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保工作的认识和看法范文

时间:2024-01-10 17:30:56

对医保工作的认识和看法

对医保工作的认识和看法篇1

关键词:隐私权 重视 执行

[中图分类号]R1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001-02

前言隐私权是指公民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一切信息,个人领域不受他人侵扰的权利,病人隐私是患者不愿告人的或不愿与公开的有关人格尊严的私生活秘密。它主要包括:患者个人身体的秘密,主要指患者的生理特征,性器官异常,患有性病、妇科病等“难言之隐”;患者身世及历史秘密等。尊重和维护患者隐私权是医务人员应尽的义务,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在医疗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显得更为重要,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当下,患者对自身隐私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懂得使用法律的武器进行自我保护。医务工作者应该重视保护患者隐私权,避免漏洞发生,从而减少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然而在繁忙复杂的实际医疗工作中,往往会忽略看似细小的细节。所以探讨保护病人隐私的必要性显得更为重要

1 资料和方法

1.1问卷资料

问卷资料来自我科2013年4月在院病人及家属问卷各2(1份,其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对本次调查有意义,我科医生护士各15分,分别对“隐私权的认知程度”、“隐私权包括的内容”、“是否应该保护隐私权”等问题作答。

1.2方法

将70份问卷资料进行统计,做出不同人群对隐私权认知的比例,对概率较低的人群进行重点宣教,(口头宣教及资料发放)对比例较高者进行关于隐私权资料发放,对医务人员进行集中学习,及发放资料。口头宣教及资料宣教扩展到全科患者及义务人员。

1.3评价标准

宣教和学习之后再次发放问卷资料,针对首次问卷内容加“你认为该如何保护病人隐私”作答,再次统计出比例,每项比例至少增长百分之三十有意义,对未增长比例的项目及人群行加强宣教之后再次发放问卷,直至增长有统计学意义为止。

2 结果

2.1获取病人及家属问卷,得知其对隐私权的了解程度

2.1.1文化程度

下表仅统计“是”,有作答不确定及无所谓的做否定处理,有作答者对是否应该保护隐私认为“为配合医生检查,不可能完全做到保护隐私”持无所谓意见3例

关于隐私内容,很多人都只知道身体私密私。

以下代表“是”的量和比例

由上表看出:文化程度较低者对隐私权了解甚少,文化程度高者相对较多,但对于如何自我保护几率却只有4.78%。

2.1.2年龄

由上表看出:年轻者较老年者更了解隐私权,但懂得自我保护几率低4.78%

2.2统计医生护士问卷,得出其对隐私权的了解程度。

由上表可看出,医生较护士更了解隐私权,护士能做到保护患者隐私权几率60%较医生46.67%高

2.3实施知识宣教后结果

3 实施

3.1病人隐私权的内容

医疗活动中病人的隐私主要包括:1、病人身体的秘密,及身体的隐秘部位,如生殖器官、性感器官、生理缺陷以及可能影响其社会形象和地位的特殊疾病等;2、病人的个人信息,即病人的既往史、家族史、生活史、婚姻情况以及血缘关系等;3、病人的私生活,即一些与社会无关的个人生活。由于诊治的需要,病人不得不向医生袒露一些他(她)本不想表白的隐私――身体和病情。涉及隐私,人们都有保护隐私的欲望,但身为病人,身处医院,隐私却成了不是你想捂就能捂得住的东西:你的身体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检阅”,你的病情会在医生的询问时被人“旁听”直至口耳相传。我们要知道哪些内容是涉及隐私,在被触碰这些事要坦言的告诉医生。但要跟医生直言,确实一大挑战。所以作为医务人员,我们要尊重病人,爱护病人。

3.2病人拥有哪些权利

3.2.1国际相应约定和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病人有个人隐私及个人尊严被保护得权利,病人有要求有关其病情资料,治疗内容和记录应如同个人隐私,需保守秘密。病人有权要求对其医疗计划,包括会诊、病例讨论检查和治疗都应审慎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而泄露,吧允许任意将病人姓名、身体状况、私人事务公开,更不允许与不相关人员讨论别人的病情和治疗,否则就是侵害公民名誉权,受到法律的制裁。

3.2.2病人有获得全部事情的知情权。

3.2.3病人有平等享受医疗的权利。

3.2.4病人有参与决定个人健康的权利。

3.2.5病人有获得住院时和出院后的完整医疗的权利。

3.2.6病人有服务的选择权、监督权。

3.2.7病人有免除一切社会责任和医务的权利。

3.2.8有获得赔偿的权利。

3.2.9请求回避权。

3.3告知哪些行为已侵犯隐私

3.3.1在不适当的场合谈论病人隐私问题: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有意或无意的把病人资料,病情或病人性格、为人处事当做茶余饭后的话题在工作人员内部流传,或是当着其他病人的面工作人员谈论如此话题。比如在护士站,医生办公室,病房,更有在拥挤的电梯里谈论的。造成对病人人格和感情上的伤害,列如我科曾有两个医生在电梯里谈论某一病人病情,内容涉及对预后消极态度。刚好此患者家属也在电梯里,并听见了,事后对我科极为不满且投诉至医疗科。再如护士会经常谈论某某床病人要求很高,甚至苛刻,某某床不愿缴纳医疗费用等等。病人除保守治疗,或有特殊传染病需医务人员遵守和自我保护时才可以在医护人员间通知,不可在其他患者间流传。

3.3.2医生询问病情时不是一对一地进行,导致患者病情隐私被别的候诊患者和他人知道。

3.3.3给患者检查时,没有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保护患者隐私的检查环境,导致患者隐私被他人“窥见”;异性操作者没有尽量避免检查隐秘部位或没有同性在场。本人亲身经历:曾到我院心电图室检查,男女病人是分室的,但奇怪的是,男病人全是女技师操作,女病人全是男技师操作,做心电图是需要袒露胸部的,我很是不愿意,但还是配合做了检查,其结果是心动过速,紧张加气氛导致了心动过速,这样是会误诊的。

3.3.4书面侵权行为:医院为了宣传和个别医务人员撰写论文或文章时,公开病人的照片,病情,病史,尤其是涉及病人隐私部分。如宣传母乳喂养而制作的宣传照片,在位未得到病人同意后刊登,而引发侵犯肖像权及隐私权或未经病人同意而录制护理操作录像带及VCD,用于护理教学等。

3.3.5日常护理操作不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日常医疗活动中,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病房无操作间,操作时不采取遮挡措施,在病房有其他病人及其他家属等情况下,为其导尿、灌肠、会阴护理等操作,将其隐私部位当众暴露等。

3.3.6带教过程中的侵权行为:临床教学过程中选择病人作为实际教材,让学生学习观摩,尤其是妇产科、泌尿科带教时,病床周围围满了学生,还有异性学生。暴露了病人的个人信息、身体的隐私部位、个人秘密等,使病人感到是对自己人格,尊严的侵权和伤害。

