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范文

时间:2023-12-22 17:38:29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1

[关键词]气象站 地面测报 措施

[中图分类号] X83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9-336-1

地面气象测报工作是气象测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气象测报准确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在地面气象测报实施的过程中,明确地面气象测报常见故障及地面气象测报应急方法,积极开展地面气象测报应急事件的预防工作,是保障地面测报效果及准确性的基础,也是促进地面测报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

1加强观测工作的质量控制

守班期间,每小时应对当前时次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值班员要及时处理野值、数据丢失、缺测、极值与正点值矛盾等问题。采用“内插、替换”等正确的处理方法,对缺测或数据值异常的项目及时进行人工观测代替,按规定输入“正点地面观测数据维护”相应要素栏形成上传数据文件。需要替换时,应先考虑用正点前10min内数据,其次是正点后10min数据,最后才考虑用人工观测数据替代。此外,经判断认为正确的疑误报警数据,也应质控保存。自动站运行正常时,也会出现滞后降水、气候超极限值等需要人为去判断处理的情况。

修改日极值之前,应检查相应时次的数据是否正确,当在“正点地面数据维护”中修改了定时数据,软件会自动统计正确的日极值。不宜直接在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中修改,因为虽然在此修改保存的日极值有保存在B文件内,但当重新进入该日数据维护界面时,系统会根据观测资料重新统计日极值,覆盖原来保存的日极值。

2规范和统一观测方法

如农业气象观测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观测方法的规范和统一是气象台站取得具有准确性、代表性、比较性的农业气象资料的重要保证,对开展作物发育期预报、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情报、预报,定量评价等专题服务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农业气象观测存在突出的问题是作物观测中气象灾害、病虫害的调查统计不规范、作物乳熟期密度增加测点理解不准确及田间工作项目的记载不全等。土壤水分观测中干土层及渗透深度的观测不及时或漏测造成记录的不完整。

农业气象观测是气象基础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气象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开展决策服务的根本,严格执行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严格农业气象观测质量考核,保持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相对稳定十分重要。要严格执行《农业气象观测规范》,及时纠正农业气象审核工作中提出的疑误,提高观测的规范性,资料的准确性,对于提高农业气象预报服务的决策能力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观测中,要按现有《规范》要求操作,农业气象观测的项目多,人工经验判断多。

因此,观测员除应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具有相应的工作实践经验,必须取得上岗证后方可承担农业气象观测工作任务。此外,还需完善规范,细化操作。各地气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同,使得各个观测站点的实际操作存在差异性。各观测站点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在《农业气象观测规范》的基础上统一操作标准,把汇编问题解答,列入本站点的《观测员手册》中。

为真正提高观测人员的工作能力,要加大对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使培训起到实效。农业气象观测人员要具备基本的气象知识及农学知识,结合当地的特色产业观测进行业务骨干的新业务、新技术培训。

3建立完善的人员轮换、激励机制,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队伍

大家都清楚,测报工作是气象业务中最基础而又最艰苦的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基层台站一项最艰苦也最重要的工作,需要广大观测员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一年365天,冬冒严寒,夏顶酷暑,风雨无阻,就是为了获取准确、完整的观测资料。

岗位交流机制不畅,直接造成一些岗位的同志认为没有“奔头”,对工作缺少热情、缺少动力;而分配、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使许多人不愿意从事测报工作。

目前测报工作存在人员交流困难,从事测报工作存在惰性、积极性不高、创造力不强,难于管理,很难出成绩等诸多问题。

要想做好业务工作,就要建立合理、完善的人员流动机制,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队伍很重要。

首先,岗位交流要制度化,各岗位之间的同志只有经常的交流轮岗,队伍才有活力,才有战斗力。所有新人员一律都要先在测报岗位学习工作,然后择优上调,形成合理、完善的人员轮换流动机制,随着业务技术体制的不断改革,不断充实新鲜血液,有助于调动积极性、创造性,使测报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其次,还要建立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比如待遇向艰苦岗位人员倾斜、提拔干部按照选拔任用干部条例,重视基层工作经验等等。此外还要注意保持相对稳定的业务队伍。若业务人员岗位轮换过于频繁,也不利于业务的持续发展和质量的稳步提高。要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职工勇于奉献精神,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树立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

最后,在待遇上、政策上也要向测报员倾斜,才能使测报人员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以利于气象资料有一个准确、及时、连续的观测记录,为发展气象事业心甘情愿地奉献他们的力量。

总之,地面测报工作是气象业务、气象服务和科研的基础工作。为了给人们生活、农业生产等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观测数据,确保地面测报工作具有高度精确性,要积极采取措施,保证地面测报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李秀颖.李建国.地面气象测报应急方法的要点.北京农业.2014.15期.

[2]胡亚文.地面气象测报预审工作常见问题及应对.农业与技术.2014.06期.

[3]叶晓冰.叶晓春.邹燕慧.气象站地面测报工作中主要问题浅析.农业与技术.2014.02期.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2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质量提升;对策

在实际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中,经常会因人为操作不规范、仪器故障等因素而发生数据异常问题,进而影响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因此,观测人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影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的因素,并探索出一些提升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质量的对策,以期促进气象观测业务的有序开展,为人们提供更加有效以及有价值的数据参考资料。

1影响地面气象测报工作质量的因素

1.1测报业务工作制度不严格

在地面气象工作中,经常因没有制定健全以及严格的测报工作制度作为支撑,而致使观测人员在测报工作中消极懈怠、不认真,甚至不按规范操作,经常因此而无法获取最准确的地面气象测报数据。同时气象主管部门缺乏管理能力,未能严格落实这些制度,没有安排好工作人员的交接班工作,也没有做好测报仪器设备的检查工作。这些因素均会导致地面气象测报工作出现差错,进而对气象测报业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2观测人员综合素质较差

现阶段,苏尼特右旗的一些基层气象台站的测报人员大多数都未接受过专业化系统的培训,业务改革后的测报业务了解得不深入,操作能力较差,假如遇到突发性状况,其随机应变能力差。还有些测报人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得过且过,不愿意深入学习新的测报业务知识及技术,也不能及时总结自身测报业务经验,缺乏积极上进心,这种懒散的工作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地面测报业务的顺利开展,最终致使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无法提高。

1.3地面测报仪器问题

随着测报业务的改革调整,大量的现代化仪器逐渐替代了繁琐的人工工作,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许多工作均要凭借仪器来完成。所以,仪器的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对观测结果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而在实际的测报业务中,如果未经常对仪器加以清洁维护,再加上观测人员如果没有依据操作规范流程操作,极易发生故障,这些因素均会对测报数据的有效性与完整性造成影响。

2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质量提升对策

2.1建立健全业务工作制度

结合台站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各类业务规范、文件数据质量管理、监督、检查等相关制度,严格约束气象观测人员的操作行为,使其能够认真对待测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同时,还要制定完善的交接班以及值班等相关制度,规定观测人员在值班以及交接班过程中要认真对待工作内容,并详细查看所有的仪器设备。另外,要实行奖惩处罚制度,对于表现好的观测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表现相对差且操作失误率频繁的观测人员要给予警告或相应的处罚,这样可以培养观测人员良好的工作习惯,有效降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出错率,确保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1]。

