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面文化施工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18 16:29:02

墙面文化施工方案

墙面文化施工方案篇1

[关键词]水库大坝、加固设计、存在的问题、防渗

中图分类号:TV69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337-01

1 前言

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54km2,水库总库容2.988亿m3,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结合供水、发电的综合利用大(2)型水库。水库工程包括枢纽工程和配套工程2部分。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坝、溢洪道、泄洪洞、发电引水隧洞、发电厂和升压站等建筑物。拦河坝坝顶长435m,宽度6m,坝顶高程59.3m,最大坝高49.3m,坝顶设有1.1m的混凝土防浪墙。大坝为沥青混凝土斜墙砂砾石坝,坝体主要由河床砂砾石填筑而成。大坝防渗体由坝体沥青混凝土斜墙和坝基混凝土防渗墙组成。

2 大坝防渗加固设计分析

2.1 坝顶构造

原坝顶防浪墙拆除,新建“L”型混凝土防浪墙,墙顶。

2.2 坝基防渗

在原混凝土防渗面板上游侧再设一道厚80cm的C20混凝土防渗墙,两墙间的中心距离为2.80m,施工平台高程为12.0m,防渗墙底高程为-5.0m,最大墙深17.0m,防渗墙336.0m,分为42个槽段,每个槽段长8.0m。混凝土防渗墙墙体材料采用C20低弹模混凝土。两道防渗墙间和新建混凝土防渗墙上游侧1.20m范围内、10.0m高程以上的砂卵砾石予以挖除,上游侧开挖边坡为1∶1,新混凝土防渗墙10.0m高程以上墙体凿除。在高程10.0m以上、两道防渗墙之间以及防渗墙上部新设C30混凝土头墙,高2.60m。其余部分用黏土夯实回填,回填顶高程为13.0m,顶宽3.60m。混凝土头墙与每道混凝土防渗墙之间设2道BW-Ⅱ遇水膨胀止水条。2道防渗墙之间砂卵砾石和两岸岸墙基础以及底高程-5.0m以上的两岸防渗墙基础采用帷幕灌浆处理,以形成封闭的坝基防渗系统。原防渗墙头部不凿除,新建的C30混凝土头墙高2.60m,底宽2.00m。原河床段坝面部分圆弧段切除白漆涂层和挖除#60沥青混凝土封闭层,在其上面布置两道宽5.0m、厚35~62cm的C30混凝土趾板。

3 大坝主要存在的问题

经长期检查观测、钻孔取样检测及资料分析,大坝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坝体渗漏。沥青混凝土斜墙老化严重,其渗透系数、劈裂抗拉强度、挠跨比、弯拉应变值等主要指标均不满足规范要求和原设计要求。其中,渗透系数为0.6×10-6~617×10-6cm/s,远大于原设计渗透系数不大于10-8cm/s指标的要求;小梁抗弯挠度比为0.86%~1.19%;劈拉强度仅为0.33~0.44MPa。运行期中反复发生严重裂缝;沥青混凝土面板老化也较为严重,其防渗能力已大为降低,渗透系数已增大100多倍。反弧段面板防渗底层沿坝轴线方向已拉裂,虽然经过多次修补,但是未能根本解决问题。从1993年的裂缝检查记录与2002年检查记录比较分析来看,裂缝的长度、宽度都在延伸。1993年的缝到2002年,其长度增加了46.8%,0+321.00m桩号裂缝在1993年检查的记录宽度为10mm,2002年己扩展到50mm。

2)坝基渗漏。坝基混凝土防渗墙已有局部损坏,导致防渗墙后砂砾坝体的渗流比降增大,已超过其容许比降而发生局部渗透变形。坝基及坝体砂砾石填筑料为管涌性土,是大坝防渗系统存在的致命问题,将导致渗流稳定的局部破坏和大坝结构失稳。

4 大坝防渗加固方案比选

针对该工程的特点和大坝防渗系统存在的质量问题,需进行防渗加固处理。若对大坝防渗面板只进行局部修补,则可能导致局部裂缝修补不能到位,使修补的裂缝继续开裂。此外,考虑到沥青混凝土面板日后会继续老化,防渗性能会进一步下降,使裂缝的开裂速度和频率加快,将引起大坝的破坏。因此,大坝必须进行全面防渗加固处理。

4.1 大坝防渗加固方案研究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大坝防渗系统全面防渗加固处理,有以下2大方案可供选择:

4.1.1 在原防渗系统上进行全面防渗加固

在原防渗系统上进行全面防渗加固方案,有坝基防渗加固和坝体防渗加固2种方案可分别进行比选。对于坝基防渗加固,可考虑高压喷射灌浆、混凝土防渗墙等方案。若采用高压喷射灌浆,由于坝基松散砂卵砾石层和含泥砂卵砾石层中存在直径大于30cm的卵砾石,施工难度较大且防渗效果难以保证;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简单,其成墙整体性好,厚度均匀连续,质量可靠,防渗效果好,观测方便,耐久性好。

相对高压喷射灌浆方案而言,混凝土防渗墙是一种稳妥可靠的加固处理方案。因此,在原防渗系统上进行坝基防渗加固处理时,选用混凝土防渗墙方案。对于坝体防渗加固处理,结合该工程的特点,可考虑采用迎水面M40钢丝网水泥砂浆面板防渗加固、迎水面#100沥青混凝土面板防渗加固和迎水面C30常规混凝土面板防渗加固等方案。

4.1.2 建立新的防渗系统进行防渗加固处理

拦河坝建立新的防渗系统进行防渗加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方案。并选择悬挂式混凝土防渗墙加帷幕灌浆(墙底高程-20.0m)和非悬挂式混凝土防渗墙2个方案进行比较。

1)悬挂式混凝土防渗墙加帷幕灌浆防渗加固方案。先挖除42.0m高程以上部分上游侧坝体,开挖底宽10.48m(下游侧距离坝轴线7.0m),开挖边坡为1∶1.50。防渗墙施工平台高程为42.0m。防渗墙轴线位于坝轴线(坝顶防浪墙上游面下游3.0m)上游侧32.50m。防渗墙长381.0m,墙厚1.20m,底高程为-20.0m,两岸岸坡段与基岩连接。防渗墙两岸设宽为2.4m的C20混凝土岸墙。对于-20.0m高程以下的坝基泥砾层采用帷幕灌浆处理,帷幕灌浆孔距为2.0m,孔深深入坝基基岩相对隔水层以下5m。防渗墙施工完成后,将防渗墙顶部以下1.0m全部凿除,新建C20混凝土头墙(高2.0m)。

2)非悬挂式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加固方案。除要求非悬挂式混凝土防渗墙墙底嵌入基岩内1.0m外,防渗墙施工平台以上坝体和防渗墙结构与悬挂式(墙底高程-20.0m)混凝土防渗墙加帷幕灌浆防渗加固方案相同。经对上述2个方案的布置与计算比较,悬挂式混凝土防渗墙加帷幕灌浆防渗加固方案应力小,可以满足墙体材料的应力要求,渗流稳定可以满足要求,渗流量较大,投资小;而非悬挂式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加固方案应力大,不能满足墙体材料的应力要求,渗流稳定可以满足要求,渗流量较小,投资大。

