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范文

时间:2023-12-07 16:53:46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篇1

摘要:重点阐述了民航飞行大学生航空体育教学训练基本原则以及对五个基本原则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航空体育;教学训练;基本原则;基本要求

Basic Principles of Stamina Training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Flight Technology

LI Jin-hua SONG Pei-shuang

(PE Department of Binzhou University, Binzhou,Shandong,256603 China)

Abstract: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tamina training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flight technology is mainly discussed in this paper,and theBasic requirements for these principles are stated sa well.

Key Words:stamina training;basic principle;basic requirements

强健的身体素质是飞行员的职业生命,是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质量、延长飞行寿命的物质基础。因此,做好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地进行体能训练是达到强健的身体素质的关键。本研究根据飞行技术专业的客观要求,以及体能训练的内、外部规律。结合飞行学院学生体能训练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下五条基本原则。愿同仁提出宝贵建议。

一、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原则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原则是指在教学和体能训练中,发展体能要以健康为前提,用有利于增进学生健康训练的措施,并且通过增进健康来提高学生体能和促进对飞行素质技能练习的掌握。

体能是人类赖以正常生活的物质基础和能力,健康是人们体能状况内在反映和良好活动效能的表现,二者都是飞行员执行飞行任务的基本物质保障[1]。因此,在体能和教学训练中,发展学生体能的同时必须牢牢把握健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贯彻运用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全面理解和贯彻体能训练的目的。飞行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体能训练的指针。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内容与要求均应体现在训练目的之中,所以,这是贯彻本原则的根本。第二,训练中加强对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要求学生在不怕苦、不怕累的基础上树立健康意识。只有自己意识到位,才会有自觉的健康行为。因此,教育和培养学生健康意识是落实健康原则的关键。第三,健康教育要贯穿于体能训练的全过程。健康意识的建立和行为的产生,不是几次训练课就能解决的,而是建立在长期积累的基础上。因此,必须把健康教育融入发展体能训练中。体能训练中要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有些项目训练如固滚、浪木、双杠等训练,要做好保护与帮助,

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再者,训练中严禁对抗激烈的训练,如足球等。确保训练项目、环境既符合训练要求,又符合健康、卫生要求。

二、贯彻终身体育意识原则

贯彻终身体育意识原则是指在教学和体能训练中,教材的选编以健身和娱乐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为主,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之养成自觉、自愿体育锻炼的习惯,并终身受益。

终身体育教育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体育教育的运用和扩展。学校体育应以培养学生成为终身体育学习者和锻炼者为终极目标。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自己的一生都要不断从事体育学习与体育锻炼,成为终身体育的学习者和锻炼者。

贯彻终身体育意识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体能训练中,思想教育为先。生命在于运动,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长飞行寿命,强健的身体素质是物质基础。而强健的身体素质则是长期体育锻炼的结果,因此,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是达到此目标的内存动力。第二,体能训练要多选些健身和娱乐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娱乐性、趣味性是学生在体能训练中的调味品、强心剂。学生产生了兴趣,会自觉自愿地去完成体能训练任务,从而达到终身体育意识的自我养成。第三,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应贯穿体育教育的全过程。要完成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目标,关键在于学校。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单靠学校体育、课程性教学是不够的,还应校内外结合,充分发挥课外体育、社会体育的感染力帮助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三、注重实效少而精原则

注重实效少而精原则是指教学和体能训练中,训练内容要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做到少而精。

训练内容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体能训练的要求任务来选定。讲究科学性、系统性、注重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相结合,培养飞行职业身体素质与全面身体素质相结合,区别主次、把握重点、循序渐进地选编教材,使之成为体能训练的指导性内容。

注重实效少而精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体能训练的内容要有科学性和系统性。针对飞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体能要求,科学、系统地选定训练内容。如飞行耐力跑可选800米、1500米、3000米、5000米等跑的项目,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第二,体能训练要突出重点,针对性强。结合飞行专业学生身体素质要求,针对性的进行体能训练,如灵敏反应练习,平衡机能稳定性素质练习等,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这样才尽快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体能训练的要求,完成体能训练的任务。第三,体能训练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能情况选定内容。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体能训练,这样才能做到安全训练,尽快提高体能。

四、现代体育与行业特点相结合原则

现代体育与行业特点相结合原则,是指吸取现代体育的新内容,根据飞行专业学生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在教学和体能训练中要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体能训练中应充分体现出培养和提高飞行学生必备的专项素质这个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要注意体能训练内容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一致性。训练中二者必须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能训练的任务。

现代体育与行业特点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吸取现代体育的新内容,要根据飞行学院对学生的生理机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特点进行。所选现代体育的新内容,要适合飞行学生体能训练的要求。第二,体能训练所选内容应充分体现出培养和提高飞行学生必备的专项素质这个基本要求,同时也要遵循《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二者的结合更能体现出当代飞行员所应具备的高强素质。第三,体能训练所选内容要被大多数学生能接受,经过练习,效果好,效率高。学生的体能提高快,这是吸取现代体育的新内容应达到的效果。

五、育人的原则

育人的原则是指教学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使之成为技术、体能兼备,思想品德高尚的合格飞行员。

体能训练中要重视育人问题,结合训练内容进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心理素质,增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具有责任感、心理素质强的思想素质。

育人的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训练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如进行耐力训练时,要进行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教育,进行浪木训练时,要进行勇敢性、相互帮助等方面的教育等。第二,体能训练中进行教育时,要区别对待。针对有些学生来自大城市,家庭条件优越,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及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第三,体能训练中进行教育要有耐心、细心。学生在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思想意识的形成,是长期的认识过程。因此,施教者必须有耐心、细心,只有这样,才能育好人。

总之,飞行技术专业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它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训练理论的发展,人员素质的提高,训练场地、器材的改善而得到不断完善[2]。在体能训练中,应经常总结成功的经验,及时吸取失败的教训。在教学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训练原则,使之更加完善。以充分达到指导体能训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艾华著,当代中国军队的正规化训练[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8.

[2]沈志峰等,论军事体能训练基本原则[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2):39-41.

