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1 17:22:20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篇1

关键词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措施;江苏无锡

中图分类号 S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184-02

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自古有言“民以食为天,蔬菜占半边”,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历经多轮建设高潮,截至2015年底,已形成全市常年蔬菜基地面积1.58万 hm2,其中市区面积为4 820 hm2,主要分布在锡山区1 800 hm2,惠山区2 633.33 hm2,滨湖区220.00 hm2,新区166.67 hm2。历年来,在高度重视蔬菜基地建设的同时,无锡市始终不断强化基地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投入,稳步提高蔬菜基地生产能力和保供能力。截至目前,无锡市用于蔬菜生产的连栋大棚、钢架大棚、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面积约有1万hm2,约占无锡市高效设施农业面积数的58.7%。然而,随着蔬菜生产设施化、规模化、多茬次、周年生产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日趋严重。近年来,全市上下通过多项综合治理措施,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

1 连作障碍的主要表现

连作障碍的实质就是因为连作造成相同病虫害的加剧、某种元素缺乏、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及有毒有害物质不易消除、土壤pH值改变变大,诱发土传病害、根结线虫等多重生产障碍。

1.1 土壤酸化、盐渍化严重

设施蔬菜种植几年后,会出现僵苗、死苗、叶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实畸形等症状,土面则表现泛白似盐霜,土壤泛红,板结坚硬,通透性差。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2个因素:一是棚室的环境相对封闭,土地利用率高,肥料用量大,据抽样调查纯N使用量达到1 047 kg/hm2、P2O5及K2O使用量达到750 kg/hm2,分别比推荐使用量高出179.2%、100.0%,加上长期没有雨水淋洗土壤,肥料仅残留在耕作层;二是棚室内温度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使土壤深层的盐分上升到表层,致使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大多数蔬菜,以土壤pH值为5.5~7.0、含盐量

1.2 土壤板结

蔬菜是一种需水量较大的作物,菜农传统的大水滴喷浇、泼浇或漫灌等灌溉方式,极易形成地表径流,再加上常年旱作,耕翻次数多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土壤有机质降低,影响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致使土壤板结。过量氮磷钾肥的使用,也是影响了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无锡市惠山区农技站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报告数据,市区蔬菜地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为12.88~52.25 g/kg,38个土样中达到一级的只有6个,占样本量的15.79%;二级的4个,占10.53%,一、二级比例不足50%,远远少于大田作物的79.73%[1]。

1.3 病虫害基数加大

由于常年连作,棚室土壤中的各种病虫害逐年积累,尤其是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的增加更为迅速。①由镰刀菌引起的蔓枯病、枯萎病、黄萎病、干腐病、立枯病、根腐病等。②由假单胞杆菌引起的有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褐斑病、细菌性黑斑病、细菌性蔓枯病、根肿病等。③地下害虫的种类很多,主要是在土壤中栖息、难于防治的线虫与螨类,二者在保护地往往周年危害。

1.4 自毒性增加

作物在其生长过程中的根系分泌、微生物的自身活动、化学农药及化学激素的施用等都会产生有毒物质。多年连作的棚室,当土壤中的有毒物质达到某一临界浓度后,就会引起瓜菜的毒害作用。

2 防控技术

2.1 物理防治

2.1.1 蒸汽熏蒸。一般多用于玻璃温室消毒,在管道上用薄膜小棚覆盖,利用蒸汽熏蒸土壤,以杀灭土壤中的病菌、线虫和其他有害生物。蒸汽熏蒸的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

2.1.2 温控防治。高温季节,在前茬收获后下茬定植前,结合施基肥,深翻土壤30~40 cm,浇透水,扣膜闷棚10~15 d,即可杀灭土壤中细菌、根结线虫等。消毒后再翻耕30~40 cm,晾晒3~5 d后方可播种或定植。有些害虫对温度敏感,可利用害虫的这种习性对其进行防治。例如在冬季蔬菜定植前10~20 d,将大棚密闭8~10 d,当土壤中棕黄蓟马基本羽化出土时,夜间揭膜通风降温,可将土壤中90%以上的蓟马杀死。

2.1.3 轮作。这是最基础的方法,就是避免同一作物,甚至同类作物,如叶菜或果菜的连作。用对抗作物或称互补作物进行轮作,即使不进行土壤处理,效果也较好,尤其适用于设施栽培时间较短的地方。

2.1.4 选用抗病耐盐品种。通过提高作物本身抗御病虫害和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克服连作障碍。

2.2 生物防治

2.2.1 生物菌肥。生物菌肥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有机质、氮、磷、钾、中微量元素,还含有大量的有益菌、氨基酸、蛋白质等,对防治连作障碍有明显的作用。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与惠山区农林局蔬菜技术推广站曾以菜农常用的碳酸氢铵、过磷酸钙、阿康复合肥为对照,设置了滋龙生物有机肥、“一炮轰”生物菌肥、稼乐宝微生物菌肥在豇豆连作障碍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生物有机肥后能显著降低豇豆幼苗猝倒病死亡率[2]。

2.2.2 生物农药。目前,我国常用的生物农药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农抗120、井冈霉素、多抗霉素、宁南霉素、木霉菌“特立克”等农用抗菌素,可采用喷淋、浇灌、拌土、熏蒸等方法进行土壤消毒。比如用10亿个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灌根,可防治番茄青枯病。木霉菌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包括抗生、超寄生及竞生等作用),尤其土传性真菌,例如镰刀病菌、腐霉病菌、白绢病菌及立枯死核菌等。害虫防治方面,比如利用Bt乳剂防治小菜蛾、菜青虫,用浏阳霉素防治螨类,用阿维菌素防治根结线虫、烟粉虱等[3]。

2.3 化学防治

2.3.1 气体熏蒸法。采用硫磺粉30~45 kg/hm2+80%敌敌畏3.75~9.00 kg/hm2+锯末150~225 kg/hm2,分120~150堆/hm2熏蒸。土壤熏蒸后,待药剂充分散发后才能播种,否则易产生药害。

2.3.2 生石灰拌土消毒法。选择6-8月气温最高的时段,清除前茬遗留物,在畦面施生石灰1.5~3.0 t/hm2,并铺满短秸秆15~30 t/hm2,将石灰和秸秆用旋耕机或犁杖深翻,埋在地下即可,一般埋深30~40 cm,最好深翻2遍,翻耕后压实,用无破损旧膜封闭土壤,从薄膜下灌水,畦面充分湿润为止,不能积水。惠山区精细蔬菜产业园大型防虫网内的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生石灰3 t/hm2,可将pH值从5.7调至6.8。

必要时可使用庄伯伯(氰氨化钙,一种有效缓释氮肥),施用量600 kg/hm2,洒水或灌溉,使土壤保持一定湿度,用薄膜或稻草覆盖15 d,对降低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含量、补充土壤钙离子,减轻土壤酸化、平衡土壤酸碱度具有明显效果,并能减少蔬菜根肿病、菌核病、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杀灭蔬果及花卉等的线虫、根粉介壳虫、根螨及地下害虫如金针虫、蝼蛄等,并可杀灭田间的蜗牛、田螺的卵及幼虫,降低虫口密度;杀死杂草种子及幼小杂草,避免杂草与幼苗争夺营养,可有效解决连作障碍[4]。

3 参考文献

[1] 徐茂,周群演,张才银,等.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R].江苏无锡,2006:160-161.

