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4 17:07:20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公司法》 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制度完善

一、新《公司法》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的主要内容

财务会计报告是公司提供的反映公司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总结性书面文件,是公司各类利益群体了解公司经营情况的主要途径。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目标是系统、有重点地、简明扼要地向公司经营者、股东、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潜在交易对象和政府财税部门等使用者提供与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必要的财务信息和会计信息,为其做出合理经济决策提供帮助。《公司法》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主要应该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审核、送交、置备、承认、公示、验证等内容。我国新《公司法》在第165条、166条规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审验、送交、置备及公示制度。

二、《公司法》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制度的缺陷

尽管新修订《公司法》在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创新,但在制度设计、指导实践操作和立法技术等方面仍存在着缺陷。具体体现在: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主体和责任承担主体不明

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公司法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承担应该根据公司各组织机构的权责,明确加以规定。但新公司法165条只是笼统规定,而对于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主体、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如何承认以及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应由谁负责,并未作明确规定,不利于明确责任、防范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二) 财务会计报告的审验制度未能区分对大小公司适用的不同

新《公司法》新增规定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需依法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增强了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公信力和可信度,但这种审验制度过分注重其价值目标的“安全性”而忽视了“效率性”,没有区分公司的类型和规模大小,没有考虑到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所带来的“效益”与公司所承担“成本”的关系。由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外部监督固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但审计费用由公司承担,监督的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我国新《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要求所有公司都必须接受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无疑对那些规膜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和费用。而且由于抽样审计技术的采用,审计并不一定能够发现被审计公司账目中所有的问题。因此,对于那些股东人数较少并且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实行强制审计制度并“不经济”,不利于小公司的发展。

三、完善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一) 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主体

我国新《公司法》对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主体规定不明,根据我国新公司法的规定,由董事会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决算方案。所谓年度决算方案,是指根据本年度预算执行结果所编制的、尚未批准的公司年度会计报告。因而可以认为我国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是由公司会计部门编制,由董事会审核制定,董事会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对公司负责。建议我国再次修订公司法时,可以明确规定: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应由董事会审核制定,并对其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性负责。

(二) 明确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责任承担主体

公司法财务会计制度应该明确规定公司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会计师及财务负责人等主体应如何对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承担责任以及在财务会计报告由初步制定到最终承认的各个阶段应分别承担何种责任,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与经理层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科学决策、协调运作的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责任承担机制。

(三) 对小型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审计实行豁免制度

如前所述,我国新《公司法)规定了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强制性的全面审计制度,存在着未进行类型化区分,未考虑成本与效率关系的缺陷。从国外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法定审计模式的演变来看,全面强制审计模式曾经出现过但逐渐被各国放弃。这是由于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模式的选择与公司的类型、规模、所处行业有关。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特定行业(如银行、证券、保险业等)及具备一定规模的有限责任公司,因其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或涉及国家的经济安全,或涉及潜在的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或需要加强对债权人的保护,强制审计带来的“效益”高于“成本”,所以这些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模式应实行强制审计模式。而对于那些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其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并不涉及公共利益,其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模式就可以考虑以较低的成本进行,实行财务会计报告审计的豁免制度。

因此,待条件成熟,我国也可以考虑在今后修订《公司法》时借鉴国外的经验,增加对小型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审计实行豁免的制度,具体来说:

1.小型有限责任公司的界定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根据收入、资产负债表总额对公司规模进行界定的经验,我国《公司法》实行财务会计报告豁免制度的“小型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界定为工业、建筑业、电子业销售额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商业及其他服务业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有限责任公司。

2.对小型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实行豁免的附加规定

(1)代表1/10以上资本的一名或若干名股东请求时,公司须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

(2)对实行豁免的小型有限责任公司,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由具有中计会计师资格的会计师编制。

(3)实行豁免的小型有限责任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人,必须在其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中附上声明,说明公司符合豁免的条件且未有代表1/10以上资本股东请求,并且在财务会计报告上签名并盖章的人员须声明其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合法、准确性负责。

四、结语

本文主要针对新《公司法》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存在的不足,结合我国目前公司财务会计的实际操作,并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较为详细而具体的完善我国《公司法》中财务会计报告制度的对策和相关立法建议:在财务会计报告制度方面,要明确财务会计报告的制作主体和责任承担主体,并对小型有限责任公司的审计实行豁免制度。

参考文献:

[1]《公司法释义》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释义.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2]江平主编.新编公司法教程(第二版).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储育明.海峡两岸公司法比较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4]张忠野.公司治理法理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范文第2篇

一、为了规范担保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适用于按照规定程序,经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担保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其他类型的担保机构,比照本办法执行。

三、企业应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一般原则和本办法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在不违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本办法规定的前提下,可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具体核算办法。

四、本办法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编号,以便于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电算化。企业不得随意打乱重编。某些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空号,供增设会计科目之用。

