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孩子思维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11-06 17:22:26

锻炼孩子思维的方法

锻炼孩子思维的方法篇1

关键词: 体育课堂 创新思维 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是很大,这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上。思维具有惯性,好的思维惯性能让孩子一生大受裨益。所以小学体育课堂是培养孩子思维的绝佳机会。小学生处于好动、好奇、爱思考的年纪。体育课堂正好满足学生好动的特点,并且教会学生有组织、有智慧地运动。体育课上的一些运动项目、对抗项目看似玩乐,其实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还有人际关系能力培养都很有好处。

一、创造轻松氛围,以兴趣为导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课堂上的兴趣差异体现尤为明显。男生和女生对体育的兴趣方向存在明显的不同。女生喜欢小型运动,如课间跳皮筋、捉迷藏,体育课往往喜欢健美操、排球、羽毛球之类的轻运动。男生更偏爱足球或篮球类球类运动。所以体育课教学中可以给孩子自主选择权利,让兴趣作为他们的指引。除了一些基础运动之外,其余项目可以在学生中成立兴趣小组。以各班级为单位,按照学生兴趣分组,再分派教师教学。这样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选择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一项活动。在兴趣小组中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任务,在集体中学习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更有利。

体育课堂的优点之处在于学生能接触到更多同年级志同道合的孩子。同龄孩子之间没有隔阂,经过体育课合作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根据学生自主选择大致可以分成足球小组、排球小组、羽毛球小组、田径小组、健美操小组等。学校在课程安排上可以设置三个班级共同上一节体育课,体育课实行分兴趣小组教学。在一段时期后可以安排共同兴趣小组分别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比如:排球小组进行比赛,将排球小组成员按人数分成几个小队,选出组长。教师在比赛前进行统一指导,与学生共同探讨怎样才能提高排球技术,如何挥臂才能使排球按照自己预想的轨迹发出、如何抢球是最快最准的,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思考。最重要的是各个组的组长在比赛前做一个战略制定,成员之间需要讨论,根据这组成员自身实力扬长避短地分配任务,对小组成员的思维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有益。

二、在体育运动中发挥学生个性和思维

思维创新性培养不仅在文化课堂上有所涉及,在体育课上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对学生进行体能锻炼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思考。体育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充满自信和精力充沛的同时培养他们更多集体生活智慧,当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不足,在一个小组中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大家的进度。每个集体中都有这样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如果教师上课时不加以关注,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对于小组中跟不上大家进度的学生,教师和其他组员应予以帮助和鼓励,让学生重拾信心。如果一味责怪他,则对学生的心理造成阴影。在多年体育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一个小女孩在学习健美操的时候,身体不协调且动作不标准,容易忘记动作。对于健美操这样注重整齐度的节奏型体育项目,这个小女孩的动作在集体别显眼,一下子拉低了整体成绩。其中有的学生对那个小女孩产生不好影响且态度很差。在这种情况下,小女孩不知道怎么办,笔者对其他组员进行了一些思想上的引导,告诉他们每个人的天赋都不一样,我们应宽容对待别人,一起帮助她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渡过难关,这才是集体的意义,是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对于那个小女孩给予充分鼓励。通常休息时间鼓励她把自己记住的动作展现出来,一起慢慢学习、慢慢进步。在大家的鼓励和陪伴下,小女孩渐渐有了自信,能跟上集体节奏,还和大家相处得很好。

这个例子让笔者产生了思考,集体中的问题各种各样。孩子之间可能不会正确处理问题,在他们发生争执时教师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教师在学生的集体中应当是亦师亦友的角色。让学生放下敬畏之心和教师共同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对教师和学生都是锻炼。

三、科学引导,培养好的习惯

1.引导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

体育课堂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锻炼方法和锻炼知识,让学生了解锻炼对机体的好处,怎样的锻炼使身体健康强壮。所以教课时教师可以示范一些动作给学生看,并解释这些动作对身体哪些地方有锻炼效果。教学生跑步的时候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方法对学生运动极其重要,科学的方法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除此之外在体育课堂上应当让学生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如运动骨折时应当怎样操作、溺水时要怎样急救等,这些知识传输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很好地学习生存技能。

2.养成体育运动习惯

“生命在于运动”,这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传播给学生。每天运动半小时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身体健康苗条,维持充满精力的生活面貌。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学习制订一个计划,制定科学的阶段性目标,并持续执行,从体育运动习惯到学习生活习惯,这两者是共通的,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上科学引导,能培养学生多方面品质,对学生来说是课堂上学习文化知识做不到的,所以体育课堂中的思维培养很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大健.“基础+特长”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一种纯生本的发展[J].教书育人,2012(35).

