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面裂缝处理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04 17:13:31

墙面裂缝处理解决方案

墙面裂缝处理解决方案篇1

关键词:护保温 工程质量 原因分析

1工程质量问题原因分析

在引起外保温工程的质量因素中,因施工操作原因而产生的质量问题最多,因此,规范外保温工程施工操作,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严格质量监控,是保证外保温工程质量的重要控制手段。施工中容易出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归纳为:

1.1外保温系统的脱落

1)选择的材料性能达不到要求,采用机械固定时锚固件的有效锚固深度和锚固数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粘结胶浆现场配比不准确;施工过程中粘结面积过小,不能满足粘结强度标准。

2)基层表面的平整度超出基层规范允许偏差范围;其表面含有妨碍粘贴的物质,未进行界面处理。

3)采用的聚苯板密度不足,抗拉强度过低,满足不了保温系统自重及面层荷载对其强度的承载要求,导致聚苯板被拉损破坏。

1.2冬季内墙面返霜结露

1)保温结点设计方案不完善,形成局部热桥断点。

2)施工时聚苯板的切割尺寸不符合要求,施工质量粗糙造成板间缝隙过大,也没有做相应的板条填塞处理。

1.3保温板的空鼓、虚贴

1)基层墙面的平整度不达标,墙面过于干燥,墙体接触面不够坚实;雨后墙面含水量过大,墙体表面形成水膜,导致板材粘结的空鼓、虚贴。

2)胶浆的配制稠度过低,粘结剂的粘度指标不合理,胶浆贴附到墙面时产生流挂,导致板面局部空点虚贴。

3)施工时不是用双手均匀的挤、揉、压板面,而是用力猛压板的一端造成另一端翘起,在敲、拍、震动板面时,引起胶浆脱落,导致板面的空鼓、,虚贴。

1.4面层的空鼓、开裂

1)胶粘剂的柔性压折比指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刚性过强,抹面胶浆的抗变形能力不足以抵抗内应力作用;胶粘剂里有机物质成分含量过高,胶浆的抗老化能力降低,随时间推移都会出现开裂。

2)水泥的掺入比例过大,胶浆的强度标号过高,面层胶浆早期收缩过快;胶浆的吸水率过高,冬季因冻融、冻胀作用等均会引起开裂。

3)工程用砂选用中砂,导致砂的过筛粒径过细,含泥量过高,粒径级配不合理造成开裂。在施工现场就地搅拌双组分聚合物砂浆,人工配料,配料不准;

4)聚苯板没有完成对外保温养护期的要求,上墙后产生较大的后收缩,引起面层的开裂;聚苯板粘贴时局部通缝或在窗口四角没有套割引起开裂。

5)玻璃纤维网格布的平米克重过低、延伸率过大、网格布的网孔尺寸过大或过小、网格布的耐碱涂塑层的涂敷量不足,耐碱强度保留率过低,网格布的埋设位置不当;网格布间断开无搭接或搭接尺寸不符合要求引起开裂,网格布干搭接或搭接宽度不够,网格布铺设位置有误,靠在保温层上,或网格布外面有超过3mm厚的砂浆。

6)窗口周边、四角及墙体转折处等易产生应力集中的部位,如门窗洞口的四角处沿45°未设增强网格布以分散其应力;抹底层胶浆时,直接把网格布铺设于墙面上,胶浆与网格布不能很好的复合,网格布起不到约束和分散应力的作用而引起开裂。

2以上施工中的节点和要点详解

2.1细部节点部位的处理

主体结构受温度、沉降及材料干缩等原因而产生了裂纹,裂纹部位大多体现在门窗洞口四角的八字斜裂缝,圈梁、顶板同墙体间水平裂缝。裂缝可引起外保温的裂缝,在外保温的施工过程中,当板材的板缝同结构裂缝在同一位置,玻璃纤维保护层又无法抵抗这种变形应力时,外保温保护层便出现裂缝。

解决方案如下:在粘接板材时,板材的接缝应与圈梁同砌体结构交界处错开,上下错开距离应不小于100mm;在门窗洞口四角应采用整块切割后粘贴,保证板材与门窗四角交接处无板缝,不得在此处竖向拼接板材,抹面层时,应在窗口四角加l块200mmX300mm加强玻璃纤维网格布,与窗角平分线成90°放置,贴在最外侧。

通过以上方法的处理,使板材缝隙位置错开,由于板材本身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可抵抗结构的裂缝,同时通过对保护层进行加强,增强保护层的抗开裂能力。这样基本可消除以上部位由于主体裂缝而产生的保温层裂缝。

2.2容易造成局部渗水漏水的部位处理

有些工程,落水管、室外爬梯及窗台下部等部位出现微裂缝。这些微裂缝多是由于落水管卡子、爬梯固定件、窗框等构件与墙体交接处没有密封密实或松动后产生裂隙造成雨水进入墙体,雨水沿缝隙渗到保护层,保护层局部处于饱水状态,经过湿胀干缩及反复冻融循环后出现裂缝并逐渐恶化。

解决方案:在构件四周部位满打聚合物砂浆,以切断雨水渗入途径:抹抗裂层时先用密封胶将构件与板缝隙嵌填密实,保护层施工完成后,应在构件周围满打密封胶,以防止构件松动后造成裂缝进水。

2.3主体结构特殊部位处理

在设计中,由于对立面效果的高要求,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造型,如门窗套、凸窗、雨棚、挑台等。在外墙外保温施工时,板顶在凸出墙面部位的根部,由于保温材料与混凝土有着不同的收缩率,发生温度变形时产生裂缝。

解决方案:粘贴时,应将板末端及相应部位满打胶浆,使保温材料与墙面紧密粘接在一起,墙体的凸出部分可以抹一些保温浆料以减小热桥;抹压网格布保护层时,应将标准网格布贴在翻包网格布外侧,两层网格布问应同时满刮胶浆,将标准网格布转抹至凸出部位l00mm。以上,以防止此部位产生裂缝;玻璃纤维网格布保护层施工完成后,在保温层与突出部位的交接处,应使用具有较好弹性的密封胶密封。

2.4外墙阴阳角位置的处理

外墙阴阳角处处于两个立面转折处,施工不便,若处理不当易造成从转角处向两侧墙面延伸的横向裂缝。解决方案:阴阳角处上下层板材应交错咬口粘接,外墙阴阳角角由于看不到内部粘接情况,易出现空洞,阴角粘贴时应认真检查。可防止转角处板竖向通缝,阴角内部出现空洞。抹玻璃纤维网格布保护层时,在阴阳角结构内侧均应做加强层,每边不得小于200mm,提高转角处保护层抗开裂能力。抹保护层时,转角处两侧墙体最好同时施工,以保证转角处一次做成,若不具备施工条件时应将加强层网格布一次完成后,抹标准网时将角部完成,竖向接茬处留在另一面墙上,距转角处l00mm以上。禁止将玻璃纤维网格布接茬处留在角部。这样可防止多次抹灰造成抹灰层过厚,使玻璃纤维网格布失去对外部砂浆约束力而造成开裂,防止多次施工造成的网格布搭接处二层网格布中间无胶浆,出现空鼓部位而开裂的现象。

2.5“缝”的处理

外墙保温可设置伸缩缝、装饰缝。在结构沉降缝、温度缝处也应做相应处理。留设伸缩缝时,分格条应在进行抹灰工序时就放入,待砂浆初凝后起出,修整缝边。沉降缝与温度缝根据缝宽和位置设置金属盖板,以射钉或螺丝紧固。

2.6加强层处理

考虑首层与其它需加强部位的抗冲击要求,在标准外保温做法基础上加铺一层网格布,并再抹一道抹面砂浆罩面,以提高抗冲击强度。在这种双层网格布做法中,底层网格布可以是标准网格布,也可以是质量更大、强度更高的增强网格布,以满足设计要求的抗冲击强度为原则。加强部位抹面砂浆总厚度宜为5―7mm.

