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工培训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8 17:20:58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1

关键词:安全培训 危害 应急预案 监护

集输站库是收集处理原油及天然气的场所,属于国家特级安全防火单位。站内设备维修、工程安装、管线补漏等等,经常会进行电气焊焊接操作。由于集输站库本身的特殊性,在进行焊接作业时,更应该时刻把安全放在首位。避免事故的发生。例如,1996年,胜利油田某单位首站油罐区发生的油罐着火事故,就是由于在油罐区进行电焊作业时,电焊工违反操作规程,私自动火作业,而没有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造成的。因此,在集输站库内,采取多种形式,对电气焊操作工人进行培训,对电气焊操作实施严格管理,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完全必要的。

一、思想教育及安全培训

对于站库内电气焊操作人员及安全人员,须定期进行安全技术学习,通过观看事故案例,对事故的起因和发展及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进行讨论,从主观上认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从操作行为上去避免违反安全的行为。

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站库HSE规章制度,熟悉站库内设备的原理及油气密集区的位置。

2.学习《安全生产禁令》及各项电气焊作业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学习和熟练掌握本操作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掌握电气焊设备的性能操作要领和安全用电知识。

4.参与HSE管理,了解电焊作业、电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掌握火灾、爆炸、触电、灼伤等伤害应急防范控制措施。

5.定期进行岗位技术练兵和举行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接受HSE教育和培训,增强HSE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电气焊设备的管理

1.站内所有电气焊设备,必须有专人负责保管和管理,落实到个人,负责检查、维护电气焊设备及工具用具。

2.电气焊设备,须在指定库房位置存放,禁止乱堆乱放,造成设备损坏,影响正常使用。

3.电气焊设备的使用,必须有主管干部和安全员签字,根据作业书和动火报告进行批准,禁止发生电气焊设备的私自使用、违章动火现象。

4.电气焊设备使用,必须为专业技术人员,持特种作业上岗证使用,没有电气焊设备操作证,一律不准操作电气焊设备。

5. 建立使用档案,记录使用时间和地点,建立定期检查和定期维护保养制度。

三、电气焊操作危害因素分析

1.触电

电气焊操作过程中,经常会接触电,如接电、更换焊条、调节电流等等,若发生故障或者违反操作规程,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2.尘毒危害

焊条及焊件在高温下,会发生蒸发、凝结和汽化。随之会发生大量烟尘及臭氧,通风条件差,会发生中毒事故。

3.辐射

电弧光中的紫外线、红外线等辐射、若不注意保护会造成眼睛和皮肤的伤害。

4.火灾和爆炸

电气焊在操作过程中、当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时,或在充满油气的空间作业,当达到燃烧或者爆炸条件时,会发生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四、 站内动火应急预案的建立

站内进行大型焊接工程作业或者油气密集区作业时,必须建立应急预案。预案须经安全主管人员及安全员讨论通过后,方可通过实施。

1.制定应急预案的原因:最大危险为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2.动火监护单位:消防队

3.施工单位在发生小型火灾后,监护人员负责组织配合消防人员控制火势,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火势扩展到正在运行的设备处,生产单位人员负责生产流程及切换、为控制火情创造条件,并向最近的医疗单位和消防单位报警,请专业护理人员进行援助。

五、各职能部门及职责人的职责范围

1.项目负责人:负责动火施工的总体工作部署,是工程进度、成本控制和质量目标的决策者,是项目的第一负责人。

2.项目HSE负责人:认真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和规定,监督检查工程的安全生产,负责安全防护装备和灭火器材的管理:参与制订、修订项目有关安全生产管理,环境保护措施和安全技术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深入现场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健全和完善项目安全管理基础资料。

3.动火监护人员要求:动火监护人员有责任守护动火作业人员的安全,动火监护人员应经过严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具备消防知识会熟练使用消防器材,动火监护人在接到动火申请报告书后,应逐项检查落实防火措施。动火中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动火人员停止动火,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动火完工后,应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种存在方可撤离。

4.动火监督人员要求:动火监督人员应经过培训,做到持证上岗。动火监督时应佩带明显标志,动火监督人员在接到动火申请报告书后,应逐项检查落实防火措施。当发现火部位与动火申请报告书不符、或动火安全措施落后时,有权制止动火。动火监督人员动火过程中不得离开现场,动火完工后,应对现场进行检查,确认无火种存在方可离开。

六、操作注意事项

1.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进行电气焊作业。

2.正确穿戴劳保用品,操作前检查电气焊设备、所有用具急安全装置,确保其安全可靠。

3.焊接时,要清除周围可燃物质,在易燃易爆场所应按规定审批动火报告,允许动火,方可进行作业,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4.对于小型电气焊操作,不需要动用消防车的情况,现场必须放置至少两个灭火器或安置其他灭火设施,并保证其正常可用。

5.在焊接工作场所,不能存有汽油急其他易燃易爆品,在受限区间,易燃易爆危险场所进行焊接时,(如油泵房、油罐内)外面必须必须有专人监护,并足够通风。

6.在油气分离器、电脱水器、油罐区等油气密集区作业时,消防车必须到位,安全员签字后方可进行焊接作业。

7.工作前,对一切焊接体进行检查,是否盛过原油、汽油等易燃易爆品,做好安全检查措施,不准焊接和切割带压容器。

8.操作人员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应加以劝阻,对未遂事故应果断正确处理,及时向安全员火上级报告情况。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集输站库的生产和安全管理中,把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做到安全、工作两不误,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制度,并把每一项制度落实到实处,人人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保证集输站库生产安全平稳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安山,田奎壁,邵春露,陈云江.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安全与技术 胜利石油管理局1991.3.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2

