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声乐教学范文

时间:2023-10-23 17:38:25

零基础声乐教学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1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集体课 声乐

声乐课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项重要技能课程。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一大批民办幼儿园的建立,社会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声乐课程作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前幼儿园对对师资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浪潮下,需要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不断的完善课程体系,根据学前专业特点,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探索、研究,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的幼儿教师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校前没有经过专业技能的考试,因此,大部分都是声乐零基础,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声乐基础训练,没有正确的声音概念,并且他们的音乐基础也很薄弱,对音高和节奏的敏感性较差,很多学生一首简单的儿歌都不能准确、完整的演唱。

(二)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材匮乏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正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声乐教材也几乎没有统一的规范,一些出版人不断地出版一系列的声乐教材,盲目的追求曲目的数量,并且很多教材的选曲不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歌曲类型和难度都脱离了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考虑,导致学生不能驾驭曲目,逐渐失去学习声乐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影响声乐课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与社会实践脱轨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责任,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学内容脱离幼教实际。声乐教师没有全面的认识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工作实践中力不从心,在校学习的声乐技巧和歌曲基本用不上,也不能很好的把在学校的所学融入教学。

(四)教学中共性因素与个性因素发展失衡

目前在声乐集体课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不能把共性与个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有些教师在教学中花绝大多数时间对学生进行声乐集体训练,很少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指导,以至于学生不能很好的认识自身在歌唱中存在的问题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花过多的时间进行个别指导,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参与,以至于学生的水平差距明显加大,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明显减退。

由此可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了解决声乐教材、课程体系、教学效果等问题,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教学改革

(一)明确声乐训练目标,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

由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声乐零基础,音乐基础也大都比较薄弱。声乐集体课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对基本的音乐要素较敏感的分辨能力、不同类型歌曲的准确表达能力以及组织歌唱教学能力。因此,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要明确声乐训练目标,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发声原理,掌握一定的幼儿声乐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和歌曲的完整表达,通过让学生感受声乐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在音准、节奏和不同类型歌曲的准确演唱上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准确、完整的表现歌曲。

(二)合理的组织声乐教材,选择曲目

由于现在优秀的真正具有学前教育特色的教材很少,因此教师需要合理的组织教材,针对学生的能力和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曲目,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在训练的每一个阶段,曲目的搭配和难度要合理,既要选择中外思想性、艺术性较强的艺术歌曲和优秀的民歌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陶冶其情操,传承本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又要根据专业特点,演唱优秀的、经典的幼儿歌曲。

(三)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

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中,声乐基础课程一般是两年,在学生学习的前两年时间开设。为了保持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应该完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声乐类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例如两年声乐基础课程结束后可以开设声乐排演课程,通过各类曲目的排演在巩固前两年所学习的内容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也为学生的就业展演打下较好的基础。除此之外,音乐类的课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教师应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

(四)课堂上把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有机的结合

由于每个学生的歌唱器官、音乐天赋和理解能力等方面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又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因此,必须把共性和个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共性中发挥个性的优势,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合理的安排集体训练和个别指导的时间,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声乐教学是一门集声音、生理、思维及内在知识、文学涵养于一体的综合教学艺术,其目的是塑造学生美好的歌声,从而使学生能用美好的歌声来表达和诠释歌曲的思想及情感内涵。[1]例如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闻花”、“打哈欠”、“吹蜡烛”等行为状态引导学生进行呼吸训练。

(五)通过实践促进声乐教学

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门类,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学以致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应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声乐活动和比赛。教师也应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定期举行声乐沙龙,汇报演出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日常歌唱教学活动并指导学生进行幼儿园歌唱教学等,帮助学生克服怯场的心理,让学生在演员和观众角色的不断转换中获得锻炼,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并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教师也能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曹理.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2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质量;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222-01

声乐:指用人声来演唱的一种音乐形式。学前教育:在没有达到法定的教育年龄时,进行的一种启蒙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而音乐、美术、乐器成为了学前教育的主流。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和教学手段都非常重要。这些都是一个幼儿教师的重要考核标准。

一、声乐课在学前教育中有什么重要地位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而音乐则是很好的启蒙方式。不仅如此,孩子在幼儿时期,对一切都是未知,对世界新鲜好奇,音乐是一股清泉,不仅仅能够陶冶情操,帮助孩子从小就培养起高尚的爱好,甚至可能成为孩子的一个特长乃至赖以生存的工具。声乐课在学前教育中可以起到开发智力、发散思维的功效,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声乐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对孩子造成的压力也是最小的,如果过早让孩子进入较为紧张的学习状态,很可能适得其反,造成“厌学”等情绪的出现,而声乐课,融入生活,没有负担,在启蒙教育阶段,是最明智的选择。还能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风雅的兴趣爱好。

综上所述,声乐课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对老师的要求也非常之高,这也是为什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是我们当前的一个热点。

二、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仍然不是很高,普遍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幼师从业者师资力量良莠不齐:很多选择从事学前教育的老师在声乐方面都是零基础,幼师的综合能力有待考量;(二)声乐课的教学,创新不够,往往还是采用多年前的教学书籍和方式方法,对于当代的幼儿,已经过时,甚至于不再适用;(三)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不高,因而培养出的老师就缺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的能力。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我们的老师们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声乐素养,做好课前准备:尤其是一些声乐零基础的从业者,更要从完善自身出发,否则就直接影响了对幼儿声乐课的教学,老师首先要做好自身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做好传授知识的把控者。

