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培训范文

时间:2023-11-08 17:35:59

幼儿体育培训

幼儿体育培训篇1

[摘要]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机制,目前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存在培养、培训、研究、实践、检测各自为政、互不相通的现象,阻碍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必须整合各种资源,依托高校,建立“学―培―研―训―测”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科学持续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专业化

[作者简介]何奎莲(1972-),女,四川高县人,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宜宾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培训与心理健康。(四川宜宾62275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宜宾学院院级课题“‘学―培―研―产’四位一体幼儿教育机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0S28)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1-0072-03

幼儿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基本条件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如何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实践课题。

一、相关背景

(一)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和培训机制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有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社会发展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幼儿教师要有高尚的理想追求、专业的理论素养、自觉的职业规范、高超成熟的技能。教师专业化至少包含三个方面的素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愿。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实现幼儿教师自身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需要多主体共同努力,科学、持久推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除了幼儿教师自觉行为之外,更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和培训机制。

(二)党和国家强调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要“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强调要“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国务院强调要“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

(三)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缺乏科学有效的机制

目前职前幼儿教师培养机构主要有综合性大学或者师范性大学、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和私立职业学校五种类型。职后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主要有各类教师培训中心、各高校函授点、教育行政部门附属教师培训机构。但培养和培训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机构与机构之间、机构内部的教学、培训、教研、科研与产业部门各自分立、互不沟通、互不协调,形成了“单打一”的封闭局面,造成了培养和培训资源的严重浪费,导致幼儿教师的教学、研究、学习与实践脱节。在这种体制下进行的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很难适应幼儿教育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

(四)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和幼儿教师对现有培养和培训普遍不满

研究者于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采用自编问卷对宜宾市部分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和幼儿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对宜宾学院260名幼儿教育专业的“准教师”进行的调查显示,95%的学生感觉到“迫切需要实践平台”,68%学生感觉到需要提高“幼儿教育的科研能力”,98%的学生感觉“需要增加技能训练的课程”。对二十余名幼儿园院长的访谈显示,园长普遍认为,目前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不健全,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培养、培训机制。对宜宾市150名在职培训幼儿教师的调查显示,90%的教师感觉“想继续成长,但是缺乏好的培训机构,不知道去哪里提高”,56%的教师认为“主讲教师缺乏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90%的教师觉得“想开展科研活动,但是缺乏专家指导”。

(五)幼儿教师专业化成为研究者探索的重要课题

幼儿教师专业化成为研究者探索的重要课题,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发展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索:张元从微观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郑蓉和龚晖认为成功型事件、挫折型事件、启发型事件以及感人型事件等可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扬凯红从学习、研究、协作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王春燕认为课后反思型说课可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平台;蔡春和易凌云认为教师的生活体验写作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上研究大多只停留在一般的理论研究和微观层面,对于如何建立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打通幼儿教育职前职后培养的通道、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则无可借鉴的成果。

二、建立“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的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

“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是研究者结合实际探索出的一种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长效机制。机制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也是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长效机制,即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是指依托高校,高校全日制及函授幼儿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高校幼儿教育研究机构、高校附属幼儿园、教学质量检测评估中心等肩负幼儿教师教学、培训、科研、训练、测评的五种功能部门,在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各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目标的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职后培训、幼儿教育研究、实训实践平台建设及幼儿教师和幼儿园检测等任务,形成优质、高效、良性的区域性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运行机制。

(一)“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的组成及联系

1.学――改进高校原有学前教育专业,为学生打下专业化成长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取缔了幼儿师范学校,职业学校里的幼儿教育专业规模缩小,且培养的幼儿教师质量有限,这种形势给高校学前专业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设有全日制和函授幼儿教育专业的高校应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进课程设置,针对以前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过多、实践不足、专业技能欠缺的特点,优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设备和设施,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增加技能训练课程,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基础。

2.培――发挥幼儿教师培训机构功能,促进一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继续教育是一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各省市陆续成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心,除各类教师进修校外,很多高校也获得了开展涵盖幼儿教师培训在内的教师培训的资质。地处川南的宜宾学院也于2010年5月成立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宜宾学院培训中心,根据国家大政方针及不发达地区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推进幼儿教育全员培训的进程,提高全员培训质量,更新学员教育观念,重组知识结构,强化幼儿教育技能,提升研究能力。同时,可以构建科学的符合不发达地区实际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完善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开放式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

3.研――建立幼儿教育研究机构,促进幼儿教师研究能力的提升。教育教学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而高校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设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如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教育研究中心、山东大学幼儿教育发展中心、台湾师范大学幼儿研究所等,宜宾学院也先后成立了“宜宾学院幼儿教育指导中心”和“宜宾学院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中心”。整合机制建立后,这些中心可以充分发挥其职能,结合学前专业教育教学、幼儿教师培训和测评等具体工作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建立幼儿教育课题库,全程介入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课程设置、教学研究等工作,使研究与教学结合、与工作结合、与培训结合,为职前职后教师提供研究平台,促进幼儿教师职前职后研究能力的提升。

4.训――建立幼儿教师实践平台,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真正有效的专业知识是在实践中领会的,真正有用的技能是在实践中提升的,优质的实践平台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重要保障。华东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等高校均开办了自己的附属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研究和教学的实践平台。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从2010年3月开始申报建立“宜宾学院附属幼儿园”,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和一线教师提供优质实训基地,提供便利的教育实践场所,使他们将所学理论知识及时地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在真正的学前教育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该实践平台也给高校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促进他们的专业化进程,同时还能满足地方群众的教育需求,体现高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

5.测――建立幼儿教师技能和资质测评机构,完善幼儿教师评价机制。教师技能培养和检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促进手段,很多地方设有专门的技能培训和检测中心,其中一部分依托师范性质的高校进行。如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已有四川省普通话测试站、宜宾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教师技能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科、宜宾市教学质量检测评估中心四个部门。这些部门根据国家要求确定技能标准和资格要求,强化培养和培训工作中的幼儿教师技能训练课程,同时作为宜宾市教育局委托的第三方开展幼儿教师资格和幼儿园办园资质的培训、认定、监督、评估和评价工作,将这些检测标准用于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素质和幼儿园质量。

(二)“五位一体”的幼儿教师培养与培训机制的特点

1.整合各类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资源,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机制,能最大限度整合和开发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各类资源,有效解决了以往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关之间各自为政、资源重复的问题。同时,各机构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本身有交叉,能全面深入了解情况,便于决策和实施。此外,高校还可以主动和周边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实质性联系与合作。全面整合了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资源,便于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职前职后一体,理论实践并重,教学研究结合。本机制最大的突破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幼儿教师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结合在一起,给准教师提供专业化学习平台,给一线教师提供专业化提升平台,为高校幼儿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化实践与专业化教育平台。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把幼儿教师职前、职后的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结合在一起,把幼儿教育、教学与教研及产出整合在一起,实现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培养和培训、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化,给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系统。

(三)五位一体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的功能

该机制能有效解决目前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中的实际问题,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当地输送高质量幼儿教师师资。通过“学―培―研―训―测”五位一体机制的建立,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训练、实践、研究、检测条件和相应的保障,建立了良好的支持系统和“一条龙服务模式”,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化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不发达地区的幼儿教师输送保质保量的幼儿教师,切实解决目前幼儿教师严重缺乏的现实问题。

2.培养多层次师资队伍,打造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专家。建立一支多层次师资队伍,专家型教师(研究机构专家)、理论型教师(高校教师)、技能型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培训师(幼儿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实战型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组成共同体,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职前教师的培养和职后教师的培训工作;培养集培训、管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新型培训者,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幼儿教育培训者队伍,打造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专家。

3.推进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进程,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训一大批具有专业化意识和专业化水准的在职教师,提升他们的理论功底、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解决不发达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化欠缺的重大问题,为不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促进本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推进幼儿教师继续幼儿教育全员培训的进程,提高全员培训质量,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适应素质幼儿教育要求的幼儿教师队伍。

4.完善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形成优质、高效、良性的区域性幼儿教师教育运行机制。要完善培养与培训相衔接的开放式、一体化的幼儿教师教育体系,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幼儿教师教育资源整合机制,形成优质、高效、良性的区域性幼儿教师教育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元.试析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及其实现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3(1).