基金项目:滨州学院教学研究项目(BZXYJY200617)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篇2

关键词:“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网球;

中图分类号:G8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358-01

1 引言:三从一大,即“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的简称,是竞技体育的主要训练原则之一。网球运动是一项以力量、协调为基础,以技术、战术为核心,以耐力为保证的隔网对抗性非周期性技能类运动项目。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科学的应用“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

2 身体素质训练与“三从一大”

运动员身体素质能影响竞技水平及竞赛成绩,并随之改善而提高。网球运动中,身体素质可分为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网球专项素质是指运动员完成难度技术动作及战术时所需要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方面机体能力的统称。网球运动所要求的身体素质按重要性排序为力量(发球与击球)、速度、耐力、协调、柔韧。其中,力量、速度和耐力对于运动员高质量地打好一场网球比赛尤为重要。出色地打好一场网球比赛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和保障。在网球运动中,速度素质决定了动作完成的充分程度,影响动作的幅度、优美性以及击球准确性,避免引拍或挥拍不充分等。专项速度素质是掌握专项运动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在训练中对技术规格、姿态以及拉伸幅度要严格要求到位,这就是所谓的“从严”。网球动作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必须有良好的协调性作为完成动作的基础。训练时,不仅在稳定状况下训练协调能力,而且要“从难”要求,加大难度,在有疲劳征兆和疲劳状况下进行协调能力的训练,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和稳定性。为了能高质量的完成整个击球动作,运动员必须具备高于完成整个技术动作所要求的力量、耐力及速度作为保证。在训练时,安排大于比赛时的运动负荷,科学地加大力量、耐力和速度素质的训练,反复进行练习,提高每次完成动作的质量,保证比赛的顺利完成。所以在网球运动身体素质训练中,应该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进行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

3 动作技术训练与“三从一大”

网球动作技术训练包括基本动作训练、难度动作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在难度动作中,基本动作的训练是基础,是训练的根本,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网球基本动作训练是难度动作训练的基础,难度动作是运动员掌握网球基本技术能力和协调水平的主要体现。在“从严”方面,我们应该在训练中,对动作技术规格、身体姿势应严格按照动作规范的要求,运用完整和高强度的专项练习手段,严格按照教练员的安排进行训练。网球比赛中,取得竞赛胜利的核心在于技战术的合理运用。在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是影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技战术的运用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精确性、艺术性和惊险性,技战术的合理运用是整场比赛的亮点,技术动作和战术组合可根据自身特点与特长进行选择,因此在平时训练时,要注意技术创新,结合实战要求,加大技术难度系数,难度应该要等于或大于比赛的难度,比较稳定发挥,保证比赛时难度动作能顺利的完成,这就是“从难”的具体体现。每场比赛的最后环节,也是关键环节,要保证顺利的完成技术动作,要求运动员有足够的体力,根据比赛实战的规则、负荷、场地、时差、对手、观众、裁判等情况,“从实战需要出发”,模拟比赛环境进行训练,训练时要大负荷的反复练习,在比赛负荷的基础上科学加大训练时负荷强度,每一次训练都要按照正式比赛的要求进行,并且负荷量要大于或等于训练时的负荷量,这样才能保证比赛时完成动作的成功率。

4 综合素质训练与“三从一大”

网球运动的综合素质体现在选手的创新能力、心理素质、技战术的运用能力等。网球比赛中,如果选手对对手或环境有感觉和感受,就会激发表现热情。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懂得如何激发选手的训练激情,但也要把握住度,选手对激情的释放要控制自如,良好的自控能力是其发挥已有技术水平的关键。训练时,应该加大环境感受及表现能力的训练难度,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有针对地进行训练。训练时严格要求,这样选手在比赛时就能更好的展现自我。创造一种适合自己个性又有价值的技术动作就要有创新能力,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应该从实际条件考虑,从提高自身的素养,了解国内外技术动作的发展动态,了解竞赛规则等多方面着手,在实践中创造出一个或几个适合自己的技术动作,成为自己取得比赛胜利的法宝。“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核心是从实战出发,因为所有的一切都要求选手有良好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可以模拟比赛场景或接近比赛场景的训练,多安排在公开场合进行训练,合理增加参加比赛的频率,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而这些都与“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紧密联系。

5 结论

5.1 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辩证的思想取其精华。

5.2 根据比赛的规则、负荷、场地、时差、对手、观众、裁判等情况,围绕“从实战出发”这个核心开展,进行科学化的大运动量训练。“三从一大”要求在技术动作的训练上要有难度;训练时能严格按照比赛规则和技术动作的要求进行,对运动员的管理要严格。

5.3 从实战出发包含了训练中的从难、从严,训练中的从难、从严也体现了激烈实战的需要。“三从一大”训练中的“三从”不是一种简单的、平行的并列关系,而是高度统一的整体结构。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必须全面系统地、与时俱进地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5.4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作为一个系统性、思想性很强的指导原则,对网球运动的整个训练实践过程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勇,斯迪虎,刘健.“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提出及其思想核心[J].体育文化导刊,2007,(12).

[2]李悦,杨琴,周政.“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研究综述[J].湖北体育科技,2009,(3).

[3]张庆文,李效奇.“三从一大“训练实践中的成功经验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6).

[4]张翔.对三从―大的重新解读[J].四川体育科学,2009,(4).

[5]吴学勇,林儒.新时期“三从一大”训练原则解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1).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篇3

关键词:运动;训练;教练员;

一、有效训练控制原则的概念

有效训练控制原则是指以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依据,以最优化训练控制为目标,以立体化训练控制为基础,以信息化训练控制为条件,以模型化训练控制为基本方法,对运动训练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的优化控制,以实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

二、贯彻有效训练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一)确立最优化的训练控制目标,实施最佳化训练控制

为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注意在全面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情况,确立最适宜的训练目标。

2 .以定量化的科学训练为主,做到科学训练与经验训练相结合,定量训练控制与定性训练控制相结合。

3 .广泛采用现代科技的成果,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训练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水平。

4 .重视各训练过程的反馈调控,及时调整训练中存在的偏差,以保证训练目标的最终实现。 5 .注意训练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最优选择。

6 .注意以省时、定时、低耗、高效为标准,根据实际条件,对教练员的训练工作作出科学、客观的评价。

7 .注意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实施科学化训练所需要的知识和智能,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化训练的手段,为实施科学化、最佳化训练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综合训练过程的各种因素,全方位地实施立体训练控

