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范文

时间:2024-03-18 10:51:51

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

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篇1

关键词:汉服;衣缘;装饰;精神内涵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301-02

一、汉服衣缘的表现形式及地位

衣缘对服装的装饰贯穿了漫长的历史,从冠帽到上衣、下裳、裙裤,再到手套、鞋袜等几乎所有的穿戴都采用衣缘进行装饰,并且多采用平挺的锦类织物缘一道厚实的锦边,再饰云纹图案,即所谓的“衣作绣,锦为沿”,以衬托出服装的骨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锦缎手套来看,衣缘对手套的整体风格起到很好的装饰烘托效果,黄色锦缎的精美刺绣面料,加上红色的衣缘装饰,使手套更显奢华、高雅。在视觉感受上,衣缘的装饰也使手套具有一种庄重、典雅的情愫,使观赏者不禁联想到手套的主人那高雅的气质,也尽显手套主人那显赫的身份。衣缘虽然在服装中更多的是起到装饰效果,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满足,但也就是这“轻描淡写”的一笔却描绘出了穿戴者的气质、修养和身份,把汉服衣缘“物”的层面提高到了“精神”的层面,使人们不仅满足了视觉的需求,同样满足了情感的需求。

衣缘在服装中的装饰效果从视觉感受上可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个是整体感受,衣缘在整体中像个灵动的精灵,使服装静中有动,滚动如洪,由于衣缘的在服装中装饰比例的控制,使衣缘仅仅给服装带来灵动的灵气,而不会超越传统服装那优雅的整体气质;另一个是局部感受,从服装缝制的实践中可以想到,衣料的边缘如果为防止衣料脱线而只采用滚边处理,其视觉感受就是单调且朴素的,而没有更好的视觉及情感感受,而衣缘的装饰给了服装一新的对比关系,使服装在对比中产生视觉的冲击,进而升华到情感的高度,给人以更多的想象空间,使服装不但具有物的视觉效果,也同样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二、汉服衣缘的精神内涵

早期的汉服衣缘的质地主要有两种,一是植物纤维,另一类是丝棉。从汉服衣缘古代时期的质地来看,古代以天然的葛麻和丝帛为主,不仅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温暖和舒适,而且这种充满了智慧和妙用的创造中,不仅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自然之“天”合与人,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服务,而且人类也主动地去亲近自然之“天”,使之与自然界的关系更加密切。因为从表层现象上看,桑麻皆为产生于自然界而经过人类加工过的质料,虽然其特质各异,葛麻舒适、凉爽,易于采集和加工制作,丝帛华丽艳美,但它们最初都来于自然,这多少慰藉了人们亲近自然的心态取向。另一方面,服饰质料上运用葛麻丝帛,形成了华夏文明的具象表征:“桑麻古国”,后来逐渐双向分流,皇室贵族衣着华贵的丝帛服饰,而广大的平民百姓则只能披上粗疏的葛麻织物,并形成了华丽辉煌与素朴淡雅的两种服饰传统,使社会各阶层各衣其服,不得逾越,这就是宏观上整合了人际关系、制定了国家的秩序、稳定了社会关系,为后来中国服饰文化秩序井然、等级深严的传统定下了基调。由此可见,正是采用了葛麻丝帛为质料,才直接促成了“天人合一”观念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的萌芽。

衣缘的色彩在整体服饰色彩的比例安排中十分讲究,达到了色彩和视觉的平衡,使人们在视觉上感到舒适、和谐,又不会很突兀,其又更好的诠释了“天人合一”的意境,耐人寻味。衣缘的色彩在视觉上如从上到下的一股洪流一气呵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流动感,使静态的服装添加了无形的动态感受,不但满足了人们的视觉感受,也使人们心灵得到满足,这就是我国传统精神文化之“魂”之所在,把无形蕴涵在有形之中,但又让人在感情上接受了那种无形的悸动。

三、汉服衣缘之“魂”的继承与创新

1、汉服衣缘之“魂”的继承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汉服衣缘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其“魂”之所在,到现代社会我们通常所说的姻缘也就源自于此,衣缘从领到下摆一条线条从上到下一气呵成,正所谓那“千里姻缘一线牵”,衣缘的“缘”正通姻缘的“缘”,这就是我国传统精神文化对我们后世的影响。其物质的外表蕴涵着那深厚的精神内涵,这在我们现代服装中是不多见的,在当今经济社会的背景下,人们一味的追求物质,而越来越忽视我们祖先留下来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汉服衣缘的“魂”的继承与创新已成为当代服装设计必须更加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衣缘本身也是中国传统服装上的一个重要的细节。对清末民初时期衣缘的研究让我们了解了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妇女在服装装饰上一些常用的缘饰材料,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常用的,或是国外引进的先进的缘性辅料的前身,如布料、机织花边、蕾丝缎带等。是现代丰富多样、数不尽计的辅料的最原始的模样。这就是对衣缘的继承和发展,这个时期的服饰相对与汉朝服饰在形制上相对简单,但其对精神的追求依旧蕴涵其中,像是同样一句话换了另外一种表达方式一般,也更强调着衣服中那“天圆地方”的精神追求。

2、汉服衣缘之“魂”的创新

从汉朝和清朝的服制变化及衣缘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尽管其表达的方式不再相同,但其表达的精神追求是始终蕴涵其中的。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一直在进行着,但在手法上过于表面,提到传统服饰总是想到把传统元素堆砌到服装中,今天我们在思考传统服装的创新和发展方面,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把这种审美精神传承到现代服装中,虽然滚花边、对襟、盘扣和刺绣也包含了传统服装的元素,但形式上和表面上的继承并不能真正发扬中国民族传统的精神。我们强调对传统的继承,继承的不是外观,而是内在精神。“中风自鉴”的结果不应只是对外观的借鉴,而是要将其内在的因素辩证地一一剖析将其所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艺术思想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工程的融会贯通,把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核――“天人合一”蕴涵在服装之中,不仅考虑到服装物的外表,更升华到一种精神的追求,方能在设计和创新思维上不断涌现出新的发想。

总结:汉服衣缘让我们看到了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是服装之魂,更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魂,是我国几千年的精神瑰宝,汉服中的衣缘蕴涵着深厚的传统精神内涵,将一直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未来,使现代服装不仅具有物的属性,更强调着精神的属性。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多的把精神的真谛注入到服装之中,继承和发展我们独有的传统精神内涵。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参考文献:

[1]冯泽民,刘海清.《中西服装发展史教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2]蒋金锐.《论中国历代服饰中的“平面”加“衣缘”现象》[J].2000年第15期.

[3]沈从文.《中国服饰史》[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高春明.《中国古代的平民服装》[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

[5]楼慧珍,吴永,郑彤.《中国传统服饰文化》[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

[6]朱立元,王振复.《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7]周汛,高春明.《汉服-中国古代服饰风俗》[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8]陈婧.衣缘饰边之中西文化比较[J].DECO饰.2000年第4期.

[8]邓雅,梁惠娥.浅议汉服风韵与国服[J].DECO饰.2008年第3期.