[2] 卞晓东,余汉清,秦艺.不同生物肥料在豇豆上的应用效果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09(10):54- 55.

[3] 成英,刘炜,韦有照,等.设施蔬菜连作障碍成因及防治对策[J].长江蔬菜,2014(2):15-17.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篇2

近年来,发展设施农业生产已经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设施蔬菜生产面积逐年扩大。由于设施的固定性和土壤利用率高,生产茬次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设施内的土壤环境逐年恶化,应用土壤处理是改善设施土壤环境的有效办法,可以解决设施生产中土传病害发生逐年严重,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实现设施持续优质高效生产。

一、垄鑫消毒

垄鑫是一种高效、低毒、无残留的环保性广谱性综合土壤熏蒸消毒剂,施用于潮湿的土壤中时,分解为氰酸甲酯气体,迅速扩散至土壤颗粒间,可以有效地杀灭土壤中各种线虫、病原菌、地下害虫及杂草种子等生物有机体。

具体做法:除去前茬作物残渣,深耕20cm,碎土,平整,将98%垄鑫微颗粒剂均匀撒入土中,每亩15~20kg,并把药与土翻拌均匀,然后喷适量水,盖膜封好,地温达20℃以上,密封12d后揭膜通风,一周后没有药味即可定植。

二、高温消毒

利用盛夏休闲期,在设施内创造局部高温缺氧的小环境条件,以杀死低温好气性微生物和部分害虫、卵、蛹等的土壤消毒方法。

具体做法:在7~8月间,彻底清除植株残体,深翻耙平,每亩施石灰50kg,碎稻草500kg,均匀撒布在地上并翻入耕层内,起垄灌足水,铺地膜,再将棚膜放下密封15~20d,可使气温达到70℃,地表温度达到45℃以上。施入的秸秆在高温条件下发酵分解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使土壤疏松透气,可以杀死美洲斑潜蝇等害虫的蛹以及大部分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和线虫。

三、威百亩消毒

威百亩水剂是一种低毒、水溶性及灭生性土壤熏蒸剂,通过抑制生物细胞分裂和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以及造成生物呼吸受阻,可有效地防治线虫、土传病害,兼防杂草。

具体做法:施药前先整好地,种植前17~18d,温度达15℃以上时开沟,沟深16~23cm,沟距24~33cm,每亩用药剂4~5kg(重发生地块可用8~10kg),加水300~500kg,均匀施于沟内,随即盖土踏实,盖地膜,15d后揭膜,翻耕透气2~3d后,再播种或移栽。也可以用威百亩的微胶囊水剂(克粉霜)在苗期进行苗床灭菌或定植后及发病初期浇灌防治各种土传病害。同时由于克粉霜添加了土壤活化剂和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改良土壤,提高肥效促进生长等作用。

四、庄伯伯消毒

庄伯伯是一种长速效兼顾的农药性肥料,主要成分为氰氨化钙,含氮量为19.8%,氧化钙含量为50%,其分解所产生的单氰氨具有杀菌、灭虫、除草和促进有机质分解等功能,可明显地抑制作物的根结线虫和各种土传病害。

具体做法:定植前30d前灌溉土壤,3d后将庄伯伯60~80kg/亩均匀撒在土壤表面,再撒4~6cm秸秆(玉米秆或稻草)600~800kg/亩和农家肥,旋耕使庄伯伯与20~30cm土壤充分混合均匀,平铺地膜,用土将地膜的四周封严或用整块塑料将地面封闭。将温室或大棚密闭,以提高室内和土壤温度。20d后揭开棚膜和地面覆盖物,旋耕作成宽140~160cm高15~20cm的高畦(双垄)即可定植。

五、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应用作物秸秆在微生物(纤维分解菌)的作用下发酵分解,产生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无机养分促进作物健壮生长,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轻土传病害的一项节能环保农业新技术,在生产上应用的有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和外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两种,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具有改良设施土壤的作用,应用内置式秸秆反应堆可以解决设施蔬菜中的一些问题。

1.补充设施内的CO2,秸秆在分解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CO2,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可以使设施内的CO2含量得到显著提高,满足作物光合作用的需要。提高作物的产量。

2.提高土壤温度,秸秆在分解过程中可以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地表温度得到明显提高。

3.生物防治病虫害作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所应用的菌种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能繁殖产生大量的抗病微生物及孢子,能够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或杀死病菌,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

4.改良土壤,秸秆分解后产生大量的有机质,可以使土壤变的肥沃疏松,改善设施内的土壤环境。

具体做法是:

(1)撒施底肥、翻耕土地。

(2)畦下开沟:沟宽与畦宽相同,沟深25~30cm。

(3)填放秸秆,撒施菌种:秸秆填放总量的一半后(亩用秸秆4000~5000kg),撒施处理好的菌种(菌种亩用量为8~10kg,1kg菌种加20kg麦麸混合均匀),菌种用量为总量的1/3,再填放第二层秸秆,两头要露出地面10cm以利通气,踩平踏实后撒施剩余的菌种。秸秆的高度略高于地面。

(4)覆土、浇水、做畦:第一次覆土5cm,然后顺沟灌大水,秸秆浸透后进行第二次覆土。覆土总厚度15~20cm,覆地膜,在定植行间每20cm用14号钢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篇3

1茄子重茬病害的种类

茄子重茬病害属于毁灭性病害。据多年的调查和观察,丰县茄子生产上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有枯萎病、黄萎病、疫病、根腐病、青枯病等。(1)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凋萎病。茄子苗期即可染病,田间多在坐果后开始表现症状。植株受害,一般自下向上发展,初期叶缘及叶脉间出现褪绿斑,晴天中午呈萎蔫状,早晚尚能恢复,经一段时间后不再恢复,叶缘上卷变褐脱落,病株逐渐枯死,叶片大量脱落呈光杆。剖视病茎,维管束变褐。有时植株半边发病,呈半边疯或半边黄。此病对茄子生产危害极大,发病严重年份绝收或毁种。(2)枯萎病。10年前仅个别零星发病且较轻,近年来随着保护地的不断增加,发生越来越普遍,发病程度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其症状幼苗期发病显症少,成株期多在坐果后开始出现症状,以结果初期发病最盛。叶片自下向上逐渐变黄枯萎,病症多表现在1~2层分枝上,有时同一叶片仅半边变黄,另一半健全如常。横剖病茎,病部维管束呈褐色。此病易与黄萎病混淆,需检测病原加以区分。(3)疫病。果实发病,初时产生水浸状紫褐色病斑,病部迅速扩展可至多半个果实。病部凹陷、软化、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粉状霉层。茎基部、茎杆、枝条发病,病部紫褐色,皮层软化,稍缢缩。重时造成整株或病部以上死亡而整株或整枝折断。(4)根腐病。该病主要侵染茄子根部和茎基部。发病初期,植株叶片白天萎蔫,早晚尚可恢复,随病情发展,逐渐失去恢复能力。根、茎基部表皮变为褐色,继而根系腐烂,木质部外露,植株枯萎死亡。五是青枯病。茄子被害初期,个别枝条的叶片或一张叶片的局部呈现萎垂,后逐渐扩展到整株枝条上。初呈淡绿色,变褐焦枯,病叶脱落或残留在枝条上。将茎部皮层剥开木质部呈褐色。这种变色从根颈部起一直可以延伸到上面枝条的木质部。枝条里面的髓部大多腐烂空心。用手挤压病茎的横切面,有乳白色的粘液(菌脓)渗出。

