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政策范文

时间:2023-12-26 17:49:05

有色金属政策

有色金属政策篇1

关于发展壮大有色金属、光伏产业的几点思考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波带来的寒流席卷全球,对世界经济运行造成了重大影响,在国际国内整体大环境的影响下,与海外市场联系紧密的有色金属和光伏产业发展整体放缓,作为我县主导产业的这两大产业在这个“冬天”里还好吗?为此,笔者作了深入的调查。一、基本现状:请记住我站域名近年来,我县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逐步深入,通过承接江浙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基本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加工为龙头,以光伏电子、机械制造和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20__年以来,我县有色金属和光伏产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较快。20__年以来,我县共引进有色金属加工项目55个。截止20__年9月,全县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由3家增加到20家,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产值由1.2亿元增加到26.1亿元,增加值由0.4亿元增加到7.83亿元,分别增加20倍、18倍,形成了以华丰铜业、远翔实业、永欣实业为龙头企业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打造了以华晟有色金属、圣达威为代表的一批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从收购废料提炼粗铜电解铜铜材加工的有色金属产业链条。与此同时,光伏产业也得到发展壮大,7年来,累计引进光伏电子项目14个, 截止20__年9月,全县规模以上光伏电子产业企业达到了7家,实现产值37.58亿元、增加值11.27亿元,形成了以晶科能源、德晟能源、长兴实业、加威实业等7家上规模光伏产业为主的产业群,初步打造起从硅原料单晶硅棒单晶硅切片太阳能产品的光伏产业链条。二是财政贡献较大。20__年底,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实现产值36.16亿元、增加值10.8亿元,分别比20__年增加34.96亿元、10.4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65.7%、63.8%,分别比20__年提高56.9、55.3个百分点;光伏电子产业实现产值11亿元、增加值3.76亿元,约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0%和22%,实现了光伏电子产业“零”的突破;两大产业实现税收达到1.7亿元,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8.9%,分别比20__年增加1.66亿元;安排就业人数达到3000余人,是20__年15倍。目前,这两大产业已经成为上饶县工业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其在上饶县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今年1-10月份,全县有色金属和光伏产业两大支柱产业累计完成税收2.3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近50%。三是整体竞争力较弱。这两大产业产业链不长,上下游企业不多,产业配套不完善,产业层次不高,整体竞争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两大产业企业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产业“航空母舰”,基本上属于出口依赖型企业,企业原材料均以从别的省市购买或进口原料为主,大部分企业采取只是订单模式,进行产品粗加工,未将产业链往下延伸,产品附加值偏低。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良好的宏观环境下,我县的有色金属产业和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能得到充分体现,整体形势生机勃勃,但是,由于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两大产业“自然免疫力”不强,抗外部影响能力较差。这些问题主要是:一是企业规模普遍还不大。基本上以中小企业为主,企业在融资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国际化经营能力等方面较为薄弱,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还比较低。二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还不高。产业技术水平不高,产品以铜冶炼、铜铸件等产品为主,大多数品种都是常规产品,而市场上紧缺的高档铜管、铜箔、宽铜板带和合金、复合材料等有色金属深加工、精加工和延伸产品还很少,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还不高。三是整体产业链还不完备。目前,由于这两大产业产业链条偏短,龙头骨干企业与小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缺乏配套协作关系,原材料来源及价格都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四是大多数企业自有资本与实力还不强。目前,大多数企业资金实力有限,在适度从紧的金融货币政策下,融资比较困难,在新产品开发、项目投入等方面投入不足,不利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五是周边整体环境影响较大。在福利企业税收政策调整之后,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政策上的比较优势被弱化,同时,周边县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客观存着政策上比优惠的情况,县与县之间良性竞争激烈,招商难度加大。基于上述原因,在金融危机寒流袭来之际,我县有色金属和光伏产业,特别是有色金属产业“感冒”较重。今年1-9月份,我县有色金属企业24家,其中有21家企业停产或半停产,仅完成产值26.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4.4%,上交税金1.04亿元,同比下降15%;规模以上光伏企业有7家,比去年增长1家,完成产值37.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6.7%,比去年同期增长394.7%,上交税金1.3亿元,同比增长398.2%,虽然光伏电子产业从数据上反映是良好的,但这是因为我们同期的数据很小,反映出来的增幅就比较大,未能真实反映出实际发展情况。三、建议和对策从今年前三季度的统计数据看,我县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快速的发展态势,但随着金融危机朝实体经济的蔓延,其引起的波动已对我县工业经济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下半年,特别是9、10月份以来,国内外经济增速减缓,美元贬值,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产品市场低迷,工业经济特别是有色金属、光伏产业增速回落放缓,亏损增大,负重前行。如何化“危”为机,使这两大主导产业“回春”,笔者认为必须着重处理好如下三层关系:1、处理好“外与内”的关系。一要用足用好用活各级扶持政策。当前,为积极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松的金融货币政策,中央准备投入4万亿元、采取10项措施拉动内需,与此同时,各大银行的银根有所放松,县市级银行放款权限增大,这些难得的外部变化给企业发展带来难得的良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和融资的空间正在变大。此外,我省为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成立了江西省信用担保公司,公司注册资本金20亿元,其中10亿元由省财政出资、其余10亿元由各市、县投入,资金放大5-8倍为企业融资担保,我县应当积极参与其中,积极充分利用江西信用担保公司为企业融资担保的契机,加快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融资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和引导其加大对有色金属和光伏产业龙头项目的信贷支持,解决企业发展资金瓶颈。二要做好做靓做优扶持文章。在充分利用外部良机的同时,还要根据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快集回收、加工、利用一体化的废旧金属交易市场建设,形成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切实解决危机下的有色金属原材料“瓶颈”制约问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在税收减免返奖政策方面,改原来 单纯按企业新增纳税额为按企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新增纳税额相结合分等级按比例实施税收返还优惠政策,真正引导、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2、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一是及时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地方经济要发展,无的放矢没有出路;产业经济要壮大,没有系统规划看不到未来。有色金属、光伏产业等产业为未来重点培育的主导产业,必须尽快筹备编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逐步提升其领跑、支撑和配套能力,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二是尽快出台系列优惠政策。要抓紧制订出台培育这两大主导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和相关配套政策,重点培育建设产业龙头企业和项目,在资金、土地、电力、资源、运输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三是积极帮扶企业实现产能最大化。我县的有色金属、光伏产业企业,基本上是中小企业和外向型企业,大多属于出口依赖型、技术依赖型企业,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当前,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扬、产品价格严重下跌,两大产业企业产能严重过剩,绝大部分企业处于停产观望阶段,地方政府应当在帮扶企业上下大力气,鼓励企业在重新洗牌中技术创新,要制定和完善鼓励自主创新的各种政策,加大税、金融、财政等方面支持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力度,着重引导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联合和企业循环式重组,促进产业升级更新,增强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努力解决好产能过剩问题,为地方财政涵养稳定的税源。3、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一要把握好抓数量和重质量的契合点。实施开放战略和坚持主攻工业是强县的必由之路,其落脚点在于引进大量企业,为财政增收培植越来越多的税源。在严峻的宏观形势下,更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实施科学规划招商、重点推进产业招商,才能做到数量与质量共同提升。当前,要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实施产业招商的重大决策,组建10支小分队、赴长珠闽地区实施产业招商,要改进招商引资方式,改变片面对外宣传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的倾向,把宣传推介有色金属和光伏产业配套能力、吸引产业配套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突出产业特色,全力推进产业链招商。二要处理好抓重大项目和兼顾配套项目的关系。项目是财源,抓住重大项目就抓住了发展机遇,任何时候都要把重大项目作为重中之重。要抓住国家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从两大重点产业中精心筛选若干家重点骨干企业,抓好项目服务,实行政策倾斜支持,引导其积极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一批产业龙头,带动产业发展。要逐步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机制,对九盛铜业、华丰铜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龙头企业、以加威实业、德晟能源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龙头企业进行重点调度、重点扶持,力争进入省、市工业重大项目行列,实施重点推进,定时间、定责任、定考核、定奖励,确保按计划形成产能,发挥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同时,还要兼顾产业配套项目的发展,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力,又能体现配套项目的支持辅助作用,做到两者相得益彰、互为促进。三要解决好重管理和轻服务的弊端。提高行政效能,推进依法行政,是政府职责所在,一些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上,客观上也取得一些效果,但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放松了招商引资服务,重招轻安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政策比较优势日益弱化的今天,招商引资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服务能力上,虽然招商引资的难度在加大,但是我们的热情不能冷下来,服务质量上更不能打折扣,只有牢固树立“围墙”理念,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大力改善政务环境,最大限度地缩短企业立项审批、环境评估、土地供应等方面的周期和时间,踏踏实实地为企业做好围墙外的事,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瓶颈、用工难题、人才培训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才能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严峻的形势,既面临着“危情”,也蕴含着“机遇”,面对危机,只有政府助力、企业自立,政企同舟共济、共度难关,才能化“危”为“机”,能平稳度过经济危机带来的“寒冬”,迎来风和日丽的春天。领 题 人:张祯祥 路 课题组成员:汪廷升 杨庆明 杨思生 吴家富 执 笔 人:苏宏俊 二0__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有色金属政策篇2

