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25 17:03:51

给水课程设计总结

给水课程设计总结篇1

关键词:高职;水工混凝土结构;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是国家示范建设专业,《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技能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和常用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构造知识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识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会进行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等常用构件和肋形结构等常用结构的结构设计计算,会绘制与识读钢筋混凝土梁板、柱、肋形结构等结构图。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更加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方法逐渐从“教”法向“学”法转移,实现基于“学”的“教”;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完成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转变。

下面具体介绍角色扮演和配筋模型两种教学方法在《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角色扮演

根据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水工混凝土结构课程标准》,该课程总教学学时为120学时,内容包括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钢筋混凝土柱设计、肋形结构设计和渡槽结构设计四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以上四种结构构件的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绘制与识读相应的结构施工图。

目前,该课程每个项目和任务的教学主要遵循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学生实训三大步,在学生实训课中,我们改变原来课堂上(2学时)学生做作业、教师辅导的老模式,创新采用角色扮演法授课,具体操作如下:

1.布置任务

教学中,将各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8-10人,分别扮演设计人员、监理人员、施工人员和业主代表。在各部分理论教学结束时,给每组学生布置类型不同、数据不同的设计计算任务,指定每组学生下次在课堂上演练的任务。例如在讲授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项目中的单筋矩形截面梁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首先讲解基本理论、基本公式、公式适用条件和设计计算步骤,然后讲解与讨论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复核三种案例,在本节课结束前,给每组学生布置下次角色扮演课上的演练任务,每组学生在课下讨论并完成本组的设计计算任务。

2.设计内容讲述

在角色扮演课中,首先用5-10分钟时间,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同时记录回答问题学生的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考核依据)。然后进入角色扮演环节。

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让承担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计算任务的一组学生(设计人员),选派3名学生代表走上讲台,分工协作将该设计任务的设计计算主要过程和配筋图抄写在黑板上,之后面向其他各组学生讲解该设计任务的设计计算思路和主要设计步骤,下一步是讲台下的本组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如果发现设计计算中存在错误或不足,可以走上讲台进行修改,修改完毕后进入会审环节。

3.计算与图纸会审

其他各组学生分别扮演监理人员、施工人员和业主代表,开始对设计人员的设计成果进行全方位会审,提出设计中存在的错误,也可向设计人员提出相关问题并让设计人员做出合理解释。

在此过程中,学生表现非常积极,提出的问题形形,有些问题涉及到教材中的错误与不足。例如在单筋矩形截面梁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中,施工人员向设计人员指出,题目中说“某3级建筑物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没有指明是简支板,为什么按简支板计算跨中弯矩,从而找到了教材中的缺陷。

在此环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多达20多个,使老师和学生都从中受益匪浅。对于学生始终没有找出的错误,教师最后总结时应明确指出。

4.评分与考核

最后一个环节是考核。依据设计总体情况,其他组学生给该组学生打分。为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上台讲解,对于本组内上台讲解的学生给予加分奖励。比如上台讲解的学生得到90分,没有上台讲解的本组学生得70分。本组内没有上台讲解,但在本组补充环节指出正确意见的学生,也可以获得与上台讲解学生一样的得分。对于在会审环节正确指出设计中错误或不足的学生,也可获得一个100分的平时成绩奖励。

该组的设计成果会审结束后,接下来进行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组和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复核组,重复步骤2-4,保证每种设计计算题型都得到演练。

学生在这种角色扮演课堂上表现非常活跃,大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发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和技能,同时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读书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深受学生欢迎。学院督导听课后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配筋模型

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结构构件计算和构造规定两方面。构造规定主要是关于钢筋方面的。在该课程的四个学习项目(梁板、柱、肋形结构和渡槽)中,有关钢筋的构造规定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时,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肋形结构配筋部分。肋形结构钢筋骨架包括板、次梁和主梁,钢筋种类较多,相互交叉,结构复杂,仅靠教师讲解和图片展示,很难让学生理解肋形结构的钢筋骨架架构,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009年4月,借示范专业建设契机,我们将教材中的肋形结构配筋图案例,按1∶2的比例做成配筋模型,在2009年下学期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将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等专业2008级学生带到该配筋模型前授课,教师首先给学生布置几个问题,然后让各组学生带着问题仔细查看钢筋模型,各组围绕问题进行认真讨论,之后教师检查各组的讨论情况,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给该组学生打一个平时考核成绩,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概略讲述肋形结构钢筋骨架中板、次梁和主梁的钢筋组成,各种钢筋的作用,钢筋的种类、直径、间距位置等,最后是安排师生互动,学生询问老师问题,老师认真解答;或老师提问学生,让学生思考后解答。

这种在配筋模型现场的教学,学生直接面对实物,直观生动,容易理解,学生有问题解决在现场,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总之,通过角色扮演、配筋模型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1-8.