【关键词】油田地面工程 冬季 施工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随着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有关油田地面工程基建项目的风险管理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在严格要求保障工程质量的同时,将国际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理念引进到基建工程的建设之中,注重对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进一步规范,通过对各种风险因素的正确认识,制定出合理方案进行规避。但由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开始,我们对于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也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于油田地面基建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还处于进一步探索的阶段。油田地面工程基建项目与一般的建设项目在诸多方面上都有所不同,它需要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进行作业,承载像石油天然气集输系统工程、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等大型工程的建设,加强油田地面工程的冬季施工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现场准备冬季施工正式开始前,需要对现场工棚、预制厂房、堆放材料、道路等进行全面清理,清除各施工通道的积水和积雪,保持施工通道的畅通,准备现场测温仪和混凝土浇注用的防冻剂、保温草席等。

搞好施工人员培训。冬季施工技术方案审定后,依据方案内容编制劳动力进场计划。针对冬季施工人员的不同工种和专业,分别开展冬季施工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熟悉冬季施工设计图纸的内容及要求;学习冬季施工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熟悉并掌握冬季施工技术方案的内容和要点;掌握冬季施工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2 油田地面工程的冬季施工中的管理

质量控制措施的管理根据施工方案内容要求,冬季施工主要有钢结构焊接施工、工艺管线焊接施工、混凝土施工等内容,不同的施工内容其质量控制措施不同。

2.1 管线焊接施工质量管理。

冬季管线焊接的一般工序为:设置预制车间――熟悉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绘制管道系统单线图和预制组合件装配图――一预制测量放线、放样―一清料、排料、号料――材料调校、切割及坡口加工管件组对连接――预制焊接――预制件的复核、校正和编号――质量检验(外观检查和无损检查)成品堆放、运输――现场组装焊接。焊工取证上岗。冬季施工的焊工都必须经过相应的焊接培训,并参加焊接考试,考试合格后取得上岗证方可上岗,尤其是特殊不锈钢的焊接,如双相不锈钢等。确定焊接工艺评定。针对处理厂内冬季施焊管线都单独进行室温焊接工艺评定和低温焊接工艺评定,焊工严格按照评定后焊接工艺规程施焊。适当采取“焊前预热、焊后缓冷”措施。冬季焊接施工,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都需要适当的焊前预热,焊前预热可以消除坡口表面的水分,提高施焊的温度,减少焊接热输入量,改善焊接热循环,避免脆硬组织出现。焊后保暖可以避免焊缝急速冷却,减少冷裂纹.同时也可防止氢脆现象的出现。保暖措施常采用如裹毛毡、裹石棉被、电热器加热等办法。

加大室内预制深度,减少室外连头焊接。当碳钢管线的焊接需在室外连头时.提前搭好临时防风保温棚,利用红外灯或电暖器,保证棚内温度大于5℃以上,做好焊前预热、焊后缓冷措施。同时要求工棚内完成的焊口必须做射线检测和超声波检测,当棚外天气温度低于-l5℃,全面停止焊接作业。不锈钢为了保障焊接质量,不进行室外焊接,只在室内开展预制工作,尽量加大预制深度。待天气转暖后。再组织室外连头22Cr双相不锈钢室内焊接时,除了应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必须严格控制层间温度,保障氩气保护效果。焊后进行铁索体和奥氏体的

含量测量。

2.2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油田冬季混凝土施工主要为设备基础的施工。混凝土在冬季施工时,低温使得水泥的水化作用缓慢,如果不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强度难以达到设计要求。

要确定最佳的混凝土配合比。按照建筑质量验收规范,根据设计图纸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结合温度参数。将混凝土原材料送当地质量检测中心检验,并委托质检中心完成混凝土的试配比,试配比在工地实验室完成试块试验,试验合格后配方才能大规模使用。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冬季施工日志及报验单应详细记录当天所进行的施工部位、人员材料情况、设备运行状态等施工事宜。由于负温}昆凝土强度增长较慢,应做好同条件下混凝土试块及试压工作,发现隐患,及时报告。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控制好原材料的加热温度。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原材料的加热温度,做好加热措施,定时进行温度测量;控制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施工中做好混凝土浇注入模温度,一般不应低于2cC。作好试块的留置工作。根据规范,冬季施工试块留置不少于2组(6块),与结构同条件养护。加强成品的养护。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并经常检查测温,随时掌握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保证混凝土在初凝期不受冻。

2.3 钢结构焊接施工的管理

严格执行钢结构冬季施工的工序:设置预制车间(配置供暖设施)――车间内预制平台搭设――原材料进场检验――放样、下料――构件预制――组装焊接――除锈――涂刷底漆――现场安装焊接。

另外,进场的型钢及焊条材料必须具有出厂合格证和相关质量证明文件。因钢结构的编排复杂,焊接顺序的合理与否对焊接质量影响很大。应根据结构特点,合理编排焊接顺序,减少和尽可能均布焊接残余应力。

