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1-27 17:21:33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篇1

关键词:手足口病;感染控制;护理管理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16型(C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成人也可患病,但病情多较轻[1]。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近距离接触等途径传播。青海省东部地区为手足口病高发区,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加之青海地区经济落后,群体预防保健意识及卫生观念较差,传染病传播速度快,疫情控制难度较大,易发生院内感染。我院的服务对象-母婴,又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而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2],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高原地区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救治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感染控制及护理管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12月28日我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108例,其中男56例,女5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手足口病诊断标准[3]。

1.2 方法 通过对手足口病患者发病月份、年龄的分析,总结出院内院外配合控制感染和护理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防止手足口病院内外感染爆发及流行。见表1~表2。

通过表1分析,手足口病6~12月份高发,医院可提前采取多种预防应对措施。

通过表2分析,手足口病患者高发年龄在5岁以下,以散居儿童和学龄前儿童多见,因此对患儿看护人及托幼机构的宣教显得十分必要,是感染控制和护理管理的关键[4]。

2结果

本组108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1例发生医院感染,无患者所在学校、班级、社区手足口病大流行情况。

3 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措施

3.1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医院从5月份开始即采取预防措施,做好手足口病患儿登记、筛查和报告工作,坚持关口前移,切实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门诊大厅预检分诊处安排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严格查看每个就诊患儿手、足、口有无丘疹、疱疹及溃疡,发现疑似患儿直接引导患儿到感染门诊候诊、就诊;对于高度疑似患儿,建立"绿色通道",直接进入诊疗环节,避免与其他患儿同时候诊、就诊、治疗。门诊静脉输液室准备好隔离间,儿科病房准备好隔离病房。

3.2 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3.2.1 手卫生宣教 要求看护人做到:饭前便后、外出后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避免接触其他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护理人员亲自示范,教会患儿及其看护人掌握六步洗手法及基本消毒知识,防止交叉感染。

3.2.2 健康宣教 护理部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邀请患儿家属参加,进行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讲解,告知患儿家属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可控,预后良好,使患儿家属了解手足口病的防病知识,自觉采取防护措施。在手足口病区内制作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针对每个患儿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

3.2.3 提高群体保健意识 我院儿童保健科医护人员利用到托幼机构给儿童体检的机会,宣教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并发放宣传材料,普及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知识。教育家长患病期间不准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做好群体保健知识宣传,从而减少手足口病在社会上的传播,防止手足口病大流行。

3.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在手足口病区,医护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治疗用品及哺乳用具应一婴一用一消毒,避免继发感染[5]。接触患儿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物品时戴手套;诊疗、护理每一位患儿后均应认真洗手或消毒双手。对患儿使用过、接触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以及诊疗、护理患者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仪器、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患儿分泌物、排泄物按要求消毒处理。对孩子用过的玩具、餐具或其他物品都要彻底清洗消毒。

3.4 严格探视陪护制度 每一患儿只留一人陪护,患儿不能互串病房,病室内物品尽量专用。护士及时巡视病房,给患儿家属现场指导各项护理措施。

3.5 加强环境管理 护理部要求病室地面必须湿式清扫,每日通风,拖把分室使用,标记清楚,用后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晾干备用。床单位如凳、床头柜每日用消毒液擦拭2遍,保证一床一桌一抹布,环境定期动态消毒。患者出院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3.6 做好患儿及家长心理疏导 加强沟通,医护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讲明该病的发病原因、治疗、相关检查及目的、注意事项及预后等,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并配合治疗,同时减轻其对疾病的恐慌心理。

4 讨论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可有效预防院内交叉感染[6],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因此,我院把严格落实手足口病消毒隔离措施始终贯穿在护理管理全过程, 护理部将手足口病消毒隔离质量纳入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查和每月大检查,量化考核,及时发现消毒隔离措施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每月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考核结果,并与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挂钩,如此以来,我院的消毒隔离措施始终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控制院内感染有了充分的认识,将预防院内感染体现在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在手足口病的疫情中,有预见性、针对性地加强护理干预[7],从而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疫情扩散和控制院内感染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10年实践与发展的思考[J].护理杂志,2007,24(1):3-6.

[2]胡玉洁,王绍琼,刘光华,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管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2(6):460-461

[3] 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S].2010.

[4]张晓景.浅谈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宣教和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2011,24(4):683.

[5] 赵博伦,姜安丽.中、美《护理学基础》教材先进性的比较研究[J].护理杂志,2007,24(2):12-14.