2.7装饰线条处理

装饰缝应根据建筑设计立面效果处理凹型或凸型。凸型称为装饰线,以聚苯板来体现为宜,此处网格布与抹面砂浆不断开。粘贴聚苯板时,先弹线标明装饰线条位置,将加工好的聚苯板线条粘于相应位置,线条突出墙面超过100mm时,需加设机械固定件。线条表面按普通外保温抹灰做法处理。凹型称为装饰缝,用专用工具在聚苯板上刨出凹槽再抹防护层砂浆。

结束语;

墙面裂缝处理解决方案篇2

裂缝是影响建筑安全的重要问题,要保证房屋质量安全就必须解决好影响质量安全的各种因素,尤其是由于裂缝所引起的建筑质量安全。墙体裂缝不仅破坏了房屋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还使建筑整体的美观性大打折扣。引起建筑结构裂缝的原因有多种,例如地基不均匀沉降、温度导致的热胀冷缩、施工工艺等都能够引发施工裂缝。轻微的裂缝现象虽然不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安全性,但是无论从未来安全隐患角度讲,还是从美观角度讲都是对建筑使用价值的一种损伤。因此要实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就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好建筑施工中的裂缝问题。

2常见的施工裂缝现象分析

2.1由于沉降原因所导致的裂缝现象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导致砖墙砌体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建筑物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由于沉降作用使得砖墙表面的力学性质发生变化,由此导致不同程度的裂缝现象。地基不均匀沉降所导致的裂缝地点和方式有所不同,首先对于纵墙两端而言一般发生的是斜裂缝现象,裂缝从底端向上延伸并向沉降量较大的方向产生倾斜角度。其次对于窗间墙的裂缝来说,大都出现的是水平裂缝现象,裂缝形式以对角方式呈现,且裂缝形式与沉降量的大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沉降量大的裂缝在上,反之在下。最后,对于纵墙中央部位产生的则是竖向裂缝,裂缝从上到下,由宽至窄。

2.2由于温度原因所导致的裂缝现象

温度原因所导致的裂缝是另一种常见建筑施工裂缝现象。自然界中的大部分材料都会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因温度变化而引起热胀冷缩现象。同样的建筑物也会由于温度变化和作用产生膨胀或收缩变形,然后在一定的约束作用下形成附加应力,最后产生结构破坏,引起墙体裂缝。温度原因导致的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首先是八字形裂缝,八字形裂缝主要出现在纵墙上,纵墙上的裂缝一般出现在墙体两端,严重时裂缝长度有较大延伸。其次是水平裂缝,水平裂缝一般在墙体两端较为严重,同时在转角处等由于跨度不够而产生包角裂缝。

2.3由于施工技术和工艺的缺陷所导致的裂缝现象

施工技术和工艺的不同也会导致裂缝现象。首先,施工中的水泥品种和配比方式都是根据相对应建筑物的承载强度而进行设定的,然而在实际施工中有些施工人员因为采购不到相应的水泥品种,使得建筑物的承受荷载的能力或是防水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最终发生裂缝现象。其次,外加剂的使用不当也是导致裂缝出现的另一原因,由于外加剂的质量问题使得混凝土中外加剂起不到应有的功能作用,之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施工时会引起混凝土的强度达不到应有的标准,最终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2.4由于混凝土养护不足所产生的裂缝现象

因为混凝土自身具有一些结构性特点使得混凝土在进行浇筑和养护时需要把握多种因素,用以避免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混凝土产生塑性裂缝的时其表面会出现长短和大小不一的的龟裂。尤其是在外界温度和混凝土自身温度相差过大的情况下,塑性裂缝现象就会变得更加严重。混土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减水剂和缓凝剂入量过多、过少或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没有对其进行及时覆盖和养护都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其次混凝土在其成型过程中由于强度不足而过早进行拆模处理也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3应对建筑施工裂缝现象的解决措施

3.1对沉降现象采取合理的沉降缝处理

沉降缝的设置要依据地基类型和建筑物承受荷载的强度进行相应的划分。对于房屋荷载大小不均匀、形状较为复杂的建筑物而言,应将这些建筑物依据图纸进行区域划分,从基础部分起,在其承受不同荷载处设置相应的沉降缝。沉降缝的设置一定要在设计范围内尽量的扩宽处理,这样才能保证其拥有适当的变动范围,从而减少裂缝的发生。具体施工中要保证沉降缝内的清洁,以免建筑杂物落入缝内,影响房屋沉降情况。沉降作用下导致裂缝产生的又一因素为建筑自身的强度设计状况,尤其是墙体结构的抗剪能力设计。当建筑物本身墙体的抗剪能力较强时,就能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对不均匀沉降进行相应调整。因此在施工中应在易产生裂缝处的门窗洞口上部设置圈梁,同时增强砂浆的粘结力,最终提高墙身的抗剪能力,使其能够较好地抵御沉降作用所产生的裂缝。

3.2对温度原因所引发裂缝现象的处理措施

温度原因所引起的裂缝现象在施工中首先要重点注重保温层的处理,保温层能够有效减少由于温差作用所产生较大范围的膨胀和收缩变形。因为温差过大会使建造建筑物时所使用的建材发生不同程度形变。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季节进行建筑物的施工建设,才能做好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实现减少裂缝或不出现裂缝的目标。除了做好建筑物保温层的施工外,还需要考虑到建材的保温作用,对建材的保温最好可以做到低温处理和保存。

3.3由于施工技术和工艺的缺陷所导致的裂缝现象的处理

对于水泥品种使用不当和外加剂使用不当两个原因引起的建筑施工裂缝,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处理。水泥使用不当方面而言,要充分做好水泥的采购工作同时也要对采购回来的水泥进行质量把关和检验,从水泥质量源头解决产生施工裂缝的问题。外加剂方面而言,应在混凝土预拌前检查外加剂的质量是否符合建筑标准和要求,严格把握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4由于混凝土养护不足所产生裂缝现象的处理

由于混凝土养护不足所导致的混凝土裂缝现象的处理措施主要有,在浇筑后需认真进行养护处理,并对在外的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处理。如果发现存在细微裂纹但不影响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还要对细纹处进行抹压处理。由于强度不足的情况下拆模处理所产生的裂缝现象一定要依据不同结构类型在保证其强度达到要求时再进行拆模处理。对于梁和板来说,若是跨度为2-8米则需达到75%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若是跨度大于8m,则需达到100%的抗压强度。对于悬挑构件来说跨度的大小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没有相应的关系,因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达到100%的抗压强度。只有在满足了以上抗压强度的情况下才能对混凝土进行拆模处理。

4由于沉降原因所导致的裂缝现象的案例分析

4.1案例背景

某高层住宅楼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为163985平方米,小区建筑物配有一层地下室。建筑周围场地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同时基础底层距地下水位较近。近期由于台风作用导致地下室墙体出现裂缝,经测量鉴定裂缝宽度无较大范围内增减。

4.2原因分析

经专业人员研究测定,发现导致建筑物地下室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是强降雨作用使得地下水位发生抬升,同时地下室墙体结构的抗剪能力无法抵御由于水位提升而产生的浮力影响,最终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最终使抗剪部位由于受到不同压力而出现裂缝。但是沉降作用所产生的裂缝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性能。