4.2 大坝防渗加固实施方案比选

综上所述,结合该工程实际的拦河坝防渗加固处理备选方案有:迎水面C30常规混凝土面板(保留原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迎水面C30常规混凝土面板(拆除原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及混凝土防渗墙3种。3种方案在结构布置设计、止水结构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和投资分析等。混凝土防渗面板(保留原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方案具有防渗可靠、耐久性及安全度较高、渗漏量小、施工与运行管理方便、防渗处理较彻底、施工度汛风险性小、投资较省等优点。

5 结束语

墙面文化施工方案篇2

关键词 连拱隧道群 单一式中隔墙 分离式中隔墙 施工技术

地铁隧道由于线路设计要求,产生多种隧道结构形式,其中由不等跨双连拱和三连拱隧道组成的连拱隧道段常用于正线和渡线的连接。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根据隧道所处地质条件、工期要求,通过比选提出了可达到快速施工和节省施工成本目的的最佳施工方案。

1 工程概况

广州地铁三号线体育西路站折返线为体育西路站站后折返线,结构形式复杂,在DK3+016.047~+037.157段设置了不等跨双连拱结构、三连拱结构等隧道群。不等跨连拱隧道开挖跨度为20.1m,开挖高度为10.076m,跨矢比为1∶0.5,小洞衬砌后跨度为5.2m,大洞衬砌后跨度为11.4m,中墙厚度为1.6m。三连拱隧道开挖跨度为19.9m,开挖高度为7.885m,跨矢比为1∶0.1。连拱隧道段的围岩自上而下有:人工填土层、冲—洪积砂层、冲积—洪积土层、河湖相沉积土层、可塑状残积土、硬塑—坚硬状残积土、全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中风化层和微风化层。隧道通过地层岩质较为均一,强度较高,承载能力强,稳定性好。隧道拱顶覆盖层厚度为15.5~18m,其中拱顶Ⅳ级围岩层厚度为5.6~7.6m。连拱隧道段地下水埋深为2.28~4.1m,主要是第四系孔隙水和裂隙水。

2 双连拱段施工方案比选

由于连拱隧道段结构比较复杂,隧道断面变化较大,施工工序繁复,施工难度高,施工周期长,所以选择一个好的施工方案对优质高效完成连拱隧道段的施工尤为重要。选择施工方案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2)施工难度;(3)施工周期;(4)经济效益。本着这四条原则,经过施工方案的研究和论证,选出下面两个施工方案进行比较甄选。

2.1 单一式中墙施工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施工步骤及措施如下:

(1)从右线双连拱小洞隧道内向折返线侧进行临时施工通道、双连拱和三连拱中墙施工,完成后中墙及时支撑,施工时防止偏压。

(2)中墙衬砌施工完成后,按照“先小后大、封闭成环”的原则,用台阶法进行右线施工,用CRD工法进行折返线大跨度隧道施工。

(3)当折返线侧施工到三连拱隧道中墙后,再按照右线中墙施工方法进行三连拱和双连拱中墙施工,这期间右线停止掘进,直到中墙施工完成。

(4)折返线侧中墙施工完成后,右线继续往前施工。

该工法为国内连拱隧道常规施工工法,广州地铁、南京地铁和北京地铁中均有应用,并能安全顺利地完成隧道群的施工。但是对以往的工程实例和施工技术的研究可以发现,该方案还存在不足和缺陷。

(1)本方案运用于本工程上,在短短的21.11m的连拱隧道内,隧道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间将转换4次,转换过于频繁。

(2)中墙和边洞隧道衬砌涉及的防水层施工、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浇注均需多次转换,施工周期长达2个月。

(3)衬砌完成后,中墙防偏压支撑和材料设备的投入,导致施工成本增高,经济效益降低。

2.2 分离式中墙施工方案

该方案的主要施工步骤及措施如下:

(1)将不等跨双连拱隧道改为两个单洞,变更为分离式中墙,先从右线单线隧道往前施工。

(2)对三连拱隧道先不施作中墙衬砌,按单线工况通过。

(3)对右线的大断面双连拱隧道按照CRD工法侧壁通过。

(4)折返线侧则按照右线相反的施工顺序进行施工。

采用本方案实际就是按照两条单线的施工方法进行,与上一方案进行对比后,具有如下优点:

(1)减少施工工序,加快工序的衔接转换。

(2)降低了施工难度,缩短了施工周期。

(3)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4)变单一式中墙为分离式中墙,彻底地解决了连拱隧道结构的防水上的缺陷。

(5)三连拱隧道中洞后期施工,相当于大跨度隧道预留了核心岩体,有利于两侧双连拱隧道施工安全(表1)。

3 三连拱段施工方案

从右线直接进入三连拱隧道,其支护参数以原设计进行,格栅全环安设,按设计全环喷射混凝土,并加强中墙拱顶处的锚杆设置(折返侧同右线施工方法),在中墙施工时需要破除隧道格栅接头处设一纵向加强梁。

严格控制每循环开挖进尺,格栅间距为0.6m/榀。中墙开挖采用微差弱爆破方案(有条件尽量采用静态爆破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中墙岩层和已衬砌隧道的扰动,确保施工安全。中墙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二次衬砌。中墙施工完成后对中墙空隙进行回填,加千斤顶支护。一侧施工完成后,才进行另一侧中墙施工。当两侧中墙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两侧单洞隧道的二次衬砌,然后进行三连拱隧道中间岩体的开挖和衬砌。施工中应特别注意三连拱隧道中墙处的沉降和收敛变形,如出现异常现象,立即进行加固处理。

4 施工时结构受力性态分析

将不等跨双连拱的中墙取消,改为分离式中墙,在国内城市地下铁道工程中尚未有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经验,也没有类似隧道结构设计,因此结构是否安全,以及施工过程中工序转换时施工是否安全,将是本方案研究的重点。

应用ANSYS有限元通用程序软件对不等跨连拱隧道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采用地层-结构的模式对隧道结构的受力和变形进行分析(图1、图2、图3)。所取受力范围水平方向沿隧道横断面方向以洞跨的3倍为限,垂直方向上方取至地表、下方以洞跨的3倍为限,单元模型采用DP地层材料的弹塑性实体,隧道衬砌采用弹性梁单元模拟,梁单元和实体单元采用藕合方程连接。通过表2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隧道在施工时对小隧道的影响较大,如果对小断面隧道采用必要的加强措施,并控制临时支撑的纵向拆除间距,该方案是有益并可行的。

5 施工关键技术及对应措施

连拱隧道段的施工是需要在严密的施工组织和强有力的技术保证措施下进行的,组织好各施工步骤,准备好各种技术预防措施是施工成功的关键。

5.1 对拉锚杆及加强锚杆

取消单一式中墙后,开挖完成后中墙厚度为0.8m,对拉锚杆和加强锚杆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对拉锚杆采用Φ22钢筋药卷锚杆,间距为0.6m×0.5m,长度根据中墙的厚度变化为0.8~2.0m。加强锚杆设于中墙两侧仰拱和边墙处,采用3.0m的Φ25中空注浆锚杆,间距0.6m×0.8m。

