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养殖场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06 17:32:12

对养殖场的建议

对养殖场的建议篇1

一、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现状

**市农村畜禽养殖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发展规模集约化畜禽养殖探索了新路。然而,由于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防治起点低,随其衍生的环境污染、环境纠纷也较为普遍,防治和调解该类问题更是困难重重。

全市20个镇(街道)有1500余家养殖场,其中规模养殖(牛50头、猪500头、鸡、鸭、鹅5000羽)养殖专业户300家左右,养殖场、养殖专业户业履行环保审批手续的只有47家,占养殖业的16%,有粪尿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场52个,占规模场总场数的17.3%,全市规模养殖场粪尿综合利用率88.5%以上。

1.规模化养殖场能在建场时就确立循环经济的理念

规模化养殖场基本能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建立起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的生态循环方式,尽力达到生态平衡,杜绝污染环境状况的发生。如**惠丰生猪专业合作社围绕解决养殖污染这一重点,寻求变废为宝的途径,并经多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符合当地实际的生物链工程,生猪——产生粪便废弃物——进行沼气发酵——其沼气用于养殖照明、取暖等,废液用于牧草种植——进入养殖新一轮循环。

2.小型养殖场点大部分环境管理不到位

小型养殖场大都存在废水废渣乱排乱堆问题,加速了当地水环境、气环境、卫生环境恶化,蚊蝇满天飞,恶臭顺风飘,门窗无法开启,用水全靠自来水,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畜禽养殖非规模化和养殖高度密集化,畜禽所产粪便数量大大超过其处理能力和合理使用能力;畜禽养殖分散化,导致粪尿随意排放和较难处理废弃物。2008年,全市每年产生的畜禽粪尿量万吨,折算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其中进入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流失量吨,相当于全年工业企业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产生的固体废物量为万吨,相当于全市工业固废的倍,对全市的环境容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2)养殖场基本无污水废渣处理设施,只是人工清理后随意堆放,没有起到堆肥的完全效果,常因雨水造成二次污染。(3)养殖场粪便污水氨氮含量很高,病原体多,流入沟河造成水体污染。(4)距离民房较近,养殖场的异味难闻。(5)养殖场粪便因大部分直接还田,造成局部土地污染严重。(6)养殖场的设计和布局不尽合理。为了便于加工、销售和运输,大多数建在人口较密集区域,农田占有量相对较少,使养殖业与农田利用脱离。全市300多个大、中、小型养猪场中%以上的养猪场位于人口集中区附近或城郊结合部、镇村结合部。以生猪养殖为例,养殖场点镇个,镇有个,镇个。

二、养殖污染的主要成因

1.法律法规的不够完善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管理在《禽畜养殖业污染管理办法》、《禽畜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有明确规定,但对于养猪500头以下、鸡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的养殖场未作规定,特别缺乏微小型养殖场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地方性法规一时难以出台,基本上是民不报官不究,即使环保局到现场查处因无法可依,只能协调卫生防疫部门共同查处,对养殖业主进行教育和建议其改善环境卫生,从而放任了微小型养殖场污染状况的存在和扩展。**镇**村某养鸡场,建办于***年,主要从事蛋鸡养殖,目前存栏数约***羽,该养鸡场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鸡粪未作任何处理,露天堆放于鸡舍西侧,下雨时部分鸡粪被雨水冲入北侧沟河,致使河水发黑发臭,对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由于业主养鸡场未达到规模,环保局只能教育建议养鸡场业主建设集粪池化粪池等污染防治设施,确保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鸡粪经有效处理后或外运以及加强卫生管理,做好灭蝇杀菌工作,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养殖业主环境意识薄弱。

2.1.无履行环保审批意识

全市除了规模化养殖场履行了环境影响审批手续,**%以上的微小型养殖场未申报、未环评,无审批手续。其中一部分养殖场建场时虽未达到规模养殖,但在以后扩建中达到了规模养殖却仍未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审批手续。全市家畜养殖场中****养殖场进行了环评,履行了“三同时”手续,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使养殖场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可以彻底解决畜牧业的环境问题,其它**个肉鸡养殖场、**个蛋鸡养殖场、**个肉鸭养殖场、**个蛋鸭养殖场均未办理环评和审批手续。

2.2养殖场点选址不当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设置有管理法明确规定,但对于微小型(猪500头以下、鸡3万羽以下、牛100头以下)养殖场未作规定,从实际情况看,众多的微小型养殖场地点设置均无书面的审批手续,养殖户建址随意,大都距居民集中区较近,有点养殖场点原远离城镇和居民小区,但随着城镇开发建设,现今又相邻城镇或居民小区,有的养殖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扩大规模,其产生的污染对周边的影响也相应扩大,虽然**市自2007年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共关闭(搬迁)了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46个,治理限养区内养殖场15个,非禁养区内新建成畜牧小区5个,从一定程定上减少了散、小、脏养殖场,但也还存在一些选址不当的问题,应加大力度关闭(搬迁)选址不当的养殖场。

2.3.污染防治投入不足。

养殖业主注重规模扩大、增加产出,而污染防治考虑不多,污染防治的投入明显不足,从全市生猪养殖场情况看,**%以上的小型养殖场缺乏干湿分离污染防治设施,实行了干湿分离的养殖场大部分仍未建规范的废渣储存场所,还有**%的养殖场相应的集粪池和化粪池也未建成,生猪粪便任意排入外环境。

