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的的康复疗法范文

时间:2023-12-18 17:12:38

肩周炎的的康复疗法

肩周炎的的康复疗法篇1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肩周炎; 疼痛; 康复

doi:10.14033/ki.cfmr.2017.2.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2-0022-02

肩周炎(periathritis)是临床常见的软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因尚未十分明确,好发于中老年人,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及活动受限为特征,其治疗的关键是松解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粘连,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本文采用体外冲击波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ESW)治疗肩周炎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3月在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及骨科门诊明确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52例(其中男27例,女2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05±9.39)岁,治疗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46.46±8.7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2005年的肩周炎诊断标准[1];(2)症状包括肩部疼痛、僵硬及关节活动障碍,如外展、上举动作、内收、背伸及旋转功能受限,在肩关节周围有固定压痛点;(3)肩部X线检查无特殊发现。

排除标准:(1)由颈椎病、痛性肌萎缩、神经系统疾病、冠心病导致的肩关节疼痛;(2)合并精神疾病;(3)凝血功能障碍;(4)孕妇、体内有起搏器患者;(5)严重的肝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1.2 方法

(1)体外冲击波治疗方法:采用瑞士ELECTRO MEDICAL SYSTEMS S.A.生产的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型号Swiss DolorClast(FT-174),以肩部压痛点为中心(如结节间沟、准喙突、肩峰下滑膜囊等部位),工作电压100~240 VAC 50/60 Hz,治疗压力为3~4 bar,冲击波频率5次/s,每处冲击波治疗次数为1000~1500次,根据患者疼痛程序和耐受力,适当调整治疗压力和冲击次数,每5天一次,共治疗3次。(2)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以关节松动治疗为主,配合超短波、针灸、电疗等康复治疗。1次/d,5次为1个疗程,间隔2 d后再继续5次。

治疗组采用体外冲击波+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以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停用所有镇痛药物治疗,嘱患者平时进行自主关节活动度训练,借助软木、肩梯等器械或徒手进行摆臂运动、爬墙运动、外旋运动及拉环运动等训练。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肩周炎疗效标准。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显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仍有活邮芟蓿晃扌В褐⒆从胩逭骶无改善[2]。总有效=治愈+显效。肩周炎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定。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患者感觉最痛、难以忍受。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体外冲击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相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的治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镇痛效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均有缓解,两组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对比,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肩周炎临床上又称“五十肩”、“凝冻肩”,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和退行性变,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及活动受限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该病病因复杂,常见原因有肩袖损伤、肱二头肌腱炎、冈上肌腱炎、三角肌滑囊炎等,病变累及关节囊引起关节囊的炎症和粘连,肩关节外伤后亦中因炎性渗出及固定过久引起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粘连。虽然该病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疼痛及活动受限达到某种程度后便能够逐渐缓解,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完全恢复,但仍有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尽管肩周炎具有一定的自愈性,但所需时间较长,且在这一段时间内,肩周炎患者需忍受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

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局部痛点注射糖皮质激素封闭治疗及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钠等,虽然这些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副作用也较为明显,且容易复发。常用的康复治疗手段有关节松动术、推拿按摩、关节活动度训练、针灸及物理治疗(如超声波、短波、超短波、中频电刺激、激光、磁疗、红外线等),这些方法都是在临床上常用且被证实有效,但是止痛效果仍不甚理想。

冲击波作为一种较为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上疼痛的治疗已被大量的医学文献报道,并充分肯定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4-6]。目前认为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机制是:利用液电、压电、电磁等作用产生的机械效应及空作效应,能量在肌肉、韧带等不同组织密度组织中转变,松解病变部位的软组织粘连,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引起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变化而达到治疗作用[7-8]。已有研究证实冲击波还可减少背根神经节中与疼痛相关的P物质的表达,并可直接作用周围感觉神经末梢,阻止C神经纤维传导疼痛的反应,从而起到消炎止痛的效应[9-10]。

本研究通^对52例肩周炎患者治疗疗效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治疗组的治愈率为69.23%,稍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61.54%,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均有临床疗效,但两组方法无显著性差异。在肩关节疼痛缓解程度方面,两组方法治疗前后VAS评分均有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肩周炎选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缓解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的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0.

[3] Galasso O,Amelio E,Riccelli D A,et al.Short-term outcome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non-calcific tendinopathy of the supraspinatus:a double-blind, randomized,placebo-controlled trial[J].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2012,13(14):1-9.

[4] Kolk A,Yang K G A,Tamminga R,et al.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otator cuff tendinitis[J].Bone Joint J,2013,95(11):1521-1526.

[5] Vahdatpour B,Taheri P,Zade A Z,et al.Efficacy of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in frozen should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2014,5(7):875.

[6] Louwerens J K G,Sierevelt I N,van Noort A,et al.Evidence for minimally invasive therap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calcific tendinopathy of the rotator cuff: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2014,23(8):1240-1249.

[7] Ioppolo F,Tattoli M,Di Sante L,et al.Clinical improvement and resorption of calcifications in calcific tendinitis of the shoulder after shock wave therapy at 6 months' follow-up: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3,94(9):1699-1706.

