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范文

时间:2023-12-29 17:08:52

论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论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篇1

关键词:建筑;建筑结构;关系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in the three main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structure, equipmen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is most closely, a full understanding of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design ofbuildings and building awaren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ut also help to design on the basis ofmore familiar with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struc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in on the structure and basic principle, design ideaconstruction personnel, more scientific, let the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work moreprofessional.

Keywords: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relationship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建筑的类型要求越来越多,并且要求也原来越高,这也就使得当前的建筑结构日益复杂,建筑设备的种类也日益丰富,简单来说,当前的建筑是综合产品,其中建筑、结构、设备是其主要要素。

一、建筑

建筑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而且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主要是指利用多种物质、科学技术等条件创造出的空间环境,具体来讲,建筑的构成主要有建筑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等三个主要内容。

建筑功能主要指建筑物能够满足的人们的需求,主要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有学习、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精神方面主要地位、身份、标志等多方面的具体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功能也不断丰富,要求日益多样化,不仅是在物质方面,而且还包括精神方面,这都促进了建筑的发展,让建筑日益丰富。

物质技术方面的条件主要是指建筑建造过程当中基本的手段,主要有建筑物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基本设备与基本的建筑技术和设计组织与施工组织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物质技术在建筑过程当中显得日益重要。从历史的不断发展过程当中来看,在一段时期当中,一方面,物质技术不仅对人们的建筑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对建筑满足人们需求的程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物质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社会需求的变化与新形式、新高度的建筑起着较大的积极作用。

建筑形象主要是指建筑物的质地与外观给人的视觉、触觉等感受,不仅包括建筑内外空间的组织与装修,而且包括建筑的具体体型与色彩搭配等方面,对建筑物的风格、时代、意义等方面有积极的象征意义。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象征性对建筑物的使用者与拥有者日益重要,因为在某个程度上来说,建筑物不仅是其身份的象征与社会地位的象征,而且是其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直接体现。

以上所述的三个要素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其关系密切,彼此依赖,具体来讲建筑结构在三个要素当中是首要的的,占据这主导地位,物质技术则对建筑功能的实现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所有要求发挥作用的重要手段,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与建筑技术这两者的具体体现,是左右建筑工作的最终总结与表现。

二、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的物质基础是建筑材料,其中,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与不同构件的相互连接等技术基础也是其主要内容,不同的建筑材料需要采取不同的的组接技术,从而形成形式多样的建筑结构,诸如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其他多种不同材料组成的结构框架等都需要针对不同的建筑材料采取相应的技术去进行实际操作。换句话来说,作为建筑结构主要构件的建筑材料种类十分丰富,需要不同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如用砖头来砌墙、用木材来搭建屋架等。

理论指导实践,要想搭建出合格或者高质量的建筑物,结构分析与相关设计理论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从结构的受力分析到不同构建的荷载分配,从结构方案的制定、比较到具体构建的精确计算等环节都需要结构理论的支撑。结构理论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理论层面的分析,更是以实践与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科学,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与实验数据的不断丰富,尤其是计算机在建筑数据方面的计算、分析等方面的发展,不仅有助于理论的不断提高与丰富,而且给予了结构设计精确性与科学性方面有力保证。

三、建筑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建筑结构寓于建筑之中,建筑是建筑结构的外在表现,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统一的关系。但是,具有不同专业素养的人员看待这一问题时会有着不同的看法:从建筑师的角度来讲,其往往更加注重的是建筑物的空间环境,并且尽可能的为使用者提供便利的使用空间;而从结构师的角度来讲,则更加看重建筑物的实用价值,结构师要使建筑物拥有适当的使用空间的同时并且坚固,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

可以从下边的几个角度来理解建筑与建筑结构的关系:

1、建筑结构是建筑的内在支撑,是决定建筑寿命的关键因素

建筑结构是建筑的内在支撑,建筑的各个方向的荷载力实质上都是由建筑结构部分来承担,因此说建筑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坚固性和使用寿命的长短,可以说是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对于建筑的施工及其使用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有利于建筑物实际使用空间的合理设置,为使用者提供便利;有利于延长建筑物安全使用的寿命;还有利于节省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2、建筑是建筑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建筑结构最直观的反映

建筑是建筑结构的外在表现,是建筑结构最直接的反映。建筑随着建筑结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例如:大跨度结构,往往适用于桥梁的建设,体育运动场所的建设等等,因为大跨度的建筑结构能够囊括更大的建筑室内空间或使用空间,在电视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的足球比赛场馆往往使用大跨度结构。再例如钢架结构,钢架是横梁和柱以整体连接方式构成的一种门形结构。因为钢架结构一般受力合理,并且整体轻巧美观,能跨越较大的跨度,制作用也非常便利,所以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一些学校的礼堂、餐厅、农贸市场等大空间的民用建筑都采用的钢架结构。另外,钢架结构也适用于一些工业建筑。

3、建筑与建筑结构是统一的关系

建筑是功能的空间描述,建筑结构是空间的表达手段,这也就是说,一方面建筑离不开建筑结构的支撑,建筑结构是建筑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建筑结构必须通过建筑来表现出来,证明其是否科学、合理,所以说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需要的建筑类型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促使了建筑和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和进步。更加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通过建筑展现在人们面前,为人民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环境的同时,也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游子建 建筑与建筑结构相互关系[J]江西建材 2012(03)

论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 空间操作 材料 建造 教学方法

建筑设计的目标是创造适宜的、可供使用的空间。建筑空间具有物质性特征,是真实材料的建造过程与结果的总和。而在现代主义抽象空间理论指导下,建筑设计常被简化成单纯的几何关系,以草图和毫无材料特征的体形模块来研究空间与形式的关系,忽视了建筑空间的物质特性及其内涵的建造逻辑,但因明显优于“图画建筑”的二维图形设计,目前广泛应用于我国建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建筑设计》课程概况

我国正规化建筑学教育起始于上世纪20年代,主要借鉴西方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改革,形成了目前相对成熟稳定的教育体系,即以建筑类型组织设计课教学:一年级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完成后,进入了二到五年级的专业主干课《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以不同建筑类型进行单项训练,包含由简至繁的十几个设计题目,逐步掌握建筑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这种模式化的教学体系,课程的选题基本固定,按功能、流线、空间、体形等因素的复杂程度循序渐进,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理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严格按照给定的任务书做一草、二草、三草及阶段草模,逐步建立抽象的空间与形体概念。评分则依据图面的空间布局、功能组织、表达技巧等评定成绩,对构成建筑空间的材料、构造特征及建造过程的研究与表达较少要求,设计成果主要依靠图纸表现。

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设计教学重点关注的是建筑功能与形式及二者的关系,趋向于考虑建筑的最终形态和图面的表现效果,而对于建筑空间形态的构成、建筑材料和技术的逻辑关系缺少必要的关注,存在下述问题:

1.模式化的课程体系和“草图+草模”的设计方法,着重于抽象空间形体的训练,忽略了建筑的材料性、建造性和社会性,导致建筑往往被设计成一个不与具体材料和技术发生关系的抽象形体。单纯从图纸设计到模型操作的转变无法传递真实的空间体验,实现尺度感、模型材料、构思形式向建造形式的转换,容易造成建筑设计与建成效果脱节和形式主义,导致生动有效的缺乏,无法形成感人的建筑空间。

2.设计与技术课程的设置各自为政。设计课将二维的形式及其虚设功能作为首要目标,将技术性手段视为后期的辅助手段和实现的方式,与设计形成被动的后续关系。这种割裂的教学状况,往往导致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建造技术的重要性,忽略对建筑设计本质的思考。在建筑设计与形式表达过程中,不能以空间和建造作为设计思考的目标,设计流于形式甚至丧失了建造的可行性。

国内外建筑设计教学的经验借鉴

考虑到材料和建造之于建筑空间的重要意义,许多建筑院校正探索把空间建构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应用于设计教学中去,通过强化建筑本体要素,即材料、构造、结构方式和建造过程来培养学生理解建筑空间、学习建筑设计。笔者通过近年来对十余所国内外优秀建筑院校空间教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在其各具特色的教学体系中蕴含着以下共同之处:

1.分项训练的题目设置。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我国东南大学均采用分解递进式空间训练方法,将空间建构能力训练分解至若干题目:1.空间类型和空间限定要素的认知训练;2.空间形态与场地环境的关系认知训练;3.空间功能与行为模式的认知训练;4.空间单元、空间序列的设计训练;5.材料、技术与空间的建造训练;6.理念构思与空间设计的综合训练。通过系列训练,使学生逐步学习并掌握具有建构意识的设计方法。

2.模拟建造的操作手段。传统设计课教学虽要求制作工作模型帮助推敲空间形体,但很少要求制作大比例模型或1:1搭建,忽略了对材料特性、构造方式、结构选型和建造方法的研究,也缺乏对实体构筑物的感受和认知。可借鉴德尔夫特理工大学和墨尔本大学实体建筑的建造体验等模拟建造的教学经验,从“模拟建造”“准建造”“实际建造”多个层面上,使学生对材料、构造、结构进行模拟转换研究,获得逼真的建筑空间和建造过程的体验。

3.设计与技术类课程的协同教学。国内技术类课程在数量和权重上并不逊色,但各板块相对独立,一般在高年级才开设,且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模型和建造支撑,技术成为停留在纸面的口号。英国诺丁汉大学和伦敦AA建筑学院的技术研究类课程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各年级教学单元都有研究结构、材料、建构技术的内容。技术类课程与设计课程紧密配合,随着年级升高逐渐增加的协同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实验性教学方案

从传统学院派“图画建筑”的教学模式,发展到“草图+草模”的设计方法,将空间问题的研究从二维升至三维,但限于模型材料自身的性能及组合形式的变化,从本质上讲仍属美术引导型设计教育。开展空间操作训练,实现由“图纸设计”“模型辅助”到“空间操作”的转变,将空间形式研究与建造建立相应的联系,使学生在参与建造过程中对空间概念、空间设计要素(功能、材料、构造、结构、文化、环境)、空间类型和组合方式及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感知等有相当认知,从而掌握空间整体设计基本技能,实现向以技术为主导的理工型教育体系转变。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通过吸收国内外优秀建筑院校的教学改革经验,首先在建筑学专业一、二年级(建筑设计入门阶段)采用了以“空间操作”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以对空间的认知体验和对材料的真实建构启动建筑设计教学。

1.一年级教学体系及操作模式

建筑设计基础将建筑空间设计分解为4个阶段:概念、抽象、材料和建造,对应“空间认知”“空间构成”“空间建造”和“设计综合”4个单元,每单元关注一个空间问题,通过分项训练使学生掌握每一单元的目标和方法并理解本单元与前、后单元的联系,实现建筑空间的可教化(图1)。

第一单元,空间认知。空间认知目标是为学生建立空间、尺度的概念。通过建筑测绘获取对建筑和空间感性、直观的认识,了解基本的建筑构造部件尺寸及人的活动尺度;运用尺度和空间知识进行基本空间设计,认知内容在设计中得到延续。

第二单元,空间构成。该单元以空间认知和形态构成训练为基础,关注空间与形式、秩序。通过加法和减法两个阶段的空间设计,凸显空间的限定和生成过程,用限定要素的排列组合获取空间形式的秩序和层次。

第三单元,空间建造。该单元重点是空间建造与空间生成的关系。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节点和连接体的选择、实体加工与制作引导出对不同建筑材料特性的挖掘及其加工方式、过程的思考,建立对空间形式与材料、构造和建造关系的认知,进一步研究空间和建构的多种表达。

第四单元,设计综合。该单元是对所学内容的综合性训练。题目选择具备简单功能的小型公共建筑,要求从建构角度研究设计的意图和实现之间的关系,从构思形式向建构形式的转换;学习将各空间训练单元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建立空间秩序和层次;理解空间与场地、环境、功能、造型的关系;完成从模型材料到建筑材料的转换及建构想法的实现。设计最终成果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真实材料的足尺建造。

2.二年级教学体系及操作模式

二年级设计课延续以“空间操作”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图2)。教学目标在于运用适宜的材料和技术,在特定场所中创造出符合功能要求的空间与形式。教学主线,即第一条线是环境概念,设置了4个场地限定条件;第二条线是空间概念,将通常的功能空间简化为4种原型,作为设计的载体,具体题目可灵活替换;第三条线是建构的概念,材料和结构是建筑形式产生的重要依据,强调材料的质感、形象、表现力及如何运用合理的技术方法处理材料与形式的问题。

以空间搭建启动建筑设计,从由环境、功能分析等引发设计概念转变成直接性对物质材料的操作引发概念,学生可获得可读性的、直接性的空间体验,不需借助设计思维的转换;积累了初步的建造经验后,设计课教学由“搭建”偏向“营建”,调整设计和建造的互动方式,采用分解递进式教学,重视设计与技术、环境的结合,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理性的设计工作方法,对于设计经验缺乏的低年级学生起到良好的效果。

结 语

在设计入门阶段采用“空间操作”教学法,通过局部的、小规模的建造实践,将其建造周期、造价、可实现程度控制在可操作范围内,已成为当前建筑学教育的一种重要趋势,并在近年的实际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教学体系和具体操作方法的完善还有待于后期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基础课程1:1营建教学》,《建筑学报》2013年第2期,第110-114期。

[2]高岩:《建筑设计与制造的实验性教研:数字化实践港大暑期国际工作坊》,《建筑技艺》2013年第6期,第28-35页。

论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篇3

关键词: 非线性设计;建筑表皮;表现性;逻辑性

Abstract: In the nonlinear architectural design, skin design usually produces conflict with their philosophical views presented - the role of performance and logic combination, such conflict for the nonlinear design is influential or even detrimental. How to understand this conflict and contradiction, and find a suitable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nonlinear design; building skin; performance; logic