5.2 中墙夹岩柱体注浆加固

墙面文化施工方案篇3

【关键词】防渗设计大坝混凝土防渗墙小型水库

中图分类号:P3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一)工程基本情况

凤凰肚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二)型水库,水库位于贵港市覃塘区三里镇大周村郁江支流鲤鱼江分支的河上游上,水库集雨面积2.02km2。距三里镇约4 km,距贵港市城区约34 km。

大坝采用3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相应水位分别为84.57m、84.82m,正常蓄水位为83.08m。水库总库容56.0万m3,其中调洪库容13.94万m3,兴利库容42.06万m3,死库容0万m3。

水库枢纽主要建筑物有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各一座。凤凰肚水库垮坝时,受影响的主要有三里镇的大周合城屯等村屯,影响人口2450人,耕地2500亩。水库设计灌溉面积950亩。

(二)大坝地质情况

根据钻孔揭示,该坝坝体填筑土以黄色灰褐色含砾粘性土为主,硬塑~可塑,稍湿,无摇震反应,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中等~偏高压缩性,厚度0.0~14.5m。根据现场注水试验,坝体心墙土渗透系数K=7.5×10-4cm/s,为中等透水性;坝壳土渗透系数K=9.6×10-4cm/s,为中等透水性,坝体土渗透性达不到规范要求。

坝基为红褐色~黄褐色残坡积土层,中等压缩性,硬塑~可塑状,稍湿至饱和,局部含强风化粉砂岩碎粒或碎块,厚度2.0~3.0m;残坡积土渗透系数K=2×10-4cm/s,为中等透水性。残坡积土层下部为寒武系强风化粉砂岩,灰黄色,岩石风化裂隙较发育,多为泥质充填,局部岩石风化为土状,手可捏碎。坝基强风化岩石由于节理裂隙发育,透水率q=15 Lu,属中等透水层;弱风化带因不同地段裂隙发育程度不同,造成透水率变化较大,透水率q=6Lu,属弱~中等透水层。

(三)大坝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库于1957年11月动工兴建,1958年5月完工。由于资金及管理方面的原因,凤凰肚水库自建成至今只于1986年1次除险加固建设。大坝为粘土心墙坝,现状最大坝高16.7m,坝顶长130m,坝顶宽3.2m,坝顶高程为85.40 m。最大断面处,上游坡比为1:2.5;大坝下游坡比自上而下依次为1: 2.2、1:2.4、1:4.4,在73m高程处有一个宽16m的平台,平台下为干砌石排水棱体,上游坡没护坡,上段坡面杂草丛生,下段坡面被水冲刷洗淘严重,下游坡坡面凹凸不平,杂草丛生,没有排水沟,排水棱体尚完整,少部分出现松动脱落。根据管理人员介绍,大坝在蓄水位达83.1米高时下游右侧坝坡约77.80m高程会出现长约50m宽约2m的漏水带,渗漏量最大约达25L/s,水位越高,湿润面积越大,并且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水库已无法正常蓄水。

2 大坝防渗加固设计

2.1大坝防渗加固设计方案比选

① 方案拟定

由于凤凰肚水库大坝坝体、坝基及坝基接触带存在渗漏问题,坝体填筑质量较差,渗透系数较大,必须对大坝进行防渗加固处理。根据坝体坝基地质条件、大坝渗漏程度及施工条件等因素,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 274-2001)及《水电水利工程高压喷射泥浆技术规范》(DL/T5200-2004),同时结合已建类似工程经验,坝体防渗加固方案拟于工程中常见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和高压旋喷防渗墙两者之间选择。

方案一: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方案

混凝土防渗墙沿大坝原坝轴线布置,下限线嵌入坝基填土分界线1.0m,顶高程以不低于正常洪水位控制,取为83.50m。防渗墙长130m,最大墙深16.41m,墙体允许渗透比降〔J〕=80~100,按常规经验公式计算得墙厚d=30cm即可基本满足要求,但由于本工程为小型工程,进库公路狭窄,钻孔机械无法到达,且附近无高压电流,因此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选择采用人工挖孔桩成槽,考虑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要求,人工挖孔桩桩径采用φ0.8m。

防渗墙墙体采用桩柱型墙体结构,此法所形成的防渗墙墙体是由一列连锁的桩柱组成,相邻桩孔间搭接一部分,先开挖一期孔(奇数号孔),挖完后随即浇筑混凝土,然后再施工二期孔(偶数号孔)。为了获得等厚度的连锁桩柱墙,将二期桩孔施工成“双反弧形”。每个一期孔造孔完毕后即浇筑混凝土先成独立桩柱,二期桩柱施工时,相邻两个一期孔之间开挖成断面为双反弧形状的桩孔,并将露出的一期桩柱侧面清理干净,再将这些桩柱孔浇筑混凝土,即成为连续的墙体。用此法施工的墙体连续性很好,能有效地避免深部分叉的现象。

连锁桩柱施工法示意图

1、一期桩柱砼;2、二期桩柱砼;3、护壁砼

方案二:高压旋喷防渗墙方案

沿大坝原坝轴线进行高压旋喷灌浆,旋喷孔穿过坝体至坝基填土线以下1.0m。高压旋喷灌浆轴线长130m,最大孔深16.41m。高压旋喷灌浆孔按单排布孔,孔距采用1.0m,灌浆沿线共设置了130个灌浆孔。坝体灌浆形成的有效防渗墙最小厚度为0.5m。高压喷射灌浆采用材料为水泥浆,坝体高压喷射灌浆形成的防渗墙渗透系数应小于10-5cm/s。

② 方案比选

两方案主要工程量及工程投资比较见表1。两方案工程直接投资相差不大,方案一比方案二多9.21万元。

表1 大坝加固方案主要工程量及工程投资比较表

方案一(混凝土防渗墙方案):优点是防渗加固较彻底、可靠,防渗性能好,工程质量控制有保证;缺点是施工速度较慢、施工时间较长。

方案二(高喷防渗墙方案):优点是施工速度快;缺点是当防渗深度较大时,由于钻孔偏斜旋喷墙下部容易开岔,不易控制工程质量,同时需要通过高喷试验确定孔距等参数,另外高压旋喷灌浆防渗体的防渗性能不如混凝土防渗墙。

经以上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分析后认为,方案二(高喷防渗墙方案)工程投资较省,但方案二对交通、供电等施工条件要求较高,本工程为小型工程,无法满足方案二施工机械对交通、供电的要求,而方案一(混凝土防渗墙方案)施工工艺可靠、工程质量易控制,技术可行,拟作为设计推荐方案。

2.2 推荐方案(混凝土防渗墙方案)防渗加固设计

① 防渗墙范围及底线确定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的有关规定,混凝土防渗墙沿大坝加固后的坝轴线布置,下限线嵌入坝基填土分界线1.0m,顶至正常洪水位以上0.3~0.5m,防渗墙顶高程取83.05m。防渗墙长130m,最大墙深16.4m。

② 防渗墙厚度确定

防渗墙混凝土抗压强度等级1.0~5.0Mpa,按常规经验,防渗墙厚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d-防渗墙厚度(m);

h-墙体最大作用水头;

〔J〕-墙体允许渗透比降,考虑施工和混凝土老化等综合因素取

〔J〕=80~100。

经计算,墙厚d=30cm可基本满足要求,但根据坝坡稳定综合计算结果,且考虑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要求,人工挖孔桩桩径采用φ0.8m。综合以上因素,类比其它工程经验,防渗墙设计厚度采用80cm。