3.3.7病人资料管理不严格:在医疗活动中医生护士有时会把病历、化验单、各种检查检验报告随意乱放,在医院这种公共场所,如医生办公室,护士站有些病人或家属都是随进随出,还会乱翻医疗资料,认为翻阅病人资料并不是什么可耻行为,看得理直气壮。

3.4病人应如何保护自身利益

提高患者的隐私权保护意识,是保护患者隐私的关键。患者来院就诊,要知悉患者应有的知情权、同意权、隐私权等权利。有权拒绝回答与诊疗无关的询问。没有经过患者本人同意,不得把患者作为活教材。对侵犯自己隐私,要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当隐私权受到伤害时,我们应该勇敢的拿起法律的武器,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3.5医务人员应如何执行尊重病人隐私。

3.5.1加强医务人员对法律知识学习及职业道德教育,懂得法律才知道怎么样才不违法,除懂法外,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病人人格权利。1999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明确规定了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必须履行保护病人隐私的义务;199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规定:护士在执业中得悉就医者的隐私,不得泄露。义务工作者必须强化法律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到法律的高度来认识,其中有关义务人员的权利与义务,保护病人隐私等规定应成为医护行为的准则。

3.5.2加强保管涉及病人隐私的病例资料:病人的许多隐私问题在病例资料等医疗文书中都有反映,因此,保管好病人个人资料对病人隐私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工作中应注意:妥善保管病人个人资料,不随意存放,以免被他人偷阅;不在学术交流、讲座、讲课等有关会议上公开病人的真实姓名,以免泄露其隐私,侵犯病人隐私权;床头卡,诊断卡的书写、记录应重视病人的隐私保护,防止有关涉及病人隐私的病情泄露;同时应妥善保管好病人的各种化验单,检查检验结果等,防止病情及隐私的泄露。

3.5.3在进行临床教学时应向病人解释,取得病人同意后进行示教,且学生不能太多,同性学生最好选择同性别的病人进行示教。要求老师及学生必须态度严谨,禁止嬉笑打闹,尊重病人。如不能取得病人同意或为避免暴露病人隐私时,可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完善的隐私权保护制度,或是尝试其他教学实习方法。

3.5.4在进行检查和护理操作涉及暴露隐秘部位时,应有专门的操作间,如我科有专门的换药室,为病人行暴露性操作时需进入换药室,如灌肠,导尿,医生换药等,如没有操作间则需屏风或围帘遮挡,如我科留置尿管病人较多每日行两次会阴擦洗,都以天轨围帘进行遮挡。

3.5.5不要在公共场合,同事之间讨论病人隐私;在询问病情时必须一对一或者留知情的家属旁听,不可当众采集病情;异性医务人员在进行检查和暴露性操作时需留同性医务人员或者家属在场。

4 结束语

对医保工作的认识和看法篇2

【关键词】 医患关系;影响因素;武汉市

一、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在武汉市随机抽取的三甲、二甲、市级、基层四种类型的医院进行。实际接收问卷调查的医院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汉阳医院、梨园医院、第七医院、省荣军医院6家医院以及五里墩街五新里社区、东亭社区、口腔专科社区、工学部校医院4家社区医院。调查对象人数总计1344人(其中包括22份作废的问卷),其中医生559人,患者513人,群众272人。调查显示:在患者看来,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最重要的三项原因是:医患沟通存在问题、政府的投入少、医院检查过多。在医生看来,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最重要的三项原因是:政府的投入少、医患沟通存在问题、媒体的负面报道多。患者、医生和群众对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看法还是比较一致。将结果汇总可以得出,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最重要的三项原因是:医患沟通存在问题、政府的投入少、媒体的负面报道多。

二、主要因素的分析

(一)医患沟通

本次调查的1322人中,有50.3%的人认为医患沟通存在问题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三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说明医患沟通过程对于医患关系有着重大影响。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从表面看来双方都有责任,说者应说清楚,听者要听明白,但是分析一下便可以知道,只能由医生承担主要的责任。在对医学的知识理论的认知和掌握上,医患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患者不懂医,因而对自己的病情说不清、道不明是不承担责任,因而对各种医嘱可能听不懂、不明白、不重视。由于医生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要负主要责任。在医患沟通中,对于患者可能说不清自己的病情感受,部分医师不能够耐心细致的提问启发、帮助患者说出自己的症状和感受,畅所欲言地倾其所有,导致了医患沟通不顺畅。很多医生向患者分析疾病诊断、介绍治疗方案时,不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述复杂的医学知识和医学理论以帮助患者理解治疗方案,引导患者配合治疗,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所以,医患沟通是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良好的医患沟通体现在理解和尊重,医生要尊重病人,对患者以礼相待,增强病人对医生的信任感,提高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加强医患沟通,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效地减少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医生在医患沟通中应具备高尚的医德,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有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这是做人之本,更是医生的医德之本,尤其是当今追求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视患者为亲人也绝不能是一句空话,是敬业精神的具体表现。要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求医生必须高度重视医患沟通工作,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实践,积累经验,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增强自己的沟通技巧。

(二)政府投入不够

本次调查的1322人中,有47.5%的人认为政府的医疗投入少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三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医生、患者和群众中认为政府的医疗投入“有点少”的比例分别为51.0%,60%和58.8%,总体比例为55.7%;认为投入“太少”的分别为43.7%,25.3%和25.9%,总体比例为33.2%。该调查结果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医疗投入的状况。据资料记载,2002年,我国卫生总支出占GDP略超过5%,但私人的医疗支出所占比例高于67%。从2000年到2006年,卫生总支出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SARS来袭的2003年最高,为5.62%,到2006年降为4.67%。对于当下的政府投入,必须最大限度做到公平有效地分配,才能真正解决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首先明确投入责任的分配,如果大部分投资责任在地方各级政府,而不是中央和省级政府承担大头,则很有可能沿续以往医疗资源向城市集中、向高等级医院集中、向城市居民集中、向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集中的局面。医疗改革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政府的有效投入和管理,彻底改变有限的资源在不同公民、不同区域间分配不公平的状况;其次需要明确主要用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地区和较差医院的投入,主要用于缺乏医疗保障的人群的保障投入,重在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最后政府加大投入,如果医疗费用得不到有效合理的控制,大投入都会进入无底的医疗黑洞,“看病贵”问题仍然无解,加重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

笔者认为,就现在公众普遍认为的政府医疗投入少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政府首先要加大医疗投入(不要花太多的钱在那些“面子工程”上,例如世博会),其次就是加强管理,管理好资金的分配,管理好官员的。

