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雕塑技术范文

时间:2023-11-14 17:39:58

不锈钢雕塑技术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1

受访者:许东荣(以下简称许)

采访地点:中国美术馆

采访时间:2011年6月14日

World Art:您这次中国美术馆的展览主题为何取名“时空的轨迹”?

许:许多年来,我从事的工作即是一种时间上的推移,而且我做的一些大型的公共艺术,就像自然界中的蛇脱壳,随着时空的变换逐渐形成一种蜕变。因此选择“时空的轨迹”作为展览主题。每一段的时间,每一段的岁月,充实着我创作的意念。我的生活状态与其他艺术家也不一样,在创作之外,我还负责画廊的工作,四处拜访艺术家,累积出来作品创作的思路。我的创作是经过了时间、空间的锤炼,必然会留下一些痕迹。

world Art:大部分的雕塑作品的材料是不锈钢和铜,而您的作品多是以石雕为主,还选用过其他的材料吗?

许:我做过铜和不锈钢,大部分还是以石雕为主。我认为不锈钢有自身的特性,我认为不锈钢不同于石材,不能把我创作激情发挥的彻底。本身走过这条路,所以对它的喜爱也更多一点。我也尝试用铁作材料,喜欢铁锈超过不锈钢,因为铁锈给人那种沉浸、内敛的感觉。

World Art:您在艺术创作中是如何辨别石材的选用?

许:石头和不锈钢最大的差异就是,不锈钢的加工是“塑”。“塑”是增加,可以做任意的修改,然而石头就不一样。石头是“雕”,在作“减法”。在加工前必须了解石头是否有瑕疵或裂痕,石雕选材的最难点就是要了解石材的可用性。每种石头的制作过程又不一样,打光的技巧也不一样。

World Art:您一般都采用汉白玉、花岗岩吗?

许:不一定,在开始创作之前,我会首先找石材。我选用汉白玉、花岗岩是因为它们的体积都很大,且不会断裂。一般地宝石、名贵石,体积很小,没有办法做大作。如果雕塑太小,就失去了其本身的分量,变成了―个工艺品。

World Art:上一次您的展览主题是“行云流水”,而这一次又提到了“笔走龙蛇”,这是一个转型吗?

许:因为我早期是从书法引入这个观念至雕塑。我常常回忆起台北市立美术馆在开馆时举办的雕塑展。那时我一直想要找一件很好的艺术品去参加,现在回想那件作品,计划是很好,但是整体创意却没有了。我做了一个玉石放在一个挖了洞的巨大岩石里,取名为“水潭涧”。那件作品就很自然,观众从楼梯上下来,俯视看到的景象,就仿佛溪水退潮,剩下一潭溪水留在石头中间,是这个灵感给我的创作。那时候的作品雕的也很讲究,没有放松的感觉。

而如今,我认为展览已经成为了表演,表演并不是应当的。我希望每一件作品都精彩,但不一定每一件都要做完。本来我这一次准备了23件作品,展出的只有十几件。因为有些东西放到空间里也是多余的。就好比,人生没有完美的历程,在这样的心路历程也会有许多缺陷。所以常常很多事情,自己想的、策划的很完美,总是会有漏洞。所以把“笔走龙蛇”外化为“行云流水”,是因为这样一路走来会很轻松,像水空中在动。人的历程,每一个阶段的创作都不一样。

World Art:您准备这个展览准备了多长时间?

许:准备了三年。像这样的雕塑创作比较困难的,有些材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Worid Art:从您的刚才谈话过程中得知,您的作品很容易地融入大自然,那么在您平时的创作过程中是否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许:第一点,来自中国的文化,像书法、古物;第二点,我很喜欢旅游,像高山流水。我喜欢看开采石材或矿山,可以看到石头的自然及其变化。

World Art:您平日练习书法吗?

许:我们台湾师大本身就有书法,作为必修课。我的水墨也画了很长时间,而画水墨,则书法也必然是最基础的;就像学油画必然要学素描。现在有了兴趣,仍在画水墨。画水墨可以练一练手腕的灵活度,除此还可以从其线条中找到我创作的灵感。

World Art:您是艺术家又是画廊的创始人,而您大部分的精力是倾注在了艺术创作上,对吧。

许:是的。因为我是台湾师大美术系毕业的,那是台湾最早的美术系。我从那毕业之后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对艺术创作有着很深的热忱。当时由于经济上的缘故,只好做一个自己最熟悉的行业,也就开了画廊。但是我一直在激情的创作。

当年在师大美术系学习时候,就像杭州艺专,对水墨、油画、雕塑都有涉猎学习。后来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雕塑,因为我觉得雕塑的三度空间更容易给人一种震撼。除此而外,也由于我早期是做石雕的工作,所以你看这次展览都是以石雕为主,就是由于我那么多年来对石雕已经融入了感情,看到石头就有一种很兴奋的感觉,这也是别的艺术家所缺少的特殊经历,这次展览有件很大的石雕,因为超重,没法在美术馆进行展览,很是遗憾。

World Art:您有着双重身份,并且在创作上有油画、雕塑,并以雕塑为主轴,您对雕塑艺术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期望吗?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2

史密斯生长于印第安那州,是一个工程师的儿子,早年着迷于火车和铁路,19岁在汽车工厂做焊工和铆工,产生了对钢铁的深深敬意。 史密斯曾经在纽约市的艺术学生联盟学习绘画。20世纪30年代早期,被毕加索和冈萨雷斯的金属焊接雕刻艺术品吸引,改学雕刻。在指导老师简•马图尔卡的鼓励下,他探究绘画的雕塑性、构成性特质,日渐形成一种把三维元素融入绘画的效果。 在事业早期,史密斯受欧洲雕塑家,比如巴布罗•毕加索、朱利奥•冈萨雷斯和阿尔伯托•贾柯梅蒂的作品影响,率先借鉴了他们的一些技术。1950年初他开创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直到1965年达到了创作的巅峰,为后人留下了大量气势宏大、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史密斯充满力量、富于表现力的雕塑作品主要围绕自然、生命和自我的主题,构建了他的基本艺术框架,体现了深刻的抽象表现主义内涵。雕塑家通常出人意料,把毫无关联的事物不合逻辑地融合为一体。他的作品没有具体明确的形象,却能引发丰富的联想,隐含多层含义,就像双关修辞。史密斯抽象、神秘及开放式的作品向传统意义上的雕塑理念提出了挑战。他一生都在从事艺术创作,可以说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作品得到了评论家的关注和认可,对后来的艺术家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澳大利亚》(1951)