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议

1.基层镇村把好第一关,属地管理,防治提前介入

镇村基层政府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好第一关,协调国土局、农业局、建设局、环保部门应加强“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各行政村,群众积级参与,防治提前介入,在管理上、技术上以及养殖场地的建设上逐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凡是在农村建设养殖场的,属规模养殖的,应督促业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相关符合国家标准的污染防治措施,环保局要严把审批关,对防护距离和污治设施达不到要求的禽畜养殖场不予审批;对有一定数量但没有达到规模养殖数量的养殖场,要督促其办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凡是不能做到的,乡镇政府要在用地等方面给予限制。对于未达到规模养殖的散养户,建议镇村积极引导为主建设集粪池等基础性防污设施。

2.按照慈政办发[2007]120文件,引导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约型养殖

根据我市实际尽快制定地方性补充规定,如进一步明确卫生防护距离、设置集粪池、废渣的储存地面进行水泥硬化,粪尿干湿分离等,明确各养殖户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促使养殖户规范行事,使管理者有法可循,对违规者有法可查,保证各项整治措施和要求得以认真贯彻落实,努力形成科学的规范的环保生态型饲养模式。对违规者提出相应的处罚办法,

3.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

以废弃物“减量化”原则为指异,积极改造现有的畜禽场棚,建成三大收集系统,粪便干物质收集系统、尿液污水收集系统、现有养殖场污染进行综合整治,削减敏感区域的饲养总量,推行清洁生产和生态化养殖,粪尿采用无害化方式处理,其它散养户要以外送或联建沼气池等治污设施的方式,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督促养殖业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积极实施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氨、氮浓度。对已集约化畜禽规模养殖场,应按照规定从严管理,从源头控制污染及污染问题的产生。对微小型养殖户协调镇村对其清理整顿,要求业主进行污染治理,对那些难以治理或治理后仍不符合养殖条件的应限时关闭或转产。

4.养殖场要有规模且选址必须合理。

结合新农村建设,养殖场点必须合理选址,尽量远离城区和居民集中生活区。也可以由镇村统一协调,将目前的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约型养殖,也可以打破镇、村、组的界限,建立几个集中养殖小区,建设共用的污染处理中心,减少一家一户配套设施投入,减少养殖成本投入。

**市目前已按慈政办发[2007]120文件,建立了畜牧集中养殖区,市级六部门联合踏勘同意结合,将目前的一家一户松散型养殖模式改为区域化集中型养殖。目前,该养殖区占地约**亩,位于牛3家村,进场的养殖户有6家。该村的养殖户方江年,养鸡养猪养羊,前些年在房前屋后小规模饲养,但由于群众嫌养殖臭味难闻,邻里关系日趋紧张,当村里建议其搬迁畜牧集中区养殖,他第一个积极响应,积极利用猪粪喂鸡,鸡粪羊粪肥鱼塘,形成了小型生态循环养殖产业链,减少了养殖成本的投入,增加了经济收入,邻里关系日趋和睦。

5.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引导养殖户发展生态养殖。

畜禽污染整治既关系到农村生态环境卫生改善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一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结合的公益事业,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引导养殖户科学养殖,采取农牧、林牧、渔牧、肥牧结合等方式,重点建设循环性畜牧业工程,实行生态养殖,促进农村畜禽养殖场环境综合治理。

**惠丰生猪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集种猪生产、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屠宰加工、定点专卖和冷藏运输、连锁配送经营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公司所属的养猪场占地面积**亩,拥有猪舍**平方米,专用屠宰加工场**平方米,年配套出栏商品瘦肉型**多头。养猪场通过实施“循环经济项目,实行生态环保养殖,使猪场成为优良的生态循环系统,是一个特色明显、科技含量较高、产业规模较大、基础设施配套、运行机制灵活、设备精良、环境优美、效益良好的现代化环保型养猪企业。通过**年的努力,公司实施了沼气工程,投入**万元建成沼气发酵池***立方米,制作**立方米钢结构贮仓柜一个,铺设硬质沼气输气管道近***米,达到日处理猪粪、污水**吨,全年减少C0D排放约**吨。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清洁廉价的能源,日产沼气***立方米,全年产气***立方米,价值约**万元。目前已发展沼气用户**户,沼气灯照明***平方米,节约用电***度,减少电费支出**元,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齐头并取的目的。

对养殖场的建议篇2

一、退出时间及范围

(一)年

1.8月31日前退出范围:

(1)亭街道;

(2)街道大塘社区筹委会、月塘社区筹委会一字墙组;

(3)街道牛头社区筹委会、桃花社区筹委会及板塘社区筹委会。

2.11月30日前退出范围:

(1)街道月塘社区筹委会新瓦屋组、社区筹委会;

(2)黎托街道花桥社区筹委会,粟塘社区筹委会陈大屋组、黎托社区筹委会七组、八组,边山社区筹委会老屋组、冲组;及合丰社区筹委会涉浏阳河流域200米内的范围。

(二)年

1.8月31日前退出范围:

(1)街道同升、社区筹委会;

(2)社区筹委会。

2.11月30日前退出范围:

社区筹委会。

二、组织领导

成立区畜禽养殖业退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单位:区政府办、区财政局、区环保局、区农林水局、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区公安分局、区国土分局、区规划分局、区城管警察大队、区政府督查室、亭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黎托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退出办”),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由彭跃辉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补助条件

