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17 10:34:26

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办法

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绩效奖励 人力资源 管理

绩效是指人们行为的产出或结果;绩效是完成工作的效率与效能。绩效评估是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出发,为提高组织的综合能力、促进组织持续健康发展,而运用一套完整的系统以一定的程序,对组织成员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能力、态度和业绩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使评估结果与其他管理职能相结合,达到组织长远发展的目的。绩效评估现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的一部分。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奖励管理的定义

所谓绩效奖励管理,是指员工的薪酬随着个人、团队或者组织绩效的某些衡量指标所发生的变化而变化的一种薪酬设计。企业通过绩效奖励管理,使得员工薪酬的一部分随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化而有所升降,以此达成战略目标、强化组织规范、激励绩效以及认可员工的贡献的目的。

在绩效奖励管理上,企业实行行政部门和生产部门两套办法。行政部门人员按行政职务和职称套定;生产部门根据各部门的人数、职务数和中级职称人数、岗位分数进行绩效奖励额度的分配。根据分配得的额度,各生产部门再自行制定分配办法将绩效奖励分配于员工。企业在制定绩效奖励方案时,特别制定了浮动奖金,但是由于整体方案及员工接受的原因,未执行浮动管理,因此绩效奖励暂未与生产经营情况挂钩。

二、企业人力资源绩效奖励管理上存在的弊端及其原因

1. 分配中存在不公平性

在生产部门的绩效额度分配中,未考虑岗位责任、劳动技能、工作负荷、环境条件等因素,只根据人数、职务数和获中级职称人数、岗位分数进行额度分配,即单位中聘任行政职务多、人数多、获聘中级职称人数多的单位,则绩效奖励额度高,人均水平高,反之则少,造成了部门间的不公平感。

在不同额度下各生产部门实行不同的分配方法,造成的结果就是因为部门不同,同类别岗位人员的绩效奖励差异也较大,造成生产部门间员工心理上不平衡。

2. 缺乏科学合理的分配依据

由于缺乏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使得行政部门和生产部门管理人员在分配绩效奖励时缺乏依据,不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员工的绩效,因此也不能将这一结果与最终的报酬挂钩,不能确保在同等条件下,绩效优秀的员工所获得的绩效奖励超过绩效不佳的员工。同时由管理者决定包括管理者在内的部门绩效奖励的分配,恶化了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造成人均水平较高,但是员工满意度低的现象。

3. 绩效奖励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脱钩

目前绩效奖励仍未实现浮动管理,使得绩效奖励未与企业的经营成果挂钩,没有形成员工的目标、部门的目标、企业的目标的统一。使得绩效奖励缺乏针对性,意图不明确,不能发挥绩效奖励强化组织规范,激励员工调整行为,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

4. 配套机制不完善

由于缺乏相应的配套机制,在出现职工部门间调动、职务或职称升降变化时,难以相应地对额度进行合理的增减;同时没有与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其它环节进行有效的联动管理,削弱了绩效奖励的激励作用。

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奖励管理上存在的弊端的解决方法

1. 确定适度的绩效奖励总额额度

绩效奖励额度占员工总体薪酬额度的比例以多少为宜,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是,并非比例越高越好,比例越高激励越强但是安全性差。综合分析企业的企业特点,属于服务性行业,因此目前占到近50%的比例已基本合适。

2. 制定绩效奖励总额的分配依据,消除总额分配上的不公平感

薪酬的公平性对于员工的绩效激励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企业所提供的报酬没有达到员工公平性的要求,则员工会采取对企业不利的负面行为来试图找回公平,这对企业发展而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无论是企业的基本薪酬的确定,还是绩效奖励计划,都必须注意在全体员工中保持公平性和一致性。

由于企业刚改制,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还较为薄弱,尚未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管理体系,因而无法得出与员工实际绩效较合理的绩效评价结果,绩效奖励的发放也无法与之直接挂钩。在此现状下,为尽可能确保绩效奖励分配的公平性,应客观看待企业注重资历和职务的现实,采用目前员工较为认可的岗位薪级工资做为基础进行绩效奖励总额上分配的主要依据,较为合理。

从整个薪酬体系上看,目前企业的薪级工资已在静态上从岗位责任、劳动技能、工作负荷、环境条件等因素上合理的划分了员工的基本薪酬水平,是员工心理上较为认可的、对各岗位之间的价值评价。用此法分配的额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生产单位与机关、各生产单位间的不公平感,同时也基本解决了人员的调动,职务职称变化引起的额度变化问题。

3. 各部门绩效额度的具体分配方法

在缺乏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的情况下,的确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员工的绩效,为确保在同等条件下,绩效优秀的员工所获得的绩效奖励超过绩效不佳的员工,现阶段,企业的各部门应以此为方向,结合单位实际,逐步开展绩效考核,把握好实施要点,探索完善绩效奖励分配的方式。

企业在当前阶段,各部门应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和落实到各部门的各项经营管理目标,制定适合本部门的管理细则,在相关政策、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制定尽可能详细的考勤和考核等相关规定,并明确奖励惩罚的标准,使员工明确相关管理政策和分配政策,做到公开和透明,以规范员工的行为,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达到促使员工尽最大努力完成工作,保持良好绩效的目的。除了各部门直接进行绩效奖励分配外,对于业务较为复杂的部门,可以采取将绩效奖励包干额划分到班组的方式,由各班级制定自己的绩效奖励分配办法。

3. 实行动态管理绩效奖励

动态的绩效工资管理指员工的绩效奖励随着企业经营效益、单位完成任务情况、个人绩效情况变化而变化的一种设计。实行动态管理绩效奖励的意义在于:(1)员工的绩效奖励与企业经营目标挂钩,实现绩效奖励总额的动态管理,使得至少员工的一部分薪酬会随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化而有所升降,就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2)员工的绩效奖励与部门完成任务挂钩,将个人和团队的利益联系起来,有效避免了员工间的恶性竞争;(3)员工的绩效奖励与个人的绩效完成情况挂钩,是激励员工持续保持绩效的有效方法。

