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30 16:05:21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篇1

关键词:编制 林地经济 发展规划 

        1 编制规划的原则 

        1.1 发展村级林地经济应坚持生态立村、产业富民、协调发展、群众自愿、分类经营、分区施策、保护生态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村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在做好森林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地种植业、养殖业,最终达到林业增效、林地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1.2 编制村级林地经济规划应坚持简洁明了、浅显易懂、明确实用、操作性强、突出特色、集中连片、一村一品、上下结合、尊重民意、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的基本原则。 

        1.3 村级林地经济的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远期(2025年),近期林地经济发展规划布局以及具体项目安排是规划的重点。 

        2 规划编制的内容 

        2.1 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及分析 

        2.1.1 村林地经济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收集、整理乡镇、村已有林地经济发展规划与目标;本村自然状况(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本村社会人口状况(总户数、总人口、总劳动力等)、林地状况(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防护林等);现有产业发展状况(主要产业种类、面积、产量和效益、经营水平等情况);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及经纪人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民技术文化和收入水平等)和其他情况。 

        2.1.2 发展条件分析包括对全村林地经济、建设条件进行研究和综合评价,判断本村发展的潜力与优劣势,找出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最佳发展项目,并按照林农意愿和要求,提出规划期内本村林地经济发展的思路、总体定位及林农适宜发展的产业项目。 

        2.1.3 全村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情况。 

        2.2 确定林地经济发展内容 

        2.2.1 林地经济目标:提出规划期内(近期分年度)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要林产品和二、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项目构成测算;村组及农户经济发展的项目、产值、效益等规划内容。 

        2.2.2 产业发展与定位:应对全村的产业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搞好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明确全村的主导产业和一至二个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包括区域布局、年度目标、增长速度以及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工作措施等),逐步形成优势产业。提出全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计划,对村内林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等行业发展进行规划。 

        2.2.3 围绕产业发展,对推进林地经济建设的基层组织机构提出规划建议;对市场组织化程度高、符合国内外市场准则要求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专业协会、综合服务社、中介组织等)建设,提出名称、种类、规模和农民参合率的规划建议。 

        2.2.4 提出发展林地经济的融资措施和途径,比如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2.3 林地经济开发适宜条件 

        2.3.1 森林类别:商品林、除特殊保护地区以外的公益林。 

        2.3.2 林龄:幼、中龄林、成熟林。 

        2.3.3 坡位:中、下腹。 

        2.3.4 土层厚度:20厘米以上。 

        2.4 林地经济开发项目 

        2.4.1 林菌模式。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主要原料为稻草、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收益高,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林下种食用菌既利用了林下闲地,又能实现林菌互补共生,比另辟新地建大棚、温室,不仅省地,成本也只相当于大棚生产的10%左右,而经济效益与大棚生产相差无几。林菌模式也可选择保护和发展野生食用菌采集基地,如松伞蘑、榛蘑、松茸菌等。 

        2.4.2 林禽模式。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笨鸡、山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是发展林下养殖的主导模式。该养殖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

   2.4.3 林畜模式。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森林猪、野兔,圈养、放养均可,饲草、饲料来源广,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产值高、效益好,是林下养殖的重要模式。也可在林间养殖鹿、狍子、狐狸、貂等特种动物,效益更高。也可以选择野生动物林下驯养繁育如野猪家养等。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篇2

关键词:林业生产;设计;规划;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不断的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环境也在不断的发生的变化,因此,人们应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加强林业保护刻不容缓,如何更好地进行林业生产也成为当务之急,所以,进行林业生产规划设计也是必不可少,本文通过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林业生产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意义

1.1促进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通过进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可以更好的去明确哪里更加适合林业生产,尽量做到在不影响经济作物生长的情况下,通过林业种植,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从而使林业生产在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从而为林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1.2促进整体布局,更好地对林业生产进行规划

林业生产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从而可以使得林业生产更加具有规划性。通过合理进行规划,可以有效的去促进林业生产整体的布局与规划。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进行林业生产,同时,也可以使得林业的整体布局更加的符合最优的选择,从而使得各土地的使用更为合理,在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1.3利于因地制宜,使不同的土地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林业生产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可以更好的调查土地应用的状况,从而因地制宜的进行林业生产的管理。只有更好地对林业生产进行总结规划,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增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2林业生产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措施

