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责范文

时间:2023-11-17 16:57:43

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责

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责篇1

为进一步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就业,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根据赣办字[200]70号、赣府厅发[200]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我县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民增收问题提出本实施意见。

一、推进农民进城务工平等就业制度建设

1、把农民进城就业纳入全社会就业的整体规划。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要把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清理限制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规定,推进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设,实行统一的就业登记制度。对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在从事各行业和工种尤其是特殊行业和工种要求的技术资格、健康等条件上应与城镇居民一视同仁。

2、支持农民保留农村户口进城落户。进一步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简化农民进城落户的审批手续,取消不合理收费。对在城镇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申请办理城镇户口的进城务工农民,县公安局要按规定为其办理城镇常住或暂住户口,进城务工农民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承担应尽的义务。

二、建立健全农民进城就业服务体系

3、建立为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服务的信息网络。各乡镇、县农民知识化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办)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制度和数据库,建设覆盖乡镇、联通城乡的农村劳动力信息网络,切实加强区域合作和城乡合作,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4、积极发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进一步开放城镇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免费向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大力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建立外出务工人员“绿卡”制度,各乡镇要设立劳务保障服务所,规范外出务工农民的服务和管理。

三、依法保护农民进城安居乐业

5、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政策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进城务工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县司法局要经常性的对进城务工农民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实施法律援助。县人劳社保局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规范企业招用工行为,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6、完善进城就业农民劳动合同管理。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定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要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和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内容。县人劳社保局要加大对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受理劳动合同纠纷,对用人单位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签订合同,以及不履行合同的,要责令其纠正。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以法定货币形式及时足额支付农民工的工资,严厉查处拖欠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工时、使用童工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县建设环保局应建立建筑领域进城就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

7、建立适合进城就业农民的社会保险体系。用人单位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为务工农民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劳动保护条件、责任安全保险和职业病防治等措施。要以农民工较为集中、工伤和职业病风险程度较高的建筑等行业为重点,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参加工伤保险的务工农民在就业期间因工负伤的,按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8、将进城就业农民的子女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范围。输入地中小学按就地就读原则接收进城就业农民子女入学,在入学条件、收费等各方面均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对家庭经济困难、符合“两免一补”条件的学生,酌情减免学杂费用。对外出务工子女返回原籍入学的,当地学校应当无条件接收,不得违规乱收费。

9、改善进城就业农民的居住卫生环境条件。县卫生局要定期做好进城就业农民的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工作,建立进城就业农民集中居住地的环境卫生和食物安全检查制度,严防发生群体疫病传染和食物中毒事件。

四、强化农民进城就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10、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统筹管理。建立由县农办综合协调,县人劳社保局、农业局、教文局、经贸委等部门分工负责的农民进城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管理体系。各乡镇要明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培训的实施,由各行政村负责组织发动、协助招生和开展文化法律知识补习等基础性工作。

11、实行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根据市场对劳动力的技能需求,调整职业教育比例、结构和布局,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驻外机构的作用,积极选择沿海地区效益好、规模大、用工规范的企业,与其签订定向培训、委托培训和用人协议,坚持按用人单位要求进行培训。

12、继续抓好“阳光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坚持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广泛开展对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13、按市场规律配置培训资源。建立由政府主导,动员和组织社会培训力量积极参与培训农民的激励机制,经有关部门认定符合培训农民基本条件的经济主体,要求举办培训班的,均需参与投标并中标才能取得培训资格。各有关部门应抓紧建立办班经济主体档案库、师资储备库等,掌握农村劳动力分布、结构、培训、就业等情况;要整合各类培训中心、职业学校、农村中学等培训资源,以适应农民培训的需要。

14、抓好农民培训基地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组和企业五级培训网络,重点扶持职教中心、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工会职工学校、县委党校、县教师进修学校等培训机构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并在有一定规模、劳务输出相对稳定的重点乡镇,新建、改建、扩建计算机、服装、建筑业技工、家政服务、缝纫、各类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基地,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厨师、装潢、缝纫、保姆等劳务品牌乡村。

五、加强农民进城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15、加强对农民进城就业工作的协调和管理。成立大余县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县委、县政府副职任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农办、人劳社保局、建设环保局、经贸委、农业局、教文局、人口计生委、财政局、发改委、公安局、司法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金融及工会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人劳社保局,县人劳社保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相关部门要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切实做好促进农民进城就业的指导服务工作。县驻外办事机构要加强与驻地政府的联络协调,促进农民跨区域进城就业,并就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加强对我县相关职能部门驻外机构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出省就业农民比较集中的乡镇,要在出省就业农民中成立党团组织。县人劳社保局要设立劳务管理服务机构,负责岗位信息的收集、劳动纠纷的协调处理和介绍、输送农民进城就业等。县公安局、司法局、工商局、工会、人口计生委等部门也要定期为进城务工农民上门开展各项服务。各乡镇要以劳动保障服务站为载体,开展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工作。

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责篇2

一、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总体要求是: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公路建、养、管并重的原则,明确全县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养护资金筹措机制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类养护、依法管理”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总体目标是:建立起新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管必到位、养必良好。

二、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

县道是指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乡级人民政府所地,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省道的县际间公路。

乡道是指连接乡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建制村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的乡际间、乡与外部连接的公路。

村道是指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服务、连接建制村和居民点,不属于县道、乡道的公路。

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政发〔20*〕72号),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要按照统一领导,县管为主、分级负责、各方支持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管理养护体制,落实管理养护责任主体,保证养护资金投入,提升管理养护水平。

(一)县政府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法规政策,编制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和养护计划,筹集和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的养护工作,组织协调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二)县交通局主管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贯彻执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法规政策,拟定农村公路发展规划、养护工程计划和养护建设计划,组织检查、考核养护计划和养护质量考核评定,安排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指导和监督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招标投标和发包工作,监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

(三)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具体承担县乡公路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拟定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和养护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养护工程的招标投标和发包工作,检查、验收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负责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

(四)乡镇政府负责贯彻执行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法律法规,编制乡村公路发展规划和养护计划,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环境保障、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保护工作,组织检查、考核村公路养护的计划执行和养护质量考核评定,组织、协调、指导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和路政管理工作,筹措必要的乡村公路养护资金和劳动力投入等工作。

