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亚健康的原因范文

时间:2023-10-30 17:24:39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篇1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是指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第3种状态,也称潜病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等[1]。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主要表现为失眠或睡觉障碍、心理疲劳、便秘、性功能障碍、时差综合征、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障碍。除了这些不适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没有异常发现,这就是亚健康的危险所在,使人们往往忽视了这些身体的不适。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疾病。如果对亚健康状态给予及时、恰当的干预处理,身体则可以向健康方向转化,这正是重视亚健康状态的意义所在。

1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具有普遍性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患有疾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wwW.133229.cOm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群占15%,非亚健康者占15%,亚健康人群占70%。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2]: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率不同,最高达到96%,且与职称成正比,正教授为95%,副教授为89.4%,其中40~50岁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暨南大学医学院对广东省19所高等学校教师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查结果[3]: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组亚健康发生率为79.17%,小于40岁组发生率为男性为71.3%,女性为82.49%,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更令人吃惊:近5年中,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为53.5岁。国家体改委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笔者2007年曾对河池学院226名教师亚健康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4]:有77.50%的女教师和69.81%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有34.96%具有5种以上亚健康症状。

2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分析

2.1身心过度疲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不断扩招,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加大;在各种任职、科研与职称评定等硬性指标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工作负荷普遍增加,导致教师精神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身心疲惫,造成健康透支,结果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引起机体各系统产生不良的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紧张性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大多数人期望值较高,过分追求完美,无形中给自己造成压力。

2.2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其中膳食不平衡、吸烟、酗洒、过少运动是造成亚健康状态主要的原因。此外,滥用药物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2.2.1膳食不平衡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均可引起疾病。一些教师工作和科研任务较多,时间紧,对一日三餐安排得不合理,饥一顿,饱一餐,有时不吃早餐,有时暴饮暴食,一些教师应酬多,高脂肪、高盐、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摄入量过多;也有部份女教师追求苗条,有意节食,这些都是导致肥胖或营养不均衡的原因之一,也是亚健康状态的隐患。从我院教职工体检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和血脂水平不断上升及脂肪肝、糖尿病、、胆石症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2.2.2吸烟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少量的尼古丁虽然可以使大脑兴奋性提高,但同时降低了大脑的抑制过程,使兴奋与抑制的平衡受到破坏。短暂的兴奋过后,取而代之的是超限抑制和疲劳。长久吸烟,尼古丁直接损害大脑细胞,使大脑皮质发生退行性改变,使智能衰退,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工作和学习效力下降。

2.2.3酗酒洒精对人体的直接作用为中枢抑制。少量饮酒出现大脑皮层抑制解除、兴奋等现象,大量饮酒后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酒精也会降低人们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还会损害肝功能。

2.2.4运动不足随着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人们常常以车代步,用于运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再加上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负担沉重,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长期运动不足,使得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迟钝,协调性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久而久之会出现新陈代谢减慢,思维迟钝,大脑功能退化,免疫功能降低,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或导致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3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水源、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它化学、物理因素污染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3亚健康的干预措施

引起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行为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亚健康是机体在功能状态下降时发出的信号,但亚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它极不稳定,易于转化,随时可以由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恢复或由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恶化。究竟向哪一方面转化,就要看人体自身采取的措施和自身的免疫水平。针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普遍性,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学校应针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年龄,亚健康类型分别进行集体与个人的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工作,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2)调整个人心态,减轻工作压力。要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恰当的社会定位,学会自我调节身心状态,寻找最佳的,合理的休闲方式来摆脱压力。(3)加强教师食堂管理,均衡营养,合理膳食。(4)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足够的睡眠是预防和消除疲劳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严格作息时间与生物钟同步,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时间。(5)合理科学运动,增强免疫功能。(6)定期健康体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维护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宽松和愉快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各方面困难,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降低亚健康状态对高校教师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于智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3.

[2]林顺治.国民亚健康状况之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9-111.

[3]汪晔君.浅析高等学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6(2):206-207.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篇2

论文摘要:亚健康是病前状态、临床前期、疾病先兆。出现亚健康就是给健康亮了黄灯,过度疲劳是常见亚健康表现,而“疲劳毒素”长时间、多系统的侵蚀将导致各种严重疾病,最后促进“过劳死”的发生。主要通过阐述亚健康、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发生机理,使我们更全面、更科学地认识亚健康、重视疲劳、预防“过劳死”。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完全的完满状态”。这是对健康的比较全面的认识,有着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表明人们传统的健康思维发生了变化,明确了只有具备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良好适应能力以及后来又提出的道德健康,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的健康。

1亚健康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N·布赫曼(Berkman)提出亚健康(sub-health)的概念,即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非特异性的疾病前状态或特异性疾病临界状态,即人体活力减退,反应能力降低,适应能力下降,生理功能减弱的状态,无器质性疾病的一些功能性改变。

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①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②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③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④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①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②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③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④某些病原携带状态;⑤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⑥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谢雁鸣等通过设计《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调查问卷》,分析亚健康状态亚型人群的症状特点,结合医学知识,把亚健康归纳为心理性亚健康、疲劳性亚健康、睡眠性亚健康、胃肠性亚健康、体质性亚健康、疼痛性亚健康和其他型亚健康等7个亚型。

亚健康状态是国际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标志着对疾病的策略从治疗转向预防的一个根本性转变。目前,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由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关人类健康的边缘科学,综合各种方法进行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2疲劳

疲劳是亚健康状态中的最常见症状,是因体力、脑力消耗过多、劳动过度、刺激过强等非病理原因引起的反应能力减弱、工作效率下降时的机体状态,也是长时间负荷过重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分为脑力疲劳与体力疲劳2个方面。

2.1西医对疲劳的认识

机体的任何活动都要消耗能量,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和氧结合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些能量被储存在ATP中,供细胞进行各种生理活动使用。在正常情况下,葡萄糖、脂肪等营养物质和氧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通过呼吸或泌尿系统,及时排出体外。当机体进行长时间或高强度的活动时,相应的功能器官就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这种活动。这时线粒体中生成能量的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加快,氧供应相对不足,营养物质不能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是生成大量的乳酸、氨、尿素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而且由于疲劳机体清除能力降低,这些物质还会在组织中堆积过多,会使组织细胞中毒,出现肌肉酸痛或头晕、头痛等体、脑疲劳症状,进入体液,运行全身,会进一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性疲劳反应。因此,这些物质被统称为“疲劳毒素”。

当机体内“疲劳毒素”产生过多,“疲劳毒素”首先在疲劳组织细胞中堆积,给疲劳组织中的细胞造成损害,进人体液后,造成体内环境的污染,使全身的细胞都受到损害。

(1)“疲劳毒素”对脑组织的损害:“疲劳毒素”在大脑内堆积,能损害脑神经细胞,轻则出现犯困、头昏、头痛、记忆力下降;重者可诱发脑神经细胞凋亡。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导致神经元丢失,是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基础。