[8] Verstraelen F U,Jansen L,Morrenhof J W.High-energy versus low-energy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for calcifying tendinitis of the shoulder:which is superior?A meta-analysis[J].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2014,472(9):2816-2825.

[9] Bannuru R R,Flavin N E,Vaysbrot E,et al.High-energy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 for treating chronic calcific tendinitis of the 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4,160(8):542-549.

[10] Chamberlain G A,Colborne G R.A review of the cellular and molecular effects of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therapy[J].Veterinary and Comparative Orthopaedics and Traumatology(VCOT),2016,29(2):99-107.

肩周炎的的康复疗法篇2

[关键词] 肩周炎; 功能锻炼; 综合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24-01

本文采用关节松动术、理疗、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康复治疗65例肩周炎,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07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2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30例,男54例,女76例;年龄48~62岁,平均(50±4.18)岁;病程2~9年,平均(4±0.79)年;左肩54例,右肩72例,双肩4例。对照组124例,男44例,女80例;年龄49~65岁,平均(50±3.85)岁;病程3~10年,平均(5±1.10)年;左肩46例,右肩72例,双肩6例。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年龄及病程大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介中国2005年肩关节周围炎诊治指南中所规定的肩周炎诊断标准。②自愿接受各种问卷和调查量表的评估和调查。排除标准:颈椎病、肩部骨性病变及内脏疾病所致的肩痛。

1.2 方法

1.2.1 观察组方法

1.2.1.1 中药熨烫 将中药生川乌、生草乌、白芥子、制乳香、制没药、独活、桂枝、白芷、天南星、白花蛇等煮沸30min后放入纱布垫(8层纱布,长30cm,宽20cm制作的布垫),蒸煮数分钟后停火保温备用。操作:患肩,将中药垫敷于患处或疼痛部位,治疗时间为30min/次,1次/d,lOd为个疗程、

1.2.1.2 关节松动术[2] 患者取卧位,暴露治疗部位并放松肩关节周围肌肉后,通过孟肱关节进行分离、长轴牵引、挤压、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等手法做肩关节的附属运动,再做肩关节的生理运动。疼痛明显采用Ⅰ,Ⅱ级手法,周围组织粘连、孪缩、关节僵硬时采用Ⅲ~Ⅳ级手法。各种手法由弱至强各做10次,10~20s/次,10次为一个疗程。

1.2.1.3电脑中频治疗 采用双电极并置于肩峰内后侧区和肩脚骨背侧区。治疗时间20min/次,1次/d,l0d为一个疗程。

1.2.1.4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 宜在患者无痛或疼痛较轻情况下进行徒手或利用各种肩关节锻炼器材行肩外展、屈曲、后伸、绕环等运动,如肩关节回旋训练器练习、棍棒练习、拉滑轮、体后拉手、划圈练习、爬墙练习等。上述运动根据患者病情来选择,逐渐增大难度和强度,10~20min/次,1~2次/d,10d为一个疗程。

1.2.2对照组方法 只做中药熨烫和电脑中频治疗,并根据医嘱自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1.3 疗效标准 每组患者均经3个疗程治疗,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执行。痊愈:症状消失,肩关节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好转:症状消失,肩关节功能改善;无效:症状及功能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2]。

2 结果(表1)

全部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组痊愈42例(占32.31%),而对照组痊愈20例(占16.1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2,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肩周炎是肩周肌、肌健、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3],是中老年多发病,故又称“五十肩”,主要临床特征为肩痛和功能障碍[4],其病理改变为关节囊挛缩或关节外肌腱粘连,本症的治疗原则是消炎镇痛、解除粘连、恢复功能[5]。

肩关节松解术是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手段之一,它是根据关节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在关节面旋以微小活动,从而引起关节较大幅度的活动。其主要作用[6]是刺激关节的力学感受器,抑制疼痛感受器,减少脑干和脊髓致痛物质的释放,提高痛阈缓解疼痛。促进关节液的流动,增加关节软骨或关节内纤维软骨无血管区的营养,预防因肿胀、疼痛以及关节活动受限所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变。延长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活动,松解粘连组织,增加关节活动度,可根据肩关节不同的功能障碍,运用不同的手法来治疗。

中药热敷配合电脑中频可松弛僵直的关节,缓解肌肉及其结缔组织的紧张状态,促进局部炎症和粘连的吸收,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关节活动范围[7]。解除粘连是关键,功能锻炼是痊愈的有力保证。功能锻炼起到了保持肩部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已松弛的组织再度粘连,促进肌张力的恢复,减少了肩周炎的复发。

从表1两组的统计学结果来看,两组之间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不仅提高了总有效率,而且还提高了痊愈率。这说明采用关节松动术、理疗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综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物理因子治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l] 雷龙鸣.手法医学在肩周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述评[J].按摩与导引,2008,24(5):43-45.

[2] 燕铁斌.现代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17.

[3]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8-860.

[4] 黄延寿.疼痛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39.

[5] 李香云,刘密群,张石飞.石蜡疗法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78.

[6] 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9-80.

[7] 张吉青,韩富杜,于海云.综合康复治疗肩周炎90例临床观察[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8,30(4):373-374.