4.3处理方法

采用灌浆法进行填补处理,灌浆材料为JT-401灌浆树脂。对裂缝处先进行除灰干燥处理然后进行配胶,最后选取相应的定位点实施灌浆。施工中要把握好裂缝宽度和灌浆树脂注入口、温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步骤进行灌浆处理后再对地下室墙体裂缝处进行测量鉴定,用以保证其抗剪能力和稳定性。

5结束语

建筑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相应的解决措施也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研究了建筑施工中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对解决施工中裂缝的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研究,依据经验和规律为今后的建筑施工裂缝现象的预防做出有价值的判定。当然建筑施工环境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裂缝原因。所以在施工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墙面裂缝处理解决方案篇3

关键词:膨胀剂 设计 施工 养护

前言:随着钢筋砼结构的长大化和复杂化,砼结构裂缝出现的机率大大增加,通常采取的技术措施设置后浇带。而随着补偿收缩砼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用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的大跨度钢筋砼结构无缝设计施工新技术也得以大量推广使用。但该无缝设计与施工方法不是万能的,在设计、施工、养护的各个阶段少有不慎,该无缝设计施工方案都可能失败。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补偿收缩混凝土无缝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供交流、探讨。

1超长钢筋砼结构无缝设计与施工方法的原理:

在钢筋砼结构收缩应力最大的地方给予较大的膨胀应力,加强带一般设在后浇带处。带宽2m,带的两侧分别架设密孔铁丝网,目的是防止不同配比的砼流入加强带内。施工时,先浇带外小膨胀砼(掺入8-10%SY-G),浇到加强带时,改用大膨胀砼(掺入12-15%SY-G),带内砼强度等级比两侧砼高1个等级。如此连续浇筑下去,以实现无缝施工。

2钢筋砼结构无缝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2.1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砼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试验室应考虑水泥、粉煤灰活性、各地砂石质量差异,结合试验中得到的技术参数,确定水泥、粉煤灰单方用量,再计算膨胀剂的掺量。

2.2不同结构部位的抗裂要求不同。底板、楼板相对于剪力墙受到的约束较小,则楼板砼的限制膨胀率相对较小,膨胀剂的掺量较少;而剪力墙因受到楼板、结构柱的约束较大,则其砼的限制膨胀率较大,相应的膨胀剂掺量较大;而加强带内砼的膨胀剂掺量则更大。

2.3大多数设计图纸对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没有提出具体要求,造成膨胀剂少掺或误掺,达不到补偿收缩的作用。当采用膨胀剂时,结构设计者在设计图纸上应注明“补偿收缩混凝土水中养护14d的混凝土限制膨胀率”。

2.4由于剪力墙受施工和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出现纵向收缩裂缝,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开裂机率越大。工程实践表明,墙体的水平构造钢筋的配筋率宜在0.4~0.6%,间距应小于150mm,采取细而密的配筋原则,水平构造筋宜放在竖向受力筋的外侧,以利于控制墙体有害裂缝的产生。

2.5混凝土胀缩变形与限制条件有关,而墙与柱的配筋率相差较大,由于应力集中原因,在离柱子1~2m的墙体上易出现纵向收缩裂缝。工程实践表明,应在墙柱连接处设水平附加筋,长度为2000mm,插入柱子中300mm,插入墙体中大于1500mm,该处配筋率提高10~15%,有利于分散墙柱间的应力集中,避免纵向裂缝的出现。

3.钢筋砼结构无缝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施工单位认为使用补偿收缩砼施工,砼结构裂缝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是错误的,除了设计配筋合理和补偿收缩砼的配合比保证足够的限制膨胀率外,施工管理则是关键。

3.2膨胀剂掺量有意和无意少掺是补偿收缩砼使用的误区。现实中某些商品砼厂家从经济利益出发,有故意少掺或不掺膨胀剂的现象,这样,膨胀砼就失去了补偿收缩作用,开裂现象仍然产生。

3.3有些项目拘泥于膨胀剂的推荐掺量,如某膨胀剂产品推荐掺量为8%~12%,在特殊结构部位用户却不敢超过12%,这也是施工使用中的误区。如后浇带或膨胀加强带要用大膨胀率的膨胀砼填充,要求砼膨胀率达到0.035%~0.045%,要掺入14%~15%膨胀剂才能达到。如只限于掺12%就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仍可能开裂。

3.4补偿收缩砼的拌和时间要比普通砼延长30秒,以确保膨胀剂和水泥、减水剂等拌和均匀,以提高其匀质性。

3.5补偿收缩砼的布料、振捣必须按施工规范严格进行,并采取可靠措施严防膨胀加强带内砼流入带外,带外砼流入加强带内。

3.6剪力墙砼裂缝的控制是个难点,即使使用补偿收缩砼浇筑墙体,也要以30~40m分段浇筑。每段之间设2m宽膨胀加强带,并设止水钢板,可在28天后用大膨胀砼回填浇筑,施工中应严格要求砼振捣密实、匀质,且保湿养护不少于14d。

4补偿收缩砼养护、维护中应注意的问题:

4.1补偿收缩砼要有充分湿养护才能更好的发挥其膨胀性能,补偿收缩。膨胀剂与水泥的水化反应大部分在14天完成,因此对掺膨胀剂的砼养护期的要求不低于14天。

4.2施工单位为加快施工进度,剪力墙浇筑砼12小时内就拆除模板,而此时砼的水化热升温最高,早拆模板造成散热快,增加墙内外温差,易出现温差裂缝。实践证明,剪力墙宜用保湿较好的胶合板制模,砼初凝后在墙顶部设水管慢淋养护,墙体宜在6天后拆模,然后用麻布贴墙并喷水保湿养护14天。

4.3底板宜用蓄水养护,冬季施工要用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楼板宜采用湿麻袋覆盖养护。

5工程实践

以某地下停车场工程为例,该停车场工程共地下三层,基坑开挖深度8.9m,平面结构长118m、宽58.5m,属超长钢筋砼结构。设计方案在长向的3等分点设有2条膨胀加强带,用以代替后浇带。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项:①在墙柱连接处1~2m范围内未设水平附加筋;②施工图会审时,设计单位同意了施工方提出的将加强带宽度由2000修改为800,并实施;③施工剪力墙加强带砼时,普通砼流入加强带内较多,高膨胀率砼也部分流到带外,且使用的是连续式膨胀加强带浇筑方法;④剪力墙在完成浇筑砼12h后拆模,对墙体未采取保湿养护措施,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淋水养护,且养护时间不足14d;⑤剪力墙完成后,未及时进行后续施工,未及时回填覆土。

负三层、负二层剪力墙拆模后约10天,部分墙面在每跨的三等分处出现了纵向裂纹、裂缝,个别裂缝由楼面上30cm处延伸至上层结构梁底,有的裂缝出现了渗漏水现象,后经专业防水堵漏公司高压注浆解决了剪力墙渗水质量问题。针对该种情况,在负一层剪力墙钢筋砼施工中加强了施工管理力度,并进行了14d的保湿养护,后经检查验证该层剪力墙面仅有4条细小裂纹。

这是一个失败的补偿收缩砼工程实践案例,这说明了在超长钢筋砼结构中使用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的无缝设计施工方案,从设计、施工到养护的每个阶段都必须严格按照补偿收缩砼应用技术规程的要求实施,稍有不慎,就可能给工程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结语

砼结构的裂缝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材料、设计和施工和养护四个方面。在材料方面,关键措施是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依据工程的特点、部位,合理确定膨胀抗裂剂的掺量和砼配合比,配制出膨胀性能大、补偿收缩性能好、施工容易、强度有保证的补偿收缩砼。在施工时,针对工程特点和膨胀砼的特性,采取合理的浇筑、振捣、养护等措施,只有采取了得当的综合措施,才能收到实效。需要指出的是,不是在砼中掺入膨胀抗裂剂后裂缝的问题都能解决,不应该片面强调材料单一因素的作用,而应把合理的材料选择与严密的设计方案,科学的砼配合比,严格的施工组织和完善的工艺措施相结合,才能确保砼的施工质量,达到补偿收缩砼的结构抗裂目的。

参考文献

【1】JGJ/T 178―2009,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2】邓 亮.南方夏季高温条件的膨胀加强带施工工艺[J].山西建筑,2007,33(20):148―149.

