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暴力的感悟范文

时间:2023-12-16 15:24:10

对校园暴力的感悟

对校园暴力的感悟篇1

关键词:大学;校园暴力;防控。

近几年高校校园内各类暴力事件频发,不仅严重影响了广大师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高校的安全稳定与和谐校园建设,因此,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交技能等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一、校园暴力概述。

(一)大学校园暴力现状。

据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3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异常表现,15%有各种心理疾患,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1]北京市有关部门最近对1万余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有40%的学生在校内外遭遇过同学和社会青年索要钱物”。[2]

为了进一步清除高校不稳定因素,建设和谐、温馨的大学校园,我们对G市高校200名学生就校园暴力的现状、形式及心理因素等方面做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4%的学生认为校园暴力普遍存在,49%的学生认为存在少数校园暴力,只有16%的学生认为不存在校园暴力。29%的学生承认自己或朋友曾遭受校园暴力侵害,男生占62.06%。在校园里频繁出现的暴力事件已经引起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普遍关注。

(二)校园暴力的概念界定及类型划分。

暴力泛指凶恶、残酷,即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行为。其中校园暴力是暴力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行为人(包括在校学生、老师及校外人员)在学校管辖范围内,对在校学生或老师的心理、身体及财产等实施迫害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受害人深受身心伤害的暴力行为。

根据暴力对象不同,可将校园暴力划分为四类:校外人员与在校学生或老师之间的暴力行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暴力行为;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暴力行为。根据暴力采用的方式不同,可将校园暴力分为语言攻击(即使用嘲笑、蔑视、谩骂、诋毁等歧视、侮辱性的语言,致使他人在心理及精神上受到侵犯和损害,属于精神伤害的范畴)和行为攻击(即使用打架斗殴、勒索财务、谋杀等凶恶、暴力性的行为,致使他人在身体及财务上遭到伤害和损失,属于身体伤害的范畴)两种类型。

二、引发大学校园暴力行为的主要因素。

当前在校大学生一般为18-25岁,正处于青年中期,其个性特征基本形成,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但其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因此大学生的不良心理品质并非几堂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所能矫正,其根本原因在入学前就已潜伏。

(一)个体因素。

1.人格发展不健全。一般来说,个体的性格特征在暴力攻击的启动阶段发挥不可忽视的催化剂作用。具有暴力或攻击倾向的个体一般属于以下性格类型:第一种指说话和行动节奏快,性子急,缺乏泰然自若的态度,争强好胜,容易发火,常常充满失落感和懊恼情绪,总是迫使自己处于紧张的状态。[3]517第二种指性格内向孤僻,平时少言寡语,不善与人交流,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研究表明,属于第一种类型的个体情绪控制能力较差,在愤怒或受到挑衅时会毫不犹豫的使用暴力,目的是让对方受到身体或心理的伤痛而一泄心中不快。第二种类型的个体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但由于性格内向,不善表达,把平时所有的怨恨和愤怒都积压在内心深处,等到内心不堪重负、怨恨四溢时,个体将通过一个极端暴力的途径来发泄内心的积怨,因此此类个体在报复时更具有危害性。

2.自我认知不和谐。认知不和谐(又叫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4]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在受到朋友侮辱时会了解缘由后原谅好友,但14.5%的学生会采取与朋友绝交,6.5%的学生则会持“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的态度。以马加爵事件为例,因打牌事件使马加爵对好友和“敌人”产生认知偏差,他试图想通过某种方式改变这种状况,但现实无法满足他这种心理需求,因此心理不和谐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心理压力也愈来愈大,最终导致人格失常和离轨行为。

3.对挫折的耐受力差。挫折是指个体在实现其预定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或者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时,因其目标无法满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剧烈的挫折可能激发个体直接的、指向挫折来源的攻击行为;而较弱的、来源不明的挫折只引起间接性的、替代性的攻击行为。[3]509据调查统计显示大部分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会乐观面对,26.5%的学生会主动寻求帮助,5.5%的学生会选择逃避,2.5%的学生则会悲观失望。研究表明,如果大学生个体受挫折后,不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发泄内心的不满,那么内心将保留遗留的挫折,并时刻有一种准备发泄或攻击的状态;此后,随着挫折的不断积累,达到某一饱和点后,会激发更剧烈的反应。

4.对挑衅缺乏理智。挑衅是“用言语或行动引起冲突、纠纷或某种情绪”。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在遇到挑衅时会克制怒气,以后找机会再向对方说清楚,但是10.5%学生则表示会当场以牙还牙,5.5%的学生持“好汉不吃眼前亏,以后再伺机报复”的观点。“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来而不往非礼也,你给我一拳,我必定还你一脚,再捎带给你一个大耳光,让你长长记性。”一些行为偏激的个体往往以此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当其受到直接的挑衅或被激怒时,往往不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校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初生牛犊不畏虎是他们此阶段的真实写照,他们可以为朋友义愤填膺、两肋插刀,而对于挑衅者则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