[2] 黄尧.要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3] 李梅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给水课程设计总结篇2

【关键词】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现状;改革探讨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Discussion of the Course Design for Pump and Pumping Station

LIU Hai-fang LIU Yue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Energy&Environment,Zhengzhou Henan 450007,China)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pump and pump station course design 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 are analyzed,combining with to the purpose and requirement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ump and pump station course desig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design of pump and pumping station,the reforms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proposed,from design plan and assessment method.

【Key words】Pump and Pumping Station;Course Design;Present Situation;Reform discussion

泵c泵站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设计是与该课程配套的一个重要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1-3]。泵与泵站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掌握泵与泵站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给排水泵站的工艺设计步骤和设计方法,使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整体化,以便于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夯实的基础[4]。因此,为了提高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满足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综合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对其目前所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透析以及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传统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传统课程设计的现状

传统泵与泵站课程设计一般是在《泵与泵站》课程结束,学生期末考试结束后的2周内进行,一般由指导老师指定课程设计的题目,学生根据设计任务和给定数据,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规范,进行水力计算,机组和管道布置,泵房尺寸确定,附属设备选择,图纸绘制等工作。课程设计的评价方法是指导老师将学生课程设计期间的平时表现和图纸及其设计说明书纸质材料综合起来,给出最终成绩。

1.2 传统课程设计存在问题

1.2.1 课程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数据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课程设计一般是分成十组,每组的设计任务和给定参考数据多年不变,学生只要按设计任务书中给定的数据、规定的泵站工艺设计步骤和方法,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即可,这就导致了相互抄袭的后果,特别是每组的同学,水泵及电机型号选择方法和结果一样,水力计算步骤和结果也都是相同的,分不出优、良、中、差的档次。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缺乏新思维,师生同受其害。

1.2.2 课程设计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上1.1所述的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图纸、设计说明书等纸质材料只能从表面上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很难评判学生是否抄袭,这样不断助长了懒惰学生抄袭的不良风气,影响了勤奋好学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课程设计任务结束后,师生的交流与互动缺乏,课程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大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课程设计到底哪里存在问题,看到自己成绩合格了,就以为万事大吉,不再关心自己的课程设计是否存在问题并给予改正,严重违背了课程设计教学的初衷。

2 改革方法和建议

针对目前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时间短促、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数据单一、考核方式不科学等现象,提出一些改革方法和建议,以提高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2.1 将课任务书数据进行扩展,激发学生设计主动性和创新性

在设置课程设计任务书时,采用多题目、多数据。如:取水泵站工艺设计、送水泵站工艺设计、污水泵站工艺设计等,数据可以把传统的给定的某一输水量改为不确定的输水量,如:近期设计水量250000m3/d,要求远期发展到400000m3/d,改成为近期设计水量(150000+2000×学号后两位×班级)m3/d,要求远期发展到(300000+2000×学号后两位×班级)m3/d的形式,每人一组数据,即使题目相同,但数据不同,可以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独立计算的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设计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2.2 将自评、互评列为课程设计考核依据

“自评”是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后,自己检查图纸和设计说明书纸质材料,整理出存在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互评”就是学生之间互相合作,通过学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对方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评阅,找出设计说明书和图纸中存在的缺陷。在自评、互评之前,指导教师用表格的形式给出评审指标体系,包括指标、分值和得分。学生根据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自查、互查,然后给出成绩。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不够科学的考核方式,除了1.1的评价方法外,要将自评、互评成绩作为考核依据,约占总成绩的20%。

将自评、互评机制引入课程设计成绩考核,既体现了指导老师的引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合作、监督的能力,这样不仅课程设计完成了考核,实践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延伸。

3 结束语

总之,为了提高泵与泵站教学质量,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在不断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鲁群.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课程教学,2013(8):106-108.

[2]张亚宁.《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价值工程,2012(8):211.

[3]解国梁,郭巍,张兆强,杨光.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教改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81-83.

给水课程设计总结篇3

关键词:专业综合教育类选修课 教学方法 分模块教学 研讨课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18

《城市水系统运移与管理》是给排水工程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综合教育类选修课。这门课程主要是从运营与管理的角度分析城市水系统良性循环的技术保障和科学管理方法:主要内容涉及城市水资源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给排水系统运行、维护与控制、城市供水排水调度及项目投融资等,与已开设《水质工程学》《给排水管道系统》等多门课程有交叉 [1]。然而受课程文字较多、教师实践经验有限、现阶段大学课堂常出现学生到课率高,但课堂学习兴趣淡等现象交互作用[2-3],给该课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阻力与挑战。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探讨专业综合教育类选修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该类课程特点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

问题

(一)教材普遍较厚,且文字较多

专业综合教育类选修课的内容一般糅合了所能涉及的专业课程,这也决定了教材的厚重,如《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这本教材就达447页。相应的问题:一是学生面对厚厚的教材产生“胆怯”心理,让其进行课前预习则显得手足无措;二是在有限的课时条件下,如《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24学时,要把教材的重点、难点融会贯通地分解出来,这也是对任课教师的挑战。

