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7 17:21:46

雕花技术

雕花技术篇1

从女娲的捏土做人, 到中国现当代陶瓷雕塑的百花齐放,陶瓷雕塑在世界陶瓷艺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雕塑艺术肇始于新石器时代,历先秦三代,经秦汉、南北朝的发展,至隋唐达到鼎盛期。中国古代雕塑,种类繁多,雕塑手法丰富,雕塑形式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色。雕塑创作系以可塑或可雕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生命感的形体,因而其对材质要求尤为重要。材质的不同会直接影响雕塑作品的形式与风格。史前雕塑,在内容上多为依据实用器物,装饰生活或巫术宗教内容。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制作独立于物质生产之外的装饰品。新石器时代广泛制作陶器过程中出现了大批的陶塑艺术品。红山文化彩塑女神头像,造型准确生动,人物形象性格尤为生动。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是雕塑艺术的一个方面,其制作是在陶范中完成,是陶装饰艺术的发展延伸。秦汉时期多陶塑与陵墓石刻,秦始皇兵马俑堪称中国陶瓷雕塑艺术的杰作。汉代陶塑在抓住真实对象主要形态基础上,运用洗练手法加以夸张变形,惟妙惟肖。雕刻艺术在唐代时风格多样、形象准确、技巧纯熟,可谓登峰造极。全国各地佛像、菩萨、神王已经形成典型的中国特色。著名的唐三彩,色彩艳丽,尽妍极态,充分反映了唐代社会繁荣的盛况。汉代佛教的传入,南北朝时期被人们真正接受,石窟雕塑佛像较普遍;寺观泥塑在五代两宋盛行,宋代瓷雕与元代瓷雕风格较为接近,宋瓷器物上多见刻划花装饰;元代雕塑尤其佛像受尼泊尔艺术家阿尼哥影响较大。明清时期佛教雕塑陷于程式化、定型化,装饰华丽可惜缺少内在活力。

二、陶瓷雕塑与陶瓷装饰的比较

瓷雕又称“陶瓷雕塑”,其历史悠久,约始自秦、汉,盛于明、清时期的德化窑、石湾窑、景德镇窑、洛阳窑、枫溪窑等。一般系指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陶瓷雕塑制品,需经模印、镶嵌、及手工镂、捏、堆塑、雕刻等成型过程并经高温烧成。按制作方法可分圆雕、浮雕、镂雕、捏雕等数种。按制品可分素雕和彩雕两种,包括陈列美术品、日用生活器皿及玩具等。制作时必须考虑到干燥和烧成收缩,防止翘扁变形及裂纹斑疵等。陶瓷雕塑不同于石刻、木刻、铜刻、玉琢与牙雕,也不同于泥塑和石膏塑形。瓷雕作品必须经过高温烧制。瓷雕制作工艺,其成型必需模印、镶嵌、镂雕、捏塑、堆雕等。所以瓷雕种类可分为:圆雕、捏雕、浮雕、堆雕、镂雕、镶嵌雕等。

陶瓷装饰系指在陶瓷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各种方式、技法,能提高产品的艺术性和档次。装饰可在施釉前对坯体进行,也能在釉上、釉下和对釉

本身进行。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单色釉、杂色釉(窑变釉、花釉)、结晶釉、裂纹釉、釉上彩、釉下彩、釉、金银彩、斗彩、贴花、喷花、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雕等。以上各种装饰方法,可以单项运用,也可综合运用。其中可看出印花、刷花、刻花、划花、剔花、塑雕等均为陶瓷雕塑装饰技法,因而陶瓷雕塑与陶瓷装饰是密不可分的,陶瓷雕塑可采用综合装饰技法,后者也可将雕塑技法运用到陶瓷综合装饰形式中。从两者关系上看,陶瓷雕塑是陶瓷艺术中的基本,更是重要组成部分,陶瓷绘画艺术是陶瓷雕塑艺术发展一定阶段的陶瓷艺术产物,陶瓷装饰虽是陶瓷艺术技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能是采用陶瓷雕塑艺术手段,也可能是采用绘画艺术手段,但陶瓷装饰最根本的还是立足于陶瓷特定造型器物之上,这就意味着,陶瓷绘画装饰允许淡化雕塑艺术中的造型功能,而突出其绘画表现效果。

三、陶瓷雕塑地位不可撼动

陶瓷雕塑是陶瓷装饰技法之一,其难于逾越的技艺,高超含蓄的技法表现特色,使得陶瓷雕塑成为其它艺术种类迥异的特色艺术技巧。其直白又含蓄,其出自泥土,熔身窑火,似土之淳朴,似玉之洁净,其三维造型与自然造物和谐,展示着无声而清晰的雕塑语言。陶瓷雕塑是对陶瓷坯体及釉面进行雕刻、塑造的装饰方法,在平面无法足够满足装饰表达情况下,艺术家想方设法都在寻找雕塑技法加以弥补。所以在众多的现代陶艺造型作品中,人们常常看到转折起伏的器型边缘,看到镂刻开光,看到浮雕刻划花,看到立体三维空间出现。在人类新石器时代第一件彩绘陶瓷艺术出现之时,其载体就是陶器。陶瓷雕塑是任何陶瓷器物的载体塑造,其今后亦将至始至终伴随着陶瓷。

在西方,一件好的陶艺作品,那意味着这件作品系从泥巴拉坯到成型、到彩绘、到烧成整套流程。而在我国许多陶瓷艺术作品,是工人师傅完成器型制作部分,然后由艺术家绘画或雕刻,这件作品严格上说应该是众人合作的作品,但社会却从不这样认为。另一个奇特的现象是,在绘制任何作品前,首先想到的是借助于何种器型,是艺术家、收藏想到的,但确定后,却忘记了器型的制作本身就是陶瓷雕塑的基本功。更有甚者,现在的浅浮雕装饰陶艺,却从不被提及雕塑字样,而冠于模糊字样的“现代陶艺”。事实是:陶瓷雕塑贯穿于陶瓷艺术始终。