2.1做好实际的调查与勘测

要想进行林业生产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要对相关地点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查。要明确进行林业发展规划的地点的土地状况与实际的生态环境,从而可以因地制宜的安排林业生产。使得林木可以得到更好的生长,在发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去更好的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有效的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更好的促进林业的发展。在做实际的调查与勘测时,也一定要注意,尽量保证信息的精确,以便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更好地促进林业的整体的布局与发展。

2.2整体规划,统筹管理

在进行林业生产时,首先要注意必须要全面进行相应的把握和分析,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应的规划,尤其是在做相应的调查结果方面,要力求做到合理,同时,也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更好地去了解实际的情况,以便可以更好地开展林业调查,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去更好的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2.3国家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林业方面,虽然国家已经有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但是,真实来讲,在林业保护方面,很多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还会出现很多人并不遵守相应的规定,从而可能造成林业生产的滥砍滥伐,而法律也没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对于国家来说,要注意去完善相应林业方面的法律法规,还要对相关的情况进行监督,将工作都落到实处,从而更好地促进林业生产的建设,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国家和个人的相关权益不会得到损害。坚持依法治国,才能更好的保证林业方面法律法规的完善。

3总结

林业生产不论是在生态环境方面,还是在经济建设方面,都有加强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必须要进行更为合理的规划。不断的加强林业生产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可以更好的促进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能加强整体布局,更好地对林业生产进行规划,同时,也要因地制宜,使不同状况的土地发挥出更高的价值。因此,必须要应用措施促进林业生产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发展,应该做好实际的调查与勘测,从而可以更好的因地制宜的进行相关的林业生产,也要进行整体的规划,统筹管理,发挥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功效,最重要的是,我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必须要不断地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林业生产的发展。

作者:陈秀微 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岭底林场

参考文献: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篇3

1林业工程规划设计的意义

1.1林业工程调查规划对森林保护的意义

只有掌握森林的全部信息,才能提高林业工程的生产和建设水平,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制定相应的规划。林业工程设计的作用将在这个时候清楚地呈现出来。总结林业工程资源的生物量和种类是林业规划。根据数据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可以客观地反映当地的林业工程经营状况,大致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根据这些情况,可以制定出当前林业工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林业工程规划和改进措施。

1.2林业工程规划在生产建设中的意义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林业工程生产,应该更加高效、更快地发展。因此,应把当地的具体情况作为林业工程生产和建设的参考。为了更好地促进本地区林业工程生产的发展,必须从科学实用的角度进行详细的林业工作规划和建设,以便不仅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而且有利于我国林业工程发展。

1.3林业工程规划重大的意义

通过对《森林调查条例》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合理考察,可以及时发现林业工程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和所有者存在的问题。为了减少国家在林业工程建设中的损失,必须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以保护林业的合法权益。

2科学造林

2.1提高造林技术和管理水平

林业工程是一项非常科学、高技术的工作。由于造林技术的推广与更新在我国尚未到位,造林的科学化水平较低。传统造林更新模式的发展面临着瓶颈制约。传统的技术配方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首先,我国造林步伐缓慢,现有的造林方法不能弥补林业资源的损失。探索科学、大规模的绿化技术已成为时展的新趋势。二是不断提高造林技术和管理水平。传统的粗放经营方式和技术标准已不能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传统造林不仅造林成本较高,而且造林的生态经济效益也相对较低。第三,现代生物技术正在普及。这与传统的造林技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加速了技术的淘汰和更新,给现有的造林技术人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2做好林业工程规划设计工作

林业工程规划涉及的数据范围也较广,所以采用人工调查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数据不准确。它可以通过信息化调查来改变。采用计算机统计代替人工测量,可以加快数据的速度,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目前,不仅可以在环境下加快管理速度,对于数据传输速度也有很大提高。如果我国能够在林业工程调查规划中运用信息技术,那么我国的林业工程调查规划就能取得很大的进步,我国的林业生产和建设水平也将相应提高。

