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系统设计步骤范文

时间:2024-03-29 11:27:13

给水系统设计步骤

给水系统设计步骤篇1

乳化炸药混装车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1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PLC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1)分析工艺流程和控制要求;(2)确定输入/输出设备;(3)选择合适的PLC;(4)I/O点分配;(5)设计软件及硬件,如图2所示。图2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

2乳化炸药混装车控制系统设计

由于乳化炸药混装过程环境复杂、危险,需测控的信号量大,特要求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性。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通过传感器将液位、流量、温度等信号输入PLC,运用PLC控制现场设备的运行。该系统采用液压和电器驱动,水相流量计和油相流量计把水相和油相材料流量信号传输给PLC控制系统,PLC把接受的信号处理后传输给控制水相泵和油相泵两只电液的比例阀,使泵送量实现闭环控制、自动跟踪等功能。乳化器的转速也是在PLC的控制下稳定到工艺要求的速度。串联在油相、水相管路上的两只电磁阀随着乳化器的开、停而开、停。溶液箱装有液位、温度传感器,燃油箱装有液位传感器,当溶液箱或燃油箱液位低于下限或溶液箱温度低于设定值时,PLC发出报警信号。当油相或水相输送流量低于设定值时,水相、油相流量计将这一信号反馈给PLC控制系统,并马上报警停机。乳化器入口处装有压力传感器,出口处装有温度传感器,螺杆泵出口处装有压力传感器,当超温或超压时都会报警停机。干料螺旋装有转速传感器,PLC根据转速传感器及设定转速进行实时闭环控制。敏化剂箱装有液位传感器,有低位报警功能,PLC通过流量计的反馈信号控制步进电机调整流量计开度,以保证流量达到要求,串联在敏化剂管路上的电磁阀随乳化器的开、停而开、停。通过安装在液压油箱上的温度传感器,PLC控制散热器风扇的起停。

3流量控制系统设计

在乳化炸药混装过程中,对各组分的流量控制是保证炸药质量的关键。在过去的装药车中,对于流量的控制是根据各种设备的转速反馈信号进行控制的,那时一直认为只要转速稳定,各种物料的出料就会稳定,误差就在允许的范围值内。但后来实践证明只有更好的保证各物料的输出量,才是保证炸药稳定的根本。因此,本控制系统直接采用流量控制技术,把流量作为主要跟踪目标,只要流量能够得到精确控制,提高炸药的稳定性就有了保障。对流量采用PID闭环控制,流量传感器检测到流量信号,送入PLC模拟量输入模块,PLC调用PID控制器系统功能块,其输入端从模拟量输入模块寄存器读出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号,然后系统功能块将目标设定值和反馈信号做差运算,PID控制器将偏差的比例(P)、积分(I)和微分(D)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通过电液比例阀对被控对象进行PID控制。

给水系统设计步骤篇2

关键词:物流;工作流;分布式;化纤

0 引言

工作流(Workflow)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工作流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为实现某个业务目标,在多个参与者之间,利用计算机,按某种预定规则自动传递文档、信息或者任务。

随着工作流技术的发展和成熟,结合数据传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工作流技术制定特定的收发货和配料流程,以及利用内部局域网络进行管理成为可能。

1 物流信息系统工作流程

基于分布式工作流的物流信息系统根据定制好的工作流程进行业务的处理,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仓库根据生产需要向采购部发送订货信息,订货信息包括色度、杂质含量、条码信息、所订商品的数量信息等。这些信息符合统一的EDI规定和格式,可以多种方式通过信息中心网关处理后,传送给信息中心的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启动一个业务工作流的流程,如图1所示。

物流信息系统将上述订货信息自动发送给事先定义好的下一级业务流程,即检查订货信息并筛选客户、计算价格,再由相应的工作人员验证用户信息。

用户的订货信息确认到厂之后,系统将用户订单数据自动转发到信息中心业务流程,由质检中心抽样检验,并将粘度、熔点、杂质含量、色度、水分等信息输入物流系统。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物流信息系统根据系统中已有的生产计划,存货情况进行筛选计算,调度叉车队按系统指定仓位卸货。进行堆放安排时,物流信息系统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公司所属一、二、三分厂存货情况及路途情况分析选择合适的存贮仓库,同时根据路径最短,时间最短/费用最低,配料最优的原则生成配送路线,并将配送路线和选择好的仓库信息传送给运输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根据配送路线安排车辆调度人员进行车辆的调度。调度人员将调度好的车辆派往选取好的各分厂仓库。

生产厂安排生产时,信息系统根据销售计划和系统数据自动生成生产配料单。生产工人根据配料单选取所需要的物料后,再经过混料、投料,输送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本系统通过信息流和工作流的紧密结合,根据定制好的工作流流程进行电子配送,其中最重要的是流程的定制,即分布式工作流的设计。

2 分布式工作流模型设计

工作流是针对工作中具有固定程序的常规活动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计算机支持下可以实现整个或部分过程的自动化。物流作业也是一个工作流程,因而也可以采用工作流技术驱动物流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实现物流作业的自动化。

2.1 分布式工作流系统模型规划与设计

本文所给出的工作流系统模型中包含三类对象:文档对象,工作流对象,操作员对象。这三种对象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工作流的运转。

文档对象(Document)文档对象是物流信息系统中物料数据、配料路线等信息流转的载体。主要有三个字段(属性):ID号、文档名、文档内容。ID号:字符串,作为系统中文档的惟一标识符。通过ID号可以读取与成品生产相关的数据。文档名:文档的中文标识,可以由用户任意命名,是文档的说明。文档内容:采用XML格式,包含具体的物流信息。可对文档进行录入、浏览、打印三种操作。

操作员对象(User)是登录系统的每个客户端。操作员对象与权限设置密切相关。操作员对象采用多级分组设置,即操作员分为两种类型:个人用户操作员、小组用户操作员。其中分组操作员用户中至少有一个缺省操作员,作为接收文档的个人用户操作员。操作员采用树状结构管理;分组级数没有限制;在工作流中,操作员与部门是平等的关系,通称为操作员对象。