年月31日前已登记在册、存栏在20头猪(或折合20头猪)以上且在规定时间内主动退出并自行拆除养殖设施的畜禽养殖场(户)可以申请畜禽养殖业退出补助。

四、补助奖励标准

(一)补助标准:实施阶梯补助办法

1.年11月30日前按要求退出并主动拆除养殖附属设施的,按50元/平方米给栏舍投资建设者进行补助。

2.按规定在年11月30日前退出的养殖场(户),若在年12月31日前主动退出并自行拆除养殖设施的,按50元/平方米给栏舍投资建设者进行补助。

3.年8月31日和11月30日前按要求退出并主动拆除养殖设施的,按40元/平方米给栏舍投资建设者进行补助。

4.对有国土、规划、工商、畜牧、环保等部门审批手续的畜禽养殖场(户),在规定时限内主动退出并自行拆除养殖设施的,按60元/平方米给栏舍投资建设者进行补助。

5.对按第1、2、4三条款均不能享受栏舍补助的畜禽养殖户,按3000元/户给予补助;对按第3条不能享受栏舍补助的畜禽养殖场(户),按2000元/户进行补助;对按栏舍面积计算每户低于3000元或2000元的,分别按每户3000元或2000元进行补助。

6.养殖栏舍建设者为出租户的,补助归出租户所有;栏舍建设者为养殖场(户)的,补助归属按其与出租户签订的协议确定。

(二)奖励标准

1.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按时完成退养任务的社区筹委会,按500元/户给予奖励,用于奖励从事畜禽养殖业退出工作的人员。

2.按照《工作方案》要求按时完成退养任务的街道给予5-10万元奖励,主要用于奖励从事畜禽养殖业退出工作的人员。

3.对工作得力、任务完成好的相关职能部门给予1-5万元奖励,主要用于奖励从事畜禽养殖业退出工作的人员。

4.对有效举报(举报电话:)新增畜禽养殖场(户)的第一举报人,给予200元/户奖励。

五、补助拨付程序

(一)由区退出办组织区环保局、相关街道、社区筹委会人员到现场丈量畜禽养殖场(户)的栏舍面积,分批签订畜禽养殖场(户)退出补助协议,并适时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二)畜禽养殖场(户)和栏舍建设者在协议规定的期限内主动退出并自行拆除养殖设施的,向所在街道提出申请,由街道统一报区退出办,再由区退出办组织区环保局、区财政局、区农林水局相关人员组成验收组,进行现场验收核定;对符合补助条件的,由区环保局、区财政局核定后,分批将补助经费拨付给相关街道。

(三)在此方案下发之前已退出并拆除养殖设施的,由社区筹委会初核并出具证明、街道办事处审核盖章后报验收组审定,验收合格后由区环保局、区财政局将补助经费拨付到相关街道。

(四)区财政拨付到街道办事处的资金,各街道要设立畜禽养殖业退出资金专户,按补助、奖励标准进行发放。畜禽养殖业退出补助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不得虚报瞒报,如发现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六、保障措施

(一)对已签订补助协议但未在规定时间内自行退出畜禽养殖、或已退出后又再次进行畜禽养殖的,由所在街道按协议中相关违约条款双倍收回补助经费且依法追究其违约责任,并由区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罚,养殖栏舍。

对养殖场的建议篇3

一、整治范围及对象

1、整治范围

土海流域畜禽养殖禁养区。

2、整治及补助对象

位于上述禁养区范围内的规模化养殖场,即:猪年存栏50头以上,牛年存栏10头以上,羊年存栏60只以上,鸡、鸭、鹅年存栏1000只以上,或养殖面积50m2以上。

二、补助标准办法

资金补助以需拆除的畜禽养殖场的建筑面积为计量单位。

(一)在年12月31日前完成拆除的资金补助基数:养猪(牛、羊)场:50元/m2,其它养殖场:25元/m2。

(二)奖励标准:

1、在年11月15日前完成拆除的养殖场在其补助标准基础上给予最高奖励30元/m2;

2、在年11月16日至12月31日完成拆除的养殖场在其补助标准基础上给予适当奖励15元/m2;

3、截止年12月31日仍未拆除的不予补助,并依法依规。

除外,在11月15日前完成拆除的养殖场,在规划中的养殖小区内优先安排。

三、调查摸底

镇应组织人员对位于土海流域禁养区范围内的养殖场进行摸底调查,主要摸清各养殖场所在具置、与土海沿岸的距离、养殖面积、存栏数、业主(法人)姓名、电话、审批情况、污染治理情况等数据,并对各养殖场进行拍照留底。调查数据汇总填入附表并在所在村上墙公示。

四、组织拆除

镇应于11月5日前组织工作人员对列入整治对象的养殖场进行丈量、画出养殖场平面图,由养殖户签字确认,汇总后上墙公示(不少于5天)。并与各养殖户签定拆除协议书,明确拆除时限、补助标准、逾期不拆除的法律后果、拆除后禁止在禁养区和禁建区范围内再次养殖等事项,并做好各养殖户思想工作,督促其按期完成拆除。11月16日至20日,对超过规定时限未能自行拆除的养殖场进行。其中,年7月23日后抢建、扩建的养殖面积不予补助。

五、考核验收

11月15日后,区政府将组织区监察局、农业局、环保局、国土分局对已拆除的养殖场进行验收,验收标准为拆除至地面平。每个养殖场必须建立档案,包括丈量平面图、拆除前后照片,养殖户与镇签订的协议书等材料,做到一场一档。

六、补助资金拔付

镇与养殖场签订拆除协议后,先预拨30元/m2,并且通过验收的养殖场拆除面积、补助金额等要在所在村上墙公示后(不少于5天),由区财政局将补助资金下拔到镇财政专户。畜禽养殖专项治理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七、加强督查、巩固整治成果