墙面裂缝处理解决方案篇4

1.1窗台下斜裂缝及现浇混凝土楼面的裂缝

1.1.1原因分析

引起窗台下墙体及现浇混凝土楼面裂缝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混凝土本身收缩引起的裂缝,因为混凝土在空气中凝结硬化时体积缩小,当其四周固结,不能自由收缩时,会产生拉应力而引起裂缝。

(2)由于住宅逐步由预制改为全现浇楼面,使工程整体性大大加强,部分墙体刚度增大,而楼面现浇的厚度仍在8cm~10cm之间,尽管强度满足要求,但楼面相对墙体的刚度减小,因此一些薄弱部位,如载面突变处、施工缝处和穿线管处往往首先产生裂缝。

(3)温度应力裂缝。现浇砼楼面与墙体连接处,因温度引起楼面伸长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使墙体产生裂缝。裂缝分布与墙体的受力特点密切相关,在门窗洞口处,平面转折处,由于应力集中,更容易出现裂缝。

(4)由于目前住宅结构形式基本一致,没有太大变化,设计人员往往只重视强度而忽视变形,在该设伸缩缝的地方不设缝,地基处理也不尽细致,往往使住宅工程沉降变形过大,引起墙体及楼面开裂。

(5)因为施工周期太短,在地基、主体工程尚未沉实的情况下就交付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地基、主体工程继续变形,致使一些工程在交付时无裂缝而使用一段时间后裂缝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常发生在地基经过人工处理的工程中。

(6)有些施工单位为赶工期,在砼未达到要求强度时就拆模,施工荷载也加的过早、过大,使砼在硬化过程中发生内部裂缝,也是造成楼面裂缝的原因之一。

1.1.2预控及防治措施

(1)设计人员在拟定地基加固和处理方案时,应将地基处理与上部结构的处理结合起来考虑,上部结构处理的方法有:改变建筑物形体,简化建筑平面,合理设沉降缝,加强房屋整体刚度等,尽可能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上部主体开裂。

(2)外墙窗台下可以考虑增设一道腰梁。根据地基情况,腰梁设于一层或其它各层窗台下。

(3)伸缩缝间距应适当缩短,规范规定>50m设一道伸缩缝,建议改为40m~50m。

(4)构造柱及圈梁应严格按照规范设置,墙宽、墙高厚比,窗间墙宽度应按规范要求进行计算确定。

(5)现浇楼面施工缝应留设在分户墙上,不设置于房间跨中1/3处。

(6)合理安排施工工期,不能盲目求快,尤其经人工处理过的地基,必须严格控制施工进度,以防上部主体完成后出现因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

(7)主体工程施工时,应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尤其现浇楼面在施工时砼必须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模;上部施工荷载也不能加得过早、过大和过于集中,并严禁吊装物件的冲击;浇筑砼时,管线预埋应深浅适当,当板厚<80mm,管径>25mm时,可在板底及板面加一层宽50mm,长度与宽同长的钢丝网。

1.2顶层墙体裂缝

1.2.1原因分析

顶层墙体裂缝,在建筑物顶层端部更为明显,裂缝的产生可归纳为以下一些方面。

(1)温度应力:由于建筑物处在自然环境中,受温度、季节及风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大,而顶层处露面多,室内外温度差异悬殊,造成墙体和现浇砼楼盖的胀缩幅度大,频率高,而二者的胀缩系数相差较大,彼此相互牵制,而产生的温度应力也较大,这是墙体开裂的主要原因。

(2)设计不当:设计单位在设计中往往考虑结构受力较多而考虑变形较少,虽然墙体裂缝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但设计方面未采取相应措施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如砖混结构墙的高厚比控制不严,屋面保温层厚度不够,无架空层,端部房屋纵墙开洞过大等都是造成墙体开裂的原因。

(3)施工不当:砖砌体的施工质量欠佳也是墙体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砌筑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灰缝砂浆不饱满、留槎不正确、干砖上墙等都会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1.2.2预控防治措施

从设计角度分析,设计上对温度应力的控制措施较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屋面保温层的最小厚度应较现在的作法有所提高,尽量不采用炉渣保温,保温材料要严格控制质量、含水率,必要时,屋面在有保温层的基础上增设架空隔热层。

(2)顶层端部房间内纵墙尽量不开窗,洞口不宜过宽,并在屋顶端部房间内纵墙及山墙采用配筋砖砌体。

(3)顶层两端房间处纵墙与内横墙交接处及山墙与纵墙交接处均设构造柱,内纵墙与内横墙交接处增设抗裂柱,抗裂柱上下端锚固在相应圈梁内。

1.3阳台隔墙与面墙的裂缝

1.3.1原因分析

近年由于阳台隔墙与面墙设计不同材料砌筑造成不同程度的裂缝。

(1)砼栏板:由于砼栏板与挑梁的连接为直接焊接,与墙体没有连接,这样一来隔板与挑梁、墙体间存在有一定缝隙,又没有恰当的填料,造成抹灰层收缩变形裂缝。面板间、板与板角钢框抹灰层不粘接,空鼓裂缝。

(2)炉渣砖:由于现在炉渣空心砖生产环节管理混乱,所用材料不统一,强度规格不够等原因,造成砌筑填充裂缝与抹灰层裂缝。

(3)底层阳台:由于一些设计单位没有采用底层阳台挑梁,而是底层阳台单独做毛石基础,墙体压筋又不是通筋,造成主体楼与底层阳台不均匀沉降裂缝。

1.3.2防治措施

(1)针对炉渣砖及加气块砖的阳台隔墙面首先必须要解决主体墙体与隔墙的拉接筋问题,建议压置通筋。与梁底的接触面用粘油的楔形对头塞固定,缝隙用油麻填塞,可缓冲挑梁弯曲变形的压应力,所造成的裂缝,阳台面墙除压置通筋外,尚需加压顶梁,长阳台需每开间加设构造柱,以解决挑梁弯曲变形所造成的裂缝。

(2)建议设计部门采用新型墙体材料GRC墙体隔板,运用于阳台栏板及隔板,以解决原来的墙体的诸多裂缝问题。

2墙体抹灰空裂

2.1原因分析

为减轻框架梁上部分荷载,设计人员多采用加气块做围护结构,但由于设计人员的疏忽及施工人员不按标准施工,造成梁底与窗下口的空裂。

(1)梁底空裂: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对收口处采用粘土砖45°或60°斜砌,并且要座浆挤紧以分散梁弯曲变形的压应力,而且大部分平砌口填塞砂浆,还有虽然斜砌但没有挤紧用砂浆填缝,这样就造成梁受力变形压碎砂浆造成梁底产生裂缝。

