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12-20 16:44:40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1

现在,谈“区块链+”为时尚早,因为区块链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尚且处于非常低级的发展阶段,针对这个概念和技术还需要我们去完善,这样区块链技术才能发展成熟,并由内而外地与更多的行业产生联系。单单只是从媒体的角度来增加对区块链的关注度,而不去踏踏实实地研究区块链技术,对于这个新技术来讲百害而无一利。

市场鼓噪之下,区块链渐失原始本义当下的区块链市场,无论是资本层面,还是行业层面都有一股狂热的味道在里面。大妈、微商、网红等一众博眼球的元素介入到区块链当中,正在让区块链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漩涡。这种情况对于区块链的良性发展并没有益处,仅仅只会给区块链的长久发展带来伤害。

区块链的最大意义在于对互联网行业的重塑与资源的重新调配。区块链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够建立一个由用户主动参与的高加密的网络,从而让当下互联网行业当中的很多环节实现效率的再度提升,并实现对于用户体验再度优化的目的。

而现实情况却是区块链正在变成一个又一个新的中心,这似乎与区块链本身的去中心化有些背道而驰的味道。无论是区块链媒体还是区块链技术的从业者都在将区块链变成一个不太开放的物种,甚至看成是互联网的对立面,这显然无法让区块链技术对现在已经发展相对较为成熟的互联网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和作用。

区块链的最大意义在于对互联网行业的重塑和资源的重新调配,但是有一个前提是区块链技术必须与当下的互联网行业产生密切联系才行。通过深度参与到互联网行业的运营环节当中,才能找到与互联网结合的点,从而推动行业优化,实现区块链价值的利用最大化。

当下,我们对于区块链的理解仅仅只是把它与互联网对立起来看待,这显然难以让区块链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甚至还将会把它带入到互联网的发展逻辑当中,最终让它同所有的风口行业一样,等到风口一过,便会沦为平庸。

媒体与行业的失衡让区块链逐步沦为一种概念。媒体之于行业的意义在于如实报道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当下的区块链媒体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行业可以承载的程度。当媒体过多、过滥的时候,行业的发展便会逐步失去原有的本质和意义,从实质性的动作变成一种概念上的营销。

曾经在朋友圈看到过一张图片,图片当中所有的区块链媒体铺满了整张图片,和直播刚刚兴起那会儿直播平台一样。尽管如此多的媒体出现说明这个行业异常火爆,但是如果媒体仅仅只是看到了这个行业的红利就想要通过掘得一桶金,而不去真正完善区块链技术的话,那么,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将这个行业炒成一个行业,变成一个概念,然而去找资本机构融资,最后陷入到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套路当中。

区块链发展的关键在于应用,而非仅仅只是发币。由于区块链技术脱胎于数字货币,因此很多区块链从业者们会继续沿着数字货币的发展套路去发币,这其实又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带离了它本来应该合理发展的轨道。

作为一种底层技术,区块链的应用在于如何借助它来解决当下互联网技术所不能破解的痛点和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行业运行效率,消除行业运行过程当中的用户痛点。当前区块链市场当中,人们却只是将区块链看成是一种工具,而不去思考区块链如何与行业内部元素的融合,这显然无法真正发挥区块链的作用,仅仅只会将区块链当成是一个类似互联网技术的形态,最终让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陷入到互联网怪圈中。

在我看来,区块链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应用端,即如何与现有的行业产生深度联系,并破解当下人们经常会遇到的痛点和难题。因此,找到区块链与现有行业的结合点,找到区块链破解现有行业发展痛点和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决定区块链是否走得长远的关键。如果我们仅仅只是将区块链看作是一个诞生于数字货币的存在,而不去思考它与外部行业的结合点,那么区块链技术发展到最后势必会陷入到发币的怪圈之中。

回归本质,区块链如何才能良性发展?无论区块链技术诞生于数字货币,抑或是其他的行业,我们都应当确认一点。那就是区块链始终都是一个技术,它的本质是通过这个技术来优化和改造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所建构的行业发展逻辑,从而让行业发展更加良性。因此,回归到技术的本质上,才算是区块链能够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深度开发区块链技术,找到它在外部行业更多应用的可能性。尽管当前的区块链技术已经在法律、版权保护、保险、食品溯源等领域当中开始应用了起来,但是这些应用还是基于最基本的区块链技术所产生的。但是,仅仅只是借助这些技术,想要与外部行业产生更多联系的话,必然需要更加深度的技术挖掘以及外延的延伸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深度挖掘区块链技术,才是保证其能够走得更加长远的关键所在。但是,我们要知道,区块链技术是一个非常新的技术,对于一个新技术来讲,前期需要很多的投入,才能让它的技术样式更加丰富。同时,通过深度发掘区块链技术,我们还能够找到它对外部行业结合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区块链技术的深度,而且能够拓展它对于外部行业结合的广度。

既然是一个技术,研发必然始终伴随其成长的全过程。从目前区块链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仅仅只是借助它的最初级的技术来解决当下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问题。这显然是不够的。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性,也有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如果仅仅只是将目光聚焦在这个技术的最初的“模样”上,那么这个技术的发展必然无法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等到行业发展成熟之后,我们再利用这个技术试图与行业产生结合的时候便会出现问题。

这有点像互联网技术的更新和迭代。当初,我们使用的是DOS系统,后来进化到了Windows系统,再到后来又到了XP系统,现在则到了win10系统。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变化,我们同样可以看出技术的发展脉络,它们需要不断演进才能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计算机系统还停留在DOS阶段,那么我们现在还能够如此轻松的购物、社交、娱乐吗?显然不能。所以,我们必须深度挖掘技术,通过技术自身的不断演进来实现它与外部行业之间不断的促进作用,从而让技术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能够与外部行业相互促进的存在,最终实现技术对于外部行业的赋能。因此,想要区块链技术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区块链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的不断进化和演进来找到更多的发展可能性,以实现它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的目的。

区块链技术必须要与数字货币完全剥离,才能自成一派。尽管现在区块链行业当中人们都在试图撇清它与数字货币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区块链创业过程当中开始有很多人会自觉不自觉地重新回到数字货币上。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人们不原因投入太多精力去研发区块链技术造成的。

相对于发币的简单、方便,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显然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首先,区块链技术前所未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完全要通过自己的摸索一步一步来实现。这对于习惯了互联网时代的平台模式和流量思维的创业者来讲显然是不太适应的。其次,资本当下对于区块链的关注点在应用层面上,对于其他方面的关注较少。但是,区块链技术想要在应用层面上打开思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先进行研发,然后再进行应用的探索。区块链技术的资金需求量其实是在研发上面的,所以资本与区块链发展根本驱动力的倒挂,最终导致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

