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14 17:58:06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1

关键词 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19-02

大豆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施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化学防治方法,保护田间天敌生物,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将病虫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安全,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并协调发挥各相关部门作用,加强引导,推进绿色防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1-2]。

1 农业、生态防控

(1)推广种植抗(耐)病虫、高温、倒伏等自然灾害能力强的适合机械化收获的高产、高蛋白或者高油专用无病虫大豆品种,播前精选种子、晒种,剔除病虫粒;开展农机农艺结合,加强田间管理,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加强水肥管理,培育健壮植株,提高田间通透度,增强植株抗病力;施肥时,以农家肥、有机肥、生物菌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要做到因土、因品种施肥,分期施肥,特别注意在3片复叶期、花荚期补施有机液肥,以进一步提高大豆抗病虫能力;适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做好田间杂草防除工作,铲除病虫栖息场所和寄主植物;大豆收获后,将秸秆粉碎深翻或腐熟还田,或集中离田处理,以减少翌年病虫基数;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降低土壤湿度、减轻病情等[3]。

(2)同一区域应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大豆品种,可以更好地保持生态多样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3)调整作物布局,合理轮作、套作、混种大豆等。与禾本科作物及其他非豆科作物、经济作物等3年以上轮作换茬,结合套种、混种,以抑制土壤中病原物、改变农田生态小环境、减少有害物质积聚和病虫种群数量、抑制草荒、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对于除草剂残留发生的药害,也应该考虑轮种不敏感的作物。

(4)合理密植,提高机播质量,适期播种。综合考虑品种特性、气候等因素,选用好的播种机械适期、适量播种,做到播种行直、下种均匀、无漏播[4]。

2 物理防控

在田间挂设银灰色塑料膜条驱避蚜虫,或者设置防虫网阻隔防虫,也可以利用害虫的趋光、趋化、趋色习性,在成虫发生期,田间设置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糖醋液、色板(黄板诱杀蚜虫、烟粉虱等)、性诱剂等,以压低田间虫源基数。其中,田间设置杀虫灯,可以对多种害虫的成虫进行诱杀;采用性诱剂诱杀时,可根据大豆田主要害虫种类,设置诱捕器30~45个/hm2,悬挂在高于大豆顶部20 cm处,每5 d清理1次诱捕器,诱芯每月更换1次,建议选择性悬挂不同的性诱剂诱捕器,并集中连片大面积使用[5]。

3 生物防控

尽量保护天敌生物,利用天敌防控。如大豆蚜的天敌种类较多,可以利用天敌瓢虫类、食蚜蝇、草蛉、蚜茧蜂、瘿蚊、蜘蛛等防治。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率较高,可以在大豆食心虫卵高峰期释放赤眼蜂30万~45万头/hm2防治。

4 化学防控

4.1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低毒、低残留,通常可选用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多抗霉素、中生菌素、蜡质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

4.2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

可选用赤・吲乙・芸苔等具有植物免疫诱抗生长的制剂,进行大豆种子包衣或拌种,或者混配营养、生物型叶面肥进行种子处理或者在生长期喷雾,以提高大豆抗逆性(缓解药害、干旱等)及抗病虫害能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

4.3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大豆田主要病害有真菌性病害(霜霉病、根腐病、紫斑病、灰斑病、锈病等)、细菌性病害(斑点病、斑疹病等)、病毒病、孢囊线虫病等;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蛴螬等)、食叶性害虫(豆天蛾、卷叶螟、甜菜夜蛾、棉铃虫、造桥虫、斜纹夜蛾等)、钻蛀性害虫(豆荚螟、豆秆黑潜蝇、食心虫等)、吮吸类害虫(蚜虫、红蜘蛛、烟粉虱等)、软体动物(蜗牛)等。大豆病x害防治,要抓好大豆种子药肥制剂处理及土壤药剂处理,生育期密切关注田间病虫害发生动态,一旦达到防治指标,要及时选用药剂防治。种子药肥制剂处理和土壤药剂处理,是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种传病害的有效方法。如可采用多・福・克悬浮种衣剂(用量用法参考说明书,下同)机械或人工包衣,防治地下害虫、根腐病;采用阿维・多・福或多・福・甲维盐悬浮种衣剂包衣,可防治根腐病、孢囊线虫病;采用苏云金杆菌种子包衣,可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病;采用宁南霉素水剂拌种,或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防治根腐病;采用毒死蜱颗粒剂等土壤药剂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等[6]。

