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范文

时间:2023-11-03 17:35:19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一、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只有将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小学生抓起,才能逐渐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用强大的、正能量的精神力量去推动整个国家的进步和不断发展,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二、小学语文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语文知识,丰富语文知识储备,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同时还可以开阔眼界,从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1.重视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分析,寓教于乐

语文学科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知识,引导学生将学习和生活经历结合在一起,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春》这篇文章时,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大自然在春天发生的变化。只有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才能让学生对课文中所讲的内容轻松理解和记忆。

2.强化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加强人文指导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认真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在预习教材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自我提问,进而找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提升意识,也引导了他们对自己人文素养的培养。

3.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启蒙者和人文素养培养的引导者。要想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人文素养可以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进而在教学中对学生言传身教,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4.找到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习惯,让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加深自己的文学沉淀;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加强语文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独立表达能力。例如,可以定期举办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学习交流等活动,激励学生主动表达自我,展现自我风采,营造人文气息更浓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发挥示范作用,同时还要找到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给予充分重视.

参考文献: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篇2

我国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有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心理问题、择业问题、目标问题、能力问题、素质问题等,要找到克服大学生就业和创业中的问题首先就要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这样才能够使艺术素养的提升在其中起到一个很好的促进和辅助作用。有利于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1.就业创业中的心理问题。在我国的大学生中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我国的很多学者对于这一问题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面对挫折自我怀疑,产生孤僻和自卑心理”;“(一)认知问题、(二)情绪心理问题、(三)社会心理问题”。学者们的研究都说明了在大学生就业中心理问题是比较突出问题,而且正是因为心理问题的产生也都逐步的影响到了择业、目标的设定问题,所以大学生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专业,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困难都是非常关键的,现在的人在面对压力的时候往往会选择逃避,很少会有人直面问题,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将自己的大学时光献给了计算机或者书本,很少有学生知道劳逸结合懂得欣赏身边的各种“美”的东西,只有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以在就业和创业中有突出的表现。所以说心理问题是大学生克服就业和创业的关键问题之一。

2.就业创业中的择业问题。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的择业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老师要指导学生就业,学生要选择自己的喜爱的职业,这一系列问题都非常的繁琐和复杂,而且这其中学生都有着自己的要求和目标。特别是大学生自己的需求一直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因为一般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前,因为学习和课程的压力都很少有进入社会的经历,所以在就业时大多都缺乏实践经验和盲目自大,这些都会直接的打击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心理问题所以要在大学中克服这些问题也是大学就业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

3.就业创业中的目标问题。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往往是有着一时冲动主动动机,而这一动机,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在就业和创业中的判断能力。而且这样也就直接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挫败感的形成,在寻找工作机会和创业的过程中也就不断的形成了失败意识,就这样的一种恶性循环下,大学生在创业和就业的过程中没有一种良好的心态,心理调适能力缺失,工作锻炼又不够,要加强意识培养和意识锻炼、调适能力调节能力培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二、大学生艺术素养对提升就业和创业的作用分析

我国的大学生一定要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一个拥有较高艺术素养的人和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或者艺术素养不够高的人,其在工作中的能力就非常的普通,而且在其与之交往中也可以感受到其内涵不够等等问题,“艺术素养指的是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是对艺术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始终贯穿于全部的艺术活动之中,同时也是决定某个人能否进入高层次的艺术境界的重要指标。”[4]P16从这段阐述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艺术素养,是一个关系到大学生内涵和内在能力的体现,而且艺术素养是不能等同于科学和道德的素养文化,而是要更加高于此的内在内涵。“艺术素养作为一种国民素养,是一个比科学素养、道德素养更高、更综合的文明进步的标志。”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学生艺术素养,是关系到在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技能和能力,这项能力提升了可以很好的促进创业和就业思想开放化、心理调适能力增强、面试创业技巧多样化、思维创新能力全面化。这些都可以很好的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可以很好的帮助其更快的适应社会能力。

1.艺术素养加强创业和就业思想开放化,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通过艺术素养的提升可以更好的解放思想,帮助其对自身的的各方面修养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提升其思想的开放和接纳能力,能够更好的突破其固有的思想和思维,长期的艺术素养培养可以使自己的大脑和小脑协同发展,可以使自己随时保持一个良好的思维方式,所以艺术素养是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加强思想开放化的思维和思考模式,使人可以更好的接纳各种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好的开放其工作的状态。艺术素养的培养不单单可以加强思想开放化,还可以增强心理的调适能力,可以避免人走向空虚和孤独和寂寞,可以有效的克服心理的障碍,可以使人开朗和充满能量,随时随地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给身边和关注者传递正能量,这是艺术素养的内在能力,艺术素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一种感觉和一种能力,艺术素养的提升可以从人的内心形成良好的素养和素质,而这些素养和素质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必备素养,我国的多位成功人士都有其自己喜欢的艺术种类,而且在人生存的各种环境下艺术形式无处不在。