工作流对象(WorkFlow)所谓工作流对象是指当前正在运转的工作流程。这里的工作流对象是每一个具体的、实际的流程,而不是工作流的定义(模板)。

三种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工作流对象将文档对象与用户对象关联起来。工作流定义中,结点就是用户对象;数据载体就是文档对象;整个系统的核心就是文档根据工作流的定义在用户之间不断地流动。

2.2 工作流流程设计

控制模型概念所谓控制模型是指系统控制操纵工作流,推动工作流的运行,与操作员进行交互的描述。控制模型可以分为“工作流控制中心”、“流向控制中心”、“活动状态控制中心”、“文档派发中心”、“任务处理中心”、“文档提交中心”、“文档检测中心”7个部分,如图2所示。

工作流控制中心 工作流控制中心是整个工作流引擎的最外层控制部分,所有的正在运行中的工作流程都将处在该中心的控制之下。控制中心具有管理所有工作流程的权利。主要包括:①启动、暂停、取消、终止工作流实例。②查看工作流的当前状态、历史运行记录。

工作流向控制中心 从起始点到终点的所有路径的控制都由控制中心解决,包括:①判断活动的后续活动。②判断活动的返工路线。③记录文档的流转路线。

活动状态控制中心 当一个工作流的实例启动之后,最初所有的活动都处于休眠状态。随着工作流的不断进行,活动陆续被激活。活动状态控制中心是该系统的独特之处,它充分地模拟现实中的工作场面,兼顾了智能性与实际工作流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该控制中心主要用来:①自动激活、完成某一活动。②手动激活、完成某一活动。③查看工作流中所有活动的状态。④记录活动状态轨迹。

文档派发中心 文档分发中心是当某一订货活动开启之后,负责将文档分配给某个人(组)的功能模块。文档的分发依据“文档派发规则”。

任务处理中心 该中心并不具体执行业务,它只负责记录当前活动的运行过程中用户的所有操作,以供查看之用。所谓“任务处理”是指每个活动用户针对文档进行操作。这是一种前台操作,主要是录入、修改文档。

文档检测中心 该中心的功能比较单一,而且比较直观,相当于一个自动审表人。它负责检验文档是否合格。检验方法由文档检验规则确定。

文性提交中心 在某一订货活动中,参与人员完成文档操作之后就进行提交。是否提交完成由提交规则确定。文档提交中心负责暂时保管所有文档中已完成的部分。根据“提交规则”,所有必须提交的文档全部完成之后,提交中心就将文档全部发送给活动控制中心,再发送给流向控制中心,然后再由文档派发中心分发给其他活动中的人员。

3 分布式工作流系统实现

分布式工作流采用三层结构,分别对应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3.1 服务器端设计与实现

服务器端包含两部分功能:一部分是各种具体服务;另一部分是工作流引擎。①具体服务包含各种服务,包括数据录入、查询检索等各种功能。②工作流引擎是服务器端的核心工作组件,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运行组件。

整个工作引擎的结构可分为功能模块和数据模块两部分,如图3所示。其中,图中左侧为功能模块,右侧为数据模块。

(1)功能模块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①步骤管理CPU,专门管理和执行不同的步骤(step),负责启动步骤、执行步骤、结束步骤等功能。②文档提交,在―个步骤处理的内部,根据文档的提交规则,判断什么时候文档提交完成,等全部的文档提交完成以后,该步骤完成,同时通知步骤管理CPU。③文档发放,在―个步骤内部,根据文档发放规则,将文档分发给指定的客户端。

(2)数据模块结构:保存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对应着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①工作流(步骤队列)。对应着工作流实例数据表中的每个工作流实例。其中保存着该工作流实例中的所有步骤;②单个步骤。对应着步骤数据表,该数据表中保存着全部的正在进行的所有步骤。每一条记录对应着一个步骤。其中保存着关键数据:接收任务人员列表、任务中接收的文档列表、任务执行人指定下一步骤的执行人列表、下一步任务需要的文档列表、步骤结束的标志:任务完成并全部提交后,标志着本步骤的结束。③客户端缓存:代表着客户端正在编辑的文档,是一种中间结果,临时保存在服务端的缓冲区。客户端发送提交指令时,文档提交才将这些文档检验后提交给步骤管理CPU。

3.2 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整个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主窗体、子窗体、孙窗体。调用关系:主窗体调用子窗体,子窗体包含各个孙窗体,同时调用各个孙窗体。①主窗体:主要负责调用和管理各个子窗体,本身并不实现任何业务。同时,它还负责设置各种参数。②子窗体(模块):每个子窗体对应一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之间都是独立的,彼此间没有任何联系。每个模块的初始参数都是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的。每次打开一个窗体,都必须访问数据库,从数据库中读取所有的参数,内容显示在窗体上。③孙窗体(模块内部的功能):包含每个模块内部的各项功能。

系统功能:①任务管理:客户端的主要模块,负责任务的接收、处理和任务相关信息的查询。②短消息处理:短消息接收,短消息发送,短消息浏览,管理。③用户管理:用户录入,浏览和删除。④文档浏览:文档浏览和查看。⑤工作流浏览:工作流浏览和查看。⑥文档模板管理:文档模板的浏览查看和模板的录入。⑦工作流模板管理:工作流模板的浏览查看和模板的录入。

3.3 工作流平台相对于传统MIS物流管理的优点

与传统的MIS系统相比,采用分布式工作流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扩展性好。由于采用了工作流技术,如果要增加物流流程的步骤,只需在定制的流程中增加结点,不需要修改或编写程序代码。

(2)分布式特点。由于基于Intranet和Internet进行通信,物流平台和仓库配送可以在全公司部署,订货可以分散进行,可以减轻物流中心的压力,增长物流流程的速度,提高效率。

4 结束语

给水系统设计步骤篇3

室内给排水 系统设计 管道布置

一、给水系统

(1)给水系统的划分

根据城镇、居住小区、工业企业对水质、水压、水量、水温等的要求进行给水系统的划分。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三种基本给水系统。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系统宜为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合用系统,建筑内的生活给水系统一般应和消防供水系统分设,对于多层建筑当室外管网能满足室内消防所需的压力、流量等要求而采用同一系统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活饮用水系统被污染。