(2)砖墙敷设管线剔槽不规范或保护层厚度过小,都会出现抹灰裂缝、空鼓。

(3)基层未清理干净或湿润不够,使抹灰层与墙体粘结不牢,致使抹灰出现不规则裂缝或空鼓。

2.2防治预控措施

(1)加强填充墙与柱的连接,在浇筑砼时预留拉结筋,应沿柱高每500mm留2根直径6mm拉结筋,且伸入砌体长度不小于500mm。

(2)提高填充墙的砌筑质量,砌筑时可加入适量膨胀剂,严格控制砌体的砂浆饱满度。对填充墙顶部与框架梁交接处,必须用水泥砂浆分层嵌填密实,填充墙与梁或柱连接部位,应钉挂金属网,然后再抹灰,且金属网与梁、柱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3)消火栓和配电箱盘背面墙必须先钉挂金属网,且金属网周边超出箱、盘宽度不得小于100mm,然后用水泥砂浆分层抹实找平。

(4)砖墙内敷设线管时,线管剔槽必须用切割机沿预先空出的两边线切开,再用扁铲进行剔凿,槽深度应保证线管与砌体表面净距不小于15mm,宽度大于线管直径5mm,把线管钉牢固,定在槽内之后,用MIO水泥砂浆嵌填密实,然后再大面积抹灰。

墙面裂缝处理解决方案篇5

【关键词】民用建筑;墙体裂缝;成因;处理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民用建筑物的普及建造,与其相关的质量问题也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结构病害是破坏建筑物使用性能的关键要素,因不同程度造成的病害现象不一,其对民用建筑引起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新时期行业标准规定,民用建筑必须要保证其应用质量,严格防范各种病害形式的出现。施工单位应编制优良的施工方案,避免墙体裂缝造成的各种风险隐患。

一、墙体裂缝的分类

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建筑工程数量保持着持续上升的状态,全国各大城市正在积极拓宽建筑改造活动,以满足新城市风貌建设的要求。民用建筑是非生产性建筑,主要指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其在城市改造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施工单位在作业期间缺少良好的管理体制,导致建筑物的墙体结构出现多种病害,裂缝则是常见的病害之一。

建筑行业对“墙体裂缝”的定义,通常是建筑结构的墙体部分产生的开裂现象,属于民用建筑工程普遍存在的病害。行业理论研究工作深入开展之后,对于墙体裂缝的定义也有了系统性的概述。从不同角度划分,墙体裂缝的种类也不一样[1]。一般情况下,按照材料自身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四种。包括:一是混凝土墙体裂缝;二是砖砌体墙体裂缝;三是新型隔墙板裂缝,如:GRC板、石膏板裂缝等;四是不同材质墙体产生的裂缝,如:混凝土与砖砌体间的开裂,此类裂缝常出现,如施工洞裂缝。

二、裂缝对民用建筑的危害

建筑物是由不同筑造结构组合而成,民用建筑是非产生性的建筑结构,其主要采用了混凝土或砖砌墙体为支撑,维持了室内外居住的稳定性。社会经济收益水平增长的幅度扩大,人民经济收入增多使居住水平得到改善,对建筑环境的质量标准也更加严格。但是,因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民用建筑物在使用期间形成了裂缝病害,以墙体裂缝为主要现象。裂缝对民用建筑的危害:

1、破坏性能。裂缝已经成为建筑行业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建筑墙体产生裂缝的直接危害是破坏性能,造成墙体构造失去了原有的完整性。如:混凝土墙体中,形成裂缝会破坏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合度,造成材料配合的松散度偏大,从而减弱了墙体的耐久性,使建筑物正常的应用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2、缩短寿命。当建筑墙体出现裂缝时,无论其开裂程度如何,均会缩短建筑的使用寿命,给用户的日常居住生活带来不便。统计数据显示,大部分裂缝会使建筑寿命缩短2-5年不等,虽经过检修处理后能继续居住,但潜在寿命长短已受到的限制。墙体是建筑物的核心支撑,墙体使用寿命减短是一种很大的危害[2]。

3、增加费用。考虑到项目施工的成本耗资,病害维修产生的费用也提高了成本,影响了项目建设的经济收益。首先,工程单位要按照合同条款规定履行维修义务,增加了项目成本的费用开支;其次,业主也要支付一定的物业维修费用,用以修补墙体的里裂缝病害,这些都会让总工程费用有所增多。

三、处理墙体裂缝常用的技术

民用建筑墙体结构裂缝具有很强的破坏性,能够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综合性能、居住寿命等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由裂缝病害引起的一系列维修费用,也增加了工程建设的成本开支,减少了工程最终的经济收益。从行业发展角度分析,未来民用建筑工程将朝着“高档次”级别发展,新型建筑物将是社会改造活动的主要对象。因此,施工单位必须注重墙体结构病害的处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以抑制裂缝的危害。笔者认为,应结合墙体裂缝的几大类别,以及现有的施工技术条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

1、灌浆技术。以混凝土墙体裂缝为例,由于混凝土材料是民用建筑物的基本构成,材料质量决定了建筑物病害率的高低,控制混凝裂缝病害是巩固墙体结构的重点内容。这种裂缝形成主要是混凝土自身质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原因,如:沉降、收缩、温度等因素,造成的裂缝具有范围大、深度广等特点。目前,对于混凝土裂缝处理的方法较多,比较先进的处理方式可以使用自动低压灌浆的方法进行修复。自动低压灌浆技术是北京冶建工程裂缝处理中心研制开发的针对混凝土裂缝灌浆领域,包括:材料、机具、施工的一项综合技术[3]。灌浆修复后裂缝内部还需进一步加固处理,常选用AB-1灌浆树脂填充饱满,其抗拉及粘接强度较高,不会产生再次开裂。

2、修复技术。砖砌体墙体裂缝、新型隔墙板裂缝及不同材质墙体产生的裂缝都属于温度活缝,这种裂缝是因为墙体内外部温度高低不一,温度差异过大后引起的病害现象。因温度条件不一,若单一采用传统的灌浆技术是无法灌浆修复的,多数是由于裂缝存在的伸缩变化所致。因此,要选用柔性材料进行修复,这种开放式的修复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概念,与以往刚性修复对比,它更适用于活动量较大的裂缝处理。现场检修人员要选定相匹配的修复材料,参照民用建筑物的性能指标及结构状况,利用高性能材料制定修补方案,并且考虑其它辅助材料的应用[4]。如:除了常规选择的柔性材料外,还可搭配粘合剂作为辅助,促进裂缝闭合性能的改善,增强其抗裂能力。

3、填充技术。最近几年,国内建筑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国家也积极投资民用建筑工程,以美化城市地区基础设施的配套环境。但是,墙体裂缝病害对建筑物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不仅损坏了建筑物内外部的美观价值,也影响了筑造体应用功能的全面发挥。鉴于裂缝病害造成的诸多危害,施工单位要灵活地选用处理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墙体存在的裂缝问题。填充技术是比较多见的一种方法,对特殊裂缝形式进行填充、修补,达到恢复墙体抗裂、抗震、抗压等方面的要求。填充法的工艺流程:“配料-清理-开凿-清理-填充-修补”,现场人员应控制好裂缝处理作业的流程,既要选择与处理方案相适合的填充材料,也要控制好各个流程的操作质量,防止裂缝问题再次出现。

4、防护技术。墙体裂缝处理还需实施必要的防护措施,用以预防裂缝病害的出现,改善民用建筑的抗裂性能。施工单位可以执行综合防护方案,注意把握墙体裂缝的成因,提出针对性的病害防护措施。具体包括:控制混凝土初始温度、混凝土温度和温度变化,引起温差裂缝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混凝土泵送时,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墙体薄弱位置添加支护结构,或用钢筋网作为填充材料以增强墙体的耐久性,抵制了外界因素造成的墙体裂缝。现场作业人员应参照工程图纸完成施工任务,从多个角度控制墙体裂缝的发生。

结论

总之,民用建筑是城市化改造的重点项目,墙体在建筑物中是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由于墙体裂缝的成因比较复杂,其最终造成的破坏作用更大。施工单位应参照裂缝的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病害处理方案,保障建筑物功能的持久性。

【参考文献】

[1]季广成.混凝土现浇板在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运用[J].建材与施工,2010,33(20):78-81.