2.艺术素养加强面试创业技巧多样化,增强思维创新能力的全面化。艺术素养在就业和创业中可以加强其各种职场技巧的多样化,一个拥有良好艺术素养的人在职场面试中一定可以起到良好的素质素养标杆,给人一种气质这种气质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一天之内获得的,他是一个储备和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样的气质可以在面试中提升成功率。而对于创业中艺术素养可以提升创业者的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更好的晚上其公司制度,提升其企业文化,帮助其更好的适应社会变化,所以说艺术素养在加强创业和就业技巧多样化中时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艺术素养在增强思维创新能力全面化方面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因为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人其在思维上肯定是开放的,而且其想象能力也是非常的丰富的,对生活肯定是充满着热爱的,而且这些方面的发展,对于提升其思维多样化,创新角度多样化。我国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其就是一个音乐艺术的爱好者,艺术素养的高低一直以来都被钱学森教授认作科学研究水平能力的重要标杆,他觉得一个拥有较高艺术素养的人,其在学习研究中肯定具有良好的耐心和过硬的创新思维能力。所以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可以全面的增强思维创新能力的,是关键要素之一。

三、总结

我国各个大学都在加强培养艺术素养,而对于艺术素养的培养方法一直都处在摸索的阶段,而各个大学的大学生对于艺术素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的学生还抱有一种对于艺术素养在自身能力的认识不够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没有真正的认识到对其未来的影响,而且针对艺术素养提升就业和创业能力的研究也都还没有进入到更深的层次。这样也使学生们忽视了这一问题,我国要加强国民素质,提升国际地位,加强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都离不开艺术素养的提升,而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要人才储备库,有这样的一句话未来的市场竞争,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人才的竞争,怎样才可以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次,艺术素养的培养是不可避免的课题,是我们研究者要努力去挖掘的。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篇3

关键词: 传统文化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同志指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科学文化素质中,人文素质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人的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使人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格品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在校大学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高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

一、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一)能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社会共同树立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以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在校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通过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对世界、对民族、对社会和对个人的理性认识,从而大大增强精神力量,推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人文精神强调的是追求运用知识时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通过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青年学生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环节。

(三)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实现、精神文明不断升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就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高校应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入手,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成为具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民主法制观念、敬业和奉献精神等的高素质人才。

二、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有一些过时甚至糟粕的东西,但其灵魂和精华却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时时刻刻在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对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有助于增强学生为国家民族献身的自觉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就会使他们油然而生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奋发学习、建设祖国的热情,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过去的辉煌是祖先们创造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他们这一代人继往开来地奋斗,这在无形中会增强青年学生为国家民族献身的自觉性和使命感。

(二)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中国传统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其核心内容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中国传统文化讲礼义,一举一动都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讲情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讲气节:“士可杀不可辱”;讲奉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所有这些,在今天的道德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务实进取的精神。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以实用实践为主导的生活态度,从根本上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务实精神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农耕生活导致的一种群体趋势,“大人不华,君子务实”是中国贤哲们一向倡导的精神。同时,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进取精神,亦是激励大学生努力奋斗、不断进取的精神力量。这些精神深深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求实、务实、进取的态度,对于其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有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国古代传统思维方式,既有四平八稳、强调对称的定向思维,又有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逆向思维,还有夸张离奇、出人意料的想象思维,而中国的神话故事和志怪小说展示的就是想象思维。当代大学生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思维营养,厚积而薄发,然后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实施创新,提高和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社会的发展终究是人的发展,而人文教育的核心作用就在于促进人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高,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促进人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是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必然选择。

(一)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目前,大多数高校重理工轻人文,重技术轻素质,忽视甚至轻视人文素质教育,尚未将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鉴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传统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主要性,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把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纳入教学计划,选派精通传统文化的教师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使学生有一个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