(三)媒体的负面报道是影响医患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次调查的1322人中,有33.9%的人认为媒体的负面报道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三个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一问题在对医生的调查中更加突出,达到了44.5%。在问到“您认为媒体报道在目前的医患关系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时,认为“报道时常片面,不利于医患关系”和“报道比较真实,但容易引起大众对医疗工作者群体的误解”的患者、医生和群众的比例分别为53.2%,77.7%和74.8%,总体比例为68.1%。这些反映了目前的媒体报道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常常带有一定的负面倾向,不但不能很好地改善医患关系,还起到了反面的作用。媒体报道的失真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医学的高风险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医学事故的归因比较复杂,部分媒体缺乏医疗事故处理方面的法律知识,对医疗事故的过错和归因也不够了解,同时新闻报道具有时效性,媒体为占据第一时间发新闻,往往迫使新闻工作者不能细致地了解医患关系的细节,缺乏认真深入的调查、分析和思考,加上医患关系的复杂性,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作出判断,从而失去了报道的客观公正性,背离了媒体报道的宗旨。少数媒体为追求“眼球经济”,走入了“新闻娱乐化”的误区,他们热衷策划各种新闻,只求引起轰动,却不顾后果,并不关注科学常识和客观实际,这就更加剧了医患关系紧张的氛围。批评性报道虽只是新闻报道中的一小部分,引起的社会反响却不容忽视。

笔者认为,媒体应该考虑到其报道的后果及影响,注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善始善终,负责任地做好后续报道,最大限度地接近事实真相,杜绝以偏概全。政府也有责任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媒体多报道一些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惩治一些过度“商业化”的媒体对普通事件进行炒作,促进媒体向着透明、积极的方向推进从而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

三、对影响医患关系的几个新兴因素的分析

(一)新型医保政策

本次调查针对新医保政策问题患者方面:53%的患者对新型医保政策的满意程度一般,认为新型医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压力;28%的患者对新型医保政策不大满意,认为患者的压力依旧很大。医护工作人员方面:54%的人满意程度一般;31%的人表示不大满意。综合分析,在受访的1322名被调查对象中,55%的人表示新型医保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压力,28%的人明确表示对新型医保政策不满意,认为患者看病就医依旧面临很大压力。新型医保政策的实施,旨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仅有17%的调查对象对新型医保政策持满意态度。由此可知,新型医保政策对“看病难,看病贵”这种现象仅仅只是部分缓解,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现行医保政策的初衷是全面推进医疗体制改革,降低医疗成本,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提高医疗质量和水平。定点医院是实施基本医疗制度的载体,参保人员对新型医保政策的不理解直接归结于定点医院,导致了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医生在医疗活动中与患者接触,患者则倾向于将对医疗服务的不满直接针对医生,导致医患关系的恶化。

对此,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医疗体制本身和医疗保险制度的运作。这些问题的产生也是政府职能和责任的一种缺失,在关于政府的医疗投入问题的调查中,90%的调查对象认为政府的投入不足。据2009年数据统计,政府对于医疗的投入占GDP的4.96%。我国的投入还很少,加大医疗卫生投入,改革医疗保险体制,惠及人民大众势在必行。新医保的实施必须以政府为后盾,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有必要加大医疗投入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力度,整合并实施覆盖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体系的经验,统一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医保覆盖率和医保待遇,努力提升基层医疗资源利用水平。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到管钱与管事分离,严格统筹基金长效监督管理,提高定点机构医疗服务水准,多措并举地方便惠及城乡广大市民。

(二)《侵权责任法》的颁布

随着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实施,旨在缓和当前医患关系的社会背景下,《侵权责任法》的颁布给医患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中规定:(1)一些病历资料成为法定证据,不可被鉴定替代;(2)医疗机构未尽到说明义务的过错;(3)医疗机构未尽到相应诊疗义务的过错;(4)做病历“文章”就是过错;(5)医疗机构保护病历的义务。《侵权责任法》关于手术治疗、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风险说明、替代方案说明义务的规定,把证明这些义务的书面证据,包括知情同意书、告知书、其他经患方签字认可的病历记载等,作为了证明医务人员是否尽到医疗义务的充分必要证据。不再需要通过鉴定来认定,也不可用任何方式的鉴定来替代。《侵权责任法》规定采取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以及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这两种违法行为的侵权法律后果:可直接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新法律中病历变得很重要,这也有可能变成医方和患方冲突的爆发点,对于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埋下隐患。调查中90%的调查者不了解《侵权责任法》,新法律的影响尚未显现,随着法律的不断颁布,以及新医保的深度实施,医护工作者“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患者“有病能看,有账能报”的情况下,医患关系在未来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侵权责任法》刚刚颁布实施,短期内应该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对普通市民的宣传应该加大,让普通市民以及广大农民能够知道新法律的具体意义,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依法办事”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此外,医患关系的紧张部分原因是由于法律及制度的缺失,应该加快医疗立法,引入监督机制,使医疗“有法可依”,患方就能“依法看病”,医患关系的矛盾就能随之缓和,社会可以和谐的发展。笔者相信,随着《侵权责任法》等法律的相继出台,医患关系会变的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陈强庆.医患关系中信息不对称与传媒作为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733:1734

[2]高健,李恩昌,王晓燕,梁立智,吴利纳.医患关系现状的媒体因素及对策研究.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4):18~19

[3]沈荣林,姚健,王国平.医疗纠纷媒体报道的负面效应与对策[J].医院管理论坛.2006(2):45~47

[4]杨征宇,张秀华.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93~94

对医保工作的认识和看法篇3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医院信息一体化;融合研究;发展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实现信息化,档案数据信息的保存形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这一背景影响下,医院的发展形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只有将档案信息化与医院财务系统、影像传输系统、用药系统等信息系统结合起来,构建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才能促进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医院智能化发展。

1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

1.1实现档案信息化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发展

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档案信息在整个医院信息系统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无论是医院的管理工作还是日常的医疗业务,都离不开档案信息的支撑。因此,要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但是,从目前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情况看,有些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与医院的其它业务有效结合起来。使得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落后于医院的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为此,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要与医院整体的信息化发展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并能与之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更好地发挥其服务功能。

1.2实现医院各类档案信息的有效整合

就目前医院各类档案信息的管理情况看,档案信息的管理较分散,有些档案信息分布于各个部门相应的管理系统中,无法实现档案信息的共享。这样使医院在进行管理过程中,无法将这些信息进行有效整合。比如,一些医院会将人事档案交给人事部门进行管理,而把病历档案交给业务部门进行管理。这些无疑都是医院的重要档案,并与医院的业务以及医疗档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却无法实现统一管理。从表面上看,这种档案信息管理形式很好地体现了每个部门各自的职能。但因分散管理导致信息不够集中,使得医院无法有效利用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医院的整体管理,从而影响医院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因此,医院要根据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需求,将各类档案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以便于对医院进行整体规划和管理。