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将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实现完全剥离。现在人们有一个共识越来越明确,那就是数字货币与区块链必须完全隔离,才能实现区块链技术更加安全,更加快速的发展。如果我们研发区块链技术最终还是要落脚在数字货币或虚拟货币上,那么,区块链的发展势必会陷入到新的怪圈之中,这不仅不利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还有可能因为区块链技术与数字货币的过度联系而让它出现很多问题。

区块链和互联网并不是冰火不相容的,必须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才能实现区块链与互联网的互利共赢。其实,在区块链刚刚诞生的时候,人们有关它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有过很多的争论。一些大佬也身处其中,甚至有人还将区块链成为新技术,将互联网称作古典技术。尽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依据,但是这种将区块链与互联网对立起来的说法,显然无法促进区块链与互联网之间的融合与联系,最终不仅将会让区块链找不到应用行业,而且还会让互联网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行业。

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现在互联网技术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之深刻已经难以忽视其存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如果没有了互联网的存在,那么将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另外,尽管互联网技术在改造行业过程当中有很多的问题和弊端,但是它还是促进了行业发展和效率提升的,而且真正解决了大众在生活当中的痛点和难题。

可以说,现在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已经或多或少地与互联网产生了联系,如果我们将区块链与互联网割裂开来看待的话,那么区块链将会找不到应用的范围和土壤。如果我们将区块链比作一粒种子的话,那么当前的互联网行业则是为这粒种子提供丰沃土壤和养分的地方。将区块链与互联网割裂开来看待的话,无疑于让区块链自绝生路。因此,我们不能将区块链与互联网割裂开来看待,区块链技术有它领先的地方,互联网技术有它的先进性,如果仅仅只是因为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浪潮逐渐退却,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浪潮正在兴起,我们就将互联网技术与区块链技术完全隔离显然对于两者来讲都是非常不利的。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2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应用;风险管理

区块链作为信息领域的前沿技术,正在技术创新和风投领域掀起一波浪潮。以区块链为技术支撑的产业发展中,金融行业是其优先落地应用的主要领域,基于对区块链的探索及其自身的发展,区块链技术的触角在未来会伸向越来越多的其他领域和行业。然而,正是从金融行业发现区块链在实际应用中会带来资产和管理上的风险损失,因此本文针对区块链在哪些领域得到了哪些应用、现状如何、应用中的风险如何评估及评价,试做一些探讨。

一、区块链技术介绍

(一)概念。对区块链概念的理解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狭义视角下,区块链指的是一种特殊的链式数据存储结构;广义视角下,区块链是一种技术集合,其中包括几种基础技术,如分布式存储、加密算法、点对点网络等。用户基于共识协议和分布式架构技术进行可信数据的交换以及存储是区块链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的主要作用。目前为止,区块链技术在行业内还未形成统一定义。2016年10月,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将区块链技术描述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二)优势及劣势1、核心优势。当前,信息技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然而信息有效性和数据可靠性却无法得到保证,区块链的出现由于其技术的特殊机制,其中的数据具有“可信”的宝贵特征,使得我们对数据高效率的获取看到了一线希望。下文介绍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的主要优势。(1)集体维护。在区块链的数据系统中,除交易用户的私有信息会被加密,其余数据系统均对所有节点用户开放。因此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会受到所有具有维护功能节点的共同维护,由于所有节点都有访问的权限,通过公共链的公开接口,任何人都可以对区块链数据以及相关应用进行查询和开发,系统信息处于高度透明状态。(2)去中心化。区块链使用分布式账本核算和存储,采用对等网络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打破原有利用中心化的硬件和管理机构管理数据的方式。区块链中所有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相等,单独节点的变动无法对整个系统的整体运作产生影响,以此保证节点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以及系统运行的整体性。(3)无需信任系统。区块链的节点之间遵循一套固定算法进行交换,参与人无需对任何人信任,系统的安全性反而会随着参与点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在区块链系统中的交易双方无需通过传统公开信息的方式产生相互信任,这将有助于系统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累积。(4)信息不可篡改。在信息进入区块链网络之前需要经过验证,验证通过之后被添加至区块链就会被永久存储,无法篡改。在区块链系统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生成一套不可篡改、可信任的数据库,以此规避一些由于数据篡改产生的不法行为。这也决定了区块链数据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核心劣势。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其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出现不可避免的缺点,甚至有些优势在某些方面也会成为技术本身的劣势。(1)无隐私性。区块链采用分布式账本核算和存储数据,在公有链上等于每个节点的用户都可以查看完整账本,同时由于区块链数据存储、管理交易过程的可追溯性,交易过程中的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这就意味如果某个人的账户被知晓,通过区块链就能知道他的资产情况以及每一单交易记录,无法保证用户交易过程中的隐私性。(2)监管危机。区块链的去中心、自治化特点淡化了国家监管的概念。然而监管要求是所有技术创新应遵循的底线。对区块链的监管力度提高,一方面在区块链商业应用过程中可以提供合规性保护;另一方面由于这项新技术的未完全开发性和虚拟性,其相关法律和制度的建立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跟进,监管程度和立法的尺度如果掌握不好也可能会毁掉区块链。(3)安全性问题。私钥安全是保证区块链数据不可逆、不可伪造的前提,而用户作为生成和保管私钥的主体,不存在第三方参与,因此私钥一旦泄露或丢失,账户的资产便无法做任何操作。私钥的保密性主要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采用新技术对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破解存在一定可能性,这将对区块链技术造成安全隐患。(4)数据确认的延迟性。区块链的交易无法保证时效性。以比特币在区块链中的交易为例,网络传输会影响到交易的有效性。这是因为这笔交易要被网络大多数节点知晓,并且认可后方可进行。同时还受一个小概率事件影响,就是当网络上同时有2个或以上节点竞争到记账权力,那么在网络中就会产生2个或以上的区块链分支,这时到底哪个分支记录的数据是有效的,则要再等下一个记账周期,最终由最长的区块链分支来决定。因此,区块链的交易数据是有延迟性的。(5)信息不可篡改。数据被用户变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既是区块链的优点也是缺点。举个例子:区块链中用户交易的地址信息如果填写错误将无法撤销并会造成永久损失;私钥丢失也同样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现实情境中如果银行卡丢失或密码忘记都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找回,及时阻止损失的发生或尽可能降低损失。(三)应用领域。目前关于区块链技术,理论性的探讨居多,其应用还处于一个探索期,切实展开应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不过现在一些产业和企业已经开始尝试区块链技术,根据目前发展态势,区块链可能在分享经济、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管理这三个领域落地。首先,由于分享经济的资源和资产呈现一定分散化,交易双方无需过多信任,基于区块链技术无需信任系统和去中心化的特点将有助于分享经济的运行。其次,具有连续性的链条交易也可以应用区块链技术。例如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一些电商平台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所有商品进行追踪溯源,并且记录不可篡改,以此来保证产品安全。最后,一些频繁交易的数字资产管理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规避交易风险。在P2P网络借贷中,区块链技术可以全程保存出借人和借款人双方的交易行为记录并且无法更改。依托区块链技术,在建立智能合约的基础上帮助双方清晰明了地掌握交易过程,以此提升违约难度,极大降低违约风险。