史密斯从毕加索的金属焊接雕塑作品得到启发,开始了金属雕塑的创作。这还要得益于他曾经在车厂做过铆工,熟练掌握焊接技术。《澳大利亚》是史密斯最大的代表作,他把细的钢条和钢片焊接起来,作品精致而有力度,凸显张力与平衡的统一。艺术家自称在创作过程中如同在空间中作画。《澳大利亚》不同于传统的块状或片状等的雕塑作品,而是由线条勾勒出抽象的轮廓。看到作品的名字,会将其联想为一只跳跃的袋鼠。这一骨架式的雕塑作品体现出构成主义特点。如同一幅画,《澳大利亚》也需要从正面欣赏。的线条勾画出动感的抽象袋鼠形象,充满活力。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史密斯的头脑中很可能浮现出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岩画,并从中得到灵感。

《立方体10号》

史密斯经常创作系列雕塑作品,立方体系列是他创作于1961至1965年间最有影响的一组作品,共28件不锈钢作品。系列的名字使其和立体主义画派相联系。这一系列作品以绝对几何形式借鉴建筑学,放弃了图示和叙述的观念,让人想起了后来的极少主义雕塑家,诸如罗伯特•莫里斯和唐纳德•贾德。史密斯以不同的几何造型探索人们对空间和动作的理解。《立方体10号》将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不锈钢金属体垂直地拼接起来,类似于抽象的人形,经过抛光的表面闪闪发光。史密斯曾说,他就是想达到使不锈钢的金属雕塑反射日光的效果,就像镜面反射,其它雕塑材料是无法达到的。在不同的空间平面上,垂直的、水平的还是倾斜的,作品中不对称的布局打破了重力的局限。作品中的几何形状、二维平面及抛光后金属表面的反光效果让人想起毕加索和布拉克20世纪早期的作品。

《Z字形4号》

1961年,史密斯开始创作Z字形系列。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出于对古代巴比伦金字形神塔的喜爱,Z就是金字形神塔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一系列中复杂、变化的平面使人想起早期的立体主义画派。在《Z字形4号》中,正方形金属板上焊接上弯曲如管状的金属板,就像一件立体浮雕。圆形金属板暗含了持续性和循环性,使人联想到公牛的眼睛。倾斜的金属板就好像画布,也是雕塑的主板,是整个作品的主导。史密斯使用汽车喷涂用的瓷漆保护露天放置的雕塑,却产生了显著的绘画效果。这对于他来说并不新奇,他也在模仿古代的着色雕塑及早期立体主义色彩鲜艳的作品。

《24个希腊字母Y》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3

论文摘要:哈尔滨是中国的焊接名城,在几年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摸索了一些有关金属焊接艺术的独到特点,在这里着重探讨金属焊接雕塑艺术的创作方法。 

1 这里所谈到的金属焊接雕塑与我们习惯认识上的金属雕塑不尽相同,传统意义上的金属雕塑泛指以金属材料来实现完成的雕塑作品,而这里所说的金属焊接雕塑指的是通过焊接的技术手段(而非传统意义上的铸造和锻造手段)来实现的雕塑作品,这类作品重点体现的是金属材料本身的美感和焊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焊接肌理之美,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样的作品缺乏形式和内容,而是通过将其特有的美感与其独到的形式巧妙结合来实现创作目的。

其实金属焊接雕塑已经成为当代最具现代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语言在于注重作品的直接创作过程,并赋予其更加丰富的人文精神与审美内涵,它有力地拓展了雕塑创作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发挥金属材料自身的质感特性自由地构思和制作,已成为现代雕塑进行创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

金属焊接雕塑的创作注重于艺术与材质的直接对话过程,其中材料的质感和焊接过程中形成的焊接机理是构成作品形态的关键要素,对实现其艺术价值和意义起到重要的作用,这也同时造就了金属焊接艺术雕塑的表现形式,即使表现具象形态,也侧重于能够发挥焊接艺术特有肌理的具象形态表现,如用拉丝焊接肌理来表现动物的毛发。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体现了不同艺术家的文化渊源,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不同的表现形式又是不同的创作思想得以充分展示的保证和前提。鉴于目前金属焊接艺术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在探索西方现代艺术语言过程中,研究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论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他们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文化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高扬生命冲动的创造力,推崇能够让人直接体验生命冲动的开放社会,以直觉为认识真实和真理的唯一途径,以及现代艺术对生命的瞬间体验和制作过程的珍借,对破坏重组物质时空以获取精神真实的兴趣。同时萨特表达现代人孤独、异化、悖理的情绪感觉,充分体现了现代艺术家对艺术主体独创性的强烈追求。

2现代雕塑的表现形式在西方现代艺术理论的直接影响下,它与以前传统写实主义的以体量和实体感作为表现形式的基本要素背道而驰,许多现代雕塑的表现方法完全超出了“雕”和“塑”的意义,尤其是现代金属焊接雕塑,作为三度空间抽象的构成艺术品,不属于关于实体感的艺术,不追求真实的形态再现,通过简化、概括甚至是抽象的手法进行创作,并结合各种工业化的手段,直接地打造作品,如以透空框架的形态去构画和界定空间,彻底地阐明了现代雕塑作为三度空间艺术的新理念,在于表现金属在空间中的自由组合,而非多种程序塑造的实体造型。他们艺术语言的特征类似单纯、厚重的原始文化,最后发展到将机械、动力和光的因素组合引入雕塑的运动形态,创造了最具现代意义的雕塑作品。它反映了20世纪工业、科技观念向艺术的介入,导引出一种崭新的艺术价值观。

当代西方雕塑家在新的艺术观念的引导下,追求各自的文化和艺术个性,并充分利用材料学、结构力学、金工技术和焊接技术的原理,发挥金属焊接雕塑的特有创造力。在他们的作品中,将雕塑的造型要素简化到最低限度。用立方体、几何形、圆柱体的型材和不锈钢材以及现成金属物品构成现代形态的、抽象的雕塑作品,使传统的艺术语言在他们的作品中失去了原有意义,运用工业化制造方法实现了现代雕塑新的艺术理念。

现代雕塑家史密斯是美国第一位创作金属焊接雕塑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纯朴、粗犷和简练,利用金属材质的特性形成变化多端的雕塑造型,使金属材料、金工技术成为诠释个人艺术观念的语言符号。他创作的《皇家之鸟》、《森林》等作品,采用电焊枪在空间中描画,用多种钢条焊接展开三度空间的构成,同时利用点、线、面的相互交错的穿插,编织成一种活拨的、富有生机的抽象形态,他的许多作品放弃实体,将锻造成形后的钢条构出空间的韵律,显示出强力的运动感。

英国当代杰出雕塑家卡罗的金属焊接作品轻松活泼,简洁明快,是位最富独创性的现代金属焊接雕塑家。作品《正午》是他具有个性化艺术语言的代表作。该作品直接采用数块工字钢梁构成,作横置状态并涂上橘黄色的颜色,整件造型似如一张在室外阳光下的躺椅,简练而意味深长。在他的作品中力求把雕塑语言概括到最基本的抽象形态,直接利用工业钢材装配成巨大而强力的结构,并与周围的环境空间融为一体。费罗是法国现代派艺术家,他的金属焊接系列作品更具个性化。其作品摒弃了传统雕塑的创作模式,采用一种更加直接,更抽象化的表现手法,使作品取得纯粹形式的自由化。费罗的作品都取名《无题》。但在这个毫无意义的标题下,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在创作中通过挤、敲、扭、切和焊,给作品注人生机,将冷冰冰的不锈钢板转化成孕含生命形态的艺术作品。

