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经营方针范文

时间:2024-02-22 17:32:14

年度经营方针

年度经营方针篇1

方法:我科在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对需24小时持续输入静脉营养(GS浓度低于12.5% [1])的体重低于2500g早产儿共178例进行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者作为观察组共96例,未穿刺成功新生儿进行肘正中静脉或大隐静脉穿刺作为对照组共82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静脉炎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在穿刺成功率上低于对照组的患儿,但在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腋静脉留置针在NICU肠道外营养的应用优于外周静脉。

关键词:早产儿 腋静脉 留置针 肠道外营养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06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45-01

肠道外营养是指当小儿不能耐受肠道内营养时,由静脉输入各种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来满足机体代谢及生长发育的需要 [2]。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PN(肠道外营养)已经成为NICU中早产儿和危重新生儿有效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出生后的早期。肠外营养对长期不能耐受经口喂养的早产儿和因疾病而不能经口喂养的足月儿是有帮助的甚至能挽救生命。PN途径为周围静脉、中心静脉、和经周围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中心静脉PN和经周围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PN优点是置管时间长、允许较大的能量输入可以给高于12.5%GS溶液。但主要问题是导管相关感染和费用昂贵。加重病人经济负担。经头皮静脉及四肢浅静脉置管保留时间短,且容易出现静脉炎。因此为保证NICU静脉营养的顺利输入,我科对需要静脉营养的患儿采用腋静脉留置针置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在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对需24小时持续输入静脉营养(GS浓度低于12.5%)的体重低于2500g早产儿共178例进行腋静脉留置针穿刺,穿刺成功者作为观察组共96例,未穿刺成功新生儿进行肘正中静脉或大隐静脉穿刺作为对照组共82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静脉炎的发生率。

1.2 操作方法:将患儿置于红外线辐射台上保暖,患儿仰卧位头偏向穿刺肢体对侧,使穿刺侧上肢伸展并上举与胸壁侧壁呈110°~145° [3],左手固定上臂并绷紧皮肤,助手用消毒食指或两根无菌棉签按压腋静脉的近心端,使静脉充盈、显现 [4]、消毒皮肤面积8cm×10cm,穿刺点选择在上臂内侧腋中线下距腋窝约1―1.5cm处,以20°角进针,见回血后,沿血管方向向前进针少许,放平针翼,徐徐送入软管拔出针蕊,以5ml注射器抽回空,回血顺利并且推注液体无阻力、通畅,以套管针中心,固定敷贴并注明穿刺日期及时间。如误入动脉,推注液体时穿刺侧肢体发花、苍白、应立即拔针,按压穿刺处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改变。对照组选用肘正中静脉或大隐静脉,消毒面积8×10cm,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进针少许,放平针翼,送入软管,拔出针蕊,敷贴固定后,注明穿刺的日期及时间,抽回针,推注液体通畅、无阻力。

1.3 护理方法:应用微量泵匀速输入静脉营养液。严格无菌操作。腋静脉靠近心脏,在每次更换连接管头皮针时,应排尽空气,同时在每次换药时,应将留置针内回血以免在留置针内形成小血凝块,引起堵塞。因PN静脉输入时GS浓度较普通液体高,渗透压大,输注速度快,对静脉刺激性强故要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留置针的保留情况如发生液体渗漏,针眼处皮肤发红、渗血等情况,立即予以拔除,并消毒局部皮肤,加强护理以防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U检验。

2 结果

表1

注:穿刺成功率X 2=26.05,X2>X20.05,1=3.84,P1.96,P2X20.05,1=3.84,P1.96,P

3 讨论

肠外营养液浓度大、渗透压高,易造成血管损伤。早产儿外周静脉管腔细小,静脉回流速度慢,静脉管壁薄,弹性差,血管通透性高,常因外周静脉不能耐受导致药液外渗、留置时间过短 [5],造成反复静脉穿刺,血管破坏大,后期静脉穿刺难度加大;反复穿刺增加患儿痛苦,加大家庭经济负担等。腋静脉管腔相对较大,血流快;腋静脉位于腋窝内,病儿无法自行抓脱,经此静脉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肠外营养液,留置时间较长,局部不易发生渗漏,渗血;留置针留置针针柄处固定于病儿上臂内侧,不影响患儿肢体活动,不压迫局部皮肤,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腋静脉穿刺难度相对较大,成功率低于外周静脉,但留置时间长,减少因反复穿刺对病儿造成的痛苦,降低住院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9

[2]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6

[3] 张丽华,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进展.临床护理杂志,2009,R722

[4] 李江红,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赣南医学院学[B],2009,1001-5779

年度经营方针篇2

[关键词] 林业可持续发展 ;依法治林 ;林业建设方针

abstract : our country is being a period from traditional forestry to modern forestry .so one of the historical topics is how to achieve the historical transition of the forestry .and in this course of the change ,the ensuring function of the law must be played in its proper role ,that is to say ,control the forest according to law .author exactly proceed from this angle ,discussing that it is essential to amend article 5 of the forest law ,which is about the forestry constructing policy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e historical transition and further , to drive the radical reform of the guiding ideology in the whole system of the forest law .only being guided by the suitable guiding ideology ,is it possible to make appropriate law and thus control the forest according to “a good law ”.

key words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orestry ; control the forest according to law,;the forestry constructing policy

一 永续利用到林业可持续发展

(一) 永续利用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纵观我国林业发展指导思想的变化,建国以来,先后制定了“以木材生产为中心”、“以营林为基础”、“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些指导思想的核心均是以满足木材需求为主,是永续利用的表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提出围绕一个“中心”(一切林业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来进行),抓好两个重点(就是把“一城两区”,即城市绿化和山区、沙区的开发治理为重点),实现两个“提高”(即全面提高林业的综合生产力和努力提高林业职工和林农群众的生活水平)[1] (p472),从此,林业指导思想发生了转变,虽然还没有完全从传统林业转变为现代林业,但毕竟从一定程度上使中国的林业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以林为主”的永续利用思想中解脱出来,是传统林业向现代可持续林业转变的过渡。2003年6月25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定加快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观林业跨越式发展,使林业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至此,我国正式确立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林业的发展战略随着国情和林情的发展不断的调整变化。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和合理利用的方针。在第1个五年计划期间,随着木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木材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天然林资源不断减少,扩大森林资源已迫在眉睫。因此,提出了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6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了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方针。但因种种原因,未能贯彻执行。1978年,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我国林业经营方针也做了调整,采取了“一下一稳三上”的调整方针,即原木产量要下降并稳定在一定水平上,更新造林和抚育要上,综合利用要上,新林区的开发要上。但是这个调整方针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森林资源消长失衡不断加剧。因此,1984年又提出了新的林业经营方针: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实行“三个转变”,即造林育林从依靠集体转向依靠8亿农民,个人集体、国家一起上;森工企业由原木生产为中心转向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综合经营;林业经营由封闭式的产品生产转向开放式的商品生产。以后,逐渐发展为以保护和管理现有森林资源为中心,扭转资源下降趋势,积极发展人工林林业用材林,实行集约经营,提高林木生产量,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增加林产品产量,综合开发林区资源,发展林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战略。进入80年代后期,林业经营方针由“三个转变”改为“四个转变”,即:由采伐利用天然林为主,转为以营林为基础,加强人工林建设;由单一木材生产为主,转为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全面发展;由粗放经营为主,转为依靠科学技术,实行集约经营,科学管理;由林业部门为主,转为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八五”期间林业的重点工作是,要以深化林业改革,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林业活力,提高林业的整体素质为中心,进一步加快森林培育,加强森林保护,强化林业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林业的发展。1995年我国已正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基本发展战略。原林业部根据《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2010年中国林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是,遵循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改革为动力,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林业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农业综合能力,促进林区经济振兴,山区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有效供给,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1] (64-65)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林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已经由“永续利用”变为“林业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林业还未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森林的基本状况令人堪忧,森林覆盖率不断加大,但生态功能衰减的实质没有改变;成熟林少,单种人工林多,针叶树比重下降,阔叶树比重上升,林种、林向单一,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不断下降;呈现出数量型增长和质量型下降并存的状况。因此,我国林业“肩负着由传统林业向可持续林业过渡的历史使命。”[1] (p472)

(二) 永续利用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别

1、永续利用与林业持续发展的经营取向不同

传统的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以森林使用价值为取向,林业持续发展以森林的价值为取向:

永续利用强调单一商品或价值的生产,以单一的木材生产和木材产品的最大产出为中心,把森林生态系统的其他产品和服务放在从属的位置,其目的是通过对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源源不断地、均衡地向社会提供木材和其他林副产品,虽然在20世纪70—80年展为森林多效益林业,但林业经营仍未能完全摆脱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格局。可持续林业是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命支持系统中的整体作用出发,以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社会系统中的功能维护为中心,目的是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向社会提供可持续的福利,而不仅仅是某种物质产品,这种功能的维护不仅是获取森林使用价值的基础,而且是由使用价值所表现出的经济获益持续的保障,更是人类持续生存所依赖于生命支持系统的根本,是森林价值的本质所在。