二、区块链技术应用风险分析

(一)利用安全表法识别风险。安全检查表法是根据系统工程的分析思想,在对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源,然后以提问方式将这些风险因素列在表格中。最基础的安全检查表由四个栏目组成,包括序号栏、安全检查项目栏、判断栏和备注栏。根据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安全检查表,列举出6个安全检查项目对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如表1所示。(仅代表个人观点)(表1)(二)存在的风险。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大账本,具有去中心化、交易不可篡改、信息透明可查询的特点。理论角度来看,区块链所具备的一些特点能够保证其系统的可靠,然而区块链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同时,基于以上安全检查表的判断结果可以看到,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由于会存在黑客攻击无法及时阻止以及技术有限性无法准确识别交易主体,导致产生以下可能的风险。1、技术风险。区块链所依托的技术支撑庞大而复杂,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智能合约层、应用层是构成区块链的五层技术架构。为了保证技术架构之间协调运行,确保网络正常运行,进而产生信任,需要通过默克尔树、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等多种技术和算法复杂而又精密的组合才能实现。由此可以看到,代码编写无误、程序正常运行、加密算法可靠准确是区块链产生信任的前提,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或错误,都会造成信任危机。2、业务管理风险。区块链中的全网数据会被每个节点存储和验证,单个节点无法更改数据。只有获得大部分节点的同意,才有可能对数据进行变更,因此在业务管理上存在滞后或无法挽回的风险。例如,2016年6月,以太坊上theDAO被黑客盗取高达360多万以太币(按事发前价格折算约5亿元人民币)的数字资产,由于区块链不可篡改,theDAO管理者无法撤销这笔交易,只好求助于社区,最终以太坊创始人通过个人权威说服了大部分节点,共同修改黑客账户,才挽救这笔被盗资产。业务数据的修改和撤回在传统交易系统中是非常常见的事情,然而在区块链网络中由于信息的稳定性就变得异常困难。3、智能合约风险。共同维护区块链网络运行的节点,具备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当智能合约在某个节点部署后,相应代码会在全网的每个节点同时运行并校验彼此的结果。这种节点关联性会导致某一节点的智能合约出现问题时波及到其他节点的正常运行。例如,2016年10月以太坊上有节点恶意执行大量消耗磁盘IO的智能合约,使得全网负载大幅增加,导致以太坊上大部分应用都无法顺利运行,全网一度陷入瘫痪。后经紧急程序升级修正了此问题,才使以太坊上的应用恢复正常。4、法律风险。区块链应用中的各种风险最终都将可能转化为法律风险,当企业在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过程中无法识别和处理这些风险时,很有可能会面临法律上的约束或制裁,又或者牵扯耗费大量物力财力的诉讼。另外,区块链集体维护、集体使用的特点同样面临新的法律挑战,如果某个节点存储了不合法的数据,基于数据同步原则,其他节点均会存储相同违法数据,这个时候是否所有节点的用户都将面临法律责任?

三、风险评价

(一)利用SWOT评价风险。利用SWOT分析法,定性分析区块链技术自身及其在应用中存在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如表2所示。(表2)(二)根据SWOT分析制订策略方案。根据SWOT分析矩阵,可以得到定性的风险评价结果,主观上可以判断应采取何种策略应用区块链技术,具体策略如表3。(表3)(三)评价结果分析。针对区块链技术在应用中的技术优势、劣势以及现阶段面临的机遇、威胁,构建其SWOT分析矩阵,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区块链技术应用中应当采取何种决策,在发挥优势和机会的同时规避劣势和威胁。区块链的发展正处于史无前例的机遇期,理论概念面向群众的广泛普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正在为其快速稳定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结合区块链技术的评价结果,区块链技术的更高价值还未被完全开发,未来应当通过企业这个微观主体,结合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及技术优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四、风险规避与监控

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底层技术构架,不仅限于金融、经济领域,未来在政治、法律、公益、社会、科学等领域都有一定应用,是一种具有潜力、重塑社会各方面及运作方式的覆式创新技术。区块链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将会给用户、企业、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任何领域都应做到有效的风险防控,为区块链技术与产业的结合和落地应用设立一道坚实的防火墙。对于区块链技术在应用可能存在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和监控。(一)数据泄漏风险防范。一是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先进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从技术上保护数据,在目前业界的相关技术成熟后,企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数据泄露问题。二是利用区块链数据层和企业内部数据层相结合的结构处理数据,根据数据是否需要在区块链上流动,差异化设置数据的存储位置。企业内部数据库主要处理不需要在区块链流动的数据,当数据需要在区块链范围流动时再接入区块链相应节点。三是严格把关申请接入区块链的节点在授权管理方面的权限。与公有链不同的是,企业应用区块链需要通过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来审核节点的接入。同时,可以在签署的协议中明确责任和权利,从法律角度规避节点用户数据泄露的风险。(二)企业应用中。企业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时需要把网络安全监管放到一个新的高度,不能完全依赖区块链本身的技术优势,加强网络软件的可靠性管理,保持一定警惕性。基于目前针对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监管条例暂处于空白状态,各行业的监管机构应当分享信息,根据实际业务的共通特点制定区块链技术的行业监管细则,达成共识,便于在技术上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将发生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三)提升法律规制。区块链主要依托加密算法提供技术支撑,以及通过虚拟货币在网络上进行交易,这无疑增大了法律约束和监管的难度,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应当针对区块链技术的特点以及我国数字货币发展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法律和监管政策进行研究和规范,避免在出现问题时陷入被动。同时,在对法律法规进行研究时,应当针对区块链类型和应用场景的差异制定相关标准,合理的法律法规条例,为各行业在应用区块链的过程中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消除法律隐患,激发企业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孝男,王永涛,白云波.区块链+时代,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信息安全,2017(08).