(二)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课的教学当中应该加入改革幼师声乐课的队伍中去,不仅是对旧教学素材的改革,还应该多去有先进经验的教学地区实地考察、学习,为提高声乐课的教学质量有个参考标杆。比如组织教学骨干参加科研讨论、希望国家能多组织些关于学前教育声乐课的培训、增加一些科研教育的经费之类,依托政策的大力支持,对于更好地培养出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的教学工具,辅助声乐课的教学。多媒体的应运已经成为常态,在很多学科都有作用。多媒体辅助学前教育声乐课,不仅让教学内容丰富化、多样化,还能大大地提高效率,可以更好地推进教学。比如在教学中,收集更多的资料,了解更多的学前专业声乐课的内容,跟着专业人士的声乐学习,对提高幼师的自身音乐素养也大有裨益。通过视觉、听觉的感官刺激,更能促进声乐方面的进步。

(四)创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机制和学习体系,目的在于激发幼师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体验到快乐感和成就感。比如团队作业、竞技比赛、编排节目,这样对于将来幼师们的教育工作也提供了好的参考模板和前车之鉴。将来在给幼儿的授课中,多种元素相结合,调动他们的创造性、积极性都很棒。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以及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更应该正视现阶段所出现的教育问题以及学习短板,并及时改正,加以匡扶,有效地采取好的模式展开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川.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质量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2.

[2]刘丽.浅谈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质量[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作者简介: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3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学前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通过学前音乐教育的开展,能够使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下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培养的是启蒙阶段的幼儿,音乐教育又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门槛低,音乐学习无基础。她们的歌唱音准和音乐素养,关系着千千万万学前儿童的基本音乐素质。因此,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显得更加重要。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它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它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是我国各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的入学必考科目和入校后的必修科目。同时,也是目前声乐、器乐考级必须配套的音乐理论基础,是培养学习音乐人的全面音乐素质提高的一门重要学科。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于学龄前儿童而言,音乐知识的获得与音乐兴趣的培养主要依靠的就是幼儿园老师,但现在笔者对所教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走访、问卷调查等,了解到情况不容乐观。

1.生源

学生入学零门槛,大多数是中考没有被高中录取的学生,他们普遍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追逐热门专业,并没有根据自身优势的发展考虑专业选择,很多学生对学前专业并不十分了解,在专业学习上造成一定的障碍。

2.专业知识

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零基础,乐谱不认识,很多学生连音阶都不会唱,更有不敢张口唱的学生。每个年级几乎找不到会一门乐器的学生,近98%的学生不认识五线谱,好多学生存在唱歌跑调的现象。

3.对音乐的理解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相对比较盲目,只喜欢流行歌曲,大部分学生歌唱时表现得很自我,想怎么唱就怎么唱,不识谱,不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途径

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对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一)加强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新生入学后,采取专业教师讲座、布置专业知识宣传栏、去幼儿园参观学习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做好学生的专业教育,让她们很好地了解幼教行业特点,明确从事幼教工作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的幼教职业意识。

(二)理论指导与技能学习,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理论指导是技能学习的前提,识谱是基础,开启音乐大门的钥匙就是要先认识音符。音乐教学如果没有准确的理论引导,实践就会变得盲目、停滞。所以,乐理和视唱练耳学习是我们的必修课。从识谱开始,认识音符,学习音符之间的关系。练习视唱、训练听音模唱能力。技能学习从基本口型,呼吸、手型开始,并通过理论分析歌唱的方法、技巧,每种弹奏方法的原理与正确手型。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班级音乐文化氛围

音乐艺术教育更注重艺术直觉、表达能力、乐感,因此,可通过文化活动来锻炼学生上述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营造良好的课内音乐文化环境。如:(1)每周由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协助,集体欣赏一场音乐演唱、演奏会或交响乐。(2)观看艺术团体演出、讲座、讲学,开拓学生音乐视野。(3)多组织社团活动,节日汇报演出。(4)双周一次学生技能汇报音乐会,锻炼班级每一位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四)改进音乐教育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改变以往偏重音乐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将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模式灵活运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音乐课程讲授的方式形象化、多样化并富感染力,越是形象具体的视听事物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官,增强音乐效果,激发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课前导入环节,让学生如身临音乐会中走进课堂;新课视频示范,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去模仿学习;交流评价,让学生从他人演奏中去取长补短。如:钢琴演奏教学讲到连奏,可以让学生先观看一段流水的风景视频,欣赏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或者欣赏歌曲《茉莉花》钢琴曲《五月》《嘎达梅林》,等等。优秀学生的演唱、演奏,教师可以录制下来,从而可以在大屏幕上观看到学生的表演。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让集体音乐课的教学更生动具体。

实践是检验技能的唯一标准。尽可能地多组织学生演奏表演,不论是大型的演奏音乐会,还是班级小型的汇报音乐会,更要重视学生的每周作业演奏。我们学生从零基础进入校门,大多数学生第一次弹琴给老师或者同学看的时候,双手都会不由自主的颤抖,一方面,是技能掌握不熟练,另一方面,是她们从小不被关注,更不敢在人多面前表演节目,心理素质方面比较胆怯,更不能去表现音乐最深刻、最细腻的情感。所以,身为教师,要多提供机会给每一位学生,在教材中选择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乐曲。音乐教学中,学生往往不满足于安安静静地听音乐,在唱歌中辅以肢体动作来补充,在弹奏中辅以肢体动作来表现力度对比。这样积极鼓励她们大胆展示自己。

