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05 17:09:39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1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商贸企业;财务风险

经济新常态与商贸企业相互推动、协同发展,商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易出现投资风险、筹资风险、资金风险、内控风险等多种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严重时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对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成因及控制开展分析,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1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1.1商贸企业财务风险

结合商贸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其财务风险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市场决定性特征。在商贸企业生产经营中,财务风险的出现和宏观经济市场有较大关联度,特别是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阶段性调整的影响。如果商贸企业并未结合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把握自身在市场的定位,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会导致商贸企业出现供应商过于强势,经销商反而亏钱;优质资源竞争激烈,利润空间压缩;商品销售方式不合理,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影响商贸企业经济交易活动的正常开展,降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引发财务风险。同时,在经济新常态影响下,一旦消费经济出现较大变化,会使商贸企业的商品出现较大的价格波动,上窜下跳、行情难以判断等,使商贸企业的消费市场进入低谷期,影响商贸企业的正常运行,引发财务风险。可见,市场对商贸企业经营的影响较大,财务风险表现出显著的市场决定性。第二,风险突发性特征。在商贸企业生产经营中,业务、经济及财务管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在诸多影响因素中,仅有部分影响可由商贸企业自主控制,对于部分无法控制的因素,其引发的财务风险具有显著的突发性特征。例如,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部分商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有所提升,会降低商贸企业自有资产的占比,导致生产经营项目对资金流动性的依赖性较强,一旦商贸企业在财务活动控制方面出现偏差,会降低筹资结构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引发突发性财务风险。

1.2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难以管控,管理者需明确财务风险的成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商贸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强财务管理,保障经济交易活动的正常进行。细化来说,商贸财务风险的成因有以下三种。

1.2.1资金流动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商贸企业根据市场发展现状不断调整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确保自身与市场的协同进步。但受管理理念等要素的影响,部分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可行性及有效性,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就财务管理模式角度来看,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由资金流动问题引发。部分商贸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表现出资金与贷款失衡问题,时常出现资金低于贷款金额的状况,导致企业面临巨额债务,极易引发财务风险。

1.2.2筹资管理问题在商贸企业运营中,筹集管理表现出三类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分别是资金来源结构不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商贸企业的物流和资金流不匹配、资金管理不规范三项,体现为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账实不符、存货周转率偏低等现象。上述三类问题不仅会导致财务风险,还会影响企业的资金链安全,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影响。

1.2.3财务管理问题就商贸企业而言,规范的财务管理工作,可有效避免财务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商贸企业将经济效益作为管理重点,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不能为财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导致财务信息收集不全面,引发信息孤岛问题,影响企业财务健康,出现财务风险。同时,部分商贸企业并未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财务人员工作不规范,存在徇私舞弊现象,对商贸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

1.2.4内部控制问题对于大型商贸企业,因业务量大,物流资金流周转速度快,有时虽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但在实际履行中简化操作,有时被不法分子利用,有意规避,偷梁换柱,将货款占为己有,给企业造成损失。

2基于经济新常态下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为明确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本文借鉴相关企业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总结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要点,为其他商贸企业提供经验参考。

2.1优化债务结构

针对商贸企业存在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公司应采取多项措施,优化债务结构,提高商贸企业的资本收益水平,强化商贸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保障商贸企业资金的有效流动,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细化来说,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公司可从以下几方面优化债务结构。(1)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贸融结合往往是商贸企业扩大经营,取得固定利润的“副牌”,一手好的副牌往往也能决定胜负。公司要充分发挥融资能力强的优势,积极与上下游企业合作,建设稳定的固化盈利空间。此外,随着业务量增长,资金平衡难度增大,财务部在协调好各部门用资的同时,多方筹措资金,频繁调节存贷款比和承兑现款比,做到资金平衡,既满足了经营需要,又减少了账存资金的无效占用,提高资金周转率。(2)实施合理的纳税筹划。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财务人员结合相关优惠政策及税收法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明确涉税业务的内容,调整纳税方案,以合法方式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流动性,防控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3)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公司与软件企业合作,构建财务风险预警平台,整合大数据技术,开发完善企业管理系统,规范商贸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现金流量、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等指标管理与分析,准确识别并评估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制定针对性财务风险管控措施,如通过增资、利润分配等,避免企业出现财务风险[2]。

2.2实施科学筹资规划

针对商贸企业在筹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采取针对性措施,逐一解决。(1)资金来源结构问题。针对筹资渠道单一问题,商贸企业可在银行贷款的基础上,在政策法规允许的基础上,向社会组织筹集资金,并与大客户达成合作,获取资金支持,为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在筹资规划前,做好企业债务成本评估工作,明确债务筹资的数额,并做好债务结构优化工作,提升企业的偿债能力,实现科学有效的筹资规划。(2)物流与资金流匹配问题。借鉴行业龙头企业的成功处理方案,协调企业的业务与资金,合理规划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管理程序,选择最佳收款和付款时点,实现企业存货的实时跟踪管理,加强产品入库单及销售出库单的复核,定期检查财务账与业务账之间的进销存调整因素,检查账务与合同匹配、与收货、发货情况的匹配,实现企业物流、资金流、发票流的协调统一,规避账实不符等问题,保障企业经济业务正常开展,防控财务风险。同时,商贸企业需整合物流与资金流的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2.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