2、 核心理论不同

法正林理论(这一理论虽然也有争议,甚至受到批判,但从来也没有动摇其在森林经理中的主宰地位)是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核心理论,该理论基础为森林生长量与采伐量的长期稳定,从而保持稳定的蓄积量,追求年龄或龄级结构的稳定状态。而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协调理论是可持续林业发展的核心理论,可持续林业以人为中心,更强调了人的作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及人与森林生态系统的和谐,强调了当代的横向公平性及不同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

3、经营模式不同

传统永续利用的经营模式同农业的经营模式基本相似。林业持续发展的经营模式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经营和利用要限制在保持未来生态系统良好状态的目标内。表现为森林健康化,提供最优的功能和效益。

4、 技术保障体系不同

收获调整和森林蓄积量经营管理是永续收获林业技术保障体系的核心。其实质是把森林作为资产,通过集约经营建立理想结构的林份,实行永续作业,提高生长量、蓄积量和木材产量,以增加社会财富。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可持续林业的核心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分类经营是可持续林业技术保障体系的基础;生态系统经营是可持续林业的具体技术保障体系,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工具;森林资产化管理是可持续林业的配套措施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5、 操作尺度不同

永续利用建立在林班和小班空间尺度上的以林场或林业局为范围的部门生产组织形式,这种生产管理组织形式是以法正林理论为依据的。可持续林业发展的空间操作尺度是建立在景观尺度上的林业生产的区域化、社会化管理组织形式,这一管理组织形式是可持续发展林业的

结构、功能、效用三者关系协调理论为依据的。

6、评价尺度不同

法正林状态是评价永续收获林业经营行为的基本尺度。可持续的森林即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效用三者关系协调统一是评判可持续林业经营行为的基本尺度。具体目标为:保持现在和未来森林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活力和实现自我恢复的潜力,在地区、国家和全球水平上保持森林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满足当代和后代各方面的需求,而不损害其他生态系统。[2](p1-3)

(三)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内,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3]加拿大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保护,提出了以模式森林计划为依托的林地综合管理系统;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生林,大多为人工次生林,因而着重于回归自然的人工林经营,即近自然的林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各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以美国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为典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1]

二 修改森林法第5条的林业建设方针为“林业可持续发展”

1979年2月23日颁布的我国第一部《森林法》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造管并举、造多于伐、采育结合、综合利用的方针”; 1984年9月20日第一次修改森林法,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1998年第二次修改森林法第5条仍为“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对林业建设方针的规定未做任何改动,但实际上,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永续利用”的方针已经滞后于整个林业发展战略,必须以“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取而代之。

(一) 林业发展指导思想、林业发展战略与森林法

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林业经营理论为理论基础和依据,学者们的经营思想来源于实践,因已受到实践考验或受到普遍接受而被政府采纳,其体现为林业指导思想并以林业发展战略为载体和平台进入实践,林业发展战略中所确定的林业指导思想(实质是林业经营理论)通过具体的林业发展战略步骤的反复实践,证明其科学性,或是受到普遍认可,而最终被写入各国的森林基本法。

如德国,德国在18世纪,德国根据永续利用理论提出了森林永续经营的构想,它是现代森林多效益经营理论的雏形,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战后德国首先采取了恢复森林资源的林业发展战略。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德国根据林业政策效益论 和森林效益永续经营理论制定了森林为木材生产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后,由于利益的驱动,德国又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

论“船迹论”和“和谐论” 。在50年代中期,德国林业迈入了保护自然景观、保证资源自然生产力、提供游憩场所和采伐木材的森林多种利用时代。60年代,德国开始推行森林多功能理论,实行了森林多效益发展战略。1975年,德国公布了《联邦保护和发展森林法》确立了森林多效益永续利用的原则,正式制定了森林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一体化的林业发展战略。德国人工林立地稳定性差,抵御灾害的能力弱。80年代以来,因大气污染引起的森林“新灾害”使森林的永续经营出现危机,90年代,德国开始采用“近自然林业”的新林业政策,并将它作为新的林业经营方针,“近自然林业”的实施主要通过《森林法》和《自然保护区法》,这两部法律规定了原则相同的目标。按照“近自然林业”,德国各州相继制定了相应的林业经营方针及其目标系统。

同样的,二战后,美国、瑞典、奥地利、日本、印度等国也利用森林多效益理论制定了新的林业发展战略; 1960年,美国颁布了《森林多种利用及永续生产条例》,利用森林多效益理论和森林永续利用原则实行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标志着美国的森林经营思想由生产木材为主的传统森林经营走向经济、生态、社会多效益利用的现代林业。1993年4月5日,为解决西北部国有林木材生产和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成立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评价工作组”,其在当年提出一份供全国讨论的报告,即《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生态、经济和社会的评价》,该报告的出台标志着美国传统永续经营的森林经营思想向现代生态系统经营的转变。美国没有《森林法》,其由国会通过、总统颁布的各种法规针对不同时期的国情和林情对森林经营活动起指导作用。为保证法规的实施,林务官员在听取各方意见后,编制10年规划,每5年修订一次。规划一经确定不得任意改变,以维护法规的尊严。各州也根据本州的具体情况编制各州的法案,以指导地方的林业事务。[1]

森林经营理论与森林法的关系:可以说森林经营理论是森林法的重要指导思想,森林经营理论的变化必将带来森林法指导思想的改变。虽然我们已经接受了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森林经营理论,并制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我国森林法对此没有任何体现,对于这一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的经营思想,必将以法律加以确定。然而法律具有滞后性,但由于森林资源的生长周期长,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具有不可逆性,而森林效益的间接性、隐蔽性、时间积累性和验证的宏观性,加之森林资源存在形式的无比公开性,又使得森林资源在各种资源和资产中的安全性较低,容易受眼前利益驱动而遭到破坏,所以森林法不同于传统法,也不能等同于传统法,森林法的制定必须提高预防性、克服滞后性。所以,森林法应该早作修改,不要再出现98年森林法体现76年林业建设方针之事。

(二)依法治林与林业历史性转变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化阶段,因此,如何保护森林资源、合理的经营利用森林资源,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林业的历史性转变,是我们现阶段面临的一大历史性课题。在完成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法律工作中有两个主要的方面:一是“依法治林”的“法”字,主要是指林业法律体系的完善及林业法律的合理性,方向的正确性。森林法的合理性主要是指以科学为依据,遵循生态规律,当然也包括法理等立法规则;方向正确主要是指符合当时的国情、林情。二是“法治”二字,主要指严格林业执法、严肃林业司法(包括监督林业执法和监督林业司法),即依法治林。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前者,依法治林将背离我们的目的而误入歧途;后者是前者的实现和保障,没有后者,前者的一切都将是一纸空文的无稽之谈,毫无意义的纸上谈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但最终还是落在一个“依法治林”的“法”字上。

我国森林法律体系以《森林法》为龙头,其第五条规定的林业建设方针,是中国林业发展总揽全局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以法律文件的权威性确定了中国林业的发展方向,但目前中国森林法的林业建设方针严重滞后与实践相脱节。因此,依法治林,实现林业的历史性转变,必须以森林法“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的修改为切入点,以法律的形式彻底改变我国林业发展的宏观性指导思想,进而带动整个林业立法的大换血,为我国林业的历史性转变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 施昆山 . 当代世界林业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 奉安臣 , 白顺江,封新国 . 森林经营管理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 张建国 , 余建辉 . 生态林业论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梁星权 . 森林分类经营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年度经营方针篇3

【关键词】 盈余质量;评价;案例分析

一、引言

资本市场中,会计信息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中居主导地位,而会计信息中最受信息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关注的就是盈余信息,投资者要求企业公布的盈余信息是“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然而企业盈余数据并非只是会计信息系统机械运行而输出的结果,企业管理当局可能出于种种目的对盈余进行“管理”或“操纵”,使对外披露的盈余信息质量下降。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作出投资决策前,需要考虑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需要对上市公司传递的信息进行分析,而不是仅仅依靠披露的盈余信息,就能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盈余质量评价方法综述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盈余质量评价的方法很多,但大体上可以评价基础为标准分成两大类:一是基于公司财务数据所进行的直接评价;二是假定证券市场有效,通过股价对会计盈余的反映所进行的间接评价。

第一大类是从财务数据角度出发,选取或设计一系列指标直接评价,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盈余持续性评价方法;盈余与现金关联度的评价方法;基于应计利润的评价方法;基于财务指标的评价方法。第二类通过“盈余反应系数”(ERC)来度量盈余质量。本文以两面针公司为例,以第一大类方法中的财务指标对公司盈余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案例分析

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6月30日,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桂体改股字[1993]156号文批准,由柳州市牙膏厂独家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设立时总股本为7 500万股,注册资本7 500万元。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9 000万股。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司于2004年1月2日发行人民币普通股6 000万股,发行后公司注册资本为15 000万元。公司是全国大型日用化工生产企业,主要从事口腔卫生用品、洗涤用品及妇女卫生用品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本文以2008年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面针)披露并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为例(年报数据均来自证监会网站),分析公司盈余质量。下面列示了两面针公司2008年度利润表(见表1)。

(一)利用利润表分析盈余质量

在利润表中,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支在企业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比较小,并且容易被公司用来盈余管理或者盈余操纵。只有自身生产经营产生的利润持续性和稳定性才强,而投资收益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很大,稳定性差。因此笔者用程小可(2004)设计的核心盈余比例和保守核心盈余比例公式并作适当修改分析盈余质量。