各村民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内村道的养护和路政管理工作,筹措必要的养护资金和劳动力投入等工作。

三、依照政策要求,建立新的管理养护机构

(一)按照统一、精干、高效和管养分离的原则,规范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将原地方公路管理站更名为农村公路管理局,隶属于县交通局,正科全额事业建制,核定编制60人,所增人员由交通局内部财政全额供养人员中调配,其人员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内设:生产养护股、工程技术股、路政管理股、财务股、办公室五个职能股室。其职能职责:贯彻落实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政策,具体负责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编制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和日常养护计划,并按照批准的计划组织实施,组织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发包工作。检查、验收、评比、考核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负责县乡村公路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保护工作。履行市县业务部门赋予的其它职责。

(二)成立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隶属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业务上受县农村公路管理局的领导,所长由乡镇主管交通的副乡镇长担任,副所长由乡镇交通专干担任。其职责是:接受县农村公路管理局的行业管理,具体做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环境保障、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保护工作,配合支持县乡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具体落实村公路的日常管理和养护工作,拟定乡村公路养护工程计划和养护计划,对村公路的养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比,并指导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工作。

四、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来源

根据中央1号文件确定的“按照建管并重的原则,逐步把农村公路等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管护纳入国家支持范围”的要求,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分为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费。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费主要由省级财政和汽车养路费安排,具体补助标准为:县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5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6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不少于1000元。除省上的专项安排外,不足部分由县财政予以统筹解决。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主要由县级财政统筹解决(包括拖拉机、摩托车养路费),具体标准为县公路每年每公里7000元,乡公路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公路每年每公里1000元。由交通部门征收的拖拉机养路费和摩托车养路费,原则上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扣除征收成本及管理费用,用于日常养护的资金不得少于70%;县财政从转移支付中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不少于原来的“三统筹五提留”中提取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比例;另外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

按照省政府《实施意见》精神,省级财政安排预算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补助费,县财政依据县、乡、村公路里程安排预算资金,用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费。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增加和地方财力的增长,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的财政资金应逐步增加。

按照建立多元化养护资金投入机制的要求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原则,运用“一事一议”的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等多种方式,积极引导沿线农民投工投劳,抢修公路水毁,开展公路普修,参与乡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鼓励包括受益企事业单位、个人以组织义务劳动、支援设备材料、自愿捐资等方式,支持农村公路养护事业。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基金制度,鼓励捐款集资,提倡农民群众上缴养护基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

五、规范养护资金拨付渠道和程序,加强养护资金的使用和监管

养护资金其性质分为管理人员经费、日常养护费、养护工程费和养护基金。

日常养护费中县级财政安排的资金,由县财政部门拨付到县交通部门。县交通部门将县财政拨付资金和征收的拖拉机养路费、摩托车养路费捆绑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县交通部门将按照县农村公路管理局上报的计划和预算进行核准和拨付。其中:县乡公路日常养护费按照合同和考核结果,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拨付给养护承包者。村公路的日常养护费,按照每月每公里50元的标准由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提出养护支付意见,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按照考核结果直接向养护承包人支付。村公路管理经费按照村公路养护资金的15%和考核结果,直接发放给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包干使用;其余资金将按照村公路小修保养工程计划完成情况和以奖代补的形式,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直接兑付给承包人。

养护工程费实行计划管理,工程计划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根据农村公路路况拟定建议计划,经市县交通部门审核,省交通主管部门综合平衡审定后下达执行。县交通局将按照下达的计划和省补助资金、县财政资金到位情况和工程进度予以核拨给县农村公路管理局。乡村公路养护工程费不足部分,由乡村两级负责筹集,统一上交县农村公路管理局予以统筹安排和实施,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在组织实施养护工程时,应按照《*省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省公路养护工程施工招投标办法》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基本制度进行。

养护基金由乡镇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使用和管理,其中用于管理费的部分不得超过养护基金的30%。

养护工程费、日常养护费和养护基金实行分户储存,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养护工程费和日常养护费由县农村公路管理局具体管理。所有养护资金应接受财政部门和上级交通、公路部门的监督,县级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六、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按照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方案和内容,县交通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办法,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工程技术规范和农村公路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定符合农村公路管理实际的养护制度、技术规范、养护定额、质量评定标准和验收办法,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计划管理、路政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人事管理、统计管理、环境保障、水毁修复、应急保障、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及目标责任制管理的办法和措施,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公路管养工作实际的信息技术数据库,建立和完善内部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保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在新的体制下协调运转,规范运作。

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

为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改革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改革顺利进行,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县长任组长,政府办、交通局、经发局、财政局、人劳局、编办、审计局、国土局、物价局及各乡镇政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交通局。办公室主任由交通局局长兼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组织领导全县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关政策,研究解决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资金筹集中的具体问题,了解掌握实施中的具体情况,并及时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

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责篇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大、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我县教育事业的综合实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原则;

2、坚持不断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调动县、乡镇两级办学积极性原则;

3、坚持统筹兼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稳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原则;

4、坚持充分发挥教育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促进教育更好地为城乡统筹发展服务的原则。

三、深化“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一)明确县、乡镇两级政府教育工作职责。

1、县政府承担的责任。

(1)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全县教育工作,对乡镇政府有关教育工作和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

(2)负责制定本县农村教育发展规划,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逐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组织实施农村教育。

(3)根据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省政府的实施办法,制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并根据省政府核批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学校的教职工编制,负责全县教职工的管理;对中小学校长(含成校)任免需征求乡镇意见。

(4)加强教育财政保障力度,依法保障教育经费实现“三个增长”和“两个提高”,逐步提高财政经常性经费支出中教育经费支出所占比例,保证财政新增收入中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负责依法征收教育附加费,确保专款专用。

(5)统一发放全县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中小学教职工合理的奖金福利待遇并逐步缩小县域内同类学校间的差距,完善和统一中小学教职工的社会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中小学离退休教职工福利待遇。

(6)统筹安排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负责学校教育仪器、图书等装备,落实乡镇学校校舍建设(含危房改造)和配套设备添置补助资金,负责县属学校校舍建设和配套设备添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7)宏观指导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化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依法治教。