[6]邱玉红.手足口病的护理措施及预防[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59-60.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 重症手足口病;优质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1.090

手足口病是因肠道感染病毒所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类型, 大多出现在5岁以下的患儿群体当中。其在临床上的主要发病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 其中观察组患儿在接受了优质护理干预后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护理效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9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 依据入院编号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46例。其中, 对照组男20例、女26例, 年龄1~6岁, 平均年龄(3.2±1.5)岁;观察组男21例、女25例, 年龄2~7岁, 平均年龄(3.4±1.7)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予以隔离消毒, 对患儿口腔、皮肤进行护理, 为患儿提供饮食指导。

1. 2. 2 观察组 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如下。

1. 2. 2. 1 皮肤护理 由于手足口病患儿往往年纪较小, 自控能力差, 常常会抓破疱疹, 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确保患儿皮肤清洁, 向其家长告知为患儿穿着较为宽松且能够将手脚完全包裹的衣物。

1. 2. 2. 2 口腔及饮食护理 在日常饮食中应严禁患儿进食刺激性食物, 确保口腔清洁。进食后需采用生理盐水及时漱口, 以避免细菌滋生。

1. 2. 2. 3 心理护理 手足口病患儿常会因口腔疼痛而食欲降低, 并且还会伴随着剧烈的情绪波动、哭闹, 对此护理人员应时刻保持耐心、亲切的态度与其进行沟通, 以促使患儿的不良情绪能够得以改善。

1. 2. 2. 4 健康教育 科学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促使患儿尽快康复, 因此应当向患儿家属告知一些避免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识, 如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饭后漱口等习惯, 并将孩子日常铺盖的被褥进行晾晒以杀灭病菌[2]。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 4 评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 4]:显效:经临床治疗后3 d疱疹数量明显降低, 结痂无渗液;有效:经治疗4~6 d疱疹数量明显降低, 大部分结痂;无效:经治疗6 d后未有任何转好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5, 6]调查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调查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护理效果等多个方面, 满分100分。对护理满意度采用等级评价方式。非常满意:>90分;比较满意:80~90分;不满意: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儿显效37例, 有效8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患儿显效13例, 有效20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71.74%;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132, P

2. 2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36例, 比较满意8例, 不满意2例, 护理满意度为95.65%;对照组患儿家属非常满意18例, 比较满意18例, 不满意10例, 护理满意度为78.26%;研究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133, P

3 讨论

手足口病在临床上主要病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群体中, 此类病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 且存在有明显的发热情况[7-9]。症状较为严重者还将会同时出现中暑神经系统疾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嗜睡、精神状况不佳。因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当辅之以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10-1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在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采取了皮肤护理、口腔及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后, 观察组患儿显效37例, 有效8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患儿显效13例, 有效20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为71.74%;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132, P

综上所述, 临床上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过程中, 可采取质护理干预措施, 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 提高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 可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梓童. 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4):200-202.

[2] 郑巧女.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综合性、系统性护理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21-22.

[3] 王晨兰.系统化护理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 2016, 22(17):8-9.

[4] 宋凤美.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4, 11(13):125-129.

[5] 潘彩金, 黄日妹, 付英, 等.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13):169-171.

[6] 徐红妹. 92例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 医学信息, 2014(5):199.

[7] 李艳芳, 桑桂民. 重症手足口病采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和护理措施. 医学信息, 2014(32):142.

[8] 陆兰芬, 郑南红, 周明琴, 等.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干预.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4):377-378.

[9] 方秀兰, 李小霞, 林燕, 等.综合全面护理对手足口病患儿溃疡愈合及护理满意率的影响.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6, 10(4):473-476.

[10] 郭彩芹.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13):186-187.

[11] 王雅卿. 护理干预对重症重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转归的影响研究.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30):192-193.

[12] 袁知明. 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对比.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12):78-79.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急救措施;护理方式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引起发热、手足皮疹的儿童传染病[1],病情发展快速且病死率高,因此通过快速有效的急救手段和科学的护理方式救治重症小儿手足口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急救和护理方式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提高治疗有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者47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24例患者贺23例患者,其中男性患儿25例,女性患儿22例,年龄为11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2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发热,手、足、肛周、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口腔、咽部出现疱疹或溃疡,四肢抖动、易惊、血压不稳定,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急救措施:应用呼吸机对气管进行插管,选择持续正压同期模式并根据患儿血气分析指标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通气支持,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当病情稳定后可撤离[2];快速降压,选用较大剂量的甘露醇用输液泵快速给药,进行脱水降压、缓解脑部水肿;消除病毒,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阻止病毒复制和消除病毒;抗病毒和感染,应用利巴韦林等抗生素起到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应用有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的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保护肺泡,应用糖皮质类激素药物来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来加速肺水肿的吸收、保护肺泡、促进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合成与分泌;综合治疗,给予患者胃肠减压、亚低温治疗、液体复苏[3]。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及体征监测,并对病房和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