1.3加强数字档案室建设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阶段,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也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归档和存储。通过数字档案室的建设,能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将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就是将原有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各种分散的档案信息整合在一起。为更好地加快数字化档案室的建设,提档案信息化与医院信息一体化融合研究王丽君(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病案室赤峰024005)高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医院应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使他们能通过专业性的操作,推动数字化档案室的建设;同时,由于网络环境下,数据信息面临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相关人员应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为医院的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2医院信息化建设以及档案信息整合情况

随着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档案资源的整合情况有了很大地改善,使档案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在档案管理工作有所提高的形势下,档案资源的整合工作以及医院信息化建设也得到发展。但是,就目前发展情况看,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需有关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改善。

2.1对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做好整体规划

在医院看来,档案管理工作属于基础性工作,和医院的未来发展似乎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很多医院领导在对医院未来发展进行规划时,往往将注意力放在医院日常业务上,而忽略档案管理工作。虽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高。但是,由于医院对档案信息的价值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致使医院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较少,并且没有做好整体规划。在规划落后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分散的档案管理工作则无法满足医院整体发展的需要。在无法对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实行各部门分散管理的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易被忽视,其信息化建设也就相对滞后。

2.2档案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档案部门是档案信息的主要管理部门,但从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看,他们缺少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使档案信息化建设易受他们能力和素质的影响。虽然医院也会组织他们进行培训,但由于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大多只停留在表面,所以易使档案信息化建设处于发展滞后的境地;同时,受专业知识和素质的影响,他们也无法根据当前档案管理情况,明确未来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以及接下来的优化方案。虽然有些医院已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并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但医院通常会将信息化建设工作外包给专业的公司负责,而没有让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在这种情况下,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只是照搬他人做法,或只是简单地进行通用软件的应用。这样的信息化建设,既没有结合医院具体情况,也没有促进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提升,容易致使信息化建设无法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档案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强化专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学习,为档案信息化与医院信息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保障。

3实现档案信息化与医院信息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策略

3.1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医院信息一体化建设

对医院来说,其内部各种信息是医院进行日常管理和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为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需促进档案信息化与医院信息一体化的融合发展。而要实现这一建设目标,首先就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只有在思想上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按目标开展工作。为促进相关人员思想认识的提高,医院应积极开展宣传工作,使医院内部从领导到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能清楚地认识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同时,使他们明白促进档案信息化与医院信息一体化的融合发展,能有效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在相关人员思想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为档案信息化建设以及医院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良好的建设环境;其次,根据现有医院档案信息分散管理的情况,医院应为档案信息化和医院信息一体化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通过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医院所有的档案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从而在有效组织机制的作用下,为医院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做好保障;另外,为促进建设目标的实现,应整合医院的信息技术管理资源,构建一体化的管理平台。对电子病历、各种医疗信息、业务信息、医院管理以及档案信息等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真正的医院信息资源一体化。当所有信息都高度集中在一起,并实现有效共享时,医院才能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实现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3.2促进档案向数字化全面发展

在医院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才能为其与信息一体化的融合发展奠定基础。而要推动档案的数字化发展,首先,要清楚档案数字化的工作重点,然后才能做好规划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因盲目开展工作,而出现没有工作重点的情况。医院的档案数量比较多,而每个档案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但它们对医院的重要性却并不相同。这就需工作人员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根据档案的重要程度,做好数字化工作的具体规划。将影响医院整体发展的重要档案,先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再逐步实现全部档案信息数字化,确保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能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其次,在进行档案数字化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应明确数字化的标准,并交由专业的公司负责档案数字化工作。挑选有责任心、有资质、并有相关丰富工作经验的公司,承包档案数字化工作。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医院也要指派专人对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所有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使档案扫描、数据录入等工作的质量,能满足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另外,在网络信息环境下,虽然档案信息的共享性,能使医院各个部门和科室可随时从档案数据库中调取所需档案信息,并根据档案数据信息,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在网络环境下,档案数据信息同样要面临丢失、损毁等风险,所以在数字化过程中,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应做好数据的备份和维护工作,并定期对各项数据进行检查,确保档案数据信息的安全。在信息化背景下,档案数据信息的维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医院应建立和完善长效的维护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为医院档案的数字化发展打好基础。

3.3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无论哪种工作的开展都需相关人员进行具体的实施,因此,要促进档案信息化与医院信息一体化的融合发展,就要重视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问题。只有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才能确保工作效率的提升。为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医院的档案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促进其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的提升。为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医院应对现有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使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满足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其次,为加快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医院应积极引进既懂档案管理知识,又具备较高信息技术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使档案管理部门因这些优秀人才的加入,实现整体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档案管理系统更加完善,功能也更加强大。但对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来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救治病人,所以很少有时间对升级后的系统进行全面了解,使得他们无法快速通过系统查找有关档案信息。为此,档案管理人员应转变工作理念,积极主动地向医务工作者讲解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使其能更好地利用升级后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工作。

3.4通过制度上的改革,为档案信息建设提供保障

要实现档案信息化与医院信息一体化的融合,就应改革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确保档案信息建设的各项工作能得到具体落实。由于目前医院存在着信息化建设分散进行且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所以医院应建立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为各项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供相应的空间;同时,通过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标准,对医院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规范;另外,医院应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对档案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管理。然后在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规定范围内,明确信息化建设目标以及各项工作开展的具体方案,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

3.5加强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后,医院的档案管理系统需在互联网和局域网环境下,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这也就意味着档案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时常会遭到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攻击,从而造成档案数据信息损毁和丢失的情况。为确保档案数据信息安全,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促进档案信息化与医院信息一体化融合发展,档案管理人员应做好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运行。为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并与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档案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通过防火墙以及登录权限设置,提升档案信息系统的数据保密水平,防止DOS病毒、木马病毒、ARP病毒的入侵。特别在档案管理人员通过互联网进行档案资源查询时,DOS病毒会在工作人员进行软件下载、邮件接收、查看网址链接时,入侵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窃取和破坏档案数据信息。所以,管理人员一定要掌握各种风险防范措施和手段,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及时发现风险漏洞,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病毒入侵;此外,为确保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应设置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登录权限。利用指纹认证、登录密码设置以及人脸识别等方式,根据档案资料的保密级别设置不同部门和人员的访问权限,防止越级访问和操作给系统带来风险。

4结语

促进档案信息化与医院信息一体化融合发展,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应明确这一工作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以及目前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然后才能提高相关人员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档案数字化建设以及医院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强化,以及制度上的保障等策略的实施,推动档案信息化与医院信息一体化的融合发展,进而促进医院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思华.探析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思路[J].办公室业务,2019,(1).46.

[2]李红.医院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5).31-32.

[3]张晓玲,阮俊勇.军队医院及疗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17,(7).623-625.

[4]王晓萍.医院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5,(21).43-44.