【关键词】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引 言

当前,资源紧张成为了制约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矿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矿业资源是开发矿业的基础和保障。解决有色金属矿山面临的资源危机,加强其地质找矿,延长矿山寿命,增加矿山服务年限成为矿业发展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加强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实现有色金属矿山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矿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下面主要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对有色金属地质找矿从矿种的选择、知识经济、政策保证等方面来探讨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矿种选择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矿业资源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矿业资源的缺乏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加强矿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矿种选择实质也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的稳定,通过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条件下,综合分析矿产资源的承载力以及矿产资源的经济可采储量,使矿产资源能够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化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现有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的预算可以得出,目前,全球资源服务年限最长的是锰、钾盐、铝土矿、铁矿石、煤等,将会受到全球资源的最大冲击。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三原则下,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重点矿种包括:铜、汞、锡、锌都是全球资源竞争和国内矿产资源比较缺乏的。

二、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成为了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加强新技术和新理论的运用能够有效的实现地质找矿的合理化和科学化,从而满足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可持续发展。

地质找矿是一个探索性很强的地质调查研究过程,需要从实践、再认识到实践的过程,需要成矿理论的指导,辩证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工作方法。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基于经验和统计原理产生的“就矿找矿”原则,到矿集区概念和理论的形成,到“探边摸底”的成功,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吸取经验,不断成功的。随着地质找矿难度的提高,找矿要想取得突破就必须依靠科技的进步。我国的铜、铅、锌、金、铁等矿资源,埋藏深度增加,找矿难度也增加。以往的地质找矿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地质找矿的需求,地质找矿由劳动密集型转为技术密集型。

地质找矿信息化水平与自身的内在要求差距较大,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应该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要求,以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为中心,逐渐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等,针对地质找矿的特殊性,加强新的采矿理论和采矿方法的应用,如:遥感技术新方法、物探新方法等,加强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采矿效率。

三、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证

(一)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最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实现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加强人才素质的培养,提高人力资源专业技术能力,丰富人员找矿经验。加强体质改革,平衡产业之间的发展,完善采矿措施,保持适当的人力资源,优化人才结构,满足有色金属资源地质找矿的要求。

(二)有色金属资源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的投资保证

地质找矿除了通过政策性投资以外,还要采取鼓励多元化投资的政策、鼓励地方、企业、外商投资,国家对全国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资金的有效投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国家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和管理,规范对探矿和采矿,针对有色金属地质找矿的特殊情况。采用探矿权和采矿权拍卖的办法,加强对有色金属勘查的有效再投入,实现有色金属找矿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大力的贯彻和落实相关的技术法规,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合格评定程序,为有色金属资源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投资提供保证。

四、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投入和输出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有色金属矿山地质找矿也是能量守恒、物质转化的过程,涉及投资、人力、技术、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了实现其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矿山找矿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投入的消耗,减少无效劳动。首先,在传统的地质理论基础上,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正确把握和论证矿区及的找矿潜力。其次,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人力技术是新技术利用和应用的关键,合理的优化人才结构。最后,结合矿山开采的环境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力之间的合理的组合,为实现有色金属地质找矿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结 论

有色金属地质找矿重点应该放在国内有色金属资源比较短缺的矿种,缓解当前矿种压力。在地质找矿中,应采用现金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加强物探、化探、遥感、矿探工程的应用,提高采矿的科技含量。国家应通过政策性投资和鼓励多元化投资的相关政策,为有色金属矿山找矿的可持续化发展提供保障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徐莲芳;我国铜矿资源及开发利用[J];世界有色金属;2000年03期

[2]孙顺利,杨殿;我国的能源利用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0年03期

[3]杨明;可持续发展的矿业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4]徐绍史;;在全国地质找矿整装勘查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11年12期

有色金属政策篇3

1铜工业概况

全球铜资源分布极不均衡,铜矿储量约87%分布在十个主要国家当中,其中智利储量就占据全球储量的近13。我国进口的铜精矿主要来自蒙古、南美和澳洲等铜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预计2007年消费量将达到450万吨,其中国内阴极铜生产可达到260万吨以上,而其中依靠国产铜精矿生产的只有不到80万吨,其余的铜原料大部分依靠进口。

2006年黄石市进出口贸易总值达10.33亿美元,位居湖北省第二,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2%,其中进口贸易达6.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翻一番,出口额达3.98亿美元,同比增长三成。黄石进出口贸易主要以矿产品为主,占到了55%以上,其中又以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从智利进口铜精矿和新冶钢从智利进口铁矿砂为主。