(2)“疲劳毒素”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对心肌细胞有毒害作用,从而出现胸闷、气短、心慌,心电图可见各种心律不齐,以及sT段改变等。进入血液中的“疲劳毒素”会损害血管上皮细胞,使血小板和胆固醇很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硬化,心、脑血管意外可以致命。

(3)“疲劳毒素”对免疫系统的损害:“疲劳毒素”进人体液,运行全身,在脾脏、淋巴组织中过度堆积,将导致T细胞功能下降,白细胞介素、a-干扰素等免疫因子生成减少,自然杀伤细胞的数目和活性都有所下降,削弱了机体抗病能力。

(4)“疲劳毒素”对肝脏的损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很多“疲劳毒素”都需要在肝脏中解毒、代谢,因此“疲劳毒素”在肝脏中的浓度是很高的,对肝脏的损害是最大的。长期高浓度的“疲劳毒素”可诱发肝细胞凋亡或被动死亡。

另外,“疲劳毒素”对泌尿系统、皮肤肌肉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疲劳毒素”可导致肾小管受损,出现蛋白尿、血尿等;毒害肌细胞,出现肌肉酸痛、肿胀、疲乏无力等症状;在皮肤中堆积,使皮肤细胞中毒,使皮肤变黑和粗糙。

疲劳不仅损害机体的健康,导致疾病,而且能使机体早衰,缩短人的正常寿命。如科学家Harman发现“疲劳毒素”中的氧自由基及其诱发的氧化反应长期毒害的结果是引起生物衰老的重要原因。

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使“疲劳”被纳入疾病的范畴。然而,并非所有的疲劳表现都是病态,只有过度、过久的疲劳,即慢性疲劳综合征,才被美国CDC(CentersforDiseaseControl,疾病控制中心)正式命名为一种疾病。

2.2中医对疲劳的认识

疲劳属中医学“虚”、“虚劳”等范畴,为中医临床中的常见症状,包括体劳、心劳和房劳。在中医古籍中常被描述为“懈怠”、“懈惰”、“四肢劳倦”、“四肢不举”及“四肢不欲动”等,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多用“周身乏力”、“四肢倦怠”、“神疲乏力”等描述。

《黄帝内经》中已认识到产生疲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素问·宣明五气》中关于“五劳”的记载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则气耗,劳则气伤,认为各种活动过度均可引起疲劳。《灵枢·大惑论》云:“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指出思虑过度可导致疲劳。《素问·举痛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夏刺经脉。血气乃竭。令人解欹”。指出气血不足是产生疲劳的基础。

肝主筋,《素问·五藏生成论》云:“诸筋者皆属于节”,《说文解字》中对筋的解释为“筋,肉之力也。”均指出筋是连接关节和肢体运动的重要组织。《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八,肝气虚,筋不能动”。《素问·五藏生成论》:“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摄”,肝木受邪后“肃杀而盛,则体重烦冤”都指出肝藏血主疏泄的正常功能是人体活动能力的重要保证。脾主肌肉四肢,“脾病者身重”、“脾气虚则四肢不用”,可见,脾之气血与疲劳的产生密不可分。《黄帝内经》论述“肾足少阴之脉”、“是主肾所生病”,“各脉者肾也……太过则令人懈惰”。《灵枢·海论》云:“肾虚,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提示肾阴、肾阳之盛衰也是引起疲劳的关键因素。

综上所述,基于脏腑学说,疲劳的产生主要归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正如《素问·示从容论》所云:“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

3疲劳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过劳死”

鞠宝兆认为疲劳有健康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及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不同发展阶段。疲劳发生的第一阶段是以肝的调节失职为主,表现为生理性疲劳;第二阶段以肝脾失调为主,气阴轻度耗损,呈现亚健康性疲劳的次临床状态;第三阶段发展为脏腑功能劳伤,气血阴阳亏损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形成多种慢性衰弱征象的疾病性疲劳。亚健康性疲劳,也称为生理性疲劳(体力性疲劳)和疾病性疲劳(疲劳综合征)的中间状态,这种状态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导致五脏机能失调,精气血耗损,特别是先天之本的肾和后天之本的脾功能明显衰弱,出现慢性疲劳综合征、过度训练疲劳综合征,发生病理性疲劳的虚损、虚痨病变。

“过劳死(karoshi)”这个名词来自2002年的牛津网上英语辞典,源于日语的“过劳死”,反映了日本人对工作的狂热性格。2002年12月,日本公布了雇员保险心血管疾病的赔付标准,首次将“过劳死”与慢性疲劳和心血管疾病的发作联系起来。杨菊贤等认为,慢性疲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前奏,“过劳死”就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基础上发展、恶化的结果。

综上所述,如果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及早采取措施消除疲劳,将因过劳而提前结束生命。笔者认为,过劳危害生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过度疲劳使很多中老年高发疾病提前发生,发病率增加;过度疲劳可能加快原有疾病的发展进程,快速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猝死率明显增加。Uehata分析203例过劳死者的生前情况时指出,除原有心血管疾病外,均存在过劳的情况:生前每周的工作量>60h,每月的超时工作量>50h,超过半数以上的节假日都在上班;白领雇员面临指标高、压力大、整天来回奔波、疲于应付,不仅过累,工作地点也不断改变;过劳死者经常在工作环境差、噪音大、并经常发生难以预料的烦恼,造成紧张、焦虑、恐惧或愤怒,这些变化一般发生在心血管疾病突然发作之前的24h之内。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篇3

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 理论 体系,亚健康状态是许多种证候的综合表现。亚健康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中药调理和生活方式干预、体质筛检、情志疗法、针灸、推拿及食疗等中医手段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亚健康/中医药疗法;食疗;针灸推拿疗法

按照2006年10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的规定,亚健康状态指人体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亚健康的干预包括亚健康状态的预防与康复 治疗 两层含义,中医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总的原则是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在此原则指导下,采用中药调理和非药物手段等中医 方法 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整体观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中医学重视整体观,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情志活动对人体脏腑的 影响 ,强调人与 自然 环境、 社会 环境的统一性。中医药擅长调节人体机能状态以维护内外环境及身心的平衡,从而达到有效干预亚健康的目的。以往中医证的许多 研究 都证实,中医药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而起作用。