2.3.1加强资金管控母公司在确保各子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前提下,对下属子公司的资金实行统一调度和管理,从而有效地合理安排资金,尽量减少资金沉淀,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此外,对有关资金管理要做到“三不准”要求,即不得对外借款、不得对外担保和不得擅自对外投资,从而有效降低了资金风险。在投资、资金运作等方面也应严格按照“三重一大”要求进行集体决策,保证决策程序规范和决策民主科学。

2.3.2重视经营风险引发的财务风险对于商贸企业的资金风险主要来源于经营风险,因此,公司应重视贸易资金的风险管控,商贸企业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业务单位资信评价体系,明确对业务单位信用额度的评定资料、评定标准、评定流程等。定期根据业务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情况评定其信用额度,并在该信用额度内对其进行赊销或预付货款,强化预收账款及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效,避免坏账、烂账的出现,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公司资信评价体系应与信息化管理软件相结合,在信息化系统中设定每家业务单位的信用额度,做到超信用额度公司无法对外发货或付款,从而避免人为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此外,每季应对全部业务单位进行梳理,对业务单位发生重大经营问题的,应及时调减其信用额度。

2.3.3加强财务管理系统建设在商贸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中,财务管理系统可规范各项财务工作,提高财务信息收集的全面性,保障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因此,商贸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工作时,需做好财务管理系统建设工作。企业可与软件公司合作,结合将实际业务流程和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相结合,设计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序,实现财务管理的自动化。细化来说,财务管理工作系统包括以下程序:借款、请款、付款、收款、年度预算批准下达、预算分解、预算执行、财务分析、固定资产购置、领用、管理、商品到货、入库、提单开具、出库审核、支出及费用报销、工资发放、发票开具等,涵盖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管控,为财务风险控制提供帮助。

2.3.4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在商贸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财务管理制度可约束财务人员及业务人员的工作行为,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在实践中,管理者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工作制度与责任制度两项。其中,工作制度为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及要点,为财务人员提供指导;责任制度为责任到人制,将财务风险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中,并与考核体系连接,根据财务风险控制责任落实状况,进行绩效考评,给予相应奖励或处罚,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其执行力[3]。

3结语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2

2014年我国进出口总值达26.43万亿元人民币,外贸相关产业已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但是外贸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受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变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市场萎缩等更多因素影响,相对于内销企业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存在更多风险。

一、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1.业务涉及流程长,风险防控难度大

外贸业务的特点体现在业务环节多、流程长、程序繁杂等特点,风险防控难度大。对外贸易应遵循以下流程,第一,应做好交易对象的调研;第二,签订交易合同;第三,组织国内生产、验货收购、仓储运输、出口商检、报关最后到收汇核销,退税申报等。外贸企业在所处理的市场风险及法律风险与内销企业一致外,外加需面对汇率风险、国际政治经济及出口退税风险。

2.内控制度建设落后,内部控制失效

首先是企业对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外贸企业未建立起完整的内控管理制度,有的虽然设定零散的内控管理办法,但并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其次,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较全面的内控管理制度,但领导不重视,全员执行不到位,导致内控制度未能产生其本应发挥的作用。最后,大部分企业主要基于人力及运营成本上考虑,未能设定完整的专职岗位和职能结构,造成严重的组织结构控制缺位现象,内部控制的作用更是无从谈起。

3.缺少与业务流程相匹配的控制措施

在业务流程上,外贸企业比内销企业多出以下环节:进出口前的准备、商讨、报验、进出口合同、准备货物、改正、审核信用证、催证、租船订仓、办理报关及保险、议付。然而,我国的外贸公司却未形成与该流程相对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实际上未对这些流程进行科学及有效的控制,造成了交易无法顺利进行,预期的经营目标无法达到,给公司带来了大额的损失。

4.未有效落实内部审计监督流程

目前,大部分外贸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已成常态,但内部审计往往更加注重事后审计,事后审计只是将产生问题进行评审,得出审计报告而已,而非在问题产生前进行有效判断,未做到事前发现,及时处理。

二、针对外贸业务特点,把握重点风险控制

外贸企业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识别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并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特点,确定主要的风险控制点。目前,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客户风险,包括应收账款风险、商业欺诈风险等。二是经营风险,例如人才流失风险、产品合同违约风险和质量风险等。三是经济风险,涵盖国际贸易竞争加剧导致国际贸易摩擦增多,国际经济疲软导致市场需求萎缩等。四是政策风险,譬如国家对关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宏观政策变化,人民币汇率变化。

1.加强交易对象的调查和管理

交易对象是对外贸易的主体,与外贸风险最直接相关,是外贸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建立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制度就是全面防范交易对象风险的重要方式,通过全面调查客户资信,搜集资料,完善业务档案和资信档案,并根据客户规模大小、合作时间长短、归属国家情况等资信内容采取相对应的收汇和贸易方式来控制风险。以下3个方面为考察交易对象的重要内容。(1)从交易对象的内在要素考察,包括是否有交易的主体资格,资产规模与销售收入规模是否相匹配,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和状况是否优良,企业的技术、人力成本、经营者能力等是否有竞争优势,历史交易纪录、企业信用等级是否符合等。(2)从交易对象的外在要素考察,包括交易对象所在国别地区的信用等级,对交易有影响的国际经济形势,交易所在国法制化进展程度、对国际惯例的认可度等。(3)从交易标的物的本质要素考察,包括交易标的物的供需矛盾,交易标的物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表现,交易标的物技术水平、资源垄断程度等。对每个交易对象继续全面评价,形成与对象相吻合的营销策略,这样就能有效消除对交易对象的盲目性,从而进一步降低交易对象的风险。