五、企业应按本办法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明细科目的设置,除本办法已有规定者外,在不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六、企业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应当只填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七、企业应当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本办法的规定,编制和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会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半年度、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统称为中期财务报告。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的除外。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披露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需要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企业,还应当包括财务情况说明书。

八、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组成。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相关附表包括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担保余额变动表、分部报告(不要求编制和提供分部报告的企业除外)等。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披露主要会计政策及其变更的影响数、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和主要报表项目说明等内容。

九、企业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应于月度终了后6天内(节假日顺延)对外提供;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季度终了后15天内对外提供;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于半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内(相当于两个连续的月度)对外提供;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企业编报的会计报表应当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填至“分”。

十、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应注明:企业名称、报表所属年度、月份、送出日期等,并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由总会计师签字并盖章。

十一、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如果具有实质控制权,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执行。

十二、本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负责解释。本办法需要变更时,由财政部负责修订。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范文第3篇

一、财务会计报告制度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制度安排包括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人、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时间、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审查验证与认可、财务会计报告的公示等。

1.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人。我国《公司法》第175条规定,公司应当在每一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属公司业务范围,因此财务会计报告应由公司董事会负责编制。修订后的《公司法》时应规定由公司董事会负责编制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并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2.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时间。《公司法》第156条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每个会计年度内半年公布一次财务会计报告。这说明公司既要对外提供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也要对外提供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期限为上半年结束之日起2个月;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在股东大会会前20日编制完毕,在会计年度结束之日起4个月内公示。

3.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公司法》第175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利润分配表。《会计法》第20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将两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①《会计法》将财务情况说明书单独作为财务会计报告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公司法》将财务情况说明书作为会计报表附注的一部分。②《会计法》明确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公司法》不仅没有明确提出会计报表附注,而且将财务情况说明书作为会计报表附注的一部分。③会计报表名称表述不一致,依据《会计法》制定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将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报表称为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公司法》则将其称为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变动表。因此,修订《公司法》时应注重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与《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协调一致。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6条规定,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12条对相关附表的解释是,相关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附表。补充报表指按不同基础编制的提供附加信息或其他信息的表格,如分部报表、增值表、物价变动信息表等,它不属于附注,而属于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因此,《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12条的规定实质上是把附表与补充报表混淆了。

4.财务会计报告质量的审查验证与认可。修订后的《公司法》应明确规定:①公司治理结构层应设置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与权限。内部审计对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审查验证应属于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属于公司的自我审查。②公司治理结构层设置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层究竟是设置监事会还是设置审计委员会的问题上,《公司法》须做出明确规定。无论设置监事会或设置审计委员会,都须明确规定监事或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任命、职权、义务与责任。③制定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大会认可制度。董事会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经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审查后,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和审查报告须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认可。④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应制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对外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其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公司法》应规定注册会计师由股东大会任命,为公司的常任审计员,有权随时检查公司财务和参加公司会议,并承担与其职权相应的责任。

5.财务会计报告的公示。修订后的《公司法》还应规定公司在公示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同时公示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审查报告,以及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

二、公积金制度

公积金制度是国家干预经济组织的一种积极手段,有利于促进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维护债权人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我国《公司法》第177条、178条、179条和180条对公积金进行了制度安排。总体来讲,这些制度安排存在不清晰、不严密和不准确的缺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1.关于法定盈余公积金的计提依据。《公司法》第177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这里没有考虑公司需要弥补亏损的情况。若公司持续盈利无亏损,法定盈余公积金可按所得税税后净利润的一定比例计提;若公司当年出现亏损,下年度盈利,按《税法》以及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公司盈利应首先用于弥补亏损,补亏后应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再按税后剩余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只能持续五年,五年后须用所得税税后利润弥补亏损。

2.关于公司弥补亏损的顺序。《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法定公积金不足以弥补上一年度公司亏损的,在依照规定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之前,应当先用当年利润弥补亏损。而《所得税法》与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公司发生亏损时,应首先用以后年度所得税税前利润弥补亏损,弥补亏损的期间为连续五年;公司连续五年尚未弥补的亏损,应用所得税税后利润弥补;当公司无利润又需要分发股利时,公司可用法定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法定盈余公积金不足以弥补时,可用资本公积金弥补亏损。只有当公司当年无利润,需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时,公司为维护其股票信誉,须先用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而后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可用盈余公积金分配股利,但分配股利后公司的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五。

3.取消公益金制度。《公司法》规定公司须提取法定公益金,并用于本公司职工的集体福利。此规定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①侵犯了投资者的权利。根据产权制度,只有公司的投资者对公司资产有要求权,公司职工没有权利向公司所有者的资产提出要求权。②法定公益金专用于社会建设,而公司已不再具有社会职能。③公益金制度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产物,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它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三、法律责任制度