[2]古亚玲,徐浩瀚.新课标下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研究[J].体育师友,2007(05).

[3]张伟.小学生生本教育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4.

[4]赵春梅.浅议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J].体育科研,2005(03).

锻炼孩子思维的方法篇2

一、抓感觉、知觉的训练。这是启蒙婴儿智力的第一步,就是让他们及早地认识周围的世界。具体的做法是,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广泛地接触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物品,从玩具到家里的摆设。除了看之外,应该让他们用小手去摸、去摆弄,从而体验它们,认识它们。一岁多的孩子喜欢装盒子、盖盖子、敲打东西,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特殊方法。他们多看、多摸、多摆弄,就会懂得一些粗浅的知识,使感觉和知觉变得更敏锐,智力就自然得到提高。父母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有目的地教给他们认识这些简单而具体的事物。

二、培养记忆力。当孩子稍大一些,能独立说话时,就可以教他们背诵简短的儿歌,三岁左右时,可以让他们背诵简短的诗歌或小故事。同时,也可以锻炼把自己的玩具或小衣服放在一定的地方,并有目的地让他(她)自己去找。比如对孩子说:“小明,去把你的小汽车拿来。”这是培养孩子记忆力的一种方法。大人也可以通过让孩子传话的形式,即告诉孩子一件简单的事情,让孩子转告别人,培养记忆能力。当然,认字、数数等也是锻炼记忆的好办法。这几种方法可以交替进行。

三、锻炼思维力和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应先从锻炼他们分析、归类的能力开始。最初,可以让孩子从一些玩具或家具中认出某种玩具或家具来,也可教他们分清自己的小手、小脚和五官。然后,可锻炼孩子从一大堆积木中挑出颜色和形状一样的积木,逐渐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辨别的能力。三岁后就可以让他们做简单的积木拼凑游戏了。

幼儿的想象力要到一定年龄才会出现。一般说来,当他们“懂得人事”之后,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最初,也是以游戏开始,父母可徒手或利用小玩具做模仿游戏。比如,用手做成兔、鸡的样子,问孩子像不像兔呀?像不像鸡呀?女孩子可以买布娃娃,给娃娃做个小被子、小枕头,让孩子搂它睡觉,用勺子给它喂饭。这些会使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当孩子更大一些的时候,可以先给他们讲童话或小故事,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为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做好准备。

生活时报

锻炼孩子思维的方法篇3

一、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游戏在儿童活动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让儿童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老师可以把游戏活动的要求,分条目仔细地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活动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鼓励儿童积极去探索新的知识。这样也有利于儿童在游戏中明确规则意识,掌握一些新的知识。在探索知识的时候,可以不断地发掘儿童内在的潜质,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合理的游戏设计,能够让儿童感受到更多的趣味,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也可以加快学前教育的知识传递,提升教学效率。

在学前教育中,设计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游戏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游戏化教学可以为学生建立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所以,幼儿老师要善于利用游戏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构建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可以维护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幼儿老师要善于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合理地使用游戏化的教学来提升课堂效率,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趣味。

二、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游戏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教学活动,学生都比较喜欢游戏。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善于运用这一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乐趣,从而认识一些新事物,掌握新知识。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增强对生活常识的认知,在与外界接触中,他们也能逐渐熟悉相关的事物。当孩子在城堡中游戏,或是在攀爬的过程中触碰到一些东西,例如气球,这时孩子对于气球的形状、颜色就能有所了解,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气球的印象,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挖掘孩子的潜能。游戏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一定会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所以,在游戏的时候,老师要积极的鼓励孩子去探索和认识世界,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深入挖掘孩子内在的潜能。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不但可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还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如果能够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不但有利于掌握一些基础的学科知识,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让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一种愉悦的心理,让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愉快地进行学习,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和探索,从而更好地满足孩子之间的不同需求。例如,我们可以设计“小兔乖乖”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兔妈妈的唱段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温柔之情,在游戏过程中,孩子逐渐感受到温暖,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当《狼来了》的音乐响起时,孩子能够感受到故事紧张的氛围;当小兔子揭穿狼的阴谋时,孩子又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老师可以组织孩子进行演出,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人性的真善美。设计这样的游戏环节,能够让孩子始终都能保持愉悦的心情,让孩子更乐于去收集更多相关的知识,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在游戏中增强体质