钢结构在车间内预制,车间利用已建水暖管线采暖,实现室内正温,以此保证焊缝综合指标。当需要室外安装焊接时,必须搭设保温和防风棚,做到焊前预热,焊后缓冷。当棚外的环境温度低于-15℃时,全面停止焊接作业。

2.4 冬季施工安全管理

冬季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防风、防火、防滑、防烫伤、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防爆炸等工作。要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全权负责冬季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针对冬期施工特点,对全体员工定期进行冬季施工安全教育,并指派专人购置、发放冬季专用的安全防护用品.对新进场的工人必须进行入场培训和冬施培训。要加强安全交底实施情况的检查。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安全质量监督员和现场施工员要经常深入施工现场,检查《冬期施工措施》落实情况,及时纠正违章行为。搞好防滑措施。通道防滑条损坏的要及时修补,对斜道、通行道、爬梯等作业面上的霜冻、冰块、积雪等要及时清除。加强用火申请管理,遵守消防规定,用电热法施工时要加强检查和维修,防止触电和火灾。

3.小结

油田地面工程的冬季施工是北方地区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施工条件差、施效率低。总之,为了保证油田地面工程建设冬季施工按计划完工,必须精心准备前期工作,确定合理经济高效的方案,严格执行质量和安全控制措施,才能把工程做到保质保量。

参考文献

[1]王岩峰.钢结构焊接冬季施工要点阐述[J].北方钢铁,2011.

[2]姜汉桥.油藏工程原理与方法[M].东营: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

[3]李璐.班组安全文化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2010(01).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高职;焊接;教育改革

现在船舶行业的快速发展,船舶焊接所需的人才越来大,但是目前在岗工人大多是初中毕业生或者是八十年代末期的技校毕业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偏低,只能从事简单的焊接操作,对于先进设备的操作和新技术的应用显得力不从心,同时我国焊接生产一线严重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我院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焊接专业)人才规格定位:不仅能操作,还应读懂图纸、制定工艺参数、安排生产工序、分析工件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确定修复工艺、熟悉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与方法等。造船焊接技术是现代船舶建造工程的关键工艺技术。在船体建造过程中,焊接工时占船体建造工时的30%~40%,焊接成本约占船体建造成本的30%~50%,焊接生产效率是影响船舶建造周期与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焊接技术进步对推动船舶工业或其他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养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担负这一类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建设。

1.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学习先进的焊接技能及理论知识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对于焊接技术而言“高效焊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高效焊接方法主要指熔敷效率高、焊接速度快、操作方便且易于实现自动化的焊接工艺方法。高教焊接工艺方法的共同特点是生产效率高、焊接质量好、节约能源。在中国造船工业中,常用的高效焊接方法有:铁粉焊条手工焊、下行焊、重力焊、药芯焊丝CO2 焊、多丝埋弧焊、垂直自动气电焊等。推广应用低成本自动化焊接设备及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平面分段自动装焊流水线,从而可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

2.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考核做出调整

一基础知识以够用为度,三学制的培养周期短,要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须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是课程内容改革,将社会需求量大、技能要求高的焊条电弧焊技术、气焊气割技术、C02 气体保护焊技术单列出来,作为核心课程和核心技能。重点学习《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生产检验及管理》、《材料焊接性》、《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焊接专业英语》等,在学习过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强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实际应用,组织编写相关课程的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书。英语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焊接领域中,特别是船厂。

三是改革考核方法,在考核中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书面考试与答辩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把考核重点放在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四是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焊接技术应知应会,增加专业技能实训,强化焊接操作技能训练,培养焊接技术高等技能操作和技术性工艺规程编制人才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3.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焊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归纳为焊接工艺员、施工技术员、焊接检验员、产品推销员,所以要找到适合对焊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方式。制定了适合于焊接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性方案;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以提高,动手能力增强。

第一是对学生基本焊接实践技能的培养。该技能培养主要安排在大一学年的第二学期进行,此时学生正在进行专业知识的初步学习,通过实践技能的培养将能进一步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第二现是对现代焊接技术的掌握和软件培训。该技能培养主要安排在大二学年进行。通过半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焊接专业的绝大多数理论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学习,因此,该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侧重于现代焊接技术的掌握,包括埋弧自动焊、C02气体保护焊、钨极氩弧焊、激光焊,以学生掌握技能为目标,在实训教学中加以渗透,并考取相关的资格鉴定证书如中级焊工证、CCS焊工证等,从而提升学生在就业时的实力。