2.建立合同评审制度

合同评审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有利于业务的开展和对合同的管理。在签订贸易合同之前,先对我方履约能力评审,通过对合同标的物的数量、价格、质量及交货方式、交货时间等各项条款是否为我方能力范围以内,不能因我方违约而被对方索赔。通过对合同成本与效益的预算、对费用列支项目及佣金的测算,确定合同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客户的资信调查核实合同条款是否对我方权利已有充分的保障,我方是否已采取必要的措施应对可能产生的风险。

3.强化业务过程控制

对业务过程实施有效控制是决定内部控制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是防范风险的重要内容。由于外贸业务流程所涉及的环节复杂、持续时间较长、风险较大等特点,因此应当加强进出口公司的业务流程控制,防止业务人员包办业务全过程的现象,使业务更具有科学性。业务过程控制包括实物和单证控制两方面。(1)实物控制包括生产过程监督控制、工厂交货验收管控和外贸交货出运控制和后期监控。在生产过程中应保证货物的质量,安排质检监督员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在工厂交货验收时,对所交货物数量和质量验收、包装状况等依据收购合同进行逐一交验。对国内运输、仓储、报关、航运等过程实施有效控制。关注交货后客户异议的后期监控。(2)对外贸交易的单证控制,基于出货本质上为物权凭证的交付,所以对单证的审查是出口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减少单证差错应把重心放在建立单证复核制度和关注特定国家、特定商品对单证的特殊要求。信用证业务要注重审证和审单工作,做到单单相符、单证一致,并对重要单证的传递实行签收制度。

4.加强资金业务控制

资金业务是外贸交易的货币化体现,资金控制的重点内容包括远期外汇买卖控制、结售汇控制、担保和保函控制、预付款控制、采购付款控制、应收货款控制等。每项控制都应有相应的制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制度规范化操作,使资金运筹和流动处在受控状态,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5.汇率风险管理

从2005年我国启动汇改到2013年,人民币大幅地升值,而2013年至今人民币在震荡中贬值,汇率变动风险已是外贸企业需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所以外贸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来防范汇率风险。企业可以尽可能采用人民币结算规避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企业可以根据汇率变动,通过提前或推迟结汇方式实现最大的汇率收益。企业还可以选择合适的外汇金融工具,规避外汇风险的同时获得最大收益。

6.出口退税管理

随着出口退税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完善内控流程,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确保退税款能够及时回收,促进外贸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外贸企业应对增值税发票、出口报关单等加强管理,确保所有退税单证的合法、有效,并按退税要求做好相关验证申报工作,确保及时完整退税。同时,应主动规避退税敏感的商品和地区,以防范退税风险。

三、建立系统性的内控体系,全面防范风险

1.优化外贸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是内部控制赖以生存的土壤,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优化外贸企业内部环境应从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和内部审计监督等方面着手。(1)建立合理的治理结构。外贸企业按自身发展特点,设置必要的职能部门,合理的分配权责,建立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2)建设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能增强员工的归属,能规范员工行为,能降低管理成本,增强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3)做好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内部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与精干的人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员工执行力,推动内控制度的有效施行。

2.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保证信息有效沟通

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通畅,确保信息及时沟通,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外贸企业应加快内控机制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信息化建设使得业务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进行传递,降低企业信息沟通成本,有效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例如外贸企业可以建立ERP系统,将业务流程中包含合同签订、审批、执行,交易标的物的采购、仓储、运输,货款的支付、收款、退税,以及经营成果等财务信息均在ERP中反映,让企业各个业务部门、决策部门及企业相关信息使用者都能及时有效地获得企业信息反馈,从而加强对公司业务的管理,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3.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控制

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应对和控制风险的必要基础,风险管理体系主要由风险管理决策机构、风险管理部门、相关业务部门组成。由精通财务、外贸业务和涉外法律法规的企业经营决策人员或外聘专家组成决策机构,主要职责制定批准企业风险管理策略等重大风险事项。风险管理部门由企业风险相关监管部门组成,对外贸业务全过程进行监管。企业的业务部门是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业务过程中按企业制定的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有效地防范控制企业的风险。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时要按照分级授权审批、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等原则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做好风险控制涵盖风险评估、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三个方面。风险重在有效防范,而第一道警戒线是建立风险预警制度。通过对风险的及时发现、有效评估,积极应对、妥善处置,将不利化为有利,将危机转化为机遇,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贸易风险始终存在于外贸活动,从客户的接触、资信的调查、谈判、签约、发货、收款到退税整个业务流程,因此,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需系统性及有效性,当预警出现在任何一个业务环节,企业能够实时有效地产生对应反应,并提出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有效地化解风险。

4.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

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企业应该结合本单位的规模、生产经营特点等因素,建立相应的内审机构。内审机构应由高素质、高责任心的审计人员组成,是一个完全自主的独立部门,它应直接对企业管理当局负责。设置内部审计应做到对业务的事前监督、防范和制约,事中管理和控制。如此为之,内部审计的作用才得以发挥,内部监督才得以落实。

四、结束语

我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内控制度建设问题是复杂,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形成完善的内控管理体制任重道远。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总是从无到有,从劣到优的过程。国内外贸企业应针对自身存在的内控制度建设问题,量身打造解决方案,方能有效防控来自各方的风险。

作者:吴清桃 单位:福建省林业物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2]陈国栋.外贸企业如何加强内部控制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2013,(8)

[3]林凯.进出口贸易公司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2,(2).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3