对养殖场的建议篇4

关键词养殖污染;现状;原因;建议;安徽天长

随着天长市畜牧业的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户)的规模不断扩大,规模化饲养产生的大量畜禽粪尿等未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合理利用,极大地污染了环境[1-2]。因此,科学防治养殖污染,对于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促进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实现畜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天长市养殖污染的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天长市有各类规模养殖户2 613户,其中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652户,500只以上养禽大户1 931户。绝大部分养殖场的畜禽粪污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已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

2养殖污染的原因

2.1规模养殖快速发展

自2007年国家出台多项扶持生猪生产政策,如生猪标准化养殖、能繁母猪补贴和生猪保险等以来,天长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户迅速发展,畜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2.2废弃物利用不充分

由于养殖者不种地、废弃物土地没有及时消纳、畜禽废弃物这一宝贵的农业资源得不到及时利用,同时由于化肥生产的发展,种地者用化肥取代了畜禽粪肥,不愿意再用畜禽有机肥,造成畜禽废弃物被随意堆放、丢弃。

2.3治污设施投入不足

据统计,天长市众多养殖户,由于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大多没有修建化粪池和沼气池,畜禽粪便只经过畜粪池便直接排出。而一些大中型养殖场也不按标准配套建设治污设施,导致污染物排放量与治污设施处理能力不配套,治污效果差,达不到治污标准。

3科学防治养殖污染的建议

3.1广泛宣传,努力营造防污治污共识

一方面,向规模化养殖业主大力宣传畜禽生态养殖的必要性,使其把生态养殖作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增强治理养殖污染的紧迫感和自觉性[3]。另一方面,通过新闻媒体和科普宣传,让公众了解畜禽规模化生产的污染危害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让规模化畜禽养殖接受全社会监督。

3.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在畜禽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场区布局等方面应从保护环境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科学规划和布局本辖区内规模养殖场户,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把好养殖企业的“入口关”。

3.3因地制宜,积极采取治污措施

根据天长市畜禽规模养殖现状以及污染治理技术的可行性,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3.3.1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模式。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是一种生态食物链循环,就是在猪舍内建立一个“微循环”,对生猪排泄的粪、尿利用培养的有效生物菌进行降解,变成生猪可食用的高蛋白营养饲料供生猪食用,从而形成一个“生态食物链”,既解决猪粪、尿的污染问题,同时也提高经济效益。

该模式首先要制作发酵床。发酵床深度约90~100 cm,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采用地上式、地下式等建造方式。床体由有机垫料制成,分为上下层。下层50 cm左右,主要用细小木段、秸秆和少量谷壳、锯末制成。上层40 cm左右,由锯末、谷壳、泥土、食盐、少量米糠等营养物添加生物菌,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要求水分含量达60%(手抓紧一把物料,以指缝见水不滴水为宜)。发酵床建好后,夏秋季节经3~5 d发酵,冬春季节经7 d左右发酵,即可进猪圈养。

通过该模式处理后可以达到以下效果:一是零排放,无污染。微生态发酵床养猪猪粪、尿全部通过发酵床生物降解,不向外排放,发酵床地下水、土壤等环境经监测也无污染,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二是成本低,效益高。虽然发酵床养猪建造费用比普通的猪舍略高,主要是每平方米发酵床需要几十元菌种费用,但产出效益大幅上升。相比传统养猪,可以节水85%~90%;而且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所以1个劳动力可批次饲养800头生猪,较一般猪场节约一半左右的劳动力;同时根据发酵床养猪的实践证明,每头生猪可节省饲料15%~20%。

3.3.2沼气池粪污处理模式。该模式利用猪粪等建设配套沼气池粪污处理工程,为场区和周边农户提供生活用能源,从而减少猪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带来综合效益。沼气池粪污处理系统包括储粪池、发酵池、沼液池、沼液沼渣排出管道。年存栏生猪150头、出栏生猪500头的猪场建储粪池15 m3、发酵池100 m3、沼液池50 m3、沼液沼渣排出管道1200 m。粪污自猪场排出,先储存在储粪池,然后抽到发酵池发酵,产生的沼气可输送到周边农户,发酵残留物通过管道排放到农田综合利用。

沼气池粪污处理系统是一个粪物产能系统,100 m3的发酵池每年可以供100家农户日常用气,沼液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有机肥料,每一周期产生的沼液可灌溉当地1~2 hm2农田。该系统不仅可减少污染,还能为农户提供能源和优质的有机肥料,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无害化循环养殖种植模式,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新的模式。

3.3.3粪污土地还原利用模式。该模式采取“雨污分流、两级沉淀、封闭排污、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建设。一是建排水明沟,屋面雨水经排水明沟直接排入附近水体;二是建规格为26.0 m×3.3 m×1.2 m的三级沉淀池1口,池上加盖预制板;三是猪场附近农田上建粪污专用池,规格为2.5 m×1.8 m×1.0 m的15个,3.5 m×1.8 m×1.0m的1个,3.0 m×1.8 m×1.0m的1个,池上加盖预制板;四是三级沉淀池内粪污经吸污车收集后运至田间粪污专用池贮放作为有机肥使用。进行粪污工程改造后,可明显改善养殖场周围的生态环境,把粪便作为有机肥不仅降低种植业成本,而且解决了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种植的农产品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从而保证规模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参考文献

[1] 李雷雷.对川渝地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j].中国牧业通讯,2010(2):16-17

[2] 朱永德,马春明,王瑞.国外养殖污染补偿制度考察及我国养鱼业的启示[j].当代畜牧养殖业,2009(12):47-50.

[3] 苗蕾,寇渊博,李有,等.河南省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分析及对策[j].河南科学,2010(1):94-97.