1.3.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通过心理护理: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病情严重、精神状态差,患儿和家属出现焦虑紧张情绪,对治疗配合度不高,因此要求护士根据患儿年龄对患儿和家属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通过有趣的故事转移患儿的注意力,使家属和患儿树立治疗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呼吸系统护理:建立人工气道并气管插管,密切观察呼吸变化,避免出现呼吸三凹征和呼吸肌疲劳,还应及时吸除痰液,发现异常及时救治;口腔护理:3次/d在饭后进行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滋生;饮食护理:食物以温凉和清淡为主,富含高蛋白、维生素的易消化流质食物,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1.4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4]。

1.5数据统计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6.82d、症状消失时间为5.63d、治疗有效率为91.67%、满意度为87.50%,对照组分别为10.21d、7.82d、78.26%、65.2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

3讨论

手足口病又称发疹性水泡炎,临床表现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为主,以5岁以下儿童较为多发,其中重症手足口患儿病情发展极快,病死率高,死亡的原因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伤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同时伴有肺水肿、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率高的原因[5,6]。因此,有效的急救手段和护理是改善患者病情的重要方式,目前临床急救主要以改善呼吸、降低肺水肿、改善血液循环为主,护理包括严格的消毒及系统护理[7]。

本研究通过应用急救措施和对比传统护理和心理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短、症状消失快、治疗有效率高且患者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急救及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红美,祖大玲,张祝娟.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急救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34(8):746-748.

[2]韩明锋,陈晓枫,冉献贵,等.重症手足口病死亡病例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安徽医学,2008,29(4):350-351.

[3]刘利梅,李晓红.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18例的临床观察与救治[J]安徽医学,2008,29(4):354-355.

[4]赵素清,黄杏芳,林笑玲.3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1):195-196.

[5]王丽军,董番,杨翠红,等.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4): 671-673.

[6]陈越如.手足口病患儿急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761-762.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篇4

[关键词] 控制;手足口病;医院内传播;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 R51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172-02

手足口病是由于多种肠道内病毒引发的常见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婴幼儿时期[1]。因为肠道内的病毒引发,临床症状以发热、手足口处发生溃疡、皮疹等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还会发生心肌炎、无菌性脑膜炎、肺水肿等致命性的并发症。目前,手足口病已被列入传染疾病的防治法中,并被规定为丙类传染病。导致手足口病发病的肠道病毒主要是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1型以及A组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传染性较强,极易导致爆发或者流行。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共接收诊治98例手足口病患儿,针对患儿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趋势,为了有效避免医院内手足口病的传播,本院对本组患儿实施了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措施,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年龄1~8岁,平均3.4岁;其中,女性43例,男性55例。所有患儿均出现发热现象,口腔颊黏膜、齿龈与舌处发生散在性溃疡,疼痛明显且食欲降低。皮疹多出现于足底、手掌、、臀部,少数出现在膝、肘关节以及躯干部位,属于充血性疱疹或斑丘疹,周围产生炎性红晕,且疱内具有少量液体。部分患儿伴有精神不振、恶心、呕吐、流涕以及咳嗽等症状。

1.2 方法

1.2.1 加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培训 在全院组织参与手足口病有关知识的培训及宣传,增强医护人员、患儿及其家属的防控意识及防控行为[2]。对于重点部门的重点人群,如急诊科、儿科、皮肤科的医务人员,门诊导诊的护理人员,卫生保洁人员等予以专门、系统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消毒隔离等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并要求全员过关。

1.2.2 规范诊疗的流程 严格预检过程的分诊制度,将患儿集中收治,针对皮肤科门诊与初期儿科门诊全部接诊手足病患者的情况,医院领导应该立即予以协调沟通,把门诊处接诊的手足病患者统一集中于儿科门诊,设立预检分诊护理人员及分诊台、候诊区、专门诊室以及输液区。在每个诊室1次只能接待1位就诊患儿。在儿科住院部设置专门接收手足口病患儿的隔离病房,将重症患儿送到指定的医院,经过集中诊治,医院内手足口病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1.2.3 制订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处理措施 通过分析手足口病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的特征,制订符合本院的消毒隔离制度。在诊疗环境、诊断治疗的用品、手卫生、医护人员的防护、患儿用品、床单位以及患儿分泌物或排泄物等方面予以规范性消毒[3]。每次消毒的情况应该严格登记并签名,并在专人负责监督的情况下执行。