中图分类号:TU2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在当今科技发展的影响下非线性建筑设计的研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中,非线性建筑设计的表皮也逐渐成为建筑师所关注的问题。其应用给人们视觉和心理带来的感受也越来越直观和彻底。表皮应用的合理与否更是直接影响到非线性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也进一步影响建筑物的建造意义。而在非线性建筑设计中表皮的表现性和逻辑性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应怎样化解,是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关键所在。

1.表现性与逻辑性

非线性是相对于线性而言的,线性是非线性的特例。非线性原本是数学方面的研究。在数学领域范畴中,非线性系统往往是由大量子系统组成的,由于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系统不再满足叠加原理,系统整体表现出来的现象也不再是个体行为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个体表现不出来的行为。【1】

对于“表皮”一词,当前建筑理论研究通常释有两层含义:一是物体的最外一层;二是物体的表面。而对应着其在哲学上的定义,“表皮”又可以有着不同的释义:一是“表面”,在这个层面上所谈论的“表皮”实际上是一种二维的物质概念――没有厚度,也不牵涉具体的构造形式,但是具有色彩、质感等基本的物质属性,是一种基于视觉感知的平面图像;二是“表层”,表层是“表皮”的另一个物理指涉,属于三维概念。

表现性(Presentation)是指一种直接显现,直接表达的,它是一种人对于美的鉴赏与感受性,如材料的质感、色彩、硬度,以及各构件的几何构成关系等。【2】表现性强调的是建筑本体的表现,并不是符号的、象征的或图像的表现。

建筑的物质性决定了它是由实在的材料经过一定的组织而形成的实体,作为支撑加围护的表皮也具有这种实体性,它也要依据材料的物理性能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建立起自己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逻辑性(logicality)。【3】

2.非线性建筑设计中建筑表皮的表现性和逻辑性

2.1 表现性

非线性建筑中,建筑表皮的表现性直白来说是材料的表现。从远古时期开始,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就是建筑设计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非线性建筑这种特殊的建筑,材料所形成的建筑表皮的表现,至关重要。

“轻盈如薄膜的木地板,厚重的石块,柔软的植物,抛光的花岗岩,柔韧的皮革,生硬的钢铁,光滑的花心木,水晶般的玻璃,被阳光烤的得暖暖的沥青……所有这些都是建筑师的材料,是我们的材料。” 【4】表皮的应用会给非线性建筑的设计带来怎么样的诠释,是现代建筑师关注的焦点。

2.2 逻辑性

对于当代建筑师而言,以图案性的装饰重现建筑表皮显然是比较肤浅的。在进行建筑表皮的建构时,如何将表皮的装饰性统一在建造的逻辑之中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表皮的生成需要内在逻辑的支撑。建筑形式的生成需要逻辑,同样作为建筑中最能够被人们感受到的界面――建筑表皮的生成也是如此。没有逻辑支撑的建筑表皮设计是没有深度的,所以逻辑也就是非线性建筑表皮设计的依据和理由,它指引着设计过程的推进。同时,逻辑性不仅体现在材料上,还体现在结构和建造上。

3.非线性建筑设计中表皮的表现性与逻辑性冲突

3.1 表现性与逻辑性的矛盾原因

建筑表皮的表现性与逻辑性有着怎样的关系?符合逻辑的表皮就一定有表现力吗?是否可以为了表皮的表现性而违反逻辑?这两者能不冲突地共存吗?

在一定程度和范围讲,表现性和逻辑性是相互矛盾的。如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斗,用非常复杂的构件来传递梁到柱子的荷载,远没有一根斜撑来的直接,从逻辑角度来说,斜撑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减小跨度的手段,但是试想一下,如果造型丰富的斗被一根细杆所代替,中国传统建筑就会失去神韵,也失去了其伦理功能。

通常情况下,建筑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建筑结构与构造不能完全替代建筑本身,由于建筑有很深刻的人文因素,人的感情和意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对建筑的认知。比如很符合力学逻辑的三铰拱在地面附近由于没有弯矩,构件截面很小,会给人以不安全的感觉。此时的结构构件虽具有逻辑性,但是它并没有表现出强壮有力的支撑感,给人以错误的直观感受。而往往不完全符合或违反逻辑的构件却有预期的表现力。所以,应充分利用现代材料加工技术,对材料和结构进行“真实与清晰”的表达,体现材料自身的美,或者用新的加工手段创造材料以往从未有过的感官体验。这样我们既忠实了材料和构造,也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并且能更有效地推动建筑的发展。【5】

3.2 表现性与逻辑性矛盾的解决方法

关于讨论非线性建筑中表皮的表现性与逻辑性的关系问题,我们会首先想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带来的“建筑盛宴”。外部观察每一个国家馆的建造,每一座非线性建筑中表皮的表现与逻辑是非常融洽的,怎样做到这种平衡关系?以下就以世博为主要实例来分析这种关系。

(1)视觉表现的逻辑性

材料本体的表现是一种永恒的、实在的表现,可以抵抗建筑在意义上的阐释和形象上的象征,使建筑在这个纷繁瞬变的图像时代里成为人们实在的、可以依托的处所。通过材料有序或者是有秩的组织塑造,给非线性建筑赋予非同一般的特点,使得视觉表现淋漓尽致。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万科馆(见图1、图2),昵称“麦垛”。从名字上就知道这座建筑是用秸秆作为结构材料,万科馆是由多相工作室设计,并以材料――结构――空间的推演逻辑结构为基础生成建筑的形态。最终实施的“麦垛”是由表皮为秸秆板的3个正圆台与4个倒圆台交错组成,它们围合而成的半室外空间四周通透,顶部通过透明采光膜连成一体。圆台内部是独立的展厅与后勤办公间,建筑外部环绕着景观水池。万科馆的通过自然材料所呈现出的表征,在设计过程中也是符合逻辑性的,通过结合来表达对自然的尊重,并唤起人们接受、欣赏、尊重自然的观念和信心。

图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万科馆图2万科馆的主要建筑材料―秸秆

(2)设计逻辑中的材料表现

建筑设计不应该只关注表面形式,而生成逻辑才是重点。对于非线性建筑来说这点尤为重要,否则非线性设计的建筑革命将沦为对形式风格的时髦追求,而对建筑表皮这个多年来作为无数建筑师关注焦点和设计出发点的研究,不应只停留在形式的总结和经验的分析层面,更应从设计理念和建构方式的层面进行探索。