肩周炎的的康复疗法篇3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超短波治疗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研究组增加功能锻炼方法,治疗5周后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痊愈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有效率和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肩关节周围炎; 超短波; 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

R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050-02

肩关节周围炎又称肩周炎,俗称凝肩,是肩冈肌肌腱、滑囊及关节囊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多发于40岁以上,以肩周活动时疼痛、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点。发病后常能在1 a左右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疗和功能锻炼,即使自愈也将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必须在平时活动时加强预防,谨防受到伤害,发病后要及时治疗,遵从医嘱进行康复锻炼,以尽早恢复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为此,我们对接诊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采取了综合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诊治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90例,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1],排除外伤、脱位、肿瘤、结核等原因,临床表现为患肩周围疼痛,以夜间症状最重,肩关节向各方位活动部分或全部受限,以上举和后伸功能障碍为明显。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3~56岁,平均(45.35±11.78)岁;病程10d~5个月;单肩42例,双肩3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4~58岁,平均(46.35±12.52)岁;病程13d~7个月;单肩40例,双肩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超短波治疗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患者躺在治疗床上,用上海医疗器械高技术公司生产的LDT―CD31超短波的2个中号电极(21 cm×15cm)对置肩关节前后,空气间隙1~1.5cm,电流量80~100 mA,持续15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7 d行下个疗程。②关节腔注射:患者坐位,采用5 ml注射器抽取玻璃酸钠注射液4 ml,在常规消毒后用前路注射法在患肩的肱骨大结节内侧肩关节间隙处进针,有落空感时回抽无血后缓慢注药,拔针后按压2min;然后在无痛下行轻微肩关节活动数次。每5 d 1次。给予研究组患者增加患肩的功能锻炼,方法是:①爬墙训练。每日尽量做向上爬墙动作。②划圈法:划圈动作训练如太极拳一样,缓慢柔和,不要使用暴力,以免造成肩袖断裂。划圈可分为竖、横两种方法。③梳头动作:双手交替由前额、头顶、枕后、耳后,向前、纵向绕头一圈,类似梳头动作,每次15―20次。上述方法每日l~2次,每次20~30 min,开始时要遵循量力而行,逐渐增加强度,保证安全的原则。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疼痛消失,肩部活动恢复正常范围。显效:局部疼痛、压痛等较治疗前有较大改善,肩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好转:各种症状(压痛)自觉有所改善,肩部活动稍受限。无效:各种症状及功能活动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经过5W的治疗后,患者的状况得到很大的恢复,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和痊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慢性损伤性或退行性非菌性炎症[2],主要是由于创伤、冈上肌腱炎等疾病造成的肩部长期不动、内分泌紊乱、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湿邪等引起,也可见于长期姿势不良所引起,由于肩部肌腱、肌肉、韧带、关节囊充血水肿,造成肩周组织挛缩,肩关节滑膜、关节软骨间粘连,肩周组织广泛性粘连[3]。另外因颈椎病所致的神经根放射性疼痛也可使肩周肌肉痉挛从而发生关节粘连[4],粘连、挛缩、瘢痕造成了软组织的内在动态平衡失调,最终导致了慢性软组织损伤。由于肩关节平时活动度大,不利于休息治疗,另外肩部活动参与的肌肉较多,使得治疗难度较大,也有复发的可能。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针灸治疗以及中药熏蒸等,各种疗法效果不一。

超短波治疗是由于高频电场使治疗部位受热,能够加速治疗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 局部温热效应能增加舒适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细胞生长,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消炎、镇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玻璃酸钠是关节滑液和关节软骨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及缓冲关节应力,增强关节液的分布和黏稠性及功能,保护关节软骨面,促进软骨的愈合与再生[5];玻璃酸钠可与疼痛受体或与某些致痛的大分子物质结合,降低血清与滑液中IL21、IL26 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6]。两种方法合用可增强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肩关节炎患者恢复关节活动功能主要依靠功能锻炼,功能锻炼的设计要因人而异,要制定具体的、针对性的锻炼方法,功能锻炼可以缓解和解除粘连,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痉挛,可以加强和巩固药物和理疗的作用效果,加快疾病的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充分发挥治疗间的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治疗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效果显著,高于单纯使用超短波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沈静霞,徐萍.磁振热疗、中频电疗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2):181.

[3] 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6.

[4] 王秦耕.肩周炎粘连期三种非手术疗法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0):763―764.

[5] 张德清,王刚.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配以针剌,火罐治疗肩关节周围炎[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10):712―712.