本文对以下几种大豆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以供农户参考。①大豆蚜虫:可选用抗蚜威、啶虫脒、氰戊菊酯(可兼治豆荚螟、食心虫等)、噻虫嗪(可兼治烟粉虱)、噻虫・高氯氟(可兼治造桥虫等)、高氯・吡虫啉等喷雾防治。②大豆食叶性、钻蛀性害虫:有针对性地选用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等高效低毒农药,于成虫盛发期或卵孵高峰期至幼虫3龄前或钻蛀前喷雾防治或兼治等。③红蜘蛛:可选用阿维菌素、哒螨灵进行防治。④蜗牛:可选用四聚乙醛、聚醛・甲萘威防治。⑤大豆真菌性病害:可以结合病害种类,有针对性地选用甲基硫菌灵、甲霜灵、苯甲・丙环唑、嘧菌酯、丙环・嘧菌酯、戊唑・嘧菌酯等药剂,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兑水均匀喷雾防治。⑥大豆生长期细菌性病害:发病初期,可选用碱式硫酸铜、噻菌铜、络氨铜、氯溴异氰尿酸等防治。⑦病毒病:在病毒病发生前或发生初期,结合防治蚜虫,选用盐酸吗啉胍、氨基寡糖素等喷雾防治。

5 选用新型高效植保器械,精准、安全施药

推广新型高效植保器械,如静电喷雾器、无人机、高杆自走式喷雾机等,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对症施药,交替轮换使用有效、低量、无污染的农药,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用药,做到农药科学、合理混配、施用。

6 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政府引导

发挥植保、执法、专业化组织等职能部门以及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政府政策、资金扶持等,建立示范区、实行植保器械补贴、发挥无公害绿色品牌效应等,引导推进大豆病虫害绿色防控。

7 参考文献

[1] 杨普云,赵中华.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 吕佩珂,高振江,张宝棣,等.中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病虫原色图鉴:下册[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9.

[3] 张帅,邵振润.双酰胺类和新烟碱类杀虫剂应用技术指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4] 邵振润,梁帝允.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指南[M].2版.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5] 张宗俭,邵振润,束放.植物生长调节剂科学使用指南[M].3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2

关键词:北方大豆;病虫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1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00

1 北方大豆种植面对病虫害种类

1.1 病害种类

关于我国大豆种植面临的病害情况,在不同的种植区域,其所呈现的现状都不相同。其中常见的种植种类主要有大豆根腐病和大豆灰斑病、褐纹病。大豆根腐病通常会使大豆植株变得矮小,抵抗力差,发病时表现为大豆茎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不断的扩大,在病重时病斑的色泽会变得越来越深,皮层出现腐烂状。而大豆的灰斑病主要发病时期为成株期,表现为幼苗叶片出现病斑, 最初为退绿圆斑, 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而在西北地区,主要出现的大豆病害为大豆霜霉病、 细菌斑点病, 受这种病的影响,大豆病株表现为早期落叶、叶片凋枯、种粒霉烂等症状,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

1.2 虫害种类

大豆种植过程中的虫害种类有很多,这些害虫严重的影响着我国北方大豆种植质量,如果不进行处理,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大豆种植产业。从实践来看,主要的病虫害种类有大豆潜根蝇等地下害虫、大豆蚜虫、蓟马、大豆二条叶甲、大豆四星叶甲、圆跳虫以及多种鳞翅目害虫、大豆食心虫等。这些虫害的出现与大豆的种植环境、种植季节、种植土壤都有着密切的练习,大豆农户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查看相关的病虫状况,并且能够对本地区出现的病害种类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能够及时的预防。相对于病害来说,虫害的对于大豆种植的伤害更加严重,它不仅直接损害了大豆的质量和产量,而且还会对大豆的生长土壤产生一定的危害,所以预防大豆生长过程中的虫害非常重要。

2 北方大豆种植病虫害的防治对策

2.1 改变防治理念,以预防为主

要想有效防治北方大豆种植病虫害的传播和泛滥,首先就必须的得改变防治理念,不能只是在病虫害出现以后才开始想着质量方法,而是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进行预防和治理工作,这样才能够针对即将出现的病虫害威胁做出及时的应对策略,最大程度的降低并崇拜对大豆的生长影响,从而更好地保证大豆的生产质量。随着绿色农业理念的提出,我国对农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药残留的指标也越来越严格,这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使用农药消灭虫害。所以面对大豆种植中的虫害威胁,农户要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在大豆种植的整体过程中,阶段性的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和防治,保证大豆生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建立绿色的生态系统。保证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2.2 采用综合手段防治病虫害