锻炼孩子思维的方法篇4

关于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广大教育工作者均已达成共识,在此不必赘述。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得深思下一个问题--怎能去爱?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长期受到无微不至的爱,吮奶经历竟达八年之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至二三十岁了都还不会系鞋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昵?难道溥仪没有得到爱吗?事实恰恰相反,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爱”,本来应该溥仪自己做的一丁点儿小事都有人替他代劳。正是这无微不至的"爱",使溥仪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由此可见,爱不能越俎代庖。

“溥仪现象”毕竟是历史,我们更关心的是现实。令我们痛心的是一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却正在有意或无意之中扮演着太监和侍女的角色。近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衣、叠被、穿鞋,甚至出现老师布置劳动,家长奋勇代劳的怪现象;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代学生"拾柴"、"烧火"、"做饭"、甚至于出现了代学生"品味"的怪做法。教育者(广义)将无微不至的关怀,方方面面的照顾,多种形式的包办代替视为无私的爱。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势必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自理能力,失掉了自立意识,丧失了自强精神。这些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人格道德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发 生了许多闹剧。诸如“鸡蛋无缝无法剥”、“鸡蛋外壳很脏,洗干净后放在太阳下曝晒”、"拿麦苗当韭菜"的笑 话以及高分低能现象。从1995年关于"中日夏令营中的较量"的热烈讨论,可以看出我们的孩子在生活实际中缺乏生存能力、责任感以及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往往因失败而颓废,从而失去了进步的勇气。尽管事情已告一段落,但它的冲击波是永存的,警钟是长鸣的。如果我们不引起高度重视,那么,我们便会有比夏令营之忧更忧的经济之忧、事业之忧、未来之忧。

其实,解忧的方法也可以从溥仪后半生的转变中得到启示。解放后,溥仪成了秦城监狱的囚犯,什么都得自理,经过多年的劳动改造,终于变成的自食其力的公民。倘若溥仪继续过他的皇帝生活,继续受到应有尽有的"爱",恐怕到不惑之年也未必会系鞋带,更不要说自食其力了。看来人的能力是靠锻炼培养起来的,不锻炼就会丧失起码的能力。我们应该懂得爱不能强迫,不能包办,更不能代替。一位伟人曾经说过:"教育者的任务不在于交给下一代一个完整的世界,而在于引导并帮助他们用智慧和力量去创造新的世界。"因此,我们再次疾呼:家庭、学校、社会一定要给孩子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练出多种能力,千万不能像侍从们对待溥仪那样过分溺爱孩子。倘若溺爱,那是走溥仪前期之路,是走断送人才之路;倘若放开手脚促其自理,那才是走溥仪后期之路,是走培养英才之路。社会给了溥仪锻炼的机会,使他由皇帝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公民,我们的孩子能否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我们在教育中能否下决心,下狠心,不为其"送饭",不为其"穿衣"、不代其“品味”,让他们多参加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是要使每一个孩子在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接触先进科技中得到锻炼;实践锻炼要引导孩子在实践中进行全面素质的训练,全面发展;实践锻炼要重视孩子的实际,因材施教,通过活动来培养孩子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身体素质,动手能力和社会观察力;实践锻炼,要在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学习,绝不能越俎代庖。

实践锻炼的具体内容、要求、形式复杂而多样,在此不想一一论述。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具体环境、具体条件,孩子的实际情况等具体分析。如生活自理方面,要使孩子充分意识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克服依赖别人和怕苦怕难的思想,从身边生活琐事做起,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认识并作了一些探索。有的组织孩子参加磨难教育;有的让孩子假期打工;有的让孩子假期卖报;有的让幼儿园小朋友自己到银行存零花钱或者到超市购物(有老师暗中保护,中央电视台记者暗中摄像)……当然,孩子在这些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我们不必惊惶失措。我们应该让他们懂得没有百折不挠的性格,没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一个人奋斗目标的高低,是与可能遇到的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古往今来成大事的英雄豪杰,无一不是在挫折中一再奋起,在惊涛骇浪中一生搏击的人。"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更倚天"。正是挫折和艰难的磨练,使他们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从而成就了伟业。

总而言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爱,但我们在给予孩子无私的爱时千万不能越俎代庖。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好教学工作总结,导旨学生们往正确的方向走去。

阅读本文的人还阅读了: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三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锻炼孩子思维的方法篇5

最近一次《学生体质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率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1/4的城市男生是“胖墩”。

前不久,北京与俄罗斯小学生间的足球友谊赛,人们感叹的其实也不全是“0比15的惨败”,而是我们的小学生体质太差,“跑了20分钟就气喘吁吁了”。

现在,学业的重负,已让很多孩子不喜爱体育,以至让“阳光体育”形同虚设。而实践证明,人体的身高、体重、围度指标、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后天的可塑性很大,而后天因素中,体育锻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那些重学轻体的家长们更要留意:体育活动还有“开发右脑功能”的作用!