(8)维护县属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

(9)建立和完善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入学的救助力度。

(10)安排农村幼儿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

2、乡镇政府承担的责任。

(1)根据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负责辖区内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负责辖区内中小学校舍建设,筹措校舍建设经费和征用新建、扩建校舍所需的土地。

(2)负责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负责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4)负责实施辖区内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及本乡镇所属的高中段教育,积极统筹资金,逐步改善幼儿园和化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切实做好农业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作。

(5)承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相适应的管理职能,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关心教职工工作和生活,促进辖区内教育事业发展;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实施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中的作用。

(6)负责中心幼儿园正副园长、中小学(中心学校)、成校副校长及其他副校级以上领导的任免。乡镇对正副园长、副校长及其他校级领导的任免需征求县教育局意见,任免后将材料抄送县教育局备案。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财政保障制度。县政府将教职工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经费、学校公用经费、乡镇学校校舍建设补助和县属学校校舍建设等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1)健全教职工工资、奖金福利及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工资县财政统发制度,工资标准严格按政策执行,按时足额发放。农村中小学校教职工工资以外奖金福利待遇按德政发〔〕38号文件执行。

(2)年秋季开学始已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年开始县财政继续将义务教育阶段免除的学杂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3)按照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下发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定额标准的通知》(财教字〔2003〕36号)规定的农村中小学生均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保证农村中小学日常公用经费足额到位,并逐年增长。年财政预算内安排生均公用经费在年基础上增加10元,以后连续5年按总量不低于3%的比例逐年增加。

2、确保农村学校基本建设和学校发展的投入。在科学合理规划好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对乡镇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教学用房、食堂、宿舍、厕所、饮水工程的改建、扩建和新建)予以专项补助。统筹安排乡镇中小学校校舍维修专项资金300万元,统筹安排乡镇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与图书资料专项资金300万元,完善乡镇中小学教学、生活、活动等设施设备以及校园环境建设。

3、多渠道筹措农村教育经费。县政府将土地出让金净收益的3%和财政新增收入中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用于教育。继续征足教育附加费以及建筑地方高等教育费,其中全县教育费附加80%由县统筹,20%专项用于乡镇中小学校舍建设和乡镇学前教育、成人教育、乡镇所属的高中段教育及化解学校债务。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进一步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对纳税人通过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教育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4、改革中小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办法。按预算管理办法的要求,把农村中小学的一切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县教育局建立“教育财务集中支付中心”,农村公办学校全部实行教育财务集中支付,以利于对教育经费的有效监督和合理使用,要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强化审计监督,努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

5、逐步化解中小学教育债务。各乡镇中小学校形成的教育债务,由所在地乡镇负责处理。乡镇要建立中小学教育债务化解办法,对乡镇中小学教育债务排出偿还债务计划,积极筹措资金,及时偿还。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乡镇偿还债务。

6、妥善处置闲置资产。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优先用于发展学前教育。闲置校产经县政府批准后方可置换,由当地乡镇政府与县教育局协商后,所得资金专项用于学校建设及偿还学校债务。严格公办中小学和幼儿园转制审批程序,不得以出售、拍卖等方式进行转让。对规划撤并的学校,在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下,原则上不再继续投入。

7、继续做好教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工作。教职工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工作仍按德政发〔〕28号文件精神执行,直至该项工作圆满结束。

8、大力支持幼儿教育发展。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1、加强对农村教师编制的管理。县教育部门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聘用聘任制度,规范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管理等制度,配足配强农村学校教师并控制教师流动的“流向”、“流速”、“流量”,用三年时间做到全县教育事业按编制定员,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2、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继续开展在农村学校从教15年以上优秀教师“农村长期任教奉献奖”评选活动;继续实行长期在西部山区工作的教师工资上浮政策;继续执行县城教师申报高级职称须有一年以上农村任教经历的规定;对取得中级及以上职称、获县教学新苗一等奖、教坛新秀、教学中坚、名教师及以上荣誉称号者实行“服务期制度”,鼓励优秀教师扎根农村中小学教育;继续实施教师上挂下派制度,扎实开展“百校结对、千师支教”活动,鼓励名教师、建成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健全师资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按每年不少于全县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的比例安排专项资金。巩固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重点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理念、信息技术、学历等全方位培训,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我县师资队伍、教育水平均衡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1、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县财政局要对教育的投入、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县教育局负责对各学校布局调整、危房改造、中小学校长及教职工管理、中小学控辍保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其它各有关部门应根据自身职能,积极做好协助与配合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强化教育督导工作。县政府要进一步完善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考核通报制度,不定期开展农村教育的专项督查与通报,并将督导评估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进行奖惩的重要依据。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对各乡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情况、各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制情况,以及教育工作中的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检查督导。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定期、不定期地向县政府作出督导报告,并向有关部门通报检查及评估结果。

3、建立表彰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县政府对积极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对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有显著成效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奖励,并在转移支付和各种专项资金分配中予以倾斜。对挤占挪用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不及时修缮危房或管理不善造成重大责任事故,造成教育资产流失的,要追究乡镇和部门主要领导和直接管理者的责任。