观其世博会中的英国馆(见图3、图4),似乎开始并没有找到逻辑性在其中的运用。英国馆相对于世博会的“大”,可以以“小”著称。只有200多平米的建筑面积就构成了整个展览空间。这个“小”并不是单纯的缩小,它自身就带有一定的逻辑。“小”可以简化功能与技术,使建筑获得形式上的自由,也可以避免许多不需要被表现的建筑元素。在这座“小”而全面的建筑中,表皮的应用又是一大亮点。英国馆的表皮按形式分为两类:展厅表皮的刺状结构和地形的折板结构。其中,亚克力杆管通过铝制套管穿越并固定在建筑的双层木质盒体上,这一结构保证了亚克力与铝套管的稳定性。每一根管内端部都安置了展馆的主题展品――种子。日间,亚克力管将室外日光导入室内,为内部提供照明并照亮展品;夜晚,安装在亚克力管中部的照明系统,将人工光同时导向室内与室外,构成变换的外部界面。

图3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图4亚克力管端部的种子

(3)逻辑性与表现性结合

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矛盾。同样,非线性建筑的表皮设计中的表现性与逻辑性相互作用也存在矛盾。建筑师通过表皮围合奇异的空间形式,反映了他们探究矛盾解决的表达方式。在这些表达方式中,充分诠释了非线性建筑中表皮的表现性和逻辑性的结合。这种结合驾驭在矛盾之上,完美地展示了建筑所要传达的哲学精神。

除了表皮给非线性建筑带来的直观外部表现是愉悦的之外,其中所具有的实用性也非常符合设计逻辑性。故其建筑表皮表现性和逻辑性的充分结合能够给非线性建筑带来视觉以及心理的享受。

4.结语

非线性思维建筑语言下的表皮,更多的是展现片段而不是整体,它们描述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建筑师运用当代各种材料和技术条件,充分拓展了建筑表皮的选材范围以及材料的组织方式。同时,材料的丰富运用也赋予了表皮日新月异的内涵,使得非线性建筑的设计更加多样化和合理化。

总之,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以后,随着社会大背景的变化,作为建筑美学主要体现者的建筑表皮已经逐渐地改变从属地位,受到了广泛关注。非线性建筑表皮就是非线性建筑理论在建筑表皮设计上的具体应用,结合多元文化的繁荣,视觉艺术、数字技术的空前发展,以及非线性建筑设计下的表现性与逻辑性完美的结合,使得非线性建筑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哈里尔著,朱义胜译,非线性系统(第3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大师》编辑部编.路易斯•康[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德)托马斯•施密特著,肖毅强译.建筑形式的逻辑概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大师》编辑部编,彼得・卒姆托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5]褚智勇编,.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论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篇4

【关键字】景观建筑、建筑要素、艺术评价

景观建筑作为景观与建筑交叉结合的一种物体,其界定范围是含糊的。在柔性的景观中利用硬质的建筑要素是非常常用的空间环境处理手法。而材料、结构、技术运用是否合理,是否达到了视觉上良好的效果是决定景观建筑处理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景观建筑

在评价景观建筑艺术之前,最初需要明白我们评价对象即景观建筑的界定范围。把事物一分为二,分别探讨一下景观与建筑。

景观是一个地区的基本结构,对组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本要素进行布局,如影响我们生活和社区环境的土地和地形、水和植物、建筑的布局和相互关系、步行小径和道路、围墙和台阶、照明、小品以及其他等。

在探讨建筑的时候,我们剖开其变幻莫测的外在形式而深入本质,就可看到建筑有三方面含义:(1)建筑是人们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有着明确的目的,即满足社会活动的需要。因此,建筑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2)建筑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物质材料构成的实体和由实体限定的空间的综合而实现的。物质的实体与科学技术是影响建筑的重要因素。(3)建筑的实体与空间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实体形成建筑的内外部空间,实现着建筑的功能;空间容纳着社会活动,并赋予实体以形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此,我们似乎得出建筑的定义: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社会活动的某种需要而创造的物质实体和实体抽象形成空间,两者相互依存而构成综合体,共同完成建筑的功能。

在讨论两者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景观与建筑是难以界定。首先,景观包括建筑的布局和相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建筑是景观的一部分,它丰富着景观,甚至在景观环境组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对于建筑,抛开其深刻复杂的社会意义,我们不难发现它的物质空间需要与景观的配合。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不再局限于它的内部环境,一个好的建筑设计,一定有与之协调的外部环境。甚至有些是外部空间内化,将景观引入建筑内部。所以,总结来说景观与建筑相辅相成,互相联系配合。

也许在人类的最初,我们会说树木花草、山川河流就是景观,人住的房子就是建筑。认识是浅显的,但是多少可以看到其本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人们的生存环境,力求创造宜人的空间。我们把花花草草引入到房子里,也在花花草草中立上一堵墙,放置些许的座椅。在此,我们不妨给景观建筑一个定义:景观建筑是在户外环境中具有不同功能的人工构筑体和界面。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就可以很清晰的了解此次评价的对象范围。

建筑要素

建筑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的组织部分,以其多变的体形和丰富的空间理性的向人们展示着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程,展示着各种文化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特点。概括来讲,它是功能、技术、形式的统一。建筑功能的物质方面表现在建筑是社会活动的容器和载体,精神方面则反映了建筑对社会责任和文化特点的理解和表达。建筑技术是建筑实现的手段,是以科学为标准的。建筑形式包括实体的形象与空间的形式,表现着建筑的艺术水平。功能与技术、技术与形式、形式与功能三者间和谐统一,即功能合理,技术精湛,形式完美是建筑追求的目标。

自古就有紧随社会发展的建筑,涉及面很广,以各种角度解释建筑的说法层出不穷: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反映了历史的发展,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物化积淀。建筑是凝结的音乐――建筑具有如音乐一样的韵律美感。建筑艺术与其他兄弟艺术门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建筑同时与技术和艺术紧密相关。在此我们着重探讨其技术经济要素放映出来的美感。

对于建筑实践而言,离开了一定的科学与技术的成果是无从谈起的,因此可以说技术经济要素是建筑的有利支撑。建筑物总是在一定科技基础上得以实现的。随着科技发展的脚步,建筑实践有了愈来愈广阔的天地。当前人们日趋增强的环境保护意识正在全球范围内倍受关注。人们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建造中开始认识到要时刻考虑节约能源以使人与生态环境相融,这样才能在建造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给建筑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建筑的发展也不断对新技术、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提出要求,二者在建筑的发展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在我们的讨论中,我们重点关注的是建筑要素中的结构语言与材料语言。结构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其力学内涵?材料是否充分发挥了它的性质?结构体是否有充分的视觉表现?材料连接是否展现了一定的秩序?简单来说,我们就是探讨结构与材料是否达到其性能最大化,在此基础上是否创造了最优视觉效果。

艺术评价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美是难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广义的美包含三方面的含义:科学的真,行为的善,形式的美。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往往混淆了广义的哲学的美和狭义的形式的美。