此外,增加一些音乐游戏,以唱歌、舞蹈或者音乐欣赏等为基础设计游戏,它将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在游戏中享受音乐,感受快乐,得到情感的升华。可以有表演唱形式、歌伴舞形式、自弹自唱或者弹唱表演形式。实践中,让学生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表现力,提升音乐素养。

(五)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言传身教,教师的不懈努力,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首先,在专业领域,教师不断钻研技能,参加各项比赛和演出。经常与专业教师交流探讨,多听讲座、欣赏音乐会,使自己的专业技能和音乐听辨能力与时俱进。其次,教师在教育能力方面要不断寻求突破,有效地组织教学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表情鼓励

我们的学生缺乏自信,我们关注的眼神、温暖的笑容足以让她们愉悦欣喜。

2.语言鼓励

对于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勇于才艺展示的学生,带动全班学生进行掌声鼓励,大力表扬,这一小小的举动,学生们都会兴奋不已,久而久之就会随着教师的引导大胆歌唱、大胆演奏。

3.奖励鼓励

对于平时弹奏较好的学生、演唱表情丰富的学生,除了语言鼓励,我们可以奖励小礼品,如五线谱本。或者,平时作业弹奏完整或演唱优秀的学生累计平均分优秀的,期末考试可以加分甚至免考。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4

在选拔与培养歌手的过程中,对嗓音的评价非常重要。传统的评价方式是通过几位评委来给歌手评价,这种方法主观性强,难以做到对每一个歌手客观、公正地评价。客观定量的评价嗓音、艺术嗓音的报道随着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开发与应用而日渐增加。平野实1990年在《人类声音的客观评价》一文中指出目前发声机能检查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评价发声机能(平野实,人类声音的客观评价[J],临床方面,国外医学耳鼻咽册,1990,14(5):274.);胡维平、王修信等1998年《嗓音客观评价的探讨》中得到正常成人/a/音的频域呈稳定的分布(胡维平,王修信,嗓音客观评价的探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志,1998,6(04):193-195.)。这些研究都说明了可以利用科学手段客观评价艺术嗓音。

声乐教学是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采用的是教师个人面对面的技艺传授形式,如果能辅以利用计算机对歌唱信号的共振峰、基频、音域、平均能量等声学参数进行定量的分析,以稳定可靠的科学手段观察、测量、分析人发音时的各种影响因素,给歌唱者以客观的评价,并通过上述参数定量反映学生嗓音发声机能的状态、嗓音发挥是否理想,并探索其中存在的规律性,将大大改善声乐教学的质量。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声音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从而间接地了解声道的变化。歌唱者不仅能听到自己的声音,还能通过计算机看到自己的声音,并通过声谱样板进行比较,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进行自我强化训练,提高自己的歌唱水平。

本文通过采集艺术嗓音的声学信号,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分析提取基频参数,并分析基频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艺术嗓音评价的量化影响,然后将结果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评价艺术嗓音的声学参数

评价艺术嗓音的声学参数包括基频、共振峰、平均能量和音域等,在研究这些参数与歌唱水平的关系之前,研究这些参数的正确提取与估计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共振峰主要用来评价歌手的音质、音域,反映歌手的发声能力,是艺术嗓音研究的重要指标;平均能量主要用来反映在相同环境下歌声信号的大小。基音是每个乐音中频率最低的纯音,其强度最大,基音的频率即为基频,决定整个音的音高,在艺术嗓音评估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本文主要研究艺术嗓音声学信号的基频参数的估计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在声乐教学中进行验证。

1、基频定义

基频是发浊音时声带振动的基本频率;除与声带本身的基本特征(长度、质量、张力等)有关外,还受环甲肌、甲杓肌及声门下压的调节。由于发声器官生理方面的差异,男性和女性的基频范围不同,一般地,成年男性的基频范围为50~250Hz;成年女性的基频范围为120~500Hz。

2、基频提取原理

基音是指发浊音时声带振动所引起的周期性,而基音周期是指声带振动频率的倒数。语音信号处理中基频的提取和估计可以分为三类:时域的方法、频域的方法和统计的方法。频域的方法一般采用倒谱法来提取,即:将语音信号变换到频域或者倒谱域来估算基音周期,基音周期的倒数就是基音频率,简称之基频。时域方法主要包括过零率、自相关函数法、峰值率和平均幅度差函数法等,本文在相同的歌唱信号采样样本基础上分别采用倒谱法、过零率、自相关函数法和平均幅度差函数法来提取语音信号的基频并将结果进行比较。文中以音高/do/为基准来提取基频,采样样本中所唱的最低的音高是|do|。

3、倒谱法

语音信号可看做是音高基准信号通过不同的发声系统而产生的输出,将发声系统看作线性时不变系统,语音信号就卷积信号。为了能用线性方法对其进行后续处理,先用卷积同态系统对其进行加工分解。设原语音序列为x(n),根据时域卷积定理时域卷积相当于频域乘积,故首先对原序列取傅立叶变换,再取对数,将输入与系统关系以线性叠加关系描述出来,再经过傅立叶拟变换恢复为时域序列。这样经过卷积同态系统后输出的是伪时域序列,称之为原序列的“复倒频谱”(王晓亚,倒谱在语音的基音和共振峰提取中的应用[J],无线电工程,2004,34(1):57-61.),用x(n)表示。它的定义式表示如下:

歌手在歌唱发浊音时,设声门发出的是一有限长冲激序列,它是以基音周期为周期的序列,经过求倒谱得到的伪时间序列也是一个周期冲激序列,并且周期不变。由定义可知倒谱的伪时间序列的衰减速度比原序列要快。另外,由于倒谱是复倒谱的偶对称分量,它具有与复倒谱相同的基音周期,由于计算方便而更容易精确获得,基音周期的倒数就是待估计的基频。

4、过零率法

过零率是通过观察语音信号的波形重复自己的频率来估计出基频(张杰,龙子夜,张博等,语音信号处理中基频提取算法综述[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39(4):99-101.)。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如果语音信号是周期的,那么事件就会随着时间不断重复出现,将单位时间内的发生次数统计出来,就能估计出基频。简单的说,过零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波形通过零点的次数。基频是过零率的一半,过零率求出来之后再除以2就能得到基频。但是这样的方法提取基频有一定的误差,如果信号的能量都集中在基频的附近,那么一个周期内它将两次穿过零。但是如果信号包含了高频能量,在一个周期内它穿过零的次数将大于2。所以如果使用过零率检测基频,要先滤掉高频成分。确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尽可能多地去掉高频成分,得出的结果才更接近真实值。

5、自相关函数法

以两个信号之间的相关函数来度量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如果两个信号波形开始时间的延迟发生变化则相关函数的结果也将发生改变。自相关函数是信号自身的相关函数,以自相关函数度量信号自身的相似性。对于无限长的离散信号x(n),自相关函数的定义为:

其中y为信号的延时。若x(n)为长度为N的离散信号,则自相关函数的定义为:

若x(n)是周期函数,则自相关函数也是周期性函数,并且在基音周期的各个整数点上有很大的峰值。因此只要计算出自相关函数峰值的周期,再取周期的倒数就能得到基频。

6、平均幅度差函数法

平均幅度差函数法的计算公式为:

这种方法与自相关函数法相同,对于周期性的函数,平均幅度差函数也呈现周期性,不同点在于自相关函数法的结果在基音周期的各个整数点有很大的峰值,而平均幅度差函数法在基音周期的各个整数点有谷值。

二、基频参数的估计

1、艺术嗓音声学信号的采样

本文使用的艺术嗓音声学信号的采集在专业录音棚中进行,分别请一个班30位男女歌手唱出不同音高,不同元音声音信号,以44100Hz为采样频率对歌声信号进行采集,文件以wav形式存贮。

2、倒谱法基频估计

倒谱法估计基频属于频域方法。利用倒谱算法提取基频的步骤如下:首先读入歌手的语音信号序列并截取所需的信号段,然后对其进行傅立叶变换,取幅度谱的对数后再做傅立叶逆变换。估计的目的是求得基频信号,最后一步傅立叶逆变换得到伪时间序列,其具有与原时间序列相同的基音周期,求得周期也就得到了基频。从信号处理角度而言,在频域估计伪时间序列的基频信噪比更高,估计更为准确。因此,倒谱估计基频的过程中,不再进行最后一步的傅立叶逆变换,直接在频域估计基频信号。根据先验知识,女性基频信号的范围为120~500Hz,因此在此频段搜索伪时间序列的最大值,它所对应的频率位置就是所求的基频。

下面对女歌手Md_yang的歌声信号应用倒谱法估计基频,歌唱为小字一组do的/a/持续时间波形如图1所示,总持续时间约5.6秒。按照上述求倒谱步骤,利用每1秒钟的数据计算基频,结果如表1所示。

每秒钟的基频最大相差约10Hz,这5.6秒数据的基频均值为266.20Hz。图2第一组为0-1秒时间数据的傅里叶变换频谱图,其中纵坐标根据倒谱定义取幅度谱的自然对数;图3为第一组4-5秒时间数据的傅里叶变换频谱图,其中纵坐标定义同上;对比图2和图3。图2的表现谐波性更强,声音更加的干净。图3信号的傅立叶变换的频谱更加的丰富,声音信号中也可以听出来略有颤音。每组各时间段基音频率的估计值都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虽然利用不同的时间段估计基频值略有不同,但结果也是合理的,因为发声的声腔本身也是时变的,但对于一个音高来说,应该是越稳定越好。该歌手依次3组录音,由第二组和第三组的基频估计值来看,不同时间段基频的差异越来越小,声音信号渐渐稳定的。由同一音高上不同的三组数据估计的基频数值也非常接近,这三组数据估计的基频均值为264.89Hz。

3、过零率法基频估计

过零率法假设语音信号是周期的,通过估计波形的重复率计算基频,即统计单位时间内的语音波形的重复发生次数。此方法比较简单,属于时域估计方法,实用中只要统计出单位时间内波形的过零率,过零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波形通过零点的次数。如果信号的能量都集中在基频的附近,那么一个周期内它将两次穿过零,基频等于过零率的一半。为提高估计精度,首先要滤除信号中高频分量,可根据歌手特征分别设计低通滤波器,也可以根据所有歌手的统一声音特征设计低通滤波器。仿真中采用配合歌手特征设计低通滤波器,通带频率为500Hz,截止频率选为600Hz,衰减40dB。采用时域相关原理可以很容易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波形穿过零点的次数,估计出语音信号的基频。

下面仍采用歌手Md_yang歌声信号,应用过零率法估计基频。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三组数据的估计结果的趋势与倒谱法具有一致性。第二组与第三组数据估计基频的稳定性较好,三组数据过零率法提取的基频均值为291.21Hz。