关键词:内控审计;外贸企业;审计制度

一、引言

2011年10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称“中注协”)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这是贯彻落实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提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内控审计制度简介

内控审计制度,是一种科学的现代化审计方法,是企业内部对其自身的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以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管理风险的一种方法。通过有效的实施内控审计,对企业内部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审查,有助于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主要应用于财务账目的差错防弊、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与完整以及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与实施的有效性,在防范财务风险反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使得企业难以对财务之外的管理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从而无法从系统上防范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制度逐渐向财务部门之外拓展,并逐步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实现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于是内控审计应运而生。随着企业内控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内控审计经验的成熟,企业内控审计又开始应用于各种企业项目之中,并在保证项目如期完成,提高项目完成效率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1]。近年来,企业内控审计已经在很多大中型企业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内控审计在外贸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内控审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很多理论和经验也都还不成熟,相关的专业内部设计控制人才也比较匮乏,因而,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层面,常常面临着各种困难。外贸企业除了要应对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之外,还要面临汇率风险、销售回款风险及资金周转风险,因此,外贸企业对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及执行的有效性的要求更高。由于外贸企业对于及时发掘并消除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有着很大的需求,使得内控审计在外贸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在内控审计制度的制定和内控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使得内控审计无法充分的发挥其风险识别与防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内控审计制度不合理

很多外贸企业现有的内控审计制度都是在财务审计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企业除财务流程之外其他生产经营流程并没有设计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内控审计制度。这样的制度往往停留在纸面上,对审计业务的具体执行者缺乏必要的指导性,从而使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各项内控审计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上,也没有根据各项具体业务和流程的重要程度分别安排权重,而是采取一个指标一项分值的方法,不能在各项具体的业务和流程中对评价指标进行更切合实际的区分,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三是对业务和流程的审计主要集中于传统的老业务、老流程,而对新业务和新流程,一般不会进行深入研究,然而新业务和新流程往往是风险的“高发地段”。

2.管理层内控审计重视不够、专业审计人员匮乏

目前,很多外贸企业管理层仍将内控审计等同于内部财务审计,对于内控审计工作的重视不够。很多管理者也没能充分认识到企业内控审计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企业内控审计的执行层面,很多外贸企业往往也不注重配备具有专业内控审计知识和相关业务及流程经验的内控审计人才,不重视企业内控审计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在真正执行企业内控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只是和技能来执行内控审计,不能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这样风险防范也就无从谈起。

3.内控审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审计整改不力

由于管理层对内控审计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审计人员配置不合理,使得很多外贸企业的内审人员难以发挥内控审计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的职能,无法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内控审计体系不完善,内控审计结果没有与经营考核指标相结合,使得许多外贸企业的下属公司对内控审计抱着“无所谓”、“走过场”的态度,这样,即使审计人员发现管理风险,并提出整改建议,相关企业也往往敷衍了事,不会认真对待。发生这类情况的根源就在于,审计结果无法对下属公司管理层的经济利益和职位升迁形成实质性影响,这使得被审计企业对内控审计有恃无恐。

四、外贸企业内控审计的改进措施

针对外贸企业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外贸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领导者对内控审计的重视程度和建立健全的内控审计制度

内控审计制度,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当代企业的实践,已经被充分证明是提高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外贸企业要从高层管理者开始重视内控审计制度,并将之逐步贯彻到中低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的思想中,全员参与、全体重视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并建立独立的内控审计部门,制定明确的内控审计规范和流程,对各个部门的业务和流程进行深入的审计。

2.注重内控审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在执行内控审计工作时,内控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是一项关键因素。外贸企业应注重内控审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成一批专业的内控审计人才队伍,保证内控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在选拔和培养方式上,外贸企业既要善于从外部招聘优秀的内控审计人才,又要注重对企业内部的内控审计队伍的培养。

3.完善经营考核体系

企业应当重塑对公司各级员工及管理层的经营考核体系,将内控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与相关人员的考核得分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从根源上加强企业对内控审计的地位和影响,真正发挥内控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忠民.中国石油未上市企业内控审计方法探讨[J].中国石油企业,2006(09):30-32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4

关键词:大宗贸易 财务资金 风险控制能力

从资金运动过程、财务公司、货币资金等角度论述财务资金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认为实行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完善全面预算制度,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以及完善风险管理结构,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防控财务资金风险的有效措施。在大宗贸易财务资金管控当中,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一直是其中需要重要把控的环节。因为大宗贸易对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一旦不能够良好把控,资金链出现断裂,对于企业造成的冲击很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在当下的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大宗贸易牵涉到的财务资金由于数额较大,在管理和控制上也一直是企业工作的重心。在生产再发展过程当中,大宗贸易往往能够带来更好的利润,但是如果不能够综合考量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以及公司内部的综合实力和实际需求,大宗贸易的发展也会成为公司发展当中的经济财务包袱。而如何提升大宗贸易财务资金的管控,就成为当下重点讨论的课题。

一、大宗贸易财务资金的特点

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建立,大宗贸易进行的越来越频繁,参与到大宗贸易中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而大宗贸易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要想提高公司大宗贸易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就要先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大宗商品虽然可以进入到流通的环节,由于其数量巨大,很容易对市场上商品的价格造成波动,因此,大宗商品不属于零售环节。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经营方式也同传统的零售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大宗交易一般是指交易规模,包括交易的数量和金额都非常大,远远超过市场的平均交易规模。具体来说各个交易所在它的交易制度中或者在它的大宗交易制度中都对大宗交易有明确的界定,而且各不相同。在大宗交易当中,它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因此,企业在进行大宗贸易经营过程当中,需要较大额度的财务资金作为支撑,这样就十分有必要加强大宗贸易企业的资金掌控。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有色金属、农产品、铁矿石、煤炭等。包括3个类别,即能源商品、基础原材料和农副产品。