(二)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依靠课堂教学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从中找到登堂入室的门径,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观文化古迹,从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从一处处文化古迹中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存在和价值,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氛围。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每天处于其中的一种人文环境,它的好坏对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素质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某种特有的潜在作用影响制约着大学生的思想感情、道德水平,改造着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大学生牢固的道德观念、崇高的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人格精神。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学习、娱乐和兴趣、爱好进行正确引导,将传统文化寓于校园文化之中,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的文化周、文化月活动,开设有关专题讲座,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影视作品等。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潜在的第二课堂,把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可以使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四)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传统文化是在过去形成的,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有些带有专制时代特点的内容已经过时,如“三纲五常”、“忠君”等。传统文化中的“礼”过去指遵守那个时代的社会规范,现在则应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习惯为准则。因此,大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不能食古不化,唯古人之言行是崇,而应适应时代的需要,讲究权变,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肖继军,孙亮.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思考[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2]赵磊.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与提升[J].重庆大学学报,2002.2.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篇4

1.以日常管理为主渠道,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学生日常管理是强化组织纪律的重要途径。“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学校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严格执行“日检查、周公布、月总结、期评优”日常考核制度。在日常管理中,学生科坚持从一日生活制度抓起,从课堂常规、穿衣戴帽、佩带校牌、言行举止、礼节礼貌、整理内务、义务劳动等做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学生优良的组织纪律作风。为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作用,学校精心选拔、培养团委和学生会干部,安排他们参加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例如,在卫生评比、班级黑板报评比、寝室卫生评比等日常检查中,团委、学生会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各班级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等制订了班规,班规从某些方面补充并突出了日常行为规范。另外,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制教育,用案例教育广大学生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做到学法、懂法、守法。经过多个方面的不断强化,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时间观念、法制观念、劳动意识、规范意识等。

2.抓文明礼仪教育,促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现代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学校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国旗下讲话等途径,倡导全校学生“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设立校园文明监督岗,值勤师生在课余时间全方位监督、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开展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文明学生”“、文明礼仪伴我行”“、文明礼仪在我身边”等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演讲比赛、征文、礼仪展示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学生科定期对各班级进行个人仪容、行为检查评比,优胜班级授予“文明班集体”,并给予物质奖励。文明礼仪教育的开展,使同学们的自律、自治能力和文明意识得以加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习惯。

3.加强师德建设,为人师表作示范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其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素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有着关键作用。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评选师德先进典型、开展政治学习等方式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在绩效考核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日常工作中要求教师从我做起,从渗透到所教班级的学科教学中做起,从教育学生不乱扔一张废纸开始,从制止学生的一句不文明言语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的人格。教师们也纷纷对自己提出要求:注重师表形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以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典型事迹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职业情感,让学生“情动于衷而发于形”,从而促进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

二、以丰富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以活动为载体,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职业道德的养成,仅靠抽象的教育是不行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使职业道德教育收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效果。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可以找不足、补差距,建目标、增动力,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逐渐增强其职业道德养成的自觉性。

1.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在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在全校“横向覆盖,纵向开展”的情况下,班主任作为班级活动的主导者,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鼓励班主任带领学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热爱劳动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正确的审美观、善恶观、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为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作准备。班级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发展了同学们的特长,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巩固班级活动成果,班主任还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经常与家长联系,互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道德要求,联合监督,共同教育,使学生在家在校一个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职业道德养成过程中抵制歪风邪气的能力。

2.开展党团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生工作党支部和校团委始终把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学生工作党支部重点抓好积极要求进步的优秀学生,每学期组织600余名积极要求进步的学生进入学习小组学习,每年推荐7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进入业余党校学习,对于比较优秀的学员还推荐加入党组织。学生工作党支部还长年开展“一帮一”活动,通过他们帮助一批学生。校团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持续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开展团章学习、纪念图片展、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学习小组和校团委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五大”会址、农民运动讲习所、“二七”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团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学校将活动由娱乐性向思想性、科技性、知识性转变,力争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做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了腰鼓队、合唱团、手工制作、就业礼仪等10多个学生社团;学校还定期举办篮球比赛、歌咏比赛、拔河比赛、法律知识抢答赛等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搞文艺活动及书画展览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为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全校开展校园班级“树木认养”活动。同学们通过参加这些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展示了自我,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他们的表达能力、知识水平、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及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4.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奉献意识志愿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成立了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协调全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由校团委牵头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激发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学校通过举办讲座、图片展、报告会等形式,贴近实际、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传播志愿服务理念。作为百步亭社区的文明共建单位,全校500多名师生志愿者,在团委组织下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参加进社区义务植树、进社区“敬老院”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另外,还利用寒暑假期和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我校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公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强化服务意识、奉献意识。