[2]周雪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05(Z1).

[3]王春燕.课后反思型说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平台[J].学前幼儿教育,2005(5).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3号)[Z].2003-03-04.

[5]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Z].2010-11-21.

幼儿体育培训篇2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培训 自主意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37

保罗・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是具世界性影响的教育思想体系。①该思想体系以“解放教育”的观念指导“对话式教学”,强调师生之间对话的平等性,以及学生在对话当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他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到,灌输式教育模式中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学生只需要耐心的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造成学生的去意识化,构成不了真正地教育。②他倡导一种提问式教育,与意识的本质,即目的性相呼应,体现交流,③也只有平等的交流,才能使教师与学生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才能有真正的教育。

现目前,国内幼儿教师培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④原因何在?弗莱雷的“解放教育学”思想能够让我们从培训的逻辑起点出发,重新审视幼儿教师培训本身,以期从培训最根本的关键问题入手,达到提升培训效果的目的。

1 “幼儿教师需要培训”的命题解读

幼儿教师需要培训――这个命题的起点在什么地方?

从一个社会现象说起:“入园难,入园贵”。要想快速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办法就是扩充已有能扩充的幼儿园和新办幼儿园,但随之而来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幼儿师资缺口大。如何解决?目前的现实是非幼师类的人员(包括小学教师转岗)大批量地涌入幼教行业。因为幼儿教育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面对这种情况,在教育管理者和大部分的学者看来,理所当然地要对这个行业进行规范化,对应聘上岗的幼儿教师进行再教育,这就产生一种行为:培训。在幼儿教师的培训当中,最为突出的是国培,而后是省市以及民间教育机构等组织的各式各样的培训。

由此看来,“幼儿教师需要培训”这个命题的起点在教育管理部门,是官方认定的,而不是幼儿教师自身发出的强烈需求。因为媒体没有广泛地报道这种需求,一线幼儿教师也没有表达出“我需要培训!”的强烈呼声。部分学者,或者教育人士看到幼儿师资的现状,向教育主管部门建言:幼儿教师需要培训。如某学者通过调查后发现,8.9%的教师认为自己“很需要”培训,45.3%的教师认为自己“需要”培训,可见幼儿园教师对在职培训的需求非常强烈。⑤但是,从这种角度得出来的幼儿教师的培训需求,只是一种理性的认识,而不是一线幼儿教师发自内心的感性的诉求。也就是说,理性层面的需求与感性层面的需求是有差异的,虽然有些一线幼儿教师是非科班出身,教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但他们并没有想要付出多余的精力通过培训学习改变自己的意愿。从这一角度来讲,“幼儿教师需要培训”的命题并非来自幼儿教师本身。

然而,无论“幼儿教师需要培训”的命题是谁发起的,都不能否认这一命题的客观实在性。那么培训的现状如何呢?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国培的主要问题是培训目标不明确(目标是教育部门定的,不是在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过程和结果监管不力、参训者主动性不强,幼儿教师培训状况并不理想。⑥其原因在什么地方?

弗莱雷在谈到教育的项目内容时认为:“许多政治和教育计划均以失败告终,因为这些计划的始作俑者是根据自己个人对现实的观点来制定的,从来没有考虑过(除了仅仅作为其行动的目标)处在具体情况之中的人,而这些人无疑正是他们项目实施的对象。”⑦从目前的幼儿教师培训项目来看,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为主,请一些幼教专家办几场讲座、找一些优秀幼儿教师上几节示范课,然后以某些幼教领域主题研讨一下,作为一周短训的内容。往往这些内容的生成不是根据幼儿教师的需求来确定的,而是一线幼儿教师的管理者(如园长)和培训组织方通过调查之后,认为一线教师缺少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就给予相应的培训。更有甚者,有些培训是培训组织方能够请到哪些专家就提出适合专家培训的内容,用培训者自以为好的东西对受训者轮番轰炸,往往是培训不见实效的直接原因。⑧无论是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还是培训实施者,都是站在“我”的角度,从“我”的认识出发,以给予者的身份认为培训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接受培训的幼儿教师应该怎么样做。但幼儿教师是否认同,是否自发自愿,以及对培训本身的认识才是培训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很多时候培训组织者与幼儿教师的对话不在同一水平上,只是一种单向的对话模式,违背了对话应该是有爱、谦虚、希望以及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前提。⑨这就容易使得培训成为一种灌输式的教育,也就很难让培训取得良好的成效。

2 保障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实效的策略

当前幼儿教师培训最关键的点是要让这个群体能够意识到参与培训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能够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参与到培训当中,也即将幼儿教师的自主意识作为第一优先级考虑。如何提升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自主意识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1 营造幼儿教师发挥自主性的环境

在培训项目启动之前,要充分调查培训区域幼儿教师参与培训的意愿,只有当自愿培训的教师人数到达培训规模的最小值时,才能够正式启动培训项目。培训项目的内容和形式由培训方和幼儿教师共同商定。具体来讲,可采用问卷反馈和现场讨论两种方式进行。

问卷反馈的方式。问卷中问题的数量以不多于五个为宜,主要问题有“你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惑?”“你想在培训中学到什么?”等开放性问题,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回答。这些问题对于偏远欠发达地区的幼儿老师来讲可能是有难度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在哪儿,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现场讨论的方式商定。

现场讨论的方式。可将参训者分成若干小组,针对关键的几个问题(如问卷反馈方式中提到的)小组内讨论,然后以小组讨论的结果再进行全体商讨。在讨论开始时,可能出现冷场的情况,这需要培训项目主办方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如请能力较强的老师先针对关键问题谈一谈,做一个示范。这种方式适合培训规模较小的项目,在培训之前,由培训方和幼儿教师针对培训内容和形式做深入细致的交流。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也可以两种方式结合使用。最后得到的培训内容通过汇总之后,由项目主办方形成若干个主题,并制定当期培训计划;如果形成的主题过多,一次培训无法完成的,可规划成系列培训。最后将培训计划反馈到愿意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手中。

2.2 树立可供幼儿教师参照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无论在哪个幼儿园,一般总有那么几个教师自主意识很强,爱学习,追求进步。幼儿园的管理层要充分挖掘这种有潜力教师的带动作用,在现有的培训模式下,尽可能将培训的机会向这类教师倾斜,让他们取得更快更大的进步。并在适当的时候将这类教师作为标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号召全园教师向他们学习,并以他们为核心组建学习团队,以期带动更多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和追求进步的自主意识。

