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12-27 17:16:04

文创产业前景

文创产业前景篇1

从宋代的青白瓷到元代的青花,从明永乐的青花斗彩到乾隆的珐琅彩、粉彩,在陶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景德镇不仅“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全国技艺之精华”,而且善于利用和驾驭当地的材料与资源,充分发挥优势,开创了属于其自身独特的陶瓷文化发展道路,在艺术领域中也开辟了一片甚为广阔的天地。在现今省市地方政府大力提倡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之际,也同时赋予了景德镇弘扬传统陶瓷文化,体现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特色的最佳时机。

景德镇丰富的资源与精湛的传统技艺,为其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短短的近几年时间,在这块千年制瓷的土地上就先后出现了三宝陶艺村、乐天陶社、雕塑瓷厂陶瓷雕塑创意文化产业园等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实践案例。它们都仰赖于景德镇悠久的陶瓷历史与传统文化,同时又坚守着各自的运营方式与特色路线。它们的存在对于当下景德镇陶瓷当下,在我国已形成的几大各具特色的区域性陶瓷产业集群中,景德镇陶瓷产业无论从规模、效益、品牌、市场影响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上相对优势并不鲜明,作为中国千年瓷都,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如何提升成为焦点问题。为了与国内其他以陶瓷产业城市区分开来,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发挥其独有的特色与优势。

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首次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有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220亿美元的价值,并且还在以5%的速度递增。在英国、美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表1)。文化创意产业实践的全球蜂起和文化创意阶层的逐渐壮大,对传统陶瓷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开拓了新的启示。确切的认为,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也属于创意文化产业的一条分支,它需要灌溉更多的创意理念,汲取更多的传统资源。除景德镇之外,全国其他以陶瓷产业为主的各个城市、地区都在致力于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比如福建德化陶瓷产区出台了鼓励陶瓷企业争创名牌规定。

广东石湾陶瓷产区建立健全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并依托南风古灶建立国际陶艺创作与交易中心,将石湾建设成为陶艺和陶瓷产品的展览商贸基地。陕西富平陶艺村逐步建设为辐射南北、吸引世界的陶艺文化交流中心和世界现代陶艺中心等。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由此可见,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在国内逐渐形成了具有系统模式的经济产业链,更映衬于源远流长的传统陶瓷文化,它使我们看到了传统陶瓷文化资源与创意结合的可能性。景德镇千年置镇,集千年陶瓷文化之大成。陶瓷文化与艺术的共生与互动亦可逐渐演变成新的陶瓷创意产业模式,来推动这座传统手工业城市向前迈进。据资料显示:在2008年景德镇实现陶瓷产值达70.2亿元,共新增规模以上陶瓷生产企业26家,占全市当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1.33%。

2008年1月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陶瓷生产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3.92亿元,同比增长91.4l%,为该市工业发展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规模以上陶瓷生产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1.19%,直接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91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注入创新理念催生出的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再一次打响了景德镇的瓷都品牌。其以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资源为载体,通过一系列创意文化活动,吸引着知名企业的加盟,提升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以及大力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战略背景下,景德镇创新发展路径,转变发展模式,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成为朝阳产业。

1景德镇传统资源的价值基础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主要得益于景德镇良好的传统资源,它们是景德镇经济产业与陶瓷文化发展的基础。景德镇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生态环境好,多样化的陶瓷文化遗存使景德镇至今仍保存着完整的古瓷业文明体系。景德镇不仅拥有世界任何产瓷地和窑口无法比拟的陶瓷文化遗存,而且还拥有丰富多彩的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调查,在景德镇的城池衙署、老街里弄、坯房窑房、民居会馆、瓷行柴行白土行、水陆码头、高岭古矿等角落拥有部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片,文物遗迹达1500余处,仅南河流域就有136处古代窑业堆积。不仅如此,与之相伴而形成的“买书薄”、“禁窑”、“买位置”、“宾主制”、“买扁担”、“开红禁”等行业行规,“花朝”、“变工节”、“歇手”、“烧撞火窑”等节日规定,一并构成了景德镇独特、珍贵而完整的文化遗产体系。景德镇有着完好的传统手工艺传承。景德镇至今仍在一代接一代传承着精湛传统制瓷工艺,这是在世界手工艺文明的财富和瑰宝。在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体系中,以家庭作坊与师徒传承制为主,一个陶瓷工匠从十二、三岁开始学徒,约三年出师单独工作,一直干到五、六十岁,几十年从早到晚从事的都是一个环节的工作,其熟练程度是可想而知。同时学院派现代陶艺教育,又使得这种技艺有着开阔的眼界和开放的设计思维。促成了景德镇陶瓷质地精良、设计现代化的原因所在。

2景德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基于对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文化厅坚持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致力于陶瓷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以帮助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平台。2009年在景德镇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景德镇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李晓明在《关于景德镇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标准启动十二五规划前期工作,开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旅游资源,主打陶瓷文化牌,重点推进投资30亿元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扶持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除此之外,景德镇政府还大力支持一系列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与许许多多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论坛、展示、交流活动。也即是在景德镇如此优良的资源条件与政策环境下,一批致力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与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实践案例正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从十年前的三宝陶艺村的创建,到后来的乐天陶社、雕塑瓷厂陶瓷雕塑创意文化产业园、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基地的构建落成,再到房地产行业的积极参与,当地院校师生对陶艺创作热情的灌注,一股股新生代陶瓷创意文化力量正在凝结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景德镇当下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软实力。这既是激烈的社会竞争之需要,更是景德镇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向。

2.1整合资源,保持景德镇的地域特性景德镇地处江南腹地,生态环境优越,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矿产资源,以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来看,这是景德镇一笔得天独厚的财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这笔财富去发挥景德镇资源优势,体现其地域特性。从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角度出发,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丰富的资源,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陶瓷生产原、燃料。这些资源奠定了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也决定了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必须具有其自身的地域特性。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保持景德镇的地域特性,这是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基本特色。

2.2客观看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景德镇自古以来一直以瓷器闻名世界,吸引着无数的外国友人到访,古有著名传教士殷弘绪,今有国际陶艺组织主席珍妮特•曼斯菲尔德。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与西方的陶瓷理念一直都在碰撞中相互切磋,客观看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对于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来讲,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待本土陶瓷文化,应本着古为今用的方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我们对待外来文化,应本着洋为中用的方针,辩证取舍,择善而从。24│中国陶瓷│CHINACERAMICS│2011(47)第1期在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道路上,正确看待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也是景德镇这座城市必须具备的特质。景德镇不同于其他一般旅游城市和现代化的大都市,景德镇是传统手工业城市,承载了更多的传统文化与历史人文精神,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全世界的陶瓷热爱者和友人。在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范畴,我们需要本土的传统文化,也需要外来文化的参与。比如三宝陶艺村、乐天陶社等创意产区推崇的东西方陶瓷文化交流,也正是景德镇本土文化在交流中融合发展的契机。以客观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双方,是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之一。

3发散性思维,多种行业交相融合景德镇需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也必须停止自古以来的单行手工业的发展模式,陶瓷艺术品与传统陶瓷文化需从技术层面、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向各个产业相融合,并不断引向深入。而此举的意义与作用也在古窑艺术博览区、台湾法兰瓷、金昌利陶瓷中心、陶瓷大世界等不同的案例当中得到了证实。顺应社会激烈竞争局势的需要,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昌盛也日益带动了其旅游业、餐饮业、创意策划行业的繁荣。并且同时,陶瓷文化亦可注入融合在这些行业当中,使之彼此间产生一种无形的纽带,相互牵引着向前进步。

4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当下意义如今,景德镇正积极响应国家的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大量培养人才团队,呼吁全民互动,灌注创意理念,为景德镇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而不懈努力。应对于景德镇的目前形势,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是景德镇经济产业发展与陶瓷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景德镇,也具有促进瓷都人文、弘扬民族文化,强化自主创新、更新发展观念,完善市场机制、提升城市形象等多种积极意义。

4.1促进瓷都人文、弘扬民族文化“CHINA”意为“中国”,又有“瓷器”之意。自古以来,瓷器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形象。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积淀了丰厚的陶瓷文化底蕴,其自身的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显得尤为关键。在景德镇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为弘扬我国民族陶瓷文化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使陶瓷创意理念深入人心,以民族的自信力参与多元的国际视域融合,对于景德镇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发扬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4.2强化自主创新、更新发展观念根据目前景德镇陶瓷文化艺术领域的现状,大力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有利于深化景德镇陶瓷的创新意识,改变传统守旧思想,使创意理念不再是少数艺术家或者学院学生的专属,使整个城市都肩负起发扬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艰巨任务。而对于企业发展也同样适用,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帮助他们改善观念,突出自身创新意识和引进其先进创新型理念吸收再创新,加强原始创新,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更可助他们敢于思索,跟上时代潮流,更新发展观念。

4.3完善市场体制、提升城市形象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将会推动景德镇艺术、文化、经济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更会连锁的带动景德镇旅游业、餐饮业、制造业、运输业、策划、教育、文化传播等多种行业的同步发展,从而完善原先不足的市场体制。从而来促进景德镇城市的经济建设与城市文化,开创现代瓷都的新面貌,对于提升景德镇当下的城市形象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景德镇陶瓷文化一直是中华五千年延续下来的华夏瑰宝,是一颗璀璨夺目的艺术明珠。千年一器,景德镇以传统手工艺传承为主要特色,延续着陶瓷文化的生命脉络。而今,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正如徐徐吹来的一缕春风,正逐渐沁入瓷都人的心脾。景德镇陶瓷文化与创意及产业发展成为景德镇城市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市场经济的机制决定了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也必须向其个性化方向发展,融入创意理念与高新技术的同时,更要深刻探究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发展的特色。随着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诸多实践个体不断地破土而出,努力在营造成为世界各地陶瓷爱好者积聚的国际陶艺创作、交流文化平台,从此意义上,很大程度上繁荣和发展了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它对景德镇传统技艺的整理,对东方手艺精神的把握,对传统陶瓷文化在国际上的推广,组合成生命蓬勃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向人们证明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所取得的最大成效,就是引起了公众、政府、企业、机构对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深度重视。因此在其后,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同类型实践个体为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的发扬与陶瓷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参与其中、奉献其力。

文创产业前景篇2

【关键词】陶瓷文化景观遗产 陶瓷文化产业 可持续发展 传承与创新

景德镇是一个依靠瓷土矿藏资源生存的城市。瓷石及优质的高岭土成就了景德镇在中国乃至世界制瓷的中心地位。但景德镇于2009年列于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之中。目前,景德镇累计探明的瓷矿资源总量约1340万吨,现在可开采储量已不足100万吨,最多只能维持50年的使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景德镇急待解决的问题。枯竭的是陶瓷矿产资源,永不枯竭的是陶瓷文化资源。我们可以依托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进行产业转型,实现景德镇资源枯竭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陶瓷文化产业成为了景德镇实现经济转型,改变经济增长点的关键。国务院批准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展规划》中明确提出:“瓷都景德镇要‘培育瓷文化创意产业’”。陶瓷文化产业正在景德镇崛起,它把陶瓷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效益优势,从而摆脱过去陶瓷产业纯粹资源消耗性生产特征。文化创意产业离不开窑址、建筑等陶瓷文化景观这一载体。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陶瓷文化景观遗产,实现陶瓷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主张以发展陶瓷文化产业为契机,在研究陶瓷文化景观历史文化内涵和演变肌理的基础上传承和创新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