为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在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运动负荷与恢复等安排中一定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进行安排。

2 .将影响训练科学化的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进行整体的科学调控,而不要只注意运动场上的训练调控。

3 .实施立体化训练时,应注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即:树立整体化的训练控制观念一分析影响训练的各种因素及其内在的纵向、横向联系,设计纵向系统化训练方案,设计横向综合训练方案,组织实施全方位立体训练,反馈调控。

4 .要从多年到每次训练课都使各种训练安排相互连贯地衔接起来,保持不间断的训练,以产生一系列稳定、良好的训练适应性的长期积累。

5 .在各训练过程中必须以最合理的程序进行系统的安排。

6 .在训练管理体制上注意使从学校课余运动队训练一直到优秀运动队训练形成一条龙的训练、竞赛体制。

7 .要注意加强恢复措施和医务监督,防止因过多地出现伤病而影响训练的系统性。

(三)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建立科学的综合监测系统,实施信息化训练控制

为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注意了解和掌握信息化训练控制的基本规律,将信息化控制贯穿于训练全过程,充分发挥信息的积极作用,搞好训练。

2 .要注意随时监测训练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扩大信息源,积累资料,以便更好地应用反馈原理对训练全过程实施“步步反馈调控”和“闭环式训练调控”。

3 .要处理好知识信息和经验信息的关系。扩大自身的信息储备,提高自身信息检索的能力,尤其要注意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知识和智能结构。

4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手段,提高信息传输的效果,尤其要注意提高信息的接受率和教练员使用现代信息手段的能力。

5 .训练中应注意吸取多学科人才的科学咨询,实现多学科人才的“智力协作”。

6 .在重大比赛前要重视情报信息的获取。

7 .注意提高教练的科学研究能力,不断进行技战术和训练方法的创新。

(四)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建立科学的训练控制模型,实施模型化训练控制

为做到这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重视为运动员建立各种科学的、定量化的、具有严格逻辑顺序性的训练控制模型,努力提高训练控制模型的质量。

2 .注意实施个体化训练,为每名运动员建立符合其个体特点的训练控制模型。

3 .注意克服训练中的盲目性、无计划性和随意性,严格的按照一定的训练模型进行训练。 4 .在全力保持训练计划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应根据训练情况的变化,灵活地调整训练计划中相应的训练控制模型。

三、系统化训练原则

系统化训练原则是依据训练控制原理、训练适应性原理,竞技状态的周期性、节奏性原理等训练原理而确立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必须遵循的准则。其目的是为了使运动员在多年系统、连贯的训练过程中,更有效地、稳步地提高竞技能力的训练水平。

系统化训练原则的概念系统化训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全过程中,必须对运动员实施的长期、系统、连贯、有序的训练控制,以获得最大的训练累积效益。

贯彻系统化训练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一)保持训练的长期性、系统性、连贯性

1 .健全和完善多级训练体制,贯彻“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训练要求。 2 .搞好基础训练,打好一般和专项训练基础,防止过早的早期专项化训练和过早对儿童少年运动员施加成绩压力。

3 .重视制定多年系统训练计划,完善年龄教学训练大纲。

4 .提供运动员终身从事竟技运动的社会保障和动机激励机制。

(二)科学、连贯、有序地组织好各训练阶段的训练工作

1 .必须保证各训练过程安排的连续性、相互间的有机联系和交叉衔接。

2 .应注意激励运动员树立长期艰苦训练的动机。

3 .明确多年训练中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节奏性变化规律(快速提高~稳步提高~突变式提高~稳步提高~保持和逐步下降) , 控制好多年系统训练中的竞技状态变化规律。

4 .根据各训练内容、手段、方法以及负荷的内在系统性联系规律,以及在各训练过程表现的程序性规律,实施程序化训练。

5 .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人深的原则,合理地安排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

6 .注意控制运动员伤病及其他可能影响系统训练情况的出现。

7 .在多年和全年不间断系统训练中,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训练日和训练次数。

(三)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尽快克服和渡过,高原现象

1 .注意随着运动专项竞技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训练负荷。

2 .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特征的动态变化,随时调节训练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3 .对因青春发育期高峰而出现内分泌紊乱、协调性下降、体重潜加的青少年运动员,特别是女运动员,应及时调整其阶段性训练目的和改变负荷安排及要求。

4 .对已出现明显过度训练及严重运动伤病的运动员,应采取果断措施保证其健康状况的充分恢复。

5 .对因受外界不良环境的消极影响,或放松自我要求而主观努力下降的运动员,应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激发他们强烈的训练动机和成功的期望。

参考文献:

[1]体育院校运动训练学教材编写组 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9

[2]郑厚成 现代体育与健康文化导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3

[3]毛振明 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9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篇4

运动训练原则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组织与进行运动训练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①在制订运动训练的具体目标、选择与安排运动训练的内容、确定运动训练的方法、制订运动训练计划和评价运动训练效果等方面,都要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贯彻选择运动训练原则。

2 运动训练原则的运用

2.1 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原则的运用

体育舞蹈包括一般训练(一般身体训练、舞蹈基本训练)和专项训练(专顶身体训练、专项技术训练)两个方面。在训练过程中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完成训练的总目标。同时要根据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不同的训练阶段的任务,合理地安排两者间的训练比例。例如在选择一般性训练项目时,既要保证训练内容、训练手段的全面,又要符合专项运动训练的突出特点。体育舞蹈是一门舞蹈艺术性项目,对学生的肢体、形态、气质以及舞蹈基础要求比较高。一个好的选手必须同时具有多方面的舞蹈技能和丰富的舞蹈素养,才能在体育舞蹈中融会贯通,从而表现出高超的舞蹈技艺,富有内涵。因此在一般性运动项目训练中可以进行芭蕾基本训练、爵士舞学习、代表性舞蹈以及体操项目,包括发展身体素质的体操练习、健美体操、韵律体操等方面训练并结合体育舞蹈的特点进行。在体育舞蹈课的前部分和最后部分进行一般性训练,如果前部分是舞蹈的基本训练,那课后部分就以身体练习为主。专项技术训练放在课的主要部分进行,并使一般性训练占整堂课的1/3。