从现代金属焊接雕塑的艺术语言来看,它与传统雕塑相比其主要特点是:在艺术观念上,一方面强调艺术与自我表现的主观性以及艺术家以我为主的能动性,力求作品造型简化到最基本的抽象形态,以现代工业化的理念构造单纯、简洁的几何造型,反映出一种工业化的非人格化的力量。另一方面重点表现不同金属材料的特有美感(如钛合金通过焊接在焊口的部分会形成耀眼的彩虹效果)和不同焊接技法所形成的肌理美感。在艺术形式上,利用电焊枪在空间中作画,以钢材制作空间构成。使传统艺术形式的体积,体量概念消失,转化为丰富、透空的空间和变化多端的深度三维结构。并以手动和机动改变了原有雕塑的“静止状态”,以色彩变化增强金属焊接雕塑的视觉感悟力。在艺术表现方式上,采用直接加工过程实现三度空间的构成关系或以废品集合的方式重新组合新的造型,使金属雕塑的艺术表现方法变得直接了当、纯粹和自由。在制作中利用各种金属材料经过直接的敲打、挤压、扭曲、打磨、切割和焊接,随意地、自由地构建和组合,彻底改变了传统制作多步骤的有序性,使作品更具自然性。

3在现代雕塑发展史上,当代雕塑家所创造的金属焊接作品成功地完成了20世纪具有雕塑艺术革命意义的艺术创造,而走向现代化、抽象化、形式化、自由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虽然我们国内的金属焊接雕塑艺术尚未得到社会的认同,但我相信在当代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雕塑家甚至焊接技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金属焊接艺术应该能够找到一条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能够满足我国公众审美诉求的蓬勃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田卫平等.金属焊接艺术初探[j].焊接,2005,3.

[2]吴顺平.现代雕塑设计与技法[j].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4

展望在中学的时候是画黑板报出身的,在那之前他曾和外祖父学过一些山水画。后,中等学校里面只有北京工艺美校恢复了正式招生,当时可选的专业有装潢、染织、工业设计还有特种工艺,这四个专业当中,只有特种工艺是关于绘画和雕刻的。所以当时的展望,选择了这个专业,也就是在那个学校学习雕刻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的特长。也由此,决定了他的终身。

关于外祖父教其绘画与在北京工艺美校学习的那段经历,展望经常能提及,他把那段时光看的如此重,是因为从那时候开始,他已经从外祖父身上和当时的环境里面耳濡目染了一些文人的习气,这致使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一直延续着当时赐予他慰藉和温暖的那种文人气息,这种特殊的修养包围着他的美学知识,形成了他理解艺术、理解雕塑的特殊方法――展望创作的定位是想把中国的文人文化和当代的文化结合起来。

所谓文人文化,展望所理解的十分简单,就是有文化、受过教育,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化精英搞的艺术。而近代的中国,这类人由于知识份子主要是向西方文化学习;传统的文人由于文化的没落而显得腐朽落伍。因此,中国出现了两极对垒的态势:一个是全盘西化,一个是崇尚国粹。在展望看来,这两者都有很大问题,知识阶层由于学习的东西大部分是舶来品,使这些人找不到了自己文化根源的感觉;而国粹们由于拒绝西方文化的影响,思想陷入僵化停滞的状态。展望对于这两者都不满意,他既需要找到自身文化定位,也需要参与全球文化的发展。所以,他将思考点放在了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汇合的平衡点上。因此,他决定用荒诞的手法表达这个现实,《假山石》系列作品出现了。这类作品讽刺现实的同时也讽刺了他自身的无奈。

《假山石》是展望创作历程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他“观念雕塑”理念体现较为突出的一系列作品。展望所理解的观念雕塑最大的特点是把观念这个词放在了前面,它不是雕塑观念,雕塑观念是指:空间,形状,雕塑本体,材料使用等一些雕塑内部的事物、语言。而观念雕塑主要指涉如何用理念引导雕塑语言的发展,也就是说雕塑还能做什么?或者说什么还能叫雕塑?在这里,展望将“观念”当作先决作用,也就是看待事物的观点和想法放在第一位,这由某个主意来体现;再有,“观念”不在雕塑内部思考,而是思考雕塑以外的事物,如社会,生物,进化,政治宗教,语言概念等各种议题。

由观念带动雕塑自身的发展在当代雕塑中是新鲜的说法,但是观念雕塑早已存在,从早期波普艺术到以杰夫昆斯为代表的新波普,从英国YBA中的青年雕塑家作品到目前中国一些雕塑家作品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存在,而且作为一种创作方法还有很多可能性。展望亦是如此,他独立地进行观念的思考,通过物质制造的手段制作出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承载他本人的观念思考,这既不是无聊的概念,也不是雕塑内部观念的絮语,简单说,它是思想物化产生新形式的最佳方法,它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需要一定技艺才能够制造出来的物品。

关于《假山石》系列,展望已经将其延续成为了一种态度,石头作为创作的母语,已经成为“人”的替代物,如他所讲:艺术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存在,“石头”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已经成为了具有象征性的语言。而有句话叫做:思想力有多远,行动力就有多远。它的意思就是说人的想象力引导行动,同样,当你的观念出现新的想象的时候,你的艺术创作就会有什么样的想象。展望的《跨越12海里――公海浮石漂流》,就是他把公海作为思考对象的结果,他依旧利用不锈钢作为材料,制作了一个密封而空心的人造浮石,然后将其抛向公海。这样,这块漂浮的石头成为了以公海即整个地球海洋面为载体甚至作为作品组成部分的寰球性质的环境艺术作品,而浮石被投放公海并进入漂流的过程至今还在延续着,同时这也可视为一次行为艺术雕塑,而且他事先就以一个“艺术家”的名义,在其精心制作行将入海的浮石上,用中、英、朝、日、西五种文字,并列铭刻了一项庄严的声明:“这是一件专为在公海上展示的艺术品。如果您有幸拾到,请把它放回到海里。作者将在遥远的地方向您致以深深的谢意!” 展望所思考的公海,实际上是他觉得公海可以化解现实问题,而当时的最大现实问题就是国际化的争议,而这个争议中的悖论才是他关注的重点,因为他不相信这些争论能够真的提出正确的方向,甚至不相信任何理论上的争论。