根据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计划科了解到的情况,冶炼厂阴极铜生产备料来源比例大体如下:10%自给;30%国内购买;60%进口。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黄石海关统计,2006年湖北省共进口铜精矿26.77万吨,价值4.54亿美元;进口企业高度集中,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一枝独秀:2006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共进口铜精矿26.43万吨,同比下降10.89%,价值4.5亿美元,同比上升62.83%,分别占湖北省全省进口总量和总价值的98.7%和99.1%。2002-2004年,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全省进口铜精矿的唯一企业。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进口铜精矿,经冶炼生产出阴极铜,通过质量认证体系验证合格,再经由其子公司——上海金兆外贸有限公司出口到伦敦交易。实质上,大冶有色金属公司从事的就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从中赚取加工费——铜精矿供货商向冶炼厂支付的费用,是冶炼厂利润的主要来源。

然而近年来,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却步履维艰。一方面,由于伦敦铜价大幅度上涨,导致冶炼产能增长的速度高于矿山增长的速度,2006年国际铜精矿市场开始由供应过剩走向短缺,致使进口铜精矿的加工费用不断下滑。另一方面,国家限制政策的接连出台对冶炼行业产生一定的冲击,使中国铜冶炼行业加工贸易遭遇政策冷气流。

2国家政策

(1)出口方面:

2004年1月1日起,一般贸易下阴极铜出口退说率由原来的7%下调为5%,并征收5%出口关税;2006年4月10日起,一般贸易下阴极铜出口关税由5%上调至10%;2006年9月15日起,取消阴极铜出口退税;2006年11月1日起,铜、电解铝等有色金属初级产品实施15%的出口暂定税率;2007年1月1日起,《2007年关税实施方案》正式实施,铜产品出口税率再次调整。

(2)进口方面:

2006年9月15日起,对进口铜精矿一律征收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2007年1月1日起,同产品进口税率再次调高。

(3)加工贸易方面:

2005年底,八部委下发通知,已将进口废铜或者铜精矿、出口未锻轧铜列入加工贸易禁止范围;2006年1月1日起,取消了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2006年11月22日起,不再办理阴极铜出口加工手续。

3问题分析

通过案例描述部分我们知道国家政策限制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我国国内铜产品需求量高,国内市场优先满足。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征收出口税的目的之一就是保障国内市场的供给,主要用于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国内经济。

铜工业自身的问题。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大而不强,科技含量不高,企业多停留在初级产品的浅层次加工上,这不利于我国铜业的长远发展,因此,政府必须出台限制政策督促此类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二,环保需要。铜业属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类产业,尤其是前述加工贸易,其过度发展会带来很大的负外部性,增加社会成本,政府出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限制。

第三,国家财政状况。我们知道出口退税依赖于政府的财政状况。近几年国家连续运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致使财政赤字上升,这时,取消铜加贸出口退税也成为改善财政收支状况的需要。

国家出台的限制政策对铜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概括如下:

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促进铜业结构调整。国家限制的低层次加工贸易会迫使铜业加工贸易向高科技.纵深加工方向发展,如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就提出了延长产业链和深加工的发展战略。

(2)有利于推动铜冶炼行业的科技创新和节能降耗,铜业若不及时革新,就会陷在政策限制的泥潭里。国家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说是铜业进行革新的动力。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投入十几亿新换了三号五号转炉,并将拆除落后的反射炉,引进先进的爱莎炉。

负面影响:

征收铜产品出口税和铜精矿进口税,使得铜加工贸易企业进口和出口两次付费,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同时又由于加工费下滑,企业利润减少,挫伤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加剧了铜冶炼行业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

根据自己在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的所见所闻及对相关行业资料的阅读,我发现国家和铜冶炼厂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的矛盾关系。一方面,国家接连出台各项针对铜冶炼行业的限制政策,特别是多次调整关税和取消进口精铜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而另一方面,大冶有色冶炼厂却仍在从事此类加工贸易,且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1-4月,铜冶炼投资26.26亿元,同比增长了43.75%,同时进出口贸易也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4.2%

在宏观经济学中有一种理论叫做“时滞”,是指通货膨胀时工资上涨滞后于物价上涨,而在这里则是出现了政策执行对政策出台的“时滞”。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1)政策贯彻力度不够,效率不高。中央制定政策后要逐级下达,从中央到省到市再到县最后到公司,期间还要经过各个部门,这都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在这个下达的过程中,政策的贯彻力度也可能无形中削弱。

(2)出于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考虑,我们知道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是黄石市乃至湖北省的利税大户,并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公司的支柱产业就是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加工贸易,如果这个支柱一下子到了,那么整个黄石经济发展至少要停五至十年。

国家与铜冶炼行业之间这种矛盾关系的存在有利有弊。从有利的方面看,可以给铜冶炼业一定的缓冲时间,使其顺利地完成向深层次加工的铜材贸易的转型升级。从弊端方面看,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导致国家政策的无效性,不能起到限制“两高一资”产业过快增长等作用。

总的来说,只要地方和公司把握住火候,积极高效的开展过度工作,就能既保证国家政策的发挥,又保证企业的安全转型和地方经济的稳步发展。可见,其存在利大于弊。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铜冶炼行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内面临政策限制,国际上面临加工费的持续下滑,该行业自身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然而,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大冶公司提出了“冶炼规模提升战略”:十一五期间,阴极铜产量从20万吨提升到40万吨。我不禁要问:这一战略究竟有多少可行性?

目前形势下的铜冶炼行业,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政策时滞所提供的缓冲时间,加速进行结构调整。在产业方面,可以从单纯的铜冶炼向建筑业,物流,服务业等方向发展。

(2)加快淘汰落后产能。50年代从苏联引进的反射炉所从事的生产已经不适应生产需要,应及时淘汰。

(3)加速转型升级。通过延长产业链,实现由进口铜精矿、出口阴极铜的浅层次加工贸易向进口电解铜,深加成铜材出口的转型升级。同时实施纵向发展战略,发展产品上游采矿.找矿并进入产品下游铜材包装。

(4)在一定时期内适当减产,必要时甚至可以停产,以提升自己在国际市场的主动权。

(5)合并铜业中的小型私有企业,以增强企业活力,加速实现真正的国企公司化,同时也能提高竞争力。

(6)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走“节能减耗”之路。发展采选高效节能工艺和设备,先进的冶炼加工技术,资源充分回收利用,并实施先进的环境资源保护措施。

(7)重视人才,走好“人才强企”之路,成立企业产品研发中心,发挥其核心功能。

(8)重视科技进步,培育新的竞争力。抓住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给予15%税率优惠)的发展机遇,加大科技投入与改造力度,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

(9)加强同海关,银行的合作,发挥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的作用,避免政策调整带来的损失。

(10)尽快开展和加强矿山新一轮找矿,延长矿山寿命。

(11)把握产业发展的热度,重复建设或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坚决不能上。

(12)抓住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商务部“万商西进”工程的推进及东部沿海加工贸易向中部地区梯度进程转移加速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部条件,加速自身发展。

近年以来,受国家外贸宏观调控限制政策出台的影响,加工贸易进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将在分析铜业概况和政策限制的基础上,研究其原因、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忠奎.世界铜精矿供需状况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00,(10).