采用综合手段防治大豆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就是从大豆种子的挑选、栽培、轮作的过程中全方位的减少病虫害的威胁。需要对大豆的品种进行严格的挑选,在大豆种植的时候,要充分根据本地区的土壤状况和可能遭受到的病虫害种类,对大豆的种子进行精挑细选,选择高产抗病的大豆品种,从根本上实现对大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要加强大豆的栽培工作,从种植、施肥、发育等过程中对大家进行病害虫病的防治工作,在栽培的过程中要做到及时施肥,及时清除病害株体,提高大豆的抵抗力,为大豆创造安全的生长环境;要对大豆种植进行科学的轮作换茬,减少有害株体对土壤的而影响,从而提升大豆的产量和质量,目前我国北方的大豆种植是3a轮作,给土壤肥力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容易出现虫害,为了提高大豆的生长质量,我国北方的大豆种植可以试验5a以上的轮作。

3 结束语

总之,我国北方大豆种植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病虫害的威胁,不仅严重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质量,而且也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所以解决我国大豆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状况,对提高我国大豆产业和大豆深加工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志聪.北方大豆病虫害问题的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6(3):146-147.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3

1.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并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病茎髓部变褐,叶柄茎部缢缩,叶片下重,但不脱落。

药剂防治:主要应用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量0.3-0.4%拌种。

2.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侵染初期茎秆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只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一样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药剂防治: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1000倍液或40%菌核净1000倍液或50%甲托500倍液喷雾。

3.大豆食心虫的防治:大豆食心虫是咬食豆粒的小红虫。幼虫钻入豆荚,咬食荚中的嫩豆粒,可吃掉半粒豆,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幼虫在豆地结茧越冬。第2年7月下旬变成蛹和蛾子,飞到豆荚上产卵,7-8月份降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生。

防治方法:用5%甲拌磷颗粒剂750-1000克拌土10千克,8月10日前后,撒于田间,每4垄撒1垄,或用80%敌敌畏乳油,每667m2用100毫升,浸蘸20厘米长高梁茎秆或玉米茎秆50根,每隔5垄插1垄,每走7-8步插1根。

4.大豆蚜虫:蚜虫有有翅膀胎生雌蚜,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虫,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多集中在豆株顶梢和嫩叶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缩,生长迟缓,早期落叶,分枝和结荚减少。

防治方法:40%氧化乐果800—1000倍液或10%一遍净每亩20克。

5.大豆造桥虫:大豆造桥虫种类较多,以银纹夜蛾为多。幼虫为害豆叶,食害嫩尖、花器和幼荚,可吃光叶片造成落花落荚,子粒不饱满,严重影响产量。造桥虫每年可发生多代,尤其以7月上中旬到8月中旬为害最重。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喜在生长茂密的豆田内产卵,卵多散产在豆株上部叶背面。幼虫幼龄时仅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窗孔状。3龄幼虫食害上部嫩叶成孔洞,多在夜间为害。

防治方法:可用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40千克喷雾。

6.豆天蛾:豆天蛾俗名豆虫(丈母虫),以幼虫为害大豆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轻则吃成网孔。重者将豆株吃成光杆。不能结荚,影响产量。一般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为成虫产卵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幼虫发生盛期,初孵化幼虫有背光性,白天潜伏叶背,1龄一2龄为害顶部咬食叶缘成缺刻,一般不迁移,3龄—4龄食量大增即转株为害,这时是防治适期,5龄是暴食阶段,约占幼虫期食量的90%。6-8月份,雨水协调,有利于豆天蛾发生,大豆植株生长茂密,低洼肥沃的大豆田,豆天蛾成虫产卵多,危害重。

防治方法:于3龄前幼虫期喷药处理,可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用20%杀灭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每亩用药液50千克喷雾。

7.大豆根蛆的防治:大豆根蛆又叫大豆根潜蝇。只危害大豆和野生大豆。幼虫咬食大豆幼苗根部,形成蛆道,并排泄粪便,造成根部腐烂、豆株矮小,被害严重的豆苗枯死。此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蛹在大豆根皮肿瘤或土缝内越冬,来年5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在大豆根处产卵,孵化出幼虫,危害豆苗根部。

防治方法:用药剂拌种预防幼虫,40%乐果乳油按种子量的0.7%拌种,对水喷雾,边喷边拌。如拌大豆种子100千克,用0.7千克药,兑水4千克,用喷雾器喷雾,边喷边拌,摊开晾开。成虫发生盛期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667平方米喷药液40千克。

8.大豆田草害的防治

①除草剂的选择。选择大豆除草剂首先要选杀谱宽、持效期适中(1.5-3个月)不影响后茬作物的。以土壤处理为主、苗后处理为辅,尽量采用春季苗前施药和混土施药法。大豆苗前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有速收、都尔(异丙甲草胺)、普乐宝(异两草胺)、乐丰宝、巨星、宝收(阔叶散)。90%禾耐斯或乙草胺、90%圣农施取代50%乙草胺。