从目前的情况看,企业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是在年底进行,而目前该企业实行的是每月发放绩效奖励的办法,为此就需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是否调整为半年考核一次,并依据考核结果作为浮动管理下半年绩效额度的一个因素,都有待考虑。

由于企业由于考核体系不成熟,较为实际的动态管理绩效奖励的办法是,首先探索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挂钩和与个人的绩效挂钩的有效方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中选取较为具体、及时、可衡量且覆盖面较大的指标,在可分配的总额范围内,依据上年生产情况,对各部门的绩效奖励包干额制定相应的浮动管理的方案;各部门在每月绩效奖励包干额的额度下,可再层层包干到各班组,由各班组制定绩效奖励与员工业绩考核结果挂钩的方法,以此实现绩效奖励的浮动管理,并不断加以完善。

绩效考核与分配制度是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企业战略规划能够有效执行的制度保障。战略规划、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约束构成了企业经营发展的内部良性循环体系。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探索建立科学、实效、可操作的有效绩考核和分配制度,是长期持久的任务,因此企业在进行绩效奖励管理改革的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和盲目追求过高目标,要循序渐进,标本兼治。目前,企业应尽快着手建立一套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在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尚不成熟阶段,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确保公平、公正,采取过渡性绩效奖励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把合适的奖励用于合适的业绩、合适的人才的合理的分配方式,以尽可能发挥分配制度强化企业规范、激励员工调整行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唐现杰,孙伟明.国有资本运营绩效评价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

[2] 康秀梅,孙多娇.经营管理者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7).

[3] 唐爱党,国有企业效绩评价体系的评价与改进建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4]路世红.北京德达公司管理人员绩效考评方法研究.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35

[5]夏品俭.构建企业管理人员绩效评估体系问题探索.经济理论研究.2006,6:74

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办法篇2

一、实施原则

1、突出绩效、优劳优酬。各单位要完善内部考核制度,根据专业技术、管理、工勤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在分配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分配差距,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成绩的工作人员倾斜。其中,公共卫生单位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应向承担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救治、风险系数高的工作任务的岗位倾斜;乡镇卫生院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应向具体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岗位倾斜,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核定总量,适当浮动。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实行总量控制,市卫生局根据市人社局、市财政局核定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分年核算到各单位;各单位在市卫生局核算的总量内确定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各个岗位可适当浮动。

3、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各单位要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结合本单位实际,拟定本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具体实施方案,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市卫生局核准后实施,报财政局、人社局备案。

二、对乡镇卫生院实行绩效目标管理

市卫生局根据各乡镇卫生院提供公益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对年终目标考核优胜单位给予奖励。乡镇卫生院年度目标考核前三名分别奖励8万元、6万元和4万元,上述奖金可作为职工年终奖发放。同时,对卫生院班子成员实行奖励,年度目标考核前三名的院长分别奖励1万元、8000元和6000元,虽未取得前三名但达90分以上,院长奖励2000元,奖励资金由局机关从公卫经费中解决。卫生院副职(副院长、副书记、工会主席)按院长50%给予奖励,资金自筹,考核标准另行制定。

三、发放范围和方式

市直公共卫生单位和所有乡镇卫生院纳入岗位管理的职工,从2012年月1日起实施奖励性绩效工资。

发放方式:每月发放基本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每月或者全年考核,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四、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标准

1、取消院长(主任)、单位副职及中层干部津贴。

2、主要负责人的平均绩效工资与单位职工平均绩效工资水平比例为1.3:1,单位副职、中层干部按不超过1.2:1和1.1:1的标准执行。

3、年度考核工资。单位从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中减去院长(主任)、单位副职及中层干部提高系数后的部分,全部用于单位发放考核工资,由单位按职工的“德、能、勤、绩”考核后发放。

五、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减发或停发

1、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当年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年度考核不合格的,当年不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对于重大医疗过失、医疗事故责任人,应减发或不发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

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办法篇3

1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和工资总额核定的内涵

1.1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构成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由全国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事业单位原有的特区津贴、保留津贴、临时岗位津贴、住房补贴、奖金、清凉饮料费、书报费和物价补贴等津贴补贴以及本次实施绩效工资的增资额统一合并范围绩效工资。在此基础上划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由原有的特区津贴和新设立的“基础津贴”组成。“基础津贴”分为48档,与特区津贴联动运作,按照规定的标准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根据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按不同的比例核定,其中,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按绩效工资总额的30%的比例核定,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分别按40%、50%的比例核定。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实际贡献,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分配方式和办法。

1.2工资总额的构成为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合理控制单位用人成本,建立权责清晰、监督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在此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中,对事业单位实施工资总额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全国工资、特区津贴、基础津贴、奖励性绩效工资、过节费和年终考核奖等所有收入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2深圳市人民医院绩效管理的现状