会计法律责任是指企业或个人在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因违反会计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会计法》和《公司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形式有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两者在行政责任的设置上尚需协调。《公司法》第212条规定,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会计法》第43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5 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可处以3 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将两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①处罚对象不同。《公司法》规定公司对外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只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罚款;《会计法》的罚款对象还包括单位。②罚款金额不等。《公司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罚款金额为1万元至10万元;《会计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罚款金额为3 000元至5万元。③《会计法》的规定中有行政处罚通报;《公司法》则无此规定。④《会计法》明确执法主体是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公司法》则未明确。会计法律设置的法律责任不协调,造成公司同一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会因执法机关的不同而不同。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范文第4篇

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

1.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没有能够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事项种类繁多,无法全部显示在财务会计报告当中,同时,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同行之间激烈竞争的加剧,所披露的信息量逐渐增多,加之受到财务会计报告相关落后制度的严重影响,使得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形式无法满足建筑施工企业更新信息披露需求。第二,建筑施工企业制定的相关制度及准则未能对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作出明确详细的解释,现有的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大多数是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自愿披露出来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对有关的重要信息大多采取保密形式,更不能将这些重要信息披露出来,影响企业的发展,而这些信息恰恰是投资者所需要的且能够反映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状况的信息。

2.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存在问题。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主要是信息的相关性和信息的可靠性。如何提高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加强其可靠性与相关性,一直以来是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的重要课题。财务会计报告是建筑施工企业反映收入与费用关系,报告经营管理成果的主要依据。在期末,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账务进行大量的调整和处理,财务数据的处理通常情况下是以发生交易为基础进行计量与财务会计确认,然而在处理财务的处理当中往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再加之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提供给建筑企业的投资者与债权人使用的,建筑施工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希望财务会计报告能够将本企业良好的业绩反映出来,因而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时,带有粉饰的色彩,从而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财务报告目标相对滞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提出来的,但两者都只侧重于财务会计报告对信息的披露,对财务报告目标情况强调较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不仅仅面向债权人和投资者,而且所披露建筑企业的经济信息已无法适应相关利益者对信息的要求,此时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逐一将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等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反映出来。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改善措施

1.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是以资产损益表、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的单层报告形式。该种报告体系以资产报告为主体,财务报告为主要内容,对帐报表为表现形式,主要反映建筑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已得收益情况及资金运筹信息。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主要是要求财务报告目标着眼于各个用户,为其充分提供企业发展状况、企业竞争能力及投资风险等相关信息。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将一些重要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如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和非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对于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应加强计量的可靠性,对于非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应通过运用可靠性的方法来披露会计信息,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成本的计量属性等。

2.加强披露财务预测性信息。预测性信息是信息披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是在假设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的前提下,预测建筑施工企业一年度或未来的财务变动状况及经营状况的信息。它有利于弥补历史信息的不足,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利的会计信息,从而增加信息使用都做出评价与决策的相关生及可靠性。加强披露财务预测性信息,能使财务会计报告的职能发生转变,即由事后信息的揭示转变为前瞻性信息与事后信息并重的披露。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形式可以说是一张记录历史数据的总汇表,是一种揭露事后信息的会计报表。在披露财务报告形式上,可以适当地借鉴西方企业的“预测财务报告”,这种报告便于进行差异分析。此外,提供的预测性信息应充分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并进行有效地监督,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3.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以往的财务会计报告大多建立在对财务会计分期假设的前提条件,以定期提供为主,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年度财务分配的需求及减少信息披露成本的目的。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扩大化,年度信息的披露根本无法适应投资决策者对信息更新的需求,从而使得财力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受到较大地影响。加之,受到财务会计信息约束条件中成本效益分配原则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及数量除了必须满足客户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到财务会计信息效用价值与财务会计信息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产生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又由于当前计算机具有了随时寄存功能,使得财务会计信息的日常提示变成可能。现今,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又称全天候财务报告系统,这种报告系统能够有效地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量普及,这种新型的财务报告系统,即将成为现实。

三、建筑施工企业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建筑施工企业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是以事项会计为基础,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为中心,向信息使用者披露施工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资金流量、及盈利预测等财务信息的一种易懂的实时的报告。具体来说,

第一,未来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的报告系统,这种报告系统能为使用者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可以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实施实时报告,如每成功进行一笔交易便报告一次,也可以进行相对的实时,如十天报告一次,或半个月报告一次,抑或一个月报告一次。但是,这种实时报告系统对IT技术的要求较高。

第二,未来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由于全面收益报表的增加,可以使报告使用者了解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业绩方面的全部信息,满足使用者对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预测信息及投资风险的要求。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范文第5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第三条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的规定进行,并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第二章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第六条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第七条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

(一)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附注;

(三)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第八条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下同)分类分项列示。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资产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负债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应当按照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第十条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应当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其中,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在利润表上,收入应当按照其重要性分项列示。

(二)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利润表上,费用应当按照其性质分项列示。

(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在利润表上,利润应当按照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利润的构成分类分项列示。