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篇2

[关键词]楚汉传统服饰 美学 文化蕴涵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旷古悠久,服饰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独特的体系。楚汉时期的服饰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璀璨而耀眼,其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在服饰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这个时期出现的深衣更是确立为承上启下的服饰,在深衣出现之前,中国的服饰一直是“上衣下裳”样式,而深衣作为“上下连属”样式一直沿用至近代,可以说楚汉服饰奠定了中国一千多年的服饰造型观和服饰审美观,这些观点为中国服饰文化作出了不可磨没的贡献。

一、楚汉文化及传统服饰

楚汉文化指的是两汉时期的湘楚文化,两汉文化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里早已成为最为坚固的基础,两汉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无论是过去或是现在都使东西方的现代文明人士崇拜和羡慕。它是在百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形成基础则是以华夏文化为核心,还包括齐鲁文化,关中文化,中原文化,北方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里,“无为而治”、“独尊儒术”、“龙凤文化”为其主要思想,其中“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中央集权由此产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这些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服饰艺术。

楚文化起源于长江流域,最早建于荆山一带,文化遗迹集中在湖南、湖北,楚庄王时期不断扩张疆土,在这期间楚文化不断吸收、消化来自长江下游、东南淮水流域和华夏,巴蜀文化圈的一些艺术因素,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马王堆出土文物中就有各种丝织物,有绢、罗、纱、锦等,数量大,品种多,保存好,工艺高超,尤以绒圈锦最为珍贵,其中更有举世闻名的素纱禅衣,衣长1.28米,重量仅有49克,织造技术非常之高,代表汉代纺织的最高水平。

楚汉时期服饰有两种造型,上下连属和上衣下裙,上下连属的服饰为袍服,楚汉时期服饰以袍为贵,袍服一直被当作礼服,袍服的主要款式是深衣,以宽袖为主,袖口有明显的收口,领、袖缘花边,领子以袒领为主,大多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内衣。深衣是官吏的普通装束,文武职别都可穿着。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曲裾深衣缠绕型的,主要为了遮挡无裆裤,当服饰逐渐完善后,便产生了直裾造型的深衣。除袍服外,还有b榆、襦、裙,上襦下裙是楚汉时期女子服饰的主要造型,上襦极短,直到腰间,下裙极长,垂至地面,这种裙形在之后一千多年里都为女性所穿着,除了长短胖瘦稍有不同外,基本形制始终如一,楚汉妇女的礼服主要有庙服,蚕服。楚汉时期重祭祀,男子祭祀时穿着冠服,主要有冕冠服、长冠服、委貌冠服、皮弁冠服,而等级地位的区分主要是体现在官式上,这个时期官式丰富,名目繁多,主要有冕冠、长冠、通天冠、进贤冠、却非冠、法冠、武冠等,冕冠与长冠为祭祀时所戴的冠,通天冠为皇帝专用,进贤冠为文吏,儒士所戴的礼冠,却非冠专用于宫殿门吏及仆射等人所戴。楚汉时期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富贵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粗布做的短衣。

二、楚汉服饰的民族文化蕴涵

(一)楚汉服饰中体现的传统美学思想

楚汉文化不仅文学方面受“楚辞”影响,而且在服饰造型方面也偏向“楚衣”和“楚冠”,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服装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研究材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其服装的裁剪具有明显的楚衣造型,服装形制的变化就是统治者的思想的折射,传统思想观念对于礼仪制度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服饰文化正是学术文化的再体现。

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各种学派,主要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翟为代表的法家等,各学派坚持自己的理论,产生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儒家提倡“君权神授”和“大统一”的思想,强调尊卑等级,并形成以此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道家提倡“自然而为”,“被褐怀玉”,墨家则提倡节俭,不必过分奢华,法家主张崇尚自然,反对修饰,各种不同的思想家以自己不同的视角对美作了定义,而人们在长期的熏陶中逐渐改变着自己的审美意识,着装观念随之改变,楚汉时期从“黄老无为”到“独尊儒术”,其美学思想深深影响着服饰的特征,“黄老无为”倡导的是无为而治,对人民的事物实行不干涉,这使得当时的政治气氛很和谐,由此衍生的美学观强调的是自然朴实的形象,不追求过分的色彩装饰和奢侈的外装饰,这种思想下看到的楚汉初期的服饰正是朴实、素雅,不追求华服造型。汉武帝时推崇儒术,儒家十分重视服饰之美,“恶衣服而美乎m冕”,强调的就是平时可以衣着朴实,但是到了祭祀时就必须要华服而出,这样的服饰美学观里不仅强调了礼仪服饰之美,也强调了服饰的社会性和功能性,冕服和冠服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里,有着很深的封建观念,服饰美学的伦理方面体现的主要是隐蔽和包藏,这也与中国服饰美学观点――闭合,内敛,含蓄,遮掩人体吻合,服饰美强调的是含蓄,空灵,在外观上要遮掩体型,以巨大的平面结构来淡化人体的曲线,同时又要表达出独特的东方美感,服饰造型上既符合含蓄的美学观,又能明确地显示人的身份,体现社会等级观念。楚汉服饰正好汲取了儒家美学的精华,宽衣大袍,以纯平面的结构覆盖人体,长袖遮手,及地长摆盖脚,体型曲线美被巨大的袍服完全掩盖,这表现出来的正好是含蓄而内敛的美。

传统美学思想中还强调一个重点就是均衡美,均衡,是一种物理状态,是力的均衡与分配,是趋向于对等,相似的概念,《礼记・深衣》中记载:“古者深衣,以应规、矩、绳、权、横。短毋见肤,长毋被土。”指的是衣服要有一定的制度,与圆规、曲尺、墨绳、称垂、横杆相应和,短不露体,长不覆地。这其实就是说的服饰的均衡性,楚汉时期袍服形制:上衣正裁四片,宽各大半幅,两袖无胡,袖缘与领缘窄,呈现的就是结构上一种对等的均衡形态,其均衡性是静态的。《中国美学思想史》中提到:“汉人继承了道家美学的基本思想,舍弃了它消极出世的思想,吸取了儒家某些观点,注意了自然规律与人目的的统一性。”这取舍中就是在寻找美学中的均衡性。楚汉服饰中不管是上衣下裳的襦裙还是上下连体的深衣都会在形制上强调其均衡的特征。

(二)楚汉服制中体现的礼制观念

服饰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人类裹着兽皮时,并没有不穿衣服的羞耻感,在进入到礼制社会后,各种思想不断洗刷着人类灵魂,服装的作用不再是御寒保暖,在很大程度上有着更多的限制,最主要的就是等级限制,这就代表着服饰已经成为身份的一种表现,服是用来表现礼仪,礼仪用来推动社会,服饰思想已经深受时代的约束,君主的指导思想直接导致服饰的变化,这其中就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的知识文化,也使得楚汉服饰具有很浓的民族文化底蕴。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各个时期都有其推崇的礼制,楚汉时期推崇儒学的道德观念和审美体系,儒学思想最初指的是司仪,后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依儒家典章制度和秦法,可以看出随着封建统治权利的集中和强化,儒家学越来越成为统治阶层的思想,儒学强调的是礼,儒家认为,衣与裳的形制,主要是依据天地、男女、尊卑、阴阳等象征来构建的,衣取白乾,象征着天、尊和男,裳取白坤,象征着地、卑和女,因此,上衣下裳构成形制与天地宇宙是共通的。衣服穿在身上是表象,衣还应该体现人的精神,衣服在造型上要绝对符合礼制道德观,“礼”在古代生活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吉礼用服,宾礼用服,凶礼用服以及军礼用服都需要遵守当时的礼制观念。祭祀在楚汉时期占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祭服就显得尤为贵重,祭服延用“大制度”,遵从古礼穿冕服佩绶、佩玉。祭祀大典上通用的是长冠服,长冠是指汉高祖采用楚制之冠,名为刘氏冠或长冠,后汉书《舆服志》中说:“此冠高祖所造,故以为祭服”,定为祭祀大典上通用的冠服。祭服多用深衣,需要缘赤色边,因为楚汉时期赤色为最尊贵的颜色,将之用在祭祀仪式上以显其重视程度,从祭服形制上体现了明确的礼仪道德观,其一,等级严明,尊卑有序;其二,服色明确,古朴端庄。