同样,作为一个区域的教育管理机构来讲,可以参照单个幼儿园的榜样模式,在区域内树立幼儿园及园长的榜样,提高幼儿园园长的自主意识。这也有利于单园内教师榜样的树立。

2.3 完善幼儿教师选拔考评制度

幼儿教师的素质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⑩把好人员的准入关,虽然幼儿教师师资的缺口大,也不能只要是科班出身的应聘者随便考核一下就通过了。无论是否科班出身,选拔的前提不是应聘者有多么优秀的才艺,而是把应聘者对幼儿是否有爱心,对幼儿教育是否有热情放在第一位,这将是应聘者今后在工作中能否自主学习、追求成长的动力源泉。缺少的知识可以再学习,而对幼教事业的爱心和热情是根植在心底的,很难培养。

建立幼儿教师培训成长激励机制。对幼儿教师的考评是多方位的,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自主意识,必须要完善培训引领成长的激励机制。目前,很多幼儿园对教师的考评加入了“参与培训”这项指标,而考核的内容是参与了几场培训,拿了几本证书。这种考评方式很容易滋生参与培训的功利化――貌似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很高,但有没有认真学习,学到了多少知识并不关心。因此,需要对参与培训的成果进行考核,不仅仅只是考核教师参与了几场培训,而是通过这些培训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技能上、在区域环境的布置和利用上、在日常与幼儿及幼儿家长的交流互动中取得了哪些效果,作为考核的重点。

完善幼儿教师选拔考评制度,这样做不仅可以在源头上保证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动力,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参与培训的功利化,形成幼儿教师学习自主性的推力,更大程度上保证进入培训现场的幼儿教师是自发自愿的,带着提高自己专业化水平的目标参与培训。

当幼儿教师有了足够的培训学习的自主意识,“幼儿教师需要培训”这一命题的起点就回到幼儿教师自身这一合理逻辑主体,幼儿教师与培训方之间的对话才有可能在同一个水平上,幼儿教师培训过程中的主体性才能得以体现,从而才能保证幼儿教师培训的成效。

注释

① 董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被压迫者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2(8):1-6.

②③⑦⑨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67.

④ 徐丽玲.幼儿教师培训研究综述[J].湖南社会科学,2011(1):193-195.

⑤ 张云亮,王德明,时莉,宋寅矗姜勇.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现状、评价及其需求[J].学前教育研究,2012.205(1):33-38.

⑥⑧彭曦,王余娟.从“国培计划”的实施看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3):17-19.

幼儿体育培训篇3

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不足决定了建立适应区域实际教师培训体系的必要性。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应该包括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即方法体系、平台体系和保障体系。方法体系解决的是培训过程中对于内容、教学及评价等方面的方法问题,平台体系解决的是培训的依托方式问题,而支持体系则解决的是培训的保障问题。

一、方法体系:实现“三个转变”更新培训方法

教师培训方法主要包括培训课程选择方法、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当前,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方法体系需要克服原有问题,并实现三个转变。

1.培训的课程选择:实现从“重理论轻实践”向“紧贴教育实际”转变

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要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这是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培训课程的选择上必须贴近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必须清楚培训课程对提高教师素质的现实意义,必须让培训课程切合当前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同时更要清楚,不同层次的教师对于培训也有不同的诉求,她们渴望在培训中获得对自己有用的经验和启示。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课程必须摒弃原有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内容,多关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特别是要关注解决农村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现实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农村幼儿园教师感觉培训紧贴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够解决自己的实际教学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培训兴趣和学习动机。

2.培训的教学方式:实现从“重单向讲授轻互动”向“多样化自主学习”转变

一般而言,接受培训的目标大致包括三个方面:获取知识、获得能力和改善行为(提高素质)。也就是说,其最终目标是为了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换句话说就是为了把别人的教育经验转变成自己的教学能力。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对教育理论“敏感度”不高,因此,在农村幼儿园教师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放弃以前灌输知识的“洗脑式”教育,而应该充分发挥培训者主观能动性,对不同的培训内容则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

3.培训的评价方法:实现从“轻视评价”向“多面评价”转变

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不太重视评价环节,把教师接受培训完全理解成一种自愿行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过程和效果评价。这样一来,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长期缺少有效的评价体系,缺少对培训进行全程控制的机制,培训只是按计划实施,对培训内容是否实用,培训过程有了问题如何及时得到更正,以及教师的培训成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转化等问题较少关注。教师培训的评价是推动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动力。评价包括对培训工作本身的评价和对教师培训效果的考核,这是培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为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对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教师进行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测试,以考促学、以考促训,考试的内容应该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

二、平台体系:发挥多种培训手段的作用

平台体系解决的是培训的依靠方式问题,这是整个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核心。

1.发挥多层次培训网络的作用

县域农村幼儿园分布相对分散,因此,在培训平台的选择上要按照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的,通过建设“三网”(“天网”“地网”“人网”)协同促进教师队伍提升的建议。第一,充分用好“天网”。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和互联网,充分克服因为幼儿园布点分散带来的问题。第二,积极构建“地网”。就是县域农村幼儿园充分发掘地域优势整合培训资源,可以通过临近乡镇形成学习教研片、几所幼儿园组成联合学习体,以及大力开展园本教研等形式,建立多方面参与、开放灵活的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体系。第三,灵活运用“人网”。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基本策略,定期选送教师到其他幼儿园或参加省市级组织的专业培训,同时邀请专家或者其他名园的园长、教师来参与培训。

2.整合县域教师培训机构

积极促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与县级电教、教研、教科研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成之后,在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可以发挥三个重要功能:第一,成为当地教师培训的资源库,利用其硬件优势以最快速度收集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便于对农村幼儿园教师进行宣传教育;第二,能够成为联系同级培训机构的中转站,实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也可以实现不同区域教师培训的县域级别的研讨;第三,可以代表县级培训机构展开与就近师范院校和其他有教师培训资源的高校的密切联系。

三、支持体系:多层面协同提供保障

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支持体系解决的是培训的保障问题。应该从物资支持、组织支持和动力支持三个方面加强对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的保障。

1.物资支持:地方政府加强经费投入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与培训缺少专项经费支持,教师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大多依靠幼儿园和教师分担,对教师专业成长提供的资源与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明显不足。” 这种情况在县域农村幼儿园表现尤其突出,经费短缺是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的“瓶颈”。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应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幼儿园分担培训成本。让教师自己为自己的培训买单,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2.组织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作为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和教育实际理清区域内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确保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富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作为,抓好区域内教师培训的督导检查工作,并把这个工作落实到教师培训工作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切实做深、做细、做透。要健全完善区域内幼儿园教师学习型组织,建立教师和园长业务学习档案。

3.动力支持:园长和教师的参与和支持。

农村幼儿园园长是教师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园长能不能积极组织好培训关系到教师培训的具体落实效果,所以,要培训教师,先培训园长,以此提高园长组织培训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求农村幼儿园园长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应该有所作为。园长要对教师的培训业绩予以充分的关注,帮助教师提炼教学特色与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园本培训和教研方面,园长必须成为园本研修活动的专业引领者、必须主持和真正参与本园的课题研究 。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建设应是在方法体系、平台体系和支持体系同步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三者都不能偏废。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目前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中的问题,推进县域农村幼儿园教师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

