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栽培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5 17:44:09

农作物栽培方法

农作物栽培方法篇1

关键词:农业设施,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发展

Abstract:Thispaperweresummarizedtheoriginationanddevelopment,theconstructionoffacilitiesSystem,substrategenotypes,andcharactersofeco-organicsoilessculture,andputforwardthedirectionandprospectofEco-organicSoillessCultureSysteminthefuture.

目前世界上应用无土栽培技术的国家和地区已达100多个<1,2>。由于其栽培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发展,应用范围和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经营和技术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逐渐实现了集约化、工厂化生产,现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基础,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目前,用营养液灌溉的无土栽培不能生产出合格的AA级绿色食品,全国不少大中城市出现80%以上的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3>。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对蔬菜等食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兴技术,能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也是实现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之一。因此,了解和认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途径和方向对于设施园艺工作者有很重要的意义。

1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定义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4>。这种绿色环保型有机农业生产系统是建立在充分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有机物质资源的基础上,其物质的投入与产出,循环与积累均从属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存在与发展。对推动我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实施,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2有机生态型无上栽培的由来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人为活动对土壤影响之深、强度之大是世界上其它国家不可比拟的。设施栽培是一种人为作用十分强的土地利用方式,由于其特定的环境条件、栽培方式以及偏施重施化肥,造成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设施中土壤盐渍化、连作障碍现象日趋严重,大大限制了设施农业的发展。<5>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农业部把无土栽培列为重点攻关课题,组织全国攻关<5,6,7>。“七五”(1985~1990)期间我国无土栽培研究主要集中在引进和比较各种无土栽培系统的优劣,至“七五”末期我国基本形成了北方以基质栽培为主,东南沿海地区以薄层营养液膜法(NFT)栽培为主,华南热带地区以深液流水(DFT)栽培为主的无土栽培发展格局。但无论是北方的基质栽培,还是东南沿海的NFT栽培和华南的DFT栽培,均用营养液灌溉作物根系<8>。营养液的配制和管理要求生产者具有较高的水平,而且生产的产品硝酸盐含量过高,不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所有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无土栽培在我国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应用<8>。那么能否找出其它方法来代替这种要求严格的无土栽培方法,同时又能获得相似结果呢<9>?因此研究简单易行有效的基质栽培技术,是加速我国推广应用无土栽培的关键。经过不断的探索研究,至“八五”末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无土栽培组成功地研究开发出一种以高温消毒鸡粪为主,添加适量无机肥料的配方施肥来代替用化肥配制营养液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8>。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用有机固态肥取代了化学营养液,用廉价易得的农作物秸秆、玉米芯、菇渣等农产品废弃物取代价格昂贵的草炭作为无土栽培基质,可连续使用3-5年,操作起来简单,易被广大的农民所接受。所以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便逐步产生、发展,在实际生产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3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设施系统构造

3.1槽式栽培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多采用基质槽培的形式。在无标准规格的成品槽供应时可选用当地易得的材料建槽,如用木板、木条、竹竿、砖块等,槽框能保持基质不散落到走道上即可。槽框建好后在槽底部铺1层0.1mm厚的聚氯乙烯塑料薄膜防止土壤病虫传染。槽边框高15-20cm,槽宽依不同栽培作物而定,黄瓜、甜瓜等蔓茎作物或植株高大需有支架的番茄等作物的栽培槽标准宽度定为48cm,可供栽培2行作物,栽培槽距0.6-lm。生菜、油菜、草毒等植株较矮小的作物,栽培槽宽度可定为72-96cm,栽培槽距0.5-0.8m。槽长依保护地棚室建筑状况而定,一般为5-30m。在有自来水设施或水位差1m以上储水池的条件下,单个棚室建成独立的供水系统。宽48cm,外径72厘米,高度l8-20厘米的栽培槽,可铺设滴灌管1-2根。

3.2袋式栽培

基质中选一种或几种按不同比例混装入长90-100cm,宽30cm,高15cm的塑料袋,塑料袋宜选用黑色耐老化不透光筒状薄膜袋,厚度0.15-0.2mm,直径30-35cm。制成筒状开口栽培袋,内可装基质10-15L,可栽培一株番茄或黄瓜;也可剪制成70cm长的长方形枕头袋,内装基质20-30L,平置地面,开两个洞栽培两株作物。营养基质袋顺序排列置于温室内,每株苗设一个滴灌喷头,在袋的底部和两侧各开0.5-1cm的孔洞2-3个,排出积存的水分或营养液,防止沤根。

3.3立体垂直栽培

它分为柱状或长袋状栽培,可生产结球生菜,草莓及多种叶菜。柱状有基质无土栽培可用石棉水泥管或硬质塑料管,内充满基质,在其四周开口,作物定植在孔内的基质上;长袋状栽培可用粗15cm,厚0.15-0.2mm,长2m米,内充满基质的塑料薄膜袋,下端结扎,悬吊在温室内,在袋的四周开直径为2.5-5.0cm的定植孔,孔内定植作物。有基质栽培柱或长袋摆放密度,行距可为1.2m,柱(袋)距0.8m,从袋或柱的顶端灌水。

4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特点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具有一般无土栽培的特点,如:提高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减少农药用量、产品洁净卫生、节水节肥省工、利用非可耕地生产蔬菜等。此外,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4.1大幅度降低无土栽培设施系统的一次性投资,节省生产费用,降低成本

营养液灌溉的无土基质栽培实际上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这种高投入也表现在水和肥料的使用上。目前,国内外的基质栽培大部分尚未实行水分养分的封闭式循环利用,过量灌溉的营养液和灌溉水排入温室外的土壤中,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低于露地土壤栽培的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10>。由于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不使用营养液,从而可全部取消配制营养液所需的设备、测试系统、定时器、循环泵,各种大量和微量元素等,降低无土栽培设施系统的一次性投资。它主要施用消毒有机肥,而由于基质中有大量的有机肥,故追肥次数和数量很少,与使用营养液相比,其肥料成本降低60%-80%,从而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4.2对环境无污染

在营养液栽培的条件下,灌溉过程中20%左右的水或营养液排到系统外是正常现象,但排出液中盐浓度过高,对地下水有严重污染。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系统排出液中硝酸盐的含量只有l-4mg.L-1,由此可见,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方法生产蔬菜,不但产品洁净卫生,而且对环境也无污染。

4.3可达“绿色食品”施肥标准

从栽培基质到所施用的肥料,均以有机物质为主,所用有机肥经过高温和厌氧发酵处理后,在其分解逐步释放养分过程中,产品中硝酸盐的含量极低,使产品达到了A级绿色食品标准如果少使用化肥,还可以达到AA级绿色食品标准。例如,有研究表明,施用有机固态肥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增加单果重,还可以明显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果实的还原糖、降低有机酸和提高糖酸比<11,12>。因此如何使属于纯无机农业的无土栽培纳入有机农业中,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以多种无机盐,尤其是硝态氮要占施氮总量达90%,所配成营养液的无土栽培,其农产品均够不上“绿色食品”档次,全国不少大中城市出现80%以上的蔬菜硝酸盐含量超标<3>。为了与国际上扩展有机食品的生产方法接轨,应尽快研究有机生态型基质培或采取有机营养液全部代替无机营养液的办法。适宜用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基质很多,如草炭、椰子壳、棉籽壳、树皮、锯末、葵花秆、蔗渣、炉渣、河沙、珍珠岩,锯木屑、菌糠、沼渣、酒糟、各种农作物秸秆及各种畜禽类肥等<13,14,15>。这些基质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供给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有机生态型基质是一个稳定的、缓冲性较强、具有良好根系生长环境的系统<16>。其微量元素含量丰富,一般不必考虑添加。对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证实了有机生态型基质培确实能生产出无污染、产品品质和风味好等优点<17,18,19,20>.通过研究还获得了一些实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中<8>。

4.4操作简便,简单易学,用工少

传统无土栽培是以各种无机化肥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营养液,且需要定期配制,所用元素和使用浓度要求十分严格.需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才能完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则是以各种有机肥或无机肥的固体形态直接混施于基质中,可以就地取材,操作方便,人们一学就会。它采用有机基质和有机肥,不仅各种营养元素齐全,其中微量元素丰富。因此,管理上只需要着重考虑氮、磷、钾、三要素的供应量及其平衡状况,无需严格考虑各种元素在施肥时的配制比例,大大简化了操作管理过程,一般的人员就可完成<21>。

4.5原料资源丰富,处理加工简便

有机生态基质的原料在我国广大农村可以就地取材,如玉米,向日葵,秸秆,椰壳,锯末,树皮等。都可以按一定配比混合后作为基质使用。为了调整基质的物理性能,也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无机物质。如蛭石,珍珠岩,炉渣,沙子等.无土栽培生产者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就地取材,选择适合本地区需要的基质.