第十一条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下简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流量表应当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类分项列示。其中,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在现金流量表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按照其经营活动特点分项列示。

(二)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在现金流量表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

(三)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在现金流量表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

第十二条相关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附表。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对实现净利润以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分配或者亏损弥补的报表。利润分配表应当按照利润分配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

第十三条年度、半年度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反映两个年度或者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

第十四条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二)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三)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四)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五)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六)企业合并、分立;

(七)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八)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九)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当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

(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二)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三)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四)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于年度终了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编报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企业不得违反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违反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对会计报表中各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不得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不得提前或者延迟。年度结账日为公历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月度结账日分别为公历年度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一天。

第二十条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一)结算款项,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金等是否存在,与债务、债权单位的相应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

(二)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

(三)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四)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

(五)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

(六)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企业通过前款规定的清查、核实,查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各项结算款项的拖欠情况及其原因、材料物资的实际储备情况、各项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及其完好程度等。企业清查、核实后,应当将清查、核实的结果及其处理办法向企业的董事会或者相应机构报告,并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在年度中间根据具体情况,对各项财产物资和结算款项进行重点抽查、轮流清查或者定期清查。

第二十一条企业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除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外,还应当完成下列工作:

(一)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二)依照本条例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三)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四)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五)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

在前款规定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企业编制年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对经查实后的资产、负债有变动的,应当按照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任意取舍。

第二十四条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会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的有关数字应当相互衔接。

第二十五条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当按照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会计报表中需要说明的事项作出真实、完整、清楚的说明。

第二十六条企业发生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相应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十七条企业终止营业的,应当在终止营业时按照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进行结账,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清算期间,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清算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十八条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母公司除编制其个别会计报表外,还应当编制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

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是指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

第四章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

第二十九条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完整。

第三十条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有关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期限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一条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当注明:企业名称、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并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第三十二条企业应当依照企业章程的规定,向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国务院派出监事会的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派出监事会的国有企业,应当依法定期向监事会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三条有关部门或者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规定,要求企业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的,应当向企业出示依据,并不得要求企业改变财务会计报告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第三十四条非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要求企业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

违反本条例规定,要求企业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的,企业有权拒绝。

第三十五条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并重点说明下列事项:

(一)反映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包括:管理费用的构成情况,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和职工工资、福利费用的发放、使用和结余情况,公益金的提取及使用情况,利润分配的情况以及其他与职工利益相关的信息;

(二)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

(四)国家审计机关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

(五)重大的投资、融资和资产处置决策及其原因的说明;

(六)需要说明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三十六条企业依照本条例规定向有关各方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应当一致,不得提供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同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七条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对外提供。

第三十八条接受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未正式对外披露前,应当对其内容保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企业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的;

(二)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的;

(三)提前或者延迟结账日结账的;

(四)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的;

(五)拒绝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财务会计报告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的。

会计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条企业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对企业可以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情节严重的,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一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要求企业向其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法给予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制定财务会计报告的具体编报办法。

第四十五条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条例的原则另行规定。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第三条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的规定进行,并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第二章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第六条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第七条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

(一)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附注;

(三)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第八条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下同)分类分项列示。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资产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

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负债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应当按照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第十条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应当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其中,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在利润表上,收入应当按照其重要性分项列示。

(二)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利润表上,费用应当按照其性质分项列示。

(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在利润表上,利润应当按照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利润的构成分类分项列示。

第十一条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下简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流量表应当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类分列列示。其中,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在现金流量表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按照其经营活动特点分项列示。

(二)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在现金流量表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

(三)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在现金流量表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

第十二条相关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附表。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对实现净利润以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分配或者亏损弥补的报表。利润分配表应当按照利润分配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

第十三条年度、半年度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反映两个年度或者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

第十四条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说的说明;

(二)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三)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四)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五)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六)企业合并、分立;

(七)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八)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九)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当对下列情况作出说明:

(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二)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三)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四)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于年度终了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编报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企业不得违反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违反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对会计报表中各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不得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不得提前或者延迟。年度结账日为公历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月度结账日分别为公历年度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一天。

第二十条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一)结算款项,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金等是否存在,与债务、债权单位的相应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

(二)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

(三)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四)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

(五)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

(六)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企业通过前款规定的清查、核实,查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各项结算款项的拖欠情况及其原因、材料物资的实际储备情况、各项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及其完好程度等。企业清查、核实后,应当将清查、核实的结果及其处理办法向企业的董事会或者相应机构报告,并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在年度中间根据具体情况,对各项财产物资和结算款项进行重点抽查、轮流清查或者定期清查。

第二十一条企业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除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外,还应当完成下列工作:

(一)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二)依照本条例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三)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四)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五)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

在前款规定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企业编制年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对经查实后的资产、负债有变动的,应当按照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任意取舍。

第二十四条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会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的有关数字应当相互衔接。