(二)家庭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老师,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及人格特征等对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并通过内化的方式成为儿童及其成年后的思维定势。调查结果显示,65%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为民主型,13%为专制型,5%为溺爱型,17%为放任型。因此,如果家庭对儿童过分溺爱,对其行为放任不管,则致使儿童道德观念薄弱,法制意识欠缺,是非不分,没有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事一意孤行,为所欲为,社会适应困难,在此环境下长大的大学生个体往往和同学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常常导致学习不良现象的发生。

2.家庭冲突和暴力。如果个体从小生长在充满暴力攻击和冲突的家庭中,通过观察父母的暴力行为及后果而潜移默化为自己遇挫后的首选策略,致使儿童获得有关人际交往的错误认知和不恰当的攻击性冲突解决策略,因此家庭冲突和暴力是儿童接触暴力的第一课堂,并时刻影响其日后的人际交往模式。

(三)社会因素。

1.个体成长及同伴环境。若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处的街道、社区的居民粗暴、野蛮、横行霸道、打斗成风,那么个体生长在此环境必定受其影响,遇挫后的习惯性解决策略极有可能选择暴力性攻击方式;除此之外,个体还可以从喜好惹事生非、无所事事、打架斗殴的同伴那里学会暴力性攻击行为。

2.暴力性的大众传媒和网络游戏。研究表明,经常观看暴力性影视节目极有可能改变个体的人格结构和日常交往方式。当暴力影视节目中的场景在现实中再现,个体就会无意识的沉醉于剧情中并模仿剧中人物,从而导致暴力行为的增加或发生。此外,暴力电子游戏为个体提供了学习攻击行为的机会和练习攻击方案的场所。对于长期沉溺于网络暴力电子游戏的大学生个体,通过反复练习新的脚本而掌握了各种与暴力行为有关的知识结构,在现实与游戏相冲突的情境下,其暴力性攻击行为有可能被唤起和使用,从而增加暴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社会就业压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校生源的扩招,国家各企、事业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每年有大批的莘莘学子常常为谋求一份高薪工作而忙的焦头烂额,毕业前的雄心壮志被残酷的现实所摧残,以至于形成意志消沉、心情浮躁等不良心理问题,严重者可能为发泄心中不满而寻找发泄对象,以致于对他人造成人身伤害。

(四)学校因素。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数量剧增,而相应配套的软、硬件设备没有及时跟上,致使高校在对学生监督管理等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具体表现为:对学生平时发生的人际矛盾和心理摩擦不能及时发现或进行疏导化解;对具有暴力倾向、惹事生非、打斗成风等特性的“问题学生”不能及时排查或开展心理教育;对校园周边环境不能及时进行规制和管理等方面,除此之外,高校重学生就业率、轻学生素质,重共性发展、轻个性培养等观念仍大有市场,把教育降格到人类只是掌握知识的工具,忽视大学生社交技能、公德意识、法律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从而为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三、大学校园暴力事件的防控。

(一)就大学生个体而言。

1.提升个体认知水平。认知一般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以及对交往本身的认知三个方面。如果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总是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就会导致盛气凌人、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相反就会卑躬屈膝、畏畏缩缩、自愧不如。[5]267因此具有暴力倾向或攻击行为的大学生个体,应将注意力更多地转移至专业学习、业余爱好、理想事业等方面,并不断深刻剖析自我,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职责,以实际行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来满足自尊。

2.加强个体社交技能。在校大学生发生暴力事件或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良好的社交技能有助于他们免遭对抗性事件、暴力事件和攻击行为的伤害。因此,那些社会交往技能欠缺,且具有高攻击倾向的大学生个体应有意识进行社会交往技能训练,掌握社会人际交往的技能,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必将减少暴力事件或攻击行为的发生。

3.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大学生个体受挫时可主动找朋友、亲人、老师等倾诉内心积怨,从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从而平衡内心的怨恨与不满,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此外,个体也可通过合理的方式发泄内心愤怒,例如:参加大量消耗体能的对抗性运动(指拳击、摔跤、柔道、跆拳道、击剑等运动项目),参加激烈性的体育运动(指跑步、爬山、棒球、足球、篮球、网球等运动项目),向无生命的替代品进行攻击等,将有助于减少个体可能的暴力或攻击行为。

(二)就高校而言。

1.丰富法制教育课堂内容,强化大学生法制意识。如果高校仅仅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来丰富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提升法律意识,可以说是事倍功半,对于“问题学生”更是杯水车薪。因此高校应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法制讲座、法院庭审、集体观看法制影视资料和进行劳教观摩等活动,使大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中更加深刻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知识结构,明确其威严性,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在生活中能够自我认识、自我领悟和自我矫正其错误言行,从而不断提升个人法律意识。