4.6避免土壤的连作障碍和土传性病害的蔓延

我国的设施蔬菜的栽培进行周年性生产,大量的矿物质滞留在土壤中,雨水的淋溶作用减少,棚室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使土壤水分的蒸发和作物蒸腾量大,导致土壤表面积累很多的盐分。而产生的化感物质主要是通过植物地上部的淋洗和挥发<22>、根的分泌<23>以及植物残体的分解等途径向农业系统中释放,从而影响周围或后茬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连作还会产生自毒作用抑制植株的生长,王倩<24>已证实了西瓜自毒作用的存在。土传病害也是土培的难点,土壤消毒很难杀菌彻底。有时土壤残留的农药成分危害植株的生长、污染环境、影响人类的健康。

5设施有机生态型基质研制的发展方向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自推广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无土栽培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作为无土栽培整个环节一部分的栽培基质的研制与生产也将受其影响而在中国有较大的发展<25>,因此应加强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的研制,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生产。

5.1基质栽培是中国近期无土栽培发展的主要方向

要加强对使用效果好成本低的基质进行研究各地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研究与发展长江以南稻壳多可以研究稻壳炭化后的合理使用。华北应加强炉渣并配合草炭、蛭石、锯末等基质混合实用的研究,东北草炭资源多的地方可以加强对草炭、锯末等廉价基质的研究,大西北则应加强对沙培技术的研究<26,27>。

5.2向经济环保型基质的研究方向发展

近年来"由于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除稻壳、砂、珍珠岩、纤维素、岩棉、泥炭、蛭石、泡沫塑料外"各种有机废弃物"如椰子壳等已成为主要的无土栽培基质材料,利用废弃物生产多样化,无害化无土栽培基质实现资源的可循环利用,是无土栽培基质选材的方向,利用工业生产的废弃物作基质是今后无土栽培的一个主要方向。目前在这些方面已从事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王利英等<28>在温室中进行有机生态型和无机耗能型两种无土栽培基质的比较实验;李国景等<29>研究也表明椰子壳基质比海棉基质和岩棉基质棉基质根际环境中EC和pH值更稳定。栽培的番茄的每株采果数、平均单果重、果实总重和果实质量无明显差异相对于传统的岩棉基质,海棉基质对番茄产量和质量无不良影响;刘洪凤<30>介绍的新型无土栽培基质---秸杆型非织造布,是利用现代非织造生产技术,将农业废弃物秸秆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的一种蔬菜无土栽培基质。这方面的工作还应该加强与深化。

5.3向快速、简单、无公害的基质消毒方向发展

对设施无土栽培基质消毒,可减少或杜绝下一茬病虫害的发生,从经济、无害化方面考虑,急需研究应用快速、简单、无公害的基质消毒方法。

6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枝术的发展前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日光温室发展迅猛,目前已超过20万hm2,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农村的支柱产业,一般温室、大棚连续使用3年以后,土壤都会产生次生盐渍化,出现连作障碍,影响作物生长,经济效益下降,而无土栽培在克服土壤泛盐、土传病虫害、连作障碍、减少农药用量、节约用水和提高单产等方面均较土壤栽培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未来农业的理想模式。基质培和水培是无土栽培的两种主要形式。其中基质培具有性能稳定、一次性投资少、管理容易、不易传染根系疾病等优点被普遍接受。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需求的不断增加,20世纪90年代后各种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质的有机基质栽培得到重视,从而使无土栽培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克服温室连作障碍最有效、最经济和最彻底的办法<7,31>。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自推广以来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为无土栽培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作为无土栽培整个环节一部分的栽培基质的研制与生产也将受其影响而在中国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应加强有机生态型栽培基质的研制发展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对蔬菜无土栽培基质消毒,可减少或杜绝下一茬病虫害的发生,从经济无害化方面考虑,急需研究应用快速、简单、无公害的基质消毒方法。探索出就地取材的无土栽培基质配方及其简易管理方法。有机、无机复混基质是将来基质培的主要发展方向,在复混基质中有机废弃物的合理使用是关键<32>。。

近年来,我国无土栽培面积只有200hm2,仅占我国温室面积的1%,而日本无土栽培面积则占温室面积的20%,荷兰等国则占温室面积的90%以上,所以无土栽培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3>。总之,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具有运行成本底、节水节肥,一次投资建造,可多年受益;操作管理简单,水肥可以及时控制或补充.基本能达到精细管理目的;节省劳力.尤其节水节肥效果显著;能对栽培基质进行彻底消毒.从根本上解决温室生产中最突出的重茬障碍问题;能充分利用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显著特点。栽培产品属绿色食品,商品性好,市场价格高,因而增产增收效果更为显著<34,35,36,37>。由于地上病害发生少,非常适合我国现代节能型日光温室栽培得发展。目前已在北京、山西、山东、河南、辽宁、新疆、甘肃、广东、海南等获得了较大面积的应用,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是一项前景非常广阔的高新技术,应用它必将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蔬菜生产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发展持续农业的当务之急。无土栽培是世界设施农业中广泛采用的先进技术,具有避免土传病虫害及连作障碍、肥料利用率高、节约用水以及生产的可控性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的可靠途径<38>。随着我国与世界接轨,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蔬菜业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由于能够生产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绿色食品”必将为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成为我国设施作物生产的主要方式。<39,40>为我国蔬菜产品与环境安全以及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陆东娇,夏董霞,李国锦.室内无土栽培介质简介.园林,1987(5):91.

<2>郑光华,无土栽培的生产成本与发展前景.农业工程学报,1988(1):65-70.

<3>白瑛,常建松,等,蔬菜硝酸盐的积累与调控.1995年国际无公害蔬菜及绿色食品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

<4>蒋卫杰,余宏军,刘伟.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国迅猛发展.中国蔬菜,2000,(增刊):35-39.

<5>李海云,孟凡珍,张复君,齐辉,张敏.北方园艺2004(1):7~8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研究

<6>柴晓芹.无土栽培及其发展趋势.甘肃农业科技,1999,(1):4-5.

<7>蒋卫杰.我国无土栽培的现状与展望.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7,(7):2.

<8>蒋卫杰,刘伟,余宏军,郑光华.我国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生态农业研究,2000,8(3)17-21.

<9>徐前杰.有机基质与无机基质混合无上栽培法.龙岩师专学报1999,17(3).70-72

<10>田吉林,奚振邦,陈春宏.设施蔬菜无土栽培复合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效果.上海农业学报,2003,19(3):73-75.

<11>郝金元,张德健,范丰盛.日光温室嫁接茄子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6):79—80

<12>王玉江,翟乃军,蒋卫杰,孙东文,田学,耿波.日光温室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山东农业科学,2006,(5):89-91

<13>赵晓梅,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致富之友,2000(5):8-91

<14>蒋卫杰,余宏军,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营养生理研究进展,中国蔬菜,2005(增刊):27-31

<15>张治良,栗均平,任军荣,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陕西农业科学2006(1):143。

<16>郭世荣,李式军,程斐,马娜娜,有机基质培在蔬菜无土栽培上的应用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1):89-92.

<17>陈丽平,赵方贵,邹志荣,潘军,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的研究初报.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20(2):122-124

<18>李元文,夏志兰,缪武,张琪,彩色辣椒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筛选.辣椒杂志2005,(4):35-37

<19>李东林,朱世东,赵国荣,钱慧,大棚甜椒基质栽培生理生态效应.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71-1573.

<20>任志谋,司鹏飞,日光温室厚皮甜瓜一年三茬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北方园艺,2006(5):83—84

<21>杨波有机生态无土栽培.中国花卉园艺,2002,(7):25.

<22>Agelopoulos,N.G.,Chamberlain,K.andPickett,J.A.Factorsaffectingvolatileemissionsofintactpotatoplants,Solanumtuberosum:variabilityofquantitiesandstabilityofratios.J.Chem.Ecol.,2000,26:297-512.

<23>Yu,J.Q.andKomada,H.Hinoki(Chamaecyparisobtusa)bark,asubstratewithanti-pathogenpropertiesthatsuppresssomerootdiseaseoftomato.ScientiaHort.,1999,81:13-24.