1.2.4 配备并完善手消毒隔离设施 完善门诊各部门内洗手或手消毒设施,为确保门诊医护人员每接诊1例患儿后执行卫生洗手。在每张诊桌旁设置符合原卫生部规定的对手足口病原菌的敏感手消毒的用品,增强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的依从性。

1.2.5 诊疗环境及器械的消毒 根据手足口病的病原菌与传播途径的理化特性,及时调整有效的消毒方案。对患儿就诊区、候诊区以及专门的隔离病房,每天采用紫外线灯予以终端消毒,每次至少1 h,3次/d,同时装配空气消毒机采取随时动态消毒。地面每天采用氯消毒剂(1000 mg/L)拖擦3次,物体表面采用氯消毒剂(1000 mg/L)每天擦拭4次,随时随地予以清洁消毒。对于非一次性的诊疗设备应该即用即消毒,体温计用过之后,采用氯消毒液(1000 mg/L)浸泡进行消毒[4-5]。患儿用过的病床或桌椅等用品应严格使用氯消毒剂进行终末消毒以后,才可以继续使用。

1.2.6 健康教育的宣教及卫生行为管理 增强对患儿及其家属健康教育的宣传及卫生行为的管理,提升患儿及其家属的消毒隔离意识与消毒隔离行为的导诊护理人员根据发放宣传的资料与现场指导综合的方法,对就诊患儿及其家属予以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知识宣教,并指导患儿及其家属如何正确洗手、环境与物品的消毒方法,排泄物及呕吐物的正确处理方法[6]。在全部就诊患儿的病例本上面粘贴关于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的处方,同时要求患儿家属认真阅读并予以签字。协助患儿家属做好患儿在诊治过程中的有效消毒隔离管理,尽量降低对医院环境的污染。

1.2.7 增强督导,确保无菌消毒隔离制度的贯彻落实 制订关于手足口病在流行期间每项消毒操作措施的登记本,并认真做好每项记录,随时检查并有效落实。严格督查医护人员每天的手卫生及听诊器、操作物品等医疗器材消毒状况,院内医疗环境的消毒情况,确保每项消毒操作措施都能有效进行贯彻落实。

1.3 临床观察指标

在实施预防控制措施前后,调查两组患儿对手足口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知晓率及手卫生的依从性,并记录患儿住院期间发生手足口病医院内传播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经过采取严格的控制及防治措施后,预防和控制知识的知晓率、手卫生的依从性均有所提高,控制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于多种肠道内病毒引发的常见传染疾病,多发于婴幼儿时期。常表现为发热现象,口腔颊黏膜、齿龈与舌处发生散在性溃疡,疼痛明显且食欲降低。手足口病在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夏秋季,少发于冬季。手足口病在流行期间,可导致托儿所或幼儿园集体感染或是家庭聚集性发病现象[7],其特点是肠道内病毒的传染性较强,隐性感染的比例较大,传播速度较快,传播途径较复杂,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大范围的流行,疫情的控制难度较大。人是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儿与隐性感染者都是手足口病的传染源。肠道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飞沫、粪便传播,也能通过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导致感染。肠道病毒特别适合于湿热的环境中生存和传播,对于去氯胆酸盐、乙醚等不敏感[8-10]。75%的乙醇及5%的来苏均无法将病毒灭活,但是却对干燥环境和紫外线十分敏感。各种氧化剂、碘酒以及甲醛等均可以达到灭活病毒的目的。结合手足口病病原菌的理化特性及其对消毒因子的敏感性,择取合适的消毒剂与消毒方法为保障消毒有效的关键。所以,医院在接收诊治手足口病时,防控疾病在院内传播及控制疫情已是医院感染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本院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间,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把门诊接收诊治的患儿均归入到儿科门诊,设置专门的诊室、候诊区以及输液区,安排专门的导诊护理人员,建立专门接收诊治手足口病患儿的隔离病房,予以集中诊治。研究发现,集中诊治和规范消毒管理是防控手足口病于医院内传播扩散,控制疫情的关键手段。制订消毒隔离的制度,实施针对性的合理消毒隔离处理措施,指导患儿和其家属正确洗手、环境与物品的消毒方法,排泄物及呕吐物的正确处理方法,将诊疗流程规范化,增强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知识的宣传,严格做好诊疗设备、环境、患儿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呕吐物等方面的消毒隔离管理,能够有效阻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使手足口病的流行得以控制。根据手足口病病原菌与传播途径的理化特性,消毒因子的敏感性,择取有效的消毒剂与消毒方法是确保消毒效果的重点[11]。本院选择了紫外线及有效氯消毒剂,获得了满意成效。

综上所述,通过防控知识的普及,集中诊治,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方法,制订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做好环境、诊治设备以及患儿用过物品的消毒隔离处理,可以有效防控医院内手足口病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聂玉兰.综合医院控制手足口病医院传播的管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10):15-16.

