91 t,总产值5.65亿元,总效益2.82亿元,为农户提供人均纯收入842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7.4%。其中,设施蔬菜0.255万hm2(日光温室0.063万hm2,塑料大棚0.059万hm2,食用菌棚0.01万hm2,中小拱棚0.123万hm2),设施蔬菜总产量19.15万t,产值1.91亿元,效益1.15亿元,常年生产的蔬菜达12大类138个品种。结球类和叶菜类采取设施与露地相结合的栽培方式成为接坝地区蔬菜生产的主要栽培模式。

1 三丰标准园温室加露地栽培

2011年,三丰露地蔬菜标准园,利用日光温室1.12 hm2,育苗面积11 172.25 m2,采用轻基质为栽培载体连体纸杯集约化育苗,集中培育、统一供应优质适龄壮苗[1-2],园内178.67 hm2种植面积,除32.13 hm2胡萝卜直播外,146.53 hm2需要育苗的蔬菜100%采用集约化育苗,再采用地面覆盖定植栽培,标准园蔬菜平均产量达到75 t/hm2,较2010年增加产量7 500 kg/hm2,效益4.5万元/hm2,增加技术经济效益1.8万元/hm2,总增加技术经济效益321.6万元以上,使农药用量减少34%,节本增效27.15%。

2 洁农标准园温室加冷棚加露地栽培

2012年,洁农设施蔬菜标准园,20 hm2棚室平均产量达到123 t/hm2,产值达19.284万元/hm2,增加技术经济效益14.784万元/hm2,总增加技术经济效益295.68万元。48 hm2露地蔬菜平均产量达72.42 t/hm2,产值115 872元/hm2,增加技术经济效益85 872元/hm2,总增加技术经济效益412.9万元。68 hm2园区总增加技术经济效益708.58万元,节本增效16.68%。同时,标准园选用优良品种、测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节水栽培、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可以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减少物化和人力投入,减少农药用量34.2%[3-5]。

3 设施育苗露地栽培

郭家湾乡郭家湾村于明清,于2013年进行温室育苗,20 hm2葱头平均产量47.01 t/hm2,按1.6元/kg销售,平均效益5.736万元/hm2。3月12日育苗,5月10日定植,10上旬至中旬上市,总效益174.7万元。腰栈乡边墙山村朱清,前茬4月5日进行白菜温室育苗,5月12日地面覆盖定植,7月上中旬上市;第2茬在6月22日左右进行甘蓝育苗,前茬收获后及时整地定苗,双茬菜白菜平均产量90 t/hm2,效益4.686万元/hm2,甘蓝平均产量45 t/hm2,效益4.273 5万元/hm2,合计均纯效益8.959 5万元/hm2。1.77 hm2纯收入达15.8万元。

4 设施与露地结合栽培主要模式及栽培技术要点

围场年均0.33万hm2茄果类、葱蒜类通过设施育苗,地面覆盖一茬栽培或大棚春提早、秋延后及露地生产相结合的方式,即温室内提早50~60 d育苗,而后把壮苗定植在大棚内或露地生产,可以在125 d的无霜期内,生产190 d的蔬菜,选择优良、中熟的黄瓜、辣椒、西瓜、甜瓜、番茄5种蔬菜,按市场需求育苗生产,产品正值市场8、9月淡季,收益较好。

年均0.53万hm2叶菜类设施育苗,双茬栽培,共有25种栽培模式,即第1茬提早35 d育苗,第2茬在前茬收获结束提前25 d育苗,可以在125 d的无霜期内,生产190 d的蔬菜,选择优良、早熟的甘蓝、白菜、菜花、娃娃菜、接球生菜5种蔬菜按市场需求随机组合:白菜—白菜、白菜—甘蓝、白菜—菜花、白菜—娃娃菜、白菜—生菜、甘蓝—甘蓝、甘蓝—白菜、甘蓝—菜花、甘蓝—娃娃菜、甘蓝—生菜、菜花—白菜、菜花—甘蓝、菜花—菜花、菜花—娃娃菜、菜花—生菜、娃娃菜—白菜、娃娃菜—甘蓝、娃娃菜—菜花、娃娃菜—娃娃菜、娃娃菜—生菜、生菜—白菜、生菜—甘蓝、生菜—菜花、生菜—娃娃菜、生菜—生菜,几年来,基本上是后茬收回全年成本,前茬是纯效益。