第二十五条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当按照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会计报表中需要说明的事项作出真实、完整、清楚的说明。

第二十六条企业发生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相应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十七条企业终止营业的,应当在终止营业时按照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进行结账,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清算期间,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清算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十八条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母公司除编制其个别会计报表外,还应当编制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

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是指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

第四章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

第二十九条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完整。

第三十条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有关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期限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一条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当注明:企业名称、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并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第三十二条企业应当依照企业章程的规定,向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国务院派出监事会的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派出监事会的国有企业,应当依法定期向监事会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三条有关部门或者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规定,要求企业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的,应当向企业出示依据,并不得要求企业改变财务会计报告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第三十四条非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要求企业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

违反本条例规定,要求企业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的,企业有权拒绝。

第三十五条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并重点说明下列事项:

(一)反映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包括:管理费用的构成情况,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和职工工资、福利费用的发放、使用和结余情况,公益金的提取及使用情况,利润分配的情况以及其他与职工利益相关的信息;

(二)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

(四)国家审计机关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

(五)重大的投资、融资和资产处置决策及其原因的说明;

(六)需要说明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三十六条企业依照本条例规定向有关各方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应当一致,不得提供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同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七条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对外提供。

第三十八条接受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未正式对外披露前,应当对其内容保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企业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的;

(二)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的;

(三)提前或者延迟结账日结账的;

(四)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的;

(五)拒绝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财务会计报告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的。

会计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条企业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对企业可以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情节严重的,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一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要求企业向其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依法给予处罚。

第四十四条国务院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制定财务会计报告的具体编报办法。

第四十五条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的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条例的原则另行规定。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范文第7篇

一、现行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滞后性

信息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时效性,及时有效的信息能为商家带来滚滚利润,而延迟滞后的信息则可能导致商家丧失商机。现行财务报告是按照会计期间假设定期编制和披露的,无法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披露的周期、时限过长。在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任何与未来相关的信息,若获取不及时,也会变成无用的信息。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为企业进行各种幕后交易创造了时间条件。如,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现象一般发生在年底编制报表前。依据过时的、经过调整的信息做决策,成功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再次,会计信息系统是由会计人员具体操作的,在会计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观的估计、判断在所难免,不同的会计人员由于业务水平等原因可能会对类似的经济业务作出有差异的估计、判断,而且对信息加工耗费时间,降低了及时性,再加上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原因,企业很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因一笔交易而使财务状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目前财务报告的披露水平来看,这种变化是无法及时使决策者获悉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切追求高速、高效,财务会计报告的滞后性已成为它的“致命”缺陷。

二、我国相关制度对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季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季度终了后15天内对外提供;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相当于两个连续的月份)对外提供;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中国证监会《关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号――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的通知》中规定:“2001年第一季度结束后,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应尽量编制并披露季度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编制并披露季度报告;2001年第三季度结束后,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必须编制并披露季度报告,其他上市公司尽量编制并披露季度报告;2002年第一季度起,所有上市公司必须编制并披露季度报告。”规定“公司应在会计年度前三个月、九个月结束后的三十日内编制季度报告”、“无需披露完整的财务报表,但应披露简要的合并利润表与合并资产负债表”。上述规定只是原则性地规定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报出日期,并没有考虑需要编制合并财务会计报告的企业实际需要。如果编制合并财务会计报告的企业,其纳入合并财务会计报告范围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报出日期较晚,如在4月初甚或4月中下旬报出,则其就没有足够时间编制合并财务会计报告,这些单位就难以在规定时间对外提供合并财务会计报告;即使在规定时间对外提供合并财务会计报告,也难以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全面、完整的披露。

另外,《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号――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关于季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报出时间存在矛盾,前者明确指出“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于季度终了后15天内对外提供”,而后者则指出“公司应在会计年度前三个月、九个月结束后的三十日内编制季度报告”。可见,二者需要进一步协调统一。

三、几点建议

(一)调整不同行业的会计年度,缩短财务报告报出时间。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针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也集中在年末至来年年初进行,从而造成每到年底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而平时则相对清闲的局面。为改善这种状况,笔者大胆设想,可以针对不同行业规定不同的会计年度起止日期,如借鉴国外做法,规定一些行业的会计年度可以从每年的3月份开始。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会计师事务所年报审计的压力,提高审计质量,而且从客观上缩短了财务报告期,加快了信息的披露。

另外,可以针对企业不同情况,规定不同的财务会计报告报出日期,以保证信息的全面、完整、准确、及时。对于不需编制合并财务会计报告的企业,季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于季度终了后7天内对外提供;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于年度中期结束后30天对外提供;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于年度终了后2个月内对外提供。对于需要编制合并财务会计报告的企业,季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于季度终了后15天内对外提供;半年度中期财务会计报告于年度中期结束后60天(相当于两个连续的月份)对外提供;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对外提供。