2发生原因

(1)连年化学肥料的大量投入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则会将其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从土壤中掠走,剩下其不需要的营养元素而出现富集现象,导致有机质严重缺乏,茄子根部出现养分吸收障碍导致病害的加重发生;氮肥过量施用致使茄子抗病力下降,发育不均衡,缺素症发生严重;复合肥中的氯离子超标,在茄子植株体中大量积蓄等,致使茄子植株生长不协调并且免疫力下降,枯萎病、黄萎病、根腐病等大发生,造成减产或绝产。(2)土壤酸碱度影响植株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当棚内气温、地温不稳定时,尤其是在冷暖交替的春秋季节,因土壤温湿度的变动而使土壤酸碱度有所变化,从而影响了根系的吸收功能,导致植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抗病能力差、病害发生重。(3)土壤病原菌积累逐年增多。土壤病残体是病菌的主要来源。黄萎病菌以菌丝体、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病菌主要从根部伤口入侵,也可从幼根皮层和根毛入侵,在植株维管束中繁殖。因此,重茬或连作栽培,土壤含菌量多,发病重。(4)生长期间管理不当。温度也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气温20~25 ℃有利于发病。从茄子定植至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 ℃的日数越多,发病越早,发生越重。气温在28 ℃以上,病害受到抑制。定植时伤根,使用生粪引起烧根,以及在土质黏重、盐碱地、土壤龟裂等情况下该病发病重,特别是阴冷天浇水,易引起黄萎病等土传病害暴发。

3防治方法

土壤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作物休闲的季节,进行长时间的土壤浸泡,能显著地消灭土壤中有害杂菌与病虫。也可采用夏季高温闷棚。温室大棚在高温季节晴天的上午,土壤翻耕浇水后,密闭棚膜,使棚内温度高达70 ℃以上,以杀死棚内和土壤中部分病菌和虫卵。闷棚时间一般掌握在15~20 d,1个月更好。湿热杀菌可以有效杀死土壤中的各种线虫、有害真菌和细菌,解决重茬死苗的难题。具体方法:在冬春茬蔬菜拉秧后进行,撒施生石灰粉1 500 kg/hm2,生鸡粪或其他畜禽粪便75.0~112.5 t/hm2,植物秸秆45 t/hm2,微生物多维菌种120 kg/hm2,喷施美地那活化剂6 000 mL/hm2。旋耕1遍,使秸秆、畜禽粪便、菌种混合均匀,然后深翻土地30 cm,浇透水,盖上地膜,扣严棚膜,保持1个月左右,去掉地膜,耕地1遍,裸地晾晒1周,即可达到杀灭病菌、活化土壤的效果。对重茬导致的土传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于嫁接口细菌性腐烂病也有明显效果。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篇4

关键词:日光温室;蔬菜;连作问题;解决对策

 

朝阳市是北方设施蔬菜生产最重要的基地之一,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国外。但由于土壤连年集约化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加之大棚覆盖土壤得不到充分的降雨淋洗,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和养分失衡,导致蔬菜产量低、品质差,生理病害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科学施肥及栽培管理措施。 

 

1设施蔬菜土壤的科学施肥及管理 

 

1.1增施有机肥 

最好施用纤维素多即碳比高的有机肥(如秸秆沤肥、沼肥等),有机质在腐解的过程中,会形成腐殖酸等有机胶体,而胶体中胶粒带负电,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能把可溶性的矿质养分,如铵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阳离子吸附在自己周围,这种吸附是动态的,当土壤溶液浓度降低时又会释放到溶液中。由此可见,增施有机肥料,可大大增强土壤的养分缓冲能力(即协调能力),防止盐类集聚,延缓土壤的盐渍化进程。 

1.2推广施肥的科学检测 

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电导仪监测土壤溶液浓度,超过一定的EC值,蔬菜就要发生生育障碍,如发现接近临界值就停止;植物在工厂化育苗时,更应该注意EC值的控制,否则易造成僵苗。 

1.3加深土壤的翻耕 

保护地土壤的盐类集聚呈表聚型,即盐类集中于土表层。在蔬菜收获后,进行深翻,把富含可卡因类的表土翻到下层,把相对含盐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面,可以大大减轻盐害。 

1.4撤膜淋雨溶盐或灌水洗盐 

待夏熟菜收获结束后,利用换茬空隙,揭去薄膜,在雨季如有数十天不盖膜,日晒雨淋,对于消除土壤障碍是一项简易可行的有效措施,不仅可以洗盐,而且可以杀灭病菌,有利于下茬的高产稳产。 

1.5基肥深施,追肥限量 

用化肥作基肥时进行深施,作追肥时尽量“少吃多餐”,最好将化肥与有机肥混和施于表土以下,以免过多增加表层土壤的含盐量。追肥一般较难深施,故应严格控制每次施肥量,宁可用增加追肥次数的方法,也不可一次施肥过多,以免提高土壤溶液的浓度。 

1.6提倡根外施肥 

根外施肥不会增加土壤的盐分,应当大力提倡,特别是尿素、过磷酸钙以及磷酸二氢钾,还有一些微量元素,作为根外追肥都是适宜的,效果较快。 

1.7地面覆盖 

用地膜或秸秆进行地面覆盖,对于抑制土表积盐有明显作用。据试验,用锯木屑、稻草、地膜、菜叶等覆盖于表土上,能降低土表盐分含量,保持田间土壤湿度,其中地膜和锯末屑的降盐效果最好。 

 

2地膜覆盖高垄栽培在棚室的应用 

 

2.1整地施基肥 

按所种蔬菜要求,一般施农家肥60~75t/hm2,并根据土壤矿质元素含量配合施用适量的磷、钾肥,地面撒施后耕翻,深度35cm左右。 

2.2作垄挖沟 

采用双行带状栽植,与普通种植不同的是双行之间要留灌水沟,如茄子、黄瓜、番茄,大行60~80cm,小行50~60cm,水沟上宽30~40cm;甜椒、辣椒,大行50~60cm,小行40~50cm,水沟上宽20~30cm。先在步道上取少量土分放于作垄部位,再于双行中间挖沟,将土分放垄上,用耙将垄顶整平,沟两侧轻压,作好后,垄高15~20cm。 