(2)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对于建筑给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其总原则是力求管线最短,阀门最少,敷设容易,不影响美观,便于安装和维修。对于给水管的引入,当地的土壤冰冻深度、车辆荷载是影响其埋设深度的主要因素。若在建筑首层或地下设置管沟,在施工图前期应和结构沟通基础埋设;对于室内给水管道的布置,主要根据采用的给水方式来确定,布置时应注意给水管道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产品和设备的上面,不得穿过大便槽和小便槽,也要考虑各热源体对给水塑料管的辐射热影响,注意布置间距。对于卫生间给水管道的布置,考虑到管道检修及用户二次装修,在设计中通常采用明装方式。

布置管道时要考虑到管道穿越不采暖房间时的保温措施,及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管道的防结露工作。此外,设计者还应尽量考虑到房间未被使用停暖情况下,给水管道的泄水问题。

(3)卫生器具的选用

在水资源日益宝贵的今天,对于给水方面的节水节能措施也得到高度的重视。尤其在卫生器具的选择上表现的更为突出。

住宅建筑采用陶瓷阀芯节水龙头和充气水龙头、6L水箱节水型大便器,坐便器宜选用设有大小便分档的冲洗水箱,公共建筑采用延时自闭式水龙头,光电控制式水龙头、小便器,脚踏式大便器,各水嘴、淋浴喷头的内部宜设置限流配置。

二、水利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在水利计算上,设计者通常采用软件进行计算,但经笔者手算后比较,软件计算出的管径通常都偏大,不利于用水节能,也造成管材的浪费,所以建议设计初学者先严格按照计算步骤,将结果进行比较,对今后的管径确定做到心中有数,达到节能效果。下面是较为系统的计算步骤:

①根据建筑平面图初定给水方式,绘制给水管道平面布置图和轴测图,列出水利计算表,以便进行下一步骤的计算。

② 根据轴测图选择最不利配水点,确定计算管路。

③根据建筑性质选用计算秒流量公式,计算各管段的设计秒流量。

④以流量变化出为节点,从配水最不利点开始,进行节点编号,将计算管路划分成计算管段,并标出两节点间计算管段的长度。

⑤确定个管段管径

⑥计算沿程水头损失、局部水头损失、管路总水头损失。

⑦确定给水系统所需压力、选择升压设备、确定水箱设置高度。

⑧确定非计算管路个管段的管径。于

二、排水系统

(1)排水系统的选择

建筑物生活排水系统的选择,应根据排水性质及污染程度,结合室外排水体制和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确定。

①当建筑采用中水系统时,所选用的原水排水系统的排水宜按排水水质分流排出。

② 当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时,生活污水和生活废水宜采用分流排放。

③当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宜合流排出。

(2)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排水管道不得穿越卧室、住宅客厅、餐厅,不宜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不得布置在遇水会引起燃烧、爆炸的原料和设备的上面,不得布置在食堂、饮食业厨房的主副食操作、烹调和备餐的上方,不宜穿越橱窗、壁柜,同时也要考虑热源对排水管道辐射热的影响,当实在无法避免时应做好隔热措施。

(3)排水管道管材的选择

排水管道管材选用应根据建筑物高度、使用性质、防火要求、施工安装等多方因素综合考虑,通常情况下,多层建筑多采用螺旋消声式硬聚氯乙烯塑料管,该管材具有重量轻、不结垢、不腐蚀、便于安装、降低噪音、投资节省等优点。考虑到高层建筑污水对管道冲击力的影响,因此排出管及弯头部分采用机制铸铁排水管,并设专用通气管,达到降低气塞现象,降低噪音的目的。

(4)中水系统

中水利用有利于污水资源化,尤其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污废水、雨水回收再利用对水资源的节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小区中水系统中,多采用雨水或生活污水作为中水水源,用于绿化用水、冲厕、街道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消防等。我国给排水系统一直将雨水作为污、废水处理,几年来随着节能环保节水节能意识的增强,将雨水视为既不同于上水又不同于下水的水,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可以考虑采用渗水性能好的材料,与出水设备配合使用,对雨水加强收集做为中水使用,收集雨水经过过滤后再利用是比较热点的节水措施。

(5)设计要点

①布置排水管道时,管道与墙壁的间距定位应与连接管件尺寸结合考虑,防止施工时出现卫生器具无法与排水管道吻合或安装尺寸对不上的现象发生

②卫生器具定位:标注基点应尽量选择轴线或承重墙处,便于施工放线。

③排水出户方向应在施工图前期与外网结合,避免外网管线太绕,浪费管材的现象发生。

④厨房地面都铺设瓷砖,清洁地面时不需用水冲洗,设置地漏意义不大,故厨房内可不设地漏。

⑤要时刻关注产品的更新,如塑料排水检查井的应用,占地小、轻巧、无污染、投资小,顺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号召。

给水系统设计步骤篇4

【关键词】干扰协调;准动态干扰协调

1.引言

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如3G系统)提供的数据率在小区中心和小区边缘有很大的差异,不仅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容量,而且使用户在不同的位置得到的服务质量有很大的波动。因此,目前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都不约而同地将提高小区边缘性能作为主要的需求指标之一。在小区边缘地带,性能受小区间干扰的影响较大,又由于其物理层技术本身没有小区间干扰抑制的机制,如果频率复用因子N=1,会导致小区间的干扰水平增大,特别是位于小区边缘的用户的性能会受到极大损失。为提高小区边缘的数据速率,必须有效减轻小区间干扰,而干扰协调是一种有效减轻小区间干扰的有效方法。

2.干扰协调技术及算法

干扰协调有时称为干扰避免,其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都是对上下行资源管理设置一定的限制,以协调多个小区的动作,避免产生严重的小区间干扰。这种限制可以是对资源调度的限制,也可以是对某个资源块内发射功率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牺牲小区中心用户的性能,来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

具体而言,ICIC以小区间协调的方式对各个小区中无线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制,包括限制时频资源的使用或者在一定的时频资源上限制其发射功率等,以保证在系统吞吐量不下降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边缘用户的频谱效率。

按照资源调配灵活程度,在TD-HSPA系统中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可分为静态协调、动态协调。