核心盈余比例=(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利润总额

1.当营业利润>0,利润总额>0,核心盈余比例接近于1时,此时企业盈余质量较好,盈利主要靠自身经营,利润来源可靠。

2.当营业利润>0,核心盈余比例为负数或远大于1时,企业对外投资出现大的失误或营业外损失巨大。

3.当营业利润0,核心盈余比例为负数,此时企业盈利主要靠对外投资或者营业外收入获得,企业自身经营盈利亏损,企业盈利稳定性差,偶然性大。

4.当营业利润0,利润总额

企业其他业务利润在盈余稳定性和持续性方面相对较小,此外其他业务利润易受关联方交易等盈余管理行为影响,在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下,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良好的业绩会通过一系列线下项目来操纵利润(陈信元、原红旗,1998),线下项目主要包括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和补贴收入等。因此运用保守核心盈余比例更能衡量盈余质量。

保守核心盈余比例=(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其他业务利润)/利润总额

以两面针公司为例:

2007年核心盈余比例

=(739 033 835.73-887 858 343.87)/742 302 695.90

=-0.2

2008年核心盈余比例

= (-38 665 027.27-67 725 641.57) /5 968 497.27

=-17.82

2007年保守核心盈余比例

= (739 033 835.73-4 276 677.91-887 858 343.87)/ 742 302 695.90

= -0.206

2008年保守核心盈余比例

=(-38 665 027.27-2 277 050.60-67 725 641.57)/5 968 497.27

=-18.206

两面针公司2007年的核心盈余和保守核心比例均为负数,说明企业的利润主要靠对外投资获得或来源于营业外收入,另外从报表中可以看出2007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很大,这些利润本企业难以控制,偶然性大,目前实现的利润在未来不具有可重复性,净利润的预测价值较小。

公司2008年核心盈余比例也为负数,在企业营业利润为负数的情况下,利润总额仍然有较大盈余。不难发现盈余来源于其他业务收益,这类利润的实现具有不可重复性。由于核心盈余项目相对较少,公司2008年的盈余稳定性和持续性都令人担忧。

2007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9 084 219.03元,而2008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17 249 070.20元,这正好说明这些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收益持续性和稳定性不强,而很多公司,特别是ST公司或*ST公司,面临摘牌的危险,为了保留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在自身主营业务利润低下或亏损的情况下,从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等方面入手,“美化”利润表,对盈余进行管理或操纵。

公司要想持续发展,只有扎根主业,壮大主业,不断提高核心盈利能力,才能增加公司的价值和竞争能力(程小可,2004)。

只有高水平的盈余与高质量的盈余相伴相随才是公司业绩管理的目标,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分析的目标投资所在,因此投资者在关注企业盈余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企业盈余质量,作出理性投资。

(二)通过利润表项目与现金流项目对比评价盈余质量

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是会计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然而权责发生制也有其缺陷,在权责发生制下,企业有更大的空间选择对其有利的会计方法和政策,通过这些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来粉饰报表。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同时报告包括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利润表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结合权责发生制下的利润表和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表分析有助于判断公司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进而有利于分析公司盈余质量。下面以两面针公司为例分析。

两面针2008年公司现金流量表如表2所示:

(三)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1.获取现金能力的对比分析

基于利润表计算出来的获利能力比率和基于现金流量表计算的现金获利能力对比如表3所示。

通过表3可以看出该公司权责发生制下计算出来的获利能力比率很差,对应的现金获取能力比率更差,说明一方面公司自身盈利水平低下;另一方面,收益没有现金作保障,这对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好征兆。已实现的收益没有变成现金,仅停留在实物或债权形态,其风险自然比现金要大,未收的收益质量当然不如已收现的收益质量高。公司通过利润表反映出来的每股营业利润亏损8.5分钱,而通过现金流量表反映出来的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亏损达4角2分。

2.关于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质量分析

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是计算毛利的数据基础,也是计算核心盈余比例的要素。分析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现金实现情况有利于了解核心盈余要素的可靠程度,也有助于把握企业未来的盈余业绩。同样,以两面针公司为例(见表4)。

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含有增值税,而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不含,因此正常情况下,现金收付制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或支付的现金比权责发生制下的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要略大,为1.17左右。两面针公司比率分别为103.66%和109.29%,该比率偏低。笔者分析如下:

(1)从营业收入对比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来看,公司实现了销售收入,但没有同样多的现金流入,可能采取了一定的赊销政策。公司信用政策可能存在问题,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该加强,应该采取从紧的赊销政策。否则潜在的问题可能影响到盈余质量。

(2)从营业成本对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来看,公司在货物采购方面没有充分利用售方的信用条件,这对于盈余质量状况不利。

四、结语

从两面针的案例可以看出,两面针的净利润主要来自投资收益等非日常经营收益,而营业利润为负数。因此投资者在研究上市公司的报表时,不能仅仅通过企业的净利润来判断其发展潜力,而是通过分析净利润的构成,看企业的生产能力、销售能力等对企业生存起着重大作用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现金流量表分析盈利的现金保障,从盈余的结构性、持续性和及时性多方面分析。

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盈余主要包括营业利润以及非常项目损益。其中营业利润中的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它预示着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和稳定程度,而营业利润中的其他业务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以及非常项目损益在不同的时期变化较大,有时还带有偶发性,而且易被人为操纵。本文仅就营业利润及现金流量进行了分析,然而上市公司可能采用会计方法、关联交易方法、其他交易方法和地方政府支持等方法进行盈余管理行为,使盈余质量下降。本文没有就企业可能的具体盈余管理行为对盈余质量影响分析,这是本文的一大缺陷。

【主要参考文献】

[1] 程小可.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与实证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吴德军,唐国平. 盈余质量在经验研究中的度量方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

[3] 毛洪涛,阮益飞. 我国盈余管理研究文献演变特征综述[J].财会通讯,2009(5).

年度经营方针篇4

【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108-1

中风后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中风所引起的食物不能下咽,或咽下易呛为主要表现的中风并发症,是由于双侧大脑皮层或者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或者吞咽,迷走或舌下神经核性或核下性损害引起。脑卒中后40%―70%患者出现吞咽障碍,Lawrence等[1]统计1259例多种族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为44.7%。脑干,延髓卒中吞咽障碍的发生率(55%)比大脑半球脑卒中高,x线动态造影录像(Videofluoroscopy,VFs)检查吞咽障碍发生率更高[2],出现中风后吞咽障碍后,患者因经常发生食物及唾液流入气管,进而发生肺内感染,严重者可发生窒息危及生命。有的因为不能正常进食,或因剧烈呛咳而不敢进食,因而造成营养不良,病情缠绵难愈,甚至持续恶化。近4年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症,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中风后吞咽障碍者均系随机选择。所有病例来源于敦化市医院2006.4-2009.10期间住院病人,经头颅CT或MIR明确诊断。共100例。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35-72岁;病程7天-3个月。

1.2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诊断标准(依据《中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制定。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舌强言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急性发病,病发多有诱因,未发前常有先兆症状。

(4)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有主症2个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急性起病,结合舌,脉,诱因,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即可明确诊断;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象学检查结果亦可诊断。

2治疗方法

取穴:廉泉、金津、玉液、合谷。方法:用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部位及手指。使用0.35乘50mm豪针,廉泉:颈部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由廉泉穴向舌根方向针刺,进针约40-50mm,先平补平泻,以患者自觉舌根麻胀感为度,然后单向顺时针捻转一周。留针30分钟。金津、玉液:嘱患者舌尖向软腭翻转,于舌系带两侧可以看到二穴,讯速平行于舌进针10-20mm。不捻转,随即出针。合谷穴:平行于掌面向后溪穴方向刺入,进针40-45mm。先平补平泻,患者有麻胀感后单向顺时针捻转一周。留针30分钟。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3.1.1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平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评估吞咽障碍的标准,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1次评估。

3.1.2洼田氏饮水试验:患者两三口喝下一茶匙水,如无问题,以药杯盛30ml温水递给坐着的患者,让其“像平常一样喝下”。Ⅰ级:可1次喝完,无噎呛;Ⅱ级:分2次以上喝完,无噎呛;Ⅲ级:能1次喝完,但有噎呛;Ⅳ级:分2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Ⅴ级:常常呛住,难以喝完。正常:Ⅰ级:5S内;可疑:Ⅱ级,5S以内或Ⅱ级;异常:Ⅲ.Ⅳ.Ⅴ级。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Ⅰ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Ⅱ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Ⅲ级以上。

3.1.3采用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评估吞咽障碍,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1分;仅适合基础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2分;可进行摄食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行,3分;在安慰中可能少量进食,但需静脉营养,4分;1-2种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5分;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6分;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不需静脉营养,7分;除特别困难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8分;可经口进食,但需临床观察指导,9分;正常摄食吞咽能力,10分。≥9分,基本痊愈;提高6-8分,明显好转;提高3-5分,好转;1-2分,无效。重度:完全不能经口进食;中度:一部分食物能经口进食,但不能完全维持营养,需静脉辅助营养;轻度:轻度吞咽困难,完全能经口摄食;正常:具有正常的摄食吞咽能力。

3.2治疗结果

痊愈计73例,占73.0%,显效计20例,占20%;有效计5例,占5.0%;无效为2例,占2.0%。总有效率为98.0%。

4典型病例

王某,男,54岁。就诊日期:2009年6月12日,因脑溢血入院治疗。测试洼田氏饮水试验Ⅴ级。针2次后,达到Ⅲ级。又针7次后,达到Ⅰ级。

5体会

中风所致吞咽障碍,症在咽,病位在脑。本病是由于痰瘀互结,经络阻滞,咽喉不利所引起。因此,通过开窍化痰,疏通经络方法治疗。金津.玉液二穴具有养阴活血,宣窍通络之功效。穴下分布有下颌神经的颌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神经纤维,针刺二穴可以改善咽喉部肌肉活动能力。廉泉属任脉穴位,处于阴维,任脉之会。分布有颈皮神经的分布,舌下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布。主治舌强不语,舌缓流涎,舌下肿,哑,暴等。合谷穴具有开关通窍之功效,主治中风口噤,口眼歪斜,喑不能言,吞咽不利。五穴并用,局部取穴与远隔取穴相结合,化痰散结,开关利窍,改善吞咽功能。针刺治疗本病疗效可靠,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可以广为应用。

参考文献

[1] LAWre nce.ES.Coshall C,Dundas R,etal,Estimates of the prelence of Acute lmpairments and Disadilith in amultiethnic population[J].S troke,2001,32(6):1279-1284.