<24>王倩.西瓜连作障碍中自毒作用及酚酸类物质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02.

<25>袁四清.改进型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长江蔬菜,2000,10(7):23-24

<26>杨家书.无土栽培实用技术.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3-48

<27>顾卫兵,余德琴,徐秀银,张跃群,陈学祥,唐义富,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二).上海蔬菜,2003,(1):20-21.

<28>王利英,郭雪梅,两种无土栽培基质在韭菜生产上的应用.天津农业科学,2001,7(1):43-45

<29>李国景,徐志豪,环保型可重复利用的海绵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应用..浙江农业学报,2001,13(2):61-66

<30>刘洪凤,新型无土栽培基质-秸杆型非织造布..非织造布,2001,9(2):27-29

<31>李海云,孟凡珍,张复君,齐辉,张敏,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研究.北方园艺2004(1):7-8

<32>徐永艳,我国无土栽培发展的动态研究,云南林业科技.2002,100(3):90-94.

<33>蒋卫杰,刘伟,余宏军.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现状与展望.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71-75

<34>蒋卫杰,刘伟,郑光华,余宏军,充分利用有机肥料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作物杂志,

2001(5):23-25

<35>蒲兴秀,林存峰,温室茄子有机生态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筛选,.中国蔬菜,2005(12):32-33

<36>张治良,栗均平,任军荣,日光温室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陕西农业科学,2006(1):143

<37>左士平,小西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中国瓜菜,2006(5):36-37

<38>谢小玉,邹志荣,江雪飞,妙晓莉,中国蔬菜无土栽培基质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

2005,21(6):280-283.

<39>师万勇,应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开发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定西科技,2002(1):33-38

农作物栽培方法篇2

关键词:无土栽培;优缺点;现状;应用

无法栽培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不需要依靠土壤来完成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属于设施栽培技术,能够促进植物与周围环境之间形成相互协调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能够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条件,进而达到高产和增收的目的,里面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化种植技术,通过人工技术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并集中了大量的现代化农业成果,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农业种植技术,促进了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

1 无土栽培技术优缺点

1.1 无土栽培技术优点

第一,无土栽培技术在种植过程中,能够保障种植物的高产和质优,相对于普通种植技术能够增产1~2倍,种植出来的农作物颜色和味道都相对较好,且营养价值较高。第二,无土栽培技术能够给植物提供大量的水分和养分,防止水分出现易于蒸发的情况,确保水分和养分的平衡。第三,确保卫生清洁,减少病虫害危害。无土栽培技术是一种无公害栽培技术,能够减少植物出现病虫害现象,确保植物的健康生长,植物的健康和卫生。第四,符合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要求,在进行无土栽培的过程中,对减少栽培工序、节省劳动力,加强对栽培技术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能够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操作,来调节营养液的浓度,确保植物生长营养的供给[1]。

1.2 无土栽培技术缺点

第一,无土栽培技术呈现出初期投资大的情况,需要购置无土栽培用的大棚、营养液和专业无土栽培人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第二,需要按照合理的步骤加强对营养液的配置,技术人员需要掌握复杂的管理技术,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将会导致无土栽培技术出现问题。第三,需要确保无土栽培技术的环境卫生,一旦有细菌产生,将会对其它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2 无土栽培技术现状

2.1 无土栽培技术类型

无土栽培技术对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主要分为水培和基质栽培2种。在运用基质栽培技术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比例形成混合型的基质培养法,以营养液作为介质和载体,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固定物质。无基质栽培法中的水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溶液流动培养法实现,需要将植物挂在营养液的水平面上,确保营养液的循环流动性。无土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瓜果蔬菜种植中。

2.2 无土栽培设施环境

运用的主要设施包括: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等,能够给作物的生长提供环境。同时,还应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液,能够促进作物的生长。无土栽培技术是在一定的设施环境中形成的,需要加强对光照、室温和风速的管理,给作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的高产和优质。为了防止昼夜温差给植物生长带来的影响,需要采用喷雾降温或者遮阳降温的形式,来调节大棚或者温室内的温度,以更好地满足作物的生长要求[2]。

2.3 物体栽培营养液配制

营养液配置是无土栽培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营养液的调配工作。能够及时供给植物水分和养分,为植物的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营养液的原料是由水和营养化合物调配实现的,主要是根据营养液配方中的营养元素化合物的总体用量和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调配来实现的,在调配过程中可以选择通用型和专用型的营养液,结合植物的生长情况酌情选择。当营养出现不平衡现象时,会阻碍细胞的发育,对植物的代谢产生影响。

3 无土栽培技术应用

无土栽培技术主要应用的有:塑料钵育苗、泡沫小方块育苗和穴盘育苗等。无法栽培中的营养液供给方法是由喷灌、喷液等形式构成的,需要结合不同的季节和不同作物的生长情况来决定。近年来,固体基质栽培技术被广泛应用,自身具有性能稳定、设备简单和投资少的特点,能够展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4 结论

无土栽培技术是科学技术的产物,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发展中,能够促进农业的增产和增收,确保农作物的优质,对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大力推广无土栽培技术,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无土栽培技术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今后一定会出现蓬勃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丁健.无土栽培现状及其在蔬菜中的应用概况[J].吉林农业,2011(2)

农作物栽培方法篇3

[关键词] 农作物 栽培技术 关键要素

[中图分类号] S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20-01

在农作物栽培期间,相关栽培人员必须要注意各类关键要素,保证可以科学、合理的选择栽培时间,并且利用良好的栽培方式执行工作,进而发挥栽培技术的应用作用。基于此,本文针对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栽培条件的分析,提出几点栽培技术使用建议,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1 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栽培条件分析

江西上饶横峰县位于我国江西省东北部,蕴含丰富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上饶横峰县的气候较为温和,并且雨量较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江西上饶横峰县的土壤中含有较高的钾元素,磷元素的含量处于中上等,并且有机质含量较少,大多数土壤都呈现酸性,经过测试之后发现,江西上饶横峰县土壤酸碱度为5。由此可见,江西上饶横峰县的气候与土壤特征都有利于农作物的栽培与生长,可以综合利用农作物栽培技术实施工作,在提高江西上饶横峰县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发挥着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作用。

2 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关键要素分析

在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栽培技术人员实际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注重相关技术的有效应用,保证可以发挥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作用,提高农作物栽培经济效益。具体应用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2.1 合理选择播种时间

首先,合理选择播种时间的意义。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具有较为良好的意义,不仅可以使农作物按时出苗,还能促进农作物苗期生长效率的提升,在增强农作物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如果农作物播种时间过早,就会因为气候等原因出现延迟苗期与出苗补齐的现象,无法提高农作物种植产量与质量,甚至会感染上病虫害。由此可见,农作物种植时间的选择对于农作物生长而言产生直接影响,相关种植人员必须要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其次,农作物播种时间的选择策略。在选择农作物种植时间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将播种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其一为早春播种,其二为晚春播种。对于江西上饶横峰县地区的农作物种植而言,种子可以耐低温,因此,可以选择在早春进行播种,或是在土壤解冻的时候就可以播种。在夏季播种的时候,相关播种人员必须要赶紧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夏季播种时间,保证可以为秋季播种提供充足时间,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种植效果。在秋季播种的时候,相关播种人员必须要合理的选择播种时间,主要因为如果播种太早,就会导致农作物苗株过大,无法安全过冬,如果播种太晚,就会导致农作物的苗较小,不能积累足够的越冬养分,难以达到良好的种植效果,因此,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种植人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农作物的种植时间,使其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 苗株距离的控制措施

合理控制农作物种植距离。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对种植距离进行合理的控制。主要因为农作物的种植距离直接决定农作物是否得到足够的肥力供应与光合作用,是否能够良好的通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在对农作物植株进行控制的时候,要科学、合理的考虑灌溉条件、播种密度与品种特性。在寒冷的季节中,相关管理人员要提高农作物的种植密度,增强农作物的保温效果,保证可以提高植株距离控制效率。在温度较高的季节中,相关种植人员就要降低农作物种植密度,保证农作物的通风性,并且满足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需求[1]。

2.3 农作物田间管理措施

在对农作物进行田间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制定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其管理需求创新田间管理方式,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就是在农作物栽培期间,必须要重视农作物中耕除草工作,保证可以调节土壤水分与养分,并且做好灭草工作,避免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相互争夺养分。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要重视中耕除草的技术性,不可以一味的使用农药消灭杂草,而是要利用先进的、绿色化的灭草技术对其进行处理,保证可以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率与质量,增强农作物产量,为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其次,制定完善的施肥管理制度。在对农作物栽培施肥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必须要重视施肥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可以满足农作物的营养需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此时,相关管理人员就要对土壤进行分析,在检测土壤之后,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制定施肥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合理的选择氮肥、磷肥与钾肥,这样,才能达到高产的目的。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还要利用农家肥对农作物进行施肥,合理的对农家肥进行配比,在满足农作物养分需求的情况下,提高农作物种植产量与质量,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结语

在江西上饶横峰县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各类栽培技术的应用,保证可以发挥各类栽培技术的作用与优势,不断提升农作物种植经济效益,同时,相关种植人员还要阶段性的学习新兴农作物种植技术,并且树立正确的农作物栽培观念,优化农作物栽培体系,使得农作物栽培经济效益有所提升,促进当地农作物种植竞争能力加强。

参考文献

[1]王惠.关于农作物栽培技术和高产途径的分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5(3):49-49.