三、以就业指导为抓手,增强学生就业能力

职业教育说到底是就业教育,要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就业指导,使其正确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增强自己发展的信心、自觉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1.引导学生定好位针对学生总体素质较差,且好高骛远,不安于现状,在行动上不肯努力学习,在思想上易产生悲观情绪的现实,学校组织就业办老师、辅导员以及班主任,分专业对学生给以指导,使学生真正明白:职业各有不同,每个职业都需要人去做,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就应该认真学习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每个行业都有杰出优秀的人才,而这些杰出优秀的人才是通过长时间的刻苦学习、顽强拼搏而成功的。每个人职业的选择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自身的能力、性格、习惯、兴趣爱好有密切的关系。而人的能力、性格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高和改变的,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才能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通过这些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中准确定位,从而安心地学习专业知识,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开设就业指导课加强就业指导,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举措。学校为一年级学生举办“学好专业,立足社会”、“自强、自信、自立”、“现代职业人”等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职业素养的理解。针对二年级学生,学校对他们进行“正确择业,长远发展”、“求职面试基本知识”、“如何顺利渡过试用期”等为主题的职前培训,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求职和适应能力。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学校还邀请已在外就业的优秀毕业生回母校谈工作、谈思想、谈体会,通过他们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不懈追求的典型素材,让学生更好地领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性。

3.广泛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进行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有效载体。在职业道德养成教育中,我们努力从课堂、校园延伸到校外、企业中去。通过开展工学结合、现场调查、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融入社会去亲历体验,在动态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认识、内化情感,指导行动,把实践经历转化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如通过参观知名企业,顶岗实习等,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领悟企业文化,学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体验并增强工作责任、团队协作等职业意识,树立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严肃认真的劳动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见贤思齐,做然后知不足,逐渐适应工作环境,熟悉业务技能,增强职业意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4.营造企业化的校园文化职业学校要真正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目标,除了学生知识、专业技能等的“零距离”,更重要的还应有价值理念的“零距离”,要让学生就业后能很快地认同和接受先进的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因此,建设企业化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在管理制度与行为规范中引进企业化的管理办法,在校园内布置有关企业文化的宣传标牌,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开展“6S”运动,每年组建“特色班”,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在企业化的校园文化中提升自身的素养,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为营造“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学校每年四月举办全校技能竞赛,并层层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级、省级、部级技能竞赛。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篇5

一、思想理论素养的基本特征

思想理论素养就是经过不断的学习,在思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达到一定的水平或较高境界,它不仅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对实际工作的指导运用。具体而言,包含如下基本特征:

系统性。思想理论素养既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又是知与行的统一。思想理论知识是基础,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又包括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的掌握。离开了思想理论知识,思想理论素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想理论素养就得不到充分的展示和体现。

实践性。实践性应该是思想理论素养最重要的特征,如果仅有理论知识,缺乏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那么思想理论素养就失去了价值指向,因为思想理论素养在本质上是一项实践活动。

动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情的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而且理论素养指导的社会实践亦具有与时俱进性。这就体现了思想理论素养的动态性。

发展性。理论素养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准确地把握、深刻地理解、融会贯通,用以指导实际工作。一般情况下,思想理论素养的提升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中,有时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但只要坚持正确的价值理念,采取持之以恒的理论知识学习态度,拥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品格,理论素养就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差异性。不同的领导群体,由于教育背景、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等不同,其思想理论素养也不同。既使是同一个体,由于自身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思想理论素养也会呈现出阶段性和差异性。

二、江苏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基本特点

领导干部普遍认识到思想理论素养的重要性,认可思想理论素养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素质的灵魂。大家认为,提高理论素养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也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人格、增强魅力,而是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

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基本成熟,并且对自我修养认知度比较高,认为自我修养是提高人格修养的主要途径。领导干部的德才兼备原则中,98.2%的人选择以德为先,说明在领导干部中,大家已经意识到自己品行的重要性。93.9%的领导干部认同职业道德素养是一种自律行为,同时,都能对影响自身人格修养的主要因素进行客观分析。88.9%的领导干部选择生活经历,87.7%的选择社会意识和家庭教育(见图1)。

图1:认为影响自己人格素养的主要因素

尽管如此,调查发现,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养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知识的掌握弱于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通过干部向群众传达、宣传并带领群众去贯彻执行,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也需要通过干部向上反映。因此,干部应该具有用马列主义理论分析党的路线、政策并向群众解释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具有将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概括为理论的能力。但是,调查显示,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部分平均回答正确率为74.7%(见图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部分平均回答正确率为87.2%。表明一方面要提高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都是用欧洲文字发表的,翻译后的文字又比较晦涩,而领导干部能读懂原著的并不多,所以影响到领导干部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60.7%的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基本内容还不是很熟悉,而对马克思主义三大基本内容的把握是领导干部最基本的理论素养。