年度经营方针篇5

关键词:地摊经济;网络营销;微信营销;发展状况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2006401

1 研究背景

地摊经济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它的存在具有必然性。虽然“地摊经济”不可避免地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麻烦,但它的社会收益性亦不容忽视。地摊经济作为从古至今的一种经营方式,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而以不同水平的形式存在着。目前,地摊经济的管理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我国的地摊经济市场也将越来越规范正式。而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营销广阔的经营空间、全天候的经营时间、无店铺的经营模式、成本低廉的竞争策略等优点日益突出,尤其是微信营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微时代的到来、地摊经济的规范化发展,地摊经济也将跟上时代的步伐,营销方式也将从原来的单一、传统化得到逐渐改善,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应消费者的需求。

2 市场调查与结果分析

2.1 基本信息

此调查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地摊经营者而言,另一部分是针对消费者而言。此次调查最终收获有效问卷496份,其中针对地摊经营者部分的有效问卷收获数为265份,针对消费者部分的问卷231份。虽然调研样本未达到预期数量,但数据的真实使之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针对地摊经营者部分问卷中,男性占了48.04%,女性占了51.96%;被调研对象的年龄中,15岁以下占了0%,15-25岁占了26.47%,25-35岁占了32.35%,35-45岁占了23.53%,45岁以上占了17.65%;被调研对象的学历中,小学文凭的占了21.57%,初中文凭的占了26.47%,高中文凭的占了24.51%,专科文凭的占了14.71%,本科及本科以上文凭的占了12.74%。

针对消费者部分问卷,男性占了43.14%,女性占了58.86%;被调研对象的年龄中,10-19岁占了15.69%,20-29岁占了41.18%,30-39岁占了23.53%,40-49岁占了7.84%,50岁以上占了11.76%。

2.2 研究结果和分析

2.2.1 地摊经营者

从调查问卷中显示,地摊经营者中已使用了微信营销的占了19.18%,未使用微信营销的占了80.82%。而未使用的原因主要是对微信营销的具体操作不太了解(占了49.40%),认知不足。但若教于期使用发放,愿意尝试使用微信营销的程度都比较强(占了60.67%)。因此地摊经济结合微信营销发展的空间较大,只要人们掌握了微信营销的技术,大部分地摊经营者都愿意尝试使用。

同时,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学历的升高,地摊经营者对微信营销的了解程度也会随之加深,对微信营销的使用率也逐渐增加。如表1所示。对于地摊经营者而言,特别是中等学历及中等学历以上的经营者,他们大多数倾向于经营方式的创新,愿意尝试微信等网络营销的方式。

从调查问卷中显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购买地摊物品的仅占27.45%,因此地摊在人们的生活中占了较大的比重。同时对消费者年龄进行分析发现多数为年轻者,地摊经济消费者中10-39岁的占58.63%,10-50岁以上的占41.37%。在“消费者对地摊经济结合微信营销方式的认可度”调查中显示,大部分消费者接受并认可此创新方式,同时年龄也营销者人们的看法,如表2所示,较为年轻的消费者大多数认可并接受将地摊经济结合微信营销的方式,而地摊经济中的消费者大多数又都是年轻者,因此地摊经济中植入微信营销是可行并且能被接受的方式。

2.3 建议

针对地摊经济而言,网络营销模式的选择也需要切合地摊经济的特点、产品的特质。以微信营销为例,内容如下:

(1)查找附近的人:地摊经营者可建立微信号,备注自己的摊名、产品等资料。消费者便可以通过“查找附近的人”,发现身边的地摊商家,并了解一定的商家信息,也可以通过“打招呼”向商家询问更多详细的产品信息,之后选择是否购买产品。由于地摊的信用相对较低,大体上应以线下购买为主,可前往商家摊位购买也可线上预定货到时线下支付。同时经营者也可以通过“查找附近的人”向消费者推荐自己的产品,宣传产品,虽然效率有限,但也可行且有效的方式。当然如果微信扫一扫中添加周边小摊美食等栏目效果会更佳。

(2)扫一扫:利用特定的活动,使消费者通过“扫一扫”关注地摊者账号,从而锁定一定的消费者,针对性较强。采用这种方法可定时向消费者推送自己的产品。这要求产品有一定的吸引性,对质量稍有要求。

(3)微信公众平台:此方法可推送的信息量较大,比较实用,但建议同一区域的地摊者互相合作,建立共同的公众平台,一同交给第三方管理,日常推送产品更新、产品活动等,可加入小故事,笑话之类的内容。主要以周边的居民等消费者为主进行宣传。

3 地摊经济中植入微信等网络营销的意义

地摊经济虽然简单,但是它同样也需要营销手段。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和地摊经营者对地摊营销方式的创新都有一定的需求,消费者想要更便利,提前或及时了解商家产品及位置,提前预定;而经营者想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及回头客。地摊经济中植入微信等网络营销是一种需求,一种创新。

(1)社会意义:地摊经济在方便居民生活、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植入微信等网络营销的方式不仅能适应变化的消费者消费方式,也将有利于提升地摊经济经营者的自信心,改善地摊经济经营者的生活质量,适当减缓就业压力、生活压力。

(2)经济意义:地摊经济是城市里的一种边缘经济,收益性小,但是地摊经济的市场却也十分庞大。庞大的摊贩群体,在城市中从事着“衣食住行”中的各种行业,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在地摊经济中植入微信等网络营销将有利于地摊经济的发展,提高摊主的收入,利于经济的发展。

(3)文化意义:地摊经济丰富了城市的文化结构,能够营造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摊点上摆放的物品常常能体现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不论是生活区、闹市地段还是旅游景点,都能够让市民与游客感受地方的特殊风味。在地摊经济中植入微信等网络营销的方式将促进地摊经济的发展,丰富地摊文化。

参考文献

[1]孙志建.城市政府的“边缘性治理”:一项摊贩监管政策的比较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12,(3).

[2]林宙.金融危机下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刍议[J].现代商业,2009,(12).

[3]郭小晴,李淳一,关明蔚等.大学集聚区地摊经济的成因及其出路的思考[J].学术论坛,2013,(8).

[4]庹旋.城市地摊经济浅析[J].学术,2010,(5).

[5]王时杰.关于微信营销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新技术,2014.

年度经营方针篇6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栽培技术;问题及对策针叶树种是黑龙江省造林树种,在人工造林中占重要地位。长期以来, 针叶树种栽植因地力衰退、造林树种单一、经营环境恶化,严重地影响针叶树种林分的质量。

1.针叶树种人工林经营存在的问题

1.1针叶树种生长质量下降

由于针叶树种诸如红松、红皮云山、樟子松等经济效益高,山区林农又具有栽植针叶树种的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许多林场针叶树种采伐后又继续种植针叶树种,一些林场至今已是第3代、第4代连续栽针叶树种。于是出现了新问题,第1~2代针叶林长势呈现蓬勃旺盛、郁郁葱葱的景象,在第3~4代针叶林则生长不良、未老先衰、低矮发黄。针叶林生长量一代不如一代,地力逐渐衰退。根据调查,在针叶林多代连栽地,出现造林成活率下降和幼林生长不正常的现象。致使针叶人工林长期生长力受阻,严重地影响到针叶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1.2林地土壤肥力下降

由于针叶人工林纯林对土壤肥力要求高、耗肥大,造成土壤中氮素供应不足,引起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中氮、磷转化不平衡,土壤黏粒含量逐次降低,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养分贮量减少,林地生物活性降低,营养物质转化变缓,林地生态失调,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针叶人工林连栽后土壤腐殖质含量减少,土壤腐殖质品质变差,土壤中松结合态腐殖质所占比例及土壤腐殖质中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比值呈下降趋势,土壤腐殖质化程度降低。针叶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境不断恶化,从而直接影响根系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吸收,导致林分针叶树种个体生长量下降,于是出现针叶树林分一代不如一代的现象。