4、自相关函数法基频估计

此方法属于时域的方法,同样是通过观察语音信号的波形重复自己的频率来估计出基频。如果语音信号是周期的,那么自相关函数也呈周期性,并且在基音周期的各个整数点上有很大的峰值。在自相关波形中找出几个峰值算出基音周期,取倒数后就得到基频,由于自相关函数的峰值非常显著,这种方法对低信噪比信号更为有效。仍对歌手Md_yang声音信号利用自相关函数法进行基频估计,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图4是从原语音波形中截取0-1秒数据进行自相关波形,放大自相关波形的峰值,可见是周期性变化的,峰值周期的倒数就是基频值。自相关函数法对三组信号进行基频估计的均值为265.01Hz。由图4可以看出,由于自相关信号处理方法,增强了信噪比,图中信号的周期性十分的明显,信号估计精度会较过零率法更高。

5、平均幅度差函数法基频估计

此方法也是时域的方法,与自相关函数法相类似,不同点在于自相关函数法的结果在基音周期的各个整数点有很大的峰值,而平均幅度差函数法在基音周期的各个整数点有谷值。应用这种方法对歌手Md_yang进行基频估计,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图5为平均幅度差波形的放大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波形是周期性变化的,求得谷值周期,其倒数就是基频,表4中平均幅度差法估计的基频均值为263.98Hz。

三、结果分析与总结

将30个歌手的数据进行分析,将三组数据的四种基频估计方法求得的基频平均值与方差总结于同一表格中,方便进行比较,并表5所示。由方差可以看出,平均幅度法的方差最小,基频估计值最为稳定,过零率法的方差最大,估计最不稳定。同时从程序的计算量角度来说,四种方法中,过零率法计算量用时最少,因为运算方法简便,而平均幅度差法的计算用时最多。

将四种方法基频估计的平均值再一次平均,得到基频值为271.27Hz,方差为13.30。如果不包含过零率方法,将另外三种方法进行平均,则得到基频值为264.63Hz,方差为0.56。即四种方法中,除过零率方法外,三种方法的估计方差非常小,说明三种方法基本相当。另外三种方法均值与总均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10%,0.14%,0.25%。因此综合基频估计方差和三种方法均值的相对误差及编程的计算量来看,倒谱法与自相关法比较适用。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5

关键词:声乐;审美能力;歌唱课;教学;教学模式

一、声乐课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责任

要明确声乐课程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责任,首先要明确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的性质,明确本课程的学习在他们将来的教学工作中应该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和在整个专业培养过程中应该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一)本课程的学习在从事初中音乐课教学中的作用

在基础音乐教育音乐课中歌唱课教学占比很大。唱歌是初中音乐基础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中小学音乐课程目标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本职工作。歌唱是音乐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是人类最容易接受的音乐表达方式。通过歌唱课的教学,来提高中小学生的歌唱审美体验,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歌唱审美能力,教师的审美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力。歌唱能力是音乐课教学的最重要的教学能力之一。好的歌唱才能正确地为学生进行示范演唱。只有好的范唱效果,才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歌声的认识,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歌唱兴趣。反之,如果老师不能用好听的声音声情并茂地表现一首歌曲,那么,学生们也感受不到音乐的魅力所在,甚至失去对歌唱的热爱和兴趣

(二)本课程的学习在整个专业培养过程中占据的地位

我们开设的“汉语言文学兼音乐学”专业,定位是面向基础教育的初中阶段,能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并初步兼任初中音乐课程教学及其他课程教学的工作能力,能够担任初中语文教师和音乐教师。学生在校期间,不但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相关课程,还要修音乐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声乐课是音乐学专业课程里的必修课之一,同时也是一门综合能力很强的课程。学习声乐,需要学生具备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看谱、识谱和唱谱;能够弹奏练声曲、歌曲伴奏;能够有好的乐感和文化修养,来不断提高歌唱技能,塑造好的声音和歌曲形象等。音乐学专业的声乐课、钢琴课、基础理论课等技能和知识,最终都以一节歌唱课、欣赏课等形式融入初中的音乐课堂当中。所以,歌唱教学能力是融入了其他多门音乐知识能力的综合体。在声乐课的学习过程中,要与其他课程的学习相互融合。

二、对声乐课培养模式的探讨

(一)对教学对象的了解

本文探讨的这些学生没有经过艺考,基本来自较偏僻的乡村,在进校之前没有正式接触过任何音乐方面的培训,可以说是零基础学员。在对学生进行了解时,发现一部分学生只能哼唱几句流行歌曲,甚至不能完整地唱下来一首歌曲;在音乐感觉方面:大部分学生的乐感很弱,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在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方面:没有接触过音准、节奏、读谱、识谱等内容;在接受能力方面:因为乐感不同,所以接受能力差异比较大。

(二)保护学习心理,提高歌唱审美能力

歌唱的审美能力训练包括圆润、优美的歌唱声音;正确的音准、节奏,对歌曲风格的把握;对歌曲情感的感受能力等。根据对一专多能———“汉语言文学兼音乐学”专业的学生的了解,学生的基础弱、对音乐的接受能力方面差异较大,所有的教学过程都应以保护学生的歌唱学习心理为前提去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声乐的乐趣,体会到学习声乐是对美的追求和享受,培养他们爱歌唱的热情,提高他们的歌唱兴趣,这样他们在将来从事教学时才能引领自己的学生热爱歌唱。