图2:经典马克思主义知识回答正确率

对思想的掌握度较高,对邓小平理论掌握不均衡。“科学发展观是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回答正确率为96.9%;“思想的精髓”回答正确率为95%;“思想是否是本人的思想”回答正确率为91.9%;“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回答正确率为90.2%。这几题考察的都是思想部分,说明领导干部对思想的掌握程度较高。而“什么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谁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两题的正确率比较低,分别是51.5%、78.1%,说明领导干部对邓小平理论掌握不均衡,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邓小平理论的宣传教育。回答“什么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选择答案为思想的占21%,选择答案为“三个代表”思想的占14.2%,错误率达到35.2%(见图3)。说明领导干部对于将邓小平理论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伟大创新尚不能理解。邓小平理论、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图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大成果”解题情况

部分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尚有提升空间。一方面,79.3%的领导干部认为自身在提高思想理论素养方面做得一般,甚至还不够。少数领导干部对社会主义存在悲观情绪。如“您对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有12.8%的领导干部持悲观的态度,8.5%的领导干部持无所谓的态度;“您觉得马克思主义是否是真正的科学世界观”,有3.7%的领导干部否认,4.3%无所谓。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亟需提高传统文化知识。虽然98.2%的领导干部认为掌握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对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非常重要,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调查正确率仅为62.2%,错误率为28%。

三、影响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养的因素

领导干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可以增强政治敏锐性,更好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提高领导水平,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但是,有很多主客观原因会导致领导干部对提高自身的思想理论素养并非不为,而是不能。

领导干部进行理论学习时间较少。32.9%的领导干部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65.9%的领导干部偶尔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明领导干部对理论学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党的十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之所以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建设学习型执政党是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领导干部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就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从这个角度讲,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本领大小也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能克服本领恐慌的状况,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领导干部学习方式以被动为主。21.3%的领导干部通过上网学习,36.6%的领导干部通过党校学习,30.5%的领导干部选择通过单位组织学习。由此看出,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主要途径首先是党校,其次是单位组织,再其次上网学习。无论是党校学习还是单位组织学习都是一种被动学习,领导干部应该更多地通过现代化的媒体手段,加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图4: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教育应该包括以下

哪些内容答题情况

部分领导干部对思想理论教育内容把握不清。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个人自我修养,等等。但92.6%的领导干部将法律知识教育纳入思想理论教育,72.4%将心理健康教育也归为思想理论教育(见图4)。法律知识水平只能表明领导干部法律素养的高低,并不代表思想理论素养状况。同样,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思想理论教育的内容。

年龄、学历与思想理论素养呈正相关。江苏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养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相关度最高的因子是年龄,其次是学历。年龄的增长与正确率呈正相关的关系,年龄越大,正确率越高;文化程度的高低与选择的正确率呈正相关关系,即文化程度越高,选择的正确率越高。领导干部文化程度越高,用于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文化程度低,用于学习的时间相对就少。这也从侧面说明,领导干部的文化程度与选择正确率呈正相关的原因。

四、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养的主要路径

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应有之义。当前,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仍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领导干部是我国一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群体,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养,要从他们的实际状况出发,遵循一定的规律。

发挥党校的理论教育功能。党校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思想理论培训的重要基地。根据本次调研结果分析,到党校参加学习亦是领导干部提高自身思想理论素养的最佳途径。发挥党校的理论教育功能,当前,要不断地加强党校的师资力量,授课形式多样化,授课方式体现生动性。党校的授课内容应既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还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当然,还应包括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知识。党校的授课形式要因材施教,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坚持缺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传授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

加强自我修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党校学习毕竟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更多情况下,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一名合格的党员不仅承认党纲、、交纳党费,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做到在思想上入党,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提高理论素养水平,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主动学习马列主义,最重要的是学习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学习理论上,既反对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又反对把理论僵化的教条主义,并在实践中认真检查自己处事、处人、处己是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精神,自我反省、自我提高。在学习方法上,一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领导干部提高理论修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二是要把理论学习同思想意识的修养结合起来。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改造自己、锻炼自己的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否则,想真正掌握马列主义理论及其方法是不可能的。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反过来可以坚定自己的立场,纯洁自己的思想意识,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形成必备的学习制度与考核制度。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必须用制度约束和促进。建立刚性的学习培训机制和严格的理论素质考评制度,把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养评价与干部提职、晋级和评先评优结合起来。