    2  辨证论治对亚健康干预的指导作用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中医治病,既着眼于“病”的异同,更着眼于“证”的区别。“证”是一种状态,有轻度心身失调的亚健康状态、疾病前的潜临床亚健康状态,又有疾病恢复期的后临床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状态可以是许多种证候的表现,其在西医学虽然缺乏诊断标准及有效调治,但中医辨证却取得了很大进展。《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将亚健康的中医常见证型概括为肝气郁结、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肺脾气虚、脾虚湿阻、肝郁化火及痰热内扰8种。

    3  中药调理法

    关于中药调理亚健康的临床报导很多,且疗效都很明显。如叶子[2]用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所有病例均有亚健康状态的典型表现,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副反应,治疗后理化检查均有明显改善。温茂兴[3]用补中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具有亚健康疲劳典型表现的66名患者。服药平均40d后疲乏无力、精神不振、虚烦失眠、胃纳不佳等典型症状明显改善。

    4  非药物干预措施

    4.1  病理性体质的筛检  中医体质学说认为病理性体质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体质的人对病邪的反映性亦不一样,王琦[4]主持的“中医痰湿(肥胖)体质的基础研究”课题研究结果表明:肥胖人痰湿体质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的机会远大于非痰湿型体质。因此,积极改善特殊体质,阻止致病因子对人体的侵袭,就成为亚健康病因预防措施的核心。通过筛检,可以从人群中找出病理性体质之人进行病因预防。

    4.2  情志疗法  中医的情志疗法在医史上不乏记载。中医认为情志不调能导致气机紊乱,而“百病皆生于气”,所以情志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句话不但说明了保持良好心态对健康的重要性,还明确指出了心理调整的关键是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中医治疗亚健康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移情疗法、易性疗法、以情胜情疗法和情境疗法等[5]。

    4.3  针灸疗法  关于针灸调理亚健康行之有效的报导也较多。如安丽萍等[6]采用毫针、七星针及耳穴压丸的组合针法 应用 于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人群200例,并与自我保健按摩组102例和服用保健品组80例进行同期对比观察。其患者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头晕、耳鸣、失眠等症状,其毫针针刺主穴为腹三针(中脘、天枢、气海)、体三针(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头三针(本神、百会、安眠穴),梅花针取华佗夹脊自第1胸椎至第2腰椎两侧叩刺,耳穴取神门、交感、肾上腺、皮质下双侧穴位,以王不留行籽贴附按压。结果在规定疗程中,200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达100%。赵?珏等[7]针刺 治疗 亚健康42例,患者各表现为肝脾不调、脾胃气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5种证型之一,设立针刺组,耳压组,针刺配合耳压组。针刺组主穴:百会、四神聪、足三里(双)、三阴交(双)。耳压组主穴: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配穴:肝、脾、胃、心、肾等穴加减。结果表明:针刺及耳压能调节亚健康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周震等[8]应用贺氏“强通法”于膏肓、四花穴(膈俞、胆俞)治疗亚健康状态6例,以达祛瘀生新,补虚泻实的作用,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4.4  推拿疗法  推拿是疗效确切的亚健康中医干预 方法 ,其在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的康复治疗中效果尤为明显。推拿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调整经络系统和扶正祛邪、防病保健,从而消除亚健康患者的种种不适症状[9]。如黄铁银等[10]运用一指禅推法、揉、抹、按、捏、擦、滚、拿、搓等9种手法,分别在卧位、俯卧位、正坐位对以容易疲乏、食少、纳呆和睡眠欠佳为主要表现的亚健康患者60例进行全身推拿调理,收到良好疗效。谢慧君等[11]则提出了应该采用辨证论治的推拿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来调治亚健康状态。

    4.5  其他  树立文明的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预防亚健康的根本方法。中医自古就强调食疗对健康的重要作用。《千金要方》提出:“凡欲治病,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李爽姿等[12]认为中医“寓治于食”的食疗养生营养方法对保健强身、促进亚健康态向健康态转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此外,临床报导的亚健康中医干预措施还有五音疗法、刮痧、走罐及导引等。综上所述,中医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形式多样、疗效显著,且随着实践的深入,其疗效标准将更加客观化、其辨证体系将更加完整规范。可以预知,中医在亚健康状态的 研究 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参考 文献 】

  [1]王艳君,胡朝阳.从亚健康看中医诊疗 现代 化 发展 趋向[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4):1-4.

[2]叶 子.补益汤治疗亚健康人群386例[j].新中医,2004,36(7):62.

[3]温茂兴.益气丸合六味地黄丸治疗亚健康疲劳[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6,13(1):31-32.

[4]王 琦.调治亚健康状态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2):1-4.

[5]张孝娟,严 灿,高 敏.中医药与心理应激亚健康状态的调节[j].中医杂志,2002,43(9):647-648.

[6]安丽萍,陈雅民,李 燕,等.组合针刺法对躯体性亚健康状态干预作用的对比观察[j].四川中医,2006,24(12):104-105.

[7]赵?珏,杨 红,齐志勤.针刺治疗亚健康[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7):16-17.

[8]周 震,李 岩,贺普仁.“膏肓俞、四花穴”应用贺氏“强通法”治疗亚健康状态[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1):40-41.

[9]林晓天,李元林.推拿治疗亚健康状态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87-688.

[10]黄铁银,梁 铁,李振华.三位九法治疗亚健康状态120例 分析 [j].中医药学刊,2004,22(7):1318-1319.

[11]谢慧君,奎 瑜.亚健康及其推拿防治对策[j].四川中医,2004,22(6):20-22.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篇4

近年来,许多中年人日常经常会感到全身乏力、头昏、头痛、胸闷、心慌,并常常伴有气短、情绪低落等现象,但到医院多次检查却无明显器质性改变。针对这种情况,医生往往用“亚健康”状态来解释。

所谓亚健康状态,是指无器质性病变的一些功能性改变,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虽然在身体上并没有疾病,但在主观上却有许多不适的症状表现和心理体验。因其半数以上可能发展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器质性疾病,因此对待亚健康不可掉以轻心。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人体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有机平衡体。这个有机平衡体由许多体内及体外子平衡系统相互制约与协调,得以维持大平衡系统的稳态。稳态的保持就是健康,稳态的破坏则是疾病。

亚健康状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这个大平衡系统中的个别或若干子平衡体的稳态调节发生或出现障碍,影响人体大平衡系统稳态的自我调节或相互调节的功能,进而降低其协调能力,使得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降低。但在这个阶段,人体的大平衡状态尚未被破坏,只是处于临界水平中,此状态即人体处于亚健康形态。就人群而言,中年人是亚健康发生最集中的群体。

1导致亚健康的原因

1.1恶劣的自然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存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车辆的增多、人口的增加,使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相对狭小;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电磁污染等对人体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会产生不良影响;高层建筑众多、交通拥挤、住房紧张、房间封闭、办公场所狭小等,使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和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率降低,进而影响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而随着各种现代化设施设备的介入,人们生活在人工营造的恒定环境中,其正常生理功能遭到破坏,失去特定的内环境稳定性,从而导致亚健康。