1.3造林密度过大

一些地区为了提高林分蓄积量而加大密度,但结果往往造成群落结构单一、林下植被得不到发展,其生态功能也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林木生长速度和生长量。

2.对策

2.1营造针阔混交林

2.1.1选择合适的混交树种、混交比例

针叶树与适生的速生阔叶树混交栽植,可立体利用顶层空间,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生物量,更主要的是通过针阔混交方式增加森林凋落物数量。据研究表明, 针叶树与适生的速生阔叶树以5∶5的比例混交栽植,乔木层营养元素年积累量为782.4kg/hm2, 针叶树纯林为113.3kg/hm2,占混交林的14.5%。年凋落物归还量,混交林为1.36t/hm2,而针叶树纯林仅为0.47t/hm2,只占针叶树与适生的速生阔叶树混交林的34.5%。凋落物分解氮、磷、钾、铜、镁的年吸收量, 针叶树与适生的速生阔叶树混交林比针叶树纯林高很多。这说明针叶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所消耗养分多,归还给土壤的养分少, 针叶树与适生的速生阔叶树混交林能明显提高林地养分归还量。这些归还物为培肥土壤提供了物质条件,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微生物数量,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腐殖质合成,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2.1.2强化混交林成林管护力度

混交林成林后,面临着阔叶混交树种被严重盗伐的新问题。20世纪90年代消灭荒山时大力提倡营造混交林,现在这些林分已进入中熟、近熟林阶段,可现实混交林中的阔叶树很多被村民砍伐作薪柴,有的被盗伐卖给木材加工厂。许多村民思想意识中重杉轻阔,因此有的混交林中的阔叶树几乎被砍伐贻尽。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混交林成林管理力度,打击盗伐行为,同时加强对木材加工企业管理,防止乱收乱购,堵住源头,从根本上杜绝盗伐现象。通过林改明晰了林木产权,对森林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2.2科学施肥

针叶树木多代连栽过分消耗林地同一营养物质,使毒素沉淀积累,导致地力衰退,林分生产力下降,人工施肥补充土壤肥力不失为当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人工施肥要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2.2.1根据林木年龄施肥

根据笔者的试验,连栽针叶树木1代施肥3次效果最佳,第1次在栽植后的第2年,第2次在栽植后的第3年,第3次在间伐后。

2.2.2施肥种类

最理想的是测土施肥,缺什么补什么,但目前还很难在逐片山场实施。针叶树施肥主要是无机肥和有机肥,无机肥就是充分利用劈除的杂草灌木及间伐剩余物。实际生产经营中杉木第1次、第2次人工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第3次间伐前施肥则无机肥与有机肥相结合,幼龄林施钙镁磷或加氯化钾肥,中龄林施尿素加钙镁磷肥,近熟林施尿素加氯化钾,施肥能改善林地养分供给状况,从而能提高林木生长量。

2.2.3施肥时间

宜在初春,此时土壤温度开始回升,根系生理代谢趋于旺盛,地上部分生长尚未开始或刚抽梢,施肥效果最好。对于长势差的幼树,1年需施2次肥,第2次施肥宜在夏末,此时盛夏已过,适宜施肥。

2.2.4施肥方法

施肥方法有穴施、沟带施、撒施或蘸根肥,根据不同林龄采取不同的施肥方法。造林前结合整地施基肥,苗木用磷肥蘸根,二年生幼树用穴施;三年生幼树宜在上山方向开沟施;间伐前结合深翻可撒施。

【参考文献】

[1]林瑞余,陈银秀,黄荣臻等.针阔混交林凋落物养分特征及动态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0(1):17-23.

[2]方奇.针阔混交林对土壤肥力及其林木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7,23(4):389-397.

年度经营方针篇7

关键词:东北林区;过伐林;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

过伐林是介于原始林和次生林之间的一种类型,从森林植被演替趋势来看,属于不稳定的森林类型,可在人为干预下,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诱导为优质高产而稳定的森林类型。如果继续破坏将退化为次生林,甚至是沦为草地或灌丛。东北林区过伐林是原始阔叶红松林经过不合理择伐后,由于大部分红松等针叶树和一些珍贵阔叶树被采伐,林分中红松等针叶树明显减少,价值低的阔叶树种占优势的森林类型。若继续加以干扰破坏,即退化为次生林,如果合理经营,则可恢复到原生群落类型,仍将继续生产优质大径材并发挥其各种生态效益。目前东北林区红松过伐林面积近100万hm2,是最容易恢复为阔叶红松林的森林类型。因此,经营好现有过伐林,使其向阔叶红松林方向演替,这对提高林分质量,恢复阔叶红松林,实现东北林区森林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过伐林类型及特点

20世纪60年代,根据过伐林中有无珍贵针阔叶树种、分布状况、更新质量、立地条件和当时经营水平,将其划分为针阔混交过伐林和阔叶过伐林2个类型组(包括6个类型):坡地针阔混交过伐林、跳石塘针阔混交过伐林、坡地柞树过伐林、坡地枫桦过伐林、坡地阔叶混交过伐林、跳石塘阔叶混交过伐林心。80年代按4种类型划分为:针叶林、针叶为主的针阔混交林、阔叶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90年代具体地划分为7种类型:阔叶红松林、落叶松林、云冷杉林、白桦林、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混交林。还有的学者用极点排序法将过伐林群落划分为4个主要类型:以蒙古栎或椴树为主的阔叶混交过伐林、以沙松为主的针阔混交过伐林、以于金鹅耳枥为主的针阔混交过伐林、以胡桃楸为主的硬阔混交过伐林。

过伐林的主要特点是:由于日伪时期在原始林中进行掠夺式采伐,以及建国后在原始林或前一种过伐林内进行不同强度的择伐而留下残破林相;林木结构不合理,成熟木所占比重较大;蓄积量较低,多数不足130m3/hm2;株数偏少,多在300株hm2左右;林分郁闭度偏低,仅在0.3~0.5之问;林冠下天然更新状况较差等。

2 过伐林空间分布格局

过伐林的林木空间分布格局随恢复时间的不同是有差异的,在采伐后的一段时间内林分空间结构表现为集聚分布,经过20a左右保育后林分的空间结构可恢复为随机分布,说明合理的森林经营可以协调天然林保育与采伐利用的关系,其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优化林分的空间结构,更好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过伐林的红松种群呈现服从负二项分布的集群分布。椴树红松林及枫桦红松林的过伐林,红松种群的数量和分布格局能够满足阔叶红松林恢复的需要,只要通过合理的抚育措施使其达到主林层,即能实现阔叶红松林的恢复。而云冷杉红松林的过伐林,由于其红松及云冷杉大径木均是主要的采伐对象,大多经历了过度的采伐,频繁的采伐作业及过度采伐后的生境巨变,使红松幼苗、幼树损耗殆尽,红松种群的数量严重不足,只有通过人工更新方式补充红松种群才能实现阔叶红松林的恢复。而过伐林主要树种更新幼苗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云杉和冷杉聚集强度居前两位。

3 过伐林林木生长

通过对过伐林中椴树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过程的分析,发现树高平均生长量在40a生达到高峰值,年平均生长量达到0.21m;而胸径的平均生长量在50a达到最大值,年平均生长量为0.23cm;材积的生长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45a生以下,生长较为缓慢,在45~70a期间,材积的生长量增加,在70a材积的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因此把椴树的材积数量成熟龄定为70a。应用过伐林云杉解析木资料,研究年龄与树高、胸径、材积之间的相关关系,经过拟合得到,云杉树高一年龄的生长方程为二次抛物线方程,胸径一年龄、材积一年龄的生长方程为S型曲线方程,相关指数达到97%以上,为预测云杉树高、胸径、蓄积的生长及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4 过伐林生物多样性

过伐林群落乔木树种的多样性与群落受到的干扰程度有关,受到中度干扰的过伐林的多样性指数最大,而受到干扰程度较小的过伐林和受到干扰程度较大的过伐林多样性指数都较小,而且不同群落的多样性主要是由各群落的生态优势度、均匀度和丰富度3个参数来决定。影响过伐林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包括土壤含水率、树种多样性和林分密度。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增大,尤其是物种丰富度;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林分因子有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和林分密度,它们都是通过森林经营可以控制的因子,因此,为维持和增加物种多样性,应采取多树种混交;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下层光照强度减小,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下层的物种种类和数量,因此,在林分发展的一定阶段,应采取合理的措施如采伐来控制林分密度;树木大小多样性指数是反映林分中树木大小结构的一个变量,它与灌木层多样性呈负相关。