2.1 静态干扰协调算法

静态干扰协调算法通过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错开调度形成强干扰的用户,从而避免了网络间强干扰的产生,主要解决小区间的强干扰对用户性能的影响,强干扰一旦得到控制,对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有较大幅度提升。静态干扰控制算法设计分为TIC(时间干扰协调)和SIC(空间干扰协调)算法,分别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错开调度相邻小区的用户。静态干扰协调算法具体实施就是不管任何情况都从时间和空间上错开调度,当全网中心用户性能好而边缘性能差,且全网负载适当时,静态干扰协调的性能较好。当全网负载不均匀造成有些小区边缘用户较少,或者全网性能很差时,实际上会给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2.2 动态干扰协调算法

动态干扰协调算法由于考虑了邻小区的干扰特性,其性能要好于静态干扰协调。但在TD-HSDPA系统中,动态干扰协调算法需要从Iub口传递邻小区相关信息,然而,Iub口延迟过大,导致在现网中无法实现。

针对在动态ICIC干扰协调中,Iub口延迟过大,无法及时获得邻区信息从而调整本小区,而静态干扰协调只适用于负载均匀的场合,文章引入了一种准动态干扰协调方案。

3.TD-HSPA准动态ICIC干扰协调方案

文章给出一种综合考虑小区负载不均匀和小区用户业务变化的情况下的干扰协调技术。通过测量本小区的一些能够表征干扰的变化情况的关键参数,当边缘用户性能恶化时,打开小区的干扰协调功能;当本小区的干扰环境变好,关闭小区的干扰协调功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方案提到的准动态ICIC的步骤包括的进入步骤和ICIC的退出步骤。

3.1 ICIC的进入

ICIC的进入步骤流程如图1所示。

具体步骤解释如下:

步骤一:当系统处于初始状态时,各基站根据预设的时隙分配策略,为各小区配置干扰协调功能打开之后的时隙资源,这里的关于时隙分配策略仅在该小区干扰协调功能打开时使用;

步骤二:当本扇区的UE有GBR保证时,转入步骤三。当本扇区的UE无GBR保证时,则转入步骤四;

步骤三:当中心用户GBR不满足率大于门限不进入干扰协调,当中心用户GBR不满足率小于等于一个门限时,转入步骤五;

步骤四:计算小区中所有UE的SIR,利用小区中所有UE的SIR计算该小区的Gini系数。把该Gini系数与门限比较,当Gini系数大于门限时,打开该小区的干扰协调功能,否则不打开该小区的干扰协调功能;

步骤五:边缘用户GBR不满足率大于门限则该打开该小区的干扰协调功能,否则,不打开干扰协调功能。

(1)Gini系数的计算

在ICIC的进入步骤中,Gini系数的步骤具体如下:

1)设UE的SIR分别为,,…,,有,如果,则有:

如果,则有:

,。

2)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中,按小到大画出以下N点:,连接这N点,再与原点连接起来;画出正方形的左下角与右上角的对角线,该对角线与上述N点连接成的曲线构成一个封闭区间,该区间面积为;,其中1/2为下三角的面积,即,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上述公式计算的B值是计算曲线下方与X轴围成区域的面积。由于该区域由若干个梯形组成,故求和符号里面是梯形面积的公式。因此Gini=2*(1/2-B)=1-2B。可以通过仿真选择适当的门限值。

(2)TIC算法

在ICIC进入步骤中提到的,小区进入ICIC之后的操作采用TIC算法,每个扇区有其固定的特殊TTI,在特殊TTI到来时,优先调度边缘用户,并提高发射功率。非特殊TTI则不调度边缘用户,调度中心用户,并降低中心用户发射功率。具体的各扇区的特殊时隙安排如图2所示。

3.2 ICIC的退出

对已经进入ICIC的小区进行ICIC的退出步骤流程图如图3所示。

具体步骤解释如下:

步骤一:判断当前小区用户数是否小于门限值,当小于门限值时退出ICIC,否则不退出;

步骤二:当前小区边缘用户数是否为0,如果为0则退出ICIC,否则不退出;

步骤三:统计小区中心用户的GBR不满足率,当GBR不满足率大于预设门限时,则执行步骤四,否则不退出;

步骤四:检查保护定时器,当保护定时器超时时,则退出ICIC,否则不退出。

本文从与调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准动态干扰协调方案,并进行了系统级的仿真研究,在保证LTE系统中频谱复用尽可能接近1的情况下,减少或抑制了小区间干扰的产生,从而在尽量保证系统整体性能的前提下极大地提升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

参考文献

[1]张瑞,宋荣方.基于协作多点的干扰协调技术[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2]李男,朱雪田,彭木根,王文博.TD-SCDMA系统间干扰与共存研究[J].电信科学,2006(04).

[3]潘淑敏.TD-HSDPA无线网络规划浅析[J].移动通信,2008(10).

给水系统设计步骤篇5

【关键词】 电力网络 可靠性 防范措施

1 引言

根据国家经贸委的《电力可靠性管理暂行方法,[2000]970号》,《输变电设施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7-2003,2003》以及《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6-2003,2003》等文件可知,电力系统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数量不间断地向电力用户提供电能的能力的量度。对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价,就是通过一套定量指标来量度电力供应部门向用户提供连续不断地、质量合格的电能的能力,包括对系统充裕性和安全性两方面的衡量。目前我国整体配电网的可靠性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三线城市和偏远的山区,停电还是经常发生。总结我国电力配电网可靠性存在如下问题:

1.1 配电网的设计问题

我国的配电网很多都是采用放射式网状结构进行布设,这种结构可以保证以该配电网为中心的供电半径内可以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放射式网状结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但是该结构线路替代性差,可靠性弱。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配电网中心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带来的经济损失较大。

1.2 配电网的管理问题

随着配电网规模和数量的增大,给日常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工作量。很多完全有限的工作人员和技术力量进行检修的供电中心出现异常情况的可能性也更加高。建立一套定期检修和巡查的机制,将大大提高发现问题的可能性,并可以及时的降低系统风险。

