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节能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15 17:15:33

服务器节能技术

服务器节能技术篇1

创造节能新纪录

在节能观念深入人心的今天,IT节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作为IT系统的神经中枢,服务器却被很多人尴尬地称为“不能停的电老虎”。

2007年11月,浪潮了创新的节能服务器应用解决方案。据悉,该产品与目前同类产品相比,功耗降低可达28%以上。

2008年3月28日,在国际权威的节能测试SPEC power-ssj2008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浪潮节能服务器,以超出原纪录近17%的成绩打破该项测试的最高纪录。这也是我国IT企业在同类测试中取得的首个世界纪录。这表明我国自主创新的节能服务器技术已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乔慧介绍说,SPEC power-ssj2008是目前全球最权威服务器节能测试平台。该测试平台的建立,就是为了应对当前服务器能耗日益严峻的态势,提供统一的能耗衡量技术参考标准。IBM、惠普、戴尔等国际服务器品牌均先后参与过此项测试。目前,该标准组织得到了美国环保总署和能源使用效率协会的关注与赞助。“这是一项考量每秒每瓦处理的商务事务数量、性能功耗比等指标的综合性测试,最终浪潮节能服务器以910分创造了该测试的最好成绩,高出业界平均水平30%。这意味着,完成同样的任务,浪潮服务器仅需要同类机型70%的能耗。”

不久前,原信息产业部公布了首批《节能降耗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应用方案推荐目录》,在榜首位置推荐了浪潮节能服务器,使得服务器节能再次成为企业与社会的热点话题。专家指出,节能服务器是首次纳入国家节能规范体系,这标志着我国在推进服务器节能工作上取得重大进展。

揭秘直流电源技术

浪潮研发人员深入客户的通信、数据机房,重点针对国内大中型机房对能源的应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通过对某城市的一个中等规模的通信机房的每年电费支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其电费支出数额巨大,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浪潮与机房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客户希望浪潮能够针对交流、直流供电环境,推出相应的服务器产品,通过产品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缓解当前IT机房迫在眉睫的压力。

乔慧告诉记者,很多客户认为,目前直流电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且具有节能方面的优势,使用直流电源设备为所有的设备供电更可靠、更安全,也更节省电费。显然,“客户购买和安装直流电源服务器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直流供电比交流供电能节省20%左右的用电量,这个数字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IT机房来说意义重大。应用于服务器的直流电电压比交流电电压更低,对于人体的损伤危险更小,并且不需要特殊的安全性措施,相对来说,更安全,易维护。

“基于以上的分析,浪潮推出了针对国内机房的直流服务器产品。同时兼顾到国内机房采用的交流供电系统,浪潮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整体解决方案。目前浪潮节能服务器产品可以提供基于交流供电、直流供电以及交流转直流供电的节能服务器产品和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机房的整体节能降耗。” 乔慧如是表示。

服务器节能是系统工程

乔慧介绍说,浪潮在服务器领域主要突出三个方面的设计。第一,在物理服务器上进行的设计,比如整个机箱风道的设计尽量利用流体力学的方法,用尽量少的风扇、功耗,达到同样的散热目的,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第二,采用高效的电源处理和电源管理,比如晚上12点服务器基本上不工作,这时系统会自动降低电源消耗,白天是1000W,夜间则降到600W、500W,或者更低。第三是管理。有了高性能的设备,怎么用是一方面,怎么管,对于管理人员来讲是非常关键的。浪潮协助国内的科研单位,专门推出了一套创新的基于业务的功耗管理系统,能够反映出服务器的实时负载情况,甚至可以调整服务器的部署,以达到降低功耗的目的。

“另外,虚拟化的应用可以把一台服务器当多台服务器来用。原来需要购买三四台服务器,现在买一台就行了。这样一来,服务器的采购成本、管理成本和其他相关费用就都降下来了。”乔慧表示,虽然虚拟化技术有可能减少用户的采购需求,但浪潮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希望推动整个社会在节能和虚拟化上的发展。现在国家有很多节能标准,但是在服务器领域还没有相关的节能标准。浪潮作为国产服务器的著名品牌,将会协助政府一起制定标准,相信相关标准很快就会出台。

乔慧补充说:“在节能方面,浪潮不仅仅只研发一个新产品,然后销售出去就完事了,在产品回收方面,浪潮也有一系列的措施,并开展了相应的活动,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链接:门槛和补贴相结合 构建服务器节能大体系

孙丕恕

2008年4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正式实施,服务器节能越来越引起业内的关注。

节能服务器作为一个企业级产品,其普及推广较为复杂和特殊,涉及到用户、政府、生产企业等多个环节。以美国为例,除了支持科研机构在技术上寻求突破外,美国政府于2007年底相继出台了相关法案,规定节能型服务器在企业数据中心要达到一定的配比率。此外,美国还在加紧制定服务器节能国家标准,已经出台了有关节能服务器设计规格的相关草案。

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和我国在其他节能领域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要推动服务器节能技术在我国大规模应用,关键是要结合中国国情,以新节能法立法精神为指导,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能,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构建门槛和补贴相结合,涵盖政府、用户、企业等全产业环节的节能大体系。

第一,设立服务器节能专项创新资金,加大服务器节能关键技术的研发投入支持,大力扶持国产服务器节能技术的开发;设立成果转化推广专项经费,支持节能服务器成果转化。

第二,尽快出台服务器节能国家标准,落实国家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相关政策门槛。目前国内服务器厂商不断在节能技术上取得突破,超越国际厂商,具有标准制定能力,为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标准奠定了基础。

第三,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节能服务器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首先应大力推进国家关于节能环保产品采购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落实,对纳入国家财政采购预算的单位,要强制使用节能服务器等IT产品。