2.3覆膜 

南北覆膜,膜宽1.5~2.0m,0.9m宽的用2幅,厚0.008~0.010mm,膜间搭接5~10cm,可先压两头,也可分段压土,步道上少量压上,这样可使膜充分张紧,不致下陷。 

2.4打孔栽植 

用与苗根土坨大小相当的打孔器打孔,选壮苗栽植,注意把苗根周围按实,打孔处要覆适量土将膜压住保护苗茎。 

2.5灌水 

栽后立即灌水,水从沟中流入,沟一端开口于地面垄沟,一端止于畦尾,灌后开口用土压住。灌水时注意选用3.0~4.5cm自吸泵或潜水泵,水流不应过急,如水量大可同时开2~3个,使水从侧方慢慢渗透整个高垄。 

2.6施肥 

在蔬菜生长期间需施肥时,可于株间打孔施入,施后用少许土将孔压埋,或将肥料混于水中,随水流入沟中。在北方“四位一体”日光温室中,应用加肥器使沼液随水一同灌入,此法操作简单易行,灌水后不破坏土壤结构,步道、垄面不见水,而根系已被侧方渗透,使根不致处于泥泞状态,保证根系的正常呼吸和生长。由于覆盖地膜,日平均提高地温1.8~3.0℃,更利于蔬菜的生长,水分受地膜阻挡,又不致大量蒸发到空气中,对空气湿度增加不大,棚膜上形成水滴少,提高光照强度,早晚提高棚温3~5℃,减少病害的发生,如黄瓜霜霉病、枯萎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应用地膜高垄沟灌栽培的大棚番茄、黄瓜、甜椒相比普通整畦漫灌栽培,具有坐果早、产量高、品质好、病虫害少等优点。

3病虫害科学防治 

 

3.1物理措施 

近年来,通过反复实践,已摸索出一套不施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技术,当地习惯称为“健康栽培法”,减少病菌侵染来源,有效控制蔬菜害虫发生,减轻病害传播,不仅减轻了蔬菜的农药污染,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蔬菜,发展蔬菜出口贸易。 

3.1.1晒种、浸种。温汤、盐水浸种,在播种前,选择晴日将蔬菜种子晒2~3d,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发病。瓜类、茄果类蔬菜的种子用55℃温水浸种10~15 min,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的种子用40~50℃温水浸种10~15 min,都能起到对种子消毒杀菌作用,预防苗期发病。用10%盐水浸豆科种子10min,可将种子里混入的菌核病菌、线虫卵漂除和杀灭,防止菌核病和线虫病发生。 

3.1.2用太阳能进行高温消毒杀菌。常用的是蔬菜大棚的高温闷棚。在夏秋季节,利用大棚闲置期,采取覆盖塑料棚膜密闭大棚,选晴天高温闷棚5~7d,使棚内最高气温达60~70℃,可有效地杀灭棚内及土壤表层的病菌和害虫。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篇5

关键词: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9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3.053

羊肚菌( Morchella spp.) 又名美味羊肚菌,俗称羊雀菌、包谷菌等,系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tes )、盘菌目(Pezizales)、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羊肚菌属(Morchella )。羊肚菌主要包括黑色羊肚菌和黄色羊肚菌两类,是一种名贵高档食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同时羊肚菌子实体还可入药,我国《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其具有补肾、壮阳、补脑、提神的功能,主治精肾亏损、阳萎不举、冷淡,对头晕失眠、肠胃炎症、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饮食不振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兼具防癌抗癌、预防感冒、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长久以来,受菌种以及挑剔的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羊肚菌一直通过人工野外采摘获得,产量极少,价格极高,市场缺口大。直到最近十年,四川、云南相继在探索羊肚菌人工栽培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北川县2013年开始探索、推广羊肚菌栽培技术,现已形成了成熟的栽培技术,在全县推广面积达2000亩,亩产200公斤,亩产值2万余元。

1羊肚菌在四川省的野生分布

羊肚菌分布较广, 在我国许多省份都有分布。在四川省羊肚菌的主产地有绵阳市的平武、北川、安县;广元市的剑阁、青川、旺苍; 达州市的通江、南江、达州市达县等县; 阿坝州的松潘、红原、黑水等县; 甘孜州的石渠、色达、康定等县; 雅安市的汉源、石棉、天全等县。羊肚菌属高湿、低温、喜阴型真菌,生长环境一般为沙碱性或略偏碱性土质。羊肚菌为珍稀的食、药两用真菌,因菌盖表面凹凸不平,形状似羊肚而得名。

2北川羌族自治县羊肚菌栽培种植情况

北川地处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即四川盆地向藏东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中国东部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西部边缘与高原干热河谷气候交汇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土壤质地以砾石土为主,次为壤土、粘土,粗骨性很强。酸碱度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适合羊肚菌生长。

北川现羊肚菌人工种植面积为2000亩左右,主要种植乡镇是安昌镇、片口乡、小坝乡、开坪乡、永安镇、白坭乡,亩投资8000元左右,主要费用是购买菌种、租地、遮阳网搭建和人工费用。种植方式是一年一季,每年需要轮换土地。

3北川羌族自治县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

3.1 羊肚菌生长环境要求

3.1.1湿度 羊肚菌生长过程中要求的土壤湿度为60%~70%,在人工栽培期间,要注意保持土壤湿度,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有利于子实体的发育。 湿度超过80%,不利于羊肚菌的生长,主要因为湿度过大,影响土壤透气性,而且羊肚菌出菇后,雨水过多,会影响羊肚菌的品质和生长。

3.1.2温度 羊肚菌生长的温度要求为10℃~20℃之间。播种后,前期要覆盖保温,后期要揭膜控温, 较低的气温和较大的温差,可以刺激菌丝体的分化。

3.1.3阳光 羊肚菌生长需要阳光透光率在30%左右,需要微弱的散射光,强烈的直射光会严重影响生长。

3.1.4土质 土质pH值要求在6.5~7.5之间,暨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土质选用疏松腐殖土或沙质混合土。

3.1.5氧气 羊肚菌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覆膜过厚或土壤积水,羊肚菌会因缺氧而少发或质量较差。

3.2栽培技术

3.2.1 选地及前期处理 选择无污染、土质疏松、潮湿、排水良好的土地。在播种前用甲基托布津或波尔多液和阿维菌素对土壤进行杀菌、杀虫处理。

3.2.2播种时间 11月中旬~12月初。

3.2.3 整地作畦 按照地势划分畦面、排水沟,在搭建的整个遮阳棚周边要安排主排水沟与畦面两边的水沟相通。用旋耕机等将耕地翻耕25~30厘米待用;清除大的石块,土块及杂草等杂物,平整畦面;均匀开畦,畦宽1米,畦面整平,两畦之间开宽为20厘米、深25厘米的沟,保证排水良好。

3.2.4撒种 将手消毒后,用手将菌种揉撒,均匀撒施在畦面上,再用钉耙将畦面刮平即可。

3.2.5 覆盖 覆盖遮阳网采用2针遮阳网覆盖,可以达到保温保湿透气的作用。

3.3搭遮阳网架

搭建1.8米左右高度的遮阳网架,方便农事操作,但搭架要注意顶面为“人”字斜面,这样可以防止下雨积水,便于雨日排水到主沟。搭好架后,将4针遮阳网单层覆盖于拱架上,扯直拉紧,并将遮阳网四周用土压严压实。