一、现状

当今,政府和民众对景德镇文化景观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都非常重视。但目前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思路和策略却模糊不清或者是似而非,这极大地影响了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传承与创新在实践上的操作。近些年在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方面,要么简单地恢复原状,要么推倒重来。景德镇千年积累下的陶瓷文化景观遗产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对当前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的传承与创新是非常不利的。本文主张传承与创新就是在尊重传统陶瓷文化生态的基础上,研究陶瓷文化景观遗产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寻求陶瓷文化景观遗产演化肌理,以陶瓷文化的活态属性为基点进行文化景观遗产的修复。这样不仅展现了陶瓷文化景观遗产乃至瓷都的历史风采,而且以此宏扬瓷文化与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传承与创新陶瓷文化景观遗产资源,必须要研究陶瓷文化景观遗产的存在现状、历史文化内涵和演变肌理。景德镇在千年的陶瓷发展历史过程中,积淀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景观遗产。景德镇已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全市重点文化景观遗址达100多处。目前景德镇拥有部级历史文物保护区5片,文物遗迹达1500余处,其中,部级重点保护遗址就有2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4处,市级重点保护44处。景德镇市区已形成的陶瓷文化景观的群落主要有:在东城区,北至迎宾大道,西至紫晶路和西山路,东至瓷都大道,西山路和瓷都大道在南端会合的呈“日”字形的区域内的陶瓷文化景观遗产有三闾庙、中国陶瓷城、锦绣昌南中国瓷园景区、中国陶瓷博物馆、昌南大道的陶瓷文化墙、陶瓷文化博览区(古窑)、新都民营陶瓷园。市中心以人民广场为圆点,北至莲花塘,东至马鞍山、东至御窑遗址博物馆、南至樊家井呈“”形的区域内的陶瓷文化景观有景德镇官窑陶瓷馆、御窑遗址博物馆、建国瓷厂、国贸陶瓷城、樊家井。东城区北至昌江广场周围的老厂和雕塑瓷厂,南沿陶阳路至国际三宝村呈“T”形的陶瓷文化景观有老厂、雕塑瓷厂、湖田宋元制瓷遗址。市区外还有瑶里、高岭等陶瓷文化景观遗产。其中以陶瓷文化博览区、湖田古窑址、龙珠阁(官窑博物馆)、高岭、三宝蓬水碓、彭家弄、东埠古街等一批文化景观为核心,还有众多的古矿、古窑、古建筑、古街区、古寺庙、古码头、古民居等丰富的文化景观资源。陶瓷文化景观不仅包括陶瓷遗址,还应包括陶瓷器形、装饰、工艺、技术,具体而言指陶瓷生产、加工的制作原料、坯料、釉料、坯胎、窑具、模具,以及陶泥、撂泥、印坯、修坯、干燥、粘接、施釉、画坯、烧成等工艺和流程。

这些陶瓷历史文化景观底蕴的深度、广度都是其它产瓷区所不能及的。但这些资源和财富许多是在封建社会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封建政权的重视和调控中产生的,不太适应当今市场化和经济化的环境。许多陶瓷文化景观遗产在市场化和经济化的过程中遭到了破坏,甚至消逝。属于物质文化景观的矿洞、窑址、窑业遗存和古建筑被拆除,伴随着这些物质文化的传统工艺、传统习俗、神话传说、祭祀仪式、民间信仰、瓷业术语也随之消逝。有人把这些存在的问题归罪为市场化和经济化。有人把这些存在的问题归罪为市场化和经济化。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市场化和经济化对于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是一把双刃剑。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在市场化和经济化中传承与创新文化景观资源,让它们为我们发展经济服务的同时,又能促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景观遗产的形成和演变始终是有机的,不是孤立、片面的,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简单的片面地传承与创新都可能会割裂文化景观遗产诸多方面的联系。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其实正是在千百来的陶瓷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现在又成为了陶瓷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和组成部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经济化和市场化中激发陶瓷文化景观遗产的活力,以促使经济的发展和转型。

二、思路

如何实现陶瓷文化景观遗产的传承、创新与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双赢这一目的,最关键的是要有科学的方法。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和发挥陶瓷文化景观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演化肌理的功能性和活态性。文化景观遗产的活态性指的是文化景观遗产所具有的动态的、进化的、衍变的属性。近些年来,把景德镇文化景观遗产作为文化产业来开发和利用是正确的。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主要包括陶瓷创意文化产品生产研发、陶瓷文化旅游、陶瓷文化交流、陶瓷新产品设计、陶瓷会展陶瓷等产业体系,但在发展方向上存在着一些偏差,即强调产业而轻视文化。其实,景德镇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更多的放在文化内涵和文化品牌上。文化也是生产力,鲜明而富有个性,深厚而富有活力,具有历史传承性与时代特色性的城市文化,往往能超越一个城市的时空界限,使之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为产业增加经济附加值。

当今,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的活态性无处不在。在景德镇这样一个千年瓷都,瓷文化元素早已深入城市建筑审美当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城市景观中如瓷灯柱、瓷质人物雕塑、大型瓷砖壁画、瓷碎片铺就的小径、仿照明清时期的建筑等等,还有昌江之水、茁壮成长、高岭石、马踏飞燕、神火、升腾、太平窑等城雕。这些瓷文化元素向世人展示了景德镇千年瓷文化的鼎盛历史,展示了景德镇现代文明进步,无不显示了瓷文化元素在这座城市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比如现在的樊家井仿古一条街,虽然鳞次栉比的楼房代替了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的低矮瓦屋的“红店”群落,但每家最下一层的门面里琳琅满目的陶瓷商品和正在进行的陶瓷手绘场景依然让我们领会到这就是陶瓷的“红店”,而且不见天日和不见尽头的深巷真是有着“井”的味道。陶瓷手工业作坊有其生态空间,应保持手工业作坊的民间性、生活性和生态性。当今,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的活态性无处不在。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的形成是建立在陶瓷手工业生产方式之上的。这些使得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具有本民族的文化底蕴和韵味。而事实上,文化景观遗产永远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是不断积淀和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是个不断生成和变迁、丰富和延伸、沉淀和发酵的过程,它是动态的、进化的、衍变的。今天我们所见的许多景德镇文化景观是解放初期、民国时期甚至宋元明清的,只不过在发展的过程不断增添或删减某些陶瓷文化元素。因而对于景德镇文化景观遗产的传承与创新要在承认其有动态的、进化的、衍变的属性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疏通和引导以激发其动力,注入时代性以促使其发展。

三、措施

传承和创新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总体要是要在激活其活态性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长期以来,在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保护和利用过程中,在事先没有认真研究的前提下,就对遗留的陶瓷文化景观要么推倒重建,要么原封不动。这些简单而又笼统的方式既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没有尊重陶瓷文化景观的性质。我们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应在研究文化景观的自然属性、人工印迹、文化因子、质地和形式的基础上,以活态的、功能的、整体的视野来进行规划,使得这一文化景观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激发起活力,把握住其文化核心,充分发挥文化的功能,在活态的传承中为陶瓷文化产业服务。文化景观遗产的生态属性决定着我们在修复文化景观时要针对文化景观的具体性、当下性和独特性进行细致地调查和研究。根据文化景观的具体性、当下性和独特性,我们可将目前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分为历史性、传承性、创新性三类文化景观,并提出相应的传承和创新的方式。

(一)历史性文化景观的价值在于其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在文化成为国际竞争软实力的今天,历史性文化景观具有文化、历史、文物、考古、教育、旅游、休闲等价值和功能,因而在保护和利用这些景观的文化内涵和演变肌理,对这些景观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呈现的状态、特征和特性进行挖掘,即整理再现这些景观的陶瓷文化元素的基础上,着重营造陶瓷历史文化的状态、特征和氛围。“研究中国景观文化的构成,绝不能离开中国传统的定性式、经验式的思维逻辑,基本原则是用古人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古人留下来的东西,严禁用外部的和现代的思维去歪曲古人。”比如风火神庙本是清御窑厂前的一个文化景观,新中国一解放就被拆除。它作为明清陶瓷文化中的民俗符号、行业符号和神灵符号,在当今则演变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的符号。在御窑厂和陶瓷文化博览区两个重点文化旅游区都建有风火仙师庙,并作为景区主干景点。这使得风火神庙这一文化景观遗产在当代的陶瓷文化旅游中发挥出新的活力。景德镇应充分利用现代工艺和传媒手段,发掘和发展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景观遗产的内涵,并加以现代化改造,将陶瓷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二)传承性文化景观是历史性文化景观活态演变的当今体现。传承性文化景观是当前最多的景观形态。景德镇遍地开花的陶瓷作坊、陶瓷商店和陶瓷展厅都是传承性陶瓷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历史性陶瓷文化景观中的许多表现形式被新的表现形式所传承和延续。这一传承和延续让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保持着内在活力。“变化是文化的永恒现象,均衡和稳定是文化的相对性,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的演变体现了这种规律。”这些传承性陶瓷文化景观虽然改变甚至丧失传统的特征和肌理,但对这些陶瓷文化景观进行重建,在历史位置上复制一个特定时期状态的建筑或景观,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保留了陶瓷文化历史底蕴。前身为明、清皇家御窑厂,建于1952年的景德镇建国瓷厂至1995年陶瓷企业改制后兴盛不再。2010年以来市政府为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积极探索发展低碳陶瓷新路,将建国瓷厂打造成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成立了陶瓷文化创意园,学习北京798那样的创作场所,大力发展现代陶艺,这不仅赋予了瓷厂文化景观新的面貌,也促进了陶瓷产业的转型和经济的发展。另外还有许多陶瓷文化景观仍作为陶瓷生产、交流和销售的场所,是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资源所具有的潜力会在市场经济的内在推动下激发出新的活力。

总之,我们完全可以实现陶瓷文化景观遗产传承、创新与实现经济发展、产业转型的双赢。

基金项目: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061020)《基于符号学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研究》;2011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基于符号学的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研究》;2012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注:本文是2013年景德镇市社科联重大招标项目《景德镇大遗址保护带动城市发展研究》课题项目。

参考文献:

[1]黄勇,刘春瑾.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体系构建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8,12.

[2]邬东璠.议文化景观遗产及其景观文化的保护[J].中国园林,2011,4.

