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预算改革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6 15:31:24

零基预算改革方案

零基预算改革方案篇1

一、执行财务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需要性

随着情势的发展,财务集中收付运作方法不再顺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务发展的要求,相当规划的财务资金滞留在贸易银行,既影响了资金的运转效率,也降低了资金的运用效益,更不利于资金的科学调度。因而,必需从基本长进行改革,履行以国库单一账户系统为基本的财务国库集中收付准则。

以国库单一账户系统为基本,对财务资金执行国库集中收付的治理准则,是财务国库治理准则改革的中心内容。施行这项改革,不只有利于增强和规范财务治理,并且有利于从源头上管治腐败,具有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准则

财务国库治理准则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依照公共财务体制要要求上级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践,建设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系统为基本、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首要方式的财务国库治理准则,加速资金周转,增强资金监督,提高资金运用效益,更好的发扬财务微观调控效果,进一步提高财务治理科学化、精密化程度。

依据上述指导思想,财务国库治理准则改革遵照以下准则:

(一)规范运作准则。合理确定财务部分、征收单位、预算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和银行的治理职责,使一切财务性进出都按规范顺序在国库单一账户系统内运转。

(二)便捷高效准则。经过国库集中付出系统,收集衔接财务、人行国库、银行,完成信息共享、网上付出,削减资金请求和拨付环节,使预算单位用款更加实时和便当。

(三)便于监管准则。加强财务进出活动通明度,不改动预算单位资金运用、财政治理和会计核算权限,使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的整个进程都处于有用的监督治理之下。

(四)资金安全准则。紧密资金付出顺序,有关环节互相制约,使资金运转更加安全牢靠。

三、深化财务国库集中收付准则的首要内容

依照财务国库治理准则的基本发展要求,完善国库单一账户系统,一切财务性资金都归入国库单一账户系统治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务专户,支出经过国库单一账户系统付出到商品和劳务供给者或用款单位。

(一)完善国库单一账户系统

1、国库单一账户系统的组成

(1)财务部分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单一账户,按收入支出设置分类账,收入账按预算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支出账按资金运用性质设立分账册。

(2)财务部分在贸易银行开设的财务直接付出零余额账户。

(3)财务部分为预算单位在贸易银行开设的财务受权付出零余额账户。

(4)财务部分在贸易银行开设的财务预算外资金专户。

(5)经县县政府或县财务部分同意,预算单位在贸易银行开设的财务专户和特设账户。

国库单一账户系统逐渐完善后,响应作废各类收入过渡性账户。

2、国库单一账户系统中各类账户的功能

(1)国库单一账户为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载、核算和反映归入预算治理的财务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务部分、预算单位在贸易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理,完成付出。

(2)财务直接付出零余额账户,用于财务直接付出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支出清理。

(3)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财务受权付出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支出清理,并可提取小额现金。

(4)财务预算外资金专户,用于记载、核算和反映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

(5)特设专户,用于记载、核算和反映非凡专项资金的进出活动。

上述账户要与财务部分及其付出执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分和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坚持统一,互相查对有关账务记载。

(二)规范收入收缴顺序

1、收缴方法

顺应财务国库治理准则改革要求,将财务收入的收缴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

(1)直接缴库是由缴款单位或缴款人按有关司法法律规则,直接将应缴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务专户。

(2)集中汇缴是由征收机关或有关法定单位按有关司法法律规则,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务专户。

2、收缴顺序

(1)各项税收收入和归入预算治理的非税收入(包括基金收入、行政性收费、罚充公入等),由缴款单位或缴款人经过开户银即将款子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2)各项预算外收入,依照“票款别离”方法,由缴款单位或缴款人直接缴入预算外资金财务专户。

(3)小额零星收入由征收机关于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务专户。

规范收入退库治理。触及从国库中退库的,按照司法、行政法律有关国库治理的规则执行。

(三)规范支出拨付顺序

1、支出类型

依据付出治理需求,详细分为:1、工资支出,即预算单位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工资性支出;2、购置支出,即预算单位除工资支出、零散支出之外购置服务、货品、工程项目等支出;3、零散支出,即预算单位零散购置和日常小额支出局部,首要是《县政府收购品目分类表》,所列品目之外的支出,或虽列入《县政府收购品目分类表》,但未到达规则数额的支出;4、转移支出,即拨付给单位或下级财务部分,但未指明详细用处的支出,包括拨付企业补助和未指明详细用处的资金,以及上级财务对下级财务的普通性转移付出等。

2、付出方法

依照分歧的付出主体,对分歧类型的支出,辨别执行财务直接付出和财务受权付出。

(1)财务直接付出。由财务部分开具付出令经过国库单一账户系统,直接将财务资金付出到收款人(即商品和劳务供给商,下同)或用款单位账户。执行财务直接付出的支出包括:工资支出,直接付出上任工个人账户;购置支出,直接付出到收款人;转移付出,直接付出给单位或下级财务部分。

(2)财务受权付出。预算单位依据财务受权,自行开具付出令经过国库单一账户付出系统,将财务资金付出到收款人账户。执行财务受权付出的支出包括未执行财务直接付出的购置支出和零散支出。

财务直接付出和财务受权付出的详细支出项目,由财务部分在确定部分预算或指定改革试点详细施行方法中列出。

3、付出顺序

(1)财务直接付出顺序。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部分预算和资金用款方案,向财务国库付出执行机构提出请求,财务国库付出执行机构依据批复的部分预算和资金用款方案及相关要求对付出请求审核无误后,向银行宣布付出令处理资金付出,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理。财务直接付出经过转账方法划转。

付出对象为单位和下级财务部分的支出,由财务部分按规则和预算执行进度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直接划转到单位和下级财务部分。

(2)财务受权付出顺序。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部分预算和资金用款方案,在财务部分受权用款额度内,自行开具付出令,经过银行处理资金付出,并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理。

预算外资金对比预算内资金拨付顺序执行。

四、施行的时间和步调

依照《石家庄市财务局关于县级财务国库集中付出治理准则改革施行方案》(石财库[]11号)要求,我县详细的施行时间和步调如下:

1、建章立制(年8月20日—年9月10日):

年8月底前,坚持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准则,制订井陉县国库集中收付准则改革施行方案。年9月10日前,制订县级财务资金收付治理方法、国库资金清理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和银行账户治理方法等一系列准则。

2、联网与培训(年9月11日—年10月31日):

选择贸易银行,实时完成国库集中付出收集系统软硬件的收购和集成装置调试联网工作;参与市局信息中心组织的零余额软件系统培训,并负责对局内部营业科室和10家代表性试点单位进行培训。

3、试点运转(年11月1日—年12月31日):

年11月1日,正式启动试点单位国库治理改革试运转,偏重新记载试点单位今年度1-10月份账务,施行账务双轨运转。并积极总结经历,组织全县预算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培训,为正式具体履行奠基基本。

4、具体启动(年1月1日):

年1月1日,在全县具体履行国库集中收付准则形式,坚持“国库单一账户系统、零余额清理方法”的现代财务资金收付治理准则。

五、相关配套办法

坚持以国库单一账户系统为基本、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首要方式的财务国库治理准则,是财务资金运转方法的一场基本性革新,是一项重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只触及到完善现行预算编制办法,坚持健全银行清理系统、财务治理信息系统等必需的配套设备,并且需求改动传统观念和治理方法。各部分、各单位必然要高度注重,在县县政府的统一指导下,精心组织,亲密共同,逐渐完成预期改革目的。

1、完善预算编制改革。切实做到早编、细编预算,预算到详细项目,提高部分预算的可执行性,逐渐使一切财务资金的付出坚持在清楚的预算基本上,为顺利施行国库集中付出发明前提。

2、规范县政府收购行为,扩展县政府收购范围。县政府收购准则是财务支出治理机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做好编制县政府收购预算,扩展县政府收购的规划和范围,对财务国库治理准则有着主要影响。因而在编制年度部分预算时,要独自编制县政府收购预算,明确收购项目、内容、金额,以利于预算执行。