2.加大理想信念教育力度。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青春激扬、魅力四射、激流勇进、勇于拼搏等是他们此阶段的特点,他们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一代,当理想与现实交叉闪光时,无疑会激发他们的斗志,从而为实现理想人生而奋斗。因此高校应定期开展“立足专业、全面发展”、“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为主题的讲座来激励大学生;开展“路在脚下”为主题的才艺表演、专业作品设计大赛把理想信念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有效应用心理疏导方法,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疏导是通过环境、说服、解释、启发、教育等手段,减轻或消除学生的焦虑、抑郁、强迫、恐怖等不良心理,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一种心理引导方法。[6]各班辅导员应深入学生内部,把握学生心理动向,对具有暴力倾向、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排查并开展心理疏导工作,使其学会鲁莽行事之前先设想后果,从而促使自己内心醒悟,自觉消解怨恨,恰当的处理同学间矛盾,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4.及时、适度惩罚校园暴力事件的肇事者。

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精力旺盛而易于意气用事,大学生群体中易出现帮派之争、打群架等现象。因此高校对于做出暴力或攻击行为的大学生个体或群体应分别给予及时、适度的惩罚,以此警告其它预谋实施暴力事件的大学生个体要悬崖勒马,以此为戒,从而起到惩前毖后,杀一儆百的作用,避免暴力事件的发生。

(三)就家庭及社会而言。

在家庭方面,父母应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及时关注子女心理变化,并做好沟通与疏导工作,使其正视困难、摆正心态和纠正心理偏差,从而避免暴力事件或攻击行为的发生;在社会方面应注重发挥大众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通过新闻特报、电视广告、网络游戏、网络博客等宣传社会公德和人间正义,使大学生在视线范围内所看到和听到的都是人间美德,从而净化心灵,从思想上驱除暴力、攻击等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公德意识和人格品质。

总之,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需要高校、家庭、社会和个人等各方面的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只有各环节齐心协力、相辅相成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校园暴力的发生,从而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玉荣,余吉生。论转型时期高校校园暴力类型、特征及控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4)[2]新华社。加强防范校园暴力刻不容缓,还孩子一个健康的校[DB/OL].2002-01-26,news.

对校园暴力的感悟篇2

 

 

校园暴力心得体会1    最近在妈妈的手机上,在电视的新闻里,我常常看到全国各地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我在妈妈的手机上看到的几则新闻:江西南昌市一女生99秒被扇32记耳光事件;重庆女生因邋遢被5名同学围欧致10级伤残;海东市互助县一名八年级学生陶某某,因不堪同学长期欺凌而在刚过完六一儿童节不久便服毒自杀了。看到这些新闻让正读五年级的我感到非常震惊,也非常愤怒,更让我对今后的初高中生活感到十分恐惧。

   校园本是让我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地方,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古人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古人已然了解,与人交善,才能带来进步。而作为未来主人翁的我们,却野蛮的去践踏这种思想,是何等的无奈。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怎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毁灭,作为新一代的主人翁我感到无比痛心。在此,我呼吁大家一起维护校园的学习环境,团结同学,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如果在我们身边有这种事情发生我希望大家不要袖手旁观,一定要第一时间站出来制止,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校园。

校园暴力心得体会2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促进学生遵纪守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0XX年11月16日下午,我们四年级年级举行了“严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活动。

   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此类案件不仅给被害者造成长期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人格发展,施暴者也很可能滑入违法犯罪的歧途,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活动中,同学们收看了关于校园欺凌的专题教育片,深刻体会到了校园欺凌行为对同学所造成的生理和心理伤害。让学生知道当好朋友受人欺负的时候,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帮助他(向老师、家长、警察求助),不能教唆别人抢劫,实行打击报复,否则,就会构成犯罪,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时,列举了小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乱花钱、讲哥们义气等,提醒大家要及时改正,防止犯罪;教育学生要听老师、父母的话,不要到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主题班会结束后,学生自发办了防校园欺凌手抄报。同学们把自己对校园欺凌的认识和学习心得以手抄报的形式加以巩固,效果良好。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牢固树立了“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思想,增强了同学们反欺凌的意识,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敲响了预防的警钟,学会了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学生不仅明白了知法、懂法、守法,而且让法律知识在全体师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应对校园欺凌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校应严肃校规校纪,携全体教师共同规范学生行为,想方设法确保校园平安、和谐。

校园暴力心得体会3    校园是我们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该为欺凌事件的阴影笼罩,可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区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像我们这样的在校学生。

   从80年代末到现在已出现了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国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是孤立的。由于影视业的商业化,欺凌恐怖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充斥我们的视野,许多作品中对于犯罪过程细节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园又成了他们“付诸实践“的理想场所。

   校园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响的绝非个别学生,我们全体青少年都会受此不良影响。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的净土,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倾向十分令人担忧。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校园欺凌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需要风度,风度就是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

   儒家学说认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开始只是一个萌芽,而且它随时会遭到私心杂念和外界诱惑的摧残。这萌芽要成熟、长大,就需要特别的守护和滋养。提高德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修养过程。游戏人生,看起来固然潇洒,可如此泛泛而过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人生感觉?生命是单程线,没有回头的机会。