[2]徐虞利.中外铜精矿加工费谈判添不利因素[J].上海证券报.2006,8(10).

[3]阮正福.环境保护的宏观政策选择[J].企业经济.2006,(2).

有色金属政策篇4

【关键词】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思路

有色金属产业是河池市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如何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按照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稳定和扩大国内外两个市场,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有色金属产业的做大做强与可持续发展,是河池市当前和即将到来的“十二五”发展期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河池市有色金属资源与产业发展现状

1、资源现状

河池地处环太平洋金属成矿带,是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生富矿区,具有矿种全、储量大、品味高、产区集中,共生、伴生矿种多、综合利用性强和价值高等特点。丹池、环江、罗城等几条有色金属成矿带,是中国主要的锡、锌、锑和铟等有色金属矿产产地,并伴有铅、铜、钨、金、银、镓、锗、镉、碲、硫、砷等矿产资源。

2、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能规模不断扩张。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经历了以采选为主、单金属冶炼、多金属提取三个阶段,并逐步进入精深加工和综合回收利用。目前有色金属冶炼产品品种为锡、铅、锌、锑、铜、镍、铟、镉、银和铋等10个,2008年产量26.6万吨,全市尾气制酸能力80万吨/年,2008年硫酸产量61.96万吨。

产业技术水平逐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发展,河池有色金属产业一些采、选、冶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如南丹锡选厂的“锡多金属硫化矿无抑制选矿工艺”、南方公司“铅锑合金火法分离生产高纯度锑白粉方法及装置”等工艺水平国内领先;铜业公司具有完全自主创新的“富氧侧吹熔池熔炼技术――广河法”属于国内首创。

高新技术产品有所突破,产业链持续延伸。2008年,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14亿元。成源公司的高纯铅、高纯银,津泰公司的高纯铟和广田公司锑铂等四个产品,已取得高新产品认定证书。在深加工领域,南丹龙泉冶炼厂具备了年产8000吨无铅焊锡,津泰公司具备了年产6000吨七水硫酸锌。

产业技术人才获得增长,官产学研合作得到加强。河池先后与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院校签订了共同创建有色金属产学研基地合作协议,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人才小高地等技术支撑体系。

二、当前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1、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作为河池支柱产业的有色金属受到较大冲击,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产量不断下降,企业流动资金紧张,行业全面亏损,产业平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09年1-4月,全市仅完成20.68亿元,同比下降53.05%,单月完成产值6.27亿元,比2008年单月实现最高产值12亿元下降48%。

2、矿产资源消耗过快

河池市属的一些矿山,大部分已开采20-30年,生产能力逐步萎缩。例如列入国家保护性开采的锡、锑等矿种,曾出现乱采滥挖的现象,资源破环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3、产业链延伸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

河池目前以初级冶炼产品为主,批次分散、规模小,而且品种单调陈旧,附加值低。市“十一五”工业规划中确定的信息技术材料、敏感材料和纳米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上的研发和生产,现在还是空白。

4、资源综合利用度不高

企业综合回收的有价金属元素种类少、综合回收率低,造成大量矿产资源的浪费。目前,河池的有色金属企业仅有实力回收其中的锡、锑、铅、锌、铜、金、银、铟、铋、镉等几种有价金属元素,其余大部分元素没有实力回收,被作为尾矿丢弃。即使能回收的这些金属元素,其综合回收率也很低,只有30%左右。

5、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

近几年来,河池市先后投入有色金属冶炼技术改造资金21亿多元,拥有了“锡多金属硫化矿无抑制选矿工艺”、“艾萨法(ISA)奥斯特熔炉铜冶炼工艺”等采选工艺和技术装备。但仍存在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生产工艺较为落后等突出问题。由于种种原因,有色金属人才小高地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新产品研发能力严重不足。

6、环保问题严重

企业“三废”排放未能完全达标,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河池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冶炼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硫,2006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为7.5万吨,仅有色金属企业的排放量就达6.67万吨,占全部排放量的88.7%;龙江河三江口断面水质2006年平均为Ⅳ级,非汛期甚至达到劣Ⅴ级,远低于国家规定的Ⅱ级标准。

三、国内外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趋势

1、西方有色金属行业集中更快

西方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资本运营,以联合、兼并的形式,实现企业重组,主导世界有色金属工业格局。以铝工业为例,美国铝业公司在以1995-2000年期间,完成了32起收购。其中,1998年和1999年连续兼并了当时美国第四大铝业企业阿鲁马克斯公司和世界第四大铝业企业雷诺兹公司以后,从而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铝业企业,年销售收入突破200亿美元,控制了全球大约五分之一的氧化铝生产能力,15%的电解铝生产能力和约12%的铝加工材生产能力。

2、跨国公司占据行业核心地位

有色金属作为重要原材料,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对矿产资源的控制和占有,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激烈争夺的热点之一。迄今为止,世界最具优势的铜矿、铝土矿、铅锌矿资源已经基本被国际跨国公司所瓜分。例如,澳大利亚目前拥有6座氧化铝厂,总生产规模约1600万吨,是世界上氧化铝生产规模最大、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其中的4座氧化铝厂分别被美国铝业公司和加拿大铝业公司完全控制,在另1座氧化铝厂中加拿大铝业公司也占有较大股份,只有1座氧化铝厂被其他几家跨国铝业公司所控制。

3、利用技术创新构建核心竞争优势

当前世界有色金属工业的技术进步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利用新技术成果改造传统工艺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料、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二是跟踪现代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研制适用新型材料,以满足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拓展有色金属的应用领域。如美国铝业公司正在研发新的炼铝技术,一旦取得突破并推广使用,将大大降低电解铝生产的电耗,进而大幅度降低铝的生产成本,掀起一场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4、增强资源的再生利用

面对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严峻形势,西方发达国家往往有更为严格环保标准。发达国家把发展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利用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促进了有色金属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例如,日本在废旧有色金属等资源回收利用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包括《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废弃物处理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以铅锌为例,迫于政策的压力和出于节约资源的考虑,国外更多的铅锌冶炼厂开始回收废杂原料,铅锌冶炼技术的进步为再生铅锌产量的增加提供了可能。由此可见,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这也是世界有色金属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四、未来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思路

1、推动政府主导下的有色金属产业整合

尽管目前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因金融危机影响困难重重,但有色金属作为不可再生的矿产,其资源稀缺性决定了产业发展未来必定具有广阔的空间。经济学理论表明,产业集中度的提升会带来规模经济,但迄今为止,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仍然存在小、散、乱的状态,导致了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效益低下等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下推进有色金属产业的整合,提高有色金属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提升产业效益势在必行。目前,国内湖南、云南等地在推进有色金属产业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方面都提供的成功的经验,河池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通过借鉴与创新,进行大力度的有色金属产业整合,加快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拥有有色矿产资源是河池有色金属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因此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取缔仍未彻底杜绝的对资源的无序和掠夺性开采;对于大型民营矿山,使用经济手段鼓励其对地区矿产资源进行整合;对于存在小、散、乱状况的小矿业公司,可以引入战略投资者,鼓励其采取赎买退出的方式,从小矿产老板手里取得采矿权,对区域采矿权进行整合,最终实现一个矿区由一个主体进行统一规划和开发,通过整合,促进区域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