[2]鲁永金.灌浆技术对裂缝处理的效果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9(5)36-39.

[3]张文生.民用建筑施工常用的裂缝处理措施探究[J].东北高层建筑,2009,13(12):99-101.

墙面裂缝处理解决方案篇6

关键词:墙体裂缝;鉴定;处理方案

Abstract: At present, various wall cracks occu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housing, among which the slight are normal, but the serious will damage the structural safety. Combined with the wall crack in a housing engineering, the causes, processing program selection and the final processing measure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wall crack; identification; processing program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本公司施工某工程位于吉林省中部山区,某高速公路在建加油站房跨年工程。2009年底完成主体冷封闭。2011年4月复工续建,墙体结构一切正常。自5月初开始发现室内一道间墙沿中线出现水平裂缝。另两处窗口过梁处出现45度角斜向裂缝。开始并未引起重视。但经过一周观察,该裂缝有继续扩大趋势且发展明显加快。现场马上进行沉降观测。该裂缝经20天时间,发展至15mm,且西侧外墙窗口过梁处斜缝也快速发展至10mm 。为稳妥起见,该房屋停止施工,继续观察裂缝,待妥善处理后再继续施工。

对于此种情况,首先对裂缝进行鉴定。

对于危险性的综合评定按三层进行。第一层为构件危险性鉴定,其等级分为危险构件(Td)和非危险构件(Fd)两类。第二层次为房屋组成部分(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维护结构)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分为a、b、c、d四等级。第三层次为房屋危险性鉴定,其等级评定应为A、B、C、D四等级。

一、构件危险性鉴定,判断此构件是否属于危险构件。

危险构件是指其承受能力、裂缝和变形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结构构件。条形基础以一个自然间一轴线单面长度为一单个构件。墙体以一个计算高度、一个自然间的一面为一单个构件。

[本工程以裂缝发生墙体及基础为鉴定构件]

(一)地基基础危险性鉴定包括地基和基础两部分。

地基基础重点检查基础与承重砖墙连接处的斜向阶梯裂缝、水平裂缝、竖向裂缝状况,基础与框架柱根部连接处的水平裂缝情况,房屋的倾斜位移状况,地基滑坡、稳定、特殊土质变形和开裂等状况。

当房屋地基有下列状况之一者,即评定为危险点:

1、地基沉降速度连续2个月大雨2mm/月,并短期内无终止趋向;

2、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其沉降量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J7—81)规定的允许值,上部墙体产生沉降裂缝宽度大于10mm,且房屋局部倾斜率大于1%,

地基不稳定产生滑移,水平位移量大于10mm,并对上部结构有显著影响,且仍有继续滑动迹象。

[本工程裂缝>10mm,但房屋未倾斜,经后期连续观察,无继续滑动迹象,地基无危险点]

当房屋基础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即评定为危险点:

1、基础承载能力小于基础作用效用的85%(R∕γOS<0.85);

2、基础老化、腐蚀、酥碎、折断、导致结构明显倾斜、位移、裂缝、扭曲等。基础已有滑动,水平位移速度连续两个月大于2mm/月,并在短期内无终止趋向。

[本工程基础未导致结构明显倾斜,后期连续观察,裂缝发展终止,基础无危险点]

(二)砌体结构构件

砌体结构构件的危险性鉴定包括承载能力、构造与连接、裂缝和变形等。砌体结构重点检查砌体的构造连接部位,纵横墙交错处的斜向或竖向裂缝状况,[本工程窗上方斜向裂缝],砌体承重墙体变形和裂缝状况以及拱脚裂缝和位移状况。注意其裂缝宽度、长度、深度、走向、数量及分布,并观测其发展状况。

砌体结构构件有下列现象之一者,即评定为危险点:

1、受压构件承载力小于其作用效应的85%(R∕γOS<0.85=;

2、受压墙、柱沿受力方向产生裂缝宽大于2mm、缝长超过层高2/1的竖向裂缝,或产生缝长超过层高1/3之一的多条竖向裂缝;

3、受压墙、柱表面风华、剥落、砂浆粉化、有效截面削弱达1/4以上;

4、支撑梁或屋架端部的墙体或柱截面因局部受压产生多条裂缝,或裂缝宽度已超过1mm。

[本工程裂缝符合第1条,通长裂缝,承载力小于作用效应85%。本墙体存在危险点]。

二、房屋危险性鉴定

危险房屋(简称危房)为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房屋划分成地基基础、上承重机构和维护结构三个组成部分。房屋各组成部分危险性鉴定划分为:

A级(无危险点):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腐朽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

B级(有危险点):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C级(局部危险):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害。

D级(整体危险):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害。

[本工程地基基础A级(无危险点),上承重机构B级(有危险点),维护结构窗有斜裂缝B级(有危险点)]:

三、综合评价

原则:房屋危险性鉴定是以整幢房屋的地基基础、结构构件危险程度的严重性鉴定为基础,结合历史状态,环境影响以及发展趋势,全面分析,综合判断。在地基基础或结构构件发生危险的判断上,考虑它们的危险是孤立的还是相关的。当构件的危险是孤立的时,则不构成结构系统的危险;当构件是相关的时,则应联系结构危险性判定其范围。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时,考虑下列因素:

1、各构件的破损程度;[本工程初级裂缝]

2、破损构件在整幢房屋中的地位;[本工程裂缝是间墙上发生,非主要承重墙]

3、破损构件在整幢房屋所占数量和比例;[本工程裂缝墙仅2道]

4、结构整体周围环境的影响;[本工程裂缝属于冬季跨年基础防护薄弱,发生冻胀,春季地基恢复性下沉稳定,因后期使用供热,无冻胀发生,环境即无影响]。

5、有损结构的人为因素和危险状况;[本工程无]。

6、结构破损后的可修复性。[本工程可修复]。

[本工程综合评价:上承重机构B级(有危险点),维护结构窗有斜裂缝B级(有危险点),但初级裂缝,非主要承重墙,所占比例小,环境无影响,可修复。因此裂缝属于构件缺陷,对房屋结构整体无影响,考虑裂缝修复方案即可]。

四、针对本墙体裂缝采取加固措施:

根据裂缝裂缝大小进行处理,裂缝较小的直接用水泥砂浆或聚合物砂浆填满,裂缝较大者,墙体挂网-砂浆施工。用直径为1mm,间距为10mm*10mm钢丝网,用射钉固定,射钉间距250mm*250mm呈梅花形布置,然后抹30mm厚M10水泥砂浆,砂浆中掺入少量膨胀水泥。

五、针对本工程地基基础若有危险趋势,则采取加固注浆措施:

注浆法(亦称灌浆法)是由法国工程师1802年首创。随着水泥的发明,水泥注浆法广泛地用于建筑工程中。1886年出现了化学灌浆法,从此以后,灌浆材料及藻浆技术注浆得到改进和发展,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现在注浆法已广泛用于房屋地基加固与纠编、铁道公路路基加固、矿井堵漏、坝基防渗、隧道开挖等工程中。

注浆加固要设计方案。注浆加固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二个方面:

1、注浆标准

指设计者要求地基注浆后达到的质量指标,对于杂填土或软土则要求提高地基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

2、灌浆材料,包括浆材种类和浆液配方设计。

具体灌浆加固方案:

当基础由于机械损伤、不均匀沉降或冻胀等原因引起开裂或损坏时,采用的灌浆(亦称注浆)法加固基础方案是:在基础中钻孔,注浆管的倾角不超过60度,孔径比注浆管的直径大2-3mm,在孔内放置直径25mm的注浆管,孔距取0.5-1.0m。浆液由水泥浆或氧树脂等制成,注浆压力取0.2-0.6Mpa。当15分钟内水泥浆未被吸收则停止注浆。注浆有效直径约为0.6-1.2m。对条形基础施工沿基础纵向分段进行,每段长度取2.0-2.5m。对有局部开裂的砖基础,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梁跨越加固。

六、结语

房屋墙体裂缝经常发生,掌握墙体裂缝鉴定程序和裂缝的成因对于采取合理解决方案保证结构安全是极为重要的。从构件评价,部分评价到综合评价,然后采取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房屋建筑正常合理安全的使用。

参考文献

墙面裂缝处理解决方案篇7

【关键词】外墙保温;裂纹;漏水渗水;保温材料

1 引言

建筑外墙保温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开展节能工作关键之一,科学而高效的保温节能技术,不仅可以达到保温隔热的目的,而且还能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已经针对建筑外墙保温技术制定了一些技术规范和管理条例,但具体施工中在保温工艺、材料选用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外墙保温工艺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保温材料的选用。

2 外墙保温的主要方式

2.1 外墙保温的主要方式的优缺点[1]

外墙自保温、内保温、夹芯保温和外保温是目前我国外墙保温技术所选用的主要四种方式。

2.1.1 外墙自保温。外墙自保温利用建筑墙体自身材料所具有的阻热性能,来实现外墙的保温功能。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灰加气、砂加气、普通砼复合砌块等多种自保温体系。外墙自保温技术造价相对较低,外墙体同时起到围护和保温的作用,缺点由于吸水率高、抗裂性不足,墙体容易开裂。

2.1.2 外墙内保温。外墙内保温体系是采用保温材料如增强水泥石膏复合置于外墙内侧起到保温功能。其优点是工艺简单,造价较低,其缺点是在热桥的处理上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导致外表面出现结露或外墙片生饰面层出现裂缝。

2.1.3 外墙夹芯保温。外墙夹芯保温将墙体分为承重和保护部分,中间留一定的空隙,内填无机松散或块状保温材料如炉渣、膨胀珍珠岩等。其优点是保温材料可与墙体材料同寿命,耐久性好,而且施工效率高,施工便利。其缺点是由于内外墙体厚度比较大,加剧了内外墙体的温度差,不利于保护主体结构,另外圈梁、构造柱由于一般是实心的,这些部位难以处理,极易产生热桥。

2.1.4 外墙外保温。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材料至于墙体的外侧,这相当于给整个建筑物加了保护衣。其优点在于首先消除结构性热桥,其次保护建筑物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最后不占室内使用空间。其缺点是由于保温材料至于墙体的外侧,给雨雪天作业施工增加了难度,施工要求较高。

2.2 主流技术

由于外保温能够有效的避免热桥、保温性能上优于自保温和内保温,同时又能保护建筑主题,所以已经逐渐成为建筑保温节能形式的主流。在《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明确指出,“重点推广外保温墙体”。

3 外墙外保温施工需考虑的问题

3.1 主体外墙裂纹的处理。外墙由于收到沉降、材料风干收缩等,外保温保护层在门窗洞口四角的容易产生八字斜裂缝,其解决方法是采用一道抹面胶浆法,在聚苯板表面均匀涂刷一层面积略大于一块网格布胶浆,厚度约为3.2mm立即将网格压入湿的抹面胶浆中,直至网格布全部被覆盖,铺设网格布应自上而下沿着外墙一圈一圈地铺设,遇到门窗洞口时,应在洞口四角处沿窗角平分线成90•在再补贴一块网格布。由于聚苯板材具有一定的柔韧度,同时通过补贴网格布,从而增强保护层的抗开裂能力基本可消除以上部位由于主体裂缝而产生的保温层裂缝。

3.2 门窗套、凸窗、雨棚裂纹的处理。其裂纹产生有两个原因,一是混凝土与保温材料有着不同的收缩率,温度变化时由于热膨胀率或者收缩率不一致而导致裂纹,其解决方案可遵循主体外墙裂纹的处理方案。另外一种原因是墙面与门窗套、凸窗、雨棚间隙过大,当聚苯板穿过间隙后,仍旧留有微小缝隙,由于内部抹灰不便,只能在外部溜缝,由于门窗的拉动和雨棚受力变形,溜缝处容易开裂。解决的方案是用聚苯板将将缝隙堵实,然后再进行后续的保温层施工。

3.3 外墙阴阳角裂纹的处理。外墙阴阳角处于墙体的两个立面转折处,施工难度大,处理不当易造成从转角处向两侧墙面延伸的横向裂纹。解决方案铺设网格布时,在阴阳角结构内侧均应以网格布再做一层加强层,每边不得小于200mm,以提高立面转折处的抗拉裂能力。

3.4 漏水渗水的处理。用于固定的下水管或者室外爬梯的卡件与墙体交接处松动或者密封不实产生裂缝,导致雨水进入墙体并渗透到保护层,将使保护层局部处于饱水状态,反复湿胀干缩后,保护层将恶化变质。解决的方案是用聚合物砂浆涂满卡件四周,起到完全密封的效果,以切断雨水渗入途径。

4 外保温材料的选用

4.1 外保温材料选用需满足的基本要求

外保温材料由黏结层、保温层、保护层和饰面层组成。其材料选用需满足以下要求[3] :

4.1.1 使用年限:在满足安全性、保温有效性等条件下,使用年限不应少于25年;

4.1.2 阻燃性:建筑高度大于100米以上,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A级;

4.1.3 防水性:外保温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渗漏性能。考虑到风的影响,在气干状态下,裂缝宽度不超过0.2mm是不会渗漏的。而在潮湿的状态下,裂缝宽度在0.1mm以下时也会出现渗漏. 具体防水性能可参照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实施;

4.1.4 抗冲击性能:门窗洞口等容易受碰撞部位,其抗冲击等级应达到10J级;

4.1.5 耐冻融性能:30次冻融循环后,保护层无空鼓,脱落,无渗水裂缝。

4.2 材料的分类和选用

岩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水泥聚苯板目前外保温体系常使用到三种材料。

4.2.1 岩棉:是全矿物保温材料,低导热系数,具有最高防火燃烧等级,透气性好,施工便捷,并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岩棉要加工成能够满足外保温系统工程要求的制品,需配合采用有机类胶粘剂,然而这将会导致岩棉阻燃等级的下降。另外由于岩棉质量抗拉强度也相对较低;