③ 防渗墙技术参数

防渗墙体渗透系数小于10-6cm/s,砼抗压强度在1.0~5.0Mpa之间,弹性模量在300~2000Mpa之间。墙体允许渗透比降〔J〕=80~100。

④ 防渗墙布置及设计

混凝土防渗墙沿大坝原坝轴线布置,下限线嵌入坝基填土分界线1.0m,顶高程以不低于正常洪水位控制,取为83.50m。防渗墙长130m,最大墙深16.41m,墙体允许渗透比降〔J〕=80~100,按常规经验公式计算得墙厚d=30cm即可基本满足要求,但由于本工程为小型工程,进库公路狭窄,钻孔机械无法到达,且附近无高压电流,因此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选择采用人工挖孔桩成槽,考虑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要求,人工挖孔桩桩径采用φ0.8m。防渗墙墙体采用前述的桩柱型墙体结构。

3 加固后大坝抗滑稳定分析

坝坡稳定计算采用北京理正软件设计研究院编制的《边坡稳定分析软件》计算,大坝加固后典型剖面稳定计算简图见图1,结果见表2。

表2加固后水库大坝坝坡稳定计算结果

由计算结果得知:(1)大坝加固后,在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形成稳定渗流时,下游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规定要求,下游坡不存在滑动危险。(2)水位从正常蓄水位骤降至1/3坝高水位时,上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上游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K]=1.15;水位从校核洪水位骤降至正常蓄水位时,上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上游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K]=1.05;满足《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SL189-96)要求,上游坝坡不存在向下滑动的危险。(3)大坝加固后,在各种工况下,大坝上、下游坝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较加固前均有较明显提高。

4 结束语

本水库根据大坝的坝型、坝体坝基的实际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条件等,在大坝的防渗设计中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方案优选设计,最后经方案技术经济比较选用人工挖孔桩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作为大坝的防渗方案,这为我们在资金较为有限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设计中,如何能够选用加固比较彻底、防渗性能比较可靠且投资较省的大坝防渗方案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了紧张的施工建设阶段。

【参考文献】

墙面文化施工方案篇4

【关键词】 挡土墙 设计策略 施工技术

0 引言

挡土墙是一种能够抵抗侧向土压力,用来支撑天然边坡或人工边坡,保持土体稳定的构筑物,广泛应用于房屋、水利、水电、公路各类工程。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了节约土地美化城市,挡土墙的设计与施工不仅要求美观实用、安全经济,而且关系主体工程的安全。因此,挡土墙建设应注重设计与施工,一方面,应慎重方案设计,精心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及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断面尺寸;另一方面,应根据设计图纸,结合现场施工实际,精心选材、科学施工,确保工程既经济安全又美观实用。

1 挡土墙的设计策略

1.1 科学选型

选型是挡土墙设计中较为关键的一步。基于不同的视角,挡土墙有不同的分类。如从设置位置看,可分为路堑墙、路堤墙、路肩墙和山坡墙等类型;如从建筑材料看,可分为砌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钢板等挡土墙;如从结构型式看,可分为重力式、减力板式、锚杆式等挡土墙。在具体设计和施工中,设计者应结合工程的类型、当地的土质状况以及挡墙材料的选择等进行合理的选型。由于重力式挡土墙材料来源广、施工方便,因此设计者大多选用该类型挡土墙。但应充分其应用特点,如重力式挡土墙适用于高度小于6m、地层稳定,且开挖土石方时不会危及相邻建筑物安全的地段,其顶宽不宜小于400mm,底宽约为墙高的1/2-1/3;同时,基底可做成逆坡或在基底设置混凝土凸榫,墙底埋深应不小于500mm,以增强墙底的抗滑能力。

1.2 优化方案

挡土墙的结构设计方案选择得好,不但可以使挡土墙发挥有效的作用,确保工程安全,而且能够节约工程投资。因此,在设计中,由于挡土墙的设置受到墙高、外力、地形、挡土墙后回填土类别、地基持力土层类别、水文条件、建筑材料、挡土墙的用途等影响,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按照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挡土墙方案,对几个方案进行比较,进而调整优化方案。方案比较一般包含两个方面,即挡土墙和其他结构(如护坡、抗滑桩等)的比较和挡土墙本身结构形式的比较。笔者对某厂区进行挡土墙结构设计时曾设计3种方案:现场的厂区外自然地面与厂区内地面设计标高,两者最大的高差达到6m多,而作为挡土墙持力层的粘性土层在自然地面以下约2-3m处,估算挡土墙高度约为8-10m高。第1个方案考虑的是挡土墙形式为扶壁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挡土墙纵向长度约110m,此方案由于挡土墙体厚度较厚、混凝土用量较大,挡土墙工程造价高,经济上不大合理;第2个方案的是考虑钢筋混凝土锚杆式挡土墙,虽然减少了面板用的混凝土量,但在粘性土层中的锚杆单杆允许拉力较低,仅为330KN,而根据挡土墙的受力情况,需要布置较多的锚杆才能满足要求,此方案不仅造价比较高,而且现场施工难度比较大;第3个方案则采用水泥砂浆砌毛石挡土墙,改变厂区地面排水走向,厂区地面做成一定比例的坡度,适当降低厂区内地面与厂区外自然地面的高差,使最大高差部分降至为5m,工程更加经济合理。由此可见,挡土墙的结构设计,应根据现场的自然地形、地质及当地的经验及技术条件,综合考虑选定一个最优的设计方案,使之造价经济、安全可靠、施工方便。

1.3 精心计算

挡土墙设计时计算的内容大致包括土(水)压力的计算、抵抗倾覆和抵抗滑移能力的检验、地基对挡土墙承载力大小的检验。具体是:①挡土墙的稳定验算。挡土墙的稳定验算包括抗倾覆验算和抗滑移验算,作用在挡土墙上的荷载有墙体的自重、主动土压力、墙底反力以及挡墙埋入土中部分所受被动土压力,墙体按实际土的重度计算,荷载效应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②墙身截面强度验算。验算截面可选在基础底面、1/2墙高处或上下墙交界处等。墙身截面强度验算包括法向应力和剪应力的验算。剪应力虽然包括水平剪应力和斜剪应力两种,但重力式挡土墙只验算水平剪应力。③基底压力验算。挡土墙在自重及土压力的垂直分力作用下,基底压力按线性分布计算。其验算方法及要求完全同天然地基浅基础验算方法。挡土墙的基底压力应小于地基承载力,否则地基将丧失稳定性而产生整体滑动,挡土墙基底常属偏心受压情况,即要求墙底平均压力小于地基承载力,且墙底边缘最大压力不大于1.2倍地基承载力。同时要求偏心距不大于挡土墙的墙身宽度的1/4。需要指出的是,因用于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库仑理论较适用于砂性土,而对于黏性土的压力计算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设计以黏性土做填料的挡土墙时,设计参数如填料的内摩擦角等的取值应相对合理。