第三是对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该技能培养主要安排在大三学年的第一学期进行,借助于专科毕业设计,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焊接工艺员、焊接检验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4.增强实训基地师资建设力量的投入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显著特点在于它的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不具备一支有实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充足的校内实训场室,是不可能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实训教学一般分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两大部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特征,建立以实用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主线,建立具有一定技术水准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必要的条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参观并认知企业的文化、工作要求、环境等,以加强学生自身的能力。校内实训要与校外的相结合,校内的是基础来适应校外的现场施工条件,应能体现出工程应用性、综合性的特色。在学校我们实训基地开设的实训科目有:水平位置单面焊双面成型、立焊位置单面双面成型、管—管对接水平固定全位置焊(单面焊双面形成型)、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氩弧焊、氧—乙炔焊。通过这些强化训练,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焊接的操作技能,在实训结束后,即可由省劳动厅组织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多了一份就业的机会,而且一上岗就能很快地胜任工作这既符合国际社会现行的就业惯例,又能对我国正在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4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职业(行业)标准;智能焊接技术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持续深入推进,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为典型代表的焊接制造行业机器人焊接比重不断提升,进而对智能焊接专业人才需求大大增加,因此,探索如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智能焊接人才非常必要。目前,我国已形成涵盖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多层次的焊接高等教育体系,如何确立高职智能焊接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教学内容如何与职业(行业)标准相融合,使该类型的人才培养满足智能焊接制造的需求,支撑行业的转型升级,其意义重大[1]。本文以智能焊接技术专业为载体,探索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形成了职业(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方法。通过职业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同时通过对智能焊接专业技术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创新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综合优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等级教育的深度融合。研究结果为其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及教材的开发提供借鉴。

一、建设目标

通过对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的分析,明确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理清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途径和方法,开展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对接职业(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形成职业(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方法;同时以GB/150等国内标准和ISO15609、EN287、ISO9606、ASME等与焊接领域相关的国际标准等为突破口,重构课程体系基础技能模块,理清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行业的智能焊接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逐步把机器人焊接相关标准GB/T19867.4、CWA1.5、ISO14732等融入机器人焊接高端模块,形成以岗位为主导、标准为主线的“一高两基”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建设思路。创新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总结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建设方法、途径和实施策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式,为其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与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建设思路

通过对包括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在内的焊接制造行业的调研,解决专业定位问题;按照GB/T29824(工业机器人用户编程指令)、GB/T19867.4(激光焊接工艺规程)、CWA1.5(弧焊机器人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规范)、ISO10218(机器人与机器人装置)、ISO14732(金属材料机械化和自动化焊接操作工技能评定)、ISO15609(国际焊接工艺规程及评定)、ISO9606(国际焊工资格认证标准)等国内外标准要求,解决典型工作岗位及其能力要求的问题。基于机器人弧焊操作员、机器人激光焊接操作员等新岗位的人才需求,按照手工焊接技术—焊接工艺技术—机器人焊接技术的技术升级路径,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协同典型企业(中车集团、迪森〈常州〉锅炉有限公司等),重构“智能焊接高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一高)、焊接操作基础技能课程模块、焊接工艺基础技能课程模块(两基)”的“一高两基”课程体系。具体为:根据《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TSGZ6002《特种设备焊接操作人员考核细则》、EN287(国际焊工资格考试)标准要求,把以持证项目为教学内容的技能类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结构(基础技能课程模块)[2],根据ISO15609等标准要求,将焊接工艺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和现场生产管理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工艺结构(焊接工艺基础技能课程模块),根据GB/T19867.4、CWA1.5、ISO14732标准要求,以机器人焊接操作、编程、工艺以及质量检验作为课程体系的高端结构(智能焊接高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校企共同制订课程标准,重组课程教学内容,重整课程项目,解决教学内容更新以对接产业升级对人才需求升级的问题。根据国内外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将符合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的焊工持证项目作为课程主体内容,以焊接方法为主线,由易到难排序教学内容,解决技能类课程建设问题;按照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标准、工艺流程,设计培养学生工艺评定、工艺编制、质量检验和现场生产管理能力的教学项目,解决技术类课程开发问题。校企行合作,按照TSGZ6002、CWA1.5、ISO14732的要求,建设集特种设备焊工培训考核,机器人弧焊操作员培训考核,国际焊工培训考核以及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焊接实训平台,产教深度融合,时刻保持教学内容与生产需求对接,解决专业教育与行业需求一致性问题。

三、建设路径与方法

1.对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焊接专业对接职业(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梳理,分析本研究所需的理论支撑以及在本研究中的具体运用[3],在此基础上明确本研究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2.从智能焊接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开展广泛的职业岗位调研,进行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梳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明确智能焊接专业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核心技能,将本专业的职业技能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具体岗位需求,进行综合梳理和科学定位,以高技术技能人才的育训并重新理念,将职业(行业)标准贯通,综合优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等级教育的深度融合。3.从智能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际出发,理清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路径和方法,探索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途径和实施策略,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建设。以《焊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将ISO9606、EN287等国内外标准融入,培养手工焊接技能扎实的学生,并结合“1+X”技能等级标准、机器人焊接相关行业资格标准、国际标准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培养能进行机器人焊接操作、能进行机器人焊接编程、能制订机器人焊接工艺以及能进行机器人焊接质量检验的“四能”智能焊接人才,使人才培养更具有职业特征,更能做到与产业需求相一致。4.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通过智能焊接技术专业对接职业(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探索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总结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建设方法、途径和实施策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其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和实际应用提供借鉴。