(二)课程内容实践性强

《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重点涉及给排水工程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运行与管理情况,而运营管理属于条款内容,比较容易学习,难点在于这些构筑物与附属设施运行时出现问题怎么解决?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最好有水厂的设计经验及实际操作能力。那么如何提高高校工科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而又不耽误其正常教学环节成为问题。

(三)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专业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单一,闭卷或者开卷,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全面素质的培养[4];专业综合教育类选修课涉及的内容更多、更复杂,如果考核中还只是注重于客观性试题,而忽略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最终将导致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故考核方式的选择也是值得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二、该课程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课程教学方法改进过程

2013-2015年间根据该课程特点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经过“授课+研讨”、“授课+视频+研讨”、“分模块授课+视频+设计实例+研讨”三个过程,每个过程均根据课后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其中授课以教师多媒体讲授为主;研讨主体由教材内容结合本专业的研究热点提出;视频主要展示完整的水处理过程;设计实例为水处理厂初步设计;模块按城市水系统运行的阶段划分。课程考核方式一直采用论文形式,2015年采用“论文+答辩”的方式,把给予一定评定标准的研讨课成绩计入总成绩。

(二)改进方法的评价

针对3年教学方法的逐步改进,在2015级课程结束后,抽样调查了本专业50名学生。调查内容涉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学生对这课程的需求及建议等。

1.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调查中68.42%的学生认为研讨及实例的教学方式能使他们掌握到较充足的知识,并且认同“论文+答辩”的考核方式。研讨课与论文均可以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挥主动性,训练大家查找文献、分析问题、团队合作及自我展示等能力;设计实例系统地展示水处理厂的设计过程及深度,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与责任感。

2.对学生需求的了解。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相互的过程,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学生的需求为目标。调查显示51.06%的学生更希望学到能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知识,47.27%的学生希望教师能详细讲解设计实例,44%的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的部分是管理模式。这三方面内容实质上属于工程实践,学生大多想有实践锻炼的机会。

3.课堂教学不足。调查发现42.86%学生认为课时少,9.52%学生认为没有实际操作环节,35%学生认为设计实例不够丰富。前二者在现行教学大纲下不能改动,建议学生对感兴趣的实际操作能力可在毕业实习中充实;设计实例的选择,教师可以在后面的教学中精进。

(三)下一步的计划

1.精简模块内容,压缩的课时分给设计实例:进一步分解授课与研讨内容关联部分,这部分内容尽量体现在研讨主体中。

2.精选设计实例:重点是净水厂与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主要设计思路要清晰、图纸翔实。

3.加强任课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一是可以由对口院校选派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支教,二是可以聘请设计院资深工程师授课,任课教师以全程听课的方式增加工程实践经验。

4.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论文+答辩”考核方式需进一步细化论文与研讨课标准,如论文的格式、创新点总结、研讨内容紧扣主体的程度、查找文献数量等方面。

三、结束语

大学课堂教学研究应当加强研究内容的针对性、研究方法的丰富性[5]。传统中单一的教学方法不适应专业综合教育类选修课的教学,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是任课教师在不断教学积累中逐步摸索出来的。《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课程“分模块授课+视频+设计实例+研讨”教学方法初步探讨,为该课程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提供研究基础,也为该类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卫,张金松.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赵长山,黄步漆,魏泛,赵奎军.提高大学生课堂听课兴趣的探讨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1):86-87.

[3]王桂荣.激发专业课课堂学习兴趣初探[J].科教研究,2009(20):51.

[4]梁冬玲,邵新妍,周佳,朱士江.关于专业选修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09(35):197.

[5]李学,胡石其,李炳煌.大学课堂教学研究十年:进展与反思[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2012(3):142-145.

基金项目:石河子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给排水工程专业实习教学改革与探讨”(SJ-2013-18),“研讨型课程建设-工程项目管理”(YTK-2013-01)。

本文的通讯作者为刘生宝。

作者简介:

王春霞(1979- ),女,博士,副教授,从事节水灌溉方面教学与科研的研究。

刘生宝(1982- ),男,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城镇给水工程方面教学与科研研究。

给水课程设计总结篇4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壮大和社会文明的进步[1]。市政工程是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基本内容,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根据本校开设该课程的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与城镇规划专业的专业要求,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与心理特征及该门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任课教师、班主任以及辅导员在对学生的管理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旨在提高任课教师的授课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为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向[2]。现在课堂上大多都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到处看,互动较少,学习效率不高,“教”和“学”不同步,上课成了一个彼此应付的过程,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不高,往往毕业参加工作以后在工作单位要重新学习,没有发挥高等教育专业课应有的教育作用。