楚汉时期的墓葬是非常讲究的,隆重的凶礼是对逝者的尊重,兼及对天灾人祸的哀吊,因此陪葬品非常奢华,从出土墓葬中可以还原当时的服制特征。1972年轰动世界的马王堆墓葬出土文物中就有12件袍服,曲裾九件,直裾三件,这些珍贵的文物直观地呈现出来,从造型、用料、色彩、纹样,清晰地展现了楚汉服饰的特征及其内在的文化意蕴,从造型上看,所有袍均为交须右衽,上衣下裳连为一件,在领口、袖口,下摆均有缘,缘的装饰在服装中体现为矩形,《礼记・深衣》中记载:“袂圆以规矩,曲袷如矩以应方”。缘的装饰正好印证了古语中的“方”,有方即有圆,服饰中自然不会把“圆”忽略,服装穿在身上,呈现出来的就是整体的圆,这是大方位的圆,小方位上的圆可以表现在衣袖,“袂圆以规矩”指的就是袖子的圆,在人的手臂部位纵向和横向都表达了圆的造型,规矩方圆本来就是天地间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马王堆汉墓中服饰中的“缘”与“曲袷”正好取喻于天和地,人类要求的圆满与方正正好体现在了服饰上。色彩纹样一直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服饰中重要的部分,如果说西洋服饰是在立体的三维空间里做外装饰的变化,中国服饰则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里做色彩和纹样的变化,由此可见其在中国服饰中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等级严格,复杂,服色在君主制度下呈现两种功能:一为区别身份地位;二为表示所处的场合。《五德始终说》中把色彩与五行相生里下来联系起来,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白青黑红黄,居中的为土,因此,黄色为最尊贵的颜色,红色其次,秦朝时期重黑色,因此在祭服中会缘黑色边,楚汉时期重红色,因此在服饰中多用红色,马王堆汉墓中的服饰中多见绛红色的丝锦,而红色在中国的传统中也一直是吉祥色,重要的场合着红色服装以表喜庆和隆重,这些均符合当时的礼制观念。

三、楚汉服饰文化的延续

楚汉服饰内涵中强调的是民族性,对于楚汉时期服饰的研究最主要是要将其文化延续,不管是造型还是色彩纹样,都将成为现代服饰设计中最主要的理论依据,楚汉服饰已经消亡成为历史,留下的就是文化内涵,后人对于楚汉服饰的传承也就是吸取精华,再增加现代元素,为了将汉服文化推广和传播,2006年国家举办了“汉服设计表演大赛”,2010年纽约也举办了“全球汉服设计回归大奖赛”,以赛事将汉服文化推广到了世界。另外,汉服文化中的纹样也在现代设计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北京奥运会中的云纹就是楚汉纹样的精华,更有设计师将楚汉中的深衣领,缘边造型与欧洲服饰造型结合,形成独具一格的具有新的创意的服饰,中西结合,以传统服饰文化内涵诠释现代设计,既有深度,又有创意!

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篇3

摘要:汉字作为社会文明传承的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将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计当中,它严谨的结构造型形式传载着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信息。然而汉字图形化设计使得它更加具有深刻内涵,本文就它在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应用简单分析。

关键词:汉字;汉字图形;设计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图形,人们对信息解读时越来越愿意文字边上再配个图形,这样有助于人们对信息理解的更加透彻。以汉字为主要设计元素的汉字图形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设计范围中,它让整个设计画面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也为设计画面增添了生动性,使得信息传递的更加准确。汉字图形化在视觉传达设计已经被广泛应用,如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招贴设计等。这样的应用使得本民族的在文化发展上得到了广大推广,让那些载着汉字图形化的设计更加显现出了民族特性。

一、汉字图形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标志在造型艺术的范围之内,然而我们的汉字本来就是象形文字,所以将汉字图形化在标志设计中应用是很普遍且表达意思很明确,具有极强的形象感。汉字本身就具有完美的造型,里面还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例如我们都熟悉的中国银行的标志,这个标志把中国的“中”字与古钱币完美结合,既形象又体现了中国银行的服务理念,具有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现代化服务。设计手法简洁、大方。整个标志运用两个要素,一个是现代的“中”字,一个是古代的古钱币,实现了古今中外的巧妙结合。这是一个典型的将汉字图形化的例子。我们的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的创意来自北京的“京”字,也是现代与古代的巧妙结合,设计中运用传统的印章与动感十足的运动健儿形态相结合,将“京”拟人化、夸张化、变形化,将其勾勒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也体现了北京的热情,就像一个人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而人的造型形似“京”的神韵,具有地域性代表的同时还蕴涵浓重的中国韵味。标志利用视觉图形来展现它的个性,在创意上要新颖,结构上要单纯,并且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这样才能达到传递信息的同时让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发挥它的功能性。虽然汉字的笔画多且很繁琐,很难与图形相融合,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考,设计时以巧取胜,便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达到设计内容与表现形式上完美结合,这样的标志形象看起来更加优美,让人看后会有种精神愉悦感,并获得美的享受。

二、汉字图形在招贴设计中应用

招贴海报中运用汉字图形化设计,可以让作品民族性更强,并且也具有一定的时代感,笔者认为,将汉字这个视觉符号认真研究,研究它的价值,让它充分为设计创意服务,让它的视觉符号和价值系统充分结合,并一点点深入人心,最终迈向世界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意义。所以我们不仅要把握它的形式与内容,更应该抓住中国汉字传统视觉符号里面所蕴涵的精神实质与审美内涵,让它可以很自然地为招贴海报服务,成为海报中的必要元素,可以既体现它的传统性又体现它的现代性,从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视觉语言。汉字本身就具有自己独特的造型,如果将其的创意融入到视觉传达设计中,会使得视觉传达设计更加充满生机。我们在应用汉字图形化时,不仅仅要注重的它的表面形式,更应该注重汉字本身的含义,将它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这样也会使它的表现空间得到最大的展示。

三、汉字图形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图形应用在包装设计中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设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今我国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这样我们的包装如果运用本土化设计―汉字图形化,既使得世界对我国的汉字文化有了了解,也打破了“国际化”视觉符号泛滥,也让包装设计行业多元化发展,也使得世界包装设计不走向单一。把汉字图形化艺术设计语言的独特表现力融入包装设计领域是体现作品现代性,世界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现如今,汉字图形化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超出了原始的语言信息,它是民族性的代表,具有民族意义,加上将它图形化设计后更加具有设计意味,并且具有双重意义,一个是文字意义,一个是图形意义。包装作品上可以没有图形化设计,但是一定要有文字语言,这样将汉字图形化了来进行包装设计,可以将汉字的笔画图形化,或者把基本笔画看作抽象的点、线、面构成要素,再结合形式美法则进行重组重构,使其产生新的图形,增添画面的美感。