事实上,我院已早于全市实施绩效工资管理。2005年10月我院制定《绩效奖考核方案》并报市卫生局批准和组织实施。总的原则是以工作量为计算依据,以医疗质量、医疗(生产)安全、服务质量、医德医风和成本控制等为考核指标,以减轻病人诊疗费用为目标,实行院、科两级分配,优质优酬,科级领导因承担风险责任和医疗风险责任,正、副职分别提高50%、20%绩效工资风险系数。职能科室去全院核算科室平均奖的40%~90%,行政后勤科室一类人员按0.9的风险系数计发绩效奖,工勤辅助二类人员按0.4~0.8的风险系数计发绩效奖,体现了向临床一线倾斜,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关于工资总额的核定问题。根据市卫人委的规定,内部分配人员费用占本单位业务支出控制比例的42%,我院一直控制在37%左右,离市卫人委的控制指标还有5%左右的空间。绩效管理具体实施措施:一是从2008年1月起增设同比工作量奖,按核算年份的前两年季度平均工作量与当月工作量对比,工作量在80%的200元/人,81%至90%的300元/人,90%至100%的500元/人,101%以上的800元/人(护理组封顶500元/人)。二是从2008年7月开始,临床科室的人员工资补助支出由原来的3500元/人调整为5000元/人,盈余指标人均降低1500元。三是从2009年4月起增设医疗质量及服务安全绩效奖(从2009年第二季度开始按季度发放),各科室在完成本科室核定工作量且未出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问题的,以2008年同期工作量为基数完成基数的100%时给予发放奖金。具体标准为医疗类为每人每季度1000元,护理类每人每季度800元,且规定在统计工作时限内发生以下情况的所有科室全体人员不予奖励:一是发生医疗质量和安全问题的科室;二是有效投诉达到3次的行政后勤科室,设立此项奖励后,医疗质量明显提高,服务态度有所改善,医疗安全得到有效控制。

3此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核定深圳市人民医院工资总额的情况

2009年市人社局按绩效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核定我院工资总额为人均13258元/月,而我院2008年实际人均收入已达14721元/月,因此,实行绩效制度后,我院人均收入将下降7.1%。据测算,其他卫生系统直属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的单位下降幅度高达20%。如按此标准执行,势必会大大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医院的快速发展。

4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如何根据行业特点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和工资总额管理

4.1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和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科学性、合理性不强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后,事业单位的工资结构调整为全国工资、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其中,全国工资和基础性绩效工资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岗位、年资等因素由市人社局核准,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则根据事业单位的经费类型核定,如差额单位以四六开、自收自支单位以五五开的方式确定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比重。这一办法虽然操作简单,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行业特点,也没有区分单位的性质、职能进行分类管理,管理方式显然存在“一刀切”。因此,卫生事业医疗单位有必要根据自身的性质、职能、特点对核定办法进行细化、调整和完善。

4.1.2核定的水平不能满足单位的实际需要当前,由于高房价、高生活成本造成人才引进困难,尤其是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吸引和竞争力明显不足。深圳卫生事业单位医务人员收入与其他二线城市相比,已无太大优势。若按此办法执行,造成医务人员收入大幅下降,人才引进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5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和工资总额管理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1坚持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方向深圳市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和工资总额管理,符合国务院办公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改革的要求,总体体现在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突出公益性。二是发挥医疗系统,特别是医疗机构队伍的积极性。确定了绩效薪酬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只是在制定具体的核定办法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别事业单位改革的差异性,做到科学、分类管理。这样才能发挥绩效工资的制度创新效应。

5.2充分体现绩效考核因素对业绩的准确评估是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发挥工资激励促进作用的关键。由于我市人口机械增长速度快,卫生资源总的来说是不足的,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目前都是超负荷运转,门诊量和手术量逐年增长,医务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半数以上的医务人员年休假、探亲假无法安排。因此,应将工作量和工作质量作为系数核定单位工资总量,改变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核定的传统理念和做法。工资的调整机制由主观变为客观,由机械变为灵活,由一方主导变为多方参与,工资核定更为科学,可以营造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氛围[2]。#p#分页标题#e#

5.3合理设置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重事业单位即将实施的绩效工资由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所组成。实施绩效工资这两部分占个人总收入的比重多大合适是尤为重要。绩效工资理论认为,工资分配要兼顾公平、效率,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必须保持合理的比例。基础性绩效工资根据岗位、职称、职务、工龄等因素确定,每个月定额发放,不受绩效影响,体现了公平性原则。而奖励性绩效则应严格根据绩效考核评估结果每个月灵活发放,直接体现职工的个人业绩。一般基础性绩效工资应占全部工资的50%左右。如果过分强调效率而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可能会让工作人员有不稳定感,影响单位的凝聚力。经测算,按核定办法医疗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与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额的比为4:6,可以二次分配的奖励性绩效只约占全部工资总额的40%,比例偏低。如果通过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系数的调整,使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与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额基本相当,将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3]。

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 绩效工资 施工生产 考核办法 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隧洞工程

1.引言

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其项目管理目标包括项目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作为项目部,其管理目标的决策层是项目领导班子、执行层是项目部部门员工、实施层是作业队(工区)。依据项目法成立的项目部,对项目领导的考核一般由其上级部门来进行,在项目部做好部门员工和作业队(工区)的考核工作,对实现项目管理目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多个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不断推行和完善相关的考核办法,形成了一套侧重于项目部部门员工绩效工资和作业队(工区)施工生产完成情况的考核办法。

2.部门员工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2.1 工资分配制度

部门员工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工资由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具体构成见图1。

2.2 绩效工资考核办法

绩效工资采取“基数*系数+专项奖(罚)”制,经项目部核定后按月发放。绩效工资作为岗位绩效工资体系中的浮动部分,体现的是个人收入与项目效益的同步增长,个人收入与本人岗位履责情况、贡献大小、考核结果相结合,充分体现薪酬制度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2.2.1 绩效工资基数的确定

项目部在每月末组织由项目领导、全体员工参加的月绩效考核评价沟通会,各部门结合月工作计划,将本部门一个月以来的主要工作向会议做介绍汇报。根据各员工当月的实际表现并结合部门汇报情况,由项目领导、员工对各员工进行评价打分,评价打分要素包括:工作业绩、工作作风、工作创新、团结协作四个方面。打分表见表1。

打分完成后,按表2进行统计。为保证打分的合理性和公平性,每个员工的统计得分=项目领导打分的算术平均分*0.4+各员工打分中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后的算术平均分*0.6。

部门员工打分统计出来后,由项目领导班子根据当月项目生产状况、效益完成情况以及相关的工资指标控制要求确定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最高基数,然后按统计得分排名顺序由高到低递减确定出全体部门员工的绩效工资基数。