2.3林业工程调查和规划需要考虑森林的实际情况

近年来,随着林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实木资源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再生利用。只有提高林业工程利用率,才能更好地利用林业工程资源。在这一时期,林业工程调查规划十分重要,只有为林业工程调查规划的科学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才能使森林资源得到持续利用。目前,我国森林资源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还没有得到有效结合,致使林业工程生产与当地发展不相适应,地方林业生产与建设不能得到有效发展。林业调查规划要与地方社会发展相结合,有效发展林业工程生产建设。因此,制定科学的林业工程调查规划设计能更好地促进党的林业生产建设的长远发展。

2.4国家林业工程测量部门的变化

在实际工作中,林业工程调查规划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林业工程调查规划的方法和模式。因此,在林业工程调查方面,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并对各地区的森林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目前,我国林业工程调查规划按层次划分,导致林业调查人员普遍缺乏沟通。有一些细节。因此,有必要使调查人员制度化,实现有效的沟通,使每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不断提高我国林业工程生产水平的持续发展。

2.5林业工程调查与规划在生产建设中的意义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篇4

而在林业方面,我国也从“森林旅游”或“森林游憩”,逐渐提出了森林休闲、休闲林业的概念。休闲林业是将生产、生活、生态结合起来,利用森林景观等自然资源,向社会提供各具特色的风情感受、观光度假、科普教育、体育锻炼、林副产品(农业生产),达到消除疲劳、营造美好心情的目的,为人们提供林区生活体验的新型产业。既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永续利用,又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休闲场地,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共赢。

然而,目前我国有关休闲林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森林区域的研究,对需求量大的城郊森林休闲进行研究的还很少,对不同的森林环境所适宜开展的森林体闲产品类型研究的也很少。

本文通过对广东省河源市金梅园休闲农业园规划区主要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对林业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功能分区,探讨我国南方亚热带丘林地区休闲资源综合开发模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丘林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1 规划区简介

规划区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河源市境内,东经114°47′,北纬23°43′,距河源市区15km、广州170km,深圳150km,与通往河源的河紫路相接,交通便利。

规划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偏高,2010年平均气温21.0℃,全年气温变化异常,高温日数多;年平均降水量1742.0mm,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733.9h,时空分布不均。地属山地丘陵地区,山岭与盆地相间,地势较为起伏,海拔高度为60~350m,园区内农业种植有小面积的水稻以及水果,农业产业薄弱。

规划区内满目青翠,绿水长流,空气清净,环境优美,群山绵延起伏,挺拔俊秀,最高峰为铜鼓祭,海拔325m,绿树常青,四季景色宜人。此外,规划区最高峰铜鼓祭是抗日文化古迹,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

2 规划区swot分析

2.1 规划区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条件分析

1)规划区区位优势明显,处于“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

河源市南接珠三角,北连大内陆,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河源将全面融入“珠三角两小时经济生活圈”。规划区位于河源市东北部,距离河源市区15km。区内有硬化公路与河源市区河紫路相通,区位优势明显,为该规划区的建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2)规划区生态环境良好,是珠江三角洲“后花园”

河源市江河水质始终保持国家地表水1-Ⅱ类标准,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在一级水平,森林覆盖率达70.3%,居全省第一位。规划区风景秀丽,生态优美,拥有一流水质、一流空气、一流森林,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山间溪水长流,竹林深深,自然景观丰富,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条件。

2.2 规划区发展休闲农业的不利因素

1)服务基础设施不足

规划区处于自然状态下,除一些水田的灌溉设施外,目前没有任何的服务设施,由于天然森林茂密,区内的道路只有当地居民上山采松脂小路和已经荒废的农用机动车道,水利等基础配套设施处于自然状态,部分村庄道路尚未硬化。

2)特色景观稀少

规划区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有:悬崖地貌景观、山间小溪、成片的竹林。区内虽然拥有大面积的自然森林,生态的自然环境,以及各色的景观资源,但是与河源市其他旅游景区比较起来,山景、水景还有历史遗迹都有明显的差距,特色景观稀缺,要想增强规划区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人为的创造出具有特色的旅游精品。

2.3 发展机遇

1)珠江三角洲提出建设亚太地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为规划区发展指明方向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成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为规划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方向,规划区以农业资源开发结合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游和林下经济产业,寓生产于休闲,符合《纲要》的发展方向与要求。