3、规范付出顺序,严厉会计核算。财务国库付出执行机构要坚持规范紧密的付出治理顺序,增强对预算单位资金运用的监督。财务部分、财务国库付出执行机构、预算单位、中国人民银行井陉县支行、银行要按有关规则,做好资金核算、对帐计算和报表工作。

4、坚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财务部分要增强对预算单位资金运用的监督,认真审核预算单位资金运用方案和请求;财务国库付出执行机构要坚持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财务国库治理部分要按期对财务国库付出执行机构的相关营业进行营业指导和监督;财务国库治理部分和财务国库付出执行机构要自觉采取审计、监察部分的审计监督;人民银行要增强对银行处理付出清理营业的监管。经过各部分的有用监督和制约,保证财务资金安全高效。

零基预算改革方案篇2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汇报如下:按照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现行财政体制需进行四项重大改革与创新,即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这四项改革紧密相联。从**年开始,我省选择在金寨、南陵等12个县(区)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转轨试点。**年3月初,省财政厅专门召开会议,明确要求全省于**年年底前全部要实现由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的转轨。我区从**年3月启动了此项工作,当年11月正式运行。

一、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都纳入财政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财政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收款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建立财政单一账户体系,二是规范财政资金拨付程序。(一)建立财政单一账户体系。改变预算单位自行、多重、分散设置账户的做法,由财政部门统一开设账户,建立财政单一账户体系,使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支付都通过财政单一账户体系运行。财政单一账户体系由下列银行账户构成:一是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的国库存款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实行支付。二是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支活动,主要用于预算外资金支付后与该账户进行清算。三是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零余额账户分为两种:一种是财政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部门办理直接支付方式的财政性资金活动,并与国库存款户、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等进行清算;另一种是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预算单位办理授权支付方式的财政性资金活动,并与国库存款户、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等进行清算。预算单位在办理支付业务时,需要由银行先垫付资金,并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到供应商或收款人账户。每日规定时间前,银行将垫付的资金分别向国库存款户或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申请划款清算。零余额账户不停留资金,保证在每一笔财政支出支付行为发生前,财政资金始终停留在国库存款户或非税收入财政专户里。四是经政府批准或授权,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特设专户,主要包括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和预算单位往来资金集中户。预算单位往来资金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原基本存款账户资金、单位往来、代扣资金、上级补助收入等资金。特设账户,一律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并简化流程,不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直接将资金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收款人)。(二)规范财政资金拨付程序。预算单位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根据自己履行职能的需要,科学规范地编制财政支出分月用款计划(分直接支付额度和授权支付额度),报送财政部门审核和批准,批准后的用款计划是财政资金支付的依据。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预算单位在办理支付业务时,向财政部门提出支付申请,财政部门根据批准的直接支付用款额度,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开具支付令,银行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工资支出、项目支出等一律实行财政直接支付。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预算单位向财政部门申请授权支付的月度用款限额,财政部门将批准后的限额通知银行和预算单位,预算单位在月度用款限额内,自行向银行开具支付令,资金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支付到收款人账户。适用范围主要是预算综合定额中的医疗等社会保险缴费、财政未统一发放的工资津贴、确需现金支付的小额公务支出等。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完善,授权支付范围和额度将逐步缩小、直至取消。

二、我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开展情况

根据省财政厅统一部署,我区从**年3月即着手开展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工作,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在现行会计核算中心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北京方正春元国库支付软件为平台,以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纽带,通过建立财政单一账户体系,规范收入收缴程序,改革支出拨付方式,实现了预算单位的收入进入财政单一账户,所有需要购买商品和支付劳务的款项,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审核并通过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的管理制度。去年10月底前完成各项文件制度、硬件安装、软件调试、机构设置、岗位分工、人员培训、基础数据录入等工作,从11月份开始,国库集中支付正式运行,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对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几个班子主要领导相关领导以正副组长,财政、人行、人事、监察、审计、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财政部门负责具体实施。经编委会同意,将区会计核算中心更名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并重新定岗定责。(二)精心调研,制定方案。在认真学习借鉴有关县区成功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本着便于规范操作,便于监督管理,便于单位用款,便于稳步推进等原则,认真研究制定《裕安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依据实施方案制定下发《裕安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裕安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裕安区预算单位用款计划工作规程》等配套改革文件。(三)依法采购,构建平台。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确定建行皖西路支行等三家银行为银行,由省财政厅择优选择北京方正春元公司国库支付系统为改革使用软件,依法采购了部分主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一批配置先进的网络设备,搭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信息计算机硬件网络系统,并实现人行国库、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政局内部单位的计算机联网。(四)强化培训,明确职责。按照国库支付流程要求,确定财政局内部业务股室、非税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人员分工和工作职责。并通过召开座谈会、下发文件、集中培训、个别辅导、联机操作等方式对参与改革的财政局职能股室、预算单位、银行、人行国库等相关部门的业务人员集中进行岗前培训。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认识,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掌握了操作规程,为全面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五)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为保证国库支付系统正式运行时的平稳安全,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预算单位进行了实务模拟。模拟启动了财政、单位、银行版块中的所有指标管理、计划管理、支付管理及银行清算管理等模块,并填写、打印了有关月度用款计划,直接(授权)支付凭证、汇总清算通知单等票据表格,实务模拟取得了预期效果。从**年11月起,正式对区法院、教育局、林业局、环保局、医保中心等5个试点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从今年1月起,又增加了区委办、审计局等33个区直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到今年年底前,可望对所有纳入区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区直预算单位全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继续完善“乡财区管”制度,乡镇预算实行“以乡镇为主体,区乡共编”的预算编制模式,区财政部门将加强对乡镇预算编制的指导,制定和完善乡镇支出定员定额标准,并实行乡镇预算区级审查制度。将乡镇财政网络建设纳入我局“金财工程”总体规划,搭建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为乡镇尽快实施国库集中支付提供必要保证。目前,乡镇单位的会计核算已交给乡镇,衔接工作已做好。下一步,选择平桥等近郊乡镇先行进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然后再全面推开。(六)简化流程,方便工作。为保证全区财政供给人员工资按时打卡发放,年初,财政部门录入并一次性下达工资预算指标,各预算单位不需要每月报送用款计划,支付中心每月为各单位代录工资,实时进行清算。同时,人员调资变动额仍然按月支付到个人,其增加的工资指标由支付中心在11月底前一次性向支出股室进行申报调整。为减轻单位业务量,财政局业务股室还代替预算单位录入分月用款计划。考虑到有的单位和财政没有联网,支付中心特设服务窗口,提供给单位上机操作,并对单位财务经办员实行一对一、手把手辅导,直至教会为止。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则进一步明确由业务股室管账,支付中心统一开设账户,集中办理资金直接支付的办法。

三、改革的成效与不足

通过几个月改革试点的实践,在会计集中核算基础上,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可行的,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保证了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一是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办理支付业务,实行了预算指标、用款计划、资金支付、银行清算等四个环节的依次控制,确保了国库(财政专户)存款的流向和流量能够严格遵循预算指标和用款计划;二是在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的前提下,所有的财政性支出能够按规范的程序在财政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尤其是大部分资金以直接支付形式拨付给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减少了中间环节,不仅提高了资金支付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出现差错的几率;三是随时可以通过支付系统查询、监督每笔资金的使用去向,增强了财政性资金运行的透明度,有利于财政部门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保证了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二)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所有预算单位的资金全部集中在财政单一账户体系,减少了大量的库外资金的低效运作,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调控能力,同时为降低财政筹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创造了基础条件。(三)促进了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促进了我区部门预算步伐的加快。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执行的依据,国库集中支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和规范。随着我区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信息反馈,将能够更准确的反映预算支出的实际情况,校正预算编制不合理之处,为预算编制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为完善预算编制,促进预算编制的科学和规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四)加快了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步伐。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契机,我区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到**年底,不仅完成机房标准化建设任务,还招标采购了满足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征收管理、部门预算等需要的硬件设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依托现代管理手段进行实施,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指标及批复用款计划,财政或预算单位发送支付指令,银行接收支付信息并办理支付业务,国库(财政专户)与银行的资金清算都实现了信息交换的网络化、电子化,加快了财政性资金支付信息的传递速度,提高了信息反馈质量。“金财工程”的实施,为我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五)推动了财政系统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要求高。我局通过强化学习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加强内部股室之间的协调,压缩和改进业务流程,实行网上传递业务,提高了财政整体工作执行力和效率,财政干部的能力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我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也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部分预算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工作难度大;各单位会计人才流失严重,会计基础比较薄弱;预算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跟上;人行、银行、预算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需要加强等等,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去改进提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零基预算改革方案篇3