农作物栽培方法篇4

关键词:蔬菜 无土栽培 优势 特点 前景

为提高禹城市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市民生活的需要,在禹城市建立一个大型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大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势在必行。这样既能填补禹城市无土栽培蔬菜建设的空白,又能解决一部分下岗人员或农村业余劳动力上岗,同时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了市民的营养、安全、保健的饮食要求。

1 无土栽培的主要优势

蔬菜无土栽培就是用人造的根际环境取代天然的土壤栽培作物。这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物栽培技术,它不像传统的栽培技术那样在土壤里栽培作物,而是将作物栽培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里,或者是栽培在特殊的介质中(河沙、蛙石、农作物秸秆等),定时定量地供给营养液,所以也称营养液栽培、水培、水耕等。

无土栽培与传统土壤栽培相比,无土栽培具有非常鲜明的优势。

1.1 生长快、产量高、周期短。无土栽培能依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特点,提供最适宜的营养、水分、空气等条件。只要阳光充足,可以进行密植或立体栽培,收获期提前,产量可提高几倍至十几倍。

1.2 产品质量好。无土栽培通过控制营养液的成分和浓度甚至环境,能提高作物的营养成分。其商品外观和糖度、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的含量有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无土栽培可避免重金属离子、寄生虫、病原菌及人粪尿、农药、除草剂等对产品的污染,产品可达洁净化,亚硝酸盐含量也有所下降。

1.3 节省劳动力、肥料、用水。无土栽培改革了传统的农艺操作,可以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减轻劳动强度。无需翻耕、除草,节省劳动力。避免土壤栽培时的肥料水分流失,以及土壤固定所造成的浪费,较传统栽培省肥50%、省水80%。

1.4 克服土壤连作障碍。无土栽培可以避免土壤传染性病虫害,防止土壤盐类积聚,也可以避免土壤缺素症;设备的清洗消毒方便,种植任何作物均可连作。

1.5 不受土壤条件限制。无法实施土耕的地区只要阳光、温度、水分等条件满足,都可以进行无土栽培,如海岛、沙漠、阳台、楼顶、轮船以及盐碱地、复耕地等。

1.6 不完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先进的无土栽培采用全自动控制,光、温、水、二氧化碳均由电脑控制,不受气候环境变化的影响。初级的无土栽培也有设施保护,不完全受气候环境变化影响。

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蔬菜生产上的集成,代表先进的生产方式,属高新农业技术,将成为未来优质蔬菜的发展方向。

2 简易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可分为固体基质栽培和液体栽培两大类,每类又有多种方式,目前国内外较常采用的无土栽培有固定基质栽培中的砂培、岩棉培、农作物废弃物基质培和液体栽培中的营养液膜培、动态浮根培。营养液膜培需要较好的设备,且营养液量较少,不大稳定,短期停电、停水对作物影响很大,对环境变化(如气候)适应性差。此法不太适宜禹城市市实际情况,在山东省无土栽培面积较大的是固体基质培的砂培及动态浮根培的华南式浮根水培。

2.1 华南式浮根水培的特点

该技术设备由保护系统、栽培系统、循环系统、控制系统和加氧系统五部分组成。具有下列5个特点:创造良好丰氧的根际环境,增加气生根;具有稳定的根系温湿度条件;营养液动态流动,对植物营养供应稳定,不怕短期停电;降温效果好,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使用;投资低,建设速度快,设备简易且可多次使用。2.1.1设备构成。①保护系统标准钢架薄膜大棚,大棚结构为6m×30m,高3.0m,上盖宽7.5m,厚0.075mm的多功能防滴膜,在炎热夏天上盖透光率459毛的遮阳网,四周为白色防虫纱,规格为20目/cm。②栽培系统由定植板、营养杯及液糟组成。定植板和液糟由聚苯泡沫板组成,定植板宽38cm、厚2cm、长1m,板上有定植孔,液糟内盖一层0.03~0.04mm的聚乙烯黑膜。③循环系统由水泵、管道、贮液池组成。营养液循环路线为贮液池―水泵―管道―出液口―栽培床―排液口―贮液池。④控制系统由定时器、自动加水器、控温仪等组成。定时器主要用于控制供液间歇。⑤加氧系统由浮板、总体加氧器及分体加氧装置组成。

2.1.2设施性能。①创造根际良好的丰氧环境,培养气生根作物。无土栽培是利用人造根际环境,取代天然土壤的栽培方法,浮根法就是在栽培床内设置浮根,上铺无纺布,创造湿润的环境,促进植物滋生大量的气生根,从而吸收空气中的游离氧。另外,在营养池中安装了加氧装置,使营养液达到溶氧饱和度的809毛以上,从而创造了丰氧环境,有效地解决了根系的氧气供应。②营养液供应稳定。栽培床内贮液深4~6cm,相当于植物最大日耗量的3~6倍,幼苗定植后,大部分根系直接浸在营养液内,因而在生长过程中若发生短期停电或循环系统故障,也不会影响植株对营养的吸收。③降温效果好,适合热带、亚热带地区使用。④投资低、效益高、设备简易,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2.2 固定基质培或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所谓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是指不用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设施系统由栽培糟和供水系统两部分组成。在实际生产中栽培糟用木板、砖块或土坯垒成高15~20cm、宽80cm的边框,在槽底铺一层聚乙烯塑料薄膜,可供栽培2行作物。槽长视棚室建筑形状而定,一般为5~30m。供水系统可使用自来水基础设施,主管道采用金属管,滴灌管使用塑料管铺设。有机生态型基质可就地取材,如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木材加工的副产品等都可按一定比例使用。为了调整基质的物理性能,可加入一定比例的无机物,如珍珠岩、炉渣、河沙等,加入量依据需要而定。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的肥料,以一种高温消毒的鸡粪为主,适当添加无机化肥来代替营养液。消毒鸡粪来源于大型养鸡场,经发酵高温烘干后无菌、无味,再配以磷酸二铵、三元复合肥等,使肥料中的营养成分既全面又均衡,可获得理想的栽培效果。

3 蔬菜无土栽培在禹城市的发展前景

现代工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无土栽培,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特别是环境污染引起人民对高质量、洁净蔬菜的需求,也有力促进无土栽培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更重要的是这项技术本身固有的种种优越性,蔬菜无土栽培已显示了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在部分棚内种植各种名、优、特、稀蔬菜,并采取多种种植栽培方式,如立体栽培、无土栽培、水培、架式栽培、盆式栽培、墙面栽培、空中栽培、树式栽培等,在生产的同时又有很好的观赏作用。在观光棚内做到四季百花盛开,常年果实累累,吸引上班一族利用节假日或下班时间到园区旅游、观光、散心,消除工作中的紧张和疲劳感。少年儿童在欣赏蔬菜、花卉、瓜果新品种的同时又能增长知识,还能摘食到各种新鲜的瓜果蔬菜。

参考文献:

[1]李培强.农民巧用蔬菜轮作拓富路[J].农业知识:瓜果菜,2005(8):47.