四、建设成效

1.创新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一高两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TSGZ6002、EN287标准要求,把以持证项目为教学内容的传统手工技能类课程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结构(基础技能课程模块),根据ISO15609等标准要求,以焊接工艺编制、产品质量检验和现场生产管理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工艺结构(焊接工艺基础技能课程模块),根据GB/T19867.4、CWA1.5、ISO14732标准要求,以机器人焊接操作、编程、工艺以及质量检验作为课程体系的高端结构(智能焊接高端技术技能课程模块),构建“一高两基”的专业课程体系,满足焊接制造岗位对从业者手工焊接能力、机器人焊接能力以及焊接工艺制订能力的需求。(见文末图2)2.创新了以标准为主线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优质“项目化”课程和教材。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焊接制造行业标准要求为主线,根据焊接方法的分类特征,按照持证项目技能等级,从简单的平焊到复杂的全位置焊,再到机器人编程及焊接递进,开发技能类课程;根据技术类岗位能力需求,以典型生产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并把能力要求分担到多门课程中,开发技术类课程,校企合作建设教学做一体化教材。3.创新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实训中心建设模式,打造“多位一体”实训平台。省产教深度融合智能焊接实训平台包含省人社厅认定的焊工高级技师统一鉴定机构、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的特种设备焊工考试中心,与中国焊接协会共建的全国机器人焊接培训基地,与德国手工业协会共建的中德国际焊接技术培训考试中心。作为第三方培训与鉴定机构,为企业进行焊工培训及考核,同时利用平台资源集聚优势,更有利于校企合作,提高教学团队对标准的理解与应用,为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提供条件。

五、结语

智能焊接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职业(行业)标准对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方法,探索了职业标准、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的路径。创新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体系的途径和方法,构建了“一高两基”专业课程体系,满足了焊接制造岗位对从业者手工焊接能力、机器人焊接能力以及焊接工艺编制能力的需求;创新了以标准为主线的课程开发模式,建设了一批优质“项目化”课程和教材;创新了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相结合的实训中心建设模式,打造了“多位一体”实训平台。同时通过对智能焊接专业技术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科学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创新了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对接的课程建设理念,总结了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及建设方法、途径和实施策略,形成了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经验。同时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组织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理实一体”“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使学生获得与企业相似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的职业能力,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培养的人才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胡秋.基于一体化教学过程技工院校焊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6):128-129.

[2]姜泽东,史维琴,陈保国.特种设备制造标准融入焊接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15).

[3]苏伯,贤徐艾.与职业(行业)标准相衔接的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探索: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8-90.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5

关键词:焊接 人才培训 教学方法 问题 方法 探讨

前言

我国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各项配套技术都在不断提高。其中焊接是必要的工序之一,而焊工则是一种技术性含量较高的岗位。其不仅对技术标准要求高,且不允许出现任何的技术缺陷。因此进行焊接的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有专业的操作技巧及丰富的实践经验。焊接人员为了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教育,经过相应的考核,获得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才能从事相关的工作。现代焊接培训机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及管理方式等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焊工技能水平的提高及发展,因此对焊工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焊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焊工培训教学是实践性及专业性极强的技术培训,其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焊工技术,强化其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其社会价值的实现,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种:①忽视实践现代我国的职业教学、专业培训学校等,其培训教学方式依然是采用传统的方式,即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听讲,没有形成互动,老师讲授知识,重点集中于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由于没有实践,也没有任何时间的感受,理论知识的无法理解透彻;②教材陈旧 焊工专业与社会的联系十分密切,现代许多建设工程的质量检测标准等均有了较大的变化,焊接技术的更新速度也较快,而教育部门、学校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培训是使用的资金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其使用的教材均较为陈旧,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使之不能很快的适应工作;③教学方法落后 职业教育中的焊工培训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新学生跟随有经验的师傅进行学习,该类有经验的师傅仅仅在技术方面比较优秀,其不懂教学,无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系统培训,且学校的硬件条件、器材设施等因素限制,导致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少,操作能力不足[1]。

二、焊工培训教学方法

(一)感性材料的运用

焊工在进行培训学习的时候会遵从一般的学习规律,即最初的认识一般为感性的认识,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转变为知识技能的学习,且会对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首先焊接人员,需要全面掌握焊接方面的工具及设备,使之能够拥有整体的感性认识,具体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①直观的图片展示 利用图片、表格等有形挂图进行观察、学习。 利用模型直观的特点,全面掌握其基本情况,包括外、特点、结构、构成部分等,便于今后进行实践操作。该学习模式的特点在于操作简单、需要的教学设备较少,且能够有效的达到直观学习的目的;②现象观察 组织学员亲自去现场进行观摩及实物考察。这种方式是职校主要的教学途径之一,能够让学生直接的接触到各类工具设备等,积累了焊工的间接经验[2]。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焊工是一门实用性超强的专门学科,在社会的各个建设项目中均有重要的作用,学习焊工技术的目的是更好的融入社会的生产。在学校的焊工培训的是为了使学生获得更为精良的焊工技术,促进学员今后的发展,在教学方式上也需要强调内容的实践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比如在讲解焊条药皮中的性能时,可以结合时间活动强调其中的稳弧剂能改善引弧性能,可提高电弧燃烧稳定性。在全面培养学员综合素质的条件下,按照现在单位及企业的相关要求及国家规范文件中规定的标准,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并适当调整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与时俱进,强化最新焊工技术知识的教授。通过上述方式密切的联系实际,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更加能够使学员在学习阶段就对实践活动有一定的认识,为以后融入社会及上岗工作打好基础[3]。