关键词:县级国库;集中收付;推进改革

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于2001年9月率先在6个中央部门试点,湖南省县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于2003年9月在怀化会同县试点,按照中央推进改革的要求,2010年将在中央、地方各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从2001年到2010年,中央部门经过了10年的推行,湖南县级也经过了6年的试点运行,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才能实现全面推行,且达到改革的预期目标。

一、县级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现状

以怀化13个县市为例,可以归纳出三种类型。一是规模较小、没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县,直接实行集中收付模式,在2005年左右进行试点运行,同年扩大推行,纳入改革的预算单位超过80%,纳入改革的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0%左右,预算内、外资金同时进行。二是中等规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县,对集中核算、集中收付进行有机结合,在2006年左右进行试点运行,同年扩大推行,纳入改革的预算单位占70――80%,纳入改革的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0%左右,预算内、外资金同时进行。三是规模较大、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的县,没有实行集中核算向集中收付转轨,在2007、2008年进行试点运行,目前都没有扩大推行,纳入改革的预算单位占比低于10%,纳入改革的资金占一般预算支出的2%左右,预算外资金基本上没有纳入改革。

二、县级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规程不统一。我国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2001年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从中央到地方逐级推进的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又分别制定了本地的“改革方案”、“资金支付管理办法”、“银行支付清算办法”等。由于各地推进改革的时机、条件不同,各地制定了适合本地的制度规程,没有形成全国、全省、全市统一的制度规程。如有的县改革方案规定直接支付由人民银行国库直接办理,授权支付由银行办理;有的县为了解决银行垫付、预算单位不能全天用款的问题,设立了“清算周转金账户”。再如对预算外资金管理,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零余额账户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财库[2009]47号),规定“财政部门原则上只能为预算单位开立一个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为执收单位开立一个财政汇缴零余额账户”,而湖南省2004年制定的《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规定“执收单位不得开设非税收入过渡性账户”,根据上述规定,有的县为执收单位开立一个财政汇缴零余额账户,有的县由财政部门统一开立非税收入结算账户。由于制度规程不统一,制度执行缺乏严肃性,有的严重偏离了国务院批准的改革方案。

(二)清算流程不标准。按中央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财政资金的清算,主要是财政零余额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的清算,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的清算,以及银行内、外部清算。由于县级多采取手工票据交换的方式清算资金,国库使用内部往来清算差额,银行垫付资金很难做到当天清算到位,更无法实现实时清算,各地采取了多种清算方式,如周转金清算模式。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集中支付清算周转金专户”,财政从预算外资金专户转入一定数额的周转金,当天办理的直接和授权支付业务先与周转金专户进行清算,清算方式是银行根据零余额账户已支付金额,编制申请划款凭证,到财政支付局加盖预留印鉴,从“集中支付清算周转金专户”划款到零余额账户,第二天银行再与国库进行清算,对于超过周转金数额的支出与国库限时清算。这种清算方式,增加了环节,需要占用预算外资金,分散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再如拨款清算模式。所有改革资金未通过国库进行清算,而是采取支付执行机构在银行开设专户,财政国库将支付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实拨到专户,当天由银行零余额账户与专户清算。这种清算方式,不符合现行的制度规定,国库的监督职能削弱,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容易形成“第二国库”。

(三)体制转轨不到位。在分税制财政体制建立的初期,县级财政曾面临着严峻的收支形势,为了规范预算单位会计行为,大多数县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为了确保工资发放,湖南县级全部成立了“工资统发中心”,并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需要对“两个中心”进行转轨,涉及到政策的连续、机构的撤并、人员的安排等一系列问题,工作量大,难度较高,成效不确定,有的县试图找到既能保持“集中核算”、“工资统发”已有的成效,又能体现“集中收付”制度的优势,实现“集中核算”、“工资统发”与“集中收付”完美融合的适合县级实际的新制度。在“集中核算”、“工资统发”与“集中收付”中比较、选择、观望、迟疑,导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不深入、不彻底,有的县只有试点,没有全面推行;有的县只有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没有纳入改革;即使预算单位全部纳入了改革,而纳入改革的政府资金达不到50%,如工资支出、专项支出还是实行国库实拨资金到工资中心、核算中心账户的办法。

(四)预算编制欠细化。实行直接支付、授权支付,要求预算单位根据批复的年度预算,编报月度用款计划,再提出支付申请,形成支付额度。根据现行的《预算法》规定,当年年度预算从人大批准,再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批复,县级预算单位得到预算批复已经到四、五月份了,几个月没有预算,影响了财政部门及时、准确地下达支付额度。目前县级财政有的还没有编制部门预算,有的部门预算编制较粗,如支出只到“类”、“款”,没有到“项”级支出,预算单位在编报月度用款计划时很难细化,很难准确做到按年度计划逐笔提出用款申请。预算单位用款额度不及时、不准确,需要财政支付部门、国库单一账户频繁进行修改,影响了支付效率。

(五)网络系统欠规范。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行的是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推行,各自建立网络系统,地方使用的程序,有本地开发的,也有向供应商购买的,目前湖南至少有2个版本在使用。目前的程序功能只有预算单位、财政部门联网,可以实现网上申报;财政部门、银行、国库联网,可以实现额度网上查询。没有预设财政支付与银行、国库单一账户会计核算系统的接口,支付凭证仍然需要手工传递、人工验印,没有实现数据共享、网上支付、流程控制,增加了预算单位的工作量和支付环节,效率低、差错多,影响了改革的积极性。

(六)配套措施欠完善。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改革方案明确了改革配套措施,但现在仍然没有完善。一是《预算法》及实施条例、《国家金库条例》及实施细则等没有修订,《国库收入管理办法》、《收入退库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没有制定,改革缺乏法律保障和制度约束。二是财政国库机构、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职责没有明确,重点在推进本级改革上,县级改革缺乏行政领导、业务指导、操作辅导。三是县级国库没有直接参加现代化支付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建设也没有考虑国库资金是“信息资金”的特殊性,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和实时清算。四是财政专户愈设愈多,有的县级财政专户达六、七十个,资金超过了国库单一账户,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也滞留专户没有及时划缴国库,削弱了国库单一账户积累财政资金的功能,增加了政府性资金管理的难度。

三、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法律制度建设。我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从中央到地方逐级推进,经过了近10年的运行,有必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制定相对统一、可操作的法律制度。目前急需对《预算法》及实施条例、《国家金库条例》及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吸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明确部门预算、零基预算、综合预算的编制并细化预算;优化预算编制的程序;制定会计集中核算、工资统发向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转轨的措施、方法;明确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职责,统一领导、指导、辅导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赋予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并对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政府性资金的监督权等。尽快制定《国库收入管理办法》、《收入退库管理办法》、《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统一预算内、预算外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的收纳、报解、留成、退付办法;统一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与国库单一账户及银行内外部之间资金清算办法。