[2] 邓莉,张艳玲.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J].北京医学,2010,30(6):353-355.

[3] 高国清,孙焕杰,胡宇.手足口病疫情突发时的护理应激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1):104-107.

[4] 尹雪玲,张素芬,连秀华.手足口病定点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措施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5(11):71-72.

[5] 李星,蔡水仙,林慧卿.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401-1402.

[6] 张爱芹,郭庆华.32例手足病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5(4):408-409.

[7] 钱丽敏.基层医院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676-7677.

[8] 周书生,孙爱秀.手足口病区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药学指南,2012,10(21):334-335.

[9] 孙璐露.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手足口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11)24:112-113.

[10] 邓莉,张艳玲.手足口病的流行与防治[J].北京医学,2010,11(6):210-212.

[11] 丁学勤,杨晓梅,邓艳.381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0,10(9):331-332.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篇5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发热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的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体温开始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等各个时期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从皮肤、口腔、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9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55.56%,有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无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热患儿除了要进行常规的护理,还要从体温开始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等各个时期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从皮肤、口腔、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及患儿父母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患儿早日恢复。

http://

关键词 发热患儿;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 R73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38-02

发热是各种疾病的常见症状,正常的发热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在一定范围内的体温升高有利于发挥防御功能,但如果超过了正常范围且发热持续不退就会使心脏负担增加,机体内部的耗氧量也大大增长,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可能导致脑部供氧不足,从而引起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坏死[1]。由此可见,发热并不可小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降温将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和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小儿患儿又不同于成人,尤其是年龄很小的患儿往往主诉能力较差,在持续发烧的时候只表现出简单的哭闹,这就需家长或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积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为了进一步分析发热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现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的90例进行分组试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的9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最高体温均超过了38.5 ℃,患儿入院时由于部分家庭采取了一些自助降温措施,因此部分患儿的温度有较小程度的降低。有30例患者家长在家自行物理降温,44例患者服用退烧剂,另外16例患者没有采取任何降温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有23例为男孩,22例为女孩,最大年龄为12岁,最小年龄为3个月,平均年龄(4.56±3.11)岁;对照组中有25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最大年龄为12岁,最小年龄为2个月,平均年龄(4.43±3.09)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初步判断患儿的发热原因,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热时间、持续时间判定患儿的发热原因。然后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由于小儿还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各组织结构的发育不够成熟,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够健全,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受到影响,比如季节气候变化、年龄、饮食、哭闹、以及衣被等,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这些因素,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小儿的衣物,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变化,不可忽冷忽热,为患儿提供充足的食物摄入,为小儿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2]。如果是在天气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患儿保温,防治感冒发生,保温过程中要注意着重四肢等末梢部位的保温,摄入的食物应为加热的,不吃冷饮。在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防治感染,必要的时候进行疫苗接种。在温度高的时候,小儿机体代谢会增快、各种养分、能量的消耗也就比较多,而患儿的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和吸收,加之体质虚弱,应注意患儿休息,多饮水,同时进易消化、清淡、流质饮食和液体补充[3]。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患儿发热情况,并根据其发热程度实施降温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病情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2.1 体温上升期 这个阶段也是发热的初始阶段,及时有效的措施对于发热的控制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体温的上升往往与病情和患儿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发烧是缓慢的过程,可能需要长达几天的时间才会上升到峰值,而有一些发热则非常迅速,可能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达到了峰值。其症状主要是皮肤血流减少而汗腺并没有分泌汗液,身体散热情况非常差[4]。患儿往往表现出面色苍白、发冷、皮肤干燥、或者寒颤及抖动。对于此时期的患儿,其护理措施主要是让患儿卧床休息,适当的增减盖被和衣物,保持环境的安静,不要让患儿受到惊吓及其他外界刺激;如果患儿发冷或者颤抖则可以适当增加衣物或者在足部放置热水袋,待患儿体温逐渐升高的时候拿开。注意在这个时期不适宜采用冷毛巾敷额头。应多让患儿饮水,使体内保持充足的水分,患儿的饮食不宜选择干燥的食物,应多为其摄入流食,比如稀饭、蛋汤、绿豆汤等等,多食新鲜蔬菜以及水果[5]。