农作物栽培方法篇5

农业是人类从大自然中索取食料以及生活用品的生产活动,由于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和长期掠取,对化肥及农药的过度依赖和长期使用,已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受到破坏。同时,人类已经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尝到了苦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认识到了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必要性。农业生产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对环境的保护就是保护自己。在这种背景下,首先在发达国家提出并推行有机农业。日本在2006年出台了“有机农业促进法”,法律明确规定了国家、各级政府、民间组织、农民、科研、流通等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规定了对有机农业的支持,规范了对有机农业的定义和认证制度。随后农业部又出台了具体实施方针,地方政府制定了各地的实施措施和目标。对有机农业的重视是显而易见的。

2 有机农业的概念

世界各国对有机农业的理解、概念、规定有所不同,但基本目的是一致的。它的基本目的就是通过对环境不伤害的方法生产出人们信得过的食料和生活用品。日本国对有机农业的规范比较严格,他们把有机农业定义为:以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不利用转基因技术为基础的,利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减低对农业生产环境不良影响生产方法的农业生产体系叫做有机农业。这个生产体系的根本就是不得使用化肥和农药,而且也不能使用转基因技术,它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减低对环境不良影响,回归自然、保护自然、和谐利用自然。

3 果树有机栽培制度

有机农业是一个大的范畴,指整个农业生产而言。在有机农业法规的规范和指导下,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规范了各种作物的有机栽培方式。农民根据规范的生产方法进行生产某一农作物,并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查、认证后,可得到政府优惠政策的扶持。由于有机栽培不能使用化肥和农药,必须使用有机肥料和物理、生物、人工等方法替代农药,所以生产成本高,产量低。农民的利益通过提高产品价格和政府扶持两个途径可以得到保护。有法律的保障,有机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也畅通无阻,虽然价格高,但是它以无农药、无化肥、无污染的安全指标受到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市场看好。

3.1 果树有机栽培认证的种类

果树有机栽培产品的认证共分2类6种,分别为A有机栽培产品类:(1)有机产品;(2)准有机产品。

B特别栽培产品类:(1)无农药、无化肥栽培产品; (2)无农药、减化肥栽培产品;(3)减农药、无化肥栽培产品;(4)减农药、减化肥栽培产品。其中最高等级的是有机农产品,最低等级的是减农药、减化肥栽培农产品,它们在市场上的售价依次减低。没有通过认证的为普通农产品,在市场上售价最低。日本没有“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产品”概念模糊,很难用具体标准衡量;而“无公害农产品”是强制标准,也是农产品生产最低标准,即使普通农产品也必须符合无公害标准,如果有公害就不能生产,更不能上市。

3.2 果树有机栽培认证的标准

1)有机产品。必须是经过连续3 a(年)以上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学合成肥料以及化学合成土壤改良资材的农田中,用有机栽培方法生产的农产品才有资格申请有机农产品。

2)准有机产品。正在向有机栽培过渡期间,已经1 a(年)以上3 a(年)未满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学肥料以及化学合成土壤改良资材的农田中生产的产品,可以申请准有机农产品。由于本制度要求计算年数,初次申请开始3 a(年)间可作为准有机农产品。

3)无农药、无化肥栽培产品。在栽培期间(1个生产周期),不使用农药(包括天然成分农药)和化学肥料生产的产品。

4)无农药、减化肥栽培产品。在栽培期间(1个生产周期),不使用农药(包括天然成分农药),化学肥料使用量比平常减少50 %的栽培方法生产的产品。

5)减农药、无化肥栽培产品。在栽培期间(1个生产周期),化学合成农药使用量比通常减少50 %,不使用化学肥料的栽培方法生产的农产品。

6)减农药、减化肥栽培农产品。在栽培期间(1个生产周期),化学合成农药和化学合成肥料的使用量都比通常减少50 %以上的栽培方法生产的产品。

3.3 有机栽培允许使用的肥料和土壤改良资材

以下肥料和土壤改良剂可用于果树有机栽培:①农产物及其残存物的堆肥,不得添加化学合成物质。②人、畜、禽排泄物堆肥,不得添加化学合成物质。③食品制造业的废料堆肥,不得添加化学合成物质。④食品垃圾堆肥,不得添加化学合成物质。⑤树皮堆肥,不得添加化学合成物质。⑥鱼粉肥料,不得添加化学合成物质。⑦植物油废料(油饼),不得添加化学合成物质。⑧骨粉肥料,不得添加化学合成物质。⑨干燥海藻粉末肥料,不得添加化学合成物质。⑩草木灰,不得添加化学合成物质。B11碳酸钙肥料,富含碳酸钙的天然矿石粉碎制成。B12贝壳类肥料,不得添加化学合成物质。B13氯化钾肥料,富含氯化钾的天然矿石粉碎,或水洗精制。B14硫酸钾肥料,富含硫酸钾的天然矿石粉碎,或水洗精制。B15硫酸钾苦土肥料,含有钾和镁的天然矿石粉碎,或水洗精制。B16天然磷矿肥料,用五氧化二磷换算,1 000 g中含有90 mg以下镉的矿石肥料。B17硫酸苦土肥料,天然硫酸镁矿石精制而成。B18氢氧化镁肥料,天然氢氧化镁矿石精制而成。B19石膏肥料,含硫酸钙的天然物质制成。B20硫磺肥料,天然物质制成。B21微量元素,由于锰、硼、锌等一些微量元素不足,不能保证果树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可使用不添加微量元素以外化学成分的微量元素。B22天然的、不经过化学处理的、不添加化学合成物质的木炭。B23天然的、不经过化学处理的、不添加化学合成物质的泥炭。B24天然的、不经过化学处理的、不添加化学合成物质的酸性白土。B25天然的、不经过化学处理的、不添加化学合成物质的珍珠岩。B26沸石,天然的、不经过化学处理的、不添加化学合成物质的一种富含钾盐的矿石风化物。B27天然的、不经过化学处理的、不添加化学合成物质的蛭石。B28天然的、不经过化学处理的、不添加化学合成物质的硅藻土。B29天然的、不经过化学处理的、不添加化学合成物质的熔融性磷肥。B30氯化钠,采掘的天然盐土(用于酸性土壤改良)。B31磷酸铝钙,用五氧化二磷换算,1 000 g中含有90 mg以下镉的矿石肥料。B32消石灰,不添加化学合成物质的。

3.4 有机栽培允许使用的农药

以下农药可用于果树有机栽培:①除虫菊乳剂,从除虫菊中提取物。②鱼藤乳剂,从一种常绿植物鱼藤根系中提取的杀虫剂。③鱼藤粉剂,从一种常绿植物鱼藤根系中提取的杀虫剂。④菜籽油乳剂。⑤矿物油乳剂。⑥机油雾化剂。⑦硫磺薰烟剂。⑧硫磺粉剂。⑨硫磺和铜的水和剂。⑩硫磺水和剂。(11)蘑菇菌丝体抽出物液剂。(12)碳酸氢钠水溶剂。(13)碳酸氢钠、铜水和剂。(14)铜水和剂。(15)铜粉剂。(16)波尔多液。(17)液化氮剂。(18)天敌生物。(19)生物农药制剂。(20)性干扰剂(迷向剂)。(21)引诱剂。(22)忌避剂。(23)小球藻抽出物液剂。(24)混合中草药抽出物液剂。(25)酪素石灰。酪素与石灰的混合剂,只限于展着剂用。(26)石蜡水和剂。(27)二氧化碳剂。(28)硅藻土剂。

对果树而言,有机栽培的难度比大田农作物大的多。果树不使用化肥虽已经基本做到了,但由于果树的病虫害多,目前还不可能完全不使用农药,只能做到减少农药的使用。病虫害防治除了可以使用上述农药外(在农药的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说明中表示的方法),还可用诱虫灯、粘虫板等物理措施,也可用天敌昆虫、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措施和用清理老树皮、清除病枝病叶等农业措施。虽然目前果树有机栽培体系尚不十分成熟,但只要使用允许使用的农药和生物、物理、农业等综合技术措施,基本可达到有机栽培的效果。鉴于果树的特殊情况,政府应大力支持科研部门开展能代替农药的技术措施,不断完善有机栽培的技术体系。

(参考文献3篇略)

农作物栽培方法篇6

免耕措施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三种:①覆盖耕作。其主要是在播种之前对土壤进行翻动,主要的耕作机具为深松机、平耙、圆盘耙、中耕机以及切茬机;采用药物或是中耕除草。②垄耕。该方法中除了施肥以外,从收获一直到播种都不对土壤进行翻动。种子播于垄台的种床上,采用圆盘开沟机、平耙、小犁或是清垄机进行开床;残茬留在垄间的表面,使用药物或是中耕进行除草,在中耕的过程中重新成垄。③不耕。即除了施肥以外,从收获一直到播种都不对土壤进行翻动。将种子播于窄种床上,使用清垄机、小犁、内向铲、圆盘开沟机或是施耕机进行开床。使用药物对杂草进行控制,非紧迫不采取中耕的方法进行除草。