1.3 环境因素问题

配电网的稳定性对周围环境的要求也很高,如在风力较大,雷雨天较多的地区,配电网的设备和线路更加容易老化,导致整个配电网的稳定性大大降低。还有,在人口稠密地区,配电网和容易被人为的破坏,如风筝缠绕,汽车碰撞等,这些都给周围的地区的供电稳定性带来隐患。

2 故障事件的具体实施

面对一个具体的故障事件,具体的响应措施一般包含五个部分:故障事件识别,故障事件分类,故障事件证据收集,故障事件处理以及故障事件处理完成后建立档案上报和保存。现将它们详细说明如下:

2.1 故障事件识别

很多现象都可能说明电力配电网已出现问题。例如,电力配电网的电流突然出现大幅波动,执行系统维护的工程师看上去与配电网短路相似,但是发生故障的具体原因未知,这就需要工程师应尽可能避免错误警报并大致掌握故障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它是系统维护的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其他步骤的前提。

2.2 故障事件分类

当确认已经发现停电等故障事件后,就应当立即对已经出现了的事件做出严重程度的判断,以明确该事件可能影响的用户范围,以便决定下一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1)确定事件的性质。(2)确定故障的大致位置。(3)确定故障影响的范围和严重程度。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可以确定适合于该事件的维修步骤。好的故障事件维护手册应当概括性地规定在对故障事件有了更深认识之后应采取的特定步骤。

2.3 故障事件证据收集

很多时候,如果该配电网已被蓄意攻击,电力公司可能希望采取法律手段来打击犯罪者。为保留这一选择,现场工程师应收集可用于他们的证据。

2.4 系统现场修复

在对配电网进行修复的时候,应该保证影响的用户人数最小。在现场发现问题的原因后,根据故障事件维护手册进行对应的维修。

2.5 故障事件处理过程的建档保存

大多数情况下,现场工程师都能够发现一些需要在故障处理过程可以改进的步骤,以便更好地处理以后的故障。工程师通过在自己的故障事件处理步骤中找出不足之处;并更新到电力配电网维护手册中。很多重大故障如发电机组500小时及以上非计划停运事件,变压器500小时及以上非计划停运事件,断路器300小时及以上非计划停运事件,架空线路100小时及以上非计划停运事件,以及其它输变电设施1000小时及以上非计划停运事件。22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全站非计划停电事件等都需要上报给上级电网公司和国家电网。

3 常见提高配电网的防范措施

3.1 维修技术方面

(1)改善主网架结构接线方式,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整个电网的载容,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限电拉闸。(2)优化10kV配电网络结构,提高10kV配电网的环网化程度,保证的供电线路的互供能力。提高配电网设备的可靠性,在维护线路的时候,逐步使用科技含量高,稳定性高的新设备,如用真空断路器替代油开关,在重要的线路增加故障指示器,都可以大大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3)加强线路的绝缘化水平。根据目前大部分的故障问题,可以发现都是由于树木碰线,或者异物缠绕导致的故障,所以在实际的电力运行过程中需要加强线路的绝缘化水平,推广绝缘电缆,并增加接地装置。(4)增强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随着配电网的数目和规模的扩大,给日常的维护和检修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在主站上实时的监控到每条线路的实际运行状态,当发生异常后可以准确的知道故障位置,给检修和维护的效率带来了极大的提高,并可以极大的提高整个配电网络的可靠性。

3.2 预防措施方面

(1)对于周围环境中容易出现台风的线路,在台风到来前,应该做好线路的风偏和牢固度检查。(2)对于地势较低的配电柜等在雨季很容易因为积水而烧坏,需要构筑必要的防护提和防水设备。(3)在雷季来临之前,要检查线路中的避雷装置是否工作正常,对于有问题的需要及时更换。(4)构建完全的配电网周围环境,及时修剪周围的树木,增加防撞装置等。

4 结语

通过本文提出了一套满足实际需求,高效可靠的电力配电网可靠性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高校有条不紊的处理各种电力配电网故障事件。该系统具有自学习功能,在不断的故障事件中逐渐的自我完善来最大的满足各种配电网的需要。本文详细的介绍了在电力公司中实施该可靠性管理系统的步骤和过程。希望通过本系统的介绍和实施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管理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任英敏.供电可靠性技术研究.技术研发,2010:85.

[2]吴剑雄.提高供电可靠性措施的探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6):153~154.

[3]罗翠兰.管理转向电力可靠性水平稳步提高--记2007年电力可靠性指标会[J].电力设备,2007,(06).

[4]刘毅斌.浅谈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07(2).

[5]李荣峰.试论提高城市配电网供电可靠性[J].广西电业,2005(1).

[6]吴金民.谈如何提供供电可靠性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6(1).

给水系统设计步骤篇6

【论文摘要】《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以备更好地学习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本文结合本校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特点针对该课程课堂教学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以4MAT教学设计系统为理论依据以促进提高该课程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技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为了更好地学习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加强交流,加快发展,具备较高的专业英语水平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发展要求,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必要的。我院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学生在已有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掌握机电类专业常用的词汇,具有一定的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资料,并且能顺利地阅读,理解和翻译有关的机电专业英文文献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并能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知识阅读最新的专业英语文献,为从事创新性的工作打下基础。

一、《机电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的现状

本课程的基本情况是:总课时为26节,每周两节,教学过程无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教材为姚永玉,常云朋,周丽丹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机电专业英语》,实施教学实施对象为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所有学生,包括高职和高技。

基于以上的情况,课程学习前本人对专业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40%学生认为英语底子薄弱,对该课程的学习几乎无任何兴趣;30%认为该课程与普通英语是一回事,再学习觉得是重复;10%认为不知道学习什么东西,学习无用;20%认为既然开设了总有它的道理。面对学生这样的学习态度,本课程的教学仍然走原来的老路的话,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本人对以往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反思,并针对09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专业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作了尝试性的实践,希望从中能够找到一些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课堂改革的理论依据——4MAT教学设计系统