   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单纯的冤冤相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校园里出现了校园欺凌,闹的同学们都人心惶惶。

   影视作品、书刊对我们青少年犯罪的诱导作用十分严重,在我们身心发育过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较弱,是与非的界限比较模糊,很容易在觉得新奇好玩的心态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这是极需引起全社会关注并着手解决的。

   校园欺凌事件虽然发生在学校里,发生在我们这些学生身上,但这也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全社会都应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努力,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校园欺凌问题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一次生命的郑重承诺。人生是一次选择,选择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顺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航船则能勇往直前,鹏程万里;而逆流的航船只能是你举步艰难,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涡永远打翻而深沉海底。选择,是一次对人性的不断完美。

对校园暴力的感悟篇3

关键词:现代校园;语言文化;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99

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大到理想道德、个性品德,小到行为习惯、言谈举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笔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浅议现代校园的语言文化。

一、校园语言文化现状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区文化,是学生了解并接受社会文化的中介,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折射和反映出社会主体文化的传统性和时代性。现代校园一些恶俗语言文化的出现,折射出的正是当代社会文化的庸俗倾向和精神文明的缺失。所以,我们须谨慎对待,还校园语言文化的健康与活力。

中学生处在思想意识的迅速成长期,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渴望欲,课堂知识与各种社会杂闻对学生思想具有同样的冲击力。社会信息如暴风骤雨般地袭击,但却良莠不齐。一些低俗、甚至恶俗的观念涌入中学生的大脑,它们比许多枯燥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吸引力,更能占据学生智力与创造力的最高点。

1. 精神鸦片之痞子童谣……

古诗童谣本纯真,却遭纂改,如:“人在教室心在外,读书不如谈恋爱。”更有“日照香炉烤鸭店,鸡鸭鱼肉在眼前,口水留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2. 移花接木的“恶搞文化”

所谓的恶搞文化,又称作Kuso文化。它在现代学生的身上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扬光大”。如模仿电影或视剧中某个角色,或者是某个桥段来达到嘲笑别人的目的,借此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青春期。比较流行的就是拍拍小个子的肩膀,唤一声“小强”。

3. 花季与暴力的冲突

“花季暴力”是一个新名词。在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中,我们看到正值青春年华的在校学生竟然变得性格乖戾、行为冲动,当他们挥动着拳头,叫嚣着,“你等着瞧,找人收拾你!”,这不是整一个黑帮火拼的开场白吗?“花季暴力”这个名词的诞生,意味着我们已经公开承认,校园再不是什么桃花源或者象牙塔,这一片净土都被一些恶俗的语言文化所侵蚀。

4. 网络新词泛滥

“哈哈,假正经,你知不知道你都成了我的‘呕像’了。”

“不要酱紫了,偶稀饭。”这样莫名其妙的对话在校园里随时都可能发生,新兴人类幽默语言的使用,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泛滥的情况下,却会防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沟通。

二、现象产生的原因

1. 目前,普通高中生的学习兴趣状况并不理想。上海某区曾对1000名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做了一次调查,发现有69%的学生认为自己“对学习提不起劲”,这其中有35.6%的学生甚至觉得“一见到书本就厌烦和头痛”。现在这种情况在许多校园中是愈演愈烈,有些学生甚至是在上课时,在教师责问的目光中才把书拿出来。究其原因,是他们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与习惯,没有学习的内驱力,是无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

2. 中小学生处于身体智育发展的不成熟时期,模仿能力虽然特别的强,但对周遭的信息缺乏辨别能力。对新词,他们也不存在对其内在意义的领会,只是单纯的觉得好玩而已。调查显示,学生使用流行语,23.0%是受同学影响,20.9%是受娱乐性电视节目和时尚杂志影响,16.8%受广告语影响,34.3%受网络语言影响,对现实生活感悟的只有5.6%。互联网日益发达,学生与父母、师长的代沟在网络的催生下越发地严重了。

三、创建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语言文化

美国名作家菲特烈・凯勒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生活中,美丽的东西很容易会诱惑你,容易诱惑就容易被利用、被吃掉。”形形、五花八门的诱惑,对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不可能在“真空”中生活,所以如何给学生创建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1. 我们应该正确面对校园语言的现状。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心理上往往会有一种强烈的对抗性,不管你想让他提什么建议,他总是喜欢与你对着干。所以,在学生身上以暴制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你可以采取大禹治水的方法――疏导,也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就是让它在特定的范围内“疯狂”到极限,使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给他的拥有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那么,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最后就会自然消亡。

2. 教师也需要重理传统教育观念,感受新时代、新发展带来的新概念。现在新词冲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不能否认它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正能量”“达人”等。在有关报道中,一些专家认为有些流行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但又不失幽默意味。这些专家也承认,有的流行语潜在地消解了一些具有严肃意义的内容。不过,这也是后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语言文化现象。他们的诞生在某个方面也反映了学生创作思维的活跃,反映出现代学生与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某些和谐的脚步。