在市政工程规划中,管线综合设计非常重要,其涉及城市空间学、城市规划学、工程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它是一个多对象、多因素、多学科,且综合性很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与科技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密切相关,同时还受到社会历史条件、时间阶段、自然条件以及地域场所的制约,另外由于个体差异,也会导致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内容有所不同。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对城市空间利用造成浪费,给工程留下不应有的遗憾,还会给施工、生产和生活造成不便,甚至会给管网的安全运行、经济的合理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市政工程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联想假设,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浅显易懂地把问题带出。安排专门的课程实践,多到施工现场去观摩学习。多查一些经典案例,结合知名设计师的设计思路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产生感性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设计思路。

三、多媒体课件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地上有居民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厂房的配水、配气、配电等的计算,地下有给水排水电力、电缆、电信等管线的设计计算,与实践联系紧密,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要求很高,要将生活中常见的基础设施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因势利导、实时实地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于开关、阀门、管道材质和窨井内部结构等内容,需要使用现代化多媒体以动画和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比如管线综合时,如图1所示,需要明确各个管线的位置关系以及南北方的区别,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口述出来,对于初次学习本门学科的本校本科生来讲势必很难理解,在有限的课时内手绘这两幅图显得不太现实。另外,对于教材里面没有列出有必要讲解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使用多媒体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四、教师的知识储备要与时俱进

在传统城市规划体系中,基础设施规划一直处于一个从属配套的地位。按照传统的规划编制方法,几乎所有的基础设施的规划供给能力都是以国标中确定的人均指标为依据的,指标体系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般不超过指标,我们就不会去考虑资源的节约和使用的效率[3]。而水资源的储量和类型决定着使用方式,不同地方对于水资源的使用方式的规定不同,有些发达省市要求家庭冲厕、洗车必须使用中水而不能使用自来水,这已经纳入了法律范畴,如果使用自来水则属于违法行为,以此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保护水资源。因此,就要求教师用发展和与时俱进的眼光及时更新现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工作中寻求最适合当下以及满足与以后发展的规划方法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避免学生一味地服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开拓创新,采取一种全面的、创新的方法,建立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体系。

五、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层次提高课堂的参与率和积极性

现在在校学生都是“90后”,他们对于事物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作为教师需要转换角色,在课堂上是授业者,课下要和他们做朋友,让学生敞开心扉,真正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产生兴趣。在课堂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给予正面积极的肯定,让其有参与感,提高其积极性。《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这门课程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90后”学生胆子较大,参与性较强,因此可以将掌握程度为“了解”的部分让学生准备资料讲课,让全班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逐渐降低学生对理论和公式的恐惧感。课程设计时,让学生去现场了解管线铺设时的位置关系和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再进行课程设计,为就业后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学生管理者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导向

进入大学,很多学生像脱了缰绳的野马,懈怠了学习,加上换了新环境、新同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与高中截然不同,又有许多的社团和活动,有些学生加入了学生会,有些学生做兼职,再加上现在智能手机又很普遍,各种软件、游戏、购物网站和网上形形色色有利有害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引诱着他们。而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职能是保障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计划,使学校的教育教学顺利进行[4]。这就要求学生管理者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依托,从学生的专业特色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疏导教师和学生间历来的紧张关系,缩小距离感,从心理角度出发使学生认识课程的重要性,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开发,为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才搭建平台[5]。

七、结语

给水课程设计总结篇5

论文关键词:实践环节

现代工业或民用建筑都是由建筑、结构、采暖通气、给水排水、电照、动力等有关工程所构成的综合体,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建筑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满足人们舒适、卫生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屋建筑的功能、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加之室内卫生设备比较完善的高层建筑的增多,对从事给排水工程的专门技术人员需求较大。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给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建筑给排水体系中主要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各系统的安装、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管理、科研的基本能力[1-2]。面对当前形势,针对本科学生,在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加以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自己的工作。本人近十年来的教学中,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讨论和初探.现总结如下:

1、个案主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被动学习,不少学生是为应付考试,学习基本是课堂上听一听,考试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内容。学习主动性不够,兴趣不高,学习以记忆教材内容为主,课程结束后所学知识也基本忘记。教师可通过查阅及调研一些著名建筑、或是看一 些一线城市汇集的建筑图籍来给学生们分析一些多功能高层建筑、酒店的供水方式(分区方式、是否分质供水)、排水方式、消防系统(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布置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同时可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将每章节的课程作业与实践工程结合

可根据教学进程同步分系统布置与实际工程相关的作业或设计内容。如在讲完给水系统之后,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建筑条件图及初始条件。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来确定自己的给水方式,进行给水管道布置及水力计算,要求学生同步完成给水平面布置、水力

作者简介:陈菊香(1979.1-),女,重庆大足人,硕士,讲师,

计算的作业,每次作业完成后,对学生的典型方案进行适当评述。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对看似抽象的理论加深理解,更可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2将国家颁布的新规范、新手册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