[2]韩海庭,孙圣力,傅文仁.区块链时代的社会管理危机与对策建议[J].电子政务,2018(09).

[3]刘海英.“大数据+区块链”共享经济发展研究———基于产业融合理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01).

[4]梁雯,司俊芳.基于共享经济的“区块链+物流”创新耦合发展研究[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9.26(01).

[5]葛琳,季新生,江涛,江逸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联网信息共享安全机制[J].计算机应用,2019.39(02).

[6]余伟,姜晓红,薛亮.区块链行业应用现状综述和发展前景分析[J].电子商务,2018(09).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3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建设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自2012年以来,生鲜食品需求逐渐攀升,消费者对生鲜食品的质量、营养与安全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尤其是基于农业大国背景下,加快发展冷链物流运输,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生鲜食品销售质量以及运输安全性,保障蔬菜、水果、肉类等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减少运输中不必要的成本损失,提高运输效率。同时,加快构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有利于实现生鲜食品跨地区流通,长期保持稳定销量,促进农户收入持续增长,提高生鲜产品销售质量,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增长。文章主要对区块链技术概念与特征进行深入概述,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1区块链技术概念与发展特征

1.1概念界定

区块链技术表面来看较为深奥、难以理解,但是其本质原理较为浅显易懂。具体来说,可以将区块链整体看做一个分布式地图,在不同的分布区域内,均拥有权力相当的应用主体。这些权力相当的应用主体可以借助区块链中不同链条实现信息融合共享。在进行信息融合共享过程中,区块链技术还可对一些市场交易技术进行高端隐私化处理。在区块链技术发展初期,广泛应用于市场金融交易领域,因此,为保障市场用户的信息交易安全与资金交易安全,区块链技术通常借助全方位加密手段和高技术秘钥科技对一些数额交易较大、信息较私密的事件进行系统加密处理。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借助自身高科技数据计算系统对一些权力主体的应用进行深入平衡,最大化保证其保密性同时,也平衡了主体权力的运用,促进市场公平性,杜绝不必要交易成本的浪费。

1.2发展特征

在区块链技术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其系统内部的非对称高端加密技术与时间戳技术,这些核心技术主要具备以下几种特点:一是具备高度去中心化特点。传统互联网交易管理中心通常总是在不受任何约束情况下对市场交易进行管理,会导致管理中心的权利逐步向绝对化趋势发展,大幅增加市场交易成本,逐步降低交易效率。而区块链技术与之不同,区块链技术主要采用高度合理的去中心化模式,并不依靠交易管理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区块链技术主要依托高端加密数据测算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分层管理,即使在某一层发生信息泄露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体信息管理系统。二是具备区块链安全性能。现阶段,在互联网交易中均采用对应秘钥技术来保障用户信息,但随着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应秘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较易产生信息漏洞。而区块链技术中采用的是非对应秘钥技术,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三是具有反复验证性能。在区块链中具备时间戳技术,可以依托该技术对不同时间节点的用户信息进行实时搜索与查找,且在时间戳技术的系统控制下,用户信息很难被恶意修改与盗用。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尚不完善

我国当前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信息网络组织。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缺乏提供信息的网络平台,造成了产品信息错位、不对称现象,进一步导致产品市场供需不到位、信息输出混乱等问题。与此同时,全国大多数冷链物流企业均没有属于自身的独立信息化网络平台。即使有少部分企业拥有独立的产品信息系统库,但企业之间信息缺乏共享机制,产品供需信息仅仅取决于各自企业拥有的局部市场消费现状。这些信息流动性差、准确性低,较易受到局部消费市场的影响,导致产品销售风险升高,提高生产成本。

2.2冷链物流的人才培养缺乏

随着我国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产业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具体来看,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与其他物流运输人才培养在本质上存在较大区别。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在掌握相关冷链加工、运输、储存等相关知识与经验后,还需要深刻了解食品安全、农业、生物等几方面的知识。由于我国区块链、物联网技术仍旧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同时掌握冷链物流基础知识与区块链技术的人才屈指可数,加之整个冷链物流行业人均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大部分从事冷链物流行业的工作人员是外行,缺乏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以冷库为例,许多操作人员没有经过长时间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缺乏冷链基础知识,经验尚且不足,物流管理意识相对薄弱,一旦在运输途中操作管理不当,极易造成冷链产品安全问题。

2.3冷链物流运输追踪系统单一

现阶段,我国生鲜食品的全程追踪监控与运输管理是整个冷链物流的重要组成环节。为确保生鲜食品的新鲜度与安全度,需要在整个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对生鲜食品进行全方位追踪监管。但目前我国在冷链物流运输中主要存在对生鲜食品的全程运输监管力度不足、全程运输追溯信息系统欠缺等问题,无法最大化实现生鲜食品冷链安全供应链的全面管理与具体追踪管理,导致无法提供真实、可靠、准确的运输追踪信息数据。由于收集的运输信息不全面、追踪系统不完善,在运输中一旦出现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原因,错过最佳解决时间。同时,由于生鲜食品安全信息与生产信息不太透明,无法及时有效地对供应链中生产、包装、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合理管理。

2.4冷链物流运输温度缺乏保障

冷链物流运输产品一般均具备易损坏、易腐败、价值较低及大小不一等特点。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温度、湿度、包装结构等指标均具有较高要求,必须达到冷链运输规定标准。但是在目前我国冷链物流的温度运输控制中,尽管某些关键环节设定了温度控制工鞥,但仍无法建立全方位温度控制系统,即无法实现运输温度全程控制。由于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温度控制环节都是独立且单一的系统,因此,无法保证产品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温度长期保持很稳状态,且由于温度缺乏具体保障,更易致使冷链产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3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措施

3.1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管理规范

首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规范。健全冷链物流系统信息安全标准,例如冷链运输作业基本标准、冷链运输环境温度设定标准与温度控制标准。同时,结合国际通用物流标准,实现产品链上各环节信息收集与管理均有基础标准可依。完善政府信息、企业信息、个人运输信息等方面相关政策法规,同时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保障冷链物流信息的运输安全。发挥区块链技术的检测作用,采用“分层检测、相互驱动”的管理模式,并及时介入网络信息平台,将运输车辆温度情况、运输定位纳入综合监控范围,促进冷链物流运输安全保障。其次,完善冷链物流相关信息规划。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保障产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报告等政策规划创新制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需要将区块链技术重点作为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的发展基础,进而将信息化作为促进区域协调运行、实现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手段。同时,完善消费市场准入机制,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提供较为稳定的构建环境。最后,加大冷链物流政府扶持力度。各地政府需要对冷链物流企业以及农产品销售企业在物流人才培养、流通区域通行权、土地买卖、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各地政府关于区块链技术、科研开发等专项资金项目,打造新型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体系,重点支持一批全面化冷链物流龙头企业茁壮发展。此外,鼓励这些新型企业积极与信息化院校进行深入合作,联合培养具备冷链物流基础专业知识与科技创新知识的物流信息化高端人才,优化冷链物流人才结构,为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奠定夯实基础。