1.2.2.2 高热持续期高热持续期 顾名思义,这一时期也就是患儿的体温达到了高峰值的时候,并且这一高热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降温措施将持续保持。在这一时期,患儿的皮肤血管便逐渐开始扩张散热,患儿的体表血流量慢慢的增多,患儿初始表现出呼吸急促、面色潮红、脉搏加速等症状,这时候应积极的为患儿测量体温,当体温超过38 ℃的时候可以给予适量的退热剂,如果温度得不到控制并持续上升的话,患儿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比如呓语、胡言乱语、行为障碍、神志不清,并可能伴有头痛、头晕、嗜睡、不安等并发症,还有一些情况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呕吐、浑身无力、虚弱及食欲不振等[6]。

这一时期的患儿应及时送往医院,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量解除由于高热带来的痛苦。一般的护理措施为:取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敷头部、冰水灌肠等,通过这些强制的手段降低体温,以免体温过高对患儿的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造成影响或伤害。同时,这一时期的绝大部分家长往往由于对孩子的担心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就相关的知识、治疗情况等信息及时的告知家长,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患儿家长的紧张心理。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措施的相关健康教育,使家长能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给患儿进行降温,以减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7]。

在小儿发热患儿护理中,往往会在患儿实施了降温30 min后再次进行体温测定,一者是检查患儿的高热是否得到控制,另外是由于家长习惯于以这次体温来衡量退热措施是否有效。但大量的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绝大部分高热患儿在采取降温措施30 min其体温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下降或者没有下降,甚至可能出现继续增长的势态。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降温措施、不同病情的患儿其降温效果也各不相同,而很多患儿家长由于对其中内情不够了解因而更加紧张,认为护理人员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或者没有积极的降温。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为家长解释,安抚其焦虑心理,避免引起医疗纠纷等事故发生。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患儿的口腔进行护理,由于患儿处于高热状态,其唾液的分泌也就相对减少,降低了口腔的自我清洁能力,如果存在食物残渣就很容易引起细菌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口腔炎、齿龈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可以用消毒棉签擦拭也可以用淡盐水含漱[8]。

1.2.2.3 体温下降期 这一时期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逐渐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患儿的皮肤逐渐红润,并可能大量出汗,因为家长要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并积极的鼓励患儿多进食蔬菜、水果及易消化的食物。查看外界温度,可让患儿适当的外出散步及简单的活动,吸收新鲜空气。

1.3 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体温处于正常水平,皮肤恢复红润,无头晕、头痛等现象;有效:患儿体温有下降现象但没有恢复至正常水平,皮肤略显干燥;无效:患儿体温无下降或上升,皮肤干燥、头痛、头晕等症状未得到减缓。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9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55.56%,有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无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发热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如果得到了及时的处理并不会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则可能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及时的观察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了解和掌握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发热患儿体温、促进小儿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该次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发热患儿除了要进行常规的护理,还要从体温开始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等各个时期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从皮肤、口腔、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及患儿父母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患儿早日恢复。

http://

参考文献

[1]白雁荣,范国义.100例手足口病留观患儿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9):1137-1138.

[2]陈立华,李清华,王婕,等.发热患儿肛温与腋温测量值差异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10):42+44.

[3]陈艳.发热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水平与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及分析[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116-118.

[4]闫红.亚低温治疗应用于重症手足口患儿的护理体会[C]//2013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郑州: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

[5]朱艳君.多频振动排痰机应用于危重患儿的护理体会[C]//2013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郑州: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

[6]杨关芬,陈静,蓝琴,等.发热患儿家庭护理现状调查及对策[C]//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12.

[7]王林中.210例发热患儿EV71筛查及临床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12.

[8]姚丽君.42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护理体会[C]//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2012.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手足口病 护理 门诊输液

1.护理措施[1]

1.1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患儿门诊输液须设立专用输液室,采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每天用1%的消佳净擦拭物体表面并进行紫外线消毒,室内放置爱护佳手免洗消毒液,护理人员为每个患儿进行治疗前后必须手消毒,一人一针一管,防止门诊输液时交叉感染。

1.2口腔护理 鼓励患儿多饮水,禁止进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加重口腔溃疡的疼痛,告诉患儿家长在进食前后漱口,可用生理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口腔溃疡可涂维生素B2,静脉点滴抗菌素、抗病毒药物,促进溃疡愈合。

1.3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告诉家长不能用刺激性的沐浴用品洗澡。选择棉质柔软衣物,内衣宽松,勤换洗,最好在阳光下暴晒。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疹。手足部皮疹初期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患处,皮疹破溃处涂0.5%的碘伏。如有感染应用抗生素软膏及镇静止痒剂等。

1.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 输液时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脉搏、意识变化。手足口病容易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及时发现并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若患儿出现肢体抖动、恶心、呕吐、高烧不退,这是脑膜炎的早期表现,若患儿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精神极差等症状,且心率增快与体温升高不成比例,多为病毒性心肌炎或肺炎的临床表现。都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紧急抢救治疗。