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必须依据于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手册》

和《规范》,所以将国家新近修改的《手册》和《规范》的内容渗透到讲授的不同章节的知识里,以便学生能近早接受较新的专业设计、施工、管理规定的内容,为后续的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2.3将专业注册考试的习题渗透到课后习题作业中

目前我国正推行注册师制度,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考试从2005年开始,已于20l0年4月实行注册,建筑给排水工程在专业课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占40%)。因此与执业注册师制度接轨,合理、准确地定位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及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通过注册资格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新形势下课程教学的任务之一[3]。

3、注重实践环节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能力实训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它通过对科学理论的具体演示,给学生一个实在可见的感性事物,达到变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升华。提高其学习效果,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灵活便捷地掌握科学理论。

3.1注重认识实习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作为本课程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对了解和熟悉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环节。本实习要求选用建筑施工基本完成正预安装设备的建筑或地下室车库等,该部分专业内容实习大概三天,主要安排在本课程开课之前,主要让学生能直观的看到设备总层各个系统的管道是如何敷设的,同时可以看到卫生间安装的一些卫生器具的材料及安装高度等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自己的观察等可以使得学生对学习该课程有一个感官的了解,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3.2注重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作为本课程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一个很好的环节。本课程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用一般的民用建筑(住宅),层数六到七层。设计时间一至两周(根据设计内容要求)。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查找资料、正确使用规范和标准图集.掌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要求管道布置合理、方案确定正确、计算有理有据、图纸表达清楚准确。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方案独特,思路新颖。多种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进行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使得学生熟悉和掌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建筑给排水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图技能。

以上几点体会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改进,不断完善,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新思路,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灵君.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9(4):69-70

[2]邓风,吴惠芳.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质量的途径[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6-68

[3]王坤. 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0,27:193

给水课程设计总结篇6

[论文摘要]本文从教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城市规划专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现状,在充分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专业特色,提出了教学中的改进方向。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起,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该专业依托林业、风景园林等专业开设,课程设置具有以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与建筑学设计课程相互兼顾的特点。 

设计类课程作为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城市规划所开课程中所占比例较大。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和就业方向。因此,在设计类课程教学当中如何使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是老师必须面对和经常思考的问题。 

 

1.《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设计类基础课程,也是我校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迫切需要城市规划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以便科学而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所以城市规划人员具备城市各专业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规划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就是系统的阐述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范畴、规划设计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作为我国城市规划专业首创的综合性跨专业课程,它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 全面性。根据城市工程专业的需要,课程涵盖了除交通工程外,几乎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部分的系统规划,其中包括供电、燃气、供热、通信、给水、排水、防灾、环境卫生、管线综合规划等单项工程系统规划,覆盖面广。 

(2) 系统深入性。知识内容完整且深入。以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为例,其内容涉及到用水量的预测、城市给水水源选择、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城市给水管网规划等内容。内容除体现规划的思想外,还具有一定的深度,例如在管网等部分的细节规划中涉及很多数学计算。 

(3) 规范性。课程的内容多来源于相关规范。是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相应专业工程的法规、技术规范等与城市建设实况和需求的有机结合。 

(4) 实践性。课程的所涉及到的每一个单项工程系统规划,都配有相应的设计题目供学生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高。同时课程又是城市规划专业中其它设计类课程的基础。 

 

2.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是新办专业,招生时间短,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有限,并受到办学条件、师资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故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 课程安排不当。由于本课程涉及内容多,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消化和理解。其它院校一般用70左右学时进行理论的讲解,并在其后开设的设计类课程,如居住区规划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总体规划和毕业设计等课程。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校本课程理论学时少,只有30学时,使得内容讲解不详细,并且其开课学期靠后,课程的规划思想不能够在一些设计类课程中得到体现。 

(2) 师资、专业教学资料缺乏。我校的城市规划专业是新办专业,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师资力量储备不足。由于课程内容覆盖面广,为了保证课程的专业性,需要不同专业、方向的老师互相配合讲解课程。由于学校在该门课程上的师资的不足,特别是城市电力系统和城市防灾系统两部分的教师力量薄弱,教学的专业性下降。 

另外,本课程由于刚刚开设不久,在专业资料上的储备略显不足。专业资料的齐备,不仅可以作为供学生参考、借鉴和超越的目标,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思维,丰富学生的设计经验,形成专业传统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 

(3) 实践性教学条件不足。课程配有综合性比较强的设计,工作量大,耗时长,需要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故需要配备固定的设计专用课室,以方便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提高,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习惯。但是学校的设计专用教室数量少,同时配备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设计专用课室更少,这导致设计类课程教学手段单一,课程的连贯性差,教学效果不明显。 

 

3.课程教学中的改进方向 

 