2、提升有色金属产业项目建设水平

目前,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生产性大项目少,加之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前瞻性、骨干项目少,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仍不够显著。“十二五”时期,我们应当把高水平的有色金属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全力储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重点储备有带动潜力、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二是全力争项目。要按照国家、自治区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筛选、科学论证,加大项目前期经费投入,突出重点,有针对性、规范性的做好项目调研。三是全力建项目。当前要着力抓好在建项目的推进和拟建项目的开工工作。四是全力引项目。坚持国内国外招商并举、资源资产并举、引资引智并举,采取招商引资、股份融资、政策筹资、立项争资等方式广开招商门路,积极拓宽招商渠道,进一步招大商、大招商,形成“论证一批、储备一批、争取一批、招进一批、建设一批”的良好局面。

3、有效促进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有色金属循环经济园区主要有:宁波再生资源加工园区、江苏太仓港再生资源进口加工园区、天津子牙环保产业园等园区。借鉴以上园区的成功经验,今后河池有色金属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应当向以下方向发展: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要以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大力实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重点抓好矿山尾矿、工业废物、再生金属等的综合回收利用,推进有色金属废料的资源化利用。

积极申报“国家园区管理示范园区”。河池现有的有色金属经济园区应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现有环境进行“园区管理”改造。具体可从集中处理“三废”做起,将涉及园区的工商、税务、质检、环保部门集中到园区办公,形成“园区管理”基本轮廓后,尽早向国家环保总局上报,申请成为“国家园区管理示范园区”,争取获得国家在资金与各种政策上的支持。

摒弃旧有发展观和经营模式。以现有的再生资源供应量为基础,特别要立足国内资源,充分利用现存的收购网络、传统优势,按照技术先进、规模合理的原则,制订中、远期发展冶炼、加工业的规划,力求实现再生资源园区,由简单集散型向集聚加工型转变、商业流通型向工业升值型转变、引进技术型向自主开发型的转变,以锡、锑、铜、铅、铟等深度加工为基础,先集中力量解决废旧金属融炼后除杂的技术难题,突破瓶颈后,即可与大型加工企业现实产品对接,逐步培养、完善精深加工产业链条。

4、努力争取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

河池是有色金属之乡,也是水电之乡,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河池境内红水河流域四座电站均已发电,特别使龙滩电站,七台机组490万千瓦,拥有丰富的电能资源。应把两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矿电结合,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目前,河池有色金属行业用电成本综合电价为0.7元/度,比云南、贵州等省份要高出0.25元/度。以锌产业为例,河池市生产一吨锌需耗电3850度,电价每优惠0. 1元,每吨锌的生产成本可以降低400元。2008年度,电价每降低0.1元,南丹南方公司可节约8000万元,金河公司可节约2800万元。目前,河池市人民政府已经开始就此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和协调,力图疏通河池有色产业直供电问题,缓解用电成本压力,减轻企业负担,加速金融危机下河池有色金属企业的复苏。

5、着力加强有色金属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首先,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有色行业科技创新环境;其次,由于有色行业的特殊情况,政府应考虑采取一些倾斜性政策,鼓励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如对于企业利润中用于技术创新的部分,可以考虑给予税收减免,对于科研成果转让的收入,也应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对于科技人员技术成果入股的比重,可适当放宽比例限制,以调动科研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再次,企业应掌握并应用好国家鼓励技术开发与研究的政策,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自主投入,积极申报国家各类科技项目计划,拓宽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渠道;最后,政府要努力建设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建立科技研发机构、工程技术中心,培育企业的研发队伍,最终实现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向刚:企业持续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佚名: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在“十五”期间创造了五大成绩和十项世界第一[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7).

[3]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M].北京: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2005.

[4] 张晟南:中国有色金属市场的走势分析[J].国土资源,2007(1).

[5] 李剑、李赋屏、张万益:中国有色金属资源约束问题的研究[J].中国矿业,2004(11).

有色金属政策篇5

一、 天价的国外废料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形成,由于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期,国内废料资源的大规模回收尚待时日,在产业的过渡时期,国外资源一直起着重要作用。2005年我国进口的铜、铝、锌三种金属废料总量658万吨,位居全球第一,但在第一荣耀的光环下,我们面临的是国外天价的废料。以混合废电机为例,5年前,其在北美地区价格不足200美元,5年后,价格急升4倍,创下850―900美元以上的纪录高点。再如2号废铜,其正常的市场价格为电解铜价的90%,而在中国因素的介入下,却使其达到了铜价的95%,甚至更高。

从最近美国召开的一次“国际废料加工会议”中获悉,北美的再生金属加工企业再次郑重向政府提出了抗议,称纵容中国采购商人以不合理的方式哄抬国际价格,已伤害了所在国的产业发展。因此,他们要求本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限制或禁止对中国出口废料。我们看到,国外抗议的目标直指我国,而国外政府一旦支持了这一要求,我国再生金属产业在目前国内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将会立即陷于困顿。而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有色金属资源将会更加短缺,这对我国制定主动、灵活全球资源采购战略会形成严重的障碍。

面对国际社会的置疑,我们暂不去考虑发达国家的政治动机,仅从经济的角度反思一下,我们为什么会面对如此天价的废料?客观的讲,在公开的政策上,我国对进口废金属并未有所谓的财政补贴,反而一度将其视作“洋垃圾”,几乎成了过街老鼠,那为什么国外却认定我国存在巨额补贴呢?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铜、铝、锌三种有色金属废料,美国向中国的出口总量为106万吨,平均FOB单价1338美元/MT,出口金额为14亿美元。据中国海关统计,三种废料的进口总量为108万吨,平均CIF单价817美元/MT,进口金额8.9亿美元。数量上二者接近,但单价与金额相差悬殊。

统计数据的巨大差异,显示了我国在废金属进口通关环节存在的问题。废金属是特殊的商品,质量不一,海关监管难度大。多年来,受利益驱动,废金属进口环节的低报、瞒报等违法通关现象屡禁不止。虽然各级海关也一直在努力,并将废金属作为第一类风险控制商品,但从数据上看,这一问题仍尚未得到解决,并且有愈发严重的态势。特别是在我国资源短缺的今天,优化废金属的进口通关环境被一些地方理解为宽松执法,这可能会事与愿违。

宽松的通关环境其直接后果是税款的流失,那么,这些流失的税款最终又去向何方呢?由于我国数千家的采购商,在国外市场竞购资源,内部的无序与恶性竞争,使将进口环节所“节约”的税款通过推高国际价格的方式源源不断向国外供货商转移。因此,我国海关对废料进口管理愈是宽松,国际废料价格愈是高涨不止。在这一场价格盛宴的背后,国外的供应商成了最大的赢家,而我们“赔了夫人又折兵”,并成了被国际社会指责的对象,岂不冤哉!