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责篇4

一、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一)稳步推进农村厕所改建。2020 年,按照农村“厕所革命”中央整村推进计划和《省农村厕所革命实施方案(2019-2020 年)》要求,全市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77966 座以上;一类县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到90 %以上,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二类县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85 %以上;三类县按照计划数稳步推进。全市改建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259 座。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1 座以上无害化卫生公厕全覆盖,尚未达到要求的县(市、区)自行补齐缺口。(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加快推进乡镇(街道)镇区公厕改造提升。2020 年,除人畜饮水困难地区外,乡镇(街道)镇区基本消除旱厕,实现无害化卫生公厕全覆盖,乡镇公厕逐步配套方便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或孕妇儿童使用的带扶手的坐便器或蹲便器。(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三)选择适宜模式和位置。各县(市、区)要参照《省农村厕所改造建设技术指南(试行)》,选择适宜的技术和改厕模式。山区、干旱缺水等不具备建设水冲厕的地区,可结合实际先行试点,探索改造粪尿分集式、双坑交替式、双瓮漏斗式等模式的无害化卫生户厕,证明切实可行后再推开。各乡镇(街道)、村组公厕和户厕位置选择要合理、方便,避开饮用水水源地、河道等水环境敏感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牵头负责;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四)规范改厕流程。各县(市、区)要组织开展厕所化粪池等产品供货商审核选择,向乡镇提供供货商及产品名录,指导村组、农户在名录范围内采购产品。统建厕所要严格按照标准施工,并落实施工单位保修责任;农户自建厕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施工。要根据《省农村厕所改建验收办法(试行)》,对已改建的厕所及时进行验收,通过验收后方可兑付财政奖补资金。(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五)做好管理服务。各县(市、区)要建立农村改厕技术指导员制度,每个行政村明确1 名以上改厕技术指导员,全程跟进指导施工人员、农户进行改厕作业。要逐级开展技术培训,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组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全覆盖。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完善公厕档案,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完善户厕档案,并录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平台。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做好改厕技术指导和厕所卫生评价。(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六)推进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在厕所改建的同时,探索多种形式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引导有用肥需求的农户自行清掏化粪池粪污,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有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覆盖的村组,要做好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处理、利用。要积极探索建立厕所粪污处理服务组织,通过配备吸粪车、建设储粪池等方式,收集公厕和户厕粪污,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厕所粪污收集利用服务。(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七)明确治理目标。到2020 年年底,一类县(市、县)25 个涉农乡镇(街道)镇区、1639 个村庄(含村民小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二类县(江川区、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 33 个涉农乡镇(街道)镇区、3122 个村庄(含村民小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三类县(华宁县、元江县)15 个涉农乡镇(街道)镇区、1370 个村庄(含村民小组)生活垃圾不乱堆乱放,达到干净整洁基本要求。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销号。(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供销社、市文明办、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八)加强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各县(市、区)要合理布局县域农村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鼓励相邻县(市、区)、乡镇(街道)共建共享终端处置设施。各乡镇(街道)镇区要配置垃圾收运车辆,并结合实际需求建设垃圾转运站,有条件的建设压缩式转运站,普及密闭运输车辆。各村组要建设或配置生活垃圾收集房(池、箱),尽量做到防雨、防风、防渗、卫生,并根据建筑布局合理确定设施位置。垃圾终端处置设施覆盖的村庄,要及时将生活垃圾转运至就近的终端处置设施处理;交通不便,距离垃圾终端处置较远的边远地区,要选择成熟可靠的处置工艺,就地减量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九)开展就近分类、源头减量试点。在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设施未覆盖的地区,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就近分类试点,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各县(市、区)每个乡镇(街道)要自行确定1-2 个试点村庄,制定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奖励引导机制,按照可腐烂垃圾、可再利用垃圾、可燃烧垃圾、可填坑垫道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开展分类和处置。每个试点村庄要配置可再利用垃圾堆放设施和可燃垃圾堆放处理设施。要指导试点村庄农户配置分类垃圾桶(筐、箩),将剩菜剩饭、果皮菜叶、腐烂瓜果、动物内脏、草木灰等收集至可腐烂垃圾桶,及时堆肥还田;将玻璃、塑料制品、废金属、废家电、可再利用废纸、废旧布料等收集至垃圾筐(箩),并放入村庄指定的可再利用垃圾堆放设施;将纸屑、烟头、锯末、秸秆、枯枝烂叶、卫生用品等收集至垃圾筐(箩),并放入村庄指定的可燃烧垃圾堆放处理设施;将灰渣土、碎砖旧瓦、陶瓷品等垃圾在村内填坑垫道;将农药化肥包装物、废电池、灯管灯具等有毒有害垃圾集中回收转运至县(市、区)级处理。可再利用垃圾和可燃烧垃圾由村庄保洁员负责处理。(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明办、市供销社、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十)聚焦目标任务。一类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三大高原湖泊环湖周边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乡镇(街道)所在地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0 %以上;二类县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乡镇(街道)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70 %以上;三类县农村生活污水乱泼乱倒现象明显减少,因地制宜推进乡镇(街道)所在地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十一)编制专项规划。参照《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编制指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要求,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方案)的编制,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村庄治理任务。(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十二)开展乡镇(街道)所在地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推行集中、分散以及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加快推进乡镇(街道)所在地生活污水治理。(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十三)推进村庄生活污水治理。靠近城镇的村庄,要优先考虑将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离城镇较远但居住比较集中,规模较大的独立村庄或有条件的相邻村庄,建设或联合建设雨污分流收集管网等配套工程,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或集中式人工湿地、氧化塘等生态模式处理;位置偏远、规模较小的村庄,合理利用现有边沟和自然沟渠收集生活污水,以分散式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氧化塘、稳定塘等生态措施,因循就势处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在不具备建设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农村,实施无害化卫生户厕改建后,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的尾水就近就地还田还地利用;经其他方式处理后达到相应水质标准或要求的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环境景观补水等。(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十四)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整治。要按照《关于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函〔2020 〕117 号)和《省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方案》指导督促各县(市、区)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明确黑臭水体名称、地理位置、污染成因等,建立名册台账,积极开展治理试点示范。县级生态环境部门要根据农村黑臭水体的排查结果,在有基础、有条件的水体设置监测点位,推动水质监测工作。各级水利部门要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以县域为单元开展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推动农村河湖黑臭水体治理。(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按照职责分工分别牵头;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四、持续提升村容村貌

(十五)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各县(市、区)要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推动各村组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大清扫、大消毒”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健康理念、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2020 年,全市50 %以上的乡镇(街道)创建为省级卫生乡镇,40 %以上的行政村创建为省级卫生村。(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林草局、市供销合作社、市扶贫办、团市委、市妇联;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十六)全面清理沟渠水塘。各乡镇(街道)、村组要督促农户维护、清理自家房前屋后沟渠水塘,定期组织农户清理村庄沟渠水塘内淤泥、垃圾、杂草、漂浮物,村庄保洁员做好日常清理工作,确保沟渠水塘干净。(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十七)规范村庄畜禽养殖。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督促各村组全面排查整改村庄人畜混居问题,督促人畜混居农户单独建设畜厩等附属设施或在村庄集中养殖区内养殖牲畜,确保所有农户人畜分离。要全面排查整改村庄内畜禽粪污未入坑问题,督促畜禽养殖户在养殖点建设粪污收集坑,并配置防雨水盖板。督促畜禽养殖户将畜禽粪便和尿液全部收集至粪污收集坑,并及时清理,避免溢漏。禁止在村内晾晒畜禽粪便,严禁养殖粪便等生产废水直接进入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排放到外环境。(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十八)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督促指导各村组全面整治私搭乱建和村庄公共区域建筑材料、坛坛罐罐、秸秆柴草、生产农机具等乱堆乱放问题。组织农户拆除废旧棚房和残破围墙、倒塌墙壁等残垣断壁。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统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开展保护规划修编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林草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十九)推进乡村绿化行动。开展森林乡村创建,推荐国家森林乡村,评价认定一批省级森林乡村。开展全市村庄绿化情况调查,摸清村庄绿化覆盖现状底数。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加快恢复25 。以上坡耕地等区域的林草植被。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完成一级古树和名木挂牌。积极开展古树名木抢救复壮试点工作。(牵头单位:市林草局,配合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十)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完成“直过民族”及20 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向自然村延伸,实施第四、第五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工程建设。(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供电局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十一)开展美丽乡村创建。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按照省上安排部署,积极争创美丽乡村示范村。(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五、加强村庄规划与管理