建筑艺术是传承历史的艺术,她以美学与功能、技术、经济的和谐统一,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需要,这正是建筑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是其创造发展的内在动力。传承历史,与时俱进,将有时代特征的美与持续发展的时代工程技术相结合,构成永无休止的建筑艺术长河,正确把握建筑艺术内在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因工程而异,妥善处理主次关系,不断创新,是任何建筑方案构思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对建筑的品评中我们达到的是对建筑的广义的审美评判,它包括科学的真与形式的美两个方面的含义。建筑的真表现在物质材料的合理利用与表达、结构与技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等。这是理性的判断。可以得到科学的证明或数态、物态的表达。建筑的美表现在对建筑形式完美的理解,对建筑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的理解,如比例、尺度、色彩、体量、对比、韵律、均衡、稳定等等。这是感性的判断,难以甚至是无法进行全面地表达。由此可见,对建筑的品评是一种综合的、全面的认识,包含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判断。

结构、技术、材料是评价建筑艺术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结构是建筑的骨骼,结构与造型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统一于建筑之中。材料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结构相互呼应,达到最优的美学效果。在此,我们不妨从建筑的要素即结构、材料方面去评价、分析和解释建筑艺术。

实例研究

论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造价控制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buildings, and discusses the design of housing construction cost control theory, and finally to make the method to control the cost of housing in the case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Keywords: Housing construction; design; cos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房屋建筑设计概述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事业日渐发展,房地产行业的竞争也逐渐火热化,因此,要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筑项目的建设阶段包含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而投资阶段与设计阶段,特别是设计阶段,能对成本造成75%程度的影响,实践中可以看到,建筑设计对成本的影响远远大过一般人的认识。因此,要对成本进行控制,首先要注重建筑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二,房屋建筑设计造价成本控制理论探讨

建筑设计,以广义的含义来说,它包含与建筑相关的各种设计,以狭义的含义来说,它指建筑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中,要在满足施工的要求、施工的条件下,设定好建筑工程的平面设计、立面设计、侧面设计、结构布置、设备要求等,对造价成本进行控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是指整个建筑的平面配置,它包括建筑施工位置、占地面积、土地利用情况、运输的路线、主要是建筑物与公用设施的配置、水、电、气等外部施工条件,这些都会影响建筑物的成本。比如,占地的位置既会影响征地的费用,也会影响施工中运输的成本。

1)功能设计

建筑设计要能满足其功能需求,因此,不同的房屋建筑对设计、建筑材料等要求都不一样,恰到好处的针对功能进行设计,才有有效的对成本进行控制。

2)平面设计

平面设计越简单,它的造价就越低,建筑物周长越大,单位面积的造价越低,但是复杂的平面设计会影响室外施工、排水工程、屋面工程等其它工程的施工难度,会使成本增加,通常来说,建筑物周长与建筑面积的比值越低,成本越低。

3)面积使用

建筑物的建筑面积、交通联系的部分与结构、围护分隔构件也会影响施工的整个面积,建筑物面积越大,那么单位面积的成本就降低,这是由于面积越大,建筑物外的周长、围护结构也都会增加,

2,立面设计

1)建筑层高

在满足建筑功能的情况下且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建筑物越高,费用越高,影响建筑层高的一般是外墙、内墙、墙体等施工,建筑层层数越高,与墙体有关的粉刷、装饰演成本增高,供暖空间需求增多,卫生设备增多、管道施功难度加大、楼梯费用、电梯费用都将影响造价成本,经过统计,层高每下降10厘米,工层造价降低1-3%,墙体的材料也将减少10%。

建筑层数

虽然建筑层高会使造价成本上升,然后建筑层数越多,那么建筑面积需要使用的空间费用越低,因此,在设计平面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层数越多,成本则越低,然而当层数过多时,建筑将要改变结构形式,成本造价也会得到改变。建筑物越多,楼梯及电梯的成本也随之增加,维护成本随之增加,而采暖费用却降低。总体来说,只要控制一定的楼层范围,楼数越多造价越低。

3,建筑结构

建筑标准

建筑标准是指指对支承建筑的安全性、稳定性、适应性与美观程度进行的规划与安排,它包括墙体的承重结构、骨架结构与空间结构体系,由于结构设计不同,所需要使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力学特征也不同,因此,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要让结构与整栋建筑设计、功能需要等进行比较,达到最既满足建筑的功能需要、又满足建筑的施工设计,同时又能通过合理的结构对成本进行控制。

建筑材料

在建筑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对建筑材料的使用,也能影响成本的控制,比如使用稀缺的材料,或者品牌材料都会使成本上升,墙面的涂料、墙纸也都影响成本的控制,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建筑材料既能满足设计的需要,又能控制成本。

三,房屋建筑设计造价成本控制理论的应用

以位于上海市宝山区锦秋路与祁连山路的天缘华城项目的设计为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23.5万平方米,用地面积8.96万平方米,项目的目的为高层住宅为主,部份商业用途为辅,该地被道路划分为四个区域,周边建有住宅小区,轨道交通离项目500米左右,该地交通方便,配套成熟。

1,建筑规划

通过对项目容积率、绿地率、建筑控制线、高度、停车指标、公共服务用房等有明确指标的前提下,主要计算建筑高度、层数、建筑密度、房型的配比,最后设计出住宅房型的面积配比:

住宅房型面积配比

2,房型设计

由于客户使用的是房子的内部空间,因此需要对房型进行设计。在原设计中,入门户与卫间间呈直角,经过修改,可在南边增加短墙增加储藏空间,主卧室门经过南移,业主开门则是一片整墙,它可以经过设计当作玄关,通过一系列设计,可以使房屋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房型设计的修改前与修改后对比图

3,配套用房面积

小区中经常要使用到居委会、物业管理、业委会、活动室、消防控制室等等公建用房,这些公建用房除了活动室要求建在日光充足的地方,其它的房间只要满足规划的指标即可,因此,可以利用在设计的过程中,见缝插针的设计,提高房屋建筑的可售面积,提高利润即能降低成本。

4,节能要求

在房屋建筑中,要根据体形系数、窗墙比、窗材料、外保温材料及当地情况进行节能设计。以外保温材料为例,根据上海当地的实际情况,再将B04、B05、B06三种外保温材料进行对比,B04性能最好,但是强度低,不适合选做外墙材料,B06则是强度高但保温性能不能达到要求,因此选择B05:

外保温材料性能对比

5,消防设计

如果频繁发生消防事件,那么整工进度将会受到影响,工程进度难以保证,因此消防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消防设计要点如下表:

消防结构要点

6,电梯设计

很多建筑施工当中,都因为电梯厂家没有到位,因此施工中对建筑进行修改,使成本增加,因此,在扩初阶段就要联系电梯厂家,让电梯与土建相关的技术指标进行配合。

7,钢筋与混凝土使用

在满足建筑施工要求的荷载后,要控制钢筋与混凝土的使用,合理进行控制能极大的控制成本。一般情况下,框架多层住宅钢筋含量在40-50kg/m2,混凝土含量在0.29-0.31之间,小高层与高层住宅钢筋含量为50-60kg/m2,混凝土含量在0.34-0.36,荷载要求计算精确。

四,小结

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作,在设计工作中,常常会发生各种问题,因此,要求设计人员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同时要有创新的思维,大胆根据实际情况对建筑进行灵活的设计,才能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颜兴强.浅谈建筑结构设计方法[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5).