一方面,不断完善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干部全年脱产培训的时间;创新培训方式,建立网上培训,确保学习落到实处。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切实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学风。《规定》强调,无论什么级别的干部参加学习培训都是普通学员,必须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员意识,严格遵守学习培训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把精力主要放在学习上,认真完成培训任务。

另一方面,建立考试制度。凡是符合干部任职条件的,可申报参加理论素养测试。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建基础知识等,测试卷难易程度有等级之分,测试合格后,方有资格参加干部上岗、提职、晋级,否则,一律不用,或暂缓使用。测试的形式也可以是撰写小论文,谈谈对某一个事项的看法。

从调研情况看,有相当多的领导干部也提出了“提高领导干部思想理论素养”的建议。如:“党的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并在实践中践行,做好榜样作用”;“知行合一,说了要做,做不到就不要说”;“除经常性理论教育学习外,制度性规定、社会评价与监督、考核都应跟上。此外,还应树立社会风气,社风影响党风、政风,党风、政风带动社风,将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建设纳入社会文化建设范畴”;“用制度规范行为,以行为促进素养”;“结合实践学习理论,用实践支撑,提高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性”等有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

〔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2XSB005)、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SJD710002)成果之一〕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篇6

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已接触过好几年英语,但由于英语教学目标不一样,在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总会不断的出现一些滞后生,而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不是智力上的差异,却是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常常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焦虑等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动机的力量。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的关键,也是形成、发展学生个性的核心要素。那么如何开发和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逐步提高外语成绩呢?下面结合多年英语教学经验,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要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外语学习习惯习惯不是天生的,是“小时为天性,习惯成自然”。对于想提高英语成绩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努力养成四个好习惯:一是每天朗读英语的习惯。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唯一手段,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充分利用早晨、英语课堂等良好时机,专心致志、发音准确、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读课文、原著或改写过的文章,精彩句段等。二是养成勤记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上课时记下一些语言点、语法点;课外记一些谚语、名句作为朗读的材料或生词,睡前用英语记下当天的日记,日积月累不仅可以丰富知识面和扩大词汇量,英语写作能力也会水涨船高。三是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每位高中生都应备一本语法书和一本双解词典(如现代牛津双解词典),在学习中自力更生,随时查阅,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查证自己的疑惑。在此基础上,如还有疑惑再由老师来指导,从而加深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适宜的英文报刊杂志,如《山西英语周报》、《21世纪英语报》和《英语辅导报》等;注意生活中的英文缩写、外国电影台词等,吸取丰富的词汇、语法、英语特有的表达法、习惯用法、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等,不断增加大脑仓库储备。二、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动机所谓成就动机,就是由成就需要转化过来的一种动机。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动机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首先,培养学生的外语学习成就需要。要让学生了解外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是了解知识、扩大知识的一座桥梁,是我们对外交流必不可少的途径。其次,给学生制定适当的期望值。因学生学习程度不同提出不同的期望值,使其在经过一定的努力后,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增添饱尝胜利的喜悦,形成一种良好的成功心态。第三,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研究表明,学生的适当抱负最有利于成就动机的培养。如果加以正确地引导,让他们沿着自己的抱负发展,就可以转化为成就动机。三、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学习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成才的起点,也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应采取多种措施使英语教学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进行情景教学。外语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十分有趣的、惹人求索的情景之中,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增加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如在外语课上可以用实物巧设情景,用动作表演情景,用语言描述情景,用音乐(歌曲)伴随情景,用图画烘托情景,用电教模拟情景,用表演体会情景。只有这样,外语课上才会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津津有味,就会感兴趣,并由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二是展开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在课堂情景教学的基础上,课后也应相应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的兴趣加以延伸。可以开创“英语角”园地,通过英语角让学生用英语交谈,让他们既可以训练自己的口语,提高说英语的兴趣;也可以举办各种讲座,条件允许的话,请一些外籍老师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举行一系列讲座;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比赛和竞赛,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课本剧比赛、单词接龙竞赛、英语作文竞赛、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歌曲演讲比赛等等,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四、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强化亲和力和感染力。融洽和睦的师生感情是外语教学的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进行认知性的学习,同时也进行情感的学习和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使学生喜欢你。这样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外语教师要在以下三方面积极努力:一是热爱自己的学生,努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架子,走下讲台,走到学生身边去,亲切友善地跟学生交换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经常换位思考,在加强沟通的基础上增进彼此的心理距离,尽量减少师生间的隔阂。要细心观察,既作朋友又要当好长辈,给予学生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细心辅导和照顾,靠点点滴滴的爱来感动学生,切实增强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亲可靠形象。二是经常性地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老师的表扬和批评往往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学生的内心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外语学习方面的稍有进步时,就要及时地公开给予表扬,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树立一种成功的心理定势,使他们感到老师在时刻关心和帮助他们,并强化一种只要有老师的正确指导和个人的勤奋学习,在外因和内因的双重作用下就一定可以提高英语成绩的信念。同时也要注意少批评,即使必须批评的情况也要讲求方式和场合,尽量不在公开场合和课堂批评,要在课下个别交流沟通,有针对性地就事论事,从而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可信形象。三是努力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质和学识水平,使自己成为学生所尊敬的老师。只有自己有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崇高的品质,以良好的内在素养和外在形象感染学生,才能让学生引以为榜样,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因此,作为老师应刻苦努力,积极地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博览群书,抓住一切进修、提高的机会不断提升自己;同时还要跳出教学环境,努力拓宽用武之地,争取在各级各种英语方面的竞赛、比赛中一显身手,以个人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给学生作出表率,以超强的个人综合能力树立值得敬佩的英语教师形象。总之,一个学生的智力因素是先天的,并且大多相差不大,而非智力的因素是后天的,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积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重要手段,它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并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篇7