(三)课堂积极引导

在培训课堂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当的提出较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思考,使之更加具有创造性。课堂上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性学习,充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实践操作的培训上老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讲授变为使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掌握。具体就是老师要主动的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并把问题引导于课堂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地发现答案。

(四)提供实践机会

由于焊工的特殊性,在培训时不仅需要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还需要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学校需要把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来进行,积极联系各相关企业进行下厂实习,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活动的机会,使之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并能够实践的经验反馈至理论中,深刻的思考理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仅更加夯实了理论基础,也积累了相当的实践经验[4]。

三、总结

现代社会的发展,各项建设事业十分普遍,对于钢筋等物资的应用十分的广泛,对其进行焊接是建设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内容。焊工也成为了现代社会建设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工种之一。现代人们对于建设项目的质量要求较高,因此相应的,焊工也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及丰富的经验。在对焊工进行培训时也需要十分注意将培训的目标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教师全面,全面掌握培训人员的具体情况,探讨出更加适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提高焊工的技术水平,进而提升建设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林义.浅谈焊工培训成本的控制[J].现代企业教育.2012(05):206.

[2]骆聪飞.关于焊工培训教学法的研究探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04):159.

[3]齐金莲,孙伟松.焊工培训中全面质量管理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03):235-236.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6

论文摘要: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以就业岗位调查为依据,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情、校情、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专业培养目标灵活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活动;并以有关专业为依托阐述了主要教学环节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的具体方法。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发展比较协调。“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之路”能够有效地解决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就业水平等主要瓶颈问题,这一规律性的认识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共识。

1开展就业岗位调查,明确培养目标,制订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建立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别是听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专家的意见,整理归纳确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职责;根据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进行课程开发。建立课程群;同时有针对性地设置学生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专项培训;最终形成专业培养计划。

例如,作为我校产学合作教育试点的焊接专业,试点方案的制订借鉴上述教育思想,组成专业调研小组,集中走访了华北、中原、辽河、胜利等油田的2O多家用人单位,与200多名焊接专业毕业生进行了座谈,了解他们的工作岗位、具体任务、知识技能要求等各方面情况;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经过总结,将焊接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归纳为:焊接工艺员、施工技术员、焊接检验员、产品营销员、复合型工艺员等几大方面。所谓复合型工艺员,就是负责某一车间或分厂的热加工和机械加工等多工种的工艺技术工作,甚至包括行政管理工作。要求毕业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尤其要具有一定的生产岗位组织管理能力。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还要求毕业生具有生产中使用的较先进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能力。另外,突出强调与人相处、与人合作、踏实肯干、不断学习、心理承受等能力的培养。

在前期调研、总结的基础上,成立了由企业专家和焊接学科组成员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讨论制订了焊接专业培养方案。该方案主要内容包括:

1)调查归纳确定的14项毕业生岗位职责,103个工作任务;

2)课程模块(课程群)设置;

3)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室建设、教材等教学资料建设等规划;

4)焊接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适时修订和完善,其信息来源也是调查研究。调查手段有调查表、网络、电话等;调查时机有召开产学研合作教育研讨会、出差专访、就业招聘、校友返校、网上调查等。将收集整理后的结果及时贯彻到教学计划中。

2根据培养目标,探索实施适合专业特点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2.1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先导

赋予“教”与“学”关系以新的含义。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学生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学会如何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引导作用。在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向教师和学生灌输这一教育思想,改变学习内容一切由教师包办的传统教育方法,学生不再由教师领着走或推着走,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学习计划。

2.2形成产学研结合教育的长效机制

成立产学研结合教育指导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建立“双向介入,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通过订单教育、预先签约、岗前培训、科技攻关等多种形式培养急需人才;健全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信息反馈,及时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形成“计划、培养、使用、质量反馈、计划改进”的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2.3制订适合“学分制”、“导师制”的教学计划

建立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的产学合作教育教学体系。“以能力为中心”设置课程模块,灵活设课;学生可以灵活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打破千人一面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与导师制相配合,实行“自助式”学习,实现“分方向”培养。

2.4建立稳定的校内外产学研结合教育基地

发挥产学研结合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职能作用,为学生技能训练、工学结合、毕业设计、专业社会实践和参与生产管理等创造条件;校企合作以基地为平台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基地建设是实施产学研结合教育、校企合作育人的基本保证。

2.5培养一支专兼职结合、素质较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业务好、素质高、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顺利实施产学研结合教育计划的关键,也是工作的难点,主要措施有:

1)培养与引进并重,激励与约束结合,提高师资的学历水平,稳定队伍的结构。

2)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技开发。树立“大科研”意识,设立不同层次的激励政策,利用课外研究小组、毕业设计、专业实践等各种条件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师整体学术水平。

3)规定教师参加生产实践。要求教师下实验室或训练室,到产学合作单位实践锻炼,即可培养教师的工程意识和“双师”素质,也可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4)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是产学研结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实践经验和引导作用是教学中的宝贵财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行政兼职、退休专家教授、校外兼职教师等是这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2.6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

学制有限,不可能多次安排大块时间让学生去顶岗训练。但又要求学生在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还要有一定工程实践的经历。为了较好的协调理论、实践、素质之间的关系,教学中可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实验(训练)室随时为学生开放。鼓励学生下实验(训练)室,自行设计并完成综合性实验;接待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为学生开展科技制作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条件。