观念先行的艺术家,始终在思考着更多的问题,在展望《我的宇宙》个展中,他通过不锈钢岩石以极其震撼的方式呈现在了空间当中,在这个展览过程中,展望向观者展示了一块巨石在空中爆炸的震撼细节,同时,这些爆炸后的碎片又被展望用不锈钢材料复制,7000对块“碎石片”悬浮在空间中,为观者制造了一个无尽想象的空间。这个作品,展望告诉了我们很多问题,比如:我们还有自己思考宇宙诞生的权利吗?我们可以评介自己并解释“道”的存在吗?难道我们只能在别人设定好的框架内思考局部的问题吗?一定要先解决政治问题才有艺术吗?这个先后关系是否把我们害了…….类似这样的问题,展望思考到了很多,而作为他个人亟待解决的是如何找到自己能量的来源,动力的源头,看清自己的轨迹,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和距离,从真正的实践、实验中观察,而不是仅凭想象和理论。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5

“世界的艺术”国际雕塑展由法国密特朗艺术中心邀请来自法国的策展人Ami Barak总体策划,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艺术展的主要项目之一。这些形态各异的雕塑作品都围绕“城市现状”这一共同的主题,并且贯穿着城市如何面对传统和未来的主旨。

此次展览还特别得到了马爹利干邑的鼎力支持。专程前来参加本次盛典的马爹利全球品牌传承总监孟尼亚先生表示:“通过呈现这一展览,马爹利期望借助艺术家与当今城市现状的对话,深入挖掘传统与当代,过去与未来的融和与冲突,以多样化的作品形式阐释艺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再次完美诠释‘独具慧限、领悟非凡’这一艺术品鉴理念。”

作为连接各个国家展馆的主干道,世博轴预计将成为上海世博园参观人数最多的地区,届时将有7千万观众漫步穿行于雕塑作品前,近距离感知并认识艺术家如何应对当下现实及未来的对抗与挑战。此次展出的作品将世博轴演绎成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雕塑长廊,为观者开启了一种全新的视觉审美和对雕塑与建筑的洞见。

参展艺术家介绍:

莫西亚・坎特(Mircea Cantor)《凯旋门》汇集并更新了来自遥远时代的通用象征符号,颂扬着当代人类的精神,其灵感来自于古代人文主义传统。

陈长伟《十二生肖柱》系列作品是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图腾。十二生肖动物的理念来自中国农业社会和古代编年历法的传统哲学和神学。威姆・德沃伊(Wim Delvoye)《平板拖车》表现了中世纪的制造工艺和机器时代的机械技术。

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E.S.曲线》作品“模仿了城市的建筑风格,在延续源自文艺复兴时的园林楼阁历史的同时,将洛可可式的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应用到以圆形开放式门窗为特色的中国园林亭榭的设计中。”

帕斯卡・马赛恩・塔尤(Pascale Marthine Tayou)《上海树一米卡多树》,米卡多是一种由2至6人参与的技巧游戏。玩时,需要将木棍一根根捡起,同时不能碰触或移动别的木棍。

夏维尔・威尔汗(xavier Veilhan)《振动》在时间里的往返穿行与现代的起源相联系,表现出作者使用现代工具改造这段时间的不断努力。向京《无限柱》表现了东方美学的传达方式,改变并颠覆常规经验。张洹《和和,和谐》是一对镜面不锈钢的熊猫,象征着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世博。

展望《园林乌托邦》设计理念源于1 995年首创的不锈钢假山,而那时正是中国大兴工业建设和城市重建时期。

沈远《0》秉承了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理论,五大洲形成之初,地球是由一个四面环水的地球村连接,恰似蛋白中的蛋黄。球型地球被艺术家意想成一个没有蛋壳的鸡蛋。

黄致阳《座干峰》涉及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目的在于在世博会参观者之间提供一种人造景观和自然风景互动场所。

彼得・戈格莱尔(Peter Kogler)《世博计划》通过动画影像表达了现实世界的虚拟化和社会化结构。

梁美萍《镜船》由不锈钢镜面制成,镜面反映周遭的流动人群和空间,船的内里则反映了天幕的建构蓝图,更具体地响应了这次世博地理的港口文化和环境。

李颂华《无题》用一个简单的拧转动作使现实生活中的不可能在艺术中变得可能。

刘建华《延伸的空间》体现中国式的人文态度和思维方式及哲学传统。朱利安・奥培(Julian Opoe)《行走的Jennifer,橙色》搭建了一个如真人大小的电子面板,面板上显示有一个电子的“火柴人形象”,正在朝各个方向任意行走。

托马斯・萨拉切诺(Tomas Saraceno)《花园飞行器》通过建造一个建立在严密科学平台和创新材料之上的建筑结构,艺术家实现了这一乌托邦世界。

隋建国《梦石》首先在世博会的建筑工地上找到了一块漂亮的石头,然后利用蜂巢网状结构将之放大,并最终创造出这件巨如山丘的作品。苏泊德・古普塔(Subodh Gupta)《信念的飞跃》选择了印度文化的代表形象,并试图理解这些物体如何成为一种建立在同时强调自我认同和集体认同之上的文化的象征,以及如何成为这个民族的象征。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6

虽然近几年,一些大中型城市在绿化面积上有所增加,但环境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很多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在考虑我们的将来,特别是展望城市环境的未来的时候,公共艺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向建筑师、空间设计师和艺术家们提出了一个严峻而不可回避的问题,把艺术作品引人公共空间,即生活环境当中,创造丰富多彩的空间,提高整体环境的质量,并且使艺术作品更靠近生活,使人类享受快乐、享受美。到18、19世纪为止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其表现形式都是静止的。20世纪初,不少艺术家开始探索将“动”这一非物质要素应用于造型领域。这类造型以其独特的时空特征和表现魅力,展现出传统造型所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特别是近几年出现了许多具有奇妙魅力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形成新的造型领域的同时,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特别是不断地采用科学技术的领域.这对知识的发想,创作的实现,有着强大的作用。现代的动造型,是靠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而形成的,可以说不愧是具有新的生命的形式。动的造型,首先需要对材料,以及动的系统即机械装置的认识,需要动力适合构造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环境造型起作用的场合,在考虑到动的同时,不仅是表现造型力学的工学概念,还必须考虑作品的强度及安全性,这是作品成功的绝对条件,也是区别其它造型艺术特征的分野。近几年来,一般动的造型被称为运动的艺术(KinetiCArt),这一概念是根据1920年俄罗斯雕塑家诺曼•嘎博(NaumGabo)发表的“现实主义宣言”而成立的新的艺术分野。诺曼•嘎博在发表宣言的同时,发表了《直立之波》这一动的作品,那是一根由马达转动而引起颤动的金属棒,是有马达驱动的简单的动的作品,并亲自给它命名叫“KinetiCArt”(运动的艺术)。同年,法国艺术家马赛尔•杜桑(MarcdDuchamp)制作了由马达带动的活动造型《回转的饰板》,对机器的运动及其光效应的幻觉进行了简单的试验。嘎博和杜桑将机械动力应用于造型艺术的探索,无疑是动造型的开端。