5 参考文献

[1] 苗增建,朱莉华.青藏高原露地娃娃菜-芹菜复种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13(5):51-52.

[2] 姜伟锋.大头菜—雪菜—大豆一年三茬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3):89.

[3] 张春生.有机蔬菜生产及其主要栽培技术[J].山东农业科学,2009(5):116-118.

[4] 翟喜海.黑龙江省大豆主要栽培模式及关键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9(12):85-90.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5

关键词:新形势,棉花栽培,技术,发展

1 前言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种植棉花,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农民的收入以及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研究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对于增加我国农民收入,为纺织工艺提高充足的原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 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方法

2.1 选用良种,培育壮苗 要选用优质、抗逆能力强的丰产良种,如中棉所12、苏棉1号等。播前晒种2-3d,并采用浸种、拌种或催芽播种等方式,提高棉籽的发芽率。壮苗是早发、高产的前提,采用多种措施培育壮苗,以为高产奠定基础。

2.2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增产的中心环节,也是当前中国棉花促增产的基本技术途径,是提高棉花群体光能利用率的重要栽培措施。首先,在中国现有大面积生产条件下,从总体上看,由于有机肥料不足,综合地力偏低,可适当增加栽植密度[1]。其次,在综合条件有利于棉花生产发育和单株生长力发挥时,种植密度也可以减少。

2.3 地膜覆盖 其技术要点如下:

(1)在季节与前作腾茬早的条件下,适时早种,早栽后及时覆膜,覆盖要严,深度以50%-70%为宜,并保持膜面干净,至开花后揭膜。

(2)选用生产潜力较大、长势稍旺、后劲足的中熟品种。

(3)种植密度应较露地栽培稍稀,栽植密度以低于4500株/hm2为准。

2.4 加强田间管理

2.4.1 合理施肥 棉花生产要施足基肥,这是棉花丰产的重要措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而言,棉株全生育期内吸N、P、K的比例为1∶0.28-0.35∶0.82-1.02。因此,从苗期开始,应注意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的配施,以满足棉花生长各阶段对肥料的需求。

2.4.2 减少蕾铃脱落 造成蕾铃脱落原因有生理性因素、病虫危害、机械损伤三大类。其中,生理性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其次为病虫危害,机械损伤影响最小。

为减少蕾铃脱落,必须根据棉花的生长发育规律与外界环境条件变化,采取一套合理的综合栽培技术,使光、温、水、肥处于最适植物生长的状况,协调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正确解决养料积累,促使有机养料向蕾铃运输;促使受精作用正常,保持棉株内激素平衡,这是减少蕾铃脱落的根本途径。

2.4.3 控制株形 根据棉花生育状况与气候等环境条件,应用整枝摘心技术和喷洒生长调节剂,人为控制株形,改善棉田的通风透光条件,改善养分供应与分配状况,为蕾铃的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铃、增铃。

2.4.4 优化成铃 优化成铃可以采取选育良种、搞好良种繁育、塑造高质量群体、培育健壮多结桃的个体、提高铃重和单铃经济系数等途径。

2.5 苗期管理

2.5.1 放苗与间定苗 为了使田间棉苗均匀,生长健壮,要及时进行间苗、定苗,一般在1~2片真叶时进行,使田间棉苗达到一穴一苗。

2.5.2 中耕除草 为减少田间杂草生长量,疏松土壤,定苗后适时进行中耕除草,耕深、护苗带分别为14~16、8~10cm,使田间土壤平整、细碎。

2.6 适时排灌 在出现夏旱与伏旱,棉株缺水时,应及时灌溉。当秋涝出现时,应及时开沟排水和加强整枝摘水,以降低土壤与田间湿度,减少和防止烂铃。

3 新形势下棉花栽培技术发展

棉花栽培技术要适应当前的形势,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高产型向高效型转变,产量型向产量与质量并重型转变,管理复杂型向简化型转变,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项措施。