(二)改造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随着财政综合预算改革的规范发展,国库要对所有财政性资金进行核算和管理,增强财政调度和调控能力,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率,促进财政资金使用的公正性、合法性、公开性。因此,要改造现行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取消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专户和特设结算账户,扩大国库单一账户功能,为财政在国库设立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和特设结算账户,并对这两类资金同预算资金一样进行明细核算,共同构成完整的国库财政资金核算系统;商业银行只为财政和预算单位设立零余额账户,用来核算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改造后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财政资金全部归集于国库,国库拥有财政资金余额,银行不能拥有财政资金余额;改造的难点在于国库履行核算、监督职能后会调整财政对预算外存款所得利益,但优势在于国库增加存款后,可以通过国库现金管理,让财政资金增值,得到更大的利益,抵消财政的阻力和降低改革的成本;对于商业银行,可能会因为取消财政性存款而减少单位存款,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但可以通过国库现金管理弥补,也为国库现金管理提供了交易对象,增强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能力。所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方向,是通过制度规范,将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国库单一账户核算和监督,配合国库现金管理,实现财政资金收纳的方便、快捷、高效,财政资金分配的法治、公正、公开,财政资金存量的效益、安全、调控。目前着力要推进的工作是开展地方国库现金管理,促进国库单一账户归集所有财政性资金,拓展国库服务和监督职能。

(三)建立统一规范的集中支付系统网络。充分发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作用,横向联网涉及到各类缴纳人、财政、商业银行、国库等多个部门,需要在系统接口、签订三方协议、制定安全措施等方面加强建设,加快推广应用,形成覆盖预算内、外资金,方便纳税人、缴费人、用款人,以及财政、税务、银行、国库的立体网络。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系统平台、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建立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执行、预算单位、银行参加的广域网,实现与国库会计核算、银行会计核算、网上银行核算、财政集中支付会计核算、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数据、信息共享系统,满足原始数据一经录入,就可以在网上实现申报、审核、支付、清算、对账等会计核算功能。

(四)建立适应国库集中收付需求的现代化支付系统。一是从系统功能的角度,应该单独设计国库收付系统模块。国库资金是一种附带信息的资金,只有资金没有相应的国库信息,资金是不能入账的。目前,国库资金是通过支付系统到达国库,而国库资金的信息是通过国库内部的纵向联网系统、横向联网系统、同城清算系统等到达国库,因此,会出现资金通过支付系统已到达国库,而信息还没有达到国库,会出现资金与信息不匹配的现象,增加了国库资金结算时间。同时,在支付系统不带信息的情况下,国库只有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增加了结算成本。国库支付系统需求是,国库资金流和信息流同时结算,国库资金通过支付系统到达收款国库后,收款国库可以同时收到资金和信息,不再需要通过其他的途径导入国库信息后才能入账。二是从参加者的角度,县支库应该直接参加支付系统。县级实行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县支库的业务种类、总量都会增加,继续使用同城清算、国库内部往来结算国库资金不能满足需要了,国库内部往来结算渠道的封闭性,不能满足直达的要求,增加了结算环节。三是加快国库数据集中系统试点运行,建立县级支库实时清算、便于操作的会计核算系统。

(五)提高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创新能力。财政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必须实行实时支付,实时支付可以杜绝私下交易或按操作人员的偏好来决定付款顺序,实现预算执行与预算目标的一致。因此,必须要提高集中支付改革的创新能力,如实行人民银行国库直接支付、实行公务卡支付,POS机刷卡缴税、缴费,就可以利用先进的联网系统和核算系统,将财政部门的支付命令通过联网系统传达国库,国库通过数据集中系统与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连接,实时直接支付至商品供应者或劳务提供者的账户,实现实时收付,并提高集中收付效率。

参考文献:

[1]《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2]《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

[3] 中国金融学会国库研究会.国库管理与改革[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 湖南省分库课题组.对进一步发挥央行经理国库职能作用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8,(2):59-63.

零基预算改革方案篇4

××年月,我区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区××家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收付范围。全区已全面实施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目前,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顺畅,手续简便,支付规范,改革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一个体系。建立由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特设专户构成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商。,

(二)采取两种形式。区别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统发工资、政府采购支出及其他单笔资金超过元的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其他零星小额资金支出,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实行财政授权支付。

(三)坚持三个不变。一是不改变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人代会批准的预算由各部门执行和组织实施,各部门预算执行主体地位依然不变。二是不改变资金使用权限。部门执行人代会审议通过的预算时,只要符合预算内容,资金的支配权和使用权都由各部门掌握。三是不改变财务管理权限。此项改革是对财政资金运作方式的根本改变,技术性、政策性、操作性都很强,必须大力提高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预算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履行的职责和权限,改革后不仅不会削弱,而且还要加强。

二、改革的基本作法

(一)设置机构,配备人员为改革搭建工作平台。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对财政资金的账户设置和收支缴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财政四项管理制度改革中最关健的一环,必须要搭建良好的工作平台,保证改革的顺利实施。一是设置机构。按照改革的要求,经区编委批准成立了“国库股”和“国库收付中心”。“国库股”负责全区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国库收付中心”为财政局二级事业单位,专门负责改革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二是配备人员。在未增加人员编制的前提下,从财政局抽调名年轻干部充实到国库收付岗位。

(二)领导重视,部门配合为改革提供坚实保障。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工作阻力大,困难多,必须依靠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依靠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基础。一是领导重视。区委、区政府对此项改革非常重视,先后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等,专题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改革中疑难问题,始终把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拿在手里,放在心里,作为源头治理腐败、整顿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成立了财政四项管理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改革的各项工作,听取工作汇报,协调各方面关系。二是部门配合。成立以副局长为组长,各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工作专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就改革事宜进行研究、讨论、协商,集思广义,解决了改革中的一个个疑难问题。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集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银行和预算单位进行座谈,研究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中加强协调配合的方法和措施,解决国库集中收付业务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三)建章立制,规范账户为改革夯实基础。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一项新事物,必须制定科学规范的方案,作好扎实的基础工作,确保改革的稳步推进。一是建章立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园,改革必须制度先行。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行,制定了较完善、规范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确定我区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及实施范围等,经区委、政府研究同意,由区政府批转执行。同时,在学习借鉴先进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先后制定了《零余额账户管理办法》、《资金支付管理办法》、《银行清算实施办法》、《会计核算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二是规范账户。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必须对所有的银行账户进行清理,摸清家底,掌握情况。我们对全区所有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了清理归并,按照改革的要求,建立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确保了各项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商。我们对财政部门内部银行账户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将扶贫、国债、社保、粮食直补、项目建设、政府采购等专户移交到国库股和国库收付中心统一管理、集中支付,实行严格的指标核算与资金核算分轨运行,确保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和效益的进一步显现。同时,实行严格单位银行账户开户财政审批、备案制度,执行严格的审批、备案程序。

(四)加大投入,建立系统为改革提供技术平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任务复杂、技术性强需要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支撑,在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先后投入资金××余万元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一是投入××余万元用于国库收付大厅建设,对多平米的大厅进行装修,购置办公和服务设备。二是投入××余万元用于网络系统建设,通过光纤互联建立了财、税、库高速信息网络。依托计算机和高速信息网络,构建了现代化的财政国库收付平台,基本实现了办公设备现代化、办公手段自动化、数据管理信息化,极大地方便了预算单位和服务对象,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简化程序,优质服务促进改革规范运行。一是简化程序。随着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改变,预算单位使用资金必须经过计划、申请、支付等环节,改革在带来规范有序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预算单位的工作负担,影响了预算单位改革的积极性。财政部门必须不断改进服务手段和方法,规范服务行为和方式,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才能使改革深入人心、取得实效、不断向前推进。我们优化业务流程设计,将国库、预算外资金专户、财政零余额账户和单位零余额账户统一开设在工行,使计划的下达,资金的汇划与清算集中在一家银行,减少了资金汇划与清算的环节,延长了业务受理时间,方便了单位用款。我们使用财政部统一的国库集中收付信息系统实施规范化的网络运行,提高办事效率。我们简化用款计划,用款计划只需分资金性质向预算股和预算外资金管理股申报,减少了申报渠道,简化了申报环节。同时,实行统发工资不报计划;日常经费按月报送计划,月初一次下达;专项资金按项目进度和程序报送计划,随到随批。我们简化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程序,将政府采购资金的审核权限前移到国库收付中心服务窗口,由国库收付中心直接审核和支付政府采购资金,方便单位办款。二是优质服务。改革必须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操作程序,才能取得部门的理解与配合,特别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财政资金缴拨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预算单位有疑虑、有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加强沟通,简化程序,规范操作,优质服务,努力树造财政窗口形象。我们实行公示制,在大厅设置了醒目的业务流程图。我们实行服务承诺制,推出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服务承诺。即公开办事程序,将业务流程及办事规则印制在《财政便民服务手册》送发预算单位;实行首问负责制,做到百问不厌,不推诿、不搪塞;提供文明服务,严格执行服务承诺和操作规则,挂牌上岗,诚信服务;受理快速准确,限时办结支付业务,并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加强交流沟通,及时反馈单位意见和建议,促进工作不断完善。