1.2复杂的社会环境人的健康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异常激烈的竞争,日益膨胀的信息流量,不断增长的效率意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日趋分化的物质利益等,使人的身心长期紧张,得不到调节。思虑过度、心理失衡,严重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机体容易出现疲劳感、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精神紧张、情绪躁动、心灵疲惫、焦虑不安等,从而陷入亚健康状态。中年人的社会、家庭地位,决定了他们必然身处复杂社会环境的漩涡之中。

1.3身体机能的衰弱衰老是机体生命过程中的必然规律,衰老与亚健康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由于衰老与亚健康状态在生理和代谢过程中都有功能低下的特点,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衰老的人即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亚健康状态如不引起重视,并及时调整使之恢复健康,则必然会加速衰老的过程,从而导致了疾病的更早发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走向衰老,正是亚健康状态的频发期。因此,亚健康状态对于中年人来说,更需引起高度重视,加以预防,以避免由亚健康转向不健康,即疾病的发生。

2防治方法

2.1重视亚健康状态必须对亚健康状态的知识要有所了解,对其予以关注,但同时也不能过分看重亚健康而无病呻吟,应当保持稳定心态。

2.2缓解压力,放松心情根据塞里(H. Selye)的应激理论,在不良刺激下,可造成身体处于警戒与抵抗持续的状态,如果机体不再有可供动员的能量储备来对抗不良应激,则可导致严重的疾患。因此,较好地控制压力,使其在强度或时间上都不要超过一定的限度,使身心得到必要的休息,以使能量得到补充,就可以减少患病的机会,更好的应对亚健康。

2.3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这是中年人提高身体素质、放松情绪、对抗亚健康的良药。可以制定一个适合中年人的锻炼计划,如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等,通过躯体运动来转移心理疲劳,缓解机体张力。另外还要培养自己感兴趣的文娱活动,如听音乐、聊天、钓鱼、旅游等,或者和自己的朋友、家人去看电影、共度周末等,以此为寄托,忘却疲劳,恢复身体的活力。

2.4饮食上注意调配,宜食清淡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中年人的饮食要保持低脂、低糖,并且要戒烟和少饮酒。因为饮食上的不合理容易使血脂异常,增加血黏度,不利于微循环功能,往往导致亚健康。

2.5注意多饮水目前多饮水已成为养生保健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中年人,应注意每日给机体补充足够水分,可以起到增加血容量降低血黏度,调节微循环紊乱的效应。

总之,作为亚健康频发人群的中年人,一定要高度重视生活中出现的种种不适症状,切实通过生活方式的积极调整来改善这种种影响人体健康的不和谐因素,消除亚健康,获得真正的健康。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篇5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完满的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无疾病或不虚弱。

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十项标准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繁重的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敢承担责任,不挑剔要做的工作;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⑤能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还有一个标准是“五快”:①吃得快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吃完一顿饭。②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良好。③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且睡得好,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④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⑤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中医对于中年人的健康标准①眼有神:目光炯炯,无呆滞的感觉,说明精气旺盛,脏器功能良好,思想活跃。②声息和:声如洪钟,呼吸从容不迫,心平气和,反映出肺脏功能良好。③前门松指小便通畅,说明泌尿、生殖系统大体无恙。④后门紧:大便每日一次,有规律,无腹痛、腹泻之虑,说明消化功能健旺。⑤形不丰:体型匀称,不过胖。⑥牙齿坚反映肾精充足。⑦腰腿灵:表现肌肉、骨骼和四肢关节有力、灵活。⑨脉形小:每分钟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60~100次/分),说明心脏和循环系统良好。⑨饮食稳:饮食坚持定时定量,不挑食和偏食,不饱食滥饮,无烟酒嗜好,注意饮食卫生。⑩起居准:能按时起床和入睡,睡眠质量好。

什么是亚健康

亚健康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是从健康到疾病的一个量变到质变的准备阶段,世界卫生组织称其为第三状态,我国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各国亚健康状态的发生情况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人群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标准者约占15%,患有各种疾病者也约占15%,而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却大约占65%。美国每年有600万人被怀疑处于亚健康状态。据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成果研讨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有多达70%的人属于亚健康状态。发生年龄主要分布在35~60岁之间,以中年知识分子和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的白领人士、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居多。

以身体结构和系统划分亚健康状态: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的人会较早地出现“一增三减”(即疲劳增加,活力、适应性和反应能力减退)现象,并有向“六高一低”(即心理和体力高负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稠度、高血糖、高体重和免疫能力下降)发展的趋势。

亚健康状态可出现多种不适症状:①躯体不适综合征:有不适感觉,但物理检查与实验数据均正常。②亚临床状态综合征:有某些疾病临床表现,是一种倾向性的潜伏前期表现。③原因不明综合征:此类症状不具有病理意义,也查不出具体原因,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等。④病原体携带状态综合征:为病原体携带者,他们躯体功能正常,心理、社会适应状态正常。病原体检查结果异常,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等。⑤检验值处临界状态:某些临床检查的实验值处于高、低限值状态,如血糖、血压值的偏高值状态和血钙、血铁等实验值偏低值状态等。⑥躯体健康处于高致病性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异常血脂、血糖和高血压等。

亚健康也有分类

功能失调型亚健康状态

主要表现为原因不明或排除疾病来源因素的组织器官功能不良状态,或体力疲劳、身体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

精神与心理型亚健康状态

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环境污染型亚健康状态

受污染的周围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引起,突出表现为空气、水源、土壤、电磁、语言和行为污染等。以及社会适应性不良的影响,表现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人际关系难以协调,角色错位、环境不适应等。

生活方式型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多由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如不良的饮食、运动与生活习惯等。

测一测你是不是也健康状态

对照下列症状的描述,如果符合自己则记括号内的分数。1.早上起床时,有持续的头发掉落。(记5分)2.感到情绪有些抑郁,会对着窗外的天空发呆。(记3分)3.昨天想好的某件事,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而且近一段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记10分)4.上班的途中,害怕走进办公室,觉得工作令人厌倦。(记5分)5.不想面对同事和上司,有一种自闭症式的渴望。(记5分)6.工作效率下降,上司已明显表达了对你不满。(记5分)7.每天工作一小时后,感到身体倦怠,胸闷气短。(记10分)8.工作情绪始终无法高涨,最令自己不解的是,无名火很大,但又没有精力发作。(记5分)9.一日三餐进食甚少,排除天气因素,即使口味非常适合自己,近来也经常味同嚼蜡。(记5分)10.盼望早早地逃离办公室,为的是能够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片刻。(记5分)11.对城市污染、噪声非常敏感,比常人更渴望清幽、宁静的山水,以便休息身心。(记5分)12.不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朋友聚会,有种强打精神、勉强应酬的感觉。(记2分)13.夜里常常失眠,即使睡着了,也老是在做梦的状态中,睡眠质量很糟糕。(记10分)14.体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早上起来,发现眼眶深陷,下巴突出。(记10分)15.感觉免疫力在下降,经常感冒。(记5分)16.性能力下降,妻子(或丈夫)对你明显地表示了性要求,但你却经常感到疲惫不堪,没有什么欲望。对方甚至怀疑你有外遇了。(记10分)