2.2 不间断原则的运用

不间断原则是指从初期训练到出现优异运动成绩,直至运动寿命终结的长期训练过程中,都要按照运动的顺序,持续不断的进行训练。体育舞蹈教师要学会制定好各训练阶段的训练大纲,包括各年级组的训练任务、训练内容、训练的次数和时间,考核评定的内容、标准以及教学训练的要求等,并制定相应的技术等级标准。为各层次的体育舞蹈训练能有机的衔接提供重要依据。

2.3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的运用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是指在训练过程中,根据训练任务、训练对象水平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直至最大限度。②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加大运动负荷必须要循序渐进,训练实践已证明,只有加大运功负荷才能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才能创造优异的成绩。教师要掌握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有机体承担一定的负荷后,得到适当的恢复,以消除疲劳,才能使机体能力逐步提高。教师要切实做到:合理安排训练课的间隙时间,课的负荷越大,间隙时间相应延长;几次课连续的负荷积累,要在学生所承受的负荷能力范围之内,不能产生过度疲劳,同时间隙时间要足以保证有机体达到恢复和超量恢复;几次课的负荷要大小搭配,负荷内容要交替进行;几次课的负荷后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恢复措施,并加强医务监督和恢复手段的运用。

2.4 周期性原则的运用

周期性原则是指运动训练过程以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方式进行,后一个循环在前一个循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训练要求,从而创造优异成绩。一般地把一个训练周期划分为准备期、竞赛期、过渡期。准备期是保证竞技状态的形成;竞赛期是提高和巩固竞技状态;过渡期是主动地对竞技状态进行调整。教师要根据体育舞蹈项目的比赛特点合理安排训练周期,如全国体育舞蹈比赛一般有上半年和下半年的比赛,那么全年训练大周期可以从年头开始,安排2个大周期,每个周期都有4个月准备期,1个月竞赛期,1个月过(下转第239页)(上接第195页)渡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控制和调整一个大周期的三个阶段的时限,以保证学生出现竞技状态为准。并且要控制准备期的训练时间,不能采用强化专顶训练手段来压缩准备期。同时在每年赛事频繁的情况下,要有所选择,一旦出现疲劳的积累,竞技状态就会逐步消失,那么就要停止比赛,转入过渡期进行恢复调整。

2.5 区别对待原则的运用

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任务,选择训练方法、手段和安排运动负荷。由于学生的个人特点相对复杂,因此教师在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这些个性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身体条件、运动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生理品质、文化水平等,此外教师还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等实际情况。在选择男女舞伴的搭配上同样要考虑男女学生的个性特点,同时不可忽视男女舞伴相对应的技术水平和性格、兴趣爱好以及体形、外貌形象等特点,达到相互对应、协调和谐、默契配合。还要注意学生成长发育过程的各种情况,从而因势利导,区别对待安排训练。

(2)针对学生的技术水平确定训练目标和任务。选择体育舞蹈运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训练手段,要循序渐进地向更高地目标发展。同时在参加比赛时要选择相对应的参赛组别,不可操之过急。

(3)区别对待各种关系。在实施体育舞蹈运动训练过程中要处理好重点学生和非重点学生之间的关系,个人与全队整体的关系,舞伴与舞伴之间的关系,把区别对待和整体统一相结合的原则,贯彻到体育舞蹈训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去。

2.6 创新原则的运用

创新这一原则是在20世纪初期提出来的,如今创新已成为了我们时代的主旋律。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它包括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创新依靠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基础则是教育。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既有实践的创新,又有训练理论的创新。而训练理论上的创新是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深入的总结,并结合体育舞蹈学科的知识才能有所建树;相对于训练理论创新来说,体育舞蹈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则要容易得多,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和工作者要时刻保持一种创新精神,在实际运动训练中,不断创新训练原则,从而促进体育舞蹈训练质量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体育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

3 结论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篇5

关键词:警察体能训练;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64-04

作者简介:尹双双,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警察体育教学;刘勇,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从反恐防暴到紧急处突,从抗洪救灾到解救人质,警察的职责无时不与危险连在一起。面对危险,能否应对自如,最后全身而退不受伤害,完全取决于平时的体能储备与专业体能训练。平时训练多流汗,抓捕犯人少流血。打铁还须自身硬,没有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作为保障,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危险就会成倍增加。要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并且打造顽强的战斗堡垒,警察学院就有必要以加强警察体能训练作为切入点,制定科学并且人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警察体能训练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基础,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并且为实战服务,需要我们客观地把握体能训练原则,认真研究制定体能训练计划,高度重视体能训练效果,从而使体能训练在提高警察战斗力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体能训练敏感期原则、力量、速度、耐力相结合训练的原则、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等原则,为的是拓宽体能训练思路,改革体能训练,全面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更好地为社会治安大局服务。

一、重视体能训练敏感期原则

力量是人体运动的首要素质,力量素质与速度、耐力、柔韧与灵敏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与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发展。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发展影响着力量素质的发展。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有效甚至高效率地提高体能素质,不仅要掌握体能训练负荷的增减原则、循序渐进式原则、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和科学性训练原则这几个原则,还要了解和掌握并且重视体能训练敏感期原则。在不同的敏感期重点发展不同的体能素质。中国拳击队张传良等教练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研究,总结出了几条拳击项目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其中,以体能为载体、速度为灵魂、以距离、时间差为突破口这几点充分说明了良好体能的重要性和速度素质培养的关键性。

反应速度是速度素质的内容之一。反应速度的敏感发展期是6~12岁,特别是9~12岁明显加快,到12岁第一次达到高潮。12岁后反应速度增长减慢,16~20岁出现增长的第二次高峰。耐力发展敏感期,男子是10~20岁,女子是9~18岁。男子在10~20岁间,无氧耐力水平逐年增加,16~20岁增长幅度最大,也就是无氧耐力的良好发展时期。女子是15~18岁增长幅度最大。警察进行专业训练的时期一般是进入公安院校或参加工作以后,年龄段是18岁后。在此阶段,抓住敏感期结合专项训练进行有效地训练和最大效能地提高反应速度和无氧耐力。速度和耐力素质提高了,力量的爆发性和力量的持续性也就相应得到提高。入校的警员一般年龄在16岁以上,可以根据体能训练的敏感期原则,重点训练和提高警员的反应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