四、汉字图形化在其它设计领域的运用

汉字图形化设计不仅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其它设计领域中也被经常应用,如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卡通漫画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它在其中一样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它的作用,如在卡通漫画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发挥着体现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并具有促进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作用。我国的卡通漫画事业起步较晚,所以在技术上和资源上相对于其他国家薄弱许多,也可以说现在正处于发展阶段,然而这时期的卡通漫画设计作品中更需要加入汉字的图形化元素设计,这样既可以突出我国的特色,还可以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虽说是国外在卡通漫画设计方面已经很成熟了,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表面模仿他们的卡通漫画,要有选择性的吸收,学习他们设计的内在东西,然后结合我们本土民族的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卡通漫画设计作品。在数字媒体设计中,主要体现在影视片头方面的设计与制作,这一领域将汉字的图形化语言以及它在动态方面的表现和在影像结合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作为一个崭新的艺术载体利用先进的技术使汉字图形化得到有效的表现和传播。

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篇4

关 键 词:品牌形象 汉字标志 中国特色 中国服装品牌 中华民族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服装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对于中国一些服装企业,品牌的成功塑造将使企业获得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成功打造自身品牌的服装既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追随,也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何塑造品牌,寻求准确的市场品牌定位,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已成为服装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服装品牌的标志无疑是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它是服装品牌在视觉和语言上的表达,对服装品牌起着支持、表达、传达、整合与形象化的作用。它是最短小、最快速、最常见的宣传方式,它始于服装品牌的名称,并且以几何级的速度成长为各种工具和宣传方式的母体。从名片到网页,从广告宣传到立体包装,服装品牌标志能提高人们对服装品牌的认知度,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空间。

好的服装品牌标志不仅要有完美的“形”,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意”的独特性,令人难忘、与众不同、内涵丰富。目前中国的大部分服装品牌恰恰缺少的就是“形”和“意”的独特性。因此笔者阐述的是将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汉字应用于中国服装品牌的标志设计中,从而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品牌形象。

一、中国服装品牌的现状分析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部分品牌正逐步走向世界,但是我国服装生产仍是以服装生产加工为主,中国只是一个服装加工大国,而绝对不是一个服装强国,中国服装产业如果不想在加工这个低层次上徘徊,想从服装大国走向服装强国就必须创世界级品牌,并借助品牌,提升服装的附加值,形成无限活力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在服装品牌运营领域里,近几年中国还处在一个发育阶段,有些服装品牌往往出现“抄货”“抄牌”的现象,而且这成了不少中小规模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的生存手段。从长期品牌发展来说,这其实是走进品牌经营的误区,并最终断送了企业的品牌经营发展之路。这暴露出国内服装服饰品牌缺乏创造能力和深度系统规划能力的问题。

众所周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市场总价值中,情感实体远远大于物质实体,它的价值是无形的,是一种品牌文化感受。同样,服装服饰更是以品牌文化感受为主要实体的商品,它更需要品牌“咒语”(指品牌灵魂诉求点,斯科特·贝德伯里的定义是可以俘获品牌定位的真实本质和精神)的支撑。所以要想发展中国服装品牌,也必须注重品牌文化的感受。中国的服装品牌多得数不胜数,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太多,其原因就是缺少自己的文化特色。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很多属于自己的文化。要想加强中国服装品牌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汲取传统艺术的精华。

那么,我们要如何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品牌形象呢?在当前全球文化交流、文化互补的大背景下,各种文化作为各个民族精神的综合反映,其价值引起了各民族的空前关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也就是说如果想让品牌世界化,我们就要将品牌形象民族化,将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汉字应用于中国服装品牌的标志中,从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服装品牌形象,形成鲜明的品牌个性。

二、汉字设计的特点和方法

中国汉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是流传到现代的历史硕果,是文字中的寿星。汉字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重要特征,是连接所有中国人的文化纽带和文化标志。作为标志的汉字还是一种提升民族文化内容、思想价值的富有感染力的设计。传承与发扬它,把其精神元素融入现代企业形象设计之中,必定会使企业形象设计更具有文化内涵。中国汉字资源是极为丰富的,它们在自己的发展和演变中,既有一以贯之的脉络,又有多姿多彩的风貌,它们以其多样而又统一的格调,显示出独特、深厚并富有魅力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

汉字标志是以汉字的形式作为标志的主体所形成的,所以汉字标志的设计主要是汉字设计。汉字设计具体地说就是研究字体的合理结构、提炼字形、建立字形之间的有机联系,确立情调、想象构图和表现形式的过程。以汉字为主体,可以设计出很有中国特色的标志,汉字设计可以从“形”和“意”的认知和再创造入手,从而使汉字的信息传达更准确、迅速、丰富、独特。汉字设计的“形”是设计的外表构成,或美观、方便、实用;或个性、独特,是直观造型的静止之美;汉字设计的“意”是设计的内在构成,或具有丰富的信息传达,或可感悟到传统的文化意蕴,或有着超凡脱俗的创意,或给人以潜意识的启示,是内容活性化的流动之美。只有“形”和“意”的完美结合,随人们的视觉、心理、应用及审美的需要而发展,才能形成以形表意、以意传情的好的汉字设计。

具体的设计方法中“形”的变化有:变形变异、异形同构、置换同构、图底反转、共用一形、将虚拟实(笔画减省)、分解重构、节外生枝、以图结字等方法。以上“形”的变化是以汉字的基本字形为基础进行各种装饰、变化的。它的特征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印刷字体的字形和笔画的约束,利用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将字形的结构转化为图形的意象,或加入其他图像点出主题。它往往以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夸张、增减笔画形象、变体装饰等手法,重新构成字形,并通过文字本身的点画和字形结构去反映形体美,体现用笔美、结构美、意境美,也就是“以形写意”。这种汉字字体在视觉识别系统中,具有美观大方,便于阅读和识别、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其笔画本身也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意”的设计方法就是利用象形设计、书法、民间文化等形式体现汉字的中国意味。这里中国意味是中国民族文化的气息与风格,它主要是指体现在平面设计中的中华民族性,亦即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沉淀。如书法,书法在我国具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早已发展为一门多姿多彩并可鉴赏把玩、陶冶性情的艺术,其内容十分丰富,从字体上说,书体分呈、风格各异,真、草、隶、篆、汉简、魏碑等有着各自的审美意味和形式构造,篆书雄健浑厚,端庄凝重;隶书方折端正,朴拙高古,精致典雅;楷书稳健端庄;草书简练连贯,行笔飞动圆转;行书纵情挥洒,姿势疏朗。书法字不但点画结构章法很美,还能体现一种修养和意境之美,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的文字无可比拟的优势。

四、汉字在服装品牌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标志应用在服装品牌中除了发挥其实用的推广目的和传播的标志功能以外,更重要的是载负着提升和反映民族文化内容、思想价值的责任。汉字是炎黄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中国文化坚实的载体,即便忽略了它作为文字的性质,汉字单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仍然是博大精深的。

根据服装企业或品牌的个性而精心设计的汉字标志,除了外观造型不同于普通印刷字体外,更重要的是它对笔画的形态、字间的连接、造型的统一、意境的营造等方面都作了细致严谨的设计,比普通字体更赋艺术性,渗透出民族文化的特征,使服装品牌具有了传统文化的依托,更具特色,更有韵味。