2.2加强观测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对高素质观测人员的培养工作。(1)培训业务规章制度、气象观测知识以及操作技巧,要求每个观测人员能熟练掌握并应用到各项业务中,减少操作失误。(2)定期开设技术经验交流会,地面气象观测人员之间可以积极沟通交流,分析讨论测报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以寻出科学合理的处理对策,进而有效提升全体观测人员的操作技能。(3)经常安排优秀人员听取气象学专家讲座或深入经验丰富的台站进行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学习,学成归来后要将所学到的知识以及技巧传授给其他观测人员,以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4)培养测报人员的责任意识,在实际观测工作中不仅要一丝不苟,同时还要有良好工作状态,认真对待每一次观测,以减少错情率,确保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完整[2]。

2.3加强观测仪器的日常维护管理

观测工作人员要加强仪器设备日常维护管理。值班人员需认真严谨按操作规范进行观测,以防不正当操作损坏仪器设备。同时及时做好气象观测记录。下班前检查各项操作事项是否完成,交接班时同接班人员交代清楚仪器运行状况、气象要素观测数据详细情况及下一步目标任务等,认真查看班内各项记录,以防因大意导致差错,影响气象观测业务正常开展。另外,要做好仪器设备的雷电防护工作,定期检测仪器设备的避雷装置。观测业务计算机严禁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系统,及时对仪器设备查看巡视,定期对计算机系统杀毒,防止木马等病毒对业务软件系统侵袭,使新型自动气象站能够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李艳丽.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后观测质量提升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4):295.

[2]秦青梅.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J].农业与技术,2015(4):19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3

关键词:地面气象;测报质量;管理工作;策略

Abstract: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forecasting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teorological work, is the observer working efficiency. This,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al work and experience, talk about the view of a few shallow.

Key words: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P41

一.前言:

气象观测是气象工作的基础,是对地球表面一定范围内的状况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地、连续地观察和测定,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由此可见地面气象观测的数据质量对天气预报、科学研究和气候分析的影响很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1 近五年来***站测报质量分析

统计分析2007年——2012年上半年近5年来的***地面测报质量(如表),可见:

由上表可见,近3年半来***站地面观测业务质量不稳定,测报错情率呈反复下降趋势,2007-2009年报表的错情全无,但近3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2011达到4.5个,为近5年之最。

2 导致错情的因素分析:

分析近几年测报错情率和报表错情,我们认为测报错情率呈反复下降趋势,一方面与地面新测报人员业务技术熟练水平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与新技术和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有关,本站在自动站运行后,部分观测项目已由人工观测转变为自动观测,由于对新技术与新规定的不熟练影响测报质量的人为因素就大大增加,故观测错情率呈反复下降趋势。

而在报表错情方面,2010年报表错情率的上升,客观上与地面测报软件、仪器维护尚未完善,观测员操作、记录处理失误,导致报表有错情出现;主观上与预审员对新业务、新规范不熟悉有关。

各个错情的具体体现为:

① 工作制度执行不严,观测员没有做好仪器巡视工作,造成自记记录中断。

② 新观测员因不熟练没有认真仔细检查数据是否正确,造成观测数据不正确;

③观测员因不熟悉新规定、新规范,当自动站仪器故障时,没有认真仔细检查数据是否正确,在自动站报表制作中,预审员没有把缺测数据按规范规定代替或处理造成报表出错。④在编发区域天气报时,过去天气现象输错、降水量读错从而造成电码出错。

三.加强地面气象测报质量的策略

随着业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大气探测工作业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以上观测错情的分析,认识到我站测报存在的内在质量问题,为此,建议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以进一步推动我站测报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高。

(一)抓好优化工作环境这个重要保障。相对于其它气象业务工作,观测工作较为辛苦。这就要求基层台站的领导平时应更多地关心观测人员的工作、生活,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让他们能安心于本职工作。同时,观测工作也是整个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从事观测工作的职工不能另眼相待,要努力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不断改善生活条件和提高各种待遇的同时,还要广泛宣传那些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表现突出的观测人员,树立学习和工作榜样,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抓好发挥整体效能这个关键措施。要提高测报整体质量,必须依靠全体从事测报的同志团结一致、互帮互学。遇有暴雨、冰雹等复杂恶劣天气或异常情况,观测值班员往往忙乱不堪,难免顾此失彼,最容易出现错情,这时上一班对下一班就要及时提醒,有困难要主动帮助。如果集体不团结,不仅业务质量和技术难以提高,而且还会使观测员心绪不宁,精神状态不佳,导致测报整体质量下滑。因此,作为测报管理部门不但要重视测报质量的提高,还要高度重视测报人员的内部团结,既要注意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更要重视发挥整体的效能。

(三)调动观测员的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要提高测报质量,关键要调动观测员的积极性,向观测员灌输热爱本职工作,安心于测报工作思想,从而自觉地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测报工作是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如果大家都不愿从事基础业务,或者基础业务搞不好,其他工作也很难做好。而且,要正确处理各项业务的矛盾,业务安排要大体平衡,奖罚制度要机会均等。

(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从以往全州测报质量通报中可见,出现的重大差错大部分都是因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一般错也是这样,许多错表面上看是观测粗心所造成,若深入分析就与规章制度有关。如日照计的安装角度偏离当地纬度几度,长时间不发现;地温场地板结造成记录失真;正点前不巡视采集器和主机运行状况,导致自动站数据不能正常传输等等,这些都是对制度执行不严造成的。观测员没有认真履行各岗位的职责,结果错情一大堆,测报质量又什么能好?

(五)全面系统地把握业务规范,严格遵循技术流程

地面测报工作的实质就是要精确测定规定时刻各有关天气要素的变化值,并严密监测记录天气的变化。其显著的特点是时间性强,一旦出现疏漏或失误,往往无法补救。因此,要当好地面测报班,全面系统地把握业务规范是基础,严格遵循技术流程是关键。

在日常测报工作中,一是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接班时要仔细巡视全部仪器,接班后要注意上一班的交待事项,了解本班的工作内容,特别是要对上班所做的一些特殊工作,如换用仪器、拍发的重要报、一些不正常记录的处理及备注内容等要仔细复查;二是值班时思想要高度集中,密切监视天气演变情况。对云天的编码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次观测、发报的内容要进行仔细分析校对。巡视仪器时要做到“一看、二听、三校对”,即看仪器运行是否正常、自记迹线是否正常,听自记钟运转发音是否正常,校对自记迹线的时间与自记纸的时间刻度是否一致;三是下班前一小时,对班内记录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校对。校对时,不能抱着“大概差不多”的侥幸心理,而应对所有记录再次进行多方面的分析、检查,改变思维方式及分析方法,往往容易发现一些错误。在遇到复杂天气或突发天气时,要保持头脑的冷静,梳理好所有工作事项。如夏季遇强对流天气时,要注意蒸发加盖、雷暴的移向、雨量重要报的编发、有无大风、冰雹等。

(六)加强气象仪器使用维护

气象观测记录是否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跟气象仪器的安装正确与否和平时维护有很大关系。如温、湿度计感应部分沾满灰尘,会破坏感应部分的灵敏度,使记录失真;气压表水银面的严重氧化会使水银面调整不正确;地温场地土壤板结,地温表安装不正确,也会使记录失真。在测报工作中,由于仪器安装不正确或不注意平时维护,造成记录中断、失真或缺测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应该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熟练掌握新的仪器的使用维护,提高气象观测记录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参考文献:

[1] 周长江,薛新慧.关于基层台站气象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沙漠与绿洲气象,2009,3(B08):198-199.