结 论

陶瓷艺术是一门极具特色的装饰艺术,其融泥与火的艺术于一身,其涵盖雕塑与绘画两大门类,同时可塑可绘,题材选择多样,表现形式内容多样,体现了陶瓷强大的生命力。作为陶瓷艺术家,我们应当从不同角度对陶瓷艺术技法多加思考,将陶瓷与中国现当代文化结合,发掘陶瓷对人类生活的魅力,认真思考、学习利用好陶瓷雕塑这一传统而时尚的艺术技法,发扬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技巧魅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新颖别致的陶瓷艺术品来。

雕花技术篇2

在云南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丽江粑粑鹤庆酒,剑川木匠到处有”的民谣,这既是对剑川木匠技艺的高度认可,也是对过去滇西少数民族生活情趣与审美意识的真实写照。但随着云南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科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机器将这一传统手工艺的代替,使得传承艺人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因都市流行文化的吸引也对传统的木雕工艺渐渐失去兴趣。因此,面对“名从实来,绝非溢美与虚饰”的剑川白族木雕艺术,探索它的艺术特征是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必要前提。

剑川木雕的产品种类繁多其产品种类主要分为五大类别:房屋建筑装饰、家具、家居用品、旅游工艺品、宗教工艺品。其中,白族民居的建筑雕刻装饰尤其丰富多样,房屋饰件有厦插、子g、悬牙、吊柱、图挂、梁头、格扇门、窗、额枋、檐板、挂落、花罩、栏杆、木梯、托木(雀替)、门楣等。剑川白族木雕的绝活之一是豆腐仙窗,这种窗户中严丝合缝的豆腐格全由榫卯结构制成,工艺难度非常之大。在建筑中挂落通常位于额枋下方,雕有镂空图案,或用细木条组合成几何图形,远看如同装饰建筑的花边一般。还有檐板也称挂檐板、封檐板、花板,通常悬挂在屋檐下,用以遮挡梁、椽或望板的顶端,使其免受日晒雨淋,同时又起到装饰美化的作用。而木雕产品的原料主要选用杉木、揪木、锻木、香樟木、紫檀木、铁力木、乌木、祀梓木、优质红木、西南桦、缅甸红木等,在剑川市面上较常用的是云木(青皮木)、粉木,其因价格偏低,易于雕刻,使用较多。产品雕刻完需上天然漆,使其除了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价值外,还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收藏价值。

剑川木雕的雕刻技术

剑川木雕一直以来以精湛的雕刻技术闻名,其手法多样,含有平雕、 浮雕、 立雕、 镂空雕、圆雕、浅浮雕、线雕、玲珑雕、透漏雕等。层次感强,打磨光滑,漆水油亮。平雕的雕刻技法比较平滑细腻,主要用于细节和纹理的刻画,对花纹的刻画和形象的勾勒有着重要作用,并能细腻的表现出景物的质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但如今雕刻技法逐渐趋向于立体化,并运用透雕、镂雕、玲珑雕等多种技法结合,使纹样的粗细适当,细腻精致,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和节奏感。圆雕的雕刻技法使作品既浑然一体,又不乏局部的细致。一般各种人像的头部饰品、面部、衣服及莲花的雕刻是用浮雕的雕刻技法,此技法使作品凹凸起伏立体感极强。由于图案的具象的要求其雕刻的层次也从明代的单层线雕、浮雕发展到今天的七层透漏雕花在剑川木雕众多的雕刻技法中最具特点的是透漏雕,此雕刻技法的镂空程度比较深,整体造型主次分明,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且雕刻中常用曲线、弧线等,传达出圆润光滑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剑川木雕的图案特征

图案是视觉艺术,木雕图案是经过艺术加工适应工艺制约的一种实用美术,可以依存于物质实体以原貌保存。寺庙的建筑和民居建筑、家具用品、装饰用品等可以展示以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和文化意识,这一切构成了云南剑川木雕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云南剑川的木雕图案大致可以分为:植物花卉类、珍禽异兽类、几何类、山水人物类、博古类、历史典故类、变形文字类等六个方面。这些装饰图案,反映了剑川白族人民热爱生活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剑川白族人民历史发展的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吸收了不同的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白族木雕艺术的体现。如今众多的剑川白族木雕图案中,主要以山水花鸟、四季花卉、珍禽灵兽为装饰题材,虽也有博古类、人物类、文房四宝类的图案,但更倾向于表现自然山水、花韵情趣的美景。

1.以具象题材表现象征意义

剑川木雕装饰图案在选材中更多地倾向于具象的写实图案,追求自然,表现日常生活中赋予情趣的生活体验,比如木雕市场中最主要的产品之一格扇门,它也是图案风格传承最完整的产品之一。格扇门通常有四开、六开、八开之分,也就是以四扇、六扇、八扇为一组。一般由镂空雕与浮雕组合,每扇门的上半部分用镂空,目的是通风采光,下半部分用浮雕,目的是遮蔽挡风,门上所选用的雕刻图案,比如“松竹梅兰”、“春夏秋冬”、“琴棋书画”都写实了剑川当地浓郁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意味。而“象征”是设计创作中的基本表现手法之一,在剑川木雕图案中也运用十分广泛,之所以多选用四季花鸟、珍禽灵兽、并将其生动形象的描绘于单体或整幅画面之中,是因为其美好的象征寓意,如:花卉中,牡丹象征富贵吉样、莲花象征高洁、梅花象征清高、脱俗之意。珍禽灵兽中,蝙蝠,以蝠谐“福”音,视为吉样。其中也有几种装饰图案组合在一起,寓意深远。如:松与鹤象征松鹤延年,喜鹊与梅象征喜鹊登梅,万字、柿子、如意组成象征“万事如意”蝙蝠与寿象征福寿如意等。这些象征的寓意反映了剑川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剑川白族人民经过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吸收了多种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白族文化艺术的体现。

2.线条有力,造型繁复,立体感强

对于图案的造型特点而言,材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木雕工艺繁复的技术手法与材料固型效果俱佳的缘故,图案中硬朗有力的线条便成为剑川木雕有别于其它工艺图案的重要特征,即便是在表现婉柔轻盈的图案主题,如牡丹、莲花、、梅花或是抽象的盘长、龟背、马三箭、豆腐块、冰裂纹、万字纹等都能道处苍劲挺拔的线条美感。然而,正如前面所提及到剑川木雕中多以曲弧线为主的走势特征,一阳一阴的完美结合,使得剑川木雕图案即造型线条流畅、不失大方。木材相对于其它软质的纤维材料以及过于坚硬的金属材质而言,在表现图案的层次感上占有非常大的优势,它能通过透雕、镂雕、玲珑雕等繁复的技艺表现立体感强的图形图案,因此,即便一个简易的主题在剑川木雕的表现中都显得繁复剔透,惟妙惟肖。