肩周炎的的康复疗法篇4

【关键词】关节活动度;肩周炎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05-01

1 前言

肩周炎(The frozen shoulder,scaulohumeral periarthritis),全称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因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受限的肩部疾病。在以前的临床中,因其好发于中老年人,而且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尤其以40~50岁左右年龄组的发病率为最高,故又有老年肩、五十肩之称。但是从近年来肩周炎患病人群来看,肩周炎的发病不分年龄,肩周炎的发病群体越来越不固定。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占肩部疾患的42%,国内报道其在城市发病率约占人口总数的8%[1]。其治疗方法众多,1993年以前国际上很少出现针对肩周炎这一具体病证制定出的一个统一疗效标准,以致于大量的临床报道得出的疗效差异较大,各种方法之间也难以进行比较。因此对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规范的评定,显得十分重要。国内李海燕等[2]于1993年制定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见附表1),从患者肩部疼痛(P)、ROM(R)、ADL (A)、肌力(M)及关节局部形态(F) 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涵盖了肩周炎患者的各个功能方面,较为全面,且根据其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确定了分值,其中疼痛、ROM、ADL占(90)分,为主要因素;肌力及形态占10% ,因而能客观地反映肩关节功能状况,总分愈高,功能愈好,而且可根据各方面所得分值了解肩关节的问题所在,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3]。有学者[4]还将该量表与有效率评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提示,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不仅可以确定肩关节功能状况,而且能客观、综合地评定治疗效果,可作为肩周炎的康复评定手段。遗憾的是该量表在临床上未得到广泛应用[5]。在查阅肩周炎的治疗方法中,近10年来,很多学者关注运动疗法对肩周炎患者的治疗效果,也有学者将运动疗法与针刺疗法结合起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在借鉴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主要探讨关节活动度对肩周炎患者康复疗效,为广泛的肩周炎患者提供运动处方可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与分组

本研究所选取的对象来自2013年4月1日和2013年4月10两次体质监测结果评价过程中询问疾病史,了解到他们患了肩周炎。其中男性4名,女性4名。此外通过了解身边同学及老师的情况,又收集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4个案例。按性别和训练易监督的情况将他们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人,两组均为男3人,女 3人。年龄 24~56 岁,平均年龄 47.2±11.7 岁;对照组平均年龄 46.6±11.5 岁,实验组平均年龄 48.7 ±13.6 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本实验均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2.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日常活动,不做任何的辅助治疗。

实验组每天选取以下三个动作组合训练,每次锻炼持续约30分钟左右,每个动作可重复5-6遍。在固定的时间段进行(注:最好选择精神和精力较好的时侯)。此外,每天都要记下锻炼日志。

锻炼方法如下:

(1)摆动患肢

病人身体前屈90度,患肢下垂,向前后、左右摆动,然后再做下垂画圈摆动。做时肌肉要放松,幅度由小而大。若病人有高血压,身体前屈不宜过低。

(2)体后拉手

病人双手向后反背,由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抬位,反中复进行。

(3)抱头

双手指交叉抱住颈项,相当于双耳垂水平线。两肘臂夹住两耳,然后用力向后扇两肘,重复此动作。“扇动“是在外展肩关节屈方肘的姿势下,对肩关节进行内收和外展的锻炼方法。

(4)拉手触耳

双手手指交叉于头顶上方2厘米外(两耳线上),肘屈、腕平伸,进行左右互相扯拉动作,臂接近耳时,最好触耳,才能收效。

(5)搭肩

患侧屈肘,手部搭在对侧肩上,以健手托住患肘似抛物状,尽力使患肢向肩肿骨移动。然后健侧重复上面的动作。

(6)梳头

患肢反复做梳头动作。

(7)后背拉手

双臂后伸背手,健侧手握患肢手腕,并向健侧呈阵发性牵拉,逐渐达到正常活动范围,患肢可摸到对侧肩胛骨。

(8)爬墙

面对墙站,患肢手四指扶墙,手指活动徐徐向上爬行,使上肢抬高到最大限度,保持几分钟,然后徐徐放下。记下每天的高度,并下决心每日提高1-2厘米。

(9)滑轮锻炼

在门框、窗框上装上滑轮,穿上绳子。双手分别抓在绳子的两端,然后以健侧上肢的活动带动患侧上肢。注意动作要慢,以疼痛能够忍受为度。动作过快易致新的损伤而加重病情。

关节活动度训练始终把安全置于首位,坚持因人而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运动康复治疗原则。

康复评定:在实验前、实验 2 周后、实验4 周后分别对他们进行肩关节活动度评定。

2.3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用 t 检验。百分率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水平定为 P

3结果及分析

4 讨论

4.1 肩周炎患者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肩关节为全身关节中活动最为广泛,灵活的关节。肩关节的运动主要由肩肱关节,肩关节,胸锁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四个关节来完成。其中肩肱关节由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组成一球窝关节,关节盂较浅,肱骨头较大,局部韧带薄弱,关节松弛,故肩关节灵活性最大。肱二头肌长腱起于关节盂和盂上结节和后唇,向远端越过肱骨头进入肱骨结节间沟,随肱骨的活动而上下滑行。正常情况下肩肱关节的活动有赖于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等四块肩袖肌的完整。三角肌远端的扁腱止于肱骨干三角肌结节,肌束分前、中、后三部,上臂外展运动主要由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协同作用,前部纤维可内旋及屈曲上臂,后部纤维外旋及伸展上臂,此外胸大肌和背阔肌亦参与肩肱关节的活动。而肩关节患者不仅表现在肩痛,还表现在肩关节活动受限。即肩关节向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由于长期废用引起关节囊及肩周软组织的粘连,肌力逐渐下降,加上喙肱韧带固定于缩短的内旋位等因素,使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特别是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4.2 关节活动度训练在肩周炎患者康复中的运用