4MAT教学设计系统分为四个步骤,步骤一:创建经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精心设计的话,这一象限的活动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激活他们的原有知识。步骤二:呈现内容,活动的目的在于理解教师传授的概念。步骤三:展开练习。最后步骤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这些步骤通常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运用,体现了一种自然学习循环的模式,或者可以说是对教学进行思考的方式。4MAT体现了一个自然循环的过程,我们可以借助它拓展教学活动,提高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可能性。国外有研究调查表明目前尚不清楚在什么条件下使用4MAT系统能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提高,但有一点毫无疑问,即教师使用这一系统教出来的学生与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出来的学生相比,前者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加明显。基于这种结果,结合我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英语》课程现在的状况,可以借鉴4MAT系统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学习该课程学习动机不足,课堂教学沉闷,教学效率低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三、《机电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学生英语现有的基础,根据4MAT教学设计系统所体现的学习自然循环的过程,本人将其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具体实施:

(一)课堂实施环节一:课堂互动环节,开展“游戏”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一:创建经验。

该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这个部分如果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的原有知识,那么接下来步骤的实施是毫无意义的。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而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如何能够让她在学习的初期阶段找到自己的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用联系(connect),组织(orgnize),形象化(Visualize)三个4MAT将教学设计系统当中的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创建经验,激发原有的知识水平,重拾英语学习当中的自信。基于如此的动机,我们可以在教学内容正式实施之前插入一些简单英文的小笑话或者简单英语的脑筋急转弯,如:

Teacher:Johnny, why are you late for school every morning?

Johnny:Every time I come to the corner,a guidepost says,‘School--Go Slow’.

还可以例举在翻译当中因为不懂专业英语出现的小笑话,如:“pigiron”,有同学会从字面上理解成“猪铁”(正确翻译是生铁),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学生自己可以分析这种翻译会有错误,这样一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课堂教学下一个环节的正常进行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课堂实施环节二:课堂阅读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二:呈现内容。

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能顺利地阅读,理解和翻译有关的机电专业英文文献从而进一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必要的。对于部分高职学生来说,让他们在课堂上主动阅读英文文献往往很难,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导致动力不足,需要给他们学习的鼓励。

在方法上,可以给学生阅读的短暂时间,比如说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完成的进度,阅读完成的地方指导学生做好适当的记号,并且完成几项数据:1.10分钟内阅读多少句子。2.多少生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理解词意。3.阅读的文献里有多少个不能理解的生词。可以根据每次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阅读的水平是否有所提高;阅读的速度是否有提高;词汇量有没有增加;如果数据没有变化,可以及时修正自己的阅读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会在每次课后及时发现自己阅读上的短处,更能促进阅读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课堂实施环节三:文献翻译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仍然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二:呈现内容

该教材专业文献包括材料和热处理,机械设计,加工工艺,电机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六大部分,兼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各个层面,文献的特点是篇幅比较长。在问卷调查过程发现学生英语基础差,全文进行翻译不现实,因此在该环节当中可以挑选其中的某些段落进行翻译,挑选的原则应该是:1.专业性强 2.生词词组多 3.翻译有难度。学生通过倾听来学习的方式容易感觉枯燥,因此在翻译生词词组的时候可以结合当前实事和新闻进行解释,不仅不给学生制造可能“开小差”的机会,还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作用。比如在解释“Mechanical Design Engineer”这个词语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看一则广告:

职位名称:Mechanical Design Engineer(机械设计工程师)

职位年薪:10-20万

工作地点:江苏省

招聘企业:欧美知名公司

所属行业: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电气

企业性质:中外合营(合资·合作)

通过这则广告学生可以从中获取与该词组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诠释往往比直接告诉他这个词组的意义更为显而易见。如果教室里有互联网的话,还可以及时搜索与该职位的相关信息,该职位的招聘信息多为英文,也就说明如果你需要应聘这个岗位的话,必须能读懂相关的专业英语。这种信息实质上起到了“学习暗示”作用,这样往往比我们直接告诉他们学习的意义更有效果。

同时还可以介绍我们日常生活中金属、集成电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部分前沿的、热点的英文资料,选择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总之,在该环节的教学中应该要体现多样化教学,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从而确保学生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四)课堂实施环节四:课堂练习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三:反复练习。

4MAT系统当中就指出:“学生必须联系所学内容,联系首先进入了左半球模式,他们需要通过练习来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保持理解事实,思想和概念,还能以某种形式使用这些概念。围绕你设立的问题推动联系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习者掌握知识。在能够创新之前应该熟练掌握各种技能,所以所学的知识不经过相关的练习训练师不能形成程序性知识的。”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练习活动中,教师随之就他们的表现做出反馈如口头表扬或者鼓掌等简单的形式都有助于恢复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课堂也因此活跃了。

(五)课堂实施环节五:课堂交流环节

该环节实施的理论基础是:4MAT教学设计系统步骤四:鼓励学生所学。

很多时候我们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即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这种方式仍然体现的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该次课的任务是完成了但是学生学习后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就不得为之了。对于90后的这一类学生来说,他们的求知欲、表现欲和交流意识很强。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现阶段的心理特征设置必要的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收获,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对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评价,然后对所有课堂记录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记录和描述。之后,教师们去审视这些记录,从中探索各自的课堂上都存在着什么样的交流模式。通过这种方法,教师们获得了关于课堂交流模式的直观经验,可以准确的判断出什么样的课堂交流能够成为学生们进行更有效的学习提供机会,哪一种课堂交流会妨碍他们学习。

法雷尔在《反思课堂交流——亚洲案例》书中提到有效的课堂交流需要多种交流模式。在专业英语这样的课程教学当中,交流模式应该是开放的,自由的,引导性的。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交流模式。如询问学生:“这次课你学习了什么东西?”结果就是学生把板书念一遍就完事了。我认为,适合的交流模式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相互碰撞、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互相帮助,让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了“互补”,实现了共同提高,从而取得交流的实效。

本文以4MAT教学设计系统为理论基础将《机电专业英语》课程课堂教学过程分成五个环节进行实施,其目的是为了在没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学生能认真学习专业英语从而掌握一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英语方面的技能,为学习世界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美)杨雷迪斯?高尔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

[2]普莱斯顿·D·费德恩,罗伯特·M·沃格尔 教学方法—应用认知科学,促进学生学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3]霍力岩.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