2.2.2 绩效工资系数的确定

将项目部部门员工绩效工资系数分成几个等别,如0.8、1.0、1.1、1.2、……,不同的岗位对应不同的系数。

2.2.3 奖(罚)款的确定

(1)奖励

项目部每月设置*元奖金,对当月评价得分前*位员工进行奖励,奖励额度根据得分排名由高到低递减。

项目部设置专项奖金,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专项奖励。专项奖金由项目领导、部门或员工提出申请,经项目领导班子依据项目部相关规定并结合其贡献情况研究确定是否发放及其额度。

(2)处罚

对当月评价得分后*位员工进行处罚,处罚额度为*元~*元,根据得分排名由高到低递增。

项目部根据各部门(或员工)的阶段性履职情况或单独违规事件进行专项处罚。专项处罚由主管领导提出,依据项目部相关规定,经项目领导、各部门领导(或代表)参加的会议讨论是否处罚及其额度,并报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

3.作业队(工区)施工生产完成情况考核办法

3.1 考核方式

打分制,由项目部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

3.2 考核依据

打分依据以下公式进行:

S=S1(Q+S2+P),其中:

S―分数;

S1―安全,取值为0~1,根据当月安全生产情况,由项目安全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核定;

Q―质量,取值为0~40,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核定;

S2―进度,取值为0~40,根据每月进度计划完成情况,由项目计划合同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核定;

P―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取值为0~20,由项目生产负责人组织相关部门、人员核定。

分数为0~59,进行罚款;分数为60~79,不奖不罚;分数为80~100,进行奖励。

3.3 奖罚办法

(1)考核于下一个月的第一天进行;

(2)被考核对象为项目部属所有作业队(工区);

(3)奖励额度为*元~*元,罚款额度为*元~*元,根据考核得分进行折合计算;

(4)如果某被考核对象在考核中连续2个月或2个月以上受到奖(罚),其当月奖(罚)款额为当月奖(罚)款额与连续奖(罚)款月数之积;

(5)奖(罚)款在每月计量结算款中兑现。

4.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进行有效的考核是很重要的。这套考核办法,通过在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隧洞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再次实施,其可操作性强,结合相关的管理制度,可以较公平地进行量化考核,确保了考核的有效性,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办法篇5

对于企业的管理工作来说,员工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企业实行的绩效奖励管理主要有两种办法:一、行政部门,指的是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据自身的不同职务、职称套定。二、生产部门,指的是依据每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包括职务数、人数等进行合理的奖励分配,之后依据奖励分配额度,再由每个部门自行进行员工的细化分配。使用这种管理方式的时候,考虑到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应合理设置相应的浮动奖金,但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不少企业的绩效奖励尚未实现与企业生产的有效结合,取得的效果十分有效,浮动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2绩效奖励管理简述

一般意义上的绩效奖励管理,指的通常是对于员工实行动态薪酬管理的办法,依据员工或者其所在团队等某些指标的变动情况,对于员工实行不同的薪酬待遇。在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中合理应用绩效奖励管理,可以利用其动态变化的优势,依据企业的经营实况进行薪酬管理,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现,规范企业的管理工作。合理利用绩效管理,能够实现对于员工的有效激励,肯定员工为企业发展的付出与贡献,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奖励管理现状研究

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绩效奖励管理效果还不够理想,其中依旧存在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一、分配不公平的情况较多。绩效额度的合理分配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仍旧存在很多分配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很多企业对于奖励管理认识的不够全面,不理解其深层次含义,依旧像以前一样,将员工人数、岗位数等指标作为主要参照,过于追求平均,对于岗位职责和工作负荷等特殊因素没有进行合理考虑,导致不同部门的奖励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公平差异,造成员工的心理不平衡,并且此种分配方式也缺乏科学性。

二、分配参照问题。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保障,但是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并不完善,绩效考核、评估的指标设置不合理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考核结果的不科学、不全面,无法实现有效的绩效考核,对于员工缺乏合理评价。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绩效奖励分配缺乏有效的参照,对于优秀员工和一般员工无法实现正确区分,导致分配结果的不公平,不仅伤害优秀员工的积极性,还使得绩效较差的员工可以继续“浑水摸鱼”。并且,由于绩效奖励分配的主体一般是企业管理者,但是同时其也是分配对象之一,分配结果的公平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容易导致员工和管理者之间产生矛盾,还可能会造成人均高但是员工并不满意的情况,不利于保持和谐的员工关系。

三、绩效奖励管理成效差。很多企业目前尚未实现合理的浮动管理,导致奖励无法与企业业绩实现有效结合,对员工无法形成有效的目标引导,后果就是员工无法准确掌握奖励意图,绩效奖励的积极作用很难发挥出来,取得的成效远远达不到预期。

四、相关机制不健全,这个问题在员工调动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当企业员工由于工作原因,职务或者部门出现变化的时候,绩效奖励却没有随之改变,这就导致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其他模块无法实现有效联动,很难形成对于员工的高效激励。

4加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奖励管理的相关建议

4.1合理确定绩效奖励总额。出于企业运营成本的考虑,绩效奖励水平不可能无限度的提高,因此,奖励额度的合理确定非常重要。奖励总额度的合理设置可以起到协调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的作用,对于维持双方的和谐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实中,提高奖励总额度的合理性,可以通过调整奖励额度在员工总薪酬中所占的比例来实现,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比例高并不意味着激励效果就越好,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比例规定,一般来讲,服务性行业的绩效奖励比例维持在50%左右效果最佳。