从方法理论上系统地研究光和动的造型的先驱是德国包豪斯造型学院教授莫哈里一那基(L.Moholy一Nagy),他在1923年起就提出了有关光、空间、运动的造型思想,并创作了一件装有马达的作品《光与空间的调节器》。该作品由打洞的金属板、金属管、塑料板做成,当它由马达驱动转动起来以后,不透明的物体便显得透明起来,这时再投入强光,作品占有的物理空间便会出现万花筒般的画面或流体互相渗透般的视觉效果。1926年美国艺术家亚力山大,考尔德(Calde:Alerander)开始用铁丝和木头等材料制作一些很有特色的活动装置,他的作品没有机器驱动,而是通过外力(风、气流等)或人的参与使之作不规则的运动,其运动力是随意性的。考尔德的活动装置多是挂在细铁杆、细铁丝上的涂了色的金属叶片,装置的形态总是暂时性的,在外力的作用下保持动态的平衡,因为只要有轻微的空气流动就能推动叶片的运动。考尔德把传统雕塑概念从静力论带到动力论之中,把四维空间—时间带进了雕塑艺术,从此有了活动雕塑与固定雕塑的概念。这两个术语的诞生与考尔德有特别的关系。光效应艺术家J•R.索托(JesusRefaelSot。)1955年开始从事活动造型的研究。其作品主要是一些移动的构成。

他把画有图形的有机玻璃叠起来,但不紧贴,而是面与面之间有一定的空间,于是图形就在有机玻璃之间的新空间中混合在一起,由此而产生视觉动势。犹太人耶维科•阿嘎姆(Yaacov•Agam),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犹太教信念,作品反映了犹太人对形体和时间的态度,意在创造一种超越可视性的艺术作品,创造运动印象的传递,创造运动的变化,是需要观众参与的动的造型。阿嘎姆在研究色彩连续对比后的合成关系和转化关系,其作品主题整体上极其完整,特别是追寻节奏的起伏,形的分解和重新组合。观众在作品前移动脚步,观看画面所产生的全部效果,是一种有秩序的混合。创作金属抽象几何构成的尼古拉•修佛(Nicolasscnoffer),从1959年开始,修佛以控制论为基础,进行光和运动造型的创作,力图将艺术与科学和工程相结合。修佛的作品典型之作,是在比利时列日市包法利公园所设计建造的《光和声之塔》,作品高达52米,装有马达40多个,塔身金属骨架上装有33根旋转轴和64块反射板,可以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并反射光线。光塔附近设有电脑控制室,塔中装有对光线敏感的光电管、麦克风、温度计、湿度计以及风速计等测定环境的仪器。仪器所测到的各项资料送到电控室的电脑时,电脑把它们整合以后主动指挥光塔各部分的运动和音响,电脑还会根据麦克风所感受到的周遭音响,将预置的前卫音乐资料自动组合播放出来,曲子永不重复。光塔一到夜间,便在各种灯光及运动的作用下瞬息万变。修佛的作品反映了新的工具、材料以及科技制作程序的积极参与,加上灯光、镭射、信息传输系统的导人,使雕塑出现了新的境界。

法国著名机动艺术雕塑家让•丁格列(JeanTingueley)醉心于机械本身,但他一面赞美又一面讽刺,他的机械装置显得破烂而又滑稽。他最出名的作品也许是1960年为纽约现代艺术博览馆而作的“自毁机器”《纽约的赞礼》。这台自动毁灭的机器是在纽约消防队的协助下最后完成的,它在启动表演时即自行崩溃,而后作者于作品废片上签名。乔治•里基(GeorgeRickey)是二战以来出现的活动雕塑家中最有吸引力的人物之一,他认为,动力艺术品的运动与留声机或飞行中飞机的运动一样是不可缺少的,没有运动,物体将面目全非。里基的作品构造非常坚实,其活动性很大。其作品《5根向上的线条》。他把不锈钢做成一头逐渐变细的卡条,组成一种非常敏感的平衡。当轻风吹动或者用手指触摸,都会使它缓慢而平稳地运动或颤动。1971年他创作的《翻腾的八角形空间》,其造型如同盛开的八角形花朵,每个八角形象征花瓣的圆圈,随微风而敏感地转动,不停地形成不同的状态,在阳光下感觉轻盈璀璨。塔克斯(TakisVassilakis)是有鲜明特点的活动艺术家。他的特点是不以机械装置来表现作品,而是从另一途径研究艺术。他最有趣的作品都应用了电磁学原理,通过磁力使装置产生运动的方法,为他提供了全新的空间语言,其典型作品有((磁场》。电磁提供了一个磁极,这个磁极有节奏的启闭,当磁铁通电时,吸引了它周围的异性磁铁,排斥同性磁体。电磁铁断电时,同性磁体和异性磁体之间相互吸引,只要这个装置在开动,作品的所有物体都会久舞不息,并会发出磁铁相互碰撞的声音。美籍华人蔡文颖(Well一YingTsai)极其有价值的研究是将颤动的原理、频闪光照明及精密的回馈控制系统综合运用,并巧妙地结合人的视觉特征,创造有超现实视觉效果的动感造型。蔡氏的作品是一组每秒20次至30次频率的颤动的钢杆,利用可以控制频率的快速频闪灯照明,而我们却看到钢杆是在不规则地摆动,当频闪光与钢杆颤动频率相同时,钢杆看起来是一条条静止的弧形曲线,当闪光灯频率比钢杆振动稍快或稍慢时,钢杆看起来会缓慢地上下波动,两者速度差距越大,钢杆看起来就颤动得更快,频闪光在此起了极重要的作用。日本著名动构成艺术家伊藤隆道(Kakamichilt。)的创作风格具有简洁的形状和形式,他使用现代的技术与材料创作作品,以追求作品的艺术表达为根本动机和目的,并恰如其分地采用足以达到此目的的所需的技术手段。

在1969年日本箱根第一届现代国际雕刻展上,他展出作品《16根回转的棒子》获奖。(图1)①这是由16根相同的处理成折线形的不锈钢棒整齐树立排立而成的方形陈列,在底座内精确机械的带动下,所有棒子整齐划一同步转动,使作品的气势不断改变,整齐同一,而又富于变化的线群在运动过程中相互交错、重合、移位等变化而产生美妙的光效应视觉效果。作品的优美动态使环境显得活跃而又有序。日本著名风动艺术家新宫晋利用风力的转动制作雕塑作品。他是利用风力做雕塑的先驱,风车原理导人他的作品,大胆的造型和精致的构造,红和白等单纯明快的色彩,慢慢转动时优雅的动态,是新宫晋作品的特点(图2)。今天,与其它许多艺术作品不同的是,动的艺术作品,不是限于单一的平面、立体的作品,而已扩大到室内,以及都市空间、野外空间等领域。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在造型方面不断出现了各种新的表达形式,象这样超越某种形式的限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这一点,是其它造型所没有的。动造型作为装点性的公共艺术是配合既成的环境而进行的艺术创作,作品自身的价值虽为主要因素,但却脱离不了环境对它的制约和要求。能经常变化形态表情的动造型,能反映或强化环境的特征,建立一个生动活泼的区域,而不是纯粹的装饰和几个孤零零的艺术品的存在,可以从周边的形式中取材,或是以都市形成对比的元素导入,甚至纯粹的构成造型,都可点缀都市的景观,冲淡都市人紧绷的情绪,从而陶冶人的心灵。东京全日空HOTEL前,设置着伊藤隆道的作品《腾飞》(图3)。两根交叉的曲线呈360度旋转,在阳光的照耀下,不锈钢管上闪动的光点,在缓缓地转动中不停地上升、上升,很好的表现了腾飞的主题,和全日空这个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伊藤隆道的作品总是以美妙的动感吸引人的目光。