基于的各点分析并结合本校的工科基础情况,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课程设置。该课程涉及内容多、系统性强,教学体系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内容,很难在一门课程中的课时中得以全部展开。故建议适当将此课程开设的时间提前,使学生能够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运用本课程的内容。这样不但能够巩固本课程的内容体系,课程中所讲授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在后续的设计类课程中发挥作用,使学生的方案具有细节表现力和深入性。 

(2)明确本课程的规划性和规范性并以此开展教学。①突出课程的规划性。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同济大学戴慎志主编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以其城市给水工程部分为例,其内容中第四部分给水管网规划中涉及到比较多的水力计算,计算步骤麻烦、学生难懂。故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从规划的角度出发组织授课内容,使学生重点掌握管网的规划方面的内容、知识;对于涉及到的复杂的水力计算的内容,则要求一般掌握即可。 

②课程讲解中强调规范性。课程中的规范性特别明显,授课中的很多内容都是由规范中演变而来的,而且工程设计也都是在规范允许的范围进行的。但是一些学生对于城市工程系统的规划设计规范、技术指标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对规范缺乏应有的重视。所以,在课程的案例分析的讲解中,要从规范的角度出发,对设计进行点评,并且让学生养成自觉了解规范、尊重规范的习惯。 

③进行师资团队建设和专业资料建设。本课程内容全面,需要一个课程教学团队,只有团队成员互相配合,才能把课程上好。团队各专业课教师应该注意自身素质的建设,多接触工程实际以积累经验,多同有经验的工程人员交流;同时注意教师间的经验交流。 

本课程涉及大量的专业书籍和相关规范,为了丰富教学,还需要相关工程实际案例供学生课上和课后进行分析、讨论和借鉴,所以在平时应该注意专业资料的积累和整理,逐步完善本课程的专业资料建设。 

 

参考文献 

给水课程设计总结篇7

湖北工业大学是一所省属的工科院校,于2011年10月获批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因此作为一名专业课老师,思考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下,如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优

化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训练使其符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要求。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之一,主要讲授污水处理中最常用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处理方法,将污水水质指标、污水处理理论、原理和工艺技术设计计算紧密结合[2-3],并对常见的处理工艺进行系统介绍,使学生对不同水质的水处理理论的方法有全面、系统的认识。水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化学、物理、物理化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和流体力学等学科。课程的设置不仅包括理论与实验教学,而且还涉及课程设计以及实习实践等环节的内容。该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和竞争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需要我们教师根据课程特点,结合社会的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

1 调整优化教学内容,增加课程的先进性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排放的废水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废水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处理的要求。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水污染控制新技术和新装备也日新月异。教师在上课时必须紧跟科技发展,积极掌握水污染控制技术及设备的最新进展,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理念融入教学内容,如高级氧化法、生物絮凝剂、复合絮凝剂、膜生物反应器等高效新型的技术纳入到课程中。学生在掌握传统技术的基础上,掌握最新的行业技术,使他们在以后的就业和学习中,立于较高的基点。

2 面向工程,强化特色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课程建设与改革应根据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工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育,做到教学、科研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方式和途径,以有效提高学生面向环保产业生产一线的工程素质[4]。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一些工程实例,通过讲解其工艺原理及工艺参数的选取特点,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意识和工程意识,同时根据我校轻工特色,增加大量的轻工行业的污水治理的实例如造纸废水、食品废水等。同时工程案例和项目要不断更新,紧扣学科热点问题,密切跟踪企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真正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并结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根据其给出的废水工程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的指导,跟踪行业发展,树立规范意识。

3 与职业资格考试相互结合

注重授课内容与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的要求相适应。随着2005年9月1日起《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暂行规定》的施行、2007年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的首次实施,中国在环保行业逐步实行执业注册制度。水污染防治(即水污染控制工程)是注册环保工程师资格考试的四个专业方向之一。

结合注册环境工程师的考试要求,将相关内容整合到教学过程中,保持教学软件与工程实际应用软件的同步,使学生所学内容能够和工程设计与管理实践相接轨,从而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注册环境工程师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二 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

1 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为专业主干课,公式和工艺流程多,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应用多,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选择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课件并重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可以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把相关的内容和图像生动、直观地投影到屏幕上,通过声、光对信息的传递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述构筑物结构时,既有实际构筑物的图片,又引入AUTOCAD图纸,使学生不仅了解构筑物的外观形式,而且深入了解构筑物内部构造和关键的设计点,这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构筑物构造的感性认识,加深印象,从而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又如在介绍处理工艺流程时,既可先借助流程图的图片介绍流程的工作原理,然后又引入实际污水处理厂的FLASH和DV,使学生对工艺流程的理解从感性和理性上都会得到强化。

传统板书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视觉信息,是教师在课堂上利用视觉形象与学生交流信息、传递知识的重要教学方式。科学研究表明,在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约占75%,可见板书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因此将传统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使学生不仅学习积极性很高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大大增加。