2 挡土墙的施工技术与方法

2.1 施工技术

挡土墙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①基槽挖土方。挖基槽土方采用挖掘挖机及人工配合进行开挖,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排水沟及集水坑进行施工排水,保证工作面干燥以及基底不被水浸。②地基处理。当挖基发现有淤泥层或软土层时,需进行换土处理,报请监理工程师及业主批准后才能进行施工。③碎石垫层施工。根据设计图纸现浇钢筋砼挡土墙,预制挡土墙的基础垫层为C10砼垫层10公分厚。④钢筋安装。现浇钢筋基础先安装基础钢筋,预理墙身竖向钢筋,待基础浇灌砼完后且砼达到2.5Mpa后,进行墙身钢筋安装。预制钢筋砼挡土墙的基础钢筋分二次安装,第一次安装最底层的钢筋,基础达到一定强度,安装好预制墙身后,再安装第二阶的基础钢筋。⑤现浇砼基础。按挡土墙分段长,整段进行一次性浇灌,在清理好的垫层表面测量放线,立模浇灌。⑥现浇墙身砼。现浇钢筋砼挡土墙与基础的结合面,应按施工缝处理,即先进行凿毛,将松散部分的砼及浮浆凿除,然后架立墙身模板,砼开始浇灌时,先在结合面上刷一层水泥浆或垫一层2-3公分厚的1:2水泥砂浆再浇灌墙身砼。⑦伸缩缝、沉降缝及泄水孔的处理。以上技术,需要施工者熟练掌握并按照一定的工序进行施工。

2.2 施工方法

在具体施工中,应根据“开挖基坑-处理基底-砂浆的制作与运输-填筑墙背-现浇挡土墙-模板制作与安装-钢筋绑扎-拌制混凝土-浇筑-养生-墙背填料且压实”的工艺流程进行有组织、有步骤地施工作业。现以浆砌重力式挡土墙为例分析其操作方法:①对于基坑的开挖,首先要做好场地排水工作,挖至标高后不得长时间将坑底暴露、浸泡,避免消减基底的承载能力。在基坑开挖时不应破坏基底土的结构,若出现超挖现象,必须采用原土回填,且必须夯实或换填处理。②对于基底的处理,若基底为土质,应将其整平夯实;如是岩石地基,应根据空洞的大小用水泥混凝土或者碎石子来做填充处理;如是基底岩层有外露的软弱夹层时,宜在墙趾前对此面层做特殊保护。3)对于砂浆的拌制,应以均匀、充分为准,配置精度不宜超过相应规定,如水泥、外加剂等以质量比为上下2%;对于砂浆的运输,应检查其稠度和是否分层。4)对于砌筑,在砌筑前应进行基底表面风化、松散土层予以清除干净,在砌筑第一层砌块时,应将表面洗净、润湿、再坐浆砌筑,以此保证砌体与基层间的抗拉弯能力和抗剪能力。若采用台阶式基础时,台阶转弯处不应砌筑成通缝,砌体与台阶壁间的缝隙应当插满浆塞满。基础完成后,应立即做回填处理,应以小型机械进行压实,并在表面留下3%的向外倾斜坡,以防积水渗入基底。5)对于沉降缝、伸缩缝等的砌筑,一般为2—3cm,两种接缝应当垂直,并且在两侧的砌体表面需要平整,不能搭接,必要时需要加修槽工序。接缝中若需要做防水处理,当采用胶泥做填充材料时,应该沿着墙内、外、顶三边填塞并捣实。但是无论采用任何一种填塞材料时,其填塞深度不得小于15cm,以此来满足防水要求。

3 结语

合理选择挡土墙的形式,做好挡土墙的优化设计,落实施工要求是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对工程的安全、经济、合理、美观意义深远。一方面,在工程建筑中不仅要考虑边坡的稳定性,而且在挡土墙的选型上还要进行各种挡土墙方案比较,分析其技术的可行性、经济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应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组织工程的实施,确保挡土墙工程优质、适用、经济、安全,使之在建筑工程中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永祥.关于挡土墙的设计与施工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2.

[2]陆健.挡土墙的设计优化[J].中国市政工程,2006.5.

墙面文化施工方案篇5

关键词:实例分析;深基坑;施工监理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upervision process of a building deep foundation pit project,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working matters for the supervision engineers in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process

Key words: case analysis; deep foundation pit;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本基坑工程经过8个多月(开工至地下室底板完工)的施工,经受了基坑内石方和人工挖孔桩工程的爆破作业、雨季、考古、暴露时间长等考验,达到了安全、经济和保证工期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

某大厦地上42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13.7万㎡,基坑面积7200㎡,基坑围护采用8mm厚地下连续墙作基坑挡土挡水围护结构兼地下室外墙。地下连续墙分两期施工,首期地下连续墙长度166m,分布于场地南面及东、西部分;第二期地下连续墙长度约200mm。地下连续墙墙顶标高为-1.00mm,墙底标高为-20.5mm,人强风化基岩1000mm。本工程施工场地十分狭小,周边环境极其复杂(见图1)。

图1基坑平面示窟图

根据地质资料反映,地面下为人工填土层,厚2.00mm~900mm,杂色,松散,由砖、险、瓦砾及粘性土组成;其下为粉质粘土及粉土层,厚0.70~7.5m,紫红色,软塑-硬塑状;其下为细砂和中租砂层,厚1.00~6.00,灰白色,稍密~密状;再下为残积土层,土质为粉质粘士及粉土,厚15.0~8.00m;最下为基岩,岩性主要为粉细砂岩、含砾粗砂岩,棕红色,块状构造,砂质结构,善良质胶结,按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强风化、中风化和微风化岩,但不同风化程度的岩石常互为夹层,其中强风化岩顶面深11.3m~21.3m,中风化岩硕面深14.5~32.9m,微风化岩顶面探16.3~41.0m。场地内地下水位深1.00~2.30mm,含水量并不丰富。

2 方案的确定

2.1关键控制点设置基坑工程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和难点,工期较长,投入资金的比重大,技术要求和施工难度高。在监理过程中,首先确立了以下深基坑工程监理的关键控制点。

2.1.1 方案设计阶段:周边环境、支护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基坑监测方案;

2.1.2 施工实施阶段:原材料、支承立柱桩定位及标高、钢筋混凝土支撑梁标高、节点处钢筋连接、混凝土养护和强度、挖土程序、超挖、坑边超载、碰撞支撑钢管桩、基坑暴露时间、基坑安全。

2.2支护设计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支护设计方案是深基坑工程的关键。根据《深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审查暂行办法》规定..对于开挖深度超过10m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基坑,其支护设计方案必须通过市建委和建设单位共同组织,建设科技委专家主持的评审会审查后,方可组织实施"。在支护方案初步设计阶段,我们组织有关单位对四层钢结构内支撑体系、内支撑与锚杆结合体系、三层钢筋混凝土局部加设第四层钢结构内支撑体系、半逆作法或逆作法、中心岛(中间部分基坑内发坡,周边部分逆作)等五种较为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并选定了"三层钢筋混凝土局部加设第四层钢结构内支撑体系"作为可行的方案。

2.3 施工组织设计审查

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支护设计方案正确实施的基础。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公司和监测等单位进行会审通过后才能实施。