3.2创建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

冷链产品和其他产品在物流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冷链产品具有储存周期短、产品附加值高、回收处理性能低等特征。为提高我国冷链产品市场交易量,政府和相关运输部门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和指导方针,提出要依靠建设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网络来促进产品销售。对此,可以创建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指导的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来构建高端冷链物流信息网络。所谓智能集装箱信息管理平台,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以及区块链技术对产品冷链物流进行集中管理。该管理平台与电商销售平台相似,当装满产品的冷链物流集装箱达到指定地点时,可利用红外线扫描技术对其进行全方位扫描,以此获取集装箱货物重量及运输编号等信息,然后利用信息数据传输平台呈现冷链物流集装箱图像。相较于传统集装箱物流运输过程,冷链集装箱物流运输可以充分借助此项智能平台,大幅度缩短集装箱扫描时间,提升交易效率。同时,该智能平台还可借助区块链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集装箱内冷链产品种类进行分类,例如一些保质期相对较短的蔬菜、肉类等农产品,会在平台检测中加入温度、湿度数值,以便选择更好的运输路线。

3.3建立全程冷链运输信息化链条

一个完整的冷链运输信息化链条主要涉及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且要求产品在全程中处于低温运输环境,以此充分保证产品销售质量。冷链物流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对运输各环节进行信息数据全面覆盖,保证冷链物流各环节紧密联系,提升运输效率。第一,生产信息化。以农产品为例,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数据信息库,利用各种传感器对农产品生产环境温度、空气湿度、光照程度、土壤湿度等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并及时将其录入信息库,对农产品生长环境进行定期检测,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统计及研究,以此优化农产品生长环境,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达成生产质量化、智慧化目标。第二,加工信息化。产品生产后,在产地进行简单分类、挑选与包装,最终进行装箱。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时记录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例如产品监测过程、加工环节、加工日期等信息,将数据信息上传至政府相关部门的官方平台,以便广大用户在各大销售市场通过智能手机对产品加工信息进行查询,也有助于督促产品加工质量的提升。第三,产品储存信息化。通过各地政府的资金投入以及各地冷链企业的不断加入,需要增加冷库数量。同时,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冷链储存管理系统,实现储存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此外,运用区块链技术还可对冷链冰库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合理优化与组合,进而形成智能化冷链储存仓库,提高冷库运输效率。第四,运输信息化。将区块链技术与湿温传感技术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车辆监控系统将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及时传输找到冷链检测系统中,系统在接收到数据信息之后进行不定期监管,以此提高冷链物流产品运输效率。

4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种长期发展性工作,应当杜绝出现“一蹴而就”“单一化发展”的思想观念,积极运用区块链技术不断健全已有冷链物流信息化体系。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我国冷链物流系统可以利用网络智能信息化平台,及时有效预防潜在食品安全风险,也能发现并解决存在问题及时。通过区块链技术与我国冷链物流的高度融合,真正使智能信息化系统在运输中发挥督导作用,提高冷链物流运输效率,也能提升产品运输质量。

参考文献:

[1]唐衍军,许雯宏,李海洲.基于区块链的食品冷链质量安全信息平台构建[J].包装工程,2021(11):6-7.

[2]郑君宇.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网络供应链金融创新优化路径初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01):18-20.

[3]尹传忠,谢毅峰,武中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多式联运信息平台构建[J].铁道运输与经济,2020(08):33-38.

[4]张馨.新型物流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07):103-107.

[5]张森,叶剑,李国刚.面向冷链物流的区块链技术方案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20(03):12-15.

[6]刘森,王英卓.区块链技术在冷链物流信息化中的应用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冷链物流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0(08):9-11.

[7]戴云晶,李杨辰,冯菊,等.基于区块链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分析——以安得企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07):22,195.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4

2008年10月,中本聪提出比特币设计白皮书[1],并于2009年公开了最初的实现代码。2014年开始,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技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由于区块链具备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匿名性等特点,目前已被应用于金融、贸易、征信、共享经济等诸多领域。2015 年 10 月,美国纳斯达克(Nasdaq)证券交易所推出区块链平台 Nasdaq Linq[2],通过该平台进行股票发行的发行者将享有“数字化”所有权。2016年1月20日,中國中央银行专门组织了“数字货币研讨会”,邀请花旗、德勤等公司的区块链专家,针对数字货币发行总框架与演进过程,以及国家加密货币等话题进行研讨。

最早的区块链技术出现在比特币项目中,作为比特币背后的P2P网络分布式记账平台[3]。公认的最早关于区块链的描述性文献是2008年中本聪撰写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4],但该文献重在讨论比特币系统,并未提出明确的区块链定义与概念。目前区块链利用密码学中的hash算法等技术,使比特币形成了一个不依赖于发行方的货币系统,保证了各地参与者的交易安全。

针对区块链的安全问题,张宪等[5]对当前主流的隐私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祝烈煌等[6]详细介绍了区块链的层次构架,分析了现有区块链技术存在的缺陷;Meiklejohn等[7]通过启发式聚类分析技术分析区块链中的交易记录。本文介绍区块链关键技术,提出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保护构想,并通过实例论证该构想的可行性。