[2] 傅志伟,程义武.多普勒雷达实时回波在地面气象观测中的应用[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8(2):59-6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4

关键词:云能天;地面测报;集体观测

云能天集体观测是测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集体观测的质量是有效提高台站测报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目前,测报业务中目测是薄弱环节。由于测报管理措施不当,使观测员工作态度认真度下降,审核员在原始资料和报表互审中明显感觉到各地云的观测越来越趋于简单化,有些观测员为了避嫌记录矛盾,没有如实记录当时云天状况,而将“复杂天气简单化,一般天气模式化,记录以不出错为目的”,因而,指示性云、地方性云的记录几乎消失,云码和云高长期以来习惯于某一云码和云高的记录,而忽略了其云码和云高的真正含义。而且有些观测员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较浅薄,加上自身经验不足,在复杂天气下,分析判断能力较差,目测项目误差较大,直接影响了测报工作,而集体观测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未将集体观测直接考核到个人,集体观测在实际工作中经常被忽视或形式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台站应加强集体观测的管理力度,明确集体观测的时间次数和质量,并作为目标化管理考核的内容,建立责任人制度,做到每个观测员人手都有观测簿,由台内统一保管。云状较复杂或天气条件恶劣时由测报科长或当天值班员召集观测。观测员必须正确对待集体观测,一定要从思想上重视,并将其当作班内的事情去完成,逐步提高目测质量,从而保证观测质量。

1集体观测内容

集体观测很重要,观测员要充分利用集体观测的机会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目测水平。另外,集体观测时应该每个人都说出观测的观点和理由,大家结合现状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规定进行讨论后最终确定。

1.1云的集体观测

云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云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很难用定性定量的东西去规定它,云的观测是目测中受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的项目,因此要求观测员全面掌握云的观测。云的观测一般包括云状、云量、云高[1]。因云量的估计不是问题,这里主要就云高和云状的观测谈点体会。云高是云观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在天气报特别是航危报中非常重要。对云高的观测大多数台站都是目测,这就要求观测员掌握高、中、低云的理论高度范围,也要找出由于地形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当地各类云高的一般范围。例如:五华气象站地处五华县城,海拔高度低,云底高度普遍较低。另外,云高还与天气系统、风向、湿度、季节等都有关系[2]。云状观测在集体观测中是个重要项目,云状判断正确与否,对天气预报有很大影响。要想正确判断云状,一要从天气图上分析影响该站的天气系统,二要注意云的连续演变,然后再根据当时云的具体特征来判断云状。观测云时要站在能观测到全天云的地方进行。夜间观测云一定要站在暗处停留一段时间,便于眼睛适应;然后结合星光的疏密清晰程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判别云状,估计云高和云量等。此外对云的夜间观测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根据气象要素的变化来判别云的演变,如夜间的气温变化,对云的生消变化就有比较好的指示意义。一般情况下,当百叶箱温度比前期增高,且人在室外感觉比前期暖和,同时云的颜色发白,此时天空中一定有较厚的中低云,云量也较多。如温度上升不明显,且云的颜色灰黑,多为高云。二是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设备的作用,利用卫星云图指导夜间云的观测。观测人员要学习和掌握卫星云图上识别云的基本知识,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般地,遇到指示性云的出现要进行集体观测,比如絮状云、堡状云、系统云,及其混乱天空下的云系,同时要注意云的方位、视角、高度、形成特征[3]。在汛期雷雨天气时,云系相对比较复杂,是进行集体观测的好机会。

1.2天气现象的观测

根据特征确定天气现象,对于特征相似、容易混淆、难以区别的现象(如烟幕和轻雾、浮尘和霾、米雪和冰粒等)要详细指出区别的依据。了解各天气现象的成因、所降自的降水云层等。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亦有共同点且容

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产生的,都代表了大气不同的物理变化过程,要想观测好天气现象就要了解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只有了解其成因,才能更好的观测判断各种天气现象。同时,要掌握复杂天气和云的配合特点及几种容易混淆的天气现象的区别方法。

2集体观测的注意事项

云与天气现象的观测是集体观测的主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3]。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和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同样重要。有些台站的集体观测过于简单,云能天集体观测只是简单观测一下云能天而已。而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对提高观测员的业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复杂天气现象的集体观测要随时进行,观测时要注意天气现象的演变,对某一现象演变的全过程进行观测记录并注明[4]。在集体观测中对某种天气现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现象之间形态有相似之处、形成条件有共同点且容易混淆的,要认真对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加以分析、讨论,统一判别标准。另外,有针对性地开展集体观测,气象台站大多地处城市边缘,随着城市的不断外扩,许多台站的观测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能见度的观测,使原来的目标物根本看不到,这时就应该通过集体观测及早发现问题,重新确定新的观测目标,做到站内统一,这样才能尽量保证观测资料的正确性。而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有疑误的记录出现时,应及时进行集体观测,查找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

将观测情况详细记入《集体观测簿》,从而把集体观测工作做细、做实,使之不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观测员的观测水平,促进测报业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3小结

加强管理、保证集体观测正确进行,要将集体观测纳入地面测报工作的一部分,落实考核,使之规范化、制度化。要坚持定期进行集体观测,在复杂天气出现时还要临时召集观测员进行集体观测。为避免在集体观测过程中出现盲从和抄袭现象,集体观测时应首先由观测员各自独立进行,然后各自公布自己的观测结果和观测依据,再进行集中讨论,交换意见,找出理论依据,得出正确的观测结果,使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并将各自的观测成绩纳入观测员的业务考核。这样,就能够促使观测员自觉钻研业务知识,避免工作中的习惯性错误,不断提高目测水平。

4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彭安仁.天气学原理与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3] 国家气象局.中国云图[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5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人工审核;数据审核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编制、预审均采用计算机加工处理完成,只需将各定时观测记录输入微机,然后形成a文件,不需人工抄录,到月底时,地面测报软件按照报表格式自动进行数据统计并生成月报表,还可自动进行月极值与定时值的比较检查、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检查、逻辑检查以及项目之间的差值检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测报程序还不是太完善,测报工作完全依赖计算机就会出现一些错误,即使测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在月报表数据审核或全面审核时,仍然会出现一些疑误记录或数据,如果不进行人工审查判断,将使我们积累的原始资料出现错误或影响其准确性[1-2]。该文以日常报表审核中人工审核与数据审核两方面的实践,研究讨论在自动站报表预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人工审核

1.1原始记录的审查

目前青海省的自动站是由定时自动观测项目和定时人工观测项目相结合的,所采集的人工观测数据要人工录入,才能形成一份完整的自动站报表。在每月结束后,预审员首先要对人工观测数据的录入进行校对审核。要逐日检查天气现象与云状、云量与云状以及天气现象与能见度之间是否有矛盾;天气现象的转记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对于蒸发量尤其要注意在有影响蒸发量的日子,特别是有大的降水天气时更要检查蒸发量的处理是否正确;冬季要注意雪深雪压的观测是否正确等。自动观测数据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以及异常记录的处理是否符合要求,这些问题都要在机器预审前先由人工预审一遍。在云的检查中,还要注意日照和云的合理配合。

1.2对查询单要高度重视

每个月预审前先要查看上个月的查询单,对上级业务部门审核出的错误或错情要马上进行更正,避免本月出现类似上月的错误。

1.3认真填写备注栏和纪要栏

(1)从气薄-1的备注栏和纪要栏中摘入对记录有影响的原因。检查是否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关规定进行填写,如不完整记录的统计方法、观测仪器的变动、台站周围变化情况。

(2)出现冰雹天气时,必须将所测得冰雹的最大直径抄入。冬季由于固态降雪出现,停止使用自动站遥测雨量计时,定时降水量用人工观测值代替,因降水或其他原因致使蒸发量为负值时记0。使用和启用遥测雨量计的日期均要在值班日记和备注栏中备注。遇铂电阻地温传感器被积雪覆盖时,须在备注栏注明覆盖的具体时间。如果不备注降雪时,地面温度的变化会非常异常,原因即为积雪覆盖造成的。