3.结构多样,嫁接变形

剑川木雕的构图特征丰富而多样,主要包括:位置的上与下、 雕刻图层的前与后、造型的大与小 、外形的方与圆、数量的多与少 、图案的繁与简、质地的粗与细、软与硬等。这些构图特征在整体构图的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具有动感,给人层层推进、有条不絮的感觉。且高超的雕刻技艺将正负空间的构图特征运用的淋漓尽致,表现出了阴阳互补、动静互化的美感。作为中国传统的图案类别,剑川木雕的装饰图案多以重复的构成形式进行组合排列,如:梅花格子窗的梅花装饰图案,以梅花重复排列,采用镂空雕的方式,使其形成正负空间,对比强烈,具有节奏感。这种排列方式以雕花漏窗、小条窗、支撑窗最为多见。例如漏窗通常使用一大块木板雕出镂空花纹,比如盘长、龟背、马三箭、豆腐块、冰裂纹、万字纹等,排列规矩整齐。部分装饰图案也运用了疏与密的对比、大与小的对比、主与次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聚与散的对比等构成形式,形成整体统一、局部变化的特点,增加了剑川图案的形式美感和节奏感。在图案的丰富性上,将多种吉祥纹样组合在一起,通过谐音的识别以达到美好寓意的剑川装饰性图案也是大有可观,例如,用鹿的造型表达“禄”的含义,用蝙蝠的题材通“福”的寓意,而用花瓶的形象代表“平安”等等,这些不同谐音的动植物、器物、天体图案嫁接使用,不仅可以使图案的造型丰富,变化独具特色,更可以增加图案本身的内涵与美好祝福。

然而,因为许多传统的剑川木雕图案一部分存留在纸质的载体上,一部分存留在老木雕艺人的记忆中。文字的记载也较为缺失,诸多的不利因素使剑川白族传统木雕技艺的传承、存储、整理和利用等方面带来非常严重的问题。通对剑川木雕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找到新的闪光点,使其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它便成为如今我们需要面临的新问题。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与传统的木雕工艺技术的相关领域相结合。例如提高木雕设计者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水平,利用计算机对木雕图案进行数字化的存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产品的开发,建立质量优良的剑川白族木雕展示、营销等方面的信息平台等。这些开发也为年轻一代的学者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吴化雨(1979―),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黄 毅(1971―),硕士研究生,云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雕花技术篇3

最早出现的比较完善的成型及装饰技术,是以明代何朝宗为代表的瓷塑。“16世纪何朝宗生活的年代,德化窑的烧制技术、瓷器质量、生产品种、装饰工艺等方面,在宋元基础上经历一代代瓷工艺人的不断钻研、实践,获得全面提高与飞跃。”尤其是何朝宗在瓷塑上具有非凡的建树,他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前人经验与自己亲历,最终获得一整套成型技术,即“捏、塑、雕、镂、贴、接、堆、修”,为德化白瓷瓷塑的发展奠定基础。从审美上看,德化窑白瓷瓷塑是无彩装饰,它依靠衣纹深浅的对比,在瓷塑形象表面造成明暗对比而具有装饰意味;它以材质美和雕饰美形成自己独特的意蕴,并在中国陶瓷史上独具文化魅力。然而,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逐渐变化,与陶瓷生产技术的整合,德化瓷工逐渐将“捏、塑、雕、镂、贴、接、堆、修”技术进行分解与利用,出现了单项技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白瓷瓷塑工艺美术品种。在这样的技术分解与重组中,以雕镂结合的技术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表现技术,采用这种技术制作的瓷器,当地人称之为“通花”。“通花”,又称透雕、镂空,是以雕刻为主的装饰手法。德化早在明代的傅山薰炉、仿铜香炉、笔筒等产品上就已采用。据考证可知,传统“通花”主要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成型技术。例如,傅山薰炉刻成玲珑剔透的花形图案,既有装饰之美,又有在“炉内烧香时,缕缕烟气从孔中冒出,缭绕升腾,香气四溢”的实用。现代德化陶瓷产区,“通花”作为一种新型的白瓷工艺美术品种出现,并逐渐在陈设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现代瓷塑艺人对瓷塑技术进行了重新思考,并具有创造性的利用。例如,属于雕的技术,也包括刻,刻花早在宋代定窑瓷器中就占有重要地位。随后,在文化交流与互动中,德化窑白瓷瓷塑也采用了刻花工艺。刻花所形成的装饰图案,可以是阴刻,即将花纹刻出便可以成为一种装饰;也可以利用阳刻,即将花纹以外的部分刻去,留下花纹部分。另一方面,是具有新内容的创意,引领着德化瓷塑装饰的新风尚。这种创造不仅出现在艺术瓷和陈设瓷上,也出现在日用瓷上。例如,在茶具和餐具上,同样出现了刻花装饰。刻花瓷器不仅花纹清晰可见,而且易于清洗,它用在日用白瓷的装饰上,既可以装饰瓷器以提高瓷器的观赏性,又可以保持瓷器的清洁。因此,它较为广泛地应用在日用白瓷的装饰上。当然,作为陈设瓷和艺术瓷,采用刻花装饰,其优点就不言而喻了。总而言之,以雕镂并用的德化白瓷装饰,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二雕镂并用的德化白瓷装饰

既是一种工艺技术,又是一种瓷器品种。它是在一件瓷器上进行雕与镂,进而制作成一种具有图案装饰的白瓷瓷器。它不仅可以独立地成为一种陶瓷工艺美术品种,而且可以成为一种文化审美规范。因为它同样是以材质美为基础的工艺技术与创意完美结合的造型创造,是人改造自然并获取造物的一种工艺创造。早在《考工记》的记载中,就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的论述,这既是对人们文化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深度思考,又是对工艺美术品的充分肯定。在德化白瓷发展中,雕镂并用的制作技术,不仅制作成功了陶瓷造型的形象,也制作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审美规范。