[2].李昕.建筑结构设计比选和住宅造价成本控制的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

论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篇6

【关键词】:建筑结构体系;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张拉整体结构;膜结构

中图分类号:TU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510(2008)09008-02

随着科学技术、结构设计理论、高强材料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造型、建筑设计和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结构的要求更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涌现出了一些新的结构体系。包括: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巨型结构体系、张拉整体结构、膜结构等。

1. 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

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是我国目前在高层建筑领域里应用较多的一种结构形式。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各有所长,前者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速度快、建筑物内部净空高度大等优点;而后者刚度大、耗钢量少、材料费省、防火性能好。综合利用这两种结构的优点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统计分析表明,高层建筑采用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用钢量约为钢结构的70%,而施工速度与全钢结构相当,在综合考虑施工周期、结构占用使用面积等因索后。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优于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

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最早于1972年用于芝加哥的Gateway I]I Building(36层137m)。我国至20世纪80年代才将钢结构用于高层建筑,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高层建筑(约有40余幢)中.有一半以上采用的是钢一混凝土混合结构,其中的典型建筑是上海金茂大厦。钢一一混凝土混合结构在高层办公楼、学校、医院及住宅等建筑中将有更广泛的应用。

2. 巨型结构体系

巨型结构是由大型构件(巨型梁、巨型柱和巨型支撑)组成的,主结构与常规结构构件组成的次结构共同工作的一种结构体系。

巨型结构按主要受力体系形式可分为巨型桁架结构、巨型框架结构、巨型悬挂结构和巨型分离式结构;按材料可分为巨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巨型钢骨混凝土结构、巨型钢一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及巨型钢结构。

巨型结构的特点:从平面整体上看。巨型结构的材料使用正好满足了尽量开展的原则,可以充分发挥材料性能;从结构角度看,巨型结构是一种超常规的具有巨大抗侧刚度及整体工作性能的大型结构,是一种非常合理的超高层结构形式;从建筑角度看。巨型结构可以满足许多具有特殊形态和使用功能的建筑平立面要求。使建筑师们的许多天才想象得以实施。

巨型结构作为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一种崭新体系。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及特点,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工程实际,是一种很有发展的结构形式。香港汇丰银行属于巨型钢结构体系。是诺尔曼・福尔特设计的。

3. 膜结构

膜结构是张力结构体系的一种,它是用多种高强薄膜材料(常见的有PVC类、PTFE类及有机硅类)及辅助结构(常见的有钢索、钢桁架或钢柱等)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并形成应力控制下的某种空间形态。作为覆盖结构或建筑物主体,并具有足够的刚度以抵御外部荷载作用的一种空问结构形式。其中基材织物。主要决定膜材的力学性质。提供材料的抗拉强度、抗撕裂强度等;涂层。主要解决膜材的物理性质,提供材料的耐火、耐久性及防水、自洁性等。

膜结构具有如下特点:① 多变的支撑结构和柔性膜材使建筑物造型更加多样化,新颖美观。同时体现结构之美。且色彩丰富;膜建筑屋面重量仅为常规钢屋面的1/30,这就降低了墙体和基础的造价,同时膜建筑奇特的造型和夜景效果有明显的"建筑可识性"和商业效应,其价格效益比更高;② 膜工程中所有加工和制作依设计均可在工厂内完成,在现场只进行安装作业,与传统建筑的施工周期相比,它几乎要快一倍;③ 膜材有较高的反射性及较低的光吸收率,并且热传导性较低,这极大程度上阻止太阳能进入室内。另外。膜材的半透明性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④ 由于自重轻,膜建筑可以不需要内部支撑面大跨度覆盖空间,这使人们可以更灵活、更有创意地设计和使用建筑空间。

膜结构由以下三种形式:① 充气式膜结构:通过空气压力支撑膜体来覆盖建筑空间。它形体单一,运用较少;② 张拉式膜结构:通过钢索与膜材共同受力形式稳定曲面来覆盖建筑空间,它是索膜建筑的代表和精华,具有高度的形体可塑性和结构灵活性;③骨架式膜结构:通过自身稳定的骨架体系支撑膜体来覆盖建筑空间,骨架体系决定建筑形体,膜体为覆盖物。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在膜结构方面有相当大的差距。但近年来在理论研究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也开始出现一些实际的工程项目。如上海八万人体育场的看台挑篷是用钢骨架支承的膜结构。是我国首次在大型建筑上采用膜结构,但所用膜材是进口的,设计、施工安装也由外国公司进行。

4. 高效预应力结构体系

高效预应力结构是指用高强度材料、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建筑起来的预应力结构,是当今技术最先进、用途最广、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建筑结构型式之一。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高大精尖的土木建筑结构都采用了高效预应力技术,如大型公共建筑、大跨重载工业建筑、高层建筑、大中跨度桥梁、大型特种结构、电视塔、核电站安全壳、海洋平台等几乎全部采用了这一技术。

与传统预应力相结构相比,高效预应力结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 广泛采用高强度材料:目前国内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A0~ C80。甚至达到C100以上;② 按照现代设计理论设计。大大改善了高效预应力结构的抗震性能、正常使用性能等;③ 近年来开发了先进的施工工艺为高效预应力结构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如高吨位、大冲程千斤顶的应用和多种锚固体系等;④ 高效预应力结构适用范围广。可适用于大跨和超大跨度以及使用性能高的结构,并可拓展到高层结构转换层、钢结构、基础、路面等结构领域。

近年来。高效预应力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已制定专门的预应力结构设计、施工规程、工程中应用的预应力结构体系也很丰富。典型工程有面积最大的单体预应力工程一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可以预计,随着高性能预应力材料(高强混凝土、高强预应力筋、新型纤维塑料筋等)的推广应用以及结构设计理论和设计的不断发展。新型、高效应力结构体系将在我国21 lit纪大规模基本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5. 开合屋盖结构

开合屋盖结构是一种在很短时间内部分或全部屋盖结构可以移动或开合的结构形式,它使建筑物在屋顶开启和关闭两个状态下都可以使用。它是将屋盖系统分成若干个可动和固定单元,通过可动单元按一定轨迹移动、转动,使之各单元之间搭接、迭放来实现屋盖的开合。

开合屋盖结构的特点:① 将屋盖开启使人感觉回归自然,心情舒畅;②遇有雨雪天气,可将屋盖关闭,从而使室内活动不受气候影响;依据结构体系,开合屋盖结构可分为;③柔性结构的索膜和钢结构膜屋面开合结构;④ 空间刚性网格屋盖单元开合结构;⑤ 可展开的开合结构;⑥ 气膜开合结构。

开合屋盖结构不仅用于体育馆。而且广泛用机库、商场、厂房及需要晾晒的仓储建筑。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面积超过10 000m 的大型开合屋盖结构已超过10座。这些大规模的开合结构的建成产生了非常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其应用会越来越广。