3.4 后期管理

3.4.1营养袋的制作 将谷壳与小麦按照1∶1的比例拌匀,装袋,每袋重量为500克,进行常温灭菌24小时,温度保持在102℃。注意事项:营养袋要在需要使用时制作,即灭菌结束后,晾冷就及时安放。

3.4.2 放置营养袋 播种一周后,将高温灭菌的营养袋晾冷后 ,按照每亩1800袋的比例放置营养袋。放置营养袋的方法是侧面划口,直接将开口处与地面贴合,平行安放。

3.4.3温湿度管理 羊肚菌喜阴喜湿,温湿度的控制直接关系到羊肚菌的生长,如天气干燥,要人工喷水。如天气潮湿,雨日多,也要及时排湿,避免积水。温度过低,需要进行覆膜保温。温度过高,要揭膜降温。

3.4.4揭膜和营养袋移出 3月初,气温回升,霜冻结束后,就开始揭掉地上的遮阳网,并将营养袋移出。

3.5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主要是以预防为主,保持场地环境的清洁卫生,播种前进行杀菌、杀虫处理,后期发生病虫害,可以选用石灰水或波尔多液直接喷洒发病部位控制病害。虫害主要是蛞蝓、蜗牛和螨类,可以采用毒饵诱杀,即用麦麸炒香加喷过杀虫剂的新鲜菜叶撒施在沟内进行诱杀。

3.6 采收

羊肚菌分批成熟,需要分批采收,采收后及时清理基部泥土并销售,可以销售鲜品,也可以晒干或烘干后销售。

参考文献

[1]潘熙筑.食用菌栽培实用技术问答[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409-413.

[2]胡道珊.食用菌丰产配方手册[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46-209.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篇6

关键词:日光温室;蔬菜;连作问题;解决对策

**市是北方设施蔬菜生产最重要的基地之一,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国外。但由于土壤连年集约化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加之大棚覆盖土壤得不到充分的降雨淋洗,造成土壤盐分积累和养分失衡,导致蔬菜产量低、品质差,生理病害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科学施肥及栽培管理措施。

一、设施蔬菜土壤的科学施肥及管理

1.1增施有机肥

最好施用纤维素多即碳比高的有机肥(如秸秆沤肥、沼肥等),有机质在腐解的过程中,会形成腐殖酸等有机胶体,而胶体中胶粒带负电,具有很强的吸附特性,能把可溶性的矿质养分,如铵离子、钾离子、钙离子等阳离子吸附在自己周围,这种吸附是动态的,当土壤溶液浓度降低时又会释放到溶液中。由此可见,增施有机肥料,可大大增强土壤的养分缓冲能力(即协调能力),防止盐类集聚,延缓土壤的盐渍化进程。

1.2推广施肥的科学检测

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电导仪监测土壤溶液浓度,超过一定的EC值,蔬菜就要发生生育障碍,如发现接近临界值就停止;植物在工厂化育苗时,更应该注意EC值的控制,否则易造成僵苗。

1.3加深土壤的翻耕

保护地土壤的盐类集聚呈表聚型,即盐类集中于土表层。在蔬菜收获后,进行深翻,把富含可卡因类的表土翻到下层,把相对含盐较少的下层土壤翻到上面,可以大大减轻盐害。

1.4撤膜淋雨溶盐或灌水洗盐

待夏熟菜收获结束后,利用换茬空隙,揭去薄膜,在雨季如有数十天不盖膜,日晒雨淋,对于消除土壤障碍是一项简易可行的有效措施,不仅可以洗盐,而且可以杀灭病菌,有利于下茬的高产稳产。

1.5基肥深施,追肥限量

用化肥作基肥时进行深施,作追肥时尽量“少吃多餐”,最好将化肥与有机肥混和施于表土以下,以免过多增加表层土壤的含盐量。追肥一般较难深施,故应严格控制每次施肥量,宁可用增加追肥次数的方法,也不可一次施肥过多,以免提高土壤溶液的浓度。

1.6提倡根外施肥

根外施肥不会增加土壤的盐分,应当大力提倡,特别是尿素、过磷酸钙以及磷酸二氢钾,还有一些微量元素,作为根外追肥都是适宜的,效果较快。

1.7地面覆盖

用地膜或秸秆进行地面覆盖,对于抑制土表积盐有明显作用。据试验,用锯木屑、稻草、地膜、菜叶等覆盖于表土上,能降低土表盐分含量,保持田间土壤湿度,其中地膜和锯末屑的降盐效果最好。

二、地膜覆盖高垄栽培在棚室的应用

2.1整地施基肥

按所种蔬菜要求,一般施农家肥60~75t/hm2,并根据土壤矿质元素含量配合施用适量的磷、钾肥,地面撒施后耕翻,深度35cm左右。

2.2作垄挖沟

采用双行带状栽植,与普通种植不同的是双行之间要留灌水沟,如茄子、黄瓜、番茄,大行60~80cm,小行50~60cm,水沟上宽30~40cm;甜椒、辣椒,大行50~60cm,小行40~50cm,水沟上宽20~30cm。先在步道上取少量土分放于作垄部位,再于双行中间挖沟,将土分放垄上,用耙将垄顶整平,沟两侧轻压,作好后,垄高15~20cm。

2.3覆膜

南北覆膜,膜宽1.5~2.0m,0.9m宽的用2幅,厚0.008~0.010mm,膜间搭接5~10cm,可先压两头,也可分段压土,步道上少量压上,这样可使膜充分张紧,不致下陷。

2.4打孔栽植

用与苗根土坨大小相当的打孔器打孔,选壮苗栽植,注意把苗根周围按实,打孔处要覆适量土将膜压住保护苗茎。

2.5灌水

栽后立即灌水,水从沟中流入,沟一端开口于地面垄沟,一端止于畦尾,灌后开口用土压住。灌水时注意选用3.0~4.5cm自吸泵或潜水泵,水流不应过急,如水量大可同时开2~3个,使水从侧方慢慢渗透整个高垄。

2.6施肥

在蔬菜生长期间需施肥时,可于株间打孔施入,施后用少许土将孔压埋,或将肥料混于水中,随水流入沟中。在北方“四位一体”日光温室中,应用加肥器使沼液随水一同灌入,此法操作简单易行,灌水后不破坏土壤结构,步道、垄面不见水,而根系已被侧方渗透,使根不致处于泥泞状态,保证根系的正常呼吸和生长。由于覆盖地膜,日平均提高地温1.8~3.0℃,更利于蔬菜的生长,水分受地膜阻挡,又不致大量蒸发到空气中,对空气湿度增加不大,棚膜上形成水滴少,提高光照强度,早晚提高棚温3~5℃,减少病害的发生,如黄瓜霜霉病、枯萎病,发病率显著降低。应用地膜高垄沟灌栽培的大棚番茄、黄瓜、甜椒相比普通整畦漫灌栽培,具有坐果早、产量高、品质好、病虫害少等优点。