(二十二)加快规划编制。市自然资源规划部门要编制《市“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技术指南》等技术文件,强化对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各县(市、区)要全面开展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以一个或若干个行政村为单元,以保护形势紧迫、发展愿望强烈等村庄为突破口,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十三)强化规划管控。各县(市、区)要强化建筑风貌、建筑质量管控,引导村民合理有序建房。优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审批流程,深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运用,实行省级平台统一打印、县级自然资源部门或乡镇政府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2020 年,全市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覆盖率和乡村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覆盖率达到90 %以上。(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六、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

(二十四)建立完善村庄清扫保洁制度。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督促各村组建立完善村庄清扫保洁制度,定期组织农户清扫村内户外道路、活动场所、沟渠水塘、卫生死角等,实现村庄清扫保洁常态化。各县(市、区)通过财政补助、村集体补贴、农户适量付费等渠道筹集资金聘用村庄保洁员,或设立村庄保洁员公益性岗位,确保每个自然村有1 名以上村庄保洁员。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能胜任岗位的,应优先考虑。要明确保洁员工作职责、工作范围、监督管理等,确保保洁员履职到位。(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十五)建立完善公共设施管护机制。各乡镇(街道)、村组要建立完善道路、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水利设施等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建立管护队伍。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公共设施维修养护进行补助。(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按照职能分工分别负责;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十六)制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各县(市、区)、乡镇(街道)要督促各村组制定(修订)完善简洁明了、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将村庄规划、黑臭水体治理、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设施维护、农民建房、房前屋后“三包”、保洁费缴纳、奖惩措施等纳入村规民约。要加强日常监督,确保村规民约执行到位。(牵头单位:市民政局、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文明办、市司法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配合单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七)完善落实工作推进机制。各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要加强部门联动,进一步落实好联席会议、信息调度、情况通报、工作督导、年度考评等工作机制。坚持把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突出问题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十八)建立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各地区要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强化农村厕所改建和管护、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完善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机制,发挥好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充分统筹农业农村、住房城乡、生态环境等部门资金,强化农村厕所改建和管护、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方面资金保障。(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十九)建立完善问题排查整改机制。各县(市、区)要对照 “人居环境1 档标准”8 项要求,逐村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回头看,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确保所有村庄达到人居环境1 档标准。各级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利、卫健等部门要联合开展农村厕所、生活垃圾治理设施、污水治理设施、水利设施等公共设施质量和运行情况大排查、大检查专项行动,对质量不达标、管护不到位、使用不正常、群众意见大、骗(套)取资金,及脱离实际、劳民伤财、虚假强推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各级有关部门要完善和落实问题投诉反馈及发现整改机制,及时跟踪办理反馈。(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党委、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责篇5

一、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

专委会今年以来召开了三次安全生产联席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认真落实各级领导关于安全生产批示指示精神,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三夏双秋等重点农忙时段,组织对全县农业农村领域开展了全方位安全大检查。

1月19日,专委会第一主任王鲁文同志召集各成员单位召开了响水县农业农村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进会议,并印发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要求各单位积极配合,全力保障我县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稳定向好。

4月30日,专委会第一主任王鲁文同志在陈家港镇召开2020年伏季休渔暨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对全县伏季休渔、“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和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

8月28日,专委会第一主任王鲁文同志主持召开了专委会成员单位会议,就专委会联席会议制度、专委会工作方案、工作机制等进行了讨论。

二、部门联动,确保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总体形势稳定,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专委会组织各单位检查人员6000多人次,深入到乡村、集市、田间场院、港口码头等场所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累计检查企事业单位1871家,立案59件,罚款13万元。农机方面: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公安局在重点时段对重点路口开展道路联合执法,取得了我县变型拖拉机全面清零的喜人成绩。渔业方面:县农业农村局联合海事局、市场局、工信局等单位联合检查船舶修造企业20家次,检查水产市场55家次,检查渔船300多艘次,水上巡查5000多海里,陆上里程近万公里,清理取缔“三无”船舶113艘。畜禽养殖与屠宰方面:农业农村局、市场局、公安局等单位联合排查生产企业1229家次,关闭取缔非法屠宰点11处,有力保障了生猪稳产保供任务。

三、多措并举,广泛开展宣传。

一是开展安全生产专题学习。各成员单位集中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和对江苏的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同时收看《“3.21”事故警示教育片》和《江苏省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培训视频教材》,通过集中学习,激发专委会干部职工主动担当作为的内生动力。二是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宣讲活动。按照《响水县安委会关于开展“百团进百万企业”安全生产学习宣讲活动的通知》要求,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带头,班子成员依次开展安全生产宣讲活动,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为安全的良好氛围。同时利用办事大厅滚动大屏、手机短信、安全生产月度例会等方式,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行动。三是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查找身边的隐患”活动,设立隐患线索举报平台,健全激励奖励机制。依法建立安全举报人制度,加大举报奖励力度。邀请新闻媒体走进企业,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曝光安全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