例如“结”服饰坊的标志设计,以中国结的特征与汉字“结”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蕴含着浓重的中国韵味。“中国字”和“中国结”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元素,充满了中国文化特色。这个汉字标志的应用,体现了该服装品牌古朴典雅的特点,并且还体现了该服装品牌的服装风格为民族服装,反映了产品的特色。“食草堂”服饰利用书法字体进行设计,增加祥云和印章等中国传统元素,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韵味,视觉冲击力强,沉稳、独特、内涵丰富。

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篇5

【关键词】汉文化;旅游开发;徐州

自2012年初徐州市委市政府提出“舞动汉风”文化品牌塑造工程至今,徐州市高度重视开发汉文化资源,通过内容的挖掘和形式的创新,丰富其内涵,增强其魅力,增强了徐州在文化建设上的特色优势,提升了品牌化效应,增强了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不仅提升了旅游经济的吸引力,同时推动了相关文化产业发展。

1 徐州汉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策略

本研究前期开展了游客和居民对徐州文化遗产的认知情况调查,依据评价结果,需要针对薄弱指标采取重点措施。

1.1 汉文化物质遗产旅游开发策略

1.1.1 静态的物质遗产动态化――丰富旅游体验

徐州汉文化的代表“汉代三绝”,即汉墓、汉兵马俑与汉画像石,皆属于墓葬文化,容易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和厌烦感。由调查得知,游客对于汉墓、兵马俑和汉画像石多有耳闻,并有一定的兴趣和游览意愿,但对其所含的文化体验评价较低,并指出旅游项目组合度低。要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创新,将静态的物质遗产动态化,加强旅游体验。可以有选择的采纳现代艺术作品,改变文物传统的静态展览形式,利用投影、三维立体影像和真人现场演示等方式到徐州各墓葬景点和博物馆里进行展示。还可以设计汉服游客体验产品。

1.1.2 分散的物质遗产组合化――加强产品组合

汉楚王墓群的旅游价值最高,可以将其作为徐州汉文化旅游的主打产品和集大成者,整合现有汉文化旅游资源,把狮子山楚王陵-汉兵马俑景区建成全国规模最大、展品最多、两汉遗风最为浓郁的汉文化保护基地和精品旅游区。同时,将汉文化品牌与徐州的淮海战役军事文化品牌以及云龙山云龙湖自然山水文化品牌相组合,共同打造徐州精品旅游线路,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

从区域范围看,徐州与山东泰安、曲阜合作推出的“一山两汉三孔”旅游线路成为华东旅游精品线路,与咸阳强强联手共同开发汉文化旅游资源,与西安、太原、郑州、咸阳、扬州等多个城市形成“中国汉文化旅游同盟”。在未来发展中,徐州还需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汉文化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味,同时注重与区域内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组合。

1.1.3 物质遗产旅游开发深度化――完善配套,招商引资

根据调查,汉文化物质遗产的几个主要景区配套设施评分都较低,对此应对重点区域详加筹划。考虑在汉文化旅游区内布置一些具有汉代风格的建筑、商铺、街道等,展现汉代宫殿、民居、汉街、汉代民俗、汉人生活场景,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让游客可以实现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而不必为了分散的配套设施而奔波。同时,旅游纪念品开发应向纵深发掘,如汉代艺术品、服装、食品、民俗艺术品等。现有的纪念品质量不佳,缺乏特色,旅游纪念品市场还有较大潜力,可以在政府扶持下进行有组织的设计生产加工。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重在设计,既要保留汉代的特色元素,又可与地域特色相结合,同时也可与时尚元素和新的生产工艺相融合并加以创新,开发出具有一定实用性、符合消费者心理需求、代表地域特色、同时也紧跟时代潮流的旅游纪念品。可将物质遗产的元素与地域特色的徐州剪纸、糖人贡以及香包(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设计造型新颖的汉画像石剪纸艺术作品、汉兵马俑糖人贡及汉画像石纹样香包。也可采用现代生产工艺设计制作汉服人偶系列。

1.2 汉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策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不能单独依附于其本身,而应与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作为凸显主要旅游产品特色和增强旅游吸引力、丰富旅游体验的一种辅助手段。

1.2.1 挖掘汉代餐饮文化

与汉文化相关的饮食发掘较少,开发潜力较大。值得关注的有沛县鼋汁狗肉和霸王别姬。通过对两汉文化的研究,徐州彭城饭店已经挖掘推出了樊哙犬鼋宴、项羽鸿门宴、彭祖营卫宴、美人虞姬宴四套中华大餐,与两汉文化旅游事业配套。除了创新宴席菜式之外,还可以开发相应的真空食品作为特产,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原始口感与风味的保存技术。汉代特色餐饮可以构成徐州汉文化旅游精品线路的组成部分,丰富路线旅游产品内容。

1.2.2 传说故事有形化

徐州作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和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有着丰富的传说故事。这些流传于民间的传说故事要转化成旅游产品,必须通过具象化、有形化,仅仅贯穿于导游的解说词是不具有吸引力的。可以通过在景区内设置舞台作品和音像制品的演示、广场、雕塑和建筑设计、真人演出再现实景等方式,来表达传说故事的内涵。在实景演出的过程中,还可以邀请游客参与,增强游客的感官体验。

1.2.3 民俗活动大众化

徐州坚持把文化惠民工程纳入每年全市重大项目规划,建成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文化建设,积极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利、雅俗共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着力创新社会习俗、礼仪、节庆、民间文艺活动等文化形态,广泛开展“琴书楚汉”、“印象汉婚”、“聆听汉乐”、“纸剪汉留韵、石刻楚风情”等民俗、民风、民间手工艺展示活动,通过大众化的文化创意策划和传播,有力推动了汉文化传承的全民参与,有力的促进了民风的塑造,形成城市特色。

1.2.4 政府主导产业化

徐州确立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旨在正确处理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地方地域特色,加强传承性保护、生产性保护园区和保护基地建设,探索“传承-创新-发展-保护”运作模式。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和传承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创建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做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活动项目,形成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产业链条。

2 徐州总体旅游开发策略

2.1 城市规划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持,尤其需要特色文化的支持,才能克服千城一面的通病。汉文化是最能够展示徐州城市内涵和独特风格的特质文化,在城市规划设计、建筑式样、色彩控制、景观布局等方面积极融入“楚韵汉风”的文化元素,在旧城改造、外墙立面统一、广告标牌统一的过程中,以及新建建筑、道路、景观的修建过程中,都要确立统一的指导思想,具有全局性的眼光,塑造整体风格,永久延续城市文脉,着力彰显文化特色,逐步形成以汉文化为核心的城市主题文化,真正打造出“楚韵汉风、北雄南秀”的城市风貌,使徐州充分展示“大汉之源”的文化魅力

2.2 景区设计

景区设计不仅要在整体上保持汉代建筑风格和古典园林风格,而且要在细节上彰显汉代风韵,如售票处、指示牌、路灯、地面音响等的设计都要具有汉代美术风格元素。在旅游风景区及主要接待场所,让旅游从业人员着汉服或具备汉服特色审美元素的工作服上岗,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凸显徐州两汉文化之城的特色。

2.3 节事设置

要推动徐州汉文化品牌的展示,重要的手段就是推动城市文化旅游和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推动城市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就是要启动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推动城市文化品牌的传播就是要坚持引入城市标志性的活动。