对养殖场的建议篇5

关键词:禽类;养殖防疫;防疫管理;问题分析;

【分类号】:F407.44

近年来,各种禽类疾病让人们对禽类食品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担忧,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降低感染相关疾病的概率而放弃选择禽类作为日常餐桌上的肉类食品,这种情况给我国禽类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走出这一困境,禽类养殖场就应该做好日常的防疫管理工作,将疫情从源头处解决。因此,本文对禽类养殖场防疫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禽类养殖场防疫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 我国部分动物防疫部门自身管理以及对禽类养殖场的管理存在漏洞

对于我国动物防疫部门而言,它应该对各个禽类养殖场起到监管、督促等作用,然而在调查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地区的动物防疫部门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禽类养殖的防疫工作大多是养殖场自行解决,动物防疫部门对禽类养殖场的防疫工作和防疫程序无从下手;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动物防疫部门的防疫技术相对落后,禽类养殖场并不能从动物防疫部门获取到适合的帮助,长期以往,禽类养殖场当遇到疫情时习惯性的忽略了动物防疫部门的帮助与管理。除此之外,在我国部分动物防疫部门中并没有较为专业的防疫人员、防疫药品以及防疫程序,因此,当禽类养殖场的相关人员上门求助时,动物防疫部门往往无从下手。当然,在调查中还可以发现,部分禽类养殖场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率,会和动物防疫部门相互勾结,以期望相关部门可以放松对养殖场的管理。而也正是以上几种原因,使得动物防疫部门对禽类养殖场的管理形同虚设,从而致使禽类养殖场忽视了对相关疫情的防护工作。

(二) 部分禽类养殖场中防疫意识不足

除了动物防疫部门的问题之外,部分禽类养殖场自身防疫意识不足也是其防疫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调查中不难发现,在我国部分禽类养殖场中并没有按照政府所下达的动物防疫规章制度进行日常的防疫工作。在禽类养殖场中,为了尽可能降低生产的成本,部分雇佣的禽类饲养员并不具备相关的禽类防疫意识,对于养殖场中因疫病而死亡的禽类,部分饲养员会选择随意抛弃在路边并且不对发生疫病的地方进行消毒、防治处理。这样的极为淡薄的防疫意识就是导致禽类养殖场疫情大规模爆发的元凶之一。

除此之外,部分禽类养殖场中忽视了对外来禽类、外来人员、外来车辆的检疫消毒工作。对于禽类养殖而言,任何一处忽视的地方都可能给养殖场带来不可恢复的损失。因此,禽类养殖场在对于外来人员、禽类、物品的处理时应该更加细致,特别是在引进新品种禽类时,建议加强对相关疫病的检测工作,以防不知名的病原体在养殖场中大规模扩散。

(三) 部分禽类养殖场中的防疫条件较差

禽类养殖场的防疫条件过差也是防疫管理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我国部分禽类养殖场中,管理者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往往会拉长对养殖场中环境的清理周期。由于禽类养殖的特殊性,一旦管理者忽视了对卫生的清理和消毒,就很可能导致养殖场处于“脏、乱、差”的状态,而这样的状态正是各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繁殖的最佳场所,长期以往,很可能使得疫情在短时间内大量的爆发,给禽类、甚至养殖场中的人员带来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在一些养殖场中并没配备专门的兽医对养殖场中的禽类进行日常的检疫和治疗工作,这样就极容易导致在疫情发生时不能及时的将其传播途径切断,从而使得疫情处于不可控的状态[1]。

(四) 禽类养殖场中没有较为完全的防疫体制

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大部分禽类养殖场中并不具备一整套较为完整的防疫体制,而防疫体制的不存在或是不完整,很可能使得养殖场在疫情爆发时不能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错过疫情防治的最佳时间。

二、 针对禽类养殖场防疫管理中问题的相关解决对策分析

(一) 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禽类养殖场的检查与防疫工作

为了使得禽类养殖场能够更好的进行防疫管理,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养殖场的检查和防疫工作。在上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之所以部分养殖场忽视了日常的防疫工作,就是因为来自外界的规范作用较弱造成的。因此,相关部门,特别是动物防疫部门应该增加日常工作中对禽类养殖场的检查力度,并在检查过程中,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行为予以指出或是警告,假若养殖场在警告之后并不进行整改,相关部门应该对其施以惩罚或停业处理。

(二) 养殖场中建立较为完善的禽类防疫工作体制

除了外界对养殖场防疫管理进行督促和规范之外,养殖场自身也应该规范相关的防疫工作,而其中最为基础的工作就是尽快建立或完善禽类防疫工作体制。在禽类防疫工作体制中,应该包括禽类日常防疫检查制度、禽类疫情处理制度、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等等只有养殖场尽快建立或是完善相关制度,将养殖场中的日常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流程化,才可能将疫情爆发的概率降到最低。当然,为了使得完善后的相关制度能够更好的实施下去,建议养殖场建立日常工作职责制。在职责之中,对养殖场中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日常行为进行规范,以便相关制度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2]。

(三) 加强对禽类防疫意识的培养

为了使得养殖场中相关人员对禽类防疫工作更加重视,建议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培训,对养殖场的负责人进行集中化的培训,在培训中使得人们对禽类疫情有足够的了解和足够的认识。相关负责人在培训之后,建议组织养殖场中的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拥有足够的防疫意识。当然,为了使得防疫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在培训中还可以加入相关技术培训,使得饲养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更加专业、规范,因为专业和规范化的工作可能大大降低疫情爆发的可能性[3]。

(四) 规范养殖场的卫生防护工作

为了避免禽类养殖场中的疫情蔓延开来,养殖场还应该规范日常的卫生防护工作。对于养殖场中感染疫病的禽类,应该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感染的禽类进行隔离治疗处理,对于违反相关卫生防护工作的人员进行警告或处罚。当发现因疫病死亡的禽类时,应该对该地区的卫生进行隔离消毒处理,以防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当然,在日常的工作中,建议美3~5天就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清理。

结语:

禽类养殖作为我国养殖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防疫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关部分、相关企业只有做好日常的防疫工作,才可能为禽类养殖场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高铭.禽类养殖场防疫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7):311-311.