《回转的螺旋1月》(图4)设置在北海道道立近代美术馆。作品是一根简洁的螺旋形线,旋转时会产生空间无限交融与互动的效果,犹如宇宙星系的运动,人们的注意力被漩涡的中心所吸引。作品轻松,充满活力,而又独有一种悠然自得之美。日本新宿地铁车站前,展示了新宫晋的风动作品。他有效地利用不锈钢镜面构成的不同形状的块面,巧妙地反射自然的景色,在阳光的照耀下又能折射许多耀眼的光点,微风吹过,不同位置的块面自由摆动,加上周围喷泉喷出的曲线,使作品更趋完美(图5)。设置在北海道道立近代美术馆中的新宫晋的作品,利用直线的交叉,构成风转形的创作,结构明确,形态优美,趣味无穷(图6)。东京都新宿区,东京都厅左侧“GEORGERIcKY’’的作品《水平旋转的三块长方形》(图7)与东京都厅现代建筑非常吻合。三块不锈钢长方形在转动中出现的各种形态的变化,呈现出一种严谨的、平衡的、有节奏的美。同时,作品占有的尺度空间和形态,完全符合东京都厅这个现代化的环境。东京都厅右侧“GEORGERICKY”的作品《偏心回转的四个正方形》(图8),由于在不锈钢的磨光方面下了功夫,表面又处理成凹凸不平的面,伴随动的变化,凹凸的面时刻反射出各种各样自然光的色彩。

东京惠比寿方一尹夕是个繁华的商业区,在宽敞高大的天棚顶上,高高的悬挂着一个象小草那样的动造型。在主轴缓慢的转动中,各个支点都能自由地转动,使其形态悠然自得,变化万千,而又非常优美(图9)。日本东京都神谷盯一家电器大楼内,设置着这样一组动造型(图10),在大约一百平米的水池中,漂浮和转动着两个白色的切面球体,大的切面球体在自身转动的同时,自由地在水面上游动,小的切面球体在自身转动的同时,按照一定的规律围绕大的切面球体转动,这种有规律的、慢悠悠地公转和自转,加上白色球体在清澈的水面上的倒影,给电器大楼的室内空间增添了一种具有现代感的、有序的气氛,顾客在购物的同时还可以坐在水池边休息,看着水中悠闲浮动的动造型,解除购物的疲劳。这种情趣上的调节,创造了一个惬意、舒适、优美的购物环境。日本东京都厅议会议事堂内设置着多田美波的作品《伶》(图11),这个作品由四块不同大小的曲面玻璃组成,天花板上的灯光反射在玻璃上,经过曲面的折射,形成了美丽的光的形态,站在作品的不同角度,光的形态都各不相同,观赏者在作品前移动脚步,光的形态就会随之变化,由于视觉的移动,产生了动的错视效果。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7

〖关键词〗景观外包装质量监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TL372文献标识码: A

一概述

建筑景观外包装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一种新型建筑装饰,由于其造型多样化且实施简便,视觉效果好,现多用于国内各类主题公园,本文结合工程实际,浅谈如下:

二工程概况

“环球动漫嬉戏谷”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太湖湾。本工程位于“环球动漫嬉戏谷二期”内,范围占地面积约11700平方米,项目区域建筑面积10279平方米,主体为框架结构,以次钢结构、艺术雕塑、景观塑石包装为主,包装最高建筑约28米;内容包括:洛克王国室外墙面、室内游戏区、餐厅、出口商店景观包装工程。每个建筑和区域内景观建筑外包装及次钢结构工程。

三 质量控制监理要点

3.1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实施控制

3.1.1、审查项目部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要求把质量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3.1.2、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各项管理制度。

3.1.3、严格质量程序化管理。

3.2 分部分项施工工艺及质量要求

3.2.1 施工测量

3.2.1.1测量定位技术及规范依据

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城市测量规范》(GJJ8-85)及《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测和复核。依据图纸及建设方提供坐标点进行实地测量。

1、审核图纸设计坐标系及高程系统是否与实地已提供的坐标高程点系统一致。

2、对已提供的测量成果理论数据进行验算,并经实地复核。经复核无误后办理交接手续,办完交接手续后方进行下一步工作。

3.2.1.2 水准的控制方法

将高等级水准点作为整个工程水准基点,采取等级水准测量方法将高程引测至施工现场附近。

3.2.1.3 细部高程控制方法

以引至施工现场的高程按图纸要求引至建筑物上,建立控制点,并在建筑物上四周引出水平控制线。再按图纸要求将主构件进行弹线后才允许施工。

3.2.2 塑石(仿木)造型工艺:

3.2.2.1 施工流程

按设计要求施工景观直塑物件基层骨架、基层抹灰施工、造型抹灰施工、效果调整(基面)、效果着色、颜色调整、颜色保护涂料施工。

3.2.2.2 质量控制要点

1)基层骨架施工

a)钢骨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安装

b)按施工规范进行除锈防腐处理

c)在钢骨架完成基础上捆扎合格的钢筋网片

d)隐蔽前必须验收合格

2)基础抹灰施工

钢骨架施工验收合格后,对基层进行打底施工。按设计要求配合砂浆比例,施工完毕后根据天气情况洒水养护或者用薄膜盖做保水养护。

3)造型抹灰施工

按设计图纸要求在塑造基层上塑造效果面层,面层砂浆根据塑造物体基本颜色(主色调)加入矿物料、矿物颜料的配合按比例控制。

4)效果调整

造型抹灰完后按设计图纸进行验收,根据验收结果进行效果面层调整。

5)着色

a)根据效果要求,确定着色施工方法及用料。

b)打抗碱底漆。用喷枪喷底漆,覆盖水泥表面一遍,必须均匀。

c)作底色,以调色师调出的样色为基准,按样色调好料均匀覆盖水泥表面。每隔4小时喷洒1遍,共喷洒2-3遍。

d)初步效果制作。用色精及调配的颜色制作表面颜色效果,要和设计效果相符。

e)初步色彩调整。认真细致地调整每1块砖的颜色,注意明暗变化。

7)颜色保护涂料施工经甲方区域效果负责人确认的直塑实体表面按涂料施工工艺满涂塑石界面保护漆。

3.2.2.3 注意事项,如果出现该区域气侯相对干燥时,容易产生塑石与浮雕的龟裂现象,所以实际施工过程必须控制以下事项:

a)打底灰,厚度要求10-20mm,从打底灰开始,到每层抹灰,每次下班前,必须浇水一遍。

b)大体的雕灰造型,厚度要求20-30mm。在灰塑前,将底灰先浇水一遍,方可进行加厚抹灰,待干度达80%后,再适当浇水。

c)表面纹理的细致雕刻,厚度要求约20-30mm。当灰塑完成后,必须浇水保养2-3天。

d)砂浆的比例:水泥与砂子比例为1:1。

e)砂子的要求:一般不用粗砂,而用中砂或细砂。

f)着色要控制好施工方法、流程及用料,要确保装饰效果和不褪色。

g)着色必须实行样板先行制度。全面着色前必须先做样板待甲方区域效果负责人确认后方可大面积施工。

3.2.3 玻璃钢雕塑施工工艺

3.2.3.1 材料:

1、玻璃纤维:一般使用分为短纤、平板纤维、螺纹纤维,依各种需要分别或一起使用。

2、树脂:使用一般手工成型用树脂,粘度6,胶化时间13分钟,树脂溶点95℃,严禁稀释。

3、滑石粉:为二氧化矽60.6%、氧化镁31.1%、氧化铝0.22%、氧化钙0.5%之混合物,用于增加树脂稠度,以利施工。

4、硬化剂、促进剂:

5、预埋铁件:吊装,组合时使用之金属或铁件,应加防锈处理。

6、脱模剂:一般使用蜡为脱模剂,但以不妨碍后续工作为准。3.2.3.2 质量控制要点

1、制作模型:

a、制作单位于施工前须制作适当比例之模型或样品供设计单位确认。

b、使用土或保利或实物等适当之材料,制作1:1实体模型供设计单位确认。

2、开模:

a、软模:为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或造型复杂时使用,使用矽利康等材料制作,以表面细腻质感,另须制作补模以固定之。

b、硬模:为造型简单表面平整或要求光滑面时使用有钢、木、G.R.P.、石膏等材料。

3.2.3.3 生产:

a、模具清理:以高压空气吹管,清理模具灰尘等杂物以保持

成品品质。

b、脱模剂涂布:涂布时应尽可能薄而均匀完整,以保持成品及模具完整。

c、G.R.P.涂布:先涂布一层完整之树脂后铺上纤维网,网与网交接处应保持重叠,同时使纤维充分吸收树脂,且尽可能涂布均匀。

d、滚压夯实:于G.R.P.涂布过程中,将涂布于模具上之G.R.P.滚压夯实,并应重复树脂、纤维、滚压夯实等步骤,以达到设计要求厚度及强度。如模具表面造型过于复杂,可用毛刷夯实,以避免产生气泡。

e、预埋铁件:于涂布过程中,预埋适当之铁件,预埋处应增加树脂纤维层数,以增加强度。

f、脱模:小心将模具拆下,以防止损坏成品及模具,并编号。同时需将成品表面去蜡,以利后续作业。

3.2.3.4 安装:

a、依编号及图面于现场组全,并固定于结构上,必要时于结构体上安装补强铁件,所有铁件及焊接处皆须防锈处理。

b、接缝处须用树脂加入短纤,滑石粉予修补打磨平整。

3.2.3.5 上色:

a、G.R.P.表面先予以除蜡,以免涂料无法附着,再依设计图色板上色。

b、如有需要时可于生产过程中,将树脂加入底色生产。

3.2.4 铸铜雕塑的施工工艺:

根据甲方确认的效果图及施工图。由艺术效果负责人现场指导雕塑师及各专业工种按比例尺寸放样制作。具体施工工艺:

a. 由雕塑师指导放样,焊工进行骨架焊接,普工配合雕塑师进行大样踏泥,雕塑师细部深化雕塑效果,邀请甲方效果负责人现场认可并签字确定;

b.专业模具师采用石膏翻套模, 铸铜厂派技术员配合,拆模后包装好送至铸铜厂;

c. 铸铜厂根据甲方要求的标准保质保量按时送至现场安装并由甲方效果负责人现场认可并签字确定;

3.2.5 仿木栏杆的施工工艺:

根据甲方确认的效果图及施工图比例尺寸,由艺术效果负责人现场指导焊工及特效塑型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具体施工工艺:

a.焊工采用已检验合格的设计要求直径的焊管进行骨架满焊焊接;

b.普工按要求绑扎5mm*5mm钢网;

c. 塑型技术人员用1:1水泥砂浆塑形一次,待底层干透之后再以1:1:1水泥砂浆矿石粉塑型合成。每日三次浇水养护, 邀请甲方效果负责人现场认可并签字确定;

d. 专业美工用立邦涂料效果上色,甲方效果负责人现场指导调整颜色,符合效果要求后,再喷保护面漆甲方签字认可。

3.2.6G R C施工工艺

3.2.6.1 施工准备:

a、按照建筑装饰的设计图纸,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测量,结合图纸布置的角钢网的位置及对GRC构件形状的要求,进行GRC构件的设计,使GRC构件与网片尺寸,位置相符合,并满足装饰设计中的外观要求。

b、进行GRC构件的加工,首先确定合格的GRC加工单位,并对其的加工能力,构件的加工质量、交货的情况、信誉等进行综合考查,确定合格的加工单位,按照GRC的设计,与厂家结合,进行图纸交底,并按施工进度计划。

c、GRC构件进场首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按品种规格进行分类,码放整齐,做好防护,以防破损。

3.2.6.2、主入口处GRC做法:装饰设计中主入口处的墙面已经布置了角钢网架,其∠30*3的角钢间距为400-600mm,在进行GRC墙面施工时将GRC构件的预埋件与角钢网片焊接牢固,焊缝要求满足设计的要求。墙面的GRC构件尺寸要根据装饰设计要求,结合工程施工时的实测尺寸,做出GRC墙面板的布置图,并布置好焊缝的位置及要求。主入口弧行门洞及门套的做法亦应根据实测尺寸和角钢网架的尺寸进行设计。弧行GRC在加工时要按照实际尺寸分为3-5段进行加工,并且留有施工的余量,在焊接时应保证弧行的连续性,不能有弯折的现象。在进行墙面角钢网的焊接时应保证角钢网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在进行GRC的焊接时应对GRC的板面和弧面进行预安装,用2m挡直板进行测量,当误差超过规定时,可用钢垫板调整位置,以保证墙面的平整。

3.2.6.3、GRC园柱的施工:本设计的GRC圆柱直径为670-800mm,柱高4500-6750mm,GRC园柱分为两个半园形制作,每节长为1495-1682mm。GRC构件埋件与园柱钢结构件用30*3扁铁焊接牢固,焊接前进行园柱的预安装,测量柱的位置垂直度及接缝的误差满足要求后方可焊接。