(二)重视中期财务报告的作用。使用者通常关心企业的最新消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定期对企业前景作出预测。年度财务报告往往显得过于滞后,因此,为提高信息的及时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按季或每半年编制中期财务报告,甚至还要求选择一些重要的季度信息作为年度报告的附注。我国《证券法》及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均规定,上市公司必须提供包括以会计年度前6个月为会计期间的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在内的中期报告;从2001年开始,中国证监会进一步要求上市公司提供季度报告。

中期报告克服了年度报告编制周期过长的缺陷,提高了信息的及时性要求,但相对于年度报告,中期报告比较简要,包含更多的财务资料的估计数,一般不需要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这种制度规定大大降低了中期报告的可靠性。我们知道年末报表是建立在中期报告的基础上,重视中期报告的作用,提供经过审计的中期财务报告,可以缓解年报审计的压力,缩短审计的时间,更进一步讲可以缩短报表报出期。

(三)建立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的生成成本大幅度降低,而且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也使得财务信息的日常披露成为可能,甚至可以进行实时报告。可以设想,未来的财务报告应该是在网络上转输的、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的,更为简明易懂的一种实时报告。也就是有些专家指出的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它是指企业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将企业发生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并将其存储在可供使用者查询的数据库中,供使用者随时查询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其他重要事项,从而使财务信息在满足使用者信息需要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多、快、好、省”。

这种实时财务报告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的时效性问题。它通过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经营决策者和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判断服务。这里所讲的“实时”有相对实时和绝对实时之分。企业可以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视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可以每发生一笔交易就报告一次,实施绝对的实时报告,也可以一天、十天、半个月、一个月报告一次,实施相对的实时报告。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范文第8篇

1.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没有能够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事项种类繁多,无法全部显示在财务会计报告当中,同时,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同行之间激烈竞争的加剧,所披露的信息量逐渐增多,加之受到财务会计报告相关落后制度的严重影响,使得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形式无法满足建筑施工企业更新信息披露需求。第二,建筑施工企业制定的相关制度及准则未能对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作出明确详细的解释,现有的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大多数是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自愿披露出来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对有关的重要信息大多采取保密形式,更不能将这些重要信息披露出来,影响企业的发展,而这些信息恰恰是投资者所需要的且能够反映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状况的信息。

2.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存在问题。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主要是信息的相关性和信息的可靠性。如何提高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加强其可靠性与相关性,一直以来是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的重要课题。财务会计报告是建筑施工企业反映收入与费用关系,报告经营管理成果的主要依据。在期末,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账务进行大量的调整和处理,财务数据的处理通常情况下是以发生交易为基础进行计量与财务会计确认,然而在处理财务的处理当中往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再加之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提供给建筑企业的投资者与债权人使用的,建筑施工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希望财务会计报告能够将本企业良好的业绩反映出来,因而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时,带有粉饰的色彩,从而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财务报告目标相对滞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提出来的,但两者都只侧重于财务会计报告对信息的披露,对财务报告目标情况强调较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不仅仅面向债权人和投资者,而且所披露建筑企业的经济信息已无法适应相关利益者对信息的要求,此时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逐一将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等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反映出来。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改善措施

1.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是以资产损益表、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的单层报告形式。该种报告体系以资产报告为主体,财务报告为主要内容,对帐报表为表现形式,主要反映建筑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已得收益情况及资金运筹信息。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主要是要求财务报告目标着眼于各个用户,为其充分提供企业发展状况、企业竞争能力及投资风险等相关信息。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将一些重要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如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和非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对于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应加强计量的可靠性,对于非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应通过运用可靠性的方法来披露会计信息,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成本的计量属性等。

2.加强披露财务预测性信息。预测性信息是信息披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是在假设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的前提下,预测建筑施工企业一年度或未来的财务变动状况及经营状况的信息。它有利于弥补历史信息的不足,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利的会计信息,从而增加信息使用都做出评价与决策的相关生及可靠性。加强披露财务预测性信息,能使财务会计报告的职能发生转变,即由事后信息的揭示转变为前瞻性信息与事后信息并重的披露。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形式可以说是一张记录历史数据的总汇表,是一种揭露事后信息的会计报表。在披露财务报告形式上,可以适当地借鉴西方企业的“预测财务报告”,这种报告便于进行差异分析。此外,提供的预测性信息应充分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并进行有效地监督,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3.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以往的财务会计报告大多建立在对财务会计分期假设的前提条件,以定期提供为主,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年度财务分配的需求及减少信息披露成本的目的。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扩大化,年度信息的披露根本无法适应投资决策者对信息更新的需求,从而使得财力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受到较大地影响。加之,受到财务会计信息约束条件中成本效益分配原则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及数量除了必须满足客户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到财务会计信息效用价值与财务会计信息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产生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又由于当前计算机具有了随时寄存功能,使得财务会计信息的日常提示变成可能。现今,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又称全天候财务报告系统,这种报告系统能够有效地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量普及,这种新型的财务报告系统,即将成为现实。