(六)严格管理,强化监督确保改革取得实效。通过建立“一个池子蓄水,一个漏斗出水,一根管道直达”的财政资金管理新模式,严格管理单位的分配行为,确保财政资金按照预算的安排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一是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和层次。我们将全部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同时将粮食直补、项目建设、拆迁安置等专项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我们不仅将部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还将集中支付的范围延伸到部门下属的基层预算单位,扩大了监管面。二是提高财政直接支付比例。财政直接支付的比重越高,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控制和监管就越有效。我们对统发工资、政府采购、专项支出及单笔在××××元以上的资金实行直接支付,将直接支付比例由最初的提高到。三是建立国库动态监控机制。强化实时动态监控,提高对预算执行的监控和信息分析,通过与银行配合及时制止预算单位违规行为,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三、改革的主要成效

(一)规范财政预算管理。集中收付,是执行财政预算的过程,财政预算是集中收付的前提和基础,财政预算决定集中收付,没有预算的支出无法实现,大大增强了财政预算的约束力。

(二)增强财政调控能力。通过改革,财政资金集中收付,有效杜绝了预算内资金滥支乱用和预算外资金体外循环的问题,同时,未支付的财政资金集中于国库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便于预算内外资金“捆绑使用”、综合平衡,为财政统筹管理和运用财力创造了条件。

(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改革后收入直接缴入国库和财政专户,支出直接支付到最终用户,减少中间冗长转移过程,过去沉淀在单位的财政资金全部集中,财政部门科学灵活调度,降低了财政筹资成本,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促进财政其他三项改革的规范运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中,支付程序的规范化和信息的细化,要求部门预算必须进一步规范、细化,从而在客观上推动了部门预算改革的完善和提高;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后,部门所有财政资金都无法规避政府采购程序,财政资金直达供应商,有力地促进了政府采购的扩大和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清理账户和归并资金,迫使各单位将所有资金进入财政“笼子”,使“收支两条线”改革更为彻底。

(五)推动依法行政进程。过去,部门和单位间由于行政职能的不同,导致收入分配上差距悬殊,苦乐不均,部门和单位之间相互攀比,想方设法找门路创收,甚至自立项目乱收滥罚,影响极坏。实行改革后,各部门各单位能从财政性资金收支的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各司其职。

(六)源头预防腐败行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后,收支更加透明,约束更加有力,执行更加规范,监管更加到位,能够有效地防止过去少数单位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用于机关经费支出,超范围超标准收费,牟取部门利益,私设账外账,用于吃饭招待和发放钱物,个别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违法乱纪、等腐败现象发生。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单位适应性亟待加强。一方面,过去财政部门将资金拨付到各预算单位,预算单位什么时候用钱、用钱干什么、用多少钱,可以随心所欲,改革后,单位头一个月就要对下个月的经费开支进行预计并向财政部门报送月度用款计划,没有计划的开支项目财政部门不予支付,部分单位的领导对于从批资金到报计划的转变不够适应。另一方面,改革后,对单位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位财务人员要按月编报月度用款计划,用款时,属于直接支付的,要填写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属于授权支付的,要填写财政授权支付凭证,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

(二)预算编制难以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按照改革的要求,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的支付依据是人大批准通过的预算,预算单位根据预算申报用款计划,收付中心依据批准的用款计划支付,资金。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预算编制和审批的时间滞后,不便于年初支出指标登记和资金支付管理。二是部门预算没有完善,有一部分支出没有完全细化到预算科目、单位,支出类型、支付方式也没有划分明确,不能详细的反映财政支出的方向和用途。三是预算追加调整过于频繁,传递程序不够规范和及时,对账困难。四是预算外资金使用无年初预算,指标无法登记管理,带来用款计划和支付内容“失真”

(三)现行专项资金管理与实施国库集中收付改革有矛盾。按照改革的要求,一个单位只能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所有专项资金都只能在这个账户中进行专账核算和管理。但是,现行部分专项资金都有各自的管理办法和要求,特别是要求专户管理,给国库集中收付带来了许多障碍。

(四)软件系统不够成熟难以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预算执行的变革,如果改革后仍无法实现数据共享,改革的效果就会打折扣。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国库集中收付系统、总预算会计系统、非税收入系统和工资统发系统分离,数据不能直接对接和共享,造成大量数据重复录入及对账困难。

(五)资金清算后无法办理业务。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后,必须进行资金清算,将零余额账户当天冲平。每天下午点半进行资金清算后,单位无法再办理支付业务,不能继续使用资金,给单位用款带来不便。

五、完善改革的建议

(一)改进预算编制方法。一是明确科学合理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二是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的要求,尽量细化预算支出项目,明确支出类型和支付方式。三是要提前预算编制和审批时间,与预算执行同步,确保预算的严肃性。

(二)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运行程序。一是完善国库股职责,将财政部门内部账户、资金统一归并到国库股管理,同时,将财政资金的支付全部通过国库收付中心办理,真正做到收支分离。二是从实际出发,进一步简化审核和支付程序,确保单位及时用款。

零基预算改革方案篇5

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我市于*年起按照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理财机制、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三个不变”的原则,实施了“中心单一账户、资金集中收付、统一办理资金结算、中心网络监管”的财务集中结算制度,经过几年运行,在强化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和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会计监督,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和财政绩效评价等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收支信息的采集越来越需要完善的国库集中收付信息体系来保证。为进一步完善我市财政管理体制,适应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必须加快实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好地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市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监督管理原则。实行“一结合、三不变”,即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与财务集中结算相结合,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财务管理权限和会计核算权限。通过改变财政资金的账户设置及收缴和拨付方式,实现对财政资金活动全过程的有效监管,增强财政收支活动的透明度。

(二)规范操作原则。合理确定财政部门、预算单位和银行的管理职责,使各项财政资金的支付都按规范的程序在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做到预算有依据、执行有监督、管理有制度、安全有保障。

(三)便利透明原则。减少资金申请和拨付环节,使预算单位用款更加及时和便利,同时,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实现对财政资金支出活动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四)积极稳妥原则。一方面要确保改革后新老模式的充分磨合和平稳转换,另一方面要确保我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能够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因此,改革必须做到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先行试点、逐步推开。

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为: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资金都纳入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财务结算中心的财政集中支付单一账户(以下简称财政集中支付专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一)建立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由财政部门设立的,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为核心,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集中支付专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和特设专户为辅助的财政资金收付和清算体系。各账户的构成和功能如下:

1.国库单一账户。财政部门在同级中国人民银行支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反映财政预算内资金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以下统称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按预算计划及时将财政资金划拨到财政集中支付专户。

2.财政集中支付专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反映进入市级机关财务结算中心的预算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入和支出活动及未进结算中心单位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涉及到的财政资金收支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及特设账户进行清算,实现当日支付。

3.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政府非税收入汇缴财政专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政府非税收入汇缴财政专户用于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向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缴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反映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活动,并将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所需列入部门预算的预算外清算资金及时划拨至财政集中支付专户。

4.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单位零余额账户(现暂以公务卡代替),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资金活动,并与财政集中支付专户进行当日支付清算。

5.特设专户。在管理上有特殊要求的财政性资金,经同级人民政府或财政部门批准,由财政部门开设特设专户进行管理,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特殊专项的资金活动,并与财政集中支付专户进行支付当日清算。