幼儿体育培训篇4

一 当前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现状迫切需要进行学前教师教育改革

学前教育的人才包括各级各类的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养人员、管理人员;从事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各种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学前教师教育指的是系统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各种专门性活动,“学前教师教育”它体现了教师培养的整体性、专业性、开放性和终身性。目前,我省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大力发展学前教师教育,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必然需求。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力提倡发展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湖南省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我省教育强省战略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仍然还有一定的差距,学前教育师资不管是在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层次和结构上,以及发展速度和规模等方面都还不能适应当前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目前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有待增多

1.学前教育师资的数量不足。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8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2007年全省在园幼儿人数是739144人,教师人数是42314人,而在2010年,在园幼儿人数预估达754152人,教师人数达48035人。两年时间里,我省在园幼儿人数估计将增多15008人,教师人数要增加5721人;而2005年的在园教师数是40072人,从2005到2007年的两年时间内,教师数只增加了2242人。说明从2008年到2010年的在园幼儿教师人数增加比例应是2005到2007年增加人数的两倍多。由此可见,目前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幼儿园教师的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意外事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每天幼儿教师的身心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天长日久,疲惫不堪,因此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在访谈和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抱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教师专业思想极不牢固,年轻教师人心浮动,一有机会就准备离开。另外,有很多的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劳动人事关系、户口关系、劳动与医疗保险等缺乏应有的关注和规范的管理,在与其他行业相比造成了待遇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的巨大落差。由于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学习培训机会少,管理不科学等导致了学前教育人才的大量流失,这是在园幼儿教师人数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幼儿教师队伍的不稳定阻碍了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数量的稳步增长。

(二)学前教育师资的质量有待提高

1.学历层次偏低。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8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湖南省幼儿园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07年我省幼儿园专任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14163人,专科学历教师15223人,本科学历教师2019人,研究生学历教师39人,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占全省幼儿教师总数的45.45%。可见,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总体上还是以中专层次为主,离幼儿教师学历大专化甚至本科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学历教育有待加强。

2.师资队伍结构不太合理。一是职称结构不合理。据《湖南省2010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第23页《湖南省教师需求情况测算表(幼儿园)》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幼儿园的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65人,中级职称的8530人,而未评职称的20849人,其中,中高级职称的只占33.7%,而未评定职称的占66.3%。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幼儿园教师中的老、中、青年教师梯队结构不合理。有的幼儿园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中青年骨干教师十分缺乏。如在我省常德地区某幼儿园老师的平均年龄只有19岁,而很多的公办幼儿园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的现象严重。三是城乡结构差异显著。目前为止,我国经济条件好的城市和农村,幼儿师资数量基本饱和,而高水平、高质量的幼儿师资很缺乏。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滞后,对幼儿师资的需求不多,待遇偏低,大多幼师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工作,所以造成目前需求不旺的困境。四是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根据2007年我省幼儿园专任教师性别比率结构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专任教师共有26136人,其中,女教师25488人,占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97.52%;男教师648人,仅占2.48%。可见,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

3.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省级和市级幼儿园里的教师整体素质相对而言要高些,但是,乡、镇、县级的幼儿园老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师的幼儿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不够扎实,师德和责任心有待加强,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总体来说,来源复杂、良莠不齐。由此可见,我省学前教育人才的现状,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当前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所以,大力培养学前教育人才,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学前教师教育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二 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既是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机遇,更是挑战

(一)认识逐步到位但落实不够

首先是国家把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制定和颁布了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将幼儿教育列为基础教育,成为我国完整教育体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对学前教育事业而言,201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不仅举国上下对学前教育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且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在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学前教育作为独立的一章被单独提出来,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1]

其次是观念得到更新,发展幼儿教育关键在于师资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落实地位待遇的问题等,一直是困绕我们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我们所有幼儿教师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会议提出:合理确定生师比,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职称评聘和社会保障等权益。既是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幼儿教师工作的充分认可。会议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提出明确要求,要“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幼儿教师的培养也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培养幼儿师资的渠道得到拓展,幼儿教育师资队伍得到迅速的壮大,缓解了城乡幼儿教育发展与师资队伍的矛盾,这是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及非常重要的师资准备。

但是要真正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把学前师资培养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尚有差距。主要表现在幼儿师资培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师资队伍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数量型的扩张,在质量、规格上没有太大的提高。

(二)层次基本齐备但结构不当

从目前培养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学校看,主要有职业中学、中等幼师、专科幼师以及本科的学前教育专业,这似乎是一个层次多样化,结构齐备的幼儿师资培养体系。其实不尽然,专科学校在上海(已合并为本科)和辽宁各有一所,湖南省就一所专门独立升格的幼儿师范学校(专科),而本科和研究生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教师教育培养数量不多,本科有的设一个班就三四十个学生,而研究生培养也不多,博士培养更是少之甚少。所以,绝大多数幼儿师资是由中师和专科培养的,而农村地区则是由职业中学培养或短期临时培训。这样,我国幼儿师资的学历层次实际上较低,学历结构的重心下移,这必然影响幼儿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三 构建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

(一)全面提高学前师范教育质量,构建科学的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职前幼儿教师教育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学前师范教育质量的提升。而学前师范教育质量提升又离不开学前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学前师范院校可以通过明确培养目标、细化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等多种途径去培养学前教育人才。学前教育人才素质的提高必须有一整套合理的课程设置为依托,课程规划应整体考虑社会发展、教育目标、市场用人需求、师资专长、教学资源、学生就业需要等因素,设置有弹性和特色的课程,加强课程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基础,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重视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用;广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以实验实训室为平台,实行学习实训一体化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在人才培养上,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教师带领学生到各级各类的实习基地去指导和参加课题研究,同时,也请幼儿园里有经验的老师到学校来担任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前师范生的质量。[2]

(二)构建参与式的幼教师资在职培训模式,加大幼儿师资的在职培训力度

教师队伍的建设,既依靠职前师范教育的培养,又有赖于职后继续教育的培训,改进和采用各种不同的有效培训方法以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类型高素质教师。

1.充分发挥中、高师职能,构建幼儿师资在职培训的多元化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要求提高,高师应充分发挥其学术优势和人力资源,在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发挥其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渐成为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要机构。目前,湖南省已做出了幼儿师资培养的长远规划,力争湖南省幼儿教师的学历整体档次在近十年内能提高一个新的层次,湖南师范大学尤其是长沙师范学校将在湖南幼教师资的培训中突现核心和引领地位。由此,在21 世纪,我国将逐渐形成以“高等师范学校为龙头、以中等师范学校为主体”,职前与职后、正规与非正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普及与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幼教师资培养模式。[3]

2.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目标,构建“参与式培训”的教学模式。“参与式培训”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类进行培训、教学和研讨的方法。之所以提倡“参与”就是因为培训者需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自给自足的能力,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学习和表达的权力,同时也应有机会与别人对话。

参与式培训是指学习者个体能够参与到培训教学和研讨中,以引导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以经验为基础,与其他培训者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培训形式。参与培训不同于以往的听讲和观摩式培训,它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共同承担责任,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它主张以行动促进理念的转变,强调培训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融新的理念和知识于培训之中。在参与式培训的过程中,所有参与培训的人都要平等地参与,培训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标准答案的“者”,也不是传递上级命令的“二传手”,而是被培训者的“协助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帮助并与参与者一起学习,共同提高。参与式的培训,使教师通过活动,自主建构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缩短了教师从理念到实践的路程。[4]