②除草剂的使用。土壤处理:播后苗前每公顷用90%禾耐斯(乙草胺、圣农施)1560~2500nd加50%速收120~180ml或75%宝收15~25ml或70%赛克300~600ml或80%阔草清48~60nd加72%都尔1500~3500ml喷雾。茎叶处理:苗后早期在大豆2片复叶期,禾本科杂草2-3叶期,阔叶杂草2-4叶期,大多数杂草出齐时施药;每公顷用12.5%拿捕净1250-1500ml加24%克阔乐350-400ml或10.8%高效盖草能450-525ml加24%克阔乐350-400ml或15%精稳杀得750-1000ml加25%虎威600-700ml加24%克阔乐250ml喷雾。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4

关键字:大豆;病虫害防治;用药研究

前言:我国是农业型的大国,经济贸易出口主要依赖于农作物的输出,而大豆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不论是在经济发展中还是在公民的生活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重用,其经济价值与实用性的位置不可取代。虽然近几年,我国对大豆生产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病虫害问题只多不减,这就致使我国的大豆产量不及预期,所以说加强对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提高大豆的产量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大豆病虫害的综述

大豆作为我国主要的油科类农作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然而现阶段,大豆病虫害的问题严重的降低了我国大豆的产量,而为了能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大豆病虫害问题,就必须都目前为止已知的大豆病虫害有一定的了解,而常见的大豆病虫害有以下几种。在七八月左右开始肆虐的豆天蛾;种类较多且繁殖力惊人又对大豆的嫩叶十分偏爱的造桥虫;数量奇多,喜爱籽粒的东北大黑鳃金龟,其幼虫被称为蛭虫;由于真菌感染从而导致大豆产量下降的大豆霜霉以及由于细菌所引起的幼株豆苗伤害较大的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等。这些对于大豆的产量都有严重的影响,并且多是对幼株的影响较大

2大豆病虫害主要采用的防治措施

目前为止,针对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农业防治,加强培栽管理,以及化学防治即农药防治。农业防治主要需要注意的是田间的轮换做茬问题,主要通过翻土等一些方式将沉积在土地中,且经过一个冬季仍旧存活的细菌以及害虫进行治理,减少土壤之间病虫以及细菌的含量,而另一方面则需要选取抗病虫害较强的幼苗。加强栽培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在种植豆苗时要注意豆苗的栽培时间,栽培深度,并且着重注意土壤的情况,确保种植的土壤情况满足豆苗的生长需求,这能确保大豆产量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而化学防治方法即农药防治对于病虫害的驱赶效果是最明显的,在提高大豆产量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化学防治也是出现问题最多,并且对大豆的产量影响程度最高的。

3大豆病虫害防治用药的问题

正如上文所述,农药对于病虫害的防治具有显著的作用,理论上所示的农药能彻底的杀灭病虫,但是在实际中却不是这样的,这主要是由于在用药中出现了问题。现在的农民对于防治虫害的观念十分浅薄,而在虫害发生时,又不能及时的进行治理,而在使用农药时,大量的喷洒农药,并且主要是要的地方是叶面,而对于潜伏在叶背的虫害没有及时的发现,并且由于农民对于虫害的了解不够,不仅所选取的药物并不能治理虫害,而且由于所使用的药物极其单一,不仅致使当地的害虫对其有了一定的抗性,药物对起没有了作用,更会加大种植的成本。。而由于农民对新农药的接受度不高,这也同样致使了药物对新型虫害没有作用,降低了大豆的产量。

4正确的使用药剂防治大豆病虫害

因此,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大豆的产量,就必须解决虫害的困扰,而为了降低虫害的加剧肆虐,就必须正确的使用农药,从而达到防治大豆病虫害的目的。在使用农药时,一定要根据大豆所遭受虫害品种而选取适当的农药,一定要做到据虫选药的基本要求,及时的更换的药物,并且要控制喷洒的量,避免豆苗因过量喷洒农药从而导致早夭得现象发生,从而影响大豆的产量。而且在是农药时一定要注意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给大豆的正常成长添加必须的微量元素的同时,防治虫害的产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根据实际环境选取适合的农药品种,控制喷洒量,只有这样才能令农药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同时令大豆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的产量。从另一方面来说,提高大豆的产量的同时,还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5大豆病虫害药物防治的必要性