2.3.1 审查要点。在保证了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土石方工程施工难易程度是保证基坑工程施工进度的关键。基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主要解决基坑安全、支撑、施工和出土之间的组织、协调问题。我们在会审时重点审查:挖土机械的选择,施工颇序安排,立柱、内支撑工程施工方案,土石方工程施工方案(尤其是挖土顺序和出土线路),安全控制和保证措施,风险预测及事故抢险计划措施,基坑内和地面地表水排除措施、雨季施工措施,工期保证措施等内容。

2.3.2 危险情况和应急措施。一级安全等级要求的基坑工程,事前应充分估计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出可行的抢险加固措施,做好抢险加固准备。

2.4 基坑监测方黯审定

深基坑工程是一项技术复杂、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不确定因素多,开挖时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大,施工期间的监测工作是深基坑工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监测和及时反馈的信息为支护结构及周围环境安全和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4.1 监测方案审定。主要审查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观测周期、监控时间、工序管理和记录制度、报警标准以及信反馈系统等内容。

2.4.2 监测方案要点。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要求对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地下连续墙变形、支撑轴力、地下连续墙倒土压力、周边建筑物沉降和倾斜、支撑立桂沉降等几个项目进行监测,并提出了监测要求。

3 施工过程监理

我们对该深基坑工程进行了全过程监理,监理职责是检查和监督支护设计、施工、监测方案的实施。主要监理措施有:

3.1 制定深基坑工程监理计划,事前编制《深基坑工程监理细则上落实监理机构的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理程序,并做好向设计、施工、监测单位的交底工作。

3.2 开工前检查施工单位质量安全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情况,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要求,做好了应急措施的准备,是否备足抢险应急的器材和电源等。

3.3 监督施工单位和监测单位切实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监测方案、国家和省、市有关规范、规程和规定组织施工和监测。

3.4 按照现场巡检制度,监理工程师每天至少2次巡视,重点检查关键控制点的内容,并检查土方施工进度、地面和基坑排水设施、基坑四周裂缝变化、地下连续墙渗漏、裂缝和堵漏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督促整改,情况严重时签发《监理通知》、《停工通知》。在整个基坑工程的监理过程中,我们共签发了16份《监理通知》和2份《停工通知》。

3.5 定期检查监测单位的监测资料,在土方开挖卸载急剧变化阶段和台风暴雨季节及地下水位涨落大等非常时期,督促监测单位加强对基坑和周围环挠的沉降、变形、裂缝和倾斜情况的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或有险情时,督促监测单位连续监测,督促施工单位采取应急措施。

3.6 监理过程中,对施工单位盲目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的情况必须及时制止。如需加快土方开挖进度,必须有一系列质量、安全监测、抢险应急等措施作保证。

3.7 每周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和安全等事项,并向参会单位通报监测情况,并根据《监测简报》的测量结果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如在完成第二层土方后,根据监测情况我们及时提出了调整第四层钢支撑施工程序,即采用先挖后撑的建议,建议士方分块开挖到底后再安装钢支撑。经设计人员复核计算施工工况,也认为建议可行,从而大大加快了土方施工进度。

3.8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不定期召开质量、安全和施工进度的专题会议。在土方开挖时,曾发现有一处地下连续墙接头严重渗漏,同时离基坑5m范围出现裂缝的情况,我们及时要求施工单位按应急措施堵漏,并立即组织设计、监测、施工、建设和监理等单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策,布置各单位工作,消除了事故隐患。

4 监理效果

墙面文化施工方案篇6

关键词:西气东输钻爆施工盾构隧道

中图分类号: U455.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西气东输三线天然气管道东段干线工程起于西二线江西吉安,途经江西、福建两省,终于福建福州。沿线穿越长江中下游流域赣东南水系和东南沿海诸河流域,本工程沿线共有5处河流大型穿越工程,皆为控制性工程。本文选取一控制性工程隧道穿越的施工方案进行分析。

地质及水文概况

场区内的整体地势是两端高,中部低。拟建穿越工程的地貌单元主要为剥蚀残丘、河谷。场地内地层场区的地层自上而下主要由素填土、中砂、粉质黏土、卵石、粗砂、全风化花岗岩、孤石、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及微风化花岗岩组成。场区紧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较深,雨量充沛,场区无季节性冻土。隧道洞身穿越地段围岩级别为Ⅲ~Ⅴ级。

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风化壳网状孔隙裂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含水层为中砂、粗砂及卵石层,属强透水层,富水性好;风化壳网状孔隙裂隙水主要含水层为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属弱透水层,总体水量较贫乏;基岩裂隙水主要含水层为强风化岩底部及中~微风化岩裂隙带,其水量较贫乏。

方案必选分析

(一)工程特点:

1、穿越处为水厂水源保护区二级区;

2、穿越河道西岸为河漫滩冲积阶地,地形平坦开阔,有人工土堤;东岸为丘陵地带:岸坡直立,地形起伏较大;

3、穿越地层以花岗岩为主,岩层强度高,且在全、强风化花岗岩中存在球状风化体;

目前管道通过河流主要有穿越和跨越两种,就本工程而言,由于跨越方案存在投资高、工期长、后期维护成本高等缺点,不予考虑。

(二)穿越方案必选:

综合国内管道穿越工程实际,穿越方案主要有开挖,定向钻、水下隧道(钻爆、盾构、顶管)等方式。

1、开挖方案:采用开挖方案对水厂水源保护区水质有一定影响,不推荐采用。

2、定向钻方案:穿越河段地层中存在卵石层、风化界面不均匀的花岗岩、抗压强度高的微风化花岗岩,以及不规则分布的花岗岩球状风化体等对定向钻不利的因素,存在很大的技术风险。不推荐采用。

3、钻爆隧道方案:由于本次穿越地层主要为花岗岩,其中微风化层完整性好,强度高,采用钻爆隧道穿越,具有施工条件要求低,技术成熟,投资较省,环境影响小的优点,适用于本工程。

4、盾构隧道方案:盾构隧道对地层的适用范围宽,可用于本工程。但从本工程的地层来看,需穿越各种风化的花岗岩层。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盾构设备在极硬岩中掘进时,存在刀具磨损严重、更换频率高、掘进速度缓慢的问题,工效低;

2)盾构设备经过软硬交界面时,易出现盾构机控向困难、卡刀等问题,并且需频繁调整掘进参数,难以控制,施工风险大、工效低;

3)在全、强风化花岗岩层中普遍球状微风化花岗岩体,并且具有分布不规则、大小不均的特点,不易在钻探和物探中发现。如果盾构机在掘进中遇到直径较小的球状风化体,易出现盾构机控向困难、工作面土体受扰动后易失稳等问题,风险较高。

5、顶管隧道方案:顶管设备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并且国内顶管设备生产能力和顶管施工水平暂不能满足长距离硬岩顶管、复杂地层顶管的需要。不推荐采用。

由上可知,采用盾构方案、钻爆隧道方案具有可实施性,同时,针对此场区隧道穿越地质为花岗岩硬岩的特点,施工时均存在一定的风险,综合比较如下:

表1穿越方案优缺点比较表

综合以上分析,相对盾构隧道方案,钻爆隧道方案施工风险和工期较可控,投资较低,施工工艺成熟,故采用钻爆隧道方案穿越。

钻爆竖井方案分析

(一)穿越工程等级及方案

结合管道穿越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按照规范要求,确定本穿越工程等级为大型穿越工程,穿越采用“竖井+平巷+竖井”方案。为确保管道布设及吊装要求,隧道断面采用3.0m×3.0m直墙半圆弧形断面。