1 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主要分为3种:私链、联盟链、公有链。私链用于机构内部,性能上相对弱于现有分布式系统;联盟链建立于多个联盟机构之间,且每个机构间有一个核心节点;公有链对社会公开,用于资源共享等方面。Baas平台可以面向用户群体提供联盟链与公开链。区块链结构分为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激励层、合约层与应用层[8],功能分别为:①数据层封装底层数据区块的链式结构,采用相关非对称公钥数据加密技术以及时间戳技术,通过哈希算法与Merkle数据结构,将一定时间内接收到的数据和代码封装到一个带有时间戳的数据区块中,并链接到最长的主链中,形成新的区块;②网络层建立在IP通信协议与P2P网络基础上,包括分布式组网机制、数据传播机制以及数据验证机制,使区块链系统的每个节点都能参与区块链数据的校验与记账过程。仅当数据通过全网大部分节点验证后,才能写入区块链;③共识层为封装网络节点的各类共识机制算法,在去中心化的系统中,其能够使各节点更高效地针对区块数据的有效性达成共识;④激励层集成了经济因素,主要用于公有链中。它使共识节点可采取最大化自身收益的行为,并且保障了去中心化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具备适度经济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可形成对区块链历史的稳定共识;⑤合约层封装各类脚本、算法与智能合约,目前已出现以太坊等图灵完备的、实现较为复杂的脚本语言,是可编程特性的基础,并使区块链可以支持各种金融与社会系统的应用;⑥应用层封装区块链各种应用场景与案例,提供可编程环境,通过智能合约将业务规则转化成平台自动执行合约。区块链功能机制见图1。

2 区块链隐私保护

个人用户隐私信息通常指数据拥有者不愿披露的敏感数据或数据所表征的特性[9],而为了维持分散节点间的数据同步性并对交易达成共识,必须公开一些信息。所以必须对用户敏感信息进行处理,以减少隐私泄露的风险。

2.1 区块链隐私保护方式

在区块链上实现隐私保护,主要通过区块链的多个节点验证每笔交易,但如果存在恶意用户验证,则有交易信息泄露的风险。因此,Vitalik提出4种解决方案:①通道(见图2)。只有通信或交易双方才能掌握其中详细信息,与票据交易类似,经过双方共同验证、签名才能最终确认。若要继续通信,需要经过双方再次确认信息并签名。签名次数越多,说明通信发生得越晚。对于有冲突的交易,才会被放到链上(双方确认的信息都在链下进行)。通过“通道”方式发起交易,其安全性与区块链上发起的交易基本一致,可有效保障交易方的隐私性;②混合器[10]。在交易前设置好一个连接所有交易方的中心平台,左侧交易方A1将需要交易的货币与地址发送给该平台后,B1、C1以及右侧的A2、B2、C2也执行相同操作。交易方将需要的货币发送到一个相连的中心平台,以保证将其联系打乱后可发送到事先指定的地址上。在链上参与方看来,只知道A1、B1、C1用户与A2、B2、C2用户发生了交易,却不知具体对应关系。这也意味着需要一个中心化的服务器存贮货币,且告诉中心处理器应该发送的位置。但是该方式需要充分信任中心处理器,即对于第三方的信任。为了削弱中心化趋势,Vitalik等[11]又引入了智能合约(见图3),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安全性与隐私性;③环匿名[12]。它是一种特殊的群签名组成的协议,只需证明拥有环签名中任意一个签名的签署权即可;④零知识证明。在区块链公有链中,运用零知识证明使其不需要添加或向外界透露更多信息即可完成整个交易流程。

2.2 区块链技术在隐私保护方面优缺点

区块链能解决一些中心化服务器面临的隐私泄露问题,但由于区块链技术采取的去中心化架构与数据存储机制,也为隐私保护带来一些不利因素。

在区块链隐私保护方面,张宪在文献[5]中提及了达氏币(Dash)、门罗币、零币。其中达世币具有可保护隐私的主节点,且引入了链式混合(chaining)[13]及盲化(blinding)技术[14]。但由于达氏币依旧存在主節点被控制的风险,所以又提出不依赖中心节点的加密混合方案;门罗币的两个重要技术分别为隐蔽地址(stealth address)与环签名(ring signature),由于在环签名技术中需与其他用户的公钥混合,有隐私暴露的风险,所以又提出零币概念。但区块链提供的匿名方式仍有隐私泄露的风险。因此,如何增强区块链匿名性是研究中的一大难点。目前主流研究方法有P2P混合机制[15]、分布式混淆网络[16]与零知识证明[17]等。

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保护优势如下:①信息不可篡改。信息经过验证后添加到区块链上,则会永久存贮起来,除非超过51%的节点(即51%攻击[18])受到控制,否则对单个节点的数据修改无效,因此区块链稳定性较强;②匿名性。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遵循固定算法,且不需第三方参与,交易双方无需公开自己的身份以取得信任。另外,区块链地址空间一般较大,出现碰撞的概率非常低,从而充分避免了隐私泄露的风险;③区块链网络稳定。区块链网络是一种P2P网络,在P2P网络环境中,计算机既可作为服务器,又可作为工作站。在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地位都是对等的,节点之间采用中继转发的模式进行通信。信息的传输分散在各节点之间,而不需要经过集中环节,从而降低了信息被窃听的可能性,能够更好地保护用户隐私。

基于区块链的隐私保护劣势如下:①区块链网络中的数据不可更改,在公有链上的交易数据也是透明的,因此容易受到攻击。攻击者可通过推断区块链之间的交易数据找出敏感信息。尽管是匿名交易,但通过分析全局账本交易信息的关联性,可降低区块链中个人信息的匿名性效果,甚至泄露匿名信息内容。如Meiklejohn等通过启发式的聚类分析技术分析区块链中交易记录,可发现同一用户的不同地址;②与传统中心化架构相比,由于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点,使每个节点储存的信息等效,攻击者很容易找到安全性相对薄弱的节点入侵;③随着数据量增大,区块链的应用会出现延迟。因每一次交易都有相应不可更改的记录,随着时间推进,每次交易都需要下载并读入历史上所有交易记录才能正常进行,另外每一笔交易都需要全网告知,因而产生记账周期(比特币控制在10min左右)。

3 结语

区块链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麦肯锡研究报告指出,区块链技术是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科技。未来可能深入应用区块链的场景包括金融服务、征信与权属管理、资源共享以及投资管理等领域,但相应的用户隐私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增强区块链的匿名性,以及加强节点保护等问题都是目前面临的难题,而且运用隐私保护也需要采用合理的系统设计方案,以规避硬件限制。虽然目前区块链底层技术还不够成熟,但相关技术发展迅速。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5

1、区块链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区块链没有中心账本,人人都有机会参与记账,人人都是中心,并且系统里的人,人人都有一份账本。

2、区块链仅仅是一个技术而已,不同的人会拿它去做不同的事情,现在有许多聪明的人正在将其完善和优化,让区块链可以应用在更多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有一-些人,趁人们对区块链还不甚了解,鼓吹各种概念,毫无新意地发行各种数字代币圈钱。开放协议的美妙之处就在于,那些在早期发现并拥护它们的人,能够以令人震撼的新方式来驾驭它们。