2)专业实习与专业社会实践相结合。专业社会实践是为了使学生尽早熟悉社会、熟悉专业,培养工程意识而设置的必修环节,学生在校期间每年一次。教学计划将专业实习安排在暑假前,使其与暑期专业社会实践连续,延长学生顶岗锻炼时间,增强实践效果。

3)学生可自行选定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是学生就业上岗前的一次演习。校内指导教师申报毕业设计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到产学研合作教育单位或签约单位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校内外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这样做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4)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取证型训练项目。将学生未来工作所必需的职业技能训练与技能证书考核结合起来,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取证训练。训练结束后,考核合格即可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3结束语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 冬期施工方案

中图分类号:TU113.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都有时间的要求,所以施工周期的长短对一个建筑项目效益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建设的进度需求,有时不可避免的要冬季施工。那么按照《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若采取的方法不当,极易给工程质量造成隐患或出现质量事故,所以房屋建筑工程应尽可能在高于5℃的气温条件下施工。承重墙体强度增长主要靠水化作用,水结冰时,水化作用停止,而且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促使混凝士结构松散破坏,因此,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当昼夜平均气温在5℃至-5℃之间,则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方能施工。

一、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做好冬期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提前收集施工地冬期气温变化的资料。其次是要准备好施工的技术方案及施工的材料。在工程即将进入冬期施工前,要提前准备和防范。把不利的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要提前了解当地的气温变化、持续时间、最低温度以及最大风、雪等资料,还要了解施工过程中未来一周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二、明确施工重点任务

冬期施工的重点任务就是做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在工程进入冬期施工前,要提前编制好冬期施工技术文件,作为冬期施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

冬期施工技术文件必须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方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冬期施工的生产任务安排和部署;施工材料进场计划;热源、设备计划和部署;冬期施工人员培训;工程质量的控制要点;冬期安全生产的要点;施工工序及进度安排等。

三、抓好施工关键工作

冬期施工的关键工作是要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交底工作。

冬期施工由于在低温下进行作业,不了解或不熟悉冬期施工规律,极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保证工程质量,冬期施工前必须进行人员培训。主要学习国家和地方有关冬期施工规范、标准、规定,理论知识及施工方法。

进行冬期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防止施工操作人员违反冬期施工规律,人为的造成质量事故。施工前技术交底的重点是:原材料的使用方法、加热或保护、成品的保护或养护工作。另外要严把原材料的质量关,以防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在工程中。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后果。

四、加强质量控制力度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做好冬季施工的重要手段。

1、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重点。

冬期钢筋施工最主要的是钢筋的焊接,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冬期进行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气温状况进行试焊。试焊的焊件送实验室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批量焊接。

焊条或焊剂的质量控制。焊剂或焊条在冬期运输、保存过程中极易受潮,使用受潮的焊剂或焊条会造成焊接熔池中混入气体停留在焊肉中造成气孔,影响焊接接头质量。在使用焊条或焊剂时,要按说明书的要求对焊条或焊剂进行烘焙,干燥后再使用。

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点是控制好原材料的加热温度。冬期施工对混凝土原材料的加热是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原材料的加热温度,作好加热措施,定时进行温度测量,保证加热温度达到要求。施工中作好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一般不应低于2℃ ,否则容易造成新浇混凝土冷却过快,从而影响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作好试块的留置工作。根据规范冬期施工试块留置不少于2组(六块),与结构同条件养护,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混凝土和转入常温养护28天的混凝土强度。加强成品的养护。

冬期混凝土的养护管理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措施,新浇筑的混凝土,一是作好覆盖保温工作,并经常检查,二是作好混凝土的测温工作,保证混凝土在初凝期不受冻。

2、砌筑工程冬期施工期间主要是采用抗冻砂浆法施工。所以要抓好抗冻砂浆法施工的质量控制。

防冻剂的掺量应根据气温和实验配合来实施。当室外气温低于-10℃及施工上需要时,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应优先加热水,当满足不了所计算的温度时,再对砂子加热,但要注意水温不得超过80℃,砂子温度不得超过40℃,水泥不可加热,但应放在不低于0℃的室内。

操作上应按照“三一”砌筑法砌筑。灰缝应控制在10mm以内。砖砌体在当日施工完毕后。必须在表面覆盖保温材料。

五、制定安全保障方案

冬期施工由于气温较低,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较多。在施工前要制定相应的冬期安全施工方案,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尤其是高空作业和特殊工种的教育,并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安全施工。具体方案如下所述:

1、认真制定针对性强的冬季施工安全措施,开展冬季施工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2、根据气候变化,灵活安排不同工种工作,在遇到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应立即停止室外作业,及时清除施工现场的积水、积雪,在采取有效的防冻、防滑措施后方可进行正常施工。监理单位应严格把关,消除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隐患。

3、加强作业人员生活区的管理,严禁将未完工工程的地下室作为住宿场所,工人宿舍取暖设施应设专人管理,严禁明火取暖和乱拉、乱接电器,严防烟气中毒、火灾和触电事故。

4、加强对室内防水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中进行焊接等明火作业的管理,对各类易燃、易爆物品要严格管理,合理有效配置消防器材,严防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焊工培训实施方案篇8