2推广免耕栽培技术的效果

当前,我国的免耕栽培技术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可以总结出以下四点优势:(1)有利于适期播栽。采取耕翻种植的方法,其在前茬收获之后,需要采取耕翻晒堡以及碎堂整地等工作,一共需要超过20天的工作日。在农忙时,农活集中、季节紧,采取耕翻栽培的方法极易导致播栽(种)季节的延误。而使用免耕栽培技术之后,通常可以将播栽(种)期提早5~7天,确保大面积稻麦油作物能够适期种植。(2)促进壮苗早发。免耕麦田表层土壤的墒情比较好,肥力较高,播种十分均匀,覆土的深浅一致,避免天早时的出苗不齐或是连雨时的烂耕烂种,有助于争取早苗以及提高齐苗率;采取免(少)耕法进行种稻,有助于早育小苗的移栽,防止深栽导致僵苗的现象,有利于强个体、壮群体,争取多粟、多穗以及大穗。(3)节省农本。免耕栽培技术具有轻简省工、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农本的优点。免耕麦平均每667m2能够节省人工约3个,减少农本25%左右;早直播稻能够节约用水约30%,免去了耕翻、泡田以及平整的作业,每667m2能够节省育秧、栽秧的工时农本费约100多元,并且改变栽秧时“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的传统生产方式。(4)有利于增产增收。稻茬(少)免耕种麦具有效率高、保墒好的优点,与常规的耕翻种麦相比,能够增产1~1.5成;板茬免耕油菜具有早播早栽、早发冬壮以及冻害轻的优点,春季苗势转化十分快,结角层的结构合理,有利于高产。

3免耕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1资金供给不足

我国一些地区因受到财政资金的影响,虽然新技术得到引用,但是缺乏后续力量,使得全面发展受到阻碍。导致该原因是由于政府资金供给不足。技术会停留于现地,得不到更新,难于获得发展。

3.2农民未能掌握专业知识

与传统农耕技术不同,人们对于免耕培植技术的认识不足,对于免耕栽培技术的原理、实际操作等均缺少充分的了解,很多农民未具备专业知识,没有从技术角度去考虑存在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免耕培植技术的推广。

3.3免耕栽培技术水平较低

当前,我国的免耕栽培技术的应用还是较为广泛的,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技术水平较低,导致该技术使用之后容易出现一些后续问题。例如:在使用免耕栽培技术后,农田草害难度大,还会出现秸秆腐烂等情况。而且难以充分运用有机肥料,多数肥料于表层上分布,损耗流失等现象会经常出现。

4免耕栽培技术的完善

4.1强化资金管理

要集中项目资金,切实加强管理,建立专门账户,确保专款专用,确保资金足额到位。切不可将项目经费与日常工作经费混为一谈,切不可擅自挪用项目资金,切不可随意改变资金用途,要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重大技术项目化、政策化的工作力度与创新,不断扩大免耕栽培技术专项资金规模。

4.2加强宣传工作

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免耕栽培技术具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其为一项农业种植新技术。所以,地方政府应在各个方面加强宣传力度,在与广大农民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做好技术指导,让农民们积极采取免耕栽培技术,让他们认识到种植作业中应用免耕栽培技术的优势。

4.3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路线

(1)免耕和轮耕结合。推广应用免耕、少耕和深松、犁耙、翻耕、旋耕相互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实行“三三轮耕制”,即在免耕栽培的地区每年进行深松或是耕翻1/3,3年则轮耕一遍,或是因地制宜地推广免耕之后,隔3~5年采取翻耕、隔茬深松等免耕、轮耕结合的耕作方式。(2)免耕和覆盖结合。遵循“少动土、少、多覆盖”原则,在免耕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绿色植被覆盖以及不同组合的多元覆盖方法,实现农田的免耕以及周年覆盖,从而实现“适度湿润”与“适度粗糙”的土壤状态,有效地提高免耕技术的应用效果。(3)农机和农艺结合。采取免耕整地、免耕育苗、免耕直播、免耕套种、免耕移栽以及秸秆还田等机械化作业技术和精量播种、培育壮苗、化学调控、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病虫防治以及防灾减灾等高产高效相结合的方法,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种植规模以及农田的作业效率,实现免耕栽培技术的标准化。(4)良种和良法结合。在品种上使用抗倒性较强的优良品种,综合考虑产量与品质;在技术上,以免耕整地、育苗、直播、套种以及移栽为主,达到良种、良法的有效结合。此外,加强免耕栽培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无害化综合防治等技术与除草剂、壮秧剂、腐烂剂等物化技术的结合,提高技术科技含量。

4.4建立农业试验田

为了让人们看到新技术的优势所在,可以建立农业试验田,采用新技术来试验种植。为更好推广新技术在整体地区应用,可通过建立良法、良种、良田等措施,使示范田更快地在农村得到普及。

5结语

综上所述,免耕是一项科学性非常强的耕作方式,特别是在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应优先得到推广普及。最近几年,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推广应用。随着农机具等不断创新发展,适于不同农作物的各种免耕技术将会逐步取代传统的翻耕技术,成为农业耕作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作物栽培方法篇7

[关键词]药用植物;栽培;历史;展望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of medicinal plants cultivation in China

GUO Qiao-sheng*, WANG Chang-lin

(Institut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Abstract]There is time-honored history and culture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in China. In the present review, the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history in china was summarized,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ques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ospects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research were pointed out, with the purpose of accelerating the growth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research.

[Key words]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history; prospect

doi:10.4268/cjcmm20151712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以及和疾病作斗争中,对药物的认识和需求不断提高,药用植物逐渐从野生植物采挖转为人工栽培。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于药用植物的分类、种质鉴定、选育与繁殖、驯化栽培,以及加工贮藏等都有丰富的经验,为近代药用植物栽培奠定了良好基础。

1古代药用植物栽培的萌芽期

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接触并了解到某些动植物对人体可以产生影响,进而逐步创造了原始医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的传说,则充分反映出祖先们从十分遥远的时代,便开始在实践中认识药物、应用药物。这个时期没有药用植物栽培,也谈不上中药材质量,人们只是采挖野生植物资源供药用<sup>[1]</sup>。

在我国古籍中有关药用植物及其栽培的记载可追溯到2 600多年以前。《诗经》(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中期)记述了蒿、芩、葛、芍药等100多种药用植物,对枣、桃、梅等当时已有栽培,既供果用,又可入药。《山海经》(公元前8―公元前7世纪)记载药物达百余种,其中多数是药用植物,当时除供食用外,已兼药用。《尚书禹贡》(公元前9―公元前6世纪)、《尔雅》(公元前3―公元前2世纪)都有关于北方的枣和南方的橘类等作药用的记载<sup>[1]</sup>。我国第一部农事历书《夏小正》对芸、桃、杏等的栽培已有记载<sup>[2]</sup>。

薏苡是我国栽培最早的药用植物。赵晓明等<sup>[3]</sup>著《薏苡》考证:“薏苡这一特殊的禾本科作物在中国至少有6 000~10 000年的栽培驯化历史。”书中详实考证了夏商时代甲骨文中有薏苡从沼田、湿地转移到上田种植,以及收获、加工、脱粒、选种、酿酒的描述,并且印证了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薏苡种子有6 000年以上的历史。书中还考证了《山海经》记载的“木禾”即为薏苡的古名。药用植物栽培与农作物栽培的发展是同步的,春秋战国时代的《论语》就记载孔子有“不撤姜食”的生活习惯,说明这时山东已有姜的栽培。

秦汉时期,出现了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名医,同时中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和世界上最古的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的鲜世,则标志着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的形成和基本内容的确立。《神农本草经》载有252种植物类药材,并概括地论述了药材的生境、采集时间及贮藏等<sup>[4]</sup>。张骞(公元前138年前后)出使西域,陆续将红花、胡荽、安石榴、胡麻、胡桃、大蒜、苜蓿等既供食用、又可入药的多种植物引种至关内栽培。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记述。栀、茜在古时常作染料,姜、韭则为日常食物,但四者皆供药用,反映了这些可获厚利的药食兼用的植物,早就进行了规模化生产栽培。此外,《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古农书,记述各类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和经验尤为详备,包括谷物、果蔬、竹木、花卉,以及桑麻棉葛之类,其中药食同用者也很多<sup>[5-6]</sup>。