四、全力整治,行业突出问题。

一是严格按照省、市、县安排部署,以提高农机、渔船和沼气安全、畜禽养殖与屠宰监管水平为目标,以打击农机和渔船非法载客、违法驾驶、无证经营和沼气不按规程操作、私屠滥宰为重点,深入开展农业生产领域专项整治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共查处农机违法案件19起,渔业违法案件11起,私屠滥宰17起,未检产品6起,销售假冒伪劣产品6起,行政处罚60余人,行政罚款近13万元。二是专委会主任、办公室主任带队检查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利用五一、国庆、农忙等重点时段深入田头地间开展安全专项检查20余次,发现隐患6处,并现场交办给相关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到位。三是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积极推动企业实现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应急救援和安全生产能力评估“六到位”。通过加大宣传和签订责任状、承诺书,明确各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和义务,并定期开展检查,督促企业真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法规宣贯、执法检查、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积极推进专项整治“一年小灶”,有序衔接专项整治“三年大灶”,实施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提升农业农村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全县农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责篇6

按照《常雄县2020年上半年全面依法治县工作要点》的要求,这一年来,我局着力提升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严格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扎实开展依法治县工作,有力地推进了“法治常雄”建设和现代“三农”事业发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法治实践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为常雄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法制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健全依法行政领导机构

为全面加强依法治县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县农业农村局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局长、党组书记任组长,副局长和纪检组长任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牧政股,负责依法治县的日常事务工作。同时,完善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制度机制,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和制度约束,增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强化对依法治县工作的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和年度述职述廉报告的重要内容。

二、加强学法用法,提升干部队伍法律意识

依法治县的学习和“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结合进行,局领导带头学法用法。法律宣传做到多样化、常态化、制度化。每月集中学习法律法规1次,组织学习了《宪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动物防疫法》、《农业法》、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10余部法律和法规。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提升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能力及执法水平。

三、完善工作制度,规范行政权力行为

依法规范行政职权,建立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推行责任清单制度;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了《县农业农村局2020年度依法治县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依法决策制度机制,将决策行为置于法治框架内。建立健全完善依法治县工作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考核制度等30多项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县农业农村局九法监督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县生猪屠宰执法队做到执法主体合法,执法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准确,处罚适当。

四、实行党务政务公开,积极开展行政权力事项清理

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或依照有关规定等不宜公开的以外,县农业农村局的班子、党组的决定事务都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公开。我局建立了县农业农村局公开信息平台、网上办事大厅平台。梳理权力依据,绘制流程图、清理处罚自由裁量标准、设置监察点信息等,经清理后完成了农业行政审批(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共153项行政权力事项基础信息的录入、审核、流程设置、事项授权等工作。坚持行政审批项目“两集中、两到位”,做到执法责任、执法程序、执法流程、执法依据、裁量标准等公开透明,确保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促进机关效能建设。

五、开展农业执法检查,维护农民合法利益

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和完善了畜禽养殖环节和屠宰环节的质量检验检测、生猪屠宰远程全方位监管体系,全面清理禁养区畜禽养殖场,全年共出动执法检查、巡查车辆1200余次/台,开展执法检查、市场巡查150余次,抽检猪尿样品、猪血样品、禽血样品、饲料、兽药、猪肉产品、牛肉产品、禽蛋等产品样品5600余份,较好地维护了畜禽养殖环节和屠宰环节及农资市场秩序和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预防了农业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切实解决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

六、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确保依法治县工作顺利推进

积极开展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活动,编印了县农业农村局依法治县宣传手册150余本,全县农业系统干部职工人手一册,发放到重点企业和服务对象,大力普及依法治县及涉农法律法规知识。今年,举办农业基层法制培训及技术培训班6期,培训农业系统干部职工、乡镇管理人员、项目工程管理人员及养殖大户560余人次,全面提升干部职工及服务对象的法治意识、法律水平和专业技能。为提升执法队伍素质,多局今年选派4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农业行政执法培训学习。

七、依法行政,加强现代“三农”事业建设

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责篇7

一、*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现状

(一)农村公路概况。截止20*年底,*县地方管养的农村公路总里程为1731.461公里。其中:县道20条,472.781公里;乡道113条,1169.911公里;村道14条,88.769公里。

(二)现行管理养护机制。县地方公路管理段现有在职职工40人,50岁以上的有19人,40至49岁的有6人,39岁以下的有15人。其中本科学历1人,大专以上学历11人,中专学历2人,中专以下学历26人,助理工程师7人,技术员5人。配备有装载机、运输车及相关公路工程设施。有工程建设所需的设计、概预算等软件。

二、指导思想和改革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并重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强化交通主管部门的管理养护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投入机制,加快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进程。通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和运行机制,保障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正常使用,实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正常化和规范化,确保县道、乡道、村道常年得到有效管理养护和安全畅通,促进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三、组织机构,工作职责

(一)成立*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其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领导和协调全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交通局,负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实施,由县交通局局长*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三位同志负责具体办公。

(二)公路管理养护机构设置

1.保留*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其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设置为:领导班子4人,负责对地方段的全面领导,其中:设段长1人、副段长2人、党支部书记1人;办公室4人,负责文秘及其它事务性工作,其中:办公室主任1人;秘书2人、档案管理兼收发员1人;计统财务室编制2人(会计、出纳、统计员),主要负责养护资金的计划、管理和使用;工程技术室编制6人,主要负责工程管理(含养护工程的设计等)、统计、质量监督和合同管理等工作;*县路政管理大队编制10人,负责全县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和指导各乡(镇)对乡道、村道路政的管理工作。

2.在乡(镇)设立公路管理所。各乡(镇)在乡(镇)人民政府成立农村公路管理所,分管交通工作的副乡(镇)长兼任所长,其编制由各乡(镇)内部调配专(兼)职人员2至3名,受乡(镇)人民政府及*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双重领导,年终由*县地方公路管理段负责检查考核。

3.遵循管养分离的原则,根据《公司法》等法规,对地方公路管理段现有资产进行评估,引导和培育具备养护资质条件的民营养护公司,在行政许可范围内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主要通过竞争参与农村公路的养护。

(三)各级和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原则上由县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监督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