1.雕镂并用的德化白瓷是以材质美为基础的陶瓷工艺美术品种之一

从陶瓷史上看,雕镂技术在原始社会陶器制作中就已经萌发,后来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在明代德化窑白瓷瓷塑中形成系统。雕与镂的结合,是从“捏、塑、雕、镂、贴、接、堆、修”等技术综合起来的陶瓷装饰造型的基本方法。它是在已经成型陶瓷器上进行雕与镂,进而形成适合器型及符合文化功能的装饰手段,旨在美化陶瓷器物。由此可见,雕镂并用的装饰技术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既反映材质美,又反映工艺美的陶瓷装饰技术的简约化。

2.雕镂并用的德化白瓷是以技术美为主要支撑的陶瓷工艺美术品种之一

雕与镂,作为装饰陶瓷器物的技术,从技巧上看,它不但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而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又呈现特殊的技术美。例如,在一件已经成型的白瓷器上进行雕与镂,制作者不仅必须胸有成竹,而且需要按部就班。前者是达到装饰目的和要求的总体规划,做好了便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从创意之处的思考到制作中勤于实践,既是神思入微的斤斤计较,又是专心致志的情感付出。

3.雕镂并用的德化白瓷是以创意美为主要特征的陶瓷工艺美术品种之一

雕镂并用装饰技术的形成及其在陶瓷工艺美术制作中频繁应用及其所取得的文化效应,既体现着德化陶瓷工艺美术界集体的智慧,又展示着每一个制作者的聪明才智与无限情感。众所周知,早在明代德化窑白瓷瓷塑的创意及制作中,瓷工们就开始采用各种成型手段所造成反映佛、道,以及神仙人物的白瓷瓷塑品,并形成了德化窑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审美规范。然而,约500余年过去了,德化陶瓷工艺美术之所以能够以旧有的技术焕发出新的光彩,是经过较为漫长的积淀而生发的。与历史进化过程相比,德化现代陶瓷制作,日新月异,推陈出新。与集体文化相对,个人创造不仅熔融了自身的技术,也熔融了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及其反映。例如,同为“通花”工艺制作,因为不同工匠具有不同的技术水平,在表现上或平淡,或奇特,平淡中会显示一种朴素,奇特中会彰显一种美妙。在同样一个器型中,由于不同的制作者,或可以将装饰图案设置在器形的宽大面上,或可以将图案设置在器形狭小的局部,这同样会造成一种朴素之美,给人一种新奇之美的感受。总而言之,德化陶瓷装饰工艺从传统中走来,在集体创造中彰显着个性特色,同时与时代文化审美脉搏休戚相关。

三结语

通过分析德化窑白瓷瓷塑的成型技术形成及其演变,可以明确得出这样的结论:德化陶瓷装饰以白瓷为基础,主要在雕镂并用中形成了新型的工艺美术技术,它集中在一个字上,即“减”字,基于瓷器上雕、镂、刻、划等,以剔出多余的部分,进而突出有用的部分,即为装饰图案,这便构成一种新型的白瓷瓷器品种。它的工艺美术特性是重视“减法”,这也是它的艺术审美规范。

雕花技术篇4

为了研究、考证北京砖雕艺术的历史和传承,我多年前曾拜访过故宫博物院古建队退休的邓久安老师傅,这可是京城仅存的老技工,在古建行中称为“雕花儿匠”。邓师傅家住西四北二条14号,那年老人已76岁了,高挑个,身体很硬朗。他边向我介绍着自己从业的历史,还拿出来干活儿用的多件工具,以及保留在身边的花样子。

聊起京城的砖雕,邓老打开了话匣子:“北京有句老话:有名的胡同三千九,无名的小巷赛牛毛。四合院的门楼造型多样,广亮大门门楼上的戗檐上雕刻的狮子麒麟、牡丹、兰花,可是砖雕的亮点,吃功夫。还有,您看那些为数众多的如意门门楼门楹上三米长的大幅透雕,画面宽阔,内容丰富,《多宝阁》《吉祥鸟兽》《人物故事传说》可是题材多样啊!都是出自历代的雕花儿匠之手,这可真是门手艺。至今有些老门楼上的砖雕还保存得很好。这与老年间烧制出的澄浆泥砖的质量是分不开的,生产此砖最好的是山东临清,现在做出如此好的砖儿哪儿去找啊!大面积的砖雕要用拼接的办法,分四拼、六拼、八拼来完成整个门头的图案,先定出完整的花儿样子,干起活儿来就靠手艺了。”

边说着,邓师傅由工具袋里拿出十多件铁制刀具。又让我们看他保留着的花卉小样。邓师傅接着讲:“干我们这行心要细,对绘画还得懂,还要有悟性。一张草图,要在砖上变成立体的。那狮子、花草还得活灵活现,要用刻线、阴雕、镂雕、浮雕、透雕多种技巧,一刀下去就得准,一般雕完不能再打磨。我是故宫古建队退休的,我们这行俗称雕花儿匠,比一般工人的待遇高,工作时间每天是6小时,工资也较高。我还得给你们说说这行的历史。在清乾隆年间,京城盛行砖雕,当时有位出名的‘花儿匠’,这是这行的简称,名叫李永福,他在这行里手艺最精,线刻、透雕、设计花样子都有绝活儿。他手下收了不少位徒弟,京城百姓称其为‘花儿匠’李。建四合院的,修缮园林的都请他带的这伙儿工匠去干。嘉庆时期,砖雕这行更为兴盛。像河北、天津的工匠也过来学,这就形成了京城独特的砖雕手艺。这行是家传,家父就是李派的传人。我读书到十六岁,后来就跟着父亲干活学艺,走上了‘花儿匠’这行了。在故宫古建队就干了近五十年。”邓师傅退休后,还被“大三元酒店、颐和园等处邀请,雕刻过几件大活儿。大三元酒店门前的八字粉墙上,保留的一对儿巨幅花卉砖雕,就出自邓师傅之手。邓久安老人收过两位弟子,但没能干这个行业,因近些年砖雕这门艺术已不被人们重视,愿吃苦、肯用心学继承此行的人太少了。学了这行手艺,能用上的机遇不多。京味砖雕艺术和“雕花儿匠”的手艺,今天应该列入非遗项目,才能有望得到重视和传承。