2)珠江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需求,使规划区具备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的可能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珠三角居民对清新空气、清洁水源、舒适环境、宜人气候等生态产品的需求日益提高,河源将生态资源转化生态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规划区充分利用河源市珠三角后花园的地位,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物产,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整合与提升旅游资源,成为面向珠三角的农业休闲旅游基地。

2.4 外部挑战

1)周边竞争激烈

河源市具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等称号,旅游业发展迅速,河源市著名旅游景点万绿湖、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恐龙蛋化石自然保护区、恐龙骨骼化石自然保护区、龙源温泉度假区等旅游景点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各具特色。规划区必须拥有自己的特点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发展。

2)林区保护与农业开发模式有待探索

规划区内森林植被丰富,作为农业资源的开发与现代旅游的结合,将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可持续性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又能保护好山林是该规划生态保护的核心问题。

3 规划思路

该规划的实施遵循当地农业特色,结合现代旅游业发展合理实施。发展思路如下:

1)加强农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农林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通过规划、设计与实施,把农林业生产、风景展示、农产品加工及游客参与融为一体,使城市居民充分体验到农业科技、艺术与产品带来的乐趣。规划区依托山区的自然风光和当地的农业特色,发展葡萄、林下经济、生态娱乐、特色农场度假等多种类型的休闲农业项目。依托特色农业,积极开发形式多样的休闲旅游区。

2)发展两大产业

规划区内农业生产活动仅有少量水稻、水果、采胶生产,农业基础薄弱,森林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林下经济的巨大潜力,目前林下产业发展处于空白状态。规划区规划建设林下种植生产和酿酒葡萄生产区,设立科技型企业,采取现代供应链理念,面向高、中端消费市场生产特色农产品。

目前,农林业旅游在规划区还是空白。区内森林覆盖率高,自然风景独具特色,溪水潺潺,水塘分布较为丰富,具有开发农业旅游的潜力。区内规划建设农业休闲和市民农园,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将规划区优越的生态环境、客家文化与河源旅游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发展,使规划区农业旅游从零起点开始跨越式发展为规划区的一项主导产业。

4 规划区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

规划贯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效益的同步和统一。

4.1 功能定位

规划的农业园依托规划区葱郁的森林资源及优越的气候条件,开发林下经济及葡萄产业;以规划区优美的生态环境为背景,遵从自然环境,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开发生态观光度假。努力把规划区打造成为广东省林下经济、集葡萄生产、展示、教育、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园,使园区成为“引领林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休闲农业观光区、生态自然科普区”,将农业园建成以满足广州和珠三角东部城市富裕家庭等中高端消费者的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需要为功能的,以农业种植、加工及生态科普为特色的乡村式休闲度假胜地。农业园规划建设突出三大功能:林下产业生产的功能、传播葡萄及葡萄酒文化的功能和休闲科普旅游的功能。

1)林下产业生产功能

依托规划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等经营,开展灵芝等名贵中草药的种植研究,发展林下种植生产,充分发挥林木与其他经济生物的综合效益,提高林地经济利用率,促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形成科技型山地森林开发产业基地。

2)传播葡萄及葡萄酒文化功能

依托规划区优越的气候条件,开展山地刺葡萄种植,形成“葡萄种植―酿酒―包装―出售”的葡萄酒庄经营模式,使农业园不仅是葡萄种植、酿酒生产场所,同时也是一个传播葡萄酒知识与文化的实体,通过参观使人们感受到葡萄酒是一种天然绿色食品,是有丰富营养与保健作用的琼浆玉液。

3)休闲旅游功能

在充分保持森林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下,适度开展农业生产,同时结合地形地貌开发观光、度假、保健、科普等为主要目的的户外游憩活动,形成融生态性、艺术性、文化性、科学性、参与性为一体的人地合一的现代农业观光景点。通过现代生态农业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现代生产设施与科学技术及安全优质的生态产品吸引城乡居民观光、休闲、旅游、颐养。

4.2 总体布局

遵循规划区土地利用特点和农业、休闲协调发展的功能定位,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局模式,制定广东河源金梅源休闲农业园产业发展空间,按照“一廊、一心、两区”格局进行总体布局。