(三)教学模式选择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

因为是零基础,所以不能急于从声音的技巧方面去训练学生,不然很容易让学生走进歌唱就是为了唱声音的误区。应该抓住以审美为核心这一要点,注重提高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只有增强审美能力,才会使他们产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在这一点上,应该多用正确的示范歌唱或者音响视频等多媒体的手段去引领他们先聆听正确的歌唱,再跟他们自己的歌唱做一些比较,引导他们歌唱向好的声音上靠拢。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歌曲内容进行了解,对歌词和歌曲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再次,把歌曲里的基本音乐知识渗入学习过程当中,把所学的歌曲里的节拍、节奏、识谱、音乐符号等讲解给学生。这样学生通过学习一首歌曲,不仅掌握了歌唱技巧,也学习了音乐知识,又体验了音乐的情感。通过基础音乐知识的学习,逐渐给学生学习其他音乐内容打下基础。另外,在钢琴伴奏方面,因为学生在钢琴伴奏的学习上也是从较简单的歌曲伴奏开始学起,所以在演唱曲目上要选择一些和钢琴伴奏课相同的曲目,这样在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钢琴伴奏和歌唱融合起来,最终达到自弹自唱的目的。

(四)教学曲目的选定结合初中音乐课教材

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要从学生的实际应用方面考虑,部分曲目要结合中学音乐教材,这样学习内容就做到了和初中音乐课堂不脱节,如此能够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教学工作。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课堂教学有必要把难度相当、同样情感主题或者相同风格的歌曲安排在一起,加深学生对同样歌曲类型的认识和情感的体验。刘辉教授讲:艺术有两个功能,一是歌唱,歌唱美好、歌唱世界、歌唱自然、歌唱人类、歌唱生活;还有一个功能是鞭挞假、恶、丑,针砭时弊。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渗入每一首作品的作品分析、演唱提示等,歌曲的难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能更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演唱感受,让学生对歌曲表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体会到艺术的塑造功能,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中学音乐歌唱教学内容在教会学生唱歌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提高教师的音乐艺术修养和歌唱水平,是我们选择曲目和教学方式时需要考虑的要点。

三、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汉语言文学兼音乐学”的音乐方向是培养合格的初级中学音乐教师,因为他们将来走出校园,是要去当老师培养学生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多提醒学生注意学习的严谨性,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他们将来才能正确地引导自己的学生。对于刚进入大学课堂的他们而言,还没有把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联系起来的概念,更认识不到现在学习的课程在将来工作中将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作为教他们的老师,也更应该注意教学的严谨态度,除了教他们怎么学,还应该教他们怎么用。不但要引领他们获取知识,同时还要引导他们要有把知识传播出去的概念,从小做起,慢慢积累,他们会越来越清晰地把所学知识与将来的应用相结合,启发他们思考,把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如此能够使自己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达到会教的目的。

四、结语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6

中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心理特点有自我意识增强,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增强,心理稳定性比较差,自我调控能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音乐课很容易出现一些破坏教学环节和课堂气氛的偶发事件,例如:播放器乐欣赏曲二胡独奏《二泉映月》时,有同学小声说是“哀乐调子”;听到歌曲《松花江上》中的 “爹娘啊――爹娘啊――”讲台下会有怪声学唱;唱到《青藏高原》最后一句时有同学出现跑调或故意拖长一个字的音等等。作为音乐教师遇到这样的偶发事件首先要冷静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怎样处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假如为了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采用高压政策,音乐课就会严肃得变成一潭死水。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处理,或许能让矛盾轻松化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用以下方法处理偶发事件:

一、 巧妙设防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特征的教法,必须为学生创造适宜的环境。在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要为预防偶发事件设下防线。

如在教学湘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欣赏歌曲《黄水谣》前,先导入提问:“大家了解旧中国曾经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那段历史吗?今天老师考考咱们班级同学的课外知识,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说出10件你所知道或者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例?大家可以回忆电视电影的画面,也可以轻声讨论。”有同学讲到南京大屠杀、骇人听闻的杀人比赛、731生化部队、三光政策等,个别同学小声提到日军过妇女。有了学生自己讲出的10条事例做铺垫,大家早已义愤填膺,不需要老师再去说教或介绍那段历史了。当播放歌曲唱到“奸淫烧杀一片凄凉,扶老携幼四处逃亡”时,再也不会听到窃笑声了。教师在教唱前只多花了五分钟去构筑防线,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做好铺垫,便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化整为零

在音乐课堂上,单纯地说教忽视了音乐整体形象,违背了中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规律,更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青藏高原》这首歌家喻户晓,学生每次刚听到前奏便会激情澎湃地“咏之”,唱到最后一句更是出现一发不可收之势,而唱好最后一句又恰恰是唱好这首歌的关键。教师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来教学:第一步,告诉学生,最后一句唱好了,这首歌就成功了一半;第二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连音线是表示所连音符的时值要唱足;第三步,带着学生将“高”字和“原”字要唱多少拍数清楚;第四步,先把最后一个 “原” 字唱好9拍;第五步,再把倒数第二个“高”字唱好10拍;最后连起来唱一唱。学生在教师化整为零的方法引导下非常认真地唱好了这一句,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 明星助教

如今的流行歌曲已经深入人心,中学阶段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是某歌星的“粉丝”,音乐教师不妨借明星的魅力来当助教。如在介绍法国作曲家比才时,我先弹奏《卡门序曲》,学生马上就兴奋了:“达人秀选比赛中也有这首歌!”学生心目中熟悉的明星就成为了助教,教师接下去导入:“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位作曲家的另一个代表作《小步舞曲》。”