【日、韩、新学生均显著长高了】

1960年~1975年间,日本青少年平均身高分别增长了2.8厘米(男)和2.5厘米(女),被誉为人类体质发展史上的奇迹。

韩国和新加坡,青少年身高在近10年内也都有显著增加。而韩国早在10年前,就提出要“让每个孩子多长高5厘米”!

他们让孩子长高的秘诀,有一招是――体育!

南京有位小学四年级女生,跟爸爸去日本,在大阪金冈南小学读书。她妈妈说:“学生体育盛行全日本,每日下午三点到晚上八点这五个小时里,大大小小的足球场上满是踢球的孩子。”“我女儿下午放学后参加的是学校俱乐部的活动,她参加的是篮球,打球前的热身跑步,是背着同学跑。”“还有,日本学校在11月到12月有晨跑活动,每天早上穿着短袖短裤跑上2000米。而在夏天,学校开设游泳课。”

韩国呢?那里的孩子一出生,母亲就会拿到一本《指南》,其中有一条是:“在住家附近找一条20~30米长,坡度为15度左右的坡道,带宝宝去爬一爬。下来时可以一路小跑下坡。经常这样运动,对刺激生长板非常有效。”

新加坡呢?在中小学里,除了正常的体育课外,学校还组织了各种兴趣小组,下午下课后,兴趣小组开始活动,学生们每天都运动两个小时后再回家。

【为什么体育锻炼可以让人长高?】

孩子长高,是由于全身骨骼的生长。在长骨与骨筋之间存在的软骨叫骺软骨,骺软骨不断的分裂、增殖和骨化,就使骨的长度不断地增加了。软骨细胞的分裂和增殖需要适当的机械刺激,而运动时所受的挤压和振动,均是良好的机械刺激;同时,体育活动能改善骨骼的血液循环,增加骨细胞的营养供应。

据某幼儿园调查,在两年内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班,孩子平均身高只增加了14.9厘米;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班呢?孩子平均身高增加了15.6厘米!

【日本学生肩宽、胸阔、胳膊粗】

一位北京记者看了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与俄罗斯少年迪纳摩足球队间的友谊比赛后,感慨:“我们就是追不上人家,也撞不动人家。”

为什么我们的大孩子(小学各年级混编队),不如人家小孩子(均是00后)强壮?

这种体质危机早就出现了。1986年,中日两国科研人员发现:在多数年龄组中,日本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具有肩宽、胸阔、腿粗、胳膊粗的特点。

这种差异,也和体育锻炼有关。

肌肉组织由于经常锻炼,消耗能量多,血液循环快,补充进肌细胞的营养物质多,使肌肉新陈代谢机能旺盛,肌细胞长得较大,肌纤维变粗,肌肉就逐渐变得丰满结实起来;而且,在运动中肌肉收缩,反复被拉扯,使肌肉和韧带的弹性增大,从而使肌肉抗拉能力提高,力量增大。

上面所说的那个幼儿园,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那个班,孩子体重平均增加只有3.84公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那个班,孩子体重平均增加4.5公斤!

为什么参加锻炼的孩子的体重较重?因为:同体积的脂肪和肌肉相比,肌肉重量是脂肪的3倍。

而且,体育锻炼,让人的内分泌系统功能完善,性激素分泌相对较多。因此,若在青少年时参加体育锻炼,男孩的肌肉力量会发展得很快;女孩则可降低体内脂肪堆积,使体态健美匀称。

【运动让孩子的心跳有力】

看了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与俄罗斯少年迪纳摩足球队的友谊比赛后,北京记者感慨:我们的小学生“跑了20分钟就气喘吁吁了”。

2008年组织爬长城,中日韩三国孩子参加,结果只有中国的孩子们没能坚持下来。

为什么会这样?说明我们孩子的呼吸机能和循环机能均相对较弱。

人如果在其发育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其呼吸机能。

因为体育锻炼使肌肉不断地收缩,这样肌细胞需要大量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就促使呼吸系统加倍的工作,进行气体交换。由于呼吸系统经常得到这样的锻炼,因而它的机能也就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如果我们的孩子呼吸机能加强了,肺活量增大了,加深了呼吸,使肺内气体交换比较充分,能保证供给全身组织在运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就不会跑那么短(20分钟)的时间就气喘吁吁了。