门头(或称:门额)、戗檐上的砖雕精品,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胡同文化史与民俗的写照。细心观赏,能分辨出画面的丰富内涵。砖雕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一、吉祥富贵的图案。展示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想往。以蝙蝠、鹿、喜鹊、仙鹤、麒麟、盘长、如意、磬……分别组成图案,各有其讲法和寓意。有的图案还与其谐音联系在一起,是很有讲究的。《喜庆吉祥》的图案中,画面上的蝙蝠口叼着磬,表达了主人求喜庆,盼福到的心愿。《福寿绵长》图案中,蝙蝠口叼盘长(佛八宝之一)其图案中绸带不封口,表示佛法无边,其寓意是福寿绵长。《鹤鹿同春》图案,是表示延年益寿。

二、展示花卉的图案。如梅花、兰草、翠竹、。这是我国的传统名花。称为“园林四君子”。松、竹、梅组成图案砖雕,称为“岁寒三友”。还有雕刻石榴、葫芦、葡萄图案的,其寓意是多子多孙,人丁兴旺。

三、博古图案。画面内容丰富。将古代器物香炉、玉佩、笔筒、砚台、花瓶……巧妙安排在一组“多宝阁”画面中,表示我国文人的生活。文房四宝与花瓶在一起,寓意四季平安。

四、民间传说与神话故事。经过考察,现在这类人物故事题材的砖雕品为数极少了。我国古老的《八仙过海》是北京砖雕艺术中的佳品。表现形式上,又分明八仙和暗八仙两种。韩湘子吹笛、曹国舅持玉板高歌、李铁拐祝寿、何仙姑采莲、张果老骑驴……这类人物图案为明八仙。在图案上仅雕刻八仙常佩戴的器物,为暗八仙。还有名为《竹林七贤》的门头砖雕,更是珍品,展现魏晋年间,阮籍、山涛、刘伶、向秀、王戎等七位文人名士经常游于竹林对酒对诗、抚琴吟唱的情景,画面生动感人。称为竹林七贤,是目前胡同砖雕仅存的精品。其他如《麒麟送子》《马上封侯》等图案,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五、亭台楼阁图案。

六、福字、寿字、云文等图案。门楼左右上方的戗檐,砖雕图案多为花卉、动物或人物故事。如雕刻兽中之王狮子的图案,象征着宅主人的武官身份。雄狮戏球的画面更为生动活泼,这里还有太狮、少狮之分。还有浮雕富贵牡丹或牡丹花篮、松鹤同春等花卉图案的。戗檐上的人物砖雕更为罕见。北城一老胡同中有一幅描绘《三国演义》中赵云大战长坂坡的故事画面,虽经过百余年的自然风雨,至今人物形象逼真,刀工玲珑剔透,是仅存的一件珍品。

雕花技术篇5

关键词:木雕技术 项目教学 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30-02

木雕艺术品是广受大众喜爱和收藏的工艺品种类之一,在中国的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以高度娴熟、精致的工艺技术与具有民族特色的典型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品。它是我国重要的雕刻艺术门类之一,我国也是世界上将木雕艺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建筑装饰方面最广泛、最集中的国家。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选择农耕生存方式的民族之一,其大地文化与土木情节塑造了华夏民族对自然生命的眷恋之情。而我国幅员辽阔、气候适宜、木材丰富。可想而知自从有人类以来,在这块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对木材的广泛利用。中国木雕深邃悠远,并始终伴随着历史的步伐,默默的存在在天地之间。大到殿堂楼阁,图腾造像,小至案几陈设、小品物件,都有木雕艺术深沉的痕迹。在我国最著名的四大流派是被称为“中国四大木雕”的乐清黄杨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东阳木雕、广东潮州金漆木雕。在我国台湾,除了本土的木雕技术外,大部分木雕技术都来自中国大陆,而这些技术在闽、粤地区,主要为建筑装饰,寺庙雕刻神像及针对富有人家进行服务。亚洲的泰国木雕具有浓郁的东南亚风格,比较闻名,雕刻原材料以柚木为主。民族传统木雕风格主要是西非雕刻,小雕像和面具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历史的木雕创作手法,拥有古老的传承,散发出迷人夺目的光彩。我国南方的木雕技术的发展与传承在传统文化的承袭上,更胜北方一筹。

木雕家具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尤其在民间无论是床橱箱、桌、椅等都习惯用木雕装饰。利用木雕艺术装饰的家具摆设于厅堂、卧室,具有古朴、典雅的风味,给人以美的享受。木雕工艺在家具雕刻上的应用最为广泛。我国绝大多数的古典园林里都陈列着雕刻家具,尤其是苏州园林里陈列那些名贵家具如台、凳、桌、椅、几、案、屏风等无不雕刻着精美典雅的图案花纹用木雕艺术装饰的家具,具有古朴、典雅的风格。我国出口红木家具,由于其造型古朴秀雅,雕刻精细动人,具有独特的东方民族风格,深受海外朋友的欢迎。木雕工艺在我国流传范围很广,如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福建、广东、上海、北京等地。我由于各地区的风俗习惯及人们审美情趣的差异木雕家具无论从木工制作的造型及雕刻装饰的图案花纹和雕刻技艺都各具特色。如北京的木雕家具,用的主要是高级硬木,在表现手法上无论是圆雕、浮雕或镂雕等都很成熟,其中最富有特色的是龙、凤图案及一些吉祥图案。雕刻凿口利落,层次多,具有立体感,艺术上古雅、淳厚。苏州的红木雕刻家具和浙江东阳的木雕家具可谓举世闻名。苏州的红木雕刻家具端庄、简洁雕刻的图案花纹古拙、典雅;而浙江东阳的艺术雕刻家具则精美别致,雕刻技艺精湛,图案花纹细腻入微;广州的红木雕刻家具却另有一番趣味,造型简练、古朴、图案花纹清秀淡雅。木雕家具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尤其在民间。无论是床、橱、箱、桌、椅等都习惯用木雕装饰。利用木雕艺术装饰的家具摆设于厅堂、卧室,具有古朴、典雅的风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不断发展的中国经济,快速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使木雕艺术品更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庭,更远售国外,使之需求量呈直线上升。木雕技术更广泛的应用在礼品、建筑领域、家具陈设、家居装潢等领域。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建筑就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体系,直至今天这一风格喜好都在延续。依据群众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将传统木构件进行现代方式的加工,木雕装饰艺术随即产生了。必须留意的是:现代人大量进购实用性装饰木雕物件和传统韵味的木雕门窗以装饰家庭,通常在电视剧场和餐厅中出现的木雕工艺摆件,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进入寻常百姓家,本人从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了解到,目前整体销量50%以上的消费者购买木雕工艺品是为了居室装饰,从前仅仅是25%的比例。以至逐渐新生出并且形成一项新产业―― 古旧建筑木雕专业市场。注意此事的人们也盼望着中国木雕艺术的复古回归。在当今居室装潢需求中,传统木雕装饰技术正在被现代建筑利用、开发,因此,也促进着木雕技术人才对市场需求的冲击。木雕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应以院校培养为主,企业培训、师徒传授等方式为辅助的多种方式并进的形式进行。因为,无论是从古至今的师徒教授,还是以主创人员(大师)为核心的企业团队式承袭,还是专业的院校培养,它的效果和作用都是不可小视的。但人才的需要按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缺陷,企业合作或师徒教授不仅出材率低,知识技能也不能全面覆盖,没有理论知识做系统的依据,尽管专业在院校的培养得到社会和各业专家的赞肯,但由于发展时间太短,存在没有完善的专业构架设置,师资人员不足,没有规范的教材等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必须在明确目标与任务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协调运作,整体布局,才能突出木雕技术人才培养的优势,适时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化需求。