给水系统设计步骤篇7

关键词:排水 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兴起,居住小区工程在民用建筑设计任务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居住小区的建设特点是设计周期短、建筑面积大、小区各单体同时开工建设的几率高、参与建设的施工单位多等。对于设计师,特别是一些年轻的设计师,面对貌似简单的居住小区设计,但做起来却感到手忙脚乱、难于应付。除了设计任务重的因素外,没有协调好设计的先后顺序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根据以往设计经历,就居住小区的给排水设计步骤笔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1、方案阶段的工作

在以建筑专业为龙头的民用建筑设计中,给排水是配套专业。但对于居住小区工程,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给排水设计师就要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配合。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1)了解工程的概括,包括建设地点、建设规模、使用功能、使用人数、各单体的消防类别、场地高程、建设单位的建筑定性、设计内容及范围等。

(2)草拟设计方案,包括给水系统和消防系统的竖向分区、估算最高日用水量及消防储备水量、确定给水、排水、雨水、消防等的系统形式。

(3)向建筑师提出所需设备间的位置、面积及净空高度等要求。包括给水泵房、消防泵房、消防水池、消防水箱间、水力报警阀间等。

(4)对可能影响户型的管道井尺寸、消火栓所需位置、洁具的摆放等事项与建筑师协商,保证建筑方案的可实施性。

2、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

此阶段为建筑设计方案中标后、施工图设计开展前的过渡阶段。建筑师将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进一步要求完善建筑设计文件。给排水设计师需配合完成如下内容:

(1)向建设单位索取设计任务书,明确设计内容、设计范围、设计要求。

(2)向建设单位索取市政条件,给水系统包括接驳点位置、市政管管径、市政供水压力等;排水系统包括接驳点位置、市政污水(雨水)管管径、管内顶绝对标高等;消防系统包括可利用的市政消火栓位置、数量等。

(3)阅读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中间资料(文件),核对方案阶段配合的各项事宜是否落实。分别对给水泵房、消防水池(泵房)服务范围内的用水量进行统计,计算生活水箱和消防水池的有效容积。对各机房进行工艺平面布置,与建筑师确定机房的位置及使用面积。场地竖向高程复杂的项目,需将各单体的剖面图以某一绝对标高为基准汇集在一起,综合考虑给水、消防系统的竖向分区。

(4)依据国家现行规范、规定,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条件及要求,编制给排水技术原则。此文件是施工图设计的指导性文件,每一名参加施工图设计的工程师均需按技术文件中规定的技术参数及设计原则进行工作。其主要内容有:

室内给水系统:给水水源情况及接驳的位置;二次加压供水形式、服务范围和机房位置;用水标准、小时变化系数、每户估算使用人数;小区内各单体的竖向分区及超压减压措施;计量要求及水表安装位置;系统形式及立、支管敷设位置;节能节水措施、使用的管材、管件、设备等。若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或直饮水系统,应参考冷水系统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

室内排水系统:±0.00标高以上建筑的排水形式,是否设置专用通气立管;卫生间是否采用同层排水;厨房是否是否设置地漏;卫生间、洗衣机、厨房等处设置的地漏口径及要求;±0.00标高以下建筑的排水形式,采用的设备;消防电梯井底排水的形式等。屋面雨水的排除方式,雨水重现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使用的管材、管件等。

消防系统:各单体消防类别;各单体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用水量和喷淋系统用水量;消防水源;消防水池(泵房)位置及水池有效容积;消防水泵数量及启动要求;火灾初期所需10分钟消防水量及增压稳压设备的位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竖向分区及系统形式;消火栓型号及减压稳压消火栓设置层数;分段阀门的设置及要求;喷淋系统的设置范围及危险等级;系统竖向分区及水力报警阀设置位置;喷头形式及布置间距。气体灭火系统设置部位及系统形式;采用的灭火剂类型及设计浓度等。

外网部分:项目所在地的设计冰冻深度;给水和消防系统的敷设方法及系统形式;阀门及排泥、排气的设置要求;室外消火栓型号及位置要求。排水和雨水系统的接驳方向、连接形式及敷设原则;化粪池(要求设置情况下)的清掏周期及污水停留时间;雨水重现期及雨水口形式等。

(5)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市政条件(此阶段至少要了解接驳方向)绘制给排水外网草图,明确各单体给水、消防系统的进户方向和排水、雨水系统的出户方向。

3、施工图阶段的工作

施工图设计是整个设计工作中的重要阶段,但由于住宅小区建设项目具有设计周期短、工作量大的特点,此阶段往往会增添几名设计师同时进行一个项目的设计工作。此时,先期介入的设计师(工种负责人)首要任务是向后期加入工作的同仁详细介绍工程情况及甲方要求,并向其提供编制好的技术原则、外网草图及与其他专业的配合文件。明确工程特点、设计思路及设计中要注意的事项。

沟通、协调及配合是施工图阶段的重要工作。常见的需要协调、配合的内容有:对没有地下室的单体,要向暖通专业索取采暖地沟的位置,力争将给水和消防管路敷设于地沟内,以方便安装及维修;同时要向暖通专业提供地沟内敷设的给排水管道数量,为其计算地沟断面提供依据;对有送风、排烟要求的地库,要与暖通专业协商给排水干管与主风道的位置,尽量减少对净空高度的影响;对需要设置如湿式消火栓或喷淋的房间及部位,要向暖通专业提出采暖的要求;当水、暖专业合用管道竖井时,要提供或索取立管数量及估算管径,统一绘制管道井大样图。要优先给电气专业提供消火栓的位置、设备电量及气体灭火设置部位,保证电气专业的设计条件,避免发生设计后期对图时才发现交叉打架的情况。上述协调配合内容没有明确的先后顺序,设计师可根据各专业人员配备等情况在施工图开展后的前几天予以尽快完成。