服务器节能技术篇2

目前全球高端服务器市场主要被RISC架构的产品占据,约占服务器市场近40%的份额。但随着开放式系统应用的深入、普通用户对高端服务器的需求增加、集群系统的技术成熟,RISC的地位进一步动摇。主要体现在,新兴行业和竞争激烈的传统行业因成本带来的巨大压力而产生的对8至16路通用服务器(此处“通用服务器”是相对采用RISC架构芯片的服务器而言,即采用x86或安腾架构处理器的服务器。)的需求; 高性能集群系统的成功应用,导致放弃使用大型机而采用基于集群技术的通用多路服务器所形成的市场,尤其对星群的高性能集群的需求的增长。

虚拟化给高端服务器带来机会

尽管需求一再攀升,但商用高端服务器与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技术的代表超级计算机一样也面临着困境――计算机的实际计算能力大大低于系统理论的峰值。不仅如此,人们在编制供它们使用的并行程序时的付出也与其产出不成比例。因此,满足对高效能的需求已成为人们设计商用高端服务器的重大挑战。目前高性能计算机仍沿用冯•诺依曼模型为基础的以CPU为核心的计算模式。作为这一模式基础的CPU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了追求线程级并行(TLP)的多核时代,其代表就是片上服务器(server-on-chip),例如Sun的UltraSPARC T1“Niagara”处理器芯片。但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由于应用的复杂、种类的繁多、规模的巨大,单一的编译器或操作系统仍然无法智能地去挖掘蕴藏在其中的全部并行性。

利用虚拟机这一技术可以在单一服务器上支持不同的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而且还能够动态地将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可以减少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需的服务器数量。有了虚拟机,企业在每次部署新的操作系统时,就无需迁移现有的应用软件,从而能延长那些虽然已经过时,但仍非常重要的应用软件的使用周期。这样,那些基于Windows NT的应用程序就可以再次焕发生机。

除此之外,人们发现利用虚拟技术,也能进一步发掘应用间的时间和空间的并行性。当然,虚拟机技术带来的隔离性、安全性、灵活性更增添了这一技术的魅力。中科院计算所目前正在研究的项目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如何利用虚拟机技术构造高端商用服务器,研究新型的高端服务器和相关技术,同时考虑虚拟SMP的入侵防护技术。除了这些方面,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商用高端服务器,在各种环节的研发中还存在诸多技术挑战。

虚拟机及其协同技术

虚拟机是构造虚拟SMP服务器的基础,它是由虚拟机监控(VMM)软件创建和管理。传统的VMM例如Xen和VMware面向单一节点,节点既可以是单一CPU也可以由SMP构成。这时由这些VMM所构造的虚拟机(VM)所能够利用的资源例如CPU、内存、磁盘、通信带宽等就仅限于这个单一的物理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拟机间的协同也就等价于传统服务节点或服务器间的协同,无法充分利用基于虚拟机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益处。因此,必须突破目前虚拟机构造中资源的局限性,使得一个虚拟机不仅能够从它的宿主物理节点上取得资源,而且能够利用网络从其他非宿主的物理节点上获取资源,从而实现资源在虚拟机间的流动,实现部件级的虚拟化。这里的部件泛指CPU、内存、磁盘、网络等构成传统计算机的部件。

计算所要研究的分布式超级虚拟机监控软件(distributed hyper virtual machine monitor,DHVMM)是实现部件级虚拟化的关键支撑。基于DHVM提供的强大的部件级虚拟化能力,虚拟机间的协同就转变为资源和作业的调度和迁移。该项目将强调部件在虚拟机间的流动,当一个虚拟机有大量作业到达或有繁重作业而出现负载尖锋时,不采用传统的方法如作业/进程的迁移,而是通过DHVMM将网络环境中可利用的其他虚拟机上的空闲部件“流动”到资源紧张的虚拟机上,通过动态地增强重载虚拟机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通信能力来处理其上的作业。同时,当作业的负载高峰过去后,被动态增强的虚拟机可以自由、实时地释放“富余”的部件,供系统中其他虚拟机在需要的时候动态地获取,计算所将这种技术称为

能力服务计算。

共享内存技术

SMP服务器的核心是内存共享技术,例如著名的Snoopy或者directory 协议等。这些技术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硬件的支持才能获得期望的高性能,例如SGI Altix的cc-NUMA内存共

享技术,因此成本高昂、扩展性差。随着网络技术特别是Myrinent和Infiniband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软件实现的内存共享技术,例如分布式共享内存DSM技术由于成本低廉和可扩展性好而开始发展起来。

计算所研究的这个项目要求实现多个物理服务器的整合(8个以上),因此更适合于使用不依赖硬件支持的基于软件的内存共享技术,以获得更好的通用性和平立性。传统的DSM技术不得不使用复杂的以lock和barrier为基础实现的融贯性和一致性协议,导致延迟开销很大。随着UPC为代表的分割的全局地址空间模型编程技术的发展,为发展新型的内存共享技术提供了客观的需求。

另一方面,高效能服务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提高编程的效率,而阻碍并行编程效率的首要问题就是进程或线程间的通信和同步问题,所以事务块寄存器技术得以发展,因为它取消了过去在并行程序中必须使用的lock和barrier等同步操作。同时,由于显式同步的减少或取消使得线程因数据依赖或同步依赖导致的进程等待时间大大减少,使系统吞吐率提高,从而使得内核负载的饱满程度得以大幅提升,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生产率。该项目计划将以DHVMM为基础,发展全新的以软件实现的内存共享技术。

动态部署技术

在以虚拟机为基础的商业高端服务器中部署技术是系统灵活可重构性的基础,也是系统高可用性的保障。通常意义的动态部署技术主要指物理节点本身和其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的部署,而在计算所的研究中动态部署技术已突破了传统的意义,重点是研究部件级虚拟化下虚拟机的动态部署和部件的动态部署。