测试结果

如果累积总分超过30分,就表明您的健康已敲响警钟;如果总分超过50分,就应好好地反思您的生活状态,加强锻炼和营养搭配等;如果累积总分超过80分,请赶紧去医院找医生,并需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

病源因素型亚健康状态

有明确的可追溯疾病起源史,如家族先天性心脏病史和家族高血压史等。

道德亚健康状态

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与攀比心理过甚等。

什么原因导致亚健康

长期紧张工作和过度的压力

可引发急慢性应激,直接损害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引发脑应激疲劳、认知功能明显下降,破坏正常的生物钟,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

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摄入高盐、高脂和高热量食物,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大量吸烟和酗酒、久坐不运动,起居没有良好的习惯是造成亚健康的最常见原因。

环境污染的不良影响

如水源和空气污染,噪声、微波、电磁波及其他化学、物理因素污染,环境污染导致食物的污染,这些都是防不胜防的健康隐性杀手。

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刺激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突然、不良的精神、心理刺激往往是引发心理亚健康和躯体亚健康的重要因子之一。

机体的生物学因素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篇6

所谓亚健康状态,通俗的说,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体质与心理失衡状态。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科学认识亚健康,有必要分清亚健康与相关医学问题的区别:

一是亚健康不同于亚临床:尽管亚健康与上游的健康状态和下游的疾病状态有部分重叠,但区分也是明显的。亚临床是有主观检查证据而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如当前常见的中老年人亚临床颈动脉硬化,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有较明显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甚至有斑块形成,而无临床表现;而亚健康状态者具有头痛、头晕和胸闷不适主诉,但血管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都未发现异常。

二是亚健康不等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首先CFS具有国际统一标准,亚健康至今没有;其次CFS在18岁以上成人发生率仅为0.004%,而亚健康则为70%,两者间悬殊甚大;再者国内描述的亚健康状态多数通过积极干预恢复健康,CFS则仅有30%可以恢复健康状态。

三是界定亚健康还应注意同临床功能性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及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相区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亚健康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判断标准,中、西医对亚健康的理解和界定范围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均是今后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现代人亚健康

根源一:前列腺无菌性炎症及前列腺肥大所产生的并发症

这相当于中医肾虚、命门火衰的症候群,是男性亚健康及早衰的原因之一。人体也像机器一样,你只懂使用,不注意保养,就容易出毛病。人们通常对于躯体劳累,会以休息、旅游、娱乐,甚至沐足、放松按摩等方式来调节,但前列腺的劳损如何去保护?

解决之道:已婚男性每次性生活后,因前列腺充血,自我恢复缓慢,这体现在体表小腹肌约在脐下三寸至四寸,即关元穴到中极穴周围挛缩,触之有气块,这时如果在此处轻轻按摩,将有利于前列腺充血的自我恢复。每次事后坚持小腹肌的穴位按摩,必能有助防止前列腺无菌性炎和前列腺肥大的发生。

根源二:尾椎急慢性损伤

这是导致女性亚健康状态和早衰的一个主要病因。

尾骨为人类进化后的“尾巴”所残留的部分,表面上看很不起眼,但内藏玄机。从神经解剖来说,尾骨前面有奇神经节贴附,尾骨急慢性损伤刺激了奇神经节,反射性引起内脏功能的紊乱;以中医经络学说解释,尾闾骨端下有督脉起点穴――长强穴。督脉为阳经之海。督脉之源头损伤受阻,扰乱体内经脉相互制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失调,杂病丛生。尾椎骨损伤后逐渐出现症状,通常有:头晕目眩,心烦胸闷,下腰部酸困,慢性泄泻,眼睛干涩,眼袋突起,脸色苍黄,中午昏昏欲睡而不能人睡,额部皱纹增多,脸上长黄褐斑。

解决之道:此类症侯群常见于中年女性,多方治疗效果差时配合尾椎按摩手法,可修复阳经脉头的损伤,调整神经节的反射,有效遏止亚健康状态的进展,可以起到一定的美容效果,也增强了青春活力。

根源三:骨盆结构损伤、错位

这种损伤破坏躯体生物力学平衡,使内腔位置倾斜,功能紊乱而致亚健康。骨盆上接躯干、头颈部,下连双下肢,为承上启下的枢纽,将两侧的骶髂关节连线和两肩关节的肩峰连线作为底线和上线,脊柱视为直线,可看出,躯干类似一个“工”字形结构,胸腔及腹腔里的器官被悬吊在上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上发挥作用。由于骨盆损伤错位,造成脊柱侧弯以后,“工”字形结构不同程度倾斜,被悬吊着的器官长时间受不正常的静力牵拉,耐力较差的器官因“筋疲力尽”而出现毛病。左侧骨盆移位致使交感神经紧张,影响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右侧骨盆移位使副交感神经紧张,引起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易患妇科杂症等。

解决之道:骨盆移位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懒于运动,长期不正确坐姿,髋、膝、踝等关节反复损伤久治不愈者,因走路跛行,间接撞击腰髋部,更易造成骨盆移位。妇女怀孕分娩,也是躯体生物力学失衡的诱因。因此,加强腰髋关节的运动,增强腹肌的练习很重要。

根源四:血管无菌性炎症

日本著名医学家春山茂雄指出:一切老化都是从血管开始的。糖尿病、高血压、风湿痛、动脉硬化,最后都能引起血管堵塞。人体中有些较大动脉所分布的节段,腹股沟处的股动脉。这些部位较少有肌肉等结缔组织的覆盖和保护,是机体防御中的薄弱环节。外伤、不正确姿势长时间牵拉、冷热空气侵袭,都容易造成浅动脉段及周围结缔组织产生无菌性炎症。如颈动脉炎,能引起眩晕、头痛出汗、恶心作呕、步履不稳、走路倾斜、或伴有咽痛、咽痒、干咳、耳痛、头皮发麻、颈肩处的肌肉酸痛等症状。