[2]李志金.基层畜禽规模养殖场防疫工作中问题和相关建议探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11):118-118.

对养殖场的建议篇6

中共XX镇委员会  XX镇人民政府

2018年5月

自我镇接到自治区党委督查室督查南流江流域畜禽养殖治理反馈问题后,我镇把整改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推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整改工作。现将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责任,在提高政治站位上下功夫

1.落实责任。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制定《XX镇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督查室督查反馈意见禽畜养殖污染治理整改方案》(x发[2018]9号)。抽调干部20人充实镇综合整治干部队伍。将XX境内的7条主要河流分责任区落实到镇直各单位。 

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张贴标语487条,出动宣传车45次,召开村两委、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村理事会、养殖户主会议等逐层宣传和举报有奖等措施,动员群众的力量参与两江整治。

3.压实责任与“回头看”并行。采取统一实施督查、统一报告反馈、分开移交移送的方式,约谈了5个村、6个单位和多家养殖公司的负责人,进一步压实整改责任。成立“回头看”工作组,每日必回访,发现问题移交综合整治组立即进行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二、对症下药,在突出重点上下功夫

1.针对南流江流域干流及重点支流沿线200米范围禁养区内养殖场(户)的治理问题:南流江流域干流沿线200米范围内22家养殖场,其中18家已经清拆补偿到位,4家签订停养协议书并已拆除内部设施。我镇将加大巡查力度,杜绝已经清拆或者停养的养殖场反弹。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对重点支流沿线200米范围养殖场加大整治力度。

2.针对很多养殖场仍然采取水冲粪方式处理粪污,粪污未经处理直排河塘沟渠;大部分养殖场养殖粪污经沼气池发酵后,沼液直排入江的问题:一方面,我镇已经召开会议,组织各村(社区)对污染源(养殖、生活、工业)和黑臭水体进行再摸排。17个村(社区)已和镇政府签订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责任书,全镇1856养殖户针对养殖污染问题做出承诺,承诺不在兴业县人民政府《关于畜禽养殖场养殖污染限期整改的通告》中划定的禁养区开展养殖活动,配合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在6月10日前完善环保设施。成立技术指导组深入各村屯指导农户整改。落实17名巡河保洁员,24小时巡查和清理河道。投入资金在各村(社区)设立85个整改示范点,采取干清粪+益生菌的模式,以点带面促进散养户转型。 另一方面,在整改过程中,封堵葵中村、葵安村、葵西村散养户直排口185个。3个村的全部养殖场(户)整改通知到位,督促整改落实“雨污分流+化粪池+发酵剂+益生菌”。对于不落实整改要求,采取转移生猪的方式,葵中、葵西目前已经整改转移生猪600多头。对于拒不整改、态度恶劣、污染行为严重的养殖场,拆除内部设施。

3.针对部分养殖场虽建有储液池,但容积不够,存在沼液外溢现象;部分养殖场(户)存在雨污不分流或雨污分流不彻底的问题:对沼气池进行再排查,对沼气池容量小,粪污溢出直排的养殖场,封堵沼气池排液口,约谈养殖户60户,责令加、扩建沼气池或购买使用“塑料沼气池”,督促用沼液回流冲刷圈舍,清干污染区。召开户主会议,号召群众投工投劳,以实际行动支持整治工作。组织干部群众大规模的开展沟渠清淤,组织200余人次,勾机5台,运输车15架,清理沟渠10公里。针对上述问题,举一反三逐一排查,一项一项将以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4.针对部分禁养区内养殖场虽已关停或养殖户弃养,但栏舍没有去功能化,存在养殖反弹的风险的问题:一是探索“1357+X”回头看模式:“1”发放《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号召群众发现养殖场反弹立即报告镇两江办,用实际行动参与综合整治工作;“3”利用村级动物防疫员落实隔3日回访;“5”是各村(社区)支书、主任隔5日回访;“7”是包村领导干部隔7日回访;“X”是镇回头看工作组不定期回访。二是继续加大全镇面上村的综合整治力度。截止目前,我镇已关停养殖场13家,拆除养殖场22家,生态改造养殖场170家,封堵养殖直排口417个,停水20家,停电23家,转运生猪6182头。

三、改善水质,在污染源治理上下功夫

1.投放益生菌和鱼苗。对河道喷洒石灰粉5000斤,平衡水田的酸碱性,选点投益生菌18桶,投放鱼苗30000尾。

2.加强对规模户的整改监督和立案处罚力度。南流江200米范围内的养殖户全部清拆完毕。规模户必须按照环保标准,配备发酵床的设备,如非法直排偷排,联合相关部门,进行立案处罚。

3.加大散养户非法排污口封堵力度。动员养殖户采取干清粪+益生菌技术,或转移养殖或停养。

4.加大对流域主干流及重点支流的清理力度。对主干流和重点支流沿线的生活垃圾和淤泥进行清理。已清理18公里。

对养殖场的建议篇7

“这里原本臭气冲天,现在养猪场关闭了,干净多了。”清新区龙颈镇朱屋村的村民洪叔如是说。农业面源污染,长期以来都是摆在各地环保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近年来,为了守住“一汪清水”,清新区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持续开展畜禽养殖业环境综合整治,向“老大难”动真格。