(3)日照、定时降水全部为人工观测值,不必备注。

1.4做好月基本数据库文件的输入、校对、预审工作

月基本数据库文件包括自动站和人工观测的数据。对于云、能见度、天气现象、日照、蒸发等人工输入数据应及时进行校对,避免因漏输、误输数据造成报表错误。由于已进入自动站单轨运行,台站的大风记录应以自动站记录为准。

1.5月极值的检查

2004年1月1日起执行了新规范。为了保证报表符合新《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所有气象台站尽可能使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软件的要求,进行b文件转a-j文件、及报表制作,在转换后的报表中,发现日极值的挑选并没有按新规范执行。规范规定:月最高、最低气温,气压最高、最低最小相对湿度,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地面最高、最低水汽压,降水量,冻土深度等项目的月极值出现2次或以上相同时,日期栏记天数、月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出现2次或以上相同时,降水量和起止日期记其降水量最大者;若2次或以上降水量都相同时,起止日期栏记出现次数,月最大风向频率有2个或以上相同时,挑其出现回数最多的,若回数又相同时,挑其平均风速最大者,若平均风速又相同时,挑取其中与邻近的2个风向频率之和,最大为最多风向。实际工作中,当出现以上项目有2次相同时,其日期值是并记的,为了保证报表制作和规范的统一性,在报表的编制预审时应进行人工修改。

1.6全月数据检查

在每月数据检查中一方面对封面、封底(纪要栏、天气概况、备注栏)进行编辑,对人工观测项目进行校对。编辑完封面、封底后存盘。

2数据审核

在进行月地面数据审核前,要保证审核规则库各参数的合理设置,首先对编辑好的月报表在报表编制下检查各项目数据是否正确,再进行月地面数据审核(机审)。对审核出的疑误记录要对照原始记录逐条认真分析,确实是错误的记录或输入方法有误要予以改正[3-4]。

2.1审核规则库的建立

由于测报程序不完善,在审核地面气象观测数据资料之前,为了判断记录准确与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包含有判别标准和尺度的数据文件,即审核规则库。建立及运用好台站的审核规则库,对报表的审核至关重要。审核规则库是自动气象站各气象要素的气候极值或要素时空变化的最大可能值的集合,是计算机审核a文件的标尺。规则库中各气象要素的取值范围应采用本站各要素历年出现的上下限左右的值,如果范围设置过宽,将会漏掉部分疑误信息,如果范围设置过窄,滤下过多疑误信息,对审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好审核库是当务之急,建立的适当与否对报表的审核起到一定的作用。

2.2a文件预审的基本内容

a文件预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数据文件格式检查和记录预审两大部分。一是对a文件的全部数据进行格式检查,即对逐行记录、逐个数据进行检查,其检查项目包括格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参数是否与本站基本参数库的内容相符;二是对各记录机器相关性予以预审,并通过分析找出矛盾的或不合理、不正常的记录,根据本站审核规则库的内容对逐个记录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疑误,判断各要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矛盾或疑误。同时启动“a文件维护”和“格检审核a文件”以达到很好的机审效果。

2.3预审中错误信息的处理

2.3.1数据文件格式错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首行数据文件格式错。该错误信息可导致无法读取a文件中的本站参数。其处理方法是,主要检查该行记录长度是否正确、字符是否为非法、数据分隔符位置是否正确等,一旦发现错误信息,应将错误的数据予以更改,并重新启动审核。

(2)数据文件首行参数与本站参数不符。遇到这种错误,先要将a文件的首行参数库的参数值进行逐个比较,当有参数与本站参数不一致时,必须对a文件的逐项首行参数进行检查,直至找到错误,并做相应的更改,再重新审核。

(3)数据文件内部格式错误。出现此类错误后,因难以判断数据文件的后面记录内容,审核无法继续。该错误一般发生在a文件中有多行或少行时。其处理方法是:根据预审信息给出的要素,检查该要素及其相邻要素的记录行数是否正确,将错误的记录更正后再重新启动审核a文件,直至此类错误信息消除为止。

(4)数据文件首部参数与要素方式不符。这类多数是因为a文件首部的自动气象站型号、观测项目、索引与相应要素的方式位不一致所致。要消除这类错误,只须更改错误参数并重新启动审核a文件即可。

(5)逐行记录检查的错误信息。对a文件的文件体内容逐行、逐个记录检查时,会出现2种情形:一是某行中数据个数或多或少;二是该要素的方式位与其记录内容不符,反映在错误信息中则是全月某行数据要么多,要么少。对此类文件数据格式错误,可通过修改a文件相关内容后点击“存盘“按钮将修改后的内容存入a文件来解决。

2.3.2预审数据文件的常见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在确保a文件格式正确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记录预审的顺利进行。通过对a文件的预审实践发现,可能存在的记录疑误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类:

(1)记录格式错误。为了消除这类错误,应对所有要素的记录格式进行预审。

(2)记录超气候极值。只需对本站审核规则库中列出的内容进行检查预审。

(3)要素的时间变化异常。为了避免出现此类错误,应对气压、气温、0~320 cm地温等要素的记录进行预审。

(4)记录的相关性矛盾或疑误。其具体预审内容包括:气温与地面温度、湿度计算,露点温度与气温,云量和云状,云状与能见度,云状与日照,能见度与天气现象,定时降水量与自记降水量,天气现象与云量、云状、气温、相对湿度、定时降水量、自记降水量、定时风、10 min平均风、最大风、极大风、地面温度,蒸发结冰与天气现象,蒸发与气温、湿度、风、云、日照的综合分析,雪深与天气现象,定时风与10 min平均风,最大风与极大风等。

(5)各要素自身的矛盾。云量对日照时数的影响,日照记录与日出、日落时间矛盾等。

(6)天气现象的错误。

(7)日极值的检查。在机审报表时,通常会发现某日记录超越最高(低)气候值,此时预审员应检查当日要素值,根据天气演变情况,看记录值是否符合天气演变规律,再检查审核规则库的气候日极值是否有误,如记录的数据符合天气情况的温度规律,审核规则库的气候日极值也是正确的,则可能是软件自身的问题。人工审查认为该极值为正常记录,若通过人工判断认为该疑误存在明显错误,且无使用价值时,应在预审时妥善处理,并在查询单中向审核科交代。

(8)记录系统错误。定时风向风速或10 min平均风向风速8个方位持续10 d,就可判断可能有系统性错误,该系统性错误是由风向传感器故障引起的。

在实际工作中,a文件的预审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有的较为少见,有的经常发生,对其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就会直接影响a文件的出门质量和资料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

3小结

在地面气象报表预审过程中,首先必须认真学习并熟悉掌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各项技术规定,平时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确保自动站的正常运行,做到上班时认真校对前几天的记录,月底再全面审核;其次,了解对本地有关大气变化规律和特点,弄清当地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再者,熟悉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的预审程序和规定。审核报表虽然过程烦琐,但有计算机预审程序帮忙,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劳动强度。要认真分析预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复推敲处理办法,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摸索更实用、更有效的预审方法。月报表一般不容易出错,且能够很快制作,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地面气象报表的预审质量。

4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s].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1.