上述账户和专户要与财政部门及其支付执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和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保持一致,相互核对有关账务记录,逐步实现由国库单一账户核算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并通过在商业银行开设的支付账户处理日常支付和清算业务。

(二)建立分月用款计划制度

分月用款计划是支出预算的执行计划,由预算单位依据批准的年度部门预算(预算执行控制数),按照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分资金性质编制。经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是办理各项财政资金支付的依据。

预算单位应于每月中旬前将次月的用款计划报财政部门,经批准后执行。

(三)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1.收入类型:财政收入按政府收入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2.收缴方式:财政收入的收缴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

3.收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直接缴库的税收收入,由纳税人或税务人提出纳税申报,经征收机关审核无误后,由纳税人通过开户银行将税款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直接缴库的非税收入,比照上述程序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2)集中汇缴程序。小额零散税收收入,由征收机关于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直接缴库以外的非税收入,由征收机关通过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3)规范收入退库管理。涉及从国库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执行。

(四)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1.支出类型。按照政府支出分类科目标准及支付管理的需要,具体分为:

(1)工资支出,指预算单位的工资性支出。

(2)购买支出,指预算单位除工资支出、零星支出之外购买服务、货物、工程项目等支出。

(3)零星支出,指预算单位购买支出中的日常小额部分,除《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所列品目以外的支出,或列入《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的品目,但未达到规定数额的支出。

(4)转移支出,指拨付给预算单位或下级财政部门,未指明具体用途的支出。

2.支付方式。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不同类型支出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1)财政直接支付。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集中支付专户,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包括: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转移支付以及适宜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其他支出。

(2)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财政集中支付专户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支出为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管理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具体支出项目,由财政部门根据支出管理需要确定。

3.支付程序。

(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在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内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根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及相关要求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银行发出支付令;银行从财政零余额账户向收款人付款后,与财政集中支付专户进行清算。

工资性支付涉及的各预算单位人员编制、工资标准、开支数额等,分别由编制部门、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依据批准的预算单位分月用款计划生成授权支付(清算)额度清单,并在执行月份开始前通知银行;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在授权支付额度内向银行开具支付令;银行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向收款人付款或向预算单位支付现金后,与财政集中支付专户进行清算。

(3)已纳入财务结算中心集中结算的预算单位,其支出以实行直接支付为主,未进入财务结算的预算单位,除规定须直接支付的支出外,其余支出实行授权支付。

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制度性和操作性的基础工作。

(一)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在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支付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为顺利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创造条件。

(二)制订配套制度办法。制订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办法、银行清算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建立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主要包括:建立预算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和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保证财政资金的拨付符合预算安排和支出进度要求;建立财政收入管理信息系统,监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收入库情况;建立国库现金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反映国库收支和平衡状况;建立国库收支总分类系统,做到所有收支账目在一个系统中反映;建立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加快财政资金拨付的到账时间,提高资金支付清算的效率。通过建立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四)完善财务结算中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财务集中结算的各自优势,各级财务结算(会计核算)中心承担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职能,具体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利用现有操作平台和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实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的共享。财务结算中心要做好转轨和改革试点的有关工作,在具体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业务的同时,保留原始凭证“见单审核”的监督措施,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满足对市级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的需要。

(五)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建立健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定期对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相关业务进行内部审计。审计部门要结合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审计检查,促进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职责,确保财政资金运行。

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步骤和要求

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规划和目标,我市改革的实施步骤为:

*年底前市本级要做好试点的有关准备工作(确定试点单位、银行;开设改革试点所需相关账户;保证改革试点所需的硬件设备到位,网络畅通;起草完成改革试点方案),从2008年1月1日起选择10个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名单见附件),试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对已实施财务集中结算的单位,结合财务集中结算的实际,逐步向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对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的事业单位逐步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各县(市、区)要根据省财政厅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过渡性措施,稳步推进,争取“十一五”期间在我市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搞好这项改革,对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财政部门要精心筹划,周密安排,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规范财政性资金账户管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围绕建立新的账户体系,要进一步清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预算单位银行开户财政审批和备案制度。

(三)择优选择银行。根据省财政厅有关规定,选择服务优良、实力雄厚、设施健全、运行安全、支付网络系统发达的商业银行财政支付清算业务。

(四)严格执行用款计划制度,完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预算单位应当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认真测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财政部门确定的财政直接支付及财政授权支付支出范围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实现用款计划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严格按照用款计划办理各项财政资金的支付,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零基预算改革方案篇6

现行制度弊端

中国长期以来实行“分散支付”的国库管理制度,财政性资金缴库和拨付,主要通过征收机关和预算单位设立多重账户分散进行。由于各级财政、税务、海关及其他政府收费部门都自行设有众多的收入过渡账户,因此,除了一些单位按规定将资金就地缴入国库,大多数都要通过上述过渡账户;有的还按行政隶属关系层层汇总到主管部门账户,再由主管部门缴入国库。

这样做的弊端之一是上级单位通过收入过渡账户“雁过拔毛”,截流财政资金的现象在中国极为普遍。另外,主管部门不及时将资金缴入国库,大量预算外资金沉淀在各部门账户上。财政部的资料显示,按现行的国库支付程序,中央预算内水利建设资金从财政拨到项目建设要经过7个环节,粮库建设资金和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等也存在类似问题。

财政部的一份报告承认,长期以来,资金层层拨付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预算单位,效率不高,财政可控制的现金流量也大为减少。

另外,当财政部门按月季度或按进度向预算单位拨款后,资金支出大权实际控制在预算单位手中,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的问题时有发生,甚至诱发腐败。

改革方案确定

中国着手改革现行国库管理制度,最早是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当时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纲要》中指出,要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的现代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2001年3月国务院公布《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2002年,财政部常务副部长楼继伟在一个内部会议上详细阐述了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方案。他指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或者称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

据楼继伟在这次会上的归纳,中国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由五类账户集合组成:一是由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它是财政部门在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的存款账户,是账户体系的基础;

二是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并同时约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用于预算资金的日常支付和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

三是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预算外资金专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外收入和支出,并对预算外资金的日常收支进行清算;

四是小额现金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和反映预算单位的小额零星支出,并与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在代理银行管理信息系统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此类账户也可以与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合并使用;

五是经国务院批准或授权财政部批准开设的专户。

从国家机关起步

实际上,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建立之日,就是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收入过渡性账户和支出账户消亡之时。财政部官员向《财经时报》描述了这样一个“流程”:财政资金支付要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下统一进行,也就是财政部在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并为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通过零余额账户,通过“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将财政资金采取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商业银行每天与财政部开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

中国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际上起步于2001年7月,当时由监察部牵头,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审计署等共同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进行清理整顿,严查预算单位多头开户的情况;同时,为水利部、科技部、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等6个中央部门开设了零余额账户,作为改革试点。

另外,根据国务院的要求,部分国家储备粮库的建设资金和部分省的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也实行了财政直接拨付。

一个月后,财政部正式组建了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对内称“国库支付中心”,对外称“国库支付局”,

据财政部统计,截止2001年年底,6个中央试点部门纳入改革范围的预算指标达172.23亿元,其中实行直接支付资金64.83亿元,财政授权支付资金105.4亿元;6个试点部门共有136个预算单位纳入改革范围;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部分项目实行直接支付改革试点。

到2002年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改革试点进一步扩大到了23个中央部门,到年底试点单位已增加到40个左右。

地方试点

与中央政府部门同步,自2001年开始,安徽、四川,福建、重庆、辽宁、黑龙江、江苏,山东、浙江等地也开始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试点。

第一个步骤同样是“清理”,目标直指各地财政系统内部银行账户:一方面,将“社会保障”、“粮食风险基金”、“住房基金”、“世界银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等必须保留的账户归并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特设账户”内,取消其他业务处的所有银行账户;另一方面,清理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截至目前,仅辽宁已经清理各类银行账户27461个,撤销7480个。