3.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一个兴趣广泛的人,也正是一个高雅、心中充满阳光的人。”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对广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如组织专题演讲活动,感受现实与思想的撞击,“培养口才,实际上是提高我们民族的思维能力和素质,把我们的青年培养得更聪明”,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风景这边独好!”,我们需要在新时代的校园文化中重塑一道美丽的语言风景。

对校园暴力的感悟篇4

3月6日上午,学院又召开“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坚决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维护校园团结稳定”主题座谈会。学院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参加了座谈会。党委书记拜建林亲自主持座谈会。

拜建林书记带头发言,表示学院领导干部、党员、教师,特别是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对昆明“3・01”暴力恐怖事件的认识非常明确、态度非常鲜明,从政治的高度做了鲜明的表态,体现出学院各族干部、教师共同的心声,同时也体现了各族干部、特别是少数名干部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素质。拜书记要求全体教职工一要牢记宗旨,不断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反渗透工作;二要坚决抵御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思想向校园的渗透,切实抓好师生“两个不得”、“五个禁止”的宣传教育,三是在工作、生活中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反对非法宗教活动,主动做好本职工作,切实肩负起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大责任。

党委书记拜建林同志发表讲话

孟燕伊副院长发言并表态:分子惨无人道地肆意砍杀手无寸铁、毫无防备的无辜群众是、反人类暴力罪行,让人极度愤怒,暴徒就如“过街老鼠”一样,必将遭到人人喊打,我们要增强是非观念,不造谣、不传统、不信谣。坚决拥护中央的决定,依法严惩分子,全体师生要坚决反对非法宗教活动、坚决反对宗教向学校渗透、加强大学生、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党的政策的宣传员、执行者,确保育人阵地不受侵染,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总务处副处长赛德尔丁说:“3・01”暴力恐怖事件再一次证明了暴力恐怖势力反人类、的本质,我们要深刻认清罪恶本质和险恶用心,坚决抵制和暴力恐怖、民族分裂。

总务处副处长赛德尔丁同志发表讲话

学院党委要求会后以支部、班级为单位,召集全体师生学习、传达此次会议精神,要求所有干部职工、大专班学生表明态度,并声讨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案件,敢于亮剑,发出声音,认清形势,明辨是非,同仇敌忾,谴责滥杀无辜的罪恶行径。

行政党支部于3月6日下午组织召开相关座谈会,职工纷纷发言表态:强烈谴责这些暴徒,暴力是新疆的宗教极端分子。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尤其是维吾尔族干部要发挥好自身作用,教育好子女、亲属,认清敌我形势,共同打击我们的敌人。

教学党支部于2014年3月6日上午组织教务处、培训中心、质控中心的干部教师进行了座谈。与会干部教师对“3、0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进行了发言表态。大家一致认为:“3、0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是一起由境外恐怖分裂组织预谋策划的暴力恐怖事件,震惊世界。对平民百姓滥杀无辜,其手段残忍、灭绝人性、惨不忍睹、令人发指!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紧紧把握住教室的主阵地,传播正能量,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新疆,自觉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训练党支部于3月6日上午全体党员、干部及全体教职工52人,通过学家一致认为,全国各族人民都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都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坚决依法惩处和打击暴力活动,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铜墙铁壁。

学管党支部于3月6日下午,组织学生处、保卫处召开“声讨暴力恐怖犯罪,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座谈会。全体成员积极表态发言,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大家一致认为:作为管理学生工作的干部,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各族学生对这伙披着宗教外衣,企图通过活动分裂国家的行径给予了强烈地谴责和愤慨。我们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对分子保持高压态势,坚决打击、绝不心慈手软。

后勤党支部于3月6日上午全体党员、干部共24人召开“声讨暴力恐怖犯罪,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座谈会。大家一致认为:分子是维吾尔族的敌人、是新疆各族群众的敌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大家的发言充分表达了他们对死难者的同情,以及对生命和正能量的呼唤,并表示将继续做好民族团结工作,为校园团结稳定、为自治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对校园暴力的感悟篇5

(马广营)

淄川实践基地

用行动诠释《四德歌》

日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实践基地举行了“学唱《四德歌》,争做‘四德人’”歌唱比赛。各教研组认真排练,用动人的歌声诠释了《四德歌》的内涵,表达了争做“四德”人的决心。通过比赛,把“孝德、诚德、爱德、仁德”印刻在每位教职员工心中,促进了“四德工程”的开展,对创建文明、和谐、幸福的校园起着推动作用。

(孙彦宁)

边河中学

重视新学期入学教育

在今年开学典礼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边河中学表彰了优秀教师、优秀学生,特别突出了品德修养明星和特长发展明星,为全校树起榜样,此举成为该校新学期的办学重点之一。同时,该校还进行了养成教育规范月活动总动员,决定在每月评选出学习、卫生、文明礼仪、体育锻炼习惯之星和星级宿舍、养成教育优秀班级。