结束语

过伐林生态系统对于恢复阔叶红松林十分重要,但研究文献较少,研究内容较为单一,多集中在过伐林类型、组成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的探讨;缺乏对过伐林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树种及主要伴生树种的定量研究和定向培育研究;对过伐林经营效果、林木生长、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没有进行定位研究,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于过伐林大尺度、景观层次的研究还十分薄弱,仅见林场层次景观要素分布趋势的研究;特别是过伐林作为原始阔叶红松林被破坏后形成的林分,如何通过科学的经营,使其向着含有红松等针叶树的复层异龄混交林方向发展,最终形成接近于原始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方面,还没有展开相关的定位研究和系统研究。今后东北林区过伐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应该在定量分析森林多种功能与林分结构及不同经营措施的耦合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红松过伐林动态模拟、结构与功能优化、阔叶红松林定向恢复以及多功能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突破阔叶红松林区过伐林经营与阔叶红松林恢复的技术瓶颈,集成、组装红松过伐林多功能经营技术体系,建立试验示范区,为加快恢复阔叶红松林的进程,实现东北林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1)加强红松过伐林结构与功能优化研究。研究不同区域红松过伐林的结构特征,提出通过森林经营可以调控的林分参数;研究这些林分结构参数与其功能的耦合关系,提出不同森林类型不同演替阶段结构及其对应功能。以充分发挥森林多种功能为前提,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林分结构及其功能效益的影响,提出多种功能约束条件下的空间结构调整技术,研建森林多功能优化经营决策信息系统,建立不同地区红松过伐林结构与功能优化试验示范区。

年度经营方针篇8

同志们:

全市系统2010年度工作会议今天召开了。此次会议的首要使命是:传达贯彻全省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回首回头回忆总结2009年

首要工作,总结2010年一季度工作,赞誉前进前辈集体和小我,放置部署2010年各项工作使命,全力开创普洱国寿科学成长新场所排场。

下面,我代表分公司党委、总司理室讲两点定见,供巨匠谈判。

一、2009年工作回首回头回忆及2010年一季度简要情形

2009年是我公司在困境中积极进取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分公司的正确率领下,普洱分公司党委新班子团结率领全市系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惟为指导,深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年夜及四中全会精神,平稳树立和实践科学成长不美观,当真贯彻落实全省系统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分公司的各项工作部署,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狠抓营业敦促勾当;进一步增强党的下层组织培植和精神文明培植,周全晋升公司的整体形象,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促进了公司的周全培植。全年实现股份总保费××××万元,同比下降3.96%。其中:首年期交保费××××万元,同比下降5.3%(10年期以上营业完成××××万元,占期交比重70%,同比增添13%);短期险保费××××万元,同比增添17.09%;续期保费××××万元,同比增添91%。市场份额60%,紧紧捍卫了市场第一的主导地位。

在2010年一季度工作中,公司上下深切开展思惟策动工作,普遍调动积极性,营造奋进向上的空气,全力战胜内部和外部的各类坚苦,艰辛奋斗,支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我代表分公司党委、总司理室向全市系统将士,致以高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感动!

一年来,我们首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鼎力开展营业敦促工作。我们高度正视执行力培植,狠抓省市公司各项营业企划落实。对省分公司召开的各类会议精神,争夺第一时刻获得落实。在省分公司每一次召开会议后,我们都把实时贯彻会议精神,作为是否与省分公司连结一致、政令是否通顺、是否“听话照做”的具体步履,统一思惟、统一轨范。

凸起重点,拓展期交。我们在抓中介营业上规模、抓团险抢阵地占领市场的同时,凸起重点打好个险渠道的“城市捍卫战和农村圈地战”,出台了“普洱论剑”、迎庆“60双华诞”、“金箔纪念保单”、“辞别金两康”等系列营业敦促勾当,加年夜对各个阶段的营业敦促勾当进行分类指导,分层经营分类指导,出力敦促个险期交营业,最年夜限度缩短我市系统个险期交营业与成长进度快的州市分公司的差距加年夜个险期交拓展力度,确保经营功效实现。全年实现个险期交××××万元,完成率107.2%。期交营业的晋升,使营业结构获得较着优化。

注重全力开凿银邮渠道,敦促期交营业的成长。增强网点的维护和开拓,在网点以“安享生平”期交为首要敦促产物,加速营业转型,周全敦促费用率高的产物,缔造渠道价值。在全市系统银保客户司理中开展“安享创富”竞赛勾当,快速出击,抢占市场,博得了自动。在全市系统开展以各支公司匹敌形式的“开启安享、增收创富”竞赛勾当,进一步迅速掀起“开启安享”发卖热潮,彰显国寿品牌优势和竞争力。增强自营营业成长,做好完竣人生的再包装与炒作,主推鸿富期交和完竣人生这样轻易上量的险种,强势启动自营期交的成长。进一步增强与银行邮政代办署理单元沟通协调,密合适作关系,加年夜代办署剃头卖产物的力度。经由过程我们的不懈全力,与各家银行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增强,合作关系加倍慎密亲密,各家银行的网点对中国人寿周全开放,为此后渠道打点、网点经营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全年实现趸交××××万元,完成率51.13%;期交×××万元,完成率56.45%。渠道开拓取得积极进展,期交转型取得较着成效。

团险渠道转型见成效,市场拓展取得打破性进展。我们从解决自身保留问题出发,向意外险阵地出格是痛失踪的“口子”营业睁开强势的公共攻势,成功地与普洱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签定了乘意险营业合作和谈,夺回了失踪去多年的乘意险阵地,全年全市系统乘意险保费收×××万元。巩固并占有了航意险市场的主导地位,积极拓展法人集体客户营业,连结了学平险市场的绝对份额。全年短险意外险实收保费×××万元,完成率81.1%,同比增添3.4;健康险完成数×××万元,完成率152.6%,同比增添38.8%。

鼎力开展“中国人寿保险前进前辈村”建树勾当。我们积极争夺政府发文,市县村子四级联动,以普洱市政府赞誉××个首批达标的的中国人寿“保险前进前辈村”为契机,加年夜建树工作力度,把建树方针落实到村社,鼎力开展中国人寿“保险前进前辈村”培植勾当,打好农村“圈地战”,借重敦促,抢占两乡,取得了可喜成就。截止2009年尾,已建成农村保险处事网点××个,已达标××个,并由市政府进行了赞誉。我市“保险前进前辈村”培植获得了周全推进。

(二)增强发卖队伍培植。强化培训,增强素质。举办个险、银保20余次,受训人数1000余人次,队伍整体的素质的获得了提高。积极增员,壮年夜人力。我们在抓好在册发卖人员的培训的同时,鼎力组织开展增员企划勾当,

以“我的未来我做主”为主线,加年夜了增员的力度,全力扩年夜全市系统人力资本规模,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个险队伍留存率80%,人力规模××××余人,有用人力60%以上,举绩率70%以上。组织多期增员企划,有用增员×××人。发卖队伍进一步壮年夜,素质获得提高。

(三)夯实营业打点基本工作。经由过程完美组织架构,理顺了A、B柜面契约、保全、理赔、客户处事等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打点权限。经由过程成立完美量化查核指标系统,进一步实施邃密化打点。晋升处事品质,全力做好发卖一线和寿险客户的处事工作。按照本能机能查核指标要求,当真抓好业管和客服工作。强化“核保、核赔”打点,加年夜核保保留查询拜访力度与理赔查询拜访打点,增强理赔基本核查,强化理赔审批打点,加速流转。加年夜投保单初审力度、开展“送培训进职场”勾当,有用晋升了下层公司营业打点质量与处事水平。

(四)坚持一保两控、强化打点确保效益。一方面加年夜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行规范化打点。优化查核机制,阐扬财政政策的杠杆浸染,指导营业成长和结构调整,加年夜了创费高的个险、银保渠道期交营业和意外险营业的拓展力度,促进首年期交营业、意外险快速增添,确保市场领先地位。出格是10年期及以上期交营业创历史新高,营业结构获得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出台多项轨制和法子增强对行政办公费用管控,完美县级VOIP(收集电话)系统,有用降低通信成本,行政办公费用支出获得有用节制,同比下降7%。再次是增强理赔基本核查,强化理赔审批打点,在挤干赔款水分、节制赔付率上下功夫,发生了积极下场,不仅耗损了去年×××多万元的积压赔款,而且赔付率获得有用节制。2009年总赔款支出×××万元,同比下降28.62%,综合赔付率49%。

(五)加年夜分公司机关工作督导力度。在整个营业敦促工作中,注重了强化法子,重点突击,实时跟进,强化执行力。组成督导组,对重点公司进行蹲点督导。实施分公司机关部室有关人员与支公司挂钩联系工作,将分公司部室有关人员年关绩效查核与所联系单元的年关绩效查核挂钩。为撑持配合下层公司期交营业的冲刺,充实阐扬机关的表率浸染和生力军浸染,确保全市系统各个阶段期交方针的告竣,分公司机关成立了“金彩明天”、“两康”险等突击队,全力冲刺期交营业,全力支援一线公司。

(六)增强党的培植。增强下层党支部培植。成立健全支公司党支部,注重营销员党支部培植,进一步增强下层党组织的培植,使党支部的战斗碉堡浸染和共产党员在一线的带头楷模浸染获得充实阐扬,为公司的持续健康成长供给坚实的政治保证。

增强党员的成长与打点工作。各党支部正视党员的成长工作,遴派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考查和培育积极分子。今年以来,全市系总共成长了×名新党员,同时有×名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

开展了一年一度党委班子年关考评及平易近主糊口会。按照省分公司党委的部署和要求,进行了分公司党委班子及班子成员年关查核及年度平易近主糊口会。经由过程平易近主测评及平易近主糊口会,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总结经验,统一思惟,团结进取,进一步增强班子的凝聚力、缔造力、战斗力,以此敦促公司的周全培植和成长。