解决之道:以上症状的病因难以通过化验查出,使用抗炎镇痛药、营养神经药,甚至大量抗菌素疗效不显著,针对性按摩和理疗却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看出,血管无菌性炎症是一种被忽视了的典型亚健康病原。据传,法国有位70多岁女演员,看起来只有50岁左右的样子,人们请教她保健秘诀,她说,每天多次按摩喉结两旁的颈动脉搏动处,手法要轻,持之以恒,可起到增强血管弹性,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大脑缺血的作用。经验值得借鉴。笔者认为,再配合两手虚拳扣打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效果更佳。

根源五:腹部脂肪过多

腹腔盛装着人体生殖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两大系统中的重要器官。腹部过多的脂肪像一座山,挤压腹腔内各器官的正常活动空间,有的甚至往上撑顶压缩胸腔体积,影响心脏的跳动和肺的呼吸。大腹便便者,大多行动迟缓,懒于运动,身体沉重,动辄气喘乏力,心跳加快。

解决之道:造成腹部鼓起、体态肥硕的原因,除了有些遗传因素外,更多的是缺少一定运动量的健身活动,不注意饮食调节,作息的生物钟错乱。所以重要的是有针对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另外,笔者发现,不少的“大肚腩”者,腹部并没有多少脂肪,仅仅是胀气而已,颈背肌酸痛乏力,胸椎后关节错位,脊柱轴线偏歪,致使背部前倾,腹肌随之下坠。此外, 因消化不良的顽固性便秘、矢气等,都可使腹部膨胀。治好颈胸椎和胃肠毛病,许多的“大肚腩”也就自然瘪下去。

亚健康如何界定

亚健康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这么说健康概念的范围有多大,亚健康的涵盖范围就有多大:疾病和病症谱涉及领域有多宽,亚健康谱的涉及范围就有多宽。概括我们中心近年采的研究成果和多数专家的研讨意见,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

康可划分为:(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 (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2.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1)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3)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4)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5)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6)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3.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我国约有60%(约7亿)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尽管造成亚健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过度疲劳仍是首要原因。

据报载,亚健康状态在城市新兴行业人群中的亚健康状态为60-70%,过度疲劳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大敌。前不久公布了一项在上海、无锡、深圳等城市对2000位中年人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其中60%的人有失眠、多梦、不易入睡或白天打瞌睡的现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62%;一干活就累的人占了58%;脾气暴躁或焦虑者为48%。不仅中年人如此,大中院校学生也都存在过劳现象,尤其是科研工作者更面临着过度疲劳的严重威胁。有关资料表明,最近5年中国科学院所属的7个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共134人谢世,平均年龄仅仅为53.2岁。国务院体改办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我国肩负重任的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仅58岁,比全国人均寿命低10岁左右。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过度疲劳已日益成为严重的健康问题。日本每年有10000多人因过度疲劳猝死。据美国卫生部门调查发现,美国至少有400万人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在1995年一年内,日本著名精工公司、川崎制铁公司和全日本航空公司等12家大公司的总经理相继去世,年龄大多在四五十岁。

以前,亚健康主要针对中、老年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文化、物质生活的丰厚以及情感的变化等诸多因素,亚健康状态已困扰着社会各阶层的不同年龄的男女老幼,尤其是当代都市中人,长期夜生活的颠倒,以车代步,缺少锻炼,饮食肥甘厚味……造成营养失调,微量元素及维生素不足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等等导致心理紧张焦虑,这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重要诱因。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查不出任何疾病,心理和社会相适应的完美状态。由此可见,没有疾病的虚弱就是亚健康状态。

专家们将亚健康人的表现分为“紧张型”与“放任型”两种。

“紧张型”的人只要稍有身体不适,就赶紧往医院跑,开很多药存放家中,甚至连可动可不动的手术也“一刀了之”。

“放任型”的人则与此相反,他们常常为了学习、工作而“透支”生命,尽管十分疲劳,但仍然咬牙支撑着。这种人精神虽然可嘉,但却不尽科学,如果病倒,治疗需要加倍的时间和经费。如神经衰弱、衰老、胃肠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重病及慢性病的恢复期、疲劳综合征等,均属于亚健康之列。

亚健康状态产生原因十分复杂,过度疲劳是首要因素;其次是人体的自然老化;重大疾病的前期,人体的组织器官虽然没有出现器质性或占位性病变,但在功能上已经发生了障碍;另外就是人体的特定的时期内处于亚健康状态。有关专家提出,对于大量存在的亚健康者,我们应当积极推行新的医疗模式。从现在的医院诊治模式转变为医院、社区、家庭与个人相结合;从单纯生理模式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三结合;从单纯中医、西医诊断、中医用药,转变为以中医药为主导,中西医相结合的传统、现代和自然疗法相结合。

第一种医疗模式,是鉴于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有着必然的影响,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在临床中,在进行生理治疗外,还需采用包括暗示、生物反馈、心静放松、慰藉与思想疏导在内的各种心理和社会进行综合治疗。

第二种医疗模式,即医疗保健向医院、社区、家庭与个人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当前许多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充分运用数字化的现代信息网络,以及其它的当代通讯高科技,使人们在社会和冢庭直接与医疗中心沟通。建立远程诊疗远程干预、远程咨询和远程医疗。即病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处理问题的办法。

第三种医疗模式,是大力开展中西结合,利用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调理亚健康状态的独特优势,进行因人、因地、因时辨证论证。早在2000多年前,《内经》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面对大量存在的亚健康者,1999年,卫生部就将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态列入“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重大技术和关键问题”之一。

预防医学养生保健专家们除了劝诫人们重视亚健康,走出亚健康的同时,还开出了一份“健康处方”。

均衡营养:脂肪类食物不可多食亦不可不食,因为脂肪类营养是大脑运转必需的,缺乏脂类将影响思维。维生素要多吃,因为当人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时,体内消耗的维生素C将显著增加。

保障睡眠:睡眠应占人类生活的1/3,它能增强人的免疫力,以抵御邪气。

心情宽松:人在社会生存,难免有很多烦恼,要想应付各种挑战,重要的是通过心理调节维持心理平衡。

晒太阳提神:在上午兜照半小时对经常萎靡、有忧郁倾向的人很有效。

了解生理周期:每个人的生理周期都不一样,找出自己精力变化曲线,然后合理安排每日活动。

劳逸结合,张驰有度:不能一直处于高强度、快节奏无规律的生活中。

静坐放松:每天抽出一段时间静坐,可以调整全身的脏腑和气血的运行。

每周远离喧嚣的城市一次:郊外空气中负离子浓度较高,能调节神经系统。

午后打盹半小时以调节放松和恢复精力。

亚健康五大危害:

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2.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4.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针对亚健康的成因和危害,必须强化自我防护,牢记预防亚健康的“十字方针”:

1.“平心”,即平衡心理、平静心态、平稳情绪;2.“减压”,即适时缓解过度紧张和压力;3.“顺钟”,即顺应好生物钟,调整好休息和睡眠;4.“增免”,通过有氧代谢运动等增强自身免疫力;5.“改良”,即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从源头上堵住亚健康状态发生。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篇7

1 亚健康的概念及表现

亚健康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系无临床症状或症状感觉轻微,但已有潜在病理信息,为健康与疾病间存在的不同程度的过渡状态。由于机体正气不足或邪气侵犯,人体已具备疾病的一些病理条件或过程,也可能已有一些或部分病症(证)存在,但是未具备疾病诊断标准,均称为第三状态,即潜病(证)、前病(证)状态或亚健康状态[1]。亚健康作为健康与疾病的过渡状态,若积极治疗,防微杜渐能有效地截断其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潜临床状态占30%~35%,前临床状态占10%~15%)的人数占总人口的50%以上[1]。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精力和体力,很容易进一步发展成为各种疾病患者,影响生命价值、生活质量。因此,规范确诊、合理防治亚健康状态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亚健康状态因历史年代、社会环境、生活水平等差异而表现不同,如经济落后地区易出现慢性劳损、肌肉关节疾病、营养不良、慢性感染的潜病(证)、前病(证)状态;工业不发达地区易出现职业病、地方病的潜病(证)、前病(证)状态;经济较发达地区易出现肥胖、临界高血压、低血压、临界高血糖、低血糖;长期嗜酒、吸烟的人群易出现反应能力减退、活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甚至出现轻度身心失调:易疲劳、失眠、胃纳差、情绪不稳定、免疫力低下等。

2 亚健康的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主要是:①疲劳过度造成的脑力、体力透支;②人体自然衰老;③现代身心疾病的前期或手术后恢复期;④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期[2]。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的病因病机乃多因素对人体的综合作用,如七情内伤、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劳逸无度、年老体衰等,导致阴阳动态平衡失调,出现脏腑功能减退、正气不足、气血运行失和、气机升降障碍、精神形体失养。亚健康所呈现的“未病”, 不是无病,也不是具有明显体征的疾病,而是指机体的阴阳、脏腑、气血等失调所导致的疾病前状态,或某种疾病的征兆[3]。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作用减退是出现亚健康的关键因素。阳气虚弱,推动、温煦不足,血运迟缓而为瘀,津液失化聚为水湿、痰饮则出现临界高血压、临界高血糖、临界高血脂、高体质量等一系列症状。阳气防御作用减弱而易感外邪,邪正交争无力抗邪外出,推动温煦作用减退而呈现疲劳、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适应能力减退等状态。这一系列躯体、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异常,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微循环紊乱有关,主要是由于血黏度增大,血液在流经微循环时速度减慢、血流不畅,致使营养物质交换不全,代谢产物淤积不出所致。

3 亚健康的本质

亚健康状态本质上是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或摄生不慎,失其衡度;或年老体衰,功能日损;或病后失养,化生减少等各种原因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和基础物质(精气)生化的不足,尤其是阳气的不足。“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指明阳气在动静状态下分别能充养筋脉元神,神气旺则精神充沛而安和,筋得养则活动自如而舒展。亚健康状态为脏腑功能减退而非障碍,故基础物质(精气)的产生并非绝对缺乏,也非脏腑功能逆乱而阴阳失序直接进入疾病状态。故恢复减退的脏腑功能,一方面促进五脏精气的生化,保证脏腑的功能活动;另一方面截断由脏腑功能衰退导致的基础物质进一步亏损,就能扭转亚健康状态,使其向健康状态发展。

4 亚健康的防治从温扶阳气着手

温扶阳气的实质是恢复脏腑功能,打断机体阳虚阴聚进一步发展的因果链条,使之调和于病前。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点明了正气盛衰在发病中的决定作用。正气充沛,则抗邪力强,不易发病;正气衰减,阳气不足,则脏腑功能减退,气血津液流通不利而停聚,出现气滞、血瘀、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4]。若不及时疏利清除则成为新的致病因素诱发疾病,或此时摄生不慎稍感外邪,则立即内外相合而发病。

在脏腑功能减退,气血津液停聚的阶段温扶阳气,使阳气充足而流通,则气血津液能通调于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四肢百骸。温扶阳气并非温散其寒,乃温而行其滞,扶而复其用。经脉气血宣流,脏腑功能则恢复。亚健康状态之所以尚未步入疾病状态,起因或由于脏腑功能减退而暂未受邪,或由于脏腑功能减退而受邪轻微,故鼓舞人身之阳即能恢复脏腑之用。

肺主气,宜宣降;脾胃主纳运,宜通降;肝藏血,宜疏调;心藏神,主血脉,宜明通;肾藏精、主水,宜藏化。这些生理功能都与气血津液的化生输泄有关,反映了通的特性。温扶阳气则能使人体气机通畅,保障了五脏六腑功能正常[4]。温扶阳气之法,重在鼓舞、振奋阳气,能避免单纯补益易致的壅滞弊端,而非一味填补。温扶阳气重在温扶肾中之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既能促进全身脏腑之阳气,又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即气化过程,加速代谢进程,促进精血津液的化生,并促进精血津液化生为气,化生为能量,即促进了“有形化无形”的气化过程。人体各种生理活动正常,则机体自卫机制得以增强,自稳状态得以稳固,抵御和驱除病邪的能力得以提高,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保持健康的目的。

5 小结

在亚健康状态中,应看到阳虚不运的病机本质,重视阳气在“健康—亚健康—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温扶阳气并非忽视亚健康状态可能存在的津血不足,而是基于元阳之气为人生阴阳主宰的考虑。卢铸之认为阳气为化生气血津液之本,百病皆因阳气受损而生。因此,治病立法当重在温扶阳气。他认为,阳气者,乃化生精血津液之本源,为人生立命之根本,阳气的盛衰存亡,决定人体体魄的强弱与死生。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劳伤、疫疠等,皆可导致人生阳气受损而发为疾病。治病立法,必须重在温扶阳气[5]。扶阳则精血津液自生而脏腑及周身均能得其敷布润养。李中梓亦言:“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阳在滋阴之上。”说明阳气充足固秘,是维持阴阳平衡的重要条件。同时,不应把温扶阳气简单地视为补法,补不得法,补而不受,易生他变,反而加快亚健康状态转为疾病状态。且温扶阳气应适可而止,切不可矫枉过正。

(本文由张琦老师指导)

【参考文献】

[1] 祝恒琛.未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62.

[2] 蓝毓营,唐振宇. 浅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和方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81-82.

[3] 魏红,郑洪新.论亚健康状态与中医药干预措施[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5):369-371.