竖井施工方案分析

1、地下连续墙方案

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护壁结构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施工流程为:采用挖槽机械在泥浆护壁的情况下,开挖一定长度的沟槽,待开挖至设计深度并清除沉淀下来的泥渣后,将在地面加工好的钢筋笼吊放入充满泥浆的沟槽内,然后,用导管向沟槽内浇筑砼,形成连续的地下钢筋砼墙。

地下连续墙方案的优点:1)围护结构稳定性好、墙体变形较小;2)施工对周边环境干扰小;3)工程质量易保证,减少了施工风险。

地下连续墙方案缺点:1)砂层中成槽存在较大的塌孔风险;2)墙体偏斜,砼浇筑质量不好,开挖时槽段接头漏水;3)地下连续墙钢筋笼起吊及下沉就位困难,易造成塌孔;

2、沉井方案

沉井支护方案是以现场浇筑的沉井作为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挡土支护结构。随着沉井内部土方不断的挖除,沉井不断下沉。基坑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停止挖土,浇筑砼封底,形成基坑支护结构。

沉井方案的优点:1)主体工程与支护工程结合程度高;2)结构整体性好;3)造价低。

沉井方案的主要缺点:1)下沉时间长;2)对坑外地层土体扰动大;3)纠偏困难,沉井制作、接高及下沉时会出现不均匀下沉及突沉现象;4)沉井规模较大,下沉控制困难,若出现沉卡井无法保证工期。

3、方案选择

根据次隧道穿越地层特点,西岸竖井需穿越约10m厚的卵石层,东岸竖井且主要穿越强风化花岗岩层,该层存在球状风化体(孤石),如采用沉井方案,在下沉过程中可能发生偏沉、下沉困难等情况,而地连墙可以在地表以下为10 m厚的卵石层中形成一道有效的止水帷幕,采用开挖浇筑衬砌的方式,技术可行而且工期可以得到很好控制。故推荐西岸及东岸竖井均采用地下连续墙方式施工。

结论

墙面文化施工方案篇7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a project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deep foundation pit top-dow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points of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and deep foundation pit, the specific case of problems and treat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关键词: 深基坑;逆作法;监理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the athwart construction method;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TV55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106-02

1 工程简要概况

工程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河东路,基坑平面呈约72m×63m的方形,面积约4600m2,距周边建筑物只有10m之隔,距南面建筑的地下停车场外墙仅3.6~4.5m。共五层地下室,负五层的结构板面标高为-19.85m,板厚900mm,垫层底的标高为-20.85m。地下室核心筒承台位置的承台面标高为-23.250m,承台厚3000mm,垫层底标高为-26.350m。

根据设计的要求:地下室采用逆作法施工,基坑围护采用地下连续墙结构,地下连续墙兼作地下室外墙的一部分,相应利用地下室-1、-3、-5层梁板作为土方开挖期间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支撑。地下连续墙墙厚1000mm,压顶梁梁高为1000mm,宽与连续墙相同。地下连续墙嵌固段入岩要求:要求入强风化岩5.0m。根据图纸的剖面大样:位于南北边的连续墙的嵌固深度为5.0m,位于东西边的连续墙的嵌固深度为6.0m,地下连续墙的墙顶标高为-2.000m,连续墙净高约为22.5~27.0m。地下连续墙一期槽段与二期槽段采用工字钢板接头。

2 基坑逆作施工工法

地下室逆作法施工分为四个施工阶段:

第一施工阶段:场地清理地连墙施工压顶梁施工。

第二施工阶段:第一层土方开挖(明挖至-6.50m)人工挖孔灌注桩钢管混凝土柱施工-1层楼板结构施工1层楼板结构及-1层内衬墙施工。

第三施工阶段:基坑土方暗挖至-3层楼板下(标高-13.00m)-3层楼板结构施工。

第四施工阶段:基坑土方暗挖至地下室底板下(标高-21.00m),局部挖到承台底基础及-5层底板钢筋砼施工。

3 地下连续墙监理要点

3.1 加强监理巡查,在成槽过程中,由于本工程粉砂层和圆砾层等自稳性较差的土层较厚,泥浆比重适当提高,控制在1.3左右,保证槽壁的稳定。在成槽过程中,要保证泥浆液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用以控制槽壁稳定。清孔后保证沉渣厚度

3.2 参考地质钻探资料,初步计算统计出每个槽段的初入岩面深度、入岩类别和终孔深度,与施工的实际情况比较,有出入的需按施工实际进行调整,保证每个槽段嵌入岩面深度和终孔深度满足设计要求。

3.3 严格验收每个槽段钢筋笼安装质量,重点加强钢筋笼网安全吊运,控制钢筋笼吊放到位。

3.4 水下混凝土灌注,一般采用两根导管,导管底端离槽底0.4m,首批入槽混凝土量应不小于5.0m3,以保证开塞后导管埋管深度不小于0.5m。要求混凝土面上升速度不小于2m/h,槽内混凝土面高低差小于0.3m,中途因故停顿时间小于30min,导管埋深控制在2~4m之间,导管间距不大于3m,导管距槽段两端不大于1.5m。

3.5 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允许偏差和质量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槽底沉渣厚度:≤100mm;

墙身垂直度:≤±0.5%;

墙顶中心线偏差:≤30mm。

4 深基坑监理关注要点

4.1 开工前,提醒建设单位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检测、评估,出具书面评估报告,避免周边居民(单位)因非本工程的原因造成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裂缝而向建设单位索赔。

4.2 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并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另施工单位应当编制应急处理方案。[1]监理必须督促施工单位按规定落实后才能允许工程开工。

4.3 与建设单位协商,由建设单位委托具备资质的单位对基坑进行安全监测,根据本工程基坑环境及周围环境的特点,应进行下列项目的监测:

①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沉降、测斜监测;

②地下水位监测;

③基坑周边土体侧向变形监测;

④周围地面及邻近建筑沉降监测:在基坑周围地面、公路及周围建筑物附近布置沉降观测标点,由专人进行定期观测,开挖初期可每24小时观测一次,在接近安全控制值时,每日观测应不少于三次。

4.4 加强基坑顶巡查,发现有裂缝必须及时向参建单位汇报,必要时可组织专题会议研究,基坑顶不得堆载重物,地表水不得流入基坑内,基坑内积水必须有组织地抽排至基坑外。

5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处理案例

5.1 负一层明挖土方过程中,基坑监测数据显示:东侧地下连续墙发生较大水平位移,并在短期内达到报警值25mm。经组织专家会议讨论,确定在东、西、北侧地下连续墙上增加钢锚索,在东南角、西南角地下连续墙上各增加两道?准600钢管角撑。按专家会议意见施工后,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得到控制。

5.2 原设计要求地下室车道板暂不施工,逆作施工期间用12根?准600钢管对顶支撑,待负五层底板完成后,再正作施工地下室车道板,施工难度大,且难以保证车道施工质量。[2]经现场提出,专题讨论,优化了设计方案,仅保留了4根?准600钢管对顶支撑,地下室车道板同步施工。既减少了工程成本,也方便了地下室周转材的转运。