二、力量、速度、耐力相结合训练的原则

力量是基础,速度是灵魂,耐力是保障。力量训练一直以来是各类运动训练的重点内容。擒拿格斗中的“千狠万狠,力为根本”更是突出了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而在格斗中,警察要发挥出最大力量,需要捕捉战机,瞬间爆发出最大有效力量还击对手,在与对手相互的对峙中,能坚持到最后的就是靠力量的耐力。同时在擒拿格斗中,进攻、防守和反攻都取决于技术动作的速度,速度也是力理的补充和延伸。

从擒拿格斗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警员力量素质相来说可以,比如在俯卧撑、引体向上的力量练习时表现均可,但在力量的运用上却有“有劲使不出”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采用新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方法,要求学员学习和练习拳法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放松练习找发力顺序的感觉。第二阶段,用很少的力量找动作终止瞬间的爆发感。第三,用较大的力量,练习力量与速度的结合。即首先全身放松练习,通过柔和的动作路线和动作终止的紧张感来感觉力量发力的顺序和发力的爆发感。在找到动作发力顺序正确感后,再慢慢将引体向上中练出的力量慢慢加大释放和爆发出来。确保动作用力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在掌握发力顺序正确和动作在接触目标能瞬间爆发力量的感觉后,将力量快速释放的感觉自然也就培养出来了。肌肉放松能提高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使动作经济,轻松自如,具有良好的节奏感,从而加快动作的掌握过程。在学员的动作达到协调、轻松、熟练后,教官再加上几分力度示范动作,学员再反复练习,根据自己的感觉慢慢将力度加上去。特别是对协调性差、力量大、爆发力好的学员,此种练习的效果会更好。刚柔相济练习动作,该放松的部位就放松,该发力的部位就发力,这样发力就活而不僵了。学员在放松的前提下,再将力度加上去,练习次数多了,刚柔相济的感觉就会慢慢体会出来。笔者在教冲拳的实践中,将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用一般的分解完整示范教学,第二组用“先柔后刚”、再过度到刚柔相济的示范教学。第二组的动作协调性、发力的寸劲和发力的经济性明显比第一组要好。快慢结合。动作的快慢练习应根据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情况而定,对有基础、技术水平较高的学员多进行速度练习,对初学者或新授学员则应先掌握动作的发力顺序。擒拿格斗的速度训练主要练习爆发力和速度耐力,某一个技术动作的实施都需要爆发力,这种爆发力的培养必须结合实际对抗练习,所以要找优秀的陪练员陪练,以此来有针对性地提高专项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

力理、速度、耐力相结合训练,能使警员的体能训练得到最有效的提高,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练习拳法的技术动作时,多次提到腕,肘关节疼痛的问题。笔者在观察动作练习后,发现出现此情况的缘由是学生的发力不顺,爆发点不干脆,也就是爆发的力量没有完全发出来,力量倒是通过自己的腕、肘关节反吸收了,震得关节发疼。在通过多次放松练习找到正确的发力顺序和爆发感觉后,学生的这种疼痛感就消失了。

三、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20世纪90年代,体能训练的理念被引入到我国,但长期以来,我国体能训练理念仍仅局限于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其训练形式主要是跑步训练和大强度的力量训练。这种训练的内容就是一般体能训练内容。专项体能训练是指根据不同的专项需要来进行的特殊体能训练。比如擒拿格斗的警员在专项上,对上肢肩带的收缩力量,腰部的左右旋转力量以及膝踝各关节的控制力量有较高要求。这些力量的获得和提高,不能通过简单的一般体能训练获得的力量来转化,而是要结合专项体能训练来获得。在散打对抗实战中,不但要全面抓身体素质训练,还要抓重点训练,“千狠万狠,力为根本”、“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因此要特别重视专项力量训练,特别是下肢的力量训练。“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由此在训练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优点,练到极致,一招治敌。要练到极致,就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结合专业特点,将某一种力量素质或者是速度素质练到超于常人。当然,战术在散打实战中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比如“借他千斤力,不费四两功”,就是讲的战术中的借力发力法。狙击手不仅需要别的专业所具备的一切身体素质,还需要稳定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甚至心理素质在比赛中比体能专业素质更重要。因为,在训练中要把专业心理素质放在第一位。总之,专项体能的提高是在合理安排基本体能的原则下,加大实战训练中对抗的力度、强度和难度,同时紧密结合技术动作的路线、一定的速度及力量爆发的时机,加以针对性地加强部分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结合警员不同的个性和身体特性来安排训练,将一般与专项相结合,达到提高警员专项素质水平和竞技能力的目的。

四、重视警察体能训练负荷控制的原则

在警察体能训练的方法和负荷控制上,由于受条件限制以及任务的突发性影响,警体教官在这两个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在训练负荷的把握上,更是恨不得一夜把警员训练成钢筋铁骨。笔者本着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全力探讨和研究警察体能训练过程中负荷的控制,不至于因训练负荷过大引发受伤事故。对于体能训练过程负荷的控制,采访中有部分警员表示,体能训练不能须到用时方恨少,为了在执行特殊任务时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体能训练再苦再累也要自觉承受,而进一步加大训练强度,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一部分警员则表示,警察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和军人那样有得天独厚的训练条件和环境。如果他们每天只是忙于训练,就没有时间来对犯人实施抓捕。再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能训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绝大部分警员在节假日都忙于值班,或者要执行重大任务,这样就决定了他们的训练没有系统性,更没有规律可言,如果突然加大训练负荷,身体一时半会承受不了,就有可能引起反作用。警察带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去执行任务,只会增加危险。体能训练中,尽管不一定有受伤的事情发生,但仍要积极预防训练引发损伤事故的发生。体能训练的目的是为提高警察的职业素质服务,而不是让他们疲惫得完成不了任务。如何把握控制体能训练的负荷,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超负荷训练不行,那么不超负荷呢?从运动学原理看,如果参训者用肌肉轻松就能克服的阻力做力量练习,力量水平就无法提高。力量上不去,也就意味着体能素质无法适应警察的实际工作需要,这就说明了适度的超负荷体能训练,可以打破肌肉拉力与承载阻力之间的原始平衡,最终可以促使参训者的体能素质有所发展。因此,在进行体能训练时,采用极限负荷和逐渐增加负荷的训练方法,可以促使参训者更多的肌肉纤维达到力竭的地步,从而促进肌肉组织中收缩蛋白的增加,最终使肌肉的体积和力量得到全面增长。