[4] 陈潮祖.中医病机治法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70-71,1-2.

导致亚健康的原因篇8

[关键词] 健康教育;分娩;氧化亚氮

[中图分类号] R473.71[中图分类号] A[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4-227-02

我院自2007年开始,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应用氧化亚氮吸入用于分娩镇痛,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11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年龄24~34岁,停经37~40周,单胎头位,胎心音规律,估计胎儿体重小于4000g,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异常现象,正常女性骨盆。自愿选择吸入氧化亚氮镇痛分娩,而无氧化亚氮吸入禁忌证的产妇300例随机分为健康教育联合氧化亚氮组150例和单纯氧化亚氮组150例,另外选择与上述条件一致的未要求镇痛的产妇150给予间歇吸氧,为无麻醉组。三组孕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平均停经时间、孕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健康教育联合氧化亚氮组:孕妇入院即有责任护士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宫口开大3cm后使用英国怡生公司生产的自动面罩吸入型麻醉机予以面罩吸入氧化亚氮(50%氧气和50%氧化亚氮的混合气体),并根据孕妇自觉疼痛程度调节吸入量。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参观产房,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师;心理调适教育:针对孕妇临产时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行细致的心理疏导;分娩知识教育:向孕妇讲解分娩知识,告诉孕妇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孕妇及胎儿具有完成分娩的能力。讲解分娩过程,疼痛的原因,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指导待产妇在宫缩间歇期要充分休息,进食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教会孕妇使用面罩吸入氧化亚氮及放松训练和深呼吸。

单纯氧化亚氮组:孕妇入院进行简单入院指导并教会孕妇如何使用面罩吸入氧化亚氮,宫口开大3cm 后使用英国怡生公司生产的自动面罩吸入型麻醉机予以面罩吸入氧化亚氮(50%氧气和50%氧化亚氮混合气体),并根据孕妇自觉疼痛感调节吸入量。

无麻醉组:孕妇入院进行简单入院指导不使用任何物,宫口开大3cm后给预间歇吸氧。

1.3疼痛分级标准

疼痛分级:按WHO标准对产妇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3级。Ⅰ级:无痛或稍有不适。Ⅱ级轻微疼痛,可耐受,出微汗。Ⅲ级:疼痛明显,难以忍受,叫嚷不安,呕吐、出汗。其中Ⅰ级、Ⅱ级为镇痛有效,Ⅲ级为镇痛无效[1]。

2结果

2.1三组镇痛有效率及分娩方式的比较

单纯氧化亚氮组和健康教育联合氧化亚氮组吸入氧化亚氮量分别为(4.81±0.311)L和(4.61±0.291)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麻醉组、单纯氧化亚氮组、健康教育联合氧化亚氮组的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20%,78%和94%,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36%,13%和8%,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三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3%、2%,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详见表1。

2.2三组产程时间比较

三组活跃期平均时间分别为无麻醉组(5.56±1.27)h,单纯氧化亚氮组(3.62±1.43)h,健康教育联合氧化亚氮组(2.61±137)h。与无麻醉组比较后两组活跃期时间缩短约2h,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2.3三组产时及产后2h阴道出血量比较

三组平均出血量均少于200mL,其中无麻醉组为(196.30±63.21)mL、单纯氧化亚氮组为(190.80±87.77)mL、健康教育联合氧化亚氮组为(170.69±93.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氧化亚氮的吸入减轻了产妇的分娩疼痛

氧化二氮即笑气,是一种镇痛作用较强而麻醉作用较弱的吸入性镇痛麻醉剂,对呼吸道无刺激,具有起效快、作用也消失快的特点[2]。笑气分娩使用50%的笑气和50%的氧气混合气体置入钢瓶内,连接一个能随呼吸而启闭的自动活瓣,然后用螺纹管连接面罩。产妇将面罩紧帖口部,宫缩时作深呼吸吸入笑气。孕妇吸入30~50s即产生镇痛作用,停止吸入后数分钟作用消失,产妇始终保持清醒,能主动配合至完全分娩。孕妇在活跃期,产痛剧烈时,吸入镇痛浓度50%的笑气,不抑制胎儿[2]。本资料表明,镇痛效果健康教育联合组、单纯氧化亚氮组与无麻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产后2h阴道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3.2健康教育促进了氧化亚氮的镇痛效果

产妇精神紧张、焦虑、抑郁是分娩最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其结果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子宫收缩增强,而去甲肾上腺素与焦虑呈负相关;疼痛与皮质醇呈正相关[3]。本资料通过对健康教育联合组的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告知分娩过程、可能产生的疼痛及原因、疼痛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让待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加自信心和自控感;使产妇得到了支持与鼓励,减轻了产妇的紧张与焦虑,有效减轻了分娩疼痛。研究表明,心理准备可以增加疼痛的阈值和耐受性[4]。本次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联合氧化亚氮组与单纯氧化亚氮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3健康教育联合氧化亚氮缩短了产程,促进了自然分娩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98%以上有恐惧感[3]。产程中精神心理因素不良会造成产妇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致使子宫缺氧、收缩乏力、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使产妇消耗过多造成难产。而产痛也进一步刺激交感神经,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加,抑制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血管收缩加强,导致分娩时间延长[5],氧化亚氮减轻了产痛。健康教育通过介绍病区、产房环境,使待产妇身临其境,对陌生的分娩环境有了初步了解,减轻因环境导致的心理压力;通过对分娩知识的讲解,使孕妇了解胎儿娩出的过程及产程时间,知道宫缩原理及如何减轻疼痛,排除了外界有关分娩的误传,减轻孕妇对分娩的恐惧感。从而避免了因精神因素引起的滞产及胎儿窘迫,缩短了产程,促进了自然分娩。

3.4健康教育,提高了产科分娩的服务质量

一对一的健康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产科护理模式,为氧化亚氮吸入分娩镇痛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使氧化亚氮镇痛效果增强,宫缩痛感明显减轻,有利于促进产程进展。总之健康教育不管是在自然分娩中,还是无痛分娩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晶,唐红平,李兵,等. 氧化亚氮联合地西潘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疗效观察[J]. 新医学,2006,37(2):388.

[2] 陈慕习,吴艳慈,容玉丹. 陪伴分娩配合笑气吸入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9):1063.

[3] 周秀荣,王坤昌. 丈夫全程陪伴分娩对初产妇身心影响的临床观察[J]. 临床护理杂志,2008,7(1):21.

[4] 郑修霞. 妇产科护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61-64.

[5] 肖霞,邱小霞,赵璐,等. 120例产妇应用拉玛泽减痛分娩发的效果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8):719.

上一篇: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范文 下一篇:职业培训方案范文