5.3 利用基坑信息化施工优化设计方案。原设计要求负五层土方暗挖时在基坑南侧预留20m宽的反压土台,待负四层梁板完成后才能开挖负五层反压土台,由于层高限制,反压土台难以采用机械挖土。根据基坑监测报告,负五层土方暗挖过程中基坑变形基本未继续发展,经设计核算并组织专家会议讨论,确定取消预留负五层反压土台。该优化方案可缩短工期约50天,降低工程费用可观,也有利于保证地下室底板结构的施工质量和防水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亚君,周钰龙.深基坑工程施工中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邓志锋.逆作法施工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

墙面文化施工方案篇8

摘要:外墙外保温节能体系以其众多的优点正变成墙体保温形式的主流。在墙体外保温系统中,保温层所用的材料目前主要是聚苯板和挤塑板,其导热系数较低,能够满足现行的节能 50%~65%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节能;外墙保温;保温工程;墙体保温

Abstract: The exterior insulation and energy-saving system with its numerous advantages are become the mainstream form of wall insulation. In the external wall insulation system, the materials used in the insulation layer is mainly polystyrene board and extruded board, its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xisting energy-saving 50% to 65%.Key words: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xternal wall insulation; insulation works; wall insulation

随着对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在实际的外墙保温工程中,面层开裂问题较为严重,成为住户投诉较多的建筑通病之一,防裂是墙体保温体系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因为一旦墙体保温层保护层开裂,墙体保温性能发生很大改变,非但满足不了设计的节能要求,甚至危及墙体安全。建筑物的外墙保温就像建筑物的外衣,既要能防止外部阳光的辐射、冷空气的入侵,又要能保持室内热能的散发。

一 外墙内保温

外墙内保温 (保温砂浆) 曾因施工工艺简单,价格优廉,在工程中广泛应用,但其弊病在经过一两年的检验后,不断暴露出来,墙体裂缝、墙体发霉、结露等。分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因为保温材料用于外墙内侧,从而使外墙体处于两个温度场,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外墙收缩的幅度比内保温隔热墙体的速度快;当室外气温高于室内气温时,外墙膨胀的速度高于内保温体系,这种反复变形使内保温体系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墙体基础中,这种形变应力的反复作用不仅使外墙易遭受温差应力的破坏,也易造成内保温体系的空鼓开裂,使结构寿命缩短。其二是因为结构梁、柱为冷热桥部位,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

结露现象,而露水的浸渍易造成保温墙体发霉开裂。其三是因为目前大多数建筑在入住时会进行装修。装修及安装家具时,房屋内保温隔热层往往遭到破坏,破坏后自己不易修复。这些裂缝时时刻刻处于住户视野中,对房屋的观感及住户的心理也会产生长期和强烈的影响,成为投诉的焦点。

二 外保温工程及缺陷

目前市场上外保温材料主要有外贴聚苯板保温、钢丝网架夹芯聚苯板、岩棉、玻璃棉板、保温砂浆等,最常用的为钢丝网架夹芯聚苯板。钢丝网架夹芯聚苯板传统做法就是以腹丝穿透型钢丝网架夹芯聚苯板作为保温隔热层,置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浇筑前外模内侧,并以锚筋钩紧钢丝网片作为辅助固定措施与钢筋混凝土外墙浇筑为一体。

外保温工程中无论何种技术,均易造成工程质量隐患。特别是隐蔽工序、特殊节点、细部构造、违反操作规程施工更易直接或间接形成工程缺陷。(1)保温板粘结面粘结强度不够发生开裂、脱落;(2)网格布不搭接、干搭或不翻包发生开裂、渗水;(3)门窗洞口 45°斜角加强网格布不使用造成八字裂纹;(4)大阳角或首层楼双层加强网格布不使用产生裂纹或因冲击造成损坏;(5)锚栓不按规定安装、减少数量或无效安装;(6)面砖饰面钢网安装不符合工艺规定形成安全患;(7)抗裂腻子层断层或过薄形成大面积龟裂或保护层开裂、渗水;(8)保温工程整体性能达不到标准(低温或高湿度条件下强行施工)影响工程使用寿命;特殊节点施工产生隐患缺陷(1)落水管、空调机支架等安装锚钉部位不密封而渗水;(2)各种装饰线部位开裂;(3)女儿墙压顶渗水破坏保温层,在顶层楼形成外墙和屋面热桥;

(4)门窗口周边局部渗水、发霉、结露返霜;违反工艺规程形成工程缺陷(1)抗裂砂浆保护层施工时喷水、刷水泥素灰或净浆压光造成裂纹;(2)耐碱玻纤网格布暴露在外表面而起皮、剥离;(3)安装塑料分格条使用水泥嵌压而开裂、渗水;(4)强力打入锚栓而不是旋入形成无效连接。

三 完善的外墙保温工程技术方案

外保温工程具有保温、隔热、防水、装饰、保护主体工程、延长主体工程使用寿命等多重功能和重要作用,因而应该对其进行精心设计。

(1)应根据气候特点、建筑物个性特征、节能标准、装饰标准等综合要求,慎重地选择外保温技术,这是最关键的基础设计,然后据此做出热工设计,节点设计;

(2)在节能设计基础上,进行保温工程技术方案整体设计,形成全面的节点构造图和施工技术要求。用以指导施工方案的编制;

(3) 施工单位依据外保温技术方案编制施工方案及施工组织计划,用以指导施工全过程;

(4) 施工中遇有未完善的节点或细部有必要时可进行二次设计。

(5)外保温施工往往在整体工程尾期进行,工期紧,气温变化大等季节气候特点与其较严格的工程质量,材料性能要求往往互相矛盾。所以按施工工艺规程施工,严格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是现场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的中心环节;

(6)按施工方案重新制订施工过程必检项目、检验时间、检验认可等全部内容的过程验收文件,并严格按此文件进行过程验收和隐蔽施工过程控制,并形成验收档案文件;

(7)施工过程发生二次节点设计、施工处理或设计变更,应及时由各相关方共认方案,形成档案文件,克服施工过程的随意性;

(8)施工前和施工中补充人员时,及时进行相关操作规范的培训;

(9)外保温工程施工后,相关技术文件、产品检验报告;技术系统抗风压、抗冻、抗渗、耐候寿命检测报告等应形成完整的工程档案,为今后工程使用中建立必要的技术依据和维护管理依据。

四 外保温施工过程的管理

外保温技术是我国建设领域刚刚全面推广的专业技术。设计、施工、监理各方都在熟悉过程中。施工队伍尚未专业化资质管理。监理、验收标准尚不配套,产品供应商有相当大的比例属无现场技术服务能力,这就形成了施工质量易发生缺陷的多层次复杂条件。施工过程管理尤显其重要性。

(1)施工过程应有的技术文件管理应持续完善和加强;

(2)现场按合理批次对产品抽验,并及时将抽验结果与相关标准或与供应方提供的检测报告做对比,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结束语:建筑节能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建筑节能很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对建筑墙体建立保温节能系统内在美与外在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统一,才是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反映人类文明进步水平的优秀建筑作品,这也是当代建筑师应当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JGJ144- 2004[S].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2004.

上一篇:建筑质量管理范文 下一篇:公路照明设计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