警察体能训练应当遵循动作规范性是负荷增加的前提原则。美国体能专家在授课中反复强调:在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这是因为整个体能训练过程都需要通过各种技术动作来完成,不规范的技术动作,不仅会影响体能训练的效果,而且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从体能训练初期开始,就要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即使非常细小的错误动作,也要不厌其烦的反复予以纠正,使运动员形成正确的条件反射,打好技术动作的基础。在掌握动作后,才能逐渐增加训练负荷。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动作中的额外能量代谢,经济地使用能量,并且有效防止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作为指导者的教官或教练,要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不能只重视负荷的训练。在进行负荷的训练的增负时,要遵循动作规范性是负荷增加的前提原则。

警察体能训练应当遵循有序增减负荷的原则。进行力量和耐力训练时,开始阶段应当控制好负荷的增加量,身体适应一周后再增加一组练习,如此逐渐提升加大负荷,才能达到逐步突破自身极限的训练目的。体能训练的后期,训练负荷的减少也不能一减为零,应分层次地减少训练负荷,以给参训者提供适应的时间和过程。警察体能训练应当遵循循序渐进式原则。体能储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由人体肌肉功能变化和生理规律决定的。在体能训练中,肌肉承载阻力无论是总量还是强度的增加,短时间内不宜提高太大、太快。否则,不仅达不到预定的训练目的,还容易造成参训者肌肉的损伤。对于训练负荷的增加,只有遵循由少到多、由低至高的循序渐进式原则,才能保证体能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警察体能训练应当遵循系统性和科学性训练原则。体能训练是警察技战术训练的基础,而技战术训练对体能训练具有促进作用,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会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当体能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出现间断和停顿时,先前获得的体能训练效应就会消退。为了避免体能的消退,就一定要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警察体能训练科学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训练过程的方方面面,包括训练目标体系、训练计划与训练组织实施的科学安排与负荷控制等内容。科学化体能训练有赖于各个环节因素的有机整合,讲求整体效益。在设计体能训练计划时,警体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负荷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合理安排。

警察学院体能训练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警察在行使正当职权时取胜嫌犯的能力。警察的能力和战斗力来自于系统科学的体能训练。警察体能训练不是单纯的身体锻炼活动,除了其特殊性,还有警察职业性质的因素。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保障,警体技能也不可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再高超的技战术都是纸上谈兵。向体能训练要战斗力,加强警察体能训练,培养职业素质全面发展的警察,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依靠持之以恒的体能训练,可以使警察保持最佳的体能水平,从而将执行任务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减少到最低,并且尽可能地将损伤和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科学有效的专项体能训练结合体能训练终身锻炼习惯,可以帮助警察更好地、持久地胜任当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伤亡,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公安实战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海源.警察体能基础教育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2]李阳.澳港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之比较[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01,(5).

[3]杨世勇等.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陈博.警察体能概念、内涵与训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2).

[5]陈博.论体能与警察体能[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6]周炳仙等.论警察体能及其训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8,(2).

[7]田文学.公安民警在职培训中体能训练问题的探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1).

[8]李阳.浅谈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课的教学与训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9).

[9]王志章.中美两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6).

[10]陈博.警察体能训练与测试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11]孙东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与管理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4).

[12]刘晔.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实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3]王芬等.借鉴国际现代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促进我国体能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篇6

(1)健康性原则

该原则指的是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必须要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采取训练措施,以健康为前提去发展体能,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增强综合素质。从广义上而言,体能指的就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它包括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一个人可利用的体能取决于其健康状况。因此,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健康是发展体能的前提,只有如此方能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贯彻该项原则具有以下几点要求:

首先,贯彻健康性原则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围绕这一目标,运动训练则必须应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其次,在思想上,健康性原则始终应处于首要地位,尽管我们提倡体育训练应不畏困难、挑战极限,但是必须控制在健康的范畴之内。再次,在体育运动训练的始终都必须要贯彻健康性原则,在训练项目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都必须要时刻关注健康。最后,健康性原则不仅需要思想上引起重视,同时还要体现在体育运动训练之中,比如,训练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训练设施也要具有安全性,确保训练是在卫生、健康、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2)全面性原则

该原则指的是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为使受训者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那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活动。由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只有全面地进行训练,才能够提升使身体各个部分的机能,因此,发展体能应确保在训练方法以及内容上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可得到有效训练。贯彻该项原则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首先,全面发展是前提,强化薄弱环节是关键,要做到强弱兼顾。人们的运动喜好和生活习性各不相同,身体状况互有差异。从对高校新生的体能检测来看,其体能发展并不平衡,为使其能够全面发展,那就必须要突破弱项,克服短板,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所以,强弱兼顾可以更好确保受训者的全面发展。其次,要协调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提高了运动能力提高了,身体素质也会随之提高,同样,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会增强运动能力。所以,二者需协调训练才可实现全面发展。再次,训练内容必须科学合理。并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可更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必须要循序渐进,遵循科学原理。否则就容易造成意外伤害,这对全面发展显然是不利的。所以,高校体育训练也必须如此,做到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讲实际、讲科学、有步骤、有计划,方可实现全面发展。

(3)针对性与个体化训练原则

个体化训练原则。体能训练具有个体针对性,其主要目的是使个体体能得到有效发展。不同的受训者,其运动能力、健康状况以及身体素质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应确立适合于受训者自身实际情况的训练模式与方法,因材施教。按建制施训这样的群体模式是大方向,只有对不同个体进行的个体化训练,才可促进群体发展。

针对性训练原则。它指的是平时的体育运动训练必须与应对复杂多变环境以及作战要求等相结合,从而使受训者的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得到提升。针对性训练是体能准备的一个重要措施和必经环节。