关键词:高职;教师;人文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1

课题项目: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专项课题(2015年度),课题名称:多元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编号:15SZJ048。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教授指出:“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爱国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格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拥有科学、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人文素养在人的全面素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高职教育不是单纯培养专业的人,更不是单纯培养职业人,而是培养社会人,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严格,一些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现在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表现在生活自理能力差,适应社会能力低,不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差,缺乏竞争和创新能力等,这些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便不知所措,甚至走上极端,所以有些用人单位认为与其要一个综合素质不高的高职生,不如要一个各方面表现不错的中专生。另一方面在学校看来,由于每年都需上报学校的就业率,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与其注重“远水解不了近渴”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比较有实力的专才身上。尤其是在今天高职教育不断增强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教学内容的情况下,问题更为突出。

学生获取人文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教师素质的高低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宋代名儒李觏训诫:“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陶行知从教育成效的角度强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但是现在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年轻人,他们专业知识缺乏,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理论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学生也得不到相应的文化的熏陶,所以当务之急是应该全力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是教师的责任。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主动加强人文知识学习。首先应多W习经典,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经典是人们长期以来对世界和人生状态、意义的描述与阐释,是人类思想的精华。阅读经典,这里包含着中西方文化的经典,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

其次,“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并且这一桶水必须是活水,是充满生机、富有活力,长流不竭的活水。教师还应多涉猎一些哲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充实到课堂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思想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还应多参加一些文化学术性会议,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将时代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培养高尚的品德

“学高为师,身正是范”,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体现,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宽广的胸怀、豁达的品格,不断修炼自己的德行,以深厚的人文精神感染受教育者,对起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都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责任心,由于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意识不到身上的责任,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其次教师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多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师生之间的情谊。而且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公正、公平的对待,让弱势群体得到同等关怀和帮助是对教师本身素质的考验。

三、创新教学方法

年轻教师虽然经验缺乏,但是创新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所以应该创新教学方法,不能单向传授,不能做教书的工具,而是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学生对教育享有“参与性”和“选择性”。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他所教授的知识就会很感兴趣并且易于接受。在日益更新的信息社会,教师还要多向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运用网络的便捷性,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会巧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教学,积极实践、创新,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另外,还应注重在教学中挖掘学生优点并加以强化,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他的欣赏和关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还要因材施教,不能区别看待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应做到公平

三、开展多样化的人文课堂

高职院校由于学习年限较短,技能实训任务较重,没有时间开设大量的人文素质教育必修课程,所以就开设选修课。一方面可以开设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的专题,不能灌输理论教育,要结合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深入浅出得讲解,如“哲学与人生”、“生活中的哲理”等专题,使学生能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用于指导个人生活。