4、结语

给水系统设计步骤篇8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的性能和功能需求,然后设计基于Struts框架设计模式的电子政务审批系统,并实现了该系统,最后对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关键字:审批系统;Struts;电子政务1引言电子政务审批系统是一个面向政府部门,公众用户以及普通企业的一个服务平台,公务员通过电子政务审批系统来实现业务受理、公文流转、项目审批、结果反馈、信息查询等[1]。同时,普通的公众用户或者企业也可通过互联网进入审批系统,在完成用户注册后,即可进行表格下载、申请信息填写、申请数据提交,并能通过网络查询,及时获得审批信息。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的真实目的应该是完全以政府部门和用户需求为中心,打破政府机关的行政划分,重新组织工作流程,为政府部门提供优化业务操作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政府服务。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各级政府普遍把提高审批效率,简化办事流程,推进网上审批作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2]。当前,使用基于Web的审批方式代替传统的审批方式在我国已是大势所趋,它有利于公众与政府运用最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建立直接、统一的沟通渠道;减少了信息的垄断性,也减少了由于迂腐烦琐的管理环节而增加的中间成本,并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腐败的滋生。因此开展基于Web的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对于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truts最早是作为ApacheJakarta项目的组成部分问世的,它是由一组相互协作的类、Servlets以及标记库组成。基于Struts的Web应用程序符合JSPModel2的设计标准,而JSPModel2是MVC设计的一种变化模型[3],使用Struts可降低基于B/S模式应用系统中数据和显示的偶合度,实现商业逻辑和用户界面的分离。便于实现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的组件式开发与后期系统的维护和升级。2系统的总体框架随着世界范围内Web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采用B/S模式的软件系统已经成为当前应用软件系统发展的趋势。根据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的具体特点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确定系统的基本需求如下:①实用性——系统能够满足政府相关部门,其他用户的应用需求,易于使用,方便管理以及维护。②适用性——系统结构、功能和界面应适合各类型用户,操作灵活。同时系统功能实现与系统开发投资应能达到较高的性价比。③先进性——应尽可能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设备等,提高系统的技术水平;在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在尽可能节约资金投入的同时,保持系统的先进性;系统的开发将基于较高的起点,采用先进的技术,延长系统的使用期限。④可扩展性——政府部门和用户对审批系统的需求,将会随着业务的深入细化而逐步扩展,所以我们在网络系统的构架上、应用软件的开发上,将会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满足政府和用户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本文设计和实现的电子政务审批系统是一个基于Web的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来连接使用的应用系统,使用B/S模式。系统的用户和管理人员都可以通过Internet的浏览器来访问该系统。该系统的物理拓扑图如图1所示。图1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物理拓扑图根据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的实际需求,基于Web的审批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呈批功能、在线帮助功能、审批信息功能、信息安全功能、组织管理功能、审批功能、系统管理功能、可定制流程功能、日志功能、审批流程监控功能。系统的基本功能如图2所示。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的主要功能分析如下:(1)可定制流程功能流程的定制是根据可定制流程算法来进行用户的自主流程定制的,考虑到实际的使用需求,可以分为两种可定制:一是特定文件的流程可定制:这种情况适用于有严格固定格式和审批步骤的审核,或者系统含有特殊异常的审批流程(尽管流程出现的概率非常低,仍然要在定制的考虑之内);另一个是普通的呈报信息的审批流程的定制。有了这两种定制方式,用户就可以灵活,自由的实现的审批流程自主定制。图2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块图(2)审批功能l角色登陆,查看自己的审批任务。l选择一个任务进行审批。l查看待审批信息,查看之前其他审批人员审批过的历史意见。l选择同意通过与否,并填写意见。l提交审批。(3)流程监控功能系统的管理人员或者特定的用户可以监控流程的执行情况,对审批流程执行的情况进行监控,以便执行相关的控制命令。(4)日志功能维护和记录项目的基本日志信息,包括项目人员对过程和活动的操作。系统有详尽的操作日志记录,保证不同审批人员及其他用户在系统的有序调度下能各守其职、各尽其责。日志的查询可以根据不同的操作类型进行日志查询,也可以查询全部日志列表。日志的查询结果以列表的形式显示给查询者。(5)在线帮助系统提供友好的在线帮助,用户可以快速、方便地获得操作指南、与操作相关的信息内容等。3系统实现方案本系统采用基于J2EE的MVC框架——Struts进行设计,Struts的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通过JSP作为系统的显示层,利用Oracle9i数据库来实现后台审批流程定义和处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基于J2EE开发的系统能同时运行在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下,所以本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图3Struts体系结构图对于本系统的核心模块——审批流程定制模块的实现,需要记录相关联的呈批表的每个执行步骤(包括当前的执行步骤,后续步骤,当前步骤的审批角色,呈批表类型ID,分支标识,嵌套标识,查看标识等),我们用数据表——审批步骤表来存放每个执行步骤。定制一个流程,就是在一个流程的逻辑执行过程分步骤来存放。而由于一个流程中并非都是串行顺序流程,当需要定制分支、嵌套流程等特殊流程的存在,还需要相应的辅助类型表来存放相应的流程信息。而嵌套流程信息用已定制的流程来存放,用嵌套审批流程表来存放相应的流程信息。定制一个审批流程通常需要多个表、一到多条记录(审批步骤)来对应。对于本系统的审批流程执行模块,我们需要把一个审批流程的流动的每一个审批步骤内容(包括审批人,审批时间,审批意见,步骤名称,步骤标志号等)用一个数据库表——步骤审批内容表来存放。这个步骤审批内容表用一个属性——呈批表ID与待审批的呈批表相关联。4系统特点本系统采用Struts的MVC设计模式将传统的三层构架页面显示(Presentation)、业务(Business)、数据(Data)三者分开,使系统具有灵活、可扩展、易维护的特点。该系统能灵活地实现审批角色的定制和审批流程的自主定制,并能较好地适应电子政务中机构和业务的变化。而且系统也考虑到一些领导和操作人员的习惯,界面简单,系统有较好的方便性。5结束语针对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的需求,设计和实现基于Struts框架的电子政务审批系统,该系统能灵活地实现审批角色的 定制和审批流程的自主定制,并能较好地适应电子政务中机构和业务的变化。代码可移植性好,能同时运行在Windows平台和Linux平台下。系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1]《基于Web的电子政务审批系统的研究与实现》,陈育武,20__年秋硕士学位论文[2]《应用促建设网上审批建设新思维》,马四栋、徐叶,中国电子政务信息网[3]《Java2实例教程》,杜江、沈应逵,清华大学出版社.20__年12月

上一篇:企业财务内部审计报告范文 下一篇:担保公司审计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