如果人在其自然生长的情况下,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还能提高循环系统的机能。

因为人体运动时,肌肉的工作量会提高许多倍,所消耗的氧气、营养物质,排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也会增加许多倍,这时负责体内运输任务的心脏、血管系统,就必须加倍的进行工作(人跑步跑得气喘时,心脏同时会咚咚地跳,就是这个原因)。

循环系统加倍工作,心肌得到锻炼,心房、心室的壁不断增厚,心脏容量加大,血管弹性提高,造血器官的功能也得到了加强,就能保证给肌肉送去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如此,身体循环系统就具有了更大的运动潜力。

有个幼儿园小班,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安静状态下,孩子的心跳平均每分钟103次;而每分钟在96次以下者,仅占全班的29%。

而另一个小班,每天有计划地开展体育锻炼,在安静状态下心跳平均每分钟为93次;每分钟跳96次以下者,占84%。

心脏跳动有力,次数少,就能使心脏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可以促进心脏发育。

【运动使神经传导速度更快】

看了北京地坛小学足球队与俄罗斯少年迪纳摩足球队的友谊比赛后,北京记者还有个感慨:“俄罗斯00后的动作速率,以及临场发挥等,都要强于我们。”

我们的许多家长为提高孩子的智力,不惜挤掉体育,不惜花大把时间和金钱送孩子去上奥数、外语等各种培训班,这样对智力的认识,是个误区。

智力,包括认知反应的特性,包括有效地处理问题、快速而成功地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研究证实: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目的地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

教育心理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及充分的教学实践发现:恰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这是因为,人运动时,其动作是受大脑皮层支配的。人体各部位在大脑皮层都有相应的运动中枢,孩子加强运动,能刺激相应大脑皮层,使之更活跃、更精确地支配、指导运动和动作的发展。

有一个研究发现:“一般人从感受信号(如见到光或听到声音)到立即作出反应的时间是0.3~0.5s,而经常从事体育的人只有0.12~0.15s。”这个研究说明:运动使人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反应过程的灵活性都提高了。而一个人的反应速度,与其思考速度、思维能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另外,运动还能加快神经纤维髓鞘化,这样可使“神经传导速度更快”;研究数据显示,喜欢体育运动的人的血液循环量,比一般人高出2倍,这样能够向大脑组织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大脑功能增强,思维敏捷;运动还会促使“大脑释放β-内啡肽等有益的生化物质”,这些物质对促进人的思维和智力大有益处。

教育心理学家们还指出,运动还能促进孩子右脑的发育及创造力的形成。

专家们发现:一般来说,那些只顾埋头啃书本,又不爱好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都用左脑处理问题,形成了左脑思维的方式;而爱运动的孩子,右脑思维的能力较强。因为运动,让右脑在“蹦蹦跳跳”中,储备了丰富的视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而且孩子在追逐奔跑欢跳的时候,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体育活动,提高了他们的反应力、判断力、应变能力和创造力,让其考虑问题的速度更敏捷,发散性思维更流畅。

朋友,亚洲近邻的孩子们都在快乐运动中长高了,长壮了,长聪明了,我们的呢?

锻炼孩子思维的方法篇6

正文: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使个人生命的有限性和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了让孩子具备超人的智力以适应将来的激烈竞争,家长们无不千方百计对孩子施行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但是许多家长只是把学前教育理解为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对幼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体育教育,孩子们不得不在家长的强迫下背英语、读诗词、学钢琴、练书法。这种做法显然违背了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有的甚至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了让孩子们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必须把通过身体活动进行的体育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幼儿体育教育可以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体育教育可以通过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开发智力[1],智力发展与身体各器官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密切相关,而人体各器官特别是脑的发育又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幼鼠的训练发现,运动能有效地增加大脑的重量,皮质的厚度和神经细胞的体积,细胞之间突触的数量亦见增多。神经细胞中有新的核糖核酸(RNA)生成,细胞质中可见基于新的RNA的指令合成的负担学习记忆功能的蛋白质[2]。这一结果说明后天的实践活动和脑组织的结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而体育锻炼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其它各部分的生长发育同样可能起到类似的作用。

体育锻炼可以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神经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和谐[3]。匈牙利稚·科赫教授对幼儿进行了系统的体操练习后,认为孩子们的食欲增强,发育良好,语言思维和其它心理功能也比同龄的孩子好。体育锻炼的每一个动作都以刺激的方式作用于神经系统,使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加强,使全身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共济得以改善。因而能够促进机体各器官系统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其它各部分的生长发育,为智力的发展和技能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幼儿期大脑发育迅速,大脑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血糖,大脑本身的糖储备很少,必须依靠血液输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大脑血流量增多,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充分,直接促进了大脑的生长发育[4]。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幼儿精神饱满,思维敏锐,睡眠充分,身体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均优于不好活动的同龄幼儿。