另外还可开设一部分文化素养类课程,如“文化经典学习”、“世界各国礼仪与文化”“中外文学作品导读”、“书法与人生”等专题。作为公共选修课,要求学生必选一两门,并将这些课程纳入学业成绩中,让学生逐渐领会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知识存储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将人文知识逐渐地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时候,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才最终体现出来。而这个过程不能只靠单纯的知识传授开展,而是应该在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中实现的。所以让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可以开展“体验农村生活”、“体验社区生活”、“生存体验”、“极限体验”等活动,让学生自觉加入活动中,去亲身感受普通劳动人民身上可贵的品质,把人文知识转化为做事的行为规范和习惯。还可举办各类人文素质讲座,人文知识竞赛、征文大赛等形式,通过参与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

综上所述,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要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传统教育格局,探索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规律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最终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篇8

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入职后的职业素质也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几乎所有院校都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作为培养学生基本知识与能力的主体,企业作为高校毕业生的接收者,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拓展学生全面素质的广阔舞台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三者协同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校企互动;专业社团;学生;职业素质

学校培养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企业需求的毕业生,是近几年我国高校改革的主旨。校企互动正是在这一主旨下应运而生的。校企互动是学校与企业两个主体建立的一种互动模式,互动的内容渗透到日常的教学、生活等活动的各个方面,校企互动的目标旨在培养适合社会、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近几年高校社团的不断发展完善,专业社团作为联系企业、学校、学生互动的纽带,其作用不可替代。社团在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也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和服务性,在丰富生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一、校企互动中专业社团对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价值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已经从事的或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未来的发展前景等所持有的一种态度。职业理想体现这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职业理想往往与自己的高考志愿、所学专业联系在一起。校企互动中专业社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在参加专业社团时,学生不仅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可以以兴趣为基石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参加专业社团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从而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其实,很大程度上一个专业的社团就是一个微型企业,在这个微型企业里,所有的人员都有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只有每个人清楚自己的职责与目标,才能更好地发挥团体的作用。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校企互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在校企互动过程中,专业社团组织的活动不仅可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可提高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当前学生就业难,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在离开学校走上就业岗位时,常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常常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很多学生没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出现频频跳槽的现象。其实这些生活于象牙塔的学子往往连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都模糊不清,就更谈不上职业道德了。而学校专业社团不仅能培养兴趣、提高能力,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让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责任感,提前树立职业道德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岗位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或自己更感兴趣的工作。

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校企互动中,学生在参加专业社团活动时注重“补自己之短,扬自己之长”,从而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学生在择业、就业是所必备的心理素质。专业社团经历可以使学生拥有竞争优势:一是学生社团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自我表达能力是学生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良好能力的一把利器。二是学生社团活动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一个人的组织管理能力对于工作很重要,是参加工作的基本能力。三是学生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政治鉴别力。良好的政治鉴别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校企互动中专业社团对学生职业素质提升的路径

多方努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校企互动中学校能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类型的人才,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提供指导性的建议;校企互动中企业可以将自己的企业理念、企业文化向学校、学生宣传,进而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作为校企互动纽带的专业社团也可在与企业接触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和服务性。无论是学校、企业还是专业社团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展开组织活动。人们都说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参加学生社团可以说是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提前转变自己的角色。即便是在学校学习,但已经从心理上做好准备,随时准备着进入社会。社团可以培养学生不断与人沟通及协作的能力,锻炼学生融入集体的能力。校企互动的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尽快找到自己喜欢和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学生自己在学校、企业和社团的指导下,正确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以便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通过学校、企业、社团和学生自己多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逐步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活动的各个层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将这种软实力融入学生活动的不同层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专业社团作为校企互动的纽带,应结合学生自身素质和特点,开展一系列有声有色、有意义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企业要积极参与,学校要充分挖掘本校教师资源,制定奖励政策,调动教师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专业指导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的辅导工作。企业和学校之间要加强交流,开展有深度和有内涵的相关活动和研讨会。学生社团建设要将良好的企业文化不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切实转变思想,抓住机遇,走社团创新之路。社团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既是为了让其掌握知识技能,更是为其通过活动去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只有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活动的各个层面,才能慢慢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

在企业创新理念的指导下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唯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才具备长久的生存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拥有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学校教学的任务,也是学校社团的职责,但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校企互动中企业可以为社团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使得社团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无后顾之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企业、社团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社团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可以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在校企互动的整个过程中,校方、企业和高校社团及时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共同努力。

校企互动中专业团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影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学校、专业社团和学生的全员参与、同心协力、持之以恒。在校企互动的过程中,受益最大的是学生,校企互动和专业社团活动使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之前就已经了解企业理念、企业文化等,提前做到与市场接轨,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校企互动不仅仅是企业、学校、社团和学生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不断互动,实现共赢。

上一篇:实体经济建设范文 下一篇:管理会计的本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