三、病虫害科学防治

3.1物理措施

近年来,通过反复实践,已摸索出一套不施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技术,当地习惯称为“健康栽培法”,减少病菌侵染来源,有效控制蔬菜害虫发生,减轻病害传播,不仅减轻了蔬菜的农药污染,降低了成本,而且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蔬菜,发展蔬菜出口贸易。

3.1.1晒种、浸种。温汤、盐水浸种,在播种前,选择晴日将蔬菜种子晒2~3d,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减少发病。瓜类、茄果类蔬菜的种子用55℃温水浸种10~15min,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的种子用40~50℃温水浸种10~15min,都能起到对种子消毒杀菌作用,预防苗期发病。用10%盐水浸豆科种子10min,可将种子里混入的菌核病菌、线虫卵漂除和杀灭,防止菌核病和线虫病发生。

3.1.2用太阳能进行高温消毒杀菌。常用的是蔬菜大棚的高温闷棚。在夏秋季节,利用大棚闲置期,采取覆盖塑料棚膜密闭大棚,选晴天高温闷棚5~7d,使棚内最高气温达60~70℃,可有效地杀灭棚内及土壤表层的病菌和害虫。

3.1.3挡避和诱杀害虫。于棚室的通风口处设置防蚜网,阻挡有翅蚜、粉虱等害虫迁入棚内。若棚内已发生蚜虫、白粉虱,可在棚内设置黄油板诱杀,方法是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截成1.0m×0.2m长条,用油漆涂为黄色,再涂上1层粘油(可用10|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设置375~450块/hm2,置于行间可于植株高度相同,当蚜虫、白粉虱粘满板面时,需及时重涂粘油。园区可采用灯光波、色板、性诱剂等多种方法。

3.1.4高温堆肥杀灭病菌和害虫。蔬菜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农家肥中多带植物病菌和虫害,在施前1~2个月可将其泼水拌湿、堆积和严盖塑膜,使其充分发酵腐熟,在发酵期堆内温度高达70℃左右,可有效地杀灭病虫害,“四位一体”温室沼肥是相对安全的,可在空气通风处,放置2~3d直接使用;并且腐熟后肥料施入棚内,不会发生蔬菜烧根和有毒气体危害等不良现象。

3.2农业栽培措施

3.2.1轮作换茬和清洁田园。各种蔬菜实行2~4年以上的轮作换茬,都有减少和减轻病虫害的明显效果,并有明显增产作用。将病残体、病果全部带出棚外,销毁或深埋,可减少病害基数,尤其是前茬作物腾茬后,彻底打扫清洁田园,再结合高温闷棚,能有效防治下茬蔬菜病虫害。

3.2.2增施有机肥和配方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再按各种蔬菜对氮、磷、钾元素养分需求的适宜比例,进行配方施用化肥,不仅能改善土壤营养状况,促进蔬菜作物生育健壮,还可增加蔬菜抗病能力,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量。

3.2.3实行垄作和地膜覆盖栽培。大棚蔬菜实行起垄定植,地膜覆盖,既便于膜下沟里浇水,减少土壤蒸发量,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抑制蔬菜病害的发生发展,又可防止土壤病菌的传播,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3.3利用生态环境防止蔬菜病虫害

生态环境是利用蔬菜与病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就可减少和减轻病虫害发生。例如:霜霉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等,在高于32℃和相对湿度低于80%的条件下,病菌不发生或发生缓慢,喜温蔬菜的适宜光合温度为18~28℃,且上午8~12时完成光合量的70%~80%。因此,在生态上采取上午适当早揭草苫,延长光照时间,并注意适当通风,使棚内湿度不高于80%;午后闭棚,使短时间棚温升至35℃,以高温抑制病菌发生发展,然后再放风排湿,黄瓜霜霉病控制到43~45℃,在下午高温下排湿后,夜间棚内空气温度也相对较低,可减轻结露,有利于抑制病菌传播。

在大棚蔬菜冬春寒冷期间浇水,可采取“三不浇、三浇和三控”,即阴雨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不浇明水,浇膜下水;苗期控制浇水;连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时控制浇水。这样能有效地抑制病菌的发生和蔓延。

3.4利用蔬菜制剂防治虫害

3.4.1黄瓜蔓。将新鲜瓜蔓1kg,加少许水捣烂滤去残渣,用滤出的汁液加3~5倍水喷洒,防治菜青虫和菜螟的效果达90%以上。

3.4.2苦瓜叶。摘取新鲜的苦瓜叶片,加少量的清水,捣烂榨取原液,然后每1kg原液中加入1kg石灰水,调和均匀后浇灌植株幼苗根部,防治地老虎有特效。

3.4.3丝瓜。将鲜丝瓜捣烂,加20倍水搅拌均匀,取其滤液喷雾,用来防治菜青虫、红蜘蛛、蚜虫及菜螟等害虫,效果均在95%以上。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篇7

关键词生姜姜瘟病;危害特点;发生原因;综合防治

姜瘟病又称姜腐烂病或青枯病,属于一种细菌性病害,病原菌为青枯假单胞杆菌。随着生姜种植年限延长和种植面积扩大,姜瘟病危害不断加重,导致生姜产量大幅度下降。

1危害特点

姜瘟病主要发生于地下根茎部分,也可发生于叶茎和根部,一般多在靠近地面的茎部和根部的上半部发病。姜病部初呈水渍状,表面发暗,内心变褐色,散发臭味,以后逐渐软化,内部充满乳白色恶臭汁液,用手挤压流出污白汁液,茎杆受害成暗紫色,后变黄褐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残留纤维,叶片被害状呈凋萎状,叶色淡黄,边缘卷曲,终至全株下垂枯死[1]。安徽、山东各地姜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一致,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开始有零星发病现象,不仔细观察难以发现,安徽阜阳地区8月上旬至9月中旬为姜瘟病第1个高峰期,10月上旬至下旬为第2个高发期,整个姜瘟病发病期长达3~4个月。

2发生原因

一是温度。生姜喜阴凉忌高温高湿,姜瘟病始发病日均温度为20℃左右。病原菌最适宜温度为25~30℃,15℃以下病害发生很少。二是湿度。雨水的多少直接影响姜瘟病发生的早晚和轻重。阴雨天后暴晴,有利于姜瘟病的传播和蔓延,因为这时土壤湿度大、温度高,待到9月下旬气温下降,茎叶茂盛致使地温下降,利于生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三是种植制度。根据临泉县长官镇、高塘镇、范集乡、杨小街乡姜农的经验和笔者长期的调查,姜瘟病的发生与种植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前茬为茄子、土豆、辣椒、西红柿等作物发生姜瘟病的可能性就大,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姜瘟病发生相对较轻。四是施肥。凡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率较高,多施土杂肥、饼肥的地块发病较轻。