[2]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和记录薄表格式[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3]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8.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6

关键词 大气探测;测报员;减压措施

中图分类号 P41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2-0308-01

从事地面测报工作的压力较大,特别是遇到特殊复杂天气情况下尤其明显,具体表现为睡不好、吃不好、精神不振、担惊受怕、工作效率低。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测报工作的特殊性,如时间紧,规章制度多,考核严,工作人员怕出错情,受到领导批评或通报处分。为进一步做好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作为气象观测员,一定要化压力为动力,以最佳的姿态、最好的质量出色完成任务[1]。

1 树立对本职高度负责的精神,密切监视天气演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1.1 值班制度

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和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规范、电码和手册及省级有关部门下发的有关文件规定,准确无误地完成本班内的各项工作任务;不仅在当班时间内做好工作,在班外也要为班内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严守工作岗位,不离岗、不脱岗,班内密切注意天气现象、能见度、云的变化,及时察看天气图、雷达图、地面图,不做与上班无关的事情;认真校对上一班的所有记录、数据、编发报内容,在规范规定的时效内发更正报,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每天19:00后采集器与计算机对时,确保两者差值在30 s内,业务机上不能做与业务无关的操作;20:00进行人工观测时一定要带观测本,观测一项记录一项,不可追记、漏记、字上改字、伪造,字迹要工整、清楚,班内严禁有缺测、早测、漏测、迟测、缺报、漏报现象发生[2]。

1.2 交接班制度

工作人员班前、班后要注意休息,严禁醉酒,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以最佳的状态到达值班室,做好接班的准备;到观测场巡视各仪器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交班员要提醒接班员班内需要注意的事项,认真填写值班日记;接班员要认真查对交班员的所有记录、仪器、工具是否完好并交接手表签名,否则交班员不得离开[3]。做好观测前的准备:要懂得各种气象要素的成因、特征以及天气现象的演变趋势,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各种天气现象加以分析判断,以便能够正确判别出现的天气现象。注意总结各种天气系统影响下的云系演变规律,结合天气形势进行综合分析,随时注意云天的连续变化。当遇到复杂天气现象(如雷暴、冰雹等)出现时,就要提前做好观测、发报的准备。每次当班前,首先要考虑好哪些工作要做、有哪些报要编、有哪些特殊天气现象要记。在观测工作中要做到“看、听、记、想”,反复校对不厌烦,前后比较找失误,核实要素查差遗漏,相关配合找矛盾。

1.3 仪器维护制度

观测时要用的仪器、设备、工具,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观测任务,以防止迟、缺、漏测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每天8:00后都要进行仪器小清洁并在值班日记中备注,每月选择晴朗天气的8:00—9:00全体观测员进行仪器清洁和地温场松土,并且不能对正点数据有影响,在当天白班值班日记中备注;7:30和19:30,每正点10 min内都要认真巡视仪器,不能得过且过。仪器的进出都要有严格的登记制度,确保所有的仪器都不超检,运行良好,仪器有问题要及时提出并维修、上报解决问题;在对所有仪器进行清洁、维护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进行,不能接触到感应部位,从而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2 重视季节变化

一定要掌握《地面气象观测》《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气象电码》《气象学》《天气学》等基础知识。把握测报工作是周期性重复劳动这一特点,观测中对云、能、天及各气象要素变化的规律性做到心中有数。

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注意事项。在春季要注意雾、毛毛雨的出现,雾的记录、雾的危险报、重要天气报的编发报规定和时效。夏季要注意的是强对流天气,如大风、暴雨、冰雹、雷雨形势等,云、能、天的配合要合理并能正确反映当时的天气情况,不能弄虚作假,同时还要注意收集、上报灾情。秋季天气比较好,天高云淡,云、能、天都比较好记,而此时也不能放松警惕要加强学习,不能漏测、漏报。冬季天气冷,观测时不能缩手缩脚,一定要执行规范的规定,也应如实记录冷空气来临前后的变化[4]。一年四季中每时每刻都会有情况出现,一定要熟悉掌握危解报、重要天气报、天气报、航空报、大雨报等的发报事项、时效,遇到时不能手忙脚乱,一定要头脑冷静有条不紊地步步展开,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请求同事帮忙。严肃对待每项观测、每个数据、每份电报、每份报表[5]。

3 注重异常记录的处理

记录的异常多数是由观测仪器的不正常运行引起的,所以要注重仪器的维护。目前,我国气象观测以自动站记录为主,故要对自动站仪器(如采集器、温湿传感器、风向风速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雨量传感器)进行正确维护。当自动站的观测数据缺测时,要懂得用人工站记录代替;无法替代时要按规定内插或缺测,同时也要对仪器的性能有一定了解,懂得基本的维修,使仪器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减少异常数据的出现。

4 良好的心理素质

地面观测是气象工作中最基础的一线工作,工作条件相对艰苦,连续工作时间长,枯燥乏味,工作质量要求高,但待遇较低,致使工作人员心理不平衡,情绪低落,不安心工作,从而影响工作质量。一定要正确认识问题、面对现实,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乐观、坚强,克服“粗心错、记忆错、心情紧张错、心理紊乱错、心理干扰错、心理压力错、病理错”,做到“有强的工作责任心、班前休息好、平时努力学习业务技术知识、平常注意锻炼抗干扰和处理特殊情况的能力、相互间多宣传教育、多看云或活动、劳动等”,领导也要多引导、多指教、多提醒、多帮助,合理监督,不求全责备,业务指标不层层加码。工作人员只有心理素质良好,精力集中,当班时大脑清醒,反应问题才会敏捷,考虑问题详尽、周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保证班内的记录、发报准确无误。

5 正确认识测报工作的工作性质

测报工作给预报提供准确的原始数据,对各行各业做出很好的提示,防患于未然,保证广大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坦然面对错情,不犯低级错、同样错,实事求是以平常心对待。工作中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对于复杂、从未遇到的天气现象,多向老同志请教。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气象科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气象观测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各种观测仪器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必须严格执行规范规定和岗位责任制,做到实事求是,密切注意天气变化,练好过硬的技术本领,保证在任何恶劣天气条件下都能坚守岗位;做到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与时俱进,以适应气象科技的发展[6]。

6 结语

地面气象观测员减压要做到以下3点:一是熟练掌握规范、电码、手册中的必要内容,并能深刻理解,做到举一反三;二是对现用人工、自动站仪器维护、维修有一定经验,并能在仪器出现故障时做到异常数据的正确处理;三是一定要有好的心态,积极的工作态度,正常的生活作息,每班次都能做到轻松上阵,压力自然就会减少。

7 参考文献

[1] 欧阳细美,欧阳彩虹.如何减轻地面气象测报工作的压力[J].广东气象,2009,31(5):55-56.