2.体育运动训练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运动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从我国高校当前体育教学现状来看,高校体育教学的运动训练内容和体育训练内容的相应标准还相差甚远。目前各高校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这和运动训练具有诸多共性,但其中的差异性也十分明显的,具体而言,体育运动训练对高校体育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训练内容和训练过程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运动训练主要针对竞技运动而进行的,从广义上而言,竞技是大众进行身体娱乐的一种形式,从狭义上而言,它又是一种高水平的体育活动,因此,竞技具有其娱乐作用,同时人们还能从中获得更高的精神享受,若人们能够全身心参与其中,那么就能够获得身心上的满足和愉悦。当高水平的运动员在进行竞技比赛的时候,他们能够对观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并让人们有想参与体验的强烈愿望。尽管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两者是不同范畴内容,并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锻炼健康的体魄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和最终目的,德育仅仅只是体育教学的附属,这一点和运动训练是一致的。运动员在长期的运动训练过程中,可以掌握人体技能的规律性和一套有效的锻炼方法,从而可提供科学依据以便人体进行锻炼。尽管当前我国的运动训练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运动训练本身就是一项专业的训练活动,它能够有效指导高校的体育教学。

(2)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运动训练过程中实际上具有很多的教学因素,因此,在进行某项运动训练时,其采用的方法以及遵循的原则都和体育教学有共通指出,此外,通过不断地总结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运动训练还可将其专业的训练方法用来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比如,运动训练过程中采用的演示法、语言法等,这些都逐渐变成高校体育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而运动训练中的针对性与个体化训练原则、全面性原则等,也都演变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常用原则,只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由此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原则同运动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这也是由于运动训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质和专业性,从而可以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借鉴,并有效地指导高校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

(3)先进知识和科学技术对体育教学的启示

运动训练中所采用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知识也可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借鉴,从而帮助高校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进而实现其育人的目的;尤其是运动训练中经常采用的一些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及一些器材等等,这些为运动员整体水平的提升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在指导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样的,这些科学方法以及器材等等都可以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来,使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更好实现其教学目标。

结束语: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篇7

摘 要 跆拳道是一项以腿法为主的对抗性的格斗项目,要想在跆拳道的练习或比赛中取胜,就必须具备基本的跆拳道格斗技术。本文主要根据跆拳道这一运动项目的特点,提出并分析了跆拳道的训练原则与训练的有效方式。这些原则及训练手段对运动员提高其自身身体素质,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跆拳道 训练原则 方式 探究

跆拳道是一项对抗性的搏击项目,它主要运用腿法进行进攻。在跆拳道的实际比赛中,竞技双方必须快速的移动身体,展开转身、跳跃、踢腿等技术性动作,在多变复杂的背景下完成符合标准规范的踢打动作。在跆拳道实战中,由于对抗双方的竞争激烈,就使得跆拳道运动员必须具备极强的身体素质,其攻击力度、反应时间、弹跳能力都要做到跆拳道技术的标准要求。因此,对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原则和训练方式对提高他们的身体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跆拳道的基本训练原则

(一)区别对待

区别对待是跆拳道训练中的一项基础性原则,区别对待要求跆拳道教员在训练运动员时,从他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他们不同的身体条件的基础上,安排合理的训练任务。因为如果为跆拳道运动员制定统一的训练强度,对于身体素质不好的运动生,就可能难以承受这样的练习强度,强制他们完成训练任务,就会导致他们运动受伤,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训练事故;对于身体素质强的跆拳道运动员,相同的训练任务对于他们来说就显得轻而易举,实现不了在原有的身体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目的。所以说,在教员为运动员制定训练任务时,要对每个运动员都区别对待,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

(二)直观性的训练原则

直观性的训练原则,具体是指教员在指导跆拳道运动生的时候,要利用直观的手段对他们进行教学,不可以只讲述理论知识,跆拳道是一门实战性强的技术,教员需要充分调动运动员的触觉、视觉、听觉等,让他们对跆拳道的训练技巧产生感性的认识和领悟,而不是局限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员要直观形象的为跆拳道运动员演示跆拳道中的运动技巧和实战的动作要领,让他们亲身体验这些动作。比如在教授横踢这一跆拳道的基本技术时,教员可以直接演练给运动员看,再对他们的动作进行纠正,让他们进行配对练习。

直观性的跆拳道训练原则,可以生动形象的表现出跆拳道中的动作要领和实战技巧,与单纯性的理论知识相比,让跆拳道运动员直观的观摩教练的动作,跟着模仿练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动身兴趣,切实有效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条件,为他们一步步的学习更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做了铺垫。

二、跆拳道的具体训练方式

(一)配对的训练方式

配对这种训练模式是跆拳道的一个最基本的训练运动员的手段,经实战证明,采用配对的练习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配对练习,具体指的是安排两个跆拳道运动员组成一组,让他们在教员教授过程中,彼此配合练习实战动作,互相帮助对方,以此提高自己的跆拳道水准的训练方法。配对练习并不是简单的将任意两个跆拳道运动员分成同一组,而是在选择分组时,要充分衡量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业水平,配对的两个运动员之间,他们的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准都应该在相近的层次,不能有过大的悬殊,如果将差异较大的运动生配成一组,既会影响他们的练习情绪,对他们的专业水准的提高也不会起到很大成效,教学效果更无法实现,配对练习方式不仅要求配对的方式合理,更需要配成一组的两位跆拳道运动员之间有良好的关系,只有一组的两个人互相帮助,主动的配合对方对跆拳道技巧的练习,这两者才会有高度的默契和动作的协调性,配对的成员只有积极的配合对方的动作,才会让跆拳道练习有比赛的氛围和感觉,才会让运动员有练习的激情和动力。经过实战式的配对练习,可以有效的提高跆拳道运动员对技巧动作的掌握程度和技巧应用的能力。当他们掌握基本的抵抗技巧后,可以更换配对的成员,让运动员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体会跆拳道技术的灵活性和技巧性。

(二)训练运动员形成自己的绝招技术

跆拳道具有攻击速度快、动作连贯性强和对抗勇猛顽强的主要特点,现今,随着跆拳道的普及,跆拳道运动员在身体条件和技巧掌握程度上依靠教员的训练都处于势均力敌的水平,但在跆拳道的实战比赛中,如果可以拥有对手没有的绝招与对抗技巧,就可以快速取胜,击败对手,赢得高分,因此,在对运动员进行基础技巧训练的基础上,多观察他们的身体特性和潜力,发掘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绝招技术,对他们的实战有重要的作用。