县人民政府职责:是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责任主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领导工作并组织实施,筹措和管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监督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县交通局职责: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制定辖区内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编制上报并组织实施已批准的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和按程序开展大中修工程交、竣工验收工作;组织养护工程的招投标和包发工作;监督和考核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和本辖区内乡(镇)人民政府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检查养护质量,对辖区内农村养护资金、项目、质量、进度及路政管理和路产路权的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职责:负责参与、协助交通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建、管、养工作及农村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县地方公路管理段职责:具体承担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拟定农村公路养护建议计划,并具体负责实施已批准的养护工程计划;对养护资金、质量、进度进行监督检查;对全县农村公路里程进行统计、建档立卡;检查考核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的各项工作;受交通局委托负责全县路政管理工作。

乡(镇)农村公路管理所职责:协助县交通管理部门完成公路的规划、建设工作及公路路政案件的查处工作;及时上报公路水毁情况;对辖区内农村公路的乡道、村道建档立卡。

村民委员会职责:依靠和发动群众,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和交通部门做好本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建、管、养工作;定期维护公路,确保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组织沿线村民和本村党员、群众义务对公路维护保养,及时上报公路水毁情况及负责辖区内村道的安全工作。协助乡镇人民政府、交通部门搞好农村公路的产权维护工作和公路统计上报等工作。

四、资金筹措及管理

(一)资金来源

1.省拨公路养路费用于公路养护大中修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80%,20%用于小修保养和日常养护及材料费开支。地方征收的拖拉机养路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上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比例返还,全部用于全县农村公路养护。

2.省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县道每年每公里补助7000元,乡道每年每公里补助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补助1000元。

3.州级财政预算(养路费分成)安排部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

4.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资金100万元,县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在此笔经费中统筹安排。

5.积极拓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融资渠道,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吸引企业出资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捐资以及投工投劳用于农村公路管理养护。

(二)资金使用管理

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必须按照规定专户储存,全部用于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县交通局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要充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县各等级公路的养护成本进行预算,明确县道、乡道、村道的养护成本,明确养护经费的投入;省、级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专项工程(特大自然灾害除外)。节余资金结转下年使用,超支不补。县交通、发改、财政、审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加强对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的监督与检查。

五、运行机制和工作措施

(一)管理养护机构运行机制。

1.管养机构运行方式。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建立养护工程和日常养护管理分类运作机制,即:县地方公路管理段只履行公路管理职责,具体养护工作由养护公司或沿线受益群众承担;实行管养分离后,原地方公路管理段拥有的工程机械经评估后全部有偿转让给养护公司,养护公司属于民营股份制企业。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组织*

2、路政管理方式。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由县路政管理大队负责。其中,县道路政管理由县地方公路管理段路政大队具体负责;乡道、村道及其设施的保护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路政案件的处理由县路政大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加强路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综合整治农村公路超载超限问题,扩大超限运输治理的覆盖面,依法保护路产、路权,检查、制止和处理各种侵占、破坏农村公路、公路用地及附属设施的行为,保障农村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3、养护方式。农村公路县道和乡道、村道中沥青路面、水泥路面的大、中修工程、防护、水毁修复等技术性较强的工程,一次性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应通过招投标,由具有相应养护资质的公路养护公司实施,实行合同管理、计量支付。乡道和村道的日常养护,可通过竞争方式承包给公路沿线的村民,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公路绿化、安全标志设置,按管理责任划分,县道由县地方公路管理段负责;乡道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村道由各村民委员会负责。全县重要的县道遭到水毁时,应在水毁中断交通48小时内进行保通;乡道应于5天内保通;村道应于10天内保通。

(二)养护技术质量标准

1.县道养护严格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和《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5—94)的相关规定执行。弹石路面按照《*省农村公路弹石路面设计施工手册》执行。

2.乡道、村道公路养护参照《*省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检查评定标准》的相关技术标准执行。

3.公路养护大中修和改建工程,按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F80/—20*)和《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2003第3号令)和《关于贯彻执行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有关事宜的通知》(交公路发20*年第446号)的要求进行验收,中修和小修工程参照执行相关部颁,竣工验收合格后转入正常养护。

4.公路大中修工程预算采用*省交通厅下发的《*省公路养护工程预算定额(试行)》及《*省公路养护工程预算编制办法(试行)》执行。

县农业农村局工作职责篇8

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保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环境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市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县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公路,是指按照国家、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建,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验收合格的县道、乡道和村道。

县道,是指连接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与所辖行政区域内主要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所在地、主要旅游景点、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和省道的县际间、连接国道和省道的重要公路。

乡道,是指不属于县道以上的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通往所辖行政区域内乡镇(街道)的公路、乡镇(街道)际间、乡镇(街道)与外部连接的公路,以及具有重要联网功能的乡镇(街道)通往行政村的公路。

村道,是指不属于乡道以上的乡镇(街道)通往行政村、行政村之间以及行政村与外部连接的公路。

县道、乡道、村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命名和编号。

第四条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镇(街道)村尽责”的原则,健全、完善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体制,确保农村公路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二章职责与体制

第五条县交通局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将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纳入日常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范畴,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筹措、拨付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

第六条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以县级为主。县人民政府是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对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制定本行政区域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有关规定,并督促所属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贯彻执行;

(二)负责筹措和落实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并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三)规定所属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在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并实行年度工作考核;

(四)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应急预案及时处置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农村公路畅通。

(五)依法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其它相关工作。

第七条县交通局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将农村公路纳入路网统一管理范畴,按照科学高效的原则建立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协调、监督、管理、考核机制,逐步实现有路必养的目标。

县交通局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发展规划,会同县财政部门编制上报农村公路养护年度建议计划,负责农村公路养护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资金使用、养护市场及养护质量等的监督检查,开展养护与管理技术培训,指导并监督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

县交通局所属的县公路管理段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第八条县发展改革、财政、审计、劳动保障、人事、公安、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建设、水利、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九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按照上级人民政府的规定,在县交通局的组织指导下,认真履行乡道、村道公路养护与管理职责,筹措落实乡道、村道公路养护资金,组织好乡道的日常养护,监督、检查村民委员会做好村道公路养护的相关工作。明确有领导分管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工作,并落实乡镇(街道)现有相应机构来具体兼管乡、村道养护与管理相关工作。

村民委员会应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明确一位村委会负责人分管,筹措落实村道养护资金,并制订含有保护路产路权在内的村规民约;落实农村公路养护人员,建立养护工作的竞争、激励、监督机制;及时制止占用和损害公路的行为,做好村道管养工作。

第十条县道养护工作由县公路管理段直接负责;乡道、村道养护管理职责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承担。