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是评定关节运动功能损害的范围与程度的指标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确定是否有关节活动受限,发现影响关节活动的原因;确定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确定适宜的治疗目标,判定可能康复的程度;为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客观测量关节活动范围的进展情况,以评价康复治疗、训练的效果;为病人及治疗师提供动力,为科研提供客观资料等 。

近年来,Merritt 等将瑞士球运动应用于下腰痛的康复治疗,以缓解疼痛、改善平衡能力,并通过增强躯干肌核心力量,增加脊柱的柔韧性和关节活动范围,以提高脊柱的稳定性。沈志祥等的研究结果显示,瑞士球运动治疗结合腰椎牵引能显著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症状,增强腹、腰背肌力,这对于改善腰椎节段稳定性和保持躯干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4.3 面临的困难

每一种修正或者治疗的方法都是在症状出现或者更严重的时候,才来寻找方法,虽然大部分人的健康意识已经很浓厚,但是我们的健康管理步伐或者技术已经跟不上人们日益的需要了。很多慢性病发生的潜在因子我们没办法预测,这也是目前健康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

参考文献

[1] 郭长发,陈敏.肩周炎的诊治与康复[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1).

[2] 陈银海,赖蕴珠.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综合评定[J].中国康复,2000,15(1):12-14.

[3] 胡波,马惠芳,郭长青.针灸治疗肩周炎的近况[J].针刺研究,2004(3):236.

肩周炎的的康复疗法篇5

[关键词] 肩周炎;悬吊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7(a)-216-02

肩周炎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劳损、慢性炎症,关节内外粘连等引起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1]。悬吊运动疗法(SET)为康复疗法的一种新兴技术,具有无痛、安全和起效快的特点,在物理疗法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该方法能较快激活功能不良的局部稳定肌肉群和整体运动肌群,另患者症状迅速改善[2]。本院通过对SET疗法结合物理因子治疗作为观察组发现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传统物理疗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9年8月~2010年3月于本院康复科就诊的肩周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男9例,女11例;年龄25~71岁,平均(43±2)岁;病程0.5~1.2年。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2~75岁,平均(45±1.1)岁;病程0.1~1.4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SET技术合并中频电刺激,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只采用中频电刺激合并超短波治疗。疗程各8周,实验结束后进行VAS评分,ROM测量评分,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和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3。

3讨论

肩周炎亦称五十肩或凝肩,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与退行性病变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临床上常规采用超短波、直流电离子导入、紫外线、低中频电疗法和肩关节松动术等治疗[3]。部分轻的患者症状可得到缓解,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某些病情较重,病程长或年老患者,往往肩关节活动无法恢复正常或恢复后容易复发。本院针对这种情况采取目前较新的疗法(SET)配合传统疗法作为试验,与传统的物理疗法疗效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本文所研究的SET(悬吊运动疗法)与传统的主动运动疗法不同,传统的主动运动疗法只能锻炼浅表的运动肌群,对深层的稳定肌群疗效却不明显,部分患者锻炼后反而会导致症状加重,使患者对运动疗法失去信心,导致治疗失败。悬吊运动疗法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其主体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系统。诊断方法主要依靠患者进行渐进式的闭链运动,直至患者无法做出某一动作或感到疼痛不适为止,以此诊断出患者患处的“薄弱环节”。而SET的治疗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度、牵引、稳定肌的训练、感觉运动功能的训练,开链和闭链运动和活动肌的动力训练、心血管功能的锻炼以及家庭锻炼。其治疗核心是增加关节的活动度,锻炼“深层稳定肌”及使肌肉感觉运动控制能力正常化[4]。它同时也注重肌力和心血管功能的锻炼。在实施关节牵伸或手法活动治疗时,由于患者的肩部悬挂于悬吊系统中,使得治疗师的一侧或双侧上肢能更容易地开展治疗工作。在SET的治疗中,应尽量循序渐进,由使用闭链运动开始,当“局部肌”有了较满意的疗效时,可以进行“整体肌”的训练,并应该强调家庭运动和长期随访运动,这样能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可以预见的是,悬吊运动疗法结合传统疗法将在今后的临床康复治疗当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卫小梅,郭铁成.悬吊运动疗法―一种主动训练及治疗肌肉骨骼疾患的方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4):281-283.

[2]雷龙鸣.手法医学在肩周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述评[J].按摩与导引,2008,24(5):43-45.

[3]燕铁斌.现代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217.

[4]王茂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7.