2 讨论式教学

为了避免“填鸭式”的教学,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问题。经过充分的查阅资料、认真讨论和总结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给出总结,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并给予优秀学习小组的肯定和奖励。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励每位学生都热情饱满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有效避免上课思想抛锚的情况发生,通过讨论可以使重要知识点明朗化,有助于学生的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采用教学团队进行教学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实现该精品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建设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一个教师教一门课”,采用教学团队进行教学,教学团队由教授、 副教授、 讲师组成,由工程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带头人领衔负责,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建立知识、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任课教师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实际工程经验。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不仅要提高团队成员整体素质,而且要优化组合,有效促进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水平。

三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整合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5]

在授课过程中,安排验证性实验,此类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水污染控制技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理解,以及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在授课结束后,安排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综合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6]。根据我院的特色专业――造纸、食品等专业,可选取造纸、食品生产废水,通过水质分析、设计出自己认为最佳的处理方案,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水污染控制工程涉及的实验内容多而广,通常所用的时间较长,传统的实验课程无法满足学生对实验的全面了解。因此可在传统实验课程的基础上,设立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统一开放的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如氧化沟处理废水实验,进行实验的设计、参数的选择、污泥的培养、装置的运行、处理后废水指标的测定等过程。 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让实验室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2 课程设计选用实际工程案例

该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针对完成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学习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设计,学会查阅资料、使用手册、选用数据和公式、合理确定工艺流程、正确进行设计计算、用技术经济的观点评价设计结果,用AUTOCAD画出合理的平面、高程图。另外还要结合认识实习,将认识实习安排在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课结束后,课程设计前进行,这样使学生已经对污水处理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课程设计更加合理,符合实际。

3 开展多渠道实习形式

在传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基础上,拓展更多的实习渠道,如学术讲座、校企合作等。举办专题讲座,邀请工程实践丰富的技术人员或专家给学生做专题报告,结合工程实例讲授工程设计、施工、运营过程等实际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一些污水处理厂、环保公司建立长期实习合作关系,选派学生到公司进行长期实习,参与公司污水处理厂设计、营运的整个过程。同时,结合湖北工业大学膜技术研究所的研发和工程实践,让学生参与多项课题的立项、研究、项目实施和项目运行。

总之,高等工科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实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等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教育举措[7]。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因而课程的建设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加强实践环节,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真正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玲.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2011(6):40-41.

[2]李凡修,张竹青.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的实践与设想[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成官文.水污染控制工程国家精品课程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5):134-136.

[4]徐进,李红艺.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时代教育,2011(9):50-51.

[5]刘艳娟,沈丽,张志众.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3):126-130.

[6]潘杨,黄勇,沈耀良.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2):139-140.

给水课程设计总结篇8

关键词水质监测;综合性设计实验;教学改革

abstract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base used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applies an innovative platform for students,especially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thod used in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he change,from the confirmatory experiments to the comprehensive ones,may bring problem-analyzing and problem-solving of students into full play,the awareness of innovation and design capability also get developped in the process,so as to meet the objective of high-quality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training.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were given on the basis of problems found in the courses.experimental teaching programs were promoted and discussed.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plan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water quality monitoring;comprehensive design experiment;teaching reform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能够灵活应用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如何培养新形势下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具有课堂讲授不可替代的作用[1-4],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工作,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出实验教学新途径。

水质监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单纯靠课堂教学,学生很难掌握关健技术,因此这门课程的实验学时占总课时的2/3。水质监测课程不同于其相关的水分析化学;该课程偏重于采样前的现场调查、监测项目的选择、布点、采样、样品预处理方法的选择及其实施,分析方法的准确选择、分析测试及其综合评价等一系列过程的综合训练。因此,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化学操作技能的前提下,严格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系统掌握水质监测各个环节,包括方案设计、采样、分析、数据处理、报告编制等;在数据处理上,要树立科学、公正、准确的意识,掌握计算机统计实验数据能力;不仅要掌握普通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还要熟悉如激光粒度分析仪、离子色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大型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综合性设计实验是高等教育实验体系的发展趋势,实验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实验教学体系不统一。普通化学实验、水分析化学实验作为水质监测的先导课,与水质监测课程密切相关,但各实验课程强调课程的独立性,对不同课程的衔接和结合重视不够,侧重点不明确,实验内容存在重复现象。二是实验过程不全面。实验中所用试剂及实验待测样品都是由实验教师配制,学生得不到采样、样品预处理环节的锻炼,势必会造成与实际监测工作相脱节。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循规蹈矩,限制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遇到实际样品时很盲目,机械性地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不充分考虑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必要的实验步骤必须按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但实际样品往往是复杂的,很少完全按照指导书实施,由于污染物含量不同,同一监测项目具有不同的监测方法,因此需要为每一个测试项目选择合适的方法,监测方案中每项内容的确定是保证测试结果好坏的前提。四是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