二、幼儿体育教育可以增强体质

目前我国人民的体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而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从小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幼儿时期是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和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进行体育锻炼既能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质,又能够促进智力发展和培养良好的个性,有利于全面贯彻执行我国“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

近代国内外许多医生、体育教师和教育专家非常重视从幼儿开始进行系统的体育锻炼,他们通过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证明经常系统的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国内有人曾对56岁幼儿参加系统的体育锻炼进行了对照试验和医务观察,经过一年半锻炼后,发现他们在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等方面增长速度都比生活条件相近但没有进行系统体育锻炼的幼儿较快,肺活量平均多增加45亳升,握力多增加2公斤,安静时每分钟平均心跳次数则低于对照组,说明坚持体育锻炼对幼儿循环、呼吸、消化、吸收等系统的发育确有积极的作用。

三、幼儿体育教育能够促进运动系统的发育

幼儿骨骼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不易骨折但却容易弯曲变形,体育锻炼中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们正确的行、走、跑、跳和坐立姿势,防止脊柱畸型。对那些已经形成错误姿势的孩子,应该通过体育锻炼的手段加以矫正。幼儿的心脏发育落后于骨骼肌,心肌纤维细,收缩力量弱,血压低,心输出量小,因此不宜做单调的、长时间维持一种姿势的静力性练习,以及容易引起憋气的力量性练习。

体育锻炼对幼儿最明显的作用促进是骨骼、肌肉的生长。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体重每年增加约2kg,身高每年增长4~7cm[5],体育锻炼时血液循环加快,肌肉中毛细血管大量开放,骨骼、肌肉可以获得更多的营养。长期的体育锻炼可使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骨骼增粗变长,骨密质增厚。体育锻炼时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的改善可以增加能量的消耗,运动时呼吸运动的加强,膈肌活动范围加大以及腹肌力量的增加,均可促进消化吸收功能,增进幼儿食欲,为增强幼儿体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四、幼儿体育教育能够增强适应能力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提高机体对周围环境急剧变化的耐受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在冷、热环境中进行锻炼可使皮肤及呼吸道粘膜经常接受冷、热刺激,提高机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性,增强人体抵抗力[6]。经常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使大脑皮层与运动、循环、呼吸、消化、吸收等系统的活动协调,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的同化作用,使体弱多病或发育不良的幼儿通过体育锻炼得以康复。

五、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注意事项

幼儿兴奋过程占有明显的优势,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也难以持久。所以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的手段应以活动性游戏为主,持续时间要短,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幼儿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7],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所以学习运动技能时应该运用直观教学和示范的方法,多做模仿性练习。兴趣是孩子参加活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活动内容与方法要激发起儿童的兴趣[8]。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可以采用"捉迷藏"、“老鹰捉小鸡”、“找朋友”、“你追我赶”等游戏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反应速度以及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体育游戏应使幼儿获得适宜的运动负荷,过重的力量负荷会使脊柱弯曲,骨盆变形,用力较猛容易发生关节脱臼或组织损伤。幼儿心肺功能差,不能进行持续性较强的活动,在活动负荷的安排上,要“高密度,低强度”,防止过度疲劳,过度兴奋,以免影响身心健康[5]。安排幼儿体育活动的运动量要注意从小到大,学习动作要由简到繁,活动时间要由短到长,掌握技能要由易

到难。活动前后应该安排必要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运动时要细心检查场地器材,科学安排活动顺序,避免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体育锻炼可使机体消耗的热量增多,要合理地补充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磷、铁、锌及其它微量元素,既要使锻炼时消耗的能量物质充分恢复,又要为幼儿生长发育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六、小结

学前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智力教育,对幼儿身体发育至关重要的幼儿体育教育是德、智、美育教育的重要基础。从小对幼儿有目的地进行体育教育,对于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体质的增强和适应能力的提高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对提高民族素质意义深远,希望社会和家长对幼儿体育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金哲等,家庭儿童保健全书[M]科学普及出版社,1991,第1版

[2]中国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第1版

[3]王玉珠,姜之楠,将全民健身计划贯彻于幼儿教育之中[J]