3.1 高效化栽培技术研究 棉田多熟立体种植高产、高效、持续关键技术的研究:通过高产高效多熟立体种植模式的引进和创新,研究棉田立体种植低污染综合技术体系,从而形成一年多熟的典型配置方式、配套品种和生产技术,实现全年综合效益的提高,进一步挖掘不同生态区的资源优势。

3.2 优质化栽培技术研究 研究高品质棉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及对肥水需求特点,以及肥水运筹、群体调控、促早熟栽培等技术,创造适宜优良品种生长发育的优化环境条件,充分把握品种高产潜力,保持和提高高品质棉的内在品质和生产品质。

3.3 轻型化栽培技术研究 积极探索实用、先进的简化栽培技术新途径,包括育苗移栽逐步向地膜直播、露地直播演变的种植方式,以简化棉花管理措施先进的实用技术:以社会化服务为目标的棉花管理方法,以高新技术应用为突破口;以机械化操作为最终目标。从而实现省工、节本、提高效益的目标。

3.4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 深入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研究手段,向激素和分子研究水平发展;开展计算机在棉花栽培上的应用研究,实现棉花栽培管理的规范化和模式化,同时开展逆境生理生化的研究,为减灾和抗灾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21世纪棉花栽培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储备。

4 结束语

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就需要将科学技术应用到棉花种植当中,这样才能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减少病害,统筹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6