3.2.6.4、窗套的施工:窗套的GRC在制作前应根据窗口尺寸及各层窗口的垂直误差情况对窗套进行加工,安装时先弹窗口套的边线再进行GRC窗套的安装。按照的方法与主入口要求相同。但是应注意口套与相邻墙的连接要严密,不得留有空隙。

3.2.6.5、檐线的安装:GRC檐线的安装,要使檐线安装时做到平直,操作时应先在墙上弹线以保证檐线的水平位置,檐线的进深在施工时先按檐线的情况,确定进深的大小,拉好线使GRC的相关位置与线符合。

3.2.6.6、坡屋顶GRC的安装:坡顶的钢架焊接完毕,经过检验合格后,再安装GRC坡顶板。GRC板的焊接要牢固可靠经检验合格才可进行瓦面的施工。坡顶GRC要满足坡顶荷载的要求,GRC板的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其焊点由设计人确定。

3.2.6.7、GRC接缝的施工:GRC、柱、墙面板,檐线等的GRC构件之间的缝隙要填充水泥沙浆,必要时可用玻璃布用胶粘接。另外在GRC与墙体的缝隙处也要同眼样方法处理。

3.2.7 异型金属造型工艺:

根据甲方确定的效果及施工图,由艺术创作部、雕塑制作组按1:10比例小样,由有关部门及专家,审查认可签字后进行加工造型制造。

3.3成品保护

3.3.1 对各阶段、各个工序制定详细的成品保护细则和奖罚制度,并分区、定点指定成品保护负责人,明确责任范围,并对成品采取“护、包、盖、封”等保护措施。

3.3.2 成品保护负责人加强对工人的成品保护教育,提高工人的道德水平,依据成品保护细则对操作工人和成品、半成品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跟踪检查,并依据奖罚制度进行处理。

3.3.3 工人受奖罚制度的约束,并依据成品保护细则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对成品、半成品的保护。

3.3.4 落实工序交接检,搞好工序专业间的穿插作业,防止互相影响损坏。

3.3.5做好模型和其它物品的保护工作。

不锈钢雕塑技术篇8

周文君先生

国际知名设计师、建筑师、艺术总监。

屡获国内及国际设计专业领域权威奖项,并多次受邀担任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多项国际设计大奖之国际评委。

524设计机构――创始人及设计总监。

跨领域的艺术整合

这样一个在国际上受到了无数赞誉的综合型、跨领域的设计实例,也许只有极少数的团队可以做到这么综合而纯粹的设计。项目之所以跨领域是因为其中包涵了建筑改造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定制产品研发以及整个项目的艺术化整合,而且巧妙的将这些类别融合在了一起进行设计。

该项目2015年一举拿下意大利A’Design Awards国际设计奖建筑空间设计、品牌形象设计、产品设计三方面大奖,成为迄今为止首个用一个项目就同时获得了三个不同领域大奖的国际设计作品,其难度可以媲美奥斯卡奖一个电影同时拿到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女主和最佳男主几个奖项。

长达6个月的相关调研和设计构思,最终确定从品牌形象、旗舰店的建筑空间改造和相关产品定制三个方向上为该品牌进行设计,并在旗舰店空间设计过程当中,将雕塑的手法融合到整个建筑空间,并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从地面“生长”出的扶手。

流动的艺术美

流动的拉丝不锈钢双曲面造型包括门头、柱体、楼梯、扶手等贯穿在整个空间之中,楼梯扶手是整个空间的亮点。设计师设计出抽象而充满艺术的形态,由脑海中对设计的构思到电脑中的设计图纸、到3d打印、工人翻模、最终由雕塑师傅纯手工敲制而成,形成如此连贯而巨大的造型,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震撼无比。

所有的建筑空间与人相关的应用尺寸,都要根据人体工程学来设定,比如桌子的高度、凳子的宽度,楼梯18阶就要有休息平台,而楼梯扶手的高度常规为室外1100mm、室内1000mm。可是对于普通人的使用习惯来说,在最开始的两三阶楼梯是不会使用扶手的。为了整个空间造型的连贯性,同时兼顾人体工程学,创造出这样一个特别的扶手。

设计师选择了对于商业使用最合适、对于建筑结构最合理的位置重新在楼板上开洞,对楼梯和扶手进行了整体的流线型再设计。楼梯摒除常规的横平竖直,以曲线的造型呼应整个空间,水泥的基底上面配以拉丝不锈钢板,与拉丝不锈钢的扶手相互映衬。为受众使用更方便,每一阶梯的踏面都随动势特殊处理了防滑,而梯面都向内倾斜同一个角度,两阶交接处则设计了一个水泥暗槽,里面暗藏了灯带,用灯光洗清阶梯的界限。

艺术品空间的遐想

整个空间就像由许多组艺术品组成。墙面上是真鞋的数倍的巨大雕塑,有的好像踢进了墙里面,有的又好像从墙面漏出头来,这样趣意横生的设计调节了整个空间的氛围;

项目并没有使用普遍用在商业空间的吊顶或是漏顶,而是选用了巨大的脚印形状吊顶,金属的光泽配以弧线形排布的射灯和穿插其中的鞋模型,不同材质形状皆突显售卖主体;连接一二楼的楼梯挑空处,设计师别出心裁地设置了由数百只与真鞋等大的鞋模型错落悬挂而组成的艺术装置,用艺术作品的方式再次呼应售卖主体;在上楼的过程当中,与扶手遥相呼应的墙面其实是由镜面组成,从头至尾这面镜子墙也是弧型,就连镜面墙中间的分缝都是弧形的裁边。做为交通空间的楼梯被最合理的设计限定在了3米左右宽度,而镜面墙的设计让楼梯从视觉和心里体验上加宽到了6米,无形中增加了交通空间。对于建筑改造项目来说,这样的细节无疑让人感动。

视觉触觉兼顾的商业空间

空间中的一部分柱体被曲面拉丝不锈钢造型完全包覆,另一部分则是由无数形状不同的横板组成的曲面造型。

商业空间不仅仅是单纯的售卖场所,而应该是融合了视觉体验和触觉体验的地方,这两种体验往往能够影响受众对服务体验的印象。而双曲面的造型意味着流动性的凸显,并能吸引更多的受众,在这些常规的性能之外,又能为空间增加艺术性,提升空间的品味,这与品牌高端旗舰店的定位完美呼应。

很少见到这样细致的零售商业空间改造设计了,对这个设计项目的体验,最大的感受是连贯而大气的空间气质和无数精致而考究的设计细节,能让使用者接收到更多的来自设计师的诚意和关照。

空间改造的同时,设计师对整体品牌形象进行了再设计。Logo用了“BBG”三个英文字母当做正型,更加突显国际化,而中文“步步高”的负形图形,也配以不同款式的鞋子剪影,让品牌文化融汇于其中。

上一篇:中医药文化思政教育范文 下一篇: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