魏晋南北朝时期,左思的“蜀都赋”更是讴歌了蜀都周围盛产药物,如川芎、黄连、当归、红花、辛夷、花椒等,“神农是尝,卢跗是料”,就是引神农来尝药,卢跗(扁鹊)来采购药材。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6世纪40年代),总结了6世纪以前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更为系统全面,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度。书中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竹、姜、栀子、桑、胡麻、蒜等20余种药用植物栽培方法<sup>[7]</sup>。隋代(6世纪末―7世纪初)在太医署下专设“主药”、“药园师”等职,掌管药用植物栽培,负责“以时种莳,收采诸药”,同时培训种植药材的专业技术人才;建立药用植物引种园,用以栽培各种药物,占地300亩。隋代还出现了药用植物栽培专著,如《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种植药法》、《种神芝》各一卷<sup>[1]</sup>。

唐代医学、本草学均有长足的进步,如苏敬等编著的唐《新修本草》(657―659年)全书载药850种,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比世界上有名的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对我国药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流传达300年之久,直到宋代刘翰、马志等编著的《开宝本草》(973―974年)问世以后才替代了它在医药界的位置。药用植物栽培也相应发展,《新修本草》中首载了四川绵州种植附子。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收载了枸杞、牛膝、萱草、地黄等药物的栽培方法,其中枸杞就有4种栽培方法,详述了这些药用植物选种、耕地、灌溉、施肥、除草等一整套栽培技术<sup>[8]</sup>。如百合的种植法:“上好肥地加粪熟莰砍讫,春中取根大者,擘取瓣于畦中种,如蒜法,五寸一瓣种之,直作行,又加粪灌水,苗出,即锄四边,绝令无草,春后看稀稠所得,稠处更别移亦得,畦中干,即灌水,三年后其大小如芋然取食之。又取子种亦得,或一年以后二年以来始生,甚小,不如种瓣。”文中涉及了百合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并指出有性繁殖生长缓慢。

宋代非常重视药材普查、本草编修,其中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载的药材达1 784种,人工栽培的药用植物72种,如川芎、姜黄、百合、葫芦巴、山药、广藿香、地黄、茯苓、栀子等。苏颂的《本草图经》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重要本草著作,书中除详述每一药物的产地、生长环境、药材形态、品种鉴别及其他相关内容外,对部分药物亦同时简介其栽培要点,或提示某药为人家园圃所种,某药在某地多种之<sup>[9]</sup>。四川自古为中药重要产区,不仅品种众多,名优特产道地药材也不少,附子即是其中之一。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彰明知县杨天惠,通过对该县附子生产实际的考察,写出调查报告性质的《彰明附子记》一文,比较系统地叙述了该县种植附子的具体地域、面积、产量,以及有关耕作、播种、管理、收采加工、品质鉴定等成套经验。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论采药一文,对各类药材适收期进行了科学总结。韩彦直《橘录》(1178年)等书中记述了橘类、枇杷、通脱木、黄精等数十种药用植物栽培方法<sup>[10]</sup>。据统计宋代出口的药材至少有58种,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宋代药用植物栽培事业的发展。

元代历史虽短,但中外药材贸易很活跃,通过海上出口的大宗药材,如姜、肉桂、黄连、大黄等,大都是栽培的。农学著作《王祯农书》记载了不少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如姜、莲、芡、乌梅、木瓜、山楂、皂荚、红花、紫草、枸杞等<sup>[11]</sup>。其中姜在生长期刨出老姜出售、木瓜包花纸生产花木瓜的技术等,至今沿用。《农桑辑要》还将药物栽培列为专卷“药草”门,表明对药用植物栽培的重视<sup>[12]</sup>。

明代药材生产又有较大发展,栽培药用植物已经达到200多种。有关本草学和农学名著如明代王象晋《群芳谱》(1621年)、徐光启(1562―1638年)《农政全书》(1639年)等<sup>[13]</sup>都对多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法作了详细论述。特别是李时珍(1518―1593年)在其巨著《本草纲目》(1578年)中,记述了约180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方法,仅“草部”就记述了荆芥、麦冬等62种药用植物为人工栽培,为世界各国研究药用植物栽培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科学资料<sup>[1,14]</sup>。此时药用植物的栽培已不拘泥于道地药材传统产地,而以药效为主要标准,重视栽培技术的创新。

清代药用植物栽培受药市兴衰影响很大。当药市兴盛时往往会促进当地及其周边地区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而且会促进地区间引种,如四川安县的山茱萸是清代从陕西引种的,四川中江的白芍是清乾隆年间从渠县引种,渠县白芍又是从浙江杭州引种。清代赵学敏、赵楷兄弟皆为医药学家,在其所居养素园中曾“区地一畦为栽药圃”。赵楷著有《百草镜》8卷,书中收载之药,有的即是其在养素园中亲手莳栽的品种。赵学敏撰著《本草纲目拾遗》时,曾选用《百草镜》资料,“草药为类最广,诸家所传亦不一其说,余终未敢深信,《百草镜》中收之最详,兹集间登一二者,以曾种园圃中试验。”说明养素园所栽的多为民间药,其栽种目的乃是实验研究。另外,陈扶摇的《花镜》(1688年)、汪灏的《广群芳谱》(公元1708年)、吴其F<sup>[15]</sup>的《植物名实图考》(1848年)等都对多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法作了详细论述。

2近代药用植物栽培的形成期

中国近代,社会动荡,国力衰退,加之受西医药的冲击,中医药发展受到严重抑制,药用植物栽培的面积、产量、种类全面锐减,中药材以采挖野生药材为主。尽管如此,中医药学工作者对中药材栽培仍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如1946年在重庆南川金佛山垦殖区设常山种植场,专门进行黄常山野生变家种的研究,并且引种不少药用植物。同时,在江苏和广西建立起药物种植场,四川专门组织专家等调查川芎、泽泻产地的种植研究。李承祜对贵州安顺地区药用植物分布和生态环境进行细致调查,并试种了除虫菊、颠茄、曼陀罗、洋地黄、美鼠李等重要的药用植物。中医药专著也有所新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现存民国时期的中药专著有260多种,大多体例新颖、类型多样、注重实用。特别是陈存仁的《中国药学大辞典》(1935年),是中药发展史上第一部大型辞典,收药目4 300条,每有附图,并始用科、属、种名表示中药基原。还有李承祜的《药用植物学》(1946年),是中国第一部以现代科学观点编写的药用植物学大学用书,较系统地介绍了药用植物有关的形态学、生理学和分类学,为后期的生药鉴定、药用植物栽培与成分探讨等提供了基础理论。另外,还出版了2本药用植物栽培方面的书籍<sup>[1]</sup>,一是李承祜、吴善枢的《药用植物的经济栽培》,二是梁光商的《金鸡纳树之栽培与用途》,标志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形成。

3现代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药用植物栽培事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迄今我国野生变家种成功的药用植物有200多种,如天麻、罗汉果、甘草、麻黄、细辛、川贝母等。通过我国中药工作者的努力,20多种国外名贵药用植物已在我国成功栽培,如番红花、西洋参、丁香、水飞蓟、胖大海等<sup>[16-19]</sup>。常年大面积种植的药用植物有250多种,种植面积达1 200万亩以上,从药用植物种类和种植面积上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全国各地先后建立许多新的药材产区和药用植物种植场及专门的科研机构,编辑出版了《中国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材生产技术》等数十部专著,药用植物栽培学成为了一门富有特色的独立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学、农学、药物学的新理论与新技术开始广泛融入和影响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药用植物栽培学广泛的理论体系,逐步解决以前遗留下来的难题以及新出现的问题,例如,栽培粗放、种质混杂、农药污染、药材质量不稳等。如在人参栽培技术研究方面,近年研究总结出一套以施肥改土、集约化育苗、高棚调光、科学灌水、病虫害防治为特点的综合性农田栽培技术,人参总皂苷、微量元素、挥发油等含量与伐林栽参基本相同,从而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停留在原始伐林栽参的现象,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在天麻的研究方面,证明了紫萁小菇Mycena osmundicola Lange等一类真菌对天麻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运用等位酶、DNA指纹及PCR等技术进行分子亲缘的研究。为降低药材中农药残留量,广泛开展了药用植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研究。生物防治技术被应用到药材生产中,如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蛀干害虫,利用木霉防治人参、西洋参等根类药材土传病害。组织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药用植物的快速繁殖、脱毒苗生产及有效次生代谢产物的提取等方面。