就我国来说,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水平的高低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大豆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了应用在饮食方面,还应用在经济发展方面,更加对一些产品的加工制造起到关键作用。可是虫害对于大豆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而对于虫害问题最有效地解决办法就是采取药物,合理的应用农药,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虫害对大豆的威胁性,提高大豆的产量,促进我国的出口贸易事业,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市场经济与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结语:综上所述,现阶段的大豆病虫害还是十分严重的,而且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病虫害防治的难度,而目前为止,对防治病虫害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药物治疗,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依旧影响着大豆的产量问题,所以说,正确的使用药物对提高大豆产量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就需要农民能及时的发现虫害,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合适的药物,最大程度的降低虫害对大豆的影响并且保证大豆的安全性,这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段灿星,张吉清,丁俊杰,王晓鸣,朱振东大豆茎褐腐病病原菌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3(02)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5

关键词:大豆;科学种植;大豆病虫;防治

大豆是我国的农作物种植主要组成之一,种植地区分布广,其中东北地区种植面积大、大豆品质最优,黑龙江省海林市作为大豆种植基地之一,是重要的大豆供应地。要保证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就要保证大豆种植的科学性和对大豆病虫的科学防治,保障本市的大豆产量。

1 科学种植大豆作物

保证大豆种植的科学性,在种植过程中综合使用科学农业技术,是保证大豆产量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改良大豆的生长环境,减少虫害的发生。

1.1 轮作实施的科学性 轮作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地环境以及虫害的发生。大豆常见的土传病,冬季使某些大豆产生病残,还有一些在土地里过冬的害虫,基于黑龙江省海林市的天气环境、土地性质,三年轮作的方式是降低这些灾害的有效方式。若某些种植大豆的田地里已经出现过胞囊线虫病,那么,要解决或缓解这一状况,就需要至少五年以上的轮作。如果受到食心虫的严重灾害,这块田地在实施轮作前要保证大豆的种植与前年种植大豆田地间的距离至少有一千米。

1.2 清理病株残体 在每次大豆收获之后,对田间的病株残体要及时进行清理,翻地越早越好,深埋病株残体,加速菌体的消亡过程。或者将害虫翻到土地表层,对土地进行耕翻,使用耙、压、机械破坏等方式对菌体消亡进行人工加速,同时利用日晒、雨淋、天敌等自然力量加速菌体消亡,提升土壤害虫消亡率,减少虫害的发生。

1.3 大豆种植品种的选择 在种植大豆前,要先分析海林市的自然环境,以及经常发生的病虫害情况,基于这些研究后选择适合当地种植、高产抗病虫的大豆品种。选调外地大豆品种时,要充分了解该品种产地的虫害发生情况,严格检查预选品种,最后选择检验合格的抗病虫害大豆品种。

1.4 栽培管理的科学性

1.4.1 播种 播种要科学的选择合适的时间及适当的播种深度,过早或是播种过深都会导致病虫产生,甚至发生严重的根腐病现象。根据黑龙江省海林市天气、土地状况,种植品种为大豆,研究得知适宜温度为6~8℃,适宜播种深度为离土表5厘米处。在播种后大豆出苗前若要使用除草剂,要适当调整播种深度,避免过浅导致药害的发生。

1.4.2 施肥 对大豆田地施肥时要加大有机肥量,保证施肥的科学性。在肥料配比时要适当,氮肥较多时会贪青徒长,极容易出现倒伏和晚熟的现象,因此,要保证氮磷钾的适当,提高大豆抵抗虫害的能力,使大豆的生长健康、高效。

1.4.3 中耕 根据黑龙江省海林市现状,应于七月下旬、八月上中旬进行中耕培土,减少病虫的产生,中耕前还应全面了解种植大豆田地的杂草、病虫等情况,确定合计的中耕方式。

1.4.4 管理 随时调查大豆各个时期的生长状况,及时采取灵活的辅助手段。如防洪排涝,杂草的清理,避免自然灾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2 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1 农业防治 大豆的生长发育经过播种、出苗、开花、结荚、鼓粒、成熟六个阶段,种植者要认真分析、研究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常发生的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从整体生态系统出发,综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对海林市常见大豆病虫害研究,掌握其种类、发生时期、虫害特征等,有效预测虫害发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选择大豆种子时,要充分考虑海林市现状,结合种子产地实际情况,调种前进行严格检验,选择高产、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及时清除带病株体,使种植技术科学化。

2.2 化学防治

2.2.1 种子处理化学化 采用药剂拌种的方式可以有效保护主根和幼苗,推迟病虫害的侵染过程,对不同虫害采取不同的药剂来拌种。若根瘤病较严重,可以伴以多菌灵粉剂和福美双可湿粉剂,以三比二的配比,用量是种子重量的0.5%左右。若二条叶甲灾害严重,可以伴以乐果乳油,用量是种子重量的0.5%,拌种3~5天后播种。对于常见灾害和不常见灾害要区别对待,以免影响保苗,保证大豆的产量稳定。