雕花技术篇6

“罗素说过……”

卓凡的开场白更加遥远,几乎是中国玉雕几十年中不可能出现的内容。面对满座的玉雕大师,卓凡俨然就是一个“踢馆者”。那么,来自当代中国最高美术学府的教授,究竟如何理解玉雕?当代学院派与当代艺术理念到底能带给玉雕界怎样的观念冲击呢?本刊特别采访了卓凡教授。

《收藏・趋势》:在上海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场面,那就是作为学院派教授,您以当代艺术理念来阐释对于玉雕行业的理解,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使得您参加这个论坛?

卓凡:巧合吧,参加论坛属于机缘巧合。其实,这些年来,中央美院对于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部分研究一直比较关注,而玉雕这样一个极具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艺术形式怎样挖掘,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加上,我个人的艺术创作也在使用玉雕这个艺术形式,当然,对这种材质的学院式表达还处于探索当中。同时,邱启敬是我的同学,他告诉我上海有“神工奖”这样一个大型的活动,也有一个论坛,出于对玉文化的迷恋,我欣然到了论坛现场。

《收藏・趋势》:您是怎么看待玉雕行业的?

卓凡:膨胀!

社会专家觉得中国很多行业的问题是这两年膨胀得太快了。其实,一个行业往往是以什么样的高速“蹦”上去,就以什么样的高速“摔”下来。这种高速发展可能带给玉雕创作不好的影响,就是玉雕从业者过于迎合市场,什么题材好卖就做什么题材。潜下心来,在玉雕艺术创作上有突破的实在不多。

《收藏・趋势》:我看过您的作品,觉得很有意思,因为您是用玉雕制作了装置作品――把中国最传统的东西用最当代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很想知道您是怎么想的?

卓凡:任何生活在中国的艺术家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我也一样,平时在研习禅学,探讨禅宗文化的当下表达。像我这些用玉雕创作的装置作品,基本与这类的思考有关。如作品《拈花――莲》,它的思考起点源自禅宗公案“拈花一笑”,妙不可言。在创作探讨的是幻像与真实之间的关系――“看来是真实、美丽的莲花,用白玉雕成,美轮美奂,但当你伸手触摸,却摸不到,竟然是一个幻像。”

《收藏・趋势》:玉雕莲花是摸不到的吗?

卓凡:摸不到!就像“现在”一样,永远攥不住。这件作品材料上使用了玉雕、水晶、青花瓷等元素,同时,也使用了当下科技新成果――三维成像技术,观者看到的莲花是通过三维成像所呈现的。虽然,这件玉雕本身是真实的,但你触摸不到,你能看到的只是“像”。

《收藏・趋势》:玉雕与高科技技术的结合,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吧?

卓凡:是啊!从文艺复兴以来,从事艺术行业的,要特别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艺术的影响。古往今来,历史上艺术所发生的革命,背后都有科技力量的推动。比方说,我们谈到文艺复兴,会赞叹达・芬奇等艺术巨匠的成就,他是历史上一次无法逾越的艺术高峰。而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都与“透镜成像”这一科学规律的被发现密切相关。达・芬奇本人不只是一个画家,他在科技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从骨子里说,他就是一个科学家。后来印象派以后所发生的革命,与物理学上“光谱解析”也有着直接关系。今天当代艺术之所以丰富多彩,有开阔的表达方式,也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支持。所有艺术家要善于理解、利用这些科学技术。

《收藏・趋势》:您是说玉雕的表达空间是非常开阔的,不必自我束缚?

卓凡:任何好的艺术都需要空间开阔的表达,玉雕也不例外。所以说,大家不要在是“玉雕”,还是“雕玉”,在这些概念上过于保守,这样只会束缚自己的发展。今天以玉为材质的艺术已经渗透到很多方面。比方说,奥运金镶玉奖牌,它不是玉雕,它是设计,但对于中国玉文化的推广,很难有哪件玉雕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类似的设计和艺术创作以后会越来越多,进入到玉雕文化的各个层面。

《收藏・趋势》:玉雕行业对技术进步的直接感受,还是工具的改善上。

卓凡:随着加工工具的改善,过去很难实现的东西,今天制作起来已经不存在很难的障碍。因此,在技术进步的今天,就不要去一味地追求如何精巧,而要追求艺术表达,追求大美无言,大巧若拙。不可否认,中国的历史上的文化高点是汉唐,这两个朝代都有大器的气象。

《收藏・趋势》:我们的玉雕行业是从传承过来的,往上说,主流还是更多传承了清代的传统。

卓凡:任何文化都离不开传承。玉雕行业之所以是现在的局面,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要上溯至“”以后的教育理解。在“”以后,高等院校以西方的教育体系为参照对象,并没有把玉雕作为一门学科纳入体制中来来,其实,纳入进来的西方艺术门类,像雕塑、油画等学科,不管它们是西方和中国的美术教育门类,包括中央美院在内,都和现在的玉雕艺术一样,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都是工作作坊的模式。

不过,由于历史的阴差阳错,玉雕艺术没有被纳入院校,使得玉雕长期停留在民间状态,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提升。我想以后随着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玉雕应该还会纳入到院校体系中来,显然这对玉雕艺术非常重要。可以说,这样在学术、研究、交流和系统化等方面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不同。

《收藏・趋势》:您在神工奖期间,也看了当代玉雕大师的一些作品,您对这些作品怎么看?