6. 张拉整体结构

张拉整体结构是由一组连续的拉杆和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压杆组合而成的自应力、自支撑的空间网格结构。其中"不连续的压杆"的含义是压杆的端部互不接触,即一个节点上只连接一个压杆。张拉整体结构是美国建筑师R.B.Fuller首先提出的一种结构思想,他认为宇宙的运行就是按照张拉整体的原理进行的,即万有引力是一个平衡的张力网。各个星球是这个网中的一个个孤立点。这种结构体系中的索网就相当于宇宙中的万有引力,独立的受压杆。张拉整体结构符合自然规律,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和截面的特性,因而可以用尽量少的钢材建造超大跨度建筑。

7. 折叠结构

折叠结构是将剪式杆单元或伸缩式单元与张力膜融为一体,具有可重复使用,折叠后体积小,便于运输、施工等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折叠帐篷和折叠雨伞都属于折叠结构。

折叠结构包括折叠网架、折叠穹顶。

8. 玻璃结构

玻璃被作为建筑材料用于建筑物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多用于门、窗、采光带等。近年来随着玻璃性能的不断改善,以及人们对玻璃特性认识的不断深入,玻璃已被越来越多的作为承重材料用于建筑结构。

玻璃结构的特点:① 玻璃结构明亮华丽,从采光这个角度上说,是一种节能结构;② 玻璃在力学性能上有点像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压性能好、抗拉性能差,应力应变关系表现为线性,弹性模最在70GPa~73GPa之间,约为钢材弹性模量的1,3。钢化玻璃的抗弯强度高于70MPa,淬火玻璃的抗弯强度则可超过120MPa。甚至可达到200MPa,而玻璃的自重为2500kg/ ,所以玻璃的强重比要优于普通钢材,玻璃结构能给人一种轻巧的感觉;③ 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为9×10~,与钢材的相近。这使得钢材和玻璃能够用于同一结构,发挥各自特长;④ 玻璃的耐腐蚀性能很强,可抵抗强酸的侵蚀,因此玻璃结构的防腐费用较低。因此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在工程中利用玻璃来实现建筑物更亮、更轻、更美的高科技效果,增强城市的现代化气息。玻璃结构从形式上可分为:全玻璃结构、玻璃一金属结构。

由于力学上的局限性。玻璃在结构中一般与钢、铝等抗粒材料共同工作,应用于全玻璃房屋、幕墙、屋顶、楼梯、雨篷等结构中。

9. 结束语

文章主要介绍了几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包括:钢一一混凝土混合结构、巨型结构、张拉整体结构、膜结构、高效预应力结构、开合屋盖结构、折叠结构和玻璃结构等 随着科学技术、结构设计理论、高强材料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造型、建筑设计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结构体系势必会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参考文献

[1] 刘锡良.大跨度开合空间结构, 钢结构,1998.

[2] 陈麟,张耀春.巨型结构体系及发展趋势.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

论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篇7

【摘 要】电厂建筑结构施工是电厂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要的的一个环节,而且其施工技术施工难度具有非常强的复杂性。对于施工单位来说电厂建筑结构的建设是必须要解决的难题。电厂规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越来越大,因此,电厂建筑结构施工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电厂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关键节点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究了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电厂;建筑结构;施工;关键点

引文

电厂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厂建筑结构,只有使电厂的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得以保证,才能有效提高电厂施工的质量。因此,必须对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严格控制。

一、电厂建筑结构施工背景及意义

房屋的稳定与建筑整体结构的稳定是息息相关的,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任何问题都会对建筑整体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近年来,房地产呈高速增长趋势,同时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例如建筑结构施工的问题,许多房地产公司对合理的建筑结构施工方案拿不出,从而导致不能够保证建筑结构整体质量。随着电厂规模的扩大,也有部分电厂的建筑结构不够完善,最终对电厂整体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为了使电厂的使用寿命提高,就必须优化电厂建筑结构,保证电厂建筑结构施工的正常进行。

二、施工质量对建筑安全性能的影响

(一)建筑材料的质量

建筑离不开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对于建筑来说,每种建筑材料的尺寸是否符合标准,性能是否正常,这都关系到建筑施工整个过程能否顺利进行。近年来,建筑领域多使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建筑施工,在施工工程中,应严格选用合适的模板等产品,一旦不符合建筑施工要求,就很容易影响到建筑的质量。

(二)结构构件布置情况

建筑物的各部分结构构件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例如钢筋、主架等结构构件的位置、尺寸都关系到建筑物结构的稳定和整体质量对于任何一个建筑物来说,负责支撑建筑物的钢架以及支撑面都应保证严格的受力均匀,一旦建筑物的承载重心发生偏移,便很容易造成建筑物的倒塌。

三、电厂建筑结构施工的关键节点

(一)建筑结构施工的材料分析

电厂施工的原材料决定了电厂建筑结构施工的整体质量,对于不同的施工条件,应认真选择适合电厂自身的原材料。对于各种焊材,钢材以及混凝土各项原料的采用,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各项相关规定进行,选用符合标准的材料,以最大限度延长电厂建筑结构的耐久度,提高电厂建筑结构的质量。

(二)结构厂房的安装

钢结构作为电厂建筑结构施工中工程量最大的组成部分,所动用的人力,物力以及需要运用的施工设备都比较多,因此必须正视钢结构厂房的安装过程,保证电厂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首先,必须对钢结构厂房所需要的钢架结构进行丝毫不差的测量,并绘制出严格清晰的图纸说明,同时需要确保钢结构厂房所需要的各种构件的尺寸都必须绝对符合图纸的设计要求,只有这样,在安装时,才能按照图纸,将所有的构件严格的组成整个钢架结构,其次,必须加强对焊材的检验和焊工技能的考核,钢架的稳定与焊点的焊接质量有着明确的关系,因此在钢架的焊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采用正规的焊材进行焊接工作,同时焊工的专业素质也十分重要,必须在确保拥有焊工证书之后进行相关的专业技能考核,只有考核通过的焊工才能上岗进行工作,此外还应该及时对己经完成的焊接工作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的焊点坚决进行返工。最后,应该对施工进行合理的组织协调,由于在钢结构厂房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相关的设备设施非常多,因此需要提前对钢架安装程序进行讨论,确立一套最合适的方案,保证施工过程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钢架房施工的效率。

(三)主厂房与设备基础施工

主厂房包括锅炉房等一系列厂房,一般来说,主厂房施工的工艺要求较高,工程量较大,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首先,主厂房的施工应该选择最合适的基础,在主厂房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进行讨论,充分考虑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确立方案,方能进行施工。其次,应该合理组织施工工序,在主厂房的施工中,涉及到了包括管道埋放等设备基础,这就要求施工人员需要提前设计并安排各程序的施工顺序,在进行一项施工工作前应该确保准备工作己经完成。最后,应该确保各部门施工质量,主厂房施工各程序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必须应该明确各部门施工的质量,并派专人检测,防止影响其他施工工作的进行。