(张国华)

齐陵一中

德育作业受欢迎

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近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一中在双休日都会为每位学生推荐以“自主选择、自行研究、自觉体验、自我评价”为主题的德育作业。一是做个小主人,即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二是做个小读者,要多读书、读好书,并撰写读书笔记。三是争做社会实践活动家,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四是做个安全小卫士,向身边的朋友介绍安全知识,掌握自护技能。

(范秀玲)

梧台小学

举行防暴力侵害演练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梧台小学开展了“校园防暴力侵害”演练活动。演习开始,一名“歹徒”手持刀具翻越学校的电控门,直奔广场上的学生。门卫立即按响警报器并进行拦截牵制,学生迅速回到教室用桌凳堵住门窗。警报解除后,医务救护组查看学生“受伤”情况及时救治“,与班主任一起对学生进行安慰和心理辅导。

(于春建)

祥瑞园小学

废旧电池回收倡环保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祥瑞园小学开展了以“保护地球,珍爱环境”为主题的废旧电池回收活动。活动中,学生们动手制作了电池回收箱进行废旧电池回收,在校园内张贴海报进行保护环境宣传并自发组织演讲,为同学们讲述废旧电池的危害及保护地球的重要性。此项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同学们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崔亦杰)

聂村小学

构筑学校安全网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罗村镇聂村小学把安全教育的宣传放在平安创建工作首要位置,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自护自救安全常识的学习,开展了“创平安学校、做文明学生”征文、手抄报、书画展评、读书演讲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

(张继芳)

新华学校

师生收看《开学第一课》

9月2日晚,以“美在你身边”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开学第一课》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组织师生认真收看了《开学第一课》,共同思考美的内涵,共同分享美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榜样人物的高尚品格,鼓励他们发现身边的美,学会展现和创造美,使大家认识到真善美就在身边。

对校园暴力的感悟篇6

回首往事,心灵的时间在逆转。小时候,人生百味,我只知甜,骄傲任性,衣来伸手,然而,生活中毕竟不是只有甜。上学后,我明白了这一点,从而谦虚为人,学会面对挫折与困难。在母校的生活中,我渐渐地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一个人,可以没历史丰碑般伟大,但应该奋斗终生;一个人没有智者观察世界的悟性,但要懂得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母校的生活中,我感受到老师的无私奉献,就像一只粉笔为他人化身成灰,却写活了立体的人生。在母校的生活中,我体验到了友谊的真诚:互相帮助,雪中送炭,用满腔热血浇灌友谊的方田。如今,我就要毕业,告别可爱的母校,只能把依依不舍的眷恋化作志向,竭力回报母校:在剩下的一个月里,努力学习,奋勇向前;让生活绽放一次笑容,让生命澎湃一次潮夕。拿出最好的成绩,来回报母校对我的培育之恩。

犹记六年前,我们还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那年,我们亲手种下的花儿,如今在那碎砖瓦砾旁,花儿娇艳的身姿正迎风微笑。虽然我们现在失去了可爱的校园,但我会永远铭记,在这里,我们曾播种春天,收获秋天,我们曾用心学习,欢笑追逐,在碧蓝的天幕下,用稚嫩的声音,唱出一曲幸福的《生命进行曲》。

再见了母校,再见了老师,再见了我的同学,我们即将跨出校园,开始新的学习旅程,一路上,难免会有荆棘,风暴和雷鸣,我祝愿各位同学在困难面前用坚实的脚步不懈的走向成功。祝愿尊敬的董老师身体健康。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对校园暴力的感悟篇7

人间四月尽芳菲,春日融融惹人醉。山野间万物生长,枝叶间新葩欲吐,雏鸟啄破蛋壳以告慰飞跃千山万水的父母,而我们也要把疫情期间积聚下来的种种不快凝结,化作向前的力量。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疫情防控,秋季开学寄语资料,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寄语一

亲爱的孩子们:

往年的这个时候,校园里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教室里正传出你们朗朗的读书声,走廊里上能听到你们整齐的口号声,操场上则飘荡着你们爽朗的欢笑声……可是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个春节和寒假变得与以往不同。

人间四月尽芳菲,春日融融惹人醉。山野间万物生长,枝叶间新葩欲吐,雏鸟啄破蛋壳以告慰飞跃千山万水的父母,而我们也要把疫情期间积聚下来的种种不快凝结,化作向前的力量。背起书包,再一次走在上学的路上,我们也要问一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

在新学期来临之际,有一些话想和你们分享。

心存敬畏 行有规矩

因为疫情,你们也许有生以来第一次知道并且体会到了什么叫“隔离”,在你们尚青春年少的岁月里,恐怕未曾有过这般长的“闭关”生涯;因为疫情,你们第一次体会到了“当身体的自由受限,心也逐渐变得焦虑”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现在,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应该痛定思痛,幡然警醒,与大自然和谐共生,做到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爱护和保护野生动物,做大自然的维护者。我们更应该看懂我们的国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牢记当前保护过你们的祖国,牢记一个个前赴后继的身影,希望未来你们也有能力去保护其他需要保护的人,去守护伟大的祖国,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心怀感恩 择善而行