增强党风廉政培植。坚持党政齐抓共管,配合推进工作落实,并出力抓好责任分化、查核、究查三个关头环节。在经营勾当中,我们始终坚持惩处与预防失利系统工作规划是当前和此后一段时代深切推进反腐倡廉培植,不竭健全完美教育、轨制、看管并重的惩防系统的步履指南和工作指引,深切推进惩防系统培植。

增强纪检监察工作。坚持以科学成长不美观为管辖,以营业成长为中心,以完美惩处和预防失利系统培植为重点,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积极提防和化解经营风险,为公司科学成长供给有力的处事和保障。增强轨制培植,严厉查处违规违纪案件。分、支公司签定了《党风廉政培植责任书》、《依法合规经营责任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等责任书,支公司司理与所属营销部、乡镇网点负责人签定了案件提防责任书,全员签定了“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经由过程狠抓轨制和执行力培植,全市系统案件提防工作取得了较着成效。

增强精神文明培植。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抓好两个文明培植。岁首不才达营业成长使命的同时,一同安插精神文明培植工作,巩固和敦促省市县级精神文明单元、青年文明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单元等一系列建树工作。各级公司慎密连系营业敦促工作,弘扬中国人寿“双成”企业文化理念,开展“我为国寿作进献”演讲角逐、排演文艺节目加入全省系统文艺汇演等各类有益员工身心健康、有益公司培植的体裁勾当,在公司内部营造健康向上的空气,形成凝聚力的“家”文化情形,促进公司两个文明培植。

2010年一季度营业成长简要剖析

总体情形:截止本季度末,总保费规模××××万元,同比负增添29%,完成率为22%;其中,长险首年趸交保费××××万元,完成率24%,同比下降44%;期交首年保费××××万元,完成率17%,同比增添187%;短险保费××××万元,完成率10%,同比下降34%;尺度保费××××万元,完成率11%,同比下降8%;续期保费××××万元,完成率20%,同比下降24%。

个险渠道:截止一季度末,总工号人力××××人,一季度共有×××人举绩,举绩率为58.18%,人均首年期交保费为××××元;件均保费为××××元,首要发卖的险种有,完竣生平,福禄双喜,瑞鑫产物。为打好开门红战争,组织开展了《春暖茶城、虎啸普洱》增员及营业联动方案和“个险渠道开门红‘欢喜港澳•台湾游’企划方案”,举办了2010年第一期新人岗前培训,对各支公司的组训进行异地交流,普遍调动营销员的积极性,向使命方针冲击。一季度个险渠道总保费规模××××万元,与去年同期斗劲负增添13%;其中,首年期交×××万元(5年期首年期交保费×××万元,与去年同期斗劲增添685%;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万元,与去年同期斗劲增添15%,全省排名第四),完成开门红使命方针的56%;续期保费××××万元;与去年同期对比负增添27%。(期交营业较去年同期增添较快,依靠续期拉动营业快速增添的后劲和空间还很年夜。)

银保渠道:在系统内拟定下发了“开门红”银保营业成长企划方案,与辖区内农行、工行、建行、中行、信用社、邮政六家代办署理单元组织开展了《“虎啸迎春、虎虎生威”开门红营业合作方案》。截止3月31日,全市拥有银保客户司理××人,可经营网点××个,出单网点××个,网点出单率36.8%,人均网点数×个,完成银保新单保费××××万元,完成一季度打算××××万元的89.8%,同比削减×××万元,负增添49.6%,其中:完成趸交保费××××万元,完成一季度打算××××万元的71.5%,同比削减万元,负增添51.8%;完成期交保费××万元,完成一季度打算×××万元的28.4%,同比增添××万元,增添400%。自营营业占比由上年的84.3%下降到49.1%,下降了35.2年百分点,代办署理渠道营业占比由上年的15.7%上升到50.9%,根基实现了渠道发卖。

从今朝情形看,我公司市场份额仍然偏低,不到50%,首要竞争对手承平洋、新华、人保寿,其中:承平洋在工行、建行、孟连农行的发卖跨越我公司,新华、人保寿在工行、建行的发卖也跨越我公司。在思茅区我公司仅在农行渠道领先同业公司,而工行、建行渠道承平洋、新华、人保寿的发卖已跨越我们,形势十分严俊,为此,分管工行、建行渠道的直属部要引起高度正视,尽快夺回市场,紧紧把握市场主导地位。

团险渠道:加年夜与合作单元的拓展力度,出格是交通运输集团、农行、信用社、邮政的合作力度,鼎力拓展非银邮渠道营业。截止3月31日全市实现短期险保费收入×××万元,去年同期×××万元,同比下降×××万元,下降34%;完成省公司下达开门红使命方针×××万元的63%。

县域渠道:贯彻落实农村网点打点法子,不竭完美网点打点轨制,深切开展保险前进前辈村建树工作。一季度保险前进前辈村建树入围3万元以上期交保费的共18个。截止3月29日,全市网点期交保费截止3月29日达×××万元,同比增添104.39%;续收保费达×××万元,同比增添53.65%。网点有用人力共计×××人,一季度破零人力共计×××人,破零率达52.63%,为完成上半年使命方针奠基了精采的基本。

在充实必定成就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熟悉到公司成长中仍然存在一些斗劲凸起的问题:一是营业结构调整的使命仍然艰难,持续成长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二是班子培植有待增强。首要默示在:各县(区)支公司班子经营打点能力衰,把握市场,把握全局的能力有待提高,执行力不强,不到位;班子成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后备干戎行伍力量不足。三是队伍培植有待进一步增强,队伍基本打点亏弱、团队基本打点有待增强。四是培训教育有待增强。讲师、组训队伍力量不足,手艺有待提高;基本培训练习、员工素质晋升有待增强。五是党支部战斗碉堡和党员的先锋楷模带头浸染有待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此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研究解决。

二、深切贯彻落实全省系统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完成2010年各项经营使命方针

要按照全省系统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总体思绪,坚持“转体例、调结构、防风险、促成长”十二字方针;强化“一保两控”的生命力,快速壮年夜发卖队伍;强势调整营业结构;全方位强化风险管控;有用晋升焦点竞争力;确保市场主导地位”。201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成长不美观为管辖,果断贯彻落实总、省公司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实施“四个坚持”的营业成长策略和“积极进取”的竞争策略,连结营业持续不酿成长的同时,个险渠道持续加速首年期交营业出格是10年期及以上期交营业成长;银保渠道不变渠道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年夜银保期交营业成长力度;团险渠道进一步巩固拓展口子营业,加速分手型短期险成长。进一步优化营业系,结构,晋升营业价值。

按照这一总体工作思绪,2010年全市系统的成长方针是:总保费×××××万元,同比下降5.4%,其中: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万元,同比增添15万%(5~9年期保费××××万元,10年期以上首年期交保费××××万元,同比增添3%);银保渠道趸交保费××××万元,期交保费×××万元,同比下降3.18%;短期险保费××××万元,同比增添30%,其中意外险保费×××万元,同比增添45%;续期保费××××万元。(个险××××万,银保×××万)

环绕上述使命方针,2010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把加速结构调整作为改酿成长体例的根柢路子

按照总、省公司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在连结营业持续不酿成长的同时,加年夜营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速首年期交出格是持久期交营业成长轨范,优化短险营业结构,晋升银保营业价值,提高续期营业占比,全力形成续期拉动营业增添的杰进场所排场。

鼎力成长个险持久期交营业。要按照省分公司的要求,鼎力成长个险持久期交营业,出格是十年期营业的占比要逐年提高,2010年个险新单期交十年期营业占比要达到70%,实现营业增添由趸交拉动转向续期拉动。全市全年要完成首年期交新单保费5~9年期期交保费××××万元,10年期以上期交保费××××万元;续期保费续收率达95%以上。

全力构建年夜银保系统。银保渠道的趸交营业担任着公司市场份额重任,期交营业是渠道转型的趋向,确保趸交、期交方针实现,是公司做年夜做的主要基本。要继续增强与农行、工行、建行、信用社、邮政、中行等代办署理单元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全力缔造精采的合作关系,为各渠道的发卖供给保障。增强客户司理的培训,不竭提高客户司剃头卖手艺,增强竞争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勾当,在增强柜面发卖的基本上,按照渠道特点,采纳分歧形式的产物推介会。同时借助3月份建行理财沙龙的成功经验,在全市普遍推广。成立和完美客户司理打点轨制,实现用轨制打点。全年打算完成银保新单保费××××万元,其中:趸交××××万元,期交×××万元。

优化团险短险营业结构。按照省分公司2010年意外险占比要达到短险总量的70%的要求,进一步巩固拓展口子营业,加速分手型短期险成长,优化营业结构,晋升营业价值。要加年夜一单一卡发负责度,深度挖掘学平险潜力,积极渗入到政策性营业规模,鼎力成长小额信贷营业,介入新农合、城镇填补医疗险的拓展。做年夜企业年金占市场,抢占客户资本。全年团险渠道使命方针××××万元,其中意外险×××万元。慎密亲密关注集体年金及持久健康险市场的真实需求,扩年夜营业规模,掠取市场份额。