目前徐州标志性节事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徐州云龙山庙会、徐州泰山庙会、徐州彭祖庙会、徐州伏羊节、徐州彭祖国际文化节、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云龙山庙会、泰山庙会和徐州彭祖庙会属于传统的民间节事活动,新兴的徐州伏羊节是单一的食品饮食文化主题,其规模和影响力都不足以承载徐州汉文化品牌,这几个节事仍可以作为吸引周围地区游客和消费者的地域性活动。徐州汉文化国际旅游节具备了展示和发展“徐州汉文化品牌”的平台,其关键是要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丰富节庆事件的内涵、衔接部级的文化庆典活动,扩展文化节庆活动的文化张力和经济吸引力,持续性的开展,进一步做大做强。

对于景区而言,要提升文化内涵,也可以举办一系列以汉文化为主题的节事活动。要以商业化运作的方式,在徐州的主要旅游景点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汉文化旅游节,通过景区设计、人员装扮和编排汉代诸多典故传奇的大型实景演出,以生动的方式再现两汉文化。

2.4 城市精神与民风塑造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提炼和升华,是城市的个性和灵魂,是该区域民众的精神支柱和价值体现。经济现代化的推进取决于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其中包括非经济的因素如城市文化,城市精神等。当前徐州精神形象仍有不足之处,虽然徐州人具有朴实敦厚的个性、豪放大度的气质、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历史大小战役中形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刚阳之气,但是由于处于齐鲁文化圈,重义轻利,重农轻商。同时,民风中也有粗悍、刁滑的一面,阻碍了徐州城市精神的塑造。徐州的城市精神被提炼为“有情有义、诚实诚信、开明开放、创新创业”,而汉文化作为徐州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和谐、开放、包容等精神元素,在徐州城市精神中应当着力表现出汉文化的特质和气度,包容吸收文化精髓,使徐州人既保持刚毅豪爽的秉性,又增添宽容细腻的品格。要通过各种媒体的公益广告投放、系统的城市文明和公民道德教育、硬性的市民行为规范奖惩措施等,着力提高市民素质,树立市民主人翁意识;做好“徐州好人”的评选、事迹宣传与报道工作。同时要求徐州市民继续培养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和友好热情的态度与旅游者接触,让融入了汉文化精髓的城市精神逐步渗透到城市生活、市民日常行为和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为徐州发展凝聚更广泛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认同,能使一个外来旅游者从外表、内涵上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徐州的风范。

【参考文献】

[1]沈山.楚汉文化品牌与徐州城市文化创新发展[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2]刘芳.浅谈徐州汉文化输出的显性路径[J].鸡西大学学报,2013,4.

[3]张琼.强化城市文化资本理念:推动徐州汉文化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J].淮海文汇,2013,2.

[4]魏红丽.徐州汉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选择[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8,1.

[5]中国徐州.美丽徐州.文化遗产[EB/OL].http:///zgxz/005/005022/.

[6]徐州史志.楚汉文化[EB/OL].http:///newslist.aspx?ty=12.

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篇6

关键词:名牌文化;内涵;文化性;功能;构成

武汉名牌文化作为武汉主流文化下存在的亚文化,它依附着武汉主导文化而存在,但又表现出其特殊的文化个性。其根基在于湖北省武汉市地域内消费者,在于这些消费者所形成的品牌文化意识。它是湖北省武汉市地域内的人们用来衡量什么样的本地产品,服务和企业是其最值得追求的观点和评价标准。武汉名牌文化是湖北省武汉市地域内名牌所反映的武汉企业文化与武汉消费者文化的结合,是武汉企业和消费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对品牌的价值评判,是体现武汉企业精神,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内容。武汉名牌文化不等于武汉企业文化,但它属于企业文化范畴。

一、武汉名牌的文化内涵

武汉名牌是指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武汉品牌,从武汉名牌这一定义的文化背景来看,是指那些有相当规模或销售量,商品市场占有率高,商品销售范围很广,以及商标使用时间长,服务质量好,公司知名度及公司信誉得到社会公众肯定的注册商标标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某一品牌是否驰名或者能否为一个地域,一个国家公众甚至世界各国人们的肯定、认可、并不是由品牌标识的外在形式而是由品牌所标示或代表的商品或服务与社会公众的利益交换关系,以及该品牌使用者的公司形象、公众评价等是否为众多消费者在长时期和较大的范围认可及其认可的程度,认可持续的时间等因素决定的。同时,当某一品牌所标示或代表的商品或服务具有了文化内涵后,该品牌所具有的特殊的文化涵义就与当时当地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产生了亲合力。这种亲合力正是名牌的文化内涵的集中表现,人们作为消费者也好,作为一般社会公众也好,迟早会对某一品牌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持久而浓厚的喜爱。作为回报,品牌拥有者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优秀的公司形象、优等的信誉等保持其品牌的文化品质,创造适宜品牌驰名的文化土壤。可见,名牌是伴随着其文化内涵的形成而形成的,武汉名牌也是同样如此。

公元1637年10月,明朝崇祯十年秋,汉口大夹街家巷一青砖瓦屋中,一代名医叶文机打出“叶开泰”的大旗,悬壶应诊,以医荐药,武汉健民的前身“叶开泰参药店”从此开张营业。叶开泰,寓意“叶家药铺开业,只图国泰民安”。从那时起至今日之武汉健民,历经近四百年岁月沧桑,一个以药健民、以医报国的梦想矢志不渝。叶开泰创业伊始,即定下“济世救民,质量上乘”的店规与古训,一是尽力义务救死扶伤,赈灾义诊,创建口碑信誉;二是争创天下第一中药品牌,严格中医传统炮制药品牌,从原料到制剂,均一丝不苟,精工细做,绝不苟且通融,欺人欺世。“修合虽无人见,诚心自有天知”。叶开泰以其良好的信誉和质量,赢得了世人的交口称赞,“买药要买叶开泰“,从此一传十,十传百,叶开泰药品的神奇疗效,在民间广为流传。良好的质量和信誉,使叶开泰从此跨入中国中药名店行列,成为与当时广州陈李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齐名的中国最古老的四大中药名店之一。1953年6月1日,叶开泰参药店的制药部分组建为武汉健民制药厂。从此,健民人传承传统,继往开来,不断书写新的历史,1993年组建武汉健民股票在沪市挂牌交易。通过近20年的成功运作,武汉健民的企业总资产由1986年前的不足(400万元)增至现在的7.8亿元,名项经济指标名列全国中药行业前茅,被评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重点中药企业,并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中药现代化龙头骨干企业、中国五百家(行业五十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健民牌”商标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武汉名牌文化与名牌的文化性

从名牌的起源解析,名牌文化具有天然性,或者说,名牌天然与文化有关。武汉名牌的品牌创始初期,品牌的符号化过程就是营销文化的发端,产品名称、符号、色彩和包装等,都要反映商品特有的文化价值。它可以是地域的,如四季美等品牌,可以是多处文化融合的,如精益眼睛、舒蕾等;也可以是传统的,如马应龙等。源于文化,融入文化的名牌天然具有亲和力。从品牌的传播看,品牌的传播必然反映文化的思潮,符合时代的精神。同样,广告必须符合受众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取向和文化氛围。

武汉名牌文化不同于武汉名牌的文化性,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武汉名牌文化强调的是武汉名牌作为文化存在的所有方面和名牌发展中所形成的特有文化体系;名牌的文化性则强调名牌中的文化表现,如名牌名称的文化内涵等。武汉名牌文化不是武汉名牌具有文化价值的同义反复,名牌文化研究将品牌研究上升到价值面,引领人们去探究名牌价值的真谛。武汉名牌文化是武汉名牌本身的价值观和精神特性,是武汉企业文化与消费者文化的融合。