肩周炎的的康复疗法篇6

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主动抑制牵引结合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30例取得了明显疗效,而且患者痛苦小,见效快,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性21例,女性39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73岁;病程0.5~13个月;左肩32例,右肩28例。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排除双侧肩周炎患者,排除同时患有颈椎病、肩袖损伤、胸廓出口综合征、肿瘤、肩手综合征、内分泌疾病等疾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治疗方法与步骤:①一指禅推法点按天宗、肩贞、肩外输、秉风等穴3分钟。②鱼际扌衮

法于患肩周围肌肉2分钟。行推按理筋法:用拇指指腹在患痛点处由轻到重行理筋法3分钟。再在喙肱肌、结节间沟、大小圆肌处作横行弹拨分离。③被动摇肩,医生手掌握持患侧手腕,在患者能忍受的情况下进行轻摇和抖动。医生双手掌交错按压搓揉于患者肩部,由上而下反复数次。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方法①和②的基础上,加主动抑制牵拉法。方法如下:患肩下垂伸肘位,肩部肌肉放松,并使肱二头肌处于拉长位置。使患肩分次向各个方向运动至刚出现阻力(不能出现疼痛或关节代偿运动)时,医者徒手在患肢前臂反向加压,使患肩肌肉行等长抗阻收缩10秒。患者主动放松肌肉,医者被动活动患肩以增加活动范围。休息几秒钟后重复上述过程数次。

2.3 疗程:

两组病例均每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休息2天后开始下一疗程,治疗4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结果

3.1 评定方法:

采取杨树萱制定的《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2]结合视觉模拟法(VRS)。具体如下:按杨氏法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内旋、外旋、摸耳、摸背4个指标值,每项指标采用满分90分的评分方法测定,并计算其总分,再按总分划分为6个功能等级,1至6级。

3.2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关节内旋、外旋、摸耳、摸背情况见表1。治疗组治疗后功能等级和总分分别为4.09±0.9和281.8±45.3,对照组相应为3.58±1.0和244.5±59.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 体会

肩周炎的治疗,常用的按摩推拿、关节松动术等均属于被动治疗方法。使用外力强力牵拉关节,使粘连的筋膜分离的方法会带来了新的创伤和粘连,以及病人剧烈疼痛。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的高尔基键器是肌肉接受牵拉刺激的感受器。当肌肉受到缓慢持续牵拉时,高尔基腱器兴奋,激发抑制反应,使肌肉张力降低,肌肉放松,长度变长,从而逐步恢复肌肉的柔韧性。牵拉疗法即是利用肌肉的该特性的一种治疗方法,有增加组织的伸展性和关节的活动范围的治疗效果[3]。一般认为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紧张和放松造成了肌纤维的相对位移,使一些小的粘连得到松解,因此在去除阻力后关节的活动范围增大[4]。观察结果表明临床效果较好。

5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杨树萱.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1):8-10.

[3]南登昆.实用物理治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41-42.

[4]玄勇,李玉品.按摩配合终点位等长收缩训练治疗冻结肩[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3):175-176.

肩周炎的的康复疗法篇7

[主题词] 水针;肩凝症/穴位疗法;肩凝症/按摩疗法

笔者近年来采用穴位注射“肩应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病例,男68例,女72例;年龄40~70岁;病程1月~1年;右侧肩周炎74例,左侧66例;轻度疼痛26例,中度74例,重度40例。按初次就诊次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作基线统计学比较,提示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肩周炎的诊断标准[1]:①肩部疼痛逐渐加重,昼轻夜重,不能侧卧于患侧;②肩部活动受限,以上臂上举、外展、后伸、内旋为明显;③肩前、肩峰处有压痛;④X线检查无特殊发现,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②颈椎病、冠心病等肩外疾病引起肩痛者;③肩关节脱位、肱骨外髁颈骨折、肩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肩关节结核、肩关节肿瘤等肩内疾病引起肩痛者;④胸廓出口综合征、肩胛上神经卡压综合征、臂丛神经炎、肩一手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疾病引起肩痛者;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穴位注射

取穴:肩应穴。于患侧天宗穴附近寻找压痛点,压痛最明显处为肩应穴,每次取穴位置不固定,但必须在肩胛骨上。

药物:VitB120.5mg和地塞米松5mg混合液。

操作: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或端坐位,患侧肩应穴局部先用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消毒,以5号一次性空针吸取药液,直刺肩应穴,得气后缓慢注入药液,使针感遍布患肢疼痛部位(可以放射至手指)。

(2)推拿治疗

每次穴位注射后进行推拿手法治疗。①松解放松法: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侧,用(扌衮)法和揉法施于患肢,重点在肩前部、三角肌部及肩后部;②解痉止痛法:接上势,点压患侧肩井、肩、肩、肩贞、肩前、臂、曲池、合谷等穴,对有粘连部位或痛点施弹拨手法;③运动关节法:接上势,医者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再做肩关节内收、外展、后伸及内旋的扳动;④舒筋活血法:接上势,拿揉肩臂,然后用搓法从肩部到前臂反复上下搓动3~5遍,继之握住患者腕部,将患肢慢慢提起,使其上举,并同时做牵拉提抖,最后由肩到臂轻微拍打而结束。以上全套手法每次20分钟。