锻炼孩子思维的方法篇7

关键词:体育 团队协作 创新 能力

体育课程在当今中国是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之一,而且新的教学大纲着重强调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健康体质的不可或缺性。体育课程被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当时的一些欧洲国家把体育课程首次纳入了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中,肯定了体育教学课程在基础成长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这一做法延续至今,并被普及开来。现在绝大多数国家中小学的课表中都把体育课程作为必修课罗列其中。在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体育课程是作为必修课程存在的,而且在升学招录考试中也按一定比例分数作为衡量标准的。这在中国当今以升学率为导向的教育现实中,也对于体育课程的有效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身体健康是一切学习工作生活的根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尤其重要。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是每一个教育从业者的责任,首当其冲的就是体育教师。然而,作为中学体育教师,我们不得不承认及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现在的很多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严重缺乏,普遍体质偏差,不断有学生因为缺锻炼体质差导致猝死的事例见诸报端,令人心痛。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计划生育的缘故,现在的家庭普遍只有一个孩子,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家庭成员对于孩子过度保护,使得很多孩子没有机会参与到一些日常的体育锻炼中来,甚至基本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我们承认体育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孩子可能摔倒,可能发生肢体碰撞而产生一定的伤害,这种可能付出的小代价对于体质健康的提升与维持是相当重要的。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因噎废食,短视地让孩子远离运动锻炼。

也许作为体育教师,我们没有太多机会说服学生家长,减少他们对于孩子参与到一些运动锻炼中的无必要担忧,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建立一定的体育品格素养,让学生在体育课上不仅学到一些体育技巧,更要建立一种体育精神,使得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这也是我们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的目的与任务。这一点对于所有体育从业教师来说,都必须明确。换而言之,体育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对于学生体质的锻炼技巧的教授,还必须包括体育基本知识和体育基本精神素养。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贯彻这样一种体育技巧与思想有机结合的教育思维,让体育教学内容生动具体。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肢体主导的身心活动,在体育知识及技巧的不停学习记忆实践的活动中,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也有人说,体育课就是一门社会课。因为相对于其他课程而言,体育课相对自由度比较高,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有较多的时间进行人际交往协作,学生的个体思维和情感特质能够得到充分的流露体现。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体育课不再限于体育一方面,也要实现体育与美育及德育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的身体素质跟思想品质的健康发展得到有效的保障。要做好这一点,要求体育课程的组织者――体育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文化素养,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体育教学课程的新标准、新要求。

体育学科教学活动是开放性的,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开阔的学习活动环境。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开展一定的肢体锻炼和进行团体协作活动。体育课程教学要求也是发散性的,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体育学科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作用是巨大的。

体育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基于符合体育教学大纲的体育教材。中学体育学科教材是中学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性指导资料,体育教师有必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教学设施和场地实际,组织规划好体育课程开展的模式方法,在保留必要体育教学活动课程的基本要求下,进行一些取舍。对于一些场地设施要求较高的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不予进行,取而代之进行一些当地比较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富有地方特色,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于自己故乡民族文化风俗的了解。比如,在我执教的地区很多学校就把富有民族风情特色的花灯舞作为体育学科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开展一定课时的教学,让学生在肢体得到有效锻炼的同时,充分感受到了民族文化风情魅力,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无定法。”体育学科的教学也不应该禁锢在枯燥的动作练习中,更不应该变成粗放的“放羊模式”体育教学。体育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自己的创新思维,组织好每一节体育课,让体育课变得生动有趣,可以融入音乐,融入色彩,融入民族地方特色,让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形成优秀的团队交际协作能力以及不错的创新能力。

由此可见,体育教学活动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所以体育教师,特别是在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的中学阶段执教的中学体育教师,必须建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健康地开展。

锻炼孩子思维的方法篇8

不向季节里,孩子的身体状况也不尽相同。根据季节的变化给孩子合理选择运动项目,能够使运动达到最佳效果,也能促进孩子身体更好地发育。孩子的锻炼项目大致可分以下几种类型:球类、平衡锻炼、走、跑、跳跃、攀登、投掷等。爸爸妈妈该如何在不同季节给孩子进行选择呢?

春、秋季节:这是两个气温相近的季节,孩子在这个季节特别舒畅,活动开展自如而受限制少,因此,各项锻炼活动都能很好的开展,尤以球类、钻爬、攀登、投掷活动更为合适。另外,春秋两季还是郊游的最佳时节。

夏季:夏季的高温给孩子带来负担,即使没有投入锻炼也很容易出汗。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大量的、剧烈的锻炼项目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因此,爸爸妈妈可选择以走和平衡为基础的游戏活动为锻炼项目。诸如踩高翘、走平衡木、滚皮球等,时间选择在上午8时前或下午4时以后较为适宜。另外,玩沙子、玩水以及带孩子去游泳,会给孩子带来许多的乐趣,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