1.5做好门诊健康宣教工作 把手足口病知识做成小手册分发给家长。让家长懂得其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并发症情况、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知识。避免在流行时间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注意勤通风,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合理给予营养,提高抵抗力,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

2.讨论

手口足病是一种发疹性传染病,主要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病毒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通过呼吸道传染,还可通过接触传染。因此,门诊输液时的消毒隔离很重要。口腔皮肤护理的目的是防止继发感染,卫生宣教也是很有必要的。手足口病可发展严重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配合医生紧急抢救治疗并发的脑炎、心肌炎、肺炎,对降低手足口的病死率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篇7

1.1基本信息笔者参与护理的5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年龄在6个月到6岁之间,平均年龄2.11岁,男性29例,女性31例。所有患儿均符合国家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重症诊断标准[2]。本组患儿主要采取的治疗措施有,呼吸机辅助治疗、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免疫用药以及营养支持。

1.2临床症状所有患儿均有持续发热症状,在手、足、口以及臀部等附近部位均有疱疹,且有明显疼痛感,其中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患儿15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嗜睡、情绪不佳、惊厥等;出现呼吸系统症状患儿31例,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口唇发紫等;出现循环系统症状患儿17例,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体热但四肢发凉、心率不齐、血压失常等。大部分患儿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为多种症状叠加。

2护理工作

2.1常规护理

2.1.1尽早隔离手足口病作为一种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消化道接触传播[3]。为了最大限度的控制该疾病的传染,同时为患儿提供一个无菌的治疗环境,因此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要及时进行隔离处理,并在隔离区域尽早进行救治工作。

2.1.2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就诊时,通常伴随着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作,因此需要进行急救处理。首先要对患儿进行密切的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如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测,不但能够进一步考察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对心脏功能是否存在损害外,还能为后期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信息。严密监控患儿血压变化,血压异常也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一个重要症状。根据患儿血压给予硝普纳(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959),每分钟按体重1.4μg/kg,单次剂量为50mg。此外,患儿发病时常伴有呼吸困难,因此护理人员要及时给以患儿辅助呼吸并根据患儿病情及时调节氧气流量,一旦患儿出现呼吸功能进一步下降,血压持续失常、心率异常等情况,要立即向医生报告,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对于出现烦躁、情绪不佳、嗜睡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对于症状进一步加剧的患儿,要报告医生及时进行腰椎穿刺以及脑电图检查,同时尽快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注甘露醇(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32026395),按体重1~2g/kg在30min内完成,预防颅内高压或是水肿的出现。对于出现循环系统障碍的患儿,如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要除了要进行心电监测外;还要及时对患儿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以及抽血查心肌酶血气分析观察心率心律及血压的变化[4]。对于出现循环障碍的患儿,肌内注射舒血宁(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Z14021945),一次20ml,一日一次。

2.2饮食护理由于患儿手足口病累及口腔,因此患儿的日常饮食采用流质食物,以易消化刺激性小的食物为主,不能太烫,必要时给以鼻饲,注意保持鼻饲官的干净无菌,同时每日用温开水清洁患儿口腔,观察患儿口腔内有无继续出现溃疡、糜烂等。

2.3镇痛护理患儿由于手足口等多处出现疱疹容易引发疼痛,可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19990027)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一次2ml。同时做好患处的保护,防止患儿抓挠患处,以免增加疼痛甚至是引发感染。

2.4安抚护理患儿由于患处疼痛以及全身性多种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受累,同时处于陌生环境缺少家人陪伴,患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儿安抚工作,用亲切和蔼的态度,通过肢体语言多与患儿交流,防止出现行为退化。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由于患儿疾病通常较为严重,且处于隔离治疗,家属常常寝食难安,心理压力较大,此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儿家属沟通,同时报告患儿的治疗情况,减轻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做好出院指导,向患儿家属普及手足口病的知识,特别是预防与预后的相关家庭措施,出院后一段时间,患儿应当在家休养一段时间,避免去人多嘈杂的地方,注意清洁卫生,注意开窗通气,尽量消除疾病对于患儿家庭产生的负面影响。

3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与护理工作后,所有患儿均痊愈,未对患儿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