大果四季草莓栽培 贾万友,王云涛,李莹莹

棚室扁豆秋冬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曲云平

麦套花生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李玉辉,杨宁

寒地洋葱的高产栽培技术 韩进南,董兰祥

秋冬茬豇豆如何培育壮苗 张利华,宋彦波

谷子无公害生产技术 魏永福,董庆,杜小民

糜子无公害生产技术 杜小民,郭宁,董庆

盆花新秀——金钱树栽培技术 孙山

青贮玉米混种秣食豆栽培技术 兰运财,张根臣

马铃薯加速繁殖技术要点 井林,张宏博,王英霞

几种林间套作模式 于金波,郭瑞

扁豆冬季栽培技术 高雪春,李春梅

大豆45cm平播垄管、少耕节能栽培技术 杨微,杨峰山,周添,孙志强

辣根及其栽培技术 李光日

春季早熟蔬菜易发病及防治 张凤英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李响浪,徐大勇

土壤的地力培肥措施 李树航,赵东亮

早、中稻免耕抛栽关键技术要点 杜善师,李同国

佛手瓜种瓜育苗技术 李胜德

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张宝刚

常见花卉病害防治 王国岩

白菜软腐病的防治 王晓丹

毛葱套种大豆技术 刘立波

提高水稻有效分蘖的主要措施 韩贵斌

茄科蔬菜病害 于喜红

不宜用于蔬菜上的农药和化肥 王兴芸,刘海英,王力

冬季食用菌害虫防治 邹德香

科学选购玉米良种 黄彦秀

西芹栽培上应注意的问题 艾文琦

蔬菜如何假植 郭炬

如何提高番茄嫁接栽培效果 侯永海,葛红梅

北方黑木耳袋料高产栽培养菌技术要点 石宝福,陈凤波

棚室辣椒病害防治技术 潘士娟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宋慧敏

如何化解果树"大小年"现象 张德新,徐军亮

日光温室土壤障碍因素及其控制技术 何宪宇,王树春

提高意杨栽植成活率要抓好六点 徐军亮,张德新

色素万寿菊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韩建波

成鱼池塘的秋季管理措施 沈军,孙丽娟

万寿菊栽培技术及应用 朱国发

蔬菜病虫化控防治方法 苏静

龙胆草培育壮苗有妙招 孙玉梅,郭鸿君

葡萄设施栽培技术要点 吕永年

葡萄园秋冬季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梁海军

非正常麦苗的补救措施 李月姣

安全贮藏种子法 朱立强

种子标签存在的问题 吴承忠,李洪伟,苏丽娜

如何鉴别假种子与劣种子 董继勇

怎样防止大樱桃枝光秃 梁海青

番茄苗期突遇冻害天气补救方法 李烨

棚室番茄灰霉病综合防治 雷春富

番茄精细育苗法 曹君继

如何科学使用农药 左秀玲

有机肥和化肥怎样合理混施 苏丽娜,邱文东,李洪伟

做好病虫害防治是高油大豆生产的重要措施 李晓红

高温蔬菜叶片受害不容忽视 王金平,许彦平

人参常见病虫害 杨万明

重阳木容器育苗技术 张建强,王海燕

六类大田作物病虫害防治 李玲,吴晓波,孙萌

无公害大棚病虫害防治方法 丁宝荣

西兰花穴盘育苗技术 尹恒军

生物分解饲料是致富好帮手 周景弘

提高牛奶品质——需科学饲养奶牛 姚庆军,赵会莲

猪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治及预防 李胜华

快乐养猪养快乐猪 高文

高产奶牛真胃变位的防治 陈彦霞

怎样处理农用柴油机异常声响 胡晓东

高温时发动机的影响及技术措施 温丽华

圆粒精品超高产优质水稻——特丰优5号 王帝

金融部门怎样支持"三农" 宫翔宇,曹丽霞,崔跃春

农作物地下害虫的防治 王佳,齐继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张淑娜,崔日权

论如何有效加强农村集休资产管理 刘凤艳,李金波

如何防治双孢菇的死菇 赵宏艳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7

2.我国棉花品种纤维品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肖松华,狄佳春,刘剑光,许乃银,陈旭升

3.转基因抗虫棉在棉田立体种植中的作用江西棉花 徐立华

4.DTOPSIS法在棉花品种评价中的应用黄志勇

5.陆地棉品种间杂种纤维品质优势探讨李庆珍,魏西翠,申贵芳,李素英

6.水稻壮秧剂培育棉花壮苗效果试验姜海燕,朱善太

7.科棉1号的主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朱明华

8.如何防止棉花高脚苗章亦军

9.加入WTO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尚琳

10.棉田立体种植的方法与配套栽培技术戴敬

11.棉田深耕可促进棉花前期生长发育毛允锋,王勇,张金帮,张玉梅

12.棉田间套有技巧立体种植效益高钱洪璋

13.赣苎三号纤维产量品质及其数量性状研究孙学兵,刘上信,邹园秀,陈晓蓉,谌绍铁,彭学渊,刘瑛

14.棉花吐絮期田间管理杨冬英,吴蔼如

1.江苏沿海棉区瓢虫优势种群的消长与分布徐文华,王瑞明,武进龙,陈永明,李红阳

2.黄萎病菌毒素诱导棉苗子叶组织磷素外渗规律初探陈旭升,林玲,狄佳春,刘剑光,许乃银,肖松华

3.棉花新品种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综合评价的研究张志刚,李景龙,曾昭云,杨晓萍

4.4个Bt棉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与种植研究王瑞明,林付根,杨明凤,陈丽萌,王义成

5.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综合评价强学杰,余行简,何革命,史庆东,张震

6.陆地棉与海岛棉种间杂种优势研究张香桂,周宝良,陈松,张震林

7.转基因抗虫棉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杨中旭,高东玉,李秋芝,孙广勤,李虎申,丁述举,张徽,侯桂明