3.以教师成长为目的,构建多元化幼教师资培训效果的评价机制。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训目的、功能必须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如何在培训过程中对教师培训的效果进行检验,这是长久以来困扰人们的一个问题。一方面关于教师教育观念方面的培训效果本身就很难量化;另一方面,关于教师教育技能方面的培训的评价容易流于表面,给研究效果的检验带来一定的困难。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效果就像我们教孩子时不可能立竿见影一样,对于教师的培训同样是急不得的,更何况这种培训并非只针对技能的学习,而更重要的是教育价值观的转变,这就更难。关键是了解在培训之后幼儿教师对新观念的接纳情况,并在培训的实际运用环节中遇到问题时给予咨询和帮助。鼓励教师通过记录身边的个案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成长,对记录的材料进行对比分析的过程中,更能够看到了幼儿教师内部的变化。因此,培训幼儿教师不是简单重复、并非付之功利,而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5]

幼教师资培训必须立足于帮助教师自我成长,有助于其形成自我成长的意识和能力,而不能停留在满足于“授之以知识和技能”或使其获得某种证书上。应将幼儿教师培训目标放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实际的教育教学能力与研究儿童、研究教育问题的能力上,不断地鼓励教师自我成长,促进其主动提高与发展。如可以运用“师徒帮带”式、“现场观摩、即时反馈”式、“专家指导”式、“微格教学”式及“双线交叉”式等多种有效的培训模式,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进程。同时科学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幼教师资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效益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幼教师资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鉴于评价对象、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在评价过程中亦需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如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而以小组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而以定性评价为主,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而以过程评价为主。

幼儿体育培训篇5

(一)培训模块的开发要与培训实施方案有机统一

培训实施方案是具体的施工蓝图,对培训项目是否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培训项目负责人制定实施方案,是个复杂的、专业的劳动。制定培训方案,要认真考虑以下要求:设计是否体现了政府要求和学员需求;主题是否集中、恰当;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内容是否与目标相适应,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方法是否与目标、内容相适应;效果检查与评估的方法是否具体,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这些要求也是进行培训模块开发的标准和依据。

(二)开发培训模块时应遵循的思路

在开发培训模块的时候,应该遵循注重系统设计、综合多元取向的思路。注重系统设计,是指在进行培训模块的开发时,根据成人学习规律和目标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按照对象岗位职责、个人需求等,确定培训目标,筛选培训内容,调配培训资源。综合多元取向,是指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理智取向关注的是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实践反思取向关注的是教师通过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的反思所产生的有别于他人的“我的”知识。生态取向强调的是教师之间互动所产生的具有影响力的教师文化。这三种取向都有独特的价值,不能相互替代,而应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培训模块的开发流程

开发培训模块时,培训团队应从专题目标、具体内容安排、相关材料几个方面入手。同时,模块内各专题还应在逻辑上做到承上启下,构成严密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在培训模块的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训模块的方案设计。培训模块的方案设计包含有这样几个基本要素:模块培训目标、模块培训内容、模块培训策略。其中,模块培训目标可以引用行为目标的经典表述方法,即ABCD法:A———Audience(培训对象),B———Behavior(行为),C———Condition(环境),D———Degree(标准)。即“在何种环境下通过哪些行为可以使培训对象达到什么样的水平”。ABCD法不仅可以用于模块培训目标,而且可以用于验证“真假培训课程”。模块培训内容包括范围(即内容在水平方向上的安排)和顺序(即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模块培训策略也就是教学策略,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内在部分,与学习活动有同样的目的。在培训模块的方案设计完成后,开发团队要组建讲授队伍,并可以通过说课、开展示范课教学等途径,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优化、固化培训模块。另外,在进行培训模块开发时,要特别注意这样两点:一是各类培训模块的比例要合理,二是培训模块的类型与相应的教学模式要对应。随着教育改革发展和学员需求的不断变化,开发团队要对培训模块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以适应形势所需,保障培训的有效性。

三、案例应用———“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的培训模块开发

(一)培训方式

本次短期集中培训,在培训专家的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促进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把现场引入的观察性学习、行动研究的探索性学习、经验重构的反思性学习、交流共享的合作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尊重参培学员的创造性精神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学员及导师提供交流共享平台、专业引领平台、资源供给平台。拟采用以下几种培训方式:第一,专题讲座。重点讲解学前教育的最新知识和热点问题,帮助学员获得从事幼儿教育应具备的理论,促进参训学员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案例分析。选取幼儿教育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给参训学员提供效仿的原型。第三,现场观摩。组织参训学员去办学质量较好的一线幼儿园,观摩幼儿教育的实施过程,让参训教师从中受到启发。第四,研讨交流。指导参训学员就学前教育知识技能学习和教育实践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二)培训模块

按照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计划》课程标准(GYEY)要求,本次培训拟设置以下四个模块:

模块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帮助参训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本模块构成专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心理自我保健》《我国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及对策》。

模块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深化国家对幼儿教师专业性质、特点的理解;牢固树立以儿童为本、重视早期经验与儿童发展关系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始终坚持儿童利益优先,尊重儿童的尊严;重视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体发展价值;了解学前教育前沿信息、改革动态、发展趋势。本模块构成专题举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幼儿园听与说、阅读和书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模块三: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帮助参训教师进一步获得幼儿教师通识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学前领域教育知识、保教知识等。本模块构成专题举例:《幼儿入学准备与幼小衔接》《幼儿园园本研修的设计与实施》《农村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的差异性》。

模块四: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指导学员提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幼儿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幼儿教育的评价与反思、家园合作、幼儿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教师培训等。本模块构成专题举例:《幼儿园教研现场观摩与研讨》《幼儿游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技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幼儿园美术活动组织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现场观摩与分析》《教师对角色游戏的介入与指导技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现场观摩》。

当然,教师培训模块开发和建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对于目前进行的国培计划脱产置换研修项目,其培训的成功与否,不仅和培训模块的开发有极大的关系,也依赖于培训形式的生动活泼,依赖于培训专家的教学理念、人格魅力,依赖于专家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依赖于走进一线课堂的观摩研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培训效果。

幼儿体育培训篇6

[关键词]专业发展;幼儿园教师教育;幼儿教育;世界;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6-0034-05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园教师不断成长、不断接受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幼儿园教师的终身学习和终身成长,不是仅指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进修,而是包含幼儿园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提升其工作能力的所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究来拓宽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从教师专业化概念的首次提出到现在,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60-70年代,教师专业化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许多国家教师教育新理念的产生和新制度的建立,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教师教育的改革潮流,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开始关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问题;20世纪90年代至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性潮流,很多国家都把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发展幼儿教育的主要策略。

幼儿园教师教育是指培养和提高幼儿教育师资的专业教育,包括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进修三个阶段。幼儿园教师教育为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奠定了一定基础,而新时代对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又为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很多国家纷纷制定政策,改革幼儿园教师教育,以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走向专业发展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发展趋势之一。

一、幼儿园教师教育一体化

幼儿园教师教育一体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在职进修的一体化,即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二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一体化,即初等学院、大学和幼教机构形成伙伴关系。一体化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把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进修连接成一个整体,为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提供了条件。目前,世界各国有关幼儿园教师教育一体化的举措主要有以下三条。

第一,在延长职前培养学习年限的同时。大力推广在职进修。例如。韩国20世纪90年代延长了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年限,在原来2年的学习时间基础上增加1~2年,延长的时间主要用来进行现场参观、实践学习、体验生活以及科学研究等:缩短幼儿园教师的在职轮训周期,将过去5年一次的教师轮训改为3年一次;延长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时间,把培训期由半年增加至一年。