虚拟化的部件部署是虚拟机部署的基础,而虚拟机的部署又是SMP系统部署的基石。虚拟机仅仅是部件在冯•诺依曼模型下的临时、动态的聚合形态,其目的是执行指令、完成计算,同时提供指令和数据的存放和获取,从而构建一个以CPU为塔尖,各级缓存、内存、磁盘构成的存储体系为塔身的计算架构。因此,虚拟机在部件级虚拟化下,就成为一个临时、动态创建的“数组”,DHVMM为其动态地“分配”所需的“内存”或一块全局的“虚拟地址空间”。该项目的目标之一是研究全新的分布式部件创立、管理、使用、回收的技术,实现虚拟机在SMP意义下的快速部署。

虚拟SMP高性能服务器技术

服务器节能技术篇3

关键词:流媒体;高校;视频新闻;网络点播;设计;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0-30358-03

1 引言

随着各种电视节目的上星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纷纷触网,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高校自办电视台的思想教育功能,实现高校电视更好更快的传播以及对校园媒体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形成优势互补,突出整体效能,是目前高校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校园网络进行校园视频新闻点播,逐渐成为了校园视频新闻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网络视频点播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利用了网络和视频技术的优势,彻底改变了过去收看校园视频新闻的被动方式,实现了校园视频新闻节目按需收看和任意播放,为用户提供实时、交互、按需点播服务的系统。利用校园网建设VOD系统可以为广大师生提供在线的视频新闻节目的点播服务。如何利用网络视频点播技术构建一种基于流媒体技术的实效性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已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手段和趋势。

2 流媒体技术及视频点播原理

2.1 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Steaming Media)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媒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影像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在网站服务器上,让用户下载、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后才可以观看的技术。传输及播放的流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接、实时地传送,用户机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仅需将起始几秒的数据先下载到本地的缓冲区中就可以开始播放,采用一边播放、一边下载、一边丢弃的方式,客户端的缓冲区建在内存中,不占用硬盘空间,不会在用户端留下任何拷贝,保护了知识产权,同时提高带宽利用率。流媒体技术是一个综合的技术,它包括采集、编码、传输、储存、解码等多技术。作为以流媒体为技术支撑的流媒体应用系统,一般分为编码端、服务器端和用户终端3部分。

2.2 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

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采用流媒体技术,建立专门的流媒体服务器,把校园视频新闻编码处理后到流媒体服务器中,用户在校园网连通的任何端口,可利用网络进行校园视频新闻的点播与观看,在这个过程中本系统可实时向用户传送节目,用户也可通过网络客户端对所观看节目实现随意控制。可用图1来说明校园视频新闻点播系统的工作过程和系统结构。

3 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所要处理和传输的信息主要是视音频信息为主的多媒体信息。为了便于师生的对视频新闻的点播,这就需要校园视频新闻者在过程中注重质量、访问速度、方便和快捷性,并且也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构建实效性的视频点播服务平台;校园内用户可以查阅节目的详细信息,可以以页面方式观看,也可利用播放器播放或全屏播放;也可下载观看。

本系统主要借助于目前主流的流媒体系统之一的windows media为主要支持技术来构建实效性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突出其方便性、先进性、集成性、低成本的特点。

在Windows Media技术支持下,主要从其文件格式、流媒体传输协议、播放方式、系统组成等几个部分总体上去设计实现该系统。

3.1 文件格式

Windows Media支持ASF, WMV, WMA等文件格式,ASF (Advanced Stream Format)是Windows Media的核心。ASF是一种数据格式,音频、视频、图像以及控制命令脚本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这种格式以网络数据包的形式传输,实现流式多媒体内容。WMV是视频数据格式,WMA是音频数据格式。本系统主要传输视频信息,所以在前期制作视频时全部采用ASF、WMV两种格式。

3.2 流媒体传输协议

流媒体传输协议是流媒体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组成部分。它是为在网络上实时传输多媒体信息而开发的协议。目前,Windows Media支持的流媒体传输的协议主要有: 实时传输协议RTP (Real-time TransportProtocol),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RTCP和RT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服务。实时流协议RTSP (Real-time Streaming Protocol),定义了点对多点应用程序如何有效地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基于上述协议的支持,本系统实现了流媒体信息的有效传输。

3.3 播放方式

为了能够让多媒体数据在网络中很好地传输,并在客户端精确地回放。基于这个目的,在流媒体的播送技术上人们采用了单播、多播、点播、广播等技术。点播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主动的连接,在点播连接中,用户通过选择内容项目来初始化客户端连接,一个客户端从服务器接收一个媒体流(这个连接是唯一的,其它用户不能占用),并且能够对媒体进行开始、停止、后退、快进或暂停等操作,客户端拥有流的控制权,就像在看影碟一样。这种方式由于每个客户端各自连接服务器,服务器需要给每个用户建立连接,对服务器资源和网络带宽的需求都比较大。

本系统考虑到校园视频新闻时间短、信息量大;便于师生在观看校园视频新闻控制和交互以及校园网自身特点,采用点播方式来实现校园视频新闻的网络传播。

3.4 系统组成及工作流程

为了更好地使流媒体系统在各个不同层面上互相通信,基本的流媒体系统包含三个组件:编码器,服务器,播放器。基于Windows Media技术构建的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依靠Windows Media Service系统的主要组成。它分别校园视频新闻采编转系统、流媒体服务器(Windows Media Server)和客户端流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分别用于流媒体的制作、和播放等。

(1)校园视频新闻采编转系统:用于采集、编辑、转换编码多媒体数据,使其成为流媒体数据格式,便于在流媒体服务器进行和管理。

(2)流媒体服务器:简单地说,就是支持流媒体点播的服务器,用于存放、控制、管理流媒体数据。

(3)客户端播放器:主要用于客户端用户对校园视频新闻进行点播播放、浏览等。

简单来说,该系统工作时, 前期采编转系统创建流媒体文件并存放到流媒体存储服务器;服务器端创建提供点播的站点设置和管理节目并启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以Web方式访问,获得节目信息,选择后再由流媒体服务器经过调度后启动相应的流媒体播放器实时播放节目。