感恩父母。疫情当前,他们仍需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竭力。他们可能有不理解不体谅你的时候,但那份关怀与爱永远不会改变。

感恩学校和老师。网课学习不易,熟悉的老师变身十八线主播,对你们的学业和成长的关爱一直都在。希望经历网课之后的你,会更加珍惜在学校的日子。

感恩千千万万抗击疫情的“逆行者,他们身上有担当、坚持、奉献、爱国、感恩、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这些优秀的品质,将犹如闪亮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吾辈当自强

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挺身而出,用丰富扎实的知识化解灾难,力挽狂澜,为我们书写了“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或许,我们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他们,但学习和思考会帮助我们找到自己和梦想。这样的自己,会在众说纷纭中保持独立思考,会在偏见傲慢中心存善良敬畏,会在名利暗涌中坚守良知底线,会在看见自己的同时也看见他人、世界和众生。

就像钟南山院士给广大青少年回信中所说:用知识缝制铠甲,不远的将来各行各业都将由你们披甲上阵。

时光本无华,奋斗者给它以光彩。努力拼搏,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毕竟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前途未知,又怎能甘拜下风!

带上一本防疫手册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林立丰对学生如何配合学校做好防护工作,给出了建议: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手卫生,如勤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保证食物多样、营养均衡、饮水足够、运动适量、睡眠充足、心态良好。每日自觉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2、能步行上下学的尽量步行,如确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应全程配戴口罩,减少接触公共物品。

3、入校前按要求测量体温,在校期间如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应立即报告老师。

4、保持1米的安全社交距离,在校园内不串班,不扎堆,不追逐打闹;就餐时不交谈,不与他人分享食物,避免张开嘴咀嚼食物。

5、放学后不聚会、不聚餐,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6、家长也应积极做好三方面的防护工作:

一是主动了解疫情防控知识,向孩子普及新冠肺炎的防控技能,以身作则;

二是时刻关注家庭成员及孩子的健康状况,走读生的家长每天配合学校完成学生体温监测和“健康卡”填报,家庭内出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等情况要及时告知学校;

三是合理规划孩子上下学的交通方式,鼓励孩子步行上下学,有条件的家长应尽量使用私家车接送,尽量不安排外出就餐。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我们期待已久的春天已然来临,我们终于得以重返熟悉的校园!最是一年春好处,草长莺飞,万物复苏,新的学期孕育着新的期盼。

孩子们,校园里春光无限:梨花正盛,樱花烂漫,蒲公英飞扬,彩虹跑道等你们撒野……万物向荣,只待你归。新学期即将拉开帷幕,一切明朗,未来可期!

寄语二

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你们选择人文学院来读书深造!尽管疫霾还未完全散去,我们依然在千万人中,依然在江南的春天里,遇到最美的你们。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曾让村上春树的一段话风行网上:

“你不记得自己是怎样活下来的,

你甚至不确定暴风雨真的结束了。

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

当你穿过了暴风雨,

你早已不是原来的那个人。”

是啊,亲爱的同学,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暴风骤雨般的重大疫情,你们一定有心灵的成长和思想的觉悟:生命不过是一段精彩的旅程,本就有开始有结束,有茂盛有凋零,有未知有憧憬。珍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空手而过。要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对热爱的事物倾注深情,逐步获得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自由境界,感知幸福!

开放大学正是终身学习,滋养生命的所在。人文学院作为学校的四大学院之一,下设办公室、外语系、艺术系、文学与教育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所。开设10个各具风采的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学前教育、商务英语3个本科,艺术设计、舞蹈、声乐等7个专科。

学院师资力量强大,不仅拥有著名文化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鲍鹏山教授,杨浦区人大代表、前院长杨敏教授,还有一批专业功底深厚、风趣幽默、意气风发的中青年教师。辅导员们更是热情认真,经验老道。无论哪位老师,都愿意成为你们平等的讨论伙伴,和你们分享专业经验与人生感悟。

在这里不仅读书长知识,还可以修心养性情。人文讲堂、唱享课堂、摄影社团、声乐社团以及敬老志愿服务,这些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学院品位高雅、仁爱奉献的人文氛围,愿你们徜徉其中,乐而忘返。

这是一个美丽温暖的大家庭,你们会很快适应学院的学习生活,找到自己的所需和所爱。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要虚心向学,无论读书还是做人,都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更为关键的是要培养一种理念和精神,借用一首校歌的歌词,那就是:

“我们懂得学问没尽头,学会怎么自救,在学做人的操守;

我们懂得学习的理由,力量要用来分享才能承先启后;

学会终身学习才没辜负一番造就;

活出生命的光彩才无愧于春秋!”