卓凡:首先,要向这些大师鞠躬致敬!实际上,大家都认为当代玉雕作品有问题的是那些过于迎合市场的部分,只要踏踏实实地认真做艺术,不管是什么形式,都会有好的作品出来。像刘忠荣、崔磊等,他们的作品既把握住传统的精髓,又都有着新的突破,我觉得可以拍手称颂。

《收藏・趋势》:当代艺术与玉雕的结合是不是更有利于玉文化的推广,因为一般都认为,玉文化是很传统的中国文化,外国人难以理解?

卓凡: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作为对一种雕塑的研究,我们作为学院系统的代表,造型是我们的强项,做玉雕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建立一种国际化语言的沟通方式。像《拈花――莲》这样的作品,在欧洲的皇室展览现场,很多人用手去拈摸莲花,结果抓了一个空,从表情就可以看出来,他们觉得非常惊艳――在那时,中国的玉雕作品打动了他们,中国文化的当代式表达感动了他们。因此,这样的作品被欧美首脑、政要等收藏,是自然而然的――在艺术语言的沟通上没有障碍。

《收藏・趋势》:玉与全世界的沟通,沟通语言上的寻找是不是关键问题?

雕花技术篇7

关键词:雕塑;花塑器;艺术

1 雕塑与花塑器的结合

纵观琳琅满目、纷繁复杂的传统艺术领域,毫无疑问雕塑艺术是最能展现立体之美的一支。雕塑是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不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雕塑的起源都非常地早,应用的面也极为广泛,人们随处可见雕塑的影踪。由此可见,雕塑的最大用处便是供人观赏。

大部分时间,雕塑都是独立存在的,直到紫砂花塑器的出现,使得雕塑艺术又有了一种新的载体,在紫砂领域内开辟出了一片不小的天地。最重要的是,它不仅没有失去它的观赏性,而且还多了一项重要功能——实用性。

在雕塑艺术尚未被广泛地应用到紫砂壶上之时,不论是光素器还是筋纹器,它们作为一件件完整的且极具实用性的艺术品,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与喜爱。紫砂光素器造型简洁,讲究线条之美。明代时大彬的“虚扁壶”线面屈曲和谐,寓潇洒于潇洒中,形虽扁而气度却昂,刚柔相济,是时壶中的神品。从紫砂初创时期直到现在,筋纹器制作便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供春、李茂林、时大彬、徐友泉、欧正春、陈鸣远、范大生等都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珍贵的筋纹器作品。

2 花塑器中雕塑元素的应用

众所周知,紫砂壶是公认的兼具实用、观赏、把玩于一体的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传统艺术。就紫砂壶的三大种器型而言,实用性是三者兼而有之的,光素器与筋纹器最宜抚摸把玩,而花塑器则更具观赏性。有诸多的紫砂花塑器其实就是一件完整的雕塑作品,但是它的成型技法与创作手法却与雕塑大相径庭。雕塑作品一般做的是减法,而紫砂花塑器则大多时候做的是加法,捏、塑、堆、雕、刻、镂、嵌、贴、绘等手法是壶艺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常会用到的手法。手法的繁琐与复杂带来的是一件件美妙绝伦、惟妙惟肖的艺术大作。

紫砂花塑器作为紫砂大领域内的一支,虽被看作是“实用”的雕塑,但是其取材范围却也与雕塑有着莫大的不同。无论是古今中外,雕塑的创作题材多以人物为主,在中国有着让世界都叹为观止的“秦兵马俑”,西方则更多如“掷铁饼者”、“断臂的维纳斯”、“大卫”、“思想者”等等数不胜枚举。除了人物是各国雕塑家的首选外,动物也是雕塑家们的常用题材,这在中国最为多见,在众多飞禽走兽之中,龙、狮、虎最受追捧。而紫砂花塑器的创作则多以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为题材,其取材对象与国画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有着鬼斧神工之称的清代花塑器巨匠陈鸣远,松、竹、梅、荷、蔬果、花卉等均是他的灵感来源,如“梅桩壶”、“松段壶”、“束柴三友壶”等。当然,紫砂花塑器的表现手法是极为多样的,将多种表现对象集于一壶也是颇为常见。

近代是紫砂花塑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期,涌现出了江案卿、蒋彦亭、唐凤芝等不少花货名家。而其中唯有蒋彦亭的“陆羽茶经壶”在创作中融入了人物的元素。其壶身为一松段和一古代人物,以堆、雕、捏、塑为手法加以创作,无论是立意还是造型都是罕见之作。到了现代,吴云根、裴石民、朱可心、蒋蓉又成为了花塑器艺术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与古人相比,做工更加考究,更具艺术感染力。

3 笔者的紫砂花塑器创作

从事紫砂花塑器工作多年,对紫砂花塑器的研究越多,就愈发觉得这门艺术的高深莫测。同时还领悟到一点,在当下社会如果只是靠模仿古人之作或许可以安身立命,但艺术生命绝不会长久,唯有跟着时代的步伐,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长足发展。研习花货艺术多年,结合雕塑特点创作了“秋临壶”,以秋天的泥土色为主基调,配以苍劲的老松枝,从壶钮延伸至壶底,这件作品充分运用了雕塑的元素,壶钮为形象逼真的松段,壶身配以苍穹的老松枝,从壶把延伸出的枝干和松果增添了浓浓的大自然气息,而壶嘴也设计成了松树的造型,整体统一整齐,壶底下方运用雕塑的层次感设计了松枝、松段的排列,从视觉上给人以气势感。整件作品充分利用雕塑技法,在堆、雕、捏、塑的工艺中让这件花货作品有了与众不同的味道。