4.2合理确定奖励分配依据。绩效奖励的目的是实现对于员工的有效激励,但是,如果奖励分配不够公平和公正,将会导致员工的心理落差,造成员工不满,反而伤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因此,必须重视合理确定绩效奖励分配的依据,尽量消除不公平。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由于目前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尚未实现完全的规范化,绩效管理体系尚不健全,绩效考核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因此,当前形势下,要想尽量保证分配合理,最好将不同岗位的薪级工资作为分配依据,这样才可以获得员工较高的满意度。

4.3采用科学的绩效奖励分配方法。由于很多企业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导致对于员工的绩效评价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为了确保优秀员工获得应得的奖励,企业必须重视绩效考核体系的健全,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实现对于员工的客观、公正的评价,积极寻求合理的奖励分配方式。当前阶段,企业的各个部门应将自身特点和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完善相关的管理办法,依据企业要求和岗位职责,合理设置考核规定细则,实现对于员工的有效约束,同时为员工提供充足的动力,激励其奋发向上,积极完成自身工作。

5结语

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民办院校 奖励基金 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

由于人力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知识资本的力量日益壮大。因此建立一套规范、公平、竞争力强的奖励基金激励计划,是民办职业院校亟需解决的股权激励的过渡性方案。因为民办职业院校属于高级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而且目前面临着公办院校用人机制的巨大影响,如何留下这些“知本家”确实是一个难题。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设立了破解民办高职院校用人难的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由于这些都是在探索中前进,所以我们在股权激励的大背景下,先行研究奖励基金,也才顺理成章出现本命题方案的研究设计。

一、民办职业院校奖励基金的内涵界定

民办职业院校为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增强员工凝聚力,激励员工长期服务、爱岗敬业,而对长期服务于民办职业院校的教职员工每年按其工作表现经年终评定考核后,每年可享受民办职业院校的年功奖励基金激励。可享受的年功奖励基金以民办职业院校的经济效益为基础进行提取,按每个会计年度或学年度当年度归属于民办职业院校所有者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该年度奖励基金的总额用于对教职员工的奖励。其实质是让教职员工分享一定比例的股权的红利以吸引优秀人才与股东共谋长期发展,其奖励以基金形式发放,量大而时长,一般设置有三年以上的等待期和锁定期,用利益来捆住教职员工与股东共同进步,以达到留人用人之目的。

二、民办职业院校设立奖励基金的目标指向

民办职业院校设立奖励基金的目的,从本源上讲是蕴含于民办职业院校内部的利益调整机制,即在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建立起的一种新型的利益关系。从民办职业院校内部经营管理上讲,设立奖励基金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奖励基金是一种报酬机制,在民办职业院校的薪酬包中,工资是保障要素,奖金是短期激励要素,福利是保健要素,而奖励基金是员工持股的变相形式,是长期激励要素。

民办职业院校奖励基金激励方案设计的主要目标指向可以概括为:

1.完善民办职业院校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让教职员工分享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成果,吸引、保留和激励实现民办职业院校战略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提升民办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2.完善院校激励机制,奖励为民办职业院校持续贡献的员工,激励员工不断地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民办职业院校业绩持续增长,在提升民办职业院校价值的同时为员工带来增值利益,实现员工与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

3.建立对民办职业院校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核心员工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将激励对象利益与股东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激励对象的行为与民办职业院校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促进民办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三、民办职业院校奖励基金激励方案的基本设计

(一)确定激励对象

一般来说,民办职业院校奖励基金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可分为三个层面:核心层、骨干层、操作层。核心层是中流砥柱,与院校共命运;骨干层是红花,是机会主义者,他们是激励的重点对象;操作层是绿叶,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就是一份工作。具体的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对象:

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人员:

(1)为民办职业院校的正式员工;(2)截至某年某月某日,与民办职业院校的劳动合同连续签订了3年以上;(3)为民办职业院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核心专业技术教职员工。

2.虽未满足上述全部条件,但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认为确有必要进行激励的其他人员。民办职业院校激励对象的资格认定权在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激励对象名单须经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审批,并经民办职业院校监事会核实后生效。

(二)确定奖励基金总量和个量

奖励基金总量的确定是民办职业院校实施奖励基金激励方案的首要条件,因此了解激励总量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是必要的。

影响激励总量的因素有民办职业院校的总股本、总利润及薪酬福利规划等,一般来说,激励的总量应与总股本和总利润形成一定的比例,民办职业院校的股东自觉自愿拿出多大股本的利润与其发展壮大的员工分享。从股东的利益来说,这个总量当然是越少越好,但如果太少的话,又不能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且当今民办职业院校的教职员工的总收入呈总体上升趋势,而民办职业院校如果薪酬福利较高,那么激励的总量相对降低,反之则提高。总量的确定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民办职业院校留存利润率的最高额度。这一额度往往代表了股东所能承受的最高额度,再超出这个额度股东就不愿意改革激励方案了。

2.根据薪酬水平来确定激励总量。这就是按照院校的薪酬总量来确定某个比例,或以其他薪金为基础,计算出激励的总量。有研究表明,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所拥有的分红价值是其年薪的1.5倍;20年以上的是其年薪的4倍。

3.基于院校业绩来确定激励总量。这就先要确定业绩目标,在完成业绩目标的情况下拿出多少比例用于激励,超额部分重奖,未能完成少奖。

单个激励额度的确定,就是在院校激励总量范围内,明确每个激励对象可以获得的奖励基金激励数量。激励额度确定的关键点,一是要参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要利用价值评估工具对激励对象的贡献进行评估;为此我们拟引入奖励基金激励计划的实施考核机制,具体见下文;三是平衡激励对象的收入结构。影响激励个量的因素有职位、业绩表现及工作的重要性、工作年限和学历职称情况等等,我们要重点考虑激励对象的影响力、创造力、经验阅历、历史贡献、发展潜力、适应能力六大因素。