4 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的实现

4.1 校园视频新闻的编码制作

(1)校园视频新闻的前期摄录与编辑。

为了保证图像质量,校园视频新闻必须在前期的摄录、采集、编转等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视频的损耗。 笔者在实践中的具体的做法是:摄录阶段,采用广播级摄像机和信噪比较高的录像带摄制校园新闻,以此减少各环节中对图像信号质量的损耗;采集、编转过程中,利用高性能的视频采集卡(pinnacle pro-one)、编转质量较高的格式转录软件(Tmpeg-plus)进行采编转,并且首次编转完成后统一使用avi格式文件,以确保图像质量。

(2)将前期编辑制作完成的视频文件编码为Windows Media流媒体格式文件。

对于Windows Media构建起来的流媒体服务器,一般需要使用asf、wmv格式的文件。因此,前期制作完成后,将编辑完成的avi格式的视频文件统一利用Windows Media编码器把avi文件转化为asf、wmv格式文件。这时,最好使用WindowsMedia编码器,它可以适应多种网络的编码要求。

(3)编码设置与过程监视。在编码转换时,应根据用户情况、网络带宽、节目内容等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出质量、编解码版本、传输速率及适应带宽要求等选项。这样可以保证视频和客户端点播时编码后流媒体的高适应性和高质量。与此同时要对编码过程进行监视,通过监视可以随时了解编码的进展情况,利于操作人员对整个编码过程的把握,并且保证输出的校园视频新闻节目不出现间断和跳帧等现象,保证视频的连贯性。

当然了,上述过程只是笔者在自己实践中的具体做法,若在硬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专门的视频采集卡、编码器把摄像机等其它设备的信号直接转换为asf格式,这样可以减少编转时间,缩短整个视频流程,提高校园视频新闻效率。

4.2 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服务器的安装与管理实现

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服务器是安装了流媒体服务软件的服务器,提供校园视频新闻节目服务,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存储校园视频新闻节目。该服务器采用Windows 2003服务器版操作系统,安装Windows Media Service作为Windows Media服务器,使用户能够通过网络传输流媒体内容。Windows Media服务为ASF流媒体文件提供了两种方式:单播和多播,分别用于交互式点播和广播方式。本系统的构建主要采用交互式点播方式,它为用户提供点对点联结方式的服务,允许用户通过交互参与流媒体播放的控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每个用户可以主动地观看节目。在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过程中,关键环节是:

(1)服务器基本设置:主要包括端口数值、允许用户连接数量、用户接入带宽、流媒体存放的位置。

(2) 服务器安全设置:主要指服务器的各种规则,其中包括定义权限、IP地址、子网掩码、特定端口等。

(3)服务器方式设置:主要对Windows Media管理器的“单播点”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服务器就可以向用户提供视频点播服务。

(4)服务器其它设置:主要是对服务器运行状态的监视设置、内容缓存管理设置、广告功能设置等。

4.3 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播放器的实现

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播放器端主要的功能就是使用户使用浏览器通过Web访问服务器端,从网络接收视频新闻流媒体并播放,这样就实现了视频新闻点播。在播放器端可安装使用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来实现流媒体播放、控制(开始、暂停、停止、快进)等。对于媒体播放器(Windows Media Player),它可提供给供客户端用户独立使用,也可方便地嵌入到浏览器中,这样简单地就实现了流媒体播放功能。

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基于网络服务和流媒体技术,实现了对校园视频新闻的网络点播,具有实用性、高效性,投入少、维护简单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已有的高校校园网硬件设施,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校园视频新闻获取的新途径,实现了校园视频新闻在网络时代下的网络化传输。随着网络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校校园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中,高校校园视频新闻网络点播系统将会提供给广大师生更加高效、丰富的校园节目。

参考文献:

[1] 夏志强,刘清堂 基于流媒体技术的教学信息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技术导刊,2006(7).

[2] 齐蕾.流媒体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

[3] 胡奇光.基于流媒体的网络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J].电脑学习,2007(4).

[4] 梁锦锐,许畅.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课件点播系统的实现[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服务器节能技术篇4

你参观过企业的数据中心吗?那里是一排排的服务器与存储设备、庞大的供电和制冷系统,以及不绝于耳的噪音和,随之而来的是巨额的电费。可以说,目前数据中心的顽疾一时半刻还无法解决。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采用刀片构建数据中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压力。

不久前,记者参观了惠普设在北京方案解决中心的数据中心,发现刀片的作用在此得到了很好地发挥。最明显的好处是:每年节省了100万元的电费; 在300平米的机房内部署和管理了近万台服务器; IT基础设施快速适应10倍速的业务增长; 通过集成化、虚拟化和自动化的特性以及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帮用户实现了上述目标。

每年节省电费100万元

惠普认为,未来新一代数据中心将会全面刀片化。其实,数据中心的整合效果就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刀片系统。或者说,惠普的刀片机箱本身就是一个浓缩的数据中心,其基于工业标准的模块化设计和系统整合,不仅集成了刀片服务器和刀片存储,还集成了数据中心的众多要素,如网络、电源、冷却和管理等,这就充分考虑到了新一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对电源、冷却、连接、冗余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十几年来,惠普一直致力于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并从不同的层面实现节能降耗,达到并实现绿色数据中心的目标,如针对数据中心环境的动态智能冷却技术可以通过精确制冷提高制冷效率,从而降低能耗。刀片服务器系统则是未来数据中心节能进程中最关键的基础设施,其绿色设计以能量智控技术和PARSEC体系架构等方面的创新为代表; 同时更多的节能创新技术还体现在一些关键节能部件上,如主动散热风扇、动态功率调整技术等。

能量智控技术是一种结合了惠普在供电、散热等方面创新技术的系统级节能方法,该技术提供了嵌入式温度测量与控制能力,通过即时热量监控,可以追踪每个机架中机箱的散热量、内外温度以及服务器的耗电情况,由此实现更为精确的供电及冷却控制。