鼎力拓展县域农村市场。高度正视农村网点的培植和成长,要将农村网点的培植晋升到公司计谋成长的高度,深决心识到农村网点培植和农村营业成长的主要意义。要把网点司理打点、网点营销队伍培植、保险前进前辈村的建树和网点轨制培植纳入公司的工作规划之中,把“星级营销处事部”建树工作作为敦促农村营业成长的根基形式,在全体乡镇营销队伍中深切带动,周全策动,配合保险前进前辈村的建树勾当。经由过程保险前进前辈村的培植,拉动乡镇营销处事部实现“星级”达标和晋级,以达标进级为动力,进一步占领农村市场,实现我市系统县域保险营业的年夜成长,为培植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实阐扬保险保障浸染。

(二)坚持把迅速壮年夜发卖队伍作为改酿成长体例的工作焦点

痛下决心解决普洱分公司队伍数目太少、质量不高的问题,把队伍壮高文为全年日常工作的焦点。要按照省分公司打造“三支铁军”的要求,迅速壮年夜各渠道发卖队伍。推广使用新版根基打点法子,在各渠道成立统一的打点轨制;严酷轨制查核,提高轨制经营水平;规范发卖团队日常打点的操作流程,成立前进前辈的营销打点文化;成立健全发卖队伍KPI指标系统,促进人力成长和产能晋升;成立科学规范的队伍品质打点系统,更好地调动发卖队伍积极性。

全力扩年夜个险团队人力规模,提高留存率。强化增员意愿,晋升增员手艺,供给有用工具来保证增员下场;成立新人追踪档案,跟尾教育系统,强化后期追踪、教育来提高新人留存。成立健全制式化培训系统,形成响应的跟尾教育、主管晋升的制式化培训模式,重点是要提高主管的打点能力。把人力成长列为各级公司一把手及分管率领的主要查核指标。县城持证人力至少要达到×××人,思茅区支公司持证人力至少要达到×××人。农村要经由过程驻村营业员的成长壮年夜队伍,每个保险前进前辈村建树点至少有×名驻村营业员。确保个险渠道全年有用人力达到人以上。

狠抓银保队伍培植,周全晋升客户司理的数目和质量。从同业引进、自身培育着手,引进优异人才,扩年夜队伍规模,确保客户司理达到人以上。加年夜客户司理的培训力度,提高客户司剃头卖手艺,增强竞争力。

打造团险精兵强将队伍。强化分公司集体营业部各关头岗位和职责,配强顺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打点人员。2010年全市团险发卖人员有用人力不变在人摆布,力争员工福利规划师资格持证率达到%。

(三)坚持把有用晋升焦点竞争力作为改酿成长体例的根基前提

在继续连结农村市场精采成长势头的同时,采纳有力举

措,有用晋升对城区竞争态势的剖析判定和应对能力、发卖组织打点能力、发卖能力和撑持保障能力,切实晋升城区市场竞争能力,强化公司在城区市场的主导地位。

一是出力提高发卖队伍能力。要在量上有年夜的打破,在质上有年夜的飞跃。注重邃密化运作,强化队伍质量查核指标。县城季均举绩人力××人以上,举绩率80%以上,思茅区支公司季均举绩人力×××人以上,举绩率80%以上,构建队伍焦点竞争优势。二是确保焦点营业增添有重年夜打破。系统上下要尽心全力,确保三年夜渠道发卖队伍方针顺遂告竣。个险期交保费市场份额将达到50%摆布,银行保险期交市场份额将达到35%以上,团险短期险市场份额40%以上,修建普洱国寿险焦点营业竞争力。三是强化班子培植。配好、配强各级班子,切实解决班子执行力不够、爆发力不强的问题。四是彰显国寿品牌优势。要以中国人寿品牌优势为依托,不竭提高客户对劲度。增强处事尺度化培植、增强续期收费处事、做好“孤儿单”处事,有用维护客户关系,凸显国有公司金字招牌。五是确保普洱国寿的市场主导地位。要强化国有年夜公司意识,弘扬国寿雄风,敢于竞争,敢于胜利,实现省分公司提出的市场份额、队伍规模、续期保费“三个绝对领先”的市场方针。

(四)坚持把增强党的培植作为改酿成长体例的主要保证

增强下层党支部培植。按照省分公司的要求,2010年党建工作的方针是县县有党支部,具备前提的公司应有自力的营销员党支部,全市系统员工中党员占比跨越30%,县(区)支公司班子党员占比达到100%,浮现国有公司的政治优势。这既是一项政治使命,也是各级班子培植的一项焦点工作。

增强班子的能力培植,贯彻“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原则,推进人事轨制更始,按照“十个切实”和“五个更始”要求,加年夜干部查核任用力度,全力形成有利于科学成长的用人导向。优化班子尤其是县(区)支公司班子常识结构,增强教育培育,构建提高率领科学成长能力的平台,成立后备人才库,重点培育公司生力军。

增强党风廉政培植。深切开展党风培植和反腐倡廉工作,签定党风廉政培植责任状,督促率领干部履行“一岗双责”。以班子培植和率领干部履职为重点,对各支公司实施党风廉政培植责任制进行周全搜检查核。增强巡视工作。把对各级率领班子贯彻落实上级公司抉择妄想部署情形进行看管搜检作为重点使命,把坚持平易近主集中制、落实反腐倡廉规章轨制、依法合规经营等情形作为巡视工作重点内容进行巡视。增强纪检监察工作,提高案件提防力度。要当真落实《案件提防工作责任制暂行划定》,按期召开案件剖析会,分解本单元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法子;层层签定案件提防责任书和全员签定依法合规经营承诺书,做到职责明晰,责任落实;继续实施案件提防保证金轨制。扎实、有用开展效能监察,健全完美规章轨制,强化执行力,晋升公司打点水平。开展治本抓泉源责任制工作,把治本抓泉源工作与效能监察、巡视搜检等有用地连系,合理操作资本,充实阐扬治本抓泉源工作的效应。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逐级签定方针责任书,确保证公司各项培植和成长顺遂推进。

(五)坚持把强化管控和风险提防作为改酿成长体例的根柢行动

强化财政风险管控。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充实阐扬费用、佣金杠杆浸染,合理设置装备摆设佣金、费用等财政资本,为营业成长供给有力撑持。继续实施“一保两控”政策,即保工资,节制行政费用、节制赔付率,提高公司整体经营效益。进一步增强预算邃密化打点,奉行直接发卖成本和经营打点费用分袂管控的预算打点体例,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严酷节制非发卖成本支出。确保有市场竞争力的发卖费用投入,不竭提高费用使用效能;继续增强零现金打点工作,提防各类资金风险。

强化营业打点风险管控。以核保、核赔为中心,以柜面风险节制为重点,周全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切实降低短期险营业综合赔付率。进一步增强队伍培植,周全晋升柜面人员岗位顺应能力。加年夜查核力度,量化小我查核指标,细化工作督导,切实规范日常营业打点。增强发卖撑持力度,周全奉行承诺处事,接管全市系统看管。增强窗口培植,切实提高客户处事能力,全力晋升公司社会形象。

强化内控风险和发卖风险提防工作。继续做好反洗钱各项工作,增强搜检看管,有用地规避赏罚风险。当真落实关头岗位搜检工作,提高搜检笼盖面,成立健全日常化的长效看管机制,有用提防和排查操作风险。增强发卖风险搜检,加年夜风险预警系统、信用评估系统、违规行为查处系统等发卖风险管控手段的推广运用,保证“诚信我为先”、发卖风险监测评估系统、中介营业违法行为专项搜检、发卖人员年夜案要案查处工作取得实效。

(六)坚持把增强精神文明培植作为改酿成长体例的主要保障

我们要始终坚持精神文明培植以敦促中心工作为根柢起点,以精神文明培植促进公司成长,以公司成长敦促精神文明培植,达到配合成长的目的。

巩固和成长精神文明培植的功效,不竭立异精神文明培植的内容和形式。建树勾当的最年夜特点是群众性,只有真正把巨匠策动起来、让员工介入进来,最年夜限度地调动泛博员工介入建树勾当的积极性和自动性,才能取得实其实在的下场。要加年夜宣传力度,要长于策动群众。出格正视对宣传思惟工作的立异,进一步增强宣传思惟工作的针对性、激励性,做到既吸惹人又深切人心,鼎力宣传好的经验和典型,全力在公司营造精神文明培植的浓密空气;要鼎力宣传前进前辈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全力为员工培植一个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

强化下层精神文明培植,做到常抓不懈。保险业有着分歧于其他行业的营销文化,我公司下层营销员队伍,地域、前提、素质等有很年夜差异,队伍组织斗劲松散,但这么复杂的队伍又在很年夜水平上成为与消费者沟通的主要窗口。是以,必需把精神文明培植延长到这支队伍中去,只有营销员队伍的精神文明素质晋升了,公司整体精神文明培植水平才能真正提高,行业的社会公家形象才能真正改善。

弘扬公司的营销文化和企业文化,做到常抓不懈。要充实运器具有中国人寿特色的营销文化和企业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营销文化、配合的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不美观。对于我们这样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企业焦点价值不美观基本的年夜型国企,精神文明培植要涵盖并渗入到各个规模,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培植的主要组成部门,要出格注重对营销人员前进前辈文化的引领,坚持持久教育、持久进修,提高员工和营销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常识水平,晋升职业道德素养、精神品位和文化品位。

上一篇:盈利能力分析存在的问题范文 下一篇:旅游的营销宣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