第二,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的联系更加密切。很多国家增设了可以提供在职进修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机构,这使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得以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进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仅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出现了“以幼教机构为基地”的模式,其在职进修也出现了“以幼教机构为基地”的模式。幼儿园教师教育出现了整合的趋势,而其结合点正是幼教机构这个“基地”。这些国家不仅注重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之间的联系,而且注重职前培养、人职教育和在职进修三阶段的联系。

第三,建立开放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体系。一体化的幼儿园教师教育要求打破单一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形成多样化的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体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法、澳、日等发达国家大多把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任务交给各类大学的教育、初等教育、儿童发展、早期教育、家政及家庭教育等系科。这种培养模式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具有开放性,各类办学机构能办出特色,公平竞争,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力合理定位,如社区学院或短期大学(专科)和普通大学(本科)主要以培养合格的师资为主,而实力较强的大学则偏向于培养更高层次的师资(如硕士、博士研究生),可谓各有所长,层次分明;二是采用多系科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方式,以满足幼教机构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此外,美、英等发达国家大学体系的开放性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愿意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的人能随时参与职前培养,获得相应的入职能力与资格。

二、以幼教机构为本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

以幼教机构为本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关注幼教机构和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与幼教机构及幼儿园教师群体的发展分不开的。幼教机构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和外部条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幼教机构的发展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统一的。一方面,幼教机构的发展需要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基础,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幼教机构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以幼教机构为支撑和依托,幼教机构的文化、同事关系和协作氛围等是影响幼儿园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上述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以社区学院和大学为本的幼儿园教师教育仍然是各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很多国家已经认识到幼教机构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开始提倡以幼教机构为中心的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是以幼教机构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参与和指导下,由幼教机构负责人和全体幼儿园教师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幼教机构内外部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幼教机构、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幼儿教育的培训活动。园本培训以应用为目的,以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幼教机构的实际工作,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结果。它能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提高幼儿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幼教机构的变革与发展,因而成为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幼儿园教师教育模式。目前,各国采用园本培训的主要经验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挖掘园本培训的内涵,拓宽园本培训的途径。园本培训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完全在幼教机构内进行的在职培训活动;二是指以培训内容为依据,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幼教机构和幼儿教育实践为中心的培训活动。如果只局限于第一种含义,那么园本培训就局限于幼教机构本身,变成相对封闭的培训模式。目前世界各国多采用后一种含义的园本培训,因为完全由幼教机构开展园本培训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后一种含义的园本培训内涵更深,外延更广。例如,前一种园本培训仅限于在职进修,后一种园本培训不仅包含在职进修,也包含职前培养中以幼教机构为本的培训。事实上,目前一些国家为了加强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的实践性,加强了学生在幼教机构的见习和实习活动,这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园本培训。又如,日本幼儿园教师在职进修分为园内进修和园

外进修两种,这主要是根据场所来划分的。可见不仅园内进修可算作园本培训模式,园外进修的某些形式,如与其他幼儿园教师共同研究、参观其他幼儿园等,也可拓展为园本培训模式。

第二,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园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园本培训强调以幼教机构为本的群体合作研究,它常常体现为一种集体协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从而形成一种研究的氛围、一种研究的文化、一种研究的合作方式,即建立起群体合作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能够充分发挥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创造潜力,努力形成一种学习氛围,将学习与工作融合,建设一个具有内在的持续发展动力的集体。以幼教机构为单位构建学习型组织,就是要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集体(包括在幼教机构见习和实习的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促进集体、个人和幼教机构的发展。当前世界各国幼教机构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建立教师组织的共同愿景,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二是通过信息交换、深度交谈和讨论等方式优化组织资源,营造研究氛围;三是提供学习与研究的课题,供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意大利瑞吉欧教育体系的每一个幼教机构都是一个学习型组织,都注重为教师创造良好的集体学习条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相互信任、共同理解的组织氛围,促进了教师集体、个人和幼教机构的发展。

第三,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多种形式的园本培训。园本培训的目标直接指向教师和幼教机构的具体要求,从幼教机构和教师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培训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幼教机构自身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园本培训能够根据实际条件灵活地安排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并能针对幼教机构自身特点和幼儿园教师的特点加以安排,使接受培训的教师都能学有所得,而不再使在职进修流于形式。目前,世界各国园本培训的方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幼教机构的发展和教师群体的发展;二是请专家、学者到幼教机构指导研究,作科研报告:三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和新任教师结成对子,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四是组织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五是开幼儿教育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

三、以发展为导向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

以发展为导向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关注个体教师的能力发展与学习需求。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的要求,离不开各国有关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政策、法规,离不开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制度,离不开幼教机构和教师群体的支持,也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传统的幼儿园教师教育模式是外控的,强调新知识的学习和教育技能的训练,其结果往往较为消极;理想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内控的,强调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即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识、感受激发其内在驱动力,并努力在幼儿教育工作实践中追求专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在提倡园本培训、强调幼教机构发展和教师群体发展重要性的同时,也主张培养反思型教师,重视以教师个体发展为导向的幼儿园教师教育。

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美、英等西方国家,它以杜威1933年出版的《我们怎样思维》为理论源头,并从认知心理学、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等思想流派里吸收丰富的营养,逐渐发展为新的教师教育思潮。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主张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培养起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发展;主张教师既是学者,又是研究者,一方面要具有教育所必需的知识及技能,另一方面还要具有对教育目的、教育行为的社会与个人后果,教育的伦理背景以及教育方法、课程原理等更广泛的教育问题的探究和处理能力。因此,培养反思型教师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职前培养机构和在职进修机构的共同配合,需要贯穿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目前,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主流。各国培养反思型幼儿园教师的举措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创设培养反思型幼儿园教师的环境。研究表明,压制性、非民主、不重视共同学习与研究的环境使人缺乏反思精神,相反,重视合作学习与研究的环境则能显著增强人的反思意识。因此,在职前培养阶段,许多国家的社区学院和大学提倡通识教育,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学前教育实践,创造充满批判、反省和研究的文化氛围:在在职进修阶段,许多在职进修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幼儿园教师及理论工作者与其他教师开展合作研究,这种研究主要指向实际的学前教育活动情景。例如,日本文部科学省在2002年6月发表的《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为了自主学习的幼儿园教师》的报告中提出,在职前培养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充实教育环境;在在职进修阶段,要为幼儿园教师提供自主进修的环境,充实幼儿园教师的园内进修和园外进修活动。2005年1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向文部科学大臣提交的《关于适合环境变化的今后的幼儿教育的应有状态――为了幼儿的最佳利益》咨询报告中,再次提到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主张。报告指出:在职前培养阶段,学员应在学习一般教育科目的同时,注重获得幼儿园的实践经验;在职后阶段,要加强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及其他学校教师之间的人事交流与研讨活动。由此可见,日本政府注重在学前教师教育机构和幼儿园创设环境和条件,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能力,并促进幼儿园教师的各种研究活动。