我们建议用于奖励基金激励的奖金总量为学院当年总利润的20-50%为宜。个人授予量根据人力资本价值予以确定,即个人授予量=奖金总量(万元)×个人人力资本价值/∑个人人力资本价值。如果民办职业院校的学年度利润较前学年提高10%以上,其超过部分可提取30-60%用于奖励基金,以显示利润分享激励的内涵和和实际。

(三)确定时间

奖励基金激励计划涉及的时间,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有效期、授予日、等待期、可兑现日等等。有效期为三年,自民办职业院校股东大会批准奖励基金激励计划之日起计算。授予日就是民办职业院校将在实施奖励基金激励计划通过后的第一次授予日,此后每一学年度的这一天如9月10日教师节都授予一次。等待期就是激励对象每期获授的标的奖励基金在授予日后的三年内为锁定等待期,激励对象获授的标的奖励基金在锁定期内锁定,不得承兑。可兑现日,就是等待锁定期满后的第一天,如每年教师节后的9月11日为可兑现日,从这一日后的每一天激励对象都可以自由兑现自己可以解锁的奖励基金。以下是解锁规定: 转贴于

激励对象获授的标的奖励基金在距授予日满三年后,分两次解锁:第一次解锁为锁定期满后的第一年,解锁数量不超过相应的获授标的奖励基金总数的60%;第二次解锁为锁定期满后的第二年,解锁数量不超过相应的获授标的奖励基金总数的40%。激励对象可就符合解锁条件的标的奖励基金向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申请解锁,由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核无误后,办理符合解锁条件的标的奖励基金解锁事宜。

(四)确定奖励基金激励的调控机制

1.设置管理机制。成立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奖励基金激励的计划和管理。

2.业绩考核机制。对激励对象的业绩进行考核,将考核分为民办职业院校绩效、部门绩效(或项目绩效)、个人绩效三个层面。对于层面比较高的员工,强化对民办职业院校绩效的考核;对于层面稍低的员工,强化对个人绩效的考核。根据考核成绩从高到低划分成S、A、B、C、D五个等级,按考核等级确定最终激励额度,比如依次为1.2倍、1.1倍、1.0倍、0.8倍、0倍。可以以每一学期为考核的时间单位,激励计划的实施要建立在一个科学的考评体系之上,需要院校内部机构合理设置层次、岗位职能权责分明、目标业绩考核体系完善。没有有效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就不能把奖励基金奖励给该得到的人。

3.控制、变更、终止机制。

民办职业院校的实际控制人若因任何原因发生变化,可由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提出奖励基金激励计划变更议案,报经民办职业院校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民办职业院校合并、分立时,可由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提出对奖励基金激励计划变更议案,报经民办职业院校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若激励对象职务发生变更,但仍在民办职业院校任职的,其所获授的标的奖励基金不作变更。若激励对象离职(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激励对象不在民办职业院校任职的情况):

(1)激励对象与民办职业院校的聘用合同到期,民办职业院校不再与之续约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本人不愿与民办职业院校续约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不再解锁和兑现,予以作废。

(2)激励对象与民办职业院校的聘用合同未到期,因民办职业院校经营性等原因被辞退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激励对象因个人绩效等原因被辞退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不再解锁和兑现,予以作废。

(3)激励对象与民办职业院校的聘用合同未到期向民办职业院校提出辞职并经民办职业院校同意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未经民办职业院校同意,擅自离职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不再解锁,予以作废。

若激励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

(1)激励对象因公(工)丧失劳动能力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

(2)激励对象非因公(工)丧失劳动能力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由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酌情处置。

若激励对象退休或死亡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

民办职业院校发生如下情形之一时,应当终止实施奖励基金激励计划:

(1)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最近一年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民办职业院校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3)最近一个学年度的业绩利润不能与上年持平并出现利润大幅下降的。

在任何情况下,激励对象发生触犯法律、违反职业道德、泄露民办职业院校机密、失职或渎职等行为严重损害民办职业院校利益或声誉的,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有权立即终止其所获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

参考文献

[1] 胡八一.股权激励9D模型[M]广东: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办法篇7

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XX县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基层计生事业单位按岗取酬、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考核分配机制,使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倾斜,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基层计生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按劳取酬、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坚持向“技术含量高、风险程度大、工作负荷强、管理责任重”的一线岗位倾斜的原则。

(三)坚持“绩效考核挂钩”的原则。

(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考核的.原则。

三、实施范围

县服务中心和乡镇计生服务站。

四、绩效量化考核

(一)绩效考核办法

绩效量化考核实行百分考核办法。由县服务中心负责制定符合本方案的具体考核评分细则,报县局进行监督审核后,自行组织实施。

(二)确定考核结果

考核领导组汇总干部职工考核量化得分,张榜公示五个工作日或召开全体职工会通报,实行考核结果与本人见面、人人签字制度,无异议后上报县局备案,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干部职工对公示的考核结果有异议时,本人必须在公示期内书面向考核组提出复议,对于考核组难以答复的问题,可经全体职工会或三分之二以上的干部职工代表投票仲裁。

(三)考核结果使用

绩效量化考核结果将同时记入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年度考核、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考核中,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表彰奖励、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的重要依据。

五、绩效工资的分配

(一)绩效工资构成

基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后,工资称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基本工资、保留工资、绩效工资;原工资构成中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护士XX%津贴为基本工资;原工资构成中的保留补贴不变;原工资构成中的统一补贴、绩效补贴、临时补贴年终一次性奖金部分归并为绩效工资。实施绩效考核后,将绩效工资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自20XX年XX月份起执行。

(二)核定绩效工资总额

绩效工资总额按各单位干部职工上年度12月份基本工资和规范后津补贴水平每年到人社局核定一次。

绩效工资分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其中基础性绩效工资占70%。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奖励性绩效工资占30%.主要体现干部职工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由单位在核定的总额内根据考核结果,重点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干部职工进行倾斜;所有干部职工一年奖励性绩效工资总和为本单位本年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