在学唱《祝愿歌》时,我请出了王菲的《传奇》。弹奏《传奇》中熟悉的旋律时,学生马上被吸引住,而且体验了前半拍休止的感觉,避免了部分学生出现抢拍的现象。

在学唱陕北民歌《蓝花花》前,我先问:“大家记得‘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阿宝吗?他穿羊皮褂、扎白头巾唱响了许多陕北歌曲,你们觉得他的声音给你什么印象?”教师再顺着学生的回答介绍陕北民歌的风格特点,这样就便于学生理解。

四、 顺水推舟

音乐课上偶尔会有些不协调的声音:某个同学的钥匙沙沙做响,某个同学在桌上转动硬币,某个同学喜欢敲笔杆……曾看过写一位德国音乐教师如何巧妙处理学生口袋里跳出的乒乓球的文章。那个老师没有批评那个孩子,反而说:“借你的乒乓球用一下。”课堂上他用这个孩子的乒乓球的快速跳跃来解释“跳音”,将乒乓球轻抛地面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渐弱”。音乐课堂中偶发的声响也可以成为教师利用的音乐原素,对此我很受启发。

有一次在教唱《小鸟、小鸟》这首歌,我刚好在引导学生理解休止符,我要求学生特别注意有休止符的地方,要在心里默数拍子不要发出声音。偏偏这时有个学生在玩钥匙,打破了应有的宁静。我听到声响后马上想起那位德国教师,我走到他的座位前,笑着对他说:“老师请你负责一件事,凡是唱到有休止符的地方,请你摇响你的钥匙。”我借着他的钥匙示范了一下,全班同学在钥匙响声充当休止符和钢琴的伴奏声中学唱,效果出奇的美妙。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7

美国人很早就意识到右脑教育的重要性。1967年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创立《零点项目》的起因是:1957年11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把美国抛在了后面,为此美国举国上下感到震惊和耻辱,各部门先后指责教育,后来一些教育家提出这样的观点:美国的科学教育是先进的,但艺术教育落后,即两国科技人员不同文化艺术素质导致了美国空间技术的落后。为此美国用了20多年,投入上亿元对《零点项目》进行了研究,参加研究工作的科学家超过百名,他们在100多个私立学校做实验,有的从幼儿园起连续20年的追踪,他们的研究成果对美国教育的影响特别大。为此,美国国会1994年3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历史、语言、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教授从1980年开始多次回国,倡导科学与艺术相结合,1993年和1995年两次在北京召开《科学与艺术研讨会》,参加者有科学家和艺术家。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汇合”,李政道认为:“下个世纪就是这两者汇合的顶峰”。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落后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中小学要加强音乐美术课教学,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的包括艺术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利用学生社团开展艺术教育以及打造校园文化氛围,都是促进学生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艺术教育能鼓舞人们的斗志,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中国古代《乐论·乐施篇》中提到:“音乐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论语·述而》中提到:“子在其闻韶,三月不知其肉味”。可见音乐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感受,能有力地激起人们的情感,震撼人们的心灵。

但现实教育中也有人存在错误认知,如有人认为,“音乐发声学里有啥素质教育?”其实不然。第一,“发声”是建立在语言发声基础上的,所以“言”中有情。如果发声练习的位置向后一些,则可表达低沉或痛苦压抑的音色韵味;假如发声的位置极端向前,那么发出的音色必定是让人感到快活,或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以情带声”“以字行腔”,其中,就要积极发挥“发声学”的语味优势。《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糜,置缶而鼓之。”从音乐的起源来看,自然的、物质的、情绪的因素就是难分难解的;同时,“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里,我们决不能切断歌唱发声与人本主义声源说的关系。第二,“发声”是建立在语言发声基础上的,所以“声”中有义。音乐不是抽象的,即使所谓的抽象主义音乐,它再隐晦曲折,其实也是有其玄机在内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单个的音符或许仅有其物理学的意义,但音符都是组合的,不同的组合,就有不同或细微的差异。例如,《信天游》是流行于陕西秦陇一带的民间乐调,演唱时可即时即景闹“吼”。但是,其由“1”到“a”的过渡和由“a”到“1”的收束,那是极不相同的,悲喜哀怨,苦闷抗争,分明清晰。第三,“发声学”的运用发挥,必须以声情并茂为前提,根据音乐形象的需要而决定是用“真音”还是“假音”,甚或“真假不分”,从而形成美的音律。

艺术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同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例如徐悲鸿与名画《奚我后》、鲁迅先生郑重刊发的木刻《母亲》,对于鼓舞抗日斗志、纪念“左联五烈士”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艺术教育对提升人的综合素养、开发智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艺术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十分深远,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大都热爱艺术,有的甚至有着良好的艺术文化底蕴。据统计,世界上各大领域的1000位突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他经常弹奏贝多芬的作品。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不但会吹圆号,而且还会弹钢琴,他的名言是:“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的知识结构中应该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

1903年我国的《奏定学堂章程》中指出:凡立学堂不设乐歌,是为有教无育,是为不淑之教……体操表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谈到物理学的研究时,一再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说:“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他还认为,艺术使他比从物理学那里获得更多的东西。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艺术教育对开发智力,提高人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呼吁:艺术教育再也不能耽搁了!在我们的各类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课程必须加大比重,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使我们学生的潜能不断得到开发,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综合素质得到有力提升,为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本文从艺术教育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民族发展等方面,阐述了艺术教育对提升人类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从而反驳了“搞艺术只是娱乐”的片面观点。