三、建筑施工企业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建筑施工企业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是以事项会计为基础,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为中心,向信息使用者披露施工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资金流量、及盈利预测等财务信息的一种易懂的实时的报告。具体来说,

第一,未来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的报告系统,这种报告系统能为使用者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可以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实施实时报告,如每成功进行一笔交易便报告一次,也可以进行相对的实时,如十天报告一次,或半个月报告一次,抑或一个月报告一次。但是,这种实时报告系统对IT技术的要求较高。

第二,未来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由于全面收益报表的增加,可以使报告使用者了解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业绩方面的全部信息,满足使用者对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预测信息及投资风险的要求。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范文第9篇

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局限性

1.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不完整。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没有能够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全面、充分的信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事项种类繁多,无法全部显示在财务会计报告当中,同时,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同行之间激烈竞争的加剧,所披露的信息量逐渐增多,加之受到财务会计报告相关落后制度的严重影响,使得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形式无法满足建筑施工企业更新信息披露需求。第二,建筑施工企业制定的相关制度及准则未能对财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作出明确详细的解释,现有的的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大多数是一些建筑施工企业自愿披露出来的,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对有关的重要信息大多采取保密形式,更不能将这些重要信息披露出来,影响企业的发展,而这些信息恰恰是投资者所需要的且能够反映一个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状况的信息。

2.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存在问题。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主要是信息的相关性和信息的可靠性。如何提高财务会计报告信息质量,加强其可靠性与相关性,一直以来是财务会计信息管理的重要课题。财务会计报告是建筑施工企业反映收入与费用关系,报告经营管理成果的主要依据。在期末,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对账务进行大量的调整和处理,财务数据的处理通常情况下是以发生交易为基础进行计量与财务会计确认,然而在处理财务的处理当中往往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再加之财务会计报告主要是提供给建筑企业的投资者与债权人使用的,建筑施工企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希望财务会计报告能够将本企业良好的业绩反映出来,因而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时,带有粉饰的色彩,从而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财务报告目标相对滞后。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提出来的,但两者都只侧重于财务会计报告对信息的披露,对财务报告目标情况强调较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不仅仅面向债权人和投资者,而且所披露建筑企业的经济信息已无法适应相关利益者对信息的要求,此时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逐一将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等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反映出来。

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改善措施

1.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是以资产损益表、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的单层报告形式。该种报告体系以资产报告为主体,财务报告为主要内容,对帐报表为表现形式,主要反映建筑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已得收益情况及资金运筹信息。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主要是要求财务报告目标着眼于各个用户,为其充分提供企业发展状况、企业竞争能力及投资风险等相关信息。完善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将一些重要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如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和非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对于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应加强计量的可靠性,对于非核心财务会计信息,应通过运用可靠性的方法来披露会计信息,如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成本的计量属性等。

2.加强披露财务预测性信息。预测性信息是信息披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是在假设未来经济条件和行为方案的前提下,预测建筑施工企业一年度或未来的财务变动状况及经营状况的信息。它有利于弥补历史信息的不足,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利的会计信息,从而增加信息使用都做出评价与决策的相关生及可靠性。加强披露财务预测性信息,能使财务会计报告的职能发生转变,即由事后信息的揭示转变为前瞻性信息与事后信息并重的披露。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形式可以说是一张记录历史数据的总汇表,是一种揭露事后信息的会计报表。在披露财务报告形式上,可以适当地借鉴西方企业的“预测财务报告”,这种报告便于进行差异分析。此外,提供的预测性信息应充分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并进行有效地监督,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3.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以往的财务会计报告大多建立在对财务会计分期假设的前提条件,以定期提供为主,尤其是年度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年度财务分配的需求及减少信息披露成本的目的。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扩大化,年度信息的披露根本无法适应投资决策者对信息更新的需求,从而使得财力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受到较大地影响。加之,受到财务会计信息约束条件中成本效益分配原则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及数量除了必须满足客户的要求外,还应考虑到财务会计信息效用价值与财务会计信息费用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产生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又由于当前计算机具有了随时寄存功能,使得财务会计信息的日常提示变成可能。现今,有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又称全天候财务报告系统,这种报告系统能够有效地增强财务会计报告的及时性。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大量普及,这种新型的财务报告系统,即将成为现实。

三、建筑施工企业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展望

建筑施工企业未来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是以事项会计为基础,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全面收益报表为中心,向信息使用者披露施工企业未来发展前景、资金流量、及盈利预测等财务信息的一种易懂的实时的报告。具体来说,

第一,未来财务会计报告模式是一种实时的报告系统,这种报告系统能为使用者提供实时的财务信息,为其做出正确的判断及决策提供有力的保障。企业可以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实施实时报告,如每成功进行一笔交易便报告一次,也可以进行相对的实时,如十天报告一次,或半个月报告一次,抑或一个月报告一次。但是,这种实时报告系统对IT技术的要求较高。