文创产业前景篇3

时间回溯到2003年。

石景山在全市率先提出重点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同时开始软课题研究,并于当年制定出台了《石景山区关于鼓励支持数字娱乐产业发展的办法》,积极引进数字游戏、数字动画等企业。

数字娱乐产业所需的土地资源少、环境友好度高、产业附加值高,如此种种均符合石景山区域面积较小、且当时可建设用地只有2.74平方公里的实际情况,但是对于一个基本上不具备数字娱乐产业基础的区县而言,外界仍无法打消疑虑:政府能否凭一已之力让这个轻资产的产业填补因首钢停产搬迁而被缩水的全区60%的经济总量?

然而,携带2012年底全区3700余家文创企业240亿元的年收入,以及占北京54.8%、全国1/7总产值的近86亿元的网络游戏规模,“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石景山重新回归大众焦点,昔日的“钢城”以另一种姿态在高歌中猛进。

石景山的成功背后有怎样的必然逻辑?下一个十年,石景山又能否保持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的江湖地位?

十年磨一剑

对于石景山而言,打造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仅仅用了十年时间。

2003年,面对首钢即将进行的搬迁调整,石景山决意从钢铁重工跨界到数字娱乐,这曾一度被认为是异想天开的行为。

在很多人看来,数字娱乐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范畴,石景山作为传统的工业大区,转型服务业困难重重,相关资源要素的集聚更不具优势,没基础、零起点的石景山转型数字娱乐产业并无多大胜算。

而十年后的今天,石景山显现出了以网络游戏、影视动漫、数字媒体为支撑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雏形,该产业发展的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占据了地区GDP超过12%的比重,成为了真正的区域支柱产业。其中尤以网络游戏最引人注目,几年间,完美时空、盛大无线、搜狐畅游、巨人网络等全国排名前列的网络游戏总部或分支机构先后落户石景山。

其实,在2003年前后,由于有韩国、日本等借助数字娱乐产业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到文化创意成功转型的前车之鉴,尝试发展数字娱乐这一文化创意产业细分领域的区域不只石景山一地,国内的广州、成都、杭州等地不仅比石景山起步略早,并已经在国内小有名气,而分析石景山能够快速后来居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应归功于产业培育发展背后强有力的政府推手。

石景山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年间,由于政府的强力引导,几乎每一年对石景山的数字娱乐产业而言,都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节点”。

2004年,《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赋予石景山“一区三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其中文化娱乐中心的明确提出,使得石景山发展数字娱乐产业有了落脚点。同一年,北京市科委将“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称号正式授予石景山,不足百家相关企业悄然来到石景山扎根。

在接下来的三年间,石景山于2005年同时斩获了“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化基地”、“中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心”等三块部级品牌;2006年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成为北京首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2007年,规划3.45平方公里的石景山园,被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中关村“一区十园”中的文化创意产业特色园和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园,入区的文创企业在享受石景山有关文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同时,还可享受中关村的特有政策,这也再次对数字娱乐产业向石景山集聚产生了积极影响。

但若站在企业层面,石景山真正显现出数字娱乐产业领导地位的“实质性进展”,还在于2007年网络游戏巨头搜狐畅游的落户,当年搜狐畅游开发的网络游戏《天龙八部》正式上线,当年实现创收达15亿元,石景山“北京数字娱乐第一区”和搜狐畅游“网络游戏巨头”双双因此一鸣惊人。

伴随此后“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应声落地,和中国动漫游戏城项目的启动,后发的石景山不仅仅是“赶上”,其在数字娱乐产业的影响力已然闻名全国。

再加之第十二届世界漫画大会暨2011北京国际动漫周,和2012首届“动漫北京”活动在石景山陆续举办,今天,石景山在数字娱乐领域的影响力和地位已无法撼动。

一个成熟版的“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呼之欲出。

服务也能成品牌

要探寻石景山数字娱乐产业的成功路径,放到十年的跨度内,有案可查的是,各级政府强力推动之下的石景山扶持文创产业发展的政策迭出,石景山前前后后大致出台了20多项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支持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体制机制的创新方面,石景山始终与市政府保持一致,如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文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成立区级文促中心等等。

而翻看石景山针对文创产业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也足以证明其“小区财政办大事”的决心,如于2009年出台了《石景山区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试行办法》,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区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再比如,自2010年起,中关村石景山园开始每年投入5亿元资金,作为“中关村石景山园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文创产业集群发展。

其实,政策效应仅仅是石景山保持最初领先的砝码,随着近几年北京市各个区县相继将文创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数字娱乐产业在北京市也不仅仅是石景山一枝独秀,而各区县针对包括数字娱乐在内的文创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也已基本趋同,此时若再依靠政策集聚某一产业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石景山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这种背景下,石景山仍然能够保持领先的核心秘笈是,“石景山服务”品牌的建立。

将服务当作品牌战略去打造,是2010年之后石景山政府确立的工作重心,具体到数字娱乐产业的发展上,便是为相关企业提供最需要的服务。

“规模小、资产轻、发展快是文创企业的普遍特点,融资是制约其发展的头等大事,除了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之外,石景山联合金融机构积极为企业开辟新型融资渠道。”上述负责人举例说,2010年11月,石景山在全国首发了“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中小企业票据”,三浦灵狐动画设计公司、超炫广告公司、丽贝亚建筑装饰公司三家小型企业成为联合发行人,共同发行票据4800万元,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题。

“当时,公司要同时制作三部各有26集的动画片,总成本约400万元,公司由于发展较快尚有部分资金缺口,集合票据一次性解决了三部动画片的200万资金。”回忆当时亲身经历的三浦灵狐董事长陈功了告诉记者,集合票据融资成本并不比银行低,但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抵押或担保要求比银行宽松,放款时间也较快,对文创企业而言,真正具有“及时雨”的功效。

创新了多种融资渠道之后,便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其实,对于文创企业而言,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变为财富。

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石景山法院率先于全市设立了知识产权厅,中国互联网协会在石景山设立了调节分中心,石景山律师协会为文创企业搭建了一个法律咨询平台等等。如今,石景山已经针对知识产权的产生、转移、保护等全过程,撑起了一把保障的大伞。

服务意识增强意味着政府工作效率和执行力的提高。一个“一周解决三个月才能办完的手续”的故事在石景山数字娱乐企业中广泛流传,趣游网董事长玉红至今仍对这一切身经历难以忘怀,“趣游网决定将总部迁至石景山时,一方面是因为需要扩大办公面积,另一方面是急需拿到文化部的网络文化许可证以满足企业扩张需要,如果按正常程序申报,拿到许可证大概需三四个月时间,石景山政府最大限度压缩区内的审批程序,并积极协调上级部门,最终帮企业拿到许可证仅用时一周,对比常规时间,这种效率若非亲身经历,简直就是传说。”

类似的一些颇具传奇色彩的服务故事还有很多,如区内203家企业获得的CRD绿卡,可以在区内31个行政部门的绿色通道享受全方位、个性化服务,还可以通过电话预约办理各项业务,甚至可以享受相关政府部门的上门服务等,仅此一项,大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便可压缩20%以上的办事时间。

“氛围很重要,服务更重要。”上述石景山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石景山服务”的解释是,其实就是政府从最初的产业主导者回归到服务者的本位,为数字娱乐企业发展全过程保驾护航。这在石景山已经成为企业交口称赞的现实。

当记者问及数字娱乐企业为何乐意到石景山发展,除了地处“中国数字娱乐第一区”带给企业的自豪感之外,“石景山服务”是大多数最为看重的一点。

期待再一次“无中生有”

数字娱乐所属的文创产业发展,如同一场此消彼长的持续战争,第一代的产业集聚区域或者创业精英,稍有不慎便会快速走下神坛,而新兴的区域和精英,可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成为焦点。 进入到2013年,石景山也开始对持续了十年快速发展的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模式进行评估总结。

事实上,现在是石景山转型数字娱乐产业以来,各种数据最抢眼的时刻,又是什么让石景山意识到了发展危机的迫近?

其实,纵观各地文创产业发展的竞争格局便知,危机也并非危言耸听。

从石景山最为得意的网络游戏发展格局看,最早是客户端游戏,这一时期以搜狐畅游的《天龙八部》为标志,其在影响力和收入上长期一枝独秀,但其他一些企业重金打造的同类型题材游戏却出现不温不火的现象,市场的“用脚投票”,似乎表明客户端游戏开始步入下行趋势。

在沉寂一段时间之后,网页游戏开始崛起,以趣游公司年收入近10亿元并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网页游戏运营平台为节点,在这一平台上线的游戏谷开发的网页游戏《争霸天下》成为了国内第一款月收入过亿元的国产网页游戏,也再次创造了石景山网络游戏发展的新神话。

尽管客户端游戏、网页游戏依旧风光,但伴随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终端游戏正在快速分流前者的大批用户,而能够引领这一趋势的游戏巨头企业却至今难寻,面对这样一个随时在变的市场,石景山在网络游戏累积的优势能够持续多久,确实无法给出准确答案。

很显然,提及近十年的网络游戏发展,石景山虽不时闪现亮点,但更多的是依赖一些公司新产品的推出,而对于其他区域随时有可能冒出一个能够引领网络游戏新趋势的行业领导者,石景山区正在密切关注并积极探寻“杀手锏”。

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未来何以制胜?石景山面临着一个全新的转型关口,这一次比转型初期的产业选择更为关键。

“从钢铁之都化身数字娱乐第一区,石景山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强势推动,缔造了数字娱乐产业在石景山‘无中生有’的传奇,而要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不败金身,接下来便是政府再造一个‘无中生有’。”上述石景山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解释说,石景山围绕二次转型的选择还在继续摸索中,但有一点是比较明确的,就是区别于产业发展初期依靠政策集聚企业的传统模式,而要谋求从一点或从一个产业环节切入,核心则是竞争力的再造,要做到的是,不论市场如何变换,也不论适合市场的创新型企业从哪里诞生,最终都会向拥有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石景山汇聚。

事实上,摆在北京各个区县文创产业发展面前的挑战都是如此,只是各自的意识是否到位,而这也决定着各自的打法不同。

石景山已经意识到,与上一次转型不同的是,当时文创产业刚刚在全国萌动,懂的人少做的人也少,而能够堪与石景山匹敌的对手更少,但现在的文创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当下最为时髦的名词,蜂拥而上者大有人在,竞争更是无处不在。

文创产业前景篇4

在北京市的总体规划下,石景山区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考验。 2010年底,历时三年的首钢搬迁之后,石景山区作为城市职能中心区的一个,其发展定位为综合服务中心,具体职能是 “文化娱乐中心和重要旅游地区”,在具体实践中,石景山区引入了科技要素,实现了创新驱动转型。

从冶金工业区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变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挑战,而高新科技产业落户这个昔日的钢铁城,则给石景山区平添了一道面向未来的现代化风景。今天,记者在石景山区看到,在坐落于过去厂区的中关村科技园里,一幢幢现代化写字楼替代了吞吐烟雾的巨大厂房,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公司取代了高炉、烟囱,石景山区从产业“硬汉”俨然转型成为文商“儒士”,而这样一个“转身”凝聚了石景山区政府和石景山区科委、中关村石景山园区及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十年心血。

凝聚力量,挑战“不可能”