2.2.2 除草手段化学化 化学化的除草手段是清理虫害的有效方法,杂草易携带病虫源,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虫害在种子及幼苗上的寄生,减少中间寄主,并能降低田间温度,增加透风透光,提供大豆生长的良好环境,有效降低虫害病情的发生。

2.2.3 化学药剂处理 在前期对幼苗的保护阶段,一旦蚜虫等害虫数目达到防治指标时,即使用农药进行化学处理,保护幼苗。在中期对茎、花的保护阶段,对出现的特定中海给予相应的化学药剂处理,保护叶子、茎花。在后期对荚、粒的保护阶段,使用灭病威胶悬剂、多菌灵可湿粉剂、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等进行处理,保证植株正常生长,统筹兼顾,在消灭虫害的同时降低成本。

3 结束语

掌握科学的大豆种植技术和综合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是降低虫害发生率、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措施。为了避免虫害的影响,大豆产量的下降,政府应加大力度,使每个大豆种植人员都有一定的常识及知识,以保证大豆产量的有效提高,提高农民正常生产效率,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范爱国.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6

关键词: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大豆病害

1.大豆花叶病毒病

本病是由大豆花叶病毒(SHV)、大豆矮化病毒(SSV)、花生条纹病毒(PSV)多种病毒单独或混合侵染所引起,受害植株豆荚数量减少,百粒重降低,褐斑粒增多,常年减产5%~7%,重病年减产10%~25%。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减产可达95%,甚至绝收。并且病株豆粒蛋白质含量及油含量减少,影响种子商品价值。防治方法:主要采取药剂防治蚜虫,消灭传毒介体。常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用25%蚜螨清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2.大豆胞囊线虫病

本病由大豆胞囊线虫寄生所引起。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达30%~50%,甚至绝收,除为害大豆外,还为害多种豆科作物。主要根部受害,影响地上部植株生育不良,矮小,茎叶发黄,花器群生,结实少或不结实。农业防治措施:轮作,与禾谷类作物轮作1~2年;增施磷肥,适时灌水。药剂防治;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4千克,在播种沟内施药,施药后覆土。

3.大豆根腐病

多发生在土壤潮湿或有积水的地方。幼苗的根及茎基部产生褐色或红褐色长条不规则病斑,后变红褐色凹陷坏死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片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小。发病轻时,后期可恢复正常,病重时使病株萎焉,幼苗枯死。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下列农药浇灌。

(1)农抗120水剂150~300倍液;

(2)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

(3)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4)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5)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4.大豆茎折病

当前,大豆生长正值开花、结荚期,多种大豆中后期病虫害在田间不同程度发生,主要有大豆食心虫、大豆茎折病等。根据本省植保站监测调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栽培状况及天气情况等综合分析如下:

主要发生在西北部大豆主产区,将中等偏重发生。大豆主产区多年连作导致田间病残体积累过多,为大豆病害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致病菌源;进入7月份,全省降雨天气多,7月中旬本省降水总体偏多,下旬降水仍较多,对病害发生有利。大豆茎折病已在多地发生,发生较重的病株率一般为6%,高的达到20~30%。目前大豆田已陆续封垄,田间郁闭,形成了对大豆病害发生有利的田间小气候。为此,各地要高度重视,加强田间调查,重点监测历年发病较重、施肥量高、低洼、重迎茬等地块。指导农户对发病地块采取农艺和化学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大豆茎折病等病害的发生蔓延。

(1)农业防治。对涝洼地要及时排水散墒,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

(2)化学防治。应掌握在发病初期喷施,25%咪酰胺乳油250毫升+43%好力克50毫升/公顷;或12%苯溴铜水剂20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二、大豆虫害

1.大豆食心虫

中等偏轻发生,大豆食心虫虫食率全省平均为4.6%,较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呈上升趋势,各地差异较上年更为显著。冬后存活率平均为26.8%,与去年持平,比常年低6个百分点。7月份,本省降水偏多,土壤偏涝,越冬幼虫向地表转移及化蛹气象条件不适宜。预计大豆食心虫在全省为中等偏轻发生,西部和东部部分虫源基数较大的县(市)有偏重发生趋势。

防治建议:大豆食心虫防治:当大豆食心虫成虫田间出现打团,并且每团蛾量较大,出现成倍增长的现象,表明成虫已进入发生盛期,1~2天内开始防治成虫。成虫盛期后7~10天为幼虫防治适期。采取田间喷雾防治,每亩可用25%氰・辛乳油20~30毫升,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毫升,或2.5%溴氰菊酯乳油每亩20~30毫升对水30公斤喷雾,喷药时要注意雨天对药效的影响。