零基础声乐教学篇8

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提出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音乐素养作为一个人整体素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成为一个人文明修养的重要标志,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艺术2+1项目”(以下简称“2+1”)就是教育部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而在中小学推行的一项育人工程。“2+1”的含义是,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通过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终身受用的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其中,对音乐技能的掌握被作为重要的内容列入艺术技能之中。

为配合该项目的实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开列了一系列体育和艺术技能项目供师生选择,制定了相应的技能标准供学校参考,同时组编了“2+1”系列辅导用书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其中音乐类的《声乐》(刘东主编)一二册,《钢琴》(潘淳主编)一二册,《电子琴》(沈晓明、王晓莲编著)一二册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

从整体来看,这套辅导用书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首次由政府组编,保障了该项目用书的权威性

这套辅导用书从前期的调研、选题的确立,到编委会的组建、作者的遴选、写作大纲的完成、书稿样章的专家审读、最终的出版,各个环节始终由教育部体卫艺司组织管理,使辅导用书具有较高的水准和权威性。

二、专家锻造,教学理念和方法先进成熟

本套辅导用书的主编均为该领域顶尖的教育专家,既有高超的演唱演奏水平,又掌握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能训练理念和技术,这使学生在学习该项技能的入门之初,就被引领上一条科学、规范的路子,无论是将该技能作为爱好还是将来走向专业学习,都能在这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使其水平得以有效和迅速的提高。

三、以人为本,精心设计学习内容模块

这是这套辅导用书最值得称道之处。我们通常见到的技能教学的教材,多为音乐作品和简单知识的组合,内容枯燥简单。而“2+1”音乐类辅导用书的几位主编都有着几十年的青少年音乐技能教学的丰富经验。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他们别具匠心,充分考虑了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得看似枯燥的技能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充满美感的艺术之旅。

以《声乐》为例。该书根据中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根据声乐作品的内容,以文学的语言提炼出每章的标题,同时结构起各章。各章内容在一个主题下被设计在一起,看起来相当有趣。《月亮月光光》《风》《过新年》这些根据青少年已有的生活体验建立起来的标题,无形中使学生产生了亲切感。音乐不再是那么抽象,它可以如此生动地表现生活、表现情感。

该书还确立了一个概念:声乐技能不应简单地被理解为唱歌,其内涵包括“对音乐的审美——听、音乐素质——唱以及发声方法三个部分”。在这个立意之下,本书每章安排了五个模块:

一是欣赏部分。首先通过聆听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对音乐的理解力,启迪艺术想象力,为进一步表达音乐积累能力。

二是歌曲演唱部分。每章提供两首歌曲供教师和学生选择,经典和现代优秀作品并重,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有齐唱、合唱、独唱、重唱和表演唱。这使学生对作品的表现和再创造能力、鉴赏能力、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得以循序渐进地提高。

三是推荐歌曲部分。每章包括两首歌曲,供有能力的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之用。二三两个部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四是音乐知识部分。介绍了演唱的基本知识和有关的音乐家、小故事、小常识。这部分有利于学生更准确地表现作品,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体现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五是名人名言部分。这部分看似与本书无关,但仔细阅读和体味,却都是与所学相关的箴言妙语,这对于激发学习兴趣、领悟作品内涵、营造学习声乐艺术的氛围大有裨益。同时也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和对青少年的满怀期待。

四、零为起点,进度编排合理,易于普及和达标

“2+1”项目旨在通过学校课外教育的力量,使每一位对体育和艺术技能有兴趣的学生都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辅导用书制订了零起点、趣味性、易达标、有提高的编写方针。这使得教材定位在音乐技能基础学习的层面上,具有很强的普及性。不仅适合“2+1”项目使用,也可供少年宫、各种社会办学、家教授课等使用。例如《钢琴》,从基本的乐理入手,带出作品的演奏,并附演奏提示,下一步还将配套制作作品范奏教学光盘,为教学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资源准备,便于进行基础教学。

五、技能引领,能力和文化并重

技能教学无疑是本套辅导用书的主线,同时,这套用书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和相应的音乐文化。如《钢琴》和《电子琴》都涉及了对学生即兴演奏能力的培养。通过即兴演奏,学生可以为歌曲、乐曲编配伴奏,掌握了又一项表现音乐情感和与人交流的手段,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而仔细研读《钢琴》训练作品的进阶安排和提示内容,一条钢琴艺术发展史的脉络于不经意间又形成了。学生不仅掌握了技能,同时也受到优秀音乐文化的熏陶,可谓一举多得。

六、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参与,切实保障学习目标的实现

根据技能学习的实际,即教师辅导、学生练习、家长协助辅导。本套用书考虑了这三方角色的共同参与,特别对于低龄学生,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每个角色都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使得艺术技能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能够真正取得实效。

七、教学资源配套,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为了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套辅导用书还配套有相关的音响资源,例如《声乐》一书录制了百余首少儿声乐作品范唱与伴奏。涉及范唱形式有齐唱、合唱、独唱和重唱,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自学演唱,也有利于学校或社会办学开展演唱活动。这使得教学内容完整、丰富、生动,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八、装帧清新,体现现代青少年审美需求

另外值得一提之处,便是本套教材的整体装帧设计。代表朝气的明亮的黄色和充满朝气的绿色构成的基础色块,给整套教材带来了一股扑面而来的积极向上的清新气息,而童真童趣的卡通主体画面则直观反映出本书的技能类型和内容。整体设计反映出出版者和作者对青少年儿童满怀的期冀。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范文 下一篇: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