[2]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3] 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4] 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地面气象电码手册[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5] 中国气象局.自动站业务规章制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7

自动气象站是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狭义上的定义,是一种能自动地进行地面气象观测、存储和发送观测数据,并能根据需要将观测数据转换成气象电报和编制气象报表的地面气象观测设备。我国从1995年5月开始在各级地面气象台站建设自动气象站用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现今近20年,在自动站运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客观或主观因素造成观测记录缺测(或疑误),假性缺测(假性缺测:业务人员从业务测报软件的逐日数据维护、自动气象监控软件数据查询P、T、U、R等,或Z、J文件查不到相关采集数据)。本文以基准站自动气象站为例,和广大业务人员共同探讨依据《规范》规定,利用质量控制软件,和地面测报软件对缺测(疑误)数据进行正确处理,以最大限度在保证气象资料的序列完整。

2、利用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或自动气象站监控件对假性缺测数据进行恢复

在平时业务工作中由于某种原因,会造成某时次正点和分钟资料全部缺测,我们可用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的数据卸载功能对其进行卸载(一般自动气象站可存储7天的数据)。具体操作如下:

(1)自动气象站监控软件数据采集常规数据卸载(Ctrl+u)选择起止时期(如2012年17日13时、结束2012年17日15时)选中定时、分钟数据、上传文件卸载数据。如达不到数据恢复,则利有如下方法恢复正点数据:

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文件打开选择文件类型地面正点常规数据文件(Z*.*)选择文件打开选中缺测数据行(如17日13、14、15时)文件数据导入RestoreData导入保存输入管理员密码保存。将AWSataQCFile文件下的Z文件复制到AwsSource文件夹下覆盖原Z文件。

(2)同一月的两个Z文件的合并。由于更业务计算机故障或因更换计算机,会造成一个月内生成两个Z文件,这时我们需将其合并。具体操作如下:

用记事本打开分别将两个Z文件打开格式取消自动换行将一Z文件所有正常数据复制粘到另一Z缺测部分(例如一Z文件4日9时数据正常即0409正常,另一Z文件0410正常,则将0410后所有数据粘贴到前一Z文件的0410行保存。注意保存完后文件名应改符合规范规定,相应栏应保持一致。如Z56312.07.010。

辐射自动采集数据缺测亦可采取类似的方法。不同的是辐射实时卸载时间为地方时正点。上述方法适用于所有有人值守自动气象站。应在值班日记注明。

3、利用规范规定对缺测记录进行处理

3.1 定时自动观测数据缺测处理方法

(1)自动站定时数据有缺测时基准站用人工平行观测记录代替。例:某自动站采集器故障,期间所有自动观测记录数据缺测(指有效分钟数据,前、后10分也缺测)。

如23时:人工T=18.7℃ TW=10.5℃

附温=10.6℃ 气压=734.1Pa 。

输入:气温、湿球温度、附温正常输入。气压输入7341H。

注:此法仅用于发报和上传文件。如果22、24时记录正常,则23时气温、相对湿度,本站气压用内内插法求得。露点温度、水气压用内插后的气温、相对湿度反查求得,日数据维护时内插所得的相关数据代替,湿球温度改为*。

反查方法如下:地面测报软件工具湿度计算订正后的干球温度(内插后温度值加*),湿球温度内插湿度值加U,气压用内插后气压值加P。

如果连续几个小时缺测按上述方法用人工观测记录代替处。需要说明的是人工观测记录,不能用于内插,如21、22、均用人工观测记录代替,24时正常,23时不能用22时和24时相关记录内插、反查求取。

有效分钟数据:正点前10分钟和正点后10分数据。以08时为例,后10分钟是指7时51分至0800时,前10分钟是0800至08010分。正点记录缺测时应查看有效分钟数据是不正常,如正常优先考虑正点前10分钟的数据,用其代替正点数据,遇发报则可用后10分钟数据代替,发报后更改相关记录。查找有效分钟数据的方法与打开Z文件一致,只是选择文件时选择相应的的分钟数据文件如T*.*。

风向风速用人工站记录代替。风向、风速(风向、风速依据规范规定是没有缺测的,即使所有仪器无记录,还有人工目测风);降水量不能内插。自动观测项目中,人工站没有的项目如草面湿度等,缺测一个小时可用内插法处理,若连续两个小时或以上不能内插,按缺测处理。

(2)辐自动观测仪器出现故障时,采精度高的毫伏表(四位半)进行测量,将辐射表与毫伏表连接,在每个地平时正点读出毫伏表的电压值(V),根据辐射表的灵敏度K算出辐照度(E)

E=V/K*1000

V是以mV为单位的电压值。

用相邻的E值,用梯形求面积的公式,计算每小时的总量H,再求和得出日总量D。辐射小时数据缺时内插时,需要注意日出和日落前、后一个时次缺测记录的内插。如:某日日出时间为7时30分,7-8时曝辐量为0.30,8-9时缺测,9-10时为0.90,则8-9时内插为0.80,计算如下:(0.30+0.90)/1.5=0.80。不能简单理解为:(0.30+0.90)/2=0.60。

(3)日照时数全天缺测时,若全天为阴雨天气,日照时数合计栏记0.0。否则,该日日照时数按缺测处理,日照日出日落时的日照栏输入“-”,现用测报软件逐日数据维护日合计栏不能输入“-”(即各时日照时数为空白)不符合。

3.2 自动站日极值缺测时的处理方法

气温、相对湿度、本站气压、风速、地面温度、草面(雪面)温度的自动观测记录一日中有部分缺测时,从实有的自动观测记录和人工代替的定时记录中挑选日极值,当自动观测极值和人工代替的极值相同时,相应出现时间以自动观测记录为准;当自动观测记录全天为人工观测记录代替时,则从代替记录中桃取日极值。地面、草面、雪面最高、最低温度按缺测处理。

3.3 天气现象起止时间缺时处理方法

天气象现起止时间缺测记录方法:开始时间缺测只记录终止时间,如:―210;反之记开始时间,如:820―;时间都缺测,则记现象符号;最大风缺测,可查看大风资料对缺测的资料进行补记,风速大于或等于17m/s开始时间记为大风的开始时间,终止时间为记录时间加上15分钟。

4、利用规范规定对疑误记录进行处理

4.1 降水记录

(1)降水停止后仍有降水量应判断是否属滞后降水。降水停止二小时内则属于。删除原降水停止后的降水量,将它加入降水停上后的那一分钟的分钟数据里。如:232-513降水712有0.1的降水量,则清除日数据维护里712的分钟降水,加入5-6时13分钟的数据上。

(2)随降随化的固态降水按正常降水处理,由于固态降水导致某时后自动站降水记录各其它降水自记记录严重滞后和失常,则按如下处理。如:0500-0612,510-518则地面测报软件逐日数据维护里清除开始降雹时即509后所有分钟和定时数据所有降水分钟记录,按缺处理输入“-”,定时也按缺测处理输入“-”。

(3)因人工调试、蚂蚁、风等或自动站故障原因造成有降水记录时,则删除该时段内的全部分钟和小时降水量。

上述记录应在上传正点观测时,对小时和分钟降水量按规范处理,保证上传数据的正确。再用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对Z、R文件进行修改保存在相应文件夹下。

4.2 蒸发记录处理

蒸发自动测量值与人工测量值,自运行以来普遍偏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自动测量受蒸发界面的上风速的影响较大。有研究表明自动蒸发测量值还与感应器表面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所测的值也就越大。时蒸发量大于1.0MM时均按内插法理。处理时除在逐是数据维护里处理外,还应同时修改Z文件里的数据,具体方法是用质量监控软件打开Z文件,用内插法更改相应时次的蒸发,保存在与Z文件相应的文件夹里,这样才达到修改的目的。

4.3 A文件极值,与分钟数据文件J文件相矛盾的处理方法

(1)最大风速、风向极出现时间在正点与该时次正点10分平均风速、风向矛盾,则用该时极值代替该时正点值,若极大(小)值低(高)正点的相应值,则用该时正点值代替该时极值。例如:6时最大风速为65,最大风速对应的风向为238,出现时间为0600,若此时10分钟平均风速为64,对应风向为240,则将10分钟平均风速改为65,对应风向改为238,若此时10分钟平均风速为66,对应风向为240,则将该时最大风速改为66,对应风向改为240,若只是风向不一致,则以正点的风向为准修改极值的风向。

(2)A文件与对应的J文件极值不一致(出现时间不一致或极值不一致或时间与极值都不一致)。J文件审核维护从中查看某时次第一次出现的极小值和出现的时间,更改逐日数据维护里和A、Z文件里极值和出现时间。

注:(1)如果更改的是逐日数据维护里则必需重新生成A文件。(2)A文件和J文件的日界不一致,A文件是以北京日20时为日界,而J文件则是以北京时24时为日界例如:A文件(逐日数据维护里)21日21时,J文件则是20日21时。

4.4 气温、地面温度、草面(雪面)温度、疑误记录处理

以上温度受日出日落(特别是我国高海拔地区冬季)、风速、云的消涨、降水等影响,如出现疑误记录要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气温、地面温度与草面(雪面)气温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如一致则不需改动。如不一致,一般前后时次变化超过10.0℃即用内插法处理。对缺测(疑误)处理方法均应在备注栏注说明。

5、结语

(1)正确理解《规范》规定和熟练使用现用地面测报软件能能最大限保气象探资料的资料序列的完整性,使统计结果符合实际。提高地面探测资料的可用性、均匀性;提高大气探测业务质量。(2)地面业务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以适应探测方式的更新。(3)地面业务人员要时常注意检查自动观测数据,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11.