在许多人看来,从重工业区到文化创意区的转型,像是天方夜谭。虽然石景山区拥有了优越的政策支持,但是如何建设CRD,如何培育文化创意特色产业?石景山区面临着行业基础薄弱、科技人才短缺、配套公共服务体系缺失等一系列困难。说到底,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一个身兼多种职责的公共服务机构,挑起了这个重担。

石景山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石景山区科委直属事业单位。2006年中心加挂了园区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牌子, 2009年中心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部级创新示范中心,2010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部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012年又成立了“中关村石景山园技术转移中心”,可以说是发展迅速。

石景山区科委分管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副主任于海春向记者介绍,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企业“落户”,石景山区政府、石景山科委、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用心良苦。

整合资源,依靠政策引导引来“凤凰”

据石景山区生产力中心主任王云介绍,决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初,石景山区政府甚至没有能够作为企业落户地点的办公场所,考虑到这种情况,石景山区用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在不开发任何土地的基础上,将现有楼宇进行产业整合,给予原有业主以相应补贴,最终得到泽洋大厦、瑞达大厦等40多万平的基地。随后区政府又结合自身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拿出一亿在全区设立文化创意专项基金,其中2000万用于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第一批文化创意企业,共有26家全部进驻泽洋大厦,搜狐游戏事业部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石景山区的。

截止2013年底,落户石景山的文化创意企业超过3000家,文化创意产业全年实现收入290亿,税收15亿。这些数字证明石景山向文化创意区的形成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荣誉和成果来之不易,在这个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宏伟工程中,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贡献有目共睹。

以科技创新推动石景山区域调整

回顾发展道路,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从无到有,由有到优,每一步都承载着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者的心血,石景山区的发展,就是一条创新之路。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必须融入到大局里去。” 王云说:“从发展什么产业,到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从怎样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入手,参与软课题规划,率先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并配合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顶层设计,并把这些工作作为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重要任务。”

2013年,以光大信用卡中心、搜狐畅游大厦为代表的高端产业单位面积税收贡献超过2万元/(平米*年)。网络游戏产业收入已经占了北京市半壁江山,在全国占1/7。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成为引导支撑CRD主导产业发展,拉动第三产业的重要力量。与2006年相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31%提升到62%,提高了31个百分点。

竭尽全力,培育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的培育是石景山生产力中心的一大特点,也是工作重点。

游戏、动漫、信息等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从初期创意到制作再到后期发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各种不同的需求。产业孵化及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做了许多的尝试,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企业的好评。

与此同时,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北京市和石景山区的科技项目,主要有:火炬计划、国家基金、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石景山工作站、石景山动漫游戏产业提升服务平台等。通过整合企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为企业“充电”“输血”,真正给企业带来实惠。

优化基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对外整合所需领域专长的科技服务机构,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打造高质量、全程式科技服务链。

2013年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围绕着建立“中关村石景山园技术转移中心”、打造“快速成型与数字建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科技管家”、组织和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和市区级项目,并且在园区设立了专门的服务窗口。截至2013年底已与22家科技服务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全程式科技服务链已基本打造完成,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的同时拓展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的服务领域。

于海春副主任介绍说,目前石景山区已形成科委、园区、知识产权局“三位一体”的创新型机制,这种机制以园区为龙头引擎,以科技为引领支撑,有利于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从而推动了区域全面转型科学发展。在实践层面上,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同样进行了积极探索。

创新驱动

推动石景山区“儒士”之路大有作为

近年来,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注重打通产业链出,将服务落到实处。以游戏产业为代表,在研发方面,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更注重中小企业的研发资本对接,给中小型企业提供“子弹”;在运营方面,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搭建平台,联合具有相当实力和多年运营经验的跨国公司,将包括游戏的运营、出口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打通。

王云表示,服务的进一步深化仍有待于探索:产业大转型与新兴产业的形成已进行了初步探索,当前,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条工作主线,接下来,要通过整合更多地社会资源形成联盟,深化科技服务,把引进来的资本留下来,深度挖掘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整合资源,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范围内找到一个突破口,使产业孵化进一步延伸,形成针对重点产业的专业化扶植。

文创产业前景篇5

[关键词]旅游景点业;动漫业;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1―0056―07

一、产业融合的一般理论

(一)产业融合的源起与含义

产业融合的思想最早源于罗森伯格(Rosenberg,1963)对美国机械工具业演化的研究,而学术界对此的广泛关注和研讨则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数字技术革命而引发的信息产业领域的产业融合现象。1978年,美国学者尼古路庞特(Negreouponte)用三个重叠的圆圈来描述计算、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指出圆圈的交叉处将成为成长最快、创新最多的领域。1997年,欧洲委员会发表了关于电信业、媒体业和信息技术三个产业部门融合的绿皮书,指出产业融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涉及到服务以及商业模式乃至整个社会运作的一种新方式,并把产业融合视为新经济条件下促进就业与增长的一个强有力的发动机。此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纷纷发表了关于产业融合的报告,讨论了这一融合趋势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全面变革及相应的管制政策。

由于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关注始于信息领域的数字技术变革,因此,关于产业融合的含义也多是从此视角来揭示的。如美国学者尤弗亚(Yoffie,1997)将融合定义为“采用数字技术后原本各自独立产品的整合”;欧洲委员会(1997)认为融合是指“产业联盟和合并、技术网络平台和市场等三个角度的融合”;美国学者格林斯腾和汉纳(Greenstein&Khanna,1997)指出“产业融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澳大利亚政府信息办公室(2000)则将融合直接定义为“由数字化所激活的服务部门重构”。

虽然学术界对产业融合的关注始于信息化领域,但是从产业融合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历程来看,产业融合并非信息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而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高级化发展而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展现出来的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不过正是信息技术的广泛渗透和应用,才使产业融合现象出现得更加频繁,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普遍性的产业发展范式。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开始从更广泛的领域来定义产业融合,如麦霍特纳(Malhotra,2001)认为:“两个或多个以前各自独立的产业,当它们的企业成为直接竞争者时,即发生了融合。”林德(Lind,2005)更是指出:“融合无处不在,融合是分离的市场间的一种汇合和合并,跨市场和产业边界进入壁垒的消除。”综合前人的研究,本文认为产业融合是相对于产业分化而言的一种产业发展范式,是指原本各自独立的产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而使原有产业边界模糊或消失的经济现象。

(二)产业边界与产业融合方式

一般而言,产业诞生的过程可以描述为:科学―技术―产品开发一个别生产厂商―企业群体―产业。在这一产业诞生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新产品的开发,具良好市场前景的新产品开发,首先引起具市场敏锐度的先行企业关注,并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形成其独特的业务流程和价值创造活动环节,构筑相应的价值链;当更多的企业跟进从事该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时,新的产业及市场就形成了。从这一产业诞生过程中可以发现产业边界的形成实际上包含了从技术到产品、从组织到业务等多层面的边界(如图1中A产业和B产业所示)。同样,从产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简化来看,一般是产业经济活动的起点始于技术、终于产品,而产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则主要通过该产业的微观主体来实现。由此,区分不同产业的产业经济活动边界也就涉及到技术、产品、活动主体――组织及其业务等多层次内容的边界。

在技术创新、产业活动的政府管制或企业运作管理的创新以及市场需求改变等外部激活因素的推动下,都有可能引起技术边界、产品边界、市场边界及至产业经济活动的业务和运作边界的模糊或消失,并最终导致新型融合产业形态的形成,也就意味着产业多层面边界的突破及多层次产业融合的形成,这一融合的过程可用图1表示。

在整个产业融合的过程中,由于推动产业融合的因素不同,融合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从产业经济活动的起点到终点的整个过程来看,有可能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首先打破产业间的技术边界,通过产业间的技术渗透,推动整个产业边界的融合,也有可能在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通过产业经济活动的延伸或重组实现产业间的融合;从价值链的角度来看,每个产业都会形成其特定的产业活动和价值链,因此,产业融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新的融合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原有产业价值链的解构和重构过程,价值链不同的重构方式也形成了产业融合方式的多元化。综上可将产业融合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产业渗透式的产业融合。这一方式主要是在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推动下,通过技术的渗透融合,将原属于不同产业的价值链活动环节,全部或部分无摩擦地渗透到另一产业中,相互交融,形成新型的产业。在这一方式下,原属于不同产业的价值链环节或产业经济活动相互交融在一起,因而,大大扩展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内涵,使得融合后的产业具有更丰富的产业内涵、更强的产业增值能力。

2.产业延伸交叉式的产业融合。这种融合主要通过产业间经济活动的功能互补和延伸来实现产业间的融合,通过各自产业价值链活动环节的延伸,打破原有产业间的业务和运作边界,使彼此产业的边界发生交叉融合,从而赋予原有产业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强的竞争力,形成融合型的产业新体系。

3.产业活动重组式的产业融合。这种融合方式主要是将原有产业的价值链进行解散,使各价值链活动环节形成一种混沌状态的价值网,然后将原有产业价值链的核心增值环节摘录一出来,并通过新的价值通道的构建,重新整合为一条新的价值链,构筑出新型的融合型产业。由于新的价值链包含了原来不同产业的核心价值创造活动,因而新的融合型产业兼具原来各产业的特征,但又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大大地推进了产业的升级换代。

二、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边界与产业融合

(一)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边界

旅游景点业是指吸引人们前往旅游,并能够为满足其旅游需求而提供各种景点服务的经济活动集合。从供给角度而言,“吸引人们前往旅游”的因素是旅游资源,既可以是名山大川等自然资源,也可以是古迹寺庙等传统人文旅游资源,还可以是经济成就、民风民俗等无形 的社会经济文化资源,这些能激发人们旅游动机并吸引其前往的各种要素都是旅游景点业赖以依存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虽然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但不足以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因此必须对其施以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工――“旅游开发”,最后才能通过特定的“渠道”(主题公园、博物馆、动物园、游乐场等各种景点形式的地域空间载体)传递给旅游者“各种旅游服务产品(各种游乐项目或活动)”。从旅游景点业这一完整的“生产过程”或业务流程来看,景点业的各项产业经济活动都是在其特定的产业边界内进行的,通过相应的旅游景点技术开发手段对旅游资源进行加工,并按照特定的技术标准提供相应的旅游景点服务内容,再借助特定的传送渠道和流转环节分销给旅游者。由此,相应的旅游景点开发技术构成了景点业的技术边界,旅游景点服务产品构成了景点业的产品边界,而特定的景点服务产品传递渠道和流转环节则分别构成了景点业自成一体的运作边界和业务边界。 “动漫”是漫画(cartoon)和动画片(animation)的合称,也包括电子游戏(game)。动漫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虚拟卡通形象为视觉符号,以数码、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包含动画、漫画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网络游戏等动漫产品,而对动漫作品进行开发、生产、出版、播出和销售等经济活动的集合。在动漫产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由创意、文学作品等创作而成的动漫作品或剧本构成了动漫产业的“原材料”,采用“卡通”化的视觉符号设计及现代制作技术将这些“原材料”加工成具有特定技术标准的动漫内容,以纸质、电子等媒介通过特定发行或播出渠道销售给消费者。在这一生产过程中,“卡通”化的视觉符号设计及特定的制作技术构成了动漫产业的技术边界,以纸质、电子等媒介承载的动漫内容形成了动漫产业的产品边界,而相应的动漫产品的发行和传播渠道及依此形成的动漫产品的生产制作流程则分别构筑起了动漫产业的运作和业务边界。