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一些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许多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仅以高学历学位招人,大学教师多为直接从本科、硕士、博士一路读上来,毕业后直接留校工作,本身工程技术能力较弱[1];对汽车生产企业焊接设备、焊接工艺、焊接技术要求标准等缺乏了解,教学中很难与工程实际结合。课堂教学变成了照本宣科,过于死板和程式化。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人才。

焊接专业所用教材多为20世纪90年代编写,如《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和《焊接冶金学—金属焊接性》两部主要教材为1993年编写。这两部教材在培养焊接专业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焊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教材内容已不能满足对焊接知识的需求,存在着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不够等问题。因此,急需在内容上既包含现代焊接冶金基础理论,又紧密联系企业工程应用的教材。在例题和习题安排设计方面,应该多反映实际工程问题。比如,讲解焊接热裂纹和冷裂纹形成机理方面,让学生理解裂纹产生的原因很重要,但教材习题过于理论化,与工程实例相关较少,没有起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焊接专业课学时逐渐减少,如焊接冶金学—基本原理和焊接冶金学—金属焊接性两门课程,2007年总学时为72,到2013年总学时降为64。上课时采用PPT课件,由于内容多、课时少,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做笔记,更不用说参与课堂讨论;缺乏师生间交流,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

课堂教学内容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时(如工程实例分析),遇到学时减少,学生记录、理解跟不上的问题。考核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既是检查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2-5]。目前,本校焊接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仍普遍采用静态、单一的试卷考试形式,主要弊端是轻过程、重结果。有的学生平时上课出勤较少,而仅通过考前突击复习就可以在考试中得到较高分数。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全面、准确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缺乏对专业知识纵深方向的检验,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这种单一、僵化的考核措施不能适应面向工程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实践

(一)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鉴于新毕业硕士生、博士生教师在专业课讲授上的短板,且短期内无法有效提高其工程应用能力,从焊接生产企业高级工程师中引入兼职教师。理论方面可由具有一定理论研究深度的博士生讲授,面向工程教育方面可由引进企业高工讲授,实现了优势互补,发挥各自特长。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地处湖北十堰,是全国闻名的汽车城,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拥有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卡车基地———东风商用车公司,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焊接生产企业和焊接技术人员。因此,可聘请相关企业焊接高级工程师来校做工程应用实例方面的讲授。同时,促进新毕业教师与企业高工之间的交流,以达到对青年教师工程能力培养的目的。

(二)引入国际经典教材和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教材

针对焊接专业教材普遍更新较慢的问题,考虑理论教学过程中引入国际经典焊接冶金方面教材,如《WeldingMetallurgy》。该教材为美国焊接专业通用教材,内容较新。该教材中文版由哈尔滨工业大学闫久春教授翻译,并于2012年出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是国际焊接学会(简称IIW)针对焊接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目的是通过学习国际通用标准和规范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6]。该培训针对正规工科院校焊接专业本科生,培训内容涉及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规程及先进焊接技术。引入该培训资料教学既可使学生学习到国际焊接相关标准知识,又可帮助学生在参加该认证时获得通过,从学生本身就业能力与竞争能力方面考虑是非常有利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率先对焊接专业教学进行改革,把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融入本科教学,培养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资质的本科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的广泛欢迎[7]。由此证明,把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融入到焊接专业本科教学是可行的。

(三)实施工程案例和CAE教学

改进焊接教学授课方式,使授课更贴近工程实践是较合理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到焊接化学冶金和焊接裂纹等内容时,聘请东风汽车车轮有限公司焊接高工,针对型钢车轮焊接当中普遍存在的裂纹进行分析。由于分析中必然用到碳当量、裂纹起裂规则、拘束条件等焊接知识,而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涉及,从而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在各个焊接企业生产实习当中可再次对所学内容加以利用,从而更好地把所学知识与企业生产结合起来。这些学生毕业进入相关企业,能很快适应企业生产对焊接技术的需求,增强了毕业生的竞争力。由于工程实际中的焊接结构件大多结构复杂,工艺制定难度较大,单凭经验已不能完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尤其是焊接残余应力引起的焊接变形等。焊接CAE仿真技术可实现对复杂结构件在焊接当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变形准确分析,从而预测变形,优化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大学生在计算机操作方面能力较强,可充分发挥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优势,采用CAE教学,弥补在工程经验方面的不足。

(四)采用多种考核方式

首先,试卷考核评价方式仍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应在继承的同时加以改进。比如,在命题上适当增加工程应用题,答题属于开放式,无统一标准答案,考核重点不仅仅放在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上,更应放在分析、解决问题上。

其次,增加焊接企业实际工程问题分析,由来自企业的高工进行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焊接成本核算、焊接设备选择、焊接工艺制定、焊接质量保证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时能够从工程实际出发。

最后,增加计算机CAE分析考试内容。分析内容仍以工程实例为对象,要求分析不同焊接工艺对焊接变形和裂纹的影响,对焊接工艺进行优化,获得在变形允许范围内的最佳焊接工艺。由于分析对象来源焊接企业实际生产,学生分析报告可作为企业制定焊接工艺参考。同时,由企业提供生产结果,与学生分析结果对比,促进学生CAE分析应用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关于旅游的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药店医保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