划定禁养、限养区

倒塌大半的红砖墙、散落一地的灰瓦片、依稀可见的猪圈静静地躺在那里,这是记者在位于清新区滨江迳口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附近的一处废弃农舍所看到的情景――随着近年来清远市清新区畜禽养殖环境整治行动的持续推进,位于水源地附近的污染大户被一一拆除。

“这个养猪场最高峰养过300头生猪。然而,猪场距离滨江河仅仅300余米,日常养猪所产生的禽畜废水,通过一条窄小的泥土沟,直接排入到滨江河,造成河水一定程度的污染,附近群众对此也颇有怨言。为此,在整治行动中该猪场被拆除。”同行的执法人员向记者透露。

早年的清新畜禽养殖业盛行,然而由于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养殖废水直排江河的乱象时有发生,对当地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

针对这种状况,几年前清新县决心对全区范围内的养殖产业进行整治,印发实施《清新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全区范围内的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进行划定。

“滨江饮用水源保护区,北江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及缓冲区、城镇居民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等人口集中的区域,均被划分为禁养区。”清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根据《方案》,清新区内的禁养区还包括:水环境功能确定为II类水质水体的流域上游,如漫水河、滨江河干流、大岩水、青龙寨水、黄洞水和桂湖水两侧的集雨范围;具有重要饮用水源功能的水库,如大秦水库1500米半径集雨区、大罗山水库、龙须带水库等;III类水质且为饮用水源准保护区,如新洲河、石坎河等6条重要支流两侧500米集雨区范围;城镇、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从取水口上溯2000米河道两侧1000米范围以及取水口1000米范围。

与此同时,《方案》规定,村庄规划住宅区及周边200米、高速公路两侧200米为限养区范围;而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区域则为适养区。

“常年存栏生猪100头以上、肉禽1000只以上、蛋禽500只以上等情形,均属于规模化养殖,在禁养区内一律令行禁止。”清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建成的规模化养殖场,由各镇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补偿标准及实施细则后,实施限期搬迁或关闭。

而限养区内,原则上仅允许农户零星或少量养殖,限制建设一切养殖场。已有的养殖场必须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废水必须达标排放。

“对于限养区、适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也要逐步整治,对养殖废水直排的责令限期建设相应的环保设施,保证达标排放;经限期治理后仍不达标的,实施关闭。”清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说。

“就算是在适养区内的畜禽养殖,清新也作了严格规定”――规模化养殖场的建设和环保设施,须严格控制养殖业废水直排量;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废水必须达标排放,且严禁将达标排放的污水直接进入II类水水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必须经过一定距离的消减才能进入开放水体。要限制使用水冲清粪方式,禁止养殖废水直接排入开放的环境水体。

同时,引导限养区、适养区的规模化养殖场开展生态养殖或集约养殖,采取雨污分流、干清粪、沼气池、厌氧好氧等处理处置技术。“对于养殖散户,则引导其充分利用鱼塘、农田、菜地、林场等消化养殖废弃物,鼓励零排放技术”。

“目前,规模化养殖的粪便资源化率达80%以上,到2020年,资源化率要达90%以上。”清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开展畜禽养殖综合整治

“拆除畜禽污染养殖场,是清新区2016年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财政投入3000万元,采取‘先拆后补’方式,对300余个畜禽污染养殖场拆除工作进行补助。截至去年年底,投入约1517.9万元,拆除栏舍156户。其中畜场137户、98434.6平方米;禽场19户、8275.8平方米。”

为了进一步推进邻近村庄、水源地等禁养区内的农户清退工作,清新制定了《清远市清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方案》,该方案规定,禽畜养殖场选择自愿退出并签订“自愿拆迁协议书”的,可获得相应补偿款。

“自行P停并自行拆迁的养殖场按畜场每平方150元,禽场每平方50元的标准补贴,拆迁费由养殖户自理;自行关停但需政府组织拆迁的,按畜场每平方100元,禽场每平方20元的标准补贴,同时按照畜场50元、禽场30元每平方补贴拆迁费。”清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对禁养区其它畜禽养殖场污染达标排放或经整治后达标排放的,经申请同意并签订保证书后给予3年缓冲期,期间严禁扩大养殖规模,期后自行拆除;对禁养区内其它畜禽养殖场,没纳入缓冲期整治,但愿意关停养殖场并签订保证书不再进行养殖生产、改作其它用途的,经申请同意后,可保留地上建筑物,但不能享受有关拆迁补贴。

为了笃实整治工作,清新区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了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区相关领导、各职能部门以及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门机构;各镇(场)政府快速抽调3人以上骨干力量,明确责任措施,负责辖区内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拆除关停和限制限养区养殖场规模化养殖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到专人负责拆除整治工作及相关资料档案的整理,确保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整治工作落实到位。

“由于拆除工作涉及农户的生计问题,在综合整治前期,清新采取宣传先行的方法,通过横幅标语、整治通知书、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畜禽养殖业清理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和全体性,营造整治氛围。”清新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说:清新结合前期摸底调查情况,深入养殖场,与养殖户面对面进行宣传发动,耐心地与养殖户做思想工作,争取更多的养殖户能够及时转变观念,签订自愿拆除协议书,做到自行拆除禁养区养殖场,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

与此同时,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成巡查组,定期对各镇(场)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整治期间,辖区内禁止新建、扩建任何未经审批或备案登记的畜禽养殖场。所有新建养殖场必须按要求建设治污减排设施及完善相关环保审批手续。