“一廊”:即沿景区内主要道路打造生态景观廊道,在串联各个功能片区与景点的同时,建设道路两侧的景观,使之成为景观大道。

“一心”:指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综合管理服务中心主要为农业园旅游管理、服务,以及农业专家生活场所,是整个园区的中心,位于规划区山谷平地。

“两区”:指生态农业种植区和农产品加工区。生态农业种植区主要是林下灵芝等菌类及葡萄的绿色种植;农产品加工区主要是灵芝加工及葡萄酒加工,两区位于规划区山林坡地。

农业园区的旅游根据山地环境空间、项目功能特殊需要的布局以及游客游乐行为的活动心理,依据各个景区内容与功能、特色与主题、地形与场地的不同,顺应地形,结合道路,融入岭南文化,形成“四区”的分散式组团结构形态,分别建设农业加工及体验区、休闲养身区、综合服务区及天然氧吧区。组团之间,或绿化、或水体,适当分离,以营造幽静的山林环境。

布局上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结构体系。结合规划功能布局及地形地貌,形成入口景观区、广场风景区、水景休闲景观区、富氧山林景观区四个景观区,结合各自不同的景观特征形成在空间、绿化、风格上各异而又相互和谐的景观风貌。

5 结语

休闲农林业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和游憩休闲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功能,建设和开发休闲农林业区不但对现有农业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提升效应,而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篇5

关键词:经济林;详查;方法及目的

中图分类号:S7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5-0128-1

经济林作为喀什地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喀什地区曾在2005年开展了第一次经济林资源详查,为我区“十一五”期间经济林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发挥了指导性作用;期间,按照经济林基地建设规划,狠抓以红枣、巴旦姆、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建设和生产管理,经济林规模猛增,结构更趋合理,品种不断优化,效益日益显现,经济林规模、结构、品种、效益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现阶段开展第二次全地区经济林详查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我区经济林资源及其管理状况,建立连续健全的资源档案,为今后及“十二五”期间经济林经营方案的制定、资源开发利用、开展资源动态管理、实行林果资源管理责任制考核和产业化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1 经济林详查方法

1.1 详查范围

按照行政区划对全区十二个县(市)截止2009年(含2009年春季)定植的所有经济林中的片状经济林和带状经济林的区域,即县、乡(农、林、牧场)、村,以小班为基本单位全面进行详查(不包括部队和兵团农牧团场)。调查树种包括:杏子、红枣、核桃、巴旦姆、酸梅、西梅、石榴、葡萄、樱桃、开心果、无花果、李、苹果、梨、桃(油桃、毛桃)、榅桲等。

1.2 林班及小班的划分

1.2.1 林班的划分 一个行政村或一个农、林、牧场划分为一个林班。

1.2.2 小班的划分 小班划分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此次经济林资源详查依据权属、龄期即果树的生命周期、树种、株行距等因子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小班。

1.3 小班调查方法、内容及外业小班卡片的填写

1.3.1 小班外业调查方法 喀什地区第二次经济林详查外业调查应首先对被调查林班现有经济林资源和分布进行咨询、了解并查看土地利用调查现状图,按照小班划分依据及方法划分小班。对已划分好的小班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对小班每个角点分别进行GPS定位,将坐标依次记录在小班卡片上,并在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勾勒小班图、标识小班号。

1.3.2 小班外业调查内容 小班外业调查内容包括该小班的:地点、林班号、小班号、权属、栽植时间、面积、树种、主栽品种、株行距、初植株树、实有株树、保存率、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危害程度、地理位置(小班各角点坐标)和备注等因子。

1.4 内业数据录入

外业详查工组每完成一个村的外业详查并经复核确认后,将该村所有小班卡片及时录入微机。要求:①小班详查数据保留一位小数,汇总数据保留两位小数。②为方便经济林资源分布图制作以及数据索引,在小班卡片内业录入时,对每一小班定位列中分别再次填入一次坐标“x、y”字母,在“x、y”栏下顺序输入所测定该小班GPS坐标,小班坐标依次输入完后需再将第一个角点坐标输入一次,即该小班有4个角点需输入5个坐标,5个角点需输入6个坐标,依此类推,并且第一个角点坐标与最后一个坐标相同,同时在该小班坐标输入完后的下一列中输入分隔符“c”。③县市经济林资源详查内业数据汇总组,将各工组录入的数据全部汇总在一张excel表格内,形成该县完整的数据库。