四、关键节点质量的控制措施

在电厂建筑结构施工之前,应该认真检查所需材料是否符合施工的要求,对各种材料的各项数据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的产品坚决退货。另外就是锅炉房钢结构的安装质量,这是非常重要的关键节点。

(一)确保锅炉房钢结构安装位置

锅炉房的钢结构具有很多层结构,其稳定性决定了锅炉房的质量安全,因此必须确保钢结构各部分构件的质量,对于每个构件的尺寸,材质都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测,在安装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丝毫不差的进行安装,在安装工作完成后,应该派遣专人进行统一检测,对于不合格的构件安装坚决进行返工,并追究施工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焊工技能考核和焊材检验

钢架结构离不开焊材的连接,因此必须加强对焊工技能的考核和焊材的检验:雇用焊工之前,必须确保其拥有焊工证书,并对其专业技能进行综合考核,对于专业不过关的焊工,坚决不能滥竿充数。此外,应该派遣专人对焊材进行检验,检测焊材是否尺寸正确,材质正确,是否符合焊接工作的标准,保证焊接施工的质量。

(三)提高主厂房基础施工质量

主厂房施工工作涉及面较广,需要提前准备的基础工作较多。因此应该提前对施工工作进行讨论,确立合适的施工方案。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因为基础设施的缺失造成施工工作停滞,应该认真做好人员调控工作,尽量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

五、结束语

分析电厂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关键节点可知,电厂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环节多且复杂。必须提高对电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的控制力度,施工前应该根据当地电厂施工的条件以及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明确施工方案,做好原材料以及施工人员施工设备设施的准备工作,保证工程的启动;施工中,严格确保工序质量,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合理调控施工人员,以最大限度提高施工效率,保证电厂建筑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金攀.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J].住宅与居地产,2016,(18):142.

[2]王顺哲.电厂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关键节点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29):92+96.

[3]宣敬松.装饰形式与建筑结构的有机统一浅谈广州蓄能水电厂办公楼改造工程的观设计.建筑技术及设计2004.(12).

论建筑材料与建筑结构的关系篇8

关键词: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提升安全度方法

1引言

安全度是指建筑结构设计中用来衡量结构安全性安全度是指建筑结构设计中用来衡量结构安全性、科学性性、适用性以及耐用性的通用标准,因而也被称为可靠度。这中间中间,安全性是建筑物在遭遇日常生活使用中所承受的家用电器电器、家具、人流以及温度湿度变化和环境风雪雨等的作用力以及自然灾害如地震以及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火灾等情况时所表现出来的抗性性,即保持不坍塌、稳定存在。所以,若想提升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安全度,必须结合我国现阶段工程实际工作质量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此外还要注意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具体功能说明体功能说明。

2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概括

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着重表现在建筑结构自身的适用性性、耐用性和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通常以安全度来测试该建筑结构设计的适用性建筑结构设计的适用性、耐用性和安全性。建筑结构的适用性强调建筑物在投入使用后具有很好的适用能力性强调建筑物在投入使用后具有很好的适用能力,能使建筑物各属性发挥最大作用物各属性发挥最大作用。建筑结构的耐用性则重视建筑物在日常使用和一定安全保护下的使用寿命日常使用和一定安全保护下的使用寿命,建筑适用时间的设计计。建筑安全性是指建筑能在一定外力作用下仍安全使用,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以此保护建筑物的稳固、安全。

3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面临的几大问题

3.1建筑结构抗震能力低

近些年近些年,我国狠很多区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房屋坍塌屋坍塌、伤亡惨重地震灾害的发生是在向我们证明我国建筑的抗震能力仍存在很多不足的抗震能力仍存在很多不足。建筑的高抗震性,能够确保建筑稳固筑稳固,降低人民生命财产等的损失。因而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要十分重要。

3.2结构设计材料使用上的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材料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在建筑材料的偷工减料上工减料上。某些建筑企业为节省开支,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效益,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大量节省施工材料,从而致使建筑结构没有质量保证筑结构没有质量保证,而且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也有不同程度影响度影响。甚至一些企业,为节省开支,不仅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时过度节省材料计时过度节省材料,还以次充好。钢材料的选择完全不符合建筑施工需求建筑施工需求,只有强度但缺乏韧性,在地震发生时完全不具备抗震能力备抗震能力,直接倒塌,过度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4提高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的具体方法

4.1增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

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必须依据国家标准进行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必须依据国家标准进行。第一,符合国家的建筑设计条例;第二第二,根据我国经济状况和整体技术能力进行技术能力进行。这其中主要包括建筑结构整体系统的建筑户型选择型选择、结构作用力传导分散方式、建筑钢筋具体使用标准等几个方面几个方面,这些都是对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有直接影响作用的重要因素的重要因素。所以,建筑企业或公司要针对这些重要因素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学习期组织工作人员培训学习,通过考核决定其去留,对于具备相应知识的员工应知识的员工,则要加强其实际操作能力,提升企业员工对建筑结构安全度的重视筑结构安全度的重视,从而达到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标准。

4.2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度前提下科学合理节省建筑施工材料

建筑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中,节省材料是环保意识的体现,但前提必须是在能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度的前提影响下进行须是在能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度的前提影响下进行,只有这种节省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节省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才能保证建筑企业快速发展展。最理想的建筑结构设计就是在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度的前提下再节省施工材料提下再节省施工材料,当然,这个实施前提也必须是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设计的科学合理,若结构设计本身不合理,很难保证施工材料不浪费不浪费。某些建筑企业为保证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大量节省材料材料,致使建筑工程质量严重出现问题,这不仅是降低自身技术口碑术口碑。还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4.3采用新技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

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方式早已不能满足日子增长的现代建筑需求建筑需求。比如对较为复杂的建筑结构设计,传统建筑结构设计很难弄清楚建筑物自身需承载的作用力设计很难弄清楚建筑物自身需承载的作用力,或者由于技术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导致计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无法满足建筑物质量要求要求。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通过计算机与建筑结构设计的结合结合,准确分析出现代建筑结构设计方法和最终结果。因而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要积极并善于使用新技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新突破构设计的新突破,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5结语

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直接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挂钩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直接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挂钩,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依据国家规范标准准。对于建筑结构设计,在保证建筑物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节省施工材料节省施工材料,与此同时还要保证建筑钢材的使用数量,并善于采用新技术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能力于采用新技术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能力。提升建筑结构设计质量安全量安全,设计能力,优化建筑结构安全度设计理念,保证建筑结构的适用性结构的适用性、耐用性和安全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赵海燕 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春帆,刘家海.建筑结构设计中关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6(23):53+56.

[[2]马倩.关于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优化策略探讨[J].四川水泥,20162016(8):56.

[[3]邓全喜.关于建筑结构中桩基础设计的若干思考[J].四川水泥,,2016(7):104.

[[4]李华.关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分析[J].四川水泥,20162016(6):258.

[[5]夏孝江.关于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3):90.

上一篇:微生物的培养方法范文 下一篇:计量经济学重要性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