大宗贸易是商品市场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也是风险控制当中最难把控的环节。所谓高风险意味着高收益,在企业当中,大宗贸易如果能够良好的把控市场,带来的利润将是不可量化的。因为受到供求关系的波动,价格变化也较大,在市场体制之下,企业的大众贸易牵涉到的财务资金数额也比较庞大。作为企业盈利的当中的风险项目,也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种表现。

二、增强大宗贸易财务资金管控的办法

当下在我国,大宗贸易已经逐步向企业化过渡,在大宗贸易经营过程当中,如何增强相应的财务资金掌控,就成为当下企业在生存发展当中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增强资金审核力度

在大宗贸易的财务资金管理当中,提升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能力的关键就是通过增强资金的审核力度来实现。因为在当下的许多企业当中,资金审核力度的欠缺,没有制定相应的评价机制,而进行的财务管理误区和盲点,是导致企业在后期发展过程当中,资金链不能够有效被利用的关键原因。因此,在对于大宗贸易进行管控过程当中,要切实落实好资金的用途,数量,做好资金审核工作的开展。同时,对于企业的资金预算,也要严格的把控,防止因为盲目投资而出现的赤字过大的现象,这样会使得企业的资金链因为承受过多的大宗贸易而变得脆弱。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切实做好资金的审核和预算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来调整资金的使用。

(二)考察市场,避免盲目投资

在公司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风险控制能力最好的体现就是对于市场把控的投资上。在进行大宗贸易过程当中,切实从实际出发,结合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的基本经济学原理来综合客观的进行市场考察。可以借助一些专业考察队伍团队的融入,来提升投资方向的科学性测评。同时,还要根据产品的特点,来决定大宗贸易的发展方向。通过充分的了解市场、产品和供求关系,来避免在市场竞争机制当中盲目性的出现。有效避免了盲目性的投资,就可以使得大宗贸易的价值在后期逐步的发挥出来。在市场周期运作当中,财务资金也能够进行相应的周转,不仅可以增加公司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财务资金在大宗贸易的应用当中,功能性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从而不断的提升公司企业财务资金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结束语

在大宗贸易财务资金掌控当中,增强财务风险管理能力,实质上就是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的一种体现。在市场经济发展当中,大宗贸易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方针一直是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切实充分的保证财务资金管控作用影响到大宗贸易之后,才能够保证整个企业在发展当中,经济弹性更大,不会因为过多受到大宗贸易的牵制而导致资金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企业还需要不断的加强财务资金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来更好的促进大宗贸易的发展,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当中,更好的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孝松,谢申祥.吴海民.资产价格波动、通货膨胀与产业“空心化”――基于我国沿海地区民营工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01)

[2]彭宜钟,张利庠,张喜才.外部冲击对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J].管理世界.2011(01)

[3]黄季j,杨军,仰炬,王新奎,耿洪洲.政府管制与大宗敏感商品价格及波动性研究――以世界糖产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8(06)

[4]黄友高.集团全面管控,从“资金管控”入手[J].上海国资.2010(05)

[5]王先杰.企业集团资金管控模式选择[J].会计师.2010(12)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5

由于内控审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很多理论和经验也都还不成熟,相关的专业内部设计控制人才也比较匾乏,因而,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层面,常常面临着各种困难。外贸企业除了要应对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之外,还要面临汇率风险、销售回款风险及资金周转风险,因此,外贸企业对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及执行的有效性的要求更高。由于外贸企业对于及时发掘并消除可能存在的经营风险有着很大的需求,使得内控审计在外贸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在内控审计制度的制定和内控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使得内控审计无法充分的发挥其风险识别与防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内控审计制度不合理很多外贸企业现有的内控审计制度都是在财务审计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企业除财务流程之外其他生产经营流程并没有设计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内控审计制度。这样的制度往往停留在纸面上,对审计业务的具体执行者缺乏必要的指导性,从而使审计工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各项内控审计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上,也没有根据各项具体业务和流程的重要程度分别安排权重,而是采取一个指标一项分值的方法,不能在各项具体的业务和流程中对评价指标进行更切合实际的区分,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三是对业务和流程的审计主要集中于传统的老业务、老流程,而对新业务和新流程,一般不会进行深入研究,然而新业务和新流程往往是风险的“高发地段”。

2管理层内控审计重视不够、专业审计人员遗乏目前,很多外贸企业管理层仍将内控审计等同于内部财务审计,对于内控审计工作的重视不够。很多管理者也没能充分认识到企业内控审计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企业内控审计的执行层面,很多外贸企业往往也不注重配备具有专业内控审计知识和相关业务及流程经验的内控审计人才,不重视企业内控审计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在真正执行企业内控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只是和技能来执行内控审计,不能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这样风险防范也就无从谈起。

3内控审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审计整改不力由于管理层对内控审计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审计人员配置不合理,使得很多外贸企业的内审人员难以发挥内控审计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的职能,无法为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由于内控审计体系不完善,内控审计结果没有与经营考核指标相结合,使得许多外贸企业的下属公司对内控审计抱着“无所谓,、“走过场”的态度,这样,即使审计人员发现管理风险,并提出整改建议,相关企业也往往敷衍了事,不会认真对待。