2.大豆卷叶螟

为东北地区大豆的重要害虫。幼虫将叶片卷成筒状,尤以大豆开花结荚盛期为害严重。多雨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大豆卷叶螟的发生;生长茂密的豆田、晚熟品种、叶毛少的品种、施氮肥过多或晚播田被害较重。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7

关键词:花叶病;胞囊线虫病;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045-1

1 大豆花叶病

1.1 症状

大豆花叶病的症状,因品种、气候、感病时期以及病毒株系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常见的有皱缩花叶、黄斑花叶、顶枯、脉间坏死、卷叶、疱斑花叶等。其典型症状为植株显著矮化,叶片皱缩并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叶缘卷缩,沿叶片主脉两侧有许多深绿色的泡状突起。嫩叶比老叶症状明显。发病严重的植株不结实或结实率低。病株种子上常出现斑驳纹,斑驳纹以脐为中心呈放射状或通过脐部呈带状,其形状与品种及其感病程度有关。

1.2 发生特点

大豆花叶病病原为大豆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以种子带毒作为主要侵染来源,带毒种子长出的病苗为田间的初次侵染毒源。由于大豆花叶病毒体外存活期较短,寄主范围窄,所以田间病株残体及蚜虫越冬作为初侵染源的作用较小。因此,田间病苗上的初始毒源主要通过蚜虫的取食活动传播进行再侵染,引起病害流行。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与品种的抗性、初侵染毒源数量以及传毒蚜虫的数量等因素有关。气候条件不仅影响蚜虫的发生数量和迁飞,也影响病害的潜育期长短和症状的表现。蚜虫迁飞期如遇高温干旱,蚜虫活动猖獗,迁飞量大,花叶病发生严重。如持续有雨或降暴雨,蚜虫数量减少,病害明显减轻。温度对花叶病发生的影响最大,发病适温为20℃~30℃,超过30℃病害不表现症状。在适温范围内,温度越低,潜育期越长。温度越低,斑驳越重。

1.3 防治方法

1.3.1 建立无病留种地,培育无毒种子 可采用无病地留种,配合适当早播,早期治蚜,及时拔除病株,隔离种植等一系列措施,获得无病种子。

1.3.2 选用抗病丰产良种 可因地制宜的选用较为抗病的品种。

1.3.3 加强栽培管理 提倡适期早播,使感病的幼苗阶段避开蚜虫的迁飞高峰期;清除田间杂草,及时拔除种传病苗,压低蚜虫的越冬场所和初侵染毒源;避免在其他豆科(蔬菜地、绿肥地)牧草地等附近设置种子田;实行与高秆作物间套作等措施,加强肥水管理,都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

1.3.4 药剂治蚜防病 控制蚜虫传病是防治大豆花叶病的重要措施,应在搞好虫情调查和预报的基础上,及时施药治蚜防病。可用内吸性杀虫剂于播种时沟施,也可于苗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2 大豆胞囊线虫病

2.1 症状

大豆发病后,地上部植株矮化,叶片发黄,生长瘦弱,呈点片缺肥或缺水状。受害植株花期推迟,花器丛生,花及嫩茎萎缩,结荚少而小甚至不实,严重的整株或成片枯死,地下根系不发达,根瘤稀少,根表面附有许多微少的黄白色粒状物,为胞囊线虫的雌成虫,这是诊断胞囊线虫的主要依据。被害根部表皮龟裂,极易遭受土壤中腐生菌为害,而使根系腐烂,使植株提早枯死。

2.2 发生特点

病原为大豆胞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有生理分化现象,生理小种具有地域性差异,黄淮地区以4号小种为主。大豆孢囊线虫主要以胞囊在土壤中越冬,带有胞囊的土粒在脱粒时混杂在种子间随种子贮藏越冬。贮藏条件下胞囊中的卵可保持生活力3~4年。春季气温转暖后,卵开始孵化,二龄幼虫破卵后进入土壤中,从根尖伸长区或根毛侵入,在根部皮层内发育,经过三、四龄幼虫期发育成成虫。成熟雄虫与雌虫后进入土壤中自由生活。雌虫腹部膨大,突破表皮而外露,体壁加厚虫体死亡成为胞囊,卵于胞囊内发育。年发生代数因各地土温不同而有差异,适温条件下温度越高,线虫发育越快。当5cm土层的温度在18℃~24℃时,胞囊线虫完成一代生活史需要24~41天。线虫在田间传播主要通过农事操作时农具和人畜携带有胞囊的土壤传播,排灌水流和未经熟腐的粪肥也可传播胞囊。调运夹带胞囊的种子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方式。发育适温为17℃~28℃,10℃以下不能发育,31℃以上幼虫开始衰退,至35℃幼虫不能发育成成虫。线虫耐干旱、耐湿性差,一般土壤湿度60%~80%最为适宜,土壤湿度过高,氧气不足,线虫发育受抑制甚至窒息死亡。当土壤湿度饱和时,胞囊仅能存活一个月。通气良好的砂土和砂壤土,有利线虫的发育和侵染,病害发生重。而通气性差的粘重土壤,病害发生轻。