(来源:文章屋网 )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6

央视曝光以元宇宙为名的区块链游戏骗局,央视发现,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元宇宙区块链游戏,都需要用户将人民币兑换为 USDT 这种虚拟币,再兑换成该游戏所使用的虚拟币。而在 2017 年,央行等就明确指出,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

业内人士称,网络上鼓吹的“元宇宙链游”,只是借着元宇宙概念炒作推广的骗局。许多区块链游戏本质是款网页小游戏,开发成本很低,对外宣传可以理财赚钱,其实只是拿后入场的人支付的资金来填补窟窿。

元宇宙就是一个允许人们以虚拟形象在三维空间中与各种软件进行交互的世界,它将带领人们进入一个互动内容的时代,它还是一个由多宇宙互连、持久而鲜活的数字世界,能够打破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元宇宙的魔力不仅让Facebook、字节跳动等大厂为之着迷,也让许多游戏公司的股票飞涨。

不过从目前各家游戏公司的公告中可以看出,元宇宙在现阶段仍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究竟什么样的游戏是真正的元宇宙,或许厂商自己心中都没有清晰的答案。

元宇宙在硬件技术上也有很大阻力,元宇宙对显示技术、网络技术、VR渲染技术和计算处理能力的要求极为苛刻,就连扎克伯格都承认“实现元宇宙,技术上的挑战很大”。

当前互联网内卷化越来越厉害,在内容载体、传播方式、交互方式、参与感和互动性上长期缺乏突破,导致“没有发展的增长”,移动互联网的红利逐渐到顶,甚至出现了缓慢的衰退景象。各种技术到了一个新闸口,需要新产品的产生带来新的活力,人类社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资本急需要新的投资风口,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元宇宙”应势而生,偶然中存在着必然。

虽然元宇宙十分庞大和复杂,需要不断进化演变,现在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是一些具备了某些元宇宙特征的雏形,究竟元宇宙有怎样的发展前景,理性拥抱是我们正确的选择。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7

区块链作为一种价值技术的平台,其去中心化信任的特征被寄予了深刻变革产业发展的期望,但回归当前发展阶段,区块链的应用距离实现这一愿景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布比(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布比)创始人兼CEO蒋海看来,这一理想与现实之间,隔着一个“应用场景”。

锁定区块链应用服务

区块链技术使我们第一次能够从技术层面建立去中心化的信任,提高效率,拓展业务边界,被认为是当前金融科技领域最具颠覆潜力的核心技术,因而备受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的追捧。在蒋海看来,其主要原因在于:“这种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构建可信任的多中心w系,有潜力使得当今互联网从信息传递上升到价值传递的新高度,成为未来最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

这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博士,自2014年开始,就带领着十几人的团队,在接下来的3年左右时间里,用几乎全部的精力集中攻克区块链底层技术,并获得数十项核心专利技术。

蒋海认为,区块链技术最终是为金融服务生态的建设服务:“区块链技术主要解决的痛点是提高金融服务中的信任传递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因为,利用区块链,能将分散独立的各自单中心,提升为多方参与的统一多中心,打通金融服务上下游各个环节,促进金融服务的良性生态建设。”

因此,在底层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后,蒋海和他的团队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区块链的改造、优化/创新应用上,即从区块链的上层应用着手提供服务,开发高可扩展高性能的区块链平台。2015年3月,布比在北京成立,正式向探索区块链的商业应用进发。2015年12月,布比在其区块链平台上启动了国内首个区块链商业应用案例。

将区块链技术“落到实处”

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并非一项全新技术,早在2000年前后就有人开始研究,但这一技术为何在近一两年才被普遍关注?蒋海认为,“从技术体系上看,区块链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后,当时在密码学界掀起过数字货币的研究浪潮,eCash是典型代表,但是,在技术路线上走了弯路。比特币诞生于2009年,它的技术也有赖于2009年之前的业界探索成果。比特币的成功运行,让业界对区块链技术有了新的认识,并得到了例证。”蒋海表示。

然而,在蒋海看来,区块链未来的成功一定是种不同于传统的新模式,需要深入探索出技术与产业融合在服务模式变革上的路径。

毕马威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投资人对区块链领域将回归理性,整个行业的首要任务是停止概念验证测试,认识区块链目前能达到的能力,开发可以部署到生产环境的方案,提高区块链解决方案的成熟度。

“就发展前景而言,区块链将有潜力深刻影响金融服务的基础设施。布比将秉持脚踏实地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通过深入产业,与合作伙伴一道,打造新一代价值流通网络。”蒋海表示。在后续发展中,布比还考虑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将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也融合进来。“主要是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区块链应用中的大规模数据存储及分析,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区块链应用中的部署及运维。”蒋海说。

万事俱备,重在场景

但这项工作的推进存在不小的实际难度。“客观上讲,区块链本身仅仅是一项新技术,本身并不构成产业,这项技术能否驱动产业发展,或者能否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完全取决于应用场景。”蒋海指出,“金融机构在应用区块链的态度上是积极的,但说到他们使用这些区块链技术的动力,还需要找到合适的业务场景。”

作为国内较早从事区块链应用研究的企业,布比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据蒋海介绍,布比区块链已经被应用于数字资产、贸易金融、股权债券、供应链溯源、联合征信、公示公证、数据安全等领域。“布比一直致力于提升区块链技术产品化程度。2016年,布比推出了开放的区块链服务――布萌数字资产网络,这是区块链应用模式的一大创新。”蒋海说。据悉,在布萌数字资产网络上,企业机构可通过服务接口将自己的应用接入布萌,并发行/登记资产,诸如保单、黄金、理财产品、游戏装备、卡卷、商业积分等多种资产,这些资产在布萌网络自由流通,最大地发挥它们的价值。

蒋海告诉记者,未来,布比将从6大方面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各种场景中的应用:

第一,快速应用构建,多模式的账本结构及业务模型,方便快速构建应用。

第二,海量用户支撑,高效交易验证和同步,支撑大规模应用场景。

第三,可视化运维管理,从网络、系统、业务层面提供可视化的运营管理。

第四,隐私权限策略,丰富的权限策略配置,依据应用需求进行隐私保护。

第五,内置智能合约,支持可编程的合约开发,并提供标准化的合约模板。

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篇8

DAG(有向无环图)被认为是一种对链式数据的可替代的解决方案,可能成为下一代分布式账本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实,学过数据结构和图论的同学,应该对DAG并不陌生。在很多分布式计算集群系统中,DAG都是作为分布式事务处理的数据结构,用来存储并发的事务处理流程,如在Spark、Yahoo的YARN等系统中DAG应用。这样一种数据结构,具有对并发的异步分布式活动很好的适用性。在分布式网络中,数据资产的交易过程也很适合用DAG来进行存储。