三、武汉名牌文化的功能

(一)提升品牌价值。品牌不仅仅是符号或它们的集合体,品牌是企业营销活动思想和行为的复合体,是企业的全部。因而,品牌的构建不仅是品牌符号化。品牌知名度增长的过程,品牌应是联系企业和消费者桥梁,是企业营销产品的有力手段,是企业竞争取胜的关键。品牌的构造要从品牌的价值发现入手,在品牌要素的各个方面体现品牌的价值观,用名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

(二)促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融合。名牌文化不是单一的“企业品牌文化“,它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文化的融合与再造。文化沟通是以价值共识为基础,消费者与企业不是对手,它们是产品或企业价值实现的不同环节。名牌文化的本质是建立有效的顾客品牌关系,与消费者进行品牌对话,真正让消费者参与到品牌的建设中来,让消费者理解品牌、接受品牌、体验品牌,进而喜爱,忠诚品牌。

(三)实现品牌个性差异化。品牌营销中,品牌个性差异化是塑造品牌形象,吸引消费注意,与竞争对手相区别的得要手段,品牌差异化的建立,要从营销文化入手,在品牌价值基础上,结合企业特性发现。塑造品牌个性特征。

(四)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名牌文化属于企业的文化竞争力,它能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建立竞争优势。卓越的名牌文化能帮助企业建立起识别明显、亲和、沟通、富有关怀心的品牌形象,拉近与顾客的距离,保持竞争优势,名牌文化有助于培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四、武汉名牌文化的构成

武汉名牌文化是在名牌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并积淀起来的,由武汉名牌精神文化,武汉名牌物质文化和武汉名牌行为文化三部分构成。武汉名牌物质文化是武汉名牌文化思想的实物体现。武汉名牌的行为文化是品牌传播,营销过程中所展现的文化,在品牌营销的每一个环节充分体现名牌的精神,并保证每一营销环节都有助于营销文化的形成,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武汉名牌精神文化是武汉名牌文化的核心,它是有关名牌精神和品牌价值观方面和内容,决定了品牌将成为什么样的品牌。

(一)武汉名牌物质文化。武汉名牌物质文化是品牌的表层文化,由产品和品牌的各种物质表现方式构成。武汉名牌的物质文化是品牌理念、价值观、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尽管它处于武汉名牌文化的最外层但却集中表现了一个品牌在社会中的外在形象,顾客对品牌的认识主要来自品牌的物质文化,它是品牌对消费者的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因此它是消费者社会对一个品牌总体评价的起来。根据武汉名牌的物质构成要素,可以将武汉名牌物质文化分为产品特质和符号集成两方面。

(二)武汉名牌精神文化。武汉名牌精神文化是指武汉名牌在市场营销中形成的心理部分,可称为心理文化“武汉名牌精神是武汉名牌文化的核心,是武汉名牌的灵魂。武汉名牌精神文化包括武汉名牌精神,武汉名牌的灵魂。武汉名牌精神文化包括武汉名牌精神,武汉名牌愿景,武汉名牌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目标等。它决定武汉名牌的个性和武汉名牌形象,决定武汉名牌态度,以及武汉名牌在营销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武汉名牌企业武汉烟草(集团)有限公司的品牌精神是“名牌兴业,回报社会”,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关爱民生,健康民众”等,它们都是武汉名牌对消费者和社会的承诺,影响企业和消费者思想。在武汉名牌营销过程中,企业把这种品牌价值观贯穿于品牌营销的每一环节,从产品设计,功能特性、品质到营销、传播和服务,无不体现武汉名牌精神。

武汉名牌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企业与消费者不断交换、沟通的主体。武汉名牌愿景是武汉名牌的目标描述,是武汉名牌将成为什么的长远规划。武汉名牌伦理是武汉名牌营销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和道德规范。

在武汉名牌精神文化的指导下,企业形成了武汉名牌的制度文化。武汉名牌玫制度文化是指与武汉名牌营销活动中形成的品牌精神,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相适应的企业制度和组织机构。它是武汉名牌文化中武汉名牌与企业结合的部分,又称“中介文化”它包括企业领导体制,组织结构,营销机制和为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而制定的管理制度等。制定文化反映了企业的性质和管理水平,是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制定的一种强制性文化。

(三)武汉名牌行为文化。武汉名牌价值是在品牌营销中实现和建立的,离于市场营销活动,武汉名牌就失去了生命,武汉名牌行为是武汉名牌精神的贯彻和体现。武汉名牌行为是武汉名牌与顾客关系建立的核心过程,关乎武汉名牌的个性影显和武汉名牌形象塑造,关乎企业营销成败,关乎企业生命。一切在行动中产生,一切也在行动中消亡,武汉名牌行为决定了武汉名牌的命运。

武汉名牌行为必须与武汉名牌精神相一致,真正做到将武汉名牌精神全面贯彻实施。武汉名牌行为文化主要包括武汉名牌营销行为、武汉名牌传播行为和武汉名牌个人行为。

武汉名牌文化体系由以上三个部分组成,它们形成了武汉名牌文化由表层至深层的有序结构。物质文化最为具体实在,属于表层文化行为文化是一种活动,处于浅层,制度文化属观念形态表现形式,是人和物的结合部分,属中层文化,精神文化是价值观和文化心理,属核心文化。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精神文化是武汉各所文化的基础,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均在此基础上产生,行为文化是武汉名牌文化的外壳,它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动态的反映,制度文化是武汉营销文化的关键,它把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整合,统一为整体,精神文化是主导、是中心、它决定其它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伟. 品牌命名中的文化元素和语言策略[J].企业活力,2007(7)

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篇7

【关键词】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旗袍;特征;文化魅力

【中图分类号】G64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探讨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关于旗袍文化的教学,第一部分是向留学生介绍旗袍的起源及其发展,通过这部分的学习,预期达到对旗袍有初步的了解;第二部分具体介绍旗袍的基本特征,以期学生对旗袍有更深入的了解;第三部分为教授的重点内容即旗袍的文化意蕴。

一、旗袍的起源与发展

旗袍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

旗袍始于清代,是一种富有传统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为“旗袍”。其基本样式是:立领,右大襟,宽腰,长袖,上下直线剪裁,下摆宽大,不开叉,此时女性身体曲线不外露。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代一开始,满族妇女主要穿长袍,而汉人妇女则穿上衣下裙,并以之为时尚;清中期,满汉两族之间互相效仿;到了清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更盛,于是不少满族人将自己的服装改成了汉族服装,有的甚至将官袍截作短衣裳,可见汉文化对满族文化的影响。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国旗袍最灿烂的时期。尤其是在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称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经典的过程。四十年代,是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经过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了一种经典女装。

二、旗袍的基本特征

旗袍是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服饰,它深深扎根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旗袍饰物中,比如盘花和编制,镶滚边的精作,其独到之处是传统服装以及其他民族服装中未曾出现过的。“盘花扣”是古老的“中国结”的一种,这种从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的绳结,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延传至今,它凝结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潜能。“盘花扣”是利用中国结的编制工艺手段,以大自然为题材,在旗袍扣位的小小面积上,进行精工再造,这是中国的民族艺术和民族精华,具有中国民族风格。锦、缎、揍、绸是中国生产的丝织面料,在这些织物上,大多织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旗袍的用料,主要是从这些国产原料中选择,制作完成的服装,不但具有传统文化意蕴,更体现了深邃的民族精神。