3综合防治

3.1正确选地,合理轮作

选择土肥地整、地势平坦高燥、上松下实、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块,做到灌溉和连阴雨天田间不积水[2]。轮作换茬是解决土壤带菌的重要措施之一,避免与茄子、辣椒、西红柿、烟草、土豆等作物轮作,可与豆类、玉米、小麦、棉花等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换茬,对偏酸性土壤施生石灰1 500~2 250kg/hm2,进行土壤消毒,冬季要实行深翻冻??,以减少病虫害。

3.2建立无菌留种基地

繁育无病姜种精选无病、健壮姜种,单独采收、储藏,10月生姜发病与否基本定型,此时在姜田里选择没有病菌、生长健壮的地块包括周围无病感染的地块进行隔离,作为留种地。

3.3使用无污染水肥

灌溉用水不可用污染过的河水,要用无污染的井水,不用病田流过的田沟水,出现病株后严禁大水漫灌、串灌,以浇灌为好;施肥需经腐熟,这是姜瘟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姜田有机肥要彻底发酵,并且防止掺杂感染姜瘟病的秸秆和土壤等杂质,最好使用饼肥,灌溉时可放入杀菌剂和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对防止姜瘟病有很好的效果[3]。灌溉时要绕过有病株的地方。

3.4药物预防

姜瘟病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病,很难防治,一株发病可导致整个田间暴发。炕姜种之前可用高锰酸钾或农用链霉素等杀菌浸种,生姜种植之前用50%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生姜生长期,用73%可杀得每隔15d左右田间灌药1次,连续灌3次,方法是将药剂稀释成1 000~1 500倍液灌到姜株根部。田间一旦出现病株,要彻底清除病株及周围土壤,并用以上姜瘟病防治药剂灌穴。关键要做到用药及时,清除要干净,病株周围1m左右的健株也要一并连土挖除带出地块,并深埋处理[4]。

3.5发病初期用药

出苗后,幼苗三至四叶期时,喷洒天达壮苗灵6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600倍液,促进发根,提高姜苗的抗病性。以后每隔15d左右喷洒1次天达根宝600倍液+天达诺杀1 000倍液,或天达根宝600倍液+可杀得800倍液,或50%灭菌威800倍液+50%消菌灵1 200倍液,以上药液交替喷洒灌根,以促生姜苗齐、苗全、苗壮,提高抗病性。发病后,除及时清除病株和病株周围土壤外,还可用天达根宝800倍液+天达诺杀1 200倍液+73%可杀得1 000倍液,或用天达根宝800倍液+3%克菌康600倍液+2%春雷霉素600倍液交替喷洒姜田,并浇灌病苗周围,每隔7d喷1次,连续3喷次。

4参考文献

[1] 赖葆.姜瘟病防治实现突破[j].瓜果菜(农业知识),2009(10):30-31.

[2] 陈国辉,姚永松.生姜姜瘟病防治技术[j]. 福建农业,2009(8):31.

[3] 宫锡鸿,王晓虹,宋友玉,等.乳山市大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8,21(4):13.

大面积土壤杀菌方法篇8

1 苗圃地规划与设施

苗圃应建立在交通方便,有水源、电源的地方,选择的地块要求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土壤为沙质壤土或轻粘壤土,土层厚度不少于30cm,地下水位不高于1.5m,酸碱度以微酸性、中性为宜。

苗圃地要根据长远规划、育苗任务、树种品种、地形、土质等条件,进行圃地排灌、道路和房屋建设等统一规划,便于生产管理、机械作业和提高劳动效率。将苗圃地区划为生产用地和辅助用地,生产用地面积不低于总面积的70%,床面净面积不低于育苗面积的70%~80%,做到合理利用土地面积和空间,有利于生产管理的作业实施,整齐美观。

2 作业质量

2.1 苗圃土壤准备

圃地要进行精耕细作,对作业的圃地进行全面过筛,拣净石块、草根等杂质,翻耕耙平,深度25cm以上,保持土壤含水量和团粒结构,力求上松下实、保湿保墒。

青海云杉是喜微酸性、中性土壤的阴性树种,对土壤的要求严格,苗木经过一个生长周期出圃后,圃地要进行改土。改换土以林内的腐殖质土或庄稼地里耕作层的土为宜,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堆积和充分发酵腐熟、过筛,结合育苗前的浅耕翻入土中40m3/hm2,可根据土层厚度,适当增加数量,提高土壤肥力。

2.2 苗圃肥料管理

育苗地在作床前要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以利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质地。常用农家有机肥有厩肥、堆肥和饼肥,需要充分腐熟后捣细过筛,撒施5m3/hm2。无机肥用量一般1hm2施尿素120~150kg、磷酸二铵225~375kg、硫酸钾180~225kg、过磷酸钙600~750kg。基肥一般要结合作床均匀混入15cm内的土层中,要注意肥料不能结团,否则易造成伤苗现象。

2.3 土壤消毒

为了消灭土壤病菌和地下害虫,可结合翻耕,1hm2用硫酸亚铁75kg、甲拌磷颗粒剂105kg或其它杀虫剂、杀菌剂各75~225kg,总量不超过225kg,拌2~3倍湿土,均匀撒在地里,然后深耕翻耙、拌匀,进行全面土壤消毒,防止苗木病虫害的发生。

2.4 整地作床

洮河林区以高床和平床为主,床面宽110~120cm,床高10~25cm,步道宽30~40cm,作床质量达到“三平、三细、三直”,即小区平、床面平、步道平,碎土细、作床细、施肥细,主道直、副道直、步道直,床肩经纬成线。

2.5 播种苗

2.5.1 播种时间。洮河林区以春播为主,以4月20日~5月20日为宜,砂质或轻壤土要早播,地下水位高、土壤质地粘重的圃地则不宜早播。播种苗生长3年后,要进行分床培育,播种量以260~412kg/hm2为宜。

2.5.2 播种方法。种子必须进行选种、筛选、浸种、消毒、沙藏层积催芽处理,待种子露白达到20%可适时播种。采用宽幅条播,播幅12cm,行距8cm,播种各道工序必须要衔接,要做到行间等距,深浅一致,下种均匀,覆土适宜,适度镇压。随下种、随覆土、随镇压、随覆盖等各环节要紧扣相连。

2.5.3 覆土厚度:覆土用过筛后的森林腐殖质土或庄稼地里耕作层的土,和沙土或锯未5:1配比混拌,覆土厚度在1~2cm,以盖住种子、床面不见种子为宜。同一树种的覆土厚度,粘重的土壤比疏松土壤覆土要薄,墒情好的土壤应比墒情差的土壤覆土要薄,生活力弱的种子应比种子生活力强的种子覆土要薄。

2.5.4 床面覆盖。覆盖物用竹帘、草帘、无纺布等材料覆盖,并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破土达20%后,用竹子(直径2cm左右)或其它材料将覆盖物顶起悬空,留出空隙勿使嫩芽受压损伤,当幼苗出齐(出苗率达到80%)后,沿苗床方向搭建遮荫棚,荫棚高70cm,每2m搭一副,升棚遮荫,遮光率在60%~80%之间,防止日灼。

2.5.5 除草。幼苗出齐后,应及时除草。除草时严禁用铲子铲、用手拔,只能用手掐除,带损耗率低于2‰,始终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