8.短果枝棉不同种植密度研究王治斌,杨伯祥

9.九杂4号在安徽泗县的种植表现江礼斌,魏伟,马群韬,唐先来

10.包衣棉种发芽率的测定

11.浅谈棉花钾肥施用江西棉花 技术

12.2003年度棉花价格高开高走的原因

13.2003年9月中旬全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综述

14.棉副产品涨价原因何在

15.实行棉花产业化经营势在必行

16.2003年9月中旬全国土壤墒情分析

1.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植物染色体大规模不规则变异

2.棉花雄性不育系的研究现状与利用前景唐海明,余筱南

3.棉花区域试验中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探讨许乃银,陈旭升,狄佳春,肖松华,刘剑光

4.陆地棉新品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姚曲峋,张芹

5.棉花专用缓释包裹复合肥的田间试验比较徐道青,郑曙峰,唐胜,路曦结,朱加保,许晓斌

6.棉花洗根移栽技术在南繁中的应用研究王治斌,杨伯祥,母从斌

7.转Bt基因抗虫棉田主要害虫的监测要点徐文华,王瑞明,宋贤利

8.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张友平,罗在华,彭烈浩,李军,郭良成

9.棉花早衰的诊断与控制技术操宇琳,文喜贤

10.几个棉花品种2003年在安徽沿江棉区种植表现范正旺,王新胜,江礼斌

11.实施棉花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区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罗华二,何节红,郭民成,彭红,潘久四

12.棉花种植量加倍增长启东农发行喜忧参半顾大平

13.棉花盛蕾期受渍萎蔫死顶剪除主茎栽培实例卜茂平,易善贵,张运胜

14.棉花中后期管理要点杨淑玺

15.如何控制棉花疯长段和成

16.新棉质量形势不容乐观

1.目前棉花产销形势及2005年江西棉花生产对策柯森保,黄文新,KEShen-bao,HUANGWen-xin

2.杂交组合与正反交后代优势比较分析郝良光,夏绍南,陈俊英,周宝珍,刘新稳,柯兴盛,李虹,钟菊莲,HAOLiang-guang,XIAShao-nan,CHENJun-ying,ZHOUBao-zhen,LIUXin-wen,KEXing-sheng,LIHong,ZHONGJu-jian

3.转基因抗虫杂交棉高产高效栽培模型的研究谭伟平,吕艳梅,陈金湘,TANWei-ping,LVYan-mei,CHENTin-xing

4.江汉平原移栽地膜棉的发育规律与配套栽培技术胡国祥,吴明高,贺玉贵,周玉蓉,卢才文,王燕,李玲,王定炎,赵威,韩文

5.海岛棉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韩路,曹新川,胡守林,龚平,王海珍

6.彩色杂交棉若干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刘清明,田成军,沈丽,刘丰疆

7.江西棉花 鸡粪有机复混肥在棉花上施用效果张咏,ZHANGYong

8.2004年长江流域棉花新品种生产试验报告许乃银,邹奎,廖琴,陈旭升,狄佳春,肖松华,刘剑光

9.宛801-8(优系)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杨晔,YANGYe

10.高产棉花新品种鄂棉24的选育及应用李蔚,南策雄,黄晓丽,孙伟,卢华平

11.棉籽壳栽培鸡腿菇的技术要点徐建民,刘克东,XUJiang-min,LIUKe-dong

12.涝灾对棉花生育的影响及抢管措施杨平华,唐祖宁,赵保平,孙世清,陈坤,孙继成

13.2004年聊城市地膜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李秋芝,杨中旭,高东玉,李冬云