如果我们严格执法,查漏补缺,促使进口商如实申报,足额纳税,在市场调节下,我国采购商主动降低出价。那么,以我国最大消费国的购买实力,促使国际废料价格合理回归将指日可待,届时我们的国家与所有企业才是受惠者。

二、扭曲的国内回收体系

我国流转税实行的是增值税体系,增值税体系应当是一个完整税收链条,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销项税的缴纳、进项税的抵扣实现全社会税负的和谐、公平,但在再生金属领域,这个链条却是残缺的。其根源在于一些不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时常作祟。如我国对废旧物资回收行业以及福利企业所实施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便侵蚀着废料回收与再生利用行业健康的肌体。这项“优惠政策”将没有使国内出现欣欣向荣的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反而阻断了守法企业的合法经营之路。

我们对福利企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其实施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福利企业拥有“先征后返”的税收优惠。于是,再生金属市场上出现了争办福利企业的热潮,体质健全的企业家,通过拼凑残疾人,便可享受福利企业的优惠政策。我们发现,在整个废旧物资行业,很多年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竟然是福利公司。我们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对此类榜样的效仿结果,却使行业的发展偏离了提高素质的大方向,转向了大捞优惠政策的名利场。

有色金属政策篇6

[关键词] 循环经济;可行性;必要性;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41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11-0111-03

[作者简介] 周旭日,江西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矿业工程与经济学。(江西 赣州 341000)

“十五”时期,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17.18亿元,工业增加值90亿元,利税总额59.17亿元,其中:利润38.17亿元,经济总量跃进为全省第一大行业。在“十一五”规划中,江西有色金属工业提出了冲击千亿元的目标。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倍受关注。江西有色金属工业要实现下一轮的大发展,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内涵发展。本文就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从江西具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金属矿种来看,资源形势并不乐观。江西探明的铜资源量占全国的1/5,列第一位。按现有的保有储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约为25-30年。中国钨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江西省钨资源量在全国列湖南之后排第二位。江西钨资源量在不升级储量的情况下静态服务年限约为10-15年。中国查明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1.3%,江西省保有储量56万吨,其中可采储量31万吨,以离子型稀土为其特色。以现有产能计算服务年限约为12-15年。

(2)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十五”期间,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十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4.97亿元,基本相当于建国以来到“九五”末期50多年累计投资总额。2005年,生产电铜43.21万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1.23倍。生产钨精矿44744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69%。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5512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2.8倍。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从整体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资源的不足成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瓶颈”。

(3)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江西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废弃的废石和尾砂堆积成山,山洪爆发时顺流而下,有的尾矿库甚至出现决堤,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排放的废水就似一条“黑龙”,污染了整个水系,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2.可行性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树立了典范,成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楷模。江西铜业集团在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仅“变废为宝”一项, 2005年多收30亿元。江西铜业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

(1) 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了新的产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铜就抛弃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观念,引入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新理念。1993年以来,江铜一直致力于运用高新技术“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建立了多条新的生态产业链,已形成以铜的提取与加工为龙头,贵金属提取与加工、硫化工和精细化工、稀贵金属提取与加工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依靠科技进步,铜资源利用率上了新的台阶

江铜所属的德兴铜矿,原设计采矿选矿的边界品位是0.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铜就进行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采选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于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边界品位由0.3%下降到0.25%,使德兴铜矿原本当废石丢弃的含铜品位在0.25%-0.3%的矿石(约占总储量的20%,共1.48亿吨)全部得到利用。仅此可多回收铜金属量38.3万吨、黄金28吨,使日处理量10万吨的德兴铜矿延长服务年限4-5年。

(3)注重转化,废渣利用实现了产业化

江铜矿山探明的铜矿石中含有伴生硒、碲、铼等二十多种元素,在采选铜矿后,废渣如果直接排放,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对土壤、水质产生严重危害。江铜立足技术创新,在废渣的利用上走出一条“科技成果―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产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江铜集团贵溪新材料公司经过7年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形成了年产2吨铼酸铵的生产能力,年创造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仅300万元。如今,江铜正在开发高纯化硒、碲、铋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延伸产品链条,实现江铜稀贵金属产品的新一轮升级。

(4) 注重环保,“三废”实现了再利用

江铜在生产过程中十分注重复水利用,现在企业每年重复用水量达2.9亿吨,复用率为85%以上。此举不仅减少了废水对原排放流域农作物和生活饮水的污染,每年还为企业节省取水资金2000万元。为了减少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江铜建成烟气制酸系统,回收二氧化硫,每年回收二氧化硫制酸110万吨,增加产值3亿多元。面对目前较为严峻的能源形势,江铜所属的贵溪冶炼厂,利用闪速炉冶炼时产生的余热发电,每年可发电1亿Kwh,相当于该厂外购电的11%,通过提高对余热的综合利用率,江铜在两年后耗煤将不超过3万吨,比现在减少7万吨。冶炼过程中的废渣也通过二次选矿,每年从中提取铜8000吨。

二、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循环经济的理念还未确立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符合当前的实际,为时尚早。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近200户,省属企业51家。除省属企业外,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仍停留在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技术投入不足,资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

3.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缺乏

除《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原国家经贸委出台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之外,没有具体化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政府的考核仅强调GDP,对企业的考核仅强调经济效益,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价,以“三高”为代价的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4.监管机制缺位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和组织协调,但至今尚未统一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政府各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职责不清,行动缺乏协调性。

5.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政策支持,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而言,需要在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政府在推动该项工作时,要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对企业技改、治污的税收扶持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否则,企业就不会主动去考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问题。

三、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源环境意识,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加强教育与引导,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发展循环经济,要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3.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指导编制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原则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以此大力推动江西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形成必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抓紧制定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完善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对有条件而又拒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施严格处罚,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5.落实相关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把国家及省“在地方排污费收缴中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试点清洁生产工作启动和污染治理项目”,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税收减免等有关扶持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对关键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利用该基金开展相关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

6.加大江铜集团示范推动作用

在全行业组织学习和推广江铜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重点要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7.加大科技投入

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开发二次有色金属回收过程拆解分离技术、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冶金技术、二次资源稀缺贵金属回收技术、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有色冶金废渣资源化技术、资源循环过程中环境治理技术、资源循环自动控制及检测技术等,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

8.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

按照布局区域化、发展产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好铜、钨和稀土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产业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积极发展深加工,提高资源的加工度和附加值,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顾丽琴.《京都议定书》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企业经济,2005,(5).