2 经济林详查的目的

(1)通过经济林资源详查,准确掌握经济林资源及其经营管理现状,客观真实地反映喀什地区经济林资源面貌及其发展变化状况,科学分析喀什地区经济林建设和发展成就,为进一步谋划林果产业发展和全面提升林果质量、效益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为科学、合理地制定经济林经营方案,实行分类指导、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管理,全面推行林果资源管理责任制考核提供依据。

(3)为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林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以及其他相关发展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4)为建立或更新以县为单位的经济林资源档案、开展资源动态监测、评价经营效果、指导和规范经济林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篇6

关键词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对策;陕西西安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146-01

1 西安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西安市土地总面积101.08万hm2,其中林业用地508 389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0.3%)、有林地面积406 652.5 hm2、疏林地面积6 850.6 hm2、灌木林地面积48 198.5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3 099.2万m3,全市森林覆盖率44.99%。林业用地中,集体林260 539.5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1.2%,集体林涉及林农168 300户。近年来,全市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六片、八河、十路”等重点绿化工程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林地面积大幅增加,森林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尤其是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林权承包到户,广大农民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之路,通过开展林下种植药材、食用菌,林下养蜂、养鸡,开展“森林人家”等活动,发展林下立体经济,增加了家庭收入。一些私营业主和社会组织也通过各种方式投资林下经济,社会财富不断向林业聚集,林下经济发展成效逐步显现,农民来自林业方面的收入明显增加,林区群众消费能力逐年增强。据统计,全市发展林下立体经济产业基地面积4 966.67 hm2,已建立林下复合经营科技示范点21个、省级林业专业合作社4个、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12个,辐射带动林下复合种植业经营面积5 266.67 hm2,涉及农户数1.72万户;发展林禽18.84万只,林畜8.6万头,养土蜂3.2万箱,涉及农户数2.56万户;林下产品采集加工1.32万户;发展“森林人家” 1 845户,2015年全市林下立体经济年产值2.23亿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统一规划,产业发展处于盲目无序状态

由于没有对适宜林下经济发展的资源进行详细调查,对经济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储量都不甚清楚,也没有制定统一的林下资源开发规划,造成林下经济盲目发展,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1]。且目前全市林下经济产业还处在初期探索阶段,如林下套种药材、林下种植食用菌以及发展林禽、林畜等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引导,森林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经济效益不高。

2.2 发展规模小,农户参与率低

全市林下经济总体发展规模小,产品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示范点少,辐射带动范围有限,农户参与率低。全市集体林26万hm2,涉及林农16.83万户,而目前参与发展林下经济的户数57 845户(占全市林农户数的34.4%),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02万hm2,仅占全市集体林总面积的3.94%。

2.3 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短缺

近年来,因新农村建设,林业及相关部门对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林区道路、通信、用水、用电等方面的条件改善很大,但由于林区农户居住分散,区内基础设施仍十分落后,适宜林下种植、养殖作业区基本都在偏远沟道或岭区,道路、用电、用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跟不上发展需求。大多数林下经济合作组织和发展户没有最基本的办公场所和电脑、监测设备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信息不畅、技术短缺等导致生产和市场开拓严重受阻[2]。

2.4 林业产业化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一是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有限。国家投资主要用于生态建设,用于产业建设的投资少。近3年来,全市用于扶持发展林下经济的资金仅690f元。二是西安市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林权抵押贷款等投融资体制尚未建立,吸纳社会投资较少,私人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严重受阻。虽然大部分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或投入资金不足,林下经济发展裹足不前,从而制约了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

3 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统筹规划,整体推进

西安市周至、户县、长安、蓝田等县处于西安市的边沿,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根据全市的农林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市场需求等统筹考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培育特色的原则,科学制定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推广切合西安实际的林下经济发展类型和模式,对发展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实施分类指导,发展各具特色的林下经济,减少盲目性。并将林下经济发展规划与相关规划衔接,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将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循环经济、精准扶贫等融合在一起[3]。