PARSEC体系结构是惠普刀片系统针对绿色节能的另一创新,是一种结合了局部冷却与中心冷却的混合模式。机箱被分成了四个区域,每个区域分别装有风扇,在为该区域的刀片服务器提供直接冷却服务的同时也为所有其他部件提供了冷却服务。

配合主动散热风扇,可根据服务器的负载自动调节风扇的工作状态,并通过气流和散热通道来冷却需要冷却的部件,这就有效地减少了冷却时的能量消耗,与传统散热风扇相比,功耗降低了66%,能量消耗减少了50%。另外,动态功率调整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机箱内的电源消耗,并根据需求自动调节电源的供应。

300平米内

部署近万台服务器

物理空间的节约以及线缆的有效管理,使得惠普刀片服务器可以在300平米的机房内部署近万台。举个例子,256台1U机架服务器所需空间为8个42U机柜,而256片刀片服务器所需空间仅为4个42U机柜; 256台1U服务器需要线缆为1792(256×7)根; 而256片刀片服务器所需线缆仅为176(16×11)根。

同时,通过虚拟化技术,还可以实现更多服务器的部署。比如,数据中心中共有26个机柜,每个机柜中安装64片刀片服务器,每个刀片虚拟6个服务器,则共拥有服务器9984台,这就达到了近万台服务器部署的目标。

服务器节能技术篇5

据了解,此次的华硕RS100-E5和华硕RS160-E5,就是华硕在“绿色、节能”策略下,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两款服务器精品。两款服务器均采用绿色节能设计,通过节能电源、Smart Fan智慧风扇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使服务器提高电能利用率,降低TCO(总使用成本); 此外,华硕服务器搭配的Smart Fan智慧风扇技术或无风扇散热方案,还可减低服务器运行噪音,为使用者提供更为安静的工作环境。

“其实早在两年前,华硕就把‘绿色、节能’理念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层面。”据华硕中国业务总部服务器产品总监舒赜介绍,中小企业市场占整个行业市场的40%左右,所有的厂商都在打中小企业牌,但是他们无论是在产品还是解决方案上,真正能为中小企业所使用的却很少。“在这方面,华硕的产品和技术都有一定的优势,尤其针对中小企业群体。中小企业花大价钱买‘绿色’是不现实的,而‘绿色’能带来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他们最关心的,如果在满足应用和稳定性的前提下,他们则最看重成本。”

另一方面,实施和部署这两个环节对中小企业用户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华硕中国业务总部服务器技术部经理仓荣民告诉记者,华硕把实施和部署这两件事情都拉回工厂端,由华硕来完成,这真正地给客户带来了便利。“IT原本就是简单的,是用来提升运作效率的。我们希望应用服务器就是‘拿回去一开机就能用’那么简单”仓荣民说。

此外,华硕还强调,目前大多数厂商提出“绿色”概念时,都过于强调节能,但华硕认为,节能并不是“完全的绿色”。在会上,舒赜始终在强调,“稳定、环保、节能、静音”这四项“绿色”基本要素。

服务器节能技术篇6

关键词:P2P网络电视;IPTV技术分析;设计

所谓IPTV技术,就是我们经常在生活中提到的网络电视技术。其特点就是利用宽带IP网络,通过给家用或者公用电视加载电视机、机顶盒、或计算机、手机、移动终端,作为一种终端设备,来传输包括视频、游戏等多项多媒体服务。IPTV技术的发展不仅充分发挥了电视机的传统功能,还带动了其他类似于远程教育、视频会议以及电子商务等各项产业的发展。

1 IPTV常规技术CDN简介与分析

IPTV技术的工作机理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强大功能。IPTV系统的组成包括了中心节点和多个边缘节点,这些节点相互组合形成了多级结构。虽然看似结构复杂,其实各节点间工作任务分工明确。例如,中心节点的主要任务就是储存全部的节目流,而对于边缘节点而言,任务主要集中于储存部分节目流。但是如果用户所发出的请求没有直接到达边缘节点的情况下,就需要借助中心节点将内容发送到边缘节点。这也就是内容传送网络技术的工作原理,简称CND技术。这里的具体工作细节是这样的,用户在观看电视节目的时候,有两种算法参与工作,分别是用户定位算法和服务器健康监测算法,这两种算法分析过程的最终结果将最后确定为最接近用户的最佳CDN服务器,同时将计算的结果传输到节点。CDN技术的优势在于与镜像相比更为智能化,在工作过程中可以显著提高Internet网络中信息流动的效率,在解决关于网络宽带小、用户访问量大以及网点分布不均匀等问题上更有优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但是目前CDN技术的发展也遭遇了瓶颈,就是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的输入/输出。由于IPTV技术的目前市场占有量快速增加,呈现爆炸式增长的需求,因而只能够支持有限的客户机的边缘服务器已经不足以满意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需要进行不断的技术更新。

2 P2P流媒体简介与技术分析

2.1 P2P流媒体技术简介

所谓P2P流媒体技术又称为对等计算,是一种特殊的分布式系统,以网络应用层为建立基础,在这一网络应用层中每一个对等节点都可以通过各自的路由相互通信。在P2P流媒体技术兴起之前,在互联网市场上广泛采用的是C/S模式,这种模式与P2P流媒体技术的主要区别就在于,C/S网络模式的各个客户端和服务器是独立的,两者在整个网络的工作过程中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为营。在客户量少的境况下,服务器可以为每一个用户提供独立的资源和服务,但是当用户量不断增加之后,服务器端的带宽资源就会逐渐面临枯竭的窘境,不能为客户继续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这些C/S模式的弊端在P2P技术研发之际已经得到很好的改正,在P2P模式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系统对于服务器的依赖性和依附性,甚至于在一些P2P系统中基本不需要服务器参与工作,用户在与其他用户连接的时候摆脱了服务器的限制。P2P模式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强调每一个节点的平等性,在使用系统服务的同时,又要为系统中的其他节点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P2P模式的工作原理的特点就是:系统中的每一个节点同时具有双重身份,一是要作为客户端向其他节点请求服务,二是作为服务端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最有效的利用分布在终端计算机上的边缘性网络资源,最大程度降低资源消耗量。