[5]李朝虹,张成超,张豫,等.谈医院学科档案建设[J].医院管理,2018,(2).151-152,155.

[6]王健筠.档案信息化与医院信息一体化融合初探[J].信息记录材料,2021,22(10):2.

[7]吴明芳,缪从庆.探讨信息化在医院综合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20(23):2.

[8]贾虎.信息化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宽带,2021(12):2.

[9]闵文雁.新形势下信息化技术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14):2.

[10]潘彦锋.信息化背景下医院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13):1.

对医保工作的认识和看法篇4

关键词:妇幼保健;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106-01

1 提升整体检验结果的精确性

1.1 检验科要按照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创立和改善检验管理质量确保机制。条件允许的要建设试验室信息系统(LIS),严格试验室标准化操作程序,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文件依据,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程序化。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按照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科室的工作执行全经过的质量监控,重点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备医疗缺陷。

1.2 增强对机制落实状况的管理和考核。科室管理职员按照妇幼保健院和检验科质量考核方案对管理机制的落实状况施行考核,考核时要非常器重终末质量的控制,又要注重阶段质量。

1.3 增强和临床的联系,如虎添翼工作,互相提升、互相推动。检验科的重要工作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钻研供应科学的数据。因此,临床科室的意见就成为检验科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要通常积极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编写检验信息通讯,畅通讯息沟通渠道,传递最新信息,在每一月召开质量分析会时要邀请临床医师代表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需求,及时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施行可行性钻研,提升检验工作质量。

2 增强阶段质量控制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

2.1 要做好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工作。裁减多种干扰要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重点对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施行监控。

2.2 要认真掌握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工作。常规查看项目要开展室内质控,同一时间一定参加本省及卫生部临床检验核心机关的室间质评行为。工作前要对运用的仪器施行查看和日维护,把试验中的仪器误差降到最低。

2.3 要做好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把好出口关。认真执行检验结果的查看核对机制,查看考核职员要对检验结果的考核签字后方可发出报告。如果出现检测值异常,及时复检,并和临床医师联系,认真分析缘故,决定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2.4 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勾通,而互相产生矛盾,检验人员总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试验的步伐,并体会试验技术中一点高度专业化的难点,不能合调,导致这样不良场面的根源是缺乏互相的合作及勾通。

3 提升临床检验质量控控制对策

3.1 完成资本同享,提升工作功效。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试验室运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试验办法变成想让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产品化试剂盒的规范化运用和检验工笔者系统化、通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化、标准化、系统化、同一化日益改善。现代化的全自动分析仪器可同一时间施行数十项乃至上百项的常规和非常检验分析任务,因此要更新观点,调整传统的管理模式。将仪器装备集合管理可充分施展已有仪器装备的工作功效,有效地下降宗合分析本钱,使患者的标本周转及检验分析时间显著缩短,为患者的及时医治和康复和提升妇幼保健院床位周转率供应有效保障。

3.2 增强质量控制,提升检验质量。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裁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差别。对试验全经过施行全方位的陆续监测管理,如出现失控要认真分析失控缘故,提出整改措施方案,填写失控报告,观测整改成效,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检验质量。

3.3 增强仪器运用管理,保障仪器正常坚定。检验科自动化地步的提升,要运用经国内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及格的医疗仪器。要创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运用案卷,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按照操作指导书规范化运用,做好仪器日、周、月、年内运用保养记录,定期维护,以确保检验仪器的正常坚定运行。

3.4 增强三基训练,提升专业地步。检验科要认真开展“三基”、“三严”的学习,并定期考核。应结合检验工作的本色,增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训练学习。提升工作职员应对突发公同事件的应急能力和地步,尤其要围绕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施行学习,不断增强基本医学知识的学习。检验科要增强和临床科室的联系,熟悉不相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和高发病的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业务地步。

4 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知识的交流

由于检验医学的新项目、新技术、新方法的日新月异,一些特异性高、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的检验项目层出不穷。如果临床医师不了解,实验室人员又没有将有关信息提供给临床,临床医师就不能较好地运用实验室的新项目和新技术。一些造成非病理性异常结果的因素,如实验前误差:标本的采集方法、运送和保存;实验中的误差:过失误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实验中的干扰因素:标本因素、药物因素和仪器的偏差因素等。

临床检验工作正处于技术改革的转轨期间,诸多临床医学的进展都是在试验室技术创新的基本上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管理功能灵活、储存信息量大、内容便于更新,运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充分施展了资本同享优越,更大提升了工作功效,改善了卫生保健服务的质量。但仍具有诸多不足之处,如管理软件研发不足、检验职员的机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乱七八糟、网上保密工作难以确保等等。

参考文献

[1] 陈军政.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与临床科室的联系.现代检验医学杂志[J].2005,20:68

对医保工作的认识和看法篇5

讨论

目前个体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到处置中心(垃圾场)的一系列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交接手续,没有登记相应的数量、种类等信息,导致个体医疗废物的处理存在很大的隐患;对医疗废物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知识和相关管法规培训不到位,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不了解,不重视,在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时必要防护措施不到位,职业暴露情况严重。对现有的法规和管理办法执行不严 2003年6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其宗旨是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1]。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标志着我国医疗废物管理步人法制化的轨道。但是,我国的医疗废物处理法律法规的实施涉及到政府、医疗机构、环保护等多个部门,其相互间职责不清、界线不明、没有有效的监管体系和运行机制、缺乏必要的监管设施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从而直接造成现行的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执行困难[2]。对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力度不足 从目前来看,主管部门对个体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的处理仍存在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只是强调抓国家大型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忽视个体医疗机医疗废物管理,而这些小单位因管理疏漏、环保意识差,其产生的废物危害性甚至大于大型医院。经实地调查,这些医疗单位的医疗废物几乎都是混于生活垃圾之中,而有些利益熏心的个体医疗机构甚至将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卖给不法商贩,来牟取蝇头小利。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处理不当长期以来无统一法规,个体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重视不够,处理不当,造成环境、空气的污染及社会危害[3]。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严重 在接受问卷调查过程中,个体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339人(医生53人,护理人员286人),仅在近1年内发生过职业暴露情况的护理人员有146人,占受访护理人员的51.1%,以整理用后器具或处理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发生的为主要原因,这与从业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到位、实际操作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应对措施