2教学改革措施

2.1教师转变观念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按照教师提前安排好的步骤,逐项完成,学生没有自由发挥的余地。素质教育模式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强调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接受知识型转为综合能力型。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者,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构建;同时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优化、整合实验内容,开发综合设计性实验

所谓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或制作仪器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实验动手、数据处理、查阅文献资料和独立解决问题、创新、团队协作、组织协调和科研的能力。

实验内容多、课时少,是目前水质监测实验课程突出的矛盾,为适应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的需要,必须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优化、整合。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优化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在删减重复性或实验效果差、耗时多的实验的同时,将单一技术整合到相关实验中,将相关联的实验内容整改为综合性设计实验。如:将原来的实验项目“水样cod的测定”和“水样bod的测定”设计成与工程结合的综合实验项目“废水可生化性评价”,实验样品可由学生自行采集,测定样品后,学生们可根据cod/bod测定值,评价其可生化性;将“纳氏试剂比色测定氨氮”和“水样总氮测定”综合成设计性实验“废水样品中的全氮分析”,由学生自行设计废水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凯氏氮、有机氮、总氮的测定方法。并由测定的结果评价水体自净情况,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实验及优化分析方案的能力。

2.3改进验证性实验教学方法

在水质监测课讲授理论的同时,安排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为随后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师提前1周布置学生预习实验教学的内容,提出问题。学生分组与教师一同做好准备和预备实验,写出预习报告。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即预习报告、回答问题、叙述实验原理、操作过程和结果的预分析。将该过程作为对学生考核的一部分,由于充分的预习,验证性实验就能顺利进行。通过这一全过程加深了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带着思考和创新想法自然过渡到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中。

3实例分析

综合性设计实验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增加了难度和挑战,大量的前期验证性实验已为综合性设计实验奠定基础。因此,在验证性实验后授课教师应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综合性设计实验的目的、意义和要求、相关项目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概况,并详细介绍学校目前的仪器设备状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3.1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可自拟,如:“某地综合污水中污染指标的监测”,“某河段水质调查和评价”。

3.2实验内容

一是查阅资料。根据兴趣选择实验项目后,查阅相关资料为今后确定实验方法及数据整理作好准备。二是根据所学知识及相关标准确定监测内容。确定采集样品按照常规应测定的项目;根据样品的特殊性选做测试项目。三是样品采集应考虑的问题。哪些水样可采集同一瓶中,哪些需要分别采样,并作标记,采样前应准备好保护剂及用量;根据水样中待测组分浓度确定水样的采集量;生活废水的采集布点及采集水样种类,给出水样采集与保护汇总表;四是对样品进行必要的测定前的预处理。确定样品的预处理方法;项目测定时,干扰的消除方法;预处理样品时使用的试剂、仪器;给出样品处理安排汇总表。五是确定测定项目的分析方法。由样品待测组分的含量来决定每个项目的分析方法。准备每一项目测定时所要用到的药品与仪器,配制好所需的试剂。六是样品中的各个项目指标监测。对所有项目分成若干个小组,对有关的主要指标进行监测,结果汇总在表格中,其数据项目组共享。七是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监测项目、水样采集与保护相关安排、水样预处理相关安排、水样监测方法的选择、监测结果报告及其相关分析、综合设计实验总结报告等。

3.3考核与评价

对于综合性设计实验的考核以成果为标准,注重过程评价;考核的主要方法有提交论文与答辩,实验设计方法、实验步骤报告与答辩,撰写实验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与实验过程,以检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不单纯以考核分数来衡量学生,而要科学全面地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在实验中能够独立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见解、新结论的创新行为,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将其作为考核指标。

4结语

在综合性设计实验的进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一是由于学生以前从未进行过此类实验,学生有些盲目,不能全面考虑样品的复杂性,会出现选择监测项目不合理、预处理方法不合理等。这需要学生相互探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做的方案加以完善。二是综合性设计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条件很多,比如化学药品的配备、实验仪器的正常运行、足够的实验空间等,如同时进行可能有些困难,实验室需要根据学生申请的实验时间,统筹安排、有条不紊,合理地利用现有的实验装备资源。组与组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大型仪器采取预约制,以确保实验的正常进行。

综合性设计实验的过程主要是它的目的性,在有限的实验学时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的联系,完成多项指标的监测其效果是显著的。经过这样一个综合训练过程,使学生系统的消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深化课堂的理论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协作、动手的能力。学生在对某一样品进行监测时,能够对监测对象有整体的把握,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以保证自己所分析的结果的可信度,客观地反映样品的实际情况。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创新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以及给毕业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5参考文献

[1] 蔡艳荣.环境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6):80-82.

[2] 张杰.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34-37.

[3] 苏岱安,周鲜成,李桂梅.提高开放实验室效率的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4):114-116.

上一篇:调度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下一篇:论文课程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