穴位注射和手法治疗隔日1次,10次为一疗

程。1疗程后评价疗效。

(3)功能锻炼

嘱患者回家后每日做爬墙活动、梳头动作、弯腰晃肩、甩手锻炼各3分钟。

2.2对照组

(1)常规针刺

取穴:按照《针灸治疗学》第5版教材,主穴选取肩、肩贞、臂、曲池、外关。肩内廉痛,加尺泽、太渊;肩外廉痛,加后溪、小海;肩前廉痛,加合谷、列缺。

操作:患者取端坐位或侧卧位,选穴部位皮肤用75%酒精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0.32~0.3mm、针身长25~50mm(1~2寸)的不锈钢毫针常规针刺,得气后主穴接G6805电针仪,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功能锻炼

同治疗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1)疼痛评定:参照美国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的评分方法对肩部疼痛进行评分[2]。无疼痛75分;偶有轻微疼痛,不影响活动60~74分;轻度疼痛,一般活动不受影响,较剧烈活动可加重疼痛45~59分;中度疼痛,尚能忍耐,但常需服镇痛药,活动受限30~44分;剧烈疼痛,活动明显受限,甚至功能受限0~29分。

(2)运动功能的综合评定:采用杨树萱[3]制定的《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从肩关节内旋、外旋、摸耳、摸背4项指标来评定肩关节的运动功能,并根据4项指标的得分总和分为6个功能等级,以此来评定治疗前后肩关节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肩关节运动正常范围301~360分;轻度减退241~300分;中度减退181~240分;显著减退121~180分;严重受限61~120分;极度受限0~60分。

3.2治疗结果(见表2、表3)

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后疼痛计分比较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

由表3可以看出,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

随访情况:70例患者经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后,半年后电话随访,66例未复发,3例外感风寒后略有不适,1例未随访到。

4 典型病例

王某,女,53岁,2004年7月20日来诊。主诉:右肩臂疼痛半年。疼痛昼轻夜重,活动受限,逐渐加重,不能向患侧侧卧,梳头、穿衣、吃饭等动作完成艰难,肩关节不能抬举、后伸、内旋,曾服用中西药、针灸、理疗、封闭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查体:右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右天宗穴附近有明显压痛点。X线片未见异常。诊断:右肩周炎。予穴位注射“肩应穴”配合手法治疗,1次后即有明显效果,5次后疼痛消失,肩部活动明显改善,10次后痊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5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及其周围韧带、滑膜、肌腱的慢性特异性炎症,简称肩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肩关节是全身各关节中活动度最大、活动范围最广、活动频率最高的关节,随年龄增加,极易发生退变。由于肌腱、关节囊的充血、水肿、渗出、增厚等炎症改变得不到有效治疗,久之则发生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肩关节活动受限,功能丧失。多数病例慢性发病,隐匿进行,亦有疼痛较重、进展较快者。中医学认为本病常因年老体虚或因劳累过度而导致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筋失所养,加上外感风寒湿邪客于血脉筋肉,则脉络拘急而痛,后期筋脉失养,萎而不用。

肩应穴乃笔者自拟穴名,盖因此穴能反映肩周炎疼痛程度之故。据笔者临床观察,几乎每一个肩周炎患者都能在患侧天宗穴附近找到一个压痛点,病情越重,压痛越明显;穴位注射时,针感强烈,能传遍患肢疼痛部位。由于穴位在肩胛骨上,注射时无风险。

VitB12具有营养神经肌肉的作用,地塞米松能抗炎、抗水肿,两者用于穴位注射,既能消除肩关节周围炎症,又能疏经通络,其作用远非臀部肌肉注射可比。不在肩关节附近注射,能防止肌腱硬化、关节僵硬之弊。小剂量隔日注射,疗程不长,副作用不明显,且无反跳现象。很多患者注射未满10次,已无疼痛,对于粘连较重者,后期可单用推拿疗法。

推拿具有行气活血、调和营卫、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的作用,使局部肌肉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改善物质代谢和吸收,消除无菌性炎症反应,松解肌肉痉挛和组织粘连,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特别是对晚期患者,采用手法使其肩关节被动活动,可以松解粘连,滑利关节,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穴位注射“肩应穴”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治疗次数少,注射选穴少,病人痛苦小,疗效显著,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6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

2 戴克戎.肩部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01~402

3 杨树萱.肩周炎康复体疗功能评定方案.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3;8(1):8

(收稿日期:2006-10-27,王晓红发稿)

肩周炎的的康复疗法篇8

[关键词]针灸; 肩周炎; 护理

[中图分类号] ] R2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71-01

肩周炎俗称“五十肩”、“肩凝症”,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笔者采用针刺、按摩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30例,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组病人60例,均为门诊病例。男性36人,女性24人,年龄最小42岁,最大60岁,疗程最长30天,最短7天。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及按摩:取穴:肩三针、曲池、外关、阿是穴等。操作:采用30号3寸针,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加TDP照射,每日一次,7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确定疗效,疗程间隔2~3天。护士站在患者背后,拍打其患肢,左手按其痛点,将患者的患肢上举,前伸,后曲。护士站在患者的前方,用右手握患者的患肢做回旋运动等。