对养殖场的建议篇8

阿其克乡现有24个各类畜牧养殖合作社。目前牲畜存栏量:羊32750只、牛3956头、毛驴2263头、家禽9.8万羽,直接带动一产就业1600余人,间接带动一产、三产就业2000余人。近年来,地方政府在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基础上,投资兴办3座较大型养牛场作为养殖业龙头合作社进行扶持。每个牛养殖场占地60亩,养殖间5间,占地4800平方米,最多可养殖250头牛;有草料间1座,青贮窖600平方米,可存储饲料1800吨;有堆粪场1000平方米,能保证日常使用;配备有值班室、消毒室、药房,防疫设施齐全,可满足日常管理和消毒使用。全乡3个牛养殖场已全部承包给养殖合作社,累计投资800多万元。养殖西门塔尔牛269头,包括公牛15头、母牛233头、新生小牛21头。采取集中圈养,种牛与母牛、小牛分养相结合的方式,由乡畜牧站提供技术指导和畜牧防疫,确保安全运营。其中60%的牛来自养殖大户前期自养,40%来自市场,品种统一为西门塔尔牛。进场的牛年龄一般为1年以上,或具备当年繁育能力,或已怀孕的母牛,切实提高见效率。养殖场的饲料30%来自场主的青贮窖,70%来自市场。主要以购买养殖母牛、繁育销售4个月大的小牛来产生经济效益。小牛主要销往本地市场,买主一般为需要良种牛的本地养殖户。在存栏公牛和母牛收支平衡、市场环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年繁育出栏小牛225头、每头小牛售价1.3万元计算,预计全年总收入292.5万元,减去饲养成本225万元,向村集体交纳租赁费12万元,按照8%的比例向农户分红48万元,承包者第一年盈利7.5万元,带动就业42人,养殖工人均来自本地群众,月工资1500~3000元。工资相对较高,工作地点距家又近,对就业员工有很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强化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产业化经营意识,养殖规模偏小

畜牧业对农业经济发展拉动力强、贡献度高,但普遍缺乏规模化、精细化、标准化养殖意识,家庭养殖、粗放经营仍是乡畜牧业发展的主流。全乡规模养殖整体发展不足,还没有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养殖基地。在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上缺乏有效对接,在建立利益共同体这个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方面差距较大。

(二)资金技术投入大,见效慢、风险高

每个养牛场初期投入近千万元,年运转经费近300万元,规模养殖资金需求大,同时受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影响,收益见效慢,资金回报率低,风险系数高。而科技含量高,管理规范,饲养科学,对畜禽防疫重视,具有严格的保健程序、医疗程序和防疫程序,防疫措施到位,都是现代化养殖必备的条件。但全乡3个牛养殖合作社社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现代化养殖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仅靠乡畜牧站的冷配技术和疫病防控支持,难以长期维持。

(三)产业化水平低,限制发展速度

产业化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畜牧工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水平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形成,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不能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制约了畜牧业快速发展。

三、推动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鼓励土地流转,强化合作经营

采取合作联社+养殖基地+农户的形式,鼓励本地农户以合适的价格,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培育支持种植合作社发展,采取订单化、规模化种植小麦和玉米的方式,提高产量,保证质量。养殖场和种植合作社积极吸纳流转土地后的农民就业,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纪律约束,培育新型产业工人,让土地变资本、农民变工人、牛羊变商品,实现多方共赢。

(二)加大资金政策扶持,确保安全发展

县委、县政府协调县信用社给予相关资金政策支持,解决运行难问题。及时给予牛养殖场贴息贷款,解决牛养殖场运行资金紧缺的问题,建议给每一座牛养殖场批放贷款600万元以上。对于资质好、信用度高、愿意继续养殖的合作社,减免或返补第一年的养殖场租赁费,支持养殖大户持续发展实体经济。牛养殖场涉及扶贫项目资金和贫困户就业问题,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重大风险,甚至导致群众返贫、致贫。建议给牛养殖场购买综合保险、给员工购买意外保险、给牛购买商业保险,有效化解资金投入风险,解决资金安全问题。

(三)强化技术保障,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

畜牧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根据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全乡牛羊养殖的品种比较繁杂,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建议县农业农村局统筹安排全县的养殖品种、养殖规模,培育好牛羊品牌。通过牛养殖场的成功发展,带动全县的羊、驴、家禽等养殖品种的规范化、统一化,促进全县畜牧家禽业快速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生产。积极推广冷配技术,建议县农业农村局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规范养殖流程和技术标准,帮助牛养殖场推广标准化的冷配技术,切实提高良种繁育能力。发挥县良繁中心作用,为乡村牛养殖小区提供一批良种牛。寻求各方支持,从外地引进一批良种牛,缓解本地市场良种牛短缺和价格过高的问题。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龙头企业

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合作联社+基地+农民”的集团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利益共同体,最终形成农户、合作联社和龙头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模式。要加大畜牧产业招商力度,力争吸引有实力的大客户投资建设畜禽深加工等项目发展成为全县的畜禽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畜禽产业链条的快速发展。综上所述,发展畜牧业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坚持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以现有3座养牛场为龙头,在养殖大户、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大力推行标准化、健康化养殖。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撰畜牧养殖业各种饲养技术资料,对养殖户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培训,从而促进优质化生产,提高商品优质率。在养殖户中全面推广良种,倡导良法,从而提高畜禽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提高养殖户积极性,积极整合畜牧养殖业资源,提高本地畜牧产品的竞争力,使畜牧产品不仅能在本地站稳脚跟,而且还能走出去,切实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的任务范文 下一篇:数学与应用数学的作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