规范医疗废物处理程序

建议政府设立个体医疗机构的主管部门,对个体医疗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制订个体医疗机构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处置流程及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预案;卫生主管部门、环保部门,应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针对个体医疗机构的经常性监督检查,适度变换检查形式或奖惩机制,建立个体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监督档案;个体医疗机构对产生医疗废物要严格执行废物安全处置流程,严格分类收集包装、密闭清运、不得遗散、警示标志醒目,避免外流,做到有数量、重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进行登记,记录资料保存3年。健全个体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体制 健全个体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理全过程监管体制,明确主管部门、协同部门、医疗废物产生者、处理者的责任和义务,环保部门、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和药监部门切实履行职责,部门间的通力合作,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建立从产生、分类、收集、贮存、转移、利用到最终安全处置的全过程控制管理体系,加大督查力度,加强医疗废物全过程的监督检查[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医疗废物知识培训和普及 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相关人员,包括医疗机构内的工作人员、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工作人员和目前临时负责医疗废物运送等工作的环卫工人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管理,危害和防护知识进行培训[5],还包括社区居民这一群体,针对不同的人群,培训的方式应相对灵活。建议向个体医疗机构派发相关医疗废物知识的制度汇编,定期组织以医疗废物为主题的培训会议;在对环卫工人的培训中强调医疗废物的危害、相关防护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并进一步预防和减少职业暴露;建议小区居委会可以适当通过宣传栏、展板等常见形式,对医疗废物的常识加以普及。加强职业暴露防护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应戴手套;立即处理使用过的针头避免针刺伤;回套时尽可能单手操作;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后,将头皮针立即放入锐器盒内;用过的针头不要折弯或折断,用过手术刀、剪时,不能裸手处理,用弯盘传递;选择正确掰安瓿的方法[6 ]。

建议卫生管理部门、卫生监督部门以简明易记、显著标识、能烂熟于心的形式(如操作口诀、规范操作图)将操作规范发放到各个体医疗机构,使之在工作中形成稳定的职业行为和防护习惯。增加对环卫工人的关怀 环卫工人作为医疗废物处置流程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同时也是经常被忽视一个弱势群体。在与环卫工人深入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环卫工人了解到医疗废物的危害性,但自我警示意识比较薄弱,同时相比起身体健康他们更关注在经济收入上得到提高。处于城市底薪阶级的环卫工人自然希望获得更充裕的物质支配,但如果收入水平无法改变,可以试图通过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增加实质性的福利,例如每年一次简单的体检、在夏季送上简单的消暑良品,以保证环卫工人良好的工作心态和工作状态。

对医保工作的认识和看法篇6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方;患方

[中图分类号]DFO-05;R-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1-0062-03

随着社会进步及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文明的不断提高,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就医权利意识在逐渐增强,但同时,医疗纠纷数量明显上升。因此,深入探讨医疗纠纷的成因及防范对策,对于增强医患人员的沟通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医疗纠纷的含义

有学者认为,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在认识上发生分歧,当事人要求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非经行政或法律的裁决不能解决的医患纠葛。也有学者认为,医疗纠纷是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在患者及其家属与医院工人员之间的纠纷,它可以发生在医疗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是医疗活动有的现象。导致医疗纠纷的原因很多,本文将从多方面探讨产生医疗纠纷的成因并提出防范对策。

二、医疗纠纷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1.医疗保障体制不完善。我国正处在体制改革的转轨时期,医疗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医疗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部分贫困患者无法承受较高的医疗费用,缺乏健康保障。另外,目前很多医院以药养医,药价虚高,导致患者负担过重,进一步致使医患关系紧张。

2.卫生资源分布不均且不公平。卫生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城市,而农村人口众多,却只享受较少的卫生资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导致部分患者心理上不平衡,使得矛盾容易被激化,医疗机构成为不满者泄愤的窗口,这也是现阶段医疗纠纷多发的一个原因。

3.媒体报道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医疗纠纷报道中,有的媒体为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利用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和对医疗工作作高风险性不理解,小题大做,强调患方弱势群体地位,加大广大人民群众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感,对进一步化医疗矛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医方因素

1.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及职业道德水准下滑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关键,也是医疗纠纷的成因之一。临床上出现的许多医疗纠纷并不一定是因为医护人员的技术不好引起的,而往往是因为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差而成为导火索的。另外,部分医生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开“大处方”、“大检查”、实施“过度医疗”,这些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损毁了医护人员的社会形象,加剧了利益冲突,破坏了医患关系,引发了医疗纠纷。

2.医院综合服务跟不上。不是所有的医疗纠纷都起因于医方的缺陷,但几乎可以说所有的医疗纠纷都源自患者的不满意。患者到医院就诊已不仅仅是对医疗质量有要求,还要求医院提供优美的环境、可口的饭菜、明白的消费等综合性人性化外延服务,当这些服务提供不好时,极易发生纠纷。

3.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一些医护人员不认真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不熟悉,工作中不细心、不严谨、不虚心、遇事不请示,导致诊疗和护理中出现差错或事故。有的医务人员对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误诊误治,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4.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有义务告诉患方:包括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预后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让患方参与到医疗决策中来,使医生的诊疗得到认可,避免分歧。但现实中,医方往往并未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因此,一旦出现医疗事故,患方以此说事,医方举证不力,就会引发医疗纠纷。

(三)患方因素

1.患方对医疗服务合同性质认识有误区以及对医院期望值过高,导致医疗纠纷频频发生。许多患者认为既然自己已经付费且选择了医疗机构就诊,院方就有义务为患者解决问题并提供满意的服务,无论何种原因,一旦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极易诱发患方非理性的维权行为,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

2.患方缺乏医学知识,也是引发医患纠纷的成因之一,即使掌握了一些医学知识,也是比较肤浅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一旦治疗方案结果不甚理想,或感到自己的尊严和权利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保障时,就迁怒于医护人员和医院,从而引发医患纠。

(四)医患双方共同的因素

1.医患双方认知存在差异。在医疗实践过程中,由于医患双方的知识背景、所掌握的信息及各自权益的不同,从而对医患关系的理解和态度也就存在明显差异。医护人员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加大了工作压力,对其合法权益构成了威胁;但患者却感到医患关系紧张使自己的健康权、生命权难以得到保障。医患认知的差异导致了患者不理解、不信任医生,医生也难以信任患者,这种认知差异长期存在必将进一步恶化医患关系。

2.医患双方沟通不充分。医患双方沟通不充分也是医疗纠纷成因的重要因素,表现在医生对沟通不积极、不及时;患者对沟通不理解;医患沟通形式单一;医患沟通效率低;医患沟通效果难以保证。

三、防范对策

1.建立及完善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是我国目前最主要、最普及的保障模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门诊费用的独立不利于基金的统筹,住院门槛费用高、自付比例大、新农合患者在三级医院报销总额受限制等,这些问题亟待完善及健全。在不断完善“社保”体系的同时,还应鼓励社保以外的其他商业险种的发展。职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疗纠纷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压力,也能保护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利益。一旦出现医疗纠纷,保险公司对已参加过保险的会员医务人员的医疗过失负有赔偿责任,可以确保医疗纠纷的赔偿。

2.政府应重视“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行业特别是公立医院的投入或建立新的医院补偿机制,最大限度上避免以药养医,从各种渠道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障低收人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