2.2 P2P网络结构

P2P模式有诸多的优点,可以有效节约服务器的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在日常实际应用时,常见的P2P网络结构大致有三类。一类是集中目录式P2P模式。这是历史最为悠久的P2P模式,出现的时间最早,因为技术中还存在不够成熟的因素,例如该结构仍然具有中心化的特点,所以其中所含的P2P结构的技术含量不够纯碎。第二类是分布式P2P模式。这种P2P模式的特点是网络全部由对等的节点构成,属于纯粹的P2P模式。工作原理是借助于相邻节点间广播接力来完成对等节点的内容共享和传递。最后一种是混合型P2P模式。按照能力不同将节点分为两类,分别是普通节点和搜索节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P2P模式综合了前两类模式的优点(集中式P2P快速查找和分布式P2P模式无中心化的优势),规避了两类模式的弊端,有效消除了工作中出现的例如网络堵塞、搜索迟缓等不利影响。

2.3 P2P技术的特点

P2P技术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技术特点。一是无中心点。这一特点在P2P所有特点最为突出,是P2P技术模式显著区别于其他技术的鲜明特点。具体来说,就是将网络中所有的资源和服务分散在每一个节点上,这样的话每一个对等点都具有了相同的地位,具有了双重功能,既可以请求服务还可以提供服务。第二个特点是健壮性和可拓展性强。具体说来就是节点工作的过程中受网络和其他节点的影响较小,就算是少量的节点或者网络遭到破坏出现损伤,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这样就改善了传统的C/S模式容易受到服务器限制、一旦服务器出现异常就影响到所有用户使用的缺点。第三个特点就是高性价比。价格高低是考量一项技术是否可以得到广泛推广的一个关键性的指标。P2P技术在较低成本的前提下,还兼顾着优良的工作性能,确实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最后一个特点就是负载均衡。由于P2P模式的双重性特点(每一个节点即是服务器又是客户机),资源分配的均衡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传统C/S模式对服务器运算和储存能力的要求,体现了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

3 基于P2P网络电视的IPTV技术分析与设计

3.1 IPTV工作原理

关于IPTV的工作原理,前文中已经简要介绍了,下面再进行补充说明一下。IPTV是以电视机和机顶盒为主要的终端设备,借助于IP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包括电视节目、远程教学和视频会议等多项服务在内的宽带业务。工作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步骤,首先是完成编码工作,就是对原始的电视信号数据进行全新的编码,将其转化为适合Internet传输的数据形式。接下来的工作是将编码好的信号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送。最后的工作是对数据进行解码,只有解码后的数据才可以被电脑或电视播放。IPTV的层次结构较为复杂,主要应该包括支撑层、业务层、网络承载层和终端层几部分构成。组成结构的各个部分分工明确,支撑层主要完成IPTV用户的管理认证授权和系统设备的管理工作。业务层的工作职责是为IPTV提供各式各样的多媒体交互业务,例如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视频点播业务、体育直播业务等。网络承载层又细分为接入网、汇聚网和核心网三个部分。网络承载层主要是IPTV的物理介质,对于带宽比的要求较大,需要组播的支持,并且需要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终端层代表着IPTV的最终用户,在借助于网络承载层接入网络之后,可以在个人电脑上观看电视节目。

3.2 P2P-IPTV体系结构

我们在讨论基于P2P网络电视的IPTV技术的分析与设计中,先要与传统的基于C/S模式的IPTV系统作出对比。在传统的基于C/S模式的IPTV系统中,系统的服务能力往往受到服务器端的带宽限制,而在P2P模式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瓶颈。因为在P2P网络中,各节点都发挥着双重作用,既可以为其他节点提供服务,又可以寻求其他节点的服务。节点间的关系是对等的,这样整个系统的服务能力就大幅度提高。在一个基于P2P网络电视的IPTV体系结构中,其中有一个超级节点,即通常所说的SuperPeer,具体是指在一个用户组内负责维护组内成员信息以及各成员所拥有资源的用户,所谓的超级节点就是信息搜索的中心,不仅负责对某一制定区域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还忙于响应和转发用户的查询请求。由于超级节点的工作级别较高,工作要求也较高,因而每一个组内只有一个超级节点,一般由性能较高的计算机担任,需要保证良好的稳定性。

3.3 P2P技术应用于IPTV存在的问题

虽然P2P技术应用于IPTV中有诸多优势,但是由于P2P应用是一种分散的、自发的行为,因而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安全性和可管理性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因而通过P2P的许多交互行为存在欺骗和伪装因素,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应该要求系统记录下参与交互过程的双方用户的身份,以便日后查验。因为P2P网络是一个自治的网络,工作流程的完成不需要中心服务器的参与和监督,因而P2P网络的可管理性较差。国内的大多数P2P软件开发商研发的实力有限,大多使用网上已有的相关技术控件,而这些控件本身就存在问题和漏洞,因而导致软件本身的运行不够稳定,经常出现程序错误的问题,甚至出现死机现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基于C/S模式的IPTV系统,基于P2P网络电视的IPTV技术拥有多种优势,系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扮演着双重角色,既可以是向其他节点寻求服务的客户机,又可以是向其他节点提供服务的服务器。这样就有效规避了传统C/S模式的功能瓶颈。文章较为详细介绍了基于P2P网络电视的IPTV技术的技术原理,但是又提出了P2P技术应用于IPTV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于峰,李彬,孙国辉,等.我国IPTV技术的专利分析[J].电视技术,2013,37(Z2):33-35.