4 结语

雕花技术篇8

【关键词】小器;木雕

小器作行业特点是种类多、工艺多、工种多,并且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具有创新和设计能力”;二要有木工技术作为辅助工作;三要“具有木雕工艺的多种专业技能”。小器作的种类:主要分为木座、架、几类与木雕工艺陈设品两大类。

一、木座的种类

木座在工艺品种的主要作用是为主打产品配套。起着烘托主题的作用,木座分为素座、花座、金银丝座、多层复合花座、天然座(树水、云、石等)剃雕花座、插牌座和盘架、器皿架、几等。

(1)素座:素座是一种不加任何雕刻的一种木座。是木座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由面板、束腰、牙线、底牙子、腿等五部分组成,每部分用胶粘接完成,由于形式简单适合于机械加工来提高功效。素座的样式可方、可圆,亦可随形而设计,达到与主题产品的完美融合。

(2)花座:是透雕艺术,在木座种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木座最基本常态。它基本结构与素座相同,主要差别在底牙子上,花座底牙子需要一种特殊的加工叫掏膛。在底牙子上绘出图案,经专业工具钢丝锯加工,去除多余地方,然后雕刻图案,其他工艺与素座相同。

(3)金银丝座:是木座的高档产品,其材料多选用含油脂丰富的红木,铁梨木等。其工艺借鉴青铜器错金银的技法。将金银抽丝压扁备用。(压扁有利于金银丝的嵌入与牢固)金银丝座首先要做好胚胎,然后选用汉代图案,用嵌丝工具在木座上扎出图案的沟线,用小锤将金银丝片嵌入木座中,其技术难点是嵌丝刀扎入的深浅与垂直度,这些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与美观,为了增加效果,亦可将底牙子掏膛,局部做出透空效果,来提高产品档次。

(4)“多层复合工艺花座:此种花座集合了木工、透雕、浮雕、嵌金银等多种工艺。采用木材、牛骨、象牙、宝石等多种材质。是木座的最高表现形式”。它主要用于大中型玉雕制品和其它雕刻品中,多层复合工艺花座,主材大部以红木为基材,因其色泽质感非常适用于高档产品,它与其他材料混合使用时,有一种雍容华贵的感觉,嵌银、嵌牛骨、嵌象牙、嵌黄杨木等镶嵌技术的应用,使其更有层次感、镶嵌部位可设计更多的图案,以渲染效果,通过木座的多层设计将建筑元素引用到木座的设计中来。建筑的柱、栏、在木座的应用使人们观看木雕工艺木座时,呈现出视觉的美感。

(5)提梁卣或称链瓶架,此种木座也是复合花座的一种形式,它具2有花座的效果外,增加了架梁,用于提起雕件,能更好的展示主体产品的风采。

剃雕花座:是将木雕的浮雕手法运用到木座中的典范。由于木座是硬木制作,对雕刻工具和雕刻技术要求是很高的,起地要平,高低要相同。要得到薄、巧、俏的效果。

天然木座:以山、石、水、云、树等天然状态的物质为题材,而设计木座,此种木座必须为主要作品服务。做到浑然一体,烘托主题。此种木座的制作普遍采用深浮雕或近似圆雕的手法,来配合主题。往往在同一木座中,出现山与树,水与云,云与石等多种题材的融合,是现实场景再现的提炼与提高。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的体现。

二、木雕工艺陈设品

除木座外,盘架插牌几罩等也是小器作的范畴。这些作品形式小型家具因此需要相应的木工基础。它的链接部位同家具一样,采用榫卯结构,抱肩榫、插肩榫、夹头榫、粽角榫、暗榫等,在这类产品中得以广泛应用。

插牌座:就是木工技术与雕刻工艺结合的范例,木工制作底部十字墩,抱柱、雕刻工制作、站牙、望板、云头、最后组装成实用工艺品插牌。

木雕与实用功能相结合而形成的工艺品,木雕工艺陈设品是小器作产品的一个独特形式,既可观赏把玩,又有使用功能,并且用料考究。艺术品味十足。这类小器作用材少,可选用高档木材,精工制作,价值很高。比较受人们喜爱的产品。如:镇尺、笔架、笔筒、书匣、印匣等。案屏、插屏也是人们陈设把玩的一个品种。近年来珍稀木材的手串也成为人们收藏把玩的热门品种,如黄花梨,小叶紫檀。红豆杉等材料雕刻而成的。已是人们收藏的热门。选用优质材料雕刻的权杖、手杖、如意等是人们馈赠的高雅礼品。几案的陈设基本以圆雕、浮雕摆件和实用木制工艺品为主,实用木制工艺品中大部分是缩小的家具、如笔架就缩小的衣架,盒具就是缩小的衣箱,放在几案上叫案屏,放在地上叫座屏,不过是大小和适用范围不同,陈设工艺品因体量小其加工的难度更高,要想得到有观赏感的工艺木雕就需要提高设计和制作人员的艺术修养。

根雕艺术也是木雕工艺陈设品的一种表现形式,根雕作品是材料的天然浑成,与雕刻的巧夺天工使得根雕作品栩栩如生、充满活力,一件好的根雕作品,要充利用材料的自然形态,雕刻工艺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器作有着固定的制作程序,备料、下料、搜活、旋活、凿活、铲活、锉活、磨光、着色、烫蜡、喷漆等工序。备料根据产品需要选用各种规格的材料(干燥材)刨平、刨光备用,下料要合理套裁,去除不可使用部分,提高材料的使用率,对所需加工部件留好加工余量。搜活、旋活是小器作造型阶段的初始工序,搜活主要使用钢丝锯进行曲线加工,旋活是针对圆形物体进行旋切加工。凿活、铲活是小器作主要加工工序,凿去坯胎多余材料使其基本成型,为铲活做好准备工作,铲活是小器作的主要工序,要使用各种刀具将产品按设计要求做到造型准确、精雕细琢、主题鲜明、比例适度。磨光是木雕制品的后期工序,主要使用砂纸或抛光工具进行表面磨光,要在保证原作品形态下使其光滑润泽,为了让木雕作品更完美的表达其特点,可对其进行着色处理,渲染主题、改变色差。烫蜡、喷漆主要是让产品更加细腻,防止其变形,易于保存。

上一篇: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范文 下一篇:图书电子化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