2.5.6 幼苗追肥。苗木生长初期,以氮、磷肥为主;进入速生期,以氮肥为主;生长后期,以磷、钾肥为主。第1次追肥时间以苗木萌动初期为适宜,1~3年生的原床苗以撒施或喷施为主,4~7年生留床苗的第1次施肥以开沟施肥最佳,隔行施或每行施肥,以后几次以撒施为主,施后要及时喷水或灌水,避免引起烧苗现象。在雨天撒施过程中,为了防止撒施不均匀,出现烧苗现象,用干土与肥料按1:1混合,搅拌均匀,全面撒施于床面上。一年之中不得少于4次追肥次数,数量以为105~225kg/hm2为宜。苗龄与施肥量呈正比关系,按每年20%递增,量少次多为宜。在生长后期,应停止追肥,控制苗木生长,以提高木质化为主。在6月上旬以后需要适量喷洒叶面肥(以微量元素为主),对苗木叶面有明显的增绿作用,能有效地调节苗木生长,增强苗木抗逆性,缓解药害、冻害,提高苗木抗病抗虫能力。

2.6 移床苗

2.6.1 移床时间。播种苗生长到2年后,苗木生长密集,争水争肥,出现边缘效应,应进行移床培育。多年来,洮河林区的移床以春移为主,秋移因受时间、土壤湿度影响,移床成活率低,但适用于秋季补苗,可缓解春季劳动力紧缺。移床时间宜早不宜迟,待土壤完全解冻后、幼苗萌动前为适宜。

2.6.2 移床方法。移床株距为3.3cm,行距为12cm,每m2栽230~250株,每1hm2移床株数150~165万株。分级、分地块移植,移植深度应高于原苗干土痕处2cm为宜,防止窝根、露根或埋叶、埋苗。埋土后用移床板将贴近苗木的土壤砸实,防止创伤苗木,随移随搭阴棚、及时灌水,保证土壤湿润,保证成活率。原床苗幼苗利用率在70%~85%之间,剔除死苗、弱苗、多头苗、病苗,挑选健壮、苗色正常、顶芽饱满的苗木进行移床。确保移床成活率>95%以上,窝根率

2.6.3 搭荫棚。3年生的幼苗在萌动期移床,苗期管理中,不需要搭荫棚;2年生移床苗要及时搭棚,防止灼伤;顶苞移床苗,要全部搭荫棚,促使苗木根系生长,防止灼伤,保证移床苗的成活率。及时除草,严禁移床苗苗床上用铲子除草。

2.7 留床苗

2.7.1 松土除草。在苗木年生长周期中,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要及时勤锄草、勤松土,经常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全年至少除草6次以上。同时注意修正步道、主副道、床头、苗床,防止缺垄断行和损伤苗干、根系。

2.7.2 灌溉。在种子发芽出土前,移床苗木扎根期,量少次多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苗木速生期,要量多次少,每次灌透、浇匀;进入冬季管理期,立冬前后要灌足冬水,保证苗木根系不外露风干;开春根据土壤墒情,进行灌溉。

2.7.3 越冬管理。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在土壤结冻前,对新育、2年生的原床苗,应根据实际情况,用秸秆、树叶、草帘等覆盖物进行覆盖,厚度以不露苗梢为度,防止苗木根系脱水,安全越冬。翌年3月初到4月初,撤出覆盖;或在土壤结冻前,将步道或土壤耕作层的土覆盖在苗上,厚度应超过幼苗苗梢2~3cm,翌年3月初到4月初,分2次撤出覆土,撤土后及时灌溉。

3 病虫鼠害防治

苗圃地的病虫害,应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原则,抓住有利时机,选用相应的农药和科学的施用方法,将病虫鼠害消灭在发生初期。

3.1 病害防治

侵染性病害,以化学防治为主。真菌性病害主要用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百菌清、硫酸铜、粉绣宁等进行叶面喷洒,合理配制波尔多液叶面喷洒对新育苗病害防治效果极其明显;细菌性病害的重要标志是组织坏死和萎蔫,少数能分泌刺激素引起肿瘤或油渍状,防治农药则使用抗生素、噻菌酮等。非侵染性病原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调节土壤含水量,采取喷洒叶面肥、遮荫、防晒、防寒、防冻、防雹等措施来调节防止发生。

3.2 虫害防治

3.2.1 地下害虫防治。在3月底到9月中旬,在幼虫的初龄期,如大灰象(幼虫)、蛴螬类(幼虫)、蝼蛄、地老虎(幼虫)的危害,用滴灭威、甲拌磷等颗粒剂或粉剂与细砂土用1:3比例混合,开沟施入虫害发生地段,溉灌或喷灌,以便药物的有效成分渗入地下,杀死幼虫或抑制幼虫危害;地老虎(幼虫)的危害也可用甲基异柳磷、敌敌畏、氧化乐果、敌杀死、辛硫磷等杀虫剂,在傍晚晴朗无风时,全面喷洒苗木茎干、叶面,杀死幼虫或抑制幼虫危害。

3.2.2 食叶害虫防治。在5月中旬到6月底,用甲基异柳磷、敌敌畏、氧化乐果、敌杀死、辛硫磷等杀虫剂,在天气晴朗无风时,喷洒苗木叶面毒死成虫。

3.2.3 枝梢害虫防治。在3月中旬到5月底,用甲基异柳磷、敌敌畏、氧化乐果、敌杀死、辛硫磷等杀虫剂,在天气晴朗无风时,喷洒毒死成虫;蚜虫除采取以上防治措施,8月后,从基部剪除带虫瘿枝条。

3.3 鼠害防治

防治时间应选在早春化雪以后和下霜之前,防治方法有:毒铒诱杀、人工捕杀等。

4 苗木调查

在苗木地上部分形态生长停止后,按照树种、不同苗龄和地块,随机布设样方,样方规格1.0m×1.1m,样方面积不少于同一苗龄面积的1%。对样方内的苗木进行产量、苗高、地径、主根长、根幅进行检测。对大于5cm长Ⅰ级侧根数和苗木新根生长点数量统计记载,对苗木的综合控制条件、苗木物候出现和终止日期、灾害种类、受害程度和防治效果进行调查记载,绘制苗木生长曲线图和新育苗密度变化过程表。统计苗木产量、质量、分别地块、树种、苗龄型、等级。

综合上述,苗圃育苗及其管理是一项集技术性、实践性、科学性、系统性于一体的复杂繁琐的林业工作,要想把它搞成标准化、科学化的育苗试验基地,达到理想的管理水平,绝非易事,因此要反复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总结,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苗木。(收稿:2013-04-24)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标准管理局.林木育苗技术规程[C].甘Q/LY-85.1985,8

[2] 王长福.营林知识手册[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4,5

[3] 周嘉喜,屈邦选,王希蒙.西北森林病虫及防治[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

第一作者简介:瓦锦明(1970-),甘肃康乐县人,林业工程师,现在洮河林业局从事种苗工作。

上一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证券行业市场调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