外贸企业内控审计的改进措施

针对外贸企业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外贸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领导者对内控审计的重视程度和建立健全的内控审计制度内控审计制度,经过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当代企业的实践,已经被充分证明是提高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外贸企业要从高层管理者开始重视内控审计制度,并将之逐步贯彻到中低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的思想中,全员参与、全体重视企业的内控审计工作,并建立独立的内控审计部门,制定明确的内控审计规范和流程,对各个部门的业务和流程进行深入的审计。

2注重内控审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执行内控审计工作时,内控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是一项关键因素。外贸企业应注重内控审计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建成一批专业的内控审计人才队伍,保证内控审计工作的有效执行。

3完善经营考核体系企业应当重塑对公司各级员工及管理层的经营考核体系,将内控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与相关人员的考核得分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从根源上加强企业对内控审计的地位和影响,真正发挥内控审计“免疫系统”的作用。。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6

[关键词]外贸企业;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115-03

1 外贸形势分析与展望

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欧美两大经济体受到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影响,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市场需求大幅下滑。加上我国调结构转方式,主动放慢了经济增长速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3.6%,低于金融危机前10年4%的平均水平,全球贸易增长4.5%,明显低于危机前10年6%的平均水平。

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复苏缓慢,外需动力不足,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剧烈波动带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大量外贸企业举步维艰,困难重重。

但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基础工业特别是制造业能力显著提高,其竞争优势日益明显。同时,金砖四国的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新的引擎,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展开,世界经济的格局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凯宁进出口公司是恒天凯马股份旗下的一个进出口平台,肩负着走向世界的战略使命。近年来海外业务发展迅速,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成为集团公司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在管理提升、开拓创新方面做了很多尝试研究,尤其是风险控制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1年凯宁公司被上海市外经贸委评为优秀出口企业。

2012年凯宁公司在上海市商会统计的进出口排名中名列第27位,在普陀区的排名是第二位。

2 外贸业务的两大风险

2.1 信用风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WTO的加入,外贸企业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出口商品的竞争手段呈现出多样化,从质量、价格、交货期直至支付方式和条件等。其中,灵活多样的支付方式和富有弹性的支付条件已经成为增强出口竞争能力的一个主流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信用证支付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非信用证支付方式正快速地发展起来。许多外贸企业为了扩大商品出口额,占领国外市场,不断采用优惠的信用条件来吸引客户,在促进扩大销售的同时,也为外贸企业带来客户拖欠货款的风险。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与化解出口信用风险,摆脱传统的信用证支付方式的局限,成为外贸出口企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一些外贸企业信用风险意识淡薄,尚未建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和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信用风险管理缺乏科学依据。

(2)信用风险控制与业务拓展发生矛盾。外贸企业强调业务规模的扩大,忽视信用风险控制。经营过程中,信用风险控制与业务扩展发生矛盾,往往是信用风险控制给业务扩展让步,以资金推动业务的快速发展,以牺牲信用风险控制为代价,追求“重规模、轻效益”,“重利润、轻质量”,在牺牲信用风险控制下,形成大量的呆账、坏账及库存积压。

(3)缺乏科学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对海外进口商的资信进行调查,是防范出口信用风险的首要步骤。我国外贸企业对进口商的资信调视不够。外贸公司的客户按照交易频率分为两类:新客户和老客户。对于新开拓的国、内外客户,不少外贸公司为在市场中求得生存,在没有系统的评估其资信情况下就与其做贸易或者做成几笔小生意后就“麻痹大意”,对新客户的资信力缺乏戒备心,大量出货;对于老客户,一直用老眼光看待,没有及时更新他们的资信情况,盲目的相信这些公司的资信没有任何问题。最终使企业陷于被动的局面。

2.2 汇率风险

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加剧,汇率风险日益成为影响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的突出问题。

(1)汇率风险。汇率风险是外贸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因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其价值上涨或下降所造成的损益的可能性。

(2)汇率风险的种类。汇率风险一般分为交易风险、会计风险和经济风险。交易风险是以外币计价或结算,从交易发生到完成的这段时间里因汇率发生变动而使得实际收到或支付的本币价值发生变化的风险。会计风险又称折算风险,是指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在与海外的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汇率的变化所引起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产生账面损益的风险。经济风险是由于外汇汇率发生变化而引起外贸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的一种潜在的风险。本文讨论的主要是交易风险。

(3)汇率风险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汇率风险由三个要素构成,即本币、外币和时间。本币是企业衡量经济活动效果的共同指标。外币是外贸企业衡量对外贸易商品价值的经济指标。时间是构成汇率风险的主要要素,一般来说,时间越长意味着风险越大,这就是说预期收到或支付的外汇,时间越长汇率风险越大。

3 风险分析

3.1 信用风险分析

国际贸易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外的采购商,二是国内的生产企业。

(1)在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市场需求下滑的情况下,外商所经营的区域内需求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大幅度削减订单或取消订单,使得生产企业措手不及,库存大量增加。

(2)生产商由于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提高,不能按时交货。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而使产品质量出现问题。

3.2 汇率风险分析

(1)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蔓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为保护自身产业发展设置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我国企业面临的贸易摩擦急剧增加,加上我国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大了各种要素成本上升和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企业面临利润及竞争力下降的风险。2012年欧美对我国出口的光伏产品实行反倾销调查,增加进口关税247%,使得我国光伏企业遇到了颠覆性的困难。