可见,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之间边界清晰、各自独立,都有明确的技术边界、产品边界、业务和运作边界,相应地也形成了各自的市场,彼此的企业之间不具有直接竞争关系,因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的市场边界。

此外,由于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都是为消费者提供休闲娱乐式消费内容,两者也都可归为内容产业,按照内容产业的结构特点,内容产业包括内容和渠道两大部分,因而也可以将两大产业的各价值创造活动进一步划分为内容制作(简称为“内容”)和内容传播(简称为“渠道”)两大环节。从旅游景点业简化的价值链来看,包括旅游资源识别与景点规划一旅游资源开发一景点产品销售等三个主要的价值创造活动环节,这三个价值活动环节中景点的规划设计及提供的游乐项目或活动实为景点内容产品的制作环节。而景区相应配套设施的构建及其空间地域载体也就是景点内容产品的展示及传播或销售环节。同样,动漫产业的产业结构也可以简单地划为内容制作和内容传播两大环节:动漫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活动为动漫内容的制作环节,而动漫图书、音像的出版发行以及影视、网络传播则为动漫内容的传播环节。显然,两大产业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和“渠道”,因而形成了两者之间清晰的“内容边界”和“渠道边界”。

(二)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融合过程和模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来愈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休闲娱乐需求,旅游者除了“求新、求奇、求特、求异”之外,更加注重体验参与式的旅游活动,为了应对这种消费需求偏好的改变,提升自身竞争力,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一些先行企业通过对各自产业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进行细分,以识别出自身价值活动的优劣势,然后借助技术手段的创新,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渗透或延伸至彼此的传统产业活动领域,再结合其内部价值活动对两大产业价值活动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及创新,最终优化整合而成涵盖有两大产业核心价值活动的新价值链,实现两大产业的融合化发展(见图2)。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两大产业涉及到的价值活动环节众多,不同企业的核心价值活动不同,这就有可能造成产业融合的形式众多、类型多样,但是只有那些能为市场所接受的产业融合模式在实践中才是有效的。从两大产业已经发生或显露出端倪的产业融合现象来看,两者的有效融合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动漫主题公园式融合发展模式

这一融合发展模式是通过产业渗透的方式来实现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产业融合的,主要是动漫业的先行企业借助其动漫产品的文化内容优势以及广泛传播所获得的市场优势,突破其原有的产业活动边界,通过技术创新将其产业活动扩散到旅游业,打破了原来两大产业的技术边界,进而开发出具动漫主题的景点产品,推动两大产业的产品融合,最终形成新型的融合产业――动漫主题公园,实现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如作为这一模式的创立者及成功典范,迪士尼乐园最初就是在其拍摄了许多受欢迎的动画影片,捧红了米奇老鼠、唐老鸭等卡通明星之后,通过技术渗透,由“幻想工程师”(Imagineer)将科技和艺术完美地融合,将动画片所常用的色彩、刺激、魔幻等表现手法与游乐园的功能相结合,借助游乐园式的地域空间载体将虚拟的动漫世界予以真实的再现,从而开创出动漫主题公园这一新兴的休闲产业经营形态的模式。由于这一融合产业形态既突出了其旅游功效,又可以让旅游者暂时远离喧哗的现实,进入到梦幻般的虚拟世界,完成一次非同以往的旅游体验,因而较之于其他的主题公园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更强的产业增值能力,这也是迪士尼经久不衰的源动力。

中国最大的网游集团和中国最大的民营旅游投资集团的一次牵手,也开创了国内旅游景点业与动漫业这一融合发展模式的新范式。杭州宋城集团旗下宋城景区的主体按照盛大网络《传奇世界》游戏内的中州皇城进行改造,将游戏中的铁匠铺、药店、杂货铺等真实再现,并动用50多位蒙古骑士表演《传奇世界》中经典的行会“沙城”攻城战,盛大则携旗下的十多款网游产品全面登陆宋城,短短的七天“黄金周”期间,就为宋城景区创造了35万人流和1800万元门票收入,更是带动了盛大网游产品及其衍生的文化T恤、玩偶、卡通饰品、纪念邮票、游戏攻略书籍等系列动漫游戏周边产品销售的多轮受益。在这一融合模式下,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找到了一个可以承载其自身文化内容的载体,宋城集团则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内容,让接进两亿的网络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认可了自身的品牌,并使其门票经济得到了充分的保证。这一融合发展模式无疑为中国的主题公园业和动漫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产业发展范式。

2.旅游景点动漫化融合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也是通过产业渗透的融合方式来实现两大产业的融合的。主要是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企 业采用动漫的表现手法、制作手段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将真实的景点产品尤其是自然风景和人文古迹类景观动漫化、虚拟化,在虚拟的世界里打造真实的景点,在真实的景点里营造虚拟的世界,从而使原属于本产业边界内的产业价值链活动互相渗透到对方的产业领域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融合状态。从内容产业的角度来看,这类融合模式,实际上是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通过两大产业的渠道融合和内容融合来推进两大产业的融合,景点业借助动漫产业的传播渠道来传递景点的真实内容,动漫产业以承载有自然或人文景观的地域空间作为动漫虚拟内容的展示载体,这样通过两者的相互交融,动漫业可能因为景点内容的注入而增加其真实体验性,也可借助著名景点的知名度而取得更好的市场效果;景点业则在借助动漫的传播渠道而受到更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可通过静态景点产品的动态化和动漫化,更加丰富景点产品的内容。“全球首个以虚拟土地换回真实土地”的案例便是这一融合发展模式的典范。天畅科技网络公司在其《大唐风云》游戏的开发过程中,将浙江丽水地区一个旅游景点虚拟化做成一个网络游戏景点,融入到大唐风云的游戏中,这个前期已投资1300万元、面积达到3万亩山林的旅游景点,便拿出49%的股份给天畅公司作为回报,成功地实现了虚拟土地与真实土地的交换。在这一案例中,景点既可借助大唐风云的传播渠道而得以广泛传播,也可以将游戏中虚拟的世界予以真实的再现,增加景点产品的吸引力,大唐风云游戏则会因为真实景点内容的注入而增加其真实体验性和趣味性,这样两家企业都在没有额外增加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仅通过产业融合化的发展模式就实现了企业间的联姻,创造出了巨额财富。

3.动漫产业园区景点化发展模式

这类模式是通过产业延伸的方式来实现两大产业融合的,主要是动漫产业将其产业价值链延伸到旅游景点业,赋予动漫产业园区以旅游功能,通过两大产业功能的互补来实现两者的融合。动漫产业园区是动漫产业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集聚区。作为动漫产业的空间载体,动漫产业园区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动漫游戏产品的研发、制作、交易、衍生产品开发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事实上,作为一个原创型的动漫产业基地,动漫产业园区也是漫迷心目中的圣地,到这里可以观摩动漫产品的生产过程,了解到动漫人物的诞生过程,现场体验最新的动漫游戏,学习动漫游戏的制作,找到最新、做工最精细的原版动漫周边产品。因此,动漫产业园区在地域空间上和景点实质上是可以融合重叠的,在园区现有动漫产业经济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增设以提供动漫场景游乐体验的动漫游乐区;以演示、销售、服务为主要功能的体验区;以及服务于玩家集散、会议节庆活动举办而设置的商务接待区等旅游功能区,可将其产业活动延伸到旅游业,拓展其旅游功能,并以此作为动漫研发、教学及生产的重要配套和互动基础。目前,我国各地都大量兴建动漫产业园区,但由于动漫产品生产周期长,研发成本高,收益期无法预估等多方面问题,使得动漫产业园区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报期长,给政府和企业带来很大的财务负担。而采用这种融合化发展模式,通过旅游景点功能的导入,可带来大量的玩家和游客,有利于前期人气的聚集和品牌效应的形成,能够有效地弥补动漫产业短期盈利不足的缺陷,逐步实现核心产品,如卡通片、动漫读物、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等的直接盈利,大大提升其进入市场的速度和力度,解决动漫产业园区发展的瓶颈。

4.动漫节会式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是通过产业活动重组的方式来实现两者的融合,主要是借助以动漫为主题的各种节庆展会旅游平台,通过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相关产业活动的重组或集成来实现两大产业的融合。法国的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加拿大的渥太华国际动画节以及日本东京的国际动漫博览会,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漫迷和游客参加,是世界上最具影响的几大动漫节会。在这一模式下,依托节庆或展会这一平台,借助举办地的各种旅游景点资源,通过两大产业资源的整合、产业活动的重组,以各种互动式的动漫体验旅游活动或项目为融合产品的表现形式,打造出全新的动漫旅游产业形态,既可提升举办地的旅游形象吸引游客,又可有效地销售、传播动漫产品,推动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互动发展

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在各自的发展历程中,由于消费需求的改变以及技术和企业管理的创新,两者逐步走向融合,并发展出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动漫旅游景点业,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与动力之一,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作为两大产业的融合之物,动漫旅游景点业的快速发展,必将拉动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的发展,而透过产业融合这一中介传导机制,两大产业之间将更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一)透过产业融合,动漫产业的发展丰富了旅游景点业的内涵和外延

1.增加新的旅游景点类型,带给旅游者更加多样的旅游体验

如前所述,深受市场喜爱广泛传播的动漫产品可以凭借其优秀的文化内容,通过不同的产业融合方式,开发出多元化的新景点类型――动漫旅游景点,带给旅游者全新的多元化旅游体验。如专为旅游创建的动漫主题公园,呈现给旅游者一个人工虚拟的梦幻世界,使旅游者获得一种脱离于现实的感官体验;原来具非旅游功能的人工或自然存在之物经动漫化而成的新旅游景点,带给旅游者于现实的景观场景中追寻动漫人物足迹,重温动漫故事的体验。如根据著名少女漫画《暗恋日记》改编的中国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拍摄地所在的学校,本是一所平常的学校,但因为在漫画中是一所贵族学校,当漫迷们从现实的景观中去追寻作品里的感受时,就变成了影迷和漫迷的一个观光点,不少少男少女专程前往该地感受剧中所谓的“贵族”气息。

2.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旅游景点,丰富旅游景点产品的内容

传统的旅游景点多是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资源或人文古迹加以修缮和保护予以静态的展示,缺少吸引游客的文化内涵或互动参与的活动项目,利用动漫产业的技术手段将静态的旅游资源动态活化,把传统的旅游景点改造为动漫化的旅游景点,将会丰富旅游景点产品的内容,增加吸引力,给传统的旅游景点带来新的生命力。如2004年暑期,济南世博文化公司在趵突泉内通过开展为期1个月的COSPLAY(角色扮演)大赛,吸引了大量游客,为旅游淡季的趵突泉创造了可观的收入。2006年,该公司在动物园开展了一个“动物与动漫”的活动,将动物与动漫中的角色生动的结合起来,受到了游客欢迎。