[2]自动气象站实用手册/李黄主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10.

[3]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操作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编.-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篇8

县级基层气象台站是气象部门直接获取气象信息、开展公共气象服务、依法履行管理职能的最基层单位,是气象业务服务的基石。基层气象台站工作不仅直接影响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质量和水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事关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中国气象事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__年,中国气象局组织编写了《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基层气象台站建设指导标准》,对未来十年基层气象台站建设工作进行了规范和指导。近年来,在中国气象局和自治区气象局的大力支持下,基层台站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改善,硬件环境提升,自动化、现代化程度提高,气象信息获取能力和气象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台站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基层台站工作领域逐步拓宽,现代化设备和仪器增多,观测技术要求提高,服务领域和需求增长,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增多,对基层台站的工作环境、业务能力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基层台站建设中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平面布局和气象科技文化氛围不相适应,硬件环境改善与软件建设不相适应,公共服务能力与服务需求不相适应,人员素质与业务技术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县级基层标准化台站建设的步伐。突出表现在:1. 办公用房与整体环境改造步伐较快,基本形成一站一景的建设格局,但“四室一场”建设特别是测报值班室、预报会商室、决策服务室和职工活动室建设没有标准规范,气象科技特色和气象文化主题不突出;2. 多轨道业务系统不健全,业务能力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薄弱;3. 气象行政许可不规范,社会管理职能薄弱,管理能力和水平不高;4. 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缓慢,台站缺乏发展活力;5. 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面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气象科技发展需求,如何加强基层台站标准化建设,提高基层台站气象科技水平和总体竞争实力刻不容缓。

二、县级标准化台站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基层台站观测基础,提高预报预测能力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提高人员素质,提升基层台站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促进基层气象台站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2.建设原则

(1)规范标准,示范带动,强化管理,稳步推进;

(2)遵循可持续发展和“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高效益”的原则;

(3)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4)庭院建设做到生活区和工作区分区管理,功能适用合理,格调高雅,环境优美,个性突出;

(5)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基层工作环境,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三、县级局站台站建设标准

1. 工作环境优美,富有地区特色和气象文化特色。

⑴业务办公用房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美观大方,结构新颖,装修简洁明快,朴实清新。

⑵富有地区特色和气象文化特色,基本形成一站一景的建设格局。

⑶有畅通的排水系统、供暖系统和突发停电故障下保障业务正常运行的供电系统。

⑷防雷设施符合《建筑物防雷规范》要求和气象业务设备设施防雷安全要求。

⑸统一设计布设电线、通讯线和网络线,管线集中暗敷,安全稳定,满足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⑹环境整洁优美,做到院内绿化、美化、亮化,体现部门特色。

2. 四室一场标准规范,体现部门气象科技形象。

⑴测报值班室

a. 业务平台整洁,设备、仪器摆置有序,有统一的网络设备和电源机柜。

b. 铺设架空防静电地板,设备、仪器用电线、信号线、网线统一设计暗敷;

c. 墙面统一设计,布局美观。台站简介、技术规范、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常用图表、质量公布栏和学习专栏等制作上墙;

⑵预报会商室

a. 业务平台整洁,设备、仪器摆置有序,有统一的网络设备和电源机柜。

b. 铺设架空防静电地板,设备、仪器用电线、信号线、网线统一设计暗敷;

c. 墙面统一设计,布局美观。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和常用图表等制作上墙;

d. 合理布局视频天气会商(会议)系统和信息滚动显示屏。

⑶决策服务室

a. 业务平台整洁,设备、仪器摆置有序,电线、信号线、网线统一设计暗敷;

b. 墙面统一设计,布局美观。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周年服务方案、应急工作流程和常用图表等制作上墙;

⑷观测场

a. 场地平整、四周开阔,设施和仪器、设备整洁;

b. 站址信息(站名、建站时间、经纬度、拔海高度等)标示清楚,设计美观;

c. 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d.周围环境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3. 多轨道业务平台功能完善,满足公共气象服务需求。

⑴气象综合观测平台

a.气象综合观测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观测能力强、技术水平先进、运行情况良好的。

b.气象综合观测业务流程科学规范,符合标准,可确保综合观测业务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c.气象探测环境符合要求。依法有效保护气象探测环境,避免气象台站的自身建设和城市建设破坏气象探测环境。

d.建立综合观测平台自动监控系统和质量评估系统。观测资料出

站合格率要达到99%以上,并确保自动观测的各类信息的质量。 e.每月张榜公布个人和站组质量。气象测报质量统计和准确无误,并坚持定期分析业务质量。

f.制定本地特色产业观测项目并实施观测。观测项目要符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并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g.定期维护保养仪器设备。仪器设备一般故障排除不超过24小时,较大故障排除不超过72小时,不使用超检仪器,按规定配有规定数量的备份仪器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条件满足业务要求。

⑵预报预测平台

a.预报预测业务平台满足县级预报预测业务需求。具备预报预测分析、临近天气监测、预报产品生成、质量评定、可视化会商等功能。具备灾情收集调查和开展农业生态气候资源调查的软硬件条件,灾情情报收集调查上报及时,满足气象预报服务需要。

b.制定气象预报服务工作流程、可视化会商流程、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气象预报服务周年方案,并上墙公布或系统固化。

c.建成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平台和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平台。能够实时监测突发气象灾害,生成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信息,并充分应用网络、电话、手机、报纸、广播、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传媒技术快速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信息。

d.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气象预报服务不出现重大失误。重大灾害性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时效达到48小时。

e.建成综合监测、预报预测信息滚动显示系统,滚动显示辖区内气象站观测信息、卫星云图信息、雷达观测信息和环流形势图、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wrf、mm5)预报图、指导预报产品等信息。

f.公众专业气象指数预报信息。气象指数包括生活气象类、医疗保健气象类、旅游休闲气象类以及人体舒适度、紫外线辐射、空气质量潜势等。

g.建成站台历史资料数据库。包括历史气象灾害、历史气候资料、历史天气个例等,实现资料累加、查询、检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h.气象预报服务零投诉。年度公众气象服务用户满意率达到80%以上。

⑶公共气象服务平台

a.建成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信息平台,满足县级公共气象服务业务需求。

b.定制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服务方案,并上墙公布或系统固化。

c.建成决策气象服务系统,能够在上级业务单位的指导下,结合当地高产、优质、高效和特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可再生能源开发、重大工程建设、重大社会活动保障等主要社会、经济活动开展决策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

d.建成公众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信息平台,充分应用网络、电话、手机、报纸、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传媒技术快速公众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信息。

e.建立较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形成2种以上适合本地特点的信息传递手段,实现重要气象信息进村、入户,满足气象防灾减灾服务需求。

f.实现农网信息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完整的农业信息采集、处理、报送和业务流程及各种管理、培训制度,确保信息服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行业合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g.建成先进的人影作业指挥系统。提高实施火箭作业的能力、信息快速收集传递和效果评估能力,火箭点建设达到行业标准。