(2)2012年欧美等国为了限制我国商品,出于保护自身利益,不断出台限制措施,光反倾销案就有47件,涉及产品多达270多种。大部分是由于经济原因,也有的是出于政治原因,如对伊朗和朝鲜制裁就是他们强权政治的需要。如果我们不注意政策的变化,盲目出口,就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风险也会戛然而至。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世界经济变化的规律,对那些与我国贸易不平衡国家和地区尤其要提高警惕。特别是出口依赖性很强的企业和产品更要调整好自己的产业结构,合理布局产品的销售渠道,积极开辟新兴市场,走多渠道内外贸结合道路,避免过多的出口影响别国产业利益而引来的贸易(壁垒)风险。随时掌握国际市场商品需求多变的信息,及时了解贸易对象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变化情况,以不变应万变。

(3)自从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世界各国不断出台各种量化宽松政策。为了刺激本国的经济,货币的供应量剧增,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带来了出口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同时也由于经济复苏缓慢,外需动力不足,带来了支付能力的下降,企业的盈利水平明显下滑和坏账增加的风险。

4 防范风险的措施

4.1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和管理体系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外业务的持续发展,风险的控制尤为重要。每个外贸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风险管理机制,在员工中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优化服务,强化管理,深化改革与创新,始终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警钟长鸣,使外贸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狠抓职工队伍建设,通过员工的业务培训和风险教育,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开拓能力。强化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时召开风险控制研讨会,请海关、税务、外管局的专家讲述国际贸易风险的新动向、新变化。通过各种案例分析,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来提高大家的风险控制能力。

(2)优化风险控制的管理架构。除业务部门对业务进行审核,分管领导审批外,贸管部对合同、协议、贸易流、货物流进行复核,财务部对资金流进行分析,风控部对该业务风险控制做出认证。强化四级审批制度,即业务部、贸管部、风控部、分管领导的审批,严把风险控制关。

(3)设立风险控制底线,锁定汇率。在订单确定后,利用银行远期外汇结算业务,买入即时汇率外币,金额与订单一致,来锁定生产成本和利润,从而控制汇率风险。

4.2 完善风险管理的措施

(1)严把合同审核关,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客户,合理确定贸易方式,结算方式和运输方式,对信誉较好的地区,如欧、美、日,尽量采取信用证方式,但对信用证必须认真审核,要求符合国际通用500条款,并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清洁信用证。在运输方式上尽量避免FOB,采用CIF或CFR方式,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货权。另外也可避免外商因市场变化而放弃货物的可能。对经济不发达地区或战争多发地区的中东、非洲,必须采用T/T预付方式,并在货物出运前付清余款。

(2)对合同规定出口的产品,我们必须选择国内有生产能力,设备精良,技术合格的企业来加工,并派专人跟单,随时掌握工厂的生产进度,质量情况,确保货物保质保量按时出口。

(3)强化内控制度建设,规范操作流程。外贸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其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化、常态化和信息化,操作流程必须规范可靠,切实可行。在实战中我们强调外贸纪律,坚持三个统一和四个锁定。三个统一,即:①进出口结汇及收费标准的统一;②进出口文本及单证的统一;③考核及激励机制的统一。四个锁定,即:①锁定利润;②锁定费用;③锁定资源;④锁定风险。

由于公司上下对控制风险非常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规范运作。近年来有效地规避了一个又一个风险,出口核销率达到了100%,出口收汇率达到了98%以上。公司的业务质量和企业规模都有较大的提高。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从一个年销售额不足四亿元的小公司发展到2012年进出口总量超2亿美金,销售规模过十亿的中等规模的进出口企业。

参考文献:

[1]刘舒年.国际金融[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徐荣贞.国际金融与结算[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冯健敏.加强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07(1).

[4]孙康,唐琪.浅议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J].对外经济财会,2006(3).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7

一、风险防控体系建立背景

煤炭贸易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商贸企业,首先在货款回收方面,回收的周期较长,难以实现资金快速回笼,资金链存在着断裂风险;其次在运输方面,煤炭交易往往需要借助水路、铁路、公路等形式来进行,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成吨的亏损现象;最后,煤炭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气候、储存等方面因素影响,交易双方往往在价格方面存在分歧,进而增大了煤炭贸易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这一系列的问题,煤炭贸易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想要增强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做好对风险的防范工作,创新现有的风险防控体系,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保证风险防控体系的完整性以及适用性,增强煤炭贸易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二、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原则

第一,事先防范原则,事先防范是提高煤炭贸易企业风险防范的基础,事先防范属于企业自身的防范,可以在根源上实现对风险的防范,这就要求煤炭贸易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增强自身风险防范意识。第二,事中防范原则,煤炭贸易企业属于动态经营管理,风险往往也存在动态的特点,在进行风险防范管理时,也需要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去进行考虑,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做好对风险的控制。第三,事后补救原则,当风险发生后,需要主动进行补救,借助维权工作以及司法救济工作,实现对风险的化解或者将风险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当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存在法律纠纷时,借助协商、仲裁、调节等一系列手段措施,能够对企业的合法权益起到有效的维护作用,能够实现对企业损失最大程度的补救或者挽回。