第二,未来财务会计报告模式由于全面收益报表的增加,可以使报告使用者了解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业绩方面的全部信息,满足使用者对建筑施工企业未来现金流量预测信息及投资风险的要求。

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范文第10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企业(包括公司,下同)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应当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第三条企业不得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的规定进行,并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

第二章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第六条财务会计报告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

第七条年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

(一)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附注;

(三)财务情况说明书。

会计报表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第八条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通常仅指会计报表,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季度、月度财务会计报告需要编制会计报表附注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或者股东权益,下同)分类分项列示。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在资产负债表上,资产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资产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应当按照其流动性分类分项列示,包括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等。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项负债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质分类分项列示;

(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在资产负债表上,所有者权益应当按照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分项列示。

第十条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应当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其中,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在利润表上,收入应当按照其重要性分项列示;

(二)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利润表上,费用应当按照其性质分项列示;

(三)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在利润表上,利润应当按照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利润的构成分类分项列示。

第十一条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下简称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流量表应当按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类分项列示。其中,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定义及列示应当遵循下列规定:

(一)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在现金流量表上,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银行、保险公司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按照其经营活动特点分项列示;

(二)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在现金流量表上,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

(三)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在现金流量表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应当按照其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质分项列示。

第十二条相关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附表。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对实现净利润以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的分配或者亏损弥补的报表。利润分配表应当按照利润分配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

第十三条年度、半年度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反映两个年度或者相关两个期间的比较数据。

第十四条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会计报表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二)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三)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四)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五)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

(六)企业合并、分立;

(七)重大投资、融资活动;

(八)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九)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财务情况说明书至少应当对下列情况做出说明:

(一)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二)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三)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四)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于年度终了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编报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企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企业不得违反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企业违反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依照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对会计报表中各项会计要素进行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不得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不得提前或者延迟。年度结账日为公历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月度结账日分别为公历年度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后一天。

第二十条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一)结算款项,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金等是否存在,与债务、债权单位的相应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

(二)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

(三)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四)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

(五)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

(六)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企业通过前款规定的清查、核实,查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各项结算款项的拖欠情况及其原因、材料物资的实际储备情况、各项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及其完好程度等。企业清查、核实后,应当将清查、核实的结果及其处理办法向企业的董事会或者相应机构报告,并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当在年度中间根据具体情况,对各项财产物资和结算款项进行重点抽查、轮流清查或者定期清查。

第二十一条企业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除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外,还应当完成下列工作:

(一)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二)依照本条例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三)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四)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五)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

在前款规定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二条企业编制年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对经查实后的资产、负债有变动的,应当按照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格式和内容,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会计报表,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任意取舍。

第二十四条会计报表之间、会计报表各项目之间,凡有对应关系的数字,应当相互一致;会计报表中本期与上期的有关数字应当相互衔接。

第二十五条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应当按照本条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会计报表中需要说明的事项做出真实、完整、清楚的说明。

第二十六条企业发生合并、分立情形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相应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十七条企业终止营业的,应当在终止营业时按照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要求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进行结账,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清算期间,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清算期间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二十八条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企业集团,母公司除编制其个别会计报表外,还应当编制企业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

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是指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

第四章财务会计报告的对外提供

第二十九条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应当真实、完整。

第三十条企业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有关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期限的规定,及时对外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一条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当注明:企业名称、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并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第三十二条企业应当依照企业章程的规定,向投资者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国务院派出监事会的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派出监事会的国有企业,应当依法定期向监事会提供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三条有关部门或者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规定,要求企业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的,应当向企业出示依据,并不得要求企业改变财务会计报告有关数据的会计口径。

第三十四条非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要求企业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

违反本条例规定,要求企业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的,企业有权拒绝。

第三十五条国有企业、国有控股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当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并重点说明下列事项:

(一)反映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包括:管理费用的构成情况,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福利和职工工资、福利费用的发放、使用和结余情况,公益金的提取及使用情况,利润分配的情况以及其他与职工利益相关的信息;

(二)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

(四)国家审计机关发现的问题及纠正情况;

(五)重大的投资、融资和资产处置决策及其原因的说明;

(六)需要说明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三十六条企业依照本条例规定向有关各方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应当一致,不得提供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不同的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七条财务会计报告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企业应当将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随同财务会计报告一并对外提供。

第三十八条接受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未正式对外披露前,应当对其内容保密。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企业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的;

(二)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的;

(三)提前或者延迟结账日结账的;

(四)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的;

(五)拒绝财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财务会计报告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的。

会计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条企业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对企业可以处5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情节严重的,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一条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编制、对外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要求企业向其提供部分或者全部财务会计报告及其有关数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上一篇:会计人员年终总结范文 下一篇:会计工作业绩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