⑷信息网络平台

建成能够满足县级业务服务需求的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信息网络平台具有一定的信息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实现与区、市级信息网络平台的互连和信息共享,满足业务系统、视频监控、远程教育、视频会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需求。县级局站桌面网络带宽达到100mbps,与区、市级宽带信息网络达到4 mbps,建成县级小型数据库,实现县级行政区内站点历史气象资料和实时气象观测资料的存贮应用。

4. 气象行政许可规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⑴设立行政许可项目审批办公室或服务窗口。工作流程清晰,服务标准,管理规范。开展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防雷工程图纸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施放气球申请审批等行政许可工作。本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建筑物的防雷工程图纸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率达80%以上,施放气球申请率达95%以上。

⑵成立县级防雷技术服务中心,培养2名以上专职(兼职)技术服务人员,开展防雷技术评价服务。加强防雷安全定期检测,每半年对易燃易爆场所进行1次定期检测,检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其他各类防雷装置每年进行1次定期检测,检测覆盖率达到80%以上。

⑶制定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气象行政审批程序等工作制度流程,并上墙公布。严格按照气象行政审批程序程序进行审批,不断提高气象行政管理能力。

⑷建立高素质气象行政执法队伍,开展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及时查处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违法案件。

⑸建立气象行政许可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完善气象行政处罚程序和执法文书,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制度,严格执行气象行政复议程序,推行气象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及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和罚没款罚缴分离制度。

⑹建立与气象行政许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档案,并装订成册或上墙公布,提

高气象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的透明度。 ⑺建立气象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备案及定期检查制度、社会监督投诉制度、政务公开制度、非正常开支公示制度和群众来信来访制度。在公共场所设置“政务公开栏”和“民主监督箱”,按时收集意见,及时处理反馈。

⑻加强普法学习,将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培训经常化、制度化,不断加强基层气象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具备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⑼积极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活动。利用气象日、科技周、法制宣传日等机会,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活动,普及气象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气象法律意识。

⑽建立局务会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有3人以上参加的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推行民主管理、科学决策。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及时请示报告。

⑾财务工作严格规范,不发生违规违纪事件。

5. 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增强基层台站活力。

⑴规范气象科技服务市场,拓展新的气象信息服务领域,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紧扣地方需求,提高科技含量,加强科技创新,积极发挥气象资源优势,开发了有针对性的服务产品。

⑵预留10%的可用资金建立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开发和设备更新。

⑶气象科技服务创收稳步增长,可支配收入与公共财政对气象事业费的投入比例达到50%—100%。

⑷整合部门资源,增强基层气象信息服务的市场竞争力。积极配合上级部门科技服务集约化运作,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

6. 健全教育培训制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⑴选拔和任用优秀领导干部。按照干部“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大力选拔任用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干部,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层台站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领导能力。

⑵提高县局领导班子成员的学历水平,实现管理、业务双肩挑。县局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⑶建立县局领导干部任期制和交流制。加强县局领导干部交流,县局领导干部任期达到规定年限后应当交流或转任其他工作。

⑷基层气象台站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在编制限额内严格控制队伍总量增长,提高学历层次,新进入基层台站的人员一般应当具有气象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⑸加强岗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预报服务、测报、防雷、人影、财务、设备维护等岗位,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和上岗证定期检查制度,从事相关岗位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

⑹引进或培养复合技能型人才。每个基层台站都能有1名以上有较高知识水平、技术过硬的技术能手或技术标兵,应当有1名高级工程师。

⑺建立学习型部门。制定并实施基层台站人员培训计划,保证基层台站领导干部和业务技术人员每5年的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

7. 建设特色鲜明的气象文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⑴领导班子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协作、勇于开拓、勤政廉政。气象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学习型单位创建等工作,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和经费落实,效果明显。

⑵严格执行局务公开、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学等制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县(市)气象局要建立廉政监督员制度,廉政监督员作为局务会成员参加局务会,推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

⑶建立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专题活动,引导职工爱岗敬业、团结进取、遵纪守法、争创一流业绩。无涂改观测记录或破坏气象资料、仪器等现象发生。

⑷营造浓厚的气象文化氛围,制作和布设具有地方特色、现代气息的气象形象标识,设立标明气象人精神、职业道德规范、气象文化和文明创建规划等内容的宣传栏,设立局务公开栏,办公室有明示牌,职工佩证上岗,着装整洁,举止文明规范。

⑸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增强职工凝聚力。积极开展文明职工、文明家庭评比活动,促进单位和协。

⑹争创当地先进基层党组织。建立独立党支部,基层党支部在贯彻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开展重大气象服务、事业改革等重要工作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能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⑺建成图书阅览室,配有书柜(或书架)、桌椅,保持一定数量的图书,其中科技类图书不少于60%,图书每年更新率达到10%以上。

四、对基层台站建设的几点建议

目前,县级基层台站建设仍是我区气象现代化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其自身技术支持能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职能履行能力仍然很薄弱,气象服务技术装备落后、自身建设不完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金投入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要实现基层台站标准化,就必须切实解决上述问题。

1.领导重视是基层台站标化建设的关键

基层台站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是全站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支持。正因为有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极大支持,才使基层台站有了发展的动力和资本,因此领导重视是基层台站标化建设的关键。

2.人员素质是基层台站标化建设的根本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县级以下基层台站以气象观测业务为重点开展工作,近几年,随着多轨道业务建设和气象服务拓展,基层台站业务和服务任务普遍增加,但人员数量没有增加,加之05年之前多年人员只减不增,造成目前基层台站人员过于年轻化,中、高级技术人员偏少,初级技术人员偏多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台站业务服务能力的提高。

气象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行业,它的技术性

、专业性决定了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的高要求。员工从气象观测岗位到具有对监测结果、模式预报进行相关性分析、识别和判断的能力,对预报结论和影响作出综合评价,需要长时间实践经验的积累。人员素质不仅是影响观测质量的关键因素,更是预报预测和服务能力等台站实力的重要体现。仪器设备、业务用房等基础设施依靠资金投入一两年内就能彻底改变,人员结构的调整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多年来,基层台站业务人员培训是基层台站工作的薄弱环节,更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3.经费保障是基准层台站标化建设的基础

县级基层局站担负着气象综合观测、气象预报预测、公共气象服务、气象行政许可和各类气象灾害调查评估等工作,要切实完成好这些任务,经费保障是基础。目前,县级气象局站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较慢,可支配收入较少,发展经费投入主要依靠项目建设投入,而项目建设投入多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少软件和能力建设。经费投入的不平衡导致硬件建设和能力建设的发展不平衡。只有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才能保证基层台站诸多工作的正常开展,基层局站才能有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4.体制创新是基准层台站标化建设的希望

现阶段,基层局站面临事业单位改制的大局,监测人员地位明显低于行政人员,使大多数监测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长期以来大锅饭式的分配、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也使监测站内部缺乏很好的激励机制,这些都影响到监测人员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要保持监测队伍的稳定、调动监测人员的积极性、激发监测工作的活力,唯一的途径只能依靠体制创新。

5.能力建设是基准层台站标化建设的目标

上一篇:社会责任体系管理范文 下一篇:网络暴力对社会的影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