第十一条各相关单位应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做好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应纳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县交通局及县公路管理段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检查监督,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养护质量进行定期(月、季、年)和不定期检查、考核、评定,建立检查考核工作机制;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公路养护管理考核办法及考核评分标准、办事程序、经费下拨办法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正常有序,养护经费列支符合规范。

第三章资金的筹集与使用

第十二条县、乡镇(街道)两级财政和村民委员会都应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建立由财政投入和其他资金共同组成的多渠道的农村公路养护筹措机制。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筹措与使用遵循“多方筹措、统筹安排、分级管理、专款专用、强化监管”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平调和挪用养护资金。

第十三条省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的农村公路养护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公路的养护工程,同时对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给予适当补助。省补养护工程标准为县道年公里15000元,乡道年公里8000元,村道年公里1500元。省级资金的使用管理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县人民政府对农村公路水毁工程和附属设施的修复等专项工程给予一定的补助。

第十五条县人民政府筹集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由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和其他资金组成,实行预决算管理。

县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应当用于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和养护工程(含水毁工程等),并优先保证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

县交通局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户,并按规定科学合理安排使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

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时,要综合考虑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的实际需要及养护工程配套资金、公路水毁及附属设施修复等经费补助(应列专项经费)的需求。农村公路的日常养护资金应根据养护资金测算标准加以落实,县级财政投入的具体标准为:县道年公里4000元,乡道年公里2000元,村道年公里500元。

第十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积极投入资金和力量用于乡道、村道的养护管理。乡级财政对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的投入原则上不低于乡道年公里1000元,村道年公里500元。

第十七条村民委员会应按照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等方式进行民主决策,也可采用社会、企业捐资方式筹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在筹资时,要切实依法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

第十八条乡道、村道公路日常养护经费的拨付,应与农村公路养护质量挂钩。实行以奖代补。

第十九条县交通局、县公路管理段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养护资金的监管,并自觉接受审计、财政和上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专款专用。村民委员会也应建立相应的养护资金管理制度,下拨村级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及村筹集的资金实行帐务公开,接受村民监督。

第四章养护与管理

第二十条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包括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和路政管理。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是指农村公路的大修和中修工程(以下统称养护工程)。

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是指农村公路的小修、保洁、绿化管护、附属设施维护等。

农村公路路政管理,是指为保障农村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依法保护公路、公路用地及附属设施,管理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的行政行为。

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日常养护和路政管理应按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路政法律、法规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农村公路应当保持路基稳定、路面平整、路肩整洁、排水畅通、构造物和沿线各类设施完好,宜林路段绿化齐整。对桥梁、隧道、急弯、陡坡或者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应当根据财力情况,按照国家标准逐步设置交通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

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致使农村公路交通中断或者严重损坏时,县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县公路管理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通行。

第二十二条乡道、村道的大中修工程、专项工程、水毁工程等养护工程,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养护管理单位,在县交通局的指导下,按照招投标管理的有关规定择优选定有养护资质的养护工程施工企业实施。有条件的乡道、村道日常养护也应按市场化机制进行养护,如因山区等自然条件原因,乡道、村道公路日常养护无法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养护作业单位的,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养护方式。

农村公路中的村道养护一般应按照“乡镇监管、行业指导、村委负责、村民自养、政府补助(以奖代补)”的原则组织实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由乡镇(街道)统一养护管理。村民委员会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聘用、委托、个人(农户)分段(片)承包、建立养护协会组织养护等灵活多样的养护方式,并签订养护合同,报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公路管理机构备案。对日常养护中的一些专业技能要求高的小修,如油路补洞、水泥路灌缝、附属设施维修,可单独委托或招投标,由养护公司进行养护。

第二十三条县道养护工程由县公路管理段提出建议计划,按有关规定报批。乡道、村道养护工程的安排,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养护管理单位提出要求,县交通局及县公路管理段统盘考虑公路路况、交通流量、路面类型等,视公路破损状况全盘考虑,科学合理安排计划,并按有关规定报批或备案。

第二十四条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应当建立“标准明确,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的质量监督体系,确保农村公路养护工程质量。

第二十五条县交通局、县公路管理段、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应当结合农村公路养护特点,建立养护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督促养护作业单位和养护人员严格执行养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十六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时,应当遵守下列安全规定:

(一)在作业区间或者施工路段两端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与警示标志,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

(二)公路养护作业人员应当穿着安全标志服;

(三)养护作业车辆、机械设备应当设置明显的作业标志;

(四)在夜间或者恶劣天气作业的,现场应当设置醒目警示信号;

(五)养护作业完毕后,应当及时消除遗留物;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养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十七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期间,应当保障车辆通行的基本条件和安全,不得因养护作业而随意封道,中断交通。确因养护作业需要封道,中断交通12小时以上的,除紧急情况外,应当提前5日向社会公告,并在路口设置绕行标志。

第二十八条各有关单位应对农村公路养护所需的取砂、取石、取土、取水等事项给予支持和协助。

第二十九条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沿线生态环境和植被的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及时收集、清理养护废弃物。

第三十条县道和乡道的绿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有关规定执行;村道绿化应当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的有关规定,因地制宜,自行实施。

绿化树木不得遮挡路灯、交通标志,不得妨碍安全视线和影响通行。

绿化树木不得擅自砍伐,确需更新砍伐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一条县交通局及县公路管理段应建立农村公路养护资料档案数据库;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和农村公路养护作业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有关资料档案的统计上报工作。

第三十二条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发生在农村公路上的违反路政管理规定的行为,由县公路管理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公路管理段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县人民政府或者县交通局可以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管理机关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职责的;

(二)因监督管理不力,造成农村公路较大损坏或者他人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

(三)养护工程未依法进行招投标的;

(四)截留、挤占、平调、挪用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

(五)强令村出资、投劳,增加农民负担的;

(六)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五条任何单位、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对农村公路、公路用地以及公路附属设施造成损坏以及造成他人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列入乡道、村道公路养护管理计划范围的公路另行下文。其它村级公路的养护管理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行政村村民委员会根据各自情况解决。

第三十七条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本办法制定本乡镇(街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方案,并报县交通局备案。

第三十八条本办法由县交通局负责解释。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含义范文 下一篇:制药工程专业评估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