14.棉花丰产栽培技术李安西

15.棉花化学整枝技术杨淑玺

16.棉花病虫害的为害期与防治杨淑玺

1.论洞庭湖区棉花枯黄萎病配套防治技术于承其,梅正鼎,张志刚,YUCheng-qi,MEIZheng-ding,ZHANGZhi-gang

2.不同海岛棉品种耗水特性研究刘今河,杨涛,万素梅,Liu-jinhe,YANG-tao,WAN-Sumei

3.棉田不同作物套种对棉花杂交种性状的影响李定国,陈培芳,李俊,LIDing-guo,CHENPei-fang,LIJun

4.Excel在棉花育种中的实际应用邱东萍,黄完基,陈赟,QIUDong-ping,HUANGWan-ji,CHENBin

5.彩棉种植经济效益比较试验王海潮,唐保善,左田夫,WANGHai-chao,TANGBao-shan,ZUOTian-fu

6.湘北湖区移栽地膜棉群体结构简析杨春安,YANGChun-an

7.受淹棉花的生长恢复与补救措施探讨顾长善,韦洪珍,赵一鸣,李开江

8.雨涝对盐城市棉花生产的影响与对策王海洋,陈建平,张萼,潘群斌,蔡立旺,杨华,施庆华

9.丘陵棉田免深耕技术探讨伍琦,卢德文,聂太礼,吴香华,郝良光

10.地膜移栽棉简化栽培技术马威,赵杰,贾朝阳,刘德征,何立志

11.科棉3号在德安的种植表现徐从辉,XUCong-hui

12.江西省棉花种植意向调查报告柯森保,黄文新,钟孝梅,张玲芳,柯梁

13.2005年潜江市棉花遇秋后低温阴雨的影响杨平华,罗华二,潘久四,YANGping-hua,LUOHua-er,PANJiu-sihHTTp://

1.沿海盐城棉区棉花生产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周日明,符广群,孙天曙,刘有兄,ZHOURi-ming,FUGuang-qun,SUNTian-shu,LIUYou-xiong

2.中国主要棉盲蝽的生活习性研究综述汤建国,阳中乐,曾天喜,吴浩平,TANGJian-guo,YANGZhong-le,ZENGTian-xi,WUHao-ping

3.海岛棉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曹培苏,韩路,韩燕芳,曹新川,CAOPei-su,HANLu,HANYan-fang,CAOXin-chuan

4.从株式图分析抗虫棉的蕾铃脱落及成铃分布郝良光,HAOLiang-guang

5.抗虫杂交棉品种纯度比较试验张萼,陈建平,王海洋,ZHANGE,CHENJian-ping,WANGHai-yang

6.关于2007年江西省棉花主栽品种定向的意见柯森保,黄文新,KESen-bao,HUANGWen-xin

7.关于棉花种子问题的思考林大舜,熊志林,曾建国,袁军辉,李静英

8.2005年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简报易先辉,蔡义东,李景龙,YIXian-hui,CAIYi-dong,LIJing-long

9.杂交抗虫棉鄂杂棉18在东台获高产王国平,夏年宝,何永垠,龙庆海

10.先杂棉1号的生育特性及栽培要点陈齐炼,刘青,周小华,熊隆鑫

11.杂交抗虫棉南抗9号的栽培技术要点顾大江,诸渭芳,潘永苗,王世林,傅浙余

12.贝思特牌棉花专用肥试验效果初探江西棉花 刘理,LIULi

13.棉花营养钵育苗提高出苗率的关键技术周建龙,杜长平,ZHOUJian-long,DUChang-ping

14.瑞昌发展新麻园当年受益徐勋元,XUXun-yuan

15.棉花苗期主要病害与防治方法

16.棉田冬管虫少丰产邢银田

17.棉花育苗"三改一放"栽培技术翟洪民

18.棉花要高产措施抓冬灌王玉堂

19.看美国人怎么"管"棉花

1.棉铃虫对Bt棉的抗性及其机理研究进展孙志新,崔金杰,陈海燕,SunZhi-xin,CuiJin-jie,ChenHai-yan

2.长江流域棉区抗黄萎病育种的对策与建议张志刚,曾昭云,贺云新,梅正鼎,ZHANGZhi-gang,ZENGZhao-yun,HEYun-xin,MEIZheng-ding