DAG(有向无环图)技术被引入加密数字货币领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有块的DAG阶段和无块的DAG阶段。起初,是希望用DAG的拓扑结构来存储区块,改变区块链式存储结构,变成DAG的网状拓扑结构,这样交易打包可以并行在不同的分支链条进行,达到提升区块链性能的目的。在2015年,Sergio Demian Lerner在论文中提出了用DAG直接来存储交易,实现"无区块"的加密数字货币DagCoin,即构建一个DAG链。在DAG链中,交易发起后直接广播网络确认,省去区块打包和出块时间,理论上,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2016年,采用DAG技术的IOTA、ByteBall等项目涌现,使得DAG链成为新一代公链的重要技术趋势。与"区块"链相比,DAG链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单链"到"树状和网状链"的转变、从"区块粒度"到"交易粒度"的转变、从"单点跃迁"到"并发写入"的转变,这是对区块链从容量到速度的一次大革新。

以IOTA项目为例,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其底层技术被成为Tangle(纠缠),这就是一个基于DAG的分布式账本。Tangle仍然是一个P2P网络下的分布式数据库,也采用共识算法来验证交易。但与传统区块链不同,它采用的是DAG的数据结构以及共识机制。在IOTA里,没有区块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DAG存储的交易网络。每一个交易都会引用过去的两条交易记录哈希,这样前一交易会证明过去两条交易的合法性,以及间接证明之前所有交易的合法性。整个网络都参与交易合法性的验证,而不像传统区块链,只有POW或者POS等共识算法选出的少量节点来验证交易合法性。IOTA的共识就是它自身内化特性,可以使它在没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进行规模化使用。高效并发的物联网应用是DAG天然的应用场景。

那么,DAG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替代区块链技术?不会,每种技术有它擅长的方面,也一定有它的不足,我们采用技术,总是希望取长补短,各有所用。DAG有一个关键缺陷,就是异步系统的一致性问题。与区块链相比,DAG不支持强一致性。DAG的异步并发机制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同时也带来了一致性的不可控问题。区块链采用的是同步操作的验证机制,能够保证较高的一致性。但是,

今日链见,和大家谈谈区块链技术领域的一项新创新——DAG技术。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前瞻性的新技术,它用点对点网络(P2P)、链式数据结构、非对称加密、哈希、分布式共识算法等技术组合,建立了不可篡改的、可信任的分布式账本,支撑建立了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解决了"双花"的问题,可以实现支付即结算、支付即清算。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账户的支付手段,区块链技术也有很大的问题,尤其是交易性能的问题。因为要很多计算节点进行共识,区块大小不能过大,使得每个区块上存储的交易数量受限,同时每个区块的产生要向全网广播并得到全网确认,出块时间也比较慢。这些问题成为区块链技术更广泛应用的瓶颈,很多技术研发的力量都在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DAG(有向无环图)被认为是一种对链式数据的可替代的解决方案,可能成为下一代分布式账本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实,学过数据结构和图论的同学,应该对DAG并不陌生。在很多分布式计算集群系统中,DAG都是作为分布式事务处理的数据结构,用来存储并发的事务处理流程,如在Spark、Yahoo的YARN等系统中DAG应用。这样一种数据结构,具有对并发的异步分布式活动很好的适用性。在分布式网络中,数据资产的交易过程也很适合用DAG来进行存储。

DAG(有向无环图)技术被引入加密数字货币领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有块的DAG阶段和无块的DAG阶段。起初,是希望用DAG的拓扑结构来存储区块,改变区块链式存储结构,变成DAG的网状拓扑结构,这样交易打包可以并行在不同的分支链条进行,达到提升区块链性能的目的。在2015年,Sergio Demian Lerner在论文中提出了用DAG直接来存储交易,实现"无区块"的加密数字货币DagCoin,即构建一个DAG链。在DAG链中,交易发起后直接广播网络确认,省去区块打包和出块时间,理论上,效率得到了质的飞跃。2016年,采用DAG技术的IOTA、ByteBall等项目涌现,使得DAG链成为新一代公链的重要技术趋势。与"区块"链相比,DAG链主要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单链"到"树状和网状链"的转变、从"区块粒度"到"交易粒度"的转变、从"单点跃迁"到"并发写入"的转变,这是对区块链从容量到速度的一次大革新。

以IOTA项目为例,这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物联网应用项目,其底层技术被成为Tangle(纠缠),这就是一个基于DAG的分布式账本。Tangle仍然是一个P2P网络下的分布式数据库,也采用共识算法来验证交易。但与传统区块链不同,它采用的是DAG的数据结构以及共识机制。在IOTA里,没有区块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DAG存储的交易网络。每一个交易都会引用过去的两条交易记录哈希,这样前一交易会证明过去两条交易的合法性,以及间接证明之前所有交易的合法性。整个网络都参与交易合法性的验证,而不像传统区块链,只有POW或者POS等共识算法选出的少量节点来验证交易合法性。IOTA的共识就是它自身内化特性,可以使它在没有交易费用的情况下进行规模化使用。高效并发的物联网应用是DAG天然的应用场景。

那么,DAG是不是就可以完全替代区块链技术?不会,每种技术有它擅长的方面,也一定有它的不足,我们采用技术,总是希望取长补短,各有所用。DAG有一个关键缺陷,就是异步系统的一致性问题。与区块链相比,DAG不支持强一致性。DAG的异步并发机制提高了系统的扩展性,同时也带来了一致性的不可控问题。区块链采用的是同步操作的验证机制,能够保证较高的一致性。但是,DAG作为异步操作,需要一个全局的协调调度机制来保证一致性,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将引入中心化的机制。如果不这样做,在运行智能合约时,很可能会出现节点间所存储的数据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出现偏差的情况。当然,在DAG网络下的安全、性能等问题,也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应用来进行检验和验证。

总之,DAG给广义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或加密数字货币应用)提出一个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将有利于产业的加速发展。

作为异步操作,需要一个全局的协调调度机制来保证一致性,但这在某种程度上将引入中心化的机制。如果不这样做,在运行智能合约时,很可能会出现节点间所存储的数据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出现偏差的情况。当然,在DAG网络下的安全、性能等问题,也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应用来进行检验和验证。

上一篇:媒介融合的方式范文 下一篇:财务管理专业概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