人文学院愿和同学们一起成长!

愿每位同学不负人生韶华!

谢谢!

对校园暴力的感悟篇8

关键词:班级读书会;话题设计;读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53—02

新年伊始,有幸参与了市教科院邵巧治老师主持的部级课题《阅读素养的提升研究》。与本校12位课题组成员一起共同参与子课题《班级读书会的架构》的研究。一学期,聆听了大量校内外教师的班级读书会,自己也进行了八节班级读书会的实践与研究。学习、倾听、观摩、实践、反思中对班级读书会的认识与兴趣愈发清晰与强烈。班级读书会顾名思义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班级读书会对学生阅读理解感悟起到了深化作用;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对学生阅读实践活动起到了保障作用。为语文学习从课内走向课外;打通各个学习领域;将阅读和生活联系起来,架起了一座桥梁,是学生校园生活、语文学习一个重要的平台与途径。众观几节班级读书会,虽说教师备课认真、组织耐心、勇于实践,态度值得褒奖,但也发现班级读书会存在着教学环节复杂化、组织形式枯燥化、方法指导虚泛化等问题。下面就班级读书会“话题设计、读书方法、组织形式”谈谈对班级读书会有效架构的点滴实践与思考。

一、话题设计简单点儿

班级读书会是孩子们交流分享阅读体验的平台,话题设计则直接关系着读书会的成效。适当的话题设计能延伸阅读主题,深化孩子的阅读感悟,诱发孩子深入思考、乐于交流、乐于展示。话题不在于多,但要简单有效。因此,精心设计话题是开好班级读书会的关键。

(一)话题设计引领学生阅读方向

对小学生来说,一本书便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内容纷繁复杂,他的注意力也常常被一些浅显有趣的内容所吸引,而大树的主干——作品真正值得品味探讨的内涵却往往被学生忽视。因此,班级读书会的话题设计应简明扼要,直指作品的关键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快速高效地引领学生探究思考,深化他们的阅读感悟。如学生在阅读《草房子》一文时,陆鹤的秃头、桑桑的顽皮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孩子们不少快乐的笑声。然而《草房子》是一部少年成长小说,曹文轩真正想要留给读者的,是油麻地少年面对不幸与挫折时的勇敢、坚强以及他们的善良美好。因此,班级读书会中,我设计了以下话题:“贝多芬曾说:‘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这是一本少年成长小说,油麻地的少年们是如何面对挫折的呢?哪一个镜头最令你感动?”于是,交流中,秃鹤面对身体缺陷的勇敢,重病的桑桑对生命的思考,孤儿纸月的善良美好,天之骄子杜小康被迫辍学后与命运的不断抗争……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在孩子们面前回放,油麻地少年的命运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交流中,孩子们接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深深地被文中少年们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二)话题设计引发学生反省思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始于问。读完一本书,如果连一个问号都没有,是不可能有真正收获的。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作品的矛盾冲突点,主动质疑,并设计相关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看完《三国演义》,我问:“有人说‘三国太偏刘’,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说曹大会——你怎么评价曹操其人?”看完《水浒传》,我问:“宋江等梁山一百零八将真的都是英雄好汉吗?”抛出这些富有争议性的问题后,我让孩子再次深入阅读,再将自己的阅读体验与同伴分享交流。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之下,孩子们对待名著的态度更加开放。这些有趣的问题让他们兴奋不已,读书热情大为高涨。读书会上,他们各持己见,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样的读书会不但使孩子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还使孩子学会批判地阅读,并渐渐拥有思辨的目光。

(三)话题设计引导学生联系实际

艺术虽高于生活,但一定源于生活,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在特定场景下的真实写照。因此,班级读书会还应着力寻找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的连接点,帮助学生跳出书本看生活。当学生打通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他们将获得更深刻的阅读体验,而这也是阅读的现实意义所在。如在《草房子》的班级读书会上,交流《秃鹤》一节的阅读感受时,我问道:“你们遭遇或使用过这样的校园软暴力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孩子表示有过和秃鹤相似的经历。有的同学说,肥胖使他总成为大家嘲笑的对象,还被取外号“肥仔”,体育课也没人愿意和他同组,都怕他拖后腿……更多的孩子则羞愧地承认曾使用校园软暴力,或给同学取外号,或恶作剧,或悄悄排斥孤立不喜欢的人……当他们勇敢地站出来检讨自己时,我感动不已。我想:小说教会了弱者面对,也教会了强者关爱。由此可见,好的话题是班级读书会的灵魂。它能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辨中实现对思维的挑战,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辟了一条开阔自如的道路。

二、策略引导实在点儿

班级读书会除了引导学生交流阅读的感受外,还要教给学生提取、整合、比较、想象、质疑、精读、浏览、跳读等各种阅读的策略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阅读方法得到实实在在的培养与提升。

(一)“整合”策略在班级读书会中的运用

上一篇:放射性污染的特点范文 下一篇:数字乡村的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