服务器节能技术篇7

摘要:P2P是一种Internet应用模式,与传统的C/S模式相比,它弱化、甚至取消了服务器的作用,在许多方面弥补了C/S模式的不足。P2P技术通过将庞大的终端资源进行组织利用,有效降低了服务器负载,开创了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

关键词:点对点;覆盖层网络;流媒体;哈希值

一、P2P技术原理

P2P技术(peer-to-peer)即点对点技术,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近年来互联网上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已经成为电信企业宽带服务的主流业务。P2P技术属于覆盖层网络(Overlay Network)的应用,是相对于传统的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出现的一种新型互联网信息交换方式。在C/S模式中,使用专门的服务器提供分发下载服务,多个客户端统一从服务器端获取数据。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数据的一致性容易得到控制,系统也容易进行管理;缺点一是由于服务器的个数非常有限,系统容易出现单一失效点;二是面对数量庞大的客户端,由于服务器的CPU速度、内存大小和网络带宽等硬件局限性,可同时服务的客户端总数存在一定限制,而客户端的配置不管有多强大,也只能在C/S模式中作为单纯的下载端享受服务,客户端的硬件资源被浪费。P2P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来的一种对等网络结构的解决方案,它将联网的用户互相组合成一个网络,使用户能够共享其中的数据资源。在P2P网络中,每个节点既可以从其他节点得到下载服务,同时也可以向另外的节点提供下载服务,即每个节点在做下载客户端的同时,也作为其他客户端的服务器。这样,庞大的终端资源被统一利用起来,一举解决了C/S模式中的两个弊端。

二、P2P网络的组织结构

1.集中式P2P网络。它具有中心化的特点,查找效率高,且易于管理;但服务器的负载大,存在单点失效问题。

2.分布式的P2P网络。它将P2P的理念向前推进了一步。此模型没有专门的服务器,每个对等节点在功能上都是相似的。这种P2P网络模型解决了单点失效的问题,但是又缺乏快速搜索的能力和可扩展性。

3.混合式P2P网络。混合式P2P网络结合了集中式和分布式P2P模型的优点,在设计思想和处理能力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目前P2P技术的应用大多为这种模式。

三、典型P2P应用的机制分析

1.BitTorrent。

BitTorrent软件,用户首先从Web服务器上获得下载文件的种子文件,种子文件中包含下载文件名及数据部分的哈希值,还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的索引服务器地址。主要工作原理是客户端向索引服务器发一个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GET请求,并把它自己的私有信息和下载文件的哈希值放在GET的参数中,索引服务器根据请求的哈希值查找内部的数据字典,随机地返回正在下载该文件的一组节点,客户端连接这些节点,下载需要的文件片段。因此可以将索引服务器的文件下载过程简单地分成两个部分:与索引服务器通信的HTTP和与其他客户端通信并传输数据的协议,也称为BitTorrent对等协议。

2.迅雷。

迅雷是一款新型的基于多资源多线程技术的下载软件,它拥有比一般的下载软件快7~10倍的下载速度。迅雷的技术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现有Internet下载资源的搜索和整合,将现有Internet上的下载资源进行校验,将相同校验值的统一资源定位(URL)信息进行聚合,当用户点击某个下载连接时,迅雷服务器按照一定的策略返回该URL信息所在聚合的子集,并将该用户的信息返回给迅雷服务器;另一部分是迅雷客户端通过多资源多线程下载所需要的文件,提高下载速率。迅雷高速稳定下载的根本原因在于同时整合多个稳定服务器的资源实现多资源多线程的数据传输。多资源多线程技术使得迅雷在不降低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对服务器资源进行均衡,有效降低了服务器负载。

每个用户在网上下载的文件都会在迅雷的服务器中进行数据记录,如有其他用户再下载同样的文件,迅雷的服务器会在它的数据库中搜索曾经下载过这些文件的用户,服务器再连接这些用户,通过用户已下载文件中的记录进行判断,如用户下载文件中仍存在此文件(文件如改名或改变保存位置则无效),用户将在不知不觉中扮演下载中间服务角色,上传文件。

3. PPLive。

PPLive软件的工作机制和BitTorrent十分类似,PPLive将视频文件分成大小相等的片段,第三方提供播放的视频源,用户启动PPLive以后,从PPLive服务器获得频道的列表,用户点击感兴趣的频道,然后从其他节点获得数据文件,使用流媒体实时传输协议(RTP)和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进行数据的传输和控制。将数据下载到本地主机后,开放本地端口作为视频服务器,PPLive的客户端播放器连接此端口,任何同一个局域网内的用户都可以通过连接这个地址收看到点播的节目。

四、P2P技术的应用

1.文件共享。

包括共享文件下载BT,edonkey Gnutella、搜索和检索Bearshare、内容分发、网络存储和对等广播Peercasting等。网络存储充分发挥互联网无所不在的优势,移动电话、PDA、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电视机、各种家电和传感器等可以通过各种有线或无线接入连接网络取得服务。

2.流媒体点播。

视频节目除现场直播以外,都是事先录制好存储在服务器中的。点播是一种工作模式,但是它占用网络资源太多。P2P为网络电视媒体提供了一个新的工作模式,用户可以用P2P方式下载、观看。

五、P2P技术控制管理

在办公网等中小型网络中,往往会由于大多数人使用了BT、迅雷等下载软件,土豆网、优酷视频等音视频共享软件,以及PPStream、PPLive等P2P流媒体软件,吞噬了大量的带宽而影响到了正常的工作。这时就需要对其做相应的控制管理。包括流量控制、限制某些端口的P2P应用等。除了带宽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是P2P应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时需要在中小型网络中所有用户的计算机上安装网络版的杀毒软件。有了它,网络中心的管理人员可以在终端用户不参与的情况下,直接从控制台上配置、管理以及实时监控整个网络的防病毒情况。

六、结语

P2P技术不断地改变着互联网,用户无疑是P2P技术的最大受益者。在P2P技术的发展道路上,仍然有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版权问题一直是P2P发展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如何在技术层面支持合法文件的分发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安全也是P2P领域的应该完善的,如何在P2P网络中实现数据存取安全、路由安全、用户身份认证和身份管理都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一一解决,P2P将得以更大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海,《P2P技术原理及应用》,《中兴通讯技术》,2007