3.新型激活蛋白对棉花纤维品质的影响初探李建华,龚华春,LIJian-hua,GONGHua-chun

4.绿色棉柱头外露性状的生物学特性及授粉研究冯克云,FENGKe-yun

5.新疆棉铃虫种群动态及测报方法的研究陈小飞,CHENXiao-fei

6.棉花种子合点端出芽对田间出苗率的影响徐志森,王大博,李梦春,徐青,郑明军,张付宇

7.苏沿海棉区棉花抗逆栽培技术探讨符广群,周日明,FUGuang-qun,ZHOURi-ming

8.鄱阳湖生态育种试验站揭牌仪式有感

9.洞庭湖区棉花生产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朱方明,ZHUFang-ming

10.苏沿海地区棉花生产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王海洋,陈建平,张萼,WANGHai-yang,CHENJian-ping,ZHANGE

11.江西棉花 赣北棉区棉瓜菜套种的实践鲁速明,田绍仁,刘水仙,赵万荣,何先能

12.苏沿海棉区枯黄萎病突发因素剖析和对策商榷朱永歌,ZHUYong-ge

13.棉花生产数字化设计与管理技术的示范初报顾龙林,曹美琴,刘燕,吴润霞

14.2007年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A组简报张天玉,刘水仙,孙平秀,杨磊,李从银,张根培

15.湘杂棉5号在苏沿海棉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霍金泉,陈根祥,朱富国,孙加亮,张渺

16.赣棉杂1号在德安的种植表现及栽培要点李洪林,王先奎,徐从辉,LIHong-lin,WANGXian-kui,XUCong-hui

17.安徽沿江棉区棉花丰产的六项措施龚平,GONGPing

18.南方根结线虫病的初步观察荣国忠,熊桂华,黄泽虎,徐伟,汤建国,刘定忠

19.苏沿海棉区水改旱土壤特点及植棉关键技术费月跃,黄志勇,吉荣龙,崔必波,顾克余,王志春

20.江苏棉区抗虫棉生育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卫永成,顾玉海,蒋立峰,WEIYong-cheng,GUYu-hai,JIANGLi-feng

21.转Bt基因抗虫棉枯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徐翠芳,顾金祥,朱玉红,陈仍祥

22.棉花烂种死苗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谭武雄,王冬华,谢柏春,徐东喜,谭文科,林大舜

23.棉花土传病害的主要防控技术熊桂华,荣国忠,熊莉,石昌武,汤建国

24.棉花受雹灾后夺高产的栽培技术策略樊祥,张根培,樊文华,高培喜

25.赣北棉区棉花施肥之我见江西棉花 柯梁,吕凤琴,段志诚,余红英,刘慧

26.培育棉花早大壮苗三要点杨正华,岳银华,陈慧

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篇8

摘要总结了南口农场细绒棉超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适期播种与合理密植、土肥水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细绒棉的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细绒棉;超高产;栽培技术

近几年,南口农场全面推广精准农业技术,棉花栽培技术不断提高,在各种先进配套技术的综合作用下,棉花产量得到了很大提高,2009年南口农场棉花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为全面提高农场棉花产量,促进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将南口农场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优良的棉花品种是实现棉花超高产的基础。选择南口农场主栽棉花品种新陆中36,其特点是叶片大小适中、果枝上举、生育期适中、抗病、抗虫、优质丰产、棉型紧凑、结铃性强、通透性好,具有高产和超高产潜力。精选种子,确保种子质量达到精量播种技术要求,播前进行人工粒选,纯度达99%,破籽率小于2%,做好播前的发芽试验,发芽率达95%以上[1],确保一播全苗。