4.2.2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是目前外保温体系最常使用到材料。具有完美的闭孔蜂窝状结构,其密度、吸水率、导热系数及蒸汽渗透系数等方面均低于其它类型的板状保温材料,因此具有强度好、质轻、不透气、耐腐蚀、抗老化、价格低等特点。从材料本身的燃烧性能来讲,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存在着一定的防火安全隐患,但从综合性能而言,目前还没有找到完全可以替代它们的材料。为确保外保温系统整体的防火安全,需要从外保温系统的防火构造来考虑,如搭设防火隔离带。

4.2.3 水泥聚苯板: 以废旧聚苯乙烯泡沫破碎后的颗粒为骨料,用普通水泥做胶结料,外加稳泡剂、发泡剂搅拌后浇注成型的保温板,是相较上述两种材料一种较为新型的保温材料。具有隔热效果好,不吸水,耐冻融,导热系数低,施工和检修方便,防水层的寿命长等优点。然而,由于材料的强度、容量、和导热系数之间相互制约性,在材料配比过程中,其性能会严重受到各成分含量的变化的影响。当材料出现收缩变形时,板材后的墙体也将继续收缩,从而出现难于弥合的裂缝。

5 结语

外墙保温技术的进步与开展是建筑节能的工作关键之一。保温体系的保温性能、耐候、抗风压、透气、施工适应性等方面仍旧有不少问题亟需解决。建筑节能工作是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所以提升外墙保温技术水平已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薄海涛.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耐久性及评价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 2009.

[2]费慧慧. 我国不同气候区外墙外保温体系应用探讨.[J]. 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2005(6): 38~40

[3]徐 峰, 张雪芹, 华七三.建筑保温隔热材料与应用.[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设, 2007

作者简介:

墙面裂缝处理解决方案篇8

关键词:砖混结构;裂缝;地基承载力;温度应力;地基不均匀沉降;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砖混结构的最大问题是砖砌体的抗拉、抗剪能力比较低,容易在局部产生裂缝,可以说“无房不裂”,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和使用功能,甚至危及结构安全。因此研究和防治砖砌体裂缝是我们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急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人结合十几年的工程实践,针对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谈谈砖混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如何防治墙体裂缝。

一、砖混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

1、设计不合理;

1.1 设计未进行认真的校核和计算,如:砖混房屋长度过长,如有的住宅,几个单元连在一起,总长度超过温度变形允许长度,规范规定总长超过60m应设伸缩缝,有的房屋超过较多而未设,也未采取其他措施。

1.2 结构方案欠妥,对于房屋的整体刚度及稳定性关注不够;

1.3 重视墙体总的承载力的计算,而忽视了地基承载力和局部承压的验算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

1.4 忽视了构造要求;如:构造柱是增强建筑物整体性,抵抗地震作用的重要构造措施。

2、温度应力

砖混结构在受到约束而不能自由变形时,则将在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或称温度应力,由温度应力引起结构的伸缩。

3、施工不规范

3.1砌筑工艺不规范,未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操作;

3.2 墙体上开洞过于随意;如脚手眼未及时填实,过多的结构构件的截面,导致墙体强度降低;

3.3 砂浆配合比不准确,含不良杂质较多,会极大的削弱墙体承载力,甚至导致墙体坍塌。

二、举案例说明

案例一:砖砌体因设计承载能力不足造成的质量事故

某工程为二层砖混结构工业厂房,屋面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外砖墙内砖柱承重,钢筋混凝土连续梁,3跨,柱间距6米,砖柱截面490mm*490mm,采用MU10机制红砖,M7.5水泥砂浆砌筑;基础采用3:7灰土,上砌毛石,砖墙基础底面为1300mm ,砖柱基础底面为1400mm *1400mm ,地基设计承载能力为150KPa,工程开工时间2002年5月,竣工时间2002年10月,竣工后一个月,该工业厂房几个底层砖柱产生较严重的竖向裂缝。

事故原因分析:根据底层砖柱产生较严重的竖向裂缝的情况,首先对机制红砖和砂浆进行了检验,没有发现材料方面的质量问题。接着对砖砌体的地基承载能力进行了测算分析,情况如下:

1、中间砖柱承载力按照轴心受压计算允许承载力不足1000KN,而砖柱的实际所承受的和在却高达1200KN,超载约200KN,由于砌筑质量很一般,砖柱在竣工后一个月就发生了较严重的竖向裂缝;

2、柱基础底面积实际约2平米,而按照荷载计算需近10平米,远远低于实际需要。结构完工时,基础之所以未发生大的不均匀沉降:主要是由于地基实际承载能力大于150KPa,而砖柱本身质量很一般,实际承载力低于计算承载能力,因而率先开裂,掩盖了地基沉降的危险因素;

3、本例事故原因主要是设计承载力不足的问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专门进行了专家研讨,进行了如下处理:将原内砖柱承重方案改为砖墙承重方案,新增加内纵横墙及其基础,减少了房间尺寸。这样楼面荷载直接由梁传递给墙和基础。这个修改方案虽然解决了结构问题,但给使用功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案例二:砖砌体因砌筑工艺不规范造成房屋倒塌的质量事故

某地区建一座三层楼住宅,长60m,宽7.8m ,砖墙承重、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局部(卫生间、厨房等)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图纸为某建筑设计院按照设计规范设计的施工图纸,唯一变动之处为底层有会议室,去掉了一道承重墙,改为490mm*490mm砖柱,采用MU10机制红砖,M7.5水泥砂浆砌筑,上面为钢筋混凝土梁。置换时,经计算确认承载力足够。但在楼盖到第三层时,该独立砖柱被压坏,引起房屋大面积倒塌。

事故原因分析:图纸为某建筑设计院按照设计规范设计的施工图纸,已经过审核,而且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无地基承载能力不足等情况,根据现场独立砖柱倒塌情况看,倒塌原因明显是砖柱被压坏所致。经对施工过程中独立砖柱的砌筑方法进行检查,发现独立砖柱的砌筑方法为包心砌法,考虑到柱芯起不到实际作用,承重面积大幅减少,由于实际承载力与设计承载力相差太远,导致了坍塌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采用正确的砌筑工艺流程施工。

三、防止砖砌体裂缝的措施

1、设计方面防治措施

1.1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设计资料要经过层层把关核算。

1.2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减轻上层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的方法,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混凝土过梁,承担上部荷载。

1.3结构加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较小,承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在不影响主体立面美观的情况下适当加大截面尺寸。

1.4合理布置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合理,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方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

1.5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变;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设置沉降缝;在基础和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

2、温度应力方面防治措施

2.1减少屋面伸缩缝间距,缩短混凝土构件直线段的长度;将屋面挑檐平面布置成凹凸曲折形状,缩短挑檐直线长度;

2.2改进挑檐设计。设计中应优先用内天沟排水;在钢筋混凝土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现浇挑檐每隔10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将现浇挑檐改成预制;

2.3一般屋面板受阳光辐射吸收热量较多,保温层的厚度宜适当增厚;选择采用导热系数小,保温性能优良的材料,并增设空气隔热层,有效控制屋面板的温升,以防止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2.4应根据屋面板基层的情况及时做好保温层;建成后长期不使用的住宅,应注意室内通风,防止室内温度过高致使楼板膨胀,使顶层墙体产生裂缝;

3. 施工方面防治措施

3.1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阶段组织施工。一般先建荷载大的高层,后建荷载较小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3.2严格执行砌体施工规范,确保砌体施工质量;

3.3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本人通过十几年来对建筑物裂缝研究和实践证实,砖混结构的砌体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设计合理,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选用合格材料,砖混结构建筑物的裂缝是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的。

参考文献:

1、苑振芳 砌体结构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范文 下一篇: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措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