(三)基础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

基础性绩效工资按月发放,直接打入个人帐户。

(四)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分配

奖励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完成任务的实绩和贡献。县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人均奖励性绩效工资的130%先行提取单位一把手奖励性绩效工资后,剩余部分作为单位干部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每半年兑现一次,各单位不得超支与截留。绩效考核结果是干部职工考核周期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具体计算办法如下:

干部职工奖励性绩效工资额=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单位绩效考核得分总和×干部职工个人绩效考核得分。(绩效考核结果不称职人员考核得分在绩效工资分配时不计入单位绩效考核总分)

(五)绩效工资发放

各单位要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专题通报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情况,并张榜公示五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写出书面公示报告,上报县XX局、人社局。

经县XX局、人社局审核后,办理奖励性绩效工资审批手续。

六、考核规定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本年不得享受奖励性绩效工资:

(1)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考核不合格的。

(2)绩效考核结果为不称职。

(3)本年无故旷工累计达5个工作日以上(含)的、事假累计超过30个工作日(含)以上的;

(4)被解除聘用合同的;

(5)因违法违纪或其他有关规定停发工资。

2、单位因工作需要选派进修的人员享受同岗位平均绩效工资。

3、法定产假、婚假、丧假、因公致残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4、因工作需要,县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抽调到县行政部门工作的人员,其奖励性绩效工资享受同岗位平均绩效工资,抽调到其它岗位工作的人员,原则上不得享受。

5、受到警告以上党纪、政纪处分或违反国家法律而追究刑事责任的,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6、借调出计生系统的干部职工,由借用单位考核,考核合格及以上的,按本单位同职级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平均数发放;

7、经县局批准长期病休的按本单位同职级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平均数发放;

七、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监督

(一)县服务中心要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所辖职工和乡镇计生站人员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组织、指导、督查、协调和管理。县服务中心考核小组由单位领导和职工代表5人组成,单位一把手任组长,考核小组成员中职工代表不得少于1/2。考核小组平时要收集、整理单位职工的相关考核资料,切忌到考核时凭印象而有失公允。

(二)县服务中心制定本单位和乡镇服务站的具体考评细则。考评细则必须经过全体干部职工大会讨论通过,考评细则一旦通过,一年内一般不再改动,如果运行时发现细则有明显漏洞或显失公允,则修正案仍然要通过上述程序通过。考评细则报县局审查,XX局认为符合规范程序的,予以审批,并报县人社局备案。

(三)县局把干部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将纳入各单位一把手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县局将组织有关人员对各单位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情况进行督查。

奖励性绩效工资管理办法篇8

【关键词】基层站段 绩效考核 激励

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使企业不断良性发展,是整个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特别是铁路企业基层生产站段管辖范围大、点多线长、人员分布较散,考核体系必须有针对性,应根据站段实际,本着激励职工生产积极性,壮大企业发展为目的,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体系,现以西安电务段为例进行分析。

一、现西安电务段是由原西安、闫良、宝鸡、略阳四个电务段和电务工程公司组合。各单位

绩效考核办法均已不适应,现西安电务段迫切需要一套符合自己实际的考核体系

原各单位绩效考核办法不完善,存在以下问题。

1.考核办法不系统、不全面

电务部门是铁路运输的眼睛,眼睛亮了才能多拉快跑为企业创造效益。作为电务段,只有设备安全良好的应用,才能满足运输生产,电务安全的保障是设备质量,而设备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过硬的职工队伍。原各段的考核体系中对人员素质、设备质量都未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此方面完整的考核体系。

2.考核指标不够明确,缺乏统一性

由于各职能科室各自出台各自文件,考核标准师出多门,因此,考核过程中出现了同一故障被多次考核、同一指标被多次考核的现象,考核效率低下。其次,由于同一故障被多次考核,往往一次违章违纪、一次安全故障导致车间奖金重复被扣,严重的挫伤职工情绪和积极性。再次,由于指标不够明确,导致考核失效,在考核指标缺乏统一性地情况下,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在工资分配上出现平均主义。

3.考核结果难以应用,缺乏激励性

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考核结果有效应用掌握车间安全生产、设备状况、职工纪律等情况。但是,由于没有形成科学的绩效考核观念,也未建立完善的考核结果回馈机制,最终,绩效考核结果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

4.个别干部不重视、基层职工有误解

个别干部认为企业生存根本是保证安全、设备质量,而对于起激励因素的绩效考核重视不足;基层职工不理解,对于考核工作有抵触情绪,使绩效考核在企业执行中遭遇阻力。

二、全新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模式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

(1)建立了月度安全讲评考核办法

实行三级考核网络,段成立考核委员会,由段领导班子及11个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同时成立考核工作组,受考核委员会领导,由安全副段长任组长,相关科长或科室负责考核的专、兼职人员任组员。车间成立考核小组,由车间主任、书记担任考核组组长,其他人员为组员;工区成立讲评小组,工长任组长,工区全体人员参加。

实行逐级考核。段对车间(科室)讲评,车间对工区讲评,科室(工区)对个人讲评。段对车间主任、书记、科室负责人考核;车间主任(科室负责人)对车间一般干部及工长(副科长、科员)考核,工长对工人考核。正职对副职考核。

分组排队,使讲评考核更趋合理。根据工作性质、地域环境、线路分布,将工作性质基本相同,人员基本相当的单位分为一组。如陇海线按人员多少分两组,其他侧线为一组。综合、电子、监控、大修队分为一组。机关分为综合科室与生产科室两组。

责任连挂。段领导和包片连挂,车间包保干部和工区连挂,机关包保干部和车间连挂,车间干部和车间连挂,科长和科室连挂。个人最终得分为个人讲评考核得分40%+主管单位得分60%。