3.加强对新闻媒体正确导向的管理。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媒体正确导向的管理,全面、如实、科学、公正地报道医疗纠纷,杜绝片面的、扩大化的失真报道;树立正确的舆论监管机制。同时,应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宣传工具,积极引导全社会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理解与信任,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予以尊重和支持,提高社会公众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度。

4.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医务人员要提高法律意识,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特别是涉及医疗纠纷、医疗安全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条

例》以及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相关法律知识,不断增强侵权损害赔偿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提高预防差错、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明确医患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只有学法、懂法,才能自觉守法,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要严格执行护理质量标准,并按照标准的要求去做。增强责任心,养成严谨求实、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对工作高度负责,确保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从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5.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许多医疗纠纷都是由于患方不满意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引起的,因此,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尤为重要。要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务人员高尚的医德,把病人利益放在首位,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和关爱病人,积极为病人排忧解难,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6.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做到忙而不乱,积极主动提高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预防医疗差错,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7.建立有效沟通与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各种医疗纠纷中,真正因医疗技术原因而引发的医疗纠纷所占的比例并不高。71%的医疗纠纷与医患之间的沟通质量有关。因此,医务人员应重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良好有效的沟通包括:应用图象、数据讲解治疗步骤和手术方法;介绍该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分析病因、了解治疗费用、治疗效果及预后等,使患者清楚地理解治疗的全过程,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王传益,李博,最新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实务全书:医疗纠纷防范[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7>

[2]刘翔,处理医疗纠纷中的领导艺术[J],医院管理杂志,2007,(1).

[3]税昌中,张毅,谢飞,等,医疗事故鉴定中透视引发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因素[J],卫生软科学,2007,(1).

[4]史丽波,武淑华,俞春利,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特性及防范探索[J],卫生软科学,2009,(3).

[5]李菲,陈少贤,彭晓明,等,医患关系的主要困惑与对策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8,(2).

[6]崔永生,防范医疗纠纷的关键――加强医疗质量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7,(21).

对医保工作的认识和看法篇7

全区卫生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是区委、区政府、区卫生局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医院干部职工整体素质的检验,是对我们深入学习“三个代表”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检验。我院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Xx区卫生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为指南,在全院开展动员大会,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工作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通过扎实有效地开展“十查十看十纠”活动,推进全院行风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不断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通过查找问题,制定措施,强化管理与监督,使全院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机制和内外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满意率进一步提升,以达到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目标,树立医院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织组领导,明确目标任务。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使医德医风教育和行风建设工作有切实的组织保障,医院成立了职业道德行风建设领导小组,按“一岗双责”的要求,由院长安明任组长,办公室主任王文燕、医务科主任杨莉、护理部主任龙秀华任副组长,具体分管,其他领导分工负责。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落实,确保职业道德、行风建设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并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认真贯彻执行廉洁行医的有关规定;目标考核与奖惩挂钩,医德医风问题采取一票否决制;对在优质医疗、文明服务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医德医风高尚的医务人员和综合满意度高的科室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确保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严格奖惩,使行风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制定工作内容。为使医院行风建设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医院领导小组制定了行风建设具体工作内容:

1、行政管理情况:①医院政令畅通;②医院行政管理公平、公正、一视同仁;③医院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有效、到位;④医院物资药品采购程序规范、公平、公正、公开。

2、廉洁行医情况:①克服乱收费现象;②杜绝索、拿、卡、要现象;③杜绝医疗活动中存在接受礼金、礼品和请吃、请喝现象;④禁止存在开大处方、人情处方、搭车药、做人情检查和治疗现象;⑤查处私自收取现金和立科室小金库现象;⑥杜绝药品和开单提成现象。

3、办事效率情况:①落实首问、首办、首诊责任制;②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完成医疗文件的书写、记录工作;③办事优质、高效、医疗工作无差错;④及时完成对病人的治疗和检查,缩短住院周期。

4、诚信服务情况:就行风建设问题向社会公开承诺,并公布监督电话Xx-Xx;②向社会公布有关收费标准,向住院病人提供一日清单;③确保投诉、举报渠道畅通,受理方式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④规范服务行为,确立服务标准;⑤杜绝工作推诿、扯皮现象;⑥强化服务意识,杜绝顶、冷、硬等不良现象;⑦建立院内外医德医风监督体系。

三、制定工作措施,规范医疗行为。

(一)加强医院管理,坚持合理诊疗。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和“医疗安全、医患和谐”为主题的医疗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拓宽院务公开范围;进一步规范科室收支管理,对于开单提成、收受回扣、红包等行为要坚决制止,对于医生收受回扣造成严重后果等恶劣情节的,依法规追究责任;各科室要切实提高认识,严格规范诊疗行为,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用材,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严禁科室内部工作人员和科室之间出现不团结现象;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作风,注重诚信服务,促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加强教育,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方针,抓好以领导为对象的表率教育;以中层干部为对象的骨干教育;以问题易发科室、人员为对象的重点教育;广泛开展各种职业理想、职业规范、职业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使全体医护人员切实树立宗旨意识和奉献意识。自觉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改进工作作风,规范医疗行为。要强化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依法办事,做到克服推诿扯皮、散漫拖拉作风,切实把服务摆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为群众热情服务,尽心竭力解难事,诚心诚意办实事,坚决杜绝生、冷、硬、推、拖等现象的发生。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的诊疗气氛,让患者来院体会到家的感觉,以此不断推动我院行风建设的实施。

(四)完善制度,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几年来,我院在行风建设方面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行风建设。今年要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将首诊负责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作为推进行风建设的有效手段,并抓出新成效;要强化岗位责任制,各科室要结合本部门岗位分工,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和岗位过错责任处罚措施,要让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能认真负责上岗,兢兢业业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实行招标采购,降低医药费用。我院将继续参加市区各级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通过招标,确保患者用上质优、价廉、安全、有效的药品。坚决治理接受药品、医用设备供应商以各种名义给予财物、回扣或提成的商业贿赂行为。有关行政职能科室在对外经济活动中要严于律己、公正廉洁,杜绝吃拿卡要行为。要继续做好抗生素合理应用工作,努力保障职工医保、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员的权益。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8月14日—8月31日)

1、召开全院动员大会,组织全院职工学习和领会区卫生局方案精神和意义。

2、组织落实,成立院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各科室应有相关负责人,公布行风评议电话及信箱,及宣传横幅,标牌等。

3、全院根据文件精神要求,统一思想认识,结合实际,深入学习,讨论。

4、向社会公布具有自身特色的作风建设承诺责任状,并接受监督。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阶段。(9月1日—9月30日)

1、根据“十查十看十纠”结合单位情况,查找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认真梳理,深入分析,找出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工休会、坐谈会、问卷调查,使用多种媒体手段,及时汇总分析,分类提出整改措施。

第三阶段:接受检查,加强整改。(10月1日—月底)