古韵佳人,温婉如玉,身着旗袍,香肩、蜂腰,玲珑迷人的曲线内敛地演绎着典雅风情。经历了大半个世纪的演变,到达过20世纪30年代的黄金期,送走过70年代的低潮期,迎接过90年代的复苏期,旗袍始终作为一种代表中国古典韵味的经典的女士时装。21世纪来临,随着国际舞台中国风的兴起,传统的旗袍被设计师们注入新颖的元素,中西合璧的改良与创意灵感更让旗袍从沧桑变化的往昔中焕然一新。

三、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旗袍作为服饰,除了保暖御寒的实用功效以外,还有重要的文化符号意义,是人类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象征;是人的社会角色和身份的显著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等。旗袍也由最初满族的民族服饰发展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服饰瑰宝,享有国服的美誉。旗袍是中国女性着装文化的典型标志,其独特魅力来自它所包含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旗袍在中国深厚的文化脉络中,凸显着它的极致的高贵,大素大雅,端庄而不失谦和。20世纪50年代起,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服装设计者对中国的旗袍开始不断进行改良,使这种民族服装既具有东方特色,又符合世界时装的流行趋势,具有优雅、贤淑气质的旗袍已经得到了国际公认。近二十年来,所见到的改良旗袍,受国际时装流行思潮影响颇大,一时间低领、无袖、紧腰、高开叉、超短、坦胸、裸背等各种形式变化无穷,珠片、刺绣、毛边饰边、织物印花等工艺装饰大放异彩,颜色绚丽、跳跃、浓重、柔和,大胆突破了旗袍的旧有模式。改良旗袍既保留了原有特点,又融入了创新意识。从此,传统的满装又被注入了时代的血液,赋予了青春的活力。旗袍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民族文化内涵。它适度地强调女性的“S”曲线,以造型的自然简约格调体现服饰的大家品质,庄重、典雅而又端庄,使出席庄重场合的最佳服饰。并且现代旗袍是对人体的一种较为温和的解放。旗袍的立体造型,既适合我国女性的体型特征,又符合国人一般的审美倾向,体现了独特的东方魅力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旗袍线条简洁流畅,婉约含蓄,在“露”的同时讲究“遮”,从而更富魅力,使女性的腿第一次得沐天日,使得自然美成为社会普遍接受和欣赏的美,它在展现人外在美的同时舒展内心世界,这种展现当然有人的自身气质的作用。衣服穿在人体的表面,但是凝聚在服装中的文化和技术含量,对人的潜在资质的调动和挖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旗袍是在交融民族文化中出现的,它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注入新文化、新观念,因此作为一种民族精神与中国服装传统文化的均体现,它能独领时代。

参考文献

[1]崔丽娜.简析旗袍的文化象征和审美特征[J].广西纺织科技,2009(38),4.

[2]王诤.旗袍、服饰文化与民族精神[J].文化广场,2010,06.

[3]韩云霞.浅论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的文化特色[J].作家杂志,2011,05.

[4]龙春红.浅析旗袍服饰的发展与美术内涵[J].经济研究导刊,2011,18.

汉服的传统文化内涵篇8

华服本意指华丽的服装,专门指代中国传统民族服饰时,汉服、汉装即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朝,华夏(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本文中所指当代华服即贯通千年华夏文明,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具有现代时尚感的华夏礼服。

2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也被理解为狭义的所有中国公民的文化,是指华人社会继承自中国文化后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特有文化。

3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华服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除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它包含更为庞杂的内容:篆刻、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秦砖汉瓦、甲骨文、茶、剪纸、龙凤纹样、祥云图案、中国织绣、陶艺、中国瓷器、青铜器鼎,花卉、民俗民礼民风、服饰以及民间百艺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经过世代的传承与发展,留下的丰富文化元素,是中国当代华服设计必不可少的养料。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在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下,给华服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将兴起新的华服。中国服装设计师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运用于当代华服的设计中,它的每一处细节都在向受众传递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

3.1 剪纸艺术

剪纸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造纸术和纸张发明以前,剪纸性质的艺术活动就已经开始流行,劳动人民在绢、树叶、皮革、金箔等薄形材料上雕刻镂空,为民间剪纸的产生积累了原始的形态。其中,妇女妆饰、刺绣底样和蓝印花布的镂版是剪纸在传统服饰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反映当时的社会经济、纺织科技水平以及艺术审美的标准①。当代华服设计又将古朴绝妙的剪纸工艺融入到新的设计之中。

3.2 中国瓷器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而青花又是其中的翘楚,别具民族特色,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青花瓷”作为重要的元素运用于当代华服设计中。元青花瓷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其富丽雄浑、画风豪放,绘画层次繁多,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当代华服设计从元青花萃取灵感,并用现念重新演绎。

3.3 吉祥图案纹样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和纹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最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文化实质,是一种以美的饰纹和造型来营造吉兆环境,并以此寄托祈福求吉的心愿和对生活的追求,也包括自然观念、宗教观念生活道德观念的表达和体现。传统的吉祥图案与纹样具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可以使它们大量的移植到当代华服设计中。

3.4 国画

国画即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几种。②它的发展如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清晰。画中融合的是东方美学与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它也是当代华服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设计灵感。将《仕女图》及《瑞鹤图》运用于当代华服设计中。

3.5 篆书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

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③。当代华服设计中以篆书作为为蓝本,将中国文字表现的淋漓尽致。

3.6 花卉

中国的传统花卉纹样蕴涵着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习俗和审美心理。中华民族历经了十多个朝代,具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自唐以后,花卉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独领,得到深刻的发展。它融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像似有形又无形的影响着人们、弥漫着一种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气息。将传统纹样文化融入现代人的视觉习惯,在当代华服设计中注入新时代的文化内涵,是对中国传统花卉纹样的一种诠释与开拓。

3.7 传统工艺

当代华服设计中还传承运用了很多传统技艺,被誉为“织中圣”的缂丝技艺在中国拥有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传世之作甚少,又因当今传人屈指可数,当之无愧地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缂丝被称为“雕刻过的丝绸”,并为中国历代皇家所世袭垄断。缂丝工艺后被传入日本,一直被运用在日本国服和服之上,足见其珍稀之特质。

结语

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无穷的传统文化资源,诸如彩陶纹样、青铜纹饰、雕梁画栋、民间技艺等艺术和手工艺,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瑰宝,这些民间资源传承到今天,与现代的气息相融合,又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视觉语言,这为当代华服设计提供当代设计灵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完美的融入当代华服设计中的一个出发点和立足点。

为了更好地传承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华服设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并找寻设计灵感,更通过传统手工艺创新再现,去传承中华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并实现设计、工艺上的创新。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精髓的同时,坚持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的前提下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金}.中国传统纹样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运用[J].装饰,2006(07).

[2]李克瑜.华服在身,包容在心[J].美术观察,2006(03).

[3]安妮,周莉.画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寓意与现代元素[J].纺织学报,2010(04).

[4]魏静.华服设计的再认识[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4(05).

[5]冯悦.当代华服设计谈[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04).

[6]锦绣国色华夏礼服2008NE・TIGER高级华服[J].新华航空,2007(12).

[7]吴俊,丁倩倩.剪纸艺术在礼服中的应用[J].河北纺织,2012(6).

上一篇: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分析范文 下一篇:施工安全生产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