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先后立项支持了100余种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项目,完成了100余种药用植物种植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的制定,有力增强了药用植物质量与产量的可控性。1999年8月,国家科技部与四川省政府共建了中国第一个中药现代化基地。1998年3月在布鲁塞尔会议上,欧洲特殊药物制造业协会提出GAP国际化问题,从此拉开了国际社会关注天然药物GAP的序幕。我国也于1998年开始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起草工作,2002年4月17日颁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并于2002年6月1日起施行。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简称, 是专门对中药材生产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准则,同 GLP,GCP,GMP,GSP共同组成了药品的5个配套规范。中药材GAP从保证中药材质量出发,控制影响药材生产质量的各种因子,规范药材生产的各个环节乃至全过程,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至此,质量控制成为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准则,开启了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的新常态。

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出版,全国18所高校及3所专业研究单位的20多位在一线从事科研、教学的专家、教授共同编写的全国高等院校中医药现代化示范教材《药用植物栽培学》(2004年版)是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部教材首次将中药材GAP的现代中药材生产理念和国家法规融入了教材,同时首次提出并诠释了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sup>[20]</sup>。这对新常态下药用植物栽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导向。

4药用植物栽培未来展望

据《2013―2017年中国中药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统计,我国有80%以上的城市居民自行购买过中成药,巨大的需求为国内中药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我国中药行业年增长率达20%以上,至2014年中药工业总产值已达6 000亿元左右。中药材生产是中药生产的第一环节、第一车间,中药材生产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成药的质量,从而也影响中药疗效。2015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中药材资源保护和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部级规划。该法规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中药材生产规范化、基地化是中药行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因此,需继续深入开展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建立和完善各类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体系,从而满足中药行业快速发展中对中药材质与量各种新的需求。

当前,药用植物栽培仍相对落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分散种植,生产无序,造成资源浪费;种质混杂退化,药材质量与产量不稳定;对药用植物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不够深入,栽培调控措施不到位;种植模式单一,连作障碍严重;病虫草害过于依赖化学防治,农药残留普遍;化肥偏施、滥施,甚至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导致药材品质下降,土地生产力也逐渐下降。

综合以上问题,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方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尊重药材的道地性,做好引导规划,合理布局,做到产地区域化;开展紧缺中药材资源再生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对重要野生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进行研究,变野生为家种,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和破坏;加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搜集、整理和良种选育繁育研究,种苗工厂化生产;发展药用植物生态种植,合理轮作,运用间、套作及地膜覆盖等技术,维持田间生物多样性,减轻病虫草害发生,培肥地力;研究不同药用植物的需肥特性,设计不同的平衡配方施肥方案,建立“能源与肥料”共生体系,发挥“生物、有机、无机复合肥”三维优势,做到“有机与无机营养结合”、“大量与微量元素结合”、“速效与缓效结合”、“植物体内酶激活与土壤肥力有效性相结合”,从而实现肥料的高效化、多功能化与无害化目标;实施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培育现代中药材生产企业,运用企业模式对中药材生产进行组织管理,推进中药材基地共建共享,提高中药材生产组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何幼琦.《夏小正》的内容和时代[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23.

[3]赵晓明.薏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8:6.

[5]石声汉.四民月令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3:5.

[6]万国鼎.锸ぶ书辑释[M].北京:农业出版社,1952.

[7]缪启愉.《齐民要术》导读[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

[8]王晓涛.唐代千金翼方中记载的“道地药材”[J].上海中医药杂志,1956(4):40.

[9]苏颂.本草图经[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

[10]韩彦直.橘录[J].养生月刊,2007(5):429.

[11]万国鼎.王祯农书辑释[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62:4.

[12]马宗申.农桑辑要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81.

[13]石声汉.《农政全书》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111.

[14]周肇基.《本草纲目》的药用植物栽培学成就[J].古今农业,1992(3):24.

[15]张瑞贤.植物名实图考校释[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1.

[16]刘铁城.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3,28(10):579.

[17]淮虎银,赵汝能.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现状[J].兰州医学院学报,1996,22(3):70.

[18]马小军,陈震.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研究的发展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1994,19(7):398.

[19]袁桂京.近年来药用植物栽培研究概述[J].中国中药杂志,1998,23(5):312.

农作物栽培方法篇8

一、小拱棚地膜覆盖香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品种多、乱、杂,没有形成主导和主推品种。现在市场上品种多、乱、杂,瓜农在选种时很盲目,跟着广告宣传走,没有搞1-2年种植,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个别瓜农由于轻信广告,引种后不适合当地种植,上市后市民不认可,造成了不小损失。

2、栽培方式保守,沿袭老套式栽培方法。香瓜栽培上沿用过去老式栽培技术,对地膜覆盖栽培认为难度大,特别是地膜覆盖后再扣小拱棚栽培,认为实现困难。

3、过量施肥单一,忽视农家肥的使用。常年施用一些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过量施用一些中性或碱性氮肥也会导致土壤酸化,如尿素是典型的中性氮肥,施入土壤后在脲酶的作用下,全部转化为碳酸铵,水解后产量铵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前者可被蔬菜吸收利用,后者可用于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成硝酸根,还留在土壤中增加了土壤酸度。致使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减弱,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

4、重视化学农药的防治,轻视生物防治。在防治方法上,瓜农对病虫害综合防治上重视不够,只重视病虫害药剂防治,不注重预防,没有很好的掌握好生态防治方法,一味追求见病了就喷施化学农药,浓度大,间隔期间短,造成了瓜叶药害的产生,严重的影响了产量和效益。

5、小拱棚地膜覆盖栽培,相应配套设施不到位。例如在灌水方面,设施栽培还可以人为在棚室内打井,定时浇灌,但在露地小拱棚栽培完全靠天降雨,没有相应配套的浇灌设施,遇到干旱年份,完全靠人工挑水浇灌,影响了香瓜的正常生长。

6、轮作倒茬困难,枯萎病严重。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和设施栽培上的发展,香瓜枯萎病发病率增高,主要是倒茬困难阻碍了发展,从而严重影响了质量和产量。在生产中瓜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客土、杀菌剂灌根等办法,随之带来的客土用土量大,费用高的现象,而降低了经济效益。

7、缺乏使用微量元素,或使用不。很多瓜农在种植香瓜生产过程中,部分瓜农忽视使用微量元素的肥料或根外追肥的利用,还有一部分瓜农知道使用微肥的好处,但一次性过多大浓度的施用,使香瓜不同程度的表现了缺素症或中毒症,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尽而降低了产量。

8、片面提早采摘,降低了香瓜原有的品质。香瓜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大,是每个瓜农特别关注的问题。但由于瓜农片面追求眼前经济效益,往往在尚未成熟时就采摘下来,这样水果含糖量很低,风味差,食用性很低,影响了当地香瓜产品的信誉,进而降低了经济效益。

二、小拱棚地膜覆盖香瓜今后发展的对策

1、选用抗病高产品种。选用的品种主要是永甜1、2、6、9系列及香白系列、齐甜、萃绿等高产抗病品种。

2、实施生物技术法。在香瓜栽培中,严格控制单一施用化肥。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出最佳的N、P、K配比。同时施用生物农药,通过生物农药达到杀虫、杀菌作用,使瓜果减少了农药的残留,确保了瓜果的口感和品质。还应用了生物杀菌剂,来防治香瓜病毒病等其它病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利用农用链霉素或硫酸链霉素、农抗等来防治细菌性病害,用武夷菌素等防治真菌性病害,用抗毒剂,防治病毒病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嫁接栽植防病增产。多年种植香瓜的农户存在连坐问题,针对轮作困难、枯萎病严重的地块,采用了哈密瓜做砧木,接穗选用的香瓜(永甜系列、),实施嫁接苗栽培技术,防病增产效果十分显著,防治枯萎病达90%以上,并增产在14.3-16.8%。

4、采用滴灌设施栽培。在条件允许下大力推广滴灌设施栽培,少部分瓜农已应用了此项技术,根据植株长势情况及时按闸浇灌,解决了旱情浇不上的现象,做到了实时浇水,深受瓜农欢迎。

5、实行科学田间管理。采用整枝引蔓掐尖打杈等田间管理,并在开花初期利用人工授粉,提高座瓜主,当香瓜长到有鸡蛋大小时在早晨露水下去后喷施,尿素0.5%加上1%白糖混合液,每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4次,提高抗病能力。

6、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发展无公害绿色香瓜。在香瓜栽培中,尽可能用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科学合理地使用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严禁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的农药。

上一篇:诗歌朗诵艺术活动方案范文 下一篇:论语的教育思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