跆拳道中的绝招技术,是指在虚拟运动员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之上,根据他们的自身身体素质和优势,集中运用跆拳道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技术,让这种技术成为他们的制胜绝招,在比赛中多寻找机会使用自己的绝招技巧,帮助自己扬长避短以快速取胜。跆拳道本就属于对抗性和格斗性极强的项目,如果仅仅依靠基础的跆拳道动作和技巧桥,想在比赛中打败对手是很困难的事情,因此,利用每位运动员自身具有的身体条件,挖掘出他们的优势,对自己熟悉和适用的跆拳道动作加以不断的练习,从中摸索出可以制服对手的绝招,才是跆拳道实战中取得高分的关键。

三、结语

跆拳道岁起源于朝鲜,但自从传入中国后,发展迅速,近年来已经形成一股学习跆拳道的热潮。跆拳道是一项复杂的对抗性的运动项目,要想真正的学好跆拳道,便要依据一定的学习原则和学习方式,只有掌握好基本的跆拳道中的动作要领,才可以为自己的身体扎下基础,才能在基础强硬的平台上挖掘出属于自己的跆拳道战术和绝招,在比赛中快速赢得高分,打败对手。

参考文献:

[1] 王琦,黄鹤,李桂英.跆拳道步法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 白云峰,李岩.浅谈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及培养方法[J].搏击.武术科学.2008(10).

体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篇8

篮球运动属激烈对抗项目,宏观上讲,有攻与守两大体系的对抗和相互制约。进攻是以得分为目的,而防守是以制约进攻得分,获得球权为目的。成功的防守可以增加控球权,从而增加进攻的次数。如抢、断球和造成对手的失误等,尽可能地降低对手进攻次数,减少对手的得分,无形中就等于增加了自己的得分。以辩证法观点,完全可以把防守视为进攻的扩展与延伸,特别是实力相当对手间的较量,优势往往会向防守较为成功的一方倾斜。

因此,防守在篮球运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的一些教练员和运动员,特别是在青少年运动员中,重攻轻守的情况很严重。每天的训练就是摆弄投篮动作,比赛中想的就是怎样得分。认识的偏差,造成忽视防守训练和防守在比赛中作用的结果,从而导致许多运动员比赛时不防守或者不会防守,限制了他们成长为技术全面的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除有效地制约对手之外,还会减少犯规,有效地保护自己。防守训练不单可以提高防守专项能力,对进攻意识的培养和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二、防守基本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与训练原则

1.现代篮球进攻技术的特点和防守的指导思想

防守基本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应面对进攻技战术的发展来确定,现代篮球的进攻特点是内线争夺异常激烈(这种争夺不只限于中锋)。一是由于运动员身高、素质、个人技术、主动意识和创造性均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非常强的个人能力,因此内线攻击的成功率很高,杀伤力大,几乎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所在;二是外线中远距离的投篮命中率相当高,而且投篮的点和人数较多;三是攻守转换的速度加快,行进间技术日趋完善,快攻、抢攻能力较强;四是运动员的技术发展全面,活动范围大,不拘于特定位置,单兵攻击水平很高。基于以上情况,就要求防守技术也必须相当全面。防守基本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狠抓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位置是重点,强化对抗性,力求全面发展。

2.防守基本技术训练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一切防守的基本技术训练都要重视基本功训练,从基本姿势和规范动作开始,为正确的技术定形打好基础,同时着重脚步灵敏和移动能力的训练。

(2)位置性原则:除了要抓好司职位置的基本技术训练外,还要着重其他场上位置的训练。

(3)主动性原则:在防守基本技术的对抗训练中,要强调变被动防守为主动破坏对手进攻企图,限制对手行动范围等,不能总是被动应付。

(4)攻击性原则:强化防守的对抗性,合理利用新规则,加大允许的身体接触和防守动作力度,施加最大压力,以阻止对手的进攻行为。

(5)整体性原则:除了对自己防守的人和位置熟悉外,还要视野开阔,了解全场情况,加强换防和补位配合的练习。

(6)全面性原则:要注重队员适应各种位置、不同对手及针对各种进攻技术的防守训练,不能单一发展。

三、防守基本技术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1.防守的基本姿势和动作

防守的各种基本姿势和动作的练习,必须根据所要防守的位置和进攻者使用的技术来进行,如是防有球队员还是无球队员、是防对方强侧还是弱侧、是防突破还是防投篮等。非对抗性防守练习的初级阶段,以个体为主,要求防守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进攻手段不加限制,以练习防守者防守移动及组合能力。

2.防守专项脚步训练

多种步伐的急停、起动和变向。沿边线排开,向场内折返进行,要求移动速度快,重心要低而稳,急停、起动、变向的动作要连贯。而结合多种步伐的移动、变向及组合练习,则为全场折线进行,要求动作规范,步伐灵活,节奏鲜明。

3.防守的基本姿势和动作训练

原地摆好防守基本姿势,并根据教练的指令进行动作的转换和移动。防持球队员可采取一攻一守方式,要求平步近身,注重摆手干扰对手,保持适合移动和起跳的姿势,及时调整脚步和动作。

4.对抗性防守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对抗性防守训练是综合性防守训练,以客体为主,在各种情况下进攻者运用不同的技术,防守者要练习使用各种防守技术与之相抗衡,这是逐渐培养防守意识、认识防守规律的重要过程。

5.防突破训练

防突破训练采取锋线一对一攻守方式,根据进攻者持球的动作、重心,判断对手意图,运用正确规范的防守动作,敢于近身或贴身,以控制和破坏对手的突破动作。防运球突破采取全场和半场并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一对一攻守。要求根据运球者的强侧手、习惯动作及重心的转移,正确合理地运用防守步伐和动作,同时注意运用手部的干扰、紧逼、堵位,以限制对手的行动。

由此可见,在对抗训练中,要注重队员分析判断能力和正确防守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视野开阔,整体意识强,在做好个人防守的同时,加强协防补防,强调变化。就个人而言,要求不管在什么样的防守形式中,都要鲜明地体现出逼球、封传、防接、抢位和堵线,这是防守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篮球技术训练法》编写组.篮球技术战术训练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9.

上一篇:治理环保问题范文 下一篇: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