3.2 加大支持力度,破除融资瓶颈

一是资金支持。建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示范户和“森林人家”配套设施建设。对农户发展林下经济的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棚舍、灌溉、蜂箱等生产设备给予适当补贴。将扶持资金重点向林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而财政困难的周至县、户县、蓝田县倾斜。二是政策支持。制定出台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各项奖补、税收优惠等政策,给林下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形成一定规模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大户给予一次性奖励等措施,调动农户加入合作组织的积极性,解决农户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现状。对发展林下经济产品的,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林下经济产业。三是建立农户小额贴息信贷业务。可建立“林权 IC卡”档案,将林权信息、森林资源评估数据与金融系统对接,农民拿着“林权IC卡”就能直接到银行办理小额信用贷款,可免去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中评估难、耗时长等问题[4]。

3.3 培育“龙头”企业,树立典型

培育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引导、组织、服务广大林农,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建立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形成更大范围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区域特色林下经济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从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培育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户,通过典型示范,带动更多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3.4 强化品牌建设

突出地区特色,精心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包装成为精品项目,打造名牌产品,加大市场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影响,提高产品知名度。

3.5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依托现有林权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做好政策法律咨询、技术指导、信息等工作。二是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通过资源互补、学术交流等活动,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产品产量。三是强化林业科技推广单位支农技术指导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解决农户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

4 参考文献

[1] 张连刚,支玲,王见.林下经济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3(6):562-567.

[2] 王宗星,冯博杰,高智慧,等.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3(4):389-393.

[3] 另青艳,何亮,周志翔,等.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1):38-43.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篇7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实践

1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理念

关于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在于生态设计和低碳城市规划,对两者进行协调处理。生态设计是构建园林景观的基础,各生态元素的构建,要符合城市的生态基础,以及城市文化。而低碳城市规划,是对于园林景观生态体系的保障,以形成良好的生态结构。

1.1 关于生态城市设计

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矛盾点,基于生态建设的城市设计,要对于城市效率、环保、交通等方面,完善城市的基本功能。而且,城市生活逐渐分散化,基于综合性城市功能的建设,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并且,城市的综合建设,要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城市的发展趋势,融入其中。这样,城市生态设计的动态性满足了城市发展的“演变”,尤其是避免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城市的生态设计,离不开建筑结构的环保化,尤其是建筑材料的环保节能型,是城市空间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绿色设计的实质所在。

1.2 关于城市低碳规划

城市低碳规划的重心在于经济发展形式的低碳化,居民生活理念绿色化。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实现社会的低碳建设,尤其是设置好规划蓝本,将经济建设的战略价值上升至社会功能之上。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建设,尤其是以最小的生态代价,实现城市经济价值的创造。因此,城市低碳规划的进程中,需要基于低碳理念,打造低碳的产能结构,以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经济建设的核心价值。城市低碳规划,在于城市发展的定位,低碳的理念要落实至产业发展和居民的实际生活之中,尤其是基于居民的生活理念的转变,有助于低碳规划落实至实处。同时,城市在空间布局和功能的规划中,关于低碳理念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各项低碳指标的制定,以规范的规划思想,确定城市低碳规划的定位。加之,将低碳城市规划与城市文化相结合,以文化发展走向,确保低碳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并且,基于社会、政府、市民的一体化模式,是未来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2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实践

2.1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构建的原则

在城市的生态规划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划原则,进而进行有效的生态工程的建设。而且在规划的当中明确好规划的主体,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

2.1.1经济建设应该作为生态建设的基础。园林景观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在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即为城市的园林景观生态建设提供好物质资源基础。同时,经济的建设需要服从城市生态建设的控制和分配。

2.1.2在园林景观生态建设中,遵循自然规律。在城市的建设中,要以自然发展规律为建设的基准,尊重生态工程建设中,事物发展的本质。而且,在生态系统的建设中,要在不改变原有生态资源的前提下进行。

2.1.3注重体现生态系统的实际功效。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的生态工程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城市的环境,而更多的是为人民提供更加舒适的关系质量。

2.1.4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城市的生态建设不只是单一的植被种植,而更多的是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要对生态系统的类型和规格做到合理的布局和规划,进而确保生态工程的功能。