冬季:寒冷的季节是进行剧烈运动项目的最好时光,由于剧烈运动会绐孩子带来温暖,孩子对这些大运动量的项目颇有兴趣,而且也有相当的益处。这时,爸爸妈妈给孩子的最佳选择应是以跑、跳跃为基础的锻炼项目。如:跳绳、踢足球、跑步等。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滑雪、溜冰是冬季最好的锻炼项目。

当然,爸爸妈妈还应该考虑到孩子本身的身体承受能力,合理选择不同季节的锻炼项目。

春季,运动长高的最佳季节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对于正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也是如此。虽然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其生长发育速度不同,但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孩子在春季身体发育速度相对于其他季节要快,把握好这个关键时期,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在春季快速生长。骨骼的发育与季节有很大的关联,春季天气逐渐变暖,人体细胞的活性较冬天加强,尤其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代谢旺盛,这对于骨骼的生长有很大促进作用。在春季这个孩子长高的关键时期,家长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骨骼的生长离不开机械力的刺激,有了力的刺激,能加快骨细胞的代谢,促使骨骼快速生长。参加体育运动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增高方法。跳跃、打球、单杠、跳绳等运动都对骨骼生长有很大益处。而且,体育运动还能调节孩子的情绪。愉快的心情、积极的心态对孩子的说呢?而体育运动能让孩子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经常运动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开朗、健康。所以,体育运动不仅会刺激骨骼的生长,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良好情绪,而这两者对于孩子身体的生长发育都大有益处,要不何来“生命在于运动”之说。专家建议幼儿园及小学阶段的孩子每天要保证一小时的运动时间。睡眠充足有保证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是在夜里,特别是在人入睡后,身体的各项器官进入休息状态时,如果人睡过晚使得睡眠时间少,就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影响身体

f发育。专家建议,幼儿园及小学阶段的孩子每天要保证9小时的睡眠。说到营养,不少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鸡鸭鱼肉;而有些家长认为菜的营养比饭好,所

以在饭桌上总让孩子多吃菜少吃饭还有一些家长参照国外的食谱给孩子吃牛奶、面包、水果。以上这些家长的做法是不尽科学的,娃片面的,我们所提倡的科学饮食是要达到“营养均衡”就是要为孩子准备丰富多样、适量的食物,让孩子既获得充足的营养,又不至于发生营养过剩的现象。其实,现在城市里的孩子们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是维生素的缺乏,由于维生素很易在烹饪过程中流失,加之其种类繁多,很难吃全。而且,食谱的不科学致使吃进的食物相克,导致维生素被破坏,吃的东西一大堆却不能摄其精华。维生素本身虽然不能提供能量,但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却离不开它们。一旦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与之相关的能量、物质代谢就出现故障,从而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有的孩子很能吃,也吃得很好,却总是不长个儿,不长肉,让家长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就可能是吃得不科学,使孩子不能充分摄取食物之精华,生长发育也就十分缓慢。所以,我们这里说的营养最首要的不是说要让孩子吃得多、吃得好,而是要合理搭配孩子的食物及各种微量元素(特别是钙和维生素)的补充。

在这个阳光明媚、万物生长的春天里,家长们一定要让孩子增强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重视合理的营养,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发育。

秋季,学轮滑的好季节

孩子一般对轮滑都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愿意自己动手穿轮滑鞋、带护具,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家长还能使孩子进一步掌握左右的概念,学会系鞋带,以及把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等自理技能。

为什么说秋季是学习轮滑的好季节呢,因为秋高气爽,温度适宜。孩子们穿戴上轮滑鞋和护具以后既感不到闷热,也不会觉得笨重,便于舒展四肢,自由滑行。家长要懂得利用轮滑运动,让孩子掌握初步的安全知识,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醒孩子,万一摔倒应争取降低重心,抱头、团身,使肩膀首先着地,尽量避免直臂单手撑地,以免损伤手腕,把损伤降低到最小程度。。轮滑不仅能够促进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机能的改善,增强臂、腿、腰、腹等肌肉的力量和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性,对增强孩子身体平衡、支撑能力以及小脑的发育等部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可以促进孩子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采用表扬、鼓励等不同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锻炼其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也要让孩子知道勇敢和鲁莽的本质区别。对于较为外向的孩子不能任其表现欲无限制膨胀,导致运动过量;对于较为内向的孩子要及时发现并肯定他的点滴进步,激发孩子的表现欲。

在孩子学会了站立、走步等基本动作后,家长尽量请权威、资深的教练进行指点,敞到规范训练,事半功倍。而且孩子动作越规范安金系数就越高,规范的动作能充分体现运动美感,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

上一篇:植物嫁接的方法范文 下一篇:国土空间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