第二,以实践为中介,培养反思型研究者。很多国家都要求幼儿园教师不仅是学前教育活动的践行者、学前教育计划的执行者和学前教育方案的实施者,而且是其自身教育实践的研究者、反思者。幼儿园教师对学前教育实践的反思型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第一层次是反思学前教育过程中各种方法与技术的有效性;第二层次主要针对学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学前教育实践,以便作出更科学、更适宜的决策;第三层次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反省学前教育实践中的价值、伦理和道德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作为反思型研究者的幼儿园教师还可根据自身所持有的标准衡量整个学前教育及其所处的环境,提出批判性的意见,并就教育生活对幼儿的价值进行反思。幼儿园教师作为反思型研究者是以实践为中介的,离开了学前教育实践,幼儿园教师就失去了研究和反思的对象,就不可能成为反思型研究者。因此,许多国家在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阶段,都注重以学前教育实践为中介,培养学生或教师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其成为反思型研究者。

例如,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教育委员会在2001年发表的《渴望学习:教育我们的幼儿》研究报告中指出,“要培训和鼓励教师反思自身实践和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反应并相应地修改和制订教学计划”,“职前培训阶段中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应

该是亲自参与他人指导的教学或实习,这样,教师可以从指导教师那里不间断地得到指导和反馈信息”。可见,美国国家研究院倡导在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阶段要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反思实践的能力。

又如,我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近年来提出了构建“全实践”理念下的实践整合课程体系,主张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安排。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职前培养中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的技能操作,各学期安排的见习、实习,短学期的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所有培养幼儿园教师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课程教学环节和在职进修中的教学实践、教研实践和管理实践。这种“全实践”的课程理念在职前重视的是实践统整境遇下的实践洞察与顿悟,在职后重视的是实践中的反思和反思中的知识重组重构,两者的共性在于实践是学习主体内化、重构知识的前提、中介和归宿。“全实践”理念下的实践整合课程具有“实践共同体的支撑与引领”“实践环节在时间上的延伸和贯通”“实践方式在空间上的拓展”“实践内容在实施中的整合与提升”“实践理念在课程中的全息渗透”“实践平台在课程体系中的统整效应”“实践教学的合目的性特征”等特点,它力图达到以下效应:(1)反思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一位幼儿园教师在职前、职后都需要不断地“实践一反思一再实践一再反思”,实践整合课程的实践与反思是一体的,可以表现出该幼儿园教师生命意义的本真状态;(2)实践整合课程的教育价值核心是促使幼儿园教师成为富有主体精神和个能力的人;(3)实践整合课程在课程文化层面力图把准幼儿园教师教育时代精神的脉搏。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探索是我国师范院校改革幼儿园教师教育、培养反思型幼儿园教师的有益尝试,为国际幼儿园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幼儿体育培训篇7

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化;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

一、完善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

加大对幼儿师资职前教育课程的改革力度,体现出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特征,不仅要拓展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还应增加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幼儿、观摩教育活动,以及调查研究、改革实验、社会咨询、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等教育实践的机会。使课程既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方式

1.以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的参与式培训

参与式培训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听讲和观摩式培训,它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共同承担责任,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更加强调培训者的学而不是教;它以小组研讨为主要形式,为每位培训者提供较多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它以每个参与者原有的经验价值为基础,并以这些经验为依托,引导他们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提高;更重要的是以实践为核心,培训者不仅要听教师说,更要看教师做;不仅要给教师讲道理,更要给教师支出可供选择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招”。

2.立足园本培训

幼儿教师的培训必须立足园本培训,变无效的在职培训为以幼儿教师为主体的有效培训。除正规在职教育外,幼儿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听专家讲座、参加培训班等都是专业成长必要的途径,但这些都是一种短期行为。有时候,一期培训要花费几天时间,容易造成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理解得支离破碎,甚至偏离其原有的轨道。而有的地区在职培训缺乏成效,普遍的问题是目标模糊,采用单向灌输,理论与实践脱节,无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内容重复,缺乏新意和针对性,不能满足各层次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个性化需求。

园本培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已被实践证明的有效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方式。

3.合理利用现代化培训技术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培养,无论我们是立足园本培训或是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方式,都必须引入现代化的培训技术。例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教师工作中广泛运用的微格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我国上海等地施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技术采用摄录系统全面记录受训者在某时间内教育行为的全部细节,然后由教育专家与受训者一起边看录像边分析成败得失,找出症结所在并讨论改进方案,而后再进行实录与再分析,直到符合行为标准为止。这一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技术有效地调动了受训者视觉、听觉与大脑的综合活动,具有直观、贴切、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反馈及时等优点,对于教师教育行为、能力的提高相当有效,应当在师资培训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加快建立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相互衔接的体系

需加快建立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相互衔接的发展性教育专业成长体系的步伐,着重对幼儿教师职前(下转第53页)(上接第52页)教育与继续教育课程的衔接进行认真研究。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脱节,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师范教育具有终结式学历教育特征,是一种职前预备育。与在职教育双轨并行、互不相通。此做法已经被证明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建议有关方面加快改进幼儿师资培训体系,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级各类的幼儿教师职前培训课程与职后继续教育课程的衔接进行认真研究,使之一体化。即强调师范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师培训课程要与教师日后发展相联系。这样建立起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相互衔接的发展性教师专业成长体系,为在职幼儿教师创造学历提升和在职培训等接受终生教育服务的机会,促进幼儿教师全面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提高我国幼儿师资素质的研究课题组.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研究与探索[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早期儿童教育指导[M].郭力平,王希,曾智,等,译.华东大学出版社,2005.

幼儿体育培训篇8

论文摘要:农村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解决这一薄弱环节的关键在教师。本文从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人手,分析了短期培训必要性,梳理了短期培训的种模式,提出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短期培训的基本原则。

农村幼儿教育是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农村幼儿教师在农村乡镇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被忽视,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较大导致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低下。这与全面建设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极不适应的。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必须大力改革和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毕竟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因此,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从这个角度看,农村教师培训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墩而就。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和农村幼儿教师的实际,采用有效的培训模式,让农村幼教工作者懂得“幼儿教育”的真正内涵,要让幼儿教师对自身工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长期培训实践中,我们发现短期培训应该是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情况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公办幼儿教师认为合适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按程度列为脱产学习、假期培训、送教下乡联谊‘结对子’、函授、双休班、自学,并有高层次的研讨班要求。送教下乡、手拉手的形式,与城市优秀幼儿园联谊结对子,在公办幼儿教师眼中也占有比较明显的位置,是他们拓宽视野,展开园际交流愿望的表达。民办幼儿教师更实际倾向于首选双休班和假期培训班,然后是研讨班(也表达出强烈的提高专业素质的意愿)和其他形式。代课幼儿教师的选择意愿重在业余时间培训。公办幼儿教师选择脱产培训学习的积极性突出,显示了强化提高专业素质的热情,比例高于民办幼儿教师3倍、代课教师5倍。脱产学习和研讨班形式在公办与民办之间的位置值反差虽大,却都是结合自身实际、专注于专业素质提高的实效选择。”这是教育相对发达的武汉市农村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渴望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这种情况中,我们不难发现: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对短期培训的渴望。

在不发达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更令人担心。曹小瑾在2007年对广西横县等地的421名乡村幼儿教师做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着明显的‘四缺’:其一,学习进修缺时间,约有26%的教师专业不对口或学历不达标,而乡村幼儿园一般都是规模小、教师少、假期短或无假期。教师即使是参加函授进修,每年也至少需要两三个月的脱产学习时间,因此他们根本无法参加学习。其二,在职培训缺经费。由于缺乏财政支持,加上乡村幼儿教师收人低,培训经费少之又少。其三,参与培训缺动力。由于农村家长缺乏幼教知识,观念陈旧,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还停留在‘管好’‘吃饱’的低水平,教育部门对乡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也迫于种种原因无法到位,乡村幼儿教师也只有安于现状。其四,培训制度缺保障。”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占我国幼儿教师总数80%的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在没有明确的教师身份,工资、医疗与保险等社会保障和培训的情况下,要他们抽出宝贵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去参加长期的脱产培训,无异于“釜底抽薪”,严重一点可以称作“缘木求鱼”。此,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时必须要抓住他们自身的特点,采用短期培训的形式,有利于保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质量提高。