2.2 辨证配穴: ①寒湿痹阻型:肩部疼痛,重着,遇阴雨则痛势更剧,得温则痛减,或肩部冷痛,小便清白,舌苔白腻,脉沉濡。治宜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辨经取穴加大椎、阴陵泉、脾俞,针用补法,灸肩。②风寒侵袭型:卒然起病,肩痛拘急,痛引项背,甚至周身关节均痛,肩部畏寒,得温则肩痛减轻,舌苔薄白,脉弦紧。治宜祛风散寒。辨经取穴加风池、外关、后溪、大椎,针用平补平泻。③痰瘀互结型:肩部有形作痛(如条状、菱形、三角型等结节) ,疼痛缠绵不已,肢体倦怠,或痛定不移,如针刺样,大多有外伤史,按之愈甚,转动愈痛,昼轻夜重,舌苔腻或水滑,脉滑,或舌体紫暗有瘀斑,脉弦涩。治宜化痰通络,活血祛瘀止痛。痰湿偏重者,辨经取穴加丰隆、阴陵泉、脾俞;瘀血偏重者则加膈腧、太冲、丰隆。针用泻法,局部配合刺络放血。④阳明亏虚型:肩痛绵绵不休,酸软无力,不能劳累,痛处喜按,或有气短、纳少、倦怠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健脾,养血通络。辨经取穴加足三里、脾俞、肾俞、太溪,针用补法,宜灸。各型辨经取穴取病变一侧,两侧肩痛者取双侧,配穴均取双侧,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30min。每天1 次, 10次一疗程。1个疗程结束以后,休息3 天再进入下一疗程治疗,每次治疗结束后做记录, 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总疗效。

3 康复护理

3.1 功能锻炼: 注意忌骑摩托车。让患者靠墙站立,患肢扶在墙上,尽量往上举,每天逐渐升高,或两手互握,使两臂上举,或做前后回旋运动,每天练数十次。双手托天:把双手十指交叉置于小腹前。①交叉的双手掌心向上平托胸部前,肘关节与手掌成水平线。②双手心向外翻转,双手掌心向上尽力伸托于头顶上方, 头颈尽最大极限后仰。③双手分开侧举与肩平高,同时双手掌心朝向身体后侧,大拇指与 其余四指分开朝向下方,其余四指并拢向上方竖起,头颈转向左侧,双眼看向左手竖起的手 指尖。④手及头颈回预备位。第5―8拍动作同前4拍,仅在第7拍时头颈转向右侧,双眼看 向右手竖起的手指尖。

3.2 避寒冷和加强营养:入睡被子盖好肩部,变天冷要添加衣服;多吃有营养的食物以滋养经络。

3.3 肩周局部护理:采用TDP照射既能温经散寒, 又有利于炎症吸收, 同时配合血脉通治疗仪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4 按摩颈肩:①以双手十指按压颈部的天柱、颈百劳、大椎等穴位或痛 点,手指可上下移动按压,重复做2~4个8拍均可。②搓热双手手掌心,再以双手手掌心轮流摩按上述相同部位2~4个8拍。③以右手按压左侧肩井、天 、月需俞、秉风等穴位或痛点,第1、2、3拍分别各按1下,第4拍以右手掌心从左肩 井穴沿手臂外侧向下疏通经络至左手背。第5~8拍以左手按右肩与上述相同部位动作。做4 个8拍后,再手轻拍颈、肩、肘、手。

4 结果

4.1疗程判定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肩部疼痛症状消失,活动正常,随访3 个月无复发。显效:肩痛显著减轻,活动障碍大幅缓解。好转:肩痛减轻,或持续肩痛变成间歇肩痛。无效:肩痛症状,活动障碍无改善。

4.2 治疗结果:痊愈50例占83.3%;显效4例占6.67%;好转4例占6.67%;无效2例占3.33%,总有效率为96.67%。

5 讨论

肩周炎以脏腑虚衰、经络阻滞为主要病机,肩周炎的发病与手太阴、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4条经脉密切相关,按“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和“输主体重节痛”的原则,根据疼痛的部位和活动受限范围,确定病变的经脉,并取穴治疗,有较好效果。从脏腑而言,肩周炎是本虚标实,虚主要为肝肾亏虚和阳气虚。《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肝肾亏虚、阳气不足则经脉失养,阳气不足、水湿不化、痰湿凝聚则经脉阻塞,阳气亏虚、血行不畅、血脉凝滞则经脉不通。因此,辨经取穴能让治疗的靶点更加准确,辨证治疗、标本同治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组织急慢性无菌性炎症而继发肩关节动力肌腱广泛沾连,造成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退行性改变。康复护理以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散瘀止痛为主。针刺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TDP照射同时配合血脉通治疗仪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新陈代谢, 增加细胞营养及血管的通透性, 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细胞生长, 促进组织的修复再生, 加速代谢物吸收及排泄, 对肩关节无细菌性炎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局部按摩及加强功能锻炼, 有利于促进肌腱粘连带的剥离和肩关节活动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奚向东,袁杰.粗针扇形刺加同名经巨刺治疗肩周炎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3:23(3):158.

[2] 陈武杰,林妙君,陈秀玲,刘朝科. 穴位注射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60例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第06期.

[3] 周晓琼.温针灸治疗肩周炎58例[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29(4):66.

上一篇:继电保护专业前景范文 下一篇:绿色校园创建奖惩机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