三、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

1.制度体系

在制度体系的构建方面,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健全内控岗位授权制度,与内控有关的相关岗位必须要对授权的对象、范围、条件以及额度进行明确详细的规定,任何人或者组织都不能越权干预风险性决策;第二,健全内控责任制度,对于各个部门以及个人的岗位、职责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福利待遇进行明确,在明确时要按照权利、义务、责任统一的原则来进行;第三,健全内控考核评价制度,落实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于责任管理、考核评价以及福利待遇建立起相应的联系,实现经营风险和绩效考核的有效统一,提高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以及安全方面的意识;第四,健全内部审核制度,根据ISO相关体系标准,对内部审核制度进行完善,在对实际的运行情况以及运行效果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改进、完善措施,使得企业内部审核制度的有效性、适用性得到充分的保证;第五,建全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新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需要有企业领导、法律顾问、企业员工共同参与建立,将法律顾问的职责有效落实,充分的发挥出法律顾问的作用,使得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得到显著地提高;第六,健全重要岗位权利制衡制度,做好企业职责的划分工作,对于商务执行权、经营权、监督权权利必须要进行明确的?^分,避免这三种权利之间存在混淆等问题;第七,健全风险预警制度,对于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风险,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风险预警制度,做好对重大风险的监测工作,保证预警信息刻印及时,同时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当出现风险时,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有效的解决,将风险的影响以及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2.风险控制体系

在进行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时,首先,在预算管理方面,要将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这两项内容包含进去,通过业务预算的方式,可以对单笔交易的利润和风险进行简单的评估,风险控制从业务开始环节进行,为之后的业务交易提供重要的参考,资金预算指的是在月底将各个部门的预算报表进行上报,财务部门统一整理,对客户的收、付款状况进行评估,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其次,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合同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风险防控效果,通过多个部门共同进行合同的管理,对于合同签订过程中涉及的权限等问题进行明确的区分,还需要加强对合同的考核力度,落实责任制,将合同签订中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再次,因为煤炭贸易企业在交易中的特殊性,企业一定要做好对产品的管理工作,对各个港口、站台的库存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做好物流管理工作。另外,还可以通过资金管理来对客户的交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掌握。最后,建立客户资信审查档案,对客户的信誉度、注册资本等情况进行评估,选择最优的客户,降低风险。

四、结束语

工贸企业风险管控制度篇8

【关键词】商贸流通;财务风险;成因;防范措施

商贸流通企业,是连接商品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属于商品生产环节之外的流通和交换环节,包括商品流通企业和商品流通服务企业,具体来说是指从事商品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仓储等业务的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经营以及资金运转过程中由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所引起的财务损失或财务困难的一种可能性。财务风险存在于商品流通企业经营运转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复杂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之下,分析商品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并进行防范措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贸流通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

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1.市场为主要决定因素

商贸流通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及程度大小是由市场决定的。一方面,如果企业把握不好进货量,或者是营销方式不得当,就会很容易引起商品库存积压,造成大量运营资金被占用以及商品保管成本增加,从而引发或者扩大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企业对商品市场的依赖性很强,而市场环境逐渐复杂化和竞争激烈化,商品价格常常出现较大波动,这对商贸流通企业的运营十分不利,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

2.不可预测性

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风险是由各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而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具有突发性、不可控性,这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

二、商贸流通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1.资本结构失调

商贸流通企业的筹资途径主要有债务筹资和股权筹资,大部分企业以债务筹资为主。适当负债能为企业带来杠杆利益,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很多商贸流通企业过度依赖于借贷筹资,使企业的资产负债比超过科学范围,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经营状况不佳,则很容易出现债务违约,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

2.资金流动性不足

商贸流通企业的资金流动是否顺畅与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直接相关。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很多商贸流通企业出现了为扩大市场份额,没有经过充分调研就将商品赊销给信用不良客户,导致后期出现坏账等情况;预付账款管理不足,供货商不能及时供货时资金被占用;长期存在存货积压的现象,导致运营资金被大量占用。上述现象都会造成企业出现资金无法正常流转、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企业财务风险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极易发生财务危机。

3.内部控制失灵

内部控制失灵是商贸流通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很多商贸流通企业根本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较混乱,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管理混乱的现象,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在采购、销售、财务、市场预测等各环节之间缺乏统筹协调配合,财务工作质量低下,商品流动与财务处理不能同步进行,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出现账实不符、信息失真等问题,导致企业在年度审计时出现大量财务损失,对资产损失缺乏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三、商贸流通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过度负债所引起的资本结构失调是导致商贸流通企业出现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优化资本结构,保证企业的资产负债比在合理范围之内,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合理进行债券与股权筹资。适当进行债务筹资,同时要保证企业的股权筹资量能为企业偿还债务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进行债务筹资时要尽量使未来现金流入、流出量相持平。

2.加强企业财务信用管理

良好的财务信用能保证商贸流通企业的商品购销、筹资等经济活动顺利进行,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加强财务信用管理,商贸流通企业不仅要对供货商保证财务信用,尽量不拖欠货款,也要与银行建立互信,及时偿还贷款,这样有利于企业在出现财务困难时有外来支持来降低财务风险。

3.完善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建立健全商贸流通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尤其是对财务工作的控制,能够提高财会工作的质量,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的财务控制体系,保证各项财务活动都在严格的控制之下,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同时兼顾各方利益,以调动各部门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使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另一方面,加强财务工作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增强风险意识,建立起岗位责任制度,促进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力,严格进行责任管理。

财务风险对商贸流通企业的正常经营具有明显不利影响,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商贸流通企业必须要充分重视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商贸流通企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财务风险具有市场决定性、不可预测性等特点,这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商贸流通企业要分析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努力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王飞华.浅谈加强商贸流通企业的财务管理[J].财政金融,2008(35):26

上一篇:自动化专业的优势范文 下一篇:教学设计的应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