2.1.5生态系统要整合好城市的文化和地理结构。现在的城市建设,越来越突出本土文化的特点,在进行有效的园林景观生态规划时,依据这些文化特色做到合理有效的规划。

2.2 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的模式

2.2.1山水结合的景观园林生态城市规划。这种生态系统的规划主要依据城市的文化和地理特点,注重城市文化底蕴的突出和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这种模式的生态规划在广西的柳州、桂林做的比较成功。

2.2.2观光旅游的生态规划。现在的城市更加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城市在生态规划中,更多的注重人们的审美要求,打造出适合休闲旅游的景观园林。

2.2.3文化底蕴的园林景观生态规划。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城市的文化保留。因此,现在的城市景观园林生态建设越来越注重文化的打造。

3 结语

当代的城市发展,不仅仅要求经济发展,而更多的要求城市的生态工程的建设。通过有效的园林景观生态工程建设,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景星蓉.生态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理论[J].城市问题,2006(6)

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篇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的批复》和《省人民政府关于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的批复》工作要求,现就认真开展我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推动林地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健康开展,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重要意义

林地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是森林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野生动植物栖息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编制和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贯彻落实省人民省政府批准的《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总体要求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发展现代林业的需要,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构建“两江”生态屏障的需要,是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的迫切需要。编制和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对于依法保护利用林地、实现《大纲》各项目标,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金阳管委会,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要充分认识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协调配合,切实做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要求,确立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统筹协调林地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编制原则:一是严格保护,可持续利用;二是生态优先,统筹兼顾;三是分类管理,保障重点;四是优化结构,合理布局;五是科学管理,提高效率,节约集约利用林地;六是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要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满足我市“十二五”、“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需求。

目标任务:根据《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大纲》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我市要实现如下目标任务。一是林地总量适度增加。林地保有量要从的325716.11公顷增加到333578.94公顷。二是森林保有量稳步增加。森林保有量在291248.32公顷的基础上增加32929.41公顷,达到324177.73公顷。三是林地保护利用结构逐步优化。公益林地、商品林地比例分别从的72.05%、27.95%调整到75.22%、24.78%,重点公益林地、重点商品林地占地比率分别调整到41.07%、14.51%。四是林地生产力明显提高。乔木林地生产率力争从3.9立方米/亩增加到4.69立方米/亩。

三、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工作要求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是各区(市、县)现代林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该规划既要符合本地今后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满足《大纲》对各区(市、县)林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充分体现林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确保森林资源总量逐年增长和林地可持续利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完成。为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市已成立由副市长帅文为组长的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协调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金阳管委会要高度重视,成立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编制工作计划、落实编制工作经费和完成规划编制任务。

(二)加强部门协作,确保规划统一协调。各区、市、县,金阳新区是规划编制的责任主体,负责规划的编制和颁布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涉及面广,政策性、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金阳管委会要以《大纲》为依据进行编制,加强组织协调,结合实际,及时处理规划编制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切实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各项指标,确保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与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衔接。

(三)落实经费,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实施。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由县级财政负责,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要将规划编制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市级财政应根据各区、市、县,金阳新区的工作任务和编制情况予以适当补助,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实施。

(四)明确工作计划,确保规划编制按时完成。依据《省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时间表》,由各区、市、县人民政府组织专家审查规划框架,并报送市林业绿化局,由市林业绿化局组织专家完成规划框架的审查;由各区(市、县)将审查合格的规划成果资料按要求上报省林业厅;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后公布实施。

(五)加强督查,确保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市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编制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工作,重点要对规划的进度、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各区、市、县,金阳新区要建立健全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典型检查与全面检查、专项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及时制止违反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行为;将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考核,确保编制工作顺利推进。

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加强督促管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编制、公布实施和督促管理。各部门在对城乡、交通、水利、能源、旅游、工业、农业、环保和生态建设等规划进行修编时,应与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相衔接,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方向和要求,切实落实各项林地保护利用的制度和政策。规划的衔接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

(二)严格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修订。严禁擅自修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确需对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的,必须在对规划修改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等进行评估、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后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并公布实施。严禁通过修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降低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和林地生产率。

(三)强化对规划实施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实行典型检查和全面检查、专项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制止违反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行为,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加大执法力度,对擅自修改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行为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对违反规划使用林地的行为,依法查处,限期整改。

上一篇:小学心理健康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