另外,各省对行政单位和教育系统基本实现由财政统一发放工资。据福建省统计,推行财政统发工资制度,每年节省工资性支出数千万元。辽宁省绝大部分市县实行了财政统一发放工资,去年全省直接支付人员经费达27.1亿元。

多数试点地区建立了省、市、县等不同级别的会计核算中心,取消市及各区、县下属行政单位的银行账户和出纳岗位,把政府直属各部门的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实行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强化对工资发放、经费报销以及福利分配等所有预算内、外资金的统一核算和统一管理,实现了政府对财政资金,特别是预算外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

目前,浙江省和下辖的9个市及65个县(市、区)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

“集权”“分权”:变革的主线

虽然只是试点,革除原有弊端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财政部官员告诉《财经时报》,改革后,试点单位应支未支的资金不再沉淀在预算单位账上,而是保留在国库。业内专家指出,这一变化将对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的发行管理产生很大影响。在分散支付的制度下,财政资金都拨到预算单位账户上;而国库只要没有资金,财政就会不断地发债。因此,国库管理制度的改革,也将带来国债管理的变革。

另一个重大成效是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遏制诸如资金挤占、转移,挪用等问题,原因是预算单位的账户是零余额账户,资金要按预算的用途支用,并在支付时受到银行网络信息系统的监控。

为解决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的信息记录、监控、反馈的问题,财政部成立“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小组,开发预算单位用款计划和支付申请管理系统、用款计划和支付申请审核及资金拨付管理系统。财政部官员透露,通过这个系统,任何地方的任何一笔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都会一目了然,资金支付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财政部官员向《财经时报》透露,中国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在2003年“全面推行”。他指出,就财政体制改革而言,财政资金管理的“集权”和“分权”是变革的主线。从表面看,财政资金管理改革更多的是突破技术性问题,不过在整个财政体制改革中,正是“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这一技术的实现来完成制度上的变革的。而伴随着这一系统,财政体制其他方面的改革也将获得突破。

名词解释

财政直接支付

按照部门预算和用款计划确定的资金用途和用款进度,根据用款单位申请,由财政部门将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财政授权支付

零基预算改革方案篇7

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我市于2002年起按照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理财机制、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三个不变”的原则,实行了“中心单一账户、资金集中收付、中心统一结算、单位分户核算、中心网络监管”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经过几年运行,在强化财政资金的收支管理和预算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会计监督,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各项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必须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相衔接,主要体现在:部门预算制度已全面推行,为保证部门预算执行严肃性,全面反映财政资金的收付情况,提高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要求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予以支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中,采购资金的财政直接支付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的一项重要措施;政府收支科目分类改革后,财政收支信息的采集需要完善的国库集中收付信息体系来保证。基于上述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的财政管理体制,适应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要求,必须加快现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收支监督,提高预算执行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发展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更好地发挥财政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一结合、三不变”。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相结合,不改变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限,不改变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权限,不改变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限。

(二)明确职责,规范操作。合理确定财政部门、征收单位、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和银行的管理职责,所有财政性收支按规范的程序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内运作。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设计改革方案,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不断扩大改革的范围和内容,逐步实现改革目标。

(四)强化监督,提高效率。增强财政收支活动的透明度,将收入缴库和支出拨付的全过程都置于有效的监管之下。减少资金拨付环节,使预算单位用款更加及时便利。

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市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为: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所有财政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到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一)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1.财政部门在同级中国人民银行支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用于记录、核算、反映财政预算内资金和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以下统称预算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活动,并用于与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的零余额账户的支付清算。

2.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专户,包括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户及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用于非税收入汇缴结算,向国库单一账户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缴款;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用于与零余额账户的支付清算。

3.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开设财政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直接支付,并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进行支付清算。

4.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为预算单位开设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财政授权支付,并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进行支付清算。

5.在管理上有特殊要求的财政性资金,经同级人民政府或财政部门批准,由财政部门开设特设专户进行管理。

上述账户和专户要与财政部门及其支付执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部门和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保持一致,相互核对有关账务记录,逐步实现由国库单一账户核算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入和支出,并通过在商业银行开设的支付账户处理日常支付和清算业务。

(二)建立分月用款计划制度。

分月用款计划是支出预算的执行计划,由预算单位依据批准的年度部门预算(预算执行控制数),按照支出预算执行进度分资金性质编制。经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是办理各项财政资金支付的依据。

预算单位应于每月中旬前将次月的用款计划报财政部门,经批准后执行。

(三)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1.收入类型。财政收入按政府收入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2.收缴方式。财政收入的收缴分为直接缴库和集中汇缴。

3.收缴程序。

(1)直接缴库程序。直接缴库的税收收入,由纳税人或税务人提出纳税申报,经征收机关审核无误后,由纳税人通过开户银行将税款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直接缴库的非税收入,比照上述程序缴入国库单一账户。

(2)集中汇缴程序。小额零散税收收入,由征收机关于收缴收入的当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直接缴库以外的非税收入,由征收机关通过政府非税收入汇缴专户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4.规范收入退库管理。涉及从国库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执行。

(四)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1.支出类型。按照政府支出分类科目标准及支付管理的需要,具体分为:

(1)工资支出,指预算单位的工资性支出。

(2)购买支出,指预算单位除工资支出、零星支出之外购买服务、货物、工程项目等支出。

(3)零星支出,指预算单位购买支出中的日常小额部分,除《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所列品目以外的支出,或列入《政府采购品目分类表》的品目,但未达到规定数额的支出。

(4)转移支出,指拨付给预算单位或下级财政部门,未指明具体用途的支出。

2.支付方式。按照不同的支付主体,对不同类型支出分别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

(l)财政直接支付。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包括:工资支出、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和服务采购支出,以及适宜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其他支出。

(2)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支出为未纳入财政直接支付管理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

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具体支出项目,由财政部门根据支出管理需要确定。

3.支付程序。

(1)财政直接支付程序。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在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内向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提出支付申请;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根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及相关要求对支付申请审核无误后,向银行发出支付令;银行从财政零余额账户向收款人付款后,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进行清算。

工资性支付涉及的各预算单位人员编制、工资标准、开支数额等,分别由编制部门、人事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定。

(2)财政授权支付程序。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依据批准的预算单位分月用款计划生成授权支付(清算)额度清单,并在执行月份开始前通知银行;预算单位依据批复的用款计划,在授权支付额度内向银行开具支付令;银行通过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向收款人付款或向预算单位支付现金后,与国库单一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清算。

四、改革的配套措施

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制度性和操作性的基础工作。

(一)深化预算编制改革。在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使所有财政资金的收付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为顺利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创造条件。

(二)制订配套制度办法。制订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办法、银行清算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三)建立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主要包括:建立预算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和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保证财政资金的拨付符合预算安排和支出进度要求;建立财政收入管理信息系统,监控税收和非税收入征收入库情况:建立国库现金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反映国库收支和平衡状况:建立国库收支总分类账系统,做到所有收支账目在一个系统中反映;建立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加快财政资金拨付的到账时间,提高资金支付清算的效率。通过建立现代化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清算系统,为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四)创新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的各自优势,各级会计核算中心承担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职能,具体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利用现有操作平台和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实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和会计核算信息的共享。

在市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施中,增设市级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与市级会计核算中心合署办公,共同承担财政国库支付执行及会计集中核算职能,在具体办理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业务的同时,对财政全额拨款的市级预算单位,通过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归集、整理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与支付信息核对,并保留原始凭证“见单审核”的监督措施,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满足对市级预算单位财务监管的需要。同时保留市级会计核算中心的财政性资金账户,以保证会计集中核算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衔接,使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五)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建立健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定期对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相关业务进行内部审计。人民银行要加强对财政支付清算业务的商业银行的监控。审计部门要结合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年度审计检查,促进预算执行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行职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步骤和要求

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规划和目标,我市改革的实施步骤为:

市本级从2008年起首先对未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其他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试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对已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结合会计集中核算的实际,逐步向财政国库集中支付转轨;对其他使用财政性资金的事业单位逐步实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根据省财政厅要求,结合我市改革工作实际,各县(区)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过渡性措施,稳步推进,争取“十一五”期间在我市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搞好这项改革,对加强财政管理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财政部门要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加大力度,形成合力,促进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规范财政性资金账户管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围绕建立新的账户体系,要进一步清理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建立健全预算单位银行开户财政审批和备案制度。

(三)择优确定银行。财政部门要选择服务优良、实力雄厚、设施健全、运行安全、支付网络系统发达的商业银行财政支付清算业务。各预算单位在财政部门确定的银行中,选择一家银行作为本单位零余额账户的开户银行,并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在其所属分支机构内开户。

(四)严格执行用款计划制度,完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新的要求,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构,完善本地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管理。预算单位应当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认真测算支出预算执行进度,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财政部门确定的财政直接支付及财政授权支付支出范围编制分月用款计划,实现用款计划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严格按照用款计划办理各项财政资金的支付,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切实做好业务培训工作。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对预算单位的业务培训,银行也要在本系统内进行业务培训,保证相关业务人员在改革实施前都能够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零基预算改革方案篇8

[关键词]账户管理;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强化银行账户管理是现代国库制度的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强化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是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一、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以往改革的重点是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财政资金的收付管理制度未做大的调整。在财政国库管理方面,长期实行以自行多重设立账户为基础的分散收付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这种管理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诱发腐败现象。为此,一些地市也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采取过多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推行政府会计集中核算、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等,但都未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综观每一项改革,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是核心。因此,一定要把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作为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二、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立、撤并的审批程序,保障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健康运行

一是规范审批和备案程序。对行政事业性单位银行账户的设置进行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一定要有申请报告,严格实行财政审批、备案制度。凡未经财政部门同意的,各单位一律不得随意开立、变更或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经财政局审批备案后,行政事业单位持财政局的批复书才能到人民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管理机制。通过国库管理系统,把所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银行账户全部纳入国库信息管理系统,并对银行账户实施动态监控,跟踪监督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情况。凡是自行开设没有经过财政审批的账户一律不拨付财政性资金。

(二)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监督检查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1、采取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以及人民银行逐个核查的形式,多管齐下实施清理整顿,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施清理整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求新开或保留原银行账户,必须符合文件规定的要求,严格按文件要求办理有关手续。二是允许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对以纳入集中支付的单位,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作为单位的基本存款账户,核算预算内、外资金。三是按照政策允许设立专用账户。因特定用途需要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的,允许开设专用存款账户。具体指基本建设资金,单位住房资金,单位设立党、团、工会、食堂以及其他需要独立核算的专项资金。四是不允许设立临时账户。因设立临时机构需要发生业务收支的,应在机构办公室所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账户中单设账页核算。

2、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全程监管、责任到位。财政、审计、监察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管过程中,对违规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不按规定变更、撤销银行账户或对批准开设、变更、撤销的银行账户不按规定报财政局审核、备案的和逾期不年检或在年检中漏报、瞒报银行账户等违规行为,将暂停或停止对违规单位拨付财政性资金,并依法给予相关单位处罚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实行财政专项资金账户集中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综合控制能力

为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收付和核算,提高财政资金的综合调控能力,在财政系统应对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实行集中管理,即将原各业务部门管理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包括各级预算安排的各项财政资金账户,如财政扶贫专户、预算周转金户等;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财政专项资金的账户,如社保基金专户、国债专户、基建专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户等;以政府或财政部门名义设立的基金及专项资金专户,如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专户等。全部移交到国库部门集中管理,各项财政专户资金在保持原资金管理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国库部门统一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和会计核算工作。

(四)强化账户管理过程中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财政、财务资金安全运行

账户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是印章管理,因此,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在账户管理过程中,财政国库、单位财务部门应实行公章、印鉴分别保管制度。

一是对公章、印鉴使用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印章的保管分别由分管该项业务的负责人保管。在日常业务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离落锁,下班入柜,不得随意借用。印章保管人短期离岗或出差时,应在部门负责人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登记备查,印章按规定启用或销毁,印模必须登记备案。

二是对印章使用的职能要明确。部门专用章,主要用于单位内部的业务往来。拨款专用章,主要用于预算内、预算外以及专户资金的拨付。

三是落实印章保管责任。部门负责人应对业务印章的管理情况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因违反印章管理制度而发生的一切后果,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通过实行公章、印鉴分别保管制度,账户管理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相互牵制,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会更加有保障。三、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目前在强化银行账户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目前财政内部开设的专户过多过滥、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做到单一、专项资金集中管理后核算与管理脱节等),致使财政对预算单位监管的难度加大。为了不影响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顺利推行,笔者建议今后从以下方面加大银行账户管理的力度:

(一)进一步研究银行账户管理问题,不断增强国库部门调控财政资金的能力1、明确账户性质。建议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协商,明确规定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原有基本账户、经营收入账户、往来资金账户等账户的性质,从而便于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以及规范使用其他银行账户。

2、建立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体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原则上预算单位只应有一个零余额账户,即财政资金在到达最终用款人之前,保留在国库或预算外专户。但是,由于改革前的历年结余以及往来款项业务的发生,财政部门还必须为预算单位开设专用账户核算此类资金,当然也有一些预算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联合一些商业银行违反规定,私自开设银行账户等,从而出现改革中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单一的现象,因此,国库管理部门要建立起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体系。

3、杜绝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现象。随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核算成为,必然趋势,完全可以保证专项资金及时、准确、安全地支付到位,没有必要设置过多的财政专户。各级财政部门要精简、优化财政资金专户设置,要对现有专户进行清理整顿,逐步归并、撤销,逐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财政性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现象。

(二)完善资金监控有关办法措施,构建国库动态实时监控系统,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有效

1、尽快制定和完善适应改革特点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实施范围、监督措施和责任追究办法等,使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完善改革体制下“现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单位支出行为。

2、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减少授权支付内容。结合政府采购实施范围的“扩面”,将有关采购资金及时纳入到直接支付范围。对于目前授权支出范围中金额较大、符合集中支付条件的转账支出,可改用直接支付方式支付。

3、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力量,通过支付系统软件进行电子自动监控。如在支付系统软件中输入相关政策、制度、财务规定等设定条件,设置程序由电脑自动审查筛选后,再由工作人员再次审查,还可在系统中设置程序,对同一单位不同账户之间的财政资金划转行为进行控制,可从技术上杜绝随意划转财政资金、逃避监控的行为。

4、将所有的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账户纳入国库监控的范围,预算单位每支付或收入一笔资金,财政部门都能够随时监控。特别要加强对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参照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将单位所有存款账户的款项纳入集中支付(单位工会账户以及医保收入专户等特殊专户除外),该账户只作为一个临时的收入过渡账户。单位不能通过该账户提现或转账到财政指定专户外的其他账户,单位使用资金时,必须先由单位将款项转入财政指定专户,再由财政根据单位转入的银行存款额下达指标给单位,单位编制用款计划,财政下达额度后再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从而达到对单位所有财政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的目的。

(三)建立银行账户管理与日常财政业务工作衔接的机制,杜绝单位与银行的违规现象

要尽快改变当前银行账户管理与财政业务管理的脱节状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建立衔接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财政部门内部要建立银行账户管理的协作机制。各业务处室对所分管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检查时,银行账户管理部门要积极协作,主动提供被检查单位的有关银行账户资料。

二是财政部门要建立对接受财政拨款的银行账户进行合法性审查的机制。凡单位上报接受财政拨款的银行账户时,财政部门必须先经过一定程序进行检查核实。确认属于财政审批过的银行账户时,方可办理备案和拨款手续。

三是建立与审计、纪检监察、人民银行等检查部门的定期联系和沟通制度,互通情况。实现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人民银行等管理和执法部门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管理的互动。

(四)建立现代化管理银行账户业务审批系统,实现财政、单位、银行一体化管理

上一篇:藏品库房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土地使用征收管理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