[2]宋芳,《P2P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郝平,《高职校园网P2P流量监控及管理策略》,《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

作者简介:

1.王飞(1983.7-)男,汉族,江西南昌人,本科学历,从事多年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及网络相关。

服务器节能技术篇8

随着P2P技术的迅速发展,对P2P技术优化的研究也成为了一个热点。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P2P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然后介绍了P2P技术在现网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解决方案,并介绍了当前国内外主流的P2P流量技术优化方案,最后展望了P2P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P2P 优化 流量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应用日新月异,新的技术不断出现,特别是以P2P为代表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互联网应用模型,使互联网的流量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运营模型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P2P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集中式:网络中信息的传输和服务的实现都直接在结点之间进行,可以无需中间环节和服务器的介入,避免了可能的瓶颈。

(2)可扩展性:整个体系是全分布的,不存在瓶颈。理论上其可扩展性几乎可以认为是无限的。

(3)健壮性:服务分散在各个结点之间进行的,部分结点或网络遭到破坏时能够自动调整整体拓扑,对其它部分的影响很小。

(4)高性能/价格比:采用P2P架构可以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中散布的大量普通结点,将计算任务或存储资料分布到所有结点上,达到高性能计算和海量存储的目的。

P2P流量的逐年增加也给运营商的IP承载网络带来了冲击,运营商主要采用增加出口带宽投资的方式。但此种方式,却无法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且P2P协议吞噬带宽的特性很快就发挥的淋漓尽致。

2 主流优化方案及分析

国内外现有的P2P流量优化技术,总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 针对域内节点进行内容探知的节点选择技术

针对域内节点进行内容探知的节点选择算法认为:一个域内所有的节点所拥有的文件片段的补集称为下载内容的“融合度”。下载过程中,本地应用程序统计下载信息,包括:下载内容分片信息,拥有分片信息的节点数和本域内的近邻节点列表,并不断的统计该节点以及其近邻节点的内容融合度,一旦发现融合度为100%,则该域内的所有Peer针对该下载的内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Peer群。这些域内节点立刻停止连接外网节点,通过域内的节点互传即可完成下载,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跨网流量。

2.2 LiteLoad技术

LiteLoad预先在ISP网络中安装,拦截P2P协议的所有初始化连接消息,并检查目标地址。

对具有超级节点的P2P网络,将向外部超级节点的连接请求重定向到内部的超级节点,如果没找到所想要的内容,再向原来的超级节点请求。这种方法促使每个节点优先从内部的节点获得数据,因此能够提高流量的本地化程度,降低了网间流量。

2.3 基于CDN定位的节点选择技术

CDN与P2P技术相结合可以同时发挥两种技术的优点。P2P技术有效的减少了系统所需要的服务器的数量,增大了系统的容量,降低了总体成本;而CDN技术又将下载的内容转移到客户所在的网络域内部,使得客户端访问外网的流量大大减少,同时P2P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2.4 Oracle技术

Oracle是由德国的Deutsche电信实验室提出的一种P2P流量优化方案,目的是在ISP和P2P服务商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由ISP向P2P应用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在通信网络域内部署Oracle服务器,Oracle服务器需要收集ISP网络的拓扑信息,如AS号,AS拓扑图、城市等级拓扑信息等,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向P2P应用提供节点匹配建议;P2P客户端在选择邻居或下载数据时,向Oracle提交候选的一组节点,Oracle则根据网络拓扑信息对候选节点排序,帮助P2P客户端选择较优的节点;而最终的实验数据也表明40.57%的数据下载被约束在了网络域内部。

2.5 P4P技术

P4P 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网络系统实验室提出的一种P2P流量优化技术架构,通过在ISP和P2P应用之间进行通信和协作来优化P2P的流量和性能。

P4P作为通用方案,能够支持各种P2P应用形式和资源;P4P可以采用增进式部署,从而使运营商网络平滑演进;P4P可以采用一些承载网的增加特性,例如QoS、缓存服务器等。

实验室内的测试结果表明:P4P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跨网流量,而且可以将下载速度提升200,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提升600,是一个可以实现ISP和P2P双赢的技术方案。

3 P2P优化方案工程应用

P2P cache缓存应用平台部署在运营商IP城域网出口路由器或业务路由器,通过DPI等设备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将热点内容存储在平台缓存池的服务器硬盘中。平台监控全网用户请求,用户发送域名请求到DNS服务器,DNS服务器通过forward转发功能将请求转发给DNS Forword服务器,DNS Forword服务器根据一定策略规则将返回WEB以及APP服务器地址,用户通过WEB或APP服务器访问相关域名的资源,该资源如果已经缓存就从磁盘或内存中读取给用户,如果该资源没有缓存就通过方式边下载边服务。

4 P2P技术发展的机遇

P2P技术高效的传输效率,以及丰富的资源提高了用户上网体验,上网用户飞速发展为运营商提供了更大的商机,也给网络运营商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

(1)P2P可以消除服务器瓶颈,使得流量分布平衡,同样的网络资源可以支持更多用户的文件下载业务;

(2)P2P推动着以博客、手机电视、无线点播、手机即时通信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这将促使运营商发展更多互联网的增值服务;

(3)软交换和P2P是目前语音通信的两种模式,在测试中,P2P具有更高的网络利用率和通话质量,将会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P2P优化技术发展的分析,简要的描述了近来一些国内外对于P2P优化采用的技术,并介绍了工程实例。因为P2P优化技术对未来网络建设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笔者也只是列举了一些普通的优化方案,在今后的网络发展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宗旨,稳步推进P2P技术的优化,减少对IP网络冲击的同时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王逸欣,王锐,樊爱华,唐川.P2P流量检测技术初探[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4(6):161-164.

作者简介

韩琳(1983-),男,大学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现为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数据通信及IT类支撑平台的设计工作。

作者单位

上一篇: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降解途径范文 下一篇:美丽乡村长效机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