2适期播种与合理密植

适期早播是实现棉花高产、超高产的重要措施。根据对超高产棉田的调查,在塔里木特殊地理环境条件下,为了充分利用棉花有效生育期,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早播使棉花生育期提前,可利用有效光热资源来提高棉花的生物学和经济学产量。只有适期早播,才能满足棉花高产所需的生育期要求。当5cm铺膜地温稳定通过12℃以上时即可播种,并在适宜棉花播种温度的时期内尽量早播。南口农场棉花最佳播种期为4月1~12日,超高产棉田应用精密滴灌,精量播种,宽膜覆盖[2]。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棉花生产获得超高产的关键措施,能充分发挥棉花群体与个体的最大优势,充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从而提高棉花产量。根据南口农场高产、超高产棉田调查结果,获得棉花超高产的最佳收获株数应在20.25~22.50万株/hm2。

3土肥水管理

冬闲时要求施厩肥,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这是确保棉花增产的措施之一。充分利用棉籽油饼培肥地力,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对壮苗早发、稳健生长、防止棉花后期脱肥早衰具有非常好的增产效果。秸秆还田是稳定和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状况[3]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年秸秆还田面积占棉花播种面积90%以上,有效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通过调查,南口农场超高产棉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0~15g/kg,碱解氮68.5~85.0mg/kg,速效磷38.2~45.0 mg/kg,速效钾158.5~200.0mg/kg,pH值为7.6~8.6。肥料是棉花增产的物质基础,测土平衡施肥可科学合理供给和调节棉花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按照棉花生长所需的适宜比例,施入土壤供应不足或缺乏的养分,从而提高养分的利用率以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需要,是提高棉花单产、改善棉花品质、减少肥料浪费、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根据棉花需肥规律,重施基肥和花铃肥,增施钾肥,补施叶面肥。6~8月是棉花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也是形成超高产的关键时期,科学滴水、滴肥对提高单株结铃,减少蕾铃脱落至关重要。

4田间管理

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群体与个体的关系。通过水调、肥调、膜调、人工整枝为主调技术,化学调控技术为辅的综合调控技术,提高棉花单株成铃率,实现超高产的目的[4]。当棉花进入盛蕾、花铃初期,为调节棉株体内营养,使其科学合理的分配,促进营养物质向生殖生长转移,使顶部倒三节果枝实现稳坐4桃,突破6桃来增加产量,对棉株进行打顶。一般打顶时间在6月28日开始,7月5日前结束,7月10日前复打顶结束,留果枝9~10台,打顶后株高75~85cm。

5病虫害防治

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4结合,以农业、生态防治为主。坚持预测预报,搞好田间调查、监测,牢牢掌握防治的主动权。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的范围内,使棉花增产增收。在枯萎病常发、重发区(田),结合移栽浇活棵水,浇灌12.5%治萎灵浓可溶剂250倍液100mL/株[5]。以后注意查治,发现病株,及时对病株周围2m2范围内的棉株再浇灌1次。防治棉蚜,可用40%久效磷乳油70倍液,或40%乐果乳油(或氧化乐果)100倍液点滴棉苗顶心;或用高兴龙大功臣2 000~3 000倍液喷雾。

6适时收获

棉花吐絮延续时间长,收摘过早,纤维成熟度差;采收过迟,则纤维色泽变暗,强度降低。棉花霜前花与霜后花价格相差很大,霜后花不应混在霜前花内。棉花采摘要及时,要求在一批棉铃充分开裂吐絮后及时采摘,并防止落地和混入杂质。

7参考文献

[1] 李新元.细绒棉亩产皮棉180kg生长发育规律及配套技术[J].中国棉花,2005(S1):38-40.

[2] 苏少红.棉花栽培技术与提高种植效益的措施[J].农技服务,2008(7):14-15,58.

[3] 赵家宏,蒲茂林.棉花栽培中滴灌技术的应用[J].农村科技,2009(6):118.

[4] 向书奎.新疆细绒棉高产栽培组合技术[J].中国棉花,2003(5):39.

上一篇:课程管理方案范文 下一篇:医疗技术服务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