2.3 防治方法

2.3.1 加强检疫,保护无病区 准确划分疫区和无病区,严禁病区种子外调,做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以防随带病种子的调运传入无病区。对刚刚传入的零星发病地块,应及时施药防治,防止病区扩展。

2.3.2 改善耕作栽培技术 轮作是防治胞囊线虫病的最主要措施。一般轮作不低于3年,5年以上防病效果更为明显。山东实行粮豆、棉豆和粮棉豆轮作制,效果较为理想。轮作制中以水旱轮作为最好。同时配方施肥,适当增施农家肥,干旱情况下适当浇水,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性。

2.3.3 选育抗病品种 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抗病品种主要表现根部不形成胞囊或胞囊数量很少,但抗病品种不宜长期同地种植,应重视轮作及其他防病措施,轮作年限可适当缩短。

2.3.4 药剂防治 目前国内用于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药剂较多,但成本较高,大面积使用有一定的困难,应在老重病区或新发病的地区重点施药,以控制病区扩散蔓延。药剂可选用5%茎线灵颗粒剂2~3kg/亩,或10%益舒丰颗粒剂2~3kg/亩,播种时沟施,防治效果良好。

土豆病虫害防治方法篇8

1.1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合加工出口、开花结实集中、嫩英圆而直、粗纤维含量低、荚长11~15cm、荚径粗0.5cm左右、荚色绿、耐热抗病的青刀豆品种。

1.2整地施肥

青刀豆栽培宜选择土层深厚、通气性好、疏松肥沃的土壤(福建省沿海多为沙壤土,非常适合种植),不要选用豆类作物连作的地块,实行3~4年轮作。播种前要深翻地,整地前施优质农家肥30.0~37.5t/hm2、过磷酸钙300~450kg/hm2、尿素150~225kg/hm2、氯化钾225~300kg/hm2。

1.3播种

蔓生和矮生青刀豆均可春播,也可秋播,以春播为主,同一品种春播较秋播产量高15%左右。播种时应选粒大、饱满和无病虫的新种子,多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播种密度,蔓生品种行穴距55~60cm×30~40cm,35.25万穴/hm2左右,每穴播2~3粒种子;矮生品种行穴距40cm×30cm,37.5万穴/hm2左右。播种时间:春作5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方可播种,一般在3月上旬至4月中下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早5~10d播种。秋作一般6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高温情况下从播种到齐苗后10d左右可利用遮阳网覆盖栽培。

1.4肥水运筹

青刀豆整个生育期需要适宜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苗期一般较耐旱,可酌情浇水1~2次,齐苗后可随水追1次氮肥,施尿素90~120kg/hm2,以促进植株生长和花芽分化。蔓生品种甩蔓时,应及时插架。开花结荚期应保证肥水供应,一般每3~5d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随浇水追肥2~3次,每次施人粪尿15~30t/hm2,或硫酸铵300~450kg/hm2。配合进行叶面追肥2~3次,每5~7d喷施1次,每次叶面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或2%过磷酸钙溶液,最好3种肥料交替运用。叶面追肥有减少落花落荚、增加后期荚重的作用。

1.5适时采收

据观察,青刀豆豆荚在发育过程中,果荚首先膨大,荚长12~15cm时,种子开始膨大,这时要适时采收。采收过晚,养分迅速向种子集中,影响幼荚的生长,同时荚皮得到的养分减少,纤维素增多,品质下降。一般可产嫩荚22.5t/hm2以上。

2病虫害综合防治

2.1防治原则

提倡“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药剂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2.2防治措施

(1)实行轮作。与非豆类作物轮作,或实行水旱轮作,可有效降低一些土传病害在土壤中的病原基数,减轻病害发生。

(2)种子消毒。播种前以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预防青刀豆苗期病害发生。

(3)清洁田园。及时清除杂草、田间病株、虫株残体,集中深埋烧毁,能有效减轻病虫害和病原微生物,避免病虫害扩散。

(4)合理施肥。根据青刀豆在不同时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适当增施磷钾肥,可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提高蔬菜品质。

(5)害虫诱杀。利用黄色粘虫卡诱杀烟粉虱、南美斑潜蝇,减少田间落卵量,降低害虫虫口基数,减轻危害。一般1hm2田块悬挂黄色粘虫卡450~600块(25cm×40cm)。

上一篇:病虫害监测的意义范文 下一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