(2)制定月度信号故障考核办法

根据局对本单位下达的故障件数,按各车间管理设备换算组,线路繁忙程度确定各车间信号故障考核基数。将故障平均延时、恶性故障等单独考核。

当月车间无故障,干部、工人均有奖励。当月车间故障件数低于车间故障基数,每低于1件,对车间增加奖励1000元,作为奖励基金由车间支配。当月车间故障件数超过故障基数,每件扣车间1000元,车间干部免发考核奖。扣款车间干部分担扣款额不少于50%。对机关干部按包保车间同奖同罚。

(3)制定月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

按照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标准进行考核,考核范围,段领导班子,中层干部,生产科室工作人员,段领导班子成员以路局考核结果为准,中层干部、生产科室工作人员按优秀、良好、一般、失格考核发放。

(4)制定职工奖惩实施细则

根据国务院《职工奖惩条例》,铁路局《职工奖惩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我段实际制定了西安电务段《职工奖惩实施细则》,并严格执行,充分发挥考核激励作用。

(5)干部责任追究考核办法

对受处分的干部同时给予经济处罚。警告处分免发2个月生产奖,记过处分免发3个月生产奖,记大过免发4个月生产奖。

(6)季度质量互检考核办法

由段质检科制定考核标准,并每月组织、抽调各车间有关人员,对各车间设备进行检查,排名。奖励前三名,处罚后三名。

(7)职工素质考核办法(包含有三个办法)

①职工业务技术素质考核办法。一是对职工进行抽考,对抽考不合格者下岗三个月,按下岗待遇支付工资;二是每季度对所有职工考试,按车间平均分给予奖罚。奖励前三名,处罚后三名。

②示范教学管理考核办法。以班组为单位:

出勤率达90%以上,考试平均成绩90分以上为优秀,奖励班组200元;出勤率达90%以上,考试平均成绩80分以上为良好,奖励班组100元;出勤率达80%以上,考试平均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不奖不罚;出勤率达80%以上,考试平均成绩低于60分为不合格,扣班组100元;

③培训班考核办法。对参加各种培训班人员按培训天数从工资中扣200元、400元作为考核工资。按照职工在学习班学习情况占60%,日常表现占40%。

考核得分=全体学员拿出工资总和÷全体学员考核得分之和

(8)半年安全生产评估考核办法

每年7月份、次年5月份前进行一次评估,由段安调科牵头,按照评估内容,对所有车间,科室评估,评为前三名的车间、科室人均奖励百日奖15%、10%、5%,被评为后三名车间、科室人均扣百日奖5%、10%、15%。

(9)百日安全考核办法

按照不同级别,不同工种,对安全生产贡献大小,制定奖金系数,将局安全百日奖总额核算成系数,按系数考核发放。

(10)年度创优考核办法

设立“安优岗”、“安优车间”、“安优班组”奖励。

在内部分配方面,本单位制定了以上考核、奖惩制度,主要是围绕安全生产进行,向生产一线职工倾斜,向安全生产好的单位倾斜,向安全管理关键单位人和事倾斜,取得了一定效果,扭转了我段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三、我段绩效考核体系的几大亮点

1.制定“简化程序、加大力度、突出实效”的基本整改原则,通过将多个考核体系的合并,多个考核标准的整合,以及对具体工作的落实建立一个全新的绩效考核体系。明确了绩效考核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日常工作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但考核结果必须报劳人科,由劳人科统一测算、造册,财务科支付薪酬。

2.采取了切合实际的考核形式。由原来的每月定期劳人科牵头带队,对各车间检查的形式转变为分组检查,各职能科室全部参与,执行段统一安排,保证一个季度各科室对基层车间全部检查一遍。特点是加强了绩效考核的过程性,目的是发现问题,帮助车间解决整改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建议。

3.建立畅通的考核结果沟通机制。对考核结果进行公开化,允许被考核单位对考核结果进行申辩,提高了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和权威性.

四、绩效考核带来的几点启示:

1.注重对“一把手”的考核。“一把手”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部门的领头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部门的整体绩效,特别是我们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绩效考核“考民不考官”的现象。采取将“一把手”的绩效考核目标与部门绩效捆绑的方式,负责人最终得分为部门得分60%+个人得分40%,可以对“一把手”形成有效的约束,有利于其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另外,对“一把手”的考核有利于剔除能力难以胜任的领导,起到优化管理队伍的作用。当然,对“一把手”的考核还应配备合理的条件,即应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如风险抵押金,以防止“因责权利”不对等而导致核心成员工作积极性挫伤。

2.考核指标体系必须统一、有效。考核指标体系必须执行统一标准,部门与部门之间、基层与基层之间,指标与指标间必须有统一参照的标准,避免因指标的相互冲突降低考核的权威性。在订立标准时要对照干部、职工岗位说明书,在选择绩效考核的指标时,把指标进行了量化,作到定岗、定责、定质、定量。

3.重视考核过程中的沟通和考核结果的反馈。绩效考核中一个核心就是沟通,而绩效考核的过程就是一个持续的沟通过程,绩效标准的确定,绩效指标的调整,绩效结果的反馈及运用,都离不开部门与基层车间的沟通,通过绩效沟通和反馈,使职工了解段总体目标,掌握段安全形式。

4.正确利用考核的结果。考核结果的应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公平的显示职工工作情况,以决定对职工奖惩和报酬的调整.

五、绩效考核体系在我段取得的几项成效

1.安全生产形势较以前发生明显变化。05年故障件数A类故障3件,B类故障129件,2007年全年消灭A类故障,B类故障92件。

2.职工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通过绩效考核,充分调动了广大职工再学习、再深造的积极性,很多职工业余学习,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特别是新成立的动车检修、微机监测等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铁路日新月异的发展。

3.干部队伍逐步整合。首先,利用绩效考核结果优化干部队伍,剔除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干部。其次,成立干部督察机制,提升干部队伍形象。

上一篇:水利部项目法人指导意见范文 下一篇:乡镇林长制工作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