4结论

手足口患儿的护理措施篇8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73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604-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2010年河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点为发病时间较去年提前一个月,三月上旬进入疫情高发期。我院从2010年3月18日-2010年5月31日收治707例手足口病患儿。其中113例为重症患儿;70例入住手足口病重症监护病房,21例行机械通气。如何做好手足口病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工作,在整个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占重要作用,现将具体做法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3月18日-2010年5月31日我院收治707例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卫生部颁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2]。707例中657例为普通病例,113例为重症病例,其中70例转入手足口病重症监护病房。21例使用呼吸机,中心静脉置管和留置尿管。56例采集粪便标本,检测PE、EV71、CA16,结果47例阳性,阳性率为83.93%。同时感染PE和EV71病毒的39例,感染EV71病毒5例,感染PE病毒3例。

2.控制对策

2.1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医院成立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医疗救治组、疫情报告管理组、消毒管理组、物质保障组、综合督导组。

2.2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了手足口病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手册。内容包括:①重症监护病房医务人员职责和科室管理小组人员分工及工作要求;②医务人员进入监护病房更衣流程;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消毒隔离操作规范;④各种消毒记录。

2.3消毒隔离:

2.3.1患儿隔离:患儿隔离设专门收治手足口患儿的重症监护室,单间隔离,每室收治患儿不超过2人,保证每床的使用面积在9cm每床间距大于2m,使用机械通气患儿设单间隔离。

医务人员隔离。重症监护区按传染病医院建筑设计要求严格划分三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各区之间设缓冲区和污物暂存区,医务人员严格区域着装。

患儿家长隔离。原则上不允许探视,特别是机械通气的患儿不允许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2.3.2病室消毒:病室进行空气消毒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室内定时通风换气,特别强调自然风对流,保持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的交换。每天上午8:00到8:30自然通风半小时,以后使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每天定时消毒。保持室温24℃为宜。地面、物体表面每天上、下午各擦拭二次,拖把和抹布应一房间一拖把,一桌一椅一抹布,杜绝一把拖把到处拖,几块抹布到处抹,“细菌大搬家”的清洁方式,每个拖把清洁面积不超过20m2使用后的拖把和抹布用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消毒,作用时间30min,清洗后晾干备用。奶瓶、奶嘴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奶瓶、奶嘴、盛放器等奶具清洗、干燥后压力蒸汽灭菌备用。

2.3.3诊疗物品消毒:体温表、听诊器、血压计专人专用、袖套等采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min;清水擦拭揩干后备用。氧气湿化瓶及通气管、吸氧头罩、可复用的呼吸机螺纹管及面罩、简易呼吸器及附件、止血带等交由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处理。可复用喉镜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备用。

2.3.4床单元消毒:床铺保持平整、清洁、干燥,床单位用物整洁,被污染时及时更换,并放置于双层污衣带内交由洗衣房处理。患儿衣服妥善保管消毒后允许带出病房。餐具须一人一用一清洗一煮沸消毒,每次时间15~20min;亦可采用含有效氯25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清水洗净备用。加强对分泌物、排泄物、生活污水和粪便处理,在疫情流行期间加强污水排放处理系统的管理:加大药物的投放量和频次,污水排放应符合国家标准。

2.3.5预防VAP发生:VAP被定为患者使用呼吸机48小时后出现的一种院内感受染式的肺炎,使用呼吸机的患难与共者比未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出现肺炎的风险高3-10倍一般VAP预防干预应于插管前开始施行,一直到拨管时为止[3]。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抬高床头30°-45°。②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超过1周应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必要时可联合用药。③口腔护理每日二次口腔护理。④提高机体抵抗力指定专人配制患儿所需要的营养食谱,毕饲食物以小容量喂饲,避免胃内容量过大食物逆流发生误吸,预防误吸降低VAP风险。⑤呼吸机管路插管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每日评估拨管的时间,尽早拨管。不主张频繁更换机械通气管道。

2.4医务人员手卫生。手是院内感染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进行医疗护理操作前后必须洗手。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手卫生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保健的一项基本措施。清洁的手能预防疾病和挽救生命[4]为每位医生配备小溶量快速手消毒液,每床尾安装含氯快速手消液,每个缓冲区和办公区域安装洗手、干手设施提高大家洗手的依从性。

2.5评估。每日医院感染科专职人员到病房开展前瞻性监测,对每个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儿亲自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评估有无引起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督各项消毒隔离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检查情况每日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反馈,不断质量改进。

3.结论

从入住手足口病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70例患儿感染肠道病毒病原学分析,同时感染二种肠道病毒占70%,均为重症病例,因此做好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我院通过本文所述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取得了较好医疗救治效果,达到患者和医务人员“零”感染目标,保证患儿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08年版)》.

[2]卫生部手足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诊断标准.

[3]陈永强.呼吸机相关肺炎与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3)197-120.

上一篇:建筑电工知识范文 下一篇:电工常用基础知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