二、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一些地方存在的教师教育边缘化和缺乏监管的情况,2005年教育部下发关于规范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通知,要求各省研究制定教师教育发展规划,组织专项评估,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统筹监管,确保教师培养质量。这些有力的措施中摆在前列的就是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师的短期培训,其必要性如下:

(一)短期培训适应大规模培训农村幼儿教师的迫切需要,有空间有对象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这是从学前教育重要性来谈的,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工程,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基础,对人的终身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因此需要大规模教育培养农村幼儿教师,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第一要义。但是从我国当前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现状看,有以下几种情况:参加市一级和以上级别培训的教育机构进行脱产学习的学员名额十分有限,如武汉市2008年对农村幼儿首届免费培训只有200人,这只占农村幼儿教师的极少数;一部分县市有自己单独的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机构,但师资力量、教学设施都和应达到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更何况直接和农村幼儿教师联系十分密切的乡镇没有自己的培训机构;新《纲要》颁布之后,农村幼儿教师希望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的迫切需求,为开展短期培训工作提供广阔的前景。

(二)短期培训符合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

据估算,全国农村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幼儿教师需要专业培训。同时,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还要补充大量的新的合格师资。采取正规学校的传统培养方式,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因此,寻找不同于在院校培训模式,结合当前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适应参加培训人员学习需要、接受程度和时间要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认真设计、安排教学课程和教学活动,探索具有“短平快”特点的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显得十分重要。而短期培训具有时间短、形式活、针对性强的特点。所谓短期培训的时间短可以数天,而且时间上还可以进一步分拆,这完全符合农村的作息时间,错开农忙与农闲,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将零碎的业余时间或者整块的时间灵活使用,便于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所谓形式活指短期培训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脱产培训,也可以是业余培训,既可以在校内举办,也可以在校外举办等,这完全可以让农村幼儿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训地点,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所谓针对性强指短期培训不求内容完整、全面,而是农村教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注重实效。

(三)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具有自身的优点

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具有自身的优点:其一是时间短,效率高,教学内容精简、实用,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术和专业技能为主,教学过程紧凑,更能适应农村幼儿教育的需求,实用强;其二是重理论,专业性强。行政的管理理念、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法,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幼儿园的发展,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儿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观点、新突破,可以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主要模式

所谓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是指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幼儿教师按照岗位需要开展的以提高师德修养、教学能力和“幼教理念”为目的的时间为6个月之内的培训。根据培训目标、项目的不同,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可以增强教师参训的主体意识,更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应该说,在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许多教育培训机构依据不同

的教学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为前提。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立体开放式的幼教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是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幼教研究室和河北省教育委员会共同承担“河北农村学前教育项目”的研究成果。这种模式把培训一支热爱幼教事业,有一定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必要技能技巧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短平快”、多类型、多层次、多途径的特点。该模式强调培训时间“全天候”、培训地点“全方位”、培训类型“多层次”、培训内容“多样化”和培训方法“多重化”。 (二)自我教学模式

“自我教学”模式是为了把“发展学员的教学能力、教学技能”和“提高学员的教育理论水平”的短期培训的目标同时落到实处,用新的教育理念改进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教学方法。“自我教学”模式指以问题为主线,以教师为指导,由学员自己来讲授培训教材的短期培训形式。这种模式强调“以问题为主线”“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具体步骤包括:“自学培训教材,提出问题”“集体备课,思考问题”“自我授课,解答问题”和“分析归纳,总结问题”四个阶段,希望达到:“促进学员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促进学员教学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之目的。

(三)多向性案例分析培训模式

短期培训不是专门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而是根据学员的需要解决学员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教学、科研的水平。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将采集到的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的真实事例(成功的或失败的),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以供学员们分析、思考、讨论并作出各自判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启发学员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种模式派生出许多新的模式,如:仿真性情景模拟,等等。

(四)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

这种培训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先抽暑假或寒假等相对长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在事先了解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的基础上,系统传授或讲解关于幼儿教育教学最前沿的知识,解决农村幼儿教师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让农村幼儿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改变、教学方法上有提升、教学能力上有发展。跟踪培训是在参加培训的老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消化吸收集中培训时所获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跟踪考察,听取参训老师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反思,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集中培训和跟踪培训相结合培训模式真正形成培训教师和参训教师的良性循环,真正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培训的效果非常显著。

(五)园本培训

随着新《纲要》在农村幼儿教育进一步普及,新《纲要》所洋溢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时代精神逐渐受到重视,有些农村幼儿园在贯彻实施新《纲要》精神的过程中开始思索如何改变教师被动等待、被动接受的状态,使教师真正成为自己学习和专业成长的主人,开始挖掘内部潜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这就是园本培训的最初萌芽的动机,如园领导引领、骨干教师带头、全员参与,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幼教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掌握幼教改革新理念、新观点,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四、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原则

在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中,教学目的上“实用”、课程设置上“巧用”、教学形式上“活用”、教学内容上“实在”、培训阵地上的“前移”成为选择什么样的培训模式必须遵循的原则。

教学目的要突出一个“用”字。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首先必须强调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求,并通过培训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很快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充分利用,既能满足教学急需,又能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如对教具的制作是农村幼儿教师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因为玩具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物质承担者,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的时候,必须从农村已有的条件出发(如利用农村的自然材料),强调教具制作的可动手性和操作性,如用丝瓜瓤做梅花鹿,用狗尾草穗编织动物的造型等。

课程设置要突出一个“巧”字。由于农村幼儿教师一般是“双肩挑”:一头“挑”着家庭和农田,一头“挑”着幼儿园,因此身份首先是姓“农”,然后才是姓“师”,没有整块的时间进行学习,因此,对他们进行培训时,课程设置尽可能“巧”,将新《纲要》的理论巧妙地融人培训的内容中,开设一些与众不同的课程,如农村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选取、农村幼教活动指导、农村幼儿游戏等,在最短的时间里交给学员最多的东西。

教学内容要突出一个“实”字。教学内容设置上的“实”字就是根据农村幼儿教师岗位特点和自身水平而设立,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如音乐、舞蹈、美工)的训练,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

教学形式要突出一个“活”字。德国的职业教育先进性是举世公认的,其教学形式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既有古板的近乎严厉的课堂教学,又有激烈争论的“讨论式教学”,教学场地也不固定,有时在教室、有时在草坪、有时在喧杂的实习车间。争论中学员间无保留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永远正确的“讲演者”,而是在“模特”“参谋”,询问者”“仲裁者”“鉴赏者”等不同身份间相互转换。这给我们对农村幼儿教师进行培训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东西,如课堂完全可以改变原来教师“一言堂”的习惯,采用座谈、讨论、模拟教学、专题讲座、观摩参观、实践活动、录音录像等形式,从中发现问题,集思广益,共同解决,从而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上一篇:网络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范文 下一篇:如何提高授课能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