有色金属政策篇7

[关键词] 循环经济;可行性;必要性;对策建议

[“十五”时期,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17.18亿元,工业增加值90亿元,利税总额59.17亿元,其中:利润38.17亿元,经济总量跃进为全省第一大行业。在“十一五”规划中,江西有色金属工业提出了冲击千亿元的目标。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倍受关注。江西有色金属工业要实现下一轮的大发展,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内涵发展。本文就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

一、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和可行性

1.必要性

(1)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必须发展循环经济

从江西具有比较优势的有色金属矿种来看,资源形势并不乐观。江西探明的铜资源量占全国的1/5,列第一位。按现有的保有储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约为25-30年。中国钨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江西省钨资源量在全国列湖南之后排第二位。江西钨资源量在不升级储量的情况下静态服务年限约为10-15年。中国查明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1.3%,江西省保有储量56万吨,其中可采储量31万吨,以离子型稀土为其特色。以现有产能计算服务年限约为12-15年。

(2) 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决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十五”期间,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巨额的投资推动。“十五”期间,全行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4.97亿元,基本相当于建国以来到“九五”末期50多年累计投资总额。2005年,生产电铜43.21万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1.23倍。生产钨精矿44744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69%。生产单一稀土氧化物5512吨,比“九五”末期增长了2.8倍。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从整体来看,呈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特征。资源的不足成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中的“瓶颈”。

(3)发展循环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

江西有色金属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当前江西所面临的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废弃的废石和尾砂堆积成山,山洪爆发时顺流而下,有的尾矿库甚至出现决堤,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排放的废水就似一条“黑龙”,污染了整个水系,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的生产和人民的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

2.可行性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为江西有色金属工业企业树立了典范,成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楷模。江西铜业集团在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仅“变废为宝”一项, 2005年多收30亿元。江西铜业集团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程。

(1) 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了新的产业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江铜就抛弃了“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观念,引入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新理念。1993年以来,江铜一直致力于运用高新技术“以废治废,变废为宝”,建立了多条新的生态产业链,已形成以铜的提取与加工为龙头,贵金属提取与加工、硫化工和精细化工、稀贵金属提取与加工三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2)依靠科技进步,铜资源利用率上了新的台阶

江铜所属的德兴铜矿,原设计采矿选矿的边界品位是0.3%。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江铜就进行特大型低品位斑岩铜矿床采选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于1999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边界品位由0.3%下降到0.25%,使德兴铜矿原本当废石丢弃的含铜品位在0.25%-0.3%的矿石(约占总储量的20%,共1.48亿吨)全部得到利用。仅此可多回收铜金属量38.3万吨、黄金28吨,使日处理量10万吨的德兴铜矿延长服务年限4-5年。

(3)注重转化,废渣利用实现了产业化

江铜矿山探明的铜矿石中含有伴生硒、碲、铼等二十多种元素,在采选铜矿后,废渣如果直接排放,不但浪费资源,还会对土壤、水质产生严重危害。江铜立足技术创新,在废渣的利用上走出一条“科技成果—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产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江铜集团贵溪新材料公司经过7年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革新,形成了年产2吨铼酸铵的生产能力,年创造利润达5000万元以上,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仅300万元。如今,江铜正在开发高纯化硒、碲、铋等高新技术产品,以延伸产品链条,实现江铜稀贵金属产品的新一轮升级。

(4) 注重环保,“三废”实现了再利用

江铜在生产过程中十分注重复水利用,现在企业每年重复用水量达2.9亿吨,复用率为85%以上。此举不仅减少了废水对原排放流域农作物和生活饮水的污染,每年还为企业节省取水资金2000万元。为了减少废气排放污染空气,江铜建成烟气制酸系统,回收二氧化硫,每年回收二氧化硫制酸110万吨,增加产值3亿多元。面对目前较为严峻的能源形势,江铜所属的贵溪冶炼厂,利用闪速炉冶炼时产生的余热发电,每年可发电1亿Kwh,相当于该厂外购电的11%,通过提高对余热的综合利用率,江铜在两年后耗煤将不超过3万吨,比现在减少7万吨。冶炼过程中的废渣也通过二次选矿,每年从中提取铜8000吨。

二、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循环经济的理念还未确立

在发展思路上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轻内涵,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不符合当前的实际,为时尚早。习惯于传统的粗放经营,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工作重点。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强,破坏资源、浪费资源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大量存在。

2.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技术力量比较薄弱

全省有色金属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有近200户,省属企业51家。除省属企业外,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比较落后,仍停留在上世纪70、80年代水平。技术投入不足,资源利用率、回收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

3.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缺乏

除《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原国家经贸委出台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之外,没有具体化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政府的考核仅强调GDP,对企业的考核仅强调经济效益,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考核评价,以“三高”为代价的增长方式仍占主导地位。

4.监管机制缺位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各部门的齐抓共管和组织协调,但至今尚未统一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管理,政府各部门在发展循环经济工作中职责不清,行动缺乏协调性。

5.发展循环经济,缺乏政策支持,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发展循环经济,对企业而言,需要在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政府在推动该项工作时,要制订相应的鼓励政策,如对企业技改、治污的税收扶持方面要有具体措施。否则,企业就不会主动去考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问题。

三、江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资源环境意识,增强发展循环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加强教育与引导,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组织管理机构

发展循环经济,要发挥政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建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做好组织协调和指导推动工作,及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3.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指导编制有色金属工业“十一五”规划的一项重要原则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明确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以此大力推动江西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4.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形成必须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抓紧制定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完善有色金属行业市场准入制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对有条件而又拒不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实施严格处罚,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5.落实相关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

把国家及省“在地方排污费收缴中安排不低于10%的资金用于试点清洁生产工作启动和污染治理项目”,以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税收减免等有关扶持优惠政策落实到位。设立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基金,对关键项目进行直接投资或给予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的支持,并利用该基金开展相关的科学和工程技术研究。

6.加大江铜集团示范推动作用

在全行业组织学习和推广江铜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重点要以节水、节能为重点,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促进工业污染防治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转变;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

7.加大科技投入

推广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开发二次有色金属回收过程拆解分离技术、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冶金技术、二次资源稀缺贵金属回收技术、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有色冶金废渣资源化技术、资源循环过程中环境治理技术、资源循环自动控制及检测技术等,突破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瓶颈”。

8.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

有色金属政策篇8

一、新型全球化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全球化重点在于“全球经济再平衡”。对中国来说,国内消费不足、产能过剩、能源与资源瓶颈、环境约束构成了中国未来可持续增长的内部制约;伴随着外需萎缩以及汇率战、贸易战的不断升级,建立在中国出口―美国消费、中国储蓄―美国消费基础上的“旧”式全球化(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受到明显制约。在“全球经济再平衡”框架下,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快产业升级,以长期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已成共识。“新型”全球化的实现通道在于内外政策的有效结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出发点上,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把自主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宏观政策的长期趋势来看,即是建立“消费为主导的中国”(国内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在区域经济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带动过剩产能出口,化解内部能源、资源紧张和环境约束则构成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关键内容。