1、制定整改方案:针对医院行业建设中需要改善、规范的一些现象,及时在全院大会上进行讲评,并采取强有力措施,予以认真的整改。

2、完善机制制度:将对前三个阶段行风建设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重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使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力争以最出色的成绩迎接检查和验收,

对医保工作的认识和看法篇8

关键词:医学生,责任感,问题与对策

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未来的白衣天使,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守护神”,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民的健康幸福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因此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渊博的知识、精湛的医术,还需要具备高尚的医德,而责任感就是医德修养的坚强支点。选择了医学,就选择了奉献和责任,医学生从走进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就应该牢固培养和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为今后的从医之路打好道德根基。,责任感。可以说,加强医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是医学事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也是医学生自身成熟和完善的需要。

一、医学生责任感的内涵

“从心理学角度看,责任感就是个体在道德活动中因对自己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反映个体对承担任务负责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明确归因。”[1]

“从德育学角度看,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在人类社会和自我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对自己在道德活动中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是否满足其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2]

从社会实质上看,责任感反映的是人的价值问题,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而人的价值问题实质上是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即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人正是在承担各种社会责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个体越是能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客观要求和他人的具体需求,以及自己在满足这些需求中的作用,他就越有某种社会责任感,并表现出相应的责任行为。

医学生绝大多数将来的职业岗位是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医疗卫生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医学生未来的工作使命在于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肩负着与人的生命和健康攸关的神圣职责,实践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从一定意义上讲,培养医学生的责任感主要就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也就是医护工作者所应具有的责任感。,责任感。综上所述,医学生责任感就是指医学生对其责任对象的自觉意识,是对自己、对病人、对国家和社会所应承担责任的感知与自觉履行的情感态度,并自愿承担过失后果的内心体验。

二、医学生责任感的基本现状与问题

(一)医学生责任感的总体状况

医学生责任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大多数都能意识到对自我、对病人、对国家和社会所肩负的责任,有乐于履行责任的愿望及认真履行责任的行为。

1、对国家:大多抱有爱医之心,乐于投身实践

当代医学生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人民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亲自见证了现代医学事业在探索生命奥秘、战胜SARS灾难、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缓解病痛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因此,他们多数热爱医学,立志救死扶伤,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大部分医学生热爱医学,并乐于肩负使命。同时,大多数学生关心国际国内的社会公益事业,如对艾滋病患者、重大传染病疫情、国际灾害救助等,并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医学生深知自己肩负的特殊重任,因此,在学习和工作上都有较大的内驱力和较强的自觉性,他们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

2、对病人:大多怀有仁慈之情,愿意履行职责

关爱患者的生命健康,严谨负责的职业态度,精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是医护人员在诊治过程中所应具备的重要品德之一,也是高度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医护工作面对的是病人,而病人所患疾病千差万别,发病原因、症状体征、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医疗工作中的每一步都关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大意。大多数医学生能时刻把病人的安危放在首位,在临床实践中能够保持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对病人一视同仁,充满关爱之情,认真履行职责。对病人诚信,使病人得到知情同意权,保护患者隐私是尊重病人及维护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责任,也是医护工作者崇高医德的体现。

大多数医学生对待病人诚实守信,自觉抵制不良医风,保障患者知情同意的基本权利,并自觉保守病人的隐私和秘密,具有较好的法律保护意识。

3、对自我:大多持有积极之态,严格要求自己

对自己负责,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坚实基础。生命是最可贵的,没有了生命,其他任何事情都无从谈起。多数医学生能够认识到:如果人生漫无目的,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碌碌无为,枉费年华,这样

的生命即使再长也毫无意义,人生价值也就根本无法实现,更不用说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了。因此,大多数同学认为只有努力奋斗才能把握人生,人的一生应该在拼搏中度过,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看法是积极健康的。他们普遍意识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广博、深厚、扎实的现代知识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们不再满足于“60分万岁”,而是希望在大学里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全面发展,学到更多的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一名优秀的医护工作者,将来在医学事业上能做出更大的贡献,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二)医学生责任感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医学生责任感状况总体是好的,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医学生责任感存在的问题,其突出表现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学医目的趋于功利化

当前,因为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社会上不良风气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些医护人员违背医德收取“红包”、“回扣”,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滋生,贪欲腐化不断膨胀,是非观念模糊,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致使一部分医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呈现了倾斜,比较看重金钱利益,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没有远大理想志向。医学的本来目的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维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但也有部分医学生选择医学专业并不是为了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他们之所以学医是因为“医护工作职业比较稳定”以及“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较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功利化倾向。

2、职业道德趋于缺失化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医德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它是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对医务工作者有着更高的特殊的要求,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敬业和奉献精神。对医德规范和原则的认识是医德品质形成的发端,是医德规范与原则转化为医务人员个体医德行为的基础。医护工作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崇高职业。我国内容极其丰富的优良传统医德,一直陶冶着后世医家的思想品德,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优秀医护人员,有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为医学事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智慧、情感甚至生命,并以能为人类减轻痛苦而感到骄傲。然而,曾几何时,医护工作的意义被扭曲,被少数人理解为仅仅是谋生的职业,作为医护队伍后备军的医学生中存有这种认识的也不乏其人。,责任感。虽然多数同学了解医学生誓言和我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其实施办法》中提出的7条医学道德规范,但仍有部分学生一问三不知。,责任感。

尽管绝大多数医学生认同未来的职业道德责任和主要职责,但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所产生的负面作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他们的思想,部分优良医学道德观念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他们头脑中原有的优良传统医德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以致产生了迷惘困惑的心理。部分同学忽视道德标准要求,过分看重经济利益,表现出职业倦怠,敬业意识淡化,眼高手低,自命不凡,鲜有团结合作、探索创新精神。

3、社会责任趋于自私化

社会责任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其价值取向始终是社会的整体利益。所以,当社会需要与个人利益之间发生矛盾时,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一般会自觉放弃个人利益而服从于社会整体需要。部分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却有向个人利益倾斜的倾向,其表现为主观上他们虽不否认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可一旦牵扯到具体利益时,又往往先考虑个人得失;客观上医学生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注重方式方法,讲究技巧策略,表明他们力求在社会与个人之间找到“折中点”,既不愿被视为不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员,同时又要使自己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或者是将这种损失降到最低。但当无法在个人利益和社会需要之间找到折中点,必须舍弃其一的时候,医学生应自觉放弃个人利益而主动地服从于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才是医学生特殊社会角色及其社会责任观念的最直接表现。但部分学生没能很好地做到,他们有的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针对自己切身利益的时候就退缩了。从本质上看,这些学生还是缺乏自己对社会所肩负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以及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态度,而是趋于自私化表现。

4、对待病人趋于淡漠化

上一篇:建筑工地安全会议讲话稿范文 下一篇:振兴乡村实践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