3.动漫产业发展所带动的动漫衍生产品,丰富和提升景点的旅游纪念品

动漫衍生产品是指根据动漫作品,以动漫形象为核心开发的除了动漫核心产品以外的所有带有动漫元素的产品,包括文具、玩具、服饰等众多类型。旅游纪念品是代表旅游目的地或景点特色的最直接 的物质载体,是旅游消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但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热情,而且带给旅游目的地或景点更多的收益,因此,旅游纪念品实质上也是旅游景点的衍生产品。通过产业的融合,使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产业的核心产品相互融合为动漫景点产品后,两者的衍生产品也就实现了融合。这样,如果能将旅游目的地形象动漫化,并以此动漫形象开发出系统衍生产品,则势必带给旅游者多样化购物选择,解决景点旅游纪念品雷同、缺乏吸引力的问题,而且开发成功的动漫旅游纪念品本身还可以成为吸引物,开发出相应的动漫购物旅游,丰富景点产品的内容。

(二)通过产业融合,旅游景点业的发展拓宽了动漫产业的发展空间

1.旅游景点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了动漫产业链

通过动漫景点的开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和延伸动漫产业链:一是将动漫作品开发成相应的动漫旅游景点后,可以通过向游客收取门票获得又一轮收益,延伸了动漫产业链;二是发展动漫购物旅游,可以有效地拉动动漫服饰、玩具、食品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增长;三是发展动漫会展旅游,可以促进动漫作品出版、动漫游戏销售等下游产业的发展。

2.旅游景点业的发展拓宽了动漫业的创意空间

动漫景点业的开发一方面通过将动漫作品中的创意再创意运用到旅游景点中,拓展了动漫产业的创意使用空间;另一方面,这种再创意开发出的动漫景点增强了旅游者的互动体验,在这种互动旅游体验过程中,旅游者以及景点相关的创意人员更容易激发出创意的火花,从而为动漫业提供了更大的创意空间。此外,动漫旅游景点业的发展所带动的人流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激发出人们的创造力,为动漫创意的进发提供深厚的土壤。

3.旅游景点业的发展为动漫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通过发展动漫旅游,带给旅游者动漫作品中的体验,可以激起旅游者对动漫作品本身的兴趣,产生对动漫产品的消费欲望;深刻的动漫旅游体验,使动漫作品在很多旅游者心中拥有收藏价值;动漫旅游节的举办,可以有效地提高动漫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因此,通过产业融合,旅游景点业的发展可以为动漫产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如《古墓丽影》是根据动作冒险类游戏拍摄而成的同名电影。维亚康姆(Viaeom)公司将其改为多场景的游乐场后,《古墓丽影》游戏的销量迅速提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超过3000万套。

四、推动我国动漫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形成产业融合共识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都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无论是旅游景点业还是动漫业,产业发展水平较之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最能代表旅游景点业发展水平的主题公园来看,全国沉淀了1500亿元投资的近2500个主题公园,其中70%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左右盈利(谢静,2006);刚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动漫产业,年总产值也仅为180亿元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费,而美国迪士尼公司一年的产值就超过了150亿美元,在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韩国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原创动漫的比例仅有11%(仇逸等,2007)。旅游景点业与动漫产业的融合,不但可为各自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而且两者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型产业――动漫景点业更是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是体验经济时代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各有关利益方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的产业范式,将带给我国动漫产业与旅游景点业的巨大发展机会,从而把握机会主动参与融合,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

(二)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除了各有关利益方要善于识别融合、抓住融合机会主动参与外,政府的政策支持及有效的法规保障也是推进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融合的极为重要的一环。首先,应该消除条块分割的行业壁垒,为旅游业和动漫业的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环境。目前我国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归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都还存在一定的行业规制壁垒,不利于彼此的进入及融合,因此,有必要按照产业融合的思路重建规制,消除不利的政策规制。其次,通过打造相应的平台以及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来引导和推进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鉴于动漫产业的巨大发展前景及产业关联带动效应,各地纷纷建设“动漫产业园区”、举办“动漫节庆展会”活动。“动漫产业园区”、“动漫文化街”或“动漫城”、“动漫节”等都是推动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融合的有效平台,但政府在着力打造的同时,必须按照产业融合的思路予以规划和开发,重点突出地方优势和特色,扶持或引导企业挖掘地方文化旅游资源要素进行动漫化开发。再次,旅游景点业和动漫业作为创意文化产业,创意、鲜明独特的文化主题是其灵魂,两者的融合更是一种产业创新,更需要创意。对创意成果及其衍生的商标权、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等等的保护是推进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保障。政府必须完善相关法规,推动知识产权的保护,形成有利于动漫业与旅游景点业的融合法律环境,为各类企业营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三)培养既懂旅游又懂动漫的复合型人才

文创产业前景篇6

关键词:文化创意;南充;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1南充旅游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1.1资源——有组合无整合

在当今旅游发展时代,传统旅游资源虽不是旅游发展的必备因素,但资源优势依旧是旅游开发最基础的优势。《嘉陵江流域(南充段)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0)将南充市旅游资源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进行分类评价:共涉及有7大主类,22个亚类,65个基本类型。[1]南充资源种类丰富,等级较高。但在旅游开发中仅仅进行了资源的简单组合,未进行整个区域层面的整合。如阆中古城,依托5A景区创建及部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将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锦屏山公园等周边景点统一组合,但未跟周边的异质性资源,如与升钟湖、故里、剑门关等进行整合发展,致使远距离游客到达阆中之后,逛逛古城就觉得无所事事,增加游客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使阆中古城跟丽江古城、平遥古城等相比失去了优势。

1.2产品——有亮点无卖点

南充具有丰富的旅游产品,截止2015年底,拥有A级景区18家,星级酒店26个,旅行社49个,旅游运输企业3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2个。此外,还拥有地方特色的住宿——川北民居客栈、农居、民宿等,地方特色演艺——阆苑仙境、川北皮影等,地方连锁餐饮——川北凉粉、陶然居、巴国布衣等。产品特色突出,但卖点不足。如升钟湖景区,以“世界钓鱼城”闻名,每年9月,都会举办世界级的钓鱼大赛,但大多数游客到此以后,沿湖转一圈就感觉无所事事。鱼是升钟湖最大的亮点,钓鱼活动是其最大的特色,但这种特色和亮点没有转化成卖点吸引消费者。鱼文化、渔文化是中国传统祈福文化、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年年有余、渔樵耕读等是最直接的例证。升钟湖的产品开发中紧紧围绕“鱼、渔”二字大肆挖掘相关文化内涵并以游客可以直观感受的产品项目表达出来就是其最大的卖点和引爆点。

1.3市场——有宽度无深度

南充市旅游宣传方式多样,涵盖有营业推广、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等,在周边区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南充市的知名度一直不高,往往被外省人误听为“南通”,城市给游客的记忆不深刻,没有标志性的景观和场景,虽说城市的知名度不完全依赖于旅游宣传,但是作为旅游目的地城市其知名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其旅游市场的辐射力。南充旅游宣传给客源群体造成的这种混淆不清、模糊定位的场景主要在于市场营销有宽度而无深度。虽采用一系列的营销方式,在各大城市、媒体进行多方位推广,但活动的连续性,主题稳定性不强,使得消费者对南充的形象记忆模糊。就从南充的旅游形象口号上来说,从“源远流长嘉陵江,千年绸都南充城”,到“南充,嘉陵江畔最美的记忆”、“南充旅游,嘉陵江畔最柔美的记忆”再到如今的“嘉陵江——中国的莱茵河,中国的美女河”,可以发现这些年南充旅游形象口号悄然“变脸”,虽主题字眼都是嘉陵江,但特色不突出,让人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其次,南充旅游营销的方式丰富,涵盖了当下营销的主要渠道,但是各个渠道之间没有形成体系网络,缺乏目的地旅游营销系统,导致带来的营销效果不明显。

1.4产业——有活力缺引力

南充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要素日臻完善,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升。除传统产业要素之外,涌现出众多新兴业态,红色旅游、民宿、露营、养生旅游等等。各要素产业均红火发展,活力十足,但产业之间未形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且无核心产业引领产业体系发展。目前仪陇县旅游业以故居5A景区创建为引领,实现了民宿、露营、红色旅游等业态的齐头并进,但依旧未充分发挥其品牌效益,文娱产业、创意产业发展不足,导致游客的游览体验大打折扣,使景区过多的停留在观光时代。

2文化创意助力南充旅游

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集合体,欧洲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上一直处于强势地位,在英国、美国、日本等老牌制造业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加值均超过GDP的8%,虽然各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不同,但在内涵上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延伸,约翰•霍金斯的“TheCreativeEconomy:howpeoplemakemoneyfromideas”一书从知识产权、创意产业、娱乐基因等多个方面对创意经济的内涵和外部表现做了易于理解的阐述。他认为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自身的创造力,拥有个人性、独创性的意义。虽然霍金斯并没把旅游业归属于创意产业,但他也肯定了创意产品除有形的商品外,还包括服务项目。Landry(2000)提出了“创意城市(creativecity)”的概念,自此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形象塑造力登上了历史的舞台。[3]这之后Caves的《创意经济学》和RichardFlorida的《创意阶层的崛起》都指出了创意组织区域聚集对于形成“绝对性竞争优势”的重要性。随着旅游与创意之间关系的日渐紧密,新兴的产业融合趋势改变着传统文化旅游的格局,RichardsandRaymond(2000)最早提出了“创意旅游”的概念,Richards认为旅游和创意产业的日益融合预示着旅游研究的关注对象将更多地从有形的遗产地转向非物质文化领域,创意产业将更多地参与到目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创意旅游是逃离大众旅游复制品的一条路径,它提供了更灵活、更真实的互动体验,但它同时带来旅游地商业化的潜在危险。[4]国内,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最先受到关注的是艺术创作与旅游开发的结合,2007年后以创意经济为背景的旅游产品研究逐渐增多,在对待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态度上,戴学峰认为工业遗产旅游是一条促进旧城改造和旅游发展的好路子[5],但杭间等却对文化创意产业采取了客观谨慎的态度,认为过渡的商业化包装对艺术产业是一把双刃剑[6]。经过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关系的讨论,在相关研究的有序推动下,文化创意产业与“影致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休闲旅游方面进行了结合,产业融合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郑斌(2008)等从“一站式体验”角度出发,认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是相关产业要素在特定空间内的聚集,并总结了园区开发的5种主流模式。[7]南充历史悠久,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首先,南充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早在唐尧、虞舜之前便谓“果氏之国”,春秋以来历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南充是三国文化、春节文化发祥地,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饮誉中外,孕育了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史学大家陈寿、天文历法巨匠落下闳和开国元勋等众多历史名人。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元素;其次,南充是川东北区域科教文化中心,拥有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等普通高校4所、中职学校42所和科研机构80多个,科教资源丰富,创新人才集聚;最后,南充市政府极力搭建创新创业载体,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时,基于南充目前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南充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首先南充丰富的文化资源目前没有形成文化品牌,“绸都”的丝绸品牌不及杭州,“三国文化之源”的三国产品不知名,红色文化的红色线路不突出……南充文化旅游在多样化的文化选择中迷离,没有重点,更没有特色品牌;其次南充的旅游资源以文化资源品质较高,且旅游开发以地方文化为核心才能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独特性,文化是旅游开发的灵魂,而文化创意产业的与旅游的结合发展是实现文化旅游开发的创新途径。最后,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涵盖了第三产业的众多产业,因此,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南充旅游再次腾飞的基点。

3南充旅游业创新发展路径

南充具备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能力,南充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依赖于文化创意产业,其发展路径主要有:

3.1文化丰富产品,旅游产品文化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对异质文化的体验。文化的触动会让旅游者记忆深刻,同时产品的文化包装使其独一无二,在“文化牵引经济”的时代背境下,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应成为旅游产品开发的根基和源泉。南充文化资源丰富,三国文化、丝绸文化、春节文化、风水文化等镶嵌于嘉陵江流域之中,形成独具特色的嘉陵江文化。产品的文化包装,能丰富产品业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以南充三国文化为例,南充作为三国文化之源和发源地,培育了我国西晋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境内三国遗址较多,诸如万卷楼、张飞庙、谯周墓、王平墓、瓦口关古战场等,是国家旅游局认定的三国文化旅游重要节点。然后,南充目前的三国文化紧紧局限于遗址展示,未进行深度挖掘和延伸开发利用,致使游客对于三国文化的感知有限。可开发三国文化主题游乐园、三国文化情景剧、三国文化旅游纪念品等旅游产品,并以此场景为基础,承接三国文化影视剧的拍摄,将建筑文化、场景空间与影视、演艺结合起来,增大产品的利用效率和知名度。

3.2创意整合资源,旅游开发创意化

南充不缺乏旅游资源,但缺乏资源整合,尤其是创意性整合。将资源整合开发,既减少了同质产品的内部竞争,又可以增加产品的创新度。可采用的创意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有:

3.2.1情景再现开发模式

“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这是宋徽宗政和年间果州刺史邵伯温在《元夕》一诗中描写的南充丝绸繁荣盛景,在今天,我们依旧可以用现代灯光技术、投影技术、互联网技术将这一场景再现,让游客亲眼观看南充丝绸盛况,如四维影院、光艺秀、灯光技术等皆可实现。

3.2.2场景体验开发模式

此模式的基础在于场景营造,开发者通过相关技术、场景布置实现情景还原,让游客进入情境之中体验当时场景,实现场景体验记忆化。如宁夏镇北堡西部影视城,曾是《大话西游》、《红高粱》等大片的拍摄场地,游客在这里可以参观游览,也可以听从摄像师、专业导演的安排,穿上多部影视剧穿过的多套服装,亲自体验一些影视剧里面的片段,录制成盘。大多数民俗文化旅游项目都需要游客体验才能记忆深刻,如南充的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川北剪纸、川北皮影等。

3.2.3地方文化创意开发模式

即将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文化符号和旅游元素进行整合创新策划,设计包装成内涵深厚,感染力、冲击力、震撼力强,又具有很强操作性的文化艺术项目。如阆中的《阆苑仙境》实景演出,以古城、嘉陵江江面为背景,移动的舞台、流动的观众、梦幻的场景,将南充的丝绸文化、三国文化、科举文化、民俗文化等创新组合成一台文化盛宴。同时,提取南充地方文化元素,进行动漫设计、戏剧化包装打造,将成为南充文化名片。如目前的黑脸张飞形象以深入人心,但其表现形式和场景有限。

3.3合作拓展市场,旅游营销系统化

南充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成渝西的中心地带,是四川北部出川要道,与周边主要客源地区域合作优势明显。市场营销实现“外攻合作,内攻系统”,以系统化的营销体系实现区域合作化。

3.3.1构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实现立体化营销体系

南充市应基于游客、旅游管理者、旅游企业等多角度构建集产品宣传、品牌营销、电子商务、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智能化旅游咨询系统,系统的体现方式主要为地方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通过网络、广播、影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新媒体渠道向世界传播南充旅游资讯。

3.3.2实现区域内外营销合作机制,实现网络化营销体系

在区域内的营销合作上,要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统一“打包”、统筹推进,避免相互竞争,同时与川东北经济区内的其他城市如广安、广元、巴中、达州等地协作,筹划区域旅游主题环线,形成知名旅游线路。在区域外的营销合作上,加强主要客源地的宣传推介,与九寨沟、峨眉山、武隆、兵马俑等知名旅游景区合作,互送客源,实现优势互补,借船出海,实现南充旅游发展的叠加效应。

3.4集聚布局产业,重点产业引领化

南充旅游产业发展要实现由数量增长型向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型转变,不断增强产业发展质量,提升旅游发展的效益。产业开发由分散布局、多点开花的单点式开发模式向整合优化、统筹发展模式转变,加快旅游功能区、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动市场主体向“政府统筹、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方向转变,实现重点产业引领的产业集聚区。如以南充丝绸文化产业为例,丝绸文化为核心,涉及到农业的蚕桑养种植、丝绸加工的工业开发、丝绸交易的商贸物流业,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乡村旅游、工业遗址游、文化创意游等旅游形式,文化为魂,产业引领,实现产业集聚。

3.5人才点燃创意,人才工程长期化

创意来源于人才,有人才才会有创意。南充旅游人才数量少,结构不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亟待加强。建立旅游发展研究与咨询专家库,吸引省内外优质旅游专家、旅游企业高端管理人才,建立“南充市旅游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南充旅游智库;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利用南充“嘉陵英才”工程,引进旅游类、管理类、营销类等专业人才,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构建人才成长机制,实现“引进来”与“留下来”并举;支持各类高校在南充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俱乐部和技术转移机构,推动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向本市转移,实现人才创意规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南充嘉陵江流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0),2013.

[2]南充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

[3]LandryC.TheCreativeCity:AToolkitforUrbanInnovators[M].EarthscanPublicationsLtd,2008.

[4]GregRichards.CREATIVITYANDTOURISM:TheStateoftheArt[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11,38(4):1225–1253.

[5]戴学峰.2007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中国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

[6]杭间.文化创意产业是一把双刃剑[J].中国书画,2007(09):140.

[7]郑斌,刘家明,杨兆萍.基于”一站式体验”的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研究[J].旅游学刊,2008(09):49-53

文创产业前景篇7

关键词:金融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当今时代,金融业在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当然也不例外。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普遍存在着起步晚、积累少、企业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抵押担保品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支持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的“瓶颈”问题,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影响了市场在文化创意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更好发挥,影响了文化创意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从而也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中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2010年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这是近年来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第一个宏观金融政策指导文件,也是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指南。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突破口,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增长。

事实上,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指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根据这一文件,可以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创新的知识和先进的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呈现出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

据测算,文化创意产业直接影响着运输、餐饮、零售、娱乐服务业等26个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超过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而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也在中国开始得到重视并有很大发展。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势头强劲,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09年,由广东动漫公司制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红透半边天。据有关方面统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票房早已超过亿元,漫画书发行量突破200万册,销售额超过2 000万元,相应的电影图书、玩具产品等衍生品也陆续跟进,成为文化产业扩展经济链条、发挥乘数效应的最佳例证。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a股市场中共有20家文化类上市企业,但以图书出版发行、电视报刊广告以及广电影视制作等企业为主,缺少文化演艺行业等“纯文化”的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化演艺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通道仍然不畅,吸引资金存在困难,因为从目前文化演艺市场与投融资角度讲,尽管很多金融机构提出了很多业务创新模式,但在执行过程中尚存在一定障碍难以逾越。对于金融机构特别是对银行来说,对贷款担保、物权抵押有很高的要求,而对于文化演艺公司来说,其致力于密集型、创意型的行业特点和轻资产、重投资的企业性质使得其很难在贷款担保、物权抵押方面有根本性的改变。加上这类企业通常没有良好的财务或税收鼓励、优惠的倾斜政策,在运作过程中不能显示出真正的利润值或盈利能力,也形不成可供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决策的财务报表,因而获得投资机构和资本市场支持的可能性不大。况且众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盈利模式不甚稳定,经营风险较大,其在投资人心目中的可信度和品牌信誉度都需要检验。来自文化部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点。根据文化部对300家民营文化企业的专题调研结果,56.7%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超过80%的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融资方式极为单一。

由于文化类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资本市场逐利的客观要求,目前文化类企业筹划上市的热情很高,但在a股上市的数量依然偏少,资本占有量偏低,仍然需要金融支持。创业板的推出,对文化创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事实上,从传统的金融支持政策看,目前能获得金融支持的文化创意行业主要是发展相对成熟、现金流稳定、规模较大的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旅游休闲娱乐业、文化艺术业和新闻出版业等五大行业,而动漫制作、创意设计等其他行业获得金融支持相对较少。据北京市调查,五大行业获得金融支持的企业分别占被调查企业数的32%、17%、15%、11%和9%,合计达到84%。第三,金融对文化创意企业一至三年中期资金支持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单纯依赖传统的银行信贷支持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传统的银行运作模式(如抵押贷款等)无法与文化创意产业接轨,所以文化创意产业步履维艰,但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又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利好形势下,一些文化演艺公司和文化演出团体纷纷以改制为背景,以歌舞剧的创作、演出为主业,增强企业自身的开发能力,逐步由艺术产品的生产经营领域向相关领域扩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艺术产品的价值转化,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成为国内文化产业的品牌企业。一些歌舞剧院积极探索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内容产业与渠道产业的途径;在打造歌舞剧演出产业链方面,以歌舞剧的创作、演出为主业,进行相关产业开发,打造歌舞剧文化产业链。通过股权合作和项目合作的方式,以较少的资金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

华谊兄弟、奥飞动漫、华策影视等一批文化创意类企业在创业板成功上市,为该类企业进行项目融资和资本运作提供了典型的成功范本。以华谊兄弟为例,2009年10月30日,深交所a股创业板刚一开市,华谊兄弟即以63.66元的高开盘价领跑28家首批上市公司,这一价格比28.58元招股价翻了一番还多。开盘首日,华谊兄弟盘中最高价91.80元,最低价63.58元,收盘价70.81元,上涨147.76%。

三、大型历史歌舞剧《问道崆峒》概况

在文化创意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很多观光型风景名胜区和优秀旅游城市增加旅游、歌舞、动漫等生产要素来抻长文化创意产业链。在这一方面,《长恨歌》、《宋城千古情》等大型历史歌舞剧以及《印象》系列的大型实景歌舞剧,都是依托观光型景区的旅游资源并借助于现代金融工具的支撑进行了创造性开发的大型精品歌舞剧,是一种较好地实现了文化与旅游联姻、经济与文化融合的文化创意产品,丰富了观光型风景名胜区和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内容。1.《问道崆峒》的剧情介绍。《问道崆峒》是由甘肃省平凉市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崆峒山管理局下属的崆峒山艺术团继《黄帝问道》大型历史歌舞剧之后的又一力作。《问道崆峒》立足于特色资源优势,对崆峒山黄帝问道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包装整合,通过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歌旁白、武术表演、生活体验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历史内涵丰富、文化个性鲜明、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文化创意产品。

《问道崆峒》全剧约55分钟,共分五幕十一场,五幕依次为盘道、闻道、修道、问道、求道。《问道崆峒》在艺术手法上运用现代舞蹈与古代舞剧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当年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得道后,与友人赤松子以棋会友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黄帝闻讯广成子的养生之术和治国之道后,三次登临崆峒山问道、求道,黄帝在统一中原后,教人耕作,捕鱼的全过程。整个舞剧气势磅薄,规模宏大,让游客在饱览山川美景的同时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和艺术盛宴。

2.《问道崆峒》的创新探索。《问道崆峒》改变了传统观光型景区以游客观光为市场定位的经营模式,阐释并赋予了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使传统观光型景区从单纯的历史文物和文化古迹的游览观赏式旅游升级为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休闲体验式旅游并以大型歌舞剧形式展现出来,提高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传统观光型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品牌价值。

《问道崆峒》作为一种鲜活生动、文化精深且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娱乐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借助于历史典故对中国“儒、释、道”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旁白式的阐释,把沉寂的、静态的、传统的中国“儒、释、道”文化变成了立体的、可感受的娱乐体验,实现了动态文化演出与静态旅游资源的巧妙嫁接,促进了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提升了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与游客基础,从而达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艺术与市场的对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问道崆峒》的不足之处。尽管《问道崆峒》经过多年的创新探索已日趋完善和创新,但是在剧本创作、演出设计、艺术手法、文化创意以及应用现代舞美元素和高新科技等方面,与国内著名风景区已上演的大型歌舞剧如《长恨歌》、《宋城千古情》等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还需要实现创新突破。

首先,《问道崆峒

》应当摈弃“旅游人做旅游”的惯性思维,引进文化人和投资人来做旅游产品,从而形成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其次,在《问道崆峒》的创作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大投入、高水准、精品化的创作运营理念,强化品牌意识,从舞剧创意创作、主创团队选择、舞台舞美设计、音乐灯光运用等方面,都力求精益求精,使得《问道崆峒》从创作之初就具备高起点和高品质,充分满足游客观赏娱乐的消费心理。同时,《问道崆峒》在遵循大型歌舞剧艺术创作规律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把握文化创意产品艺术性、娱乐化的特点,充分体现“艺术为王”、“娱乐为王”的要求,给游客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极大地满足游客猎奇、刺激、参与、体验等方面的心理诉求,从而提高大型歌舞剧的观赏性和市场认可度。

四、大型历史舞剧剧《问道崆峒》的融资设计

《问道崆峒》立足于特色资源优势,对崆峒山所拥有的“黄帝问道”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包装整合,通过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歌旁白、武术表演、生活体验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历史内涵丰富、文化个性鲜明、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因此,对于《问道崆峒》而言,具体融资设计如下:

1.将《问道崆峒》纳入到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崆峒山管理局下属的平凉崆峒山旅游集团的经营范围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由平凉崆峒山旅游集团以其经营收入为《问道崆峒》提供融资担保或者由平凉崆峒山旅游集团采取联保联贷等方式为《问道崆峒》获取金融支持。

2.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探索“财政+信贷”的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模式,充分利用省、市财政资金对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创新“财政+信贷”产品,享受到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减轻了《问道崆峒》的实际运营成本。

3.探索建立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民间社团、文化团体、宗教人士等联合发起设立崆峒道教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利用产业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介入。同时,作为地方政府要加大贷款贴息力度,为《问道崆峒》的融资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

4.通过对《问道崆峒》所拥有的商标权、著作权、产权、版权等权利质押贷款方式,向商业银行进行直接贷款。根据《问道崆峒》设备投资需要采取融资租赁贷款,按照其经营收益情况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使得《问道崆峒》具有稳定的现金流。

5.利用好《问道崆峒》这一品牌,采取积极的招商优惠政策吸引风险投资资金和保险资金介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事实上,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风险投资和保险资金最感兴趣的领域之一,因为它是最符合风险投资和保险投资的现代服务业。

6.利用信托、产权交易所等融资平台,创新应用金融工具,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债券、股票市场实现顺利对接,与地方政府所拥有的优质资源、资产进行捆绑,包括打包式的可转换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给融资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融资组合以及风险选择的工具。

五、余论

对于《问道崆峒》而言,在依托崆峒山风景区的前提下,应当突破传统观念和现行体制的束缚,创新文化内容和产品形式、创新生产方式和传播手段,实现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本、现代科技等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实现不同业态之间的创新与融合,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经济回报和广泛的市场前景,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和观赏,才能促使旅游经济、文化创意、历史传承之间形成了切合与互动,从而为传统观光型景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因此,在进行融资设计的基础上,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大型历史歌舞剧《问道崆峒》的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建议将《问道崆峒》及其进一步包装策划纳入省、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享受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支持。(2)建议将《问道崆峒》纳入省、市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与城市文化旅游营销体系,以强大的政府宣传优势来协助树立文化品牌。(3)建议将《问道崆峒》像《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精品歌舞剧一样经过培育和包装并纳入政府文化采购名录,作为本地特色民族文化的对外展示,在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政府接待中予以支持。(4)建议用好《问道崆峒》这个品牌,主攻文艺演出市场,延伸宗教旅游、休闲养生、度假酒店和商业地产项目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吸引信贷资金、产业基金、风险投资资金、项目扶持资金等介入。(5)依托平凉崆峒山旅游集团积极推动文化消费信贷,鼓励地方性金融机构开发以崆峒文化创意为主题的消费信贷产品,为文化创意消费提供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促进文化创意市场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z],银发[2010]94号.

[2]李瀛,郑洁,杨帆,刘妮丽,王可,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新政有望破文化产业发展瓶颈[n].北京商报,2010-04-09.

[3]文化产业:金融服务新的增长点[n].光明日报,2010-04-07.

文创产业前景篇8

关键词:景德镇 陶瓷文化 创意产业

一、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景德镇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利用自身优势着手打造世界陶瓷文化创意城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大小实体有3000余家。景德镇围绕陶瓷文化品牌,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文化产值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该产业已成为景德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最主要的就业渠道。经过调研,笔者了解了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发展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

二、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深入景德镇雕塑瓷厂、景德镇陶瓷学院新厂校区陶艺一条街等地160个工作室,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了工作室的经营、管理、发展方向等信息资料。通过走访、分析、调研,制约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如下:

1.思想落后,自主创新观念不足。

景德镇陶瓷作坊型生产惯性根深蒂固,绝大部分经营者的经营思维还停留在手工作坊、小工厂生产阶段,思想观念落后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创意与创新,致使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能力薄弱,难以实现规模化。有57.5%的工作室经营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室应该向公司企业发展,20%的经营者希望自己的工作室保持原来状态,5%的经营者想转行到其他行业,17.5%的经营者表示没有考虑过此类问题。

2.创业者融资困难,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在这些工作室经营者当中,67.5%的经营者通过自筹资金创办工作室,创业的融资渠道较匮乏,27.5%的经营者拥有一定的创业资金,5%的经营者通过与企业合作,来获取创业的机会与资金。当谈到产品被别人模仿、被人抄袭时,55%的人强烈反对这种做法,有27.5%的人觉得无所谓。受访者表示,作品被模仿,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瓷器的推陈出新有促进作用。17.5%的人对自己的作品被模仿表示支持。

3.艺术瓷产业化有待提升,创意产业发展缺乏品牌集群效应。

调研时了解到,景德镇的艺术瓷产业化遇到不少困难。不少陶瓷艺术大师认为,艺术瓷产业化会丢失景德镇高档艺术瓷的独特性、唯一性属性,大众化的艺术瓷将失去收藏价值。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产业规模很小,地域品牌响亮但企业品牌力薄弱,长期以来只有产地概念而没有形成产业的品牌效应。

4.人才支撑不足,产品设计单一,缺乏创意。

部级工艺美术大师等高级人才往往将主要精力限于个人创作,影响范围有限,很难支撑起全市的陶瓷产业。人才结构失衡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以陶瓷制作技术为主,对于中层的陶瓷创意设计型人才较为短缺,同时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大师级人物年事已高,中青年艺术家还没有很好的成长起来,存在着断层现象。调查显示,陶瓷首饰成为院校毕业生和在校生经营产品的新宠,其中有55%的工作室设计生产陶瓷首饰。由于近几年陶瓷首饰类市场还是比较火热,再加上学生作品物美价廉,市场需求量大,催生陶瓷首饰市场的表面繁荣。

三、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点创新思考

1.做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宣传和推介工作

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把文化的要素融进陶瓷产品,使陶瓷产品艺术化、创意化。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应增加文化含量,提高产品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使艺术陶瓷走出“象牙塔”,变艺术圈内孤芳自赏为大众的掌上明珠。其次,积极培养创意生活与创意环境,免费对市民开放景德镇历史博物馆、古窑遗址、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等,通过教育培训,多为他们提供与创意接触的机会,使人们可以享受到创意生活。另外,开发多种形式的以陶瓷为特色和主题的文艺表演节目。例如依照传统制瓷工艺流程编排一台集科教普及和文艺欣赏于一体的大型舞台剧目,以一种独特新颖的视觉方式诠释陶瓷文化,既普及陶瓷有关知识,又使观众得到艺术享受。如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艺术作品《瓷魂》以动态人体雕塑语言呈现了最朴素、最单纯最真实的制瓷工序,成功晋级了2013年《我要上春晚》栏目。

2.设立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专门机构

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尽快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全市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机构,建立全市性的跨部门、跨行业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机构,对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和指导。该管理机构必须要有相当的权威与独立性。

3.做好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局部规划工作

首先要对单一的、不同类别的陶瓷文化创意企业进行规划,确保其各具特色而不重复建设。其次,要做好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创意产业园作为国际上最常见的创意产业的孵化基地,是发展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此外,还要建立健全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研究制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办法。

4.做好陶瓷创意产业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

一要创新人才政策,引入全面的创意产业相关的培训,健全完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使用、激励和引进机制,努力造就一大批文化创意行业的人才包括文化创意人才、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吸引他们从事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攻关、技术推广工作或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承租、创办、联办、兴办各种经济实体。二要加快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完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支撑体系。实现高校、企业、政府、行业组织的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的地方化。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大力培育创意与创新氛围,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雨前,江华.景德镇陶瓷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0][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2010

[2] 陈金圣,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J],商业经济评论,2011

[3] 胡晓鹏.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

[4] 吴存东,吴琼.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范文 下一篇:电力安全工程规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