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切实把经济增长模式转换到内需主导、消费驱动的轨道,把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依靠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投入与消费并举,是广西以及河池市当前应对后危机时代及更长时期内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见事早、行动快、积极应对”。

二、建设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点和主要特征

后危机时代的新型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提供了广泛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借助于危机的倒逼机制,积极主动顺应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和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国家战略,是广西在中长期内经济发展的必然政策选择。在结合区情的基础上,走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我区的基本发展方向,而拆解和突破现有工业发展中的障碍和问题,加快工业化发展,自然成为广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主要集中在“四特”和“五新”。“四特”为广西的中长期产业发展提出了发展目标和产业发展的环境。一是后发展地区的跨越目标(“两个翻番,4个先进14个4亿”目标:到2020年全区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全区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水平主要企业装备技术应用水平、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14个产值年销售收入分别实现超千亿元目标。)。二是后发展民族地区“14+4”新型产业体系:食品、汽车、石化、有色金属、冶金、机械建材、造纸与木材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制造、纺织服装与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14个亿元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4个新兴产业。三是国家战略定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赋予了广西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新的定位,广西要打造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构筑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形成我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民族地区,在西部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四是政策支撑体系(广西关于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的决定及40个配套文件)。“五新”则明确了广西的产业发展方向。具体包括: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要得到充分利用。

显然,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是广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战略和主攻方向。

三、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内部政策楔入

围绕后危机时代中国的经济战略选择以及建设具有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要求的“四特”和“五新”,结合区域特定的产业发展优势和潜力,河池有色金属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国家和自治区发展新型产业体系的契合点之上。在内部政策楔入上的重点在于:依循“一带二极三区”①的有色金属产业主格局架构,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新型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及部级铟产品加工中心,打造资源富集和强势产业两大名片,构建“有色河池”。

具体而言,“内部政策楔入”主要表现在6个方面:

第一,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切实打造高效服务型政府,简化投资审批环节和程序,加快审批速度。贯彻落实和用足用好国家鼓励西部及民族自治地区开放开发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降低投资成本,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政府主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方式,通过本地企业上市(或借壳上市)、招商引资、政府贴息和鼓励社会化资本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等,完善我市产业发展投融资体系;利用行业协会促进资源共享、限制恶性竞争,增强对外博弈和谈判能力,健全产业发展监管机制;建立河池市有色金属产业网,使其成为服务于河池市有色金属企业的综合信息平台,也作为河池色金属产业向外展示的窗口。

第二,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制定河池有色金属产业技术路线图为突破点,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抗风险能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进一步挖掘现有产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完善“人才小高地”建设,按照我市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状况,尽快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形成高层次人才、职业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的完整梯队,为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人力支撑。

第三,依托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将城区工业园区延伸拓展至丹宜高等级公路沿线100平方公里范围。构建13路沿线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集聚带;加快各园区工业供水水源、管线网络、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一带两极三区”建设,统一规划与管理,为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创造必要条件;完善园区商业配套,培育生产业,逐步完善产业链形成要素,形成并强化园区的产业吸引力;以重大项目和项目群在相关园区的有效实施为依托,最终形成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集群。

第四,探索资源整合与开发的多种途径。建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规范秩序,加强日常检查,规范权证流转秩序,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的权益和正常的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秩序,利用采探矿权证搞好资源开发。

第五,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通过体制创新,消除企业重组过程中财税利益分配、资产划拨、债务核定和处置等方面的体制,大力推动企业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产能整合和技术提升;坚持“扶强补短”的基本思路,扶持南方冶炼、金山铟锗等在行业发展中具有优势的本地企业,重点引进锡、铅、锌、钛等产业的外地优势生产加工企业;坚持“扶持本地”与“外部引进”兼顾、品牌培育与优势产品扩能并重思路,积极推动华锡、富源、高峰的资产重组和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资产重组,组建若干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影响力与竞争力的大型有色金属企业,形成“龙头”效应。

第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尽管全球气候谈判目前尚无定论,但全球气候变化和高碳的经济增长方式密不可分。“三高一低”产业政策收紧,以及发展低碳经济已成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必须在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消除工业“三废”污染,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利用价格杠杆、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以项目实施为载体,在推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回收与利用、发展环保产业等方面,对企业予以扶持;基于产业生态化打造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在园区范围内通过关联企业之间的互相合作,构建产业生态网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约型的工业园区;在产业内部或产业之间,把原来传统经济的单向产业链条“资源―产品―废物”转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产业链条,将上游生产弃渣中的锌、铟、锗、银、钴、铜、镉、铅等金属作为下游生产的原料,形成产业内、行业间的生态化循环关系。

四、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外部资源整合

外部资源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扶持。抓住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实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的机遇,力争在国家或自治区层面建立铟、锗等稀有金属战略储备;争取各级、各方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充分依托国家近期开展的“全国地质找矿行动计划”②加大后续矿产资源勘探力度,有效降低有色金属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切实解决河池后备资源链条严重脱节的问题;借助自治区千亿元产业“23”研发中心工程、千亿元产业“350”重大科技攻关工程以及培育扶持工业品牌等政策,为我市产业发展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二是充分利用区域开放合作。在全球化效应的持续驱动下,自然资源、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货物商品等要素流动的边界壁垒不断下降。伴随着CAFTA、泛北部湾经济区、泛珠三角经济区等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已从“共识”转向“务实”。在国家层面:今年1月1日CAFTA正式建立,随着双方关税的进一步降低,互补性产品的市场空间将极大拓展,据统计,东盟已成为中国第四大、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其次,中国政府出台了深化与东盟合作的系列措施,包括设立规模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向东盟国家提供150亿美元信贷,为务实合作提供项目和金融支持。再次,自今年6月起,广西被纳入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不仅助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更有利于出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控制盈利预期。此外,横跨7国的南宁―新加坡铁路建设已提上日程。在自治区层面:近期出台的《广西与东盟全面开放合作行动计划》,积极建设面向东盟的铁、锰、钛、铜、铝、铅、锌、锡等矿产品和有色金属进口基地,并围绕港口物流、互联互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训、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市场建设、工业优势产业合作、旅游合作、农业合作等八个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对河池而言,在更大范围内借助外力、优化资源配置已具备条件。在有利的外部机遇下,关键在于提前筹划、加快行动,鼓励相关企业依托这样的发展机遇,在产业转移、海外资源整合、产业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提前谋划具体的项目,并通过项目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或政策扶持,真正实现“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双轮驱动战略构想。

①“一带两极三区”是《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中提出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带”指河池市中部有色金属深加工及高新技术材料产业带;“二极”指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两个增长极,位于中部有色金属深加工及高新技术产业带两端的重要产业发展区,即南丹工业区、金城江工业区;“三区”指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的三个工业集中区,即环江工业区、大化工业区、罗城县工业区。

②根据国土资源部网站要闻播报,“全国地质找矿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300亿元,在19个重点成矿区(带)优选45个重